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部分: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消防基础知识

注册消防工程师培训课件

消防基础知识

1

考试目的

考查消防专业技术人员对于消防科学技术基础理论、消防技术专业知识和消防技术标准及建设工程消防技术规范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包括建筑主动防火、

被动防火、安全疏散技术措施及应用方法,各类建筑消防设施的基本原理及管理要求,各类建筑和场所的

火灾危险特点及防火安全措施,火灾风险评估的方法及作用等。

2

3

?燃烧基础知识?火灾基础知识?爆炸基础知识

?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

消防基础知识

火灾:在时间和(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火灾科学:是针对危害人类社会、自然资源、生态

环境的火灾问题,研究其发生、发展的机理和规律,防治工程技术及基础的新兴的大跨度的交叉科学。

(范维澄)

4

什么叫做消防?什么叫做燃烧?

5

一、燃烧的本质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1、燃烧(Combustion ):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

燃烧的本质:

6

?

爆炸

如果燃烧速度很快,则高温条件下产生的气体和周围气体共同膨胀,使得反应能量直接转变为机械功,在压力释放的同时产生强光、热和声响,即所谓的“爆炸”。爆炸与燃烧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是燃烧的常见表现形式。

7

8

1、可燃物(还原剂):凡能与氧或

其它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 2、助燃物(氧化剂):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3、点火源:凡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点火源。 4、燃烧的充分条件:

二、燃烧的条件

燃烧的充分条件

一定的着火能量

一定浓度的可燃物

一定的含氧量

相互作用

910

11

12

1、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燃烧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时,“四面体”是指可燃物,氧化剂,引火源和()。

A.氧化反应

B.热分解反映

C.热传递

D.链式反映自由基

三、在消防中的应用

防火方法:灭火方法:

13(1)控制可燃物质

防火方法:

14

(1)控制可燃物质(2)隔绝空气

15

防火方法:

涂有防火涂料

没涂防火涂料

16

(1)控制可燃物质(2)隔绝空气

(3)消除点火源

17

防火方法:

(1)控制可燃物质(2)隔绝空气(3)消除点火源

(4)设防火间距

18

防火方法:

19

(1)隔离法(2)窒息法(3)冷却法(4)抑制法

20

灭火方法

(1)隔离法

21

22

以下()措施是通过消除点火源来实现火灾预防的。

A 杜绝储存可燃液体、气体的容器设备的渗漏

现象

B 对封闭的危险生产环境采用氮气或惰性气体保护

C 在有燃烧爆炸危险的厂房内防止撞击、摩擦火花的措施

D 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初期火灾的扑救

第一节燃烧本质第二节燃烧类型

第一章燃烧的化学基础

23

第二节燃烧类型

24

一、燃烧类型的分类

1、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以分为着火和爆炸。

着火

自燃

点燃

化学自燃

热自燃

25

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下列哪些类型?()A 回燃B 着火C 爆炸D 轰燃E 阴燃

第二节燃烧类型

26

2爆炸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形式释放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汽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爆炸

化学爆炸物理爆炸核爆炸

第二节燃烧类型27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

通常采用不同的燃烧性能参数描述气体、液体、固体可燃物的燃烧特性。

(一)闪燃与闪点

1、闪燃:可燃液体遇火源后,在其表面上产生的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是可燃液体着火的前奏或火险的警告。

2、闪燃原因:在较低的温度下,可燃液体的蒸发速度较慢时,当其小于蒸气燃烧时的消耗速度时,遇火源就只能维持瞬时燃烧。

3、闪点(flash point ):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可燃液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28

(1)用于评定可燃液体火险性的大小;(2)作为可燃液体的分类、分级标准;

甲类危险可燃液体:闪点<28℃

乙类危险可燃液体:28℃≤闪点<60℃

丙类危险可燃液体:闪点≥60℃丁类难燃烧物品戊类不燃烧物品

(3)据此确定安全生产措施;

(4)成为选择灭火剂供给强度的依据。

闪点的实用意义:

29

(二)燃点

1、燃点: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

2、燃点与闪点的关系。

易燃液体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评价液体火灾危险性时,一般用闪点,固体的火灾危险性一般用燃点来衡量。

30

(三)自燃点

自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

最低温度。

影响自燃点变化的规律(因素):不同的可燃物

有不同的自燃点,同一种可燃物在不同的条件下

自燃点也会发生变化。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

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

液体、气体受压力、氧浓度、催化、容器

材质、比表面积等因素影响

固体受受热熔融、挥发物的数量、固体颗

粒度、受热时间等因素影响。

31第三节燃烧方式及其特点

32

一、气体燃烧

燃烧现象的划分

燃烧(火焰)

反应前混合情况流体力学特性物理状态

均相火焰传播速度

预混火焰层流火焰缓燃火焰爆炸火焰

多相火焰

湍流火焰

扩散火焰

一边混合一边燃烧蜡烛燃烧气体火炬

液体和固体

的燃烧

多相悬浮

系统的燃烧

喷雾燃烧

粉煤爆炸

正常火焰

森林火灾

爆轰火焰

气体爆炸气相流动

特性为湍流

喷雾燃烧

多相燃烧

燃料与

氧化剂

均为气体

气体燃烧

气体爆炸

气相流动

特性为层流

层流射流

燃烧

煤气灶

燃烧前充分混合煤气灶瓦斯爆炸

气体气体

液体

固体

气相

多相

气相

多相

气体

液体

固体

气体

液体

固体

气体预混

液体

固体

另外,还有移动火焰与驻定火焰、有焰燃烧与无焰燃烧33第三节燃烧方式及其特点

34二、液体燃烧

可燃液体燃烧的本质:液体蒸汽的燃烧

爆炸下限蒸汽浓度V蒸发≥V燃烧V蒸发

闪燃

温度

闪点

着火点着火

稳定燃烧

液体蒸发

35

稳定燃烧

稳定燃烧不稳定燃烧

原油和重质石油产品燃烧

时的沸溢和喷溅

单组分和窄沸

程多组分

复杂的多组分

热量在液层中的传播引起的

36

3738

(一)沸溢

1、沸溢

热波在油品中传播时,乳化水或自由水

蒸发,形成大量油包气气泡,最后发生向外

溢出的现象。

2、沸溢的发生条件

(1)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

(2)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或自由水

(3)原油的粘度较大

3940

(二)喷溅

1、喷溅

热波下降到水垫层,使其中的水大量蒸发,蒸气

压迅速升高,把上部的油品抛出罐外的现象。

2、喷溅的发生条件

原油具有热波特性

原油底部存在水垫层

高温层与水垫层接触

41

42

2009年12月杨迎

一、燃烧产物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燃烧产物

1、完全燃烧产物(Products of Complete Combustion ):不能再继续燃烧的产物。

2、不完全燃烧产物(Products of

Incomplete Combustion ):能继续燃烧的产物。

3、烟(Smoke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于大气中可见的固体和(或)液体微粒。

燃烧产物:由于燃烧而生成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

43

一、燃烧产物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燃烧产物

二、几类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44

三、燃烧产物的危害性

45

?木材?煤

?高聚物?金属

二、几类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第四节燃烧产物

三、燃烧产物的危害性

(一)缺氧窒息作用

(二)毒性、刺激性及腐蚀作用

(三)高温气体的热损伤作用(四)烟气的爆炸性(五)烟气的减光性

46

47

?一、火灾的定义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

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二、火灾的分类

火灾分类及灭火器材选用

根据物质燃烧特性把火灾分为六类。

A :固体火灾(如纸张、木材、衣服、塑胶等引起的火灾)

可用水型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

火灾分类及灭火器材选用B:液体火灾(如酒精、汽油等)

可用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

火灾分类及灭火器材选用

C:气体火灾(如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引起的火灾)

可用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

火灾分类及灭火器材选用

D: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锂等及禁水物质引起的火灾)

这类火灾多因遇湿、遇高温自燃引起,灭火时忌用水、泡沫及含水性物质,也不能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及常用的干粉灭火器,一般用干沙掩埋的方式灭火。

火灾分类及灭火器材选用?E:电器火灾(一般带电设备所引起的火灾)可用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灭火器(禁止用水)。

火灾分类及灭火器材选用

?F: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如动物油脂或植物油脂)

厨房灭火系统

级别

满足如下任意一项即可定级

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

特别重大火灾≥30≥100≥1亿元重大火灾[ 10,30 )[ 50,100 )[ 5000万元,1亿元)较大火灾[ 3,10 )[ 10,50 )[ 1000万元,5000万元)一般火灾不能满足较大火灾的条件(一般会区分是否亡人)

火灾损失的分级规定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11)

火灾事故分级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火灾分为四

大级。

A.特别重大火灾;

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一般火灾。

火灾事故分级

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2011年7月22日凌晨4时,一辆

由山东威海至湖南长沙的双层

卧铺中巴客车在京珠高速938

公里处河南明港段发生火灾事

故。事故发生时车内共47人,

其中6人逃生,41人遇难。

火灾事故分级

?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2010年11月5日9时17分,位

于吉林市船营区珲春街12号

的吉林市商业大厦发生重大

火灾,共造成19人死亡、24

人受伤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火灾事故分级

天津环渤海装饰城发生较大火灾

?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

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火灾事故分级

浦城县河滨街道交通路一木屋毗连区火灾现场 三、火灾危害?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

61?一、电气?二、吸烟

?三、生活用火不慎?四、生产作业不慎?五、设备故障?六、玩火?

七、放火八、雷击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

第二节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

62

?

一、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热传导?热对流?

热辐射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

第三节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

63?建筑内火灾的传播方式有()

?A 热传导?B 热对流?C 热辐射?D 热交换?E 热循环

64

以下热量传播方式不需要通过介质的是:

?A 热传导?B 热对流?C 热辐射?

D 对流换热

65

以下传热方式中,既存在热量的转移,也存在能量方式的转化的是

?A 热传导?B 热对流?C 热辐射?

D 对流换热

66

?二、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一)烟气的扩散路线?(二)烟气流动的驱动力?烟囱效应?火风压?

外界风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

第三节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

68

?作为建筑物火灾烟气主要驱动力的是()?A 建筑物高度?B 烟囱效应?C 火风压

?D 外界风的作用?E 建筑物使用性质

69?二、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一)烟气的扩散路线(二)烟气流动的驱动力

(三)烟气蔓延的途径

孔洞开口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闷顶内外墙面

(区分水平蔓延途径和竖直蔓延途径)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

第三节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

70

?以下属于火灾水平蔓延途径的是()

A 可燃的木质户门

B 闷顶

C 管道井

D 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蔓延

E 楼梯间

71

?以下属于火灾垂直蔓延途径的是()

A 内墙门

B 楼板的上孔洞

C 竖井

D 窗口

E 房间隔墙

72

?三、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初期增长充分发展衰减

(轰燃)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

第三节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

平均温度降到最大值的80%时,火灾进入衰减熄灭阶段

74

关于火灾初起阶段的特点,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火灾初起阶段的特点是燃烧范围小,燃烧速度慢,室内平均温度低

?B 火灾初起阶段是早期灭火和人员疏散的最佳时机?

C 初起阶段的发展趋势受到可燃物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房间通风条件等因素影响

?

D 火灾初起阶段是指从起火到室内温度达到火灾最高温度的阶段

75关于全面发展阶段的特点,下述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轰燃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B 该阶段的燃烧速度及热释放速率都比初起阶段高,并出现持续高温

?

C 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后,室内火灾的发展主要由燃料条件控制

?

D 在该阶段的消防扑救中应注意某些特殊结构潜在的倒塌危险

76

?冷却?隔离?窒息?

化学抑制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

第四节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爆炸的定义和分

类,理解爆炸极限与温度极限的概念与应用,掌握常见爆炸危险源的特征及爆炸形成机理。

第三章

爆炸基础知识

一、爆炸的定义:由于物质急剧

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俩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之为爆炸。

第一节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爆炸的破坏作用

?高温、高压?冲击波?碎片冲击

二、爆炸的分类(一)物理爆炸

特点: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例如:液化气、油桶

(二)化学爆炸

特点: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爆炸速度快、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危险性。例如:各种炸药的爆炸、粉尘蒸气和空气混合。

(三)核爆炸

如:原子弹、氢弹、中子弹。

第一节

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化学爆炸分为以下三种:

1.炸药爆炸

2.可燃气体爆炸3.可燃粉尘爆炸

粉尘是指分散的固体物质。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3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

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第一节

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粉尘爆炸特点:

①连续性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因初始爆炸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中形成更多的爆炸性混合物而再次爆炸;

②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见本章第三节)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而且热表面点燃较为困难;

③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目前已发现的爆炸性粉尘有以下7类:

(1)金属类如镁粉、铝粉、锰粉;

(2)煤炭如活性炭、煤等;(3)粮食如淀粉、面粉等;

(4)合成材料如染料、塑料;(5)饲料如鱼粉、血粉;

(6)农副产品如烟草、棉花;(7)林产品如纸粉、木粉等

单选:下列粉尘中()粉尘不可能发生爆炸。A.生石灰 B.面粉 C.铝粉 D.煤粉

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主要有(

A 颗粒尺寸

B 粉尘浓度

C 空气中的含沙量

D 含氧量

E 可燃气体的含量

爆炸极限一般认为是物质发生爆炸必须具备的浓度范围。对于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等不同形态的物质,通常以与空气混合后的体积分数或单位体积中的质量等来表示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第二节爆炸极限

能引起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

上限,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爆炸上限和下限之间的

间隔称为爆炸范围。

第二节爆炸极限

一、气体和液体蒸气的爆炸极限

气体和液体蒸气的爆炸极限通常用体积分数(%)

表示。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理化性质不同,其爆炸极限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

其爆炸极限也不同。通常,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要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宽,部分可燃气体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爆炸极限见表1—3—1。

第二节爆炸极限

除助燃物条件外,对于同种可燃气体,

其爆炸极限受以下几方面影响。

(1)火源能量的影响。引燃可燃混气的火源能量越大,可燃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

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2)初始压力的影响。可燃混气初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增大,爆炸危险性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干燥的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压力上升,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3)初温对爆炸极限的影响。可燃混气初温越高,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4)惰性气体的影响。可燃混气中加入

惰性气体,会使爆炸极限范围变窄,一般上限降低,下限变化比较复杂。当加入的惰性

气体超过一定量以后,任何比例的可燃混气均不能发生爆炸。

除助燃物外,对于同种可燃气体,其爆炸极限受影响的因素有()

A火源能量

B初始压力

C初温

D惰性气体

E 可燃气体浓度

二、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

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通常用单位体积中粉尘的质量(g/m3)表示。因为可燃粉尘爆炸浓度上限太大,以致在多数场合都不会达到,所以没有实际意义,通常只应用粉尘的爆炸下限。

三、爆炸极限在消防上的应用

物质的爆炸极限是正确评价生产、储存过程

的火灾危险程度的主要参数,是建筑、电气和其他防火安全技术的重要依据。控制可燃性物质在空间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或高于爆炸上限,是保证安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的基本措施之一。具体应用有以下几方面。

1)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2)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的依据,也是选择电气防爆形式的依据。爆炸下限小于10%,甲类,隔爆型电气设备;大于等于10%,乙类,防爆型电气设备。

3)根据爆炸极限可以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面积、防火墙占地面积、安全疏散距离和灭火设施。

4)根据爆炸极限确定安全操作规程,例如,采用可燃气体或蒸气氧化法生产时,应使可燃气体或蒸气与氧化剂的配比处于爆炸极限范围以外,若处于或接近爆炸极限范围进行生产时,应充惰性气体稀释和保护。

第三节爆炸危险源

发生爆炸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爆炸介质,二是引爆能源。两个基本要素两者缺一不可。在生产中,爆炸危险源可从潜在的爆炸危险性、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等几方面来确定,具体包括能量与危险物质、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缺陷等。

第三节爆炸危险源

一、引起爆炸的直接原因

通常,引起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物料原因(二)作业行为原因(三)生产设备原因(四)生产工艺原因

二、常见爆炸引火源

根据前文所述,引火源是发生爆炸的必要条件之一,常见引起爆炸的引火源主要有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及化学火源,见表1-3-3。

火源类别火源举例火源类别火源举例机械火源

撞击、摩擦

电火源

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

热火源

高温热表面、日光照射并聚焦化学火源

明火、化学反应热、

发热自燃

第三节爆炸危险源

(一)机械火源

撞击、摩擦产生火花,如机器上转动部分的摩擦,铁器的互相撞击或铁制工具打击混凝土地面,带压管道或铁制容器的开裂等,都可能产生高温或火花,成为爆炸的起因。

(二)热火源1.高温表面

2.目光照射

(三)电火源(四)化学火源1.电火花

2.静电火花

3.雷电

第三节爆炸危险源

本章思考题

1.爆炸有几种类型?

2.爆炸浓度极限的概念是什么?其在消防中的意义主要有哪些?

3.粉尘爆炸的条件有哪些?

4.什么是最小点火能量?

5.常见爆炸引火源有哪些?电话机热

6.引发爆炸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101第四章易燃易爆危

险品消防安全知识

102

危险品的定义: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

103

易燃易爆危险品:《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12)和《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中的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104

第一节爆炸品

爆炸品系指受到高温、摩擦、撞击、震动或其他外界作用,能迅速发生爆炸品剧烈化学反应,瞬间

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形成巨大的压力而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性质

(1)爆炸性

爆炸品的爆炸具有反应速度快、释放大量热量、产生大量气体的特点。爆炸的反应速度通常用爆炸的速度(简称爆速)表示,爆速一般以8000m ∕s 为界限,高于此限界的为烈性

炸药,低于此限的为一般炸药。

105

(2)敏感性

◆敏感度:在外界能作用下,炸药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

◆起爆能:敏感度一般以引起炸药爆炸所需要的最小外界能量来衡量的这种能量。

炸药的起爆能爆炸品越小,其敏感度越高。◆“5爆4防”——撞击、摩擦、加热、遇火、遇光防火花、防撞击、防摩擦、防杂质过分敏感或反应性很强以致可能产生自发反应的爆炸性物质禁止运输。

106

107第二节易燃气体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中第二类

气体中易燃气体项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范畴。具体指温度20℃,标准大气压时,爆

炸下限≤13%,或燃烧范围不小于12个百分点的气体。

108

第二节易燃气体

一、易燃气体的分级

Ⅰ级: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

何,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Ⅱ级:10%≤爆炸下限<13%,并且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实际应用中,甲类、乙类

109

第二节易燃气体

二、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

(一)易燃易爆性(二)扩散性

(三)可缩性和膨胀性(四)带电性

(五)腐蚀性、毒害性

110

第三节易燃液体

一、易燃液体的分类Ⅰ级:初沸点≤35℃

Ⅱ级:闪点<23℃,并且初沸点>35℃Ⅲ级:闪点≥23℃并≤ 35℃,且初沸点>35℃,或闪点>35℃并≤60℃,初沸点>35℃且持续燃烧实际应用中的分类,甲乙丙

111

第三节易燃液体

二、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一)易燃性(二)爆炸性

(三)受热膨胀性(四)流动性(五)带电性(六)毒害性

112

第四节易燃固体等

一、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

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质。

113

第四节易燃固体等

一、易燃固体

(一)易燃固体的分类分级

根据燃点的高低,燃烧物质可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燃点高于300℃的称为可燃固体,燃点低于300℃的为易燃固体,易燃固体按其燃点的高低、燃烧速度的快慢、放出气体的毒害性的大小通常还分成二级

114

115第四节易燃固体等

一、易燃固体

(二)易燃固体的范围固态退敏爆炸品(湿爆炸品)自反应物质

116

第四节易燃固体等

一、易燃固体

(三)易燃固体的火灾危险性燃点低、易点燃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

117

易燃固体的火灾危险性主要有()

A 燃点低、易点燃

B 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

C 扩散性

D 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

E 带电性

118

第四节易燃固体等

二、易于自燃的物质(一)分类

发火物质和自热物质

(二)火灾危险性1、遇空气自燃性

2、遇湿自燃性

3、积热自燃性

119

第四节易燃固体等

三、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火灾危险性

1、遇水或遇酸燃烧性

2、自燃性

3、爆炸性

4、其他

120

易于自燃的物质的火灾危险性主要有()A 遇空气自燃性B 燃点低,易点燃C 积热自燃性D 爆炸性E 遇湿易燃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