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药

中药

第一节

痰湿内生:砂六君子丸,

心脾两虚:归脾丸,

肝郁气滞:逍遥丸

肝肾阴虚:滋补肝肾丸、六味地黄丸

气虚:永盛合阿胶

阴虚:六味地黄丸

阳虚:参茸三鞭丸强阳保肾丸

第二节

胃火:大山楂颗粒宽中顺气丸清胃黄连丸快胃舒肝丸肝火:泻青丸乳房肿块:乳核内消液

肺火:清热地黄丸、清肺抑火丸

第三节

肩周炎:散寒活络丸

第四节

腰背痛:散寒活络丸

第五节

中风以及后遗症中经络:再造丸、散风活络丸

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

中脏腑阳闭: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中脏腑阴闭:苏合香丸、

中风后遗症:化瘀丸

第六节

眩晕肝阳上亢:泻肝安神丸

肾经亏损:参茸三鞭丸、六味地黄丸

气血两亏: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内补养荣丸、参桂鹿茸丸、痰湿中阻:二陈丸

第七节

便秘燥热内结:搜风顺气丸、通幽润燥丸

气机郁滞:宽中顺气丸、宽胸舒气化滞丸

虚秘:阿胶、蜂蜜

气虚不运:麻仁润肠丸

阴寒凝滞:半流丸

第八节

泄泻

寒湿湿热:四正丸

伤食症:大山楂颗粒、槟榔四消丸、加味保和丸

肝气乘脾:快胃舒肝丸、舒郁九宝丸、调味舒肝丸

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

肾阳虚衰:肉蔻四神丸、四神丸

第九节

食道疾病

痰气交阻:二陈丸

瘀血内结:九气拈痛丸津亏热结:搜风顺气丸

气虚阳亏:蔘桂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第十节

腹痛

虚寒证: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

气滞症:舒郁九宝丸

血瘀证:九气拈痛丸

食积症:大山楂颗粒、加味保和丸

第十一节

胃痛

气滞胃痛:快胃舒肝丸良附丸

血瘀胃痛:九气拈痛丸

食滞胃痛:加味保和丸、大山楂颗粒虚寒胃痛: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阴虚胃痛:补益蒺藜丸

胃脘灼热疼痛:搜风顺气丸

第十二节

呕吐

外邪犯胃:藿香正气水

饮食停滞:大山楂、加味保和丸

痰饮内阻:二陈丸

肝气犯胃:快胃舒肝丸

胃阴不足:补益蒺藜丸、

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第十三节

月经不调

肝气郁滞:坤顺丸

血虚证:宁坤养血丸

气不摄血:参桂鹿茸丸、内补养荣丸血热内扰:清热凉血口服液

第十四节

心肌炎:营心丹

第十五节

痛经

滞血瘀:调经益灵胶囊

阳虚内寒:蔘桂理中丸

气血虚弱:参桂鹿茸丸、内补养荣丸肝肾虚损:坤顺丸、六味地黄丸[/B] 第十六节咳嗽

风寒袭肺:参苏丸、参苏宣肺丸

风热犯肺:止咳枇杷露、安嗽化痰丸燥热伤肺:秋梨润肺膏、清热地黄丸痰湿蕴肺:二陈丸

痰热壅肺:清金止嗽西瓜膏

肺气虚损:清肺止嗽丸

肺阴亏耗:定喘止嗽丸

第十七节

乳腺增生

乳核内消液

第十八节

急性乳腺炎

活血解毒丸

第十九节

用眼过度

杞菊地黄丸

第二十节

肾结石

石淋通颗粒

第二十一节

心绞痛

心可宁胶囊冠心安口服液通脉口服液

第二十二节失眠

肝郁化火:泻肝安神丸痰热内扰:牛黄清心丸心脾两虚:养血安神丸阴虚火旺:养心安神丸心肾不交:孔圣枕中丸

第二十三节

心悸

心血不足证:安神补心丸

阴虚火旺证:养血安神丸

心阳不足:营心丹

心血瘀阻证:心可宁胶囊、冠心安口服液

第二十四节

高血压

痰瘀互结,风痰上扰,瘀血阻络:愈风宁心片

阴虚阳亢、肝阳亢盛、肾阴亏虚:久强脑立清、牛黄降压丸、杞菊地黄丸

肾阳亏虚:参茸三鞭丸、强阳保肾丸、金匮肾气丸

气血两虚: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

第二十五节

骨折

接骨:回生第一丹活血化瘀消肿:跌打丸

第二十六节

痔疮

地榆槐角丸如意黄金散

第二十七节

儿童感冒

风寒:儿感清口服液

风热:小儿清解颗粒第二十八节

成人感冒

风热:清热感冒冲剂灵翘解毒颗粒安嗽化痰丸

风寒:参苏宣肺丸参苏丸

第二十九节

哮喘病

寒症哮喘:气管炎丸

热证哮喘:定喘止嗽丸

长久哮喘:老年咳喘胶囊

第三十节

小儿发热

风寒:儿感清口服液

风热:小儿清解颗粒

里热证:小儿清热宁颗粒

第三十一节

肺痨病利肺片

第三十二节

中暑

中暑的紧急救治: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黄、暑厥用苏合香丸

暑湿遏表:藿香正气水、四正丸、仁丹

暑热蒙心:牛黄清心丸、至宝丹、紫雪丹

气阴两竭:生脉饮

第三十三节

更年期

百合更年安颗粒

第三十四节

银屑病

克银丸

第三十五节

红眼病

黄连上清片明目蒺藜丸

第三十五节

糖尿病

止渴降糖胶囊

第三十六节

不孕症

调经促孕丸五子衍宗丸

第三十七节闭经

调经益灵颗粒复方益母草膏

第三十八节

白带病

脾肾两虚:千金止带丸

湿热下注:二妙丸

肝火旺盛型:泻青丸、龙胆泻肝丸

第三十九节

毛囊炎

解毒凉血合剂如意金黄散

第四十节

中医美容之道

养血:阿胶

通便:通幽润燥丸

第四十一节

中药祛痘

解毒凉血合剂清热解毒口服液

第四十二节

慢性咽炎

利咽灵片

第四十三节

脂肪肝

肝胃不和:快胃舒肝丸、调味舒肝丸、舒肝和胃丸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

脾虚湿盛:参芩白术丸、六君子丸、平胃丸

无明显症状,但是CT检查有脂肪肝:同仁清脂茶第四十四节

风湿

风湿关节酒

第四十五节

小儿疳积

肥儿丸烂积丸

第四十六节

扁平疣

肝郁血瘀:丹栀逍遥丸、理气化瘀口服液

气虚:参芩白术丸、清血内消丸

肺为蕴热:解毒凉血合剂、栀子金花丸

血虚肝旺:龙胆泻肝丸、血府逐瘀汤

第四十七节

中医祛斑

气滞血瘀型:理气化瘀口服液

肝郁内热型:理气化瘀口服液加龙胆泻肝丸

脾虚湿热型:理气化瘀口服液、参芩白术丸

肝肾不足: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丸。

外用:养荣祛斑膏、珍珠末面膜

第四十八节

痢疾

加味香连丸、泻痢固肠丸

第四十九节

癫痫医痫丸

第五十节

前列腺炎

肾虚精亏:知柏地黄丸

气滞血瘀:前列舒乐胶囊

虚中夹实:癃闭舒

嗜食烟酒辛辣:龙胆泻肝丸

第五十一节

骨质疏松症

肝肾阴虚:六味地黄丸、百合更年安颗粒

脾气虚:参芩白术丸补中益气丸

肾阳虚:参茸三鞭丸强阳保肾丸

第五十二节

虚寒证

气虚血亏:人参养荣丸、补中益气丸、永盛合阿胶、参桂鹿茸丸

营卫不和:虚汗停颗粒

虚火内炽:二至丸、知柏地黄丸

邪热郁蒸:龙胆泻肝丸、四妙丸

第五十三节

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困脾:香砂六君子丸

脾胃虚弱:补益资生丸、平胃丸、蔘桂理中丸

脾肾阳虚:四神丸、十全大补丸

肝胃不和:快胃舒肝丸

寒热错杂:泻痢固肠丸

血瘀肠络:九气拈痛丸

第五十四节

尿路感染

膀胱湿热:分清五淋丸

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

第五十五节

高血脂

脾虚湿盛:参芩白术丸

气血不足:参桂鹿茸丸、永盛合阿胶

痰湿中阻:二陈丸同仁清脂茶

第五十六节

扁桃体发炎

风热外侵:喉症丸

胃火炽盛:清胃黄连丸、喉症丸

肺肾阴虚:喉症丸知柏地黄丸

脾气虚弱:参芩白术丸、喉症丸

第五十七节

男性不育

肾精亏虚: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

肝气郁结:舒肝丸、逍遥丸

命门火衰:强阳保肾丸、参茸三鞭丸

肾阴亏虚:六味地黄丸、加味地黄丸

气滞血瘀:乌金丸

痰湿内盛:香砂六君丸

第五十八节

湿疹

热重于湿:龙胆泻肝丸

湿重于热:参苓白术丸

血燥:皮肤病血毒丸

第五十九节

心脏病

心血不足:安神补心丸

心气不足:营心丹

滋阴补气:强心丹

第六十节

黑眼圈

女性肾经虚寒:永盛合阿胶、加味青娥丸

男性肾经虚寒:强阳保肾丸

第六十一节

老年痴呆

肝阳上亢:杞菊地黄丸

肾精亏虚:参茸三鞭丸

痰湿蒙闭:苏合香丸

第六十二节

过敏

健脾补气:归脾丸、参苓白术丸

补肾固肾:参茸三鞭丸

调和营卫:防风通圣丸

脾肾同补:补益蒺藜丸

第六十三节

白内障

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脾肾阳虚:四神丸

气血两虚:永盛合阿胶、参桂鹿茸丸

脾虚湿热:参苓白术丸、木香顺气丸

第六十四节

老年耳聋

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

心脾两虚:参苓白术丸、归脾丸、补中益气丸气血亏虚: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

痰浊中阻:同仁清脂茶、二陈丸

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六十五节

女性排卵障碍

闭经症:调经促孕丸

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肾阳虚者:内补养荣丸、安坤赞育丸

阳虚体胖者:金匮肾气丸

第六十六节

肿瘤

抑制癌细胞扩散,癌症辅助治疗:西黄丸

中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中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号:20090948 姓名:甘锐利 自古以来,日常生活中,中药在药用、食用、保健中的应用就很广泛,只是现在人们不够注意到而已。例如自古以来,端午节就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其中的中草药菖蒲、蒿草、艾叶有驱蚊草的作用,雄黄酒主要用做解毒、杀虫,外用治疗恶疮、蛇虫咬伤,传说可防蛇虫蚁咬伤。这种习俗到现在还有许多地方沿用。或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这是古代的中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典例之一。 其实上述的许多中药仍然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例如艾草。现在人们用得大多是艾条。有关节四肢疼痛,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等症状的,可对相关部位进行熏灸,这被称为艾灸。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于医外治物理疗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例如在热播的《裸婚时代》里面的男主角刘易阳的父亲刘明有腰腿酸疼,刘明经常拿艾条熏烤腿部。艾灸能使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肤色,散发健康神采。14 仍记得小时候每过端午节,家里的长辈都用艾草沾上雄黄酒涂抹我们的手脚,家里的长辈说能避邪。其实从科学上说,雄黄是剧毒,极少用于内服,倒是用来治疗疥癣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现在还沿用。 还有一年一度的腊八,很多地方,特别是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传说腊八粥来自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法宝节”。腊八节传入后,已非佛门所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金庸所著《侠客行》里,就出现了侠客岛每十年邀请天下侠客喝腊八粥的场景。最早的腊八粥是由红小豆煮的,后来演变得逐渐丰富起来。据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

治疗“三高”中药组方

治疗“三高”中药组方: 地骨皮5克;葛根5克;丹参5克;山楂5克;牛蒡5克 (以上药材用开水放入保温杯,加盖泡30——40分钟,早中晚各一次。) 葛根的功效: 葛根 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葛根的作用: 1 对平滑肌的作用 葛根中的大豆甙元具有抗乙酰胆碱作用,能够明显收缩平滑肌,被认为是葛根解痉作用的主要成分。 2 对冠状循环的作用 葛根水煎剂、醇浸膏、总黄酮和葛根素均有明显的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能使冠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 3 对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的作用 葛根醇浸膏、大豆甙元和葛根素均有明显的对抗乌头碱和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作用,葛根素还能明显缩短氯彷、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时间,葛根素能明显缩小心肌梗塞范围,被认为是一种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4 对心脏功能和心肌代谢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脏总外周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工作效率.葛根素还能明显减少缺血引起的心肌乳酸的产生,改善梗塞心肌的代谢。 5 对血压和外周血管的作用 葛根总葛酮和葛根素能使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显著降低,血压下降.葛根素对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微血管运动的振幅和提高局部微血流量;葛根总黄酮具有明显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改善脑微循环和外周循环.据报道,葛根素还能改善视网膜血管末稍单位的阻滞状态,从而提高视功能。 6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葛根素能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和5-HT(5-羟色胺)与ADP联合诱导的人

和动物的血小板聚集;另外,葛根素还能明显抑制由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中5-HT 的释放,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7 降血糖的作用 葛根素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具有一定的降血糖能力。 8 对体温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对内毒素致体温升高具有转持久而明显的降温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外感发热诸症。 9 对记忆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和醇提物能提高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并降低海马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对抗东莨碱所效的大鼠记忆获得性障碍,这说明,葛根具有一定的改善学习记忆的能力。 地骨皮的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剂、酊剂及煎剂对麻醉犬、猫、兔静脉注射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并伴有心率减慢和呼吸加快;浸剂的作用似优于煎剂;反复给药可产生程度不等的快速耐受现象。 浓缩酊剂给麻醉犬、猫肌肉注射或煎剂给不麻醉大鼠灌胃也呈现持久稳定的降压作用。 地骨皮的降压作用与中枢有关,还可能有阻断交感神经末梢及直接舒张血管的作用。 降压期间,心电图除有心率变慢、T波减低外,无明显变化,中毒剂量可使豚鼠心脏产生房室传导的部分性乃至完全性阻滞。 2、降血糖作用给家兔灌服地骨皮煎剂,先使血糖短时间升高,然后持久降低,4~8小时后尚未恢复。 对于注射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并无明显对抗作用。 家兔皮下注射浸膏,血糖亦降低另一种有髯毛的枸杞根的提取物可引起大鼠血糖显著而持久地降低,碳水化物耐量升高,其降低血糖作用是由于其中含有胍的衍生物。 3、解热作用地骨皮对人工发热家兔有显著退热作用。 其乙醚提取物及乙醇提取后残渣之水提取物并无作用,而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或乙醚提取后残渣的水提取物皆有作用。 其解热作用比氨基比林弱,约与其他解热药相等。 4、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地骨皮煎剂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与弗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作用;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病毒株有抑制其细胞病变作用;对结核杆菌为低效抑菌药物。 5、其他作用地骨皮水煎剂对正常小鼠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有抑制作用;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脾细胞白细胞介素-2产生降低有显著提高增强作用;

西药中医中药化和中药现代化的思路与方法

西药中医中药化和中药现代化的思路与方法 中化西医 西药因为药理明确,成分单纯,疗效确切,所以一但运用中医中药理论和思维,进行中医中药理论与功效的系统性、深入性、比较性研究,就既能揭示出西药的中药特性与功效,同样,还能揭示中药各种有效化学成分的中药特性与功效。从而,既能揭示与验证中医各种证型的现代本质,又能发现和验证中药药性药效的现代内涵实质,为中医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可行而有效的方法与思路。这种研究理论或方法就是“西药中医中药化”,简称西药中化。所以,西药中化研究也是实现中医中药现代化和中西医药学融合的重要手段与关键措施。 不过,这些年来的西药中化研究,由于缺乏对西医基础性理论的中医化研究方法及理论的指导(即,西医中化),所以,以前的西药中化研究,只是按照西药各自的临床功效,进行推测式的中药性功效总结,没有客观而标准的性味确定依据,故未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如,《中药的新家族—化学中药》等等。就其原因也在于此。因此,只有融入“西医中化”的方法与成果,再结合证本质及六淫内涵的研究成果,有根有据地探索出中药性能、功效的现代内涵,才能科学而规范地完成“西药的中化”研究,同时还能实现中药有效成分(如,麻黄素)的现代化与中药化研究,即“中药的中化”或“中药的现代化”。可见,西药的中医中药化,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工作或先头模范。没有西药的中药化,就没有中药的现代化。这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西药中药化的实现,就预示着中药即将实现现代化。 当然,没有西医理论的中医化,就不会有真正的西药中药化,西医中化是西药中化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依据西医中化的方法及成果,系统而规范地进行中药基本理论的现代化和西药基本理论的中药化,然后才能有理有据地进行西药以及中药现代有效成分的“中医化与现代化”。否则,西药中化就会是形式,就会失去其临床实际意义。 (一)中药药性的现代本质内涵 西药药效是按照其药理作用属于对病菌、对不同脏腑的功能调节、还是对症状或指征的改善,来进行药品药效的分类与描述。而对脏腑组织的结构改变性调节的功效,仅仅涉及了“炎、癌、增大”等病理变化及药效,没有中医(六淫六邪)那样研究的深入,更没有药性或归经的概念。所以,西药的中药化研究,就应当把两种理论及概念综合起来,一纵一横,形成互补式立体型的现代中医中药理论。然后再立足于现代中医对脏腑功能和结构研究方法之卫气阳液血阴、以及六淫六邪的现代医学内涵,从神、胞、质三种机制和脏腑、组织、因子三种类型,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0年6月

目录 前言 (2) 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 (3) 一、中成药的剂型 (3) 二、中成药分类 (7) 三、中成药安全性 (9) 第二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11)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1) 二、联合用药原则 (12) 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3) 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4) 第三部分各论 (16) 一、解表剂 (16) 二、泻下剂 (17) 三、和解剂 (18) 四、清热剂 (19) 五、祛暑剂 (20) 六、温里剂 (21) 七、表里双解剂 (22) 八、补益剂 (23) 九、安神剂 (24) 十、开窍剂 (25) 十一、固涩剂 (25) 十二、理气剂 (26) 十三、理血剂 (27) 十四、治风剂 (28) 十五、治燥剂 (29) 十六、祛湿剂 (30) 十七、祛痰剂 (31) 十八、止咳平喘剂 (32) 十九、消导化积剂 (33) 二十、杀虫剂 (34) 第四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 一、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 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36) 三、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监测、建立中成药应用点评制度 (37)

前言 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使用管理,《指导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应遵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执行。

最新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07年版(讨论稿) (三) 蒲黄Puhuang POLLEN TYPHAE 【来源】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 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炮制】生蒲黄除去杂质,揉碎结块,过筛。 焦蒲黄取生蒲黄,用文火炒至深棕色,取出,放凉。 蒲黄炭取生蒲黄,用中火炒棕黄色至棕褐色,喷淋清水,取出,晾干。 【成品性状】生蒲黄为黄色粉末。体轻,放水中则漂浮水面。手捻有滑腻感,易附着手指上。气微,味淡。 焦蒲黄形同生蒲黄,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粉末,有焦香气味。 蒲黄炭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粉末,无滑腻感,味涩。 【鉴别】(1)生蒲黄粉末黄色。花粉粒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7~29μm ,表面有网状雕纹,周边轮廓线光滑,呈凸波状或齿轮状,具单孔,不甚明显。 (2)取生蒲黄粉末2g,加80%乙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0ml,加热使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异鼠李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 薄层板上,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15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 254 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生蒲黄粉末2g,加80%乙醇50ml,冷浸24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5ml 使溶解,滤过,滤液加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5ml,合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对照品、香蒲新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 薄层板上,以乙吸取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 254 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中药的应用

中药的应用 中药的应用包括配伍.用药禁忌.剂量和用法等内容,掌握这些知识,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所必须的. 一配伍 1含义: 所谓中药配伍,即根据病情,治法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两种以上药物同用的用药方法. 2目的: 药物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增强治疗效能,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不良反应。3内容: (1)七情配伍 A含义所谓“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中药临床应用的7中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 B内容 (1)单价: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要其他要辅助,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固脱 (2)相须:即性能相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等 (3)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

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以补气利水的黄芪为主,配以利水健脾的茯苓为辅,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效果等。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半夏畏生姜。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之性.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故生姜杀半夏. (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消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生产或增强毒副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逐等。 如上所述,在药物七情中,论述药物基本配伍关系的只有6项。其中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二)君臣佐使 1.含义:所谓“君臣佐使”,即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 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能变化规律。它高度概 括了中医遣药组方的原则,是七情配伍的进一步发展,

中药组方搭配(研究材料)

护心方:西洋参+三七粉+当归 功能:益气活血、养血 ——让心脏活力无限、不再受“堵” 通脑方:黄芪+红景天+三七粉 功能:补气活血、通血脉 ——让大脑不再缺氧、还您一个“最强大脑” 养胃方:山楂+陈皮+麦冬 功能:健胃消食、益胃生津 ——让胃不再受“伤”吃嘛嘛香 健脾方:党参+太子参+灵芝 功能:补中益气健脾安神 ——给身体加满“油”不再怕累 护肝方:制何首乌+决明子+枸杞 功能:滋补肝肾、清肝明目 ——让身体解毒能力更强

吸咽伴侣:西洋参+甘草+麦冬 功能:益气润肺解毒 ——给肺洗个“澡” 护嗓方:胖大海+甘草+麦冬 功能:清肺润燥、利咽解毒 ——让声音清“亮”每一天 补肾固精方:肉苁蓉+锁阳+ 黄精 功能:补肾固精、益精髓 ——给肾添“油”精神饱满 前列腺组合:西洋参+韭菜子 功能:益气养肾 ——不再为尿频烦恼 调经方:黄芪+当归+三七粉 功能:益气养血、化瘀止痛 ——让您月月“假期”舒畅

养容方:三七粉+茉莉花+玫瑰花 功能:理气解郁、养血祛斑 ——花容月貌心情爽亮 安眠方:灵芝+百合+莲子芯 功能:清心安神 ——静心养神睡眠无忧 通便组合:决明子+肉苁蓉 功能:润肠通便 ——让肠道不再受“堵” 增强免疫方:西洋参+党参+陈皮 功能:益气扶正、增强免疫 ——让身体充能量、更加强壮 降脂茶:山楂+决明子+绞股蓝 功效:益气降脂清热消痰 ——给身体减减“负”让身体更轻松

降糖组合:铁皮石斛+三七粉+葛根 功能:养阴生津、治消渴 ——给血管加加“水”、消糖更快 降压组合:天麻+杜仲+贡菊 功能:平肝降压 ——让身体不再受“压” 护眼组合:贡菊+枸杞+决明子 功能:清肝明目、滋补肝肾 ——让“千里眼”亮澈每一天 低血压方:红参+当归 功能:益气养血调血压 ——血压稳一点让身体不再头晕目眩 下火三宝:金银花+贡菊+麦冬 功能:清热解毒滋阴降火

中药的组方

从现代药理看中药组方原则 中药组方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需要,利用药物的七情,规定必要的药量,配伍组织成方。其原则分为“君、臣、佐、使”四个部分,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药,即主药或主治药,是针对主症或病因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即辅药或辅助药,就是协助主药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药物;“佐”药,又叫兼制药,是指协助主药治疗兼症,或监制主药以清除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药,又叫引和药,是指引导各药,起调和作用的药物。近年来,中药复方中各味药之间的药理研究表明,中药之间的配伍组方应用,对于提高疗效、减少毒性,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中药配伍经验大多是很有价值的。 1、增强疗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中的芍药有效成分是芍药甙和甘草中的有效成分 FM100,两者在解痉、镇痛、抗炎等方面确有明显协同作用。又如补中益气汤,对子宫周围组织具有选择性兴奋,并能调节小肠肌张力和蠕动,这一作用可能是治疗子宫脱垂或脱肛等症的药理基础。但若除去方中升麻、柴胡后,上述作用大大减弱且不持久,若单用升麻、柴胡,却又无此作用。再如六神丸由麝香、牛黄、蟾酥、雄黄、珍珠、龙脑等六味药组成,研究证明,六神丸有抗炎作用,对毛细血管通透性产生明显抑制。通过对其成药的分析研究,发现牛黄和蟾酥、蟾酥和麝香的抗炎作用方面有相加作用,而麝香与牛黄伍用则有增强作用,尤其是以上三味药并用时有明显协同作用。 2、减少副作用和毒性

四逆汤中附子毒性较大,而配伍干姜、甘草后,则毒性大为降低。常山有抗疟作用,但又有严重的恶心、呕吐副作用,而以常山为主药的截疟七宝散对鸽子的致吐作用只有常山的1/3~1/4,且不减弱抗疟效果。又如,黄连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但不少细菌极易 形成对黄连抗药的菌珠。研究指出,适当的复方配伍是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连抗药的重要措施,而且还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如细菌对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形成的抗药性远较单味黄连或黄连素为小。连翘挥发油与黄连素合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不但比单用黄连素强6倍,且不易产生抗药性。 但是有些研究也指出,传统的方剂组方也并非一切药味都是必要的,如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复方“二仙合剂”(由仙茅、淫羊藿、巴戟天、黄柏、知母及当归六味组成),从中去掉巴戟天后,经动物实验,对高血压狗的降压效果并不较二仙合剂为弱。 糖尿病治疗的中药组方思路 糖尿病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糖、脂肪代谢紊乱而致多系统,多脏器功能损害的一种多发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生活模式的改变,社会老龄化以及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发病率具有世界性惊人速度增长。中国80年代0.6-1%,目前升到3.6-5%,其中60岁以上达6%,发病人数由600万增到2400万。西方国家发病率为2.5-5%。全世界发病人数也由80年代的3千万上升到1亿2千多万,预计2025年将增加到2.99亿。近年来欧美及东南亚各国崇尚自然疗法,中医药日益受到青睐。为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长,本着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原则,现就糖尿病治疗中的中药组方思路探讨如下。 一.以中医理论指导用药 1.三消论治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分别代表糖尿病三个不同的脏腑和病变阶段。根据不同的病位和病机可制定不同的治疗原则,如清热润肺、清胃泻火、养阴补肾、滋阴生津,可以消渴方、玉女煎、六味地黄汤、金匮肾气丸为基础方,临床随症化裁。上中下三消用药各有侧重,上消用黄芩、天冬、麦冬、桑白皮、地骨皮、太子参;中消用生地、生石膏、知母、石斛、玉竹、黄连、花粉;下消用山药、山萸肉、枸杞子、黄精、黄柏、生熟地。 2.脏腑论治脏腑论治是一切论治的基础。以脏腑为纲,进行辨证论治是糖尿病治疗最常用的法则。历代医家从肺论治、从脾论治、从胃论治、从肝论治、从肾论治,发展了中医糖尿病治疗理论。实践经验,从肺论治宜清热润肺,药用沙参、天冬、麦冬、桑白皮、地骨皮、太子参;肺热不盛,兼有邪热宜清解肺热,药选蝉蜕、蚕蛹、银花、连翘、金荞麦根等。从脾论治当分脾阴虚和脾气虚,糖尿病燥热已去,津液

饮片分类及功效

常用中药饮片名称及功效一.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止痛,助阳化气。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散瘀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祛风解痉。 细辛: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 白芷:散寒通窍,祛风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紫: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 生: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二)辛凉解表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毒。 根:发表解肌,升阳止泻,解热生津,透疹。 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二、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芦根: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清胃止呕。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淡竹叶:清热利尿,除烦。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二)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上焦肺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泻中焦心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盐炒)。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火。 (三)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中药饮片炮制通则

中药材炮制通则 1.目的:建立中药材炮制通则,规范中药材炮制,确保炮制产品质量。 2.范围:中药材炮制加工。 3.责任:技术负责人、工艺员、岗位负责人、操作人、QA 检查员应对实施本通则负责。 4.内容:净制、切制、炮炙。 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炮炙加工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炮制药材用水,应为饮用水。 炮制药材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以下有关要求。 一.净制 即净选加工。经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药材在切制、炮炙时,均应使用净药材。 1.净制生产流程图 筛、(剪、切、刷、刮 削、剔除、泡洗、 碾串、火燎)

2.净 制操作方法、要 求及 注意事项 除另有规定外,净制药材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火燎及泡洗等方法处理以达到该品种的质量标准。 2.1清除杂质: 2.1.1挑选:清除混在药物中的杂质及霉败品等或将药物按大小、粗细等进行分类,挑选往往配筛簸交替进行,以便达到洁净或进一步加工处理。 2.1.2筛选:根据药材和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和罗,以筛去药材中的沙石,杂质,使其达到洁净;有些药材形体大小不等,需用不同孔径的筛子进行筛选分开,以便下道工序加工时药品质量一致。 【注意】上料以药材须在筛网上充分振荡为准,并随时用手(或工具)翻动。 常用药筛规格 菊花筛孔内径约15mm ; 大中眼筛孔内径约6mm ; 小中眼筛孔内径约5mm ; 大紧眼筛孔内径约2mm ;一号筛(10目); 小紧眼筛孔内径约1.5mm ; 马尾筛二号筛(24目); 铜丝筛五号筛(80目); 打碎筛筛孔内径圆孔10mm ,8mm ,7mm ;方孔1mm 。 2.1.3风选:利用药材和杂质的轻重不同,借风力将杂质除去;使杂质和药用部分分离以达到纯净药材的目的。 2.1.4水选:将药材通过用水洗(淘)、淋或漂除去药材杂质的常用方法;用筛选或风选不易除去,故用水洗或漂的方法,以使药物洁净。 【注意】(1)洗涤中药材应用流动水,用过的水不得洗涤其它药材,不同药材不得在一起洗涤。 (2)漂洗时应注意掌握时间,勿使药物在水中浸洗过久,以免损失药效。 (3)洗涤后的药材不得露天干燥。 2.2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 2.2.1去根或茎 (切制、炮炙)

中药饮片炮制方法

中药加工炮制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有如下几类: 1、炒制:将药物在锅内加热,不绝翻炒至一定要求的方法。 清炒:不加辅料,根据炒的时间和温度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种。炒黄系用文火将药材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材固有的气味为度。如杏仁、芡实、莲子、远志、枣仁等。炒焦系将药材炒至表面焦褐色,如焦楂、焦神曲、焦白术、焦栀子等。炒炭系用武火将药材表面炒至黑色,内部焦褐色时,喷淋清水,稍干即可出锅,倾于水湿的竹扁上,摊开,凉透方可包装。如地榆炭、侧柏炭、杜仲炭、贯众炭等。 麸炒:先将锅加热,撒入一定量的麸皮(每kg药材用0.4kg左右),至冒烟时加入药材,不断翻炒,炒至药材表面微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即可。如白术、山药、枳壳、三棱等。土炒:用灶心土打碎,用量约为药材重的30%左右。置锅内炒至轻松后,加入药材,不断翻炒至药材表面挂匀土色,取出,筛去土粉即可。如白术、山药、白芍等。 米炒:将米倒入用水喷湿的锅内,加热使米贴附于锅底,俟冒烟时,倒入药材轻轻翻炒至药材变色,取出,筛去米粒即可。用量约为药材重的40%左右。如米炒沙参、丹参等。 2、烫制:将药材加热炒烫,温度比炒法高而受热均匀。通常有三种: 砂烫:将砂子置锅内炒热,再将砂堆扒一坑,放进打成大块的药材,埋起,稍后,进行翻炒,至药材表面鼓起或酥脆为度,拣出药材或入醋中淬过,晾凉即可。如龟板、鳖甲、山甲、刺猬皮、狗脊、毛姜、马钱子等。 蛤粉烫:取蛤粉依砂烫法,烫至鼓起即可。如阿胶、鱼鳔等。 蒲黄烫:取蒲黄依砂烫法,烫至鼓起即可。如阿胶珠。 3、煅制:将药材用火煅烧,通常分两种: 直火煅:将药材放在木炭或焦炭无烟炉上煅红透,取出即可。如龙骨、龙齿、贝壳类、金石类等。 闷煅:将药材置锅内,再覆一锅,接合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在上面锅底粘一白纸,加热煅至白纸呈焦黄色为度。如生地炭、灯芯炭、棕炭、血余炭等。 4、煨制:将药材用湿面粉包裹,在炒热的滑石粉锅内煨至表面焦黄为度。或用湿纸层层包裹药材,加热除去部分油分。如煨木香、煨肉蔻等。 5、燎:将药材在火焰上短时加热,使药材表面焦化而内部不受影响。如燎鹿茸等。 6、炮:将药材埋在热炭中,炮至鼓起爆裂为度。或置高热的锅中,急炒至表面焦黄、鼓裂为度。如炮姜。 7、炙:将药材与液体辅料共同加热,使辅料炙入药材组织内的加工方法。 ▲蜜炙:将蜂蜜置锅内加适量清水搅拌,加热熔化,待蜜炼至冒花时,即可放入药材,不断翻拌,炒至蜜汁吸净,以不粘手为度。或先将炼蜜加30~40%的开水稀释后,与净药材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蜜汁吸尽,以不粘手为度。用蜜量应根据药材的性质、质地、体积的不同,一般在药材量的15~35%左右。 ▲酥炙:通常用油脂将药材炙酥的方法。例如羊脂油拌炒淫羊藿。用植物油炸动物骨及马钱子等。 ▲酒炙:将药材放盆内,加药材重的30~40%的黄酒,拌匀,待酒被吸尽后,再置锅内,中火加热,不断翻炒,炒至微黄色即可。

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内服汤剂 1服药时间 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例如:解表药,清热药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积药,通常饭后服;泻下药宜饭前服;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补益药宜空腹服;驱虫剂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食物;急诊用药遵医嘱。 2服药温度 一般情况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遵医嘱服用。3服药剂量 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ml,心衰及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100ml,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 二内服中成药 1内服中成药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散剂用水或汤药冲服。 2 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生关注。 3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尤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4 服用胶囊不能锉碎或咬破,合剂、混悬剂、糖浆剂、口服液等不能稀释,应摇匀后直接服用;如番泻叶,胖大海等应用沸水浸泡后

代茶饮。 三中药注射剂 1用药前认真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 2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调配要求,给药速度予以配置及给药。 3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现配现用,严禁混合配伍。 4中西注射剂联用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前后使用间隔液。 5除有特殊说明,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静脉通路。6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出现异常,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7发生过敏反应的护理 (1)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 (2)封存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液和管路,按要求送检。 (3)做好过敏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再次用药。 (4)过敏反应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食鱼腥发物。 四外用中药的使用 1 使用前注意皮肤干燥,清洁,必要时局部清创。 2 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3过敏体质者慎用。

中药组方

补中益气隔药饼 黄芪90g 炙甘草45g 白参30g 当归片15g 陈皮30g 升麻30g 柴胡30g 白术30g 五脏倶补药饼 白参250g 肉桂粉250g 川芎250g 生地250g 茯苓250g 白术250g 炙甘草250g 当归片250g 白芍250g 温肾助阳药饼 附子50g 肉桂粉50g 川椒50g 干姜50 g 枳壳50g 全虫30g 金黄散 大黄50g 陈皮10g 花椒50g 苍术10g 姜黄50g 白芷50g 甘草10g 制南星10g 天花粉100g 中药足疗1号 肉桂15g 细辛10g 花椒15g 干姜15g 枣皮15g 附片12g 中药足疗2号 母丁香15g 赤小豆20g 益母草15g 泽兰15g 花椒15g 车前草15g 香芷粉 木香15g 甘草200g 白术300g 附片300g 三伏贴 白芥子210g 玄胡210g 甘遂120g 肉桂100g 公丁香100g 麻黄100g 紫苑120g 抗癌止痛散 生大黄5kg 甘遂200g 芒硝4kg 段寒石水200kg 砂仁500g 密僧陀200g 雄黄200g 制乳香1kg 细辛200g 铅丹100g 生南星200g 麝香10g 干蟾皮100g 龙胆草300g 公丁香300g 主治肝癌疼痛 活血止痛散 乳香150g 川乌30g 玄胡150g 没药150g 草乌30g 血竭150g 白芷240g 川芎150g 羌活150g 香附90g 肉桂90g 木香50g 小茴香90g 当归240g 厚朴150g 独活150g 适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等因淤血所致局部疼痛,筋脉不舒等症 禁忌症:孕妇忌用本品,经期停用 五子固肾丸 覆盆子15g 金樱子15g 菟丝子15g 五味子10g 车前子20g 石苇15g 牛膝15g 龙骨15g 黄芪30g 白术15g 地龙10g 水蛭6g 主治健脾利水,固肾敛精。用于脾胃肾两虚,精微不调而致蛋白尿,血尿,水肿 芪蛭活血丸

中药饮片炮制的方法详解汇总

中药饮片炮制的方法详解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是中药传统技艺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所在,是在历代中医药长期医疗实践中产生,并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对中药炮制的文字记载始于战国时代。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其治疗“目不瞑”的秫米半夏汤中就有“治半夏”的记载,表明当时预治疾病已经使用了药物常规炮制品。到了汉代,据有关资料记载,炮制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炼、煮沸、火熬、烧、斩断、研、锉、捣膏、酒洗、酒煎、酒煮、水浸、汤洗、刮皮、去核、去翅足、去毛等。同时,炮制理论开始创立。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序例写道:“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勿合用也”。在南北朝刘宋时代,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问世,记载的炮制方法主要有蒸、煮、炒、焙、炙、炮、煅、浸、飞等。该书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某些炮制方法,现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明代时期,中药炮制发展得较为全面,在理论方面,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曾系统地论述了若干炮制辅料的作用原理,记载为:“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难化增益元阴;陈璧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至令平和……”。他还强调:“凡药制造,责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著名的医药学者李时珍集诸家之大成,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专列了“修治”一项,收载了各家之法。 对有些炮制方法还运用中医理论加以讨论。继之,缪希雍又在《雷公炮炙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当时常用的炮制方法,在他的著作《炮制大法》中,提出了著名的炮炙十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中药炮制事业,使中药炮制事业发展很快。各地有关部门都对散在本地区的具有悠久历史的炮制经验进行了文字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全国大部分地区制订、出版了炮制规范。同时,国家在药典中也收载了中药炮制内容,并相继出版了一批炮制专著。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药炮制经验集成》,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药炮制学》等。在科研方面,目前全国有许多中医药研究机构都开展了

中药化学反应

麻黄碱与伪麻 1.二硫化碳-硫酸铜 反应 醇液 +CS2和 Cu SO4+NaO H2滴 棕色沉淀↓ 2.铜络盐反应水液 + Cu SO4+Na OH 蓝紫色 小檗碱1.丙酮加成反水液+碱 性条件下+丙 酮 黄色结果 2.漂白粉显色反应碱性下 加漂白粉 黄→樱红色 马钱子碱与士的宁1.硝酸作用土的 宁→淡黄 色 +氨气→ 紫红色 马钱 子→深红 色+氯化亚 锡→紫色 士的定与马钱子区别 2.浓硫酸/重铬酸钾士的宁+硫 酸和重铬, 初显蓝紫,最后橙 黄 马钱子碱无 此反应 莨菪烷1.氯化汞沉淀反应莨菪碱 (或阿托品)→ 东莨菪→ 红色沉淀↓ 白色沉淀↓ 碱性强,生 成氧化汞 2.Vitali反应+发烟硝酸 (分子内双键重 排) 深紫红→暗红→消 失 莨与东茛3.DDL反应 樟柳碱+碘 酸+丙酮 黄色 樟柳碱 糖1氧化反应 +溴水,醛糖→,(不氧化酮糖) 银和砖红色沉淀↓区别醛溏和 酮糖(果糖 2羟基反应 3羰基反应具醛或酮单糖与苯肼成脎。(Ex:D-葡 萄糖、甘露糖、果糖生相同脎) 糖脎为淡黄色晶体 苷所有苷:Molish反应(酚醛缩合反 应) α-萘酚 +硫酸 两 液间紫色 环阳性

苦杏仁苷: ①与水共研,有苯甲醛特殊气味;②苯甲 醛可使三硝基苯酚显砖红。 主要是鉴 别苯甲醛 鉴别苦杏仁苷(考 点) 醌类 脂溶性菲醌丹 参 加硫酸,丹参醌Ⅰ→蓝;丹参 醌Ⅱ→绿;隐丹参醌→棕。 记:12 隐,男女中 鉴别丹Ⅰ丹Ⅱ隐 丹 1.Feigl反 应 醌类+碱性加热与醛类、邻 二硝基苯→ 紫色检识所有醌类 2.无色亚 甲蓝显色 苯醌及萘醌+亚甲蓝醇液→蓝色斑 点 专检识苯醌及 萘醌3.Kesting -craven 苯醌及萘醌+碱性活 性次甲基→蓝绿色或蓝紫 色 苯醌萘醌环有 未取代 (蒽醌未有未取 代-无反应 检识苯醌及萘 醌 4.Borntra ger’s 羟基醌+碱性溶液→红 至紫红,蒽酚、蒽酮、二蒽 酮需氧化后 机理形成了 共轭体系 专检识羟基醌 (即蒽醌) 5.金属离 子反应 +镁或铅离子:若只一 个OH(α-OH、β-OH、或两 OH不在同环 若有二个 OH:-OH邻位 - OH 间位 - OH 对位 →显橙黄或 橙色 →显蓝色或 蓝紫 →显橙红至 红 →紫红至紫 检识不司羟基 位置 记:一腔邻间 对 (城南)橙蓝红又 紫 香豆素 1.异羟基肟 酸反应 香豆素+碱性下开环+盐 酸羟胺,再酸性下与三价铁络 合成盐 →红色检识所有香豆 素 2.三氯化铁 反应 具酚羟基香豆素+FeCl3 →常蓝绿色检具有酚羟基 香豆素 3.Gibb’s反 应 +苯醌氯亚 胺 条件 ①必须有 游离酚羟 基 ②酚 羟基对位 无取代才 阳性(有氢 →显蓝色化 合物 检酚羟对位是 否有氢 (7-OH就显阴 性) 4Emerson 反应 氨基安替比 林+铁氰化钾 →显红色缩 合物 黄酮 还 原 1.盐酸 镁粉反应 →多显橙红至紫红,少显 紫至蓝色。 例外查耳酮、橙酮、儿茶 鉴别多数黄酮(机理:生成阳碳 离 黄酮与黄酮醇二氢黄酮与二

中药饮片附录

附件2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中药饮片附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范围 第一条本附录适用于中药饮片的生产、质量控制、贮存、发放和运输。 第二条民族药参照本附录执行。 第二章原则 第三条中药饮片的质量与中药材的质量和炮制工艺密切相关,应当对中药材的质量、炮制工艺严格控制;在炮制、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控制污染,防止变质,避免交叉污染、混淆、差错;生产直接口服中药饮片的,应对微生物进行控制。 第四条中药材的基原应符合标准,产地应相对稳定。 第五条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或标准炮制;企业自行制定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 第三章人员 第六条企业的生产管理负责人应具备医药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五年以上从事中药饮片生产管理的实践经验,或医药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八年以上从事中药饮片生产管理的实践经验。 第七条企业的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应当具备医药专业大

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并有中药饮片生产或质量管理五年以上的实践经验,其中至少有一年的质量管理经验。 第八条企业的关键人员以及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等人员均应为企业的全职在岗人员。 第九条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人员应具备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实际能力,具备鉴别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真伪优劣的能力。 第十条从事中药材炮制操作人员应具有中药炮制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从事毒性中药材等有特殊要求的生产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熟知相关的劳动保护要求。 第十一条负责中药材采购及验收的人员应具备鉴别中药材真伪优劣的能力。 第十二条从事养护、仓储保管人员应掌握中药材、中药饮片贮存养护知识与技能。 第十三条企业应由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中药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药品GMP相关法规知识等。 第十四条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应进行更衣、洗手;进入洁净区的工作服的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符合通则的要求;从事对人体有毒、有害操作的人员应按规定着装防护,其专用工作服与其他操作人员的工作服应分别洗涤、整理,并避免交叉污染。 第四章厂房与设施 第十五条生产区应与生活区严格分开,不得设在同一建筑物内。 第十六条厂房与设施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布局,并设置与其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净制、切制、炮炙等操作间。同一厂房内的生产操作之间和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互相妨碍。 第十七条直接口服饮片粉碎、过筛、内包装等生产区域应参照D 级洁净区的要求设置,企业应根据产品的标准和特性对该区域采取适当

中药的正确应用

中药的正确应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中药正确应用 1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正邪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韵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论治,就是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病首先着眼于证,而不是病。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治疗方法就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证候相同,便可以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但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将重点放在“证”的区别上,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例如,感冒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等症状,但由于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机体反应性有所不同,又表现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型。只有辨清了感冒属于何种证型,才能正确选择不同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或清暑祛湿解表等方法给予适当的治疗。辨证与那种对于头痛给予止痛药、对于发热给予退热药,仅针对某一症状采取具体对策的对症治疗完全不同,也根本不同于用同样的方药治疗所有患同一疾病的患者的单纯辨病治疗。 2 中药剂型选择 剂型是指中药的形态,即中成药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临床应用形式,并与中药的制法和服法密切相关。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给药途径和临床应用的需要,将原料药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药品形态,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的临床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 内服中药的常用剂型为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主要适用于脏腑气血异常所导致的各种疾患。内服中成药一般在中药材的毒副作用方面要求比较严格。外用中成药常用的剂型有膏贴剂、搽剂、栓剂、滴鼻剂、滴眼剂、气雾剂等,主要适用于疮疡、外伤、皮肤及五官科的多种疾患。外用中药中相当数量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使用时应慎重,以防中毒。 2.1根据处方中药物的性质和有效成分确定剂型中药制剂多由复方组成。方药中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有动物类药和矿物类药等。植物类中药一般体积较大,在剂型选择时,应根据其作用、性质尽可能的缩小体积。动物类药和矿物类药一般难溶需特殊加工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