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技术在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重要性

浅析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技术在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重要性

浅析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技术在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重要性
浅析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技术在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重要性

浅析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技术

在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重要性

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是研究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一项强大技术,广泛用于多个领域的染色质相关蛋白的研究(如组蛋白及其异构体,转录因子等),特别适用于已知启动子序列或整个基因位点的组蛋白修饰分析研究。这项技术采用特定抗体来富集存在组蛋白修饰或者转录调控的DNA片段,通过多种下游检测技术(定量PCR,芯片,测序等)来检测此富集片段的DNA序列。

ChIP技术自诞生之后,已成功的应用于人或动物细胞和组织[1] 、植物组织[2]、酵母[3] 以及细菌、质粒[4] 。由于在信号转导和表观遗传研究中的突出作用,ChIP 在肿瘤[5-7]、神经科学[8-10]、植物发育[11-13] 等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有关细胞凋亡[14]、雌激素信号转导[15] 、胰岛素抵抗[16] 、组织发育[1]的文献中也用到ChIP。

目前,最常见的有以下两种ChIP实验技术:

1. nChIP:用来研究DNA及高结合力蛋白,采用微球菌核酸酶(micrococcal nuclease)消化染色质,然后进行片段富集及后续分析,适用于组蛋白及其异构体,例如[17-19] ;

2. xChIP:用来研究DNA及低结合力蛋白,采用甲醛或紫外线进行DNA和蛋白交联,超声波片段化染色质,然后进行片段富集及后续分析,适用于多数非组蛋白的蛋白,例如[9, 15, 20]。

X-ChIP试验的一般过程

以上两种方法在分离DNA-蛋白质复合物之后,对DNA进行PCR扩增,验证目标序列的存在。除验证实验外,ChIP DNA也可以进行测序分析,这种方法被称为ChIP-seq[22];也可做芯片分析,这种方法被称为ChIP on CHIP或

ChIP-CHIP[23] 。这两种方法都可用于分析感兴趣蛋白结合的未知序列,而不需要知道目标序列的详细信息,因此可以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当需要对DNA结合的蛋白复合物(两个或两个以上蛋白共同结合在DNA上)进行研究时,可以采用reChIP技术对DNA蛋白复合物进行再次富集,从而分析两种蛋白同时结合的DNA片段,例如转录调控因子及其受体复合物[24]。

相比其他DNA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工具,ChIP的突出优势在于通过检测蛋白(in vivo)与DNA的物理结合,研究体内真实情况下的染色质结构,因此得出确凿的诱导或阻碍转录的证据,这对构架信号调控网络至关重要。同时,通过此工具也可以区分转录调控的直接作用和非直接作用[21],从而使研究者对转录调控过程有更精确而深刻的认识。

ChIP试验的结果示例

基于上述的技术优势,ChIP首先被用来研究分子层面上的调控机制,区别于其他研究转录调控相关性的实验手段。这类分子机制研究多数是关注于DNA结合位点是否为启动子区或其他转录调控位点。例如,癌基因myc上游调控机制的研究非常之多,然而大多停留于假说阶段。Sotelo等人[20]于近期首先发现转录因子Tcf-4和β-catenin共同上调c-Myc基因调控因子enhance E的表达,然而luciferase reporter实验结果仅能证明β-catenin和转录因子Tcf-4与enhance E 的相关性,无法提供证据表明这两种细胞因子如何作用于enhance E基因上。因此,他们采用了ChIP技术,证明前列腺癌LnCAP细胞中是Tcf-4而不是

β-catenin直接结合到enhance E基因上,这就表明Tcf-4直接参与到enhance E 的调控中。此结果与Hatzis等人[25]对直肠癌细胞系LS174T做的ChIP-CHIP测得的结果一致,证实了一直以来研究者关于myc存在远端增强子的猜测。类似地,有研究表明β-catenin与FGF2相互作用,影响神经干细胞增殖或分化,然而具体如何协同调控增殖或分化进程尚未知,直到Israsena等人[10]用ChIP试验证明了β-catenin仅在FGF2存在时与neurogenin启动子直接结合,从而调

控FGF2下游信号通路。这就解释了FGF2在该信号通路中的主导作用。另一种常见的分子机制研究则是关注于DNA结合位点下游的基因,用此类基因的表达活化或抑制来解释表型上的差异。例如,Seo等人[26]采用ChIP技术分析了NeuroD结合位点的下游基因,发现了多个转录调控因子,因此得出结论,NeuroD 则位于该神经发育调控网络的重要位置。

其次,ChIP也往往被用来验证其他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所得的结果。由于其他研究方法并非在体内(in vivo)实现或者尚不能得出确切结论,因此需要ChIP试验进行有力的支持。有研究[6]通过WB, MSP,EMSA等技术发现乳腺癌细胞的高度恶性与抑制肿瘤转移相关的TFPI-2基因启动子区过度甲基化有关,之后用ChIP试验则证实了该区域高度甲基化后确实转录水平因此受到影响,为上述的结论提供更充分的论据。类似的,Peng等人[13]用EMSA技术得出水稻转录因子OsLFL1结合于Ehd1基因的启动子区的初步结论后,采用ChIP在体内重复出了这个结果,因此最终能确定该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置。

最后,ChIP是染色质结构改变,特别是组蛋白修饰后,研究全基因组活化或抑制作用的少数工具之一。ChIP可以针对乙酰化或者甲基化的组蛋白,富集该区域的DNA,因此可以进行基因组的多样性分析。2008年,Xiang等人[7]发现硒(Se)处理与前列腺癌细胞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升高、GSTP1(前列腺癌相关蛋白)活化有关。试验中,他们用ChIP技术富集了乙酰化H3-k9和甲基化H3-K9,对分离获得的DNA进行多个基因的PCR扩增。结果显示GSTP1基因在处理组和非处理组之间有显著差异,这表明Se处理的癌细胞GSTP1启动子相关的H3-K9乙酰化水平提高、H3-K3甲基化水平降低,预示Se可能具有调节染色质表观结构的功能。

正因为ChIP技术对于表观遗传学及信号转导研究是如此之重要,默克密理博特别为该领域的科学家们专门开发了的ChIP解决方案,其中完备的ChIP试剂盒免去提前准备各种试剂(包括鲑鱼精子DNA包被的琼脂糖珠子、Protein A/G等)的麻烦,专用的ChIP抗体节省了抗体测试的时间和精力,优化的protocol大大降低了ChIP实验的难度、减少摸索实验条件的时间。经过不断的改良及完善,新一代的EZ-ChIP能够提供阴性、阳性对照和DNA纯化柱,使ChIP试验更为高效可靠,大量经典文献的引用即是其品质的保证[27-29] 。另外,对于应用越来越多的ChIP on CHIP,默克密理博还提供EZ-Magna ChIP试剂盒,磁珠分离技术让ChIP跨入高通量时代,为全基因组的探索插上翱翔的翅膀。

关于ChIP技术原理及实验方法,请参考

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技术的难点及应用(作者:柴晶晶博士)

更多有关ChIP技术问题,请访问密理博表观遗传学论坛ChIP技术版

关于ChIP产品资料,请点击: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18420523.html,/forms/eeeaecaeece/

参考文献:

1. Zhang, Y., et al., GATA and Nkx factors synergistically regulate

tissue-specific gene expression and development in vivo. Development, 2007. 134(1): p. 189-98.

2. Rossi, V., et al., A maize histone deacetylase and

retinoblastoma-related protein physically interact and cooperate in repressing gene transcription. Plant MolBiol, 2003. 51(3): p. 401-13.

3. Han, Q., et al., Gcn5- and Elp3-induced histone H3 acetylation regulates hsp70 gene transcription in yeast. Biochem J, 2008. 409(3): p.

779-88.

4. Grainger, D.C., et al., Genomic studies with Escherichia coli MelR protein: applications of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nd microarrays. J Bacteriol, 2004. 186(20): p. 6938-43.

5. Wu, C.H., et al., Combined analysis of murine and human microarrays and ChIP analysis reveals genes associated with the ability of MYC to maintain tumorigenesis. PLoS Genet, 2008. 4(6): p. e1000090.

6. Guo, H., et al.,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2 was repressed by CpGhypermethylation through inhibition of KLF6 binding in highly invasive breast cancer cells. BMC MolBiol, 200

7. 8: p. 110.

7. Xiang, N., et al., Selenite reactivates silenced genes by modifying DNA methylation and histones in prostate cancer cells. Carcinogenesis, 2008.

29(11): p. 2175-81.

8. Sun, G., et al., Orphan nuclear receptor TLX recruits histone deacetylases to repress transcription and regulate neural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ProcNatlAcadSci U S A, 2007. 104(39): p. 15282-7.

9. Zhao, C., et al., A feedback regulatory loop involving microRNA-9 and nuclear receptor TLX in neural stem cell fate determination. Nat StructMolBiol, 2009. 16(4): p. 365-71.

10. Israsena, N., et al., The presence of FGF2 signaling determines whether beta-catenin exerts effects on proliferation or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DevBiol, 2004. 268(1): p. 220-31.

11. Kwon, C.S., C. Chen, and D. Wagner, WUSCHEL is a primary target for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by SPLAYED in dynamic control of stem cell fate in Arabidopsis. Genes Dev, 2005. 19(8): p. 992-1003.

12. Rossi, V., et al., Maize histone deacetylase hda101 is involved in plant development, gene transcription, and sequence-specific modulation of histone modification of genes and repeats. Plant Cell, 2007. 19(4): p. 1145-62.

13. Peng, L.T., et al., Ectopic expression of OsLFL1 in rice represses Ehd1 by binding on its promoter. BiochemBiophys Res Commun, 2007. 360(1): p. 251-6.

14. Omata, K.,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uman inhibitor of caspase-activated DNase gene promoter. Apoptosis, 2008. 13(7): p. 929-37.

15. Metivier, R., et al., Estrogen receptor-alpha directs ordered, cyclical, and combinatorial recruitment of cofactors on a natural target promoter. Cell, 2003. 115(6): p. 751-63.

16. Shi, H., et al., TLR4 links innate immunity and fatty acid-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 J Clin Invest, 2006. 116(11): p. 3015-25.

17. Tsukuda, T., et al., Chromatin remodelling at a DNA double-strand break site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Nature, 2005. 438(7066): p. 379-83.

18. Bernstein, B.E., et al., A bivalent chromatin structure marks key developmental genes in embryonic stem cells. Cell, 2006. 125(2): p. 315-26.

19. Topp, C.N., C.X. Zhong, and R.K. Dawe, Centromere-encoded RNAs are integral components of the maize kinetochore. ProcNatlAcadSci U S A, 2004. 101(45): p. 15986-91.

20. Sotelo, J., et al., Long-range enhancers on 8q24 regulate c-Myc. ProcNatlAcadSci U S A, 2010. 107(7): p. 3001-5.

21. Weinmann, A.S., Novel ChIP-based strategies to uncover transcription factor target genes in the immune system. Nat Rev Immunol, 2004. 4(5): p. 381-6.

22. Barski, A. and K. Zhao, Genomic location analysis by ChIP-Seq. J Cell Biochem, 2009. 107(1): p. 11-8.

23. Kim, T.H., L.O. Barrera, and B. Ren, ChIP-chip for genome-wide analysis of protein binding in mammalian cells. CurrProtocMolBiol, 2007. Chapter 21: p. Unit 21 13.

24. Metzger, E., et al., LSD1 demethylates repressive histone marks to promote androgen-receptor-dependent transcription. Nature, 2005. 437(7057): p. 436-9.

25. Hatzis, P., et al., Genome-wide pattern of TCF7L2/TCF4 chromatin occupancy i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Mol Cell Biol, 2008. 28(8): p. 2732-44.

26. Seo, S., et al., Neurogenin and NeuroD direct transcriptional targets and their regulatory enhancers. EMBO J, 2007. 26(24): p. 5093-108.

27. Loffler, D., et al., Interleukin-6 dependent survival of multiple myeloma cells involves the Stat3-mediated induction of microRNA-21 through a highly conserved enhancer. Blood, 2007. 110(4): p. 1330-3.

28. Kim, D.H., et al., MicroRNA-directed 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in mammalian cells. ProcNatlAcadSci U S A, 2008. 105(42): p. 16230-5.

29. Borchert, G.M., W. Lanier, and B.L. Davidson, RNA polymerase III transcribes human microRNAs. Nat StructMolBiol, 2006. 13(12): p. 1097-101.

CHIP技术

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ChIP技术介绍 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ChIP 技术介绍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ChiP) (Abcam 公司与Upstate 公司都提供ChIP 抗体产品) 染色质免疫沉淀法(Chromatin immunoprecitation,ChIP)就是研究体内DNA 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它可以灵敏地检测目标蛋白与特异DNA 片段的结合情况,还可以用来研究组蛋白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核小体组蛋白可以发生多种翻译后的共价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这些共价修饰与真核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根据“组蛋白密码”假说,组蛋白的各种共价修饰的组合会以协同或拮抗的方式诱导特异的下游生物学功能,因此,ChIP 也为研究组蛋白修饰在基因表达中的作用,全面阐明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工具。 真核生物细胞状态就是由内源与外源因素共同影响的,所有信号传递途径的终点都就是DNA。DNA 通过核蛋白复合物组成染色质,染色质就是基因调控的一个重要作用位点。转录激活因子与辅助抑制因子的研究显示存在一种新的调节机制--“组蛋白密码”,其信息存在于组蛋白的转录后修饰等过程中。该类修饰包括组蛋白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ADP-核糖基化等过程。随着越来越多组蛋白核心结构区域与羧端修饰的确定,组蛋白密码在控制与调节基因功能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确。参与修饰的酶根据其作用的不同而分类:如组氨酸乙酰转移酶(HATs)可以将乙酰基团转到组蛋白上;组蛋白去乙酰酶(HDACs)可以去除氨基酸上的乙酰基团;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MTs)可以将甲基基团转移到组蛋白上等不同组氨酸修饰标记对应于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它可以作为调节因子的作用位点,也可以用来改变染色质结构。 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ChiP)就是基于体内分析发展起来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 复合物,并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然后通过免疫学方法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 片段,通过对目的片断的纯化与检测,从而获得蛋白质与DNA 相互作用的信息。它能真实、完整地反映结合在DNA 序列上的调控蛋白,就是目前确定与特定蛋白结合的基因组区域或确定与特定基因组区域结合的蛋白质的一种很好的方法。CHIP 不仅可以检测体内反式因子与DNA的动态作用,还可以用来研究组蛋白的各种共价修饰与基因表达的关系。而且,CHIP 与其她方法的结合,扩大了其应用范围:CHIP 与基因芯片相结合建立的CHIP-on-chip 方法已广泛用于特定反式因子靶基因的高通量筛选;CHIP 与体内足迹法相结合,用于寻找反式因子的体内结合位点;RNA-CHIP 用于研究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由此可见,随着CHIP 的进一步完善,它必将会在基因表达调控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就是目前研究转录调控蛋白与相应核苷酸序列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实验指导

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是目前唯一研究体内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复合物,并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然后通过免疫学方法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片段,通过对目的片断的纯化与检测,从而获得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信息。 近年来,这种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帮助研究者判断在细胞核中基因组的某一特定位置会出现何种组蛋白修饰,也可结合微阵列技术在染色体基因表达调控区域检查染色体活性,是深入分析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中央神经系统紊乱等疾病的主要代谢通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 实验前准备 在实验开始前,先准备好本次实验所需的各种试剂盒和相关常规试剂,如本次实验分装Pierce Agarose ChIP Kit,此试剂盒,提供了简化的方法来实现交联反交联、蛋白消化、免疫沉淀和DNA纯化。相关试剂从冰箱里取出,室温解冻或冰上解冻待用。还需要16%甲醛,5M NaCl及RNase- free water等本次实验所需的耗材和仪器有:赛默飞公司的Thermo Scientific全波长扫描式多功能读数仪、QSP盒装吸头及冰盒,芬兰百得公司提供的各个量程单通道移液器,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等。 接下来进入实验部分,本实验操作流程为:首先用甲醛处理细胞,使蛋白质与DNA交联,然后用微球菌核酸酶进行消化,进行免疫反应之后,解除蛋白质DNA的交联,最后回收得到的DNA。 甲醛处理使蛋白质与DNA交联 在实验前需将待用细胞,用胰酶消化,进行细胞计数后,调整细胞密度到所需的密度后,方可进行实验。在含相应细胞数量的细胞悬液中,根据细胞培养基的体积,加入16%的甲醛至终浓度为1%。 轻柔颠倒混匀,通风橱中室温孵育10min。在含1%甲醛的培养基中加入10×Glycine Solution至终浓度为1×,混匀,室温孵育5min,目的是终止交联。3000 ×g离心5min,弃掉培养基,用适量预冷的PBS洗细胞,离心去除废液。

关于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原理及实验总结

关于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原理及实验总结 ChIP实验原理 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复合物,并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然后通过免疫学方法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片段,通过对目的片断的纯化与检测,从而获得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信息。 可以利用ChIP研究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TF)与启动子(promoter)的关联性。由于ChIP采用甲醛固定活细胞或者组织的方法,所以能比较真实的反映细胞内TF与Promoter的结合情况。这个优势是EMSA这个体外研究核酸与蛋白相互结合的实验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当用甲醛处理时,相互靠近的蛋白与蛋白,蛋白与核酸(DNA或RNA)之间会产生共价键。细胞内,当TF与Promoter相互结合(生物意义上的结合)时,它们必然靠的比较近,或者契合在一起,这个时候用甲醛处理,能使它们之间产生共价键。 一般ChIP的流程是:甲醛处理细胞——收集细胞,超声破碎——加入目的蛋白的抗体,与靶蛋白-DNA复合物相互结合——加入Protein A,结合抗体-靶蛋白-DNA复合物,并沉淀——对沉淀下来的复合物进行清洗,除去一些非特异性结合——洗脱,得到富集的靶蛋白-DNA复合物——解交联,纯化富集的DNA-片断——PCR分析。 ChIP实验步骤 第一天:

(一)、细胞的甲醛交联与超声破碎。 1、取出1平皿细胞(10cm平皿),加入243ul 37%甲醛,使得甲醛的终浓度为1%。(培养基共有9ml) 2、37摄氏度孵育10min。 3、终止交联:加甘氨酸至终浓度为0.125M。 450ul 2.5M甘氨酸于平皿中。混匀后,在室温下放置5min即可。 4、吸尽培养基,用冰冷的PBS清洗细胞2次。 5、细胞刮刀收集细胞于15ml离心管中(PBS依次为5ml,3ml和3ml)。预冷后2000rpm 5min收集细胞。 6、倒去上清。按照细胞量,加入SDS Lysis Buffer。使得细胞终浓度为每200ul含2×106个细胞。这样每100ul溶液含1×106个细胞。再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复合物。 假设MCF7长满板为5×106个细胞。本次细胞长得约为80%。即为4×106个细胞。因此每管加入400ul SDS Lysis Buffer。 将2管混在一起,共800ul。 7、超声破碎:VCX750,25%功率,4.5S冲击,9S间隙。共14次。当然,如果实验室有Bioruptor这种神器的话那就轻松了。 (二)、除杂及抗体哺育。 8、超声破碎结束后,10,000g 4度离心10min。去除不溶物质。 留取300ul做实验,其余保存于-80度。 300ul中,100ul加抗体做为实验组;100ul不加抗体做为对照组;100ul 加入4ul 5M NaCl (NaCl终浓度为0.2M),65度处理3h解交联,跑电泳,

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

《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 40 学分:2.5 理论学时: 40 实验学时:0 面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 术课程代码:B7700005先开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 学课程性质:必修/选修执笔人:朱新 产审定人: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是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晶体学和计算机技术等的迅猛发展而诞生的,是融合了生物信息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学科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由于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学科的边缘性,所以本课程在介绍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基本基本技术和原理的同时,兼顾学科发展动向,讲授基因组与蛋白组学中的热点和最新进展,旨在使学生了解现代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理论的新进展并为相关学科提供知识和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和现代生物技术在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上的应用及典型研究实例,熟悉从事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重要方法和途

径。努力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思维方式、启发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善于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学习提高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科研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蛋白质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篇基因组学

第一章绪论(1学时) 第一节基因组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基因组学发展的历程; 第三节基因组学的分子基础; 第四节基因组学的应用前景。 本章重点: 1. 基因组学的概念及主要任务; 2. 基因组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难点: 1.基因组学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2.基因组学与生物的遗传改良、人类健康及生物进化。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 思考题: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基因组学的应用发展。 第二章人类基因组计划(1学时) 第一节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诞生; 第二节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竞赛; 第三节人类基因组测序存在的缺口; 第四节人类基因组中的非编码成分; 第五节人类基因组的概观; 第六节人类基因组多样性计划。 本章重点: 1. 人类基因组的研究; 2. 人类基因组多样性。 本章难点: 人类基因组序列的诠释。 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 思考题:

ChIP试剂盒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全套解决方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18420523.html,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全套解决方案——ChIP试剂盒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ChIP)作为最佳的研究体内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复合物,并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然后通过免疫学方法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片段,通过对目的片断的纯化与检测,从而获得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信息。 ChIP不仅可以检测体内反式因子与DNA的动态作用,还可以用来研究组蛋白的各种共价修饰与基因表达的关系。而且,ChIP与其他方法的结合,扩大了其应用范围:ChIP与基因芯片相结合建立的ChIP-on-chip方法已广泛用于特定反式因子靶基因的高通量筛选;ChIP与体内足迹法相结合,用于寻找反式因子的体内结合位点;RNA-ChIP用于研究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由此可见,随着ChIP的进一步完善,它必将会在基因表达调控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国内科研情况而言,研究分化,转录,发育,iPS,肿瘤干细胞,表观遗传学等等领域的老师都会做ChIP实验,还有部分老师会自己买抗体,手工配置试剂。但由于这个实验本身实验步骤比较繁琐而且其中很多步骤都非常关键,所需的试剂较多,容易造成配置间的误差,实验周期较长,若未设置阴性和阳性对照,更会导致结果无法分析,从而进入无休的困惑。 经典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试剂盒(p-2002):提供了对细胞样品进行染色质免疫沉淀反应所需的所有试剂。并且本试剂盒中含有一种阳性对照抗体(RNA聚合酶II抗体)、一种阴性对照抗体(正常小鼠的IgG)、GAPDH引物(可以作为阳性对照来保证试剂盒中试剂和操作步骤没出现问题)。在大多数生长期的哺乳动物细胞中,RNA聚合酶II会在GAPDH基因启动子上富集,准备起始转录,因此该启动子能与RNA聚合酶II发生免疫沉淀反应,而不能与正常小鼠IgG发生。在本染色质免疫沉淀反应中,细胞耦合了甲醛,提取出其中的染色质。染色质进行适当的打断,然后加入到微孔中与其表面上吸附的抗体发生免疫反应。特异性结合到微孔上的DNA从抗体-捕获蛋白-DNA复合物上释放出来,翻转后,通过本公司专门设计的高速离心柱纯化。洗脱下来的DNA可直接用于随后的各种分析。本试剂盒是基于96孔板的,市场上同类产品中最快捷的试剂盒,对CHIP过程进行了彻底的简化,操作简捷,方便易学整个处理过程不到5小时,同时可拆卸式的96孔板模式使研究人员能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手工或是高通量分析。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具体方法及步骤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具体方法及步骤 在保持组蛋白和DNA联合的同时,通过运用对应于一个特定组蛋白标记的生物抗体,染色质被切成很小的片断,并沉淀下来。 IP是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rein A”特异性地结合到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活用开发出来的方法。 目前多用精制的prorein A预先结合固化在argarose的beads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就能吸附抗原达到精制的目的。 一、细胞的甲醛交联与超声破碎(第一天) 1. 取出1平皿细胞(10 cm平皿),加入243 ul 37%甲醛,使得甲醛的终浓度为1%(培养基共有9 ml)。 2. 37℃孵育10 min。 3. 终止交联:加甘氨酸至终浓度为0.125 M。450 ul 2.5 M甘氨酸于平皿中。混匀后,在室温下放置5 min即可。 4. 吸尽培养基,用冰冷的PBS清洗细胞2次。 5. 细胞刮刀收集细胞于15 ml离心管中(PBS依次为5 ml,3 ml和3 ml)。预冷后2 000 rpm 5 min收集细胞。 6. 倒去上清。按照细胞量,加入SDS Lysis Buffer。使得细胞终浓度为每200ul含2x106个细胞。这样每100 ul溶液含1x106个细胞。再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复合物。假设MCF7长满板为5x106个细胞。本次细胞长得约为80%。即为 4x106个细胞。因此每管加入400 ul SDS Lysis Buffer。将2管混在一起,共800 ul。 7. 超声破碎:VCX750,25%功率,4.5 s冲击,9 s间隙。共14次。 二、除杂及抗体哺育(第一天) 1. 超声破碎结束后,10 000 g 4℃离心10 min。去除不溶物质。 2. 留取300ul做实验,其余保存于-80℃。 3. 300 ul中,100 ul加抗体做为实验组;100 ul不加抗体做为对照组;100 ul加入4 ul 5 M NaCl(NaCl终浓度为0.2 M),65℃处理3 h解交联,跑电泳,检测超声破碎的效果。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对新药研发的影响

通过校园网进入数据库例如维普期刊数据库、CNKI、超星电子图书等。完成 A、任选一题,检索相关资料,截取检索过程图片,做成一个ppt文件(50分)。 B、写综述形式的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格式,字数不限,正文字体小四),做成word文件(50分)。要求:按照自己的思路组织成文件,严禁抄袭。 写明班级学号,打印纸质版交给老师。 1、对检索课题“磷酸对草莓生长和开花的影响”检索中文信息。提示:磷酸的化学物质名称是“Phosphonic acid ”普通商业名称是“ethephon”, 2、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对新药研发的影响 3、红霉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 4、HPLC法测定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中L-谷氨酰胺的释放度 姓名:朱艳红 班级: 11生科师范 学号: 11223074 学科教师:张来军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对新药研发的影响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11生科师范2班朱艳红 11223074 摘要 20世纪末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相继产生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迅速发展,对药学科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文章在简介蛋白质组学基本概念、核心技术的基础上,综述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对新药研发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药物研发 The impact of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drug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20th century,Genomics and proteomics had emerged one after the other. Driven by Soaring development of the omits,pharmaceutical industry presents a new vision,all human life faces a promising future. On the basis of proteomics Introduction to basic concepts, core technology, reviewed the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new drugs. Keywords:Genomics; proteomics; drug development

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技术自我总结

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技术自我总结 实验原理: ChIP是一项比较流行的研究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TF)与启动子(promoter)相互结合的实验技术。由于ChIP采用甲醛固定活细胞或者组织的方法,所以能比较真实的反映细胞内TF与Promoter的结合情况。这个优势是EMSA这个体外研究核酸与蛋白相互结合的实验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当用甲醛处理时,相互靠近的蛋白与蛋白,蛋白与核酸(DNA或RNA)之间会产生共价键。细胞内,当TF与Promoter相互结合(生物意义上的结合)时,它们必然靠的比较近,或者契合在一起,这个时候用甲醛处理,能使它们之间产生共价键。 ChIP的流程是: 甲醛处理细胞——收集细胞,超声破碎——加入目的蛋白的抗体,与靶蛋白-DNA复合物相互结合——加入Protein A,结合抗体-靶蛋白-DNA复合物,并沉淀——对沉淀下来的复合物进行清洗,除去一些非特异性结合——洗脱,得到富集的靶蛋白-DNA复合物——解交联,纯化富集的DNA-片断——PCR分析。 PCR验证: 在PCR分析这一块,比较传统的做法是半定量-PCR。但是现在随着荧光定量PCR的普及,大家也越来越倾向于Q-PCR了。此外还有一些由ChIP衍生出来的方法。例如RIP(其实就是用ChIP的方法研究细胞内蛋白与RNA的相互结合,具体方法和ChIP差不多,只是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防止RNase,最后分析的时候需要先将RNA 逆转录成为cDNA);还有ChIP-chip(其实就是ChIP富集得到的DNA-片段,拿去做芯片分析,做法在ChIP的基础上有所改变,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做法,要根据公司的要求来准备样品)。 具体实验步骤: 第一天: (一)、细胞的甲醛交联与超声破碎。 1、取出1平皿细胞(10cm平皿),加入243ul 37%甲醛,使得甲醛的终浓度为1%。(培养基共有9ml) 2、37摄氏度孵育10min。 3、终止交联:加甘氨酸至终浓度为0.125M。 450ul 2.5M甘氨酸于平皿中。混匀后,在室温下放置5min即可。 4、吸尽培养基,用冰冷的PBS清洗细胞2次。 5、细胞刮刀收集细胞于15ml离心管中(PBS依次为5ml,3ml和3ml)。预冷后2000rpm 5min收集细胞。 6、倒去上清。按照细胞量,加入SDS Lysis Buffer。使得细胞终浓度为每200ul含2×106个细胞。这样每100ul 溶液含1×106个细胞。再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复合物。 假设MCF7长满板为5×106个细胞。本次细胞长得约为80%。即为4×106个细胞。因此每管加入400ul SDS Lysis Buffer。 将2管混在一起,共800ul。 7、超声破碎:VCX750,25%功率,4.5S冲击,9S间隙。共14次。 (二)、除杂及抗体哺育。 8、超声破碎结束后,10,000g 4度离心10min。去除不溶物质。 留取300ul做实验,其余保存于-80度。 300ul中,100ul加抗体做为实验组;100ul不加抗体做为对照组;100ul加入4ul 5M NaCl (NaCl终浓度为0.2M),65度处理4h解交联,跑电泳,检测超声破碎的效果。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的发展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的发展 姚汪劲松发育生物学2013级2013110046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并且介绍了反向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反向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应用,研究前景。 目前,不断发展的D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和技术已经成为研究DNA复制、重组、修复和转录的核心。其中凝胶阻滞实验(EMSA),报告基因分析,DNA微阵列,质谱分析法MS,酵母单杂交系统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是被广泛应用于研究DNA 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以染色质形式存在,研究蛋白质与DNA在染色质环境下的相互作用是阐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基本途径。生物体内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发生在转录过程中,转录调控是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s)如启动子(Promoter)、增强子(Enhancer)与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s)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组DNA的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乙酰化和磷酸化修饰,核小体重新定位及染色体结构重建都影响调控。转录调控具有细胞类型、发育阶段和外界环境刺激的差异性,哺乳动物转录调控序列分散在较大区域,组蛋白修饰状态达100多种,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转录调控的复杂性。 ChIP是一种在体内研究转录因子和靶基因启动子区域直接相互作用的方法,可以在体内直接确定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方式的动态变化,能够得到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信息,确定其直接靶基因。它早期多被用于研究核小体上的DNA和组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组蛋白的修饰等方面。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ChIP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被广泛应用于体内转录调控因子与靶基因启动子上特异核苷酸序列结合方面的研究,并成为在染色质水平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的有效方法。特别是,此技术与DNA芯片和分子克隆技术相结合,可用于高通量筛选已知蛋白因子的未知DNA靶位点和研究反式作用因子在整个基因组上的分布情况,这将有助于深入研究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调控网络。 ChIP技术由Orlando等于1997年创立。其基本原理为将处于适当生长时期的活细胞用甲醛交联后将细胞裂解,染色体分离并打碎为一定大小的片段;然后用特异性抗体免疫沉淀目标蛋白与DNA交联的复合物,对特定靶蛋白与DNA片段进行富集。采用低pH值条件反交联,DNA与蛋白质之间的Schiff键水解,释放DNA片段。通过对目标片段的纯化与检测,获得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序列信息。在上述ChIP过程中,甲醛能够进入细胞并使蛋白质与DNA或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通过希弗(Scihff)键交联,形成稳定结合的复合物。如果交联效果不太好,可以先用交联剂DMA(Dimethyl adipimidate)或DSG (Disuccnimidyl glutarate)处理细胞,以加强后续甲醛交联的效果。破碎DNA可采用超声物理破碎或特定酶切消化,以获得所需长度的DNA片段。由于DNA片段长度将影响抗体免疫沉淀效率,因此破碎DNA是ChIP实验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超声效果与细胞裂解是否充分、细胞浓度及裂解液成分等因素有关。超声处理后的液体应从浑浊状态变为透明状态。选择专一性及亲和力较高的抗体是ChIP成功的关键。非特异性抗体将增加大量的非目标靶点DNA片段信息,从而掩盖了真实的蛋白质结合位点信息;而亲和力较差的抗体,则无法获得高信噪比靶点DNA片段。另一方面,在甲醛交联过程中可能会掩盖一些蛋白质的表位,这会影响到一部分蛋白质和DNA复合体的免疫沉淀反应。因此,用Western印迹或免疫组化等常用的实验方法证明的能够对目标蛋白质进行免疫结合的抗体,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够成功地进行ChIP实验。例如,Weitsman 等检验了不同的雌激素受体β抗体在ChIP中的免疫沉淀能力,发现有的抗体虽然能够在标准免疫沉淀条件下与抗原结合,但不适合ChIP条件下使用,并

基因组学(结构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

问: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答: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生物科学进入了人类后基因组时代,即大规模开展基因组生物学功能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功能基因组学,包括结构基因组研究和蛋白质组研究等。以功能基因组学为代表的后基因组时代主要为利用基因组学提供的信息。 基因组研究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struc tural genomics和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结构基因组学代表基因组分析的早期阶段,以建立生物体高分辨率遗传、物理和转录图谱为主。功能基因组学代表基因分析的新阶段,是利用结构基因组学提供的信息系统地研究基因功能,它以高通量、大规模实验方法以及统计与计算机分析为特征。 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又往往被称为后基因组学(postgenomics,它利用结构基因组所提供的信息和产物,发展和应用新的实验手段,通过在基因组或系统水平上全面分析基因的功能,使得生物学研究从对单一基因或蛋白质的研究转向多个基因或蛋白质同时进行系统的研究。这是在基因组静态的碱基序列弄清楚之后转入基因组动态的生物学功能学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基因功能发现、基因表达分析及突变检测。 基因的功能包括:生物学功能,如作为蛋白质激酶对特异蛋白质进行磷酸化修饰;细胞学功能,如参与细胞间和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发育上功能,如参与形态建成等采用的手段包括经典的减法杂交,差示筛选,cDNA代表差异分析以及mRNA差异显示等,但这些技术不能对基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新的技术应运而生,包括基因表达的系统分析,cDNA微阵列,DNA芯片等。鉴定基因功能最有效的方法是观察基因表达被阻断或增加后在细胞和整体水平所产生的表型变异,因此需要建立模式生物体。 功能基因组学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

知无不“研”|一文读懂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 基于体内分析而发展的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kit,ChIP)技术可以真实、完整地反映结合在DNA序列上的调控蛋白。由于ChIP采用甲醛固定活细胞或者组织的方法,因此能比较真实的反映细胞内TF与Promoter的结合情况,还可以用来研究组蛋白的各种共价修饰与基因表达的关系。近年来,这种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采用结合微阵列技术在染色体基因表达调控区域检查染色体活性,是深入分析癌症、心血管病以及中央神经系统紊乱等疾病主要通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 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ChIP)的基本原理是在活细胞状态下,当用甲醛处理时,相互靠近的蛋白与蛋白、蛋白与核酸(DNA或RNA)之间会产生共价键。细胞内,当TF与Promoter相互结合时,它们必然靠的比较近或者契合在一起,这个时候用甲醛处理,能使它们之间产生共价键。固定的蛋白质-DNA复合物通过超声或酶处理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然后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反应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片段,通过对目的片断的纯化与检测,从而获得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信息。通过qPCR或二代测序,筛选与目的蛋白互作的未知DNA信息。 今天小编将珍藏多年的ChIP实验心得拿出来与大家一同探讨。 应用领域 1、判断DNA链的某一特定位置会出现何种组蛋白修饰 2、检测RNA polymerase II及其它反式因子在基因组上结合位点的精确定位 3、研究组蛋白共价修饰与基因表达的关系 4、转录因子研究 技术流程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可以:(1)组蛋白修饰酶的抗体作为“生物标记”;(2)转录调控分析;(3)药物开发研究;(4)DNA损失与凋亡分析。 1实验方法原理: 在保持组蛋白和DNA联合的同时,通过运用对应于一个特定组蛋白标记的生物抗体,染色质被切成很小的片断,并沉淀下来。 IP是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rein A”特异性地结合到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活用开发出来的方法。 目前多用精制的prorein A预先结合固化在argarose的beads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就能吸附抗原达到精制的目的。 2实验材料、试剂、仪器耗材: 细胞样品 甲醛、甘氨酸、PBS、SDS、Lysis Buffer、洗脱液、RNaseA、蛋白酶K、omega胶回收试剂盒等 离心管、超声仪、电泳仪、离心机等 3实验步骤: 一、细胞的甲醛交联与超声破碎(第一天) 1. 取出1平皿细胞(10 cm平皿),加入243 ul 37%甲醛,使得甲醛的终浓度为1%(培养基共有9 ml)。 2. 37℃孵育10 min。 3. 终止交联:加甘氨酸至终浓度为0.125 M。450 ul 2.5 M甘氨酸于平皿中。混匀后,在室温下放置5 min即可。

4. 吸尽培养基,用冰冷的PBS清洗细胞2次。 5. 细胞刮刀收集细胞于15 ml离心管中(PBS依次为5 ml,3 ml和3 ml)。预冷后2 000 rpm 5 min收集细胞。 6. 倒去上清。按照细胞量,加入SDS Lysis Buffer。使得细胞终浓度为每200ul含2×106个细胞。这样每100 ul溶液含1×106个细胞。再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复合物。假设MCF7长满板为5×106个细胞。本次细胞长得约为80%。即为4×106个细胞。因此每管加入400 ul SDS Lysis Buffer。将2管混在一起,共800 ul。 7. 超声破碎:VCX750,25%功率,4.5 s冲击,9 s间隙。共14次。 二、除杂及抗体哺育(第一天) 1. 超声破碎结束后,10 000 g 4℃离心10 min。去除不溶物质。 2. 留取300ul做实验,其余保存于-80℃。 3. 300 ul中,100 ul加抗体做为实验组;100 ul不加抗体做为对照组;100 ul加入4 ul 5 M NaCl(NaCl终浓度为0.2 M),65℃处理3 h解交联,跑电泳,检测超声破碎的效果。 4. 在100 ul的超声破碎产物中,加入900 ul ChIP DilutionBuffer和20 ul的50×PIC。再各加入60 ul ProteinA Agarose/SalmonSpermDNA。4℃颠转混匀1 h。 5. 1 h后,在4℃静置10 min沉淀,700 rpm离心1 min。 6. 取上清。各留取20 ul做为input。一管中加入1 ul抗体,另一管中则不加抗体。4℃颠转过夜。 三、检验超声破碎的效果(第一天) 1. 取100 ul超声破碎后产物,加入4 ul 5M NaCl,65℃处理2 h解交联。 2. 分出一半用酚/氯仿抽提。电泳检测超声效果。 四、免疫复合物的沉淀及清洗(第二天)

组织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ip)-步骤

Chip步骤 组织裂解: 1.新鲜组织。切成1-3 mm3小块。 2.转移组织到50ML试管里。加入10 ml of 1X PBS. 3.加甲醛至终浓度为1%。室温下转动15—20mins。(10ul) 4.加2.5 M Glycine至终浓度为0.125 M(终止交联)。4°C下转动10mins。(0.5ml) 5.100 g, 4°C 离心样本5mins。 6.弃上清,取沉淀。用45 ml 冰冻1X PBS和25 ml 冰冻1X PBS各洗一次。离心弃上清。 7.再加入2 ml 冰冻1X PBS。匀浆机裂解组织。1000 rpm,4°C ,离心5 min。弃上清。 8.细胞裂解液重悬细胞。加入蛋白酶抑制剂PMSF (10 ul per ml), aprotinin (1 ul per ml) and leupeptin (1 ul per ml).冰上孵育10-15mins 9.5,000 rpm ,4°C离心5分钟。取沉淀 10.细胞核裂解液重悬细胞加入(8)中的蛋白酶抑制剂。冰上孵育10-20mins。 11.接下来就进去超声过程了。(接下来第一天的5) 第一天 1.细胞中加入1%的甲醛,8ml的培养液加入216 ul的甲醛,37度十分钟。 2.配制含有蛋白酶抑制剂的PBS 20 ml和含有蛋白酶抑制剂的SDS溶液1ml 3.将细胞拿出来,迅速的移除含甲醛的培养基,加入含蛋白酶抑制剂的PBS洗两遍。胰酶 消化20秒,加入含蛋白酶抑制剂的PBS 1ml。用细胞刮刀把细胞刮下,收集到1.5ml的离心管里面。 4.4度2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液,加入200ul含蛋白酶抑制剂的SDS溶液。吹打 重悬细胞,冰上孵育10分钟。 5.超声切割DNA,总切割时间4min30sec,超声10sec,间隙10sec。 6.4度13000rpm离心10min,转移上清液到一个新的2ml的离心管,弃沉淀。 7.稀释超声后的上清液到10X的CHIP稀释液,200ul的上清液加入1.8ml的CHIP稀释液, 达到最终体积2ml。 8.为去除非特异性,加入75ul的Salmon Sperm DNA/Protein A Agarose-50% Slurry,4度旋 转30分钟。 9.1000rpm离心3min沉淀Salmon Sperm DNA/Protein A Agarose-50% Slurry,收集上清液。 10.上清液加入1抗,4度振荡过夜。(5—10大概一个小时) 第二天(1—8大概两个半小时) 1.加60ul的Salmon Sperm DNA/Protein A Agarose-50% Slurry,沉淀抗体/抗原复合物,4度 旋转一小时。 2.1000rpm 4度3min收集沉底,移除上清液,开始洗脱过程。 3.低盐免疫复合物洗脱液,旋转5min,1000rpm离心3min收集沉淀 4.高盐免疫复合物洗脱液,旋转5min,1000rpm离心3min收集沉淀 5.Licl免疫复合物洗脱液,旋转5min,1000rpm离心3min收集沉淀 6.TE Buffer,旋转5min,1000rpm离心3min收集沉淀,两次 7.现在得到的是protein A/antibody/histone/DNA complex,新制备elution buffer (1%SDS, 0.1M NaHCO3)。加250ul elution buffer到沉淀,混匀后室温旋转15min。1000rpm离心 3min沉淀,移上清液到新的离心管,重复上面的过程,最后上清液体积大约500ul。8.加入20ul的5M的nacl反转交联,65度过夜。 第三天(大概3个小时)

浅析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及应用

【摘要】基因组相对较稳定,而且各种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组结构有许多基本相似的特征;蛋白质组是动态的,随内外界刺激而变化。对蛋白质组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容易接近对生命过程的认识。蛋白质组学是在细胞的整体蛋白质水平上进行研究、从蛋白质整体活动的角度来认识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新学科,简要介绍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科学背景、概念及其应用。 【关键词】基因组;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 一、基因组及基因组学的概念 基因组(genome)一词系由德国汉堡大学H.威克勒教授于1920年首创,用以表示真核生物从其亲代所继承的单套染色体,或称染色体组。更准确地说,基因组是指生物的整套染色体所含有的全部DNA序列。由于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植物的叶绿体中也发现存在遗传物质,因此又将线粒体或叶绿体所携带的遗传物质称为线粒体基因组或叶绿体基因组。原核生物基因组则包括细胞内的染色体和质粒DNA。此外非独立生命形态的病毒颗粒也携带遗传物质,称为病毒基因组。所有生命都具有指令其生长与发育,维持其结构与功能所必需的遗传信息,本书中将生物所具有的携带遗传信息的遗传物质总和称为基因组。[1] 基因组学(genomic)一词系由T.罗德里克(T.Roderick)于1986年首创,用于概括涉及基因组作图、测序和整个基因组功能分析的遗传学学科分支,并已用来命名一个学术刊物Genomics。基因组学是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而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生命科学领域。[1] 基因组学与传统遗传学其他学科的差别在于,基因组学是在全基因组范围研究基因的结构、组成、功能及其进化,因而涉及大范围高通量收集和分析有关基因组DNA的序列组成,染色体分子水平的结构特征,全基因组的基因数目、功能和分类,基因组水平的基因表达与调控以及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的进化关系。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技术和路线有许多不同于传统遗传学的特点,各相关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基因组学的主要工具和方法包括:生物信息学,遗传分析,基因表达测量和基因功能鉴定。 二、功能基因组学的概念及应用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DNA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因此,研究蛋白质与DNA在染色质环境下的相互作用是阐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机制的基本途径。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CHIP)是目前唯一研究体内DNA 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 复合物,并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然后通过免疫学方法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片段,通过对目的片断的纯化与检测,从而获得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信息。CHIP不仅可以检测体内反式因子与DNA的动态作用,还可以用来研究组蛋白的各种共价修饰与基因表达的关系。而且,CHIP与其他方法的结合,扩大了其应用范围:CHIP与基因芯片相结合建立的CHIP-on-chip方法已广泛用于特定反式因子靶基因的高通量筛选;CHIP与体内足迹法相结合,用于寻找反式因子的体内结合位点;RNA-CHIP 用于研究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由此可见,随着CHIP的进一步完善,它必将会在基因表达调控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是基于体内分析发展起来的方法,也称结合位点分析法,在过去十年已经成为表观遗传信息研究的主要方法。这项技术帮助研究者判断在细胞核中基因组的某一特定位置会出现何种组蛋白修饰。ChIP不仅可以检测体内反式因子与DNA的动态作用,还可以用来研究组蛋白的各种共价修饰与基因表达的关系。近年来,这种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采用结合微阵列技术在染色体基因表达调控区域检查染色体活性,是深入分析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中央神经系统紊乱等疾病的主要代谢通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 它的原理是在保持组蛋白和DNA联合的同时,通过运用对应于一个特定组蛋白标记的生物抗体,染色质被切成很小的片断,并沉淀下来。IP是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rein A”特异性地结合到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活用开发出来的方法。目前多用精制的prorein A预先结合固化在argarose的beads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就能吸附抗原达到精制的目的。实验最需要注意点就是抗体的性质。抗体不同和抗原结合能力也不同,免染能结合未必能用在IP反应。建议仔细检查抗体的说明书。特别是多抗的特异性是问题。其次,要注意溶解抗原的缓冲液

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和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_戴家银

第26卷第3期2006年3月生 态 学 报ACTA EC OLOGI CA SI NICA Vol .26,No .3Mar .,2006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和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戴家银,王建设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10008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资助项目(KSCX2-SW -128) 收稿日期:2005-08-30;修订日期:2005-12-05 作者简介:戴家银(1965~),男,安徽怀宁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化学研究.E -mail :daijy @ioz .ac .cn Foundation item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Innovation Project of Chines e Academy of Sciences (No .KSCX2-SW -128) Received date :2005-08-30;Accepted date :2005-12-05 Biography :DAI Jia -Yin ,Ph .D .,Professor ,mainly engaged in ecotoxicology and biochemis try .E -mail :daijy @ioz .ac .cn 摘要: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知识整合到生态毒理学中形成了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和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通过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和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能够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水平更深入理解毒物的作用机制,寻找更敏感、有效的生物标记物,形成潜在的强有力的生态风险评价工具。介绍了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和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以及DNA 芯片技术和2D -凝胶电泳技术在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DNA 芯片技术;2D -凝胶电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文章编号:1000-0933(2006)03-0930-05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Progress in ecotoxicogenomics and ecotoxicoproteomics DAI Jia -Yin ,WANG Jian -She (Institut e of Zoology ,C hines e Acade my of Sci ence s ,Beijing 100080,C 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26(3): 930~934.Abstract :Ec otoxicogeno mics and ecotoxic oproteo mics are integration of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into ec otoxicology .Ecotoxic ogenomics is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gene and pr otein expr ession in non -target organisms that is impor tant in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toxicant exposures .Ecotoxic ogenomic toolsmay provide us with a better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ec otoxicology ,and they are likely to provide a vital r ole i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Pr ogress in ec otoxicogenomics and ecotoxicoprote omic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DNA gene c hip and 2D -gel usually used in ecotoxicogeno mics and ecotoxicoproteomics ar e also e xpounded by exa mples . Key words :ec otoxicogeno mics ;ecotoxic oproteo mics ;D NA micr oarra y ;2D -gel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随着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深入发展,生态毒理学已成为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前沿研究领域,正从基因、蛋白质、器官和整体水平深入开展研究工作。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的短短几年间,以“组学(-omics )”构成的学科及其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在生命科学界迅速蔓延、蓬勃发展。在环境科学领域中也出现了环境基因组学(environmental genomics )、毒理基因组学(toxicogenomics )等学科。Snape 等人[1~3]将基因组学知识整合到生态毒理学中,于2004年提出了“生态毒理基因组学(ecotoxicogenomics )”的概念,通过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研究确认一系列毒物效应基因,从而在基因组水平更深入理解毒物的作用机制,并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寻找更敏感、有效的生物标记物(biomarkers ),形成潜在的强有力的生态风险评价工具。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是指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食物链蓄积、逐级传递,经直接或间接途径进入人体的化学物质。POPs 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内分泌干扰等毒作用。POPs 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引起世界各国的决策者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也成为环境科学和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4,5]。我国已于2001年5月签署了控制12种P OPs 对人类健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