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组胚名词解释

组胚名词解释

组织与胚胎名词解释
1.组织:结构与功能特点相似的细胞及细胞间质构成组织。
2.H.E染色:H是hematoxylin(苏木精)的字头,E是eosin(伊红)的字头,苏木精为碱性染料,将细胞核染成蓝色,称为嗜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将细胞质染成粉红色,称为嗜酸性。当组织细胞成分对两种染料均缺乏亲和力,被染成淡粉色时,称为嗜中性。
3.超微结构:电镜下所观察到的形态结构称为超微结构,又称电镜结构。
4.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内皮。
5.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间皮。
6.腺上皮:主要行使分泌功能的上皮称为腺上皮
7.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的腔面,这类腺体称为外分泌腺。
8.腺泡:是外分泌腺的分泌部,由一层腺上皮细胞组成,中央为腺泡腔,可为泡状,管状或管泡状。
9.疏松结缔组织:它的特点是细胞种类多,纤维较少,排列疏松,在体内广泛分布,位于组织器官细胞间
功能是支持连接,防御保护,营养修复作用。
10.致密结缔组织:是以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结缔组织,纤维粗大,排列致密,以支持和连接为主要功能。可分为规则和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和弹性组织。
11.脂肪组织;由大量的脂肪细胞构成,由疏松结缔组织分隔为小叶。包括黄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
12.软骨膜:软骨表面覆盖的较致密的结缔组织称为软骨膜。可将之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纤维多细胞少,起保护作用,内层细胞多,小血管丰富,含有骨原细胞可分化为软骨细胞。
13.同源细胞群(isogenous):位于软骨深部的软骨细胞常成群分布,它们由一个细胞分化而来,称为同源细胞群。
14.骨组织:由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及数种骨组织细胞构成,钙化的细胞间质称为骨基质。骨组织细胞包括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
15.骨单位(osteon):亦称哈弗系统,是长骨干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和营养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骨单位呈长筒形,中轴为中央管,内含血管、神经和骨内膜,以中央管为中心有多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各层骨板内和骨板间有骨细胞,并有骨小管连接。
16.血象:血细胞的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测定称为血象。
17.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用煌焦油蓝进行染色时,可见其细胞质内含有蓝染的细网或颗粒,是残留的核糖体。表明仍具有一定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一个指标。成人约占红细胞总的0.5%-1.5%。
18.白细胞(leukocyte)

:是有细胞核的球形细胞,体积一般较红细胞略大,能做变形运动,具有免疫和防御功能。光镜根据有无特殊颗粒分为无粒和有粒两类,前者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后者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19.嗜天青颗粒:存在于某些类型的白细胞的细胞质中,为非特异染色颗粒,在光镜下染为淡紫色,电镜下是圆或椭圆形有膜被的颗粒,其中含有溶酶体酶。它是一种溶酶体,能消化分解吞噬物。
20.肌纤维:肌细胞呈细长纤维形,所以又称为肌纤维。
21.肌节(sarcomere):两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所组成。肌节是骨骼肌与心肌的基本结构单位。
22.三联体:在骨骼肌位于横小管两侧的肌质网呈环形扁囊,称为终池。每条横小管及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三联体。
23.闰盘:心肌纤维连接处称为闰盘。光镜下为阶梯状深染粗线。电镜下闰盘位于Z线水平,由相邻的两条肌纤维伸出短突相嵌合而成。在连接的横部有中间连接和桥粒存在,在纵向部有缝隙连接。
24.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凹陷形成的小管,垂直于肌膜表面。横小管网分支吻合围绕每根 肌原纤维。功能是将肌膜的电兴奋迅速传至每一肌节,而引发收缩。
25.神经元(neuron):神经细胞亦称神经元,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26.尼氏体:光镜下是神经元胞体中的嗜碱性颗粒或块状结构,电镜下则由密集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其间的游离核糖体组成。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27.突触(synapse):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特殊细胞连接。通过此处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间的兴奋,抑制信息传递。
28.蒲肯野纤维(purkinje fiber):又称束细胞,是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的特殊心肌细胞,比普通的心肌细胞短而宽,肌浆丰富,肌原纤维少,线粒体和糖原丰富,细胞中央有1-2个核,细胞末端与心肌纤维相连,其功能是传导冲动到整个心脏。
29.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是以B细胞为主(B细胞占95%,其余为巨噬细胞、滤泡树突细胞、辅助性T细胞)密集而成的球状或椭球状淋巴组织,在机体执行体液免疫应答时形成。分为初级淋巴小结和次级淋巴小结,后者中心浅染,称生发中心,是聚集抗原并引起B细胞增殖的部位。
30.血-胸腺屏障(blood-thymus barrier):为血液与胸腺皮质间的屏障结构。主要由以下5层组成:①连续毛细血管内皮;②内皮基膜;③血管周隙,间隙中可有巨噬细胞等;④胸腺上皮细胞的基膜;⑤最外面包裹一层连续的上皮性网状细胞。该结构使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很难

与胸腺细胞接触,避免引起直接地免疫应答,为胸腺细胞发育提供稳定的微环境。
31.淋巴细胞再循环(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周围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经淋巴管、静脉进入血循环周游全身后,又通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进入周围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如此周而复始,反复循环,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功能意义: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器官到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到另一处淋巴组织,使散布于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体。有利于及时识别抗原,将有关讯息散布到全身各处,动员有关细胞协同参与免疫应答,对提高整个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是具有共同来源(幼单核细胞)和共同功能(趋向性运动.强烈吞噬)的散布于全身一个细胞系统。包括巨噬细胞、破骨细胞、肝巨噬细胞、肺泡巨噬细胞、郎格汉斯细胞、交错突细胞、小胶质细胞.
33.APUD细胞:机体内存在大量散在的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都能合成和分泌胺,而且是通过摄取胺前体经脱羧后产生胺的,将这些细胞统称为摄取胺前体脱羧细胞,简称APUD细胞。
34.垂体门脉系统:由大脑基底动脉环发出的,垂体上动脉从结节部上方进入神经垂体漏斗,形成袢状毛细血管网(第一级毛细血管网),下行到结节部形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下行进入远侧部,再度形成窦状毛细血管网(第二级毛细血管网),后者汇成集合静脉进入垂体周围的静脉窦。垂体门微静脉及其两端的毛细血管网共同构成垂体门脉系统。
35.赫林体(herring body):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胞体的分泌颗粒经轴突运输到垂体神经部沿途呈串珠状膨大、聚集成团,称赫林体。光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嗜酸性团块。
36.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DNES):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神经元和APUD细胞构成。具有分泌功能的神经元又称神经内分泌细胞,APUD细胞是存在于机体器官内的内分泌细胞,通过摄取胺前体经脱羧后产生胺和肽。DNES把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统一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共同调节和控制机体生理活动。
37.微皱褶细胞:分布在肠集合淋巴小结表面的上皮内,又有小结相关上皮细胞之称,其游离面有一些微皱褶和短小的微绒毛。微皱褶细胞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它可摄取肠腔内的抗原物质,经处理后将其传递给下方的淋巴细胞,引起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
38.肠相关淋巴组织:消化管管壁内的淋巴组织称为肠相关淋巴组织,包括粘膜淋巴小结、集合淋巴小结及弥散淋巴组织,它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接受消化管内

抗原刺激,分泌免疫球蛋白进行免疫应答。
39.胃粘膜屏障:即胃粘膜表面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由胃粘膜表面粘液细胞不断分泌大量不可溶性粘液构成,内含大量HCO3-,呈胶状覆于胃粘膜表面,可防止胃酸及胃蛋白酶对上皮细胞的侵蚀。表面粘液细胞更新速度快,有利于损伤修复。
40 法洛囚联症;是较严重的先天性畸形。由动脉与心球分隔不均致使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室间???右心室肥厚四个现象同时存在。
41.胰岛(pancreas islet ):是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细胞团,分布于腺泡之间。主要由A、B、D、PP四种细胞组成,细胞间有丰富的有孔型毛细血管,胰岛细胞可分泌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胰多肽等激素。
42.窦周隙(perisinusoidal space): 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狭小间隙称为窦周隙。窦周隙是肝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其内含有贮脂细胞和网状纤维。
43.贮脂细胞: 是散在于肝窦周隙内的一种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附于内皮细胞和肝细胞表面,其主要结构特征是胞质内含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脂滴,脂滴内含有维生素A,贮脂细胞还有产生网状纤维的功能。
44.胆小管: 肝细胞相邻面的质膜局部凹陷,形成微细的小管,称胆小管。胆小管在肝板内相互连接成网。
45.泡心细胞:胰腺闰管起始段的上皮细胞伸入到腺泡腔内,称为泡心细胞。
46.肺巨噬细胞: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广泛分布于肺间质中,细支气管以下的管道周围及肺泡隔内更多。进入肺泡腔内称为肺巨噬细胞。肺巨噬细胞具有十分活跃的吞噬、免疫和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的功能。
47.气血屏障(blood-air barrier):是指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所必须通过的结构。由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和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组成。
48.Ⅱ型肺泡细胞:为肺泡上皮细胞的一种。细胞较小,圆形或立方形,散在镶嵌于Ⅰ型肺泡细胞之间。光镜下,核圆形,胞质着色浅,凸向肺泡腔。电镜下可见细胞游离面有少量微绒毛,胞质内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发达,还有许多嗜锇性板层小体。Ⅱ型肺 泡细胞功能是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还有分化增殖并转化为Ⅰ型肺泡细胞的功能。
49.滤过膜(filtration membrane):又称滤过屏障,由肾血管球的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三层结构组成,血液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51.球旁细胞:在入球微动脉近肾小体血管极处,其血管壁中膜的平滑肌细胞转变为上皮样细胞,称为球旁细胞,可以分泌肾素。
52.致密板:是远端小管近肾小体

侧的上皮细胞变高、变窄,紧密排列形成的椭圆形斑,是一种离子感受器,感受远端小管内滤液中钠离子的浓度。
53.精子发生:是指从精原细胞到形成精子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精原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精母细胞;(2)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细胞;(3)精子细胞变态形成精子。
55.精子形成:精子细胞经过复杂的形态变化,由圆形变为蝌蚪形精子的过程。
56.睾丸间质细胞:位于睾丸间质内,成群分布,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核圆,核仁明显,胞质嗜酸性,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特点。具有合成分泌雄激素的功能
57、月经周期:自青春期起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性作用下,子宫底、体部的内膜功能层出现周期性变化,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增生、修复过程,称为月经周期。每个月经周期从月经第一天起到下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止。周期性变化分为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
58、 排卵(ovulation):在激素作用下次级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的透明带、放射冠随卵泡液一起从卵巢排出,称为排卵。一般发生在月经期第14天左右。
59、血—生精小管屏障(blood-tesitis barrier):是一种能够阻止某些物质进出生精小管的屏 障性结构。由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支持细胞紧密连接组成。
60、肾单位(nephron):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与之相连的肾小管构成,与集合管系统共同行使泌尿功能。
61、滤过膜(filtration membrane):又称滤过屏障,由肾血管球的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三层结构组成,血液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62、气血屏障(blood-air barrier):是指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所必须通过的结构。由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和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组成。
63、门管区:相邻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内含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称为门管区。
二 问答与论述
1请写出我们所学过的与写有关屏障的结构组成及功能。
答; 1血—脑屏障;指是血液与脑组织之间存在一种限制某物质进入脑组织的屏障结构。由脑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神经股质膜组成。它可以阻止多种物质的进入大脑,但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均可顺利通过,以维持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的稳定。
2血—胸腺屏障;为血液与胸腺皮质间的屏障结构,主要由以下5层组成;①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内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②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③血管间隙内含巨噬细胞质④胸腺上皮细胞基膜⑤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
该结构使血液中的大分

子物质很难与胸腺细胞接触,避免引起直接的免疫应答,对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起重要作用。
3气—血屏障;是肺泡腔内氧气O2与肺泡膈毛细血管内血液中co2进行交换所必须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上皮细胞与基膜,薄层结构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4血—鼻屏障;是一种能够阻止某些物质进出生精小管的屏障性结构,由有空毛细血管内皮及基膜,结缔组织????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紧密连接组成。
2简述下丘脑与腺垂体神经垂体的关系
答;下丘脑与腺垂体结构上并无直接联系,而且通过所产生的释放激素和释放??激素,经垂体门静脉系统调节腺垂体各种细胞的分泌活动,使下丘脑和腺垂体成为功能整体,神经垂体与下丘脑是一个结构和功能整体,下丘脑神经核团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轴突经漏斗直抵神经神经部,神经纤维构成下丘脑神经垂体点,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和 催产素形成分泌颗粒,沿轴突运送到神经部储存,进而释放入毛细胞管。
3论述肾小体结构,并说明原尿的形成过程
答;肾小体由肾小囊和血管球两部分组成,肾小体有两极血管极是微动脉出入的一端,尿极在血管极的对侧,此处肾小囊与近端小管连接。血管球是一种动脉性毛细血管网,其内血压高于一般毛细血管,且毛细血管为有孔型,当血液流经时大量水和小分子的物质易于滤出管壁。肾小囊是双层结构,足细胞突起之间有裂孔。孔上由裂膜孔膜覆盖。血液流经毛细管球,血液中的物质通过毛细血管有孔及基膜,再穿过足细胞的裂孔膜(即肾小囊脏层)就到了肾小囊腔这些滤液即原尿。
4付述眼垂体的远侧部的内分泌细胞及功能
答;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份组成,腺垂体包括远则部,中间部和结节部三部分。神经垂体由神经部和漏斗组成,远侧体是垂体的主要部分,内含三类内分泌细胞;1嗜酸性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激素,促进生长和乳腺发育,乳汁分泌。2嗜碱性细胞分泌促肾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分别作用于甲状腺,肾状腺皮质束状带和网状带,卵巢和睾丸。促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促性腺激素包括卵泡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前者在女性促进排卵和黄体形成在男性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3色细胞,数量多,染色浅 ,界限不清,功能不清。{见练习册p49论述题第一题}
5试述后肾的发育过程及多囊肾的发生机制
答:后肾即成体永久肾,由2部分发育形成。⑴输尿管芽在中肾管近?殖腔处发生一盲管称输尿管芽,逐渐伸长

,反复分支,扩展,形成输尿管,肾?,肾?,集合小管,⑵生后肾原基:是生肾索尾端的间斥质中胚层组织。在输尿管芽的诱导下,增殖形成“S”形的后肾小管。后者逐渐伸展延长,形成各段肾小管,肾小管一端膨大如口状,并下陷形成肾小囊,并与伸入囊内的毛细血管球共同组成肾小体。另一端与来自输尿管芽的弓状集合管接通,构成泌尿小管,如果2者没接通,则形成先天性畸形多囊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