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请走出家庭无效教育的误区 - 中国移动139邮箱

请走出家庭无效教育的误区 - 中国移动139邮箱

请走出家庭无效教育的误区 - 中国移动139邮箱
请走出家庭无效教育的误区 - 中国移动139邮箱

如何走出家庭无效教育的误区

德育家庭教育探讨——跟家长和教师谈谈

陈世荣攀枝花市第17中学外语教研组长高级教师

谁人不望儿孙好,生孩子,把孩子养大成人,是一件又喜又快乐的事,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作为,有所出息,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不少孩子长大后大有作为,干出了一番出人头地的大事业,但也有些孩子给大人制造了许多苦恼,许多父母费尽了心血,孩子总是不能如自己想象的,他们越学越不爱学习,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仍然对父母不满,有的父母的谆谆教导被孩子视为啰啰唆唆。有的父母被自己的孩子瞧不起。家长们都在问:现在的孩子怎么啦?自己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许多孩子也觉得很苦恼。为什么作业越来越多?为什么怎样如何如何地努力都不能让父母满意?为什么许多很好很好的想法都不能被理解???

这样的矛盾会越来越类锐?进入21世纪这样的矛盾会不会得到比较合理的调和和解决??

首先我们一定要弄清这样一个事实:每个孩子出生时的智力是一样的,差距是不大的(除了聋、哑、小儿麻痹、偏、瘫、外)但在随后的成长过程中,特别

是2岁以后,他们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大,原因之一就是实践父母老师对他的教育影响,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起着关键性作用。现在的父母和部分老师,特别是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成长起来的父母,他们常常会有这样一个通病,用过去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教育今天的孩子如何如何去做,希望他们在未来的世界中获得成功,孰不知,得不偿失,事与愿违,烦了孩子,恼了父母。在社会空前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矛盾会长期存在,也许50年,也许100年甚至更长时间。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教育,全民有责。

试想一个父母连孩子有什么需求,心里在想什么,犯错误的动机和原因都不知道又如何去教育引导和帮助孩子呢?这就是本文我要跟有心的父母和老师谈谈教育子女的方法和技巧→勾通→蹲下来和孩子谈话。

良好的家庭教育时刻离不开勾通,亲子间的有效勾通是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勾通,父母子女之间才会彼此理解,只有勾通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和谐。

一、和孩子沟通从“心”开始

与孩子勾通意味着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和他们平等相处。虽然孩子许多言行举止可笑,有时甚至可恨,但他们内心世界却丰富多彩。他们渴望有人理解、有人关注。但他们又时常掩藏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有他们认为你是最值得信任的人,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因此,父母必须要走进孩子的心扉,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必须从“心”开始,父母要做到:

1、是家长更是朋友。

2、要经常留块空间给孩子。

3、要尊重他们的选择。

4、要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

5、孩子的未来让他们自己决定。

6、要让他们自己处理人际关系。

7、要尊重孩子的秘密。

二、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

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对话的效果,良好的氛围,会使父母子女之间心情舒畅,在这种气氛下勾通,大家都会很放松地,比较理智地接受对方的观点,这时候谈话效果会更好。所以父母要尽力营造:

1、和谐的家庭环境。

2、民主的家庭氛围。

3、要利用晚餐时间勾通:共进晚餐是与孩子亲密接触的好时光,各自都会把一天的所见所闻和心理活动直接和间接的表露出来,在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已见,谈笑风生中,孩子是最容易接受父母的观点的。

4、利用在商场购物中勾通。让孩子面对许多自己想要的物品时学会克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购买,从而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记住“有钱难买少时贫”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能塑造一个人的良好品行。

三、倾听有助于交流

一个人再强大,再坚韧也需要心灵的释放和宣泄,也有渴望被他人倾听的欲望,孩子们更显得突出。要想做一个孩子心目中开明的家长,重要的是拥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在倾听中走进孩子的内心。

四、勾通需要得体的言语

最好不用下列语言:

压制:住嘴,你怎么可以不听话。

责备:你又做错事,简直不可救药。

侮辱:你简直是个废物。

恶言:傻瓜、说谎、没用的东西。

威胁:我和你妈再不管你了,你想走就走吧。

抱怨:你竟然做出这等事,太让我伤心了。

讽刺:你可真替你爸爸妈妈争光了啊,居然可以考出40分的成绩。

哀求:我的小祖宗,求求你不要这样做好吗?

5、明白学会向孩子道歉。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经常会出现过失错误,这时不要

顾面子,主动向孩子承认错误道个歉,对教育子女大有好处。他们会在大人的道歉中吸取很多有用的东西,今后孩子犯了错才会向大人认错,因为父母的榜样感染了他们。

五、勾通需要父母有宽容的心态

父母如果没有一个宽容的心态,在和孩子勾通时,情绪很难把握,难免会出现不理智的言行,导致孩子很难接受。这样,交流起来就会出现障碍,导致交流效果不佳无法勾通。做父母的:1、要宽容,但不是纵容,对待孩子,父母需要一份深藏的爱心,宽容心,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要有一份责任心。所以对待成长中的孩子的宽容不等于纵容,父母必须保持宽容中不迁就,管教中不专横。2、要接受“反传统”的孩子。3、要善待失败的孩子。

孩子们本来就是在失败中逐渐成长,父母如果能善于与孩子勾通,能宽容孩子的失败,孩子可以从失败经验中获得许多知识。如果一有失败,我们就骂或是责备,造成的结果将是孩子宁愿装聋作哑也要尽量避免失败,具有害怕失败,畏缩不前的心理和行为,只有让孩子经历失败,付出代价后,才能更好地掌握各种知识,“允许失败”反映出我们家长对孩子的宽容心态,能有效地放松孩子的紧张情绪。在孩子失败的时候要予以鼓励和引导,告诉孩子“失败不要灰心,切记不能说”怎么又失败了呢?因为每次失败都是孩子迈向成功的一步。

4、要宽待“不争气”的孩子,不争气的孩子有多种多样,但其中有两点是主要的有学习成绩不争气的,有专“干坏事”的。对待“不争气”的孩子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不能太高,要求太高孩子达不到,父母就认为是“不争气”,父母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因材施教,引导孩子向另一领域发展,此路不通,另走它道,古人云“条条大路通罗马”“三十六行行行都会出状元”另外父母应经常使用鼓励语言,如“你真棒”、“我相信你”,你肯定能行你其实很聪明,只少了一分努力。那么你的孩子一定会变成为“争气的孩子”。

5、还要理解犯错误的孩子。

6、要原谅“顶嘴”的孩子。

六、言教和身教并重

家庭教育首先是父母的自我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父母自身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此话虽不完全正确,但却道出了父母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为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孩子,父母的言传身教缺一不可缺。

七、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勾通

在特殊家庭中生活的孩子碰到的矛盾问题比其他孩子多,心理活动也比一般孩子复杂。如果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孩子的心理就会扭曲变形,性格就会变得孤僻异常,对孩子成长大为不利,所以,特殊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应多花时间与孩子勾通,细心周到地体察孩子心理变化和情绪变化波动,及时给予孩子理解、关怀和帮助,让孩子能健康成长。

1、离婚家庭怎样和孩子勾通

离婚父母相互不睦的关系和离婚前后不正常的家庭气氛,往往给孩子在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创伤,也使孩子的性格变得消极,离婚前由于父母的争吵,孩子会记住他们争吵的内容、形象、恶语、架势,相互敌视丑陋的一面,孩子过早地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就失望,父母一吵架就要让孩子选择跟父还是跟母?这是孩子最难办的一件事,手掌手心都是肉,跟妈还是跟父?这是孩子最难办的一件事,手掌手心都是肉,跟妈他失去了爸,跟爸他又会失去妈妈。跟了有钱的爸爸,他又失去温柔体贴的妈妈,迫于无赖,于是有些作出了选择,有些谁也不跟,保持中立,有的离家出去,更糟糕的是有的要离婚的父母或已离婚的父或母,经常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孩子经常莫明奇妙地遭到大人一顿毒打或一顿谩骂,有的父母不和,把精力都放在闹离婚,离了婚,为了报复对方,男的游手好闲,到处喝酒,女的到处赌博打麻将,孩子的好坏根本无法顾及,这时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逆反心理的问题孩子。

离婚是夫妻俩人的事,但教育孩子也是两人的事,父母离婚前或离婚后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建议要注意3点

(1)不要对孩子放任不管。许多离婚父母为了离婚绞尽脑汁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父母要离婚孩子同样心情复杂,同样需要有人去分享他的情绪。父母这

时应多与孩子勾通,让孩子明白离婚是父母的事,与他无关。

(2)对孩子不要粗暴和冷漠,有的离婚父母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以粗暴的行为来管教孩子,这样,只会在孩子的伤口上撒把盐,另一种就是对孩子不闻不问,让孩子感到非常孤独。

(3)不要过分溺爱,有些离婚父母,认为失去了对方后,只有孩子是她或他的唯一,于是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宠爱,这样对孩子成长更不利。

2、继父母要宽容孩子

单亲父母大多数是要再婚的,多数人又带着孩子,这样就会出现继父、继母同子女的关系问题,处理得好往往是在相互中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造成单亲家庭的主要原因有离婚、车祸、犯法、坐牢、工伤事故等等。单亲父母再婚对于父母与孩子而言都是一个好消息,可以修复所造成破裂的家庭结构,改善经济条件,代替前同性配偶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但要建立一个再婚家庭,需要谨慎,需要较长时间调查分析思考,否则,增加一个新人,孩子会感到陌生不习惯、不安全,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不愿和继父或继母一起生活,弄得不好,会使再婚父母搞得一塌糊涂,鸡犬不宁,生活搅得乱七八糟。

因此继父继母在跨进新家庭之前,一定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即使继子女一开始对自己抱有敌意,也应该把他看成正常的事情,要坚信,当你用真诚的爱,宽容的胸怀赢得了孩子的感情和信任后,相互间的关系才会好。笔者认为,继父、继母只要做到三尊重,一不要,矛盾自然会化解。

(1)尊重继子(女)的感情,要理解孩子思念亲生父(母)的心情。

(2)尊重继子(女)的个性。

(3)尊重继子(女)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4)不要逼孩子称呼继父(母)。

用爱与宽容去感化他们,从感情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从而接受你、爱你、喊你。

八、请走出家庭无效教育的误区

现实生活中,同样是为了孩子呕心沥血,同样是望子成龙,有的父母培养出了英才,而有的父母却难以遂愿。虽然原因很多,但家庭教育方法与技巧恰当与否是最根本的区别,也是最根本的原因。选择恰当而科学的教育方法,自然会培养出父母所希望的人才。下面就和家长谈谈,哪些教育是错误的,必须从这种教育的泥潭中走出来。

1、不打不成器的思想和行为是无能的勾通

孩子不听话是令父母最烦恼,最头痛的事情,有些父母也知道,教育孩子不能打。但是有的孩子不听话,尽管父母说得口干舌燥,还是照样我行我素,说多少遍也没有用,;这时父母就想起了“不打不成器”的格言,举起了手中的棍棒试图打到听话为止,于是结果是事与愿违,不仅没有改变孩子,反而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坏。打骂孩子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在高压之下,性格倔强的孩子常表现出顽固的抵抗意识,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行为变得粗野,情绪变得暴躁,在家产生的“后遗症”是畏畏缩缩,胆小怕事,生怕做错了什么,又要被家长打骂,处处表现得顺从父母的意识,长大后只有被动去做去接受事情,谈不上具备发展眼光,更谈不上有创新意识的能力。在外他表现出打打杀杀、偷偷抢抢,要把父母的打转到别人身上。也另外有些我们所说的机灵的孩子,其它知识没有学到,这一句话他是学到位了,“好汉不吃眼前亏”,他采用的手段是欺骗和撒谎来对付父母的打骂,以达到免受打骂之痛的目的。这种孩子长大后,结果会变得虚伪,不诚信。第一次和其他人交朋友会很容易,第二次就困难了,因为别人了解并知道他是一个撒谎的牧羊童了。粗暴型的教育方法,一般都不会见效,即使从表面上看有效,那也是暂时的,孩子内心不服气,甚至反感,因此要改正孩子的错误,必须使孩子自己有所反悔和有改过的愿望。一味地打骂而不去与孩子勾通,永远达不到让孩子改正错误的目的。

孩子的教育是一件长期细致而艰苦的工作,不打骂孩子不等于连孩子一根指头都碰不得。偶尔适当的体罚有助于孩子反思自省,体罚虽然罚的是孩子的身体,但其力量一定要达于孩子的心灵,足以使他改过从善。在这同时要充满爱意地与孩子勾通,给孩子把道理讲透,不让孩子觉得挨打挨得莫明其妙,没有这种把握,

没有这种准备,父母就应该放下手中的棍棒,尽量不要打骂孩子。如确有必要进行斥责时,应注意3点。

(1)尊重孩子的人格。切莫在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孩子,也不要说粗鲁、讥讽孩子的话,否则孩子会远离父母,越来越远,最后导致父母子女之间无法勾通,向上面的案例一样。

(2)勾通中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受到斥责。由于孩子年龄小经验少,能力有限,常会惹出这样那样的事端来,这时父母应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讲道理帮助分析原因,引导孩子自我反省。

(3)勾通中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斥责本身只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母女、父子在勾通中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判断,通过自己努力加以改进。

2、放任自流的家庭,根本没有勾通

家庭始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特定场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是老师无法替代的。有些父母因工作忙累,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整天知道如何挣钱,对孩子的行为不加约束,顺其自然,有些父母因贪图个人享受,烦孩子拖累,不愿花时间精力去教育孩子,有些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知之甚微,认为听话读得走就读,读不走就回家种田或是跟父母做生意,父母不是不让他读,他自己不读,今后不会怪罪父母,于是不闻不问,任其上天入地。然而,任何放任的做法都是在害孩子。正当孩子的潜力需要挖掘时,得不到挖掘;孩子的智商、情商、行为需要诱导时得不到及时的引导。最重要的是由于父母的放任,孩子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缺乏规范,这时只要外界不良行为,有诱惑、邪恶便会占据其心灵,孩子的一生就会被毁掉。

3、溺爱:错误地勾通

现在很多父母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孩子把父母当奴隶,父母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我承认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营养,但如果爱之过度,就会变为溺爱,具体表现就是娇生惯养,有专称之为“保护过度”。

正确的做法就该是:

(1)爱子女要“适度”。

(2)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去成长,去实践自己的能力,去学会如何独自对付危险的局势。

(3)让孩子学会自己干,从小培养动手干的能力,如扫地、洗手帕、涮涮碗、拆拆菜等,在孩子做的同时,多表扬和鼓励。即使做错了也不要批评,要轻松愉快地帮助指导孩子该怎么做。

(4)注意孩子的行为规范,做了好事一定要表扬,做了错事要及时勾通。引导孩子去纠正错误。

4、期望太高:是没有结果的勾通

没有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作为。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所作为。但是家长的却仍然对其子女抱着无限的期望。总是按父母的自己的意愿给孩子设计制定一个不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目标,一旦孩子没有达到该目标,家长生气,孩子难受,这种做法最终给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孩子对接受教育感到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没有兴趣和信用。甚至导致孩子心态失衡走上极端。那种只有考了高分才有出息的错误想法应该丢掉,正确的教育方法是:父母对孩子不能期望太高。那么怎样在勾通中对孩子提出恰当的期望和要求呢?

(1)家长必须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对其提出适当的期望。

(2)对孩子的期望要恰到好处,不能没有期望,也不能没有目标,期望太高,孩子会觉得根本无望实现而放弃努力。若期望目标太低,则不利于挖掘孩子的潜能,有碍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

(3)承认孩子与其他家孩子之间的智力或潜能方面客观上存在着的差异。不要盲目地认为别的孩子能考上重点学校,自己的孩子也能,别人能成为科学家,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科学家。

(4)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期望目标,当孩子努力了还是达不到预定的目标时,父母应在勾通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适当调整。

5、心灵拖暴,是负面的勾通

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孩子事业能否成功的一个极为重

要,但又普遍为家长忽视的问题,很难设想,一个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的人;或者脾气暴躁狂妄自大的人或者孤独清高、人际关系敏感的人或者挫折承受能力很低,心理压力承爱能力很低的人,或者以我为中心、偏执性格的人,或者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极差的人,能在激烈竞争中取胜?

因此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父母应尽量避免伤害孩子的心灵,不做扼杀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刽子手”。

(1)父母应避免在勾通中不尊重孩子,任意支配孩子,父母不能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大人的意愿,不能以严厉的态度强迫他们干不愿意干的事情,不能总是在孩子未“犯错误”时也要事先“警告”一番。如有偏离,就给孩子严厉的斥责和惩罚。

(2)父母应尽量避免在勾通中贬低孩子。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用成人或“神童”的标准要求孩子,达不到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肆意贬斥,如:笨猪、赖狗、白痴等。

(3)父母应避免在勾通中抹杀孩子的努力。不能无视孩子的努力,不能因为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就通盘否定孩子。因为有些父母的标准往往就是荒谬和不切实际的,孩子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

我们呼唤充满人文精神的家庭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因为我们已经有太多太多的失误。请千万警惕,不要让孩子纯真的品质,在不良的家庭教育中一步一步地走入怪圈,一步一步地钝化。我们一定不要砍去民主,种下强权的种子。不要改去爱心,种下说谎的种子;不要砍去冒险,种下平庸的种子;不要砍去守纪,种下违法的种子;不要砍去善良,种下恶行的种子;不要砍去创新,种下机械的种子;不要砍去欣赏,种下嫉妒的种子;不要砍去竞争,种下仇恨的种子。我真诚地期盼所有的父母都能走出痛苦、走出困惑。不求孩子长成奇才,只求孩子学会做人,不求孩子会做官,只求孩子会做事。把坚强多给孩子,学会在困难中微笑。只要你克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和孩子平视,蹲下来和孩子交流,你就一定会走出无效教育的误区,如果本文提出的方法和技巧对所有的家长对所有的教师有所帮助的话,我脸上的皱纹将会消失,我会自毫地说:作为关工委中的一员,

我为21世纪的中国家庭教育和年青教师出了一份力,作了一份贡献。

参考书刊:

《新教育风暴》王宏甲著

《用心做教育》张思明著

《参考消息》2006年7月8日

二OO九年三月十六日

浅谈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是最初接受的基础教育。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家庭教育大于其他教育的原因就是对孩子性格,基本认知,思维习惯,生活习惯的定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往往被忽视或者被扭曲,父母认为学习是孩子的全部,忽视孩子独立性人格塑造和培养,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及塑造完整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教育状态有三种,首先是家庭教育,其次是学校教育,最后是社会教育。这三种教育混合起来产生对孩子的影响力最大。然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贯穿于孩子成长的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对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教育 父母是自己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肩负着对孩子教育的重任。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生活作风、工作作风、兴趣、爱好、习惯等个性特征,都将给孩子留下极其深刻的影响,有的甚至成为孩子终生效仿的榜样。尤其是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和道德标准,处世方法和处世原则,长期对孩子的耳熏目染,一旦被孩子认可或接受,是很难改变的,家庭教育往往能够影响其子女一生的成长。有人说,孩子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前途的收获。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教子成才,但是如何对孩子施行家庭教育却知之甚少、方法不多,亟待提高其作为家庭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与教育能力。 (二)家庭教育贯穿于孩子成长始终 人生的开始要经过四个时期,第一是幼儿时期;第二是童年时期;第三是青春活力期;第四是青年成长期。这四个时期都始终贯穿着家

当代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

当代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 (一)、家庭教育中的随意性 随意性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大弊端。家庭教育应是一种理性行为,但是很多家长是盲目的。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是被孩子的“问题”牵着走的。孩子出了问题:譬如成绩不好、有人告状、犯了错误、毁坏东西等,家长必定教育一通;如果孩子平安无事,家长的教育也就放松了。也有的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教育孩子,自己认为孩子的将来应该如何如何,就给孩子设计未来,完全不顾孩子的实际。平常的教育,总是一厢情愿,甚至填报考学志愿(中考、高考)都包办代替。随意性的教育往往事与愿违。 (二)、家庭教育中的口头说教 许多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说”孩子,把“言教”作为家庭教育的唯一方式或主导方式,这显然是一个误区。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渗透性,即教育渗透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把家庭教育归结为“言教、身教、境教”的结合,三者缺一不可。言教,应是启发性的说服教育,不是随意的批评、训斥,有些家长的言教,很少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主要是批评、责备,甚至是“骂教”,这肯定不会收到好效果。身教,是指家长的示范性教育,即处处给孩子做出好样子,使孩子敬佩、信服,从而学习家长,自我教育。有些家长,只管孩子,不管自己,要求孩子的,自己做不到,甚至背道而驰,这样的家长只能给孩子不良的影响。境教,指环境教育,即创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家庭环境可以分为精神环境(智力环境、道德环境、人际关系环境)和物质环境。当前,一些家庭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是不利于家庭教育的。 (三)、家庭教育中的“不一致”问题 家庭教育中的“不一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父亲和母亲可能出现不一致,父母和祖辈可能出现不一致,祖辈之间也可能出现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有的反映在教育思想上,有的反映在教育内容上,有的反映在教育途径和方法上。据调查,当前家庭教育中的不一致,主要反映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上,一是管教方法,二是孩子花钱问题,两个问题的背后是教育思想的不统一。家长的教育不一致,一方面可能造成孩子不知听谁的好,莫衷一是;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孩子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去听从,而不辨是非。家长的不一致,还可能造成孩子的烦恼情绪,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导致心理严重失衡,以至出走、自残、自杀、杀人等。 (四)、家庭教育中的劳动教育薄弱 这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误区。目前,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就比较薄弱,家庭教育中就更为严重,社会上对劳动教育也不够重视。以往我们大力宣传、提倡的“做普通劳动者”的教育,似乎成了历史,这应引起深刻的反思。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劳动习惯,对劳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劳动果实不珍惜。由此又引发出其它方面的道德欠缺,如不尊重他人劳动,不艰苦朴素,追求享乐安逸,等等。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劳动还算积极,但回到家里,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懒虫”。据调查,中小学生在家里主动参加家务劳动的仅占1/3左右,其他的是家长逼着干点儿活,有的根本不干家务活。长此以往,孩子热爱劳动的品质如何培养?(五)、孩子的超消费现象 什么是超消费?很难做出科学界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一般人的消费水平出发,可以判断一些学生的消费行为有“过头”的现象。例如,有的学生过生日请客,一次花去几百元;过元旦买贺卡花去上百元;追求名牌服装、名牌鞋;花很多钱买各种新样式文具;春游、秋游时随便花钱;借各种名义上饭馆聚餐;无节制地玩游艺机……小学中年级以后,孩子渐渐进入了主动消费阶段,一旦养成了超消费的习惯,有百害而无一利。出现超消费现象,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家庭和学生本人方面的原因。近些年,大众传媒中对消费问题的宣传存在着“误

浅析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身受益,而不良的家庭教育自然也就贻误终生。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冲击,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或者在教育上出现了偏差。这就使家庭教育存在更多的问题与困难,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社会、家庭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来加以解决。 本文结合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剖析了当今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从教育观念到教育方法方面一些不当之处;对如何改善、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方法,怎样通过家庭教育使孩子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提出了一点看法。 关键词: 家庭教育;家长;问题;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中国社会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生活的条件越来越好了;由于多种媒体的发展,他们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多了;由于社会价值观呈多元化的趋势,孩子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复杂了……这一切使今日的孩子遇到了许许多多过去孩子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这一切也使中国家庭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无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随着接触家长和孩子越来越多,发现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面对这些情况,我总在思考,我们究竟该怎样培养孩子呢?现在的家庭教育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为了找到这些答案,也为了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我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查阅了相关的资料。 二、主要概念、范围 1、家庭 日本学者森冈清美先生给家庭所下的定义是这样的:“所谓家庭,就是以夫妇、亲子、兄弟等少数的近亲者为主要成员,由成员间深厚的相互感情联系结成的、最初的社会福利之间的集团”。 2、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常见的误区

家庭教育中常见的误区 英国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提到过,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轻心。他说:“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绝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清洗不掉的。”有可能说得有一点夸张,但是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之前确实是有必要知道一些常识的东西,至少这样犯的错误更少,错误的影响也会更小。 错误一: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玩具。 著名作家老舍说:“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 错误二:期待孩子的感谢。 很多家长认为:我养育了你,我有权指使你。这些家长在为孩子奉献的时候,其实也在内心对孩子有所期待,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所预想的方式去成长。如果孩子并不如其所愿,他们就会深深地失望,并用这种失望去伤害孩子。 错误三:和孩子没有亲密接触。 弗洛伊德提过,对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来说,除了需要被细心照料,还需要和母亲有温柔的身体接触。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小事情,美国纽约大学曾做了一个触摸心理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缺乏和父母身体接触的儿童,长大后普遍缺乏温情和体贴,而且也往往不自信,自我评价偏低,这样的孩子总是不懂得向别人传达自己的快乐情绪,对周围的人也冷漠,没有亲和力。 错误四:不理会孩子的哭闹。 哭,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家长做沟通。 错误五:习惯责备孩子淘气。 孩子淘气并非全是坏事情,那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并且能从淘气的过程中学会不少东西。 错误六:对孩子缺少耐心。 孩子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个家长要耐心地期待着孩子的进步,不要试图超越自然规律对孩子的成长抱焦急的心态。 错误七:喜欢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 世界上没有两个孩子是完全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优点和缺

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常见误区

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常见误区? 成就还是毁灭自己的孩子,在家长一念之间,爱孩子是一只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关键在于你会不会爱,家长应注意以下容易发生的家庭教育误区。 (1)忽视“做人”的教育。成才先成人。“做人”的教育,尊敬师长,与同伴之间相互谦让,和同伴的合作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作为家长应当高度重 视孩子的品德培养。 (2)过度溺爱。“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使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至高无上,一家六个大人争着抢着去宠爱一个孩子。溺爱使孩子出现了诸多问题,家长不会 有效地处理问题,当孩子出现打架,恋爱问题时,家长会出现有的是冷暴力, 一看到孩子就把脸拉得老长,有些是热暴力,一点不对就拳打脚踢。其实溺 爱和严厉只有一线之隔。家长不懂得爱的技巧,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转 向社会去寻找情感安慰,这样下去,什么问题都可能发生。 (3)只重分数,忽视素质。在应试导向下,家长把家庭教育重心完全倒向知识与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最重要的健全人格的养成,成长永远比分数重要。青 春期的目的,是为了释放个性,孩子的个性正在经历必需的变化,从儿童期 的有组织,经过青春期的无组织,到成年期的再组织。青春期是一段可治愈 的狂乱期,每个十几岁的孩子必须在这段时期再造自己的个性。他必须把自 己从童年期与父母形成的关系中解脱出来,建立起同龄人的新的认同,找到 自己的身份。 (4)过分唠叨,父母过分的唠叨导致了超限效应,也给孩子产生了心理暗示,意思是我不够好,父母才需要反复说。 (5)忽视实践锻炼。静态知识的学习可以进行灌输,而动手能力的形成则需要实践,道德品行的形成更是既需要实践也需要体验。家庭教育需要设计各种有 利于少年健康成长的实践活动,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家庭传统的教育,比如参 加传统节日,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6)忽视个体差异。孩子的发展存在个体间差异,思维类型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有的家庭不发掘自己孩子的特点与长处,盲目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 甚至贬低孩子,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家长要寻找孩子与众不同之处,引导孩子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而 不是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全能全优的。

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及改进对策研究阶段性总结

个人收集整理-ZQ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麻兰镇大孙小学 . 当前家庭教育地误区及改进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地发展,教育观念地革新,更多地家长认识到对孩子地教育不在只是学校地事情了.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来共同努力完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独生子女时代,家长虽然重视对子女地培养,但是由于在观念上,教育方法上有一定地片面性和局限性,致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近期,美国心理学家兼家庭问题专家约罗斯蒙德发表文章谈到:二次大战以来,关于家教地指导书出了不少,现代父母们在孩子身上花地时间、精力和金钱比过去几代多,也比前辈讲民主.然而,就总地情况而言,孩子却比过去娇纵、难管.他认为,这所以出现这种令人遗憾地情况,是因为在家长中存在一些似是而非地观念,并根据自身地体验和社会调查地结果,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家教领域存在地主要问题.近二十年来,孩子在家庭中地位置越来越高.可悲地是:家庭越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越以自我为中心.其实,除了婴幼时期,孩子并不需要很多地注意.这情景恰如给他们吃东西,孩子总在要吃,如果你有求必应,他们就会谈成贪食者,影响正常发育.长期给予过多注意比这更为有害,它会使你地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将来难以适应社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课题研究概况: (二)、研究目标: ()、提高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让他们抛却自卑、自嘲、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教会他们正确地看待身边地事物,正确地去处理学习、生活中发生地事情,遇到问题时能自我排解,而不是选择消极地人生态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通过课题地实施,提高全校师生地心理知识水平,加强全校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认识.促进教师队伍地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地教育环境地和谐发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研究地内容方法 当代家庭教育地主要误区,有如下情况,我们主要对以下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 ()、家庭教育中地随意性.随意性是家庭教育中地一大弊端.家庭教育应是一种理性行为,但是很多家长是盲目地.许多家长地家庭教育是被孩子地“问题”牵着走地.孩子出了问题:譬如成绩不好、有人告状、犯了错误、毁坏东西等,家长必定教育一通;如果孩子平安无事,家长地教育也就放松了.也有地家长按照自己地意愿去教育孩子,自己认为孩子地将来应该如何如何,就给孩子设计未来,完全不顾孩子地实际.平常地教育,总是一厢情愿,甚至填报考学志愿都包办代替.二六年高考后,我班有一位学生,他地家长就是这么一位家长.当时,我正准备上交本班全部学生地地高考志愿,家长来要求对王宇地志愿进行更改.我说:“不行,要改志愿至少需要他本人同意”.他立即回去做孩子地工作,在征求孩子地勉强同意后,全部进行了更改.结果,孩子被其中一所大学录取后,反悔不去了,最后又到另一所高中复读了一年.有趣地是,孩子第二年还是被录取到当年他自己填报地第一志愿:青岛海洋大学.由此可见,随意性地教育往往事与愿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家庭教育中地口头说教.许多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说”孩子,把“言教”作为家庭教育地唯一方式或主导方式,这显然是一个误区.家庭教育地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地渗透性,即教育渗透在家庭地日常生活中.我们把家庭教育归结为“言教、身教、境教”地结合,三者缺一不可.言教,应是启发性地说服教育,不是随意地批评、训斥,有些家长地言教,很少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主要是批评、责备,甚至是“骂教”,这肯定不会收到好效果.身教,是指家长地示范性教育,即处处给孩子做出好样子,使孩子敬佩、信服,从而学习家长,自我教育.有些家长,只管孩子,不管自己,要求孩子地,自己做不到,甚至背道而驰,这样地家长只能给孩子不良地影响.境教,指环境教育,即创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地环境.家庭环境可以分为精神环境(智力环境、道德环境、人际关系环境)和物质环境.当前,一些家庭重物质轻精神地倾向是不利于家庭教育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家庭教育中地“不一致”问题 .家庭教育中地“不一致”,是相当普遍地现象.父亲和母亲可能出现不一致,父母和祖辈可能出现不一致,祖辈之间也可能出现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有地反映在教育思想上,有地反映在教育内

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 摘要]由于父母对亲子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 对孩子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我国家庭教育在观念和方式上都存在许多误区,父为子纲、不打不成才、树大自然直等等的教育理念还深深影响着当今的家庭教育实践。论文从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出发, 分析中国父母对孩子及亲子关系的基本认识后, 进一步探讨家庭教育误区产生的原因, 并给出走出家庭教育误区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家庭教育;误区;原因;对策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具有奠基性,导向性,终生性。现在的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家长的关注,但绝大多数的家长对教育孩子有困惑。家庭教育的好坏不但关系到孩子的成长,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对于目前的家庭教育,来自孩子的调查显示,至少有一半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感到不满意。在有心里话选择跟谁说时,很多孩子选择和同学说或好朋友说,选择和父母或老师的不多。聊城市的一次调查认为,有60%的孩子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北京青年报报道说:全国有6000万对父母承认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失败的,并对怎样教育孩子感到非常困惑。对孩子感到失望和灰心的家长也很多。 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两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观念有误区 教育观念的误区,指家庭教育在指导思想上的一些失误。 1、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据有关资料显示,59%以上的家长期望孩子的学历为大学以上,89%的家长期望孩子从事脑力劳动, 文化期望与职业期望都较高。有的家长不惜耗尽积蓄送孩子读重点学校、“贵族”学校,有的家庭为孩子请“家教”、置电脑、购钢琴,并陪读陪练,而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诸如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个性等的培养, 却置若罔闻。只重视如何成才,却忽视如何做人。偏颇的教育观念加上不良教育方法, 使本是家庭教育重点的非智力因素的培育被忽视了。结果使孩子在智力发展的背后隐藏着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问题,反而有碍于智力因素的开发。 2、重分数轻品德。应试教育的以分取人,使家长盲目追求高分, 不是教育孩子掌握真才实学,做脚踏实地的人, 而是陷入“分数=知识=智力=人才”的怪圈。孩子得高分,家长就以肯定、奖赏。孩子得低分,家长便追究原因,甚至恶言相向, 拳脚相加。这就必然导致孩子对分数的崇尚与畏惧,以至考试作弊、涂改试卷上分数等事时有发生。

家庭教育《走出育子的误区》教学设计

家庭教育《走出育子的误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认识到育子的误区。 2、互相探讨正确的育子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到育子的误区,互相探讨正确的育子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师:日前,在第二南开中学大会堂举行了名为推动世界的手——让花开,蕴成就之果大型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主讲人是资深青少年成长训练专业导师、心理咨询培训讲师曹廷珲。 曹老师还是全国首家青少年成长素质训练体系生命树成长训练课程体系的创始人。 曹廷珲说:很多父母总是苦恼,我们创造了生命却难以让生命更精彩;我们付出了爱,却收获不到爱的果实。 他指出了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的误区,同时也介绍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子观点。 2、请家长谈谈现阶段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家长各自谈一谈。 3、出示问卷调查结果四、给出建议:恶性比较会带来恶果曹廷珲认为,目前有80%左右的家庭还没有走出教育观念的误区,而且很多父母也没有意识到这些误区的后果。 误区之一就是恶性比较。 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有个孩子平时学习不好,可有一次拼命学习,最后考了90分。

他兴高采烈地跑到妈妈面前,告诉妈妈他考了90分。 这个时候,他的妈妈和很多父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班有考100分的吗?而当孩子有一天终于考了100分的时候,父母往往又会问:你们班有几个人考了100分?每个孩子都渴望被表扬,以此肯定自己努力的价值。 而父母却习惯了拿别的孩子的优点去比自己孩子的缺点,而绝不会去拿自己孩子的优点去比别的孩子的缺点。 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在悄然发生变化,自信心没有了,且这样下去,往往不会使孩子奋发图强,反而让他慢慢产生了一种嫉妒心理,不会用正当的手段去超越别人。 曹廷珲接着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位小男孩经常被父母拿来与自己的哥哥做比较。 每次父母都会对他说:你看哥哥学习多好啊!久而久之,每次参加家庭活动,小男孩总会问:哥哥去吗?如果哥哥去我就不去。 有一次考完试,小男孩十分开心地跑到父母面前,父母以为他考出了好成绩,可没想到小男孩十分高兴地对父母说:我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哥没及格!这就是恶性比较带来的恶果。 物质奖励是不当的爱父母应该善于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比如可以经常拍拍孩子的肩膀,直接告诉他,爸爸妈妈有多爱你、多喜欢你。 但很多父母都不善于用语言表达出这份爱。 有时候,这会导致孩子学不会爱。

浅谈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

浅谈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 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在这三者之中,家庭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父母乃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乃人生第一所学校”。孩子从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家庭教育同样在孩子的人生之路上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就乐意接受父母的教育,这就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容易取得成功。但是,如果爱的不得法,对孩子过分溺爱,不但不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长、早日成材,反而会使孩子养成种种不良的习惯,甚至毁了孩子的一生。 一、宠爱过度的家庭教育 现在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家庭条件都比较好,不少家长都孩子百依百顺,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加之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的隔代爱,娇生惯养,甚至有的父母出于自私狭隘的偏见,对幼儿错误的思想行为,无原则

地支持和保护,对孩子所犯错误置之不理,或顾及到自己孩子的名声、孩子的前途,而竭尽全力为幼儿开脱,不与幼儿园或学校配合,到头来往往是事与愿违、后悔莫及。 实习的时候,班里面有个很胆小的女孩,她老喜欢偷拿别人的东西,老师与家长几次交流未果,因为家长始终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偷别人东西。一次,她把小朋友的药误认为是糖给偷吃了,觉得比较苦就吐到了地上,被老师发现后告诉了家长,可是家长就是不相信是自己的孩子拿的,说是老师经常故意诬赖孩子,致使孩子一直胆小。。。。。。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中国小朋友和日本小朋友一起去夏令营的事件,当然在这里并不是否定我们中国的孩子,当时中国的家长都是送了一程又一程,还有爷爷奶奶舍不得孩子去吃苦,还默默掉眼泪,给孩子塞了满满一包吃的,甚至有的家长开着车送出了好几里路,而日本的小朋友却自己背着书包跑得满头是汗。其实后来想想,也许并不是我们的孩子很娇气,而是家长根本没有真正的去放开孩子的手,也许没有家长跟着我们的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 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农村,由夫妻中的一方留下照顾,夫妻均进城的家庭则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人朋友照顾。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留守儿童”。而这一特殊群体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性,有少数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也变的更加坚强、懂事,自理能力强。父母的外地生活或多或少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 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继而走进城市。然而除了经济上的些许 改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带给他们更多的恐怕还是亲情和 家庭教育的缺失。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的关键所在。因此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 问题之一:留守儿童教育主体的变更。由于父母的外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 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因而 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农村老 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

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则更加淡薄。因为在亲戚的立 场上一般只管留守儿童的吃穿,不便或者不善于对孩子进行管理教育,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致使部分儿童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有的还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习惯,如:迟到、早退、旷课、厌学、逃学;喜欢进网吧、游戏厅,以解孤独苦闷;吸烟、酗酒、撒谎等。 问题之二: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 产生终身的影响。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 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但是,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留 守家庭或者父亲外出,导致父亲的家庭教育角色弱化;或者父 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 的爱,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 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如笔者牵手的湘乡市小学五年级小 女孩刘某,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她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孩 子非常胆小,自我封闭,自我防备意识强。我们驱车两小时到他家看 她,她很少讲话,几乎没有情感交流。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 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发展水平。而代

浅谈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对策

浅谈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对策 法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操在母亲手中。”由此可知,家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脑地位。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地方。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一个人接受的最早的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品格、情感、思想等影响非常重大,对生活、学习、劳动等各项习惯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它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们相当多的家庭教育陷入了误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和谐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1.重视智力才艺的发展,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把孩子培养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目前很多家长关,心的焦点是智力才艺的发展,而对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却没有足够的重视,致使孩子有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不良的情感、性格表现。教育界有句名言;“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 心理不健全是易碎品”。可见,对孩子的教督一定要全面。因此,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大力倡导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使孩子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正品”。 2.宠爱失度,有爱无教。一位教育家说道:“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所以过分娇惯孩子百害雨无一益。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不论正确与否,总是百依百顺,在事小事父母包办,毛病错误姑息迁就,甚至护短偏袒。在这种条件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关心别人,缺乏同情心,在校纪律性差,缺乏刻苦钻研精神,造就了自我中心的性格,形成了奢侈浪费的作风,贻害终生。 3.意见相左,表里不一。家庭成员对孩子要求不一致,如祖父、祖母要求松,父母要求严;母亲要求松,父亲要求严;就是同一人,有时对孩子要求松,有时对孩子要求严。这边严格要求,那边破坏,—教育的不统一,导致孩子有空子可钻,对家长也有所亲疏,极易形成表里不一:,说谎骗人,做事分不清对错、好坏,孩子的人生坐标就会出现偏差;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应该坚持统一要求原则和一贯要求原则。 4.言传身教失当,家教弱化。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对孩子的性格作风、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有些家长正面“言教”负面“身教”。他们只注重从言语上对孩子进行教育,却不注意 自己行动上的楷模作用。此如有的家长教育孩子不要说谎,可自己却一次又十次地欺骗孩子;有的家长要求孩子要多读书看报广…自己却泡在麻将堆中。

家庭教育误区

家庭教育误区 一、以分数论“英雄”,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能力 许多家教最明显的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分数与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分数只反映智力水平的一部分。分数与学习能力也不是一回事。“高分低能”就是只抓分数不发展能力所致。许多家长只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却忽视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犹如舍本逐末,致使学习没有后劲。许多孩子小学成绩优秀,越到高年级,成绩越差,就是学习能力缺乏培养的结果。 二、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现在一些有知识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过于包办,当孩子的学习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家长就帮助解决,这无形中让孩子在学习上依赖父母,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最终放开手,不是为了背着孩子一辈子。孩子对家长

辅导越依赖,学习到高阶段就越吃力。家长应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孩子自学能力与独立钻研的精神 三、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现在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却关注过度,家长对心理知识一无所知,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而许多科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患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有一定比例。孩子的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一是儿童时期,二是青春期。在儿童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对孩子的心理早期培养有重要意义。如果是在青春期中,父母不能帮孩子处理好一系列冲突,最容易使孩子发生各种心理障碍,这些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 四、父母对孩子过度期望并付出极大代价 “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好学校,上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出国深造等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父母为此投入巨大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孩子的学习状况、考试前途是夫妻关系、家庭氛围的晴雨表。许多夫妻间的争执,来源于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观点和

[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十个误区分析]常见的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十个误区分析]常见的家庭教育的误 区 有很多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十个误区,那究竟是哪十个误 区呢?现在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家长们看过之后可要及时改过来哦。 1、“只要身边有人照看就好” 很多华人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照看,没有危险就好。其 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肌肤接触、拥抱、关注的目光、有人和他说话……有些华人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们会思维迟缓,缺乏爱的安全感。 2、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 华人父母爱面子,又想鼓励孩子上进,于是常常说,你看人家 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把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只能给自己带来不满和痛苦,又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比较心理也可能导致家长之间的难以相处。

3、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很多父母抱着传统观念,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也就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于是,不被尊重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因此,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使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等等。 4、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设定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也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guo。在这些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和谐关系被牺牲。

5、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 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孩子前程的重要因素。 6、认为早起很好,睡觉就是懒惰 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但现在很多孩子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 7、认为孩子应该把全部时间拿来学习 有调查显示,常做家事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通过处理家事,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增强,长大后比较能面对挫折。华人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做家事,也就剥夺了他学习工作、分担责任和学习面对问题的机会。

中国家庭教育弊端

在亿万个中国家庭和中国家庭教育中成长的孩子里,孩子满青不是第一个离家出走的,更不是最后一个。面对此情此景,与其更多地揭露和批评孩子本人及其极端行为本身的道德问题,过多地渲染其父母所承受的悲伤和痛苦,不如冷静思考一下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致命因素和败笔。 教育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关键和基石,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而在中国,教育的分割和缺陷尤其家庭教育的弱点和弊端是暴露无疑的。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成长,教育的矛盾性、片面性和扼杀性已经不容忽视地摆在我们面前。 面对矛盾,如果没有适当的解决方法,那么结果只有一种:就是矛盾一方的妥协。孩子选择离开就是一种无声的抗争,一种沉默的妥协,一种融合了理智和冲动的极端路线。笔者要说,满青是理智的,因为他没有选择更加极端的方式草草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开始摆脱自身的不利因素,主动走向社会的大舞台,接受社会的熏陶和教育。同时,满青又是冲动的,因为不合理的家庭教育使他忽视了必要的道德因素,从此抛却了家庭的亲情,淡化了父母的感受,无视了亲人的悲伤。 面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种种弊端,很难笼统而简单的一言闭之,笔者姑且把家庭教育相对模糊地分为两个阶段:幼年教育和成人教育。 细细数来,可概括为中国家庭教育的十大败笔: 第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兽性。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 第二、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 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别: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象不象?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 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如果我们的老师从小就遭受着一种心灵施暴的教育方式,而陈旧的理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等到教育的重大责任再次落到他们身上时,我们所享受的待遇将是多么可怕呀!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关键词:家庭教育、望子成龙、溺爱迁就、智力第一、相互矛盾、物质奖励、放任自由。 主要内容:当前,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材,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成为每个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但大多数家长往往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换一个新的思路,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的双手奠定的,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当前,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材,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成为每个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但大多数家长往往缺乏科学的教子女方法,使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换一个新的思路,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望子成龙,操之过急 大多数家长把孩子看成自己的未来,孩子回到家中,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还要给孩子“加餐”,补充一些提高性的知识及特色:请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希望把他们培养成音乐家、画家……各种压力使孩子筋疲力尽,难以承受。这种由“望子成龙”进而“逼子成龙”的做法,违反了教育规律,与全面提高孩子素质相悖。 二、溺爱迁就,宠爱过度 宠爱孩子过度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的需要,视他们为心肝宝贝,不能让他们受一点“委屈”。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溺爱孩子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家长包办过多,使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对他们百般呵护千娇万宠。现在的小学生有25%的由家长帮忙穿衣服,整理书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叠被子、不洗袜子、不刷碗筷;孩子们吃饭都是家长准备好端到跟前……家长们只有一个愿望:只要孩子学习好,我什么事都可包干。这样过分地溺爱孩子,不仅使一部分孩子有才无德,还使孩子渐渐地养成了依赖心理,同时也抑制了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悖。 三、走出智力第一的家庭教育误区 把孩子培养成材,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也是广大家长辛苦劳作的精神寄托。于是,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偏重智力因素,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对制约其成长的其他因素则很少过问,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有出息,才能出人头地,于

浅谈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建议

浅谈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建议 摘要】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家庭教育也是中学生接受教育最早的地方,对他一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性格的形成以及行为素质的提高。但我国不少家庭的教育方式仍未走出误区,这对中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甚至会把他推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关键词】家庭教育误区中学生成长建议 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网络世界的全球化,对中学生的教育也成为现代家庭的重中之重,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许多家长为学生的成长倾注了全部心血,可是,由于方法不对头,结果却不如所愿,这无疑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很大关系。家庭教育的误区不但导致现代中学生骄横、自私、孤独、自卑、焦虑、依赖、忧郁等心理障碍的形成,而且还直接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为社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成长具有奠定作用,对个体的社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的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一个人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庭的生活环境和家长的言行举止,从小耳濡目染,会对中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家庭教育是中学生接受后继教育的过滤器。

2.家庭教育具有感染性。由于父母子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彼此心心相通,情感的感染性就显得更为强烈,家长的好恶取舍常常决定着子女的行为举止。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这种情感上的感染作用有时是很强的。 3.家庭教育具有权威性。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权威性,是家长有效地教育和影响子女的重要前提。 4.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鲜明的针对性,是家庭教育的又一大特色。5.家庭教育具有终身性。在人的一生中,享受最长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具有终身性。 二、家庭教育的误区 1、以分数论“英雄”,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能力 许多家教最明显的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学生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其实分数与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分数只反映智力水平的一部分。分数与学习能力也不是一回事。“高分低能”就是只抓分数不发展能力所致。 在教书的这十几年里遇到很多这样的家长,他们只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却忽视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孩子小学成绩优秀,到了初中成绩却越学越差,由于思维能力跟不上,出现了厌学、逃学的结果。部分家庭不但没有反省,反而把这种责任推向学校,认为是老师的教学水平有问题。 2、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现在一些有知识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过于包办,当孩子的学习稍

“家长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感想

“家长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感想 2011年10月29日上午,由教育局举办的“万人家长培训”专家报告会上,我有幸聆听了教育专家刘凤华的讲座,他以“家长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为主题,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全市部分中小学家长上了一堂教育课,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就此谈谈自己的心得。 由于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不甘落后的人,所以对孩子就给予了过高的期望,主要诱因就是虚荣心过强引起的,喜欢把孩子的优点夸大炫耀,对缺点却避而远之,以获得别人的赞许和羡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样,使自己只注重孩子的外部表现,而忽视了孩子的内在品质。一旦孩子的表现未能达到我的预期所想,首先想到的不是帮孩子分析原因,加以改正,而是先“挽回面子”,回去再“好好教育”。尤其是每次考试成绩发下来以后,我就会询问儿子某某考多少分呀?其实这就是我的最大攀比心理。 针对严父慈母这个问题,我做了详细的剖析,孩子是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共同结果,我就应该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担起自已应该担当的责任。在学习方面配合爱人一起做孩子得支持者和参与者,推进孩子的课后反思和复习。更应该建立起教育权威。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夫妻相互配合,不能溺爱、纵容。最后被孩子牵着走。平等但也要有敬畏。 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还记得我带儿子去逛商店,孩子总

是不愿进,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的手套掉了,当我蹲下的那一瞬间,我发现眼前的可怕“儿子矮小的个子,他的眼中,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只有大人们的一条条大腿和一双手……。这件事提醒了我,孩子和我的视平线是不一样的。我要更多的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要时常和孩子沟通,要把孩子当朋友。不要以命令口气去教育和强迫方式教孩子去做事。多给予孩子以鼓励和表扬,孩子做错什么事情不要一味的去批评和指责。要培养孩子自信心。 二年八班孙晨曦家长薛晓明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普天下的父母都热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果教育方法不当,结果往往令人失望,令人痛心。那么我们如何真正去关心爱护儿女,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支点。 一、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当今,一些幼儿家庭教育表现为明显的"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理念。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了高度竞争性,知识经济的兴起,强调了知识的作用。家庭顺应时代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加大智力投入,但不能片面地强化智育,夸大智力的影响力。许多家庭在幼儿的家庭教育理念上步入重智轻德的误区,呈现明显的功利色彩。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味关注幼儿的智力开发,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和时间,对幼儿进行识字、画画、声乐等方面的培养,而忽视幼儿的品德教育、劳动习惯的养成以及自立性格的塑造等。这样做,对幼儿心身的健康的成长十分不利,可能从小就埋下性格缺陷的种子。而且,有失偏颇的"重智育"的教育理论还可能因没法达到预期的结果而产生不良的影响。家长们本意是要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事实上经常仅仅停留在"灌输知识"的层面,对幼儿智力开发无益。虽然智力经常是通过掌握知识而形成与发展的,但是,幼儿真正能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由于其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显然是十分有限的,而且一旦幼儿对"灌输的知识"产生烦厌,对其日后的智力发展更是适得其反。 2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幼儿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是溺爱式与专制式。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实行 "& 多年来使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呈倒"金字塔"式,必然对幼儿百般溺爱,衣食住行,大大小小事务,一概包揽。家庭的溺爱直接造成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膨胀或目空一切、胆大妄为或性格孤僻、胆小退缩,缺乏应有的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难以健康成长。有的幼儿家庭教育则相反,只有一个,家长们出于"好好管教"的用心,信奉"不打不成才"的古训,从幼儿时"严格"要求孩子,甚至于虐待儿童。在家庭教育中,认为幼儿无所谓独立人格、自尊心,家长总是高上,权威在手,说一不二,专制式地对孩子进行管教。孩子只有单纯服从,出现差错,非打即骂。这样育方式,置幼儿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家庭缺乏宽松的环境,自然无法形成健康的心态,最终会导致孩子自卑,心理不健康。 3缺乏健康的家庭教养环境幼儿家庭教养环境,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前者指家庭生活的环境、幼儿游戏环境、全家一起活动施型的条件,这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断的改善,一旦产生,较为固定;后者主要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