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鸦片战争听课记录

鸦片战争听课记录

鸦片战争听课记录
鸦片战争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探究一

英国为什么要发动战争?(工业革命需要原料和市场)

英国为什么能发动战争?(英国是资本主义强国)

引导:鸦片战争前中英比较(工业国—农业国)

一、鸦片战争

1、背景

18世纪鸦片战争前中英比较

中国英国

政治: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强国军事:军备松弛船舰利炮

外交:闭关自守殖民扩张

总体特征:封建时期危机四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

走私贸易(图片、条形图、折线图)鸦片战争

出超

银荒兵弱(林则徐话语)借口

维护统治

2、原因

导火线: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英国为在中国建立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探究二

无禁烟运动就无鸦片战争?这应当从原因上分析辩驳

(英国人的书信可证明英国侵华是蓄谋已久)

3、经过(1840-1942)

英军入侵路线及时间

4、结果

(1)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内容:割香港岛、赔款、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协定关税(后两个条款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要点突破:条约中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严重破坏中国经济和贸易主权、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5、影响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理解:(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

(2)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

社会性质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革命性质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民主革命

结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和民主革命的开端

列举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社会性质变化(《南京条约》签订)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政治: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者是经济: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

国有优势,但实际上英国军事力量强大,中国必然失败)

材料二:《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商人欣喜若狂,但实际上受阻碍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的消费量对比

1、发现问题

2、分析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中国人普遍贫穷,购买力不强,

英国带有一定盲目性的商品输入(中国不需要的产品)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 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情 感、态 度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教

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鸦片战争》教学实录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鸦片战争》教学实录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鸦片战争》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概况和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2.能归纳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从多角度分析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原因。 3.能正确复述出鸦片战争的主要经过、关天培的抗英事迹。 4.能准确说出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通过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对中国社会危害的分析,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6.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7.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愿意向他学习。 8.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课前在实验室里找到的两朵花的标本,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学生观察、回忆、回答是大烟花。 教师问学生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可能说是在“中华五千年的光碟”里或者师大地里看到的。 教师问学生谁能说说它能做什么用的? 学生思考回答经过加工可以制成药材,这种药材叫鸦片。 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有什么药用价值吗? 学生可能回答少量服用可以减轻身体疲劳;能治腹泄;能使人精神振奋。…… 对同学们的表现教师给与充分肯定,然后指出鸦片是一种强调的麻醉剂,中国原来确实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但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谁能谈谈鸦片都有什么毒副作用? 学生可能回答大量吸食对人的身体特别有害。它能使人面容憔悴,骨瘦如柴,无精打采;鸦片很贵,使那些吸毒的人都倾家荡产;有的人为了吸毒,甚至是杀人抢劫。……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同学们能把鸦片的危害说得这么透。是的,鸦片确实是一种毒品。大量吸食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给社会带来许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方案

历史教育普专班教育实习教案 一、授课班级:八年级X班 二、授课人: 三、授课题目:鸦片战争的烽烟 四、授课类型:综合课(新授多媒体) 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本课的编排充分展示了这样的线索。 本课的重点是虎门销烟的有关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难点是认识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本课地位: 就世界史的范围来说,鸦片战争是当时已经完成产业革命的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对一个正处于封建主义迟暮中步履蹒跚的古老国家中所发动的侵略战争;就中国史范围来说,它引起了中国社会一系列的变化,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从来不曾出现过的局面。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课程标准及本课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 知识与能力: 了解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 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信息,编写虎门销烟的故事讲稿,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表格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虎门销烟的史实的了解,认识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在禁烟中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 通过学习,认识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受到战败求和的刺激,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主张,这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挑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

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 基本知识点 (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知识结构 西方国家的侵略 ①1840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 ②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 ②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门户 ①《南京条约》签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 (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 新课学习 一、虎门销烟 1.鸦片战争的背景 国内: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②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③军纪松散,军备废弛; ④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2)国际: ①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法美等国工业革命相继发展; ②资本主义列强疯狂对外扩张,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看中国的失败

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看中国的失败(陕西省旬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725700 李端) [内容提要] 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的爆发对中国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在走着不同的道路,最终也决定了战争最后的胜败。 [关键词] 鸦片英国清政府工业革命市场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船坚炮利思想 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自乾隆后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同时清政府实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时处于优势地位,而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老大——英国,国内的商品打不入中国市场,在对中国的贸易中处于逆差的地位,英国在对华的贸易中得不到利益。于是英国想通过对中国贩卖鸦片意图扭转在对华贸易中的逆差地位,通过鸦片贸易英国改变了在对华贸易的得逆差地位,而英国的鸦片贸易却严重的损害了清政府的利益,清政府禁烟,1839年六月的虎门销烟,严重的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于是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以图打开中国市场。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不积极的应战,致使战事不利,迫于英国的压力,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

国在条约中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等,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使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最终结果是中国的清政府战败,英国取得了胜利,而当时拥有4万万人口的清政府为什么会失败呢?我们从战争前中西方的现状进行一下对比,从中我们不难找出中国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战争前的中国:第一,从经济体制上看,当时清政府的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经济。皇帝、贵族、官僚和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只占有很少的土地,需要租种地主土地并交纳高额的地租,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必然尖锐;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它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到清政府时则严重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极强的排斥力,特别在中国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自然经济的顽强阻碍,发展十分缓慢;清政府时期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往往结合在一起,互为表里,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同时最大限度地剥削农民,农民还要向清政府交纳各种税收和从事徭役,生活是极端困苦。同时中国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没有地位,怕自己的投资失败,往往把通过资本主义工商业赚到的钱不在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购买土地,把土地作为其财富的象征,导致在中国封建社会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严重,这样的恶性循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

课程名称:《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历史教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鸦片战争等问题的认识见解关系着学生自身历史素养的培养。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亦本书的重点,应做重点关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的大概经过和相关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介绍和学习,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应以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的分析为主,在经过细节上不做过多延伸。 高一年级学生在阅读分析上已有较大提高,以学生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为依据,自主总结概括,形成富有逻辑的观点态度。适当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经过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基本内容。

(2)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各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在教师合理的史观引导下,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开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史料,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3)通过对背景、影响、观点的对比整理,养成辩证的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鸦片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抵制毒品”的意识(2)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史实,培育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3)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遭受的屈辱,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意义,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其影响;《天津条约》和《北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案

一、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开始了顽强的抗争……中国历史从此开始步入了近代。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本段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个阶段。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新旧革命分期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近代西方列强曾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先后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等光辉事迹;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国各界仁人志士的探索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如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兴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兴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但都因其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从领导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历史。而这一单元重点讲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因此本单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理顺各事件之间的关系;能够结合地图,讲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根据史实作出分析得出史论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培养学生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3、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了解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重点 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三、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的背景,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式生本教育法、比较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 一、自主学习:课前下发预习学案,要求学生根据学案提前预习课本,并将重点知识在课本中标注出来,若有疑问提前做出标记,以备上课交流。 二、导入新课:(幻灯片) 导入新课:(指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西方各国相继建立了资本主义政体。继而,他们为争夺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疯狂扩张。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命运,也开始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屈辱史。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百年屈辱史的开端:第十二课鸦片战争 三、教学过程: 学生预习成果展示融合进教学过程中 (一)教师设问:结合初中所学及课本提示,总结鸦片战争的背景 [探究学习] 公元1644年,一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南下,铁骑越过长城,直达北京,象征着皇权的紫禁城落入了满族人之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大清,开始了。中国近2000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继续延续下去……几乎同一时期的1640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议会打出“自由”的旗号,号召人民维护被国王践踏的自古就有的权利…… 播放鸦片战争影视资料提示,完成下表。 1、结合教材P50第一子目的预习,完成下列表格,并结合以下图表谈谈你对鸦片战争之前的中英历史发 展对比的认识。[关键词:高速发展 ....]. ....闭关锁国

第12课 鸦片战争

第10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 学习要求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3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基础知识梳理 一鸦片战争(1840.6-1842.8) 1 背景:(欧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中国封建主义落后,导致战争的必然爆发)(1)政治上:英国是先进的国家;中国的封建统治日益腐败。(2)经济上:英国:率先完成了,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中国:封建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3)军事上: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中国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4)对外政策上:英国为扩大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到处进行; 清政府推行政策。 (5)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 ①起因:为扭转,英国等国家向中国走私鸦片。 ②过程:清政府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___________海滩当众销烟。 ③意义:极大地鼓舞了。 总结: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企图打开中国大门,抢占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的禁烟运动仅仅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2 过程:1840年6月爆发,1842年8月英国侵入江面,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 3.结果:(1)《南京条约》的签订 内容包括①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 ②割让给英国。③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由中英双方协定。④列强取得了、片面、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2)美法等国相继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等条约。 4.影响(1)政治:中国的遭到破坏。 (2)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中断,中国被卷入。 (3)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沦为社会。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列强为了扩大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列强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 2.经过:自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侵略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清政府战败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条约主要内容: (1)增开等11处城市为通商口岸;(2)外国商船可在往来;(3)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经商、;(4)清政府赔赔偿英法军费各白银等。 4.影响 (1)社会性质:中国丧失更多,中国社会的程度加深。 (2)清政府发生变化,设立总理衙门和总税务司。 (3)兴起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中国开始起步。 概念解读 1片面最惠国待遇 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为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2领事裁判权 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形成对所在国家属地主权的例外或侵犯。实际上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事裁判权就是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国家所享有的一种非法特

鸦片战争 精品教案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 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 茶叶、生丝 呢绒、布匹 (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基础知识: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的衰败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和危害;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的英勇反抗;鸦片战争结束中国受到的损失和巨大影响。 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它昂首走在世界的前列,然而当人类历史步入近代后,中国社会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外部冲击,经受了一个多世纪的蹂躏,最后远远落在了世界的后面。这一切的一切,就要从那次鸦片战争说起了··········· 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了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原料市场,西方资本主义的欲望之手慢慢的伸向了中国,这个正处于晚清,也即封建社会的末期,政治上存在着严重的统治危机的腐朽落后的国家。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中仍然占主导地位,仍然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不断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对外实行闭关锁国。从而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距离。 然而这样的世界格局,如此甜美的梦定然是做不到天明了。 鸦片战争的爆发,开始让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而民族矛盾也越发的显现尖锐,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由于巨额的赔款,劳动人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聚合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动地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开始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使一些爱国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关注世界,学习西方,开启了学习西方的脚步。 纵然这一切的事情都已成为,但却时刻给我们长鸣着“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钟。我们也应当看到像林则徐那样的英雄,心中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最新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最新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 同学们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蔓延的吗?同学们知道因为直接导致的一场近代战争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鸦片战争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鸦片战争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1.归纳法.像鸦片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_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第10课鸦片战争的知识点

鸦片战争的知结构 时间:1840.6—1842.8 国内外背景 方面中国英国 经济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占主导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 政治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君主立宪制 思想儒家思想、反封建民主思想启蒙思想 军事军备废弛船坚炮利 对外闭关锁国殖民扩张 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疯狂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重要原因: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清政府腐败落后,危机四伏 直接原因:中英围绕鸦片走私矛盾日趋尖锐 ①英国对华走私毒品的目的:扭转中英正常贸易的逆差局面 ②鸦片走私的危害:严重危害清朝统治;摧残了人们身体;污 辱了人们人格 借口:林则徐禁烟运动 战争的进程: (1)第一阶段:广州珠江口 厦门 定海 天津白河口 (2)第二阶段: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广州厦门定海南京 战争结果——《南京条约》签订: 时间:1842.8 内容;割地香港岛---------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 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清政府财政负担,阶级矛盾尖锐; 开了列强侵华勒索赔款的恶例

五口通商------我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关税须协定---破坏中国关税贸易主权, 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 危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沦与发展并存)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时也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战争反思—我们为何这么弱不禁风(中国战败原因): 客观原因:英国国力强大蓄谋已久 主观原因:① 统治集团战和不定组织不力——重要原因 ② 大批将领畏敌惧战,不敢发动依靠民众——直接原因 ③ 经济技术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根本原因 补充:1、《南京条约》附件----指《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时间:1843 内容:英国获得了 ①领事裁判权—破环中国司法主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永久居住的特权。 补充:2、中美《望厦条约》 时间:1844 内容:享受南京条约除没有割地赔款外特权 美国人在五口自行租地建屋,设立医院、教堂等 美国兵船可以到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 危害:破坏我国的邻海主权,便利列强对华的文化侵略 补充:3、中法《黄埔条约》 时间:1844 内容:享受南京条约除没有割地赔款外特权 法国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坟地,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危害:便利列强对华的文化侵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1856--1860 参加国家:英法美俄四国 原因:根本: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大发展,为了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鸦片战争》课堂实录

《鸦片战争》课堂实录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在那里,先进与落后并存,文明与野蛮同在。首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发生在200多年前的小故事。 (师生一起聆听马戛尔尼子爵访华的故事录音,同时屏幕呈现文字内容;通过学案材料一,探讨马戛尔尼子爵访华的原因,略) 师:1792年的时候,马戛尔尼来了,试图通过和平外交的方式打开中国大门,但遭到了中国的拒绝。那么,接下来英国会怎么做? 生: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师:(屏幕呈现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在世界的扩张示意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幅地图,你们能不能从这幅地图中找出可以证明英国十九世纪中期会对中国使用武力的证据? 生:美洲基本上是独立国家,因此,英国很难进入;在亚洲,这时英国已经占领新加坡、马六甲、缅甸部分、印度的大部分、阿富汗部分;非洲的沿海地区也有一些被侵占。因此,英国如果要进一步侵略的话,只剩下三个地区:一个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一个是非洲内陆地区;一个是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也就是说,英国接着会在这三个地区扩张。 师:分析得非常好!实际上,由于对非洲大陆内部的不了解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这时英国还不能进入非洲内陆;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也存在同样的情况,而且人口稀少,市场也不可能庞大。所以,英国下一步扩张的方向必然是东亚地区。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能置身事外吗?能够避免被侵略被奴役的命运吗?不能。 师:1792年马戛尔尼乘兴而来,1793年他带着遗憾和失望回国,临行前记下了对中国的最后印象: (听录音:中华帝国是一艘破旧的摇摇晃晃的巨大战船,一批有能耐的警醒的值班军官有幸在过去的150年间使其设法浮于水面,并以其巨大的身躯和外表吓住邻居。但是任何时候只要一位无能的人碰巧的掌握了船上的指挥权,那么这艘船的风纪和安全就会荡然无存。它可能不会马上沉没;它可能会象一艘失事的船一样漂浮一阵子,然后在不久的将来在岸边撞成碎片。但它永远不可能在旧的底板上重建起来。) 师:当时的中国情况到底如何?是不是真的和马戛尔尼所说的那样?下面我们一起研究学案材料二。 (屏幕呈现反映中英社会经济状况、政治状况、思想观念、社会性质对比的表格,教师把学生分析材料的结果随机填入表格之中) 学案材料二:自乾隆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獗,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日月,奚暇问年岁?(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 师:你能简单描述出龚自珍生活年代(1792~1841)的一些情况吗? 生:清朝从乾隆末年就开始衰落了。当时社会秩序十分混乱;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经济凋敝;吏治十分腐败;国库亏空。 师:很好!乾隆末年中国社会在思想观念等其他方面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我们接着分析材料三。 学案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所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摘自乾隆帝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之国书,1793年) 师:根据材料判断,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是怎样的? 生: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盲目自大,自以为是。 师:很好。那么,你认为中国人对世界不了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序言: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要认识它的爆发原因及其对于中国所产生的意义,必须首先了解它爆发的大背景,即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 一、中国传统社会特征: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的内聚性和统一性的社会,它主要有四大特点构成。首先是小农经济:封建社会的中国,农业是主要的经济基础,农民主要通过辛勤的田间劳动来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并承担着供养政府、军队和城市居民的重任。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封建经济,在性质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就是说,人们只生产自己需要的一切东西,并不会拿来做商品交换,跟外界很少发生联系。中国思想家老子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就是描述的这种状态。 在小农经济的状态下,土地被分割成许多小块,为了维持温饱,大部分的劳动力都被束缚在土地上,使得农业生产始终维持在精耕细作的水平上,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发生技术革命和商业革命。 官僚政治: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是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它主要靠科举制度来支撑。根据科举制度,在原则上,无论出身于哪一个阶层,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成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尽管普通百姓要参加科举,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但是它毕竟提供了一条政治上的社会流通渠道。即使考不了状元,得一个秀才或者读书识字,即可成为地方的士绅,帮助维持基层的秩序,属于底端的统治层。科举制度提供了可进可退的上下流通渠道,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的稳定,是一套有效的社会管理制度,因此尽管不断地改朝换代,这套制度依旧持续存在。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皇权合法性的辩护者。第一,它提出了天道观念,说皇权是天赋的,皇帝又是天子,是替天执掌政权,管理人世的,因此具有不可违抗的权威。第二,它提出了大一统思想,即权力应该集中到皇帝手中,而分裂也是不合法的。第三,它制定了社会的纲常伦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伦理道德规范,个人要服从家庭,家庭服从朝廷,而皇帝就像一个慈父一样管理着国家。这样,整个国家从下到上,都按照儒家规范行事,就像一个大家庭,具有很强的内聚力。 王朝循环。中国封建社会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王朝的循环。最初的帝王总会励精图治、休养生息,通过宽松的政策来换取民心,建立权威。社会发展良好,到了后期,通常是腐化堕落,捐税沉重,社会矛盾激化,各地人民起义,旧王朝被推翻。但是任何农民起义的结果,并不会引发革命,不过是更换统治者的家族,建立新的王朝罢了。即使是蒙古族和满族的入主中原,也是必须利用这一套制度维持统治,因此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评价: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使中世纪及之前的中国在技术和财富上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马可波罗游记》夸张地描述了中国的富丽堂皇,英国人李约瑟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则高度评价了中国的古代科技文明。1687年儒家经典被翻译成拉丁文在巴黎出版,17、18世纪之交德国最重要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论中国哲学》)深受中国影响,称赞中国的社会组织和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鸦片战争前夕世界形势及清政府的腐朽没落统治;鸦片走私;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时空过程;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 2.能力培养 ①通过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探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问题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鸦片战争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以及阅读史料获取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等。 3.德育目标 ①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之际,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为开辟海外市场进行全球殖民扩张的必然结果。 ②通过讲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③通过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分析,教育学生奋发图强,为国家强大而读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 难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课是高中学段第一节历史课,教学设计的基点在于贯彻落实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个方面的基本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与 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鸦片战争的重点和基本的历史知识,开始培养和训练

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近代中国国情和人文精神的思想教育。 2.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应从起始年级抓起。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紧密结合高一学生的学段和年龄特点,开始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历史思维能力训练,使学生在掌握重点历史知识的同时,使历史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3.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式”和“双主导学”(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检测练习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等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4.在教学媒体手段上,本节教学设计适时播放影视录像片段、鸦片战争演示战争进程示意图、介绍相应历史资料,借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以及适度增加信息量。 【课堂实录】 (多媒体课件画外音导入)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在那时,千年的中华帝国,连同它光辉灿烂的文明被一场外来的血与火打败了,中华民族开始沦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中英两国远隔万里,为什么会在19世纪的上半叶发生了一场血与火的较量呢?首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发生在200多年前的一个小故 事。(师生一起聆听马戛尔尼子爵访华的故事录音,同时屏幕呈现文字内容;通过学案材料一,探讨马戛尔尼子爵访华的原因,略)师:1792年的时候,马戛尔尼来了,试图通过和平外交的方式打开中国大门,但遭到了中国的拒绝。那么,接下来英国会怎么做? 生:会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 师:(屏幕呈现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在世界的扩张示意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幅地图,你们能不能从这幅地图中找出可以证明英国十九世纪中期会对中国使用武力的证据?生:美洲基本上是独立国家,其是美国把美洲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允许欧洲列强染指美洲,因此,下面我们一起研究学案材料二:自乾隆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獗,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日月,奚暇问年岁?(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 师:你能简单描述出龚自珍生活年代(1792~1841)

初中历史《1鸦片战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本课课标要求: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针对课标(1)讲述层面,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等,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 针对课标(2)要求,通过自主学习、地图分析等,理解并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史料解读、合作探究等,进而认识到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一课,上承中国古代史,下启中国近代史,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人民抗争史的开端。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因此了解并掌握本节课,有助于把握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特征的认识,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学情分析】 我校是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比较差,但男生比较多,对战争类的课比较感兴趣,他们在初二的学生已经学过中国古代史,具有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历史分析能力,部分学生通过阅读和观看相关

影视作品,也许对该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通过本节课,不仅仅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的主要经过,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的教育,要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危害,实现历史学科的人文性。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看图片与阅读材料,掌握鸦片的危害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进而领悟林则徐的民族情怀。 2. 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地图,理解并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 通过史料研习和合作探究,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 1. 通过导学案,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2. 史料教学法。 3. 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欢迎走进历史课堂。我们从今天开始学习中国近代史。 春天来了,百花盛开这种漂亮的花儿,你认识吗?这就是罂粟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