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称一称

称一称

称一称
称一称

《称一称》数学实践活动教案

称一称

教学目标1.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形成有关质量单位的概念,感受千克和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学生学会用健康秤称体重的方法,并会用多种方法表达称的结果,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学生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思,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物品重量的估计。

难点:用称得的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学生经验:这次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对千克和克建立了比较清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加上前几节课中已渗透了相关的称一称的活动,并且平时大部分学生也都有跟爸爸妈妈上菜市场的经历。因此,本次活动学生完全有基础、有能力自主完成“称水果和蔬菜”和“称体重”这两项活动。教学准备:天平,健康秤,每小组准备水果,蔬菜。

预习设计

估算一下一只苹果,一只橘子,一只西红柿,一只柿子和一只黄瓜的重量,再称一称实际重量,自己设计一张表格记录下来

学习过程教学策略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进行实践活动【版块一】

师:看到同学们脸上的掩藏不住的喜悦,老师就不忍心再多说话了,让我们现在就走进今天快乐的实践活动——称一称!

在活动中,请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估计,小组团结合作,让每个伙伴都有操作的机会,团结真诚会让我们更出色!有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

【版块二】

学生活动

师巡回指导。

活动一、称蔬菜和水果

1.学生按照自学提纲完成称的活动。

自学提纲:

(1)用手掂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柿子的重量,记录下来。

(2)动手称一称,看看每个水果的实际重量是多少,也记录下来。

(3)想一想:如果称一千克的苹果,大概是几个?橘子呢?其他水果呢?记录下来。(4)称一称一千克的苹果,大概是几个?橘子呢?

参照记录格式:

一个水果或蔬菜

(名称)估计重

实际重

1千克水果或蔬菜

(名称)估计只

实际只

(5)把上面的结果有选择的填写在书本上。

2.集体交流。

活动二、称体重

1.按照自学提纲有秩序的完成活动

自学提纲:

(1)、如果你没有轮到称体重,请和小组同学互相抱抱比

组织集体交流。逐步深化质量观念,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达体重的特点和作用。

提问:比爸爸轻多少千克,是把哪两个人的体重作比较?

比,估计你或者小伙伴的体重

是多少千克。

(2)、称好后,参照书本38

页小组交流的方式,与小组同

学交流自己的体重。

2.集体交流。

交流重点:多种方式表达自

己的体重。

3.你知道吗?

学生按照公式计算。并比较,

说感受。

三、全课总结。【版块三】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多动手等于多动脑

多动手等于多动脑 宝宝出生后不久,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他的精细动作能力了。最初可能只是触碰一下他的小拳头,练练“拳击”。之后,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就可以通过各种游戏的方式让宝宝的小手活动起来。在这里,总结了一些简便易行的小游戏,不妨也来试试看吧。 0-6个月 玩具抓抓看:在宝宝能够得到的地方悬挂一些小玩具,给宝宝够物抓握的机会,进行手部触觉和手眼配合训练。如果宝宝还不会坐,可以在他躺的地方放一个玩具架。玩具的质地、形状、颜色尽量多样化,用日常用品就可以,比如小袜子、小彩球、小铃铛、毛绒玩具等等。玩具一定要安全,因为宝宝很喜欢把他们放到嘴里。 6-12个月: 撕纸:给孩子柔软的纸,让他随意玩纸、撕纸,宝宝会发现自己的手指变得如此神奇,完整的一张纸变成了小块、小条甚至小碎粒。不过纸质一定要软,不能拉到宝宝。 捡豆子:给宝宝一些小物品,比如黄豆、大米,让宝宝练习用拇指和食指捡起来。但这项游戏一定要注意安全,家长要全程陪同宝宝,千万不能让宝宝把东西塞入鼻孔或嘴里,会引起窒息。 1-2岁:

手指游戏:家长和宝宝一起,边念歌谣边做手指动作。尽量选择简单有趣的歌谣,便于孩子记忆。比如,一边念“一根手指点点点,两根手指剪剪剪,三根手指弯弯弯,4根手指叉叉叉,5根手指一朵花”,一边伸出手指做相应的动作。 涂鸦:最好选择可擦洗的粗蜡笔,让宝宝随意在纸上作画。宝宝拿笔的过程,不仅练习了抓握和简单的控制,还能促进视觉能力和想象力的提高。孩子面对自己的作品会很有成就感。千万不要因为孩子作品的杂乱而不屑一顾。 搭积木:选择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的积木,让宝宝试着搭。宝宝搭到一定高度的时候,积木可能会倒塌,家长要注意给宝宝及时的鼓励。这个游戏还能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和促进空间知觉的发展。 2-3岁: 穿线游戏:用毛线或者鞋带,一端打个结,找两块硬纸板,挖出和线绳粗细一般大的小孔,让孩子试着把纸板通过线绳连结在一起。可以在纸板上画上相对应的图案,比如一张纸上是鞋,另一张纸上是脚,通过穿线的方法,把脚和鞋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制作纸板画的内容。多听取宝宝的意见,他会觉得更有趣。 给娃娃穿衣服:让孩子给心爱的布娃娃或小熊玩具穿衣服,再练习简单的比如穿袜子、套头衫,然后逐渐过渡到带钮扣的衣服、长裤等等。这对宝宝练习自己穿衣服也有很大帮助。 3岁以上:

字与拼音(二)

字与拼音(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学习声母和七个整体认读音节。阅读《大家都说普通话》。识字写字,提高说普通话的自觉性。 声母一共有23个,b、p、m、f、d、t、n、l、g、k、h、j、q、x、z、c、s、zh、ch、sh、r、y、w,每个声母都配了一幅图,以引导帮助学生学习发音。练习用声母拼读音节,学习三拼音。 声母本来只有21个,但是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把Y、W当做“准声母”来教,这是在不违背《汉语拼音方案》的前提下,所做的有利于教学的改革,其好处是省去了加Y、W或替换Y、W的拼写规则,降低了难度。 课文的第二部分都是字和音节,由刚学过的字母和经常用到的汉字相结合,加深对新字的记忆,同时来认识新字。 从“z、c、s”开始,3初步接触整体认读音节,要加强z、c、s 与zi、ci、si,zh、ch、sh与zhi、chi、shi的比较和记忆,同时也要注意yi、wu、yu的教学。 《大家都说普通话》这首非常好听的诗歌,通过“风有风的话,鸟有鸟的话”的比喻,让同学们知道大家都应说普通话,鼓励学生自觉学习和运用普通话,从而激发学生说好普通话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行动。

本课安排会认七个生字:说话风唱像不能。会写三个字:风的不。 教学目标: 1、拼音就是把声母和韵母急速连读,拼念成一个新的音节,要使学生掌握拼读的方法。 2、让学生观察声母在四线格中的字形和位置。 3、引导学生观察:声调不标在生母上,让学生了解声调的标调方法。 4、让学生知道说普通话的重要性。 第一课时bpmf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六单元(出示课题:字与拼音(二)。(齐读课题) 1、老是这儿有一些字母,请小朋友一起来读读。(出示:āóēǐūǚ) 2、刚才你们读的都是韵母,从这节课起,我们还要学习一些字母,它们都是声母。(板书:声母,学说“声母”一词) 3、学会了声母,我们就能学拼音节了。汉语拼音中声母又23个,他们的发音又轻又短,今天我们就先学前4个。 二、学习b,练习b的拼音。 1、小朋友看看书上26页的黄色方框里有几幅图几个声母?(4幅图4个声母)先看第一幅图,谁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丁丁在听广播)

幼儿园小班科学:滚一滚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小班科学:滚一滚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圆圆的物体能滚动。 2.探索不同物体滚(滑)动的情形。 3.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1.长条积木、小筐(人手一份)。 2.圆形、圆柱形、方形等各种形状的物品。 3.《小老鼠,上灯台》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图片:“小朋友看小老鼠在干什么?我们一起来学小老鼠的样子上灯台吧。” 幼儿唱歌曲《小老鼠,上灯台》,边唱边做动作。 2.请小朋友学一学小老鼠滚下来的样子,初步感知什么是“滚动”。 教师:小老鼠怎么样了?谁来学一学?(骨碌骨碌的) (二)猜测活动。 教师:小老鼠说,小朋友们别笑它,其实不仅仅只有小老鼠会滚下来,很多东西都会滚下来的。不信大家就来看看吧。 1.出示用小筐垫起木板组成的斜坡,出示各种物品,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些物品会从斜坡上滚下来,哪些物品不会滚下来。 2.教师根据幼儿猜测,将会滚下来及不会滚下来的物品分开放置在两个小筐里。

(三)第一次实验。 1.要求将实验出不同结果的物体分开放置。 2.提问:能滚动的物体和不能滚动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小结:能滚动的物体都是圆圆的,不能滚动的物体它们都有角, 是方的。 (四)第二次实验 1.要求:有没有办法让不能滚下来的物体也滚下来呢?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增加斜坡高度做实验,让幼儿观 察方形物品的变化。 3.让幼儿观察方形的物体和圆形的物体从斜坡上下来有什么不同,用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认识到“滚”和“滑”的不同。(圆圆的物体 是“骨碌骨碌”滚下来的,方方的物体是“刺溜”一下滑下来的。)4.通过增加高度,让所有的物体都能够从斜坡上滚下来。 总结:不能滚动的物体,我们想办法,增加了斜坡的高度,也让 它滑了下来。但是,其它形状的物体不能象圆形物体那样滚动,它们 是“滑”下来的。 (五)总结今天的活动。 1.表扬小朋友们认真观察、积极的参与活动。对表现特别突出的 幼儿给予特别的奖励。 2.提出建议:小朋友回家后寻找家中合适的物品继续试验。 活动延伸: 1.区域: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正方形的纸滚动起来(如把它揉成团、折成球状等)。鼓励幼儿用不同饿线条表示滚动时的样子。

动手又动脑

课题9、动手又动脑 教学目标 A 认知领域: 动手又动脑才能增长知 识,变得聪明 操作领域: 善于观察、好奇多问 情感领域: 手越用越灵巧,手越用 越灵活。B 认知领域: 动手又动脑才能增长知识, 变得聪明 操作领域: 善于观察、好奇多问 情感领域: 手越用越灵巧,手越用越灵 活。 C 认知领域: 动手又动脑才能增长 知识,变得聪明 操作领域: 善于观察、好奇多问 情感领域: 手越用越灵巧,手越用 越灵活。 教学重点知道善于观察、好奇多问、动手又动脑,能增长知识 教学难点知道善于观察、好奇多问、动手又动脑,能增长知识 教学准备媒体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法)学生活动(学法)教学说明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师:在日常行为规范中,你是如 何既动手又动脑的? 2、平时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 现许多奇妙的现象,他们有的不被人 认识,有的至今仍是一个谜,我们要 知道其中的奥秘,就必须从小学习科 学文化知识,动手动脑。 出示课题:动手又动脑 二、新授: 1、图1:开动脑筋,大胆设想 大脑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小学 阶段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时 期,在小学阶段,科学用脑有着 重要意义,我们要开动脑筋,大 胆设想。板书:开动脑筋,大胆 设想 2、图2:仔细观察,好奇发问 儿童应该以各种方式接受外界 信息,看电视,听广播是“瞬时 信息”,接受起来比较被动,所 以这很不够。我们还应看课外 书,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儿童的 大脑有巨大的潜力,如果锻炼, 开发得法,有益于儿童成材。 板书:仔细观察、好奇发问 3、图3:勤于动手,不断发现A生看图说话C生复述,了解

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还应不断动手,这样既动手又动脑,才会进步更快,手越用越灵巧,脑越用越灵活,多动手动脑,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健康。 板书:勤于动手,不断发现 4、图4: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5、想想说说做做: 为什么要动手又动脑?(学生讨论) 手越用越灵巧,脑越用越灵活, 多动手,多动脑,使自己变得更 聪明、更健康。 6、折纸(B生学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动脑筋,大胆设想 2、仔细观察,好奇发问 3、勤于动手,不断发现 4、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二、听故事,进一步了解动手与动 脑的重要性。 故事: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父母为他起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父母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了,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咿呀”学语。后来,爱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两岁的玛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 看着举止迟钝的爱因斯坦,父母开始忧虑。他们担心他的智能是否会不及常人。直到10岁时,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可是,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学校要求学生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进行,由于爱因斯坦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AB生独立完成折纸C生在老师帮助下折纸

2021新版幼儿园第一学期小班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2021新版幼儿园第一学期小班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Work summary is to summarize,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 work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affirm the achievements,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draw lessons from experience. ( 工作总结)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1新版幼儿园第一学期小班科学教学 工作总结 说明:本文适用于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下载后可直接打印使用。 幼儿园第一学期小班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在本册教学内容中不仅注重了拓展幼儿的视野,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更强调了幼儿在学习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促进了幼儿的积极思考和表达能力,同时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学习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巩固和深化教育活动的成效,实现幼儿内在素质的全面升华。 二、教育教学方面 1、拜访动物单元: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小虫子,使幼儿了解

了部分小虫子各自的特点,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2、五彩植物单元: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植物,探索了种子的秘密,了解了植物生长的环境。 3、可爱的动物单元:通过让幼儿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了幼儿对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4、探索自然单元:通过引导幼儿亲近大自然,培养了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5、身边科学单元:通过引导幼儿探索身边的物品和材料,从而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培养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存在不足: 1、由于学前班每班人数多,班容量大,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少,上课幼儿的自控能力差,所以他们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2、幼儿对本册教材内容感到陌生不感兴趣,再加上学校教学设施过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利于幼儿的操作、思维与讨论。 总之,这学期来,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但在工作中也难免

小班科学教案《圆形滚得快》

小班科学教案《圆形滚得快》Small class science lesson plan "circle rolls fast"

小班科学教案《圆形滚得快》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圆形积木比方形、三角形积木滚得快的现象。 2、培养对探索活动的兴趣,发展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每人一小筐、筐中有长方、圆、方、三角积木各一块。 2、圆柱体铁罐、铅笔、电池、玩具轮子等能滚的物体若干。 3、活动前搭好每人一组斜板。 教学准备: 一、组织幼儿操作和观察: 1、小朋友你们喜欢滑滑梯吗?

2、许多积木也想来滑滑梯,看看是哪些形状的积木? 3、请小朋友把你箩筐里的积木拿出来一个一个放在那边的滑滑梯上请它们滑滑梯,看看这些积木是不是滑得一样快?等会儿讲给大家听好吗? 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讨论并提出下一步操作要求: 1、圆积木、方积木、三角积木滑滑梯是不是滑得一样快? 2、这次举行个滑滑梯比赛,三块积木同时滑滑梯、看谁滑得最快、更会儿讲给大家听好吗?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讨论: 1、刚才你的积木滑滑梯比赛时,谁滑得最快? 2、老师也来玩滑滑梯比赛,请小朋友当裁判,看谁滑得最快。 3、老师总结: 圆积木比方积木、三角积木滚得快,也滑得快。所以,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轮子多是圆圆的,这样就开得快了。

科学课中要培养学生动手前的动脑

科学课中要培养学生动手前的动脑 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课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功”,在科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关注动手前的动脑,让学生“想好了再做”,是让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 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在一次听课中,一位老师教《温度与温度计》,在描述天气、气温后,学生很顺利地引出了温度。然后老师给每个组一个温度计,让学生观察。在学生观察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对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等不感兴趣,而是对温度计下面的“红液玻璃泡”很感兴趣,都是在玩红液玻璃泡。在后来的汇报中,学生都没有讲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等,而是说:“我们用手捏住’红液玻璃泡’,温度计中的红线上升了”等。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在让学生观察前,没有让学生“想好了再做”,所以学生观察时没有方向,课堂就失去了方向,研究就缺少了效率。 所以我在上这一课时,先出示两杯水,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让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看有没有水蒸气、杯壁上有没有水珠等,得出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热水的结论。然后我又问:“这两杯水有冷热,但到底相差多少呢?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学生马上想到了用温度计。在引出温度和温度计概念后,我让学生思考:“温度计为什么能测温度,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这时,学生产生了迫切要观察温度计的强烈愿望,但我还是没有马上给学生温度计,而是提出下一个问题“这次观察的重点在哪里?”学生提出了观察温度计的结构、观察它的表面有什么?观察它测量主要靠什么等猜测。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分组观察。在后来的汇报中,学生不仅讲清了温度计是由一根细玻璃管做的,里面有红的液体,下面有一个玻璃泡,还讲清了温度计外面有刻度,最大的数是102,最小的数是零下2,还有一个℃标记等,学生顺利地完成了观察的任务。由此可见,关注学生动手前的动脑,就是砍柴前的磨刀。让学生“想好了再做”,是让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 在《冷水与热水》一课中,要让学生拼四杯冷热不同的水。在让学生动手前,我提出了问题:“怎么拼出四杯冷热不同的水?”学生提出了四种方法,有的说:“一杯全是热水,一杯全是冷水,一杯热水多、冷水少,一杯热水少,冷水多。”应该说,学生讲的是正确而清楚的。但我又给学生一个问题:“你们认为先倒热水好,还是先倒冷水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学生认为先倒热水好,因为自己在家中喝水时是先倒冷水,再拼热水的。有学生认为先倒冷水好,因为热水有一个变冷的过程,但冷水不会再变冷了。有的认为同时倒好,这样,实验就比较“公平”。也有的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了安全问题:“热水烫伤了怎么办?”,又有学生说:“热水烫伤了要马上到冷水上去冲”等。在这一课中,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不只是关注实验的结果,而是关注了实验

幼儿园小班第一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小班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家的崇敬。 5、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6、能初步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并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身体。 二、具体措施 八月份: 1、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 2、帮助幼儿掌握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从一组物体中挑选出物体,并归为一类的分类方法。 3、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别人造产品的特征及用途,获得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九月份: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世界常见的个别自然物(动、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特征,获得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他们与幼儿生活、与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 2、帮助幼儿学会通过目测等简单方法比较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数量的差别。

十月份: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的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并感知他们和幼儿生活的关系。 2、引导幼儿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 十一月份: 1、帮助幼儿学习使用他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科技产品的简单方法,参与简单的制作活动。 2、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使其乐意感知和摆弄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十二月份: 1、萌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制作活动的兴趣。 2、使其喜爱动、植物和周围环境,并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

字与拼音一教案

字与拼音一教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字与拼音(一) ɑ o e 预习提示: 认真观察图画,试着给家长读一读字母的音和带调的单韵母。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单韵母,学习三个单韵母的发音。 2.和学过的熟字“妈、我、禾”读音相联系,让学生体会ɑ、o、e在音节中的发音。 3.学习四声,认识四个声调,能正确读出三个单韵母的四声。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读出三个单韵母及它们的四声。 教具准备: 三幅主题图及“ɑ、o、e”的字母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好朋友丁丁有一个可爱的小弟弟,丁丁非常喜欢他。一天小弟弟突然感冒了,丁丁急忙带他去看医生。出示主题图大家想:医生给弟弟检查嗓子时会让他干什么。 二、活动(一) (一)出示单韵母ɑ 1.你认识它吗指名读。

2.你能带着大家读吗会读的学生带读。 3.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读读。 4.你是怎么记住单韵母ɑ的(学生发挥想象,可以对照着图说) 5.谁能根据ɑ的样子给它编个顺口溜 嘴张大,就念ɑ,我要做个发明家。 6.现在用你喜欢的顺口溜记住它。 过渡:丁丁家养了一只大公鸡,每天早上催人们早早起,它是怎么叫的呢 (二)出示单韵母o 1.你知道它怎么念吗学生念,师要及时纠正发音。 2.你愿意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读吗 3.指名带着大家一起读。 4.你是怎么记住它的,能编个顺口溜吗 嘴一缩,就念o,学习拼音好处多。 过渡:我们一起认识了两个单韵母,老师这里还有个新朋友想跟你们认识。 (三)出示主题图3 1.会读的同学站起来读出它的音。 2.你愿意教不认识e的同学吗(学生可以自己找同学教) 3.你愿意让同学检查你的发音吗指名读。 4.编个顺口溜记住它 嘴一咧,就念e,我爱跳舞爱唱歌。 三、活动(二)巩固发音 1.说悄悄话:师出示ɑ、o、e的卡片,1、3、5组的同学说,2、4、6组的同学听。 然后交换。

语文教改实验报告:《动脑、动口、动手,以练为主》(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561-58 语文教改实验报告:《动脑、动口、动手,以练为 主》(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语文教改实验报告:《动脑、动口、动手,以练为主》(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实验课题名称为:动脑、动口、动手,以练为主。 实验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遵循“三个面向”的原则,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要朝着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吕叔湘语)。 一、实验内容: 1.课堂教学六课型。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共有六种课型:总览课、导读课、自读课、扩读课、自结课和作文课。 (1)总览课:(一课时)即单元预习课。教师指

导学生学习单元提示及各课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掌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训练重点。预先下发预习表格,学生完成表格中的各项要求,有困难的部分可让学生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部分可填入表格中“疑难问题”一栏中。教师汇集学生疑难问题,进行备课,做到心中有数。 (2)导读课:一般是一课时,共分为五大环节。 内容安排时间活动形式课前五分钟口头训5分钟左右动口说练基础知识部分 5~8分钟左右动脑记,动笔写,动口说阅读分析部分20~25分钟左动脑分析,动口说右知识迁移部分8分钟左右动脑想,动笔写,动口说 A.口头训练:授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口头训练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定内容。各年级根据学生实际订好训练计划,要求学生口头表达观点明确,语言通顺流畅,词语运用正确,叙事完整,声音洪亮,内容可配合教材确定,说一个故事,刻画一个人物,写一段风景,说明一个道理都可;还有学习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科学领域活动教案

灵川云庄幼儿园小班第周半日活动计划 时间:星期午执教者: 科学活动:喜欢的玩具(物体与物质)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感兴趣的玩具,发现其明显特征。 2.感知玩具的多样,尝试摆弄或探索玩具,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3.能按提示或要求收放玩具。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熟悉自己带来的玩具的玩法,有一定玩玩具的经验。 2.材料准备:2~3种幼儿最感兴趣的玩具;不同动力装置的玩具若干(请各位家长为幼儿准备一两个能动的玩具,可以是家中已有的玩具,也可以是自制的小玩具等,并带来幼儿园);有声响、会发光、会翻跟头、能录音的遥控电动玩具若干。 3.环境创设:将收集的玩具布置成“玩具城”的情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进入“玩具城”,自由观赏、说说“我喜欢的玩具”。 2.展示2~3种幼儿最感兴趣的玩具,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感知玩具的明显特征。 (1)师:你玩过这些玩具吗?谁能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玩具有趣在哪里呢? (2)幼儿介绍并操作玩具。 (3)鼓励幼儿大胆地向同伴介绍,交流已有的玩玩具的经验。 3.出示有声响、会发光、会翻跟头、能录音的遥控电动玩具和不同动力装置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或探索玩具所产生的结果,感知玩具的多样、有趣。 (1)师:谁会玩这些有趣的玩具? (2)师幼共同讨论、分析。 a.引导幼儿观察遥控电动玩具通过操作所产生的有趣现象,鼓励幼儿探索玩不同动力装置玩具的不同方式。 小结:玩具有多种多样。有的玩具必须装上电池、打开开关才会发光、发出声音;有的玩具通过拧发条会自动跳动起来;有的玩具使劲推几下,放在桌面或地面上,它自己就会朝前跑;有的玩具可以通过遥控让它飞高飞低、飞前飞后…… 4.自由探索、体验玩具的不同玩法。

字与拼音(三)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及它们的四声,达到读准音、认清形。 2、练习拼读音节,提高拼读音节的能力。 3、在愉快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乐开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设想: 复韵母是放在学完了六个单韵母以及全部的声母后,学生在前段时间的拼音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拼音的知识和学习拼音的方法。因此,我想打破以往教学拼音时老师教学生学,老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旧模式,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发现复韵母的发音要领,认清它们的形,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同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生动的语言和各种教具,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设计各种游戏为辅助学习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猜口形游戏(教师或请几名学生作单韵母的口形,学生猜) 2、过渡:a e u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好朋友i,你们看(出示ai ei ui)和它的好朋友挨得紧紧的,多亲热呀!它们在一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韵母,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吗? 二、学习复韵母ai ei ui 1、学习复韵母ai (1)、指导看图,根据学生的口语实践抽取挨字。 (2)、教师范读,学生观察口形。学生试读,同桌互观察口形。 (3)、指名读,读得好的当小老师带读。 (4)、出示ai的四声,小组合作学习。 (5)、小组竞赛读ai的四声。 2、学习复韵母ei (1)、出示插图及韵母,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想想学习ai的方法,自己读一读,说说在读ei的时候,口形怎么变化?小组开火车读。 (3)、在语言环境中学习ei的四声,丁丁的滑板车带上ei,你会读吗?自己边做手势边读一读。你知道有哪些字是读过ei的音? 3、学习复韵母ui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自学ui及四声。 (2)、检查自学情况--小记者行动。由几名同学当小记者手持韵母卡片,分别采访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最后汇报。 (3)、说说你知道有哪些字有ui的音? 三、巩固练习,拼读音节 1、出示来、每、回,学生认读。 2、师:老师带来了ai ei ui三座小房子,同学们能不能把来、每、回三个字宝宝分别送到它们的家呢? (学生小组讨论,每组派一名同学把生字卡片放在相应的房子里。师生共同评议) 3、师:同学们真棒!帮字宝宝找到了家。如果你们能把字宝宝的拼音读出来呢,字宝宝会奖大家一个苹果。(出示音节)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滚一滚》

幼儿园科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科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中班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中班科学活动《滚一滚》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科学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通过科学探究以及实验活动,学生们能够学会尊重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学会根据所学知识大胆猜想并实践检验,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中班科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活动目标: 1、滚动各种物体,探究能够滚动的物体的形状特征。 2、尝试通过改变外形,把不能滚动的物体变得能够滚动。 活动准备: 1、幼儿玩具城(能够和不能够滚动的玩具若干)。 2、贴有能够滚动和不能够滚动标志大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我们去参观“玩具城”,小朋友仔细看看玩具城里有些什么玩具?猜猜哪些玩具是能滚动的?哪些玩具不能滚动? 二、探究什么物体能够滚动。

1、请幼儿试试、玩玩、看看到底哪些物体能滚动。 2、将能够滚动的玩具送到有滚动标志的筐子里,不能滚动的玩具送到不能滚动标志的筐子里。 3、师:这些能够滚动的物体和形状有什么特点?那些不能滚动的物体的形状又是怎么样的?(幼儿讨论) 三、尝试让不能滚动的物体变得能够滚动。 1、师: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把不能够滚动的物体变得能够滚动呢?(引导幼儿思考) 2、让幼儿动手来尝试,可以同伴合作,教师进行指导,让每位幼儿都主动参与进来。 3、请幼儿展示交流探究结果。(把报纸卷成团;把硬纸卷成筒;把两个半圆拼成一个圆;借助于能够滚动的玩具) 四、活动延伸:在活动区继续提供多种物体供幼儿操作,同时鼓励幼儿将不能滚动的物体变成能够滚动的,进一步观察滚动现象。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从动手做到动脑做

从“动手做”到“动脑做” ——《大鱼和小鱼》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被列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项国家指定的学习领域。该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养成的课程。其中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以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是劳动与技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制作课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获取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并通过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现在的劳动与技术课中非常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而缺乏学生自己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动脑的过程。那么,在劳动与技术课中,怎样引导学生从动手做到动脑做? 前段时间我在学校开了一堂公开课,执教的是四年级的劳动与技术——《大鱼和小鱼》一课,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发生的故事,来谈谈自己由课堂引发的几点思考: [案例描述] 我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完海底世界中的鱼类后,孩子们不禁被这美丽的鱼类深深吸引住了。我发现学生的兴趣已被激发后,于是适机出示编好的大鱼和小鱼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鱼身的花纹,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学生拿着已编好的模型进行观察,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当看到学生们的小手不断地举起,看到他们脸上自信的表情后,我知道他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于是就指名学生开始交流。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发现我们这条鱼身上的花纹是同一种颜色的纸条编的,都是用黄色的纸条编成的。”说着他指了指自己的模型。我点了点头说:“是呀,这就是同色编法。”这时另一位学生高高举起手来,站起来举起手中的模型,迫不及待地说:“我发现有些鱼身上的花纹是多种颜色的纸条编成的,你看我们组的这条鱼。”我肯定地说:“对呀,我们在编的时候可以同色编,也可以多色编。”说完一位学生又站起来说:“我发现鱼身花纹编排的规律也不一样。”我顺势点拨道:“你发现了哪些编排的规律?”学生接着说:“我发现有些鱼身花纹都是编三格,有些先编三格,再编两格,最后编一格。”我不禁为学生的这个重大发现感到欣喜,我高兴地说:“你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不同规律的编排。”这时,又一位学生说自己发现有

汉字与拼音文字的优劣

汉字与拼音文字的优劣 2004年07月20日12:25来源:国际在线 中国的汉字实际上是非常强大的描述性字汇体系,不是西方那种有毫无本义的字母所组成的单词,这样的单词只有经过定义并广为人知之后,才能完成其交流工具职能,相比较而言,西方仅仅具有表音功能的单词其内涵只能是建立在社会契约之上,是一种典型的“契约文字”。西方单词由没有本义的字母组成,所以能够方便地进行定义,方便地进行推理和演绎,相对容易满足形式逻辑的要求——因为内涵狭隘和理解的分歧少。而汉字做这样的推演就明显具有问题,比如“心之官则思”其中的“官”字,既可以当作名词性的词汇去理解为“功能”,也可以作为动词去理解为“控制、主宰”,而且都不能说是错了,最好的理解是两者都包含在内,这样才比较全面和具有汉语特有的韵致和美感。 如果考虑到在社会科学领域并不存在所谓的“真理”,对社会秩序的认同主要来自对自身利益受到关注的体认,那么形式逻辑和数学模型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追求形式上的完整性和真理性实际上是转移了对内容和实质的重视,所以老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过分注重形式逻辑实际上是为了否认和掩盖事实的逻辑。从来就没有一种所谓的科学的学术,能够得到人们长久的信赖,并最终帮助了社会秩序的长久稳定。革命者并非不知道“造反是杀头的罪名”,问题在于革命者总是被一个个逼上梁山,一种为特定制度进行论证或者辩护的言说,无论在形式上如何完整与规范,看起来多么具有真理特征,也永远代替不了事实上的利益争夺和矛盾激化所带来的深刻不认同。在这个方面,中国2000多年来的古圣先贤都重复了差不多的内容,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发现,孔子时代的人们看到的社会问题和设想的解决方法与路向,始终无法被突破。假如文字真的决定思维,那么汉字就是这样方便地供人们迅速地接触到事情的本质和要害,孔夫子时代人们看到和描述的东西,今天仍然还在起作用。 如果要进行“伪装真理”的意识形态学术过程,汉语确实不是不如西方语言合适,但是要描写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中的“伦常日用”,汉字则是非常合适的。按照孔子的说法他自己是“述而不作”,汉字显然也是适合用来“述而不作”的,汉语适合于描述与传递信息,而不适合进行人文领域的“真理”创造过程——论证与推理。西方的意识形态呈工具性的分工发展,今天在美国其财政专家与金融专家都使用各自的专业术语,不能够完全顺利地进行沟通,因此这样文字其基本的功能作用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至于说到文明成果的保留和传承,西方的符号文字更是难以望汉语之项背,100年前的英语,非专家根本就不能解读,而2000多年之前的《论语》,笔者今天还是能够比较通达地理解,而且还有所感悟,并且笔者的感悟绝对不受历代注释家的干扰,从这里可以看到汉语是一种民主的文字,而非西方那样经过严格定义的概念化的“专制文字”。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只要用很少的文字,就能够营造出一个很完整的意境,传达非常完整的人们内心信息,这是任何其他文字都难以比拟的。汉字容许人们去感悟,也能够方便地传达人们的心志,这是只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语言体系,才能做到的。

小班科学《滚一滚》教案反思

小班幼儿很容易把滚动和其相似现象混淆,他们能感受滚动现象,但没形成相关的科学经验。开展此次活动。在游戏中学习发现、思考、记录、表达掌握学习科学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感知圆的东西能滚动。 2.用语言表达滚动现象。 3.对滚动现象有好奇心。 活动重难点: 发现物体表面的不同,并用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能滚动的物体、不能滚动的物体。 2.百宝箱、小卡片若干(与实物相符)、画有笑脸和哭脸的塑料筐、集体记录单。 3.活动前玩过汽车,感受过轮子滚动的特征。 活动流程: 一、谈话 出示百宝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 桌上的东西,你们知道哪个能滚着玩? 出示集体记录单,幼儿交流,教师出示小卡片记录。 二、自由探索 尝试使物体滚动起来。 选一种自己喜欢的玩具,试玩,看看你选的玩具能不能滚动。

三、分类游戏 1.出示笑脸和哭脸的塑料筐,将能滚动的东西放在笑脸筐里,不能滚动的东西放在哭脸筐里。教师记录。 2.用语言和动作解释“滚动”现象。 玩具是怎样滚动的?用动作表示。 四、寻找游戏 1.寻找其他可滚动的物体。 2.用语言表述发现。 五、交流 解释物体滚动的原因,知道圆圆的东西能滚动。 我们找到的东西都有一个什么本领?都像什么形状? 教师小结:圆圆的东西都可以滚动。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滚动。 活动反思: 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的特点,以幼儿兴趣为切入点,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学习的环境,让幼儿与各种材料进行互动,从而感知滚动的科学现象,形成圆圆的东西能滚动的关键经验。整个活动孩子们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观察力、动手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目标达成度极高。

动口动手动脑动眼

动口动手动脑动眼 银川市西夏区第十六小学王晓琴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智慧始于动作。我认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变“坐中学”为“做中学”。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努力地动起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和动眼。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产生兴趣,主动发展,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动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动口表述自己对一类数学问题的看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学生自我探究的氛围,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要注意凑十法的运用与理解。如:教学9+5时,引导学生口述:把5分成4和1,9加1凑成10,10加4得14。这样理解起来很容易,又如教学退位减法时,要注意训练学生口算过程,以便他们掌握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如教学12-9时,要引导学生口述:9加3得12,所以12减9得3。或者引导学生口述用“破十法”去算,如教学15-6时,先把个位上的5别管,看成10-6得4,再用4去加个位上的5得9。这样,学生在动口的过程中,既培养了数学语言的

表达能力,也把他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示出来。 二、动手 动手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与其我们教师滔滔不绝地空洞地讲授,不如让学生们动手去亲自实践。让他们亲自动手,积极参与,才能学得更有效、扎实、深刻。如我在教学三年级《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引导学生先摸一摸长方形教具,用小棒摆一摆,并例举日常在生活中见到的长方形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自然领悟长方形的基本特征: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我们知道,数学本身是一种实验科学。在小学教材中,编排了很多学生的操作实验。如: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除法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等,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动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动脑 曾经有位科学家指出:人身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脑是人们的思维中枢,任何感知都离不开大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主的动脑思考,对提高他们的思维大有好处。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某发电厂每月节约用煤1.44吨,3公斤煤可以发电7.5度,每月可以发电多少度?教学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思考:1、先求出每公斤煤发电多少度?应该怎样列式?2、先求出节约的总公斤数里有几个3公斤,再求出每月可以发电多少度,应该怎样列

拼音与汉字

2006年中考复习系列:拼音与汉字 【考试目标】 1.掌握汉语拼音规则,能根据拼音写汉字。 2.能正确辨识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和容易读错的字。 3.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会用部首和音序两种检字法。 【例题精析】 例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诙谐.揩.油白头偕.老 B.操.练干燥.躁.动不安 C.谬.论杀戮.斩钉截.铁 D.皎.洁校.对绞.尽脑汁 例2: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的字写得工极了。 ②学习必刻苦钻研。 ③歹徒终于凶相露。 ④他向学校反的情况很重要。 A.整须毕映 B.整需毕应 C.正须必映 D.正需必应 例3:《新华字典》,部首和笔画都正确的一项是() A.“鸽”:查“合”部五画 B.“悠”:查“文”部七画 C.“颖”:查“页”部七画 D.“咎”:查“口”部六画 例1答案为C。例2答案为A。例3答案为C,“鸽”查“鸟”部,六画;“悠”查“心”部七画;“咎”查

“口”部,五画。 从以上三例试题中可知,语音的考查重点在汉字的认读能力上,汉字的考查重点在正确书写常用汉字,会使用部首和音序检字法查检字典、词典。 语音复习重点:一、容易误读的形声字、形近字和常见的多音字;二、课文教学目标中规定要求认读掌握的字。同时要复习《汉语拼音方案》(第一册)里的汉语拼音规则。 【能力训练】 (一)拼音 1.给加点汉字注音: (1)婀娜 ..()(2)抖擞 ..()(3)驰骋.() (4)裨.益()(5)镌.刻()(6)洗涤.() (7)竹筛.()(8)翌.晨()(9)佯.装() (10)嫌.弃()(11)好歹.()(12)轶.事() (13)秀颀.()(14)兑.换()(15)分歧.() (16)贸.易()(17)校.勘()(18)精粹.() (19)河堤.()(20)迄.今()(21)赊.欠() (22)嗤.笑()(23)热忱.()(24)蜃.楼() (25)撰.写()(26)誊.写()(27)屠戮.() (28)诤.友()(29)谛.听()(30)澄.清() (31)修缮()(32)祈.祷()(33)裙袂.() (34)颠沛.流离()(35)忐忑 ..不安() (36)涔.涔潸.潸()(37)鳞次栉.比() (38)好.高骛远()(39)坦荡如砥.() (40)弥.足珍贵()(41)罄.竹难书()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滚一滚》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滚一滚》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滚一滚》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对不同物体滚动的现象感兴趣,在探索、观察各种物体滚动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发现滚动物体的外形特征,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滚一滚》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身边取材,小班幼儿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及事物一直都有很大的好奇心,他们总喜欢摸摸这,看看那,我们应该在平时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探索的机会,引发幼儿对生活中熟悉的东西进行再观察,再探究。于是我就选择了这节科学活动《滚一滚》。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对不同物体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在探索、观察各种物体滚动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发现滚动物体的外形特征。 3、能体验探索滚动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初步感知发现滚动物体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 在探索、观察的过程中对不同物体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会滚动的东西,如皮球,薯片筒,圆柱、圆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状的积木,瓶子,圆柱形干电池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师:前几天,魏老师请小朋友收集了很多材料宝宝,现在请小朋友把材料宝宝拿出来,玩一玩,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各自经验,引导幼儿说出刚才是怎么玩的。 (二)幼儿再次操作,引导幼儿探索滚动的物体。 师:你的材料宝宝能滚动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尝试用语言解释物体滚动的原因:知道圆形的东西都能滚动起来。 师小结:圆形的东西都能滚动起来,方形、三角形的东西不能滚动。(评析: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是否能滚动) (三)出示图表记录,引导幼儿发现滚动的物体,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滚动现象的理解。 师:今天小朋友学会了新的本领,现在请小朋友帮魏老师找一找,哪些物品会滚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