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仪器分析2014-2015年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2014-2015年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2014-2015年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2014-2015年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单位:食品化学工程系

课程负责人:王白雪

适用于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商品检测技术专业

教学学时:64学时

一、课程概况

《仪器分析》是化工、食品检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的基本构造、实验技术和定性定量方法,并初步具有应用此类方法解决生产与科学研究相应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食品检测分析技术》等课程,并未将来检测分析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食品检测分析技术》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技能:

1、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发展趋势;

2、基本掌握主要仪器分析法的基本理论、仪器原理、实验技术;

3、掌握仪器结构、原理和应用;

4、基本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法的样品处理技术;

5、能把仪器分析技术运用到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以及农产品检验中去。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绪论

教学内容: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仪器分析的特点,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基本要求:掌握仪器分析的内容、分类和特点。

第2章一般光学分析技术

教学内容: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学分析法的分类,旋光技术和折光技术。

基本要求:了解光学分析法的分类;理解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掌握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旋光技术。

重点: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旋光技术。

难点:旋光技术。

第3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技术

教学内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基本要求:了解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部分及结构原理;理解光辐射的选择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掌握光的吸收定律,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吸光度测量范围的选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重点:光的吸收定律,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吸光度测量范围的选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

第4章原子吸收光谱技术

教学内容: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仪及主要部件,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抑制,定量分析方法和应用。

基本要求:了解仪器的主要部件及结构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理解干扰及其消除方法,实验技术;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理论,定量分析方法。

重点:共振线与吸收线,影响谱线变宽的因素,测定条件的选择,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抑制法,重点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定量分析方法中工作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的计算。

难点:共振线,积分吸收,灵敏度,检测极限,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抑制法。

第5章电化学分析技术

教学内容:电化学分析法的分类、特点,电位分析法原理及其分类,电位滴定分析法,电导分析法和永停滴定法。

基本要求:了解电化学分析法的分类、特点,电极的种类以及电位分析的基本构造;理解膜电位产生的机理;掌握电位分析方法的原理,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

重点:电位分析方法的原理,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溶液PH值得计算方法、运用工作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进行离子活度的计算。

难点:电位分析方法的原理,膜电位。

第6章薄层色谱分析技术

教学内容:色谱法概述,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薄层的制备,薄层色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基本要求:了解色谱分析法的分类;理解薄层色谱法的应用;掌握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薄层色谱法中的重要参数,薄层的制备和分析。

重点: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薄层色谱法中的重要参数,薄层的制备和分析。

难点: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7章气相色谱分析技术

教学内容: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的特点,基本原理,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固定相及其选择,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基本要求:了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的特点和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常用气相色谱检测器的工作原理;理解塔板理论、速率理论及分离效能的意义,气相色谱固定相及其选择;掌握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基本原理和仪器流程,流出曲线的相关术语、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重点: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基本原理,塔板理论、速率理论及分离效能指标,固定相及其选择,定量分析方法。

难点:塔板理论、速率理论。

第8章液相色谱分析技术

教学内容: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的特点,基本原理,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固定相及其选择,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基本要求:了解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的特点和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的应用,液相色谱固定相及其选择;掌握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基本原理和仪器流程,流出曲线的相关术语、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重点: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基本原理,固定相及其选择,定量分析方法。

难点:。

四、课时分配表

开课实验室:

注:实验类别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性、其它五种;必做与选做栏以“√”表示。每个实验项目以2学时为最小单位)。

六、推荐教材、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李自刚,弓建红.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第一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

2.推荐参考书

赵藻潘等.仪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北京大学和化学系仪器分析教程组编.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方惠群等.仪器分析原理.南京:南京法学出版社,1994

邓勃等.仪器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赵文宽等.仪器分析.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朱世盛.仪器分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六、执行大纲说明

1.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为主,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型教学和演示教学等手段;

2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除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外,还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本大纲各部分安排顺序仅供参考,授课顺序和各章学时分配数任课教师可根据相应教材和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教师可在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对教学内容作适量的调整和增减。

执笔人:王白雪

审核人:

食品包装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包装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与检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学时数:18 学分数:1.0 一、实验课开设目的 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加深理解认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掌握包装材料的包装特性及基本用途,了解包装技法的基本程序和操作,为将来步入生产奠定实践基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符合社会要求的食品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特开设《食品包装学》实验课。 二、实验课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 42学时,其中讲课 24学时,实验 18学时。 序号实验题目学时 1 食品包装材料测试 3 3 2 食品包装技术:袋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液体、 固体、枕式袋) 3 食品包装技术:热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 3 4 食品包装技术:真空(充气)包装机、热封机 3 5 产品包装设计6(设计实验) 合计18 三、实验课教材、参考书目 1.理论讲授教材:章建浩.《食品包装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2.实验指导书:袁亚宏.《食品包装学实验指导》(自编教材),待编。 3.参考书: ① 章建浩主编. 食品包装手册大全.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② 林学翰等主编.食品包装学.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实践1:餐饮服务站姿、走姿四、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食品包装材料测试(3学时) 1.实验目的与要求:建立食品包装常用材料的感性认识,了解材料的包装特性及用途,并掌握食品包装材料基本包装性能的检测手段和方法。

2.实验主要内容:食品包装用纸类材料中,比较认识牛皮纸、羊皮纸、蜡纸等纸张和纸板的包装特性和用途;塑料中,对常用的PE、PP、PET、PA、PVC、PVDC等塑料的包装特性和用途及包装产品进行展示和了解;金属中,主要对目前市场常用于两片罐、三片罐制造材料镀锡钢板及铝箔的包装特性和包装产品及一些新型食品金属罐进行分析;玻璃中,主要了解玻璃瓶的包装强度和特性及新型薄壁轻型瓶。另外,还可根据市场发展,认识一些最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产品。 3.实验步骤: (1)对各种包装材料的特征进行识别并了解包装特性 (2)对包装材料的基本特性进行测定分析 4.实验报告要求:实验完成后,学生必须于当周完成并上交试验报告。实验报告必须统一使用西昌学院实验报告用纸书写,要求书写规范、整洁,并能对实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对实验报告要认真批阅,有选择性的接受学生反馈的意见,以便对实验进行改进。 5.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厚度测定仪,封口强度测定仪,热封强度仪,热收缩测定仪等 实验二食品包装技术:袋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液体、固体、枕式袋)(3学时) 1.实验目的与要求: ①了解食品包装袋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基本原理和方法 ②在掌握包装材料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完成袋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基本原理。 2.实验主要内容: ①了解食品包装袋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基本原理 ②掌握食品包装袋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方法 结合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设备条件对以上包装技术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食品包装常用技法的理解。 3.实验步骤: ①于本门课程开始授课时,即下达设计任务及要求,目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利用课外收集,了解食品包装袋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基本原理和方法; ②实验课时,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和调试; 4.实验报告要求:实验完成后,学生必须于当周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必须统一使用西昌学院实验报告用纸书写,要求书写规范、整洁,并能对实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报告中要分析其设计或收集的包装产品所选用的包装材料的类别及特性,采用的包装技法,并能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及见解。教师对实验报告要认真批阅,有选择性的接受学生反馈的意见,以便对实验进行改进。 5.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袋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 6.实验所需材料:多功能包装机塑料薄膜 实验三食品包装技术:热成型-充填-封口包装机(3学时) 1.实验目的与要求: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四年制本科·试行) 一、教学目的 仪器分析实验是实验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的重要内容。其要紧目的是:通过仪器分析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有关仪器分析方法差不多原理的明白得,把握仪器分析实验的差不多知识和技能;学会正确地使用分析仪器;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正确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科技创新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差不多要求 1、课前认真预习,认真阅读仪器分析实验教材,了解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工作的差不多原理、仪器要紧部件的功能、操作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 2、学会正确使用仪器。未经老师承诺不得随意开动或关闭仪器,更不得随意旋转仪器旋钮、改变仪器的工作参数等。详细了解仪器的性能,防止损坏仪器或发生安全事故。实验室应始终保持整洁和安静。 3、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地学习有关分析方法的差不多技术。要细心观看实验现象和认真记录实验条件和分析测试的原始数据;学会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主动摸索、勤于动手,培养良好的实验适应和科学作风。 4、爱护实验的仪器设备。实验中如发觉仪器工作不正常,应及时报告老师处理,每次实验终止后,应将使用仪器复原,清洗好使用过的器皿,整理好实验室。 5、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简明,图表清晰。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题目、日期、原理、仪器名称及型号、要紧仪器的工作参数、简要步骤、实验数据或图谱、实验中的现象、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咨询题讨论等。 实验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差不多条件实验及试样中微量铁的测定)(4学时) 实验二食品中NO2-含量的测定(4学时)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取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取光谱的阻碍(4学时) 实验四荧光分析法测定铝的含量(4学时) 实验五原子吸取光谱法测定痕量镉(4学时) 实验六玻璃电极响应斜率和溶液PH的测定(4学时) 实验七自来水中含氟量的测定-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4学时)实验八极谱催化波测定自来水中微量钼(4学时) 实验九硫酸铜电解液中氯离子的电位滴定(4学时) 实验十气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4学时) 实验十一果汁(苹果汁)中有机酸的分析(4学时) 三、教材及参考书 1、华中师范大学等校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 001.7) 2、万益群、倪永年主编.仪器分析实验(第三版).江西高校出版社(2 003.8) 3、谢能泳、陆为林、陈玄杰编.分析化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四、其它讲明 五、实验项目一览表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使用专业:环境科学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0142110 课程类型:必修课 英文名称: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类型:基础方向课 学时:64学时讲课学时:60学时 学分:4学分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化学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计算机 执笔人:刁春鹏审定人:张金萍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要求 仪器分析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利用较特殊的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形态分析及结构分析。它具有测定快速、灵敏、准确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仪器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常用的主要仪器分析方法,介绍这些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典型仪器的结构与性质,利用这些仪器完成定性、定量、定结构的分析任务,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和更好的指导工农业生产打下牢固的基础。 仪器分析是建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学及计算机基础上的后续课程,它为后续课和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它是许多学科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测试手段,并在提高人才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重点介绍光谱、电化学和色谱三大块和质谱法的内容。 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分子发光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位分析法,极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分析法等。 了解仪器的结构及常用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学会使用一些仪器。 要求学生初步具有根据分析的目的、要求和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以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了解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和技能在实际中的应用,为后续课的学习及今后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与其他课程关系 仪器分析是建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学及计算机基础上的后续课程,用到先修课的一些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第1章绪论 学时:2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使用)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本大纲根据食品工艺学教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编制。 二、实验课程简介 食品工艺学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学完《食品工艺学》理论课程基础上的一门专业实践课。本实验课程包括酸奶、乳饮料、果汁饮料、面包、蛋糕、蛋黄酱等产品的加工实验内容。在实验预习中也鼓励学生按组的形式根据基本工艺和基本配方从原料选择、配方制定、工艺优化、理化指标测定及经济核算几方面独立设计实验。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把所学的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等本专业开设的多门课程进行综合运用,强调创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原料到成品食品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不同加工手段或工艺对食品质量和经济技术指标的影响等。 学生通过加工不同类型的食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性认识加强,即熟悉了各种食品的工艺,也能学习和掌握有关食品加工设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教学文件:自编实验讲义 教学形式:学生操作 五、本课程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一)主要设备 1、电炉 2、家用多功能粉碎机 3、培养箱 4、水浴锅 5、天平 6、粉筛 7、不锈钢桶8、和面机9、冰箱10、烤炉11、打蛋器12、秤13、不 锈钢盆14、蛋糕烤模15、烤盘16、高压灭菌锅 (二)低质易耗品 1、试管 2、移液管 3、皮筋 4、保鲜膜 5、一次性塑料杯 6、小碗

(三)实验材料 1、鲜奶 2、水果 3、面粉 4、鸡蛋 5、糖 6、食品添加剂 7、油脂 六、考核办法 根据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实验操作情况,给予具体的评分;结合预习报告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确定实验的总成绩。最后在学生的课程实习总成绩中,实验课程成绩占总成绩60%。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为化学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化学主干基础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化学与相关学科研究中所必需的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基础原理和分析方法,理解各种分析与检测技术的特征与技术要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科学研究的技能并具备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掌握原子和分子光谱产生的原理,了解原子吸收、原子发射、原子荧光以及分子吸收、分子荧光与磷光、拉曼光谱分析方法以及仪器的原理及应用; 2.掌握核磁共振与质谱分析的原理、了解仪器的原理与应用、学会图谱解析的一般方法; 3.掌握混合物中各种分子分离的方法、原理与仪器。了解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与毛细管电动色谱的仪器原理及应用; 4.掌握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5.了解分析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如表面分析技术,原子力显微技术)以及在相关学科的分析测试中的应用。 课程的内容、结构、知识点、课时等方面的组织安排: 一、课程的内容、结构和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仪器分析的内容和分类,仪器分析的方法特点,仪器分析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原子吸收光谱 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概述; 2、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3、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结构(锐线光源;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石墨炉原子化、低温原子化;单色器、检测器); 4、干扰及其消除(化学干扰、物理干扰、电离干扰、光谱干扰;背景干扰及其消除-氘灯扣背景、塞曼扣背景、自吸扣背景); 5、原子荧光分析法(原子荧光类型、分析原理、仪器、应用); 6、原子吸收限制及发展前景。 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 1、原子发射光谱概述; 2、原子发射光谱理论基础(原子发射光谱的定性基础、原子发射光谱的定量基础); 3、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器(光源-火焰、电弧、火花、ICP;分光器;检测器-感光板、PMT、CCD); 4、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定量分析); 5、原子发射光谱的干扰及其消除。 第四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1、分子光谱分析方法概论; 2、分子光谱,分子结构与吸收光谱特征的关系; 3、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的内容,比耳定律的要求,比耳定律的适用性;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光源,分光器,吸收池,检测器,工作过程,仪器校正; 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其它应用; 6、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介绍差示分光光度法,导数分光光度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动力学分光光度法,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反射光谱法,光声光谱法。 第五章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分析法 1、光致发光的光物理过程电子自旋,单线态和三线态,光致发光的光物理过程; 2、发光参数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寿命,发光量子产率; 3、发光与物质结构的关系分子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开课单位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 二、课程代码与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050113015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学 三、开课对象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 四、课程性质 专业主干必修 总学时48学时;3学分。理论48学时。 五、教学任务与目标 《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必修课。 1.了解食品安全知识,让学生来解释所涉及的各种食品的检查,以确定其是否适宜供人食用的成分; 2.理解GMP、SSOP、IS22000等管理体系的构成和特点。理解食品安全检测的概念,理解色谱法、生物芯片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聚合酶链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3.掌握掌握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有机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植物性、动物性有毒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包装材料纸、金属、塑料、印油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概念,熟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技术、管理方法和法律法规。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知识基础和能力。 七、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讲授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教学内容:(1)食品安全性的概述:食品安全的历史观;食品安全现代内涵;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的过程;化学物质的毒性与饮食风险;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2)世界和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3)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物;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的控制;食品污染的控制;(4)食品安全性检测方法:传统培养检测方法;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 2、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答法、图示法、习题法。 教学手段:传统讲解、多媒体。 第二章化学成分源食品安全问题6学时 1、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讲授农药、兽药残留,教学内容:(1)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的危害;违禁非食用物质添加剂的毒性作用;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的评价;几种典型非食用物质添加剂:吊白块;苏丹红; 三聚氰胺;工业用甲醛;(2)农药残留:农药残留的来源;农药残留的危害;农药残留限量;(3)兽药残留:兽药残留来源;兽药残留危害;兽药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学校 中药教研室 2010. 3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72 适用对象:中药专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仪器分析》是中药专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主要讲授仪器分析光学分析法、色谱法、质谱法等方法的基本理论、仪器原理、使用技术。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制定实验研究方案,解决中药生产质量检测、监控、中药新药研发等领域的问题。 该课程应在完成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为以后的中药化学,制剂分析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技能: 1、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发展趋势; 2、基本掌握主要仪器分析法的基本理论、仪器原理、实验技术 3、掌握仪器结构、原理和应用 4、基本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法的样品处理技术 5、能把仪器分析技术运用到科学研究,中成药生产检测、监控,及新药开 发中去。 三、学时分配(参考)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1.了解现代仪器分析发展的现状。 2.熟悉现代仪器分析的特点。 [教学内容] 1、仪器分析法的分类。 2、仪器分析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3、仪器分析法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仪器分析法的分类

难点: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法的比较 [教学方法] 多媒体或理论讲授。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教学要求] 1.了解光学导论的分类及特点 2.掌握电磁辐射的概念和各种光谱的区别 [教学内容] 1、电磁辐射与电磁波。 2、光学分析法分类(光谱法与非光谱法,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 [重点与难点] 重点: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或理论讲授。 第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教学要求] 1.熟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Lamber-Beer 定律及影响因素。 3.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各部件的流程和作用 4.掌握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教学内容]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Lamber-Beer 定律 3、显色反应与显色条件的选择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性与定量方法及其应用实例 [重点与难点]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课程中文名称】食品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Food An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 【课程得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45学时,实践9学时) 【周学时】3 【总学分】3 【建议开课学期】6学期 二、课程目得及教学要求 【课程目得】 食品分析就是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得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得一门技术性学科。食品得营养价值与安全性就是食品最基本得两大要素,而食品分析就是监控食品营养价值与安全性得基本手段。 按照课程内容可分为分析方法概述、一般营养成分检测与安全性检测等三大块内容。分析方法概述中主要包括样品得采集及预处理方法、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与食品得物理检测法等基本分析手段;一般营养成分检测中主要包括水分、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酸度与灰分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得测定;安全性检测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限量元素与有毒有害物质检验等内容。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掌握食品组成成分检测得方法与原理,掌握基本得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分析报告得撰写;了解食品分析中样品得处理方法以及样品分析得一般预处理方法;学生获得食品分析系统得理论知识体系;为日后从事食品生产、质量与安全控制、科研与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讲授为主,讨论、汇报、视频为辅。其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学生得自学能力、知识得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培养,尽可能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即能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能运用于实际生活、指导实际生活。 【成绩考核方式】 考试,总评成绩=20%(作业+课堂表现)+10%考勤+10%期中成绩+60%期末成绩。 三、教学安排 四、章节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食品分析得概念与作用 2)食品分析得任务与研究内容 3)食品分析得方法 4)国内外食品分析标准简介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现代分析/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学时/学分:40 /2.5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仪器分析与光谱解析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熟悉各种典型光谱的解析及色谱法的分离条件的选择。了解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在药学中的应用。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电位法及永停滴定法 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类、基本原理);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和永停滴定法的测定方法、应用及示例。 2.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塔板理论、Van Deemter方程式简介),色谱柱(固定液、载体、气-液色谱填充柱的制备),气-固色谱填充柱、毛细管色谱柱简介,检测器(热导、氢焰)分离条件的选择,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与示例等。 3.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Van Deemter); 方程式在HPLC与GC中表现形式、Giddings方程式简介),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液-固吸附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化学键合相色谱法(反相键合相色谱法、正相键合相色谱法、离子抑制色谱法、离子对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与离子色谱法、空间排斥色谱法,其他色谱法简介(胶束色谱法、手性色谱法、亲合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流动相、仪器装置、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及毛细电泳法简介。 4.紫外—可见光度法 紫外—可见光谱的跃迁机理;Lambert-beer定律;精细结构;溶剂效应;wood-word吸收定则及应用。 5.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的跃迁机理;判别定则;拉曼光谱;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试样的制备和仪器等。 6.核磁共振 核自旋能级跃迁的基本原理;Zeeman能级;Boltzman分布;核的进动与弛豫;化学位移及其影响因素;13C—1H自旋—自旋偶合;偶合常数及其影响因素;NMR光谱的改进;奥氏核效应;二维谱。 7.质谱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代码】024601102【课程修习类型】必修(平台课程) 【开课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适用专业】化学 【学分数】3 【学时数】总学时48学时 【建议修读学期】二秋【先修课程】无机化学、物理、高等数学、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中、英文) 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应化及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它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状态的分析测试方法,也是其它学科取得化学信息的研究手段,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综合性强,包括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物理和化学的原理、特点、仪器的结构原理、定性定量分析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范围。本课程主要讲解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分子发光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库仑分析法、伏安与极谱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及毛细管电泳等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主要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领域,掌握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际样品分析,并解决相应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仪器分析在工业、农业、环境、医药、健康、食品及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能更快更好地与社会接轨,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仪器分析课程在化学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Brief Introduction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Instrumental analysis is one of core courses in chemical majors. It is not only an analytical test method for studying chemical composition, state and structure of matter, but also a research method of obtaining chemical information in other science. Instrumental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analytical detection means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 lot of field. The course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involves a wide range of knowledge with strong comprehensive, includ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inciple, the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 principl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 scope of all kinds of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methods. The course explains basic principle ,instrumental 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 principle of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potentiometric analysis, electrolytic analysis, coulometry, voltammetry and polarograph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etc.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various instrumental analysis methods and know where they can be applied. Help the students to gain the abilities of choosing an appropriate method to analyze actual sample as well as solving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仪器分析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Teaching Outline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s) 总学时:96 学分:2+1.5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2、开课学期:第4学期 3、适用专业:化学(师范)、应用化学 4、课程修读条件:学习本课程前应先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和普通物理等课程。 5、课程教学目的: 仪器分析是通过测量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来确定某些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它具有实验性强和应用性强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应用日益广泛,它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教学,应使学生: (1)掌握有关的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特点; (2)掌握有关的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3)掌握有关节仪器分析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特点,掌握一些简单分析仪器的操 作方法,了解并初步掌握一些大型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并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 (一)理论部分 学时数(42) 绪论 [教学目的] 通过绪论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特点、方法分类和发展概况,并使学生对仪器分 析感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各种仪器分析方法 第一节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 1、化学分析 2、仪器分析 第二节仪器分析方法 1、光分析法 2、电化学分析法 3、色谱分析法 4、其它仪器分析法 第三节仪器发展概况 第一章电磁辐射基础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电磁辐射,电磁波谱的基本概念,正确理解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熟悉射光谱、吸光谱、荧光光谱和曼散射,并对上述概念加以对比和区分。 [教学重点与难点]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 第一节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 1、电磁辐射 2、光的二象性 3、辐射能参数 4、辐射能的特性 第二节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 1、原子光谱 2、分子光谱 第三节光分析法的分类 1、光谱法 2、非光谱法 第二章原子发射光谱 [教学目的] 掌握发射光谱法(AES)基本原理,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谱线强度与组分浓度的关系、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理解内标法原理,了解AES仪器的组成及各部伯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AES方法原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仪器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第一节方法原理 1、原子光谱的产生 2、谱线强度 3、谱线的自吸和自蚀 第二节仪器装置 1、光源 2、分光原件 3、检测器 第三节分析方法 1、光谱定性分析 2、光谱半定量分析 3、光谱定量分析 第三章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教学目的]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基本原理AAS分析中的干扰及消除,定量分析方法。理解发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仪器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AAS、AFS方法原理,AAS定量分析方法,AAS光度计的构造及各部件的功能。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1、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的关系 2、原子吸收线的宽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大纲-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大纲 (专业代码:081407W) 一、概述 为适应新世纪食品行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技术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学生学好课堂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特构建了作为整个专业教学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达到不同的教育目标。通过专业(公益)劳动实践的接触,获得专业的感性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了解区情民情,在为基层进行社会服务、技术指导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加强学习的针对性,此为社会实践教学的阶段;通过教学生产实习和专业综合实践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掌握生产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何控制产品的质量和保证产品的安全,为将来就业更好地适应生产打下良好基础,此为实践教学的基本技能训练阶段;通过食品分析综合实验的训练,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分析测定及实验室的操作技能,为将来就业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的实验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课程论文(设计)的实习,为学生营造创新和研究的氛围,提供锻炼创新和研究(设计)的初步能力,学会如何撰写研究性论文(设计),为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通过进行毕业生产实习及毕业论文的环节,把学过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生产结合起来,进行专业技术的具体训练,练习设计食品加工工艺中的HACCP,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最终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践教学的技能提高阶段。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整个学程共分三个层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分别是基础实践层次包括军事训练、专业(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践层次包括教学生产实习和食品分析综合实验;综合实践层次包括课程论文(设计)和毕业生产实习或毕业论文2个环节,总计40学分。 二、实践教学总体目标 实践教学体系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目标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Food Analysis)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课程代码: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仪器分析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限定选修课程,是根据食品的特点,利用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对食品的品质和卫生进行分析检验的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 食品分析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和食品安全的一门科学,任务是依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按照制订的技术标准,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物料(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副产品等)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和有关工艺参数及污染与残留物及掺假等指标进行检测。 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方法考察、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以及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食品中一般成分分析为主,兼顾食品添加剂和有害物质分析。 本课程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食品分析检验的历史与发展方向。 2.理解食品分析检验在食品工业与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3.掌握食品分析检验的内容。 4.熟练掌握怎样选择一种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食品分析检验的性质、性质 第二节食品分析检验的内容 第三节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及其发展方向

第二章食品分析检验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食品分析检验的国内外标准与法规及其发展。 2.理解食品分析检验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3.掌握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方法,会处理实验数据。 4.熟练掌握样品的概念,样品预处理的原理。 主要内容: 1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 2 分析方法的选择 3 国内外食品分析标准简介 4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第三章水分的测定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水分测定的新方法及其发展。 2.理解食品中水分测定的重要性。 3.掌握重量法的原理及操作。 4.熟练掌握干燥法测定水分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水分的测定方法 第四章无机元素的测定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无机元素测定的新方法及其发展。 2.理解食品中无机元素测定的重要性。 3.掌握灰化方法,重量法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操作。 4.熟练掌握几种重要矿物元素、限量元素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技术。主要内容: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任课教师简介 曾凡刚,教授,对仪器分析教学已有20多年的教学经验,能跟上现代各种仪器发展的步伐。 三、课程简介 课程梗概: 仪器分析课程适合于我校环境学院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化学分析理论知识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核心课。其任务是依据物质的物理及物理化学性质,采用精密仪器设备得到分析数据,鉴定物质体系的化学组成、测 定其中有关成分的含量和确定体系中物质的结构和形态,即要解决物质定性和定量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的基本过程。 3.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各类分析仪器、分析方法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工作及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课程特点: 仪器分析需要一定的大学分析化学,大学物理等课程的基础。 四、学习要求与建议 包括预习、复习、课堂讨论(或实验(实践)操作)、课外交流、作业和文献阅读等自主学习、课堂(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纪律、课程考核等方面的要求与建议。 五、教学进度、内容和要求 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

1.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的基本过程。 3.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各类分析仪器、分析方法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工作及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课外学习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仪器分析概论 必读文献:《仪器分析》,北京大学仪器分析编写组,北京大学出版社《环境仪器分析》,环境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仪器分析》,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仪器分析》,方慧群等编,科学出版社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必读文献:《仪器分析》,北京大学仪器分析编写组,北京大学出版社《环境仪器分析》,环境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仪器分析》,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仪器分析》,方慧群等编,科学出版社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必读文献:《仪器分析》,北京大学仪器分析编写组,北京大学出版社《环境仪器分析》,环境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仪器分析》,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仪器分析》,方慧群等编,科学出版社 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必读文献:《仪器分析》,北京大学仪器分析编写组,北京大学出版社《环境仪器分析》,环境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仪器分析》,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仪器分析》,方慧群等编,科学出版社 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200054 学时:32 学分:2 授课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教材:王钦德,杨坚主编.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第一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主要参考资料: 1.李云雁,胡传荣.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明道绪.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袁志发,周静芋主编.试验设计与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是专业选修课。 食品质量保持、贮藏方法、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安全性和经济特性的研究及卫生标准的制定等都离不开调查和试验,都必须通过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获得可靠的数据。 试验设计是以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对科学研究中拟通过试验解决的具体问题提出科学而合理的试验方案,指导和保证试验环节的正确实施,力求以最经济的试验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数据信息,然后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可靠的结论,从而进一步指导生产以及科研工作。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试验设计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为食品科学工作者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试验和实施试验,正确制定试验方案,并能对试验结果进行正确的统计处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试验设计水平的高级专业人才。针对食品数据的特点,巧妙地选用恰当高效的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可靠的结果和科学的结论。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所介绍的几种试验设计方法,能独立进行试验设计;熟练掌握所介绍的几种数理统计方法,能独立地对试验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掌握常用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

《仪器分析》课程标准

《仪器分析》课程标准 (供2009级药物分析技术专业用)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背景 药学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药学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职药学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在学院领导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我系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必须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快课程改革和强化特色的要求,于2006年12月开始组织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包括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物制剂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草稿)和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编写好课程标准,我们在岗位调研和深入部分校企合作单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药学专业的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和组织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进行了多次专题讨论,为了了解和学习国内同类专业的课程建设情况和经验,我系先后派出8名教师参加卫生部教材办组织的新一轮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工作。通过学习、调研和讨论,我们在总结多年药学专业教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突破以学科设置专业课程的传统模式,初步形成“针对专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体现‘四化’特色的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共识。 1.教育理念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贯穿“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为目标。 2.培养方向动态化课程体系应体现“以宽口径平台支撑多个就业方向”特色,充分体现在统一基础知识平台上进行分流培养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的原则。为学生发现自己兴趣与潜能,及时调整学习方向,适应社会需求动态变化提供可能。 3.课程体系模块化突破传统“三段式”课程模式,设计适合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培养特点的六个课程模块,从分析学生专业岗位能力入手,在确定岗位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明确岗位课程。 4.知识体系综合化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应根据高职教育规律、特点和多个岗位需求,体现对专业相关知识的综合性要求,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方面、前沿技术了解和掌握程度方面,复合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体现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要求,以便及时适应药学行业技术不断升级和高新技术转化迅速的特点。 二、课程性质 1.仪器分析法包括物理分析法和物理化学分析法,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的特点,应用非常广泛。按照测量过程中所观测的性质分类,仪器分析法可分为电化学分析法、一般光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等。近几年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激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仪器分析方法的快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 英文名称: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编号:1101100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32/2;理论学时:32 开设学期:1 (化学),2(应用化学) 开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适用专业:化学、应用化学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2. 课程说明 仪器分析是一门采用比较复杂和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表示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如:光、电、热、声、磁等或物理化学性质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以及化学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是目前化学学科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已渗透到科学研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的各环节和领域,在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中都有极为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并初步具有应用此类方法解决生产与科学研究相应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仪器分析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 (1)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特点; (2)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3)仪器分析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教法建议 课堂以理论讲授为主,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的操作、动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1.考核方式:考查(√) 2.成绩评定: 计分制:百分制(√) 成绩构成:总成绩=平时考核(20)%+期末考核(80)%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1.朱明华、胡坪编,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刘约权主编,现代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李继睿,杨讯,静宝元主编,仪器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张华,刘志广编著,仪器分析简明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朱为宏,杨雪艳,李晶等编,有机波普及性能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