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透视学复习题

透视学复习题

透视学复习题
透视学复习题

透视学总复习题

一.填空

1.所谓焦点透视就是画面只有一个视点。

2.中国画的透视最大的特点是散点透视或多视点。

3.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三远法。

4.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和画面构成近低远高状态时,天点就是消失点。

5.距点到心点的距离就是心点到视点的距离

6.自然空间的物体其近大远小最后小到一点,这点在视平线上。

7.平视写生时,视中心线应该和地平线垂直。

8.在写生活做透视图时,最大的观察角应该是60度

9.视点到画面心点的垂直距离是视距,视距越远,视域的范围就越大,视距越近,则视域的范围就越小。

10.视平线到地面的高度与视点到地面的高度相等。

11.凡与画面成45度角的线,它的灭点就是距点。

12.透视变化的特点:近大远小;垂直大,平行小;近实远虚

13.原线与画面平行,只有近大远小的变化,不消失。

14.变线与画面不平行,远端会消失于画面某一点。

15.相互平行的变线,向画面上同一个点汇聚消失。

16.平行斜面透视有3个灭点。

17.成角斜面透视有4个灭点。

18.传统的西洋画是焦点透视,其意是一个画面只有一个视点。

19.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由于视点位置的变化而产生高远,深远,平远三种常用的透视构图法。

20.在研究透视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是:眼睛,物体,画面

21.视点与被视物体各点的连线叫视线。

22.在平视写生时,如果视高一定,那么视点、视中线、视平线相对关系是三者处于同一高度。

23.在平视写生时,视中线和视平线处于垂直关系。

24.与画面成90度变线的灭点在心点;在眼睛引一条与之平行的线这条视线应

消失于心点。

25.画面属于典型的平行透视关系的作品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26.平行透视中倾斜线为原线时,保持原状。

27.心天点或心地点距地平线愈近,说明斜面的倾斜角愈小,反之倾角愈大。

28.平行透视中的倾斜线为变线时表现为近高远低和近低远高两种状态。

29.物体的大小,画面离眼睛的远近以及眼睛对物体的角度都将决定透视图形的

变化。

30.在造型艺术中,只要有空间图形便有透视存在其中。

31.严格的说,人眼的视域范围是一个横向椭圆形,但为方便实用,透视作图时

就把视域范围作正圆形。

32.在60°视角所形成的圆周内,是透视图形所在的标准视域。

33.与画面呈90°的变线向心点消失。

34.与画面呈大于45°角或小于45°角的变线向余点消失。

35.原线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其方向不变,不消失,不变形。

二名词解释

1.透视:通过透明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2.平行透视:平视的空间中,方形物体的一组面与透视画面构成平行关系的透视,称平行透视。

3.距点:凡与画面成45度角的线,它的灭点就是距点。

4.成角透视:平视的空间中,方形物体的两组面与透视画面构成成角关系时的透视称成角透视。

5.视高:视点到基面的高度或者到放置面的高度。

6.透视学: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立体的的景物转换成平面的透视图,并使之具有立体空间造型的真实感。即在平面上进行立体造型规律的学科。

7.散点透视:巧妙地把众多视点所见的不同空间甚至是不同时间的场景结合在一起,并逐一放置在一幅画中。

8.透视变形:物体透过透明平面,为视觉所感受到的影印在这一平面的形象,改变了原来固有的位置、大小和形状。这种变化了的形象成为透视变形。9.灭点定理:任何线段的灭点,都是从视点引一条实际上与这一线段平行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这就是灭点定理。

三简答

1.透视学在东西方绘画中的应用

东西方对透视原理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但在应用和发展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中国画重于写神,中国画的透视最大特色就是散点透视。这种透视方法使中国画中的大场面或过长的立轴和长卷中不同空间甚至不同时间的场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如《清明上河图》,它描绘了广阔的生活场景,使人如居其中。传统的西洋绘画较理性、较写实,从古埃及笔画与希腊的瓶画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画家已懂得一些表现前后关系的方法。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透视法则的最典型运用。

2.透视学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应用

中国画重于写神,中国画的透视最大特色就是散点透视。这种透视方法使中国画中的大场面或过长的立轴和长卷中不同空间甚至不同时间的场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如《清明上河图》,它描绘了广阔的生活场景,使人如居其中。

(完整word版)透视学教案_图文(精)

教案纸系环艺专业 08艺术1 班级任课教师 章节 第章 节题目透视的基本概念、平行透视 时间2008年 9 月 22日星期一第三四节 教学 目的 认识透视的概念与用途;初步了解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教学重点 (结合高职特点提出重点思路)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2、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3、近大远小与消失 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1、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2、近大远小与消失 3、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及透视中几个重要关系 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拟采用的教学方法)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先让学生亲自感受,再进行边画边讲,在最后示范给学生看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程度的教学方法,且要重复讲述。 教 具、 图表 投影仪、计算机、黑板 板书设计及讲解要点教学内容及设计时间分配 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客观物体占据的自然空间有一定的大小比例关系,然而一旦反映到眼睛里,它们所占据的视觉空间就并非符合原来的大小比例关系了。正如一只手与一幢高楼相比微不足道,手在远处几

乎观察不到,但若将其向眼前移动,它的视觉形象就会越来越大,最后竟能遮住高楼,甚至整个蓝天,这就是常言所说一手遮天的道理。根据这个道理,可以通过玻璃窗子,向外观察,外面的景物,或树木,或山峰,或高大建筑,或人群,都可以在很小的窗框内看到。如果一只眼睛作固定观察,就能用笔准确地将三度空间的景物描绘到仅有二度空间的玻璃面上,这个过程就是透视过程。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平面上得到相对稳定的具有立体特征的画面空间,这就是"透视图”。把这个透视图转画到纸面上就叫做写生。从透视图中推导出的视觉形象近大远小、缩形的变化规律,就构成了绘画中特定的"透视学”。 一、基本术语: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

高考语文 基础知识专题经典复习资料套题50

2011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经典复习资料套题(50)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胭.脂氤.氲殷.红湮.没不闻姹紫嫣.红B.荫庇.奴婢.麻痹.刚愎.自用荜.路蓝缕 C.胆怯.惬.意提挈.锲.而不舍雕栏玉砌.D.浸.染晋.升灰烬.众擎.易举噤.若寒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耗费突如其来元气大伤言必行,行必果 B.返聘一如继往攻城略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扫瞄怀瑾握瑜流芳百世风马牛不相及 D.引申要言不烦无以名状不以一眚掩大德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除另有规定外,2003年财政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发行的记帐式国债的招、投标活动适用本规则。 B.什么是艺术精品?深刻的思想启迪,鞭辟入里的人性揭示,精美的舞蹈编排、演出、动人的剧场艺术氛围等,怕是题中应有之义。 C.火星被人们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但科学家们至今未能解释为何只有地球上有生命,而火星上却荒凉一片? D.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能力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而具备一定的能力又能够知识。 ②由于公司上下精打细算,仅第一季度就经费近百万元。 ③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A.增殖节余甚至B.增殖结余尤其C.增值结余甚至D.增值节余尤其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盗版是把双刃剑 ...,在墨西哥著名的特比多区跳蚤市场里,视听产品的盗版问题十分严重,给墨西哥国内演艺界造成了损失,也使外国投资人望而却步。 B.南昌一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和黏稠剂,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 工色素”,这简直是掩耳盗铃 ....。 C.朝鲜外交部发言人说,美国就子虚乌有 ....的“浓缩铀计划”指控朝鲜,这只能被看成有意拖延核问题的解决。 D.吉林市中心商厦一楼窗户全部焊有粗粗的铸铁护栏,一位消防专家指出,这样的做法是 消防法规所令行禁止 ....的。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电视、广播、影像、媒体、信息所组成的世界,在“影像化生存”的今天,正逐渐代替人们身边的现实成为生活本身,同时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我们。 B.长江鱼类资源衰退连连告急,为此武汉市从2002年开始实施旨在恢复长江生物种群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禁渔令。 C.中山陵风景区应当与玄武湖风景区连接起来,将中山陵风景区打造成世界一流,成为南京的核心景观。 D.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两会”期间会务交通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18分) 俄罗斯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内有个“普希金之家”,是珍藏俄国古典文学大师们遗物的小型博物馆。在这里我大吃一惊:原来我所崇敬的那些文学大师,几乎都能画一手好画。此前,我只知道普希金喜欢画画,这次却看到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茹科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手笔!但这些画在普希金之家并不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作品,而作为作家的遗物,和大师们的书桌、文具、手杖、眼镜、外衣、怀表和水杯摆在一起。它

透视学课程标准

《透视基础》课程标准 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透视基础》学习领域基本信息 学习领域名称:透视基础。 课程性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 学分:3学分。 授课对象:高职院校三年制艺术设计专业学生。 前导课程:构成基础、设计素描等。 后续课程:家具设计、建筑设计基础、室内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 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透视基础》学习领域开发标准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透视基础》课程开发思路如图所示: 实践专家 项目组全体成员 负责人和任课教师 负责人和骨干教师 任课教师 实践专家 图《透视基础》学习领域开发思路

透视基础工作岗位调研分析和目标定位 通过对各种类型的市场调研,了解到透视基础的主要工作岗位是:与室内设计相关工作岗位,可拓展岗 位是:视觉传达工作岗位;透视基础学习领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绘画和艺术设计相关岗位所必须的透视等技法方面的知识,通过理论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绘制各种与透视有关的方法,形成适应艺术类相关的岗位能力,并培养细腻、三维的情感,对以后的工作岗位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形成自 己的价值观起到辅助作用。即: (1)能力目标: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画法,并把它运用于绘画习作和创作,以适应中等学校美术教学工作的需要。 (2)知识目标:了解透视基础的含义、特征、分类;掌握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等透视方法;熟悉透视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熟悉透视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的应用 (3)素质目标:锻炼学生对社会需求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树立学生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 职业能力归纳和学习内容转换 通过充分研讨分析疏理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要求,《透视基础》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所示。从职业能力分析表可以看出:《透视基础》学习领域的职业成长过程是一个从基本从业能力→设计应用能力的循序渐进过程,见图所示。 本学习领域结合行动领域分析和职业能力对知识结构进行序化,最终将其转换成《透视基础》学习内容,见表所示。 表《透视基础》对应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和学习内容

室内效果图表现技法复习资料

室内效果图表现技法题库一 单项选择题(将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括号内。) 1.一点透视最早的发现者是( D ) A. 柯布西埃 B. 皮拉内西 C. 米开朗琪罗 D. 莱昂纳多·达·芬奇 2. 17世纪的( C)建筑时期,图像的表现偏离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庄重典雅与和谐,而是呈现出一种极度奢华的状态。 C. 巴洛克和洛可可 3. 公元1世纪罗马工程师马可·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在《建筑十书》中将(B )概括为透视方法的一种,与()()共同构成了制图的三大表现方法。 B. 布景法、平面图、立面图 4. 手绘表达图像可分为( D ) D. 直观性图像表达、思维性图像表达、交流性图像表达 5. 隋唐时期的图像作品如敦煌壁画中延续了( A ) A. 斜面平行法 6. 直观表达图像三大类型主要分为(C ) C. 平面图、透视图、轴测图 7.包豪斯反对的是( B ) B. 反对艺术学院古老的教育体制 8.在餐饮空间的表现中,视点的经验高度为( A )左右,低于人的一般视点高度,这样是为了便于刻画天花板及立面的设计而减少因重复刻画样式统一的桌椅而带来的麻烦。 A. 1.2米 9.( C )透视学迎来其发展的黄金时期。 A. 公元13世纪 B. 公元17世纪 C. 公元15世纪 D. 公元19世纪 10.景观表现中透视点大多高于人的一般视点高度,以( B )为宜,因为此种透视点能充分地反映景观中各种景物前后之间的关系,但又不是十分脱离人的习惯视点。 A.1.5至2.0米 B. 2.0至2.5米 C.2.5至3.5米 D.4.5至5.5米 11.宋代( A )是由官方颁布的一套适用于估算工程用料的预算定额标准,浓缩了中国木构架建筑营造的高超技巧,体现了唐宋以来经济高度发展对建筑营造工程的深度影响。 A.《营造法式》 B.《元祐法式》 C.《万有文库》 D.《法式》12.( B )盛行于16世纪晚期,装饰风格繁琐奢华,画面中的物品从材质到光影都追求真实,体现了上等阶层奢侈浮华的生活状态。 A.巴洛克风格 B.维多利亚风格 C.洛可可风格 D.荷兰风格派 13.思维性图像表达的作用包括( A ) A.模拟、编辑、图解 14.真正科学严谨的透视法则的出现是在( B )时期 B.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反之划×。) 1.西方的美学思考是建立在“本于物”的基础之上。(√) 2.麦克笔适用于表现自然一些的材料,如石材、砖、木材等等。(×) 3.作为一名立志于建筑表现的设计师而言,养成一种对周围城市环境有意识观察与思考的能力是必需的。(×) 4.住宅类建筑多形体现代,科技感较强,适合在晴朗、阳光灿烂的都市环境中。(×) 5.建筑的手绘表现技法注重的并不是逼真的细节,而是整体氛围的感染力。(√) 6.手绘所表达的图像是客观景象与作者心中所想的结合体。(√) 7.真正严谨的透视法则,在中世纪法国歌特时期悄然出现。(×) 8.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正面平行法”的应用。(× 9.中国的美学思考从“本于心”出发,强调通过作品体现创作者的心境和对环境的感受。(√) 10.铅笔和彩色铅笔适用于表现自然一些的材料,如石材、砖、木材等等。(√) 11.办公类建筑形体浑厚,气质沉稳、大气,表现时可以选择大雨滂沱、深秋的黄昏、雨后初晴等较为特别的天气。(×) 12.感官无法思考,理解无法看到,只有两者联合才能产生知识。(√) 13.真正严谨的透视法则,在中世纪法国歌特时期悄然出现。(×) 14.设计表达“作为图像”可以分为:直观性图像表达、思维性图像表达、交流性图像表达。(√) 15.表现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之后的图像化。(√) 16.西方的美学思考是建立在“本于心”的基础之上。(×) 17.真正严谨的透视法则,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时期悄然出现。(√) 18.铅笔作为表现力最丰富的工具适用于多种材料的质感表现。(√) 19.表现图是一种在纸面上表现三位乃至四维空间的图像。(√) 20.感官无法思考,理解无法看到,因此二者是独立存在的。(×) 21.设计师要面对设计图像的可控性和实体的不可控因素。(√)

关于透视学课程的总结与体会

2008-9-22 19:54:00 关于透视学课程的总结与体会 艺术产生于艺术,而不是产生于自然。艺术家通过观察现实世界,在其视网膜上 留下有触觉价值的印象,并运用自身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气质创造出艺术作品。在这 个过程中,透视法的运用技巧对于画家表达主观意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利奥塔 尔说:“绘画是最让人吃惊的女巫,她会用最明显的虚伪,让我们相信她是完全真实的。”绘画所借助的魔法之一就是透视法,在本次课程中我有幸了解到了一些透视法 在绘画史上的运用与发展,透视法通过制造“虚伪”而更深一层的表达“真实”的效 力使我对于艺术表达语言有了很多新的思考。 本次课程第一节主要从科学的角度讲了透视法,也涉及到一些基本的透视法的运用,如距点的运用和被画物体的最佳位置选择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学画的过程中能够 较早就了解到的基本表达方法。更吸引我的是第二节部分:西方现代派绘画的空间表 现法。 第二节第一部分:走向现代主义绘画。 现代主义绘画越来越向纯粹的审美对象发展,在空间透视法方面则表现为由“幻 觉”上的立体表现向符合画面本身的平面性表现发展。如老师介绍的从乔尔乔内的 《入睡的维纳斯》到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再到马奈的《奥林匹亚》,已经 逐渐摆脱宗教、政治、文学等的影响,人物表现更加世俗化,线条向平面化转变。印 象派的表现重点则更转向对于光与色彩的研究,是一种无功利的纯粹的审美趣味。后 来的立体派,则把物体归纳为具有永恒感和形象更为坚固的几何形体,这是一种经过 归纳总结的感受,强调“第二质感”,体现出艺术家对形而上的追求。毕加索的《亚 威农少女》用使画面结构化的方法,把描绘对象分割,打散,再重新组合,仅考虑画面 的形式,更注重绘画自身的研究。现代主义追求创造性,旨在创造新的形式。 第二部分:媒介的作用。 人人具有“视觉概念”,而艺术家有常人所不能为的“再现概念,他们能够通过特 定媒介去捕捉和体现通常经验的本质和意义,而绘画媒介的平面性也使艺术家运用平 面构型与之相适应。毕加索希望尊重绘画本身的平面性,运用天性在二维平面中表现 对象,而不制造立体的欺骗性幻觉,突出媒介本身的特性。马蹄斯的《红色餐桌》强 调平面性,彻底的走向了现代主义。德洛内的《红色铁塔》让我印象深刻,他甚至把 光与空气都归纳为几何形,是一种形式的创造。“艺术就是创造有意味的形式”这句 话表现了当时艺术的发展倾向。 第三部分:点线面的作用。 康定斯基强调艺术的精神承载功能;现代主义艺术家把物像归纳为精确的几何形更 直接的表现自然结构本质,而现实主义艺术再现这种自然结构的物质对象,以及发生 在物质世界的各种事物中的表现形式,它的本质是间接揭示出的,格式塔心理学诠释 了点线面构成空间的思维逻辑。受西方文化特点影响的蒙德里安的画极度严谨理性, 表达了崇尚次序的理念,所描绘的不是表象,而是用经过归纳的形式,和独特的媒介 诠释自己眼中的世界。这又表现了现代艺术推崇形象,形式的想像力,向观效应艺 术,视幻艺术发展。

艺用透视学教案

《艺用透视学》 教案 授课时间:2009年第一学期 授课班级:2008级艺术设计专业 授课人:蒋娜 一、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第二章透视的定义及常用术语 第三章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第四章成角透视及其应用 第五章斜面透视及其应用 第六章倾斜透视及其应用 第七章曲线透视及其应用 第八章阴影透视 第九章反影透视及其应用 二、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三、成绩评价方式 闭卷,笔试为主,卷面成绩结合平时成绩进行考核,其中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四、主要参考书目 1.薄新成著:《绘画与透视》,湖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2.殷光宇著:《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透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3.李成君著:《实用透视画技法》,岑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一章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授课类型】讲授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法、讨论法、传统教学法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第一章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透视学发展简述、散点透视、透视学的应用的问题

【教学重点】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教学步骤】 1、导入 透视学作为美术院校三大基础技法理论之一,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和熟练运用的基本技能。它从理论上直观地解释了物体在平面上呈现三维空间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使初学者能很快地判断所画对象哪些线与面应该产生透视变化,哪些仅有大小变化。在写生和创作时,就可以很好地处理画面上人、物体、北景之间的远近、大小的空间透视关系。 2、新授 思考题:表现画面中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可以用几种方法来表现? 1、图形重叠表现 2、明暗阴影 3、色彩关系 4、细节清晰度 表现空间距离的主要方法:达芬奇的“线透视” 色彩因大气的阻隔产生的变化称为大气透视,物体的明暗对比和清晰度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弱称为消逝透视,场景中的远伸平行线看起来愈远愈拢直至汇合于一点称为线透视。 1.1 什么是透视?什么是透视学? 有一种现象,由于我们从小就己经习惯了,也就从不觉得奇怪,那就是:同样规格的电线杆本来是一样高的,但在路上看起来,却近高远低;同样型号的汽车本应是一样大小的,但在路上看起来却近大远小;所有的茶杯、水桶底本来都是平的,但我们时常看到的却是不同的弧线;火车的两条路轨本来都是一样宽的, 但我们时常看到的却是两条路轨向前延伸时,会越来越窄乃至合拢成一点等。这种视觉现象就是透视现象。这是一种视觉上的“错觉”,与人类眼睛的构造有关。正是这种错觉,使我们能有效地判断距离,而不至于天天碰壁。由此看来,所谓透视现象,就是现实世界在我们的视觉中,发生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清楚远模糊等等变化,产生了压缩与变形。而我们如果想要在平面的纸上,表现出这种变化,表现出如我们视觉所反映出的、富有立体空间感的景物,简单的办法就是:固定你的眼睛位置,隔着透明玻璃窗将你所见的景物的形状依样描在玻璃上,这描下来的图形就会较准确地反映这种现象,就存在着客观的透视规律。因此,“透视”的含义就是:透过(假设的)透明平面去观察景物,研究物体在立体空间中的形态变化,即“透而视之”,用这种观察方法,可以在只有两度空间的透明平面上录画出具有三度空间特征的景物图形。这个图形叫透视图,最早研究透视的画家,就是采用这种办法来做的,这也是发现透视学原理的开始。所以,我们便将研究各种透视现象,在平面上如何来表现它的规律的科学,称为

透视学教案

《透视》教案 课程名称:透视学 教学班级:艺术设计环艺0902班 授课教师:王赟 授课时间:2009-2010年度第二学期15-16周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系

第一部分基础透视 第一章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西方透视的发展和区别,并对透视的常用术语有基本的了解。 【教学重点】 1、西方透视的发展。 2、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 【计划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方透视学发展简述 一、透视的由来 透视学,perspective,原意为透而视之。 所谓透视,即是在绘画中,眼睛通过一块假想的透明平面来观察对象,并借此研究在一定视觉空间范围内,物体图形产生原理、变化规律,以及作图方法的一门学科。 二、视觉中的空间反映 从某种意义上,绘画是一种以平面为载体,通过人的视觉观察来反映一定空间内容的艺术,因此,对于空间的认识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透视的三要素 (一)物体(二)画幅(三)眼睛 四、透视的三种类型 (一)色彩透视法因为空气阻隔,同样颜色的物体距离近则色彩鲜明,距离远则色彩灰淡。 (二)消逝透视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明暗对比和清晰度的减弱的现象,例如处在同样距离处,物体小,映入人眼的夹角(视角)就小,视角越小就越不容易知觉,所以远方的物体细部就会隐去。物体越远越模糊。 (三)线透视指一定范围内向远处延伸的平行线,会随着距离的推远越聚越拢并最终集于一点的现象。 五、透视学发展简史 (一)文艺复兴前 原始时期:在岩画和洞窟壁画上,通过上下错位的排列、大小刻画的手法吧一些表示距离远近的关系反映出来。 古埃及时期:在湿壁画上通过人物横向并列排序的手法来完成。 古希腊时期:与古希腊较相似。 古罗马时期:对平行透视的表现和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中世纪:继承了古希腊人研究线透视的成果,并试图解决深远空间的表现手法,但未取得多大进展。 (二)文艺复兴期间 布鲁内莱斯奇发现了失传的“中心透视法”,并在消失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

绘画透视教案

素描中的透视原理 教学目的:透视一直是绘画初学期的难点,本章讲述了细致的透视原理及在透视中我们常用到概念,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绘画中基本透视理论知识、了解绘画基础知识中透视的重要性并基本掌握绘画中的透视原理,为绘画及设计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介绍透视中所包含的各个概念,并将这些概念配合图形讲述清楚,让学生能够及时在图形中理解并记忆这些内容。 教学难点:透视原理中所涵盖的概念比较多,将这些概念理解并应用是本章的难点。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1)《绘画》.谷嶙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 参考书目:(1)《素描基础》. 张恒国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教学内容与过程:

素描写生的时候观察到的景物及其状,因为有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的透视变化,不是单凭视觉和感受就能画得正确的,而是需要借助于一些科学理论知识(如透视学)才能画正确。透视学是根据眼睛视物成像的原理,讲述透视规律和画法有关知识。在写生时,要运用这些知识深入分析错综复杂的现象,得出正确的认识,把物象的形状画正确,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这样,即使所想象设计的物象尚未做成,也可用透视画法将它预先正确如实的画出来。 一、透视的类型 透视有三种: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前两种又叫焦点透视) 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一点消失。 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二点消失。 3.散点透视:散点透视也叫多点透视,即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消失点, 这种透视法在中国画中比较常见。

二、透视在绘画中应注意的一些特性 1.近大远小:近大远小是视觉自然现象,正确利用这种性质有利於表 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从而在二维的画面上来表现 出三维的体积空间。 2.近实远虚:由於视觉的原因,近处的物体感觉会更清晰,而远处的 物体感觉会有些模糊,这一现象在绘画中也经常用来表 现物体的纵深感.事实上,在绘画过程中,往往会对近 实远虚更加以强调。(另外应注意的是:并非在所有的 绘画过程中都遵守"近实远虚"这一规则,在一幅作品中 主与次的关系往往更为重要,主体物的实和次体物的虚 是更好的视觉导向,这也是艺术优於现实的取舍和区 别。)

透视学概念复习大纲

透视学概念2014.12 ●透视的实质是投影,是经过视点的中心投影。在平面的画纸上把物体在空间中的近大远 小的现象用几何作图方法准确地表现出来,称为透视图。 ●透视学原理的发现,最早是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五世纪就有了关于透视画法的记载, 即在透明平面上用线依样描绘景物。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提出第一幅依照透视学原理绘制的透视画是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画家阿格沙克斯为悲剧大师爱采路斯作的布景画。 ●透视学真正作为一门学科,是从十五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约相当于我国元代至清 初)开始的,当时的绘画、雕塑、舞台戏剧等艺术在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双重影响下蓬勃发展,绘画理论也逐渐形成。 ●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杰出的建筑家、雕塑家兼工艺师布鲁涅列斯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 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透视原理,并教授中心透视法给画家马萨乔,在绘画中加以运用。 ●著名建筑师兼画家阿尔贝蒂,在1435年《绘画论》中专门论述了透视学。 ●画家弗朗西斯卡,在1485年所著的《绘画透视学》,把透视学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 阿尔贝蒂与弗朗西斯卡的理论,象征着这一时期绘画最突出的成就——掌握了空间表达的规律。 ●达·芬奇在他的《绘画论》中阐述了绘画中的空气透视和形体透视的规律。 ●18世纪英国数学家B.泰勒在1915年出版的《论线透视》一书中简要阐明了一点透视、 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原理及图例,对欧洲及今天的透视学影响深远。 ●散点透视叫“多视点”,即把众多视点所见的场景放置在一幅画中,打破时空关系,体 现“可游”、“可行”、“可居”的境界。中国画由于视点位置变化而产生三种常用透视构图法,即“平远法”、“高远法”、“深远法”。 ●在中国画中有特殊的名称,纵向升降展开的称高远法;横向高低展开的称深远法;远近 距离展开的画法,称平远法。 ●研究透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是视点、物体、画面。 ●视点到画面心点的垂直距离为视距。其距离越远,视域的范围越大。视点为立 体角, 60°是透视作图时所用的最大视角。 ●观画者眼睛的位置叫视点,由观画者的眼睛到画面的距离叫视距,与画面成45°角的线, 它的灭点就是距点。

透视学

透视学基本原理 一、基本术语:、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著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低远高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二、透视类型: 1、单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由於在透视的结构中,只有一个透视消失点,因而得名。平行透视是一种表达三维空间的方法。当观者直接面对景物,可将眼前所见的景物,表达在画面之上。通过画面上线条的特别安排,来组成人与物,或物与物的空间关系,令其具有视觉上立体及距离的表象。 2、两点透视又称为成角透视,由於在透视的结构中,有两个透视消失点, 因而得名。成角透视是指观者从一个斜摆的角度,而不是从正面的角度来观察目标物。因此观者看到各景物不同空间上的面块,亦看到各面块消失在两个不同的消失点上。这两个消失点皆在水平线上。成角透视在画面上的构成,先从各景物最接近观者视线的边界开始。景物会从这条边界往两侧消失,直到水平线处的两个消失点。 3、三点透视又称为斜角透视,是在画面中有三个消失点的透视。此种透视的形成,是因为景物没有任何一条边缘或面块与画面平行,相对於画面,景物是倾斜的。当物体与视线形成角度时,因立体的特性,会呈现往长、阔、高,三重空间延伸的块面,并消失於三个不同空间的消失点上。 三点透视的构成,是在两点透视的基础上多加一个消失点。此第三个消失点可作的为高度空间的透视表达,而消失点正在水平线之上或下。如第三消失点在水平线之上,正好象徵物体往高空伸展,观者仰头看著物体。如第三消失点在水平线之下,则可采用作为表达物体往地心延伸,观者是垂头观看著物体。 49 结构素描的术语灭点又称消失点,是变线消失的汇集点,灭点有四个:心点、余点——视平线上除心点以外的点,天点——视平线以上近低远高的消失点,地点——视平线以下近高远低的消失点

透视学课程教学大纲

《透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透视学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在平面上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物象投影成形的原理法则的科学。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掌握基本的透视画法,理解透视形变化的规律,在绘画和设计实践中,能有效地观察和分析物体的形象,准确而艺术地表现物象,表达其创作和设计意图,并能适应艺术教育工作的需要。(二)教学基本要求 1、讲授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俗易懂。 2、尽可能利用模型、挂图、幻灯、录像等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抽象的透视原理有形象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把透视理论的学习与绘画、设计实践结合起来。结合讲授内容和专业特点,安排写生、作图、设计等作业。帮助学生解决在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练习为主。可配合教学进行一些专题讲座和学术讨论活动。(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透视的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难点:

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及透视中几个重要关系 教学内容: 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2、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3、近大远小与消失 4、视点位置的选择与构图 第二章视觉运动中的几种单视域空间本章重点、难点: 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成角透视的做法 教学内容: 1、平行透视 2、成角透视合理运用平行透视、成角透视表现物体和空间 第三章曲线透视 本章重点、难点: 对曲线透视的正确应用 教学内容: 1、曲线透视画法 2、曲线透视的应用 第四章人物透视 本章重点、难点: 视高与人物高度的关系 教学内容: 1、曲线透视画法曲线透视的应用 2、视高与人物高度的关系头部的透视变化 第五章阴影与反影透视 本章重点、难点: 1、阴影的形成规律反影透视的做法 2、不同环境中的阴影透视和反影透视 第六章视觉运动中的集中复合视域 本章重点、难点:

透视学复习

一、基础理论 1.艺术大师达·芬奇把透视分为三个分支,分别是线透视、空气透视和隐没透视。我们所 学的属线透视。 2.学习透视学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好物体视觉形态变化与画面空间层次推移的问题。 3.透视学的研究,始终是围绕着观察点、观察面、观察对象三者关系进行的。 4.视觉空间的近大远小及其表现,是写实性绘画必然遇到的问题。 5.在面对景物绘画时,一般要保持物像在60度视域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物像会变形失 真。 6.与画面平行,无限延长也不会和画面相交的直线称为原线。 7.无限延长会与画面相交的直线称为变线,它们在无限远处会汇聚、消失到一个点上。 8.和基面平行的水平变线,不论与画面成多大角度,它们的灭点都在视平线上。 9.平行透视方形体侧面上的变线,不论与画面成多大的角度,它们的灭点都在正中线上。 10.焦点透视在空间意识处理上,属有明确消失轨迹的视觉空间。景物只要与视点前的画面 有深度变化,在视觉中其形象就有从高度、宽度和深度上产生近大远小的变化和消失现象。 11.视平线是上下分割景物及构图的基准线。 12.正中线是左右分割景物及构图的基准线。 13.视点对画面的垂直落点叫心点。 14.心点到视点的距离等于心点到距点的距离。 15.借助望远镜,可以把离我们很远的一幢房子拉近看得很清楚,这和我们从近处同视角看 这幢房子的透视效果是不一致的,放大画面并不等同近距离的观察。 16.对于较小的物象,不宜过分强调其前后透视差度,否则会出现变形失真现象。 17.等大的一排球体,如果离画面的距离相等,则表现在画面上也是等大的。 18.水平基面上的几个等高的人物,眼若低于人物高度时,人物不论远近,视平线就要穿过 人物的同一部位。 19.在绘画构图中,一般不要把心点放在取景框外,否则会产生一种单向消失的心理失重感。 20.一切变线在画面上的灭点,都可以由视点引变线的平行视线与画面相交而成,这是灭点 形成的原理。 21.我们一般以立方体和方形体作为透视学研究的对象。 22.从方形体外部观察,方形体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23.从方形体内部观察,方形体最多可以看到5个面。 24.在正置方形体的透视中,离视平线越近的方形体,则可看到的顶面就越狭窄。 25.在正置方形体的透视中,离视正中线越近的方形体,则可看到的侧面就越狭窄。 26.平行透视方形体的原面在透视图中不发生变形,仍保持方形的状态。 27.方形体有一个面和画面平行,方形体就构成平行透视。 28.一个平行透视的立方体有两组原线、一组变线。 29.两个平行透视的立方体有两组原线、一组变线。 30.平行透视立方体,立方体不论在视圈内什么位置,水平面的对角线都与画面成45度角。 31.45度角的成角透视中,立方体顶面对角线与画面成90度夹角。 32.成角透视中,当成角变线与画面成45度夹角时,左右余点就与左右距点相重合。 33.方形体有一条竖直边棱距离画面最近,方形体就构成成角透视。

透视详细讲解

透视详细讲解章节 1.透视的分类: 分为形体透视(几何形透视)和空气透视。 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在平面上用线条来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暗投影的科学;按照灭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一个灭点)、成角透视(两个灭点)和斜透视(三个灭点)。 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现空间距离对于物体的色彩及明显度所起的作用。因为透视现象是远小近大,所以也叫“远近法”。 2.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3.透视的画法 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素描时,大多是以对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透视规律。 (1)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2)成角透视(两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

透视学 复习资料

1、15世纪,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卡继续发扬马萨乔的显示主义传统,他与1485年写的《绘画透视学》一书为系统地研究透视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2、散点透视是我国传统绘画中应用透视理论的一种提法 3、透视就是透过透明平面来观察景物,从而研究它们的形状的意思。 4、物体、画面、眼睛是构成透视图形的三个要素。 5、画者眼睛做在的位置叫做视点。 6、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是构成透视图行比备的条件,叫做画面。 7、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叫做测点M 。 8、中心视线与画面垂直的交点,叫做视心。 9、不平行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投影点,叫做灭点。在地平线以上的叫天点,在地平线以下的叫地点。 10、固定视点做能见到的空间范围,叫做视域,绘画上通常采用60度以内对此作画。 11、变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均称变线,此种线段必定消失。 12、原线,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均称原线。此种线段在视圈内永不消失。 13、灭线,又称消失线,画面种景物变线与消失点连接的线段称灭线。 14、物体的透视特征:等高的物体近大远小;等宽的距离近宽远窄。构成透视图中的物体在一定的视距内,越远越模糊,越近越清楚。 15、、同远近的景物,距离视平线远时所见面积宽,反之所见面积窄,等高缩窄为一条直线。 16、、视向总体上可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 17、、凡在空间相互平行但不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段,看起来都愈远愈相互靠拢(呈射线状),到无穷远时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 18、从透视原理来讲,一幅画只能有一个视向。作透视图和作画之前都必须首先固定视点的位置和确定注视的方向,因为这是作画和作透视图的先决条件。 19、成角透视又叫余角透视,是由于物体与画面构成角度,所以形成了一条向左边消失的线,另一条向右边消失的线,还有第三种垂直向下和画面平行,没有形成消失点。我们习惯把成

构图学复习资料


构图学
构图的概念: 构图是指画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 在画面中分布, 安排,和处理人或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 国传统绘画中,构图又称为“章法”或者“布局”。 拉斯科洞窟壁画被称为“史前卢浮宫”(1940 年 9 月 12 日) 1. 《群兽》《群鹿》旧石器晚期 2. 《群马图》气势雄壮,富有动感,充满原始气息,野性生命力。 3. 《中国马》祈求生殖的观念,敏锐的观察力。 拉文特岩面的构图特点(1940 年 9 月 12 日) 拉文特岩画是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它们以人类将带为主要情节。 1. 在文特岩面是表现人类活动以表现人物和动物的速度为特点。 2.把运动中的形象表现成剪影效果或带状样式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强调 动势,表现狩措场面中的紧张和活力。 3.构图具有浓厚的情节性和生活气息,但忽略细节刻画,用色单纯。 《群兽》 《群鹿》 《群马图》气势雄伟,富有动感,充满原始气息,野性生命力。 拉文特岩画的表现手法 1. 剪影式. 2. 带状式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的构图特点 1. 明暗起伏更为丰富,用动态表现动物身体结构,情感较为细腻。 2. 轮廓线较细,与色彩结合紧密,有明暗的粗细变化 古埃及绘画的构图特点 1. 遵循正面律,人头正侧面,肩为正面,眼睛为正面,腰以下为正侧面。 2. 根据人物的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画面充实,不留空白。 3. 运用了格层法。 4. 墓室壁画均呈横带状排列结构。 5. 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多为褐色,女子多为浅褐色和淡黄色,头发多为 蓝黑色,眼圈为黑色。

透视学论文

绘画艺术的舵轮——透视学 一、阐述透视学的概念。 透视学是绘画、设计等视觉艺术的一门基础技法理论学科,他从理论上解释了物体在二维平面上呈现三维空间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掌握透视学知识,能够使我们判断出所描绘对象的形体应该发生何种变化,怎样变化,从而在绘画的创作和设计构思过程中,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透视法则,表现出丰富、多元的视觉效果,使得绘画和设计作品能够更准确、更具艺术感染力。 二、透视学与绘画的关系。 第一,缩形透视,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的大小(即线透视)。 绘画以透视学为基础,透视学不是别的,只不过是关于我们肉眼功能的彻底的知识。眼睛的功能很简单:在一个锥体中摄进一切摆在眼前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线透视研究视线的功能,并借助测量发现第二物比第一物缩小多少,第三物比第二物缩小多少,依次类推到最远的物体。我们实验发现,几件大小相同的物体若第二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是第一物体与眼睛的一倍,则大小只有第一物体的一半;再者,第三物体距离与第二物体距离第一物体的距离相等,则大小只及第一物体的三分之一,依次按比例缩小。 像平面——透视无非是从一片光滑透明的玻璃后面观看某一地点。在玻璃面上可以描绘下在它后面的一切物体,这些物体形成一个锥形射入我们的肉眼。 在这里举个例子:两匹马沿着平行的跑道奔跑至同一个目标,假使眼睛从两条跑道的中间望去,可见它们越跑越相互靠拢,这是因为映在眼睛上的马的像往瞳孔表面的中心移动了。速度相等的物体之间,离眼睛远的显得慢,而离眼睛近的显得越快。 亮度和背景对透视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样远近、同等大小的几个物体之中,被照的最亮的一个物体显得最近、最大。 远处看许多发光物体,虽然它们是相互分开的,但是看上去会连成一片。 物体一远看就失去了自己的比例。这是因为较明亮的部分比较暗的部分以较强的光线向眼睛发射它的形象。就好比一个女人身上穿着黑衣,头上缠着白布巾,她的头似乎比穿黑衣的肩部宽两倍。 如果不是由于物体的边缘尽出和界限处背景的差别,人眼就不能和正确判断任何一件可见物体。月亮虽然距离太阳很远,但是在日食的时候正介于太阳和我们的眼睛之间,以太阳为背景,人眼看去时,月亮似乎连接在太阳上一样。

透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透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透视基础 总学时数32 讲课16 实 践 16 周 学 时 16 理论授课13 市场调研、考察0 学分 2 习题作业16 作业小结 3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学院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专业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平面构成》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群——必修选用教材《透视学》.何靖泉.恩刚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1日.第一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1、《透视学原理》.马连弟.刘运符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年1月1日.第一版 2、《绘画·设计透视学》.恩刚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8年10月1日.第一版 本课程地位(作用)和任务 透视基础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熟练掌握透视技巧,对绘制完善的设计透视图,准确表达设计意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透视基础课程就是要学习对基本透视原理,透视图绘制技术以及几何原理在透视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透视感受,提高手绘设计图能力,为其他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目的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能够熟练应用透视画法绘制准确的透视图。通过对几何原理应用方法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绘制透视图的便捷方法,做到活学活用。 实践目的:实践阶段主要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检验课上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为后期的手绘效果图表现大写基础。 2、要求 教学要求:端正态度、保证质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结合建筑实物等实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求学生具有四维意识,熟练应用几何知识,培养其严谨的绘图习惯。教师要本着对学院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教学,抓住各知识点的关键部分进行讲解,确保教学的高质量。 实践要求:实践阶段中,结合课上内容循序渐进进行练习。根据平面图进行透视图的绘制。要求透视准确、构图适中、线条灵活、画面整洁。 3、重点及难点 重点:透视的原理、投影画法、三种主要透视的画法。 难点:根据平面布置,绘制不同角度透视图。 (二)教学基本内容概况(共32学时) 第一章认识透视(2学时) 第一节透视基本工具(1学时) 第二节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和原则(1学时) 第二章透视的基本规律(4学时) 第一节原线(1学时) 第二节变线(0.25学时) 第三节消点(0.25学时) 第四节消线(0.25学时) 第五节侧点(0.25学时) 习题作业:临摹黑板上的透视,将透视过程保留(2学时) 第三章常用透视的画法及技巧(18学时) 第一节平行透视(一点透视)(2学时) 习题作业:临摹平行透视一张(4学时) 第二节余角透视(二点透视)(2学时) 习题作业:临摹余角透视一张(4学时) 第三节微动态余角透视(2学时) 习题作业:临摹微动态余角透视一张(4学时)

美术知识汇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美术复习资料 一、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方式。 摄影家运用构图、光线、影调、色彩等造型手段来反映社会 生活和自然景物。 《我要上学》解海龙作品运用侧逆光的表现方法。 二、面部表情是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的重要依据。面部表情的不同主要体现 为眉、眼、嘴唇等部位的 变化。 三、张乐平:中国杰出漫画家,台湾人,创造了中国著名的“三毛”形象。 卡通形象常常是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通过简化,再运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 四、《大闹天宫》:彩色动画长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1964年制片,是中国动画片经典之作,由中国动画片创始人万籁鸣导演。 五、三原色:红、黄、蓝 六、三间色:紫、绿、橙 七、冷暖对比:人们根据经验,把色彩分为冷暖两大调子。倾向红、黄、橙的色调为暖调子。倾向蓝、绿的色调为冷调子。冷色、暖色互为对比色。冷暖是相对而言的。如暖色调中的红、黄,红色相对黄色又暖一些。 八、补色对比:色轮中成180°相比两色的对比,是色彩对比中最强烈的一种对比关系。如:黄——紫,橙——蓝,红——绿。 九:色彩三要素 色相:色彩的相貌名称。(如红、黄、蓝)等 纯度:指色彩的饱和度。(鲜艳程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亮程度。 在色轮上将距离越远的、越鲜艳的颜色搭配在一起,越适合表现冲突强烈的感觉,将距离越近的、纯度越低的颜色搭配在一起,越适合表现和谐、柔和的感觉十、北京奥运会标志借助书法灵感,化小篆“京”字为舞动的人形,将华夏民族

精神与现代奥运精神融为一体。 标志的表现形式,既可以单独采用图形、文字、数字,也可以采用图形、文字、数字之间的组合。 十一、剪纸在我国北方地区俗称“窗花”,其寓意美好,构图完整饱满,造型大胆率真,常用移花接木手法,巧妙组合人物、动植物和自然景观。 十二、北方剪纸多以粗犷简约为特征,南方剪纸则以精巧 秀美而著称。 十三、中国结象征吉祥与和谐。 十四、年画:民间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过农历年时张贴的表现欢乐吉庆气象的图画。是中国古代民间年画的三大著名产地。 十五、古老而优美的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 中国古代的书法体主要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小篆:不做任何装饰,均细而劲挺,婉转而流畅, 回环盘曲,藏头护尾,笔势多下垂。 隶书:以波势著称,具有蚕头燕尾特征。 隶书的纵向笔画一般较短,横向笔画多朝左右伸展,有翩翩飞扬之势。 楷书:楷书点画法度森严,一笔不苟, 精致多变,形态更具完备。 草书:草书的点画以曲线为主,多呈不规则状。 十六、三大行书:王羲之(东晋)《兰亭序》、颜真 卿(唐)《祭侄文稿》、苏轼(北宋)《黄州寒食帖》 十七、颜筋柳骨:柳公权《玄秘塔碑》 中国书法和绘画有着“书画同源”的说法,它们都遵循着相同的审美原则,都用线条来造型、抒情,线条是它们共同的基础,都被称为线条的艺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文人画”主张“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