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编]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复习

[精编]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复习

[精编]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复习
[精编]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复习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

复习

绪论与第一章: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直径<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体积小、面积大:它是微生物五大共性的基础.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分布广、种类多:⑸适应强、易变异:

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

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通常简称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细胞细而短(直径0.5μm,长0.5-5u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细胞壁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2、协助鞭毛运动3、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4、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5、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如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可阻拦分子量超过800的抗生素通过。6、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细胞壁中的几种特殊成分:

v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

每一肽聚糖单体由三个部分组成:

双糖单位: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四肽尾:是4个氨基酸分子按L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氨基酸组成有所差异。

肽桥:起着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分子的桥梁作用。连接甲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的羧基和乙肽尾第三个氨基酸的氨基。肽桥的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v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v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有关。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种脂类物质含量较高,肽聚糖含量较低。染色时乙醇溶解了脂类物质,使细胞通透性增加,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易被抽出,于是被脱色。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脂类含量低,乙醇处理使细胞壁脱水,肽聚糖层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被脱色。

古细菌:是一类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对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及大多数嗜极菌。

假肽聚糖结构与肽聚糖

相似,不同处在于: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塔罗糖胺糖醛酸以β-1,3-糖苷键连接而成。肽尾:由L-Glu、L-Ala 和L-Lys3个L型氨基酸组成。肽桥:由L-Glu一个氨基酸组成。古细菌的细胞壁可否被溶菌酶所水解?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溶菌酶作用于肽聚糖中双糖单位的β-1,4糖苷键,而古细菌细胞壁中所含的是假肽聚糖,其中双糖单位的连接键是β-1,3糖苷键。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成分: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组成。

缺壁细菌:1、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部分去除:球状体2、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细胞膜:紧贴在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功能:1、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的运送、交换;2、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以保证屏障作用;3、合成细胞壁各种组分和荚膜等大分子的场所;4、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5、许多酶和电子传递链组分的所在部位;6、鞭毛着生点和提供其运动所需的能量等。

原核微生物的细胞膜与真核微生物的细胞膜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核微生物的细胞膜一般不含有胆固醇等甾醇,与真核微生物恰恰相反。缺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含有甾醇,含甾醇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物理强度,弥补了没有细胞壁的不足。

核质体:由大型环状双链DNA纤丝不规则地折叠或缠绕而构成

的无核膜、核仁的区域。

细菌的核糖体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大亚基和30s小亚基构成。

异染粒:主要成分是多聚偏磷酸盐的聚合物,分子呈线状,嗜碱性强,用美兰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红色,与菌体其他部位不同,故称异染粒。功能:贮存磷元素和能量,降低渗透压。PHB、PHA的应用:1、代替合成塑料;2、生产高弹性的无纺布;3、用来作伤口的缝合线或用来修复骨骼和血管。

糖被的生理功能:1、荚膜富含水分,可保护细胞免于干燥;2、能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3、为主要表面抗原(K抗原),是有些病原菌的毒力因子;4、能保护菌体免受噬菌体和其他物质(溶菌酶和补体)的侵害;5、是某些病原菌必须的粘附因子;6、贮藏养料,是细胞外碳源和能源的储备物质。

性菌毛: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每个细胞仅一至少数几根。一般见于革兰氏阴性菌的雄性菌株中,具有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的作用。

芽孢的概念: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或在定环境条件下,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

裂停止,细胞内细胞质浓缩,逐步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特殊结构,称为芽孢。有助于抵抗不良环境,尤其对干燥、高温有很强的抗性。

芽胞耐热的机制:(1)芽胞的壁厚而致密(2)含水量低,并处

于休眠状态,代谢活力低(3)酶含量少且具抗热性(4)含有大量吡啶二羧酸钙(DPA-Ca)和带有二硫键的蛋白质。

伴孢晶体:芽胞杆菌属中的有些种,在形成芽胞的同时,在细胞内部产生一种晶体状多肽类内含物。如苏云金杆菌,形成的晶体一般为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状,它是一种毒性晶体,对一百多种鳞翅目昆虫有毒性作用,对人畜很安全,现已用为生物杀虫剂。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一个或数个菌体细胞或孢子大量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细胞群体称为菌落。菌苔:几个或数个菌落连成一片,称为菌苔。

放线菌: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和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放线菌菌菌落中的菌丝常从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呈放射状生长,并因此而得名。放线菌有特殊的土霉味。

放线菌的应用:1、抗生素:上万种当中70%由放线菌产生。链霉菌属又占放线菌的首位(90%以上),常用的抗生素除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类外,绝大多数都是放线菌的产物。2、酶制剂、维生素(如B12)的产生菌:近年来筛选到的许多新的生化药物多数是放线菌的次生代谢产物。3、固氮菌:弗兰克氏菌属(非豆科植物根瘤中内生的固氮菌)。4、分解能力强,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很强的分解纤维素、石蜡、琼脂、角蛋白和橡胶等复杂有机物的能力。5、在甾体转化、石油脱蜡和污水处理中也有重要应用。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是三类同属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谢能

力差,主要营细胞内寄生的小型原核生物。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与原核细胞相比,形态更大,结构更复杂,细胞器的功能更专一。

真菌是最重要的真核生物,他们的特点是: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细胞壁多数含几丁质;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以产生大量无性和(或)有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陆生性较强。

酵母菌五个特点: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多数营出芽繁殖,也有的裂殖;能发酵糖类产能;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喜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生长。

假菌丝:有的酵母菌进行芽殖后,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立即分离,并继续出芽,细胞成串排列,这种菌丝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而霉菌的菌丝为真菌丝,即相连细胞间的横隔面积与细胞直径一致,呈竹节状的细胞串,称为真菌丝。

假酵母:只有无性繁殖过程。真酵母:既有无性繁殖,又有有性繁殖过程。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意即“会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常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网状或絮状菌丝体。分属真菌界的藻状菌纲、子囊菌纲和半知菌类。

霉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分布最广。

以孢子方式繁殖和传播,孢子抗干燥、轻,随气流、物质运输到处传播。

分解能力强,能在各种环境中生活。

无性孢子:

有性孢子:

二级菌丝:不同性别的一级菌丝发生接合,通过质配形成由双核细胞构成的二级菌丝,其通过锁状联合的方式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锁状联合:形成喙状突起而连合两个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

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的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第三章:

(真)病毒: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亚病毒:只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中的一种组分;类病毒:只含单独具侵染性的RNA 组分;拟病毒:只含不具单独侵染性的RNA组分;朊病毒:只含蛋白质一种组分。

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的大分子微生物,它们在体外具有大分子的特征,在宿主体内才表现出生命特征。成分:核酸和蛋白质。

病毒的特点:形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一般都可通过细菌滤器;没有细胞构造,故也称分子生物;其主要

成分仅是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在宿主细胞协助下,通过核酸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不存在个体生长和二均等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在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包涵体: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内,出现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大小、形态、数量不等的小体,称为包涵体。病毒鉴定、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噬菌斑:噬菌斑是指在宿主细菌的菌苔上,噬菌体使菌体裂解而形成的空斑。“负菌落”。应用:1、噬菌体定量计数;2、噬菌体的鉴定。

三类典型形态的病毒:①螺旋对称的代表——烟草花叶病毒是发现最早、研究最深入和了解最清楚的一种病毒。模式植物病毒。呈直杆状,衣壳由2130个呈皮鞋状的蛋白亚基即衣壳粒以逆时针方向螺旋排列而成,大约有130个螺旋,核心是单链RNA分子。②二十面体对称的代表-腺病毒;③复合对称的代表——大肠杆菌T偶数噬菌体。

噬菌体定义:是病毒中的一种,一般把侵染细菌、放线菌的病毒叫噬菌体。(把侵染真菌的病毒叫噬真菌体)

烈性噬菌体:感染细胞后,能在寄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五个阶段:吸附→侵入→增殖

→成熟→裂解

温和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其核酸整合(插入)到宿主的核DNA上,并且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溶源性:温和噬菌体侵染敏感细菌后不裂解它们,而与细菌共存的特性。特点:1.其核酸的类型都是dsDNA;2.具有整合能力;3.具有同步复制能力。三种存在形式:游离态:指成熟后被释放并有侵染性的游离噬菌体粒子;整合态:指已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的前噬菌体状态;营养态:指前噬菌体经外界理化因子的诱导后,脱离宿主核基因组而处于积极复制、合成和装配的状态。

溶源性细菌:在核染色体组上整合有前噬菌体并能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解的微生物。

一步生长曲线: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噬菌斑数为纵坐标,绘出的曲线为一步生长曲线。分为三个时期:潜伏期: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后到第一个噬菌体粒子释放前的一段时间。分为隐晦期和胞内累积期两个时期。裂解期:宿主细胞迅速裂解、溶液中噬菌体粒子急剧增多的一段时间。平稳期:感染后的宿主细胞已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效价达到最高点的时期。

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称为亚病毒。类别: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类病毒:一个裸露的RNA闭合环状分子,能感染寄主细胞并在其中进行自我复制使寄主产生病症。

拟病毒: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子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朊病毒: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

噬菌体对发酵工业的危害:发酵周期明显延长;碳源消耗缓慢;发酵液清淡;发酵产物形成缓慢或根本不形成;噬菌体检测会发现大量噬菌斑,电镜可看到噬菌体;后果:①减产②倒罐。发酵生产时预防措施:决不使用可疑菌种,严格保持环境卫生,决不任意丢弃和排放有生产菌种的菌液,注意通气质量,加强发酵罐和管道的灭菌,不断筛选抗噬菌体菌种,经常轮换生产菌种,以及严格会客制度。补救方法:①尽快提取产品②加药抑制③及时更换菌种。

第四章:

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蛋白氮必须通过水解之后降解成胨、肽、氨基酸等才能被机体利用,这种氮源叫迟效氮源。无机氮源或以蛋白质降解产物形式存在的有机氮源可以直接被菌体吸收利用,这种氮源叫做速效氮源。速效氮源,通常有利于机体的生长,迟效氮源有利于代谢产物的形成。

生长因子:微生物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而需要量又不大,但微生物自身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营养物质。

基团转位:基团转位是一种特殊的主动运输,与普通的主动运输

相比,营养物质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糖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了磷酸化)。其余特点与主动运输相同。基团转位主要存在于厌氧和兼性厌氧型细菌中,主要是用于单(或双)糖与糖的衍生物,以及核苷与脂肪酸的运输。

配制培养基的四个原则:1.目的明确:培养基组分应适合微生物的营养特点;2.营养协调:营养物的浓度与比例应恰当;3.条件适宜:物理化学条件适宜;4.经济节约:根据培养目的选择原料及其来源。

合成(组合)培养基:是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半组合培养基: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某些天然成份,以更有效地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物的需要。如马铃薯蔗糖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原理:取其所抗,投其所好。

鉴别培养基: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微生物的四大营养类型

四种运输营养物质方式的比较

第五章:

ED途径:葡萄糖转化为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KDPG)后,经KDPG醛缩酶催化,裂解成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再经EMP途径转化成为丙酮酸。结果是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丙酮酸,1分子ATP。

ED途径的特征反应是关键中间代谢物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KDPG)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ED途径的特征酶是KDPG醛缩酶。是少数EMP途径不完整的细菌所特有的利用葡萄糖的替代途径。此途径可与EMP途径、HMP途径和TCA 循环相连接,可互相协调以满足微生物对能量、还原力和不同中间代谢物的需要。好氧时与TCA循环相连,厌氧时进行乙醇发酵。

有氧呼吸:常规方式脱氢,经完整的呼吸链递氢,最终由分子氧接受氢并产生水和能量。

无氧呼吸: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个别为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过程。

发酵:指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异型乳酸发酵(通过HMP途径):发酵产物除乳酸外,还有乙醇与CO2。异型乳酸发酵结果:1分子G生成乳酸,乙醇,CO2各1分子。

混合酸发酵——用于细菌分类鉴定——V.P反应原理:丁二醇发

酵中的中间产物3-羟基丁酮是V.P实验的基础。3-羟基丁酮在碱性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乙酰,它能与精氨酸的胍基反应生成红色物质。产气肠杆菌产生大量3-羟基丁酮,结果为阳性,大肠杆菌很少或不产生3-羟基丁酮,结果为阴性。

巴斯德效应:由于葡萄糖在有氧呼吸中产生的能量要比在发酵中产生的多得多,所以在有氧条件下,兼性厌氧微生物终止厌氧发酵而转向有氧呼吸,这种呼吸抑制发酵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Stickland反应:少数厌氧梭菌如生孢梭菌能利用一些氨基酸兼作碳源、氮源和能源,其机制是通过部分氨基酸的氧化与一些氨基酸的还原相偶联的独特发酵方式。这种以一种氨基酸作底物脱氢,而以另一种氨基酸作氢受体而实现生物氧化产能的独特发酵类型,称Stickland反应。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在生物体内是偶联进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分解代谢为合成代谢提供能量、原料;合成代谢是分解代谢的基础。

生物固氮: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

固氮反应的六要素:ATP:由呼吸、厌氧呼吸、发酵或光合作用提供,用于打开N2中的三个共价键。还原力[H]及其载体:还原力或电子由NAD(P)H2提供,由电子载体铁氧还蛋白(Fd)或黄素氧还蛋白(Fld)传递至固氮酶上。固氮酶:是一种复合蛋白。有两种组份:固二氮酶(又称钼铁蛋白或钼铁氧还蛋白)

和固二氮酶还原酶(又称铁蛋白或固氮铁氧还蛋白)。镁离子。严格的厌氧微环境:固氮酶的两个组份对氧都非常敏感,而已知的大多数固氮微生物都是好氧菌。还原底物N2:有NH3存在时会抑制固氮作用。

青霉素对肽聚糖合成的抑制作用:当转肽酶与青霉素结合后,双糖肽间的肽桥无法交联,这样的肽聚糖就缺乏应有的强度,结果形成细胞壁缺损的细胞,在不利的渗透压环境中极易破裂而死亡。

青霉素对处于生长繁殖旺盛阶段的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处于生长停滞状态的细胞没有作用。(正确)因为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肽聚糖分子中肽桥的生物合成,因此对于生长繁殖旺盛阶段的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相反,对处于生长停滞状态的休止细胞无抑制作用。

次生代谢产物:次级代谢的产物为次级代谢产物。是指某些微生物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生代谢物作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合成的结构复杂的化学物。次生代谢物一般具有结构复杂、代谢途径独特、在生长后期合成、产量较低、生理功能不很明确、其合成一般受质粒控制等特点。如抗生素、毒素、色素、生物碱、生长刺激素等。

第六章:

纯培养:微生物学中把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称纯培养。获得纯培养的方法:①液体稀释法②平板划线分离法③倾注平板法④平板涂布分离法⑤单细胞(单孢子)分离法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方法:(一)测生长量——直接法:干重法,体积法;间接法:比浊法,生理指标法。(二)计繁殖数:适用于单细胞状态的微生物或丝状微生物的孢子。直接法:血球计数板法;间接法:平板菌落计数法。

同步生长:一个细胞群体中各个细胞都在同一时间进行分裂的状态,称为同步生长,进行同步分裂的细胞称为同步细胞。应用:同步细胞群体在任何一时刻都处在细胞周期的同一相,彼此间形态、生化特征都很一致,是细胞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研究的良好材料。

生长曲线的制作:接种——适温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生长量。典型生长曲线四个时期: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①延滞期:特点:1、生长速率常数=0;2、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3、细胞内RNA特别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嗜碱性增强;4、合成代谢活跃(核糖体、酶类、ATP合成加快),易产生诱导酶;5、对外界不良条件敏感,如氯化钠浓度、温度、抗生素等化学药物。原因: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合成新的酶,积累必要的中间产物。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1、接种物菌龄:用对数生长期的菌种接种时,其延滞期较短,甚至检查不到延迟期;2、接种量:一

般来说,接种量增大可缩短甚至消除延滞期(发酵工业上一般采用1/10的接种量);3、培养基成分:◇在营养成分丰富的天然培养基上生长的延滞期比在合成培养基上生长时短;◇接种后培养基成分有较大变化时,会使延滞期加长,所以发酵工业上尽量使发酵培养基的成分与种子培养基接近。

在发酵工业上需设法尽量缩短延滞期,采取的措施有:①增加接种量:群体优势----适应性增强;②采用对数生长期的健壮菌种;

③调整培养基的成分,在种子基中加入发酵培养基的某些成分;

④选用繁殖快的菌种

在食品工业上,尽量在此期进行消毒或灭菌。

②对数期:特点:生长速率常数最大,即代时最短;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大小、形态、生理特征等比较一致;酶系活跃,代谢最旺盛;细胞对理化因素较敏感。

例如:一培养液中微生物处于对数生长期,其数目由开始的12,000(x1),经4h(t)后增加到49,000,000(x2),计算繁殖代数(n)、生长速率常数(R)和代时(G)。

解:n=(lg4.9×107-lg1.2×104)×3.322=12

G=t/n=4×60/12=20min

R=1/G=1/20=0.05

∴该种微生物在4小时内共繁殖了12代,代时为20分钟。生长速率常数为0.05。

生长限制因子:凡是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

体产量的营养物就称生长限制因子。

③稳定期:特点:①新增殖的细胞数与细胞的死亡数几乎相等,微生物的生长速率等于零,培养物中的细胞数目达到最高值。②细胞分裂速度下降,开始积累内含物,产芽孢的细菌开始产芽孢。

③此时期的微生物开始合成次生代谢产物,对于发酵生产来说,一般在稳定期的后期产物积累达到高峰,是最佳的收获时期。应用意义:1)产物的最佳收获期;2)生物测定的最佳时期;3)促进了连续培养原理的提出和工艺、技术的创建。

④衰亡期:特点:①细胞死亡数增加,死亡数大大超过新增殖的细胞数,群体中的活菌数目急剧下降,出现“负生长”。②细胞内颗粒更明显,细胞出现多形态、畸形或衰退形,芽孢开始释放。

③因菌体本身产生的酶及代谢产物的作用,使菌体死亡、自溶等,发生自溶的菌生长曲线表现为向下跌落的趋势。

连续培养: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地供给新鲜的营养物质,同时排除含菌体及代谢产物的发酵液,让培养的微生物长时间地处于对数生长期,以利于微生物的增殖速度和代谢活性处于某种稳定状态。原理:当微生物在单批培养方式下生长达到对数期后期时,一方面以一定的速度流进新鲜培养基并搅拌,另一方面以溢流方式流出培养液,使培养物达到动态平衡,其中的微生物就能长期保持对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和稳定的生长速率。

恒浊器:概念:通过调节培养基流速,使培养液浊度保持恒定的连续培养方法。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第三版 期末复习资料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 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果: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 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 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②、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 11.假肽聚糖的β-1,3-糖苷键被水解。 12.缺壁细胞: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程序染液 G+ G- 初染结晶紫紫色紫色 媒染碘液蓝紫色蓝紫色 脱色乙醇95% 蓝紫色无色 水洗 H2O 蓝紫色无色 复染番红蓝紫色红色 14.PHB:聚羟基丁酸酯,细胞内含物之一,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及降低细胞内渗透压作用。 15.鞭毛分为L环,P环,S-M环,C环。 16.何谓“拴菌”试验?他的创新思维在何处?

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八)

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八)一.选择题: A型题 1. 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不包括 A. 鞭毛 B. 菌毛 C. 毒力因子 D. 肠毒素 E. 内毒素 2. 弧菌主要分布于 A. 空气 B. 土壤 C. 水 D. 人体肠道 E. 动物体肠道 3. 弧菌具有下列哪种结构? A. 鞭毛 B. 芽胞 C. Vi抗原 D. M蛋白 E. A蛋白 4. 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是

A. 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增菌培养基 B. 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 C. 霍乱病人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鱼群样穿梭”运动 D. EL-Tor生物型霍乱弧菌抵抗力强,因为能形成芽胞 E. 革兰氏染色阴性 5. 关于霍乱肠毒素,错误的是 A. A亚单位是毒性亚单位 B. B亚单位是结合亚单位 C. 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组成 D. 其受体是糖蛋白 E. 是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6. 霍乱弧菌在下列哪种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A. 血清肉汤 B. 肉浸液 C. 碱性蛋白胨水 D. 庖肉培养基 E. 葡萄糖蛋白胨水 7. 取病人米泔水样粪便作悬滴观察,可见到“穿梭”运动的细菌是: A.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B. 伤寒杆菌 C. 变形杆菌

D. 猪霍乱沙门菌 E. 霍乱弧菌 8. 霍乱弧菌有哪些抗原? A. 耐热O抗原与不耐热的H抗原 B. 不耐热O抗原与耐热的H抗原 C. 耐热O抗原与耐热的H抗原 D. 不耐热O抗原与不耐热的H抗原 E. 以上都不是 9. 关于霍乱,错误的是 A. 属于烈性传染病 B. 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 C. 病愈后,少数病人可长期带菌 D. 病后的免疫力短暂 E. 接种霍乱死菌苗可增强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10. 霍乱肠毒素作用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使胞内腺苷环化酶活性增加,促进胞内 A. cAMP含量升高 B. ATP含量升高 C. cAMP含量降低 D. cGMP含量升高 E. cGMP含量降低 11. 霍乱弧菌能粘附于宿主细胞是因为具有: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重点章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个体微小(一般小于0.1nm)、构造简单。 微生物种类:①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枝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②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xun]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③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微生物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包括荚膜和粘液层)和芽孢,伴孢晶体。 细胞壁是细胞的外被,主要成分肽聚糖。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⑤与革兰氏染色反应密切相关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磷壁酸,脂磷壁酸,肽聚糖。厚度大(20层),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脂蛋白,磷脂,脂多糖,孔蛋白,外膜蛋白。壁薄,层次多,成分复杂,机械强度较弱。 革兰氏染色法: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番红覆染 阳性菌:紫色。阴性菌:红色。 缺壁细菌1.实验室中形成:①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②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部分去除(球状体)2.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枝原体。 L型细菌:专指稳定的L型即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芽孢形成:①DNA浓缩,形成束状染色体;②细胞膜内陷,细胞发生不对称分裂,其中小体积部分即为前芽孢;③前芽孢的双层隔膜形成,这时芽孢的抗热性提高;④在上述两层隔膜间充填芽孢肽聚糖后,合成DPA-Ca(吡啶2,6-二羟酸钙),开始形成皮层,再经脱水,使折光率提高;芽孢衣合成结束;⑥皮层合成完成,芽孢成熟,抗热性出现;⑦芽孢囊裂解,芽孢游离外出。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失水的核心才赋予了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一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也可以将其定义为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枝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寄生性逐步增强,是介于细菌和病毒间的一类原核生物。 枝原体的特点:①细胞很小,光镜下勉强可见;②细胞膜含甾[zai]醇,比其他原核生物的膜更坚韧;③因无细胞壁,故呈革兰氏阴性细菌且形态易变,对渗透压较敏感,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④菌落小(0.1~1.0mm),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呈特有的“油煎蛋”

临床执业医师历年试题考点纵览医学微生物学

临床执业医师历年试题考点纵览——医学微生物学.txt爱一个人很难,恨一个人更难,又爱又恨的人最难。爱情永远不可能是天平,想在爱情里幸福就要舍得伤心!有些烦恼是我们凭空虚构的,而我们却把它当成真实去承受。临床执业医师历年试题考点纵览——医学微生物学 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 【考纲要求】 1.微生物的定义。 2.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 【考点纵览】 1.微生物定义。 2.微生物按其结构组成等,可分3大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历年考题点津】 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 B.放线菌 C.衣原体 D.真菌 E.立克次体 答案:D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考纲要求】 1.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 2.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 3.肽聚糖的结构。

4.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 5.细菌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 6.荚膜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7.鞭毛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8.菌毛的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9.芽孢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10.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 【考点纵览】 1.细菌以微米为测量单位。 2.细菌按基本形态分三种: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3.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核质。 4.不同细菌细胞壁组成及结构不同主要成分为肽聚糖。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肤侧链和甘氨酸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革兰阳性菌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织成。除此之外革兰阳性菌有磷壁酸,革兰阴性菌有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 5.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 6.不同抗生素作用机制。 7.质粒的概念和特点。 8.芽孢、荚膜、鞭毛和菌毛的概念功能和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9.最常用的革兰染色的方法和医学意义。 【历年考题点津】 1.细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A.肽聚糖 B.外膜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七)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七)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描述是 A.革兰染色为阴性 B.有菌毛和单鞭毛 C.悬滴观察呈“穿梭”样运动 D.El-Tor生物型可形成芽胞 E.增菌培养基通常为碱性蛋白胨水 『正确答案』D 1、不属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的是 A、分古典、El-Tor两个生物型,均有O、H抗原 B、无荚膜,芽胞,但有鞭毛 C、营养要求不高,需氧,耐碱不耐酸 D、致病物质主要是霍乱肠毒素 E、革兰阳性菌 2、治疗霍乱的关键是 A、及时补充液体及电解质 B、全菌灭活口服疫苗 C、应用链霉素 D、应用氯霉素 E、应用强力霉素 3、我国沿海地区最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是 A、副溶血弧菌

B、肠炎杆菌 C、鼠伤寒沙门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霍乱弧菌 4、副溶血弧菌生物学特性不正确的叙述是 A、革兰阴性菌 B、可以发酵葡萄糖,可产气 C、在含有3.5%NaCl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D、主要存在于海水、海底沉积物和海产品中 E、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霍乱弧菌导致的霍乱在疾病最严重时,每小时失水量可高达 A、0.2L B、0.4L C、0.6L D、0.8L E、1.0L 6、霍乱弧菌的致病因素不包括 A、鞭毛 B、菌毛 C、荚膜 D、肠毒素 E、内毒素

参考答案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霍乱弧菌的典型形态为弧形或逗点状,革兰染色阴性,有菌毛,无芽胞。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预防大量失水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和酸中毒是治疗霍乱的关键。 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存在于海水、海底沉积物和海产品中,在含有3.5%NaCl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故又称为嗜盐性细菌。人群常因食用污染此菌的鱼蟹等海产品,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以水样腹泻、呕吐、腹痛及低热为主要症状,为自限性疾病。 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存在于海水、海底沉积物和海产品中,在含有3.5%NaCl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故又称为嗜盐性细菌。人群常因食用污染此菌的鱼蟹等海产品,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以水样腹泻、呕吐、腹痛及低热为主要症状,为自限性疾病。 5、

【VIP专享】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版)

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微生物: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 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 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 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 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 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 这就是菌苔。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 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 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

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 -1 897) 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 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 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代表人物——E.Bü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 ⑤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特点:微生物学从一门应用学科发展为前沿基础学科,其研究工作进入分子水平,而微生物因其不同于高等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认为控制的方向发展,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紧密结合,成为新兴生物工程的主角。 代表人物——J.Watson和 F.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 3、微生物共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五大共性: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原因:由于微生物是一个如此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4、微生物分类学有哪3项具体任务?试加以简述。 3项具体任务:分类、鉴定和命名 分类的任务是解决从个别到一般或从具体到抽象的问题,亦即通过收集大量描述有关个体的文献资料,经过科学的归纳和理性的思考,整理成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鉴定的任务与分类恰恰相反,它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或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亦即通过详细观察和描述一个未知纯种微生物的各种性状特征,然后查找现成的分类系统,以达到对其知类、辨名的目的。 命名的任务是为一个新发现的微生物确定一个新学名,亦即当你详细观察和描述某一具体菌种后,经 过认真查找现有的权威性分类鉴定手册,发现这是一个以往从未记载过的新种,这时,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六)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六) 一、A1 1、目前,病毒分离培养最常用的方法是 A、肉汤培养基培养 B、鸡胚培养 C、细胞培养 D、动物接种 E、人体接种 2、检测病毒并进行微生物学检查时,不是标本采集原则是 A、无菌操作 B、发病早期采集 C、采集病变部位标本 D、查抗体时,采早期血清即可 E、尽快送检,暂将标本低温冷藏 3、对病毒性感染进行血清血诊断时,双份血清抗体效价至少增高几倍时,才有诊断意义 A、2倍 B、4倍 C、8倍 D、16倍 E、32倍 4、病毒的灭活疫苗包括

A、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B、狂犬病灭活提纯疫苗 C、森林脑炎灭活疫苗 D、乙型脑炎灭活疫苗 E、以上均正确 5、不能用于检测抗病毒抗体的方法是 A、ELISA B、中和试验 C、红细胞凝集试验 D、血凝抑制试验 E、补体结合试验 6、不适用于培养病毒的方法是 A、适龄鸡胚接种 B、传代细胞培养 C、组织器官培养 D、易感动物接种 E、人工合成培基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细胞培养为分离病毒最常用的方法。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查的成败关键,在于标本的正确采集和递送。发病初期或急性期采集的标本,易于分离出病毒。应根据不同的病毒感染,采集不同类型的标本。病毒在室温中很容易灭活,故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往病毒实验室,否则应将标本低温冷藏 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血清学诊断的标本,应在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各取一份血液,以便对比双份血清中抗体效价,通常恢复期血清的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4、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病毒的灭活疫苗:主要有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或称Salk疫苗)、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人用狂犬病灭活提纯疫苗。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等 5、 【正确答案】C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 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果: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 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 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②、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 11.假肽聚糖的β-1,3-糖苷键被水解。 12.缺壁细胞: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程序染液 G+ G- 初染结晶紫紫色紫色 媒染碘液蓝紫色蓝紫色 脱色乙醇95% 蓝紫色无色 水洗 H2O 蓝紫色无色 复染番红蓝紫色红色 14.PHB:聚羟基丁酸酯,细胞内含物之一,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及降低细胞内渗透压作用。 15.鞭毛分为L环,P环,S-M环,C环。 16.何谓“拴菌”试验?他的创新思维在何处?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 湖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授课专业:医学检验 学时:4学时 实验十三沙门菌属和变形杆菌属检验 ( Salmonella test and Proteus test)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模拟临床标本,模拟临床情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独立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掌握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的生物学特性、检验程序及鉴定方法。 二、实验设计及安排 ㈠模拟标本:血液(正常血液中分别加入3种沙门菌和大肠杆菌,并编成1、2、3、4号。 ㈡实验分组:2人为一组,每组鉴定一种标本,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 ㈢实验教学过程: 第一天 1.布置任务(检验程序设计、增菌培养、看书、查找相关沙门菌检验、血培养的资料) 2.发标本 3.教师需提供的材料:增菌液 第二天:增菌结果观察,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 1.教师需提供的实验材料: 培养基:SS,EMB 试剂: 0.5%美蓝水溶液,2%伊红水溶液,20%乳糖水溶液等 其他:无菌平板, 1ml无菌吸管,5ml无菌吸管,吸头若干,革兰染液,玻片,显微镜,镜油,擦镜纸,电吹风等 2.教师提示:细菌生长的现象;取菌操作需严格无菌。

第三天:分离培养结果观察、涂片染色镜检、初步生化反应。 1.教师需提供的材料 培养基: KIA,MIU,半固体,蛋白胨水,葡萄糖蛋白胨水,枸盐酸盐琼脂斜面培养基,硝酸盐等 试剂:20%尿素水溶液,0.4%酚红水溶液,1%溴麝香草酚兰酒精溶液,20%葡萄糖水溶液等 其他:无菌中号试管,无菌小号试管,1ml无菌吸管,5ml无菌吸管,吸头若干,斜面板,革兰染液,玻片,显微镜,镜油,擦镜纸,电吹风等 2.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不能分析选择培养基上出现不同的菌落;染色结果不正确。 3.教师提示:SS、EMB的结果分析结合这两种培养基的原理来解释 第四天:生化反应结果观察,最终鉴定 1.教师需提供的材料 靛基质试剂,甲基红试剂,VP试剂(40%KOH肌酸溶液) 沙门菌属诊断血清 2.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各项生化反应的结果判断;进行血清学诊断的方法及步骤;根据片面的实验结果做最终结论。 3.教师提示:生化反应结果要结合培养基的成分、原理进行分析、判断;细菌的最终鉴定要综合形态染色、菌落性状、生化反应和血清凝集的各项实验结果。 三、实验报告: 1.写出检验程序; 2.详细描述实验结果并分析; 3. 结果报告;注意列出各种细菌的鉴定依据。 四、实验小结: ㈠实验准备 1.标本1:伤寒沙门菌+大肠杆菌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一) 一、A1 1、引起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PAP)的病原体是 A、肺炎链球菌 B、肺炎支原体 C、嗜肺军团菌 D、流感病毒 E、溶脲脲原体 2、支原体主要繁殖方式是 A、二分裂繁殖 B、分节繁殖 C、断裂繁殖 D、出芽繁殖 E、分枝繁殖 3、支原体典型的菌落是 A、“油煎蛋”样 B、蜘蛛网状 C、绒毛状 D、放射状 E、无特异性 4、关于支原体致病机制不包括 A、黏附素

B、荚膜 C、微荚膜 D、超抗原 E、菌毛 5、缺乏细胞壁的原核型微生物是 A、衣原体 B、病毒 C、支原体 D、螺旋体 E、真菌 6、目前发现的能在无活性细胞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是 A、衣原体 B、支原体 C、立克次体 D、病毒 E、真菌 7、下述关于支原体的特性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能营独立生活的最小的微生物 B、没有细胞壁,对青霉素不敏感 C、可以通过滤菌器 D、是失去了细胞壁的L型细菌 E、肺炎支原体是人类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

一、A1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又称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支原体繁殖方式多样,除二分裂繁殖外,还有分节、断裂、出芽或分枝等方式。 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支原体典型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形成典型的“荷包蛋”状菌落。 4、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对人致病的支原体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引起细胞损伤:黏附素;荚膜或微荚膜;荚膜或微荚膜;超抗原。 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 6、

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

执业医师基础部分——医学微生物学(协和、人卫精编)2010-02-21 19:51 |(分类:执业医师) 医学微生物学 1. Dane颗粒是——乙型肝炎病毒 2. Dane颗粒是指——完整的HBV颗粒 3. HIV的传播途径不包括——呼吸道传播 4. HSV-1主要潜伏的部位是——三叉神经节 5. 白喉毒素的致病机制是——阻断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 6. 标本涂片镜检可见圆形或卵圆形菌体,革兰染色阳性,从菌体上有牙管伸出,但不与菌体脱离,形成假菌丝;将标本接种至玉米粉培养基上,可长出厚膜孢子,此为生物可能是——白色念球菌 7.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输血传播 8. 病毒刺突的化学组成一般是——蛋白质 9. 病毒感染所致的细胞改变中,与肿瘤发生有关的是——细胞转化 10. 病毒基因插入宿主细胞基因称为——整合作用 11. 不能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病原体是——钩端螺旋体 12. 不是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类毒素 13. 不属于胞内菌的是——白喉棒状杆菌 14. 不属于甲肝病毒特点的是——核酸为DNA 15. 不属于轮状病毒特点的是——可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6.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真菌 17.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病毒 18. 肠热症发病1周内,伤寒沙门菌检出率最高的标本是——血 19. 常见的可引起先天性婴儿畸形的病毒是——风疹病毒 20.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蚊 21.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鼠蚤 22. 对病毒生物学性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23. 对淋病奈瑟菌(淋球菌)的叙述,唯一正确的是——人是淋菌的唯一宿主 24. 对于细菌内毒素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素效应 25. 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荚膜 26. 风湿热属于——超敏反应性疾病 27. 感染病原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临床上不出现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称为——隐性感染 28.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类似菌毛作用的结构是——膜磷壁酸 29. 宫颈癌有关的病毒是——HPV 30. 钩端螺旋体感染可引起——黄疸出血症状 31. 关于丙型肝炎病毒,哪项是错误的——与肝癌的发生无关 32. 关于病毒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哪项组合是错误的——汉坦病毒-肺癌 33. 关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周期的描述正确的是——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 34. 关于病菌致病因素的描述,错误的是——与病菌侵入的数量并无密切关系 35. 关于非特异性感染不应出现的病理改变是——干酪样坏死 36. 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描述是——通常灭菌压力为2.05kg/cm?

2020年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九)

2020年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九) 一、A1 1、毒性噬菌体的增殖方式是 A、二分裂 B、三分裂 C、复分裂 D、复制 E、直接出芽 2、毒性噬菌体的增殖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吸附、穿入与脱壳、生物合成、释放 B、释放、吸附、穿入与脱壳、生物合成 C、吸附、生物合成、穿入与脱壳、释放 D、释放、穿入与脱壳、生物合成、吸附 E、吸附、释放、生物合成、穿入与脱壳 3、下列关于温和噬菌体叙述错误的是 A、温和噬菌体当感染宿主菌后并不增殖 B、结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 C、温和噬菌体可转移细菌的遗传物质 D、在某些条件下,细菌的溶原状态可中止 E、温和噬菌体只有溶原性周期,没有溶菌性周期 4、噬菌体是侵袭微生物的 A、细菌

B、病毒 C、原虫 D、支原体 E、真菌 5、噬菌体一般在75℃时多长时间失活 A、10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1小时 E、12小时 6、以下噬菌体对那种物质比较敏感 A、红外线 B、紫外线 C、X射线 D、γ射线 E、β射线 7、关于噬菌体的化学组成,说法错误的是 A、大多数呈蝌蚪形 B、不具有抗原性 C、由头部和尾部组成 D、能识别宿主菌细胞表面特殊受体 E、含有遗传物质DNA或RNA

8、与噬菌体的吸附功能有关的是 A、尾部特殊受体 B、头部衣壳遗传物质 C、尾部遗传物质 D、头部衣壳特殊受体 E、头部衣壳内DNA 9、不属于噬菌体的特性的一项是 A、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B、不具备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C、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D、专性细胞内寄生 E、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10、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A、RNA B、DNA C、质粒 D、DNA和RNA E、RNA或DNA 11、关于噬菌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侵袭微生物的病毒 B、具有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C、大多数噬菌体呈蝌蚪形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复习思考题答案+微生物学练习题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复习思考题答案+微 生物学练习题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 1、什么叫微生物?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旧称蓝绿藻或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 2、了解五界系统、六界系统、三域学说及其发展,说明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五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 六界系统:1949年Jahn提出包括后生动物界、后生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1977年我国学者王大耜提出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病毒界;1996年美国的P.H.Raven提出包括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真细菌界和古细菌界。 三域学说:细菌域、古细菌域、真核生物域。 3、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史,明确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整个微生物学发展史是一部逐步克服认识微生物的重要障碍,不断探究它们生命活动规律,并开发利用有益微生物和控制、消灭有害微生物的历史。它分为: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 对象: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

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 任务: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特点)是什么?表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单位是什么? 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表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单位是nm或μm。5、微生物有哪些重要性? ①微生物是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和其他水体中光合生产力的基础;②是一切食物链的重要环节;③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角色; ④是生态农业中的重要环节;⑤是自然界重要元素循环的重要推动着; ⑥是环境污染和检测的重要指示生物。 微生物还和医疗保健、工业发展有着重大关系,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有重大贡献。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 1、什么叫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哪些类群?原核细胞有何主要特点? 原核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原核细胞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不进行有丝分裂。 2、细菌基本形态有哪些?举出各形态类型的菌例,细菌形态和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螺旋状、杆状三大类。球状: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链球菌;杆 状: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螺旋状:霍乱弧菌、迂回螺菌、梅毒螺旋体。 细菌形态和大小因菌种而异,一般在初龄阶段和生长条件适宜时,细菌形态正常、整齐,

2020年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五)

2020年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卷五) 一、A1 1、柯萨奇病毒A组 A、20个型 B、21个型 C、22个型 D、23个型 E、24个型 2、不属于轮状病毒特点的是 A、为RNA病毒,含11个片段 B、为6月龄至2岁婴幼儿腹泻的最重要的病原体 C、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D、呈杆形,直径70~75nm E、可引起婴幼儿腹泻 3、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主要传播途径为 A、空气传播 B、接触传播 C、粪口传播 D、性传播 E、血液传播 4、轮状病毒直径是 A、50~65nm

B、60~80nm C、80~95nm D、60~75nm E、90~100nm 5、6月龄至2岁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体 A、A组轮状病毒 B、C组轮状病毒 C、D组轮状病毒 D、F组轮状病毒 E、G组轮状病毒 6、最易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柯萨奇病毒A组 C、柯萨奇病毒B组 D、埃可病毒 E、肠道病毒70型 7、属于柯萨奇病毒显性感染的 A、无菌性脑膜炎 B、心肌炎 C、手足口病 D、疱疹性咽峡炎 E、以上说法均正确

8、关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哪项是错误的 A、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B、为无包膜RNA病毒,分为I、Ⅱ、Ⅲ型 C、多见于成人发病 D、主要感染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 E、属于人类肠道病毒C种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血清型别多,柯萨奇病毒分为A组24个型,B组6个型及埃可病毒31个型,与脊灰病毒;相比,在生物学性状、传播途径及致病机制等方面均相似,并均以隐性感染居多。 【该题针对“胃肠道病毒”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轮状病毒呈球形,直径60~80nm,核心为双股RNA(dsRNA),由11个基因片段组成,外有双层衣壳呈车轮辐条状,故称为轮状病毒。只有具有双层衣壳结构的完整病毒颗粒才有感染性。轮状病毒引起急性胃肠炎,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轮状病毒分为7个组(A~G),A~C组轮状病毒能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D~

(完整版)微生物学教程期末复习重点

微生物教程期末复习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个体微小(一般小于0.1nm)、构造简单。 微生物种类:①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枝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②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xun]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③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微生物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包括荚膜和粘液层)和芽孢,伴孢晶体。 细胞壁是细胞的外被,主要成分肽聚糖。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⑤与革兰氏染色反应密切相关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磷壁酸,脂磷壁酸,肽聚糖。厚度大(20层),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脂蛋白,磷脂,脂多糖,孔蛋白,外膜蛋白。壁薄,层次多,成分复杂,机械强度较弱。 革兰氏染色法: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番红覆染 阳性菌:紫色。阴性菌:红色。 缺壁细菌1.实验室中形成:①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②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部分去除(球状体)2.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枝原体。 L型细菌:专指稳定的L型即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芽孢形成:①DNA浓缩,形成束状染色体;②细胞膜内陷,细胞发生不对称分裂,其中小体积部分即为前芽孢;③前芽孢的双层隔膜形成,这时芽孢的抗热性提高;④在上述两层隔膜间充填芽孢肽聚糖后,合成DPA-Ca(吡啶2,6-二羟酸钙),开始形成皮层,再经脱水,使折光率提高;芽孢衣合成结束;⑥皮层合成完成,芽孢成熟,抗热性出现;⑦芽孢囊裂解,芽孢游离外出。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失水的核心才赋予了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一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也可以将其定义为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枝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寄生性逐步增强,是介于细菌和病毒间的一类原核生物。 枝原体的特点:①细胞很小,光镜下勉强可见;②细胞膜含甾[zai]醇,比其他原核生物的膜更坚韧;③因无细胞壁,故呈革兰氏阴性细菌且形态易变,对渗透压较敏感,对抑制细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复习[1]

绪论与第一章: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直径<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体积小、面积大:它是微生物五大共性的基础.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分布广、种类多:⑸适应强、易变异: 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 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通常简称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细胞细而短(直径0.5μm,长0.5-5u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细胞壁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2、协助鞭毛运动3、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4、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5、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如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可阻拦分子量超过800的抗生素通过。6、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细胞壁中的几种特殊成分: v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 每一肽聚糖单体由三个部分组成: 双糖单位: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四肽尾:是4个氨基酸分子按L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氨基酸组成有所差异。 肽桥:起着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分子的桥梁作用。连接甲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的羧基和乙肽尾第三个氨基酸的氨基。肽桥的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v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v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有关。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种脂类物质含量较高,肽聚糖含量较低。染色时乙醇溶解了脂类物质,使细胞通透性增加,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易被抽出,于是被脱色。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脂类含量低,乙醇处理使细胞壁脱水,肽聚糖层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被脱色。古细菌:是一类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对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及大多数嗜极菌。 假肽聚糖结构与肽聚糖 相似,不同处在于: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塔罗

医学微生物学-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具体内容及要求 绪论 1.微生物的定义,种类与分布,与人类的关系(了解) 2.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和非细胞型微生物的种类及区别(掌握) 3.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关系,发展史(熟悉) 第一篇细菌学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包括排列方式,细菌的多形性(熟悉) 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L型)、细胞膜、细胞质内物质、核质的组成及 其功能(掌握); 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掌握) 4.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检查法:显微镜的使用、常用细菌染色法(熟悉) 5.革兰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原理与方法(掌握) 第2章细菌的生理 1.细菌的理化性状(了解) 2.细菌的营养物质、营养类型和营养机制(熟悉) 3.生长繁殖所需条件,对氧要求: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微 需氧菌(了解) 4.生长繁殖:细菌分裂方式及速度、生长曲线及其分期(掌握) 5.细菌的能量代谢:需氧呼吸与发酵的概念(熟悉) 6.细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掌握) 7.人工培养细菌:人工培养基的种类及细菌用途,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熟悉) 8.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分类法和命名原则(了解);菌株、菌种和菌属的概念 (熟悉) 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1.消毒、灭菌、无菌和防腐的基本概念(掌握) 2.高温灭菌法的种类及用途(熟悉) 3.紫外线和滤过除菌的原理及应用(熟悉) 4.化学消毒剂的杀菌原理,种类及用途(掌握) 5.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熟悉) 6.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掌握) 7.实验室安全法律与法规(熟悉) 第4章噬菌体 1.噬菌体的形态与基本结构及复制过程(熟悉) 2.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及溶原性转换(掌握)

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X型题 1. 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大类 B.无核膜或核仁,细胞器不完善,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C.大多数病原菌均在有氧条件下生长较好 D.大多数病原菌生长速度较快 E.大多数病原菌具有细胞壁 2.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 A.细胞壁 B.荚膜 C.细胞膜 D.细胞质 E.核质 3.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A.质粒 B.荚膜 C.鞭毛 D.菌毛 E.芽胞 4. 细菌细胞膜的功能包括: A.维持细胞的外形 B.物质交换作用 C.呼吸作用 D.合成和分泌作用 E.物质转运 5. 细菌细胞壁的功能包括: A.维持菌体固有的外形 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 C.决定细菌菌体的抗原性 D.参与细菌内外物质交换 E.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6. 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在于: A.革兰阳性菌肽聚糖含量多 B.革兰阴性菌肽聚糖不含五肽交联桥

C.革兰阳性菌无外膜 D.革兰阴性菌无磷壁酸 E.革兰阳性菌无脂多糖 7. 芽胞具有强大抵抗力的原因可能是: A.芽胞具有多层致密的厚膜,理化因素不易透人 B.芽胞含水量少,蛋白质受热不易变性 C.芽胞内含有耐热的核糖核酸酶 D.芽胞内含有高浓度镁盐,与酶结合而获得对热的抗性 E.芽胞内含有吡啶二羧酸,可使酶的稳定性提高 8. 细菌鞭毛的功能包括: A.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B.具有抗原性 C.使细菌逃离有害环境 D.可能与致病性有关 E.通过接合方式传递遗传物质 9. 关于芽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只在动物体外才能形成 B.芽胞形成由基因控制 C.1个细菌只形成1个芽胞 D.是细菌的繁殖器官 E.抵抗力强 10. 关于细菌荚膜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有荚膜的细菌致病力强,失去荚膜后致病力减弱 B.与同型抗血清作用后,可出现荚膜肿胀反应,借此可将细菌定型 C.处于细菌细胞的最外层,可抵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D.大多数细菌的荚膜由蛋白质组成,少数细菌的荚膜是多肽 E.在动物体内容易形成,在普通培养基上容易消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