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和启示_与西方文官制度之比较_徐惠婷

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和启示_与西方文官制度之比较_徐惠婷

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和启示_与西方文官制度之比较_徐惠婷
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和启示_与西方文官制度之比较_徐惠婷

文章编号:100624303(2007)0320307206

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和启示

———与西方文官制度之比较

徐惠婷,陈一琳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考试制度,这一制度是在唐朝确立和完备的,其在思想、教化、官员选拔等诸多方面都有改革和创新,并在不断补充和完善中形成了一套结构完整运转有序的机制。西方各国在对科举制度进行研究和改进之后,建立了先进的文官考试制度,至今仍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作为渊源的中国科举制度本身,却在19世纪末被废除。本文试图通过阐述两者的传承关系以及其所存在的本质差异,来寻找两者走上不同历史道路的原因,从中总结科举制度的利弊,以期对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起到启示作用。

关键词:科举制;西方文官制度;官僚制

中图分类号:D911.02 文献标识码:A

正如《大英百科全书》所称的那样:“我们所知道的最早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公元前

115年)及定期举行的考试(公元前202年)”。①中国的科举制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考试制度,其采用考

试这一人类自身评价方法来甄别选拔人才的历史比其它任何国家要长十倍以上,它“源于汉魏、肇基于隋、确立于唐”,②绵延时间长达1300余年,并被西方各国加以引进、借鉴。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各国的

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1]。但值得

一提的是,这个悠久灿烂的文化教育遗产却在封建王朝还没有被推翻的光绪年间,在自己的故乡走完了它的历史进程,而西方各国却在对中国这一制度进行了长达百年研究之后,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当时最先进的西方文官考试制度,且至今仍能存在、发展。本文试图对中国科举制度———主要是唐朝科举制度———作一综合的分析研究,并将其与西方文官制度作一比较,从中寻找两者走上不同历史道路的原因,以期对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能起到启示作用。

一、科举制度在唐朝的确立和完备

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制度经历了演变过程,大体可分为三种形式:世袭制、察举制和科举制。

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同时为了封建地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2]。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

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

③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紧密结

收稿日期:2006-12-26

作者简介:徐惠婷(1963-),女,浙江建德人,副教授,从事法律史学研究。

①金涛:《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②杨朝仁:《科举取仕的历史嬗变与现实对照》,《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3期。

③林白,朱梅芳:《中国科举史话》,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第6卷第3期2007年9月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 L OF ZHE J 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 LOGY (SOCIA L SCIENCE )

V ol.6N o.3Sept.2007

合起来,从而揭开中国管理选拔史上新的一页。唐朝统治者为了适应封建经济与官僚政治的高度发展,改进了科举选官制度,使得科举制度进一步走向了成熟。

(一)科举考生来源的扩大

在汉代的察举选官中,参加考试的人,须是经官府推荐,考试也只是用以决定授予官职的高低。唐代的科举则是允许普通士人和官员都可以自愿报名,这就扩大了选举范围,使封建地主阶级的选举制度能够发挥更大的效力。而事实上,由于唐代以来官学、私学教育的不断昌盛,培养了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例如贞观以后,仅国学生就有8000余人。国学生是参加科举的重要力量,因为他们在各级官学学习,考试合格后被送至尚书省参加科举,因此被称为“生徒”;自学成才继而向地方政府投牒自举,经考试合格后同地方贡品一起被送入京参加科举者,谓之“乡贡”。这二种人是科举的主要来源。

(二)科举主要科目及内容的改变

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很多,有明经、进士、明法、明算、明字、一史、三史、道举、童子、开元礼等,但士人所重唯进士、明经两科。特别是进士科,唐人谓之“登龙门”。有唐一代考中进士者,据《唐登科记总

目》统计,约在6700余人。①各科考试的内容较前代有所变化。明经科有帖经、墨义、策问,进士科则有诗

赋、帖经、策问,明法科主要考律令。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为了保证科举的公正,唐朝法律还专门规定:“诸贡举非其人及应贡举而不贡举者,一人徒一年,

两人加一等,罪止徒三年。”

②(三)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完善

唐高祖一进长安,天下未定,就下诏设立学校,安排宗室子弟和其它青年上学。唐朝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官办的学校,用来劝导和奖掖青年人学习上进,谋求士宦。这些官办学校都归国子监(类同高教

部)管,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和史书为主。③唐玄宗时期,把国家教育法制与学校体制正式编入《唐六典》

中,详定各类学校的教师、学生员额,招生对象以及学习内容、教师和学生待遇等等。唐代学校对于官僚预备队伍的教育、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3]。

二、唐朝科举制度的社会意义和局限性

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逐渐成熟,不但影响了中国历代的政治进程,而且还塑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文化心态及性格特征。

(一)科举制高度适应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需要

1.科举制把分散的人事选拔权完全收归中央。众所周知,汉代的察举制,有赖于自下而上的层层推荐,选拔出来的官吏一般都出自地方名人,能够入选者必须以地方长官了解和信任为前提,否则,察举就无法操作。在察举下,即使中央有用人标准的规定,解释权却掌握在地方官手里。从法学的意义上讲,谁拥有法律的解释权,谁就具有实际意义上的立法权,因此汉代在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体制之后,用人权利却通过察举落到了地方大员手里。而科举制在具体实施中,虽然也是自下而上执行的,但这只是一个先后次序问题,而不是选官的主动权自下而上的问题。唐代的“乡贡”已经完全不同于察举制下的推荐,地方官不过是奉命行事,按照中央规定的具体选官标准进行预选而已。科举制度下产生于地方的“乡贡”、“举人”,谁也不会认为自己的“贡”、“举”是出于某一地方官的恩典。更重要的是即使读书人取得了“乡贡”头衔或初级功名,也必须经过全国统一考试,才能决定取舍。这样,地方官员的选

①引自《文献通考》卷二九。

②《唐律?职志律》:“贡举非其人”。

③根据他们的难度和份量的不同分成所谓“大经”、“中经”和“小经”。《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和《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公羊传》和《毂梁传》为小经。学业有“通二经”、“通三经”和“通五经”的分别。所谓通二经,要能学好一大、一小两经,或者两个中经;通三经的,要大、中、小各通一经;通五经的大经全通,还要中、小经各能一通。除此之外,所有的学生都要能兼通《孝经》和《论语》。

?803?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卷

人权力就完全被科举制剥夺殆尽,官吏的产生方式同中央集权的要求十分相应,不可能再通过选官造成妨碍中央集权的地方势力。而中央则是利用科举制的这一措施,牢牢控制了选才任官权,培养了新兴的进士官僚集团,垄断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职,中举及未入仕者也享有诸如免除赋役、享受法律优待等特权。这批人中的绝大多数有知遇之感,愿做封建王朝的忠臣义士。中央集权的精神,在科举制创立以后得到了彻底体现。

2.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缓和了社会矛盾。两汉的察举制最主要的科目是孝廉,官贵和富豪子弟要占应试者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更是以家世定品,以门资入仕,寒族庶士无门路登进。这使得考试的入选面十分有限,选官的范围实际上只限于地主阶级中的头面人物。这种状况,对于统治者取得社会支持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而科举制实施以后,这种选官范围过小的局面有了重大变化。凡是有条件读书者,都有了进入官场的机会。科举制对于应考者的身份限制不多,除了作奸犯科、刑徒奴婢、州县胥吏、倡优艺人外,绝大多数人都在法律规定上具有参加考试的权利。从而可以使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而且几乎全部都是能够为政权提供社会支持的人,通过科举这一途径,把自己变为统治队伍的后备军,进而把对封建王朝不满甚至反抗的潜在因素,转化成对其效忠服务的因素。大批出身寒微的有学之士正是通过科举考试被吸收到政府机构中去,形成一批新兴的知识官僚。中唐武则天统治时,科举出身的10位宰相中有6位来自下层官吏或平民家庭。晚唐正史有传的官员中,出身寒门的占14%。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相当大的稳定作用。

(二)科举制度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中国历史上的学校教育有中央官学、地方官学、书院和私学四种,①书院作为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对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人才的培养、学术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培养人才是书院的主要功能之一,而唐代以后广大知识分子欲进入上层社会施展才干,实现人生抱负,则主要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而各地的书院办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水平上必然有差异,统一标准的科举考试又将其大致统一起来,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与此同时,考试的成绩又成为书院重要的奋斗目标。

科举制的长期实施,使得教育制度和选官制度合为一体。在唐代实行科举制度以前,教育制度主要也是为了培养官吏服务,使得学习优秀之人可以进入官场。但是,教育和选官是两个制度体系,两者不存在必然的衔接关系,读书可以入仕做官,也可以单纯为了修身养性,选拔官吏亦不以是否受过学校教育为先决条件。科举制实施以后,选拔官吏的对象必须具有“生徒”资格或相当于“生徒”。隋唐时的科举,凡没有生徒资格者,必须先经过州县考试,实际就是对通过州县考试者承认其相当于生徒水平。这样,学校教育成为法定的选官前提,教育制度和选官制度都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教育制度和选官制度的一体化,在更深层次上实现了社会思想与统治思想的完全融合。进入这个体制的读书人,无论是否能够进入官场,其思维方式和奋斗目标,不在于通过读书求“知”,而在于通过读书求“达”。思想的高度统一,极大地保证了社会稳定。

(三)科举制度的局限性

科举制度的负面作用表现为导致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脱离,科举考试内容单一,过分强调文学诗赋,而忽视了其他促进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文化知识,尤其是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忽视,这直接造成了中国文化的畸形发展以及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另一方面,科举制一味招引广大士子,全部集中在这条狭窄的出路上奔走竞争,更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其价值导向存在一定问题。科举制度虽然达到了选贤任能的目的,但它也把人的思想束缚、禁锢于一定范式中,民主意识被无情地扼杀了。同时,科举制度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贵族观念,引导人们轻视社会各行业,轻视生产实践,使知识分子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生活,造成中华民族在表面的文化繁荣下日益空洞衰弱的颓唐之势。

①参见《科举百年》,新京报主编,同心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903? 第3期 徐惠婷,等: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和启示

三、科举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比较

对于科举制度与西方文官考试制度传承的研究可以起于1933年。罗纳德?S ?苏大约是西方最早得出结论的学者,他认为“几乎所有的西方学者都没有注意到当今世界现存的高级公务员制度起源于中国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中国对于这一制度的影响,而它往往被西方学者所忽视。我们认为中华帝国科举制度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传播并成为其它国家实施和发展行政精英的基础。

毫无疑问美国公务员竞争考试的特征,主要受英国的影响,而英国公务员制度则来源于中国。”①这表

明,西方的文官制度和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存在着一种传承关系。

最早向西方传播中国科举制的是西方的传教士,②他们在中国传播西方科学,同时又向自己的国家介绍中国的哲学和奇闻轶事,其中也包括了科举制度。而西方人也从中敏锐地发现了科举制意味着任何人只要通过学识上的努力都可进入社会上层,这是一种公平竞争的健康的社会机制,这种发现为西方输入新鲜血液,并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重大影响。如德国是较早提到中国的科举制并加以采用的西方国家,德国当政者规定对官吏制度进行改革,如挑选军队中的军法官,就必须采用考试的方法。1713年,威廉一世规定所有的法官、律师等都必须经过国家统一考试后任命。1737年,考试的范围又扩大到与司法行政有关的官吏从这些措施我们可以看出,18世纪时,德国的文官制度的核心就是考试制度的运用,这无疑是借鉴了中国的传统科举制度,吸收了中国科举制度的精髓,即平等竞争,公开考试。英国于1855年以后所实行的文官考试制度也较系统并卓有成效,因而后来被其他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所仿效,英国成为中国科举制度对欧美文官考试制度影响的典型国家和重要中介。孙中山先生在《五权宪法》中说:“英国行考试制度最早,美国行考试制度才不过二三十年,英国的考试制度就是学我们中国的,

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4]。应当说,英国也是在学者的建议和支持下实行文官考试制度

的(1885年)。③他们认为,“这种考试制度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的和平等的,没有人被排斥在

这种机会之外。但事实上富人子弟受教育的机会比穷人子弟多,自然录取的机会也比穷人子弟多。虽然如此,有些天才的穷人子弟还是可以通过这种制度脱颖而出。至少有这种可能性对穷人来说就是一个安慰。官的权势是由自己的功名得来的,这也增加官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除非考试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有学问和才干的人是有一定的保证的。除非有特殊原因使人不顾一切铤而走险,这种制度对维

持社会秩序是有利的”④。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多数英国学者强调的不是中国科举制的具体实施的

细节,而是科举制度的内核和精神,即公开和平等的考试制度。美国文官制度是在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革逐步建立起来的。但仍有详尽的证据表明美国文官制度也受到了中国科举制的重要影响。早在1868年在中国京师同文馆任总教习的美国人马丁博士(中文名丁韪良)就曾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东方学会”会议上建议美国政府应该像新近实行文官考试的英、法、德等国一样建立文官考试制度,并向长期有效地实行科举制的中国学习。终于在1853年,国会对一项拨款法案作了修正,要求通过考试来挑选政府工作人员,以使他们不致因无能而坏事。考试在这里一举而被提出了。1870年内政部长D ?科克斯发出行政命令,要求用公开竞争考试作为挑选政府工作人员的基础。1871年国会通过了一项至今有效的法案,授权总统制定有关美国文官的规程以提高行政效率。到1883年,国会终于通过了《调整和改革美国文官制度的法案》,即《彭德尔顿法》,从而确立了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功绩制原则,奠定了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

因此,中国的科举制在16世纪就为西方国家所悉,西方人把中国看成是西方文官制度的故乡。可以说,中国的科举制度奠定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但是这种传承关系其实只是吸收了科举制度中的

①[英]罗纳德?S ?苏:《孙逸仙———他的政治和社会理论》,北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33年版,第14页,转引自李涛、李群:《最后的东学西渐———十九世纪中国科举对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影响和反思》,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②张佳杰、丁凌华:《论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③如G ?L ?斯当东爵士在其著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中,英国人麦杜思在其著作《留华札记》中以及学者密迪乐、约翰逊都提出如此见解,见张佳杰、丁凌华:《论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④[英]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叶笃义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475页。

?013?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卷

考试任职制,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和西方的文官制度还是存在着本质的差别的。也正因如此,作为西方文官制度渊源的科举制度,却不能像西方文官制度那样得到很大的发展,反而有着截然不同的道路,最终无法逃脱衰落的命运。

1.制度内涵不同。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仅仅是一种选官制度,是通过考试认定官员的任职资格。而公务员制度是一个包括官员的考试、任职、考绩、待遇等所有有关内容在内的一整套的制度体系。

2.官吏考核与晋升不同。中国古代科举制实行考试任职,凡入仕途必经考试,所以在中国就有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但西方文官制度的范畴,仅限于进入常任公务员行列的事务官。选举产生和政治任命的政务官是不在此列的,他们不必通过考试进入,也不是公务员法所涉及的对象。其次,科举制的官吏考核和晋升由于处于封建社会人治的大环境下,考核官往往不是根据被考核者的能力和实绩,而是根据考核官自己的喜好憎恶和与其的关系来作出判定,所以它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人治化的内容,没有形成相应的完整制度和法规。而西方文官制度则有相关的公务员制度主体法规。如英国1855年的《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疏密院令》、美国1883年的《彭德尔顿法》、法国1946年的《公务员总章程》、德国1953年的《联邦官员法》。这些法规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公务员制度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3.历史作用不同。科举制主要表现在公开报考、择优取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科举制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以及质量,也保证了政治的正常运行。因为科举制以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特别是专制君主认可的标准选拔官员,这样官僚集团既有了稳定的人员补充,又有了大致一致的、适应专制君主需要的道德层次和文化素质的人,扩大了封建统治队伍。而公务员制度在西方却不一样。大多数的西方研究者都认为,科举制这一“令人赞叹的发明”传到西方以后,给西方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因为19世纪中叶的西方国家,已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统治地位。这就要求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在引入科举制后,在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政治中立、法律保障、统一管理为原则的公务员制度。这一制度避免了任命制下“任人唯亲”的泛滥所造成的结构性腐败及因政党轮流执政所导致的周期性政治震荡,使行政工作的运行具有了连续性和稳定性。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尽管西方文官制度是工业革命和商品经济的产物,诞生于相对较民主的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中,与我国产生于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在时间与空间上都相距甚远,但历史的共性并不因此而失去影响力,通过对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和近现代西方公务员制的跨时空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示,从而为我国的公务员制度的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

四、科举制对当下我国公务员制度之启示

绝大多数的学者认为科举制度衰亡的原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科举制度后期八股文的迂腐和对思想的桎梏,这种制度逐渐僵化腐朽,走向衰亡。但从上述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欧美国家巧妙的借鉴了科举选官制度中的精华,建立了现代文官制度并得以发展,所以科举制度的衰亡原因不在于考试选官这种形式本身,而是在于这种制度的运用者———封建统治阶级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文化、传统观念,这使得科举制度不可能超越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科举制度所赖以存在的传统文化背景在我国尚未完全消失,这有可能导致公务员制度建设脱离具有普遍现代意义的西方文官制度的价值预设,即公开考试、平等竞争,从而使得公务员制度仍然无法摆脱人治。因此,针对我国当前的公务员制度来说,应当吸取科举制度衰亡的经验教训,排除科举制度中的糟粕及本身不合理的因素,吸收其精华及其合理因素,逐步完善公务员制度。

1.加强考试部门的独立性。考试部门不能成为其他部门的附庸机构,应当保证考试机构的独立性。而我国现行的干部选拔制度中,委任制没有考试程序,基本上是“人选人”,考选制基本上由地方政府的人事机构主持,以考卷加面试组成,面试流于形式,为招考腐败提供可乘之机。

2.考试内容实用化。科举制度之所以被取消,也在于其考试内容的僵化,无法体现所选人才的真才?113? 第3期 徐惠婷,等: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和启示

实学。因此现行的公务员考试在内容设置上应当吸取科举制度的教训,考虑各用人部门的需求,各行各业的不同性质,吸收唐代科举分科取士的优点,使得考试内容更加专业化和实用化。

3.考试制度法律化。科举考试在立法保护、连续稳定性这一点上至今仍有其借鉴意义。科举考试对于报考条件、考试时间、题目、内容、程序行文要求、阅卷、发榜和相应待遇都有明文规定。而我国的公务员考试时间不定期,考试内容不统一,阅卷、录取程序各地也不尽相同,主观随意性大,影响了考试的公正。

4.考核和晋升制度的统一化。因科举制是自下而上的,最后解释权在于皇权,所以它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人治化的内容,没有形成相应完整制度和法规。这应当向西方文官制度学习,制定相关的公务员主体法规,在制度层面上保证公务员制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这也是公务员制度滑向“人治”的防治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苏延林.当代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趋势[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

[2]张晋藩,等.中国法制通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4]孙中山.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The effects and enlightenment of imperial civil examination

system of T ang Dynasty

———In com paris on with the western civil official system

X U Hui -ting ,CHE N Y i -lin

(C ollege of Law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China )

Abstract :The im perial civil examination in China ,the earliest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in the w orld ,was established and developed in T ang Dynasty and gained many innovations on the essential ideas ,enlighten 2ment and official selection that shaped the system that was well structured and well operated.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im provement of the im perial civil examination ,a m ore advanced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sys 2tem was established by western countries and marked progress has been made.But as the s ource of western civil official system ,the im perial civil examination system in China was abolished at the end of 19th centu 2ry.This article attem pted to present s ome im plications for China ’s public official ’s system by summarizing the im perial civi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accepting the g ood and rejecting the bad through finding the cause of different ending of these tw o systems with an elaboration of the inheritance and rem odification on the es 2se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K ey w ords :im perial civil examination system ;civil official system ;bureaucratic system

(责任编辑:金一超)

?213?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卷

试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

目录 内容摘要 (1) 正文..........................................................................................1--6 序论 (1)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建立 (1) (一)我国旧的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干部队伍庞杂 (1) 2、管理权限过于集中、方式陈旧单一、制度不健全 (1) 3、缺乏监督制 (2)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建立 (2)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 (3)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3) 1、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 (3) 2、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3) 3、我国公务员制度不搞“两官分途” (3) 4、我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德才兼备、严格考核、对思想政治方面要求严格 (3) 5、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4) 1、国家公务员制度在科学化、法制化上比传统的人事制度有很大的提高 (4) 2、实行竞争择优机制 (4) 3、国家公务员制度有廉政勤政保障机制 (4) 4、具有能上能下、新陈代谢的机制,以及优胜劣汰 (4) 5、实行科学合理的工资、福利及保险 (4)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重要意义 (5) (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实现分类管理 (5) (二)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 (5) (三)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增强政府机关的生机和活力 (5) (四)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政府机关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 (5)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浅谈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

摘要:随着社会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正经历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化变革,公务员制度的法治化是政治体制现代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公务员是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权力、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公务员制度在不同国家各有差异,运行的情况和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将我国公务员制度和国外进行比较,找出具体制度的运行环境及其优劣势,并期望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公务员制度差异比较优劣势

目录 一、公务员的起源比较--------------------------------------4 二、公务员分类制度的比较-------------------------------4 三、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比较-------------------------------5 四、公务员考核和晋升制度的比较------------------------5 五、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比较-------------------------------6 六、公务员培训交流制度的比较-------------------------6 七、公务员惩戒方面的比较------------------------------6 八、国外公务员制度对我国的启示-----------------------6 参考文献--------------------------------------------------8

浅谈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 随着社会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正经历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化变革,公务员制度的法治化是政治体制现代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公务员是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权力、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公务员制度在不同国家各有差异,运行的情况和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将我国公务员制度和国外进行比较,找出具体制度的运行环境及其优劣势,并期望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起到借鉴作用。以下的比较主要是基于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2006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现实中的具体运行情况,与之比较的主要是西方英、美、法等国。 一、公务员的起源比较 中世纪以前的欧洲各国还没有公务员或文官的概念。之后西欧各国封建君主在市民阶级的支持下,先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并出现了君主直接任命的文职人员,但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直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政府以枢密院令的方式才宣布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随后各国逐渐形成国家公务员制度。我国自古重视官吏的选拔,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创立了各种各样的官吏选拔制度,特别到宋代,科举制度发展到鼎盛时期,但这些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度。在1949年以前的国民党统治时期,政府比较重视公务员制度的建设,但由于战争不断,并没能很好的实施。新中国的人事制度建设一直比较曲折,指导20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才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上日程,结果不断努力,最终2006年施行较为完善的《公务员法》,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以国家立法形式确认。 二、公务员分类制度的比较 职位分类起源于美国,美国是典型的职位分类制,文官管理以精密细致的职位分类体系而著称于世。1949年将职位由减少至两类一类是一般职位分类表,分为18等,包括以前的专门及科学类、事务、行政及财务类,另一类是技艺保管类,分为10等,包括以前的手艺、保管、灯塔、仓库等职务。据1958年对职位分类的调查,上述两大类职位共为23个职组,524个职系。而英国主要是品位分类。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实行职位分类制,

唐代科举制度的历史功用与现代意义研究

唐代科举制度的历史功用与现实意义研究 摘要: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官员选任制度的典范,隋唐时期产生并发展,它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近、现代各国的官员选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也有着直接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社会权力精英遴选机制,科举制度具有恒久的价值和意义。唐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定型发展时期,本身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和积极作用。通过对唐代科举制度的全面分析,探讨其历史功用和现实意义,辩证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健全完善我国当代公务员制度。 关键词:科举制度历史功用现实意义公务员制度 一、唐代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唐代科举制度的产生 科举制度作为隋唐以后历朝历代沿用的一种官员选任制度,是从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察举制度发展而来的。它的产生有一个发展过程,大抵萌于南北朝,始于隋而成于唐。[1] 科举制度之前我国封建时期的官员选任制度各有千秋。春秋时期大都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官员完全由世族垄断。战国时期各国进行变法,其目的之一就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度,虽然朝廷要职仍由宗室贵族等担任,但是官员改成了领取实物俸禄,与此同时,随着“士”的壮大和活跃,荐举制度也逐渐成为普遍的官员选任制度。西汉时期正式建立察举制度,另外也建立了太学,也因此,一般的平民子弟可通过察举和学校获得官职,这一制度的建立是封建时期官员选任制度的一个新的突破。魏晋时期产生了九品中正制,虽然还是沿用了汉代的察举、征辟等入仕途径,但是将门第作为做官的首要条件。南北朝以来,察举制度仍作为官员选任的基本制度,但是通过考试按照才能选官的制度被提了出来,学校的开放和自举制度的兴起,都为朝廷从一般平民中选贤任能开辟了新的道路。 隋朝建立后,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官吏选任不再受到门第限制,各级官员统一由中央选任。在保留秀才、明经科的同时还新设立了进士科,并继续察举孝廉。进士科的设立,使得朝廷形成了通过考试纯粹按照才学选任官员的制度,也正由此,科举制度产生,并逐步成长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选任官员的一种重要制度。唐代科举制度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虽然之后进行了完善,但其雏形还是源于隋朝的科举制度。 综合来看,科举制度的产生基于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朝廷的统治需要。虽然士族的势力已经渐渐衰落,但仍在政治经济上占有特权地位,很大程度地影响了隋唐统治者的统治。为了进一步削弱士族势力,摆脱门阀世族等的垄断地位,收回旁落于地方长官之手的选任权力,采取科举制自下而上的选拔人才供朝廷使用以加强中央集权。 二是庶族地主的政治诉求。封建王朝的更替,影响了各个势力间地位的变迁和利益的分

公务员制度答案

国家公务员制度讲座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电大专科形考答案 作业一 第一题:多项选择题 1.我国的科举制度肇始于(B)。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下列属于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的有(ABCD)。 A.公平竞争原则 B.功绩制原则 C.党管干部原则 D.依法管理原则 3.公务员的身份保障权是指非经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序不被(ABC) A.免职 B.降职 C.辞退 D.行政处分 4.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考试,由(B)人民政府人事部门负责组织。 A.中央 B.省级 C.市级 D.县级 5.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基本内容大致有(BCD) A.品德测试 B.知识测验 C.智力测验 D.技能测验 6.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分为(AD) A.领导职务 B.一般职务 C.特殊职务 D.非领导职务 7.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录用的公务员,应当具有(B)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8.目前世界上常见的两种人事分类方法是(AB) A.品位 B.职位 C.身份 D.级别 第二题:填空题 9.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首先起源于(英国)。 10.当前我国对国家公务员实行科学管理所依据的法规是(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11.我国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12.我国公务员的级别共分(15)级,分别与公务员的(12)个职务等次相对应。

13.我国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基本方法是(笔试)和(面试)。 14.公务员非领导职务序列包括:(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调研员、(副巡视员)和巡视员。 15.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 16.(依法管理原则)是公务员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一个目的。 17.(公务员法规建设)是公务员制度的基础,它是否科学完备,对整个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具有重要意义。 18.我国行政机关实行(职位)分类制度。 第三题:名词解释 19.国家公务员:即指国家公务人员.他们是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物管理,行使行政权利,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20.公务员的权利: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在履行职责.行政职权,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可以作出某种行为,要求他人为或者不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21.公务员的义务: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和强制. 22.公务员的录用:机关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面向社会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的办法选拔公务员的活动. 第四题:简答题 23.试述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答:同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相比较,国家公务员制度具体有以下特点:1.体现了分类管理的原则2.具有科学的激励竞争机制3.具有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4.具有勤政廉政的保障机制5.具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政治特点;从我国实际出发确定公务员的范围;我国公务员制度不实行"两官分途". 24.试述我国公务员的权利。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之异同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之异同 一、公务员的界定与分类 在西方国家,一般而言,凡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机关公共团体中从事公务者都是公务员。但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在管理上都作了政务员(或特殊职)与事务官(或一般职)的划分和区别。政务官属于公务员的范畴。政务官的选举、任命由宪法、选举法或其他专门法律加以规定。事务官的考试录用、考核培训、工资福利等则由公务员法加以规定。 在我国,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包括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各级政府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非政府组成人员,还包括行使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的组成人员。公务员制度是指国家通过指定法律和规章,对政府中行使国家权利,执行公务的人员,依法进行科学管理的制度。我国不实行“两官分途”,对类似西方政务官的公务员,我国都统一适用于公务员法律,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西方各国把文官系统看作是独立的利益集团,将文官身份分裂开来:对公众是官员,而对政府来说是雇员,公务员与政府的关系是雇佣关系。我国的公务员则是人民的勤务员,是国家的主人,是代表人民使国家行政权利的工作人员,他们和政府的关系是共同履行行政责任的连带关系。 二、公务员的政治态度 西方公务员制度是在两党制的背景下产生的。西方国家为了在不稳定的斗争环境中维持政府相对稳定,强调公务员“政治中立”,不介入政党活动,即,文官工作不受党派斗争的影响,不得偏向某个政党,也不对政治决策的成败负责,公务员不得参加政党或介入党派活动。它通过法律的形式体现党的意志,我国公务员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这是西方文官制度的显著特征。如各国公务员法都明确规定:公务员不得参加政党的竞选活动和支持竞选的募捐活动,不得担任由选举和政治任命产生的公职,不得接受政治捐款,等等。规定“政治中立”,有利于在多党竞争的政治环境中,避免“政党分赃制”造成的工作混乱和官员队伍的动荡不稳,使业务类公务员不卷入政治斗争,以稳定公务员队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政治的稳定。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由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环境中的某些环节形成了障碍,特别是政府机构的恶性膨胀,官僚主义泛滥,人事制度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我国全体公务员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并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公务员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的,它通过法律的形式体现党的意志,公务员必须坚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国公务员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政治稳定。 三、公务员考试、考核和奖惩制度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公务员的录用一般都采用考任制。考试方式大多为三种:笔试、口试和实际操作。但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注重职务上所需要的知识能力。采取的方法是客观公正的竞争考试,以保证真正优秀的人才有机会担任公职。这样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克服政府官员任用中的不正之风。并在任内进行各种考核,保证公务员的素质。 我国的公务员考核注重的是“德、能、勤、绩”四方面的内容。方式以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为主。 西方各国以人事部门为主对公务员进行考核。一般以领导考核为主,考核结果不公布。我国则不仅注重业务素质,还强调公务员的政治素质。这对于保证党的领导地位以及党和国家政策的一致性十分必要。我国考核机构是各部门本身,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考试结果通知本人。 西方国家的考核等级与奖惩直接挂钩。如美国,评为优等(工作超过标准)提薪一级,并拥有优先提职的机会;评为满意(工作合乎标准)提薪一级;不满意(工作没有达到标准)酌情减薪、降级或免职。而在我国,考核登记分为优秀、称职与不称职三种。大部分公务员的考核成绩或考核等级都集中在“称职”这一等无法体现出绩效的优劣,也就无法实施有效的奖惩。这是我国考核机制没有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的原由之一。 四、公务员晋升制度 目前,中西方公务员的晋升机制主要有四种:考试晋升制、功绩晋升制、年资晋升制与越级晋升制。考试晋升制是通过竞争考试,以考试成绩为升迁标准:功绩晋升制是以工作成绩大小为晋升依据的机制;年资晋升制则以工作年限为晋升依据;越级晋升制是让成绩特别突出,贡献特别大的公务员不受年限与考

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和启示_与西方文官制度之比较

文章编号:1006-4303(2007)03-0307-06 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和启示 )))与西方文官制度之比较 徐惠婷,陈一琳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考试制度,这一制度是在唐朝确立和完备的,其在思想、教化、官员选拔等诸多方面都有改革和创新,并在不断补充和完善中形成了一套结构完整运转有序的机制。西方各国在对科举制度进行研究和改进之后,建立了先进的文官考试制度,至今仍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作为渊源的中国科举制度本身,却在19世纪末被废除。本文试图通过阐述两者的传承关系以及其所存在的本质差异,来寻找两者走上不同历史道路的原因,从中总结科举制度的利弊,以期对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起到启示作用。 关键词:科举制;西方文官制度;官僚制 中图分类号:D911.02 文献标识码:A 正如5大英百科全书6所称的那样:/我们所知道的最早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公元前115年)及定期举行的考试(公元前202年)0。1中国的科举制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考试制度,其采用考试这一人类自身评价方法来甄别选拔人才的历史比其它任何国家要长十倍以上,它/源于汉魏、肇基于隋、确立于唐0,o绵延时间长达1300余年,并被西方各国加以引进、借鉴。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0[1]。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悠久灿烂的文化教育遗产却在封建王朝还没有被推翻的光绪年间,在自己的故乡走完了它的历史进程,而西方各国却在对中国这一制度进行了长达百年研究之后,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当时最先进的西方文官考试制度,且至今仍能存在、发展。本文试图对中国科举制度)))主要是唐朝科举制度)))作一综合的分析研究,并将其与西方文官制度作一比较,从中寻找两者走上不同历史道路的原因,以期对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能起到启示作用。 一、科举制度在唐朝的确立和完备 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制度经历了演变过程,大体可分为三种形式:世袭制、察举制和科举制。 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同时为了封建地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2]。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进士0一词初见于5礼记#王制6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 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紧密结 收稿日期:2006-12-26 作者简介:徐惠婷(1963-),女,浙江建德人,副教授,从事法律史学研究。 1金涛:5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o杨朝仁:5科举取仕的历史嬗变与现实对照6,5政治学研究6,2001年第3期。 ?林白,朱梅芳:5中国科举史话6,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第6卷第3期 2007年9月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Vol.6No.3 Sep t.2007

国家公务员制度讲座

国家公务员制度讲座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这标志着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坚持党管干部,反对“政治中立”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中国特色”的主要体现。 3、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个特点是实行“两官分途”。奶子将公务员分为政务类公务员和事务类公务员。 4、各机关内设的管理机关是根据管理公务员事务的需要,代表国家或政府依法对公务员的录用、考核、晋升、工资、辞退、退休等事项实施管理的组织。 5、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源于近代西方国家民主宪政的思想文化基础,也是在公务员制度中落实宪法规定的公民权的基本要求。 6、公务员必须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7、1895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 8、品位分类制度则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国家实行的公务员管理制度。这是以“人”为中心进行设计的分类管理制度。 9、公务员法对如何设置各机关的具体职位仅作了原则性规定,各机关有权依照确定的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及结构比例来设置本机关公务员的具体职位。 10、公务员法确定职务级别制度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确定工资及其他待遇的重要依据;二是平衡比较各类职务序列的标尺。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原则的是(A) A、政治中立 B、分类管理 C、任人为贤、德才兼备 D、法治 2、根据权利的内容不同,可以把公务员的权利分为(ABCD) A、身份方面 B、职务方面 C、经济方面 D、政治方面 3、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AB) A、坚持党管干部 B、不实行“两官分途” C、政治中立C、实行“两官分途” 4、公务员一经任用,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这被称为公务员的职务和(A) A身份保障权B依法执行公务 C享受报酬、福利权D申诉控告权 5、下列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A) A中国人民银行B、街道办事处 C、检察机关 D、县政府 6、国家根据(B)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 A、公务员等级 B、公务员职位类别 C、公务员工资级别 D、公务员津贴 7、职位分类所依据的基本要素是(A)

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

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 一.摘要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的,为了使各级政府机关卓有成效地担负起组织经济建设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职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我将中外的公务员制度从考录制度、职位制度、纪律与奖惩制度、退休保障。工资福利这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总结我国公务员制度与外国公务员制度、传统的人事制度相比的特点。希望可以从中找到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措施,使国家公务员制度能够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关键字:公务员制度适应对比特点 二.引言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制度,是指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明确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对公务员依法实行科学管理的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政府拟定了《公务员暂行条例》,出台了10个配套法规,10个实施细则,初步形成一个配套的法律体系。家才能昌盛,民族才能繁荣。搞好公务员制度建设有利于政府廉政建设。为了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他说没有制度人类社会就不能有序运行。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社会制度是各种制度的综合,建立符合国情的社会制度,国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有18章88条,规定了10种制度:职位分类制度、录用制度、考核制度、任免制度、职务升降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交流制度、回避制度、申述控告制度。重总的来说政府应该推动研究改革以人为本关心公务员成长,制定措施吸引优秀人才, 精简机构和人员、分散下放权力强调制度的灵活性,,加强能力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完善竞争机制改革分类制度改革业绩评估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灵活的工资制度提升道德标准。 三.中外公务员制度对比 为了使各级政府机关卓有成效地担负起组织经济建设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职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适应形式发展的

浅谈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及其影响

浅谈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及其影响 摘要: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作为中国历史特定时期的产物,其产生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演变、政治稳定以及中华文明和儒家文化的传播继承等,都产生过不可低估的作用,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自身的自局限和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严重阻碍了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最终被社会淘汰。 关键词:科举制内容形式积极历史影响 引言:在奔腾的历史长河中,影响其流向的往往只是为数不多的关键时段,而某些特殊日子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可能成为社会历史进程的转折点。100多年前发生的废止科举制,便是影响中国社会发展至深且巨的重大历史事件。 一、科举制度概述 所谓科举制度,就是中国古代设科考试、选才任官的制度。科举,就是分科选举的意思。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是通过逐级的考试来选拔人才。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完善于唐代,再经宋、元、明三代而定型,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共历时一千三百多年。这项制度对于封建社会的中国政治、社会、学术、文化和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1864年,在狄更斯主编的英文周刊中刊载了一篇题为《中国的科举考试》[1]的文章,指出科举的独一无二之处在于:“科举这个教育机器几乎是从不间断地实施其功能:它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时,它在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 1.科举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明朝建立后,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的,同时又改革了传统的人事制度的弊端,因此它既不同于西方文官制度,也不同于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 与西方文官制度比较,有以下几点不同: 1.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而西方文官制度则标榜"政治中立" 。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总则中,明确规定"国家公务员制度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这说明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党的组织路线,而西方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活动,不得带有政治倾向。 2.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而西方文官制度要求公务员与"党派脱钩"。我国公务员制度根据党的组织人事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坚持党对人事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组成人员的国家公务员是由各级常委及其组织部门负责考察,依法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决定任免。西方文官制度对公务员的管理强调"与党派脱钩",公务员职务晋升不受政党干预。 3.我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德才兼备,西方文官制度缺乏统一的,全面的用人标准。国家公务员在录用中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对思想政治方面要求严格。在晋升中注重思想政治表现和工作实绩。因此坚持德才兼备标准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特色。 4.我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一个独立利益集团,而西方文官是一个单独的利益集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奖惩、晋升等都要考察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西方文官制度中的公务员,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会等组织同政府谈判,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利益。 国家公务员制度与传统的人事制度比较,也是有差别的: 1、国家公务员制度在科学化、法制化上比传统的人事制度有很大的提高。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分类管理的一种制度,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管理的一整套规范。它除了有总法规,还有若干个配套的单项法规及其实施细则、实施方案,从而形成一个健全的法规体系。 2、国家公务员制度在管理机制上比传统人事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强化。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比较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比较 〔关键词〕公务员制度;比较 〔摘要〕各国实践证明, 公务员制度是一套科学的政府官员管理制度。在公务员的范围划分、录用考核以及培训等方面, 我国和西方各国明显不同; 从权利和义务以及公务员与政府的关系来看, 我国和西方各国既有相同之处, 也有显著区别。应正确地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中的科学成份, 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 公务员制度, 西方又叫文官制度。它是国家管理公务员或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一种规章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 1870 年自英国起源以来, 已有130 年的历史了, 多少年来推行该制度的各国实践已证明, 它是一套科学的政府官员管理制度。但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有着深刻的资本主义烙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试点工作从1988 年开始至今, 已深深扎根于中国这块土地上有10 余年了, 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在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同时, 要了解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联系和区别, 知已知彼,才有利于从我国的国情和传统出发, 正确地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中的科学成份,使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日臻完善。 一、在公务员的范围划分方面, 西方各国和我国是不同的 在西方各国, 凡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机关公共团体中从事公务者都是公务员。也就是说,西方国家公务员范围的划分是比较宽的。我国的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包括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各级政府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非政府组成人员, 还包括行使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的组成人员, 如国家专利局、税务局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所以说在我国对公务员范围划分是比较严格的。 二、从权利和义务上看, 我国和西方公务员既有相同之处, 也有显著区别 我国和西方国家公务员权利和义务的共同点体现于都规定公务员要依法行事, 忠于职守,为大众服务, 遵守纪律, 不得经商, 不得参加与本部门有关的赢利活动, 不得兼职等等。而其差别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 西方各国强调地方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一般仅限于服务的地区范围, 而在我国, 所有的公务员所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都是相同的, 根本不受服务地区的范围限制; 其次, 西方各国强调公务员“政治中立”, 不介于政党活动。规定“政治中立”的目的是为了在多党竞争的政治环境中, 避免“政党分赃制”造成的工作混乱和官员队伍的动荡不稳,以保证政府各项工作的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是实际上完全做到“政治中立”是不可能的。在我国,

科举制度的弊端【略论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

科举制度的弊端【略论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 改革与开放 2012年3月刊 略论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 庞峰伟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都610064) 摘要:科举制度始创于隋朝,延续至凊,历经1300年之久。唐代科举制度为唐前期的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其存在的弊端也对后世产生了诸多影响。本文重点考察其所带来的弊端,这对反思和完善我国当前人才选拔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分。另一方面,唐代实行科举制度,调动了文人学士的积极性,对于唐代文化的发展,尤其对唐代文学事业的繁荣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宋人严羽就在《沧浪诗话》写道:“试问唐朝何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能及也。”[4]可见科举制对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科举制在提高封建官僚队伍素质,营造重视教育的社会氛围等方面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宣告废除。 一、科举制度的出现及发展 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隋朝建立后,为适应当时政治形势的要求,巩固王朝统治基础,隋文帝实行了科举制度,开始用考试办法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官吏。隋文帝开皇十八年,“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总管、刺史,并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1]这标志着隋王朝设科举的开始。应时而生的科举制度,削弱了荐举的功能,基本上纠正了魏晋以来由豪门世族所垄断的用人状况,为底层知识分子入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唐初并没有马上沿袭隋朝的科举制,而是为了笼络豪强势力,一度实行九品中正制。《剑桥中国隋唐史》谈到“如果认为科举考试 在唐朝初年有很大的影响,那就错了。”“那时中式的士子与唐朝 全部官吏的数目相比为数极少。”[2]九品中正制实行不久,唐高祖 发现,这种选官制度分散了皇族的权力,并不利于朝廷对豪门世族 的控制。因此唐高祖很快就废止了这一制度,改而采用科举选官制。由此,科举制度逐渐确立起来。 贡举和制举是唐代科举主要的考试科目。每年分期举行的为贡举,也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为制举,也称制科。贡举和 制举选拨人才的目的不同,其考试方式也有较大差异,其中贡举以 其长期性、固定性的优点成为了科举中最重要的部分。 贡举常设科目有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秀才、进士、俊士等科,在众多科目中,进士和明经两科最受重视。当时考试录取的名 额很少,进士科最严格,“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通典》卷十五《选举三》)。[3]武则天时 开设了武举、殿试,但殿试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固定制度。 三、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 虽然唐代科举制度带来了诸多好处,但由于制度本身不健全,以及受到政局动荡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科举制在实施过程中也出 现了很多弊端。 (下转第180页) 二、唐代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 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对魏晋南北朝所实行的九品中正制的否定,是封建时代选士制度演变的必然趋势,也是封建统治者为适应当时客 观形势而采取的一种选拔官吏的新办法。 -178-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1(1)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 【摘要】公务员制度是国家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务员制度同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相比,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相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关键词】公务员制度基本特点西方经验时代特征中国特色

目录 绪论 (1) 一、我国公务员概念、制度雏形、建立、完善及其重要意义 (2) (一)我国公务员概念 (2)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雏形 (3)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4) (四)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 (6) (五)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重要意义 (7) 二、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特点与趋势 (9) (一)人事行政理念:由?管人治事?到以人为本 (9) (二)管理体制:由强调纵向层级到重视横向联系 (9) (三)人员任用:由以委任为主转为以聘任为主 (9) (四)用人标准:由重学历、专业知识转为强调创新能力 (10) (五)人才培养:由阶段性教育到终身教育 (10) (六)工资制度:由依据职级到依据绩效 (10)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11) (一)实行科学的分类管理制度 (11) (二)实行竞争择优机制 (12) (三)实行廉政勤政的保障机制 (13) (四)具有能上能下、新陈代谢的机制 (13) (五)优化公务员队伍 (14) (六)实行科学合理的工资、福利及保险 (14)

四、我国公务贯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5) (一)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5) (二)全面体现党管干部的原则,贯彻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 (16)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7) 参考文献 (19)

电大西方行政制度考试真题大题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总统制政府的特点有哪些? 答:(1)政府由在选举制获胜的总统负责;(2)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独揽行政大全;(3)政府与国会完全分离,政府成员不兼任国会议员,不参加国会立法的讨论和表决;(4)政府不对国会负连带责任,政府成员对总统负责,总统对选民负责。 2)、在西方各国的司法实践中,程序公正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答:(1)设立公证法院;(2)法官公正无私;(3)诉讼当事人有权获知全部的诉讼权利和诉讼程序,有平等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4)公开审判;(5)诉讼程序平等的适用于任何人。 3)、按照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论,人民主权包含哪些基本原则? 答:(1)主权是至高无上的;(2)主权是不可转让的;(3)主权是不可分割的;(4)主权是不能代表的。 4)、简述当代西方国家主要的政体形式有哪些? 5)、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6)、简述政党的概念及其特征。 答:政党是代表一定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为实现某些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夺取政权、保持政权或影响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 特征:1、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共同利益2、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3、以谋取政权和执掌政权为实现其政纲的主要手段4、有系统的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 7)、政党的类型是怎样划分的? 8)、简述当代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表现? 第一、政党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就国内外重大问题发表意见,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第二、政党政治的核心是夺取政权,通过掌握政权贯彻党的纲领和主张,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集团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第三、处理和协调与国家及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及群众的关系。 9)、政党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共同利益;(2)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3)以牟取政权和执掌政权为实现其政纲的主要手段;(4)有系统的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10)、西方国家政党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反映和聚合民意,整合政治体系;(2)动员和发展政治力量,组织竞选以获取或

浅析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浅析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而公务员制度,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依法对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人事制度。 公务员制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比如,中国的科举制度便为其注入大量经验。经历100多年发展的公务员制度,引入、发展、创造出许多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如分类管理体制,公开、平等的激励竞争机制,专业化管理,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等等。 公务员制度从19世纪中期诞生以来,很快得到推广。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就是国家通过制定法律和法规,对国家公务员依法进行管理的制度。是一套实现法制化管理,以知识和专业考核人才,政治中立,管理科学的严密的人事管理制度。是人类集体智慧结晶。对保证各国政治的高效、廉洁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现在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推行了这样一种人事管理制度,当然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特点。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它既借鉴了国外公务员制度中的有益经验,又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充分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既继承发扬了我们党的干部人事工作中的优良传统,又整合吸纳了新时期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体现在对公务员队伍的领导上,就是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体现在对公务员范围的界定上,就是不仅包括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且也包括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体现在对公务员队伍的宏观管理上,就是把分类管理和统一领导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在对公务员的选拔任用上,就是进一步强化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机制;体现在对公务员的管理监督上,就是坚持实行监督约束和激励保障并重。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的,同时又改革了传统的人事制度的弊端,因此它既不同于西方文官制度,也不同于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 与西方文官制度比较,有以下几点不同: 1、不搞“政治中立”。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是建立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根

西方文官制度题

文官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这里“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基本理念”是 A.文官制度 B.公平公正 C.品德为主 D.分科考试 2.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现了 A.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经济不可能发展 D.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3.伏尔泰认为,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种崇高旗帜,是投向耶稣会和一切宗教迷信的一把利剑,因此中国就成为他猛烈地、不倦地抨击旧制度和专制注主义的重要武器。他怀着极大的热情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伦理道德。材料表明启蒙思想家 A.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欧洲更有适用性 B.为反对封建专制而曲解中国文化 C.借助中华优秀文化打击旧制度、旧观念 D.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更深刻 4.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 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C.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 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5.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表明 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 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 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二、材料阅读 6.(2017·江西贵溪一中高考押题卷·40)(25分)任何国家的管理都需要一批善于管理的官吏,因此,各国都重视管理的选拔,官吏选拔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代都非常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制定了许多种不同的人事选拔方式,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富有特点的选拔制度。夏商西周时期,所谓“天子之子为天于,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

科举制度及其历史影响评析

科举制度及其历史影响评析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王朝设立科目进行考试、用以选拔官吏的一种政治制度。它确立于隋唐时期,废止于清朝光绪年间,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有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公开和客观等特点,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传播了儒家思想,促进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官本位主义,扼杀了知识分子的创新思想。 一、科举制度的渊源及发展过程 在经历了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两汉的征辟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等选人制度后,科举学制顺应历史的发展,登上了历史舞台。 (一)科举制度得以形成的历史条件 1. 科举制度形成的经济基础 隋唐的统一使遭到破坏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农业趋于稳定,手工业技术日益精巧,科学技术的应用趋于广泛,这些为科举制的产生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技术条件。 2.科举制度形成的政治基础 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经历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隋唐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皇权,将选举官吏的权力从地方收回中央,从而加强皇帝的权力,这是科举制产生的政治要求。 3.科举制度形成的阶级基础 魏晋南北朝后期,士族的生活与统治日益腐朽,士族制度逐渐走向崩溃,大量的农民起义和军阀的斗争,进一步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土地兼并产生了大量的庶族地主。庶族阶层的强大,随着庶族地主经济实力的增强,他们要求政权的再分配,提高其政治地位。这些为科举制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4.科举制度形成的社会基础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大发展时期,社会管理需要大批官吏。随着士族地位的下降和寒门地主地位的上升,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日益暴露,不能有效地选拨官吏。这是科举制产生的社会要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