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7课时 智慧广场-组合 台儿庄 胡晓娟

第7课时 智慧广场-组合 台儿庄 胡晓娟

第7课时 智慧广场-组合 台儿庄 胡晓娟
第7课时 智慧广场-组合 台儿庄 胡晓娟

智慧广场--组合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69页--7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体会图表的有序性、简洁性和有效性。

2.经历列表或作图寻找规律的过程,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推断等教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有序性。

教学重点:应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应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准备:尺子、彩笔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学

1.创情板题(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咱们山东省要举行“少儿戏曲大赛”,我们学校从小丽、小军、小杰、小阳4名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学校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有多少种组合方法?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数学信息)

问题预设:有多少种组合方法?。。。。。。。。。。

你能解答吗?

预设1:有4种组合方法。

预设2:有5种组合。

预设3:有6种组合方法。

师: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究竟有多少种组合方法?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智慧广场--组合。

板书课题:智慧广场---组合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初步探究有多少种组合方法,为下一步有序思考做了一个铺垫。】

2、出示目标

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1)应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

(2)体会图表的有序性、简洁性和有效性。

3、自学指导

师: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需要大家的努力,下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69页中的内容,重点看方框里交流的内容。思考:(1)从小丽、小军、小阳、小杰4名同学,选出2名代表学校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法?(2)如果从5名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学校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法?(3)怎样有序地找出所有的组合方法?

5分钟后,比比谁能汇报清楚上述问题,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二、读书自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比谁看书最认真,自学效果最好。(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汇报交流

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请把手放下。

1、小组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特别关注学困生。

2、全班汇报。

预设:

解决问题一:

(1)从小丽、小军、小阳、小杰4名同学,选出2名代表学校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法?

小组1:有6中方法

①小丽---小军②小军---小杰③小杰---小阳

④小阳---小军⑤小阳---小丽⑥小杰---小丽

小组2:我们组是这样找的:先找出小丽和其他人有几种组合方法,再找出小军和剩下的人有几种组合方法,接着找出小杰的……

小组3:我是这样找的:我用A、B、C、D分别代表这4名同学,连一连,数一数,就知道有多少种组合方法了。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吗?(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汇报了三种方法,其中第二、三种方法通过有序思考,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到答案。第三种做法还采用了符号表示的方法,简洁、明了。

解决问题二:

(2)如果从5名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学校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法?

生:

师:这位同学利用我们刚才总结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提示:如果用点来表示学生人数,用两点之间的线段表示一种组队方法,你能完成下表吗?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下面拿出表格四人为一小组开始探究吧!找出规律之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先独立填表,找出规律。完成后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

师巡视,个别指导。

小组1:两名学生时,只有1种组队方案;增加一个人变成三个人时,增加的这个人,要和前面的两个人都各自有一种组队方案,所以就增加了2种组队方案;再增加一个人变成四个人,就会增加3种组队方案……

小组2:两名学生,只有1种组队方案;三名学生比两名学生,增加了2种组队方案;四名学生比3名学生,增加了3种组队方案;五名学生比四名学生,增加了4种组队方案……

小组3:两名学生时,只有1种组队方案;三名学生时,一共有“1+2=3”种组队方案;四名学生时,一共有“1+2+3=6”种组队方案;五名学生时,一共有“1+2+3+4=10”种组队方案场。

小组4:两名学生时,只有1种组队方案;三名学生时,组队方案为1加2;有四名学生时,组队方案为1加到3;有五名学生时,组队方案为1加到4;有六名学生时,组队方案为1加到5;以此类推。

教师小结:如果从n名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学校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法?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吗?

生答。

教师板书:组队方案=1+2+3+…+(n-1)

【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经历列表或作图寻找规律的过程,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图表的有序性、简洁性和有效性。】

3、概括提升

怎样有序地找出所有的组合方法?

应用列表、画图的方式通过有序思考,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到答案。

四、学情诊断

师:同学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1、从明明、红红、丽丽、平平4人中挑选2人代表班级参加社区调查,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某校从5名候选人中选2名参加区“少代会”,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以上两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五、互助质疑

1、更正:让发现错误的学生上台更正。(要求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错误旁边改正,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谁对谁错,并说出错的理由。

3、评价:

对学生的板演从对错和书写两方面评价,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同桌互改:

组织同位互改,错误的同学及时订正,然后统对全班对错情况,并让错误学生代表说说错因。

5、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六、检测作业

课本70页自主练习第4题。

板书设计:

从小丽、小军、小阳、小杰4名同学,选出2名代表学校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法?

方法一:

①小丽---小军②小军---小杰③小杰---小阳

④小阳---小军⑤小阳---小丽⑥小杰---小丽

有6中方法

方法二:直线图

方法三:曲线图

使用说明:

1、设计说明: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探索的欲望。

创设学生熟悉的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初步探究有多少种组合方法,为下一步有序思考做了一个铺垫。

(2)主动探究,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经历无序组合---画直线图、曲线图(有序组合)、列表寻找规律的过程,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图表的有序性、简洁性和有效性。

(3)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2、使用建议: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从无序组合---画直线图、曲线图(有序组合)列表寻找规律的过程。让他们体会方法的优化。

3、需要破解的问题。在活动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台儿庄运河街道张庄小学胡晓娟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智慧广场》

智慧广场图形排列的周期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圈一圈、数一数、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获得成功感受。 【教学重点】 发现简单周期问题的规律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彩旗、练习纸等。 【课时安排】 用1课时来完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变一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出示课件中的小彩旗串,同学们思考。 师:仔细观察,彩旗的颜色有什么特点? 生:彩旗是按“红、黄、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彩旗的排列有规律吗? 生: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红、黄、绿”3个一组,重复出现。 师:这些彩旗是按每3个一组的规律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出现的现象叫周期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变小魔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在老师缓慢扯出彩旗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感受彩旗颜色的排列规律,引出对周期现象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独立探索。 师:同学们,第17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 仔细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先想一想,再在本子上数一数、画一画、圈一圈,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帮助学生回忆用数一数、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是以“几个一组”排列的,发现规律的周期性。】 2.解决问题。

师:第17面小旗是什么颜色? 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 有没有比画一画、数一数更简便的方法? 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这是算法优化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画图方法的繁琐性,发现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师:下面我们来算一算。 生:如果知道第17面小旗是第几组的第几面就能很快知道是什么颜色。 生:17÷3=5(组)……2(面) 结论:第17面小旗是黄色。 师:为什么要除以3?商是5表示什么?余数是2说明什么?为什么第17面彩旗一定是黄色的? (学生交流汇报。) 师:每3面一组,17面小旗中共有完整的5组,余数2说明第17面小旗是第6组的第2面,因为每组的第2面都是黄色的,所以第17面小旗一定是黄色的。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进一步加深对解决问题的理解,感受规律排列的周期性;通过交流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互助中共同提高】 3.汇报交流。 师:通过上面计算的方法,用除法做,只要知道余数是几,与排列规律作对照,很快就知道排的是什么。 【达标检测】 1.完成“自主练习”1、2题。 练习时,重点交流运用了什么策略。 2.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画图形。 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后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 【作业设计】 1.第23个图形是什么? □△△○□△△○…… 2.如果3月1日是星期二,那么3月18是星期几?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周期现象,彩旗的排放有什么规律? 生;按一定的规律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地出现。 (学生交流,教师做好评价) 【设计意图;交流分享收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以及思维、方法进行梳理,做到融会贯通。及时评价,则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的快乐。】【板书设计】

万达集团转型发展案例

万达集团转型发展案例 企业管理案例研究 2014年第期 ,总第期, 首钢发展研究院 2014年月日 万达集团文化产业发展案例分析 一、万达集团基本概况 大连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目前已经形成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旅游和连锁百货四大核心产业。2013年~万达集团资产3800亿元~年收入1866亿元~ 净利润125亿元。2014年上半年~万达集团资产达到4600亿元~同比增长21%,收入920.7亿元~同比增长24%。近期~万达集团在电商公司发展、主要公司上市、金融集团成立、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加快步伐。到2020年~万达集团将形成不动产、文化旅游、金融、零售、电商五大业务板块。 万达商业地产是国内商业地产的龙头企业~且是世界第二大商业地产业主及运营商。万达商业地产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归因于“订单式管理”~通过与品牌商合作进行全方面的资源整合~以及一年20家店的迅速扩张~这种模式很快让万达吸引到了很多“廉价”的资源。截止2014年8月29日,electrophysiology basics, pericardiocentesis, temporary cardiac pacing, an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echocardiography, treadmill exercise testing and other techniques. Understand the basics of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2. basic requirements number of studying disease and ask the kinds of diseases in heart failure ... Science is a broad, high integrity of clinical medicine, it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linical section and is the

一一间隔排列的评课稿

《一一间隔排列》评课稿 高邮城北实验小学黄桂娟 三年级上册研究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间隔排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几乎每个学生都曾经接触过,但一般不会关注和研究它。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是最简单的间隔排列,其中的要素不多,规律比较明显,适合三年级学生探索。王老师“扶”与“放”相结合,引导学生验证规律,加深对数学模型的理解,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一、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建构学习平台。 在教学中,王老师先让学生用字母、符号、图形等学生熟悉的东西创造间隔排列,接着展示学生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望。引出今天的课题。接着出示生活中的一些间隔排列,让学生说一说图中哪些物体之间是一一间隔排列。这样就更多了解到间隔排列的普遍性。 二、学生充分感受探究,促进思维发展 老师呈现兔子庄园的画面:许多兔子排成一行跳舞,每两只兔子之间有一个蘑菇;一根绳上,每两个夹子之间晾一块手帕;场地前面,每两根木桩之间有一块篱笆。 观察现象,怎样看,看什么,都很重要。王老师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图中哪些物体的排列是一一间隔排列?每组物体在位置排列上有什么特点?从而来认识“两端物体”相同,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本节课。 从数学角度观察现象,要关注现象里的数学内容。“数”能得出物体的数量,“比”能找到相同与不同。教材让学生在表格里填写各种物体的个数,这是从现象中收集数学信息。还要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得出兔子比蘑菇多1个,夹子比手帕多1个,木桩比篱笆多1个,发现同组的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之后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充分讨论,当得出结论之后,王老师让学生把结论多次重复,从而加深印象。 三、老师很好地关注了细节 同组的两种物体为什么都相差1个?数量相差1是不是规律?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思考使学生进入探索规律的状态。于是,王老师抛砖引玉,把1只兔子和1个蘑菇看成一组,圈在一个圈里。让学生仿照样子圈一圈,圈的结果是多余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排列 ︳青岛版

第七单元智慧广场---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3人排队照相,有几种排法”的问题情境中,掌握解决“排列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 通过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发展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训练思维的有序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 借助排队照相、排队唱歌等生活情境,经历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老师这里有几幅漂亮的泰安风景图,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播放课件)。小冬、小华、小平三位小朋友慕名来到泰安游玩,见此美景,想合影留念,要把三个人排成一行照相,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呢?假如你是摄影师,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排列。(板书课题:排列)(二)出示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让一名学生读一遍目标。 过渡语: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方向,要达到这个目标,要靠每个同学自己的努力,你们有信心吗?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根据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自学,比一比哪个组学的最认真,坐姿最端正,学得最好。 1. 认真看课本113页内容,思考: (1)小冬、小华、小平3个同学排成一行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把小冬放在第一位,有几种排法?把小华放在第一位,有几种排法?把小平放在第一位,有几种排法?一共有几种排法?还有别的排列方法吗? (2)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小冬、小华、小平,应该怎样排列?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3)怎样排列就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二)自学检测 (要求:认真读题,书写规范,坐姿端正,做完之后认真检查。)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自学的都很认真,下面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有信心吗? 我来当导演:小云、小雨、小雪三个同学排成一行跳舞,你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三)我的疑惑:你还有什么疑惑? 三、后教环节 (一)出示学习任务和指导 过渡语:做完的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自学检测题。 1.纠正反馈指导 (1)小组内两两交换,互相检查,发现错误的用红笔标出来,然后改错。

最新2019年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最新2019年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分析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五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又包括:认识多边形、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统计这一个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密铺、消费知多少两部分.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数学课上能积极思考,能积极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辨析、加工能力.约有80%的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9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但是部分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影响了他们的数学上的发展.掌握基础知识较好,能通过自主练习掌握基本技巧;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数学实践.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较高,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上有较好的发展.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这学期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特别是不愿写作业的学生及不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应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乐于学数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目的要求: 数与代数: 1.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并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通过解决问题,学会十进制复名数与小数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在学习小数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空间与图形: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运用三角形是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分类思想.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统计与概率: 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一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新)间隔排列教案和反思

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认识一一间隔 师:小朋友排好队伍准备出去游玩,观察一下,你知道下一个是男生还是女生?再下一个呢?你是怎么想的? 这是一组苹果和西瓜,接下来会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师: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排列,我们就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 那么第一组是谁和谁一一间隔排列?第二组呢?(学生说完整谁和谁一一间隔排列) 师:在一一间隔排列中,还蕴藏着更深的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找一一间隔排列中的规律。(板书课题) 过渡:(出示主题图)接下来,我们去兔子乐园瞧一瞧! 二、观察主题图,自主探究

1、(出示主题图) 师:在图中,有没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呢?谁和谁一一间隔排列的?(学生汇报) 引导:我们刚才一共找到3组,第一组:夹子和手帕第二组:兔子和蘑菇第三组:木桩和篱笆。那么除了一一间隔排列,每组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呢?小结:每组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并且两端物体相同。(板书) 引导: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观察每组这两种物体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数一数、填一填、完成练习纸上第一题 交流:第一组夹子?手帕?第二组兔子?蘑菇?第三组木桩?篱笆?师:你有什么发现?(每组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 三、通过学生操作来解释、验证规律 师:你有什么办法说明“为什么每组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 引导:那请小朋友们看图,把一只兔子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圈一圈(演示圈圈,学生观察)你会像老师这样圈一圈吗?在练习纸上试一试,看看最后剩下的是什么? 师:你们是这样圈的吗?最后剩下的是什么?(兔子) 所以这一组兔子比蘑菇多?个 其余两组同学们自己圈一圈,看最后剩下的是什么? 指名回答:第一组你是把什么和什么看成一组的?(夹子和手帕)最后剩下的是什么?这说明这一组是谁比谁多1个? 最后一组我们一起来说一下。同学们你们把什么和什么看成一组的?最后剩下什么?所以?(木桩比篱笆多1个) 指出:小朋友们,第一组我们把夹子和手帕看成一组,第二组把兔子和蘑菇看成一组,第三组把木桩和篱笆看成一组,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对应着一个地观察就叫做一一对应(板书:一一对应) 刚才我们通过一一对应的思想,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余下的都是最后一个物体,所以排在两端的这种物体多1个。(板书:两端相同,排在两端的物体多1个) 小结:好的,我们通过观察、比较、数一数、圈一圈等方法找到了两端物体相同时,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间的规律;还通过一一对应的思想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组合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智慧广场——组合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69~70页智慧广场 【教材分析】 “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教材安排这一内容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学会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二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三是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和了解较复杂的“组合”问题,经历组合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组合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组合”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研究报告单 【教学过程】 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瞧,五年级的同学们正在讨论参加“少儿戏曲大赛”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吧!(出示情境图) 从小丽、小军、小杰、小阳4名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学校参加“少儿戏曲大赛”。 提问: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自主探究 出示温馨提示: 1.先独立思考,运用文字、符号,写一写、画一画、连一连等方法解决,用算式表示一共几种组队方法。 2.完成后组内交流讨论,组长做好记录 (二)全班交流 谈话: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预设 (1)无序、重复、遗漏 (2)有序列举 (3)有序连线 (4)用符号等简洁方式表示想法 1.追问:一共几种组队方法?这种做法对不对?谁想评价一下这种做法? 引导学生明确无序组队容易出现重复和遗漏,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找。 (板书:有序)

间隔排列教学案例评析

立足生活、抓住本质、构建模式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学案例评析 元 淑 霞 20 、5

立足生活、抓住本质、构建模式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学案例评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安排的重要内容之一,“课标”中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原来也包含有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思考,进而挖掘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 【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排列吗? 生:(学生疑惑) 师:排队你们了解吗? 生:了解 师:下面我们就请第一组的7位同学上来(注:4男、3女),我们一起给他们排一排。 预设情况: ①、按照由矮到高、从前往后排成一列。 ②、间隔排列,排成一排 …… 师:同学们真棒!排队要有个顺序,排列跟排队差不多,只是换了一种说法。 师:下面同学们一起看看老师是怎样排的:

男女男女…… 生:(迫不及待的往后说) 师:你能告诉我是怎样排的吗? 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再一个男生一个女生…… 师:很好,同学们这种排列是不是比较简单而且很有规律。 师生总结: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的排列,我们叫做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板书:两种物体间隔排列) 【评析】: 数学生活化,已经成为当今转变小学数学教育观念的一个重大命题。其基本标志就是我们开始关注到,儿童是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开始认识数学的,所以,小学的数学学习应是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其基本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将儿童的数学学习真正地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在学习中时时关注儿童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自己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在排队的过程中渗透两种事物间隔排列的规律,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探究间隔规律打下基础。 【片段二】: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述各自的发现) 课件:闪现三组间隔排列的物体

《智慧广场》排列精品教案(通用版)

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问题,掌握解决排列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探索简单的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简单的事物排列的规律。 难点:初步感悟排列的数学思想,学会有序思考。 教学准备 课件、人名卡片(小冬、小华和小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小冬、小华、小平3个同学排成一行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今天我们来学习简单的排列问题。

(板书课题:简单的排列) (设计意图:提供学生排成一排照相的情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提供数学信息,进而解释本课课题。) 二、合作探索 师:同学们先小组讨论一下,看看有多少种排列方式呢? 小组活动,用卡片排列。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们组的结论呢? 生1:任意排列得到4种排法,①小冬、小华、小平,②小平、小冬、小华,③小华、小平、小冬,④小冬、小平、小华。 生2:我们组得到6种排列方法,①小冬、小华、小平,②小华、小冬、小平,③小平、小冬、小华,④小华、小平、小冬,⑤小冬、小平、小华,⑥小平、小华、小冬。 生3:任意排列得到5种排法,①小冬、小华、小平,②小平、小冬、小华,③小华、小平、小冬,④小冬、小平、小华,⑤小平、小冬、小华。 …… (学生边说,教师一边进行分析) 师:同学们得到的答案有的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是6种,大家想一想怎样就能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排列呢?(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生:…… 师:我用A、B、C分别表示小冬、小华和小平。得到这样的6种排法。①A、B、C②A、C、B③B、A、C④B、C、A⑤C、A、B⑥C、B、A。同学们观察这些字母排列的规律,能说说这是怎么排的吗? 生:首先把小冬放第一位,小华和小平交换位置,再把小华放第一位,小冬和小平交换位置,最后把小平放第一位,让小冬和小华交换位置。 师:分析的很有道理,刚才老师用的字母代替人名的方法,还可以用图案或符号代表人名。这种方法比较简洁和直观。接下来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 师:大家看,排在第一位上的人有几种可能? 生:3种。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六·三学制)·数学(四年级下册)》89~9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韦恩图表示重叠问题的探究过程,体验韦恩图产生的必要性。 2.借助直观图,理解韦恩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 3.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思考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探究的活动,在观察、操作、交流、猜测等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经历用集合图(韦恩图)表示重叠问题的探究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思考和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用集合图(韦恩图)表示重叠问题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白板、学生名单 [教学过程] 上课!(老师好!)同学们好!

一、回顾旧知,唤醒经验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你还记得吗?(出示花大雁图) 这是我们在一年级上册智慧广场学习的内容:从前面数,花大雁排在第6;从后面数,花大雁排在第3。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 师:你还记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吗?(画一画、算一算)。我们是这样解决的(展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的PPT)。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排队问题,我们发现了花大雁被数了两次,前面有它,后面也有它,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所以我们才要6+3再减1。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研究新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学校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四年级一班有10人参加小记者活动,9人参加小交警活动。(课件演示,提出问题)师:四年级一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10+9=19人 师:一定是19人吗?为什么?(可能有的同学两项活动都参加了) 师:这是四年级一班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名单。 三、合作探究,建构模型 1. 动手操作,思维碰撞 师:同学们看一看,有重复的吗?哪些同学重复了?(4名) 师:你是怎么找到的?

一一间隔排列教学反思(示范课)

“一一间隔排列”教学反思 维新镇第二小学王永 间隔排列问题,书上内容很少,学生也好理解,但可拓展的知识太多,如敲钟声的,爬楼梯问题,锯木头问题,这一类都是有两端物体相同,在教学时通过比较得出两端物体总比中间物体多一,根据这个,知道中间物体是多少,就能求出两端物体。如果两端不同,两种物体个数相等。这些知识还要靠学生自己多悟,多练习,得出总结的规律。还有就是在遇到这类问题时,要多动手,多画图去帮助我们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探索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蕴含的简单规律。教学按“明晰概念——发现规律——完善规律——应用规律”的流程进行,为了上好这一课,我从网上下载了PPT课件,配合教学设计组织教学。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索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上的规律,为了让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规律,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多种说法表述规律,如“夹子比手帕多1”、“手帕比夹子少1”、“夹子和手帕数量相差1”。在设计练习时,从比一比图形的数量,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教学中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用完整的、概括性的语言表述发现的规律有一定困难,是不是我的教学不到位,学生理解不深刻?其实在原来的设计中,我是想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后,就让学生自由创作几组一一间隔排列的图形,统计第一个是什么图形,最后一个是什么图形,每种图形各是多少个,两种图形的数量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学生在大量具体例子下,更容易发现规律,并且能将两种情况都呈现出来。 在学生对一一间隔排列形成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出示小兔乐园情境图,让学生寻找这里的间隔排列,并探索每组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首尾都是同一种物体,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就比排在中间的另外一种物体多一。可是,首尾相同只是间隔排列中的一种情况,于是我又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在验证这一规律正确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如果首尾不同的时候,两种物体数量是相同的,让学生对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关系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能积极思考,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但是,这节课感觉还是老师引的痕迹比较明显,学生的思考还是跟多的停留在表面,缺乏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因此,这里一一对应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总结本课不足,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思考,把课堂的发言权更多的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学 设计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肥城老城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学校董娟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通过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发展,体验重叠问题建模的过程,并初步感知数学的严密逻辑。 3.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身边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重叠时,应从和中减去重叠部分。并能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韦恩图的创造过程,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 下面是四年级一班同学假期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记录。 小记者小交警 李明王强李明王强 赵刚张小帅赵刚张小帅 方伟王东方于平丽丁帅 周晓丽赵云徐大文刘乐乐 孙亮陈红毛小宁 合计:10人合计:9人 谈话:从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贴问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几人? 追问:怎样计算

出现两种算式:10+9=19(人) 10+9-4=15(人) 谈话:这两种算法哪种正确呢?让我们进行深入地研究。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借助两种不同算式的知识冲突,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体验策略 1.明确要求,合作探究。 谈话:要求参加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到底应该怎样解决请设计一张图,把两个小队的数量关系清楚地表示出来。 出示要求: (1)先看一看、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再圈一圈、画一画,让人一眼看出两个小队的数量关系。 (3)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设计图最清楚、最简洁。 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巡视。 展示交流、评价。 启发:怎样让人一眼看出哪些人是参加小记者的哪些人是参加小交警的哪些人既参加小记者队,又参加小交警队 2.数形结合,说图明理。 提问:哪些人是参加小记者的哪些人是参加小交警的哪些人既参加小记者队,又参加小交警队 学生指图理解各部分的意义。 小结:介绍韦恩图。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找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点,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经历韦恩图的创造过程,初步体会分类、集合的思想。 三、深入探究、建立模型 提问:根据韦恩图,要求参加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智慧广场——简单的排列组合》教材分析

《智慧广场——简单的排列组合》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问题,掌握解决排列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3.通过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3个同学排成一行照相的现实情境,借助问题“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引入对排列问题的探究学习。 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教材解读 排列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本智慧广场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选取了3位同学排队照相的素材,旨在通过解决现实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材编写特点: 1.从学生经验出发,选取具有现实性的素材学习知识。 教材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排队照相情境作为素材,能够激起学生主动研究问题的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有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 2.从解决问题人手,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 排列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从解决排队照相的问题人手,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列举、画图等直观方法帮助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零散的思维条理化。 3.全面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材通过展现不同学生探究的思维过程,逐步引导学生经历由“杂乱、具体一有序、抽象”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全面性,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学与教建议

工业园案例工业园区转型升模式对比研究

?工业园案例: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模式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8-5-21 11:32:00 | 925 人感兴趣 | 评分:3 | 收藏:0 壹商网独家策划:初始模式为传统工业园区,随着技术的发展带来产业革命,产生了生态工业园、高新技术科技园、电子产业园、IT产业园、创意产业园等,产业集群的效应带来了产业新城的时代。之前,壹商网已介绍了城市更新的工业园转型升级模式。今天,壹商网将分享工业区改造升级及工业办公物业模式下的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模式对比分析。 前程回顾:创意产业园案例——厦门留学生创业园 工业园转型案例:唐山曹妃甸及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工业园升级转型及案例——苏州工业园 案例一:台湾新竹科学园一、园区简况 新竹科学园区包括工业园和科学城两大部分,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新竹已发展成以IC 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二、转型演变 在科学工业园的基础上成立了科学城,使得整个新竹科学园区在功能上更加完善。 三、完善配套 高端居住区、完善的生活配套,打造了一处便捷、高效的生活城。

1、香山山城:新竹青草湖附近,占地500公顷,规划为可供1.5万人居住的大社区,为本园区及附近区域的民众提供居住。 2、园区还具备完善的商业、休闲娱乐、教育、医疗配套 四、工业旅游 重视“工业旅游”开发,通过遗迹保存、展示中心打造等将旅游和工业相融合,以此成为营销宣传的重要手段。

1、历史古迹城:将历史古迹完善保存,并以人行道将诸多古迹连接起来,形成新竹的观光资源。 2、园区展示中心等其他旅游相关设施丰富。 案例二、环保旅游生态城“海尔工业园”一、园区简况 海尔集团在青岛共设立有五大园区,拥有完整家电产业链。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在短短17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广泛声誉的跨国企业集团。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城阳区第三实验小学崔晓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智慧广场”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小记者活动和小交警活动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借助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重叠问题,在学生经历体验重叠问题的建模过程中,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通过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发展,体验重叠问题建模的过程,并初步感知数学的严密逻辑。 3.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身边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重叠时,应从和中减去重叠部分。并能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韦恩图的创造过程,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 【教具准备】展板、课件、微视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 下面是四年级一班同学假期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记录。 小记者小交警 李明王强李明王强 赵刚张小帅赵刚张小帅 方伟王东方于平丽丁帅 周晓丽赵云徐大文刘乐乐 孙亮陈红毛小宁 合计:10人合计:9人 谈话:从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贴问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几人? 追问:怎样计算?

出现两种算式:10+9=19(人)10+9-4=15(人) 谈话:这两种算法哪种正确呢?让我们进行深入地研究。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借助两种不同算式的知识冲突,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体验策略 1.明确要求,合作探究。 谈话:要求参加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到底应该怎样解决?请设计一张图,把两个小队的数量关系清楚地表示出来。 出示要求: (1)先看一看、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再圈一圈、画一画,让人一眼看出两个小队的数量关系。 (3)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设计图最清楚、最简洁。 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巡视。 展示交流、评价。 启发:怎样让人一眼看出哪些人是参加小记者的?哪些人是参加小交警的?哪些人既参加小记者队,又参加小交警队? 2.数形结合,说图明理。 提问:哪些人是参加小记者的?哪些人是参加小交警的?哪些人既参加小记者队,又参加小交警队? 学生指图理解各部分的意义。 小结:介绍韦恩图。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找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点,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经历韦恩图的创造过程,初步体会分类、集合的思想。 三、深入探究、建立模型 提问:根据韦恩图,要求参加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追问:如果重叠部分有5人呢?6人呢?7人呢?…… 学生独立画图列式解决。 全班交流。 提问:重叠部分最多可以是几人?两个圈的位置是怎样的?怎样列式? 追问:如果重叠部分是3人,怎样列式?2人呢?1人呢?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智慧广场——简单的排列组合 教学建议

《智慧广场——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建议本信息窗呈现的是3个同学排成一行照相的现实情境,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提供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的问题,展开对“排列”问题的研究。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掌握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引入对排列知识的学习。 “合作探索”部分,教材呈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3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任意排列,答案是有4种排法(此答案是错误的);第二种方法是用文字有序列举的方法排列,答案是6种排法;第三种方法是用字母代替人并有序列举的方法排列,答案是6种排法。通过对不同排列方法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排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最后,借助教材中的话总结出有序排列的方法。这样,学生通过“杂乱、具体——有序、抽象”的思考,逐步掌握有序、全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主探索“照相的同学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探究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有序列举、字母表示等方法帮助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渗透有序思考的思想。另外,教师要及时参与到探究中来,了解学生的想法,以便找到具有代表性的排列方法。 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排的,怎样想的。学生可能是任意排列的,也可能是按规律排列的。比如:把小冬放在第一位,小华和小平交换位置;把小华放在第一位,小冬和小平交换位置……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要求“哪种方法更好”、“怎样排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体会用字母表示的简捷性和按规律排列的优越性,然后借助教材中的话总结有序排列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计算方法。 “自主练习”第1题是巩固简单排列问题的基本练习题,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有序排列的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二年级数字谜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算式推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算式谜的特点,掌握算式谜的解决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和列举等方法解决问题。 2、在经历分析、推理、列举、验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有序思考、合情推理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在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过程: 师:韩老师们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咱们是第一次见面,我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吧。韩老师的这段介绍中,有真话同时也有假话,看聪明的你们能不能判断出来。我姓韩,“素静”就是我的名字,今年23岁了,是一名受同学们喜欢的数学老师。 (老师真伤心,你说对了,老师今年32岁) (我到底受不受同学们的喜欢呢?希望通过一节课相处,你们自己心里会有一个答案)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韩老师继续考考大家,会做这样的题吗?课件出示 师:这两个算式分别用太阳和月亮代替了数字,以前做过这样的题吗?那它们分别是几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师: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比较简单的数字谜问题,数字谜就是根据要求把题目中缺少的数字补齐,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数字谜的问题。(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 腾飞 + 腾飞 9 2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样的算式你见过吗?与刚才的有何不同?

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这里不在是图形了,而变成了文字,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 师:这里面的汉字“腾”和“飞”分别代表哪个数字?想不想解决这个问题?那就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提要求: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做法写在练习本上,再把你的做法和你前后桌的小伙伴交流一下,老师们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需要修改的话不要用橡皮擦掉算式,画上斜线,然后重新写算式,好吗?开始吧!(教师巡视,寻找2名板演的同学) 31 46 + 61 +46 92 92 ①② 2、汇报交流,质疑解疑 师:好了,大家都很积极的探索,非常棒! 师:有2名同学都写出了自己的想法,咱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想法吧。 师引导:对于1号同学的做法你有意见吗?并说明你的理由。 生:...... 师引导:你们和这位同学一样,都是先算的“飞”吗?为什么? 师:①同学们,大家的意见接受吗?虽然你的答案被同学们给“灭“了,但是却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思考,请回。 师:接下来,咱们一起来听听2号同学们的做法。 3、回顾梳理 师:同学们就是在不断的尝试中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答案,接下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刚才的过程。首先,注意观察,找到92与汉字的联系,两个“飞”字相加和等于2,两个“腾”字相加和等于9,(板书观察,找联系)找到这种关系我们马上想到:几加几等于2?有2个选择1+1=2 ;6+6=12,通过实践,发现1+1=2不合适,于是想到了6+6=12,进1后“腾”字是4正好合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