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功 教案1

功 教案1

功 教案1
功 教案1

仓山中学李朝霞

教学设计思路:

对于功这一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比较肤浅.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从初中已经熟悉的内容开始入手,再提出学生运用初中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功这一概念的欲望.通过对功的定义式的推导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进而认识功的本质.功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这是学好机械能的入门概念,对更深入掌握功和能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等非常重要,在用能量途径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功的概念是不可缺少的,是本章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学设计过程注重公式扩展过程,使学生知道其中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结合实例说明力在什么情况下做正功,在什么情况下做负功,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同时教师应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热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初中建立的关于力做功的概念仅限于: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本节使学生认识一般力做功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功的定义式的推导,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正负功物理意义的理解比较困难,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更为顺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是能量变化的过程,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3.掌握功的公式:W=Fx cosα,会计算恒力的功,掌握计算总功的方法.

4.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使学生知道推理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判断物体所受的各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功的概念和求解功的数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

重点:1.功的概念理解.

2.功的计算.

难点:1.正负功的理解及如何判定各力做功的正负.

2.能够用公式W=Fx cosα进行有关计算及总功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搬重物上楼要消耗很大的能量,在这个过程中,人到底要消耗多少能量?消耗掉的能量又用什么来量度呢?教师活动:逐项展示初中所学的功与能量知识的脉络.关于能量、功等我们并不陌生,那么你所知道的能量形式有哪些?(引导学生回答:动能、势能、内能、电能)

你能列举一些能量相互转化的实例吗?

学生活动:逐题思考,回答教师所提问题.

本章我们就要解决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是如何实现的问题.

教师活动:观察演示并分析能量转化情况,以及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演示1 重物下落压缩的弹簧把小车弹开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回答教师所提问题.

教师活动:从以上演示我们发现: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同时伴随着物体能量的转化

做功与能量转化密切相关,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大量事实表明,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变化.

板书:一、做功与能量的变化

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二、引入功的概念

教师活动:给出功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功,做功的要素是什么?请完成学案自主学习板书:二、功的概念及理解

1、定义: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两要素:力及受力物理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3、(待完善)

学生活动:理解定义,并完成学案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一物体在力F作用下,并沿F的方向通过一段位移x,则功W= (左图)一物体在力F作用下,并沿垂直F的方向通过一段位移x,则功W= (右图)

三、推导功的一般计算公式

板书:三、功的计算

提问学生:初中阶段我们是如何计算功的大小?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教师提出问题.

预测:学生应该可以答出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教师活动:给出公式W=Fx,并引导说出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讲解自主学习2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我们提着书包水平运动,手的提力对书包做功吗?为什么?

预测:初中阶段对这种运动强调得比较多,学生应该可以说出正确结论.

教师提问:请看学案【学习过程】

如果一个力与物体位移方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那么它做功的大小又如何来求呢?

思考1:若力F的方向与位移x方向成某一角度时,功W?

预测:有已学知识做铺垫,学生会想到把力进行分解.但对这么做是否可行或者说这么做的具体原因可能不是很明确.此时,教师可追问原因,并说明可以这样做的原因是:分力与合力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

教师引导:分力共同作用与合力作用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如果我们把F分解之后来处理,你觉得怎样分解我们就可以判断F的做功情况

学生活动:完成思考可进行小组讨论推荐板演.

预测:经过前面的铺垫,学生应该可以顺利完成此推导过程.

教师活动:总结功的一般计算式.

总结1:一般情况下,功的大小:。

功的一般表达式:。其中F是。

板书:三、功的计算

1. 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即

W=Fx cosα(适用于恒力做功情况)

2.单位:焦耳,简称焦(J )

1J=1N×1m =1N·m

3.功是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四、进一步理解功的一般计算式.

教师活动:对一般计算式进行进一步说明.

当恒力对物体做功时,公式W=Fx cosα有普遍意义.求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当力F 的方向和位移x方向相同时,cosα=1 ,力所做的功W=Fx;当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成α

角时,则有不同的方法处理求解:一是应用公式W=Fx cosα,直接代入相应的各个物理量运算求解;二是先把力F正交分解,求出力在位移方向上的分量F1=F cosα,由于力与位移

方向垂直的分量不做功,因此功 W = F 1x =Fx cos α;三是先求出位移在力的方向上的分量 x 1= x cos α,再求功 W =Fx =Fx cos α.

1.对力 F 和位移 x 之间的夹角α的判定: 思考学案2

问题:这些图中力 F 和位移 x 之间的夹角是多少?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上述问题. 预测: a. 都是θ;

b. 图 1 中 F 和 x 的夹角是θ,图 2 中 F 和 x 的夹角是(π―θ);

c. 图 1 中 F 和 x 的夹角是(π―θ),图 2 中 F 和 x 的夹角是θ等.

思考2:

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面上发生一段位移x ,试分别计算这四种情况下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设在这四种情况下力F 和位移x 的大小都相同:F=10N ,x=1m ,角θ的大小如图所示。

总结2: 。

方法指导:找力 F 和位移 x 之间的夹角时,我们可以把力 F 和位移 x 的箭尾移到同一点,看它们之间的夹角是多少.

学生活动:做笔记开始计算. 2.正功和负功的理解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完成关于正负功的理论探究

(1) 首先从公式 W =Fx cos α中α的可能值入手结合例题1,得出功 W 可能为正值、负值或零.

教师说明:功是标量没有方向,正值是指力对受力物体做正功,而该力从效果上看是受力物体的动力;负值表示力对受力物体做负功也可说成受力克服该力做功,(例如:一个力对物体做了-106J 的功,可说成是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 106J 的功.)而该力从效果上看是受力物体的阻力

F 甲θ=150 F

v

θ 乙θ=30

F

v

θ 丙θ=30 v

θ

丁θ=0

F v

板书:四、功的正负

1. 正功的意义:力对物体做正功,表明此力的效果是促进物体的运动,是动力.

2. 负功的意义:力对物体做负功,表明此力的效果是阻碍物体运动,是阻力.(2) 结合实例说明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教师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手边的东西来演示. 与学生共同分析所举例子.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正负功,并说明判断依据. 力对物体做功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学生活动:完成学案3 3、功的正负

(1) 当力F 和位移x 方向互相垂直时,力F 对物体

(2) 当力F 和位移x 方向相同时,力F 对物体 做 功,此时力F 对物体起着动力作用 (3) 当力F 和位移x 夹角为锐角时,力F 对物体做 功,此时力F 对物体起着动力作

当力F 和位移x 夹角为钝角时,力F 对物体做 功,此时力F 对物体起着阻力作用 教师讲解:另外,功的“正” “负”也不表示它们的大小,不能说“正功大于负功”.例如:两个力做功分别为 W 1=2J , W 2=-5J ,比较这两个力做功的大小.答案应是: W 2 > W 1 教师活动20: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学案4例题. 4、例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沿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顶端静止滑下,斜面总长为s ,动摩擦因数为μ,在此过程中,求:

(1)斜面支持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判断正负 (2)斜面摩擦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判断正负 (3)重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判断正负 (4)合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判断正负

五.求合力做功的方法(总功的计算)

方法一:用各力所做的功的代数和求 W 总=W 1 +W 2 +W 3=(60+0-16)J =44J 方法二:先求物体所受合外力,再用公式求合外力做的功 拓展训练:例题中斜面对物块做功?

θ

m

题后小结要求功,先明确力。

课堂练习:

1 一个水平方向的大小为F的恒力先后作用在甲、乙两个物体,先使甲物体沿着粗糙的水平面运动距离s,做功的数值为W1;再使乙物体沿光滑的水平面滑过相等的距离s,做功的数值为W2,则()

A. W1= W2

B. W1> W2

C. W1< W2

D.无法比较W1, W2的大小

2关于力对物体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凡是受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B. 凡是发生位移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C. 只要物体受力,又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则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D. 只要物体受力的同时又有位移发生,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教师活动: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小结功的一般计算式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请学生思考变力功的求法.

前面我们求的都是恒力的功,那么变力功能否用此公式进行求解?

W=Fx cosα只适用于恒力做功的计算

功是过程量.功是力作用在物体上通过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才发生的,它反映了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求功时一定要明确要求的是哪一个力在哪一段位移(过程)上做的功.教学流程图: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以学生熟悉的举重现象引入,拉近了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利用身边物品体会正负功的物理意义.这一设计看似朴实却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物理就在生活中,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探究自然的热情.在探究功的一般计算式的过程中,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的学生自行推导的方式,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应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喜悦.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既注意了知识层次,又留有学生的探究空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另外,在如何加深对功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功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上,考虑到整体覆盖面,对例题设置了多问,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有所收获,同时又突出解决了重点知识和疑难问题,教与学的效果良好.

第一课时功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是能量变化的过程,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3.掌握功的公式:W=Fx cosα,会计算恒力的功,掌握计算总功的方法.

4.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使学生知道推理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判断物体所受的各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功的概念和求解功的数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1.功的概念理解.

2.功的计算.

难点:1.正负功的理解及如何判定各力做功的正负.

2.能够用公式W=Fx cosα进行有关计算及总功的计算

【自主学习】

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一物体在力F作用下,并沿F的方向通过一段位移x,则功W= (左图)一物体在力F作用下,并沿垂直F的方向通过一段位移x,则功W= (右图)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常用单位。

【学习过程】

1、思考:若力F 的方向与位移x 方向成某一角度时,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W ?

总结1:一般情况下,功的大小: 。 功的一般表达式: 。 其中F 是 。

2、思考:如图所示,物体在力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发生一段位移x ,试分别计算这四种情况下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设在这四种情况下力F 和位移x 的大小都相同:F=10N ,x=1m ,角θ的大小如图所示。

总结2: 。

3、填空:功的正负

(1)当力F 和位移x 方向互相垂直时,力F 对物体

(2)当力F 和位移x 方向相同时,力F 对物体 功,此时力F 对物体起着动力作用 (3)当力F 和位移x 夹角为锐角时,力F 对物体做 功,此时力F 对物体起着动力作用 当力F 和位移L 夹角为钝角时,力F 对物体做 功,此时力F 对物体起着阻力作用

F 甲θ=150 F

v

θ 乙θ=30

F

v θ 丙θ=30

v

θ

丁θ=0

F v

4、例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沿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顶端静止滑下,斜面总长为s ,动摩擦因数为μ,在此过程中,求:

(1)斜面支持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判断正负 (2)斜面摩擦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判断正负

(3)重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判断正负 (4)合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判断正负

总结4: 。

拓展训练:斜面对物块做功?

练习

1:一个水平方向的大小为F 的恒力先后作用在甲、乙两个物体,先使甲物体沿着粗糙的水平面运动距离s ,做功的数值为W 1;再使乙物体沿光滑的水平面滑过相等的距离s ,做功的数值为W 2,则( )

A. W 1= W 2

B. W 1> W 2

C. W 1< W 2

D.无法比较 W 1, W 2的大小 2:关于力对物体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凡是受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B. 凡是发生位移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C. 只要物体受力,又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则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D. 只要物体受力的同时又有位移发生,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作业:练习与评价1、4

自我评价:(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还存在哪些疑问)

θ m

高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有哪些

高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有哪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 本节教学的重点。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 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 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与速度、密度和压强的定义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教学中通过人上楼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做相同 的功,用时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问题,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铺垫。类比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决于相同时 间内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 来完成,它的大小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磅秤、秒表、刻度尺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问题: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上楼需要1.5min,他跑步上楼 只用了40s,请问:(1)小明在两种情况下,做的功是否相同? (2)你认为这两种上楼做功方法,从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同?

初中物理《-功》教案(人教版)

第十五章第一节功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立功_____贡献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 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练习(投影):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升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 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 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 (二)功的计算 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投影: 由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3米呢? 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W = F 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功的单位是:“牛·米”专业名称为:“焦耳”1J=1N·m 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而力x力臂单位是牛·米,不能写成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11.1功教案

功 一、新课引入 复习提问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力能产生哪些作用效果? 在物理学中,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有了成效。在物理学里,经常要提到“功”的概念,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物理学中功还有它特殊的含义。 二、新课讲解 (一)力学中的“功” 学生自学本节课文,并参看图及图注。提问并由学生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分析图,做功的实例: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沿什么方向移动通过了一段距离?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3.力学里的功包括哪两个必要因素? 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强调:“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没有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如果物体仍静止不动,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结合课本图2,分析两个小朋友做的功等于零的道理。如果物体靠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虽然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但并没有水平方向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没有什么力做功。结合“在极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动的冰球”一例,说明没有什么力对冰球做功。 4.练习、分析并演示以下问题,讨论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①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拉力和重力这两个力哪个力对物体做了功?为什么? ②用手提着木块不动,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木块做了功?

③用沿水平的拉力拉动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当把拉力去掉后,小车还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上,拉力对小车做功了吗?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进一步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研究力对物体做功时,要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或者哪个物体(施力物体)对哪个物体(受力物体)做功。 (二)功的计算 1.演示,画板图如图并加以分析。 放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一段距离,如图所示,拉力对小车做了功。 甲:拉力为F,小车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s,拉力对小车做功; 乙:拉力为2F,小车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s,拉力做的功是甲图中拉力所做功的2倍。 丙:拉力为2F,小车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2s,拉力做的功是甲图中拉力所做功的4倍。 小结:可见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2.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即: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用W表示功,用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则功的公式可写成:W== 3.功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距离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牛顿?米,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焦耳,简称焦(J)。 1焦=1牛?米 在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时,力和力臂的积的单位时“N·m”,不能写成“J”,这两个单位的物理意义有所不同。 几点说明 ①使用W=F·s,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②做功的多少只由W=F·s决定,跟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运动无关。 ③知道1焦的物理意义,知道1焦的大小。 4.例题:在水平地面上,小朋友用50N水平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10m,求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举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

《功和功率》复习教案

《功、功率和效率》复习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能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运算; 3.认识定滑轮、动滑轮,了解简单的滑轮组,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重、难点: 1.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运算。 2.认识简单的滑轮组,会计算其机械效率。 三、教学思想: 由于三年级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在上课前小组教研确定复习版块,把教材重新组合,力求高效。一般在教学前让学生做复习提纲,通过做复习提纲,把本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剖析并记忆,在课堂上主要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通过中招题进行练习,达到复习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一)巩固训练(夯实基础、备战中招) 版块一:功 教师先提问并讲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通过课件列举没有做功的例子:如“搬而未动”是有力没有距离;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在这个过程中牵引力没有做功,因为有距离没有牵引力;吊车吊着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拉力没有做功,因为在拉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题中给的距离与拉力垂直,没有关系。然后让学生练习: 1.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 B.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推车的力做了功; C.吊车吊着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5m,拉力对货物做了功; D. 小明把书从地面上捡起来,小明没有对书做功; 2.一个同学用120N的力,将一个4N重的足球踢到25m远处。对他踢球时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300J B.做功100J C.没有做功 D.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计算做功的多少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章 第一节 功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 5厘米左右和将 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板书: 一、功 二、讲授新课: 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1: 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2:甲:用力而未移动距离;乙: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 分析得出: l.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讲述:必要的意思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请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演示1]手提着钩码在空中静止不动,问拉力是否对钧码做功?为什么? [演示2]手提着钩码匀速水平移动一段距离,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 [演示3]手提着钧码匀速上升,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

高三物理 功和功率精华教案附练习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第一讲功和功率 一、知识要点 (一)功 1、功的公式及其理解: 2、力对物体是否做功的判断: 3、功的正负及其意义: 4、几种求功的方法: 5、总功的计算: (二)功率 1、定义式: 2、计算式及其理解: (三)汽车的两种起动问题 1、恒定功率的加速。 2、恒定牵引力的加速。 二、典例精析 例1:如图所示,带有光滑斜面的物体B放在水平地面上,斜面底端有一重G=2 N的金属0从底端推到顶端的过程A推A,在将αA,斜面高,倾角=60,用一水平推力F块cm15h 3所做的功和金属块克服斜,求此过程中力F运动距离B都做匀速运动,且BL=30 cm和中,A 面支持力所做的功.落地,不计空气阻力,求:水平抛出,经时间tV2:例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0 1)此 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为多少?( 2)小球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多少?(

10 kg图示为修建高层建筑常用的塔式起重机。在起重机将质量3:m=5×例2,当起重3的重物竖 机输a=0.2 m/s直吊起的过程中,重物由静止开始向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出功率达到其 允许的最大值时,保持该功率直到重物做 不计额外功。求:m/sv=1.02 m/s的匀速运动。取g=10 m 1)起重机允许输出的最大功率。 2 , (2)重物做匀加速运动所经历的时间和起重机在第(2 秒末的输出功率。 三、随堂练习的斜面上,用水平推力使斜面向左水平匀速移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质量为m1α,物体与斜面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求:动距离L 所受各力对它做的功各是多少?m (1)(2)斜面对物体做的功又是多少? α L 时刻开始受到水平力的作用,力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2、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的大小F2tF5F 00 A、3t 时刻的瞬时功率为0

功和功率高考物理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第五章机械能 考纲要求 1.功、功率Ⅱ 2.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Ⅱ 3.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Ⅱ 4.弹性势能Ⅰ 5.机械能守恒定律Ⅱ 6.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括碰撞、反冲、火箭)Ⅱ 7.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Ⅰ 知识网络: 单元切块: 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四个单元,即:功和功率;动能、势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功能关系动量能量综合。其中重点是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力学问题。难点是动量能量综合应用问题。

§1 功和功率 教学目标: 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会计算有关功和功率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功和功率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功 1.功 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它和位移相对应(也和时间相对应)。计算功的方法有两种: ⑴按照定义求功。即:W =Fs cos θ。 在高中阶段,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当20πθ<≤时F 做正功,当2πθ=时F 不做功,当πθπ≤<2 时F 做负功。 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是:功等于恒力和沿该恒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⑵用动能定理W =ΔE k 或功能关系求功。当F 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这里求得的功是该过程中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或者说是合外力做的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如果知道某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中对应的功的数值。 【例1】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L 的细线悬挂而静止在竖直位置。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分别用水平拉力F 将小球拉到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拉力F 做的功各是多少? ⑴用F 缓慢地拉; ⑵F 为恒力; ⑶若F 为恒力,而且拉到该位置时小球的速度刚好为零。

《功》教学设计

第十五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阅读指导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具: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思考、回答通过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教学过程 一、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 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

高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材分析

高三物理《功和功率》教材分析 考点17 功和功率 考点名片 考点细研究:本考点考查要点有:功的理解与计算;恒力及合力做功的计算、变力做功;机车启动问题;功、功率与其他力学知识的综合。其中考查到的如:XX年天津高考第8题、XX年全国卷第17题、XX年海南高考第3题、XX年北京高考第23题、XX年浙江高考第18题、XX年四川高考第9题、XX年全国卷第16题、XX年重庆高考第2题、XX年安徽高考第22题等。 备考正能量:本考点内容在高考中往往与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图象问题等结合考查。预计今后高考将延续以上特点,并结合当代生活实际、科技和社会热点来作为命题的背景和素材。 一、基础与经典 .关于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动摩擦力总是做负功 B.滑动摩擦力可能做负功,也可能做正功 c.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不会做功 D.静摩擦力对物体总是做正功 答案 B 解析不论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都既可以为

阻力,也可以为动力,则既可以做负功,也可以做正功,也都可能不做功,故选项A、c、D均错误,B正确。 2.用水平力F拉一物体,使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时刻撤去拉力F,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t2时刻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且α>β。若拉力F做的功为w1,平均功率为P1;物体克服摩擦阻力Ff做的功为w2,平均功率为P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w1>w2,F=2FfB.w1=w2,F>2Ff c.P12Ff D.P1=P2,F=2Ff 答案 B 解析整个运动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w1-w2=0,所以w1=w2,又P1=,P2=,所以P1>P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施加拉力F时,加速度大小a1=,撤去拉力F后加速度大小a2=,v­t图象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题图可知a1>a2,即>可得F>2Ff,综上分析,本题答案为B。 3.如图所示,木板可绕固定水平轴o转动。木板从水平位置oA缓慢转到oB位置,木板上的物块始终相对于木板静止。在这一过程中,物块的重力势能增加了2j。用FN表示物块受到的支持力,用Ff表示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在此过

功教案

2.掌握功的计算: (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α;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α进行有关计算。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三、教具 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的概念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谁对谁做功?然后做如下总结并板书: (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并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如图1所示,与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 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

(2)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公式 就图1提出: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s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由同学回答出如下计算公式:W=Fs。就此再进一步提问:如果细绳斜向上拉滑块,如图2所示,这种情况下滑块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与同学一起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s cos α。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 W=Fscosα 再根据公式W=Fs做启发式提问:按此公式考虑,只要F与s在同一直线上,乘起来就可以求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在图2中,我们是将位移分解到F的方向上,如果我们将力F分解到物体位移s的方向上,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至此在图2中将F分解到s的方向上得到这个分力为Fcosα,再与s相乘,结果仍然是W=Fscosα。就此指出,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与力F的大小、物体位移s的大小及F和s二者方向之间的夹角α有关,且此计算公式有普遍意义(对计算机械功而言)。至此作出如下板书: W=Fscosα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接下来给出F=100N、s=5m、α=37°,与同学一起计算功W,得出 W=400N·m。就此说明1N·m这个功的大小被规定为功的单位,为方便起见,取名为焦耳,符号为J,即1J=1N·m。最后明确板书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功和功率教学设计12

功和功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功和功率的概念 2、理解做功并会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3、理解功率的意义,会应用定义式或计算式计算功率 教学重点:1、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2、理解功率概念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2、理解功的公式,会选择正确的数据 3、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计算功和功率 教学过程:一、知识复习: 1、建立知识框架,学生阅读教材,填写导学案 2、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知识: 附知识清单①、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______移动了一段距离,(说明这个力作用产生了___),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物体在_____移动了_____③、功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国际单位是,符号为。把两个鸡蛋提升1m所做的功约为___J。 ④、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率,它表示________ ④、功率的定义式为,国际单位是,符号为。

⑥、功率的计算式为_____。 二、重点难点突破 ㈠、知识讲解: ㈠、判断是否做功 :1、讲解 2、例题: ⑴、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力对物体做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B .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人对足球做了功 C .起重机吊着重物水平移动,钢丝绳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 D .大力士表演拉汽车前行,此时人拉车的力做了功 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将标枪投出去,运动员对标枪没有做功; B 、降落伞竖直下落,重力做了功; C 、人提着重物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人的提力对重物做了功 冰壶在光滑的冰面 上滑行 搬而未起 手提滑板在水平路面前行 总结:1、无力不做功 2、静止不做功 (有力无距) 3、垂直不做功 (有力有距,但力⊥距)

功和功率教学设计一

《功和功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3.理解功率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力的三要素是什么?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重力的方向如何? 2.引入新课:举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再通过视频及学生表演的形式。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二、新课讲授 1.力学中的功 a.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b.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1) 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

没受力。 (2) 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 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举杠铃却没有举起来,力没有做功。 (3)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2.功的计算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 功的计算式:W=FS (2) 功的单位:焦耳J,1焦=1牛?米。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 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 1米。 (3) 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功率 从比较人和挖土机做工快慢引出功率概念。或者创设情境,甲同学把一桶水提到3楼用了30秒,而乙同学把同样的一桶水提到3楼却用 了40秒,问谁做功快?如果甲物体1分钟做了300J的功,而乙物体40秒钟做了240J的功,问谁做功快?从而提出物体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来引入新课。在动画中选择相应内容的按钮进行学习。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义式:P=W/t 4.功率的单位: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义: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 6.介绍功率另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

陈汉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亮同学做清洁时,提着一桶水在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因为他用了力,我们说他在“工作“。而在力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1、力学中的功 “功”的含义很多,有“贡献”的意思,还有“成效”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确切的含义。下面是几个做功的例子。课本图15.1—1,物体在绳向上拉力的作用下升高,拉力对物体做了功。静止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拉力对小车做了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重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学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功的关系。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我们在分析下面几个例子中是否有力做功?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F=0)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S=0)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

功与功率教案精编版

课题11.3功和功率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3.理解功率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率。 教学准备课件 制作 11.3功和功率 其他功和功率辅助教具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 1.复习:力的三要素是什么?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向上提箱子, 拉力方向如何?重力的方向如何? 2.引入新课:举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再通过视频及 学生表演的形式。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二、新课讲授 1.力学中的功 a.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b.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 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 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 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 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举杠铃却没有举起来,力 没有做功。 (3)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 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2.功的计算 温故而知 新。激发学 生的好奇 心,积极思 考问题。 观察实验现 象,思考。

《功》教案

《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树立自尊、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让学生说一说,含有“功” 的成语或词语,指出其中 “功”的含义。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 现代汉语中的“功”主要有 成效、成功、贡献的意思, 物理学中的“功”吸收了其 中“成效”的意思,但它又 有特殊的含义,这节课我们 一起研究力学的“功”。 板书课题:力学中的“功”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将学生的 语文知识 与物理课 堂有机融 合。充分调 动学生参 与课堂教 学的积极 性。 新课教学 (30分钟)一、力学中的功 1.做功的含义 课件展示: (1)叉车把货物举起;(2) 小明想把大石头移开,但没 学生思考并回答: 叉车的工作有成 效,体现在它施了 力,并且把货物举 高了。小明的工作 运用事例 对比进行 思考,学生 易于接受 新知识。

初二物理功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功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功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工具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二、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功和功率的教学设计

功和功率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功和功率》 物理教研室:尚亚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是做功两个不可缺少折因素,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会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恒力做功。会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 2、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掌握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的几种方法,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3、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如何求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会求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4、掌握汽车的两种起动问题,以恒定功率启动和以恒定牵引力启动。 5、会用函数关系分析图像问题。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让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解决物理问题有两条思路,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功的讲解应从做功的两个要素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入手,让学生理解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转换。学生虽然在二年级学过功和功率,但没有把知识整合成串,尤其是从能量这条思路解题,学生还没有养成好习惯。本节课要让学生认识到用能量观点解题的优越性。

【教法建议】 可以让学生先预习本节内容,并填写相关填空题(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对本节的概念进行逐一讲解,以讲解例题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认识本节的内容。然后小节。最后学生演板练习本节课习题,通过练习发现本节课学生还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提问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 功的计算方法及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和功能关系。 【教学难点】 机车启动的两种方法和功能关系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本及练习册并填写相关填空题。 二、新课教学 1、功 (1)功的计算公式W=Fscos α,做功的两个要素是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用水平 推力F 使斜面体向左水平匀速移动距离l ,物体与斜面 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如图5-1-5所示.求: (1)m 所受各力对它做的功各是多少? 解析:(1)m 受力方向及位移方向如右图所示.因物体匀速 移动,则支持力F N =m gcos θ,静摩擦力F f =mgsin θ,因 mg 、F N 、F f 均为恒力,由W =Flcos α可得重力做的功W G =0支持力做的功WF N =mgcos θ·l·sin θ=mgl·sin θcos θ静摩擦力做的功WF f =mgsin θ·l·cos(180°-θ)=-mgl·sin θcos θ

功的教案

课题功(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从实例中认识做功需要两个必要因素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探究功的计算公式,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归纳的能力,体会实验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理解、计算功 教学准备:木板、小车、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补充歇后语,说说生活中有关功的词语 二、新课教学 1.力做功 功的定义 初步感受做功的事例(要求学生画出两演示实验中小车受到人力的示意图) 演示1、用手沿水平方向拉一小车,使小车在水平方向前进一段距离 演示2、手提升重物向上运动(出示幻灯片:小车、重物受到拉力示意图)

让同学们归纳讨论、归纳:上述两例做功过程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师引导启发) 共同点——有作用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距离。 不同点——力的方向 总结功的概念: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力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板书) 再次感受做功的过程(fiash动画演示)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物理学中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算对物体做功? 演示不做功的事例: (1)竖直上抛乒乓球(2)用力推墙壁 根据功的定义分析人是否做了功 师导出:由以上分析可知,不管是在水平方向,还是在竖直方向的力,功都由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这二个必要因素决定的。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板书) 强调:两个要素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让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出示幻灯片) 请同学们举几个生活中做功和没做功的实例 归纳几种不做功的情况: 物体受力,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物体移动了距离,但在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

高三功和功率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复习:功和能是两个重要概念,它在力学及至整个物理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循序渐进地理解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功能关系,是学习本章的基本线索。下面我们首先来复习功和功率的概念。 2、预习:(1)功和功率的概念

(2)正功和负功 (3)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二、知识讲解 课程引入:前面已经复习了力和运动了,物体受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发生位移,我们称力对物体做了功, 本节课我来复习功和功率。 考点/易错点1.功和功的计算 1.功 (1)定义:物体受力的作用,并沿力的方向发生一段位移,称力对物体做了功。 说明:功表示了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应,是能的转化的量度 (2)功的两个要素:力和沿力的方向发生的位移。 (3)公式:W =FScos α(α为F 与s 的夹角). 说明:①此公式应用于恒力的功,若是变力,一般不用此公式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 ②α为F 方向与s 方向的夹角 ③力对物体做的功只与F 、S 、α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 ④功是过程量:即做功必定对应一个过程(位移),应明确是哪个力在哪一过程中的功. (4) 单位:焦耳(J )1焦耳=1牛·米,即1J=1N/m (5)标矢性: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 注意:正负不代表大小,比较功的大小时要看功的绝对值,绝对值大的做功多,绝对值小的做功少。 (6)计算合力做功的方法 ①对物体受力分析,求出合力根据公式 合 合 (合外力为恒力) ②求各力做功的代数和,123W =W +W +W 合+…… (7)摩擦力做功: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正功和负功

第一节功教案

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展示汇报 做一做:轻轻用力推课桌,发现并没有移动,此时,推力对课桌________ (填“做了功”或“没做功”);继续加大推力,直到课桌在水平地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此时,推力对课桌_____________ (填“做了功”或“没做功” )提问:什么是力学中的功呢?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二、观察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 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 ; 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 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 课堂达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过程,举力做了功。() 2.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水平前进,牵引力对汽车做了功。() 3.苹果从树上落下,重力对苹果做了功。() 4.拉动小车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桌子的支持力对小车做了功。() 5. 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了功。() 三、阅读课本“功的计算”部分的内容,然后填写下列空白.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 _______________ . 在物理学中,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功. 功= ____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 功 ----- ________ () F --- ___ ---- ________ () S --- ___ ---- ________ ()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 _____ ,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_ ,功的单位是_________ ,它有 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 ___________ ,简称______ ,符号是_______ ,且1J= ____ N?m 【典型例题】1、重50 牛的物体,在20 牛顿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50cm ,求拉力、重力各做了多少功? 2、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 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拉力F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W1和W2的关系是() A B C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