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中国诗画所表达的空间关系

浅析中国诗画所表达的空间关系

浅析中国诗画所表达的空间关系
浅析中国诗画所表达的空间关系

浅析中国诗画所表达的空间关系

“空间意识”是中国美学理论中的重要论点,而对空间意识的研究最终又指向中国本土意境美学和艺术的核心概念“意境”。本文认为通过中国绘画的空间意识的探讨来认识中国文化的特殊精神

和个性,有助于对中国民族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的把握。

中国绘画的空间意识的表现形式——笔墨之法

中国画中的空间意识是给予中国的特有艺术书法的空间表现力。宗白华先生在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中指出:

中国画里的空间构造,既不是凭借光影的烘染衬托(中国水墨画并不是光影的实写,而仍是一种抽象的笔墨表现),也不是一些雕像立体及建筑的几何透视,而是显示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所引起的空间感型。确切地说:是一种“书法的空间创造”。

《易经》上说:“无往不复,天地际也。”这种循环往复的空间意识是音乐性的。它不似西方是几何、三角测算出来的,而是由音乐舞蹈体验出来的。

相传中国最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就是在看到鹅掌浮水的状态后

而悟到书法的真谛。唐代大画家吴道子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唐代大书家张旭也因观公孙大娘的剑器舞而书法大进。宋朝书家雷简夫说:“余偶昼卧,闻江涨瀑声。想波涛翻翻,迅駃掀搕,高下蹙逐奔去之状,无物可寄其情,邃起作书,则心中之想尽在笔下矣!”中国画家认为,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且在于或更在于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2012)

区域空间定位 一、基础知识点 1、在世界地图上熟悉16条重要的经纬线:Oo、30oE、60oE、90oE、120oE、180oE、 120oW、60oW以及赤道、南、北回归线、30oN、40oN、南、北极圈,掌握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形成经纬网。 2、熟悉大洲、大洋、各大洲主要分区、主要气候区、大的地形区、世界主要海区、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 (1)、非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赤道把非洲分为南北两半,南北回归线分别穿过南非高原和撒哈拉沙漠;东经20o把非洲分为东西两半,注意0o经线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和几内亚湾,开罗的经纬度是东经30o,北纬30o。 (2)、欧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0o经线经过英国伦敦,60oE经过乌拉尔山脉,南欧三大半岛分别经过0o经线、10oE 和20oE,40oN经过地中海,北极圈经过欧洲北部。 (3)、南亚的控制性经纬线 经线记住7—8—9,即东经70o~80o~90o,纬线记住1—2—3,即北纬10o~20o~30o。

(4)、北美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经度范围60ow~120ow,纬线30oN经过密西西比河河口、墨西哥湾北部海岸线,北纬49o大致经过美国和加拿大的分界线。 (5)、南美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经线范围:40ow~60ow~80ow,纬线:赤道穿过亚马孙平原。 (6)、澳大利亚的控制性经纬线 经线范围:120oE~150oE,纬线:23o261S经过澳大利亚中部。 世界地理空间定位小结: 1、地球仪的原点(00,000)在几内亚湾附近;南北美洲位于西半球、西经度 美国大致经度位置:1200W-1000W-800W;大致纬度位置:300N-490N 南美洲大致经度位置:800W-600W-400W ;大致纬度位置:100N-550S 澳大利亚大致经度位置:1200E-1350E—1500E ;大致纬度位置:100S-400S 欧洲大致经度位置:00-600E ;大致纬度位置:360N-700N 大西洋大致经度位置:800W-00(主体为西经度) 印度洋大致经度位置:400E-1200E (全部为东经度) 太平洋大致经度位置:1200E-800W(既有东经,也有西经) 伦敦:51oN、巴黎:49oN、柏林:52oN、莫斯科:55oN、东京:36oN、纽约:41oN

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美

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美 摘要:中国水墨画的灵魂就是其意境,对意境的渲染是水墨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本文从意境的起源和发展,水墨画意境的内涵及其表现来探讨欣赏水墨画中的意境美,以及画家如何让实现对水墨画意境的营造,从而能引发观赏者无限的审美想象空间。 关键词:水墨画;意境美 中国水墨画中的意境是指在水墨绘画作品中,画家在描绘事物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一种艺术感染力,它所呈现出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能使观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开拓韵味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 一、意境的起源与发展 意境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王昌龄的《诗格》,其中称:诗有三境,提出了意境、物境、情境三境说:继而中唐诗僧皎然在《诗式》中提出了境这个美学范畴;刘禹锡对境的美学范畴做了最明确的规定:唐末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列举出了二十四种意境;明代朱承爵在《存余堂诗话》中则进一步明确地使用了这一概念,他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王国维总结了前人成就,结合西方美学的观念建立比较系统的意境说,他在《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意境是中国古代画论的中心范畴,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叶朗认为,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意境说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历史的角度看,意境学说的发展又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从古至今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意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意境也由一种审美范畴提升至美学精神。 二、水墨画意境的内涵 意境不仅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它还是画家创作的原则,更是观赏者的欣赏原则。在水墨画中,塑造意境的不是普通的形象,而是富有生命力和感情的形象,它不是满足于对有限的客观事物的外在形式临摹,而是画家在有限的空间之中去表现无限的感情,塑造出意外之意象外之象,因此,意境能体现出主体与客体、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等诸方面高度的完美统一,从而能引发观赏者无限的审美想象。 意境是中国水墨画体系的精髓,凝聚着中国水墨画艺术的根本精神,是绘画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李可染说过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中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做意境。郭熙说: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岂能尽秀&&一概画之,版图何异?由此看出,有意境的水墨画要剪取客观事物中的精华,而决非像图经一样罗列排序,不能仅仅成为自然的模仿,而应表现出作者感情与思想。清代石涛说:夫面者,从于心者也。在水墨画中,精神的渗透才是最为关键的。因此,画家追求的意境,就是追求一种情景交融华物的艺术境界。没有景,情感就不能从主体转为客体表现,因为景物是有形的,而情感是无形的,以情入景、以景载情,就能以形写神,传达出水墨画的精髓。 因此,水墨画中的意境的关键就在于作者不是对景物进行匠气的铺陈、描摹,它不求完全再现,而应该如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给予观赏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三、水墨画中意境美的体现 水墨画中的意境美,是由画家在水墨画创作的审美意识上具备的两个条件所组成: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二者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水墨画的意境美体现在诗画同源 清代美学家叶燮说:画者形也,形依情则深;诗者情也,情附形则显。苏轼也强调诗与画在创造审美意象方面的共同要求,他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他在评价王维的的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点出了画的意境,道出了中国水墨

幼儿园大班数学:逛街地图(逻辑推理、空间位置)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数学:逛街地图(逻辑推理、空间位置)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了解路径和目的地之间的关系,建立先后顺序的概念。 2、学习通过一次路径的改变或多次中转到达目的地。 活动流程: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大象伯伯过生日邀请小动物到他家做客。三只小动物(大象、松鼠、熊猫)家的路线形成三角形,提问: 教师:今天,森林里小松鼠收到了大象伯伯的邀请函,大象伯伯邀请松鼠到他家里去做客,因为今天他生日。 ——小松鼠可以怎样走?有几条路可以去大象伯伯家?引导幼儿认识起点和终点。 ——那一条路线最近?那一条路线最远? 2、根据图示的多次中转到达指定的位置。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再来看一看,熊猫要到大象伯伯家做客可以怎样走呢?有几条路线? 3、联系幼儿园的环境让幼儿说一说从本班课室到幼儿园操场有几条路线可以走。(1、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大厅-操场;2、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小土坡-小石路-沙池-大型玩具-操场;3、大六班-中七班-楼梯-小八班-小六班-苹果班-攀爬架-大厅-操场; 4、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弹跳床-动物之家-草地-操场;……)

4、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从玩具店到面包店应该怎么走?从衣服店到花店呢?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并标出路线图。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说的话比较少,整个过程都是孩子在观察思考,然后用语言描述出路线,这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特别是在第三个环节让孩子说说从本班到操场的路线,孩子特别积极,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这个活动的课堂气氛为什么这么好?我总结了两个原因:一是教师说的话少,孩子思考的空间大,挑战性强比较合适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二是运用的场景是孩子熟悉的环境,而且让孩子寻找、发现路线就是走迷宫一样,孩子特别喜欢。但是这个活动也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老师没有准备幼儿园的图片,让孩子操作,摆一摆,画一画路线图,另外第三个环节可以与孩子一起实践走一走自己发现的从本班到操场的路线,但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没有进行实践活动。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 姓名:滕玥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指导教师:傅德亮 20040201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经济文化渊源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必然呈现出反映中国人生理心理行为特点的尺度比例原则指导现代园林创作 1. 总论篇 1)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空间规模的历史演变 中国园林的历史发展在空间上不断缩小 先秦至西汉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宋 明清代私家园林空间规模的历史发展经历四个时期规模宏大 魏晋南北朝 唐宋但仍具有相当巨大的规模城市私园成为营造的主流  2)中国私家园林空间规模和园林要素的尺度 左右大型宅园与宅邸总面积之比为25 é????°???yμ?±èày?ú35.1?????°???yμ?±è ày?ú1.3不等 经过园→景区→景点的分割 千尺私家园林中主体空间限定在 为半径的空间范围之内 而皇家园林中视距存在

超出千米的远观视距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都存在频繁的仰观   2. 个论篇  详细介绍了拙政园艺圃   3. 实践探索篇  昆山娄邑滨江公园的设计过程中合理运用了本论文中总结出的尺度规律以百尺形     关键词私家园林实践

SPACE SCALE’S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were influenced by social economy so they must present the scale principles reflecting Chinese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 This paper is to sum up the space scale rules in order to direct the production of morden gardens. The main matters were as follows: 1. Pandect piece 1)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space size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space size was reducing during developing. The 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imperial gardens’ space size undergwent five periods including three risings and two fallings. During Xianqin to Xihan dynasty during Donghan dynasty to Wei and Jin dynasties, North and South dynasties, the size was shrinking the space size was adding distinctly the imperial gardens’ became the lowest in the history the space size lifted another climax. While the 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private gardens’ space size underwent four periods. During Xihan and Donghan dynasty, the size of the private gardens was huge, which main function was to product; during Wei and Jin dynasties, North and South dynasties, the size was still very large, but some exquisite small gardens appeared the size was becoming smaller

区域位置分析和确定

世界地理专题复习之《区域位置分析和确定》 1.区域图分析策略 (1)大局观:从其所在地的大的区域范围来考虑 (2)地理位置的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政治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等 (3)区域图中地理位置的推测:特殊经纬线、特殊地理事物、海陆轮廓等 2.区域空间定位 (1)区域空间定位的基础知识 ①极点与赤道的空间定位:这是区域空间地位的原始起点。 ②经线与纬线 应注意高、中、低纬度经纬网投影后的形状变化,逐步建立起图形的基本感觉是提高解题效率的手段。 A.高纬度的经纬线彼此垂直,极投影图纬线圈呈闭合圆形,经线圈以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直线。 B.中纬度的经纬线彼此垂直,纬线圈呈弧形,经线圈呈放射状直线。 C.低纬度经、纬线皆为彼此垂直的直线。 ③经度与纬度 掌握经、纬度的划分和空间分布规律。 A.以0度和180度经线为中心东、西经度的分布规律。 B.以赤道为中心南、北纬度的分布规律。 ④重要的经纬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北纬40度纬线;0度经线、180度经线、东经160经线、西经20度经线、西经90度、东经90度经线(乌鲁木齐所在的东6区的中央经线)经纬线穿过的地区、及东经120度经线(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中央经线)等13条。 ⑤重要的图例与注记

重要的山脉、河流、湖泊、交通干线、城市、洲界、国家和省区界线。 ⑥比例尺的大小和表示方法 可以确定范围或区域的大小,辅助定位;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⑦熟悉世界地图──重要经纬线的位置关系及组成的经纬网;熟悉大洲、大洋及各大洲的主要分区,主要气候区,大的地形区,世界主要的海区,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与重要经纬线的关系;关注热点地区的经纬度范围;以某一地理事物为参考,熟悉它与周围地理事物的关系,如方位、距离等;从大小、形状、长度上将同类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如岛屿、水系和国家等。 ⑧熟悉中国地图 明确中国的范围,在世界政区中的位置及领土的四至点;明确中国的海陆位置、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熟悉主要经纬线的位置关系及组成的经纬网;掌握主要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点与主要经纬线的位置关系及其与周围各区域的位置关系;掌握中国一些主要地理界线与重要经纬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沿线的地理事物。 (2)区域空间定位的基本思路 ①掌握13条重要经纬线所穿过的大洲与大洋。 A.大洲和大洋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地理位置(以赤道、东经160度和西经20度为界)。 B.横纵向观察13条重要经纬线所穿过的大洲与大洋。例如北纬40度纬线穿过了欧洲、亚洲及北美地区的中部地区;同时穿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部海域。 ②掌握各大洲主要分区和世界主要海区与13条重要经纬线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大洲和大洋与13条重要经纬线相对位置关系为底图,具体推断掌握各大洲主要分区和世界主要海区与13条重要经纬线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地中海海域及沿岸地区是依据北回归线和北纬40度纬线、0度经线和西经20度来确定地中海的区域位置。 ③掌握主要国家和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轮廓与13条重要经纬线的相对位置关系。 A.主要国家按考试说明要求的8个国家掌握。不仅要掌握经纬位置,还要掌握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B.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位置确定主要依据东经120度和东经90度经线,四条经纬线分别控制着东西部地区;东西部地区再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华南、青藏及西北地区;最后落实到省级行政单位。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漫长的发展史,与西方音乐的发展相比,由于民族思维方式不同而形成的审美观念不尽相同。中国传统音乐以淡泊、含蓄,不描述、不渲染为上品,讲究情意,追求意境,通过意境引发人的想象,升华人的情感。 一、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音乐美学理论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它所指的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合二为一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是实物在人心中所创造的虚境,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一种虚境。我们常说一首诗很有意境或某件艺术品体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境界,指的就是它在现实基础上更深层次地体现出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与此同时这种意境与观赏者的心境达到了共鸣。意境一般是用来描绘艺术作品审美的规定型的术语,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对中国传统音乐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

音乐以含蓄、空灵为上品,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意境。 意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使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客观事物与主观精神表现的双重性,而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的意境美。因此,我们所强调的意境,既不是对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 客观世界的统一,是自然与心灵,生活与艺术各方面高度和谐的体现。 “境”从中国古代以来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范畴,这与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有关。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并不十分强调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更多的是强调以心灵契合它,宇宙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对象,是每个生命的统合体。所以,只以外在的科学远不如用内在心灵去体会,去谛听,去感受。中国的哲学不重知识论,而重存在论,重视将人的生命存放到世界中放到宇宙中去,寻求其意义;中国哲学将世界视为一个有生命的整体,每个生命都是整体生命中的一部分;中国人将艺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艺术与人生密切相关等等。这些思想都对“意境”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造园手法 摘要:文章通过对江南园林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在空间处 理上常用的手法,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古典园林;空间;布局;自然;意境 A Discussion On The Gardening Art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The Layout Of Garden In The Areas South Of Yangtze River. ZHANG Lei Abstract: Through analytizing the spacious layout of the gardens in t he areas south of Yangtze river, this article introduce the gardening methods of layouting space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In additio n, many exampl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statement above. Key words: Classical Gardens; Space; layout; Nature; 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于江南,尤以苏州为胜,多为明清时代的遗存。从造园的历史发展来看,明清园林 较之唐宋的空间范围已在缩小,在本已不大的空间里,再建筑许多庭院,空间上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主 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二是如何使端方齐整的庭院 与自然山水的景境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和谐而完整的园林艺术形象?正由于这种历史发展所形成的 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园虽一而质已不同。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这一角度出发,谈一谈 笔者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认识。 园林布的局,用现代话说,就是在选定园址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使用要 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总的构思。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 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 各种适合人们游赏的环境。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 短;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中各种环境的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1 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 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 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 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如苏州网师 园的中部园林:从题有“网师小筑”的园门进入网师园内的第一空间,就是由“小 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石 树木,构成了幽深宁谧的气氛。但当从这个庭院的西面,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 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间出的景象。也正由于 前一个狭窄空间的衬托,这个近均30米×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积辽阔开 朗了。 1.2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 在江南园林中,建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较大,因此,很注意建筑尺度的处理。 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一般均取亲切近人的小尺度,体量较小,有时还利用人们 观赏物体“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有意识地压缩位于山顶上的小建筑的尺度, 而造成空间距离较实际状况略大的错觉。如苏州怡园假山顶上的螺髻亭,体量很 小,柱高仅2.3米,柱距仅1米。网师园水池东南角上的小石拱桥,微露水面之 上,从池北南望,流水悠悠远去,似有水面深远不尽之意。 1.3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层次 在江南园林中,造景深多利用水面的长方向,往往在水流的两面布置石林木 或建筑,形成两侧夹持的形式。借助于水面的闪烁无定、虚无缥缈、远近难测的 特性,从流水两端对望,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

统一在意境里的中国传统诗画

统一在意境里的中国传统诗画

统一在意境里的中国传统诗书画 【内容提要】中国传统的诗歌和绘画尽管分属不同的艺术门类,但是它们的同源就决定了在其后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诗歌和绘画始终相伴相随不可截然分割,这与西方对于诗画的看法是有很大不同的,这是东西方在绘画和诗歌理论方面的根本指导思想不同造成的,由此,以一种西方诗画理论为参照反观我国传统的诗歌和绘画的统一关系并分析二者弥合无间的特殊性就能加深我们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一体性的认识,同时西方对于诗画的见解以其系统性、严密性对长久浸泡在尚意环境里的中国传统诗画将来的发展也有新的启示。 关键词意境气韵神诗画异质 诗歌是由文字组成的,而对于中国的诗歌来说,组成它的文字其本身就是象形的,尽管汉字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的摆脱了那种“依类象形”的原初状态,但是汉字一直是在一种摹物指类、由形及意的境界里挥洒着它千姿百态的形象,郑樵在《通志·六书略第一·六书序》中讨论“六书”时关于“象形”的造字方式时这样说到: 一曰:象形。而象形之别有十种:有天物之形、有山川之形、有井邑之形、有草木之形、有人物之形、有鸟兽之形、有虫鱼之形、有鬼物之形、有器用之形、有服饰之形,是象形也。推象形之类则有:象貌、象数、象气、象声、象属,是六象也。与象形并生而统以象形,又有象形而兼谐声者,则曰:形兼声;有象形而兼会意者,则曰:形兼意;十形犹子姓也,六象犹适庶也,兼声兼意犹姻娅也。①汉字的这种直接的形象性使得中国的诗歌同样崇尚那种天人合一的状态,汉字既有六书之说(“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②),而中国诗歌同样有六义之论(“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③)。可以看出中国的诗歌和汉字有一种互为表里的一体关系,而非西方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 ---------------------- 以无锡寄畅园为例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与自然的融入、空间的布局、意境的营造上彰显出的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 自然美、空间美、艺术美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 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 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 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 建筑美、 诗画美、 意 境美, 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从根本上来说,

这与中 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 重直觉感知、 重综合推衍的思维 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1 、自然美 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 明嘉 靖初年(约公元 1527 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 名“凤谷山庄” 。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 1560 年) ,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 。秦梁卒,园 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 年) , 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 回无锡后, 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 疏浚池塘, 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

中国地图画法(地理教师必备)

地理课堂:中国地图画法(地理教师必备) 版权归原作者及相关网站所有,本内容仅供地理教师、学生和家长交流,维权必究! 引自:(原名:地理有效课堂之:中国地图画法) 导读:本文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教师讲解演示:中国地图画法;二是学生操作:中国地图画法。 教师讲解演示 画图要领:从我国最北端“一笔三弯”绘到我国最东点 具体操作:主要是针对版面,可控制中国地图的高度和最东,同时该线也决定了中国地图的大小。当然,不管先画那一处,第一笔都决定着整个中国地图的大小。

画图要领:由北向下绘出中国雄鸡的头和嘴 具体操作:该笔学生最关注,整个中国图好不好,就看雄鸡的头和嘴

画图要领:由西北端向东绘“三弯一提” 具体操作:基本可以控制东西方的地图宽度,最东点、鸡嘴、西北阿尔泰几乎在一水平线,最东点—鸡嘴与鸡嘴—西北阿尔泰长度大约1:2 画图要领:沿乌苏里江向南“两弯一直” 具体操作:我平时在这一笔最画不好,最后完工时往往会使学生觉得雄鸡画胖了或者雄鸡头大了……,这一笔还影响到渤海湾与山东半岛的形态,觉得这一

笔决定着中国图的变形与否。 画图要领:由西北“三弯一平”至最西 具体操作:心有难处他乡走,常常犯难时就画这笔,缓解压力。该区域国界线学生关注不高,大致轮廓出来即可,同时也控制了整幅中国图的东西长度,

最西端与辽东半岛高度差别不 大。 画图要领:中国海岸线由北至南一笔完成 具体操作:注意:辽东湾、渤海湾、黄河三角洲、山东半岛、海州湾一线应经常练习,长江口与杭州湾、珠江口、雷州半岛学生常常伸长脖子看你有没有画漏掉,很多老师常讲海港、开放城市……,经常只画海岸线。所以该线绘制多较为熟练自如,而且绘制规律、方法很多,除辽东半岛、渤海、山东半岛外,多

浅谈中国音乐与古诗词的关系

浅谈中国音乐与古诗词的关系 我国历代文化里,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密不可分。音乐不仅对我国诗歌的内容、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历代诗歌的生成、传播以及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诗歌与音乐在向现代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两者时分时合。诗歌是一种人们非常喜欢的艺术形式,要想弄清诗歌与音乐的关系,首先要弄清诗的根。“诗歌”,顾名思义,“诗”和“歌”是密不可分的,好诗的诞生激发了音乐的多样化,它们就是这样相辅相成地陪伴着。 一、我国历代诗歌与音乐的历史关联性 诗是最早绽露的文学萌芽。诗和音乐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它特有的声情韵律感染着万千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一)诗歌与音乐的渊源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便是根据音乐特点所做的分类。从《诗经》到《楚辞》,以至律、绝、词、散曲,都清晰地展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对音乐美的追求与进步的足迹。历代文论对此问题也不乏探索与灼见。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袁枚《随园诗话》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明代诗论家谢榛的《四溟诗话》主张“诵要好,听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清人刘大在《论文偶记》中说“积字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从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来看,诗歌和音乐相结合更是水乳交融的艺术表

现手段。诗歌与音乐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都是以抒情见长,都十分讲究节奏、韵律、音调。我国历代诗歌都具有格律化、音乐性、“韵律美”。在古代文化里,“音乐入诗”是个热门的话题。音乐艺术,可谓是古代传承下来的“永恒主题”。诗歌传唱的盛行不仅为古代文化的传播发展、继承做出了贡献。使我国历代、现代的诗歌和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诗歌与音乐文化渊源的角度来研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这会使我们对诗歌与音乐之间的认识变得更加全面和清晰。 (二)以汉代为分界的诗、乐相互关系 在我国汉代诗歌与音乐的研究领域中,中国古代文化精神史上它们也极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用。在汉代,人们继承并发扬了我国诗歌与音乐结合的传统,新创立的律、绝二体新诗,尤其渗透了音乐元素,比古体诗歌更适宜入乐。由此,诗歌与音乐的交互关系密不可分,让我们重温了诗歌与音乐的融合性,在我国诗歌与音乐的演变史上,汉代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演变阶段。自汉代开始,乐发达,诗鼎盛,是乐与诗的完美结合,促进了音乐与诗歌的共同发展;同时诗对乐的精妙描写,使热衷于音乐、诗歌的人都受益匪浅;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健康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三)现代诗歌与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现代诗歌与传承音乐是音乐和实际意义的语言结合,这就是诗歌的本质意义所在。而任何一个时代的诗歌形式必须是与该时代的音乐相适应的,顺着这条线索,我们就会发现,现代歌曲正是现代诗歌与现代音乐的结合,反映着现代人的喜怒哀乐,强烈的抒情性是它突出的特点;它也继承了赋、比、兴的手法,也采用重章叠唱的传承方式。

中国钢琴音乐中的诗情画意_意境

中国钢琴音乐中的诗情画意_意境论文导读::准确说明了中国民族音乐注重情趣和意境。诗情画意”一词是这一特点最好的诠释。论文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意境,诗情画意 中国“美与善”的统一是中国音乐一大特点,内涵和内在的和谐,把深邃的思想和感情融入其中使音乐具有强烈的内省力。“诗情画意”一词是这一特点最好的诠释,准确说明了中国民族音乐注重情趣和意境,向善中求美的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抽象的文字可以让人产生形象的联想,同样形象的艺术可以表达抽象的情趣。音乐作品有重“意境”的传统,讲究“情景交融、动静相宜、虚实相生、形神兼备” 乐曲如一幅山水画徐徐展开,可以自由遐想和神游,人物只是山水的点缀,主旨是情和意,这正是中国乐曲含蓄缠绵之情感特质。中国人人生观与自然观讲求情景交融,使听者仿佛置身于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之中,与自然和谐统一。所以,中国音乐常常讲求与文学绘画的结合,历史上许多名人不仅精通文学,同时绘画音乐的造诣也极高,如王维,姜夔,傅雷等。 中国现代的音乐创作与改编很好的继承了一这传统,借鉴和吸收外来的表现手段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中诗情画意的特点相结合,焕发出新的光彩,钢琴也在此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尝试努力,根据钢琴特有的音色结构,对曲子的诗情画意作全新的创作与演绎意境,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出现了许多名家名作,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在1934年,俄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来沪举办“征

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贺绿汀写了3首钢琴曲应征,以《牧童短笛》荣膺头奖,此曲短小精致,旋律优美生动,具有浓郁江南淳朴的田园风味,十分清新。根据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命名为《牧童短笛》。这首钢琴小品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清新、流畅,具有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在清新的旋律中人们仿佛看到了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笛子,仿佛置身于纤尘不染的大自然中论文格式模板。第一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牛在田野里漫游,悠闲地吹着笛子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乐曲中段的节奏和旋律十分欢快,具有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最后,再现第一段的主题。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诗画交融,简明易懂。《夕阳箫鼓》,此曲以诗人张若虚的长诗《春江花月夜》为创作蓝图,情景交融,诗情画意中为我们展现了夕阳西下、云破月来、渔舟唱晚的美好图景,此诗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些诗句具体生动而形象,美丽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黎英海先生于1972年根据琵琶古曲改编成了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保留了琵琶古曲的结构样式——变奏曲式,共分十段,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八次变奏和尾声。乐曲描绘了夕阳西下,远处的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拽,箫鼓乐器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不知从何处隐约传来,渔人们欢快归来,小船过后,夜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意境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意境分析 摘要:“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审美中最重要的核心范畴,是东方艺术魅力的神奇所在。中国传统的“意与境浑、情--景交融”的意境理念,不仅推动了我国艺术理论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我国a-~建筑的审美发展。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构成;意境 1.楼阁建筑意境分析 楼阁是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是极为常见的园林建筑。楼阁作为一种独立的建筑类型,高峻宏敞是其重要的特征。同时,古人对楼阁的追求有两种倾向:“欲与南山齐”与“高处不胜寒”。 首先,楼阁的特点是壮美与优美。和其他艺术类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也体现在了和谐与对抗中。中国自古以来推崇高大阳刚之美,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所在。登高远眺,会使人领略到平地上不能体会的感受,加深对人生以及世界的理解与体验。中国美学的传统表现在建筑方面是强调“大壮适形”的中和之美。楼阁之美在“高大”与“和谐”之中找到了平衡,展现其独特的风味。 其次,楼阁强调形与势。在楼阁建筑的设计中,风水形势说对其有深刻影响。风水形势说是中国古代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理论,它通过对建筑环境景观中空间构成的各个方

面的把握,诸如高下大小、远近离合、主从虚实、整体局部等视觉效果及内在规律的调和,使得建筑观感能够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引起审美愉悦。在单体建筑的尺度控制上,风水形势说尤为重要。 2.亭和塔的建筑意境分析 塔本为佛教中的墓塔,传人中国后逐渐演变成高层观景建筑和宗教标志建筑。“亭者,停也”,是供人驻足休息的一种小型建筑。亭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形式美之精华,有很高的观赏性与实用性。 亭和塔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系中,既是观景建筑,也是点景建筑。亭和塔一般成为激发山水意境或建筑意境的点睛之处,它们作为主要空间因素,虽然是意境中、视觉上的“画框”的中心,但却与欧洲集中式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在环境中不能独立地构成景观,一般从属于既定的环境之中,联系植物山石和周围建筑共同构建景观,成为景观结构的枢纽――“点”。 亭和塔的空间意境从建筑本身结构到环境空间的结合都体现出“动静相映、虚实相生”的意境。首先是空间的虚实交错,由于亭和塔经常是空间的中心,甚至可以认为是空间中的“点”的垂直拉伸,因此常常被作为“实景”。但亭本身有着通透的视觉感受,空间分割感不强,使空间虚实变化丰富。其次是动静结合,作为在线性上和空间形态中的

浅谈中国画与中国诗的关系

一、前言 中国的艺术家和西方的艺术家一直都在商讨诗和中国画的关系,但是他们各自都有各自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西方艺术家认为诗与中国画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但是两者也是有关联的,可以合二为一。如黑格尔认为诗歌有音乐的一面,也有绘画的一面,西蒙尼蒂斯也说过“画是静默的诗,诗是语言的画”。而中国艺术家则认为中国画与诗存在着许多的共融性,本来就是感情的产物,两者相互的交融在一起,可谓“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中国画与诗的关系的研究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了,在很久以前已经有许多的艺术家对此做以了解和研究,并且得到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说诗与中国画都是人类的本性加之感情的结合体。不管是的从《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还是到了唐代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些作品的艺术表现形象和作者内心的感受都讲究的是意境美,也就是说意境美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交融的产物。例如明清时期的书法家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也有人说诗与中国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变现形式,虽然他们之间有许多相互交融想通的地方,但是这两种艺术也是不可以相互替代的,也就是说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它们在某些表现形式上也是不通的,各有各的表现领域。 一、诗与中国画的传统性 诗与中国画的关系是特别密切的,它们在很久以前就存在这相互交融的地方,而且两者也是相互影响着,并且在发展中相互影响和督促,使它们都经受了艺术文化的层层洗礼,最后向人类见证了发展的必然性。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中,诗和中国画都是依托于艺术形象来表达它们各自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领悟,用语言艺术与大家一起分享艺术的领悟。无论它们两者是在艺术精神,或者还是在内容,意境,审美情趣上都有着交融性和共通性。 中国的诗词绘画开始联系是因为刘褒为《诗经》上的《北风》、《云汉》二首诗作了两幅插画,《洛神赋图》就是晋代顾恺之为《洛神赋》所画的插图。在晋代末期陶潜创作了田园山水诗,并且在这个时候大批的田园山水画家开始出现在画坛,从此诗与中国画的逐渐的结合,在唐代兴盛了起来,在那个时候诗人会给自己所作的诗作画,画家也为自己所画的画作诗,为以后的诗画的发展做了铺垫性的作用。到了宋代,诗与中国画的关系变得更加的密切,已经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并且总结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原则。现在这个原则已经成为了千古定论,所有的诗人和画家都会以这个原则为最高的目标和创作目的,在诗和中国画的创作中有意识的向这个原则靠拢,同时这个美学原则也成为了诗与画创作的美德形式和标准。 从中国的史料上看,中国画流传下来的要比诗多的多,也久的多。例如中国画的岩画、彩陶艺术等等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形式各种各样,而且色彩也比较单纯,主要是以线条的美感来丰富作品的内容和美化画面,而诗保存下来的作品相对来说就少了许多,剧资料记载,诗歌保留最完整的也只有《诗经》和《楚辞》这两部巨作的了,这两部诗歌不仅都充满了时代精神,还为以后的诗和中国画的创作创造了条件。它们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还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使诗与中国画的结合成为中国艺术文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诗是用一种语言来表达的艺术变现形式,他用简练的语言表现现实的生活,中国画属于造型艺术,它用色彩、线条等来描绘出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的形状以表达出思想感情。中国画多是以意造境,究竟是为了意境美,在这一点上诗也是一样。中国画与中国诗词具有同样意义的意境美。 二、诗与中国画的互补性 (一)、诗中有画 对于诗与中国画的结合,我们讨论的不是形式的像与像,似与不似,重点是要放在诗画的本身去,也就这样说,诗不依赖于画而有画意,画也不会依赖于诗而有诗情。 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多数都可以说是诗中有画,就像大家熟悉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漠漠水田分白鹭,隐隐夏木啭黄鹂”。这些诗句虽然说不是绘画,但是它们的那种鲜明形象,活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还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本书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如果说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并且由于各自文化传统的不同有各具不同艺术风格的话。那么概括地讲有两种园林风格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这两种园林风格是: 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 前者的特点是: 整齐一律,均匀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放整整。总之,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联系中去;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一句话,就是强调人工美。后者的特点是: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上述两种造园风格的主要差异表现为: 一个着眼于几何美,另一个着眼于自然美。除了这两种园林外,还有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等。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自特点,但就其对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态度来讲,非侧重于前者,即侧重于后者。 如果说西方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建筑所遵循的构图原则基本一致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方法则很不相同。传统建筑多采用中轴线对称和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是相当程式化的。园林建筑则变化无穷,它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那么传统园林建筑究竟有哪些特点呢?概括地讲有以下几点: 情景交融:

高中地理 中国地理空间定位专题

专题一中国地理空间定位 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1-5题。 1.元旦这一天,甲、乙两地相比 A.甲乙两地昼夜相等 B.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乙地更大 C.甲地比乙地的昼更短 D.甲地的自转线速度比乙地更快 2.甲、乙两地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季风气候 B.广泛分布红壤 C.河流结冰期长 D.耕地多为旱地 3.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 素是 A.海拔B.热量 C.水分 D.土壤 4.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B.纬度位置 C.盛行风向 D.海陆位置 5.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C.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读图“我国东部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回答6—8题。 6.若图示地区位于东北平原中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以种植冬小麦为主B.②地利于发展蔬菜种植 C.③地最适宜种植苹果树D.④地应大力发展乳畜业 7.若图示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原地区夏季光热充足,利用棉花生长 B.洪涝、盐碱、伏旱是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 C.城镇适宜发展油菜加工工业 D.内河航运是该地区主要的运输方式 120° 40° ° 110° 乙 甲

8.若图示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地以种植水稻为主B.②③两地发展城效农业条件优越 C.④地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D.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读某海岛示意图,回答9~10题: 9.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B.热量充足,农作物一年两熟 C.地处热带区域,不受寒潮影响 D.河流有明显汛期 10.关于该岛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发展电力 工业 B.热带季风气候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 C.著名的莺歌海盐场位于该岛东海岸 D.主要工业区位于该岛的丘陵台地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分析表中信息, 时间6月~9月9月~次年6月6月~9月农作物种植玉米小麦玉米 11.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松嫩平原 B.黄淮海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 12.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A.低温、冻害 B.地形、水源C.旱涝、盐碱 D.光照、风沙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实验区。读“三个实验区的位置示意图”(图2—1),完成13—15题。 13.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B.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