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2018.12)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30题,共45 分)

一、单选题

1.《春秋》原是鲁国国史,后经孔子修订整理,成为儒家经典,并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这一现象反映了

A.鲁国史官记史最为真实B.重史传统影响现实政治

C.孔子借助史书治理国家D.儒家高度重视编撰史书

2.中国古代法家传统表现为“制度变革的进步史观”“ 中央集权的国家主义”和“垂法而治的法治主义”。这体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问题是

A.制度变革B.国家统管C.富国强兵D.改革创新

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

B.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4.陆九渊强调发明本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藐视一切权威,王守仁讲求理于心,主张“心即理也”,这说明陆王心学

A.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B.否定儒家经典的权威地位

C.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D.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5.一位明末清初的浙江大儒说:“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末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这一观点

A.是对西方法学理论冲击的反应

B.实质是儒学法律思想的返本和再造

C.体现出外儒内法的时代特点

D.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政治思想

6.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

A.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B.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

C.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D.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7.前五世纪末的雅典出现这样的情况,论及美德会招致这样的回答,“一切都基于你对美德的定义”——没有人知道美德的真正含义。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希腊民主政治的误用和滥用

B.智者学派对个体价值的过分追求

C.雅典经济繁荣导致道德水准下降

D.苏格拉底主张知识是美德的组成部分

8.(题文)修昔底德在分析雅典民主时指出,普通人常常容易不用批判的方式去接受所有古代的故事,“事实上,大多数人不愿意找麻烦去导求真理,而很容易听到一个故事就相信它了”。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A.主张雅典城邦实行精英政治B.否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功绩

C.认为雅典民主忽视个体权利D.认为民众已失去政治热情

9.尼古拉?比萨诺是中世纪宫廷文化培育的艺术家,其大理石浮雕《最后的审判》背景有宗教教义描绘的场景,受罪人被恶魔折磨,受罚或得救的灵魂都以现实个体的人的形象,而非程式化的出现,在大街上能找到他们的容貌,看到的人可以想象到他们的身体走路或起跑的样子。这一浮雕

A.表明基督教仍然严格控制思想

B.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

C.描绘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现实遭遇

D.具有典型中世纪宗教画特征

10.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

C.肯定王权高于教权D.挑战教会权威

11.西方哲学家罗素说:“通常谓之‘近代’的这段历史时期,人的思想见解和中古时期的思

想见解有许多不同。其中有两点最重要,即教会的威信衰落下去,科学的威信逐步上升”,下列事件能够为其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文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C.殖民扩张D.德意志的统一

12.有人认为,相对于中国的明清启蒙思想,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已提出较完整的构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内容,即权力来源、权力构建、权力归属。下表是某老师对启蒙思想主张的归类,其中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A.①为主权在民,天赋人权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③为自然权利

B.①为自然权利,天赋人权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③为主权在民

C.①为自然权利,主权在民②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③为社会契约

D.①为社会契约,天赋人权②为自然权利,三权分立③为主权在民

13.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

A.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B.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

C.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D.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

14.艺术家们通过健康的理性和强烈的道德感,对希腊罗马文物中代表着高尚美德的形象加以复原并改造,由此而试图改造世界。在某些历史学家看来,这正反映着18世纪末启蒙运动的理想已达到最高境界。这种创作

A.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的典型特点B.说明恢复古代民主是启蒙运动的目标

C.反映了西方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D.说明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相辅相成

15.“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同时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人的思想此时可以自由驰骋了。”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本质的“巨大变化”指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

B.“旧有的世俗权威崩溃”指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C.“自由驰骋”造就了思想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

D.“新的指导原则”在当时主要指与时俱进的儒家思想

16.甲午战后的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等一大批组织,他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呼吁建立西方的议会制度,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这表明当时

A.洋务派中体西用论完全被国人抛弃B.广大民众开始选举代表参与治国

C.知识阶层具有改革政府体制的意识D.知识分子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

17.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吴虞在《新青年》上陆续发表文章,将封建宗法制度、家族制度与专制制度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加以批判,指出家族制度是专制主义的根据,两者均以孝的伦理原则为核心和联结纽带,且与忠、礼等伦理观念结合,最终把中国变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以上言论意在

A.揭示专制制度根源B.否定社会伦理道德

C.阐释儒家伦理体系D.剖析传统家族制度

18.“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一为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关于现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关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社会民主主义。”此文最可能出自A.《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B.《天演论》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共产党宣言》

19.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

A.使中国近代化民主革命任务形成B.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绪蔓延

C.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D.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

20.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一为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这篇文章是

A.《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1.宋代之前,音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化,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社会的形成B.民间教育的发达C.宋代理学的兴起D.频繁的对外交流

22.火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外传之后当时的阿拉伯人称它为“中国雪”,而波斯人称它为“中国盐”。下列著作中可与火药直接相关联的是

A.《韩非子》B.《抱朴子?仙药》C.《萍洲可谈》D.《梦溪笔谈》

23.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

B.随着宋朝商业的发展,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出现并成主流

C.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

D.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

24.在近现代物理学发展历程中,常常会出现两个完全对立的伟大理论,随后会有一个新理论将相互矛盾的两个理论统一。如:牛顿整合了伽利略的抛物线运动和开普勒的天体椭圆运动,发现了万有引力。麦克斯韦将电和磁的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电磁场方程。爱因斯坦在解决电磁学和经典力学的明显冲突时,发现了相对论。而今天,相对论与量子理论也存在相互矛盾之处,圈量子引力理论正试图把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结合起来。这说明

A.科学的飞跃不断更新人类世界观

B.科学在不断否定前人理论中发展

C.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结合更为紧密

D.圈量子引力理论比相对论更科学

25.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C.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6.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上述现象说明

A.人文主义者重视发展科学技术B.赫罗蒸汽机存在技术缺陷

C.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D.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

27.下表反映了我国1993—1997年GDP数据及相关要素的贡献率

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劳动密集型产业已被取代B.外向型经济主导地位确立

C.国民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D.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

28.有位在华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毛泽东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人提议把这一事件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毛泽东回复道:“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这充分表明毛泽东

A.在学术界提倡百家争鸣B.在国际交往中的高度自信

C.在学术界提倡百花齐放D.坚定地倒向社会上义阵营

29.明确逻辑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成立的是

A.A B.B C.C D.D

30.20世纪60、70年代风靡西方的“嬉皮士”运动的精神核心是“干你自己的事,逃离社会去幻游”。这实质上反映出西方社会

A.开始出现个人自由发展趋势B.福利制度助长社会享乐之风

C.突破传统成为青年追求目标D.精神危机成为社会典型症候

第Ⅱ卷(非选择题3题,共 55 分)

31.(25分)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6分)列举春秋

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些思想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些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4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7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8分)

32.(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摘编自《〈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内容,从上列表格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评价。(要求:简要写出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评价准确全面。共12分)

33.(18分)

科技的发展对改变世界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折射着世界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三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

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请回答: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12分)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简要说明科技发展与思想解放的关系.(6分)

2018-2019学年度12月月考卷

试卷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春秋》原是鲁国国史,后经孔子修订整理,成为儒家经典,并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这一现象反映了

A.鲁国史官记史最为真实

B.重史传统影响现实政治

C.孔子借助史书治理国家

D.儒家高度重视编撰史书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春秋》原是鲁国国史,《春秋》因为其文中简短的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有助于维护统治秩序,故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故B项符合题意,C项排除。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题干无法体现,故排除。

2.中国古代法家传统表现为“制度变革的进步史观”“ 中央集权的国家主义”和“垂法而治的法治主义”。这体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问题是

A.制度变革B.国家统管C.富国强兵D.改革创新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材料反映法家主张变法、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其目的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富国强兵、一统天下的愿望,体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富国强兵。故答案为C项。制度变革、国家统管和改革创新,均只是实行富国强兵的方式和途径,是围绕着古代社会核心问题采取的措施,排除A、B、D项。

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

B.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

“全新的创造”是指程朱理学区别于传统儒学的地方,依据所学可知,理学思想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这是以前儒家学说没有提到过的,故C正确;A、D项是西汉董仲舒发展的儒家思想就具有的,不属于创新,排除;B项是先秦、秦汉儒学的共性,不属于创新,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理学……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联系所学理学产生的背景和内容分析解答。

4.陆九渊强调发明本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藐视一切权威,王守仁讲求理于心,主张“心即理也”,这说明陆王心学

A.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B.否定儒家经典的权威地位

C.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D.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答案】C

【解析】

心学都是从内心进行反省,达到良知,故C正确;A中束缚不符合心学思想特点;B中否定不符合事实;D中自有阐释错误。

5.一位明末清初的浙江大儒说:“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末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这一观点

A.是对西方法学理论冲击的反应

B.实质是儒学法律思想的返本和再造

C.体现出外儒内法的时代特点

D.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政治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

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吸收启蒙思想家的法律主张是从维新思想开始,A 错误;明末清初的思想仍然在儒学范畴之内,B正确;外儒内法是董仲舒汉代儒学的特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明末清初思想的活跃并没有动摇理学的正统地位,他们的思想也没有称为主流思想,D错误。

6.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

A.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B.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

C.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

D.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答案】B

【解析】根据“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可知,两人都认为程朱理学不务实,对社会生活作用不大,本质意图是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故B正确;A表述正确,但两人的本质意图是倡导自己的观点,并非抨击程朱理学,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程朱理学不务实,主张经世致用,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7.前五世纪末的雅典出现这样的情况,论及美德会招致这样的回答,“一切都基于你对美德的定义”——没有人知道美德的真正含义。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希腊民主政治的误用和滥用

B.智者学派对个体价值的过分追求

C.雅典经济繁荣导致道德水准下降

D.苏格拉底主张知识是美德的组成部分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关键信息前五世纪末的雅典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德的真正含义为“一切都基于你对美德的定义”体现了智者“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注重个体主观的感受。故选B。

A项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题干并未涉及道德滑坡的问题及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故排除CD。

8.(题文)修昔底德在分析雅典民主时指出,普通人常常容易不用批判的方式去接受所有古代的故事,“事实上,大多数人不愿意找麻烦去导求真理,而很容易听到一个故事就相信它了”。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A.主张雅典城邦实行精英政治

B.否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功绩

C.认为雅典民主忽视个体权利

D.认为民众已失去政治热情

【答案】A

【解析】

【详解】

“事实上,大多数人不愿意找麻烦去导求真理,而很容易听到一个故事就相信它了”,在修昔底德笔下,大多数人容易受人蛊惑、煽动,性情多变,政策缺乏连续性,普通民众缺少政治智慧和判断能力,只能接受拥有智慧的精英人物的领导,故A正确;材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弊端,并非否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功绩,排除B;材料反映出普通民众缺少政治智慧和判断能力,并非说明雅典民主忽视个体权利,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众已失去政治热情”,排除D。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事实上,大多数人不愿意找麻烦去导求真理,而很容易听到一个故事就相信它了”,联系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分析解答。

9.尼古拉?比萨诺是中世纪宫廷文化培育的艺术家,其大理石浮雕《最后的审判》背景有宗教教义描绘的场景,受罪人被恶魔折磨,受罚或得救的灵魂都以现实个体的人的形象,而非程式化的出现,在大街上能找到他们的容貌,看到的人可以想象到他们的身体走路或起跑的样子。这一浮雕

A.表明基督教仍然严格控制思想

B.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

C.描绘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现实遭遇

D.具有典型中世纪宗教画特征

【答案】B

【详解】

根据“受罚或得救的灵魂都以现实个体的人的形象”“他们的容貌,看到的人可以想象到他们的身体走路或起跑的样子”可知,这一浮雕体现出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基督教仍然严格控制思想”,排除A;《最后的审判》反映的是宗教故事,并非描绘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现实遭遇,排除C;浮雕体现了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与中世纪宗教画有着鲜明地区别,排除D。

10.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肯定王权高于教权

D.挑战教会权威

【答案】D

【解析】

【详解】

材料认为,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会垄断教义,具有绝对的权威。宗教改革后,人们绕开了教会,直接与“上帝”对话,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故选D;新教并非废除宗教仪式,而是简化宗教仪式,A错误;B项错误,宗教改革并非否定对上帝的信仰,而是否定教皇的权威;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1.西方哲学家罗素说:“通常谓之‘近代’的这段历史时期,人的思想见解和中古时期的思想见解有许多不同。其中有两点最重要,即教会的威信衰落下去,科学的威信逐步上升”,下列事件能够为其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殖民扩张

D.德意志的统一

【答案】A

【解析】

文艺复兴运动冲击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思想基础,同时也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故答案为A项。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财富的积累,排除B项;早期殖民扩张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原始资本的积累,排除C项;德意志统一的时间是1871年,在这之前,世界近代史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特征早已具备,排除D项。

12.有人认为,相对于中国的明清启蒙思想,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已提出较完整的构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内容,即权力来源、权力构建、权力归属。下表是某老师对启蒙思想主张的归类,其中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A.①为主权在民,天赋人权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③为自然权利

B.①为自然权利,天赋人权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③为主权在民

C.①为自然权利,主权在民②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③为社会契约

D.①为社会契约,天赋人权②为自然权利,三权分立③为主权在民

【答案】B

【解析】

【详解】

天赋人权强调权力为自然赐予,自然权利说强调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两者都否定君权神授,故①为自然权利,天赋人权;社会契约把社会和国家看作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它和三权分立一样,都是反对专制的思想武器,故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强调权力源于人民而非君主,以此否定主权在君,故③为主权在民,所以B选项正确。

13.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

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

A.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B.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

C.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

D.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可知,体现了卢梭“社会契约”的思想,即按照社会契约建立人类的集合体,即政府,政府应该按照契约保障个体成员(人民)的权利,故B正确;A属于伏尔泰的主张,排除;C属于孟德斯鸠的主张,排除;D属于康德的主张,排除。

14.艺术家们通过健康的理性和强烈的道德感,对希腊罗马文物中代表着高尚美德的形象加以复原并改造,由此而试图改造世界。在某些历史学家看来,这正反映着18世纪末启蒙运动的理想已达到最高境界。这种创作

A.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的典型特点

B.说明恢复古代民主是启蒙运动的目标

C.反映了西方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D.说明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相辅相成

【答案】C

【解析】

“理性和强烈的道德感”“试图改造世界”与启蒙运动思想家主张相符,该思想蕴含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故C正确;A与材料中启蒙运动思想不符合;B说法不符合启蒙运的目标;D中相辅相成不符合事实。

点睛: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武器,反对专制、教权和封建特权,倡导科学、自由和平等,为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促使近代人文精神发展到高峰阶段,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5.“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同时产

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人的思想此时可以自由驰骋了。”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本质的“巨大变化”指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

B.“旧有的世俗权威崩溃”指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C.“自由驰骋”造就了思想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

D.“新的指导原则”在当时主要指与时俱进的儒家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最本质的“巨大变化”指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旧有的世俗权威崩溃”指宗法制、分封制瓦解,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人的思想此时可以自由驰骋”造就了思想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不能体现“与时俱进”,D选项有悖于史实,符合题意,故选D项。16.甲午战后的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等一大批组织,他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呼吁建立西方的议会制度,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这表明当时

A.洋务派中体西用论完全被国人抛弃

B.广大民众开始选举代表参与治国

C.知识阶层具有改革政府体制的意识

D.知识分子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呼吁建立西方的议会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人干意图通过改革政治挽救清王朝统治,国人向西方学习深入制度层面,故选C。A项中体西用思想题干无从体现且与题干无关,故排除。题干未阐述选举制度,故排除B项。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以孔子名义宣传“托古改制”,题干中并未提及,故排除D项。17.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吴虞在《新青年》上陆续发表文章,将封建宗法制度、家族制度与专制制度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加以批判,指出家族制度是专制主义的根据,两者均以孝的伦

理原则为核心和联结纽带,且与忠、礼等伦理观念结合,最终把中国变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以上言论意在

A.揭示专制制度根源

B.否定社会伦理道德

C.阐释儒家伦理体系

D.剖析传统家族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材料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下,家族制度是专制主义的根据,两者均以孝的伦理原则为核心和联结纽带,且与忠、礼等伦理观念结合,最终把中国变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这揭示了专制度的根源,A项正确;材料是“以孝的伦理原则为核心和联结纽带”,不是否定,B项错误;材料不是阐释儒家伦理体系,C项错误;材料是揭示专制制度根源,不是剖析传统家族制度,D项错误。故选A。

18.“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一为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关于现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关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社会民主主义。”此文最可能出自A.《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B.《天演论》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共产党宣言》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材料“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表明该文章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论述了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见解,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符合题意,故C正确;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和学说,没有系统介绍马克思的历史论、经济论和政策论,排除A;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观点,与材料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无关,故B错误;《共产党宣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没有“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的内容,排除D。

19.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

A.使中国近代化民主革命任务形成

B.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绪蔓延

C.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

D.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

【答案】D

【解析】

近代以来面临民族危机,先进中国人开始向西方探索学习救国救民道路,材料中各种救国道路思想出现,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D正确;A是新中国成立;B中根除说法绝对;C中弥补不符合事实。

20.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一为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这篇文章是

A.《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答案】D

【解析】

【详解】

《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是革命党人朱执信1906年在《民报》上发表的,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不符合题意,排除A;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十月革命,并没有涉及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排除BC;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符合题干中的内容,故D正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卿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A察举制B军功爵制度 C宗法制D郡县制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 B.专制主义体制开始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 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 3.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4. “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竟于学。”“此法”应为: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5.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D.致良知,知行合一 6.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反映出: A.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 B.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C.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 D.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 7. 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这表明: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8.“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而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辛亥革命的促进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国民政府的推动 9. 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其主要观点是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届高三12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届高三12月月考政治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政治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智能手机价格(P)与需求量(Q)的关系如图所示。假设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曲线中的A向B方向移动时,传统手机需求量增加 B.需求量由Qa向Qb移动时,智能手机企业的利润增加 C.价格由Pa向Pb移动时,充电设备需求量上升 D.价格由Pa向Pb移动时,处于买方市场 2. 2013年10月,北京、广州、天津、武汉等地多家银行都 暂停房贷业务,一些银行虽未停贷,但也纷纷取消利率优惠甚至上浮利率,房贷的审批流程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延长。“金九银十”遭遇“房贷荒”。造成我国当前“房贷荒”的现实原因是 ①我国居民存款意愿减弱,导致银行的存款余额减少 ②央行限制房贷的比例,加剧了银行房贷额度的紧张 ③央行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限制了银行的信贷规模 ④商业银行优化贷款结构,选择更高利润的投放领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杭州、宁波等地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的“土地换股权”模式得到有关部门、专家肯定。“土地换股权”模式的实质在于,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该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产生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②产生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③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④有利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最近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回答4—5题。 4. 下列属于有利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经济措施是: ①降低过剩行业产品的销售价格,增加市场需求量②强化需求升级导向,促进产能结构优化③严格要素供给和投资管理,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过剩行业劳动生产率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 国务院将遏制重复建设、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违法违规建设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监管不力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这是国务院: A.坚持依法行政,履行经济建设职能的体现 B.审慎行使权力,完善决策问责制度体现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含答案)

武威一中2019年秋季学期阶段性考试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并发展 3.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

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 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 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 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 4.顾炎武《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并济。”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 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 B.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 C.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D.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 5.《管子·小匡》认为商人“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余于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材料信息旨在说明A.商业的发展可以为国家提供财富 B.商人以贱买贵卖提升经济实力 C.商业活动有利于各地经济的联系 D.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迅速 6.据万历《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县罗店镇“徽商凑集,贸易之盛,几埒(同等、相等)南翔”。南翔镇“往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比为无赖蚕食,稍稍徙避,而镇衰落”。对上述材料最准确的解释是 A.徽商的兴盛与市镇的发展相辅相成 B.政府对待商业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C.徽商的经营范围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D.地方官府的态度决定了商业环境 7.《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1975年岐山董家村裘卫诸器出土后,人们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解释其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这一变化导致史学界 A.丰富了对井田制的研究视角 B.质疑《礼记·王制》的真伪 C.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价值 D.重估宗法分封制的内涵 8.1564年,浙江巡抚谭纶上疏称:“闽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几也,大抵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海上之国方千里者,不知其凡几也,无中国续棉丝帛之物,则不可以为国。禁之愈严,则其值愈厚,而趋之者愈众。”可见当时 A.福建民众唯利是图 B.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湖北大冶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大冶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32个题,每题1.5分,共48分) 1.有学者指出,西周是以一个“小邦周”的身份灭了“大邦殷”的,武王面临着人多势众的殷遗民的严重 威胁,在夜不能寐的情况下而采纳了周公提出的“使其各居其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政策而 始行分封的。由此可见,周初分封制 A.深受儒家“仁政”理念的影响 B.是收揽民心的安抚怀柔政策 C.借鉴了商王朝统治的经验教训 D.有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2.春秋时期祖先的历史一般只追溯到黄帝和炎帝,这与中原各国多为夏商周后裔有关,但到战国时期, 人们对祖先的追溯已经超越了本族的局限,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等黄帝以前的传说人物出现在 战国诸子的著作中,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统治者开始利用神权强化王权B.已能准确了解远古时期的历史 C.诸子的历史记述没有史实背景D.文化追根和文化认同意识增强 3.下表反映出汉初 皇帝相关记载 高祖时令儒生叔孙通制定一套君臣礼仪以加强他的统治和威严。在其去世的前一年,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备的祭礼)隆重祭祀孔子。 文帝时学者贾谊的《过秦论》揭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他建议改正历法、变易服色制度、重定官名,提倡礼乐,削弱诸侯的实力。 景帝时研治儒学的晁错提出了“削藩之策”。 A.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动摇 B.思想文化呈现出活跃局面 C.儒家思想根据现实统治的需要有所变通 D.统治思想实现了由百家争鸣到儒家独尊 4.东汉末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要求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各级官吏就要 向上举荐,不得遗漏,可推知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的背景是 A.察举制度已彻底废除B.曹操集团反对以德取人 C.九品中正制僵化保守D.传统观念制约人才选拔 5.《六经》是我国重要的儒家文化经典。章学诚主张“六经皆史”,郝经主张“六经皆道”,马一浮认 为“六经皆艺”,钱钟书则认为“六经皆诗”。这表明他们 A. 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B. 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

云南省昆明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2017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十二月月考试卷 历史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3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每小题1.5分,合计60分) 1、西周春秋的宗法制度在宗族内部区分大宗、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宗子作为本宗族始祖的嫡系继承人,是全体宗族成员尊奉的对象,在铜器铭文中有时被尊为“宗君”。材料反映宗子() A. 是商周时期的族长或王室弟子 B. 是商周和春秋王室大宗的嫡长子 C. 是封建制度下的正统统治者 D. 在本宗族内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 2、秦朝建立前夕,秦相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这反映出《吕氏春秋》() A. 阐述了反专制的政治倾向 B. 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C. 主张调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 认识到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 3、西汉初年,对于汉朝的建立,社会普遍接受群雄“逐鹿”,刘邦捷足先登的解释,强调“人力”竞逐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东汉初年,“天命兴汉”说完全取代“逐鹿”说成了社会主流观点。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 “天命”说源于董仲舒儒学 B. 官方意识形态由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 C. 是论证汉朝统治合法性和正当性的需要 D. 反映西汉政权由盛转衰 4、清朝雍正时期实行“耗羡归公”。“耗羡”是指征收赋税、交纳钱粮时,对合理损耗的补贴。雍正帝规定“每两加耗五分”,作为政府的正常税收,统一征收,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俸。雍正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以惩贪为名增加官吏俸禄 B.以耗羡归公增加政府收入 C.通过规范税制以澄清吏治 D.征收养廉银代替正常税收 5、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材料中的“地主”和后世相比,其特殊性主要在于()A.拥有世袭统治权 B.所属土地可以买卖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 B. 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 C. 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 D. 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周人相互谦让,诸侯纷纷拥戴姬昌”说明姬昌的礼信公正影响大,故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公作周礼,此时西周及礼乐制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次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 A.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B. 朋党集团势力膨胀 C. 门第成为选官标准 D. 专制皇权受到威胁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汉的社会危机包括土地问题、宦官专权等政治经济问题,题中未体现此问题,故A项错误;东汉功臣邓禹家族封侯和将军者不可胜数,以及《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可知东汉时已形成家族集团、官吏集团等利益集团,故B项正确。《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不能体现“门第成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专制皇权主要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此表未体现,故D项错误。 3.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B.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 均田制瓦解加剧小农经济破产 D.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控制松驰 【答案】D 【解析】 【详解】干描述了唐宋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由“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不能得出“政府鼓励土地买卖”,故A项错误;“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偏离题干主旨,故B项错误;均田制破坏于唐中期,宋代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政府对人身控制趋向松驰,故D项正确。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24.西周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 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这反映出 A.周王通过赏赐青铜器笼络诸侯 B.分封制推动中原文化传播 C.西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水平高 D.工官制实现器物标准生产 25. 杨朱主张沿着自己的私利行事,墨子强调不讲仪节约束地兼爱他人。对此,孟子批判说: “无父无君,禽兽也。”这体现了孟子主张 A.反对私利 B.反对爱人 C.重礼尚义 D.民贵君轻26.《两汉三国学案》载:“夫汉家以经义断事,每有大议论、大狱讼、辙引经义以决之。”这反映出 A.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B. 政治生活的伦理化 C. 汉代社会秩序混乱 D. 儒学成为日常规范 27. 王羲之40岁以后,给朋友的书信,抄写的文章,草拟的文稿等,凡是他的书迹备受世 人珍爱、收藏,或作为书写字体的范本。王羲之书法名满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A.王羲之书法艺术难以模仿 B.人们好恶决定书法家命运 C.造纸术改进便于艺术普及 D.社会氛围宽松与注重主体价值 28.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史学著作,其中《宋史》最为浩繁,各种著述、实录、会要、奏议、文集等应有尽有,卷帙浩大,为二十四史之冠。这主要是因为宋代 A. 中央集权加强 B. 社会危机严重 C. 文官政治发达 D. 印刷术的进步 29.明代中叶,“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 光绪年间,“熙攘往来,编审(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矣”。 上述材料反映出明中叶到光绪时期 A.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B.土地税始终高于工商税 C.农民的流动性逐步加强 D.统治危机加剧民族危机 30.下表为清政府在对外文书中,天朝”和“中国”词汇使用频率统计简表: 上表信息的变化反映出 A.中国国际地位下降 B.清廷注重提升政府形象 C.民族国家意识形成 D.清朝对外观念有所调整 31.西方人对《瀛环志略》给予宽容赞扬,而对《海国图志》未给好评,如有传教士认为其“伟大宗旨是讨论夷人的战略才能和优越之处,以及可供采纳以打败他们之武器”。据此,西方人对当时中国译介西学的态度是 A.惧怕中国产生抵御侵略思想 B.拒斥中国宣传学习西方技术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试题(历史)

2021年高三10月月考试题(历史) xx.10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东西方哲学思想流 派纷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右图两 孔子苏格位人物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下面对他们思想 的相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都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 C.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主张“知德合一” 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2.美国学者伊佩霞女士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指出“胜利者将敌人的耳朵割下来 献到祖庙;战俘的鲜血被涂在典礼所用的鼓面上;盗贼被砍去双足;国君被刺的 危险也总是存在。但这同时又是一个认真钻研和完美实践外交艺术的时代。”以 上材料旨在表明那时: A.频繁的外交活动促进了国家的统一B.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C.社会动荡,战争残酷D.战争中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3.1371年太祖对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120进士抱怨说,朝廷诚心寻求才能之士,但得到的只是空话连篇的人。他不仅停止了科举考试达十几年之久,而且重编了《孟子》,删去了其中85条内容。原因可能是孟子主张: A.君轻民贵B.君舟民水C.仁政爱民D.人性本善 4.“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

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以下最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C.“格物致知”D.“心外无物” 5.汉密尔顿说:“将十三个不同的州以友好、联合的共同纽带联结在一起的共同契约,必然是许多不同利益的倾向互相让步的结果。此种原则安能制出完美无缺的成品?”此话旨在说明: A.《独立宣言》不是完美无缺的B.1787年宪法是维系十三个州的共同纽带 C.1787年宪法充满错误的偏见D.《独立宣言》是十三个州相互妥协的结果 6.阅读统计表 1750年至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依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以下各项,对统计表解释正确的是: ①19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产量急剧下降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优势缩小 ③废除奴隶制有利于美国制造业的起飞④明治维新并没有使日本工业获得增长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7.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比欧美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优越之处在于他提出了避免“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现象的纲领。下列孙中山的主张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B.“核定天下地价”、“土地涨价归公” C.“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D.“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8.1924年,孙中山在他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二讲》中提到“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这说明:A.孙中山决定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B.民生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色彩 C.孙中山推动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已无原则区别 9.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由此可以得出的准确判断有: ①唐朝时瓷器已形成青、白两大系列②唐朝时白瓷质量不如青瓷 ③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④陆羽推崇越州青瓷

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3)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卷上,并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题4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 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 C.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 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2.张汤是汉武帝时实行严刑峻法的重要人物。司马迁评价“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将其列入《史记·酷吏列传》。东汉初年的班固则评价“汤虽酷烈,及身蒙咎,其推贤扬善,固宜其后”,将其独立列入《汉书·张汤传》。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东汉执政理念存在去法家化倾向 B.评价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 C.班固对张汤的评价比司马迁客观 D.东汉政治环境比西汉更加恶劣 3.据史书记载:“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 B.经济的发展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4.自元代起直至清末废科举,“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而且被视为“六经之阶梯”,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五经”之上的。“四书”地位的提升

2019届高三政治12月月考试题

菱湖中学2018学年第一学期12月考 高三政治试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A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B涂黑) 1.“舌尖上的浪费”有悖于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 2.我国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这是通过初次分配来增加劳动者收入。 3.阿里巴巴在美上市,说明我国企业积极推进“引进来”战略。 4.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领导其他国家机关开展工作。 5.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6.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说明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7.含有血腥暴力、恐怖、色情等内容的“儿童邪典视频”属于腐朽文化。 8.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9.“一切都会过去,惟有真理长存”,这一名言意味着超越时空的永恒真理是存在的。 10.事物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的循环过程。 二、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近年来,我国纸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引起国内纸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可能是 ①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对纸制品的需求 ②包装印刷行业大量进口原纸,冲击国内市场 ③环保政策趋严,不达标的中小造纸厂被关停 ④人民币升值增加了造纸厂进口原材料的成本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2018年1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为6.2850,而去年5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为6.902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一变化会使 A.我国居民减少对美国商品的需求 B.我国居民更多地选择到美国旅游 C.我国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商品出口 D.我国企业减少对美国的直接投资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重庆八中高2020级高三(上)第四次月考 文科综合测试 1.大汶口文化遗址已探明遗址区82万平方米,先后发掘出数百座大小规模墓葬。在少数墓中发掘出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象牙、陶器等手工制品。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 手工业技术先进 B. 农耕文明初具规模 C. 出现了阶级分化 D. 社会生产力极发达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数百座大小规模不等的墓葬”中只有“少数墓中发掘出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象牙、陶器等手工制品”反映出此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故选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知技术水平先进,故A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出农业生产的相关信息,故B错误;D项说法错误,此时生产力还没有到极发达的地步。 2.下表为六朝和唐代江南地区户均赋税量表(单位:匹绢)。据此可知,江南地区 A. 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心 B. 对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增强 C. 农产品商品化倾向凸显 D. 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数据可知,六朝至中晚唐江南地区户均赋税明显增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江南地区经济开发以及快速发展有关,这说明江南地区对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增强,故选B项;两宋之际,江南地区

成为经济重心,故A错误;材料信息不能直接得出农产品商品化倾向凸显,故C错误;材料中并未出现与其他地区的比较信息,不能得出主要承担区的结论,排除D项。 3.明朝中后期,很多士人认为“弃儒从商”本身就是对孝悌、敬长等儒家伦理的一种诠释,所谓名利都是对父母的一种报答。这一观点反映出当时 A. 知识分子缺乏人生追求 B. 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动 C. 儒学价值取向的功利化 D. 理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是,明朝中后期,很多士人认可“弃儒从商”,认为名利也是对父母的一种报答,是对儒家伦理的一种诠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儒家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变化,呈现出功利化倾向,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知识分子缺乏人生追求,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重农抑商政策的情况,排除B项。明朝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并未动摇,排除D项。 4.1895年,英国《曼彻斯特卫报》在评述意大利公众舆论强烈反对俄德法三国施压日本时,简明扼要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日本在最近的战争中为文明而战,打倒了野蛮,所有的文明国家都会从中受益。”这一观点最能说明 A. 欧美舆论宣传影响战争进程 B. 英国力图支持中国的改良运动 C. 西方列强在远东的矛盾加剧 D. 西方媒体掩盖日本的侵略罪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西方媒体评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时,认为“日本在为文明而战,打倒了野蛮,所有的文明国家都会从中受益”,这说明西方媒体试图掩盖日本的侵略罪行,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欧美舆论宣传与战争进程关系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和英国力图支持中国的改良运动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说明西方列强在远东的矛盾,排除C项。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普通民众来说,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能否实施民主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在辛亥革命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这一变化反映出 A. 民主思想在中国成为主流 B. 君主制不能应对社会转型 C. 共和政体顺应了世界潮流 D. 专制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重庆一中2020届高三下期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020年重庆一中高2020级高三下期5月月考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24.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召周襄王与各诸侯会盟于河阳。《春秋》将这一历史事件记为“天王狩于河阳”(“狩”意为以将猎为名巡视境内)。据此可知 A.晋文公骼守礼乐制度B.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 C.诸侯间兼并战争频繁D.《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 25.《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这是由于 A.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B.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 C.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D.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 26.北魏均田制对部曲(家仆)、奴婢均有授田的规定。在唐代的授田对象中,增加了对杂户、官户、工商业者的授田,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这反映出唐代 A.门阀士族逐渐衰落B.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动 C.人地矛盾得到缓解D.底层民众生存环境恶化 27.明中叶以后,浙江常山地区丁壮“屏(摒)耒耜而事负载,以取日入佣值”,安徽徽州许多农民“执技艺或负贩就食他郡”,福建古田县壮年农民也“多佣之四方”。这表明上述地区 A.租细关系普遍化B.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 C.土地兼并十分严重D.长途贩运贸易较活跃 28.清末政府部分中央机构改革情况表 由上表可知,清末中央机构

A.照搬西方,具有盲目性B.机构杂陈,难有作为 C.趋向近代,具有进步性D.固守传统,维系专制 29.1920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劳动界》周刊。陈独秀、陈望道等人经常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宣传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谋求解放必须进行社会革命等观点。这反映出,《劳动界》周刊的创办旨在 A.宣传俄国十月革命B.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 C.传播民主科学思想D.唤醒工人的斗争意识 30.1937年7月下旬,拥有300余家工厂的中华国货联合会上书国民政府,表示国货联合会中各工厂愿为政府制造各种军需物资,要求政府尽快组织内迁,派员指导生产。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经济体制的确立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C.政治形势的急剧变化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1.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发行的股票凭证。该股票凭证的历史价值在于 A.见证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B.反映了新中国改造民族资本的创举 C.体现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D.说明了建国初期利用市场发展经济32.《十二铜表法》规定: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这表明早期的罗马法 A.具有个案经验式特点B.源自于传统习惯法 C.力图维护平民的利益D.法律条文细密完备 33.伏尔泰的《风俗论》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世界史”。书中首先瞩目东方,肯定“东方给了西方一切”。学者认为,这是“第一次欧洲的标准由非基督文明的业绩来度量”,“欧洲必须学

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1.19世纪前半期,对欧洲来说,是疾风暴雨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的时代。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一些思想家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对现状感到失望与不满。 A.《西风颂》 B.《双城记》 C.《老人与海》 D.《人间喜剧》 2.一位被称为“预言家”的著名诗人,在他脍炙人口的名篇里写到:“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e far behind A.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印象主义 3.一位同学在图书馆查找文学流派的研究资料时,借阅了《欧也妮·葛朗台》、《战争与和平》、《大卫·科波菲尔》等图书,该同学研究的时代与流派分别是 A.19世纪浪漫主义 B.19世纪现实主义 C.20世纪浪漫主义 D.20世纪现实主义 4.俄国文学家果戈里说:“我从未通过想象创作出什么东西来,我只取材于现实生活以及我所 A.《悲惨世界》 B.《西风颂》 C.《红与黑》 D.《等待戈多》5.“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怀着火一样的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这 A.德彪西 B.贝多芬 C.海顿 D.莫扎特 6.据记载,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原本是献给拿破仑的,当拿破仑称帝并背离法国大革命 A.贝多芬具有强烈的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B.贝多芬是18至19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 C D.《英雄交响曲》是古典主义音乐的瑰宝 7.弗兰茨·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饥饿艺术家》描述了一位绝食表演者把原本作为生计手段的挨饿,当成生存目的和真正"艺术"而孜孜以求,最后被送进马戏团,被关在铁笼里与野兽一道供人们参观,由于人们忘了更换记日牌导致绝食者无限期地绝食下去,终于饿死……该作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8.“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 A.雪莱 B.毕加索 C. 莫奈 D.巴尔扎克 9.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1915年发表《变形记》,描述了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情节。作品反映了 A. B. C. D.用夸张怪诞的手法表达苦闷、迷惘、虚无情绪等 10.在19世纪科学技术的启发下,某一画派注重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以下属于该画派代表作品的是

精品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24.春秋时期,郑国在泰山下有一块封地,叫作祊田,原为周王封给郑国作为祭祀泰山的费用; 鲁国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化 B.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 C.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漠 D.礼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约束力 25.北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创立“交子务”,改原有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为准备金, 定期发行。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这一变化 A.推动了古代货币形态的根本变革 B.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C.导致了北宋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 D.突破了我国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 26.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已、礼让、仁恕等美德, 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 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 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 27.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于2017年12月3日开播。第一期节目中的石 鼓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选送的“中华第一古物”,学术界基本认同“石鼓乃秦物”,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石刻文字,从字体看应该属于 A.小篆到大篆的过渡 B.大篆到隶书的过渡 C.小篆到隶书的过渡 D.大篆到小篆的过渡

28. 据材料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合理的解释是 A.中国海军建制落后 B.中国海军力量分散 C.中国封建体制腐败 D.日本海军战斗力强 29.1927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在民众暴动胜利的地方,应避免与列强发生直接冲突”,但 时隔不到三年,中共中央则主张“会师武汉”,并在与英美的海军冲突中受挫。该情形有利于 A.中共探索新型的革命道路 B.苏俄革命模式在华的传播 C.收回列强攫取的国家主权 D.改变列强在华的利益格局 30. 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 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 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31.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

2021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1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祝考试顺利★ (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公元前681年,齐桓公被周天子任命为东部国家的“伯”。在先秦“伯”与“霸”相通,本义是兄长。如果说周天子是天下诸侯之父,那么“霸”就是诸侯之长。材料反映出()A.周王的权力得到加强 B.宗法分封秩序进一步强化 C.礼治的内核依然存在 D.周天子的统治彻底瓦解 2.唐朝科举考试包括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只要熟读儒家经典和相关注释就能中试,而进士则需要较高的才华和文学水平,因此进士“为时所尚”,多出高官。但武周时期,狄仁杰以明经入仕,却能两度为相。这说明当时的人才选拔() A.制度已发生质变 B.取决于应试者的能力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服务于现实政治需要 3.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

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 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 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 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 4.明清启蒙思想家认为义利是统一的,既要讲义,又要讲利,应当在“义中取利”, 应当“正其谊(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这说明明清启蒙思想() A.背离儒家思想 B.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上的反映 C.主张经世致用 D.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5.郑观应的《盛世危言》1894年发行后,张之洞读完颇为感慨:“论时务之书虽多,究不及此书统筹全局择精语详。”光绪皇帝览闭此书,也是大为赞赏。此书一时成为畅销书,一些地方官甚至把其中部分内容作为考试的考题。该书影响较大是因为它() A.变革了科举考试内容 B.契合了国人“富强救国”的愿望 C.得到皇帝的积极推荐 D.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6.有学者研究发现,19世纪90年代后,随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中国的失业情况却日益严重。有人用“失业之人,如恒河之沙”来形容当时的社会状况。这种现象()A.反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逐渐趋向于没落 B.表明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速度过于缓慢 C.是新旧经济更迭冲击传统社会结构导致 D.造成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断减少的局面 7.1921年1月14日,北洋政府内务部指出,“查近来新思潮之传播,几有日盛一日之势,而印刷物实为其媒介。本部为维护治安,预防隐患起见……随时搜集研究,以期洞见症结,因事补救,不致蹈凭空过当之弊。”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B.北洋政府已无力抵制新思想 C.中共诞生利于新思想的传播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 8.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认为,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和剥削中国农民的工具;华北事变后,

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2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 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1.“爱是世界最美丽的语言”。春秋末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仁者爱人”,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提出“兼爱”,两者相比,墨子更注重 A. 调节人际关系 B. 倡导重义轻利 C. 无等级名分差别 D. 讲求实际功利 2.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3. 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不具备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A.孟子B.韩非子C.黄宗羲D.荀子 4.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向当时皇帝提出上述建议的思想家应该是 A. 孟子 B. 韩非 C. 李斯 D. 董仲舒 5.右图为东汉太学讲学画砖,下列关于汉朝太学的说法, 错误的是 A. 实行儒学教育 B. 培养政治管理人才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5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l.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一国(诸侯)一天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2.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美(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渗之乡,所乏粮耳…… (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做人村闯”。他们共同强调( )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3.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加强化 B.宋代理学的影响 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4.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5.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6.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中华民族此时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B.“一系列运动”包括有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其普及的结果 D.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7.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 ( ) A.“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不外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B.“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C.“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 D.“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9.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 A.仍是以神为中心 B.并不对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10.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 ) A. 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1.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 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政治行为的根源是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 B.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C.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D.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地界政治发展的多样性 12 A.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