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陈太丘与友期历年中考阅读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历年中考阅读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历年中考阅读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历年中考阅读及答案

04恩施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7.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

18.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

19.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

对:①

错:

20.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

17.(3分)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18.(2分)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19.(3分)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20.(2分)略

05厦门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①尊君在不?②诺,期返而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1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21.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7.① fǒu ②shí (2分,各1分)

18.①约定②丢下,舍弃③才④害怕,担心(4分,各1分)

19.C (2分)

20.(4分,各2分)

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

②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21.(4分)答题要点:可从正面说,可从反面说。可就[甲]段来谈,可就[乙]段来谈,也可两段联系起来谈。基本看法1分,结合文段适当展开2分,整体语言表达1分。

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补充说明]若出现:赞同做人是该守信,但对吴起的守信事例有所质疑者,可给2分。若出现:脱离文段内容泛泛而谈的,有扣守信者,最多给2分;没扣守信者不给分。

2008江汉油田、仙桃市、潜江市

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亻及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及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亻及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相委而去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传一乡秀才观之

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安陵君其许寡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参考答案:

10.A 11.C 12.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13.(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2008年来宾市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8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9.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2分)B

9.(4分)(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2分)(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2分)

10.(4分)为人一定要讲诚信。(2分)谈感受(2分。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得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2010年山东济宁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

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归休: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参考答案:

7.答案:①相约同行。期,约定。②退休回家。评分:共4分,答对一个词语得2分。

8.答案: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评分:共4分。每个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评分:共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加粗的词。

无信:无礼:引:

2.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答案:1.信用礼貌拉

2.(1)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2)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头都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3.答: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文()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答案(10分)

1.(2分)(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

2.(3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3.(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4.(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5.(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陈太丘与友期》对比阅读(附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课内外对比阅读 一、2008年来宾市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解释加点词语解释 (4分) 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B 去后乃至乃: C 天又雨,公将焉之雨: D是日,饮酒乐是: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 一.1.约定才下雨这 2.(4分)(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2分)(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2分) 3.(4分)为人一定要讲诚信。(2分) 谈感受(2分。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得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二.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翻译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 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 期行: 相约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今年。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 1.去古意:离开;今意:往、到。 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 4儿女古意:子侄辈今意:儿子女儿

中考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陈元方候袁公》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陈元方候袁公》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7-11题共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③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④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⑤动静⑥,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①绥:安抚。②恣:任凭。③孤:王侯自称。④法:政法 ⑤周旋:谋划⑥动静:举止。 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 ③.元方入门不顾()④久而益敬() 8.“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2分) 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B.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C.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D.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分) (2)弱者抚之以仁。(2分) 11.从【甲】文元方财友人的批评话语中可以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入门不顾”的行动中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从【乙』文元方回答袁公的提这一内容中可以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3分) 答案: 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②相委而去(丢下,放弃) ③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④久而益敬(更加) 8.“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③)(只写序号)。(2分) 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B.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C.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D.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余映潮《陈太丘与友期行》课堂实录

余映潮《陈太丘与友期》 余老师的开课是那么朴实,那么自然,那么简练。“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请打开书,我们一起读‘陈太丘与友期’,读——”接下来他出示了三个课堂阅读活动:朗读,练习,品析。 第一个环节:朗读。这个环节余老师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的两个层次。通过朗读学生能够划分好层次了,就等于概括了内容。余老师教学的推进很细致。首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课文,做到用朗读表现课文的两个层次”。二是分工明确:“前三排读第一层次,后三排读第二层次。要求同起同落。”三是让学生读文、思考,尤其是让学生先商量一下读到哪儿,这是做到“同起同落”的一个保证。四是学生读课文,老师评价,“不错,很整齐,一下就读出了内容和层次。”五是请一位学生谈一谈为什么这样划分层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余老师提升式的小结:第一层讲的是陈太丘和他的朋友之间的故事,第二层讲的是陈元方与陈太丘的朋友的故事。这个环节的教学落实得扎扎实实。它的巧妙之点就是通过朗读让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内容,很有新意。这又让我们知道,原来朗读不仅仅是让学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把文章读得有感情,还可以读出层次的美感。 第二个环节:辨析。余老师首先提出五个练习活动:一是找出两个意思比较难以理解的字;二是找出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字;三是找出两个同形而意义有区别的字;四是找出两个字形不同而意相近的字,五是找出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当时我们听课的老师在想,是不是问题难度有点大了,从课堂实际效果看,叫“难易适中”。此版块的教学依然丝丝入扣的进行。先是引导学生读文,自主学习,每个同学任选一项。几分钟后,请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师生的活动非常充分。最后是余老师的精彩讲解,体现出厚重而实在的文言词语的教学。如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字“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期”,“相委而去”的“相”,尤其是这个“相”,不听余老师讲课,我还真不知它可以译成“我”,“相委而去”就是“委相(我)而去”;如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字“尊”“家”,有浓浓的“古代称呼”文化;再如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信”和“礼”,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品析。余老师出示话题:从文章中的一个字读出了……从文章中的一个词读出了……从文章中的一句话读出了……之后,余老师做了一个示范:我从这个“久”字读出了元方的爸爸是个很讲信用的人,朋友发脾气是没有道理的。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开始思考,余老师巡视。几分钟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充分自由的对话。这里,很细腻的品析了几处字词句的妙处。“尊君在否”的“尊”表现这位朋友还是有很高的修养的,用语文雅;“入门不顾”的“顾”用动作表达自己发脾气,写出了小元方是一个有脾气的人;“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一句,是元方在给爸爸的朋友讲道理,他很有礼貌,也说明他受到的家教很好;“下车引之”的“引”还是用动作表达内心的感情,知道自己做错了事,用一个动作向孩子示好,求得原谅,朋友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还有一个“怒”字,“友人便怒”,“怒”字比用“骂”字好,一是写出友人的性格,是一个很率性的人。二是让我们想出了此时的外貌形态和心理活动。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余老师很自然地小结:“尊”“怒”“惭”“引”,写出了一位知书达礼的客人,写出了一位很率性的客人,写出了一位知错就改的客人,客人的多个层面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这个小节可谓精巧,在品词析句中生成了对“客人”这一人物形象的全面理解。这是最值得我们欣赏的一个亮点。 最后,余老师用“议”的活动收课——“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说。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余老师让大家做笔记:这是一个开门见山的故事,这是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这是一个戛然而止的故事,这是一个运用了虚写手法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守信重礼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人的品行修养的故事,这是一个运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故事,这是一个用对话描写来展开情节的故事,这是一个用元方的话语来点题的故事……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8课】 班级:姓名: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尊君在不 ⑩陈太丘与友期.行: ?元芳时年七岁,门外 ..戏: ?友人惭.: 2、一词多义: 相: ①相委而去:

时: ①元方时.年七岁: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若: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而: ①俄而.雪骤: ②相委而.去: 3、判断文言句式: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④去后乃至: ⑤待君久不至,已去: ⑥白雪纷纷何所似: ⑦撒盐空中差可拟: ⑧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 2、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

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 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 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 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 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 9、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 三、课内简答题: 1、《世说新语》由南朝人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2、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①即公大兄 ...: ②尊君 ..在不: ③待君.久不至: ④君.与家君 ..: 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4、《咏雪》中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阅读 阅读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并请回答文后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如果你认为正文与标题不般配,那么你准备拟什么题目呢? 2.文中“友人惭,下车引之”中“引”是“拉”的意思,该“友人”有涉嫌打人之嫌,难怪元方赶快“入门不顾”,结合全文,你能猜想“父友”该时该地的想法吗? 3.陈元方能以礼说服“父友”,并能指出他不知礼的实质性错误,可称得上知礼;可在“父友”“惭,下车引之”要向元方致歉时,元方竟“入门不顾”。对此,你认为“父友”做得对,还是元方做得对?请选择一种观点,并简要为你的观点辩护几句。 4.文中强调“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有何用

意? 5.“陈太丘失信、友人失礼、元方失礼”,有人说本文中全写了几个丧失礼义之人,你赞同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6.“父友”是先怒后礼而元方先礼后怒,两者都有“怒意”,其“怒意”相同吗? 7.元方持的“礼”与“父友”持的“礼”是否相同? 8.“父友”的发怒是何声色?元方的发怒又是何声色呢? 9.如果“父友”不“对子骂父”说什么“非人哉”而只是一般的责怪陈太丘,那么你认为“父友”的做法是否就恰当了呢? 10.如果“父友”不骂陈元方的父亲“非人哉”,那么陈元方可能会怎么做呢?请你猜想两个以上结局。 11.本文中人物值得你学习的是些什么品质呢? 参考答案: 1.“陈元方斥‘父友’”或“陈元方护礼”。 2.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竟那么知礼,“父友”自愧不如,想拉元方过来向他认错且夸赞他。绝对不是想要打元方。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解释加点字。 ⒈太丘舍去舍: ⒉尊君在不不:⒊下车引之引: 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⒌去后乃至乃:⒍相委而去委: 去: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五、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古今异义词。 太丘舍去 奋不顾身

房舍整齐划一 元方入门不顾 三顾茅庐 七、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⑵元方入门不顾。 八、《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九、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⑴《咏雪》: ⑵《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参考答案: 一、⒈放弃⒉同否⒊拉⒋约定⒌才⒍舍弃、丢失;离开 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①那朋友;②太丘那朋友 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五、⒈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 2.对比 六、①舍:放弃;②房屋 顾:①照顾;②回头看;③拜访 七、(1)惭愧。 (2)轻视。 八、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

陈太丘与友期行逐句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 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 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 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转身进入家门,也不回头看他。 注释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过中:过了正午。至:到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舍,丢下;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乃:才。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 君:您。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这里指表示歉意的动作。 顾:回头看。信:诚信,讲信用。与:和时年:这年(那时)。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丢下,舍弃。而,表转折。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惭:感到惭愧。礼:礼貌。引之:拉住。不:通“否”,是不是。已去:已经离开。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曰:说则:就是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刘义庆编撰。古今异义词去古意:离开今意:到、往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 通假字 1、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词类活用 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内容】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太丘和一个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朋友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就一个人走了。他走了之后,朋友才到。这时陈太丘七岁的儿子陈元方正在家门口玩耍。朋友从陈元方那里得知陈太丘走了,非常生气,骂陈太丘不是君子。陈元方据理反驳了父亲的这个朋友,认为他不守信还骂人,是无信无礼之人。朋友听后觉得很惭愧。 剖析课文 1.对于故事结尾的“元方入门不顾”这句话,你如何看待? 解答:故事结尾有争议,可以自由解答。 ①观点一(元方不失礼):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并且元方那时才7岁,还很幼小,完全不存在失不失礼。 ②观点二(元方失礼):可以理解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何况对于长辈,是应该持以尊重之态的,怎么能够如此不讲礼节?对方知错后,怎能“入门不顾”? 2.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 ①交代陈元方与来客对话的背景的句子是: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说明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的朋友 ②友人发怒的原因是: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③对话的地点是:门外 文章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 期行》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期行》原文译文赏 析 《陈太丘与友期/期行》 南北朝: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

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当时的年龄。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陈太丘与友期》《后汉书·郭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③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④,诸儿复送至郭⑤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⑥,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儿曹)泛指晚辈的孩子们。 ④(及事讫)等到事情办完后。⑤(郭)古代城外筑的一种外墙。⑥(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9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太丘舍去.______(2)相委.而去______ (3)先期.一日______(4)须期乃.入______ 99.给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10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元方入门不顾。 (2)伋计日告之。 101.文段理解。 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的正面例子。 【答案】 98.(1)离开(2)丢下,舍弃(3)约定(4)才99.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100.(1)元方走回门里去了,没再回头看。 (2)郭伋计算了日程告诉孩子们。 101.①做人要守时守信②郭伋对孩子们守信

陈太丘与友期历年中考阅读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 阅读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 )与友野亍()(2)去后屋至() (3)相委而去()(4)下车也之() 2.“君”“尊君” “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 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阅读二 [甲]《陈太丘与友期》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d]句末语气词。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2分) ①尊君在丕? ②诺,期返而宜。 2.解释下列句中横线的字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枣行②相委而去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建其自食其言也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期日/中 B .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F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阅读三 〔甲〕《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攸始至行SB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演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日:"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攸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攸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值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彳及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攸(ji)始至行部〕郭攸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程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丘道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迄(完毕) D.先墨一日(约定的日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变换形式诵读,力争当堂成诵。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开学到现在,我发现同学们个个都非常的聪明,一双双眼睛充满了智慧,丰富的课外知识令我赞叹。那么你们能不能打开你们那颗聪明的脑袋瓜,好好搜索搜索,有没有一些讲智慧过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先想想,再来讲讲。 (先由学生想想,再由他们说说。) 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四岁画画的王冕、七步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关于智慧过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也是关于智慧过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大家知道这个儿童叫什么吗? 二、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 先由大家自己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我们推荐一名同学来朗读。 2、推荐朗读 由学生自己推荐朗读课文,我们要大胆得尝试尝试,,在座的各位有个任务,要洗耳恭听,听后要谈谈,评评他们的朗读。(由两位学生朗读) 3、学生评价

同学的朗读已经结束了,非常感谢两位同学的朗读,各位的工作要开始了。在评价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评价?(由学生自己提出评价的方面) (声音、语速、流利、字音、停顿、情感、自信、韵味等) (学生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 讨论朗读中的注意点,特别是文中的“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的语气,还有就是“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两句的语气要注意。) 4、分角色朗读 5、集体朗读 我们知道了要注意的地方,下面一起来展示我们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齐读课文 6、复述课文 三、品读课文 1、质疑 文言文跟现代文有着不一样的地方,有我们不理解的地方。下面要做的就是大家动动手,找找不懂的字词句,四人一小组,把不懂的地方在小组内互相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好记录,等一下我们一起来解决。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疑问的地方,再由学生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全体学生中一起讨论,共同解决) 2、检测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刚才问大家说没有疑问了,但是被我一个问题就给问倒了,下面来测测你们对短文中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期:乃:至:不:通假字“否” 去:惭:引:顾: 过中不至:去后乃至: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下车引之:4 3、同桌之间互译课文 4、教师质疑:

(精品)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整理

人教版七上《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篇。 二、给加点字注音: 舍.去(shě)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 三、句读停顿:(每句停两处)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 ③元方/入门/不顾 四、重点字词翻译: 1.与友期.行(期:约定。) 2.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舍:舍弃。去:离开。) 4.去后乃.至(乃:才。) 5.门外戏.(戏:嬉戏,游戏,玩耍。) 6.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7.相.委.而去(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8.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9.则.是无信.(则:就。信:讲信用,守信用。) 10.下车引.之(引:拉,牵拉。) 1.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五、字词分类归纳: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 (二)一词多义: 1.之: ①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 ②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

2.而: ①俄而.雪骤(与时间词连用,不译) ②相委而.去(连词,表修饰) (三)古今异义: ①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②与人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四)词类活用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②友人惭.(意动用法。惭:对……感到惭愧) 六、重点句子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2.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译文: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真不是人哪!跟我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先离开了。 4.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朋友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很惭愧,便下车来拉他,元方头也不回地跑进了(自家的)大门。 七、问题梳理: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元方入门不顾”。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对话描写。 2.通读全文后,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答:元方是一个聪敏过人、率真方正、明白事理、懂得礼仪、落落大方的孩子。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题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 阅读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阅读二: [甲] 《陈太丘与友期》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2分) ①尊君在不?②诺,期返而食。 2.解释下列句中横线的字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5.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阅读四 (甲)《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横线的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及练习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一、解释加点字。 ⒈太丘舍.去舍:⒉尊君在不.不:⒊下车引.之引: 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⒌去后乃.至乃:⒍相委.而去.委:去: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五、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古今异义词。 太丘舍.去奋不顾.身房舍.整齐划一 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茅庐 七、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元方入门不顾。 八、《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九、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⑴《咏雪》: ⑵《陈太丘与友期》: 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参考答案: 一、⒈放弃⒉同“否”⒊拉⒋约定⒌才⒍舍弃、丢失;离开 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①那朋友;②太丘那朋友 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五、⒈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 2.对比 六、①舍:放弃;②房屋顾:①照顾;②回头看;③拜访 七、(1)惭愧。 (2)轻视。 八、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 九、(1)无奕女咏雪的佳句博得谢太傅的赞赏。(2)元方将父亲的友人驳斥得理屈词穷。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题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阅读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与友期行( ) (3)相委而去( ) (2)去后乃至()(4)下车引之() 2?“君”“尊君” “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 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阅读二: [甲]《陈太丘与友期》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 Q句末语气词。 1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2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 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诺,期返而食。 2 ?解释下列句中横线的字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 ②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___________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________ 3. 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期日/中 B .对/子骂父 C .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阅读三 〔甲〕《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 i)始至行部〕郭伋冈寸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 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 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3 .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 “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勺正面例 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_ 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 至少两条)(2分) 阅读四 (甲)《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 t)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 下面各组加横线的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B?去后乃至(才)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 元方入门不顾(照顾)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 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天又雨,公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学习目标 1.准确朗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疏通、理解文意。 2.通过学习语言和动作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3.了解古代谦敬词的运用,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优美品质。 一、导入 自古以来,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至今流传,成为人们的美谈。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少年儿童的故事呢? (汉代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虚之礼;司马光砸缸,智救小伙伴;曹冲七岁懂得巧称大象的体重) 同学们说得都不错,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的小英雄——陈元方,一起看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及重音的变化,读出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2.指名朗读。 3.齐读 注意字词:不(fǒu) 三、译读理解 1.自主学习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自主疏通、理解文意。 2.组内讨论自主学习成果,解决疑难字句。 3.小老师引领全班同学展示。 4.自由抢答:重点字词句检测。 5.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明确】 (1)重点字词: 期.日中: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古今异义);过中不至.:到; 去后乃.至:才;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 君:对别人的尊称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古代常见的敬辞和谦辞(家大,舍小,令外人) 敬辞:令尊、令堂、赐教、高见、高寿、久仰、劳驾、赏脸、贵姓、贵庚…… 谦辞:家父、家母、愚兄、小女、小店、鄙人、寒舍、见谅、拙作、拙见…… 在汉语称呼语系统中,有“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诀,即称呼自己的亲属用谦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用“家”,如“家父”“家母”等,比自己辈分低或年幼的用“舍”,如“舍弟”“舍侄”等,称呼对方的亲属一般用“令”,如“令尊”“令爱”等。 (3)重点句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