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灵渠导游词

灵渠导游词

灵渠导游词
灵渠导游词

灵渠导游词

篇一:灵渠导游词

美丽的灵渠

桂林是一座具有光辉灿烂的桂林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山水之美天下皆知,使桂林旅游文化又多了一张世界注目的品牌。

在北距桂林60公里的桂北重镇兴安,有一条古老的运河穿城而过,往南经30公里与发源华南第一峰猫儿山的六洞河、大小溶江汇合后流入漓江,这便是闻名世界,与都江堰、郑国渠同被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灵渠。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高度评价灵渠和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奇观,并作诗赞日:“秦皇毕竟是雄才,北筑长城南岭开。铧嘴劈湘分半壁,灵渠通粤上三台。江山一统泯畛域,工匠三人叠主裁。传说猪龙深作孽,英雄伟绩费猜疑。”

兴安,秦朝时称为始安郡。位于湘桂走廊的南端,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境内东为都庞岭山脉,主峰盘皇殿海拔为l748米;西北部为越城岭山脉,主峰猫儿山海拔为2142,米;中部地区是低山区和丘陵地带,海拔在180~500米左右。兴安的地形东南部南高北低,西北部北高南低,向中间倾斜,在中间形成低槽,这低槽就是从湖南进入广西的湘桂走廊。

秦始皇赢政在统一了北方六国以后,为了统一岭南地区及百越民族人民,便下令派尉屠睢为大将军,领兵50万南征北越。屠睢兵分五路

向五岭(武夷山、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越城岭)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达到统一的目的,秦始皇赢政在公元前218年下令“凿渠而通粮道”,命令史禄在兴安选址凿渠,以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解决粮食和兵员的运输问题。史禄在作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后,决定将发源于都庞岭山系属湘江水系的海洋河与发源于越城岭

的系属漓江水系的六洞河沟通。经过数年奋战,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建成灵渠。

灵渠有南北两渠,分水铧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36座闸水陡门,全长36.4公里,其中南渠长33.15公里,北渠长3.25公里。它设计科学,结构灵巧,工艺精湛,堪称为我国水利工程的杰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祖国灿烂文化的代表,更是我们桂林人民的骄傲。

“海阳一水化湘漓,南北分流各有期。谁知万里分流去,到海还,应有会时”,“澎湃汹汹激上矶,横流倒泻振声威。惊疑蛰起龙分水,舞爪掀鳞势欲飞。”这些诗句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湘漓分派的奇景。立于灵渠分水塘的高处,湘漓分派的奇景便展现在眼前。只见一类似犁铧一样前锐后钝的石堤铧嘴将海洋河水一分为二,使其七分经北渠流入湘江,三分

经南渠流入漓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三分漓水七分湘”。灵渠的南渠,穿兴安城而过,经约33公里的流程,与六洞河汇合流入漓江。在南渠中,共有青条石砌成的半圆形或椭圆形的陡门(即船闸)36座。闸水陡门主要用于提高水位,保证航船通行。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

是这样描写灵渠陡门的:“渠绕兴安界,深不数尺,广丈余。六十里间置陡门三十六,土人但谓之陡。舟入一陡顺0复闸陡,伺水积渐进,故能循崖而上,建瓴而下,千斛之舟亦可往来,治水巧妙,无如灵渠者。”如此描述,陡门的作用可见一斑。

在南渠距铧嘴约一公里处,有一段长约三公里的“桃花满路落红雨,杨柳夹堤生翠烟”的堤坝,这就是著名的秦堤。南渠距湘江故道仅数米距离,且水面高出湘江故道水面约7米,地势十分险要。倘若被洪水冲毁,整个南渠将毁于此。故有约20米长的最险段,都用巨大条石砌筑,至今坚固如初。

关于修凿灵渠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就是飞来石的传说。据说当年修筑灵渠破坏了在此修炼的一个猪婆精的巢穴,猪婆精勃然大怒,屡屡和修渠人作对,每当修好一段堤坝,它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出来把堤坝拱毁。堤坝屡修屡塌,延误了工期,致使领工被杀。这件事被飞鹤大仙知道了,为了造福人类,保证修渠的顺利完工,他施法术把座下的蒲团石飞到兴安,镇住了兴风作浪的猪婆精。这样灵渠才得已修成。

当年的灵渠,航运十分繁忙,它是沟通中原和岭南的一条纽带。中原地区先进的科学文化和生产技术从这里传入岭南,使各族人民的交往更加密切,岭南广大地区得到了迅速开发,促进了强大而统一的中国的最终形成。在交通飞速发展的今天,灵渠早已失去了其漕运的功能。但作为古代中国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仍以其独具匠心的设计、地理位置的独特和其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历史功绩而被人称道。

如今的灵渠已被开发成一个旅游景区。整个景区古树成林,渠水清澈,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游人如织,真是人们休闲赏景的最佳去处。

篇二:灵渠

去灵渠,拜会那个叫“禄”的秦国人

——李胜良

从史书的意义上讲,多大的“名人”也仅仅是占用了一个“人名”而已。毕竟,有多少在生时极为风光的分子,也许死后都没有什么进入史册的机会。于是彼时彼地、一时一地、特时特地的所谓名人,便不免过眼云烟一般。《史记》以前的时代便更是如此,如果不是因为孔子、吕不韦、刘安、司马迁们这些已经解决了温饱的知识分子还想做些立言的差使,哪还会有那些真伪不定、语焉不详、神龙见首不见尾、甚至简单到只剩一个字的名字支离破碎的流传下来呢?

那个叫“禄”、又因为附加了官职而被称作“监禄”或“史禄”的秦国人,便因了这样的侥幸而成为一个历史名人。将他与尉屠嘉、尉佗这些名字结合起来,便是一个逻辑井然的灵渠生成史。这也使得我的这次游访灵渠之旅,更似对他的拜望。

“四贤祠”的史禄塑像固然有些千篇一律地抹杀了与汉朝或者唐朝的衣装差异,远路赶来的我仍然选择了与他做亲昵的合影。也许我应该对他负有一点点歉意,因为在不久前刚刚出版的《税道长安》一书中,写过了秦时的郑国渠和都江堰的我居然“漏”掉了这被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的灵渠。

“灵渠”之名并不见于史记,有人说其得名缘于当年的漓江又名“灵

河”。这个有着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等许多别名的运河,当年的主要功能在于“转饷”:“使监禄凿渠运粮”。它在设计上的奇巧之处,恰恰可以佐证当年的大秦军队摧枯拉朽摧眉折腰摧城拔寨的强悍气势和无坚不摧无险不克无往不胜的超绝运气。尉屠睢的五十万军队困顿岭南,缺衣少食。而史禄的天眼一通灵机一动而祭出让“湘漓分派”、二水合流的美妙想象,终于造就了岭南三郡的归于秦统。与灵渠相关联的特定建筑如铧嘴、大小天平石堤、南渠、北渠、陡门和秦堤等,也由此与史禄一起载入了史册。

说来也是天公作美。在中国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之间,隔着巍巍的五岭山脉,陆路往来已很难,水运更是无路可通。可让人庆幸的是,位于湘桂走廊的广西兴安县恰居于越城岭山脉和都宠岭山脉而为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分水岭。兴安高万丈,水往两边流。长江支流的湘江上源与珠江支流的上源,同出于兴安县境内,而且近处相距只1.5公里许,中间的低矮山梁,也高不过30米,宽不过500米。灵渠的设计者就是利用这个地理条件,硬是凿出一条水道,引湘入漓,婉蜒行进于起伏的丘陵间,联结起分流南北的湘江、漓江,勾通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是上天预设了这天然的缝隙,又预设了史禄这样一位水利奇才倾其才智化这一缝隙为秦国打开胜利之门的锁钥,灵渠才会以巧夺天工鬼斧神工的神秘面容,投给世人以诡谲的轻笑。

灵渠的开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了五岭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沟通。基于灵渠的历史使命而论,它第一位的功能当然在于收获殖民利益。而这一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是呈现为税收的投入产出率上的。古代的开

桂林市兴安县灵渠景区旅游开发规划调查报告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规划》课程实验报告姓名:张怡 年级班别:旅游管理11-3班指导教师:巫柳兰

桂林市兴安县灵渠景区旅游开发规划调查报告 引言:本文从此次调查的实际成果出发,以桂林市兴安灵渠景区的现状为基础做景区的旅游开发规划调查报告。报告主要包括兴安灵渠景区现状分析,包含景区概况、旅游资源种类与特征、分区、项目设计;景区旅游现状问题及其成因分析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开发与保护意见。以期对兴安灵渠景区以资源为基础的旅游开发规划提供资料和参考。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景观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方法; 2.熟悉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手段; 3.提高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时间 2013年3月24日 三、实验地点 桂林市兴安县灵渠景区(以下简称灵渠) 四、实验内容 (一)灵渠景区旅游开发现状调查分析 1、灵渠景区概况

四贤祠 飞来石 灵渠,沟通着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也连结着湘江与漓江,始建于公元前219-214年,是秦朝三大水利工程之一, 与都江堰、郑国渠齐名。景区处 于的兴安镇是兴安县中腹,也是 中国十大魅力古镇之一。 1936年以后,灵渠的主要功 能转向灌溉方面,由于当地人民 对灵渠的情感使得灵渠一直在被 不断地保护和修复。2005年4月 兴安水街正式开街,灵渠的旅游 知名度也相应的逐步提高,2006年灵渠被 评为4A 级景区。 就我们调查所感触到,灵渠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服务还较为欠缺,景区的停车场仅为大门旁边的小型停车场,且旅游产品以观光型为主欠缺娱乐体验式型设施、项目。灵渠现有的旅游项目主要是听讲解、观赏模型,感受灵渠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辉煌智慧;浏览四贤祠了解灵渠的发展历程;其次是参观铧嘴,观看灵渠工程;漫步灵渠,感受古香古色、原滋原味的灵渠魅力。 2、灵渠旅游资源种类与特征 参照2002年《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灵渠的旅游资源种类可归类到: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六大主类当中。地文景观包括飞来石,飞 来石位于秦堤之上,“石的上 方,平坦如台有级可登。平台 上有两株桂花树裂石而出,亭 亭如盖。”有说其来自峨眉, 或说从天而降。水域风光体现 为南北两渠道。景区现主要开 发的为南渠,河流两畔古朴致 雅、曲径通幽,移步便是满眼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含答案)详解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1、本试卷为开卷试题,分卷Ⅰ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2、本试卷满分100分,其中卷面分3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同学们,你喜欢历史课吗?提到历史,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真正走进历史,你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丰富的中国古代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同学们,在几个月的学习中,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潇洒地走进历史展室,一展你的风采吧! 卷Ⅰ(选择题,共48分) 在表中的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48分。 1、原始人的居住条件和生产情况同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你认为河姆渡聚落的主要粮食作物应是 A.玉米B.粟C.水稻D.大豆 2、“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这是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前几年访问大陆时拜谒何处的祭文A.黄帝陵B.炎帝陵C.始皇陵D.中山陵 3、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 D.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4、《左传》中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 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 B. 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C. 西周的分封制 D. 秦朝的帝制 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 兵马俑 B. 司母戊鼎 C. 竹木简 D. 青花瓷 6、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国 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7、四川灌县二王庙有这样一幅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联中的“太守”的最主要贡献是 A. 推官是用牛耕 B. 修建灵渠 C. 制造出铁农具 D. 修建都江堰 8、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中后期的秦国农民,要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建立军功B.通过联姻C.努力生产粮食D.靠贵族推荐 9、右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 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10、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爆发于大泽乡 B. 建立过农民政权 C. 推翻了秦朝统治 D.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1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冻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首诗对秦朝一历史事件作出了否定的评价 A.统一度量衡B.统一文字C.焚书坑儒D.修筑长城 12、我国的成语有很多来源于历史典故,如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就来源于

广西河流简介

广西省河流简介 广西省主要是红水河(珠江)水系,河流自西向东,纵横交错,较大的河流有,红水河、盘江、郁江、黔江、浔江、漓江、柳江等河流。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干流,上游称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与北盘江汇合后始称红水河。全长659公里,流域面积3.3万平方公里。 盘江又名潜江、湔水、石密水、石泉河、邓家河、通口河,是涪江江油市境河段汇人的最大支流。盘江发源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岷山伐子岭,海拔约5000米,于北川县邓家乡岩羊滩海拔583米处进入江油县含增乡,成为江油和北川的界河,直到香水乡元坪子,河道才完全进入江油境,再东南流经西屏乡、青链镇和九岭镇,至青莲镇铧嘴海拔489米处东注涪江,河流全长173公里,流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 北盘江古称牂牁江,珠江水系西江左岸支流。发源于云南省宣威马雄山西北麓,流经滇东、黔西南,于贵州省望谟县蔗香双江口与南盘江汇合后称红水河。干流长449公里,流域面积2.583万平方公里。 驮娘江发源于云南广南连城镇,至广西富宁剥隘镇,全长180公里。 左江是西江水系上游支流,其上游是平而河,发源于越南谅山北岭,流经龙州、崇左、扶绥、邕宁等4个县,于邕宁县宋村与右江汇合后流入邕江,在广西境内全长470km,主要支流有水口河、明江、黑水河。 右江是壮族地区江河名。右江正源驮娘江,发源于云南广南龙山,流经广南、富宁及广西西林、田林,至百色纳澄碧河后称右江,经田阳、田东、平果、隆安,至邕宁宋村(亦称合江村)与左江汇合,下流称郁江。干流全长724公里,流域面积约40000公里。 邕江,郁江流域流经市区的南宁段称作邕江,是郁江自西向东流经南宁市及邕宁县河段的别称,上起江西乡宋村的左、右江汇合点,下止邕宁县与横县交界的六景乡道庄村。全长133.8

论中国水利工程历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615669345.html, 论中国水利工程历程 作者:段丹锋杨政翰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09期 摘要:我国是著名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农业发达,而农业灌溉必然离不开水利工程,所以从古至今我国的水利事业都发展迅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本文主要从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出发,逐步介绍到近现代我国的水利设备,研究了我国水利工程的现代化,作为现如今发展的借鉴和参考,希望能对我国当代的水利发展有所帮助,促进我国未来水利事业的发展和农业的进步。 一、璀璨的古代水利工程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曾遥遥领先于世界,在水利工程方面也创造了举世无双的辉煌,其中的部分工程在今天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得不令人感叹古人卓绝的智慧。 战国末年秦国修建了郑国渠。郑国渠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形地势,可以最大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并且形成了一套自发控制的灌溉系统。在此之后的100年里郑国渠都发挥了极大的灌溉作用,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引泾灌溉工程。 秦昭王末年李冰在蜀地主持修建了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是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无坝引水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并且在江水自动分流、排沙、控制引水量等方面表现出了极为科学的理念和方法。直到今天都江堰都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为沿岸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安全和保障。 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使得隋朝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后世历代王朝都以京杭大运河为基础建立了经各地物资运往首都的漕运体系。南方与北方的经济联系大大加强,物产交流与经济交流愈发地丰富,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让沿岸的交通变得十分便利,在发生自然灾害是国家的赈济也更加方便。 二、新中国初期水利工程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地的水利工程大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历经混乱不堪的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基本上都已经年久失修,难以发挥防洪灌溉作用,甚至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隐患。虽然此时我国经济十分困难,但是国家依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积极建设水利工程。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国已建成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灵渠考察报告

兴安灵渠·水街教学见习总结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陆军 2009年5月16日,在学校教务处实践办给予相关经费支持的前提下,我带领2007级旅 游管理专业共79人(其中包括8名越南留学生)前往兴安灵渠·水街进行教学见习活动。此 次教学课程为《旅游资源与市场调查》,教学见习主要途径一是通过观看现场的资源;二是通 过老师讲解;三是回答学生在参考考察旅游资源过程中的问题这三个途径进行。 具体来说,此次教学见习达到了三个目的: 一是通过此次实地教学见习,以灵渠的历史文化、历史遗址、灵渠的功能等知识,让学 生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历史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以及统一中国的伟大实践,引起了学生的 共鸣和熏陶,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兴安·水韵 今天,我们去了兴安。这算是我们第二次去兴安了,上次是去乐满地,这次是去水街和 灵渠,连两个不同的景点,两种不同的心情和玩法。 水街: 走在水街上,就会想起一首南拳妈妈的歌——《牡丹江》,“弯成一弯的桥梁倒映在这湖 面上,你从那头瞧这看月光下一轮美满,青石板的老街上你我走过的地方,那段斑驳的砖墙如今到底啥模样,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呜~ 谁在门外唱 那首牡丹江,我聆听感伤你声音悠扬,风铃摇晃清脆响,江边的小村庄午睡般安祥,谁 在门外唱那首牡丹江,我脚步轻响走向你身旁,思念的光透进窗,银白色的温暖洒在儿时 的床 ... ”踯躅在古色古香的石桥上,浮想联翩。留连在精美典雅的清河畔,吁嘘不已。“水 街,是指古运河灵渠穿过兴安县城的一段,俗称水街。水街景区由古代建筑文化、古桥文化、 古石雕木雕文化、灵渠历史文化、岭南市井风俗文化五大部分组成。是广西境内独一无二的、 既传承了秦汉文化、又融合中原汉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的一条历史古街,是大桂林旅游圈中 一颗璀璨的明珠。”徒步中,我们穿梭着墨青色的竹林,徘徊在古色古香的凉亭里,行走于 玲珑别致的木桥。在蜿蜒的长廊中嬉戏,而且下着淅沥小雨,用力呼吸着雨后土壤混合草香 的空气。水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鱼,它们都好胖,真想拿渔网给捞上来,这些可爱的鱼鱼在奋 力地逆流而上,一排排,真有次序。与小河配合得很好、很有默契。真和谐!真想为水的灵 动而作诗写赋,我们都沉溺于无声的古老年代,留连忘返。 而且,水街里有一家名为“老罐米粉”的米粉店,早就听说味道很不错了。于是迫不及 待地跑去尝尝,果然名不虚传,那是相当的好吃呀,味道很特别,吃的人那是一群一群的。 灵渠: 都说:北有长城,南有灵渠。虽说还没到过长城,但也到了同一年代——“老秦兄”年 代,与四川都江堰齐名的世界奇观——灵渠,它沟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纽带。脱下鞋, 和 力同学下水,。真真切切 地感受灵渠魅 哇,好滑!因为灵渠的青石板上很多青苔,我们得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小心翼翼的, 像踩地雷似的挪。但是,还是有同学不小心,摔跤了,姿势还各有不同,老叶是四脚朝天, 金营是“侧空翻,还把另一个同学也拉下了水,冬平是“扑地猫”...呵呵...笑声、水声、 声声不断。 篇二:桂林市兴安县灵渠景区旅游开发规划调查报告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规划》课程实验报告

古堰画乡简介

古堰画乡简介 古堰画乡是2005年4月在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的大背景下,用“生态”、“文化”、“休闲”三大特色全力打造美术写生基地、创作基地、商品油画生产基地和生态休闲度假中心(三基地一中心)。 “古堰画乡”旅游区总面积为15.53平方公里,距浙江省丽水市市区28公里。景区包含了通济堰和瓯江莲都段两个国家5级旅游资源单体。古堰画乡区块位于莲都区的碧湖镇和大港头镇,核心区块包括大港头镇区、坪地、堰头、保定范围。“古堰”是指座落于该区块中建于公元505年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画乡”突出了文化特色和发展定位。这里有中国摄影之乡和省内外著名的“丽水巴比松”画派,文化氛围浓厚。 古堰画乡区块有距今1500年的通济堰、保定村的青瓷古窑址、坪地江中小岛、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和古樟树群等,保持着江南古镇自然古朴的风貌。一条瓯江贯穿全境,典型的河川生态公园风光秀美。毗邻的莲都区东西岩、龙泉凤阳山、缙云仙都、青田石门洞等都是国家级和省级著名风景区。该区块水陆交通便捷,龙丽、丽龙高速公路在此有出口,规划中的衢丽温铁路经过碧湖,53、50省道贯穿全境,通过金温铁路丽水站接轨全国铁路大动脉,水路上溯龙泉,下至温州。 通济堰为“古堰”区块的核心所在。它始建于公元505年(南朝萧梁天监四年),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与都江堰、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齐名。詹南二司马、范

成大、何澹等历史名人均对通济堰的建设有着重大的贡献。整个通济堰水利工程体系集水利学、力学、结构学、美学、地形学等于一身,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一大不朽杰作,千余年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通济堰,孕育出古老而灿烂的处州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 行画产业发展是古堰画乡文化产业园区的主要产业支撑和产业特色。目前,古堰画乡共引进44家行画企业。在江滨路初步形成了集油画街、酒吧街和民俗民品街于一体的多元文化旅游一条街。古堰画乡美术写生基地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2010年古堰画乡3处写生基地接待量达到10万人次,日接待能力达1000余人。 古堰画乡通过举办丽水巴比松风景油画展、古堰画乡油画企业采风活动及中国知名油画家古堰画乡写生创作等系列活动,形成固定的文化活动平台。2007年古堰画乡被评为“丽水十大名片”之一。央视四套《走遍中国》栏目两次走进古堰画乡,制作了《巨幅油画》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两期节目。《浙江日报》、《华东旅游报》、《江南游报》等媒体高度关注园区建设,大力宣传。做好“借力”宣传文章,借助全国电视易地采访活动和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平台,邀请全国10多家省市电视媒体对古堰画乡联合采访报道。 目前,古堰画乡文化产业园区“三基地一中心”框架初步形成,通过五年多的建设,力争将古堰画乡打造成中国知名的文化园区,建成长三角最大的自然风光写生和创作基地,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生态文化休闲度假重要目的地,绿谷文化产品展销中心。

灵渠水利工程原理

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一、历史背景 “六王毕,四海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平定中原后,立即派出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接着,又挥师五十万南下,平定“百越”。为尽速征服岭南,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此项艰巨的任务,交由监御史史禄和3位石匠担纲。古人感佩于史禄开凿灵渠居功至伟,称赞他“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气卷波澜。”兴安县也留下了为纪念3位石匠而留下的“三将军墓”。 历4年艰辛,这条体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科学技术伟大成就的人工运河,终于凿成通航。其后,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又继续主持修筑灵渠。灵渠南渠岸边的四贤祠内,至今还供奉着史禄和他们的塑像。灵渠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刻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 秦国军队对水路的利用 从陕西省咸阳出发,沿汉水(汉江),顺流南下,至武汉(汉口,汉水入长江之处)。由汉口,沿长江溯流西南而上,至湖南省洞庭湖,从洞庭湖(湘江入湖之处),沿湘江溯流南上,由永州市,沿湘江,进入广西全州市,至兴安县(灵渠)。由灵渠,顺流西向,至溶江镇,进入大溶江(流向由北向南);顺流向南,进入漓江江段,经桂林、阳朔、乐平,入桂江江段,经昭平,至梧州。从梧州市,若向东,则进入广东西江江段,至珠江(旧称粤江),入海口在广州;若溯流,则可西向,进入广西腹地。 二、修建原理。 兴安流传这样一句民谚:“兴安高万丈,水往两头流”。形象地概括了兴安的地理特征。兴安的地形是:东南和西北高,中间低,形成了“湘水北去,漓水南流”的独特现象,中间是著名的湘桂走廊。 湘漓二水虽同在境内,但在何处筑坝分水?怎样把水从低处引向高处?颇需一番缜密勘察和研究。古代修渠技术人员在作了详细考察之后,选择了湘漓二水相距4公里处,即今分水塘筑坝分水,这里水流平缓,有利断流筑坝,且地处湘江上游,水位相对要高,筑坝拦水后水位又进一步提高,可开渠引水直接注入漓江支流始安水。这一选择充分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聪明才智。

桂林旅游分析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旅游营销》 专业旅游营销 班级市0941 姓名Yu小邺 学号090000000 二○一二年十一月

浅析桂林的旅游文化环境 【摘要】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流传了近几十年,众所周知。桂林山水被誉为“童话山水”、“童话世界”的旅游主题,除了少数几个品牌比较切中其文化精神实质之外,其它产品似乎只是大致触及了。对于如何深入发掘桂林,童话山水、童话世界的旅游文化主题的深层内涵和审美实质,对此进行的桂林旅游文化环境的分析中,我认为应当从现代童话动漫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角度,对其“童话山水、童话世界”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做一次认真透彻的梳理和研究。 【关键字】桂林旅游文化文化资源资源现状开发条件 1、桂林文化资源和桂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桂林自从1980年代正式将旅游作为地方重要的经济产业发展以来,主要着眼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方历史文化底蕴,相继开发了“三山两洞一条江”、“阳朔西街”、“世外桃源”、“龙脊梯田”、“两江四湖”、“兴安乐满地”和“灵渠古街”等一系列以“童话山水、童话世界”为主题的优势旅游产品和品牌。回顾桂林旅游业所走过的三十多年辉煌历程,总体上看,桂林“童话山水、童话世界”的旅游主题,除了少数几个品牌项目比较切中其文化精神实质之外,其它产品似乎只是大致触及了“童话山水、童话世界”这一文化主题的外在形式表层。对于桂林的文化资源,毋庸置疑,桂林的山水之美,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旅游者的观光,旅游资源的丰富,使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大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产业中,若依旧保持原有的风格,满足不了现代旅游者的需求,所以进一步加大对桂林旅游业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百里漓江烟雨”、“三山两洞奇境”、“两江四湖景园”、“碧莲峰里人家”、“龙竹排漂流”等以游山观水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和项目,一直是桂林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价值取向。这些景区和项目,主要是靠天吃饭,没有多少文化内涵、缺乏创意思维的旅游资源开发,目前已经明显变得老化而面临更新和淘汰。桂林目前旅游开发是一下几个方向开发:以注重形态忽视神韵的山水文化、就物讲史缺乏情趣的历史文化、风情浓厚韵味渐淡的民俗文化、愚人自娱痴人自乐的主题文化、剧场影视音响朦胧的舞台演绎文化等开发方向。 1、1、桂林文化资源现状 目前桂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主要体现在文化导向、文化主题定向、文化内容策划、文化形象设计等四个方面。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名城,满城处处皆胜景,除了作为典型的漓江山水,其他景区也各有特色,县级以上景区已达上百处之多。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桂林山水文化与其同类产品雷同。旅游景点真正能带给游客精神上的享受,关键在于景区文化的深度开发,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产品或项目。桂林山水景区在文化的开发方面非常注重内容和项目上的丰富多彩,升级换代,推陈出新,但另一方面对景区的定位意识却不到位,忽视整体形象的设计,或者对其他景区的全盘模仿,缺乏创意。如为表现桂林壮、侗、苗、瑶等多个民族的民俗风情,各个县区纷纷修建了题材相似的民俗文化村,或者景区民俗旅游项目的形式雷同,手段单一,久而久之,使得原本“民俗不俗,俗中有雅“具有观赏性与参与性的各类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对游客不再具有新引力。然而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桂林少数民族多聚族而居,其房屋建筑以干栏型为主,建筑样式却各有不同,壮族的麻栏木楼、瑶族的半边楼、苗族的吊脚楼、

桂林米粉介绍

桂林米粉简介 秦王嬴政为统一中国,率50万大军征战南越,开灵渠(今桂林兴安县),通湘江、连漓江。由于秦军水土不服,大量士兵经常挨饿、生病。为解决食为天之大事。秦军根据西北饸面制作原理,先把大米泡胀,磨成米浆,滤干水后,揉成粉团。然后把粉团蒸得半生熟,再拿到臼里杵舂一阵,最后再用人力榨出粉条来,直接落到开水锅里煮熟食之。秦军郎中采用当地中草药,煎制成防疫药汤,让将士服用,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为了保健,也是由于战争紧张,士兵们经常是米粉、药汤合在一起三口两口就扒完了。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了桂林米粉卤水的雏形。后经历代卖米粉师傅的改进、加工,而成为风味独具的桂林米粉卤水。因此,桂林米粉,从秦朝就诞生了,也就是说,桂林人吃米粉,已经吃了两千三百年啦。 桂林米粉,因与桂林的人文历史、地域特征密切联系且口味独特而得名。它以大米为原料,经浸磨、水蒸或浸蒸、压制等工序,制成圆线型或薄片型的米制品食用原料,利用拌、煮等烹饪方法,加特制的卤汁、锅烧或其它多种食材等配料,组合而成的桂林地方传统风味小吃,包括卤菜粉、马肉米粉等多种米粉品种。 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风味也不同。 卤菜粉 把烫热的米粉滤干,再配以锅烧(炸酥的五花肉)、卤牛肉片、香肠、叉烧等,加卤水、花生油、酥黄豆,再根据个人喜好加入辣椒、蒜蓉、葱花、各类酸菜等,搅拌入味。这种米粉吃起来呼呼作响,声色味俱全。 汤粉 把切好调味的猪牛杂,放入小铁锅中煮熟,倒进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葱花、味精、胡椒、麻油。这种米粉味道十分鲜美。 醋水米粉 这是一种无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经济爽口,妇女特别爱吃,夏天最受欢迎。 马肉米粉 桂林米粉有许多种,最有名的是马肉米粉。它用特制的红烧马肉作配料,马肉鲜嫩味香,壮阳补肾。过去吃马肉米粉多用特制小碟来盛,米粉仅供一箸,上面有几片薄薄的马肉,再加以几粒油炸花生,拌以桂林辣酱,风味特佳。 桂林米粉独特的品质和口感除了其米粉制品特别的加工工艺和产地独有的自然环境外,

介绍一些广西的名胜古迹

介绍一些广西的名胜古迹 灵渠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沟通了漓江和湘江,使长江与珠江得以通航。 自秦代至民国两千余年来,成了岭南和中原唯一交通孔道。 灵渠全长34公里,分为南渠和北渠,其中南渠全长33.15公里,分四段,大部分为喀斯特地貌,利用的是天然河道,人工只开挖了5公里;北渠的长度虽然只有4公里,但它却是连通湘江和漓江的航道。 如今灵渠景区有俗称分水台,可谓是中流砥柱的铧嘴;用来拦蓄和提高水位,以便将水通过渠道引向漓江的灵渠的枢纽工程-大小天平;三墓、秦堤、飞来石、四贤祠等景致。 整个景区古朴典雅,能充分体会“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的意境。 秦堤在兴安灵渠的南渠与湘江故道之间,筑于秦朝,用以防止南渠渠水泄入湘江故道,保护南渠不受洪水冲击。 堤自分水塘至大湾陡,全长3150米。 堤下1米多处开了“渠眼,丰水期可排洪,枯水季节则溢出细流以灌溉农田。 堤上古木成荫,构成七里长堤风景道。 飞来石在秦堤之上,石高4米,周长20米,近正方形。 石的上方,平坦如台,有级可登。 平台上有两株桂花树裂石而出,亭亭玉立。 飞来石石质成分与周边岩石相差巨大,独耸于湘江故道与南渠的

二水之间,让人不得不对它的来历产生无限遐思。 宋以来,历代诗文题刻凡11件,有“砥柱石、“虬如、“夜月潭辉、《重修灵渠记》等。 飞来石实为灵渠一大奇赏。 梧州地处岭南,北回归线经过其间,旧时为了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梧州建筑多采用骑楼形式,临街楼层可作商铺,楼上可住人。 骑楼多为三四层,临街店铺二楼以上部分凸出来,二楼罩着的空间成为人行道,远远看去,像“骑在人行道上一样,故名“骑楼。 骑楼形式既方便行人上街时遮阳挡雨,又可扩大楼房面积。 骑楼的背后是内街,民宅大门一般开向内街内巷,内街成为居民交往的“公共大厅,充满浓郁的人情味。 这种有层次的沿街檐廊复合空间,大大适应了市民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空间使用功能的多样性。 在骑楼的外观上,可以看到许多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语言:花窗、砖雕、牌坊等,都十分精巧,其功能和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颇具岭南特色的当数骑楼柱外的铁环,是居民在河水上涨时系船所用。 另外,由于梧州是广西最早的港口开放城市,受外来经济文化影响大,所以骑楼的西化痕迹也较浓,如罗马柱、圆拱形窗、穹雕等等,都是典型的西方建筑语言。

漓江简介

漓江简介 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漓江源自兴安,资源两县交界的桂北越城岭主峰猫儿山。漓江上游主流称六峒河;南流至兴安县司门前附近,东纳黄柏江,西受川江,全流称溶江;由溶江镇汇灵渠水,流经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长160公里,称漓江;入平乐恭城河后称抚河;至梧州注入浔江。从发源地至梧州,全长426公里,流域面积19065平方公里,统称桂江。集雨面积,甘屋洲入境处为2200平方公里,出境外362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7.74立方米/秒,在阳朔为220.55立方米/秒。 关于漓江的源头,过去误认为“湘漓同源”,认为同出海洋山。宋淳化元年(990),桂州知府柳开写的《湘漓二水说》最有影响。《辞海》同此说,这不符合源头唯远的原则。 漓江河床主要由砾石和砂石组成,河床自净能力较强,年平均含砂量为0.04公斤/立方米以下,是广西河流中含砂量最少的。沿河可见水流平缓处多少砂石,湍急的滩头卵石相叠,峭壁临江则岩石卧底。从桂林至兴坪,江水进入石灰岩地区,由于地下溶洞和暗河的发育,一部分江水流入地下,形成地下伏流。雨后泥水下注,随入暗河,所以江水总是清澈的。漓江水质,工农业大发展后一度污染,经大力整治,强化管理,1986年大有好转,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一级,超过历史的最好水平。 漓江自桂林解放桥码头至阳朔碧莲峰码头的83公里水程,是广西东北部喀斯特地形成发育最典型的地段,桂林市附近,河谷开阔、平缓、独秀、伏波、叠彩、南溪、斗鸡、穿山、净瓶……山皆平地拨地,四壁如削,奇峰罗列,气势万千。岩溶槽谷平原中,秀山丽水相辉,景色清幽。桂林至阳朔之间,是岩溶峰林峰丛地貌,河流依山而转,形成峡谷,景致也最迷人,尤以草坪、杨堤、兴坪为胜。倒影是漓江一大奇观。“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江水赋予

初三写景作文 :灵渠的风采_800字

初三写景作文:灵渠的风采_800字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这是人们对灵渠的由衷评价。灵渠位于桂林市东北六十六公里的 兴安县城边,全长三十四公里,建于秦始皇执政时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之一。它连接湘江和漓江,勾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对岭南地区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 而它设计的科学,结构的灵巧,工艺的精致,对今天的水利工程,仍有参考价值。 灵渠景区包括分水塘、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北二渠、三将军墓、秦堤、飞来石、 四贤祠等景致。整个景区古朴典雅,实为缅怀先人智慧、感触中华精神之好去处,游览灵渠,您能领略“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经缘桥底入,舟向市中穿。桨脚挥波荡,蓬窗 买酒便。水程今转顺,翘首望前川。”之岭南水镇风情。 飞来石在兴安灵渠的秦堤之上,距南陡500米。石高4米,周长20米,近正方形。石 的上方,平坦如台,有级可登。平台上有两株桂花树裂石而出,亭亭如盖。飞来石石质成 分与周边岩石相差巨大,无倚无根,独耸于湘江故道与南渠的二水之间,给人无限遐思。 传说里或说来自峨眉,或说飞从天外,或说猪婆龙为孽,飞来镇妖神石,灵渠赖以长存。 宋以来,历代诗文题刻凡11件,有“砥柱石”、“虬如”、“夜月潭辉”、《重修灵渠记》等。 飞来石实为灵渠一大奇赏。 铧嘴在灵渠大小天平前,是将7分水流入湘江,3分水流入漓江的分水石堤。它形如犁铧,呈不等边的四边形,三面有石堤,一面紧接大小天平。两条近似平行的南北边堤,分 别为73、43米,和23米,形成北偏东60度锐角,是铧嘴的顶部。南北边堤相距23米,整个铧嘴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 秦堤在兴安灵渠的南渠与湘江故道之间,筑于秦朝,用以防止南渠渠水泄入湘江故道, 保护南渠不受洪水冲击。堤高2~7米,宽4。5米,最宽10余米,自分水塘至大湾陡, 全长3150米。堤下1米多处开了“渠眼”,丰水期可排洪,枯水季节则溢出细流以灌溉农田。堤上古木成荫,构成七里长堤风景道,沿堤有万里桥、三将军墓、粟家桥、四贤祠、 南陡阁等景致。

中国水利工程发展概论

中国水利工程发展概论 一、序论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无不首先在大河冲积平原发展起来,无不借助于河流的慷慨赠予,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在中国古代社会,农田水利建设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存亡。但是,天然降水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时空分布并不总能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离不开有益生存的水利建设,也离不开治理水害的斗争。在中国,大规模开展除害兴利的治水活动已有四千年之久。 中国的水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中国古代水利发展,一个是新中国的水利发展。古代的水利发展可从大禹治水说起,直到晚清至明国时期,新中国的水利发展就要从新中国成立那天说起了。 二、远古时期华夏人民治理洪水 三皇五帝时期,相传远古时共工氏曾治洪水,以土壅水,但失败。到尧、舜时又发生全国性洪水,禹受命平治水土,导江河,开沟洫,通航道,多方面开发水利。这实际是以他为代表总括了春秋以前亿万人、千百年的水利成绩。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

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三、秦汉时期水利事业蓬勃发展 战国末期,秦国国力殷实,重视水利。自秦灭周(公元前256)至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的四百多年中,是黄河流域为主的水利发展期,也是中国水利事业的第一个高潮。及至统一中国,生产力更有较大发展。 四川的都江堰、关中的郑国渠和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灵渠,被誉为秦王朝三大杰出水利工程。都江堰是岷江上的引水工程,至今已成功地运行了2250年,灌溉面积也增加到1086万亩。它是无坝取水枢纽,渠首主要依靠鱼嘴分水、飞沙堰溢洪、宝瓶口控制引水,具有灌溉、防洪、放木等多种效益,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在世界上如此规模又有数千年历史的水利工程,恐无出其右者。晚于都江堰10年,公元前246年秦国又兴建了郑国渠。国家的昌盛,使秦汉时期出现了兴修水利的高潮。 西汉建都长安(在今西安市西北),为保证首都物资供应和避开渭水多沙迂曲的困难,元光六(公元前129)开始在渭水之南修建一条西自长安东至潼关的长达300多里的漕渠。漕渠历时3年建成,最多时每年运粮600多万石,对于维护政权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西桂林市叠彩区高三三诊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广西桂林市叠彩区高三三诊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20分) 1. (6分)(2019·化州模拟) 京张高铁是连接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城际铁路,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要交通保障设施,预计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开通运营。沿线的八达岭长城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埋藏深度超过100米的高铁地下车站。下图为京张高铁沿线站点分布略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京张高铁东南段站点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东南段沿线() A . 人口密度大 B . 交通线路少 C . 地势较平坦 D . 资金较雄厚 (2)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后,将有利于() A . 解决货运紧张问题 B . 加快沿线矿产资源开发 C .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D . 劳动力向西部转移 (3)八达岭长城站埋藏深度大的原因是()

A . 减轻地面震动 B . 节约建设用地 C . 保持温度恒定 D . 避免雨水渗漏 2. (6分) (2017高一下·张家口月考)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的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 A . 2003年 B . 2006年 C . 2009年 D . 2012年 (2)该城市人口变动导致() A . 老龄化的进程延缓 B . 平均预期寿命缩短 C . 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 D . 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 (3)该城市是()

A . 武汉 B . 重庆 C . 上海 D . 西安 3. (6分) 2018年1月7日早上,北京房山、门头沟等地出现降雪天气。中午时分,北京城区大雪纷飞。随着雪越下越大,城区能见度快速下降。目尽之处,一片白茫茫。不出半小时,屋顶、枝头、草地,早已落满了皑皑白雪。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7日北京最有可能处于图示那个位置()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北京处在④位置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暖锋逐渐移入,气温开始回升 B . 天气逐渐转阴,出现降水迹象 C . 暖锋移出北京市,天气晴朗 D . 冷锋移出北京市,天气晴朗 (3)下列选项中能大致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实线)、气温(虚线)变化情况的是()

七年级上册期历史试卷全集[原创精品]

2004—2005学年 东北师大附中 初一年级历史科试卷 上学期期末考试 (笔试部分:60分 时间:45分钟 命制人:王晖 刘屿) 一、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会制造骨针并已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 ) A .蓝田人 B .北京人 C .元谋人 D .山顶洞人 2.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 ) A .炎帝 B .黄帝 C .蚩尤 D .嫘祖 3.猜一猜下列甲骨文是十二生肖中的哪一种? ( ) A .牛 B .羊 C .兔 D .马 4.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 A .统一度量衡 B .奖励军功 C .奖励生产 D .推行县制 5.“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这一事件发生在( ) A .公元前841年 B .公元前475年 C .公元前221年 D .公元前209年 6.“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 A .以“德”教化人 B .有教无类 C .因材施教 D .当仁不让于师 7.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化水害为水利的著名工程。中国先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也具有这一特点的是: ( ) A .都江堰 B .灵渠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 9.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 A B C D 10.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 A .刀形币 B .蚁鼻钱 C .铲形币 D .圆形方孔钱 11.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开始于: (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班超出使西域 C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 .丝绸之路的开辟 12.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东汉医学家是: ( ) A .张仲景 B .郦道元 C .顾恺之 D .神农氏 13.西汉国势最强盛的时候的统治者是: ( )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14.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 ) A .佛教 B .伊斯兰教 C .道教 D .基督教 15.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 ( ) A .黄帝 B .孔子 C .屈原 D .李白 16.“皇帝”这一称谓始于: ( ) A .原始社会末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 D .西汉 17.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 ) A .《史记》 B .《汉书》 C .《论衡》 D .《神灭论》 18.“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杜甫形容谁的诗句: ( ) A .诸葛亮 B .周瑜

广东省江门市外海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模拟地理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江门市外海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东临战乱纷争不断的西亚地区,南与非洲大陆隔地中海相望。且内部包含曾受战乱困扰、经济相对落后的巴尔干半岛,特殊的地缘位置及地理空间的临近性使得欧洲在历史上一直是西亚、北非国家难民迁移的传统目的地。据此完成1~3题。 1.西亚、北非国家难民持续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发 B.政治局势不稳 C.环境容量不足 D.矿产资源枯竭 2.希腊滞留难民数量远多于其他国家的原因是 A.位于难民迁移的重要交通节点 B.人种、民族与西亚、北非等国相同 C.对待移民有宽松的接收政策 D.国土辽阔,环境承载力强 3.导致法国、德国接收难民数量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风俗民情 B.环境质量 C.国家政策 D.基础设施 何各庄是一个自然村,隶属于北京市朝阳区,毗邻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2006年前,房屋非正规租货(当地人戏称“吃瓦片”)是村庄的主要经济来源;2006年后,村庄遹过发展以乡村四合院文化为核心的第三产业,探索出一条体现老北京乡村特色的服务型经济的路子。下图为何各庄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2006年前,何各庄依赖“吃瓦片”是由于 A.郊区城市化发展迅速 B.与别处比,村内四合院房租较高 C.该村交通便利,经济结构单一D.该村远离市区,生态环境优越 5.若何各庄长期依赖“吃瓦片”,会导致 A.乡村建筑杂乱,村容不整B.促进就业,城市化水平提髙 C.经济结构多样化 D.基础设施完善 6.改“吃瓦片”为发展“乡村四合院文化产业”会 A.提高城市化水平B.增加废弃物排放 C.吸引大量移民迁入 D.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灵渠,古称秦凿渠,于公元前 214 年凿成通航,图中陡门,是在南、北渠上用于垄高水位,蓄水通航,设陡距离近的约 60 米,远的 2 千米。水涵,设于堤内,块石砌筑,用于放水灌溉。读灵渠示意图。回答7~9题。 7.图中从小天平将湘江水引人南渠又在泄水天平又回到湘江,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能反应该地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B.回补湘江水量

著名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 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 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宝瓶灌溉胜春霖,天府都安直到今,六字诀传千百载,心随江水水从心”。汹涌的泯江水滚滚而来,被一条长鱼似的堤坝分成两股,一条弯弯曲曲地沿着河道奔向广阔的川西平原,另一条则仍然奔腾南流,投向长江的怀抱。都江堰:江心似鱼的堤坝叫鱼嘴。鱼嘴与玉垒山之间是内江,另一条为外江,是岷江的上流,排泄洪水。内江通过一个形如瓶颈的引水口,流入平原灌溉农田。洪水来时,流入内江过多的水就会漫过飞沙堰汇集江底淤积的泥沙

郑国渠 战国末期,秦国崛起,东进中原,占领了周王室的旧地荥阳,陈兵于韩国边境,韩国危在旦夕。韩醒惠王设"疲秦之计",想诱使秦国将人力财力用于大兴水利,以解燃眉之急。于是派遗郑国星夜兼程,赶赴秦国,给秦王蠃政献上一条"富国强兵"之策:郑国对秦王说,水害与水利本为一体,有水害需当治理,无水害可兴办水利。堵和疏的办法,固然得之于治理水害,但是,同样可以用于修堤筑堤渠,引水浇灌。秦国无水患可治,却可大兴水利。关中沃野千里,祗是雨水太少。关中东部是渭洛二水入河处,三水交汇,地下水位高,一经蒸晒,地面出现盐硷,百里茫茫,寸草不生。如果能修一条长渠,引泾水灌溉,干旱自然解决。时值关中连年干旱,军用粮草供应不足,秦兵无法继续东进,秦王正为粮草而苦恼,郑国之策正中下怀。秦王求利心切,不惜耗费巨大的资财,选精壮劳力,投入引泾工程。 郑国怀着非常复杂的心情开始主持修筑这项巨大的水利工程。他暗自决定,不管将来形势如何,一定要搞好这项工程。他在广泛勘察精心比较的基础上,找出了一条渠线。渠首自池阳(今陕西泾阳县)的瓠口,渠尾入北洛河,由西至东绵延三百余里,灌溉4万余顷。地形虽然复杂,但渠干一登上台?,就如?屋行水,居高临下,最大限度地扩大流域的灌溉面积。在缺乏勘察设计和仪器的古代,郑国凭借经验和勇气大胆设计,敢于引水上?。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广大民工的辛勤劳动,于公元前235年竣工。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水利大师,将此渠叫做"郑国渠"。在我国历史上,郑国渠是一项开凿早工程大施工技术高超的水利工程,它改变了关中农业区的面貌,使八百里秦川成为富饶之乡。 秦渠枋口 人们又叫五龙口。2000多年前建于沁水湾的一项水利工程。为了让沁河发挥更大的作用,公元前221年,沁河两岸的人民在太行山沁河出山口,创修沁河水利工程。因渠首以“枋木为门,以备蓄泄”,得名枋口堰,百姓俗称秦渠枋口。它开创了隔山取水之先河,也是我国最早利用水流弯道原理修建的水利工程之一,不淤不塞,利泽至今,因此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文物价值,同时也成为研究我国古代水利科学的重要实物,可与都江堰媲美,因此又被誉为“北国都江堰”。 秦渠枋口由五条水渠组成——利丰渠、广济渠、永利渠、大利渠、小利渠。五条水渠蜿蜒于沁水湾,形成“五龙分水”之势,每个渠首的进水口又有吞水状龙首石雕,故曰五龙口,又名五龙头,位于济源市区东北的五龙口镇即由此而得名。中华愚公网+Gvr8LR}%Q6M b.c#C 三国魏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河内郡典农中郎将司马孚奉诏重修枋口堰,“夹岸累石,结以为门,用代木门”,改枋木门为石门,工程历时两年。公元590年,隋开皇十年前后,怀州刺史卢贲“决沁水东注,名曰利民渠;又流入温县,名曰温润渠,以溉泻卤,民赖其利”。唐元和六年(公元811年),秦渠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