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肺康复对高位脊髓损伤后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肺康复对高位脊髓损伤后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肺康复对高位脊髓损伤后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肺康复对高位脊髓损伤后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高位脊髓损伤后,造成患者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目前颈髓损伤所致四肢瘫尚不能治愈,正规的康复训练是针对四肢瘫的有效治疗方法。由于椎管内的颈段脊髓神经组织受损,导致患者肋间肌瘫痪,其他辅助肌功能亦将减退,肺容积和气体交换受到影响。虽通过中枢调节增加呼吸频率产生代偿,但难以扩大肺容积,随着病情加重,肺部痰液淤积,影响气体交换,窒息死亡。如何保持患者呼吸系统功能正常,肺康复在高位脊髓损伤康复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何谓肺康复呢?肺康复是医疗实践的艺术,通过准确的诊断,心理支持,宣教,根据每个病例的具体情况,所制定了综合性方案,用以稳定,逆转肺的病理生理和病理生理改变,能发挥最大的呼吸功能潜力。肺康复的核心治疗技术是呼吸肌的训练,主要治疗内容包括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及体育锻炼。具体方法如下:(1)呼吸肌的训练是以呼吸操的形式辅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将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肢体运动相结合。根据患者不同的截瘫平面,采取不同的呼吸训练方法,一般训练时间约为15~20min,其中以腹式呼吸为重点辅导内容。单纯腹式呼吸训练每日可进行3次,每次5~10min。(2)在呼吸训练的同时辅导进行咳嗽方法的练习,具体方法为:先做深呼吸3~5次,然后深吸气,憋气1~3s,张口,腹肌用力,一口气呼3次,肩部尽量保持不动;根据病情也可坐起或床头抬高练习。鼓励患者咳嗽,医护人员或陪护可压住胸廓或腹壁辅助咳嗽。(3)吹气球锻炼肺活量:开始时患者吹气球可能很费力,因不能将气球吹起,也很失望。在医护人员或陪护的鼓励下,循序渐进地每天坚持不懈地锻炼,一般每日3次,每次15min或吹3~5个气球。呼吸运动及有效咳嗽能使肺部充分充气,帮助肺泡和气道中微小分泌物排出体外,避免痰在肺内堆积,有利于肺部扩张,增加肺活量,同时还可增加患者的呼吸肌强度,明显改善通气功能。

康复医学科在高位脊髓损伤后造成的四肢瘫病人早期积极开展肺康复,在强调呼吸训练的同时还要加强物理治疗,最大程度保持或加强残存肌群,同时能够强化相应呼吸肌群的耐力,例如斜板床站立、肌力训练、功能性电刺激等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应用,可使四肢瘫患者充分发挥残留功能,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科学、正规的康复治疗最终的目的是帮助截瘫病人最大限度回归社会。

康复医学科:某某

肺功能锻炼

肺纤维化患者如何进行肺功能锻炼 冬季来临,很多肺纤维化的患者都迎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有非常多的患者都询问我们关于肺康复锻炼的方法及效果,在这里我们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院肺纤维化肺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治疗效果。 肺康复的目的及意义: 肺功能锻炼又称为肺康复锻炼,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肺康复的目的,肺康复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运动耐力,改善肺纤维化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通过康复治疗使肺纤维化患者减少呼吸困难症状,减轻呼吸残疾,使患者恢复体力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从而改善肺纤维化患者的生活质量。肺康复锻炼所针对的肺病人群主要是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和继发性的呼吸障碍,包括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各类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等。 肺康复锻炼的形式: 肺康复的形式有住院康复、门诊康复、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住院康复的优点是可以使重症或伴随其他系统疾病的病人得到在医疗监护下的肺康复,住院康复更安全,门诊康复可以节约费用,同时也有应医生监督和指导能够保证康复的质量。家庭康复锻炼的优点是节约和方便,家庭康复是延续住院康复效果的最佳选择,但效果小于门诊和住院康复改善。社区康复介于门诊康复和家庭康复之间,在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取得与门诊康复同样的

效果。 肺康复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肺康复不受年龄限制,对于肺纤维化的患者来说只要疾病在稳定期存在呼吸困难、运动耐力减退、活动受限就是肺康复的适应症。 禁忌症:肺纤维化的病情急性加重期、有较严重的心脏病,如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糖尿病酮症、血氧饱和度小于85%,这些禁忌症都是相对的,主要是针对运动疗法而言,比如肺纤维化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85%仍然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用其他运动方法进行肺康复锻炼。 肺康复的观察指标: 肺纤维化患者在做肺功能康复锻炼之前要做一些肺功能检查,肺功能锻炼一段时间后再次复查,以对比病情的改善程度,从而调整肺纤维化肺功能锻炼方法及方案。观察指标为血氧饱和度、肺功能(FVC、FEV1、FEV1/FVC),动脉血气分析,具体数值分析就不在这里详细说了,可以向医生询问相关检查的变化。 肺纤维化患者与慢性阻塞性肺病一样目前药物治疗不能阻止病变的进展,一部分病人只有当肺功能受损,临床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时才就医或明确诊断,因此肺康复对于改善肺纤维化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和提高生活治疗来说则是一个积极的手段。有研究表明肺纤维化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受限,无论是在体格健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_韦荣

组hs-CRP含量(9.9?0.4)mg/L,中型组(13.6?2.1)mg/L,重型组(19.3?4.1)mg/L。中型组、重型组与轻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与中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295,P<0.05)。 3讨论 CRP是一种由白细胞介素-6(IL-6)刺激肝脏产生的炎性反应急性时相反应蛋白[3],CRP被公认为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的炎性反应标志物。与配体结合后的CRP能激活经典的补体系统,与免疫细胞上的免疫球蛋白受体相结合,并且能刺激与炎性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和补体的分泌与表达,因此加剧了炎性反应性的缺血性的损伤。并且,CRP能刺激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相关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炎性反应,CRP能与细胞核中的物质结合,损害细胞膜,诱导细胞凋亡。 本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高出(P<0.01),充分说明hs-CRP与脑梗死有关,考虑其机制与炎性反应促发斑块破裂和局部血栓形成有关。对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hs-CRP含量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hs-CRP含量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 =0.295,P<0.05)。血清CRP水平的增高,血液中促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的含量和活性也增高,意味着体内炎性反应的强烈程度增高[4]。 以上研究表明,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hs-CRP水平升高可作为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因此降低血清hs-CRP水平可能成为治疗脑血管病的新靶点。 4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王爱民,周颖,肖波,等.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2):153. [4]郭毅,周志斌,姜昕,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5):266. [收稿日期:2012-10-16编校:郑英善]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 韦荣(陕西省镇安县医院骨科,陕西镇安711500) [摘要]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和效果。方法:将120例脊髓损伤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采用药物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ASIA感觉评分与运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观察,治疗组减少平均24h排尿次数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减少排尿次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是临床上最为严重的损伤之一,是一种可导致终生严重残疾的非致死性损伤,多伴随有膀胱功能受损[1]。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建筑和采矿等工业的发展,脊髓损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在脊髓损伤初期,此时患者只需要一些形式的尿液引流,无需其他处理[2]。随着脊髓休克期的结束,逼尿肌反射逐渐恢复,但是需要加强早期康复训练[3]。笔者具体探讨了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和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来自我院2009年10月 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脊髓损伤患者,入选标准:经脊髓CT/MRI检查确诊,诊断符合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发布的《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签署知情同意治疗书;年龄不限,男女不限。其中男94例,女26例;年龄16 71岁,平均(42.15?12.4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0.5 14)d,平均(3.01?0.61)d。病程1 7个月,平均病程(4.00?1.14)个月。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脊髓损伤流行学资料对比类似(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都给予神经药物、针灸、矫形器装配和心理辅导等综合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依据尿动力学的检查结果,对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患者寻找反射性排尿的“扳机点”;还可通过增加腹部力量,提高膀胱内的压力而引起排尿。患者身体前倾快速呼吸3 4次,延长屏气,增加腹压时间,之后深吸气1次,然后屏住呼吸,向下用力做排便动作。 1.3观察指标: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使用ASIA2006《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ASIA 运动、感觉评分;②两组治疗前后记录平均24h排尿次数。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ASIA评分、平均24h排尿次数以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与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对比:对照组治疗前后ASIA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平均24h排尿次数对比:经过观察,治疗组减少平均24h排尿次数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 628 ·吉林医学2013年2月第34卷第5期

【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心肺康复】心肺功能康复评定 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评定心肺功能有助于了解机体循环和呼吸功能储备,是心肺康复的基础评定项目。 一、六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 6mWT) 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主要用于评价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对治疗干预的疗效,测量患者的功能状态,可作为临床试验的终点观察指标之一,也是患者生存率的预测指标之一。 1、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近1个月内出现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相对禁忌证:静息心率>120/min,收缩 压>180mmHg和舒张压>100mmHg。 2、中止原因: (1)胸痛 (2)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 (3)下肢痉挛 (4)步履蹒跚 (5)出汗 (6)面色苍白 (7)外周血氧饱和度降低至80%二、2分钟踏步试验(2-

mimute Step Test, 2mST) 2mST是计数受试者2分钟内单侧膝盖能达到指定高度(通常为髌骨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高度)的次数。进行2mST仅需要一面墙(用于贴高度标志物,亦可供体弱者扶墙进行测试),当场地、天气等因素影响6mWT进行,或患者体质虚弱无法耐受6mWT时,2mST可以作为替代方案。 心肺康复需要长期坚持除了膳食调整、戒烟限酒、心理睡眠调整之外,有氧运动训练作为心肺功能康复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重要,它能帮助人们达到营养与运动平衡(能量代谢平衡)、内环境平衡以及心理与睡眠健康等。心肺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1、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 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不仅为了在院康复期间的健康干预(包括相关疾病的治疗、饮食指导与调养、生物钟的调节、行为方式的指导),更是为了出院后定期随访与长期干预(包括生活工作环境的指导和改造、心理干预、健康状态的监控等)。2、全面的心脏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掌握心脏功能等级和可以预见的危险因素。正确的医学评价可以为运动处方(运动量、运动频率、单次持续时间、疗程和注意事项等)和康复流程的制定提供客观的依据;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过度饮酒

最新整理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教案资料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改变,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根据致病因素不同可分为外伤性脊髓损伤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主要是因直接暴力(砸伤、摔伤、刺伤、枪伤等)造成脊柱过度屈曲骨折、脱位伤及脊神经,其次是因脊髓感染、变性、肿瘤侵及脊髓因损伤水平和程度差异,可见损伤水平以下躯干、肢体、皮肤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脊髓损伤多造成严重瘫痪致残,胸、腰髓损伤引起双下肢和躯干的全部或部分瘫痪称截瘫,颈脊髓以上损伤,上肢受累则称四肢瘫。 据统计,我国SCI原因主要是高处坠落、砸伤、交通事故等。 一、主要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不同,引起的功能障碍也不同。常见的功能障碍有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部分患者常有并发症,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异位骨化、压疮、关节挛缩等。 二、康复工作内容 脊髓损伤急性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应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残存的功能,最大限度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创造性的生活。其康复治疗手段有入院前处理与院后急救、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呼吸保障。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为了让患者适应新的生活,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借助轮椅独立或步行。其康复治疗手段有肌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坐位及平衡训练、体位转移训练、轮椅训练、站立和行走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 三、康复护理措施 (一)配合抢救 配合医生现场抢救时,必须持续固定脊柱,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防止窒息。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二)尽早开始治疗 脊髓损伤后早期(即伤后6~12小时)的改变往往局限于中央灰质,而白质尚无明显改变。此后由于出血压迫、水肿缺氧以及伴发的神经化学改变,使脊髓损伤逐渐加重。因此,应争取在6小时内开始治疗,如局部冷冻、脊髓减压、高压氧、激素及其他药物的运用等,以减少继发性损害,从而有利于脊髓损伤后患者的康复。 (三)体位处理 为防止挛缩畸形,患者宜卧于有垫褥的硬板床上。身体要保持正确位置,其要点是按照疾病的特点,将肢体安放在与挛缩倾向相反方向的位置上,而且瘫痪肢体不要受压。仰卧膝下不宜放枕踝足要用尺板、沙袋或小腿后夹板保持于功能性 中间位,并注意被褥下压的影响。要鼓励病人多采取俯卧位,逐渐增加俯卧时间,直到能在俯卧位睡眠,还不仅能防止和矫治下肢屈屈挛缩,亦有助于预防褥疮发生和促进膀胱的排空。对痉挛较明显的患者,还要在卧床或长时间坐位时经常用枕头、软垫等将两膝适当分开。(四)皮肤护理 必须经常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要定时为病人翻身,已坐轮椅者要经常自己撑起身体。对有皮肤障碍者,尤其要注意预防褥疮,要经常视皮肤有无变红破坏。褥疮一旦出现,必须及时处理,防止扩大,并促进早日愈合。已允许起床的患者,要注意在治疗和活动过程中避免烫伤和挫伤、擦伤。使用支具或夹板者要警惕压迫和摩擦损伤局部皮肤。

最新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 一、脊能损伤(SCI )定义 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 二、病因 外伤性脊髓损伤: 1.最常见:高处坠落。 2.其次:车祸和重物砸伤。 3另外:自然灾害(唐山和汶川大地震)。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1.发育性疾病:脊髓血管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弯,脊柱裂,脊柱滑脱等 2、获得性疾病:感染(脊往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横贯性脊髓炎),脊柱脊髓肿、脊往退行性痰病等. 三、临床表现 四肢瘫:指椎管的颈段脊髓神经受损,不包括臂从或椎管外的周围神经损伤。表现为四肢和躯干不同程度瘫痪、二便障碍。 截瘫:指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椎管内损伤。上肢功能不受累,而损伤节段不同,躯干及下肢不同程度瘫痪、二便障碍。 四、并发症: 1.压疮:关键预防,采取措施1)定时变换体位,2)减轻骨突出部位受压,3)选择良好的坐垫和床垫,4)改善全身的营养伏况,5)皮肤的护理,6)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压疮的教育。 2、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统管理措施,1)尽早停止留置尿管,实行间歇导尿。2〕根据尿流动力学的结果应用恰当的排尿方式和药物使膀胱保持低压贮尿及低压排尿。3)定期检查 泌尿系超声、尿常规、中段尿培养、尿流动力学。4)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5)可以口服预防结石的药物。6)对长期无症状性菌尿无需用抗生素,以避 免引起各种耐药菌的繁殖和感染风险。 3、痉挛:治疗措施:1)发现并去除促使痉挛恶化的因素,如邂免引起肌紧张的体位、控制感染、稳定.情绪、保持环境温度。2)物理疗法:ROM,站立、冷疗、水疗、交替电刺 激。3〕药物:巴氯芬。4〕局部神经阴滞:肉毒素注射。5〕脊髓后根切断术。 4、异位骨化: 5、下肢深静脉血栓:伤后48小时开始行预防治疗,1)机械预防法:静脉泵、弹力袜等。2}药物预防: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等。 6、直立性低血压 7. 骨质疏松:诊断金标准:骨密度。治疗以早期的干预措施:被动的站立训练,功能性电刺激,脉冲电磁场。 8.截瘫神经痛:综合措施:药物治疗+物理疗法(肌电生物反馈或高频电)+行为心理治疗. 9、植物神经反射;最严重的并发症,在T6以上节段损伤较常见。常见原因:下尿路受刺激(尿潴留、感染、尿道扩张、结石等〕,大便滞留。表现:面部潮红,损伤平面以上皮肤出汗,血压升高(比平常高40),心动过缓或过速。 10.呼吸系统并发症: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以通气障碍、肺不张、肺炎多见。 五、各损伤平面的康复目标 1.生活自理:对一个SCI患者指不需要依赖他人和特殊的辅助器具。包括床上活动,穿脱衣服,洗漱梳饰,进食,淋浴,大小便,阅读,书写,使用钱币,使用电话,操纵电器的

脊髓损伤的康复与预后

脊髓损伤的康复与预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年7月第4卷第4期 脊髓损伤的康复与预后 许光旭 (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210029)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神经恢复及行走功能预后,同时阐述运动损伤平面与功 能预后的关系及提高远期康复目标的新治疗方法.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预后;方法 【中图分类号】R651.2;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170(2007)04-0027-03 RehabilitationandprognosisofspinalcordinjuryXUGuang.H 1stAffiliatedHospitalof^ngMedicalUniversity,Nanfing210029,China) 27 【Abstract】Thisarticleputstheemphasisonintroducingtheprognosisofnervousrecover yandwalkingfunctionofcom—pleteandincompletespinalcordinjury.Italsoexpoundstherelationshipbetw eensportinjuryplaneandfunctionprognosisand thenewtherapiesforimprovinglong—termgoalsofrehabilitation.

【Keywords】Spinalcordinjury;Rehabilitation;Prognosis;Ways 脊髓损伤(SCI)的早期治疗需要外科和康复科医 生的合作.外科医生重在通过药物,牵引和手术纠正脊 柱及相关结构的不稳以阻止神经损伤发展.康复医生 则将重点放在SCI所累及的各器官的功能评估和维持, 达到功能恢复,替代,再塑的目标,最终使患者回归社 会….本文就SCI的病因,神经恢复,康复治疗方法,并 发症的处理进行全面阐述. 1SCI神经恢复的预测 1.1完全性,不完全性SCI的定义判断运动功能恢 复预后前首先要确定患者是完全性或不完全性SCI. 依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进行准确的体格检 查,SCI按严重程度由重到轻可分为A~E级,见表1. 表1ASIA脊髓功能损害分级 功能损害分级定义 完全:骶节段(s~s)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保留 不完全: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节段(S~s)存在感 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不完全: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 关键肌肌力<3级 不完全: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 关键肌肌力≥3级

-脊髓损伤的护理

脊髓损伤的概述 (一)概述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或脱位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颈髓损伤造成上下肢瘫痪时称为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造成躯干及下肢瘫痪而未累及上肢时称为截瘫。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 (二)致病原因 主要见于车祸伤、坠落伤、运动性扭伤、脊柱损伤、过重负荷等。 (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1.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 2.脊髓休克以迟钝性瘫痪为特征,病理反射消失、二便功能丧失,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通过X线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2.CT检查有利于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及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 3.MRI(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 4.脊髓造影对陈旧性外伤性椎管狭窄诊断有意义。 (四)治疗原则 脊柱脊髓损伤治疗原则已有共识,即早期用药、早期手术(彻底减压、

合理固定和有效融合)、早期康复。脊髓损伤24小时内属于急性期,此期内治疗都属于早期治疗。 早期用药 由于脊髓血运障碍及代谢产物等对脊髓造成的继发性损伤是可以阻止或预防的,临床常联合应用药物来阻止或减少继发性损害,或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 1.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被认为是目前治疗急性SCI经典有效药物。冲击疗法是指利用极短时间内超过通常口服剂量约20倍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充分发挥其抗炎及免疫抑制效应,强烈地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趋化分子等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阻断炎症细胞活化及其黏附和在组织中的聚集,使炎症反应得到控制。 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减轻水肿,增加脊髓血流量,抑制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溶酶体膜,增加NaK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增大静息电位和脊髓运动纤维的兴奋性,促进脊髓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快速、强大,甚至在若干小时内病情可以得到改善。 尽早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进行冲击疗法可预防脊髓水肿及缺血造成的继发损伤。脊髓损伤时不能用于低于L2或马尾神经的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规定,对脊髓损伤进行治疗必须在8小时之内,3小时最好,持续24小时。 (1)方法如下:[准备好输液泵→前15分钟按30mg/kg的剂

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2月,通过对40例脊髓损伤患者精心治疗与早期康复护理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28~70岁,平均49岁,高位截瘫11例,不全瘫23例,无截瘫6例,高空坠落24例,交通事故10例,打击伤6例。经积极治疗与护理,20例痊愈,好转18例,2例未愈,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2 护理措施 2.1 心里康复指导:脊髓损伤后患者多因突然遭受巨大伤害,失去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生活不能自理,常常出现自暴自弃,悲观厌世,担心家庭经济窘迫及家庭嫌弃等诸多心理问题,应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消除消极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帮助患者调整角色转换并正确接受残疾,尽快认同新的社会角色,发现并积极开发自己的潜能。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告知患者并参与早期康复训练计划。同时调动社会支持系统,特别是亲人的理解和鼓励,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治疗,起到相互协调、共同面对疾病的作用[1],让患者体会到人间充满温暖,消除绝望、悲观心理,重新塑造自我。 2.2 呼吸系统的康复护理:颈髓损伤后,可因延髓呼吸中枢受损或受刺激而致呼吸抑制,亦可因膈神经、肋间神经功能受损而使呼吸运动受限或发生肺不张。同时,由于截瘫患者卧床或呼吸运动障碍,咳嗽动作减少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亦可引起肺部感染。 2.2.1 保证脊柱的稳定性:颈椎骨折的患者用颈托或颈领制动、颅骨牵引治疗,呈中立位或10~15度防止颈部过仰。也可在颈两侧放置沙袋或小圆枕,以防止颈部左右转动加重损伤脊髓神经。胸腰椎骨折的患者翻身时应保持躯干上下一致。 2.2.2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1)用吹气球法、缩唇呼吸法、深呼吸法锻炼肺功能;(2)吸气训练,护理人员用手掌轻压患者紧靠胸骨下面的部位,帮

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治疗进展

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7-09-18T14:09:37.23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9期作者:陶锐 [导读] 本文就这个问题的康复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上早期实施康复治疗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曲靖市 655000 【摘要】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瘫痪是一种严重的残痰,轻者丧失劳动能力,重者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脊髓损伤患者在早期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造成后期难以冶愈的后遗症。所以对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尤为重要,本文就这个问题的康复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上早期实施康复治疗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脊髓损伤;早期;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因脊柱骨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脊髓的结构与功能的损害,造成损害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的障碍。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疾性损伤,往往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脊髓损伤患者不仅从初次损伤中存活下来,而且生活充实并能活到老年。因此,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介入已成为必需的工作。 1脊髓损伤早期康复治疗 1.1入院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在医生指导下固定损伤部位,尤其是颈椎损伤,必须备固定围领,在不明确损伤部位时应按损伤原位固定搬运,一般颈椎搬运应由四人完成(一个专门固定头部,与身体同时轴向翻身和固定)、胸腰段损伤需要三人同时搬运,运送中要减少颠簸。 1.2手术后应按照脊柱、脊髓术后常规康复治疗,早期治疗常采用大剂量激素,需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有无消化道出血,并应动态检测血清电解质变化,出现情况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 1.3正确体位和体位的变化卧床时的正确体位和体位变化对预防压疮,预防肢体挛缩和畸形,减少痉挛和保持关节活动度,预防脊髓神经的进一步损伤有重要的意义。 1.3.1正确的体位:颈椎骨折的患者用颈托或围领固定与制动,呈中立位,防止颈部过仰,也可在颈两侧放置砂袋或小圆枕,以防颈部左右转动加重损伤脊髓神经。下肢体位:仰卧位时可选择髋关节伸直位(可轻度外展),膝关节伸直位(膝下不得垫枕,以免影响静脉回流),踝关节背伸位(应用垫枕)及足趾伸展位。侧卧位时可选择髋关节20°轻度屈曲,膝关节屈曲60°左右,踝关节背伸和足趾伸直位。上肢体位:仰卧位时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伸直,手前臂旋后位。侧卧位时,下侧肩关节前屈90°,肘关节屈曲90°,上侧肢体的肩、肘关节伸直位,手及前臂中立位。体位的保持需依靠各种枕垫来支撑。 1.3.2体位变换:颈椎术后患者,除有手术内固定和颈部围领固定外,翻身时一定要注意“轴向翻身”,头和躯干必须同时翻转,需2~3人同时进行,避免扭曲、旋转和拖拉,造成严重后果。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定时变换体位:在急性期应每2小时按顺序更换体位一次,在恢复期可以每3~4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如患者不能完全自理翻身动作,应有人协助翻身及变换体位。每次体位变换时,应检查患者骨突处的皮肤情况,使床单平整、清洁。有条件者可使用气垫床,但任何高级的翻身床也代替不了人力的翻身。在确定脊柱稳定的情况下,尽早将患者从床上坐起,逐步实现卧坐转换,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1.3.3定时减压:坐位时每15min进行减压动作,以缓解对尾骨和坐骨的压力。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条件的话,可使用压强检测系统来评价何种方法更适合。具体的方法有:①在轮椅上用双手撑起30~60s;②在轮椅上侧靠30~60s;③向前靠30~60s;④如果有倾斜或躺下功能的话,可使用该功能1~2min,如果维持此姿势超过30min的话,也会损害皮肤;⑤尽可能地变换体位。在轮椅上,让患者使用有辅助柄的镜子检查自己的姿势,如检查踝、膝和髋部是否碰到轮椅;躯干姿势是否端正;双膝是否一样高等。 1.3.4控制危险源对预防皮肤损伤非常重要:如远离火炉、热水器和暖水管等;注意周围的障碍物,在转移或活动时,注意不要碰到障碍物而受伤;使用轮椅转身时,足部是身体最突出的部位,需注意防止受伤,而且应穿鞋以保护足部。未经过训练,不可在轮椅上做新的动作。 1.3.5呼吸障碍的训练通气功能减退的原因是肌无力。长期卧床造成全身肌力减退,呼吸肌肌力也下降,特别是高位颈髓损伤的患者,其受损平面以下所支配的呼吸肌发生麻痹,由于呼吸肌麻痹导致胸廓的扩张和咳嗽能力的下降,容易发生肺炎和肺不张。指导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呼吸锻炼;辅助咳嗽;体位引流等,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运动,2~3次/日,5~10下/次。咳嗽或辅助咳嗽很重要,可清除气道分泌物,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对预防发生肺炎很关键。有痰患者经常变换体位和体位引流,叩击胸背部,要使家属予以配合,并且指导家属学会单手或双手推压下胸部协助排痰。多饮水可稀释气道分泌物,有利于痰液排出。对高位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在充分稀释痰液的基础上,配合体位引流,4次/每天,能很好地帮助痰液的排出。高位颈椎损伤患者应停止吸烟,防止上呼吸道感染。病房必须配备呼吸骤停抢救器械(如气管喉镜、气管导管、人工呼吸器、吸痰管),病床旁备负压吸引器并保证性能处于完好状态。病情危重者,必要时给予气管切开,机械辅助呼吸。 1.3.6关节活动度训练(ROM)关节活动度训练有利于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畸形,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肌肉短缩和挛缩。同时可预防因挛缩引起的关节疼痛、异常体位、压疮和生活自理困难等。被动关节活动训练从急性休克期开始,每日应进行两次,每个肢体从近端到远端关节的活动应在10分钟以上。进行ROM时应注意:在脊柱仍不稳定时,对影响脊柱稳定的肩、髋关节应适当限制活动;对颈椎不稳定者,肩关节外展不应超过90°;对胸腰椎不稳定者,髋关节屈曲不宜超过90°;由于患者没有感觉,应避免过度过猛的关节活动,以防关节软组织的过度牵张损伤。特别注意的是T6~T7损伤的患者,在腕关节背伸时应保持手指屈曲,在手指伸直时必须同时屈腕,从而通过保持屈肌腱的紧张达到背伸腕的抓握功能,并可以防止手内在肌的过度牵张。 1.3.7体位性低血压脊髓损伤后,特别是T1以上水平的脊髓损伤后,交感神经功能受到损害。当自身变换体位后,血液因重力作用流向下肢,机体不能通过交感神经反射调节血管张力、增加外周阻力而对血压变化产生相应的反应。此外,长期卧床或肢体瘫痪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和心输出量减少,也是加重直立性低血压的原因。体位性低血压是脊髓损伤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到直立位时发生血压明显的下降,临床表现为头晕、眼黑、视物不清,甚至一过性神志丧失。直立性低血压主要发生在T5以上脊髓损伤和颈髓损伤患者,在伤后早期症

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分析

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7-09-12T13:49:15.05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3期作者:刘成龙 [导读]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 (哈尔滨市冬季运动项目训练中心卫生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20) 【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30例脊髓损伤患者,其中T11 1例,T11-12 2例,T12 6例,T12-L1 2例,L1 14例,L25例。脊柱脊髓损伤术方法术后康复训练。对解剖学复位及脊髓功能恢复情绪进行进行分析。结果:患者ADL能力等级,提高到良15例,中15例。康复治疗前MBI得分(35.25±12.52),出院时MBI(75.15±16.55)。步行能力明显改善,恢复家族功能性步行16例,社区功能性步行14例。结论:积极系统的康复治疗,配置必要的矫形器,恢复患者站立、行走能力,提高ADL能力。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治疗;物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115-02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伤后早期(伤后6~12h)的改变仅限于中央灰质的出血,而白质中的神经轴突尚无明显改变。争取在伤后6h内进行手术减压,伤后6h是脊髓恢复的最佳时期[1]。若在6h内不能治疗,也应力争在24h内给予治疗。患者入院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30例早期康复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28±3.5岁;病程术后0.5~30个月,平均4.5±1.5个月。脊髓损伤节段:T11 1例,T11-12 2例,T12 6例,T12-L1 2例,L1 14例,L25例。住院时间50~198天,平均135±25天。致伤原因:交通事故7例,高处坠落伤10例,砸伤13例。均经临床诊断为胸腰段脊椎骨折,脊髓损伤恢复期。损伤分级:完全性脊髓损伤23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7例,脊柱稳定性良好。 1.2 康复治疗 1.2.1血管运动神经调节的重建 患者长期卧床及瘫痪使肌张力低下而出现自主神经障碍所致的体位性低血压,尤其是第5胸髓以上损伤时,因内脏大神经断离致血管运动神经麻痹而出现顽固的低血压综合征,其症状有冷汗、眩晕、颜面苍白、耳鸣、昏厥、呼吸困难等[2]。因此,四肢瘫时如何能及早控制此综合征,对以后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对策为:①渐增的坐位、立位训练;②与深呼吸训练的同时行进上肢上举运动对于促进腹部、下肢静脉环流有益;③穿用腹带;④下肢穿用弹力绷带;⑤下肢按摩。血管运动神经调节重建的方法有:①以站立台进行渐增的立位训练;②着用腹带预防体位性低血压;③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时的调整。 1.2.2姿势感觉的重建 ①令患者渐增地调整上肢的支持,进行坐位平衡训练;②令肩外旋、伸展、前臂旋后;以肘伸展锁住来支持(肱三头肌瘫)。③直腿坐位(长坐位)的平衡训练;④盘腿坐位,利用大气球控制上肢及躯干;⑤由头上给予压力,令患者挺颈,伸展脊柱。脊髓损伤时,不仅损伤平面以下四肢、躯干肌肉,浅表及深部感觉丧失,姿势-运动感觉亦消失。尤其T12以上的损伤时,因髋关节以下的姿势感觉消失,立位平衡困难。颈髓损伤时则坐位平衡困难。直腿坐位(两下肢伸直平坐)、盘腿坐位、端坐位(坐床边,两下肢下垂,即普通坐位)上的平衡控制是以后功能训练及ADL的基础。在获得此平衡控制上不可缺少的是称为连接肌肉的肌群,其代表者为斜方肌、背阔肌、腹肌群,即连接非瘫痪部与瘫痪部的肌肉,根据损伤平面的不同,这些肌肉发挥着重要的姿势调整的代偿功能。 斜方肌由颈2、3、4及副神经双重支配,起始部由枕部至第12胸椎,为人体肌肉中最宽阔的肌肉。肌肉整体呈菱形,止于骨盆带上,支撑头部、躯干及两肩,可以比喻为船上的桅杆。斜方肌将肩胛带悬垂于脊椎,其上、中、下部的纤维与肩胛肱关节及肩胛胸廓关节的关系是,肩胛骨的外展、旋转、固定均需此肌为上肢功能不可或缺者。四肢瘫时经常对头、颈、上部躯干发挥着抗重力辅助作用及辅助呼吸肌作用。并在坐位上当患者支撑、蹭行等动作时,使躯干前屈,辅助胸大肌,发挥着将骨盆带推向前方的作用。 1.2.3对家属及辅助人员的教育指导 此项内容与前述的自我管理亦有关,由早期开始对家属及辅助人员进行技术性指导十分重要,尤其四肢瘫者转移动作时的上抬、阶梯差距、斜坡路面上轮椅的操作要十分注意。要使患者掌握无危险、方便、而辅助人员亦省力的操作方法。①患者要经常保持两肩内收、下降、辅助人员以两前臂将患者拉向胸壁抱住。②由两侧辅助的方法;③轮椅上移蹭臀部的方法;④将躯干前屈,则臀部容易移动;⑤由斜坡下降时,四肢瘫者躯干的前方不稳定,一定要将肘部卡在轮椅把手上;⑥下楼梯时,将脚底板抬起,使轮椅后倾,由后方以把手支持,将轮椅一阶一阶下移。 1.3 评定标准 康复治疗开始前和治疗90天后,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5]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FIM评分治疗前(20.5±2.85),治疗后(65.2±5.5)。Barthel得分康复治疗前Barthel得分(35.25±12.52),康复治疗后 (75.15±16.55)。 3.讨论 脊髓损伤是由各种不同伤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或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的改变。常见的原因有交通事故、暴力、高空坠落、运动损伤或自然灾害、战争创伤以及一些脊髓病等。根据致病因素,脊髓损伤分为外伤性及非外伤性。脊髓损伤的类型分完全性脊髓损伤、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和马尾损伤。颈脊髓损伤表现为四肢瘫,胸腰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脊髓损伤的功能预后与脊髓损伤的平面、病损分级、类型、年龄、并发症、器械设施、社会心理因素、认知功能状态、经济状态、文化背景和个体差异性等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为损伤的脊髓平面、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的分级、损伤的类型和脊髓损伤的并发症[3]。伤后8~12周开始,为对

肺功能及肺功能康复训练

肺功能及肺功能康复训练 锻炼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腹式呼吸法即膈肌运动锻炼。方法是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或立位,两手分放胸、腹部,吸气时用鼻吸入,腹壁尽量突出,膈肌收缩,呼气时腹部内收,用口呼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要求呼吸频率7-9次/分,每日早、中、晚各练1次,5-10分/次。呼吸过程中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呼气时间延长并缩唇)。通过深而慢的腹式呼吸锻炼可降低呼吸频率,从而降低呼吸肌对氧及能量的消耗。 (2)缩唇呼吸法:呼气时将口唇略微缩小,徐徐将气体呼出以延长呼气时间2-3倍,这样可以使在呼气相时增加口腔和气道压力,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减少肺泡内的过多残气。可通过练习减少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从而改善肺泡的有效通气量,有利于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3)多做上肢锻炼。老年COPD患者上肢运动耐力差,可通过做上肢体操如太极拳、气功锻炼胸大肌、胸小肌等辅助呼吸肌群。 (4)放松训练:老年COPD患者因长期缺氧气促,常常会感到紧张,力不从心,情绪低落,而不利于呼吸肌的康复训练。放松训练的目的一是为了解除恐惧和焦虑不安;二是使患者肌肉放松,精神放松,减少不协调呼吸,建立有效的呼吸方式。放松训练可以在家中进行。在光线昏暗的房间,采取舒适的体位,可坐可卧,打开录音机放轻松柔和的音乐,心身得到充分放松和休息。 (5)器械锻炼。阻力呼吸装置(肺得康——肺气肿康复治疗器),同时配合深慢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进行呼吸康复锻炼。方法是吸气时将中狮肺得康吸纳器吸嘴尽可能深地含入口中,缓慢用力吸气,自我调节吸气流速,一般初始时流量浮标在所达目标处2-3秒,然

后将吸纳器从口中拿开,缩唇呼气,呼气时间延长,吸呼之比约为1:4,周而复始进行。锻炼时间为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每锻炼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周左右调整一次流速标定尺。这样患者在锻炼呼吸肌的同时,锻炼并改变了呼吸方式,省时而且易于掌握。 (6)呼吸体操锻炼,将放松训练、上肢锻炼和呼吸锻炼融为一体,易于掌握,便于练习,提高了患者的锻炼兴趣。另外游泳、唱歌等都对肺功能康复有帮助。康复锻炼贵在自觉、主动、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心肺康复训练

心肺功能康复训练 (一)概述 1.呼吸康复训练的技术和方法 2.心脏康复治疗 (二)呼吸功能训练 1.呼吸训练目的: A、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针对性地拟订和实施呼吸康复 训练计划 B、增强肺通气功能,提高呼吸肌功能,从改善肺换气功能,纠正病理 性呼吸模式,促进痰液排出 C、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换气,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呼吸训练主要适应证 A、急性/慢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扩张不全、肺栓塞、 急性呼吸窘迫。 B、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高位脊柱损伤、急性/慢性/进行性的肌 肉病变或神经病变。 C、因手术/外伤所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疼痛 D、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滞留造成的继发性气道阻塞 E、长期卧床患者、老年人等出现肺部感染、呼吸肌无力等症状 3、呼吸训练主要禁忌症 A、临床病情不稳、感染未控制。 B、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C、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其他临床情况。如:不稳定心绞痛及近期 心梗;认知功能障碍;明显肝功能异常;癌转移;近期脊柱损伤、肋骨骨折、咯血等。 4、呼吸训练主要注意事项 A、训练方案应个体化,形式多样,患者可接受 B、选择适宜环境训练,保证患者集中注意力,防止干扰

C、锻炼时或锻炼后如出现疲劳、乏力、头晕等,立即休息,若有其他 不适症状,及时与上级医师汇报 D、临床病情变化时务必及时调整方案 E、训练适度,防止过度疲劳 F、酌情适当吸氧,严重的患者可边吸氧边活动,防止发生呼吸困难 5.呼吸功能康复训练 (1)横膈肌阻力训练 1、患者仰卧位,头稍抬高的姿势。 2、首先让患者掌握横膈吸气。 3、在患者上腹部放置1-2kg(3-5lb)的沙袋。 4、让患者深呼吸气同时保持上胸廓平静,沙袋重量必须不妨碍膈肌活 动及上腹部鼓起为宜。 5、逐渐延长患者阻力呼吸同时,当患者可以保持横膈肌呼吸模式且吸 气不会使用到辅助肌约15分钟时,则可增加沙袋重量。 (2)吸气阻力训练 1、患者经手握式阻力训练器吸气。 吸气阻力训练器管径愈窄则阻力愈大。 2、每天进行阻力吸气数次。 每次训练时间逐渐增加到20分钟,30分钟,以增加吸气肌耐力。 3、当患者的吸气肌力/耐力有改善时,逐渐将训练器的管子直径减小。 (3)膈肌呼吸(腹式呼吸) 1、患者处于舒适放松姿势,斜躺坐姿位。 2、治疗师将手放置于前肋骨下文的腹直肌上。 3、让患者用鼻缓慢地深吸气,患者的肩部及胸廓保持平静,只有腹部 鼓起。 4、然后让患者用口呼气,将空气缓慢地排除体外。 5、重复上述动作3—4次后休息,不要让患者换气过度。 6、让患者将手指放置于腹直肌上,体会腹部的运动,吸气时手上升,呼气时手下降。 7、当患者学会膈肌呼吸后,让患者用鼻吸气,以口呼气。 8、让患者在各种体位及活动下练习膈肌呼吸。 (4)局部呼吸训练

肺功能锻炼方法

肺功能锻炼方法 1、深而慢的呼吸方式,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2次,每次10——20分钟。 2、、体能锻炼,(1)上下楼运动,时间以患者能耐受为准,2次/日,(2)每天早、晚到室外交替散步或慢跑,方法:散步50min,慢跑50min;(3)原地做蹲起运动,每次从5个开始,逐渐增加,3次/日。 3、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腹部凹入的呼吸方法,病人可每天进行练习,每次做5-15分钟,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逐渐养成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习惯,需注意的是,呼吸要深长缓慢,尽量用鼻而不用口,根据患者所患疾病选择体位:立位、坐位或平卧位。初学者以半卧位为适合,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放松,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的感。训练腹式呼吸有助于增加通气量,降低呼吸频率, 4、吹气球,吹瓶子,呼吸功能锻炼器等。 二.有效的咳嗽方法: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病人坐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末屏气,

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 2、胸部扣击法:扣击时避开乳房,心脏和骨突部位,病人侧卧位,扣击者使掌侧成杯状,以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内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奏底扣击胸部,每次叩击5-15分钟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 3、刺激气管引起咳嗽,让病人用手指在吸气末用力向内按压胸骨上窝的气管,刺激咳嗽。

9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

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 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大小便功能以及性功能的障碍。颈脊髓损伤造成四肢瘫痪时称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造成躯干及下肢瘫痪而未累及上肢时称截瘫。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包括急性期的康复治疗和恢复期的康复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治疗等康复措施,并需及时处理合并症。 急性期的康复 急性期主要采取床边训练方法。 主要目的是防止废用综合征,如预防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等,为今后的康复治疗创造条件。 训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⒈良肢位训练:患者卧床时应注意保持肢体处于良好的功能位置。 ⒉关节被动运动:对瘫痪肢体进行关节被动运动训练,1~2次/天,每一关节在各轴向活动20次即可,以防止关节挛缩和畸形的发生。 ⒊体位变换:对卧床患者应定时变换体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防止压疮形成。 ⒋早期坐起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脊柱稳定性良好者应早期(伤后/术后1周左右)开始坐位训练,每日2次,每次30min至2h。开始时将床头抬高或摇起30°,如无不良反应,则每天将床头升高15°,一直到90°,并维持继续训练。一般情况下,从平卧位到直立位需 1周的适应时间,适应时间长短与损伤平面相关。 ⒌站立训练:患者经过坐起训练后无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即可考虑进行站立训练。训练时应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配带腰围训练起立和站立活动。患者站起立床,从倾斜20°开始,角度渐增,8周后达到90°,如有不良反应发生,应及时降低起立床的高度。 ⒍呼吸及排痰训练:对颈髓损伤呼吸肌麻痹的患者应训练其腹式呼吸运动,咳嗽、咳痰能力以及进行体位排痰训练,以预防及治疗呼吸系统并发症并促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