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教案

5我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都喜欢春天吧,只要在春天走进大自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朝气蓬勃、万象更新的世界。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3)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

例如:第一节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

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明确:“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明确:春风、青草。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2.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可用“以什么修辞或者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的格式来表达)

明确:“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

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3.品读第二节,思考: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紧承第一节的“向晚”。

意象:展翅的飞鸟、天边的流云和大地。

画面: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4.品读第三节,这一节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明确:“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通过“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表现出来。“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丰润”和“勃发”表现出来。

5.品读第四节,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明确: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

6.品读第五节,思考: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明确:愿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表现出来。

7.请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

明确: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时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

目标导学三:把握中心,体会特色

1.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春天的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因时代而产生的欢乐和忧戚。

其一: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述思想。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情兼备,形、理兼备。如:这首诗中的意象主要有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晴空、被夕阳染红的流云、沉醉了的大地。

其二: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第二节押i韵;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第四节又换韵为i;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其三: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处处照应,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情感抒发得很强烈。

三、板书设计

我看

穆旦

所看:春天之景

所感: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抚慰人的心灵

三年级上册第5课

欣赏成长的照片 一、教材分析: 《欣赏成长的照片》是新版省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2单元第5课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4课的内容,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掌握了鼠标的基本操作。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按照找寻、浏览、细看的思路,达到利用电脑欣赏图片的目的。本课是体验电脑多媒体应用的入门课。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我的电脑”窗口的组成及基本操作 (2)windows图片和传真查看器的基本按钮的操作 教学难点: windows图片和传真查看器的基本按钮的操作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随着现代电脑的普及,家庭拥有电脑率非常高,学生对电脑有了一定的认识,三年级学生对外界和自身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我探究能力也很不错,针对这样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我设计以学生的实践探究操作为主线,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规律,从而更加扎实的掌握知识与技能。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认识“我的电脑”窗口的组成;

2、了解“最大化”按钮与“还原”按钮的作用。 3、了解windows图片和传真查看器的一般性操作。 (二)技能性目标 1、学生通过“我的电脑”窗口打开指定的文件夹。 2、尝试使用看图软件来查看图片。 3、学会对窗口的最大化、还原及关闭操作。 (三)情感性目标 以生活学习中相关的照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丰富的图片来增加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持续性,提高学生兴趣。 五、教学过程 本课设计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以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游戏竞赛、教师演示、学生观察与实践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给大家准备了非常有趣的图片,请看大屏幕。 师屏幕广播有趣照片 同学们想不想看更多有趣的照片? 老师告诉你们,我把那些照片都放在你们的电脑中了,待会儿老师就要让你们自已尝示在你们的电脑中找到这些照片看一看?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5课欣赏成长的照片(二)新课学习 (不过同学们想看照片,得闯过三关才能看清楚每一张照片,有没有

第5课《我看》名师教案

5 我看 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的人生之爱的归宿。这是穆旦对自然、爱的赞美。穆旦的诗歌以浓烈的抒情性,意义的密度,语言的陌生化和内心开拓的深度见长,但他的传统的抒情的功力也非常深厚,有点像田径场上的十项全能运动员,在诗歌这个领域简直无所不能。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结合具体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一、新课导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古人的写景。作为“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穆旦又是怎样写景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穆旦的一首诗歌。(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丰润.(rùn) 红晕.(yùn) 忧戚.(qī) 枉.然(wǎnɡ) 谐奏.(zòu) 飘逸.(yì) 坦.荡(tǎn) 摇曳.(yè)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2.作者链接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与金庸(原名查良镛)同一家族。中国著名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成员之一。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代表作有《探险队》《穆旦诗集(1939-1945)》《旗》《冬》等。翻译代表作有:《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金》《唐璜》《英国现代诗选》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应该用怎样的语调诵读诗歌? 【交流点拨】用明快、轻松、酣畅的语调诵读。 (二)深层探究 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交流点拨】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北方原野的美丽图画,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至远空深处,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夕阳染红的流云,组成一幅美丽的夕阳落照图。 2.说说你对第三节诗歌的理解。 【交流点拨】这一段出现转折:这么美好的景象,却枉然在你眼前掠过;而你的生命、如同这美好景象的鲜活的生命,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只能在“寂静”里“勃发”。这如何不叫人悲哀。然而诗人随后并没有陷入伤感之中。热爱生活、忠于生命,让诗人唱出了“去吧,去吧,哦生命的

第5课《我看》

5 你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丰润、红晕、翅翼”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 2.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家知道穆旦这位诗人吗?他是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写过很多优秀的诗歌。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你看》。 二、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2、背景资料 《我看》是穆旦在联大初期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丰润.(rùn)红晕.(yùn)揉.过(róu)翅翼.(yì)忧戚.(qì)枉.然(w ǎng)勃.发(bó)谐.奏(xié)飘逸.(yì)挽.(wǎn)摇曳.(yè) (2)词语释义 丰润:本文指指丰茂滋润。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

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达标训练

第5课 奋发图强 艰苦创业

第5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 一、课堂导入 在战争时期,涌现出许多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流血甚至牺牲的革命英雄,如宁死不屈的方志敏,泰然赴死的赵一曼,奋斗到底的杨靖宇,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在和平时代,中国大地上涌现出成千上万为共和国建设而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模范人物,他们在石油战线以及科研战线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我们这一节课就要学习一些关于他们的事迹.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英雄人物的资料,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通过学习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感悟他们艰苦创业、廉洁奉公、奉献为民、科学求真等伟大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反映了时代风貌,并将世世代代激励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勇于改革。⑵邓稼先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贡献出聪明才干。⑶焦裕禄廉洁奉公,鞠躬尽瘁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缅怀和学习。 三、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然后以小组抢答的方式回答下列问题,回答积极踊跃的小 组将予以奖励. 1、“文化大革命”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并取得举世公认的重大成就 的十年是指:年到年。 2、本课中讲到的十年建设中,被誉为“共和国脊梁”的人是()、 ()、() 3、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是在年10月, 4、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年6月。 5、被称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的是()。 6、我国自行研制两弹成功,对中国和国际社会有何影响? 四、合作探究 1、结合课本31页、32页小字和《王进喜带领队员用绳子拉运钻井机》、《王进喜和工友用身体搅拌水泥,终于制服了井喷》图,回答: 从王进喜的事迹看,我国石油能够基本自给靠得是什么?“铁人”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发扬光大“铁人”精神? 2、两弹元勋”邓稼先为祖国做出了哪些贡献?你认为最值得你学习的有哪些地方? 3、看课本34页和《焦裕禄在田间查看庄稼》、《兰考人民冒着寒风挖泥压流沙》图,请回答:你认为焦裕禄在哪些方面堪称榜样? 4、这些英雄人物的伟大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是否需要继承发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什么样的建设者? 五、成果展示:请同学们展示在课前搜集到的关于这三人的相关资料,然后小组内将好的资料在班上进行阅读或展示。 七、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A 1949年 B 1953年 C 1964年 D 1967年 2、铁人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为我国的石油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事迹出现在 A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C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D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3、“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直是我党所倡导的。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的优秀代表人物是 A 王进喜 B 邓稼先 C 焦裕禄 D 孔繁森 4、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建设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哪些成就? 八、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自告奋勇谈谈本课的收获,或者在思想方面受到哪些启发。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屈原》精品教案

17.屈原(节选)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赏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我国现当代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背景资料:《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

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战国时楚国人。出身贵族,曾做过左徒、三闾大夫。楚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楚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目标导学二:把握本文写作思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大意,将本文的写作思路梳理完整。 明确:第一部分: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第二部分: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明确:舞台说明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做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是一个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目标导学三:把握本文写作特色 1.文中作者将很多的事物赋予了其他的含义。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第5课时_组文阅读课名师教案》

第5课时记忆里的调色盘 【课型】教读引领课 【学习内容】 教材:《故乡》《孤独之旅》 图书:《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学习目标】 1.体会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主题的作用。 2.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学习过程】 导入: 投影展示一些童年常见景象的图片,唤醒儿时的记忆。(可找些色彩丰富、对比强烈的图片)你能否谈谈自己对哪张童年旧照最有共鸣? 活动一:记忆中的老照片 1.寻找最美画面: 有的作者一写到童年,身份就不仅是文人了,他们更像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大肆挥洒自己的画笔,用缤纷的色彩将童年的梦幻美好变成一幅幅靓丽的图画。 带着欣赏美的眼睛快速阅读《故乡》和《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按照以下格式说话。 格式:我认为是我心目中的色彩搭配大师,因为他描绘的儿时家乡既有,也有,还有,构成了一幅的图画。 示例:(1)我认为鲁迅是我心目中的色彩搭配大师,因为他描绘的儿时家乡既有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也有海边鬼见怕、观音手等五色的贝壳,还有稻鸡、角鸡、鹧鸪、蓝背等各种颜色的鸟类,构成了一幅神异的图画。 (2)我认为雷抒雁是我心目中的色彩搭配大师,因为他描绘的儿时家乡既有红红的苇芽、绿汪汪的池塘、日渐变黄的麦子,也有白白嫩嫩的菅草根、好吃的红根根、

乳白色的羊奶果,还有秋天由绿至黄继而变白的苇穗子,构成了一幅自由烂漫的图画。 2.从“景语”悟“情语”。 然而这些神异、自由、美好、梦幻最终都成为了不可复返的回忆。鲁迅笔下曾经充满生机的故乡变成了萧索、衰败的小村落;雷抒雁笔下故乡的苇塘已经消失在高高低低的房子里。要想寻找昔日景象,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了。 思考:两位作者对于这些消失的绚丽景象进行一番描写有何作用?(复习环境描写的作用,PPT出示) 活动二:跟随颜色去“旅行” 1.曹文轩先生作为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里少不了色彩各异的景物描写,我们不妨跟随他笔下的色彩展开一段独特的“孤独之旅”。请同学们找出并反复朗读《孤独之旅》中关于景物色彩的描写,感受小男孩杜小康的成长经历。 (1)“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白茫茫的水。” 提示:“茫茫”,是一片白色,给人一种空而远的感觉。此时杜小康的眼前“已经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四周只是草滩或者洼地,已无一户人家”,他对前方充满了茫然与恐惧——“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少年心中离开麻油地之初的心情正如眼前的这一片茫茫的水色,迷茫与害怕暴露无疑。 (2)“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社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提示:当到达目的地芦苇荡时,眼前的“如绿色的浪潮”瞬间就惊住了杜小康。他从来没有尝试过在如此孤独的心境下、在如此对前方迷茫的情况下,看到过这给人强大压迫感的绿潮般的芦荡。“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这正反映了杜小康内心的巨大恐惧感,也正是强烈的孤独感几乎压垮幼小心灵世界的生动写照。 (3)“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遇到的最恶劣的一个天气。一大早,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

2018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2018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5课《我看》教案

2018部编版九上教案<<我看>>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都喜欢春天吧,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3)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 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明确:“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明确:春风、青草。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2.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可用“以什么修辞或者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的格式来表达) 明确:“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3.品读第二节,思考: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紧承第一节的“向晚”。 意象:展翅的飞鸟、天边的流云和大地。 画面: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4.品读第三节,这一节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下册 第二单元 5.2 在品味情感中成长 课时练(含答案)

第五课品出情感的韵味 第2课时在品味情感中成长 一、选择题(2*13=26分) 1、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让我们身心愉悦,逐渐丰富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以下描述属于美好情感的有() ①对待自己有自尊感 ②取得好成绩,我们有荣誉感 ③犯了错误,我们有羞愧感 ④看到“神舟十一”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我们有自豪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情由心生。美好情感的作用是( ) ①表达着我们的愿望②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③它是在社会交往与互动中自然生发的④增强我们的情商,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利益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3、在我国传统的健康和教育理念中,都认为羞愧和内疚之类的负面情感是培养健康孩子的一大障碍,因为人们见到太多的情感伤害事件,有的甚至远比肉体伤害更为残忍。但是,根据情感智力的观点,适度的负面情感和经历对孩子是有益的。这说明() ①负面情感往往会带来不舒服、不愉快的负面感受②负面情感对培养健康孩子来说一定是件坏事③体验负面感受未必是件坏事,适度的负面情感和经历对于我们的成长也有意义④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也可以让我们不断成长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这些方法有( ) ①完成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 ②帮助他人 ③走进博物馆或大自然 ④欣赏艺术作品 A.①②④B.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日常生活中,我们知识的丰富、认识的提高、情感的加深、习惯的养成等,都要经历天长地久的坚持,一点一滴的积累。这表明() ①情感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②情感的积累和发展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体现③在生活经验的不断扩展中,我们的情感更加丰富④我们的情怀在积累中变得更加宽广、博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对传递情感正能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在情感体验中,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 B.我们的情感不需要表达、回应、共鸣 C.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们可以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 D.我们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 7、我们获得美好情感的途径和方法有( ) ①阅读②与人交往③打游戏④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展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歌颂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这说明() ①在情感体验中,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②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们可以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③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使周围的世界多一份美好④救助他人是每个人必须要做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即使是生活中黑暗的时刻,也一样可以找到心灵的安慰,从周围的一切,从点燃黎明那一点微弱的光辉,从温馨的鲜花、小鸟的啼鸣、迷人的旋律,还有,从那辉煌的文字宝藏,从那充满魅力的书的世界寻求慰藉。”这段话启示我们( ) A.美好情感只是表现在对自然的认识和欣赏之中 B.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并将其转变为成长的助力 C.体验自己的情绪也要经常体验他人的情绪感受 D.情感会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 10、美好的情感表达着我们的愿望,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我们要在生活中创造正面的情感 体验,传递美好情感。下列同学的观点正确的是() ①小刚:可以阅读一本好书,从中感受到榜样的力量②小强:周末和好朋友一起打麻将,打发闲暇时间③小丽: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同学补课,体验到自己的价值④小强:周末,和同学一起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美好的情感表达着我们的愿望,促进我们() A、智力发展 B、物质生活 C、精神发展 D、道德升华 12、下面会给我们带来负面感受的情感有() ①焦虑感②羞耻感③挫败感④责任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情由心生,它是在人的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引发的,不能() A、改变 B、强迫 C、获得 D、体味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看电视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看电视知识点 球迷爸爸非常爱看足球赛,却把球赛换成奶奶爱看的京剧,这是爸爸的孝道;奶奶放弃自己喜欢看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和我们 一起拍手欢笑,这是老人的慈爱;看见妈妈的疲劳,我们都提议关掉 球赛,让妈妈听音乐看舞蹈,这既有奶奶的慈祥,又有爸爸的关切,当然,也有“我”从父母那儿学来的关爱。 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 却饱含深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作者以 “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 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最后,作者巧妙地抛给读者一 个问题,引起读者思考──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样什么东西? 【奇妙】 奇怪微妙的感觉。 【精彩】 (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 【飞跑】 快速地奔跑。 【疲劳】 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而需要休息。 【提议】 商讨问题时提出主张来请大家讨论。 【秘密】

不愿公开,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情。 【奇妙】 ⑴动物世界真奇妙。 ⑵奇妙的海底世界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明明】 ⑴这件事明明是他干的,他却不承认。 ⑵刚才我明明把书放在了桌子上,现在怎么就没了呢? 【精彩】 ⑴这场足球赛实在精彩。 ⑵马戏团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修改】 ⑴这篇作文我已经修改了三遍。 ⑵妈妈在修改最近写的文稿。 【疲劳】 ⑴妈妈下班回到家已经很疲劳了。 ⑵当我们感到疲劳的时候就要休息。 【提议】 ⑴班长提议这个星期天让老师带着全班同学一起去公园找春天。 ⑵他的提议很好。 【秘密】 ⑴这是我的秘密,我不告诉你。 ⑵他正在外地执行秘密任务。 【近义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教案

20曹刿论战 1.了解作者和《左传》。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疏通文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曹刿的军事智慧与仁人之心。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战争中,人心所向、正确的战略是取胜的两个必要条件。毛泽东“敌疲我打”的防御战术就是受到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启发。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公元前684年,和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一起来见证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作者简介: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作品简介:《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本史学著作和重要的文学著作。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中常见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①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②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一词多义】 ①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逐之(所以) ②以:何以.战(凭、靠)必以.信(按照)必以.分人(把) ③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公与之.乘(代词,代指曹刿) 故克之.(代词,代指齐军) 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公将鼓之.(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古今异义】 ①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②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轻视,看不起) ③牺牲 ..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 ④必以情.(古义:诚心;今义:感情) ⑤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又一次) 目标导学三:疏通文义,整体感知 1.本文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明确:两条。(1)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2)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本文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讲了哪些事,请做简要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先讨论了“何以战”,再记叙了胜战过程,最后评战。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课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作者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他叫贾平凹,凹这个字在普通话里念ao,如凹凸不平,但在北方方言和这位作家的名字里念wa。来,一齐读他的名字。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太阳路》。今天再来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文章——我的小桃树。 二、夯实基础 (一)字词过关 伫(zhù)孱(càn)嵬(wéi)懊丧(ào)执着(zhuó)矜持(jīn)猥(wéi)琐 (1)伫立:长久地站立。 (2)生灵:生命。 (3)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4)矜持:拘谨,拘束。 (5)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三步。

(6)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7)楚楚:较弱柔美。 (8)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9)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0)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二)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三)背景介绍 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

欣赏成长的照片

《欣赏成长照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欣赏成长的照片》是新版省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2单元《有声有色伴成长》第5课内容,本课是了解电脑多媒体的基础课程。第一部分先通过对个人照片的查找,使孩子们认识了“我的电脑”,引导孩子们学会使用“我的电脑”来查找文件的方法;第二部分通过和孩子们一起查看“照片”,回忆美好生活片段,教育孩子们热爱生活,健康生活,并认识组成多媒体的第一种元素——图片,学会查看图片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脑基础知识,掌握了鼠标的操作的基础上学习的。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三年级学生对外界和自身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本课教学成败的关键。针对这一特点,我主要采用兴趣驱动,使学生由“让我学”到“我要学”,引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实现自主学习,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全面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的电脑”窗口; (2)认识电脑的盘符、文件及文件夹; (3)了解图片查看器的一般性操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电脑中照片的查找和欣赏,让孩子在愉快的教学中掌握“我的电脑”窗口的简单操作及利用电脑进行图片欣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以丰富的图片来增加学生操作的持续性,提高学生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感恩。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我的电脑”窗口的组成及基本操作; (2)文件、文件夹的区别; (3)windows图片和传真查看器的各操作按钮的功能。 2、教学难点: (1)windows图片和传真查看器的各操作按钮的功能。 五、教学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了解本文修辞的特点,理解诗歌中众多意象的含义。 3.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面貌可谓焕然一新:被人称赞的新中国四大发明,为人赞叹的大国外交,具有活力的中国自主创新。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形象来形容今天的中国,朝气蓬勃的青年或美丽动人的姑娘都甚为恰当。然而,在改革之初,面对她的伤痕累累,面向全新的希望,她在人们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中感受一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后一直生活在厦门。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德国、法国、美国、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写作背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年头。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目标导学二:赏析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1.反复朗读诗歌。 2.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两个意象,象征祖国的贫穷落后和长期停滞的生产力;“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几个意象,进一步概括了祖国的饥馑、闭塞和百废待兴的状况。总之,第一节主要写祖国母亲贫穷落后的历史和种种沉重的负累。作者以诸多落后以及沉重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深沉、悲痛的感情。 3.第二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明确:第二节通过直抒胸臆来描写祖国的过去,表明祖国的“贫困”“悲哀”,这也是对第一节中诸意象的诠释,长期潜伏蜗行于黑暗的隧道里固然是贫困,而船的纤绳深深勒进肩脖则是悲哀。同时又用“‘飞天’袖间”的“花朵”象征着希望。这一节正是起着过渡的作用,从“贫困”“悲哀”过渡到希望之中。作者在此处的情感与第一节是一以贯之的,仍旧带着深沉与悲痛,但其中又带着一股看向历史的自信与看向未来的希望。 4.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赏析第三节,说说第三节中的意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意象,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意象:“神话的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神话的蛛网”象征束缚生产力发展,钳制思想解放的专制统治和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5课《我看》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穆旦 (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早年留学美国,“九叶诗派” 诗人。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 二、相关资料 “九叶诗派” 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 9 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 1981 年 7 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的国民 党统治区的诗坛。九叶诗派强调 “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三、理解词义 1.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2. 枉然:白白地。 3. 飘逸:漂浮,飘散。 4.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5 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四、问题解疑 1.“我看” 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 么样的图画? 本题运用诗歌画面描绘法。描绘了向晚的 春风、丰润的青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傍晚时分柔美 * 1? 舌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2. 本句中的 “揉” 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揉” 是用手来回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 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力度和温柔。 3. 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 的?有什么作用? 诗人看到 “春风” 联想到 “青草绿潮”, 看到“飞鸟” 联想到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 看到“流云” “红晕” 联想到“沉醉了凝望 它的大地”,作者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 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 后文抒情做铺垫。 4. 这里的 “你” 指谁?

这里的 “你” 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5.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 的起伏而飘逸” 这句话怎么理解? 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 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 河里飘逸。 6. 作者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 的愿望? 作者在结尾用 “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 花朵又把它吹熄”的诗句,表达了要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同悲同乐的愿望。 7. 诗歌后三节都是作者所思,其内容有什么不同? 第③节主要写在孕育了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我”的 “欢乐和忧戚” 是微之甚微, 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第④节主要写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 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 长河里飘逸。第⑤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抒写出 希望将生命融人自然,让“我” 的爱回归大自然 之中去,真正获得生命 “巨树永青” 的人生之爱 的归宿。最后一节,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五、课文主题 诗人借助大自然中的春风、 春草、飞鸟、流云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 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5课《我看》课程教学设计

5 我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穆旦,诵读全诗,领悟诗的意象、意境、主旨。 2.过程与方法:集中诵读与自悟,理解重要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1.了解穆旦,诵读全诗,领悟诗的意象、意境、主旨。(重点) 2.集中诵读与自悟,理解重要含义深刻的句子。(难点) 3.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重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伟大的诗人穆旦的一首诗——《我看》。 二、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笔名梁真。浙江海宁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读中学时开始写诗,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7年发表

第一篇诗作《野兽》。诗人、翻译家。早年留学美国,“九叶诗派”诗人。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 2.背景资料 “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诗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2):写“我”所见,由近及远地描写了一幅美好而令人陶醉的大自然图景。(第1节描绘了一幅春风荡漾图。第2节描绘了飞鸟凌空、霞映大地的图景。) 第二部分(3~5):写“我”所思,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面前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激情洋溢而又不失理性。(第3、4节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生命的思考。第5节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与热爱。)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答案示例:描绘出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勃发、温暖美好的图画。傍晚时分,春风和煦,轻轻拂过丰润的青草,草儿在风的轻抚中缓缓摇摆,远处的水面荡起一片轻柔的绿潮。纵目远眺,天空中自由的飞鸟平展着双翅,渐渐飞入云中,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