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作者:admin 点击数:1841 发布时间:2011-2-20 0:00:00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推荐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广大幼儿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以及担任教研员后的学习与研究,我对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选择好教材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教材的好坏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幼儿的信息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让幼儿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幼儿什么品质;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础,即选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儿接受,跟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第四,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选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儿,让幼儿有兴趣地学。教材的选用只有考虑了本身的科学性、教育性、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才会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订适切的目标

选择了一套好的教材后,教师便要结合教材内容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适切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在制订目标时,教师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既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则是指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对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目标的表述上,教师应以幼儿的角度出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活动目标是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画的方式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使幼儿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标就显得比较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等,这些可能是教学的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对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这六个环节。

首先,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幼儿注意力的特征,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使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亲身参与,亲自体验:

还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内容,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和探索。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考虑问题与活动主题的联系性。如“我要上小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对此能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差异,对小学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直截了当的问题,能引导幼儿迅速进入活动的主题,节约达到教学目的的时间。

其次,教师要考虑问题的适宜性,即幼儿能否回答这些问题,是否适合回答这些问题。对幼儿的提问,要从幼儿已有的亲身体验出发,使幼儿在对问题的思考时,能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知。

第三,设计的问题要注重开放性和挑战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这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地进一步推进或延伸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带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能提高幼儿的思考深度,让幼儿在自身原有的经验之上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探索新的知识。否则,幼儿的认知就得不到发展。

第四,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儿个体性的差异要求教师的问题也带有一定的层次性。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可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综合性的问题,可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回答。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另外,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教师还要留给幼儿提问的时间与机会。一个活动中不应只有“教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进行有效的回应

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应对来自幼儿的多种信息,并进行有效的回应,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到底怎样做到有效回应呢?

首先,教师要对来自幼儿的信息作出价值判断。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及时捕捉和分析来自幼儿的信息,到底哪些信息对教学有帮助,哪些信息应该及时回应,哪些信息可以进行引导和进一步拓展。

其次,要了解幼儿,尊重幼儿。教师要真正静下心来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只有充分了解幼儿,掌握幼儿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和最近发展区,才能发现幼儿的需要,及时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作出有效的回应。

再次,要运用多种回应的策略。教师回应幼儿的策略有很多,如表扬、设疑、追问和参与等。如何选择有效合理的策略来回应幼儿,也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陈家镇幼儿园组织的“可爱的水鸟”活动中,有个女孩模仿仙鹤的动作:身体前屈,头扬起,两手下垂在体侧,脚尖绷紧,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走步、点头、旋转,神态逼真,动作优美。教师发现后及时给予表扬,并让她在集体面前示范,其他幼儿于是也积极投入,想出了许多优美的动作。这种表扬的回应策略,激起了幼儿的表现欲,达到了非常好的活动效果。而在一次“四季风”活动时,教师设计了

这样一组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这些问题帮助幼儿梳理了已有经验,使幼儿知道一年不光有四个季节,而且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教师的这些迫问,幼儿的经验便是零碎的。

此外,参与也是一种回应的策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有时会表现出没兴趣,有时碰到困难会放弃,这时教师的适时参与能有效地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中班的“小树叶”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听着音乐编舞,幼儿觉得很难,不知道怎样编。这时,教师及时参与进来,随着音乐和幼儿一起编舞,一下子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看着教师的动作,模仿着跳起舞来,这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激发师幼互动

在评价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时候,师幼互动的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师幼互动的策略一般有五种类型,即示范与训练类策略——教师耐心规范与细心要求,通过言传身教与榜样引领来鼓励幼儿;贴近与融入类策略——师幼广泛交谈,分享情感,教师则换位思考,并积极以幼儿的眼光看问题:引导与帮助类策略——教师抛球回应,使幼儿保持兴趣,小步递进,鼓励幼儿破解难题,组织幼儿互教互学:平行介入与参与类策略——教师引导讨论,形成一系列规则,启发幼儿思考,巧解矛盾;支持发展类策略——教师提供平台,布置任务,给予幼儿自由创造的空间。

师幼互动的策略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会产生不一样的师幼互动方式。如在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有支持型互动——激起幼儿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在阅读中积累提升经验;有诱导型互动——帮助幼儿分析阅读材料,并给予适时的点拨诱导,提供阶梯;有介入式互动——采用抛砖引玉、设疑推理的方法,让幼儿带着问题去阅读;还有合作式互动——通过平等对话,使幼儿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快乐。

这些互动策略,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互动的关键仍在于教师的观察和判断,在于教师的即时调控和专业化水平。如在一次教学活动“有趣的报纸”中,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喜欢看报纸吗?在一般情况下,幼儿都会说“喜欢!”可有个小男孩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喜欢!我不喜欢看报纸!”在这一出乎意料的情况下,教师怎么回应呢?这名教师不慌不忙地说:“是吗?可据我所知,爱看报纸的小朋友才会有知识,才可能成为小博士呢!”这么一说,其他幼儿便马上抢着回答:“我爱看报纸!”教师的巧妙回应,不但保护了那个幼儿的自尊心,同时又给其

他幼儿一个良好的引导:大家都爱看报纸,这样能增长知识。

要开展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外,还有很多的因素,如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教学风格等,这些因素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反思。教学活动是一种科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活动。希望广大的幼儿园教师能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

集体教学是我国幼儿园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源于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影响。50年代,前苏联幼教研究工作者把“学前教学”这一概念引入幼儿园,形成了

以作业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模式。教学被看做智育的主要手段,被定义为“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用系统的基本知识武装他们,按《幼儿园教育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培养他们的技能和技巧的有系统、有计划和有目的的过程”。

①这是一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在这种教学观指导下,学习被看做接受

由教师预先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这种接受面广、效率高的集体教学,就被视为传授这种预先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的“捷径”。

随着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过程。由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经验的影响,同样的事物与现象对于不同的学习者会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注意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承认和尊重幼儿学习中的个体差异。80年代以来,人们对个别差异的理解发生了变化,由过去认为的能力大小、强弱的差异及个性差异,发展为发展速度、认知结构特点的差异。这使人们认识到,要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就必须使教学内容、进度和方式方法,适合每一个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水平、进度和特点。

这种新的教学观、个别差异观,帮助我们认识到了集体教学对幼儿学习主动性发挥的局限性。集体教学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内容的组织形式。在集体教学中,教师无法顾及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无法真正满足每个幼儿学习的需要,因而不利于每个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之引入幼儿园,曾经发挥过进步作用。“作业教学的引入幼儿园,对培养儿童有组织的行为、发展他们的认识活动、教他们学会遵从成人的指示,从而做好儿童的入学准备,的确起过良好影响,作业教学在历史上的这一进步作用是应予以肯定的。”②今天,我们不能因其局限性,而全盘否定其存在的价值。尤其是我国的幼儿教师大多有着比较丰富的集体教学经验,让她们用其他教学形式来完全代替集体教学,是短时期内不可能实现的,而且也是没必要的,因为集体教学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我们应该在认清其局限性的同时,更加注意发挥其优越性,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为此,我们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集体教学的适宜范围

集体教学一般是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一定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面对全班幼儿实施教学过程的活动。在集体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直接控制的方式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所谓直接控制方式表现为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这一方式是教师作用于幼儿的一种明确简捷、系统有序、经济有效的方式。”③

李季湄、肖湘宁总结了教师常采用集体教学形式进行教学的内容: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社会的观念、行为规范、约定俗成的规则;必需的社会知识或概念,与健康生活有关的安全、卫生等常识,周围环境的有关信息的传递;某些技能的传授,如工具、物品的使用方法等。上述内容主要是从社会的角度要求全体幼儿都应该掌握的。既然是要求全班幼儿掌握,那么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就是最经济有效的。另一方面,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凡是全班幼儿共同感兴趣的或有着共同经验基础的内容,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也是适宜的。

二、明确集体教学的独特功能

前苏联学前教育专家乌索娃把要求儿童掌握的知识分为简单知识和复杂知

识两类。对于简单知识,儿童在与成人的日常交往中,在游戏、劳动和观察中就可以获得,无须专门教学。但是儿童获得的这些知识多是零散的。要使儿童掌握复杂知识,则必须经过专门的作业教学(即集体教学)。乌索娃认为,后一类知识在儿童的知识总量中虽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对他们的智力发展却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集体教学就发挥着帮助幼儿组织、提升简单知识的独特功能。

“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能够引起儿童智力发展重大飞跃的,一是掌握反映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和关系的一定的知识体系,二是掌握与此相应的认识活动的一般方式。”④而且有研究表明,在良好的教学影响下,学前儿童在直观的形象中也能够反映事物的共性,也能够发现事物的本质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由此可知,集体教学的主要功能应是将幼儿自发获取的简单知识,转化为能够引起儿童智力发展重大飞跃的知识体系。知识的系统化,将使幼儿的旧经验在新的理解上得以重构。而重构后的知识体系,对儿童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能生成新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三、明确集体教学改善的方面

集体教学活动,作为面对全班幼儿进行的教学活动,其教学方式。对幼儿的指导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不是刻板固定的。针对目前集体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为使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挥、发展,应着力在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善。

1.教学方式的变化:从直接传授为主转向引导发现为主

集体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看”的活,即集体教学方式并不等于言语讲解的直接传授。但从目前的集体教学情况来看,直接传授还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言语传授过程中,幼儿的学习是以接受学习为主的,教师的言语活动成为幼儿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以言语讲解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接受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较高的言语对思维活动的调节与概括机能。但幼儿的语言发展还处于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的水平,其第二信号系统的概括机能还很差,言语讲解对他们而言是不适宜的。所以,对幼儿直接传授学习的某些内容虽然是必要的,但不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

幼儿主要通过感知、动作、表象认识世界,这就使得他们很难脱离具体的材料操作和直接经验进行学习。因此,发现学习是更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引导发现就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奥苏伯尔认为:“发现法……更适合于在学前和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中使用,因为这时概念形成多于概念同化,而且不具备学习大量知识的先决条件(在认知结构中还缺乏可以利用的大量高级抽象观念和关联词,还不具备同化概念的抽象方式)。”⑤近年来,我国也有学者认为,在幼儿期,发现学习是比接受学习更适合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特别在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如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发展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主动参与的积极态度等方面。这些对幼儿的发展和终身学习都有重要意义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被

认为是可学而不可教的,即不能由教师像传授知识那样“教会”,只能通过潜移默化地培养,通过幼儿自己的实践活动“学会”。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强调以幼儿发现学习为主,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只是教师的作用由直接指导变为间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间接指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为幼儿创设发现学习的环境,敏锐地感知幼儿发现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启发幼儿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等等。因此,集体教学方式应以引导发现为主要方式。

集体教学中幼儿主动学习的实现,其实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学习主动性协调作用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很值得借鉴的模式。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是以维果茨基理论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儿童被看做是一座建筑,积极地建构自身。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得儿童能够前进,继续建造新的能力。有效的支架包括如下成分:共同解决问题,内在一致性,温暖和敏感,在最近发展区内看管好儿童,促进自我调节。总之,支架的意思就是在共同的问题解决活动中,教师和学习者之间愉快地合作。在这种合作过程中,成人通过提供敏感、适当的帮助,促进儿童表象的、战略性的思考。当儿童技能增长时,使他们对任务承担更多的责任,从而支持儿童的自立、自治、自主。简言之,是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调控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由此可知,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合得较好。支架教学模式中,有效的支架包括的成分,对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具体形式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突破全班活动一统天下的局面,增加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机会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因此,教学组织形式应取决于教学的内容。幼儿园教学由于受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其教学内容带有广泛性、启蒙性等特点,故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在充分发挥集体教学优越性的同时,也应该吸收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中对儿童发展有益的成分,改变集体教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增加幼儿分组活动、个别活动的机会,使教学组织形式真正能够更好地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参考资料:

①亚德什科、索欣主编《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213~214页。

②邓鲁萍《乌索娃和苏联学前教学理论的发展》,《外国教育资料》1987年第5期。

③李季湄、肖湘宁著《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0页、61页。

④邓鲁萍《苏联学前教学论的进展》,《外国教育》,1998年第5期。

⑤D.P.奥苏伯尔等著《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余星南、宋钧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 994年版,第635~636页。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2009-2-17 10:25:00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怎样让课堂活起来,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幼儿教学充满情趣,使集体教学活动变得有效?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以及两年来担任教研员后的学习与思考,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考虑:

一、选择好教材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而教师又有课程的选择权,因此走到教室,到底上什么课,教师有充分的自主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慎重地考虑教材的选择。一个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孩子的东西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有教育意义,让孩子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孩子什么品质,好教材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对幼儿的一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第三,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层,这个教材孩子是否能被孩子接受,跟他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他的原有基础已有经验又处于怎样的水平,都是考虑的范围;第四,要考虑孩子的兴趣需要,这个教材能不能吸引孩子,让孩子有兴趣地去学。只有考虑了教材的科学性、教育性、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使你选择的教材有用、有效。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订适切的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

选择了一个好的教材,如何去实施呢?就要考虑它的教学目标。在制订目标时,我们要考虑的是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这三个要素。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即我们通常说的三维目标。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也就是既要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就是指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目标的表述上,还要尽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尝试”、“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

活动目标是:1、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色笔添画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2、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标就显得比较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这些可能是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三、把握环节的设计是确保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选点秒,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六个环节:即“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

首先要集中孩子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孩子注意的特点,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孩子思维的特点,考虑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是根据孩子学习的特点,要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孩子亲身参与,亲自体验,操作练习;还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考虑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孩子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的内容要有层次性、挑战性,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是落实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点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很关键,好的问题设计

能够

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动引向深入。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首先要考虑提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与主题有关吗?如:“我要上小学”这个活动中,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不一样。其次要考虑这个问题清楚吗?幼儿可以回答吗?如:你喜欢晴天还是雨天?为什么?孩子有自己亲身的体验,会说出许多喜欢晴天和雨天的理由。第三,设计的问题开放吗?有挑战吗?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如:为什么小鸡和小鸭的脚不同就不会

游泳呢?等等。第四,设计的问题有层次吗?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吗?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的综合性的问题,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回答,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有能力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还要留给孩子提问的时间与机会。一个活动中不要只是“老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老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采取有效的回应是保证集体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应对来自孩子的多种信息,并作出有效的回应,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到底怎样做到有效回应呢?

首先要对来自孩子的信息作出价值判断,作为老师要以新课程理念基础,以现代儿童观为指导,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来捕捉分析来自孩子的信息,然后作出判断,该不该回应,要不要拓展。

其次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刚要》指出: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教师对儿童可采用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示肯定和赞赏。教师要真正的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那只有深入到儿童中间,发自内心的尊重,去理解和接纳儿童。接纳儿童的年龄特点,接纳儿童不同的个性特征,接纳儿童的不同见解,接纳儿童的失误与错误。只有充分了解孩子,掌握孩子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和最近发展区,才能发现儿童的需要,满足孩子的需求,从而作出有效的回应。

再次考虑回应的策略:有表扬、设疑、追问、参与等等。表扬,就是对幼儿的回答或行为作出认同、肯定,并加以发扬光大,使幼儿受到鼓励,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陈家镇幼儿园范娟老师组织的“可爱的水鸟”这个活动中,有个女孩模仿仙鹤的动作:身体前屈,头扬起,两手下垂在体侧,脚尖绷紧,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走步、点头、旋转,神态逼真,动作优美。老师发现后及时表扬,

并让她在集体面前示范,其他幼儿也积极投入,想出更优美的动作。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表扬,都是对幼儿行为的积极回应。

设疑,就是用疑问的方式,促进幼儿去思考、探索,使幼儿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如:在探索物体沉与浮的活动中,老师这样设疑:你知道哪些东西是沉的?哪些东西是浮的吗?怎样让沉的东西浮起来?又让浮的东西沉下去呢?

还比如在探索影子的活动中,设疑: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影子的长短呢?是上午的影子长呢?还是下午的影子长?一系列的问题,把幼儿的探索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

追问,就是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帮助幼儿将零星的、不完整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深化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如:我在组织“四季风”这个活动时,,设计了这样一组追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通过以上的提问和追问,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验,使幼儿知道一年不光有四个季节,而且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教师的追问,幼儿的思维是肤浅的,经验是零碎的。

参与,也是一种回应的策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有时会表现出没兴趣,有时碰到困难会放弃,这时老师的适时参与能有效地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中班的“小树叶”活动中,让幼儿听着音乐编舞,幼儿觉得很难,不知道怎样编,这是老师及时地参与进来,随着音乐和幼儿一起编舞,老师还解下脖子上的纱巾,翩翩起舞,一下子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男孩女孩都随着音乐变成一片片小树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激起师幼互动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在评价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师幼互动的水平。所谓“师幼互动”,就是指教师在应对具体的师幼关系情境时,为了建构良好的师幼关系,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根本目的而采取的有效策略或方法。

师幼互动的策略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活动方式,互动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在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有支持式互动:主要是激起幼儿阅读的兴趣,帮助幼儿在阅读中积累提升经验。有诱导式互动:帮助幼儿分析阅读材料,并给予适时的点拨诱导,提供阶梯。有介入式互动:采

用抛砖引玉、设疑推理的方法,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合作式互动:那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快乐。

一般来说师幼互动有五种类型的策略:第一类,示范与训练策略:耐心规范与细心要求、严格要求与热情鼓励、言传身教与榜样引领。第二类,贴近与融入类策略:广泛交谈,分享情感,换位思考,治疗心病。第三类,引导与帮助类策略:抛球回应,保持兴趣,小步递进,破解难题,鼓励幼儿,互教互学。第四类,平行介入与参与类策略:引导讨论,形成规则,启发思考,巧解矛盾。第五类,支持发展类策略:提供平台,布置任务,给予空间,自由创造。

这些互动策略,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任何一种策略的运用都应该是面向全体的互动,以幼儿为主的互动。互动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观察、判断,在于教师的即时调控,在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比如:在看应彩云的一个教学活动:有趣的报纸。应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看报纸吗?在一般情况下,小朋友都会说“喜欢!”可有个小男孩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喜欢!我不喜欢看报纸!在这样一个出乎老师意料的情况下,老师怎么回应呢?怎么和孩子互动呢?应老师不慌不忙地说:是吗?可我知道爱看报纸的小朋友可都是很有知识的哦!可都是小博士呢!这样一说,孩子们马上纷纷抢着回答:我爱看报纸!应老师这样一个巧妙的回应,不但保护了那个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又给其他小朋友一个良好的引导:大家都爱看报纸,这样能增长知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体会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

七、整合教育资源是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保障

一个有效的集体活动,还应考虑怎样用足用好教育资源,社区资源、周边资源、园内资源、设备资源、人文资源,还包括教具的准备、环境的创设、媒体的应用等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也是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保障。

要上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有很多的因素,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教学风格、风趣、幽默等等,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磨练,不断地去反思。教学活动是一种科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活动。愿幼儿园的老师是一个实践者、演绎者、创造者,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

如何组织好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评价环节

评价环节非常有价值,它能帮助幼儿对正在进行的主题有更全面的了解,也能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当然,这需要教师敏锐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宜的引导,或鼓励其他幼儿参与讨论。分享环节不仅能让幼儿分享经验,而且能激励幼儿进一步探索。遗憾的是很多教师把评价环节看成一个简单的总结环节。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5年了,自己组织了不少活动,也听了不少活动,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情形:

①以教师发言为主。教师像是在独白,并不期望幼儿回应。

②交流的内容较肤浅,缺乏意义。教师常说的话是“今天小朋友们玩得高兴不高兴啊…今天小朋友们在活动中的表现都不错”,等等,缺少深层挖掘和探讨。

③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缺少互动,大多是教师独自。或教师只和个别幼儿交流,其他幼儿无所事事,导致评价环节有名无实。

杜威曾批评道,“学校中的大多数活动,时间过于短暂,不容许把活动彻底展开,也不容许把一项活动引导到另一项活动,而这一点如果不改变,良好的反思思维习惯就不能得到发展。”

那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何时需要评价?如何组织评价呢?我们知道评价应基

于教师对幼儿活动进程的把握。当多数幼儿的学习进程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停下来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当部分幼儿的学习行为具有创新性、示范性,而其他幼儿已经历充分的自主探究时,教师可以组织集体讨论和交流,发挥优秀经验的教育价值;当幼儿的学习过程需要概括和提升,且概括和提升是学习过程的自然结果而非教师的灌输时,教师可以适时帮助幼儿形成初级概念和经验体系。

我认为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中为了让评价环节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需要倾听,以便及时发现幼儿有价值的观点和困惑,启发、引导幼儿对未完成或较肤浅地完成的活动作更深入的探索。

第一.激发幼儿参与评价的主动性。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思考自己的行为,还便于其他幼儿了解同伴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路以及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作出适当的评价,促进幼儿发展。

第三,鼓励幼儿互评。由于互评必须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教师应适当引导,如“哪些小朋友和你的方法一样”“你喜欢谁的方法”等,以便幼儿综合比较,互相学习。

第三,开展小组互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各个小组活动情况的整体评价,以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第四,评价时机要合适。如果对于需要进一步探究的幼儿来说,不适时的评价活动是干扰,而且容易使幼儿养成不善于倾听的习惯,破坏幼儿继续探究的欲望。

第五,评价形式要丰富多样.

评价的目的是在了解幼儿发展现状的同时帮助他们整合、提炼相关经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我们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评价形式,如,以教师为主讲评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请幼儿说说自己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不管采取哪种形式,我们都要充分了解幼儿现有的兴趣、能力水平及活动特点等,尽量引导幼儿围绕具有共性或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来思考、讨论。

第六,评价场所要机动。

第七.评价要以幼儿发展为切入点,

评价内容要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在活动过程中倾听幼儿的谈话,观察幼儿的表现,从中发现他们对哪些内容感兴趣,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从而确定评价引导的侧重点。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寺滩乡中心幼儿园李雪琳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老师每天必须要精心设计准备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 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能激起幼儿的兴趣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呢?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多样的幼儿园教学方法,如情境法、游戏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实践法、角色表演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幼儿园集体教学。如:认识蔬菜与水果,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味觉,让幼儿先看、再摸、然后品尝。教师运用了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实践法进行教学。教师应避免单一枯燥的说教。 二、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要生活化 把集体教学活动生活化,不仅可以让活动内容丰富,生动具体,而且又能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自然。如科学活动按规律排序,请幼儿用色彩鲜艳的串珠,

按大小、颜色、形状等进行有规律的排序,制作出漂亮的项链。 三、集体教学活动可以适当借用现代化手段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集体教学。利用多媒体上课,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如:幼儿园数学活动10的形成,传统的教学幼儿不好理解其实际意义,通过课件演示,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化、形象化、简单易懂化;让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化、趣味化,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教师不能盲目的任何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我们要把现代化教育手段和传统教育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教师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定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如: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等。为了每一次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提高自身的基本功水平,只有自身提高了,才能完成教学活动目标,实现教学的价值,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幼儿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提问、认真做好课后反思工作等,才能达到活动目标,促进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较大班额的现实背景下,集体教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仍占一定的地位。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了解幼儿的原有水平,把握幼儿年龄的特点,分析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到促进他们发展的真正增长点,引导幼儿与环境、教师及同伴积极互动,促进每一名幼儿有个性地发展。但是,在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影响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 影响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 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在中班活动《垃圾的分类》中,孩子们在活动前已从家中带来了易拉罐、食品包装盒、矿泉水瓶等废旧物品。在认识了解各种垃圾的特点和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志后,教师用课件来演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 分析:其实,孩子们从收集的垃圾中,已经知道了矿泉水瓶、食品包装盒等是可回收的,果皮等是不可回收的。在接下来的环节完全可以让孩子用实物进行分类,这样更加体现出幼儿活动的具体形象,用课件反而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不恰当的语言暗示 在舞蹈活动中,教师想让孩子们转入下一个环节,说:“你们一定很累了吧,我们现在休息一下。”话还未说完,孩子们就“七倒八歪”地赖在地毯上,嘴上还直喊“累死了,累死了”。分析:如果不是教师的语言提示,他们会有序地活动,一听到“累”和“休息”,他们就马上表现出“累”的样子,生怕不表现出“累”就好象会被老师认为活动不认真。其实,教师如果想让孩子休息,只需要从“动”转入“静”就行,如果老师说:“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曲子。”孩子们马上会安静地欣赏。 封闭式的提问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孩子的“学”主要是通过问与答的形式来完成的。但老师的很多提问过于封闭,都可以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例如:科学探索活动《火箭上天》,老师这样提问,“火箭可以把谁和谁带上天?”。在活动“各种各样的纸”中,老师让孩子比较宣纸和卡纸的厚薄,问“宣纸和卡纸是不是一样厚?” 分析: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引起孩子的认知冲突,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幼儿形成“建构”的问题。在上面的活动中,如果教师提出“你们知道火箭上天的作用是什么吗?”“你感觉宣纸和卡纸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就能够引发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用“把谁和谁”这样填空式的提问把孩子的思维往教师预设的思路里引,形成教师高控制、高约束,孩子高服从、高依赖的教育模式。 只有形式,没有意义的探索活动 1.在故事《鲁班造锯》中,老师为了让孩子了解鲁班是受茅草边锯齿的启发,发明了锯子。老师给每个孩子一根茅草、每组一面放大镜,让幼儿观察茅草边的“锯齿”。老师说:“发现了什么?”一组五、六个孩子,拿到放大镜的只有一个人,大家都在争抢放大镜,等待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使用放大镜,注意力根本不在探索上。 2.在大班歌唱活动《秋天多么美》中,老师出示一个摸箱,里面放了“棉桃、高梁和稻穗”让孩子伸手摸,并说出里面有什么。孩子们摸了半天也说不出什么,只是支吾地说“象米”,“象桂圆”。 分析: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明确这个活动到底要让孩子得到什么?每一个环节设计都要围绕活动目标。以上两个活动看似孩子在探索、感知和观察,其实,孩子什么也没发展和提高。第一个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不够典型,锯齿不明显,而且数量不够。而第

在组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时

在组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时,怎样充分利用本地区(包括农村)的各类资源?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我们提倡的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为核心,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一位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那么在体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如何贯彻这一理念呢? 一、结合幼儿的特点开展体育活动 1 幼儿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合于他们的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吸引、鼓励幼儿参与活动,使幼儿真正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人。例如:体育活动的环境可以与幼儿共同布置,布置前与幼儿商量拿取怎样的器具,布置时提倡多样性、个性化,形成师生共同构建体育活动课程的开放式、多元化的活动状态。 2,寻找“发展关键期”。3岁~6岁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期,科学的运动对他们终身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儿教师在体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中只有抓住“发展关键期”,并通过科学的内容和方式来实施,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3,充分利用环境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利于引发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作为幼儿教师通过对户外、室内运动环境的创设来引发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引导幼儿自己去建构多样化的运动游戏,促进大脑功能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二、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制定活动目标——从教师教的目标转变为幼儿学习发展的目标。以往我们在制定体育活动目标时,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提出发展幼儿某一方面

的动作技能和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在表述内容上经常出现的词汇是“教给、教会、培养、促进、提高”,等等。新《纲要》则在目标表述上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因而在表述内容上常见的词汇是“体验、感受、尝试、参与(动词、动名词),愿意、乐意、喜欢(形容词),等等。 2,制定活动内容——根据幼儿发展现状及要求选择活动内容。过去我们在制定体育活动计划和案例时一般都是根据固定的教材来安排的,备课只备教材而不备幼儿。幼儿教师必须根据本园的条件,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内容。 3,制定活动组织形式——从教师高控制式集体活动转变为集体与分散相结合的多种活动组织形式。幼儿园过去往往只重视集体体育活动,因此,教研活动、学习观摩展示活动都以集体形式的早操活动、体育课(教学活动)以及户外体育活动为主,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进行活动评价——把评价重点从教师的教为主转变到以幼儿学习发展为主。过去在评价体育活动时主要以评价教师的教为中心,看教师场地器材布置、准备得怎样,教师讲解示范好不好、教师组织指导得怎样、教师的教态怎样,等等,而幼儿在运动中的情感、他们在运动中出现的各种状况等却得不到重视。由此便出现了一次体育活动“教师忙得一身汗、幼儿围着团团转”的现象。提倡以幼儿发展为本,就应把体育活动中幼儿是否发展作为评价的最重要方面,主要看制定的计划(案例)是否体现幼儿经验的阶段性、连续性;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具有启发性、多样性、灵活性、恰当性。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镇安县第二幼儿园陈永梅 自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来,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幼儿园采用的是建构式课程,建构式课程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有着多渠道,可以通过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区域活动、社会参观实践活动、游戏等实现我们建构式课程目标。可是我们基本上还是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来实施建构式课程的。集体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主渠道,充分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集体教学活动如何设计与实施,下面我将西安市莲湖区进修学校苏晓芬教授的专题讲座与大家分享: 一、正确认识和看待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 ㈠概念界定 幼儿园“集体教学”,是作为和“生活活动”和“活动区活动”相配合、共同构成幼儿园生活的一类活动。具体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班级所有儿童都参加的教育活动。包括:教师预设的和生成的教育活动(教师发起和幼儿发起的活动);单独的一节“课”和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系列活动;全班一起同时进行的和分小组进行的活动。(二)集体教学活动的利与弊: 利:高效、经济、公平;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引领性强(计划性、目的性,走在发展前面,引导发展);系统性强(根据身心特点及教育大纲);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培养集体感(分享交流,启发互动)弊:教师主导,忽视幼儿需求;难以真正实现关注个体差异 (三)集体教学活动设计要素:选材(内容的选择)、活动名称、活动目标、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 1.选材---有益 (一)《纲要》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体现以下原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

关于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案例研究

关于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案例研究 青浦区盈星幼儿园胡炜 一、研究背景 提问是指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来问,它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育策略。它作为教师了解孩子认知现状,开拓孩子想象和思维的主要方法,在各类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起思考、探索、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提问太随意,没有针对性和推进性。 ▲提问封闭,成为考验孩子记忆的手段。 ▲提问脱离孩子的经验和水平。 ▲提问单向,成为教师的专利,孩子只处于被动回答状态。 ▲提问数量过多。 而这样的提问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问的教育价值。它不仅不能较好地完成活动目标,而且会抑制孩子的思维活动,与开发孩子的智能目标背道而驰。那支,如何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呢? 笔者结合幼儿园日常实践中的“学习活动”进行了实践探索。 二、研究对象、内容 教师:幼儿园一级教师教龄八年。 幼儿:中班幼儿(二胡特色班)人数38随机分为A、B组男女生比例1:2 选材:来源于中班“我们的身体”主题中的一个学习活动。 活动名称:会动的身体 三、活动实录、分析 研究中选择中班《会动的身体》这一活动内容,进行两轮实践活动。第一轮由执教者个人设计开展活动,第二轮基于自我反思和教研组内成员的共同反思再进行活动。 (一)第一轮实践 ◇ 对象:A组18名孩子

◇ 活动要求:通过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活动的一些部位,感受它为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实录:(T:代表教师 S:代表孩子) 实录分析 一、游戏“木头人” T:让你一直不动你感觉怎么样: S:很难受的。 S:不舒服的。 S:我特别想动。 …… T:人不动是很难受的,因为我们是有生命的。孩子自由议论。 在游戏中提问,抓住了孩子的即时感受,孩子有感而发,活动气氛自由而又热烈。 二、跟着音乐动一动T:现在你感觉怎么样?S:很开心的。 S:手脚都很舒服的。……孩子自由议论。 在欢快的音乐气氛中提问,孩子轻松、活泼,大胆、积极地表达。 三、在说说、做做中感受身体能活动的一些部位T:你什么地方会动?它什么时候动的? S:我的肚子会动。 T:方昱吉吉说他肚子会动,看看动了没有?S:动了呀。 T:他的肚子是怎么动的呀?90%的孩子立刻做出反应。以问答抛接的形式,教师注意调动全体孩子的互动,在说说做做中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调动了孩子的各种感官。 S:他的肚子一会儿缩进去,一会儿凸出来。我的肚子也会动。T:你们的肚子怎么会一会儿缩进去,一会儿凸出来的呀?S:因为肚子里面有气的呀! T:气在干嘛呀?

提高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

提高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浙江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王春燕引言 (1) ※互动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 ※言语互动与非言语互动。 ※正式的有组织的互动与非正式的无组织的互动。 ※维果斯基:教育作为一种代际之间的文化传递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成人与儿童之间发展的“社会共享”的认知。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3)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1、幼儿主体地位缺失。 2、现实的师幼互动平等仍处于浅层状态,往往只停留于表面的互相尊重,教师没有把幼儿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教师的话语霸权。

※师幼虚假的交往现象。 (4) 案例1:有趣的转动 教师问:“要是身体的哪个部位不会转动了,会怎么样?” 幼儿:“眼珠不会转动九看不见旁边的东西了。” “脖子不会转动,头就不会动了。” “如果腰不会转动,身体就弯不下来了。” “我家就有老板椅呀。” 教师强调说:“我的问题是如果身体哪个部位不会转动了,会怎么样。”就又请别的孩子回答了。 然后教师接着说:“请你们找一找,说一说什么东西会转动,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5) 虽然教师能清楚地听到幼儿回答“我家有老板椅。”但是还没有真正听懂这句话,不能真正地理解幼儿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师看来这样的回答文不对题,答非所问。但如果仔细分析:幼儿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老板椅呢?老板椅与身体转动有什么相关吗?就会发现幼儿所说的老板椅的意思应该是:老板椅会转动,我要是身体某些部位不能转动了,就可以坐在我家里的老板椅上,以椅子的转动来代替身体一些部位的转动。其实,老师是可以接住孩

如何提高幼儿园的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主讲人:李艳娥 培训地点:四楼会议室 内容摘要: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理想的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师幼互动,实现幼儿的有效学习以及教育内容内涵的整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与小学相互衔接”,这表明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同样需要思考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 关键字:提高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特有的学习气氛、经验共享及其对幼儿产生的作用是其他教学形式所无法替代的,集体教学所爆发的教学效益、能量更是其他教学形式无法达到的。理想的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师幼互动,实现幼儿的有效学习以及教育内容内涵的整合。因此,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显得极为重要。以“幼儿体验、探究在先,教师推动、提升在后”的实施策略,在幼儿园掀起了新的课程改革热潮,老师们把这种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活动当中,主题区域性教学手段慢慢被老师们接受与撑握。 一、目前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还存在的问题 1.活动内容的选择方面。 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决定一个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目前有许多幼儿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随意性太大。或者依靠某几本参考教材照搬照抄,或者将外出听课所见的观摩活动全盘皆收,根本没有考虑是否适合本班幼儿具体情况。而对于所选的内容是否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需要,是否拥有丰富的内涵,是否能为幼儿的能力得到本质上的提升也欠考虑周全。 2.活动环节的设计方面。 (1)重视活动形式,相对忽视活动环节的合理安排。 目前许多教学活动都很注重多种活动形式的介入,如小组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选用不同类型的操作材料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活动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较大班额的现实背景下,集体教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仍占一定的地位。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了解幼儿的原有水平,把握幼儿年龄的特点,分析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到促进他们发展的真正增长点,引导幼儿与环境、教师及同伴积极互动,促进每一名幼儿有个性地发展。但是,在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影响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 影响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 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在中班活动《垃圾的分类》中,孩子们在活动前已从家中带来了易拉罐、食品包装盒、矿泉水瓶等废旧物品。在认识了解各种垃圾的特点和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志后,教师用课件来演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分析:其实,孩子们从收集的垃圾中,已经知道了矿泉水瓶、食品包装盒等是可回收的,果皮等是不可回收的。在接下来的环节完全可以让孩子用实物进行分类,这样更加体现出幼儿活动的具体形象,用课件反而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不恰当的语言暗示在舞蹈活动中,教师想让孩子们转入下一个环节,说:“你们一定很累了吧,我们现在休息一下。”话还未说完,孩子们就“七倒八歪”地赖在地毯上,嘴上还直喊“累死了,累死了”。分析:如果不是教师的语言提示,他们会有序地活动,一听到“累”和“休息”,他们就马上表现出“累”的样子,生怕不表现出“累”就好象会被老师认为活动不认真。其实,教师如果想让孩子休息,只需要从“动”转入“静”就行,如果老师说:“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曲子。”孩子们马上会安静地欣赏。 封闭式的提问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孩子的“学”主要是通过问与答的形式来完成的。但老师的很多提问过于封闭,都可以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例如:科学探索活动《火箭上天》,老师这样提问,“火箭可以把谁和谁带上天?”。在活动“各种各样的纸”中,老师让孩子比较宣纸和卡纸的厚薄,问“宣纸和卡纸是不是一样厚?”分析: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引起孩子的认知冲突,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幼儿形成“建构”的问题。在上面的活动中,如果教师提出“你们知道火箭上天的作用是什么吗?”“你感觉宣纸和卡纸有什么不同?”这样的 问题,就能够引发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用“把谁和谁”这样填空式的提问把孩子的思维往教师预设的思路里引,形成教师高控制、高约束,孩子高服从、高依赖的教育模式。只有形式,没有意义的探索活动?1.在故事《鲁班造锯》中,老师为了让孩子了解鲁班是受茅草边锯齿的启发,发明了锯子。老师给每个孩子一根茅草、每组一面放大镜,让幼儿观察茅草边的“锯齿”。老师说:“发现了什么?”一组五、六个孩子,拿到放大镜的只有一个人,大家都在争抢放大镜,等待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使用放大镜,注意力根本不在探索上。 2.在大班歌唱活动《秋天多么美》中,老师出示一个摸箱,里面放了“棉桃、高梁和稻穗”让孩子伸手摸,并说出里面有什么。孩子们摸了半天也说不出什么,只是支吾地说“象米”,“象桂圆”。分析: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明确这个活动到底要让孩子得到什么?每一个环节设计都要围绕活动目标。以上两个活动看似孩子在探索、感知和观察,其实,孩子什么也没发展和提高。第一个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不够典型,锯齿不明显,而且数量不够。而第二个活动中的这三种东西都不是孩子们所熟悉的,看着实物都说不出名称的,哪里会摸得出?而且这是歌唱活动,重点在学唱歌曲,并不是在感受这三件东西上。 不恰当的表现形式在美术活动“奥运的祝福”中,教师让孩子了解福娃的名称、含意及每个福娃所演变的原型。孩子们兴趣很高,最后教师点到正题:2008年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我们有很多祝福要送给运动员。今天,请小朋友画出你的祝福。孩子们愣在那里,能说出很多的祝福,但“画”出祝福,这可真难倒了孩子。老师见此情景,启发一句,“比如刘翔哥哥,你们怎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教案资料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 略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或者说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在幼儿园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信赖于周围人们的帮助,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发展的情况取决于他们的学习的方式和内容。 集体教学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形式,集体教学中的师幼互动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是教师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以及教育智慧的外在反映,是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集体教学中的师幼互动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教师对师幼互动没有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这导致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重视程序忽视幼儿反应的现象。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是师幼互动行为的主导者,根据自己的计划与意图,开启与幼儿之间的行为往来,并且引导和控制着彼此行为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我们也会强调教学中的双主体地位,幼儿时而可以左右教师的行为,牵引师幼互动的进程,但绝大多数时间都只是处在被动状态。教学中常常存在教师对儿童回应方式单一、千篇一律、甚至刻意忽视幼儿反应不予回应等。这些问题是教师实践中的

困惑,是影响师幼关系,影响教育质量,影响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因素。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集体教学中的师幼互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互动问题和幼儿经验不匹配。 提问能不能影响孩子的发展,取决于问题与孩子发展水平的相差度。不符合孩子发展水平的问题,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如教师提问:“为什么螳螂是绿色的?”“茄子为什么是紫的”,这一类的问题当然很难得到科学的答案,因为它们远远超过了幼儿世纪发展水平。 再比如:教师提问“这个故事里藏了很多很多的反义词,谁能说说里边有那些反意词?”幼儿:“多、少”。教师:“有多和少。它是在什么时候形容的呢?”幼儿:“胖胖天使的云多,棒棒天使的云少。”实际上这一段互动的问题是:你在故事的什么地方听到哪些反义词。如果设计成一个问题,孩子获得的是一个完整的问题信息,他可以根据问题从两个层面回答。对于大班幼儿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可以请多个幼儿来回答,活动的层次也会非常清晰。 2、封闭性问题过多,不能引发深层次的思维碰撞。 封闭性问题是指答案固定或者比较少的问题,对这一类问题,幼儿只需要简单的判断、回忆就可以完成整个教学,完全是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孩子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指南背景下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探究

让纸浆画融入课堂 ——指南背景下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探究 工作单位姓名 【摘要】在纸浆画的集体教学中,常会出现活动追求“艺术美”的现象,内容脱离幼儿已有经验,不注重前期的经验准备;教师的教学有时候也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不是管太紧,就是不管;而指导与评价更多的关注到了作品的技术表现。问题表现出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教育理念欠佳,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从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给予幼儿的体验和自主探究空间、最后的教师评价应当是以欣赏的态度进行,让幼儿在做纸浆活动时,获得符合认知、喜好的集体教学活动。 【关键词】大班幼儿集体教学纸浆画有效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中明确地提出了:“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大班幼儿马上要进入小学,更需要获得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品质的提高,要使集体教学活动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就应当要在每一次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从幼儿的实际认知、接受能力、自主体验等方面出发。特别是在一些如纸浆画等难度稍大、新鲜度高的活动中,更需要教师把握好教学中的策略,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集体教学体验。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从纸浆画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发现教学问题,并提出积极的解决策略,以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艺术体验,使活动更符合幼儿的成长特点与认知需求。 一、解析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所在 幼儿出生后,开始不断接触各种新事物,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纸浆画的教学,能够让幼儿在感知一种自己不熟悉的艺术表现形式,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幼儿动手能力、模仿与创造力等等,新内容的教学,对大班幼儿来说充满了挑战性,同样难免出现一些教学内容、教法与幼儿认知与接受能力之间的磨合,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只有明确了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所在,才能够针对问题制定切实有效地策略。在多次观察幼儿纸浆画活动、并进行实践教学以后,以《指南》理念与指导为参考,以幼儿为中心进行观察分

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主讲人:艳娥 培训地点:四楼会议室 容摘要: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理想的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师幼互动,实现幼儿的有效学习以及教育容涵的整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与小学相互衔接”,这表明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同样需要思考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 关键字:提高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特有的学习气氛、经验共享及其对幼儿产生的作用是其他教学形式所无法替代的,集体教学所爆发的教学效益、能量更是其他教学形式无法达到的。理想的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师幼互动,实现幼儿的有效学习以及教育容涵的整合。因此,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显得极为重要。以“幼儿体验、探究在先,教师推动、提升在后”的实施策略,在幼儿园掀起了新的课程改革热潮,老师们把这种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活动当中,主题区域性教学手段慢慢被老师们接受与撑握。 一、目前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还存在的问题 1.活动容的选择方面。 活动容的选择是决定一个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目前有许多幼儿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随意性太大。或者依靠某几本参考教材照搬照抄,或者将外出听课所见的观摩活动全盘皆收,根本没有考虑是否适合本班幼儿具体情况。而对于所选的容是否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需要,是否拥有丰富的涵,是否能为幼儿的能力得到本质上的提升也欠考虑周全。 2.活动环节的设计方面。 (1)重视活动形式,相对忽视活动环节的合理安排。 目前许多教学活动都很注重多种活动形式的介入,如小组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选用不同类型的操作材料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活动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三星口乡总校杨佳颖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活动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在有效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要求我们教师糅合多种儿童发展因素,允许多种儿童语言和其它方面发展有关的符合系统的参与,从而促使幼儿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和强化作用下,产生积极地运用语言与人、事、物、交往的需要、愿望和关系,在生动活泼的操作实践中动脑、动嘴、动手,成为主动探求并积极参与作用的语言加工创造者。那么如何通过有效、高效的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形式来挖掘作品的价值与作用,如何让孩子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主动积极地去建构相关的知识,促进语言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是我们幼教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的话题。有效教学理论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要想达到教学有效性,就要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为有效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在幼儿园强调有效教学,可以使我们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关注课堂教学的时效,关注教学的设计与改进,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园是一所以“语言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多年来一直注重语言文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在“幼儿园绘本教学”、“幼儿园故事教学策略研究”、“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指导”等方面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实践,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幼儿园有不少老师在多年的语言文学教育中开始形成各自个性化的教育特征和教学风格,部分教师在市级教学评优和语言教学公开展示活动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由于教师能力的差异,教师的实践智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部分年轻教师和非正规幼师毕业的教师对语言教学特征及其操作规律、指导策略仍然不能全面把握,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低效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问题:1、重形式,在组织语言教学时,有些教师会忽视文学作品的内在品质,单纯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目标不明确;2、轻体验,有些教师把活动的重点放在让孩子朗诵或复述上,活动中让孩子反复地机械地背诵,方法单一,忽视语言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孩子学习兴趣不高;3、教学形式单一,受传统教育的习惯影响,在组织语言教学活动时,有的教师对讲述活动、故事教学、诗歌教学等都有一套惯有的教学模式,活动中不去关注孩子的需求,不去关注孩子的参与情况,不去推敲提问的设置,师幼缺乏互动,幼儿主体性体现不够,活动效果较差。因此,为了提高我园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高效,不断优化我园语言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努力使“教学有价值、教学有效果、教学有

幼儿园社会领域集体教学活动的策略和方法

幼儿园社会领域集体教学活动的策略和方法 在幼儿园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中,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无疑是个难点。为什么社会课难上,我想主要困难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活动设计方面,目标难以确立,活动形式、内容和材料难以选择,不能凸显社会教育的核心价值; 二是在活动组织方面,对环节的实施过程难以走出“言语说教”的困境。 这两大困难造成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社会集体教学活动时思路不清,导致社会集体教学活动效果削弱,不能很好地达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 《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对“综合”的理解:①五大领域的综合。例如《上小学了》与绘本语言活动的综合,《我爱爸爸》与绘本语言活动、美术活动的综合。②日常生活与集体教学的综合。(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我们只有把社会性教育目标放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活的不断重复的特点,才能日积月累地形成和巩固幼儿社会认知、情感及行为。那么,幼儿园还要不要开展集体性的社会教学活动呢?我想是当然的。我国幼儿园现有的班级规模状况看来,集体教学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社会领域集体教学不可避免。)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

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所以社会性教育更应贴近幼儿的生活。 课例:《我爱爸爸》情感激发、情绪追忆、情感换位和实际行动四个环节。 “能干的爸爸”进行情感激发。可以利用绘本《我爸爸》,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爸爸,产生对爸爸的自豪感。“皮特的爸爸会唱歌、会踢足球,你的爸爸有哪些本领?” “爱我的爸爸”进行情绪追忆。唤醒孩子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体验,引起他们对情绪体验产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联想与共鸣。 “辛苦的爸爸”实现情感换位。当ppt出现风雪中指挥交通的警察爸爸、挥汗如雨辛勤工作的工人爸爸,教师通过让孩子们分析和讨论,让幼儿转换角色去体验爸爸工作的辛苦,使孩子们的情绪、情感、角色转换能力得到新的发展。 “我爱爸爸”是孩子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爸爸的爱。教师根据活动前的预想提供了一个让孩子抒发感情、作出积极行为的情境:画礼物,让孩子爱爸爸的体验付诸自身的实际行动,“我爱爸爸”的情感在讨论、绘画、唱歌等形式中走向高潮,得到升华。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的回应

幼儿园学科论文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的回应
“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是意大利瑞吉欧幼教人在谈到幼儿教师角色时喜欢用的 一句隐性比喻,其喻意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及时捕捉孩子有价值的问题,然后 再把问题“还给”孩子,让他们“接过球”,投入到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中,从而使活动不断深入。 教学片段 1: 小班数学活动“分饼干”基本部分的第一环节 师: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饼干? 幼:圆形 师:恩,有圆形,还有呢? 幼:有三角形 师:对,有三角形,真不错!还有吗? 幼:正方形 师:好,正方形,你真棒! …… 教学片段 2: 大班教学活动“有趣的调味品”中师幼的交流 师:你加了什么调味品?吃起来怎么样? 幼:我在西红柿里放糖了,好甜。 师:是啊,放了糖就更好吃了。 幼:我放了沙拉酱,真好吃! 师:是呀,调味品真好! (许多幼儿说自己放的调味品好吃,教师都积极回应,给予充分肯定。) 幼 4(小声地):不好吃,好酸! (几个幼儿也接连应声说自己的调味品不好吃,“好咸”、“好辣” ……教师看 着他们,没有任何反映,顾左右而言他。) 师 2:我们再尝尝别的调味品吧…… (幼儿再次操作。)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 片段 1 中的教师不断以频繁重复幼儿回答来回应幼儿, 片段 2 中的教 师只回应部分幼儿的答案。显然,两位教师并未有针对性进行回应,这样的回应是不利于幼儿发展的, 不是有效的回应。 在集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回应不仅体现了教师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调空能力, 更影响着幼儿的 行为选择和认知进步。那么,教师应如何回应才是有效回应? 一、精心预设,为有效回应作好准备。 由于教师面对的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个体, 而每个幼儿又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 即使同一幼儿在不同 的时期也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而幼儿的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教育空间是巨大的。因此,在组织集体教 学之前,教师要精心预设,全方位考虑幼儿在教师抛出问题后将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可能反应,并据此

针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针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广大幼儿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以及担任教研员后的学习与研究,我对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选择好教材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教材的好坏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幼儿的信息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让幼儿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幼儿什么品质;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础,即选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儿接受,跟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第四,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选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儿,让幼儿有兴趣地学。教材的选用只有考虑了本身的科学性、教育性、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才会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订适切的目标 选择了一套好的教材后,教师便要结合教材内容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适切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在制订目标时,教师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既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则是指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对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目标的表述上,教师应以幼儿的角度出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活动目标是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画的方式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使幼儿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标就显得比较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等,这些可能是教学的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主讲人:李艳娥 培训地点:四楼会议室 内容摘要: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理想的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师幼互动,实现幼儿的有效学习以及教育内容内涵的整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与小学相互衔接”,这表明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同样需要思考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 关键字:提高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特有的学习气氛、经验共享及其对幼儿产生的作用是其他教学形式所无法替代的,集体教学所爆发的教学效益、能量更是其他教学形式无法达到的。理想的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师幼互动, 实现幼儿的有效学习以及教育内容内涵的整合。因此,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显得极为重要. 以“幼儿体验、探究在先,教师推动、提升在后”的实施策略,在幼儿园掀起了新的课程改革热潮,老师们把这种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活动当中,主题区域性教学手段慢慢被老师们接受与撑握。 一、目前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还存在的问题 1。活动内容的选择方面。 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决定一个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目前有许多幼儿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随意性太大。或者依靠某几本参考教材照搬照抄,或者将外出听课所见的观摩活动全盘皆收,根本没有考虑是否适合本班幼儿具体情况.而对于所选的内容是否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需要,是否拥有丰富的内涵,是否能为幼儿的能力得到本质上的提升也欠考虑周全。 2。活动环节的设计方面。 (1)重视活动形式,相对忽视活动环节的合理安排。 目前许多教学活动都很注重多种活动形式的介入,如小组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选用不同类型的操作材料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活动效益。但是,很多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过分追求隆重的场面,一味尝试独特的视角,从

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途径

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途径 常红娟 【摘要】要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反复研读教学内容,依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经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恰当组织数学探究活动,增加幼儿与操作材料之间的互动,关注幼儿的“非常规”表现,深化幼儿的探究行为。教师还要有效开展数学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文化含量和技术含量,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教师教学评价数学探究活动 “数学不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的概念,也不是记忆不完的知识,而是在生活的事件与材料中隐含着的事物属性与关系。”这句话给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作了极好的界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以来,许多幼儿园教师对如何开展优质约幼儿园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作了积极的深索,例如试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增进幼儿对数学探究的自主性,尝试投放较多的材料供幼儿操作,等等。然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将生活本质的具体形象性、随意性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严谨性有机地统一在以集体教学形式组织的幼儿园数学活动中,这是一个极具专业性的问题。笔者在幼儿园观摩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时发现,幼儿身边虽然不乏丰富的操作材料,但是这些材料并没有激起幼儿自主探究的热情;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只是散漫地参与游戏,很少积极自主地学习“以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对此,不少教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幼儿园数学教学究竟路在何方?”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活动。教师借助专业性的教学策略和智慧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将数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以此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充满“数理逻辑”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相互关系等),让幼儿以“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防止数学内涵的流失;另一方面又强调让幼儿在“解决生活事件的冲突与矛盾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避免数学学习的机械化。“生活化”兼顾了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原则与应用原则。笔者希望通过反思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传承与发展中找到一条帮助一线教师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一、正确把握数学活动目标 一直以来,许多幼儿园教师把教学目标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部分。面对新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教案 《我们是健康宝贝》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近一段时问,来园的孩子越来越少,有的家庭甚至不再送幼儿来,我向家长和孩子们询问不来园的原因,他们告诉我怕感染甲流。看 到长们对甲型流感的认识抱有恐慌的态度并影响着身边的孩子,我 设计“关于预防甲流”的系列活动,希望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够让 家长和孩们客观地认识甲流,减少对甲流的恐慌,并引导家长积极 配合幼儿园好主动预防甲流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关注甲型流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知道预防甲流和自我 保的方法。 2、会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让幼儿园里的伙伴和家长了解甲流 的防方法,感受、体验关心他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关于甲流的新闻视频(自制)、各类色彩笔、宣传纸、照相机、涝六步法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新闻播报”,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看了刚才的新闻,你想说些什么? 幼儿:甲型流感是一种传染病,如果得了要马上去医院治疗。 幼儿:小朋友得了甲流不能再上幼儿园,要不会传染更多的小朋友 幼儿:甲流会发烧、流鼻涕、咳嗽。

幼儿:甲型流感可以传染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人还可以再传绐多身边的人,所以得了甲流的人不要到外边玩,要不会传染更多的人。 幼儿:小朋友到商场买玩具,如果看到流鼻涕、咳嗽的人动了自喜欢的玩具,千万不能再去摸这个玩具,要不会被传染的。 幼儿:妈妈总说,吃药、吃药,要不会得甲流,得了甲流就要打针很疼。 幼儿:妈妈总说,洗手、洗手,手脏了会得甲流。 幼儿:和好朋友玩的时间少了,大家因为怕得甲流都不出来玩了。 教师小结:甲型流感是一种传染病,如果小朋友发现自己和别人在身体上出现不适的症状:如发烧、咳嗽、流涕,就千万不要再到 人多的地方去玩,应该马上到医院治疗,这样既不会延误病情也不 会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2、讨论:预防甲流的好方法。 教师:甲型流感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做到认真地预防,甲流这种传染病就不会找到我们,你们知道预防甲流的好方法吗? 幼儿:小朋友不能到人多的地方玩。 幼儿:如果看到生病的人就离他远一点。 幼儿:在人多的地方要戴口罩。 幼儿:吃东西前和大小便后要认真洗手。 幼儿:打喷嚏时用手捂上嘴和鼻子。 幼儿:将吐出的痰用卫生纸包上扔到垃圾桶里。 幼儿:吃预防甲流的药。 幼儿:多喝水,多吃菜,不挑食。 幼儿:经常去操场运动,如踢球、跳绳、打羽毛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