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测定临界质量

测定临界质量

测定临界质量
测定临界质量

堆物理实验报告

——用外推法确定临界质量实验时间:

实验人员:

同组人员:

软件处理:origin 86

【实验目的】

1.通过电子电路模拟装置配合模拟软件的使用,对外推临界实验进行模拟,了

解该实验的操作流程及相应注意事项。

2.通过对外推临界实验,加深对临界质量,临界体积等相关概念的了解,对临

界安全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实验内容】

1.用外推方法确定临界“铀棒”数目。

【实验装置】

1.模拟电子临界装置。

2.合金“铀棒”

3.辅助计算机软件

【实验原理】

根据点堆动力学方程,可以推导出下公式,

n=

Sl 1?K

n:中子密度

l:中子代时间

K:有效增值系数

S:存在每秒放出S个中子的外中子源

可以得出1/n —K的关系图像。

位于反射层的中子计数管N和堆内中子密度n成反比关系,铀棒数目n使有效增殖系数K增大,所以计数率倒数1/N和堆内铀棒数目n的关系曲线大致如下图。

如果第一次向堆内装入了n1根铀棒,测得计数率为N1(下图上点A1),第二次又加入若干铀棒,使堆内铀棒数增加到n2,计数率增加到N2(下图上A2点)。那么将点A1和A2用直线连起来并外推到与水平轴的交界处,就可以估计出临界时的铀棒数目n c。根据相似三角形关系,容易看出:

n c=n2+

N1

N2?N1(n2

?n1)

再加入若干铀棒,使堆内铀棒数增加到n3根,相应的计数率增加到N3(上图A3点),再利用A1和A2两点连线外推,可得到新的临界铀棒数n c'。用同样方法继续下去,随着堆逐渐向临界点趋近,外推值逐渐趋近于真实临界值。由于我们是用直线代替曲线,推得的结果会有一定误差,随着向临界点的趋近,每次添加的铀棒数很少,相当于在很小范围内用直线代替曲线,误差就很小了。达到临界点时,将中子源取走,堆内中子通量仍可维持不变。

从安全角度讲,每次添加的铀棒数,应取为堆内现有铀棒数与外推临界铀棒数的差额的1/3 到1/2。

【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3. 实验数据分析

● 未扣除本底1/N —n 图像

0.0000

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1/N

n

● 扣除本底后1/N —n 图像

1/N

n

1/N

n

4. 实验结论

1) 按照外推计算,可得出临界棒数为244.6489。

2) 从两幅图像对比来看,由于本次实验的本底800/80s ,对于一开始数据的影

响是比较大的,所以在本底影响的情况下,曲线呈凸状,在扣除了本底之后,曲线呈凹状,而我们知道凸状曲线对于计算外推临界是危险的,要尽量避免,所以本底对于本次实验的影响比较重要,要仔细考虑。

3)实验中有两个特殊的数据点,临界棒数计算出为250.9353,这是因为这两次

加棒对几何形状的影响所致,第三次加棒的价值比较高,所以1/N的位置比较靠下,第四次加棒的价值比较低,所以1/N的位置比较靠上,两次计算出的临界棒数偏大。

【思考题】

1.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一定要在测得的数据中扣除本底?

答:不扣除本底,所得到曲线是凸曲线,会导致外推值大于临界值,发生危险。2.在进行外推临界实验布置时,应避免中子源发出的中子不经过与铀棒反应就直接射到中子探测器,因为这会导致外推曲线是一条凸曲线而不是讲义上所画的那种凹曲线。试问凸曲线有什么不好?

答:凸曲线外推值大于临界值,在加入燃料棒过程中很可能使得系统达到超临界而引起危险。

3.为什么中子源发出的中子直接射到中子探测器,会导致外推曲线是一条凸曲线?试从数学上证明(说明)。

答:中子的净计数的倒数1/N与反应堆燃料棒数n近似为线性关系:

1

N

=?a×n+b

当中子源发出的中子直接射到中子探测器上时,总计数N1=N+N0,其中N0为本底计数,于是我们有:

1 N1=

1

N0+

1

?a×n+b

因为1

N1

<0,所以图像为凸曲线。

4.我们做实验时只有240根铀棒,如果再加几根,是可以达到临界的。实验中如何判断反应堆是否真正到达了临界?

答:当反应堆真正达到临界的时候,系统不会因为初始源的移出而停止工作。5.实际做外推临界实验时,需要同时配备两至三套中子计数系统。为什么不能只用一套?

答:第一,为了很好的反应堆里面各个位置的通量,一套显然是不够的;第二,如果只用一套,我们无法验证它是否正常工作。

6.试从数学上证明(说明),在正常情况下外推曲线是一条凹曲线。

答:因为不同位置的燃料棒对于探测器的影响不同,f(n)随n的增大而增大

f(n)

N

=?an+b所以:

1 N =a

(f(n))

f(n)>0所以,曲线是凹曲线。

7.在压水堆上如果要测量临界硼浓度,实验应如何做?

答:与本实验类似,可以将变量改为硼的浓度,进行该实验,利用外推法来确定临界硼浓度,不过考虑到硼的浓度在真实反应堆中控制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四等水准测量(双面尺法)方法与步骤

实践二四等水准测量(双面尺法) 一、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二、仪器和工具 DS3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支,尺垫2个,记录板1块。 三、方法与步骤 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2、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验 (1)从某一已知高程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设置4站,如图所示。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后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后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3)记录者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⑴~⑻记录各个读数,⑼~ ⒃为计算结果: 后视距离(15)=100×{ ⑴-⑵ } 前视距离(16)=100×{ ⑷-⑸ } 视距之差(17)=(15)-(16) ∑视距差(18)=上站(18)+本站(17) 红黑面差(9)=⑹+K-⑺,(K=4.687或4.787) (10)=⑶+K-⑻ 黑面高差(11)=⑶-⑹ 红面高差(12)=⑻-⑺ 高差之差(13)=(11)-[(12)±0.1] 平均高差(14)=1/2{ (11)+(12) } 每站读数结束( ⑴~⑻ ),随即进行各项计算( ⑼~(18) ),并按技术指标进行检验,满足限差后方能搬站。 (4)依次设站,用相同方法进行观测,直到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20√L mm ,L 为线路总长(单位:km )。 四、注意事项 (1)四等水准测量比工程水准测量有更严格的技术规定,要求达到更高的精度,其关键在于:前后视距相等(在限差以内);从后视转为前视(或相反)望远镜不能重新调焦;水准尺应完全竖直,最好用附有圆水准器的水准尺。 (2)每站观测结束,已经立即进行计算和进行规定的检核,若有超限,则应重测该站。全线路观测完毕,线路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以内,方可收测,结束实验。 四等水准测量规定的高差闭合差规定为:允=h f 式中,L 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 为单位。 五、应交成果 经过各项检核计算后的“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质量损失率

什么是质量损失率 质量损失率是在一定时期企业因内部和企业外部发生的质量损失之和占同期总产值的比重,是显示质量经济性的指标。企业要在产品设计、工艺技术、材料选择、设备配置、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不断改进、完善、创新和提高,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品或废品的发生,从而减少经济损失。 质量损失率的计算: 年度质量损失率=年度总产值 年度外部质量损失 年度内部质量损失 ×100% 内部质量损失是指产品在企业内部从材料入厂验收到产品完工出厂的整个制造过程中因质量问题所产生的损失,包括: ● 不合格品的返工、返修处理所产生的损失(材料、人工、设备、能源等消耗) ● 材料、零部件甚至产品整体报废所产生的损失 ● 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或外部单位协作加工、扩散给外部单位制造的零部件,经验收检验发现或用在产品上才发现的不合格所产生的损失 ● 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在搬运、储存、装配过程中因人为损坏或管理不善所产生的损失 ● 因设计或工艺错误造成的不合格所产生的损失 ● 因材料或零部件不合格而进行的质量分析、停工、重新采购和重新检验所产生的损失

因材料或零部件不合格而降级或改变用途所产生的损失内部质量损失统计表: 内部质量损失统计表XX/XX品质055-2014 填写部门:年月日

外部质量损失是指产品交付之后,由于制造未发现或运输、储存等原因 造成的产品质量不合格或存在不可接受的缺陷所产生的损失,包括: ●在保修期内按合同规定为顾客提供修理或更换零部件服务所产生的损 失 ●赔偿顾客所产生的损失 ●顾客退货、换货所产生的损失 ●降价处理所产生的损失 ●顾客向企业投诉或向司法机关起诉所产生的损失 外部质量损失统计表: 外部质量损失统计表XX/XX品质055-2014 填写部门:年月日

质量目标和绩效测量

质量目标和绩效测量 关于产品质量目标和绩效测量我谈谈一些想法,供参考。 1、产品是组织用来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中介。当然,产品的选择和质量目标的确定必须和组织的长远目标一致的。组织通过产品中所具有的质量特性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的。譬如,飞机可以载客或者载货实现运输功能。空调具有调节室内温度的功能,让人感到舒适。如果一家公司是做塑料瓶子的。瓶子具有存放东西的功能。 a)功能要用性能来描述的。譬如,飞机的飞行速度、耗油率等,空调要用功率、进出口温度差等性能来描述。那么,生产瓶子的公司,首先,要了解顾客对塑料瓶子的要求是什么?同时,一定要了解法律法规对瓶子有什么要求。这些要求应当从瓶子本身到瓶子用来存放什么东西有关的其他各个方面的需求和期望。包括清洁卫生、运输、交货周期等各个方面的要求。具体的应当满足ISO9001标准第7.2条有关要求。 b)这样做,把顾客的要求转化为对产品中特性的质量要求。这些特性都和产品有直接的关系的。 2、当我们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的时候,首先就要确定产品临界质量特性。如果这些质量特性不满足顾客要求,顾客就会不满意的那些质量特性。

3、利用QFD质量功能展开的工具把产品的临界质量特性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分解。 a)前面讲的质量特性是广义的质量特性。质量特性中除了功能之外,还有其他的各种特性,譬如服务(礼貌等)特性、时间(及时性、耐久性等)特性、可靠性、可用(要想用时就能拿来用)等各种特性。这些特性对顾客满意都有可能会有影响。这样就能把和产品有关的各种质量要求横向展开。让各个有关职能部门确定自己的质量目标。达到使顾客满意的目的。 b)产品过程的结果。前面谈的产品临界质量特性是通过过程形成的。同样的钢材、铝材、塑料……。我们可以设计成飞机、轮船、汽车……。关键就在设计、制造等过程。我们在设计制造的时候,需要确保产品的质量,于是就对过程的各个因素(人、机、料、法、环、测)提出了质量要求。这样,又从纵向为各个职能提出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种要求。譬如,采购材料的质量要求,产品专用工装工具的质量要求等。 4、质量目标除了产品质量目标之外,还包括过程的质量目标、体系的质量目标。 a)过程的质量目标。因为产品是过程的结果。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通常根据产品的临界质量特性确定临界的过程质量特性(有的时候叫过

四等水准测量的实习报告

四等水准测量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 (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 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二.仪器和工具 DS3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支,尺垫2个,记录板2块. 三.实验步骤 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量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2.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验 (1)从某一已知高程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设置4站。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 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① 后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② 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读书,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③ 前视水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④ 后视水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3)记录着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1)~(8)记录各个读数,(9)~(10)为计算结果:

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4)-(5)} 前、后视距之差:(11)=(9)-(10) 前、后视距离累积差(即Σ视距差):(12)=上站(12)+本站(11) 红黑面差:(13)=(6)+K-(7), (14)=(3)+K-(8),(K=4.687或4.787) 黑面高差:(15)=(3)-(6) 红面高差:(16)=(8)-(7) 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14)-(13) 平均高差:(18)=1/2{(15)+(16)} 每站读数结束((1)~(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9)~(16)), 并按技术指标进行检验,满足限差后方能搬站。 (4)依次设站,用相同方法进行观测,直到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 ±20√L mm,L为线路总长(单位:km). 四.实习注意事项 (1)四等水准测量比工程水准测量有更严格的技术规定,要求达到更高的精度,其关键在于:前后视距相等(在限差以内);从后视转为 前视(或相反)望远镜不能重新调焦;水准尺应完全竖直,最好用 附有圆水准器的水准尺。 (2)每站观测结束,立即进行计算和进行规定的检核,若有超限,则应重测该站。全线路观测完毕,线路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以内,方 可收测,结束实验。 四等水准测量规定的高差闭合差为:fh允=±20√L mm (式中,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为单位。) 五.实习心得 通过书本,我们知道了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它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即测定和测设。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成果,将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规划设计及科学研究使用。 测设(放样)是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和精度,把设计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标定在实地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质量目标指标分解及实施考核管理办法

质量目标指标分解及实施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一、总则 为了实现国际工程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加强项目部质量管理工作,保持按GB/T19001-ISO9001:2008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并持续改进,项目部制定了本项目的质量目标,项目部各职能部门应围绕项目部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积极做好项目部质量管理工作,实现项目部质量目标。 二、项目部质量目标 (一)工程质量目标 1、单元工程(含分部工程)合格率达到100%,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0%以上; 2、工程质量事故为零。 (二)质量管理目标 1、顾客满意度指数达到80以上; 2、持续改进措施的有效性90%以上; 3、质量损失率小于0.05%; 4、结合工程实际,广泛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积极申报优秀QC小组成果; 5、不发生质量事故瞒报、谎报、拖延不报行为。 三、项目部质量目标分解 (一)项目部各职能部门的质量目标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目标为: 1、各职能部门对归口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程序工作职责负责,做到主管程序在各场所(部位)都能持续有效,对协管程序相关容认真实施。 2、对主管程序所覆盖的场所(部位)做到每季度至少一次检查,所检查的场所(部位)覆盖面不低于总数的90%,并提供有效记录。 3、所主管的程序,在公司部审核以及接受外部审核时,无严重不符合项,一般不符合项不超过2项。 4、对主管程序出现的不符合项及有关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制定措施,认真整改,提供有效的分析、整改、检查、验证材料。 5、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工作台帐,妥善保管受控记录。(二)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质量目标分解 1、工程管理部(技术)质量目标 ①、及时上报各种技术措施,提高服务意识,使领导、其他部门满意度大于90%。 ②、根据设计图纸,结合现场实际,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并贯彻实施。 ③、做好现场技术服务工作,避免或减少因技术交底不到位、图纸研究不透彻等技术原因而造成的返工,返工次数不得超过3次。 ④、对重要仓号进行会议或现场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覆盖率达100%。 ⑤、负责协助组织开展项目部部审核工作。 ⑥、负责《记录控制程序》、《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程序》、《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铸件质量检测方法有哪些

铸件质量检测方法有哪些 内容摘要:铸件的检测主要包括尺寸检查、外观和表面的目视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试验,对于要求比较重要或铸造工艺上容易产生问题的铸件,还需要进行无损检测工作,可用于球墨铸铁件质量检测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液体渗透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射线检测、超声检测及振动检测等。 铸造网讯:铸件的检测主要包括尺寸检查、外观和表面的目视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试验,对于要求比较重要或铸造工艺上容易产生问题的铸件,还需要进行无损检测工作,可用于球墨铸铁件质量检测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液体渗透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射线检测、超声检测及振动检测等。 1 铸件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的检测 1.1 液体渗透检测 液体渗透检测用来检查铸件表面上的各种开口缺陷,如表面裂纹、表面针孔等肉眼难以发现的缺陷。常用的渗透检测是着色检测,它是将具有高渗透能力的有色(一般为红色)液体(渗透剂)浸湿或喷洒在铸件表面上,渗透剂渗入到开口缺陷里面,快速擦去表面渗透液层,再将易干的显示剂(也叫显像剂)喷洒到铸件表面上,待将残留在开口缺陷中的渗透剂吸出来后,显示剂就被染色,从而可以反映出缺陷的形状、大小和分布情况。需要指出的是,渗透检测的精确度随被检材料表面粗糙度增加而降低,即表面越光检测效果越好,磨床磨光的表面检测精确度最高,甚至可以检测出晶间裂纹。除着色检测外,荧光渗透检测也是常用的液体渗透检测方法,它需要配置紫外光灯进行照射观察,检测灵敏度比着色检测高。 1.2 涡流检测 涡流检测适用于检查表面以下一般不大于6~7MM深的缺陷。涡流检测分放置式线圈法和穿过式线圈法2种。当试件被放在通有交变电流的线圈附近时,进入试件的交变磁场可在试件中感生出方向与激励磁场相垂直的、呈涡流状流动的电流(涡流),涡流会产生一与激励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场,使线圈中的原磁场有部分减少,从而引起线圈阻抗的变化。如果铸件表面存在缺陷,则涡流的电特征会发生畸变,从而检测出缺陷的存在,涡流检测的主要缺点是不能直观显示探测出的缺陷大小和形状,一般只能确定出缺陷所在表面位置和深度,另外它对工件表面上小的开口缺陷的检出灵敏度不如渗透检测。

三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 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 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 (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 (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 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质量管理奖惩细则

质量管理奖惩细则 1、目的 为完善本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产品加工的过程控制,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奖优罚劣的手段,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责任感,激励员工全员参与,持续提升产品品质,特制定本细则。 2、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从进料到产品交付客户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所有部门和人员。 3、职责 1. 品质部负责质量取证工作,各部门协助配合。 2. 公司副总、品质部负责人负责质量奖惩处置工作。 4、质量事故的定性范围及类别 根据产品的加工流程和作业规范要求,下列行为/现象均属于违反工艺纪律导致发生质量事故: 4.1 工艺标准文件编制错误导致加工错误发生质量问题的; 4.2 错领工艺标准文件导致加工错误发生质量问题的; 4.3 原辅材料、工装器具等未进行检验验收直接上线使用的; 4.4 原辅材料、工装器具等未进行外观自检确认直接上线使用发生质量问题的; 4.5 未按工艺标准要求操作,导致设备器具损坏或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 4.6 没有按标准进行首检、自检和巡检出现质量问题的; 4.7 因错检、漏检检验项目,致使不合格原材料进厂、不合格品流入下工序或客户端的; 4.8 因物料/产品保管不善,造成报废/降级/返工/退货的; 4.9 因无标识或标识填写错误而错发材料/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的; 4.10 未按标准要求包装导致产品受损,交付延误或客户投诉的; 4.11 各类统计报表,台帐和原始记录不真实、不完整导致无法追溯的; 4.12 对质量问题没有进行原因分析并按期整改的。

5、奖励细则 5.1 操作员工的奖励 5.1.1 及时发现本工序产品质量隐患,避免批量不合格品发生的员工,给予10元/次奖励; 5.1.2 发现工艺/技术文件等编写错误,避免产生严重后果者,每发现一次,视其影响程度,给予奖励 10-50元/次; 5.1.3 发现检验员将不合格品误判为合格品,避免或减少质量损失者,每发现一次,视其影响程度,给 予奖励10-50元/次; 5.1.4 及时发现上工序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避免不合格品继续使用者,每发现一次,给予奖励10元/ 次; 5.1.5 对本工序存在的质量问题或隐患,能积极提出改善建议被采纳者,视其改善效益,给予奖励 20-100元/次。 5.1.6 月度质量事故和工艺纪律检查统计中,在本职工作中未发生质量事故,且遵守工艺纪律积极配合 完成质量工作的员工,由所属部门主管和品质部主管共同评选推举为“质量标兵”,经审查确定后,给予50元奖励,视员工表现情况,推举1-3人(原始数据来源于《半成品内部品质异常汇总》、《终检品质异常汇总》和《工艺纪律检查月度报表》等,品质部负责月度统计)。 5.2 专职质检员的奖励 5.2.1 IQC/OQC:月度质量事故和工艺纪律检查统计中,当月检验误判次数为0次且遵守工艺纪律积 极完成质量工作的员工,给予奖励50元/人(原始数据来源于《进料检验日报表》、《最终检验日报表》、《不合格品通知单》和《工艺纪律检查月度报表》等,品质部负责月度统计) 。 5.2.2 IPQC:月度质量事故和工艺纪律检查统计中,当月检验误判次数为0次且遵守工艺纪律积极完成 质量工作的员工,给予奖励50元/人(原始数据来源于《过程检验日报表》、《不合格品通知单》和《工艺纪律检查月度报表》等,品质部负责月度统计) 。 5.2.3 对本岗位工作存在的质量问题或隐患,能积极提出改善建议被采纳者,视其改善效益,给予奖励

质量目标考核办法

质量目标考核办法 各部、室: 根据公司贯标工作的要求,需进行质量目标的建立与考核工作。由于公司此前已建立相对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根据《质量手册》ZZ/WIN-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由人力资源部将质量目标考核纳入公司月度考核,具体如下: 一、质量目标的建立 公司建立质量目标,并将其列入《质量手册》0.5《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部分。 根据贯标的要求,应建立公司质量目标的二级分解目标。具体由公司各部门对照公司质量目标,对各自主管的过程建立部门质量目标,报公司审核批准。(详见附件一) 二、质量目标的考核的测量方法(详见附件二) 三、质量目标考核的办法 (一)考核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各部门自查(试运行三个月) 各部门在每月月未,根据部门质量目标首先在部门内开展自查,同时填写《质量目标月度考核单》,并由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详见附件二) 人力资源部去各部门走访时,收取《质量目标月度考核单》作为考核的依据和参考。 第二阶段:各部门互查(试运行三个月)

各部门在每月月未,以本部门为主,同时请其它部门根据部门质 量目标一起在部门内开展检查,并填写《质量目标月度考核单》。各部门要向其它协助检查的部门和人员介绍质量目标考核具体的测量方法、数据记录和数据来源(或提供人)。 人力资源部去各部门走访时,收取《质量目标月度考核单》作为考核的依据和参考。 第三阶段:由公司组织检查 公司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各部门的月度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质量目标月度考核单》作为考核的依据。 (二)部门质量目标的测量方法及标准 部门质量目标的测量方法及标准在附件二中已作了详细的表述,质量目标中与部门月度考核的考核项目相重复的,已在《质量目标月度考核单》中作了标注,以部门月度考核中相应考核项目得分为准,不重复得分和扣分;质量目标中不同于部门月度考核项目的,其得分计入部门月度考核《通用加减分项目》。 (三)考核结果的使用 质量目标考核执行《质量手册》ZZ/WIN-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各部门质量目标的得分作为部门月度考核《通用加减分项目》,实 现考核结果与收入相结合。 人力资源部每月对工作重点及质量目标考核后,要登录OA,在绩效考评栏目发布考核结果《绩效考评部门记录》。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简述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简述 一、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 视线高度:三丝能读数;视线长度≤80m;前后视距差≤3m;前后视距累积差≤10m;红黑面读数差≤3mm ;红黑面高差之差≤5mm;观测次数:与已知点联测是往返各一次,闭合路线是往一次;附和或闭合路线闭合差往返较差:±20√L 二、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对竖立的两观测点上的水准尺进行读数,来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再由已知点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如下图,欲测定A、B两点上的高差h,可在A、B两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并在A、B两点之间安置一台水准仪。根据仪器的水平视线,在A尺上读数,设为a,在B尺上读数,设为b,则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 h=a-b 三、仪器和工具 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支,尺垫2个 DS 3

四、方法与步骤 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2、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验 (1)从某一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路线长度200~400米,设置4~6站,视线长度50m以内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后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后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3)记录者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⑴~⑻记录各个读数,⑼~ ⒃为计算结果: 后视距离⑼=100×{ ⑴-⑵ } 前视距离⑽=100×{ ⑷-⑸ } 视距之差⑾=⑼-⑽ 前、后视距累积差⑿=上站⑿+本站⑾ 前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3)=K前+(6)-(7) 后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4)=K后+(3)-(8) 红黑面差⒀=⑹+K-⑺,(K=4.687或4.787) ⒁=⑶+K-⑻ 黑面高差⒂=⑶-⑹ 红面高差⒃=⑻-⑺ 高差之差⒄=⒂-⒃=⒁-⒀±0.1 平均高差⒅=1/2{ ⒂+⒃ }

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和质量损失率管理办法

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和质量损失率管理办法 1目的 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是质量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指标反应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及变化情况,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促进调整产品结构,满足消费者不同档次的需求,同时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企业的投资方向,为企业制定质量政策提供依据。与此同时,企业为降低产品质量损失率,寻求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产品质量水平,促进、完善本公司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的管理工作,特制定并执行本办法。 2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质量等级品率(包括优等品产值率、一等品产值率、合格品产值率)的确定原则、计算公式、统计范围及判定原则。 本办法规定了质量损失率的确定原则、计算公式、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的核算范围,以及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数据的采集、核算、分析及传递的途径;规定了质量损失率的考核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对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确定和计算。 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统计,质量损失率的核算、分析、报告及考核。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 13340-1991 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确定和计算方法 GB/T 13341-1991 产品质量损失率的确定和计算方法 GB/T 12707-1991 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导则 4术语 4.1产品质量等级品率 报告期加权分等产品产值之和(即加权优等品产值、加权一等品产值和加权合格品产值之和)与同期分等产品总产值(即优等品产值、一等品产值与合格品产值之和)之比。 4.2质量损失率

眼镜质量检测方法

情境一学习 眼镜质量检测 任务一、用顶焦度计测量眼镜的顶焦度和轴位任务二、光学中心水平距离和垂直互差的测量 任务三、渐进多焦点眼镜的质量检测 任务四、眼镜片质量检测 任务五、配装眼镜棱镜度和棱镜底向的检测任务六、太阳镜的质量标准及测试方法 任务七、眼镜装配质量的要求和检查 任务八、配装眼镜的外观质量和整形要求 任务九、配装眼镜的检测 任务十、眼镜架检测 任务十一、无框眼镜外观质量检查 任务十二、瞳距尺、瞳距仪的使用 任务十三、镀膜镜片的膜层质量要求

任务一、用顶焦度计测量眼镜的顶焦度和轴位 一、学习目标 了解顶焦度计的工作原理,掌握顶焦度计测量眼镜镜片顶焦度和轴位的操作步骤 二、学习内容 (一)顶焦度计结构和工作原理 目前普遍使用的顶焦度计大致有三种:直视式顶焦度计、投影式顶焦度计及电脑焦度计。下面以直视式顶焦度计JDY-1型为例进行介绍。 图1-1-1为顶焦度计的光学系统图。 1,光源;2,滤色片;3,移动分划板;4,准直物镜;5,置片座;6,被测镜片;7,物镜;8,固定分划板;9,目镜

顶焦度计由准直系统和望远系统组成,如图1-1-1所示。光源1通过滤色镜2照明准直分划板3,准直分划板3可以前后移动,故又称移动分划板。望远系统分划板8是固定的。 在未放置被测眼镜情况下,移动分划板3位于准直系统物镜4的焦平面上,此时,通过望远系统目镜9,可以看到移动分划板清晰成像在固定分划板8上。这一位置即为顶焦度计的零位。 当在准直物镜前放置被测眼镜后,通过目镜9看到移动分划板像变得模糊,转动顶焦度测量手轮,使移动分划板前后移动,直到移动分划板能清晰成像在固定分划板上为止,移动分划板的移动量,即对应被测眼镜的顶焦度。 (二)测量前的准备 1.接通电源,灯泡亮。 2.调整望远系统目镜视度:转动目镜视度圈,能清晰看到望远系统固定分划板为止。 3.核对零位:转动顶焦度测量手轮,通过目镜观察到移动分划板清晰成像在固定分划板上,此时,顶焦度测量手轮的读数应为零。 如图1-1-2所示。

部门质量目标及考核办法

部门质量目标及考核办法 编号:DR-ZL-SY-01-A/0 1目的 1.1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建立,以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为基础,坚持创新管理,优化管理,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确保公司质量目标的实现。 1.2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控制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效地实现企业质量目标。 2职责 2.1每年由总经理组织职能部门负责人研究讨论,确定公司质量目标。 2.2质量部为质量目标管理实施的归口部门。 2.3各部门参与实施。 3管理内容与要求 3.1质量方针 科学管理,技术创新,持续改进,顾客至上。 3.2质量目标 a)一次交验合格率≥96% b)一次检验合格率≥98% c)合同履约率≥98% d)顾客满意度≥90分(每年递增0.5%) 3.3分解目标 质量目标确定后,由质量部对质量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质量目标分解尽量要量化,目标应是可测量的。 部门质量目标分解情况

4实施 4.1根据质量目标层层授权,做到责任到人,权力到位,便于各责任部门及个人及时处理各种事务和关系。 4.2综合管理部制定各部门、各级人员职责权限。 4.3过程管理

4.4.1针对各级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计划应包括:目标值、措施内容,责任人等。 4.4.2质量部成立检查小组,每年进行一次检查与考核。 4.4.3各部门负责人按要求进行目标完成情况统计,报质量部。 4.4.4由质量部对总的质量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4.4.5在管理评审中对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以决定是否对质量目标进行改进。 4.4.6 计算标准: 1.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本次合格产品数量/一次交验产品总*100%; 2.一次检验合格率=一次产品合格数/一次产品总数*100%; 3.合同履约率 =周期已履约合同数/周期所签合同总数*100%; 4.顾客满意率=顾客调查的所有合格项目/收回调查表的所有调查项目*100% 5.培训有效率=有效人数/培训人数×100%。 6.完成计划培训总数/计划培训总数*100%。 7.人员配备到位率=实际到位人数/应到位人数×100% 8.员工流动率=离职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9.5s检查合格率=检查合格次数/检查总数*100%顾客投诉回复处理率=顾客投诉回复 处理数量/顾客投诉总数量*100% 10.合同评审率=合同评审数量/签订合同总数量*100% 11.交货及时率=及时交货的订单个数/总的订单个数×100% 12.采购产品合格率=采购产品合格批次/采购产品总批次*100% 13.技术文件完整性= 技术文件完整项目数量/总项目技术文件数量*100% 14.设计开发一次通过验收率=设计开发一次通过项目数量/设计开发一次验收总数量 15.技术文件差错率=1-(技术文件差错数量/技术文件总数量*100%) 16.设计研发完成率=设计研发完成数/总设计研发任务*100%; 17.检验合格数(批次)/入库总数*100%; 18.重大安全事故率=重大安全事故率数量/重大安全事故率总数量 19.安全事故率控制在5起/年=以实际发生次数计入 20.工序产品一次验收合格率=工序产品一次验收合格数量/工序产品一次验收合格总 数量 21.成品出厂合格率=成品出厂合格次数/成品出厂总次数*100% 22.设备保养计划完成率=设备保养计划完成数量/设备保养技术总数量*100% 23.生产设备完好率=设备完好数/总设备数*100%;

质量损失率

受控状态:机密文件编号: Q/LFQ G03.02-2005 质量管理体系作业文件 质量损失率管理办法 版次:A 编制:熊芳 审核:郜培良 批准:李卫华 分发号: 2005-06-20 发布 2005-06-20 实施淮阳县辉华面业有限公司发布

1 目的 为降低质量损失率,寻求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产品质量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完善本公司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的管理工作,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质量损失率的确定原则、计算公式、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的核算范围以及内、外部损失数据的采集、核算、分析和传递的途径;规定了质量损失率的考核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统计,质量损失率的核算、分析、报告及考核。 3 术语 3.1 质量损失率 产品质量成本中的内部损失成本与外部损失成本之和同工业总产值(现行价)之比。 3.2 质量成本 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上所需的费用。它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质量费用(含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质量费用(含外部损失成本),特殊情况下,还需增加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3.3 内部损失成本 产品交货前因未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损失的费用。 3.4 外部损失成本 产品交货后因未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所损失的费用。 3.5 工业总产值 用“工厂法”计算的、以货币表现的本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包括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末期初期差额价值。 4 职责 4.1 财务部负责确定质量损失率费用科目,并下达各科目费用控制计划;负责编制并提供质量损失率数据的收集、统计、核算及经济分析所需报表;负责组织收集质量损失率的数据并进行统计、核算;负责定期向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质量损失率经济分析报告和有关资料,同时对质量损失率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4.2 生产部负责协调落实财务部下达的内部损失成本费用计划,并负责提供统计科目数据的汇总、分析、报告;营销部负责协调落实财务部下达的内部损失成本费用计划,并负责提供统计科目数据的汇总、分析、报告。 4.3 质检部负责对有争议的内、外部损失成本做出仲裁,负责对各部门质量损失率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 4.4 各相关部门负责根据本部门质量损失率费用计划,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收集、核算、提供本部门质量损失率数据,按期报告。 5 工作程序 5.1 质量损失率计算公式 质量损失率 = 工业总产值 外部损失成本 内部损失成本 ×100 5.2 质量损失率的统计范围,见附录A 。

三、四等水准测量(教材)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所使用的水准仪,其精度应不低于DS 3型的精度指标。水准仪望远镜放大倍率应大于30倍,符合水准器的水准管分划值为20’’/2mm 。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参见表1。 表1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及观测要求 注:表中L 、K 均表示路线长度,以Km 为单位。 一、 观测方法 三、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采用双面水准尺观测法,除各种限差有所区别外,观测方法大同小异。 在每一测站上,首先安置仪器,如超限,则需移动前视尺或水准仪,以满足要求。然后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并计入三(四)等水准测量手簿中(表2)。 (1)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下丝(1),上丝(2),中丝(3)。 (2)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4),下丝(5),上丝(6)。 (3)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7)。 (4) 读取 视尺 面读数:中丝(8)。 测得上述8个数据后,随即进行计算,如果符合规定要求,可以迁站继续施测;否则应重新观测,直至所测数据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迁到下一站。

二、测站计算与校核 测站上的计算有下面几项(表2)。 1.视距部分 (9)= [(1)-(2)] × 100 (式中“100”为视距乘常数,下同) (10)= [(5)-(6)] × 100 (11)= (9)-(10) (绝对值不应超过2m) (12)= 本站的(11)+前站的(12)(绝对值不应超过5m) 2.高差部分 (13) = K1+(3)-(8)(绝对值不应超过2mm) (14) = K2+(4)-(7)(绝对值不应超过2mm) 上两式中的K1和K2分别为两水准尺的黑、红面的起点读书差,亦称尺常数或起点差。表2观测所用双面(黑、红面)水准尺的尺常数为:K1=4.787m、K2=4.687m。尺常数的作用是检核黑、红面观测读数是否正确。 (16)= (3)-(4) (17)= (8)-(7) (15)=(16)-[(17)±0.100] = (13)-(14)(绝对值不应超过3mm) 由于两水准尺的红面起始读数相差0.100m,即4.787m与4.687m之差,因此,红面测得的实际高差应为(17)±0.100。取“+”或取“-”应根据后、前视尺的K值来确定。 +(17) ±0.100]/2,作为该站测得的高差值。 表2为三等水准测量手簿,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观测记录和计算校核的顺序。当整个水准路线测量完毕,应逐页校核计算有无错误,校核的方法是:

质量损失管理办法

质量损失管理办法 Q/JT.Z-11-01-A-2017 1、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内、外部质量损失的管理工作,明确质量损失的统计方法,落实损失部门的责任,减少质量损失,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外部质量损失的统计管理。 3、质量损失的定义及构成 3.1 质量损失:是指产品、服务因不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发生的损失费用。由于发生的地点、场合不同,质量损失可分为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 3.2内部质量损失:是指产品交货前,因不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发生的损失费用。内部质量损失构成如下: 3.2.1报废损失费用 a.因产成品,半成品,在制造过程中达不到质量要求,且无法修复(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造成报废或(库存)所损失的费用。 b.外购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在搬运、装配等过程中因人为损坏所造成的损失费用。 c.因设计错误、设计改进、工艺错误、工艺改进等造成产成品、半成品、在制造产品及外购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报废或(库存)所损失的费用。 报废损失按损失性质来分可分成工废和料废两类,其中料废是指因材料本身质量问题引起的报废,而工废是指加工过程中因人、设备损坏等造成的报废;也可以按损失原因来分类,可分为制造性质量损失和技术性质量损失两类,其中制造性质量损失是指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操作不当发生的损失费用,技术性质量损失是

指产品因设计错误、设计改进、工艺错误、工艺改进等发生的损失费用。 3.2.2返修损失费 为修复不合格品以及因设计错误、设计改进、工艺错误、工艺改进等造成在制品达不到预期要求,进行返修所需支付的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消耗、更换的零部件、原材料等的费用。 3.2.3因质量问题发生的停工损失: 3.2.4质量事故处理费: 3.2.5质量降级损失: 3.3外部质量损失:是指产品交货后,因不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等所发生的损失费用。 3.3.1换件费损失:是指产品因没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无偿提供给用户的产品(即换件成本费)。 3.3.2维修工时费用:是指产品因没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无偿提供给用户的维修、保养、检查等服务。 3.3.3运输交通费损失:是指无偿运送给用户的产品所发生的运输交通费用(包括:汽车运输交通费、租用起动等专业设备设施的租赁费)。 3.3.4 差旅费损失:是指应用户要求到用户进行售后服务人员发生的乘车费、住宿费(各服务站租房费)和出差补助费用和通讯等费用。 3.3.5其他损失:是指在处理用户反映的质量问题时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包括:公关、安抚、劳务支出、降价等)。 4、质量损失的计算方法 4.1内部质量损失费用的计算 4.1.1报废品损失费用的计算 自制报废品损失费=材料费+制造成本-废品残值; 外购损失费=采购价格+运输价格; 外协件=材料+运输。 4.1.2返修品损失费用的计算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 (xx-10-1023:27:42) 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 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 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 1、高程系统: 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 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2)]X100m 前视距(10)=[(4)(10) 三等≯3m,四等≯5m 前、后视距差累积 (12)=本站(11)+上站(12)

三等≯6m,四等≯l0rn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3)=(6)K(8) 三等≯2mm,四等≯3mm (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15)=(3)(7) 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 (17)=(15)(13) 三等≯3mm,四等≯5mm 高差的平均值(18)= [(15)+(16)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0.100,反之,取 2[(6)+(7)]=∑[(15)+(16)]=2∑(18)对于测站数为奇数的页:∑[(3)+(8)]∑(10)=本页末站之(12)—上页末站之(12),水准路线总长度=∑(9)+ ∑(10) 4、成果整理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闭合路线或附合路线的成果整理,首先其高差闭合差应满足表7-10 的要求。然后,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可参见第二章有关部分,最后按调整后的高差计算各水准点的高程。若为支水准路线,则满足要求后,取往返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最后结果,据此计算水准点的高程。 5、四等水准采用塔尺进行观测的步骤如下:后(上、下、中)---前(上、下、中)----改变仪器高----前(中)--后(中)7-8 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原因:

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和质量损失率管理办法

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和质量损失率管理办法 1 目的 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是质量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指标反应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及变化情况,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促进调整产品结构,满足消费者不同档次的需求,同时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企业的投资方向,为企业制定质量政策提供依据。与此同时,企业为降低产品质量损失率,寻求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产品质量水平,促进、完善本公司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的管理工作,特制定并执行本办法。 2 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质量等级品率(包括优等品产值率、一等品产值率、合格品产值率)的确定原则、计算公式、统计范围及判定原则。 本办法规定了质量损失率的确定原则、计算公式、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的核算范围,以及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数据的采集、核算、分析及传递的途径;规定了质量损失率的考核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对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确定和计算。 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统计,质量损失率的核算、分析、报告及考核。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 13340-1991 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的确定和计算方法 GB/T 13341-1991 产品质量损失率的确定和计算方法 GB/T 12707-1991 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导则 4 术语 4.1产品质量等级品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