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改小说

土改小说

土改小说

陈学昭著中篇小说《土地》第一部反映我国农村土改的小说,云南首部土改时期乡土长篇小说《碉楼》

、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坛涌现了一大批反映土地改革的创作,像短篇小说《腊梅花》(康氵翟)、《石滚》(韶华)、《红契》(束为)、《水落石出》(峻青)、《庄户牛》(陶钝)等;中篇小说《江山村十日》(马加)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周立波)和《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丁玲)等

铜墙铁壁

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1949—1966) (一)概述 一、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 1、建国前夕在北平召开 2、内容:成立了“文联”(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确定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文艺工作的总方针,为 工农兵服务为总任务 3、意义:是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文艺队伍胜利会师的盛会。标志着在经历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文艺工作即将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当代文学由此开端。 4、不足:对新形势和环境估计不足,简单照搬解放区的经验和做法,产生了简 单化的趋向;对毛泽东《讲话》作了教条式的理解;对国统区的文艺成就评价欠公正,造成两种文艺的裂痕。 二、50年代前中期,文艺领域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 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开始了政治过多干预文学的局面) 2、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俞平伯)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斗争 三、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1956年毛泽东提出 2、内容:不同的形式风格可以自由发展,不同的流派可以自由讨论 3、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目的,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 作和科研部门工作领域的表现 4、为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其影响下,一批敢 于揭露社会阴暗面或真实描写人性、人情的作品冲破“禁区”应运而生;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也摆脱教条,产生了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钟惦棐《电影的锣鼓》等有一定独立见解的文章。 四、第二次文代会 1、1953年在北京召开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确定为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的最高准则

五、1958年,毛泽东提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六、小说创作流派 1、“山药蛋派” 以赵树理为代表,由马锋、西戎、孙谦、胡正、李束为等作家组成的山西作家创作群落。他们长期为农民文化所浸润,恪守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作品质朴无华、幽默活泼,极富山西农村的乡土气息。 2、“荷花淀派” 以孙犁为代表,包括刘绍棠、从维熙、林斤澜等作家。他们的小说善于以轻盈的散文笔调描摹时代风云,以简驭繁,白描传神,笔下常出现冀中平原和北方水乡的风景画、风情画。 七、十七年文学特点 1、题材:普遍重视重大题材。文学服务于政治,产生了一批图解政治概念的作品; 2、人物:塑造英雄人物,理想化、类型化; 3、风格:出现了一些独具风格的作家作品,但由于创作观念和方法的统一和一律,影响了作家个性的发挥和探索的可能性。 (二)十七年小说(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 一、历史题材(以反映民主革命斗争的小说数量最多、成就最大) “三红一创”:《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 “保林青山”:《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山乡巨变》 1、解放战争 (1)长篇: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2)短篇: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百合花》 2、抗日战争和二三十年代革命斗争 (1)长篇:孙犁《风云初记》,知侠《铁道游击队》,冯志《敌后武工队》,冯德英《苦菜花》,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高云览《小城春秋》,杨沫《青春之歌》,欧阳山《三家巷》,梁斌《红旗谱》(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 (2)短篇:孙犁《铁木前传》和《山地回忆》,王愿坚《七根火柴》和《党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

第3课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 2.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政策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和意义。 3.了解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4.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合作意识,从中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教材中的小字及自由阅读部分不作讲述,有余力的学生自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使学生更加热爱共产党。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 1. 重点:土地改革,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后启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本章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政权难,巩固政权更难。新中国成立初,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等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突破方法是通过录像、图片、小品表演等方式来再现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业绩,分析、提炼、归纳土地改革意义。 2. 难点:学生可能对1950年土地改革中对富农阶层采取的政策难以理解。因为1931年土地改革中对富农采取了限制政策,1947年土地改革中规定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而这次土地改革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开展的,却对富农采取了限制并保存的政策。通过播放记录片,创设问题情景,综合多方面材料组织小组讨论、指导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主要集中在新解放区,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将过去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孤立地主,减少土改运动的阻力,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 教法与学法 1.层层设疑,分组讨论。情境教学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2.精讲精练要体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导学 1.查找相关资料,如1947年的土地政策,1950年的土地政策等内容。 2.查找一些相关的文学名著如:《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了解土地改革时相关的土地政策和内容。 3.联系现实深入思考为今天的农村三农问题献计献策。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图片,从中我们读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当家作主等。 师: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

自考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2007年04月真题和答案

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课程代码:05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巴金《家》中最后离家出走的叛逆者形象是() A.觉新B.觉民 C.觉慧D.瑞珏 2.“——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音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这段文字出自散文() A.《春末闲谈》B.《荷塘月色》 C.《囚绿记》D.《一种云》 3.下列作品中以农村土改斗争为题材的是() A.《桃园》B.《小二黑结婚》 C.《暴风骤雨》D.《财主底儿女们》 4.叶圣陶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 A.《四世同堂》B.《激流三部曲》 C.《南行记》D.《倪焕之》 5.下列由戴望舒创作的诗集是() A.《灾难的岁月》B.《春水》 C.《死水》D.《烙印》 6.《秋夜》选自鲁迅的作品集() A.《坟》B.《野草》 C.《朝花夕拾》D.《呐喊》 7.下列显示了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重大成就的作品是() A.《子夜》B.《家》 C.《荷花淀》D.《围城》 8.陈白尘剧本《升官图》的故事发生在() A.辛亥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D.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期 9.“当一声钟敲落永夜,/哭泣吧,亲爱的心啊,/窗上已颤动着银白的曙光。”这句诗出自() A.《星星》B.《天上的市街》 第 1 页共8 页

C.《铸炼》D.《别了,哥哥》 10.郁达夫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中的女主人公是() A.林佩珊B.杨彩玉 C.翠姨D.陈二妹 11.路翎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中所刻画的“王熙凤式”人物是() A.蒋淑珍B.蒋秀菊 C.金素痕D.曹七巧 12.叶圣陶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所运用的创作方法是() A.浪漫主义B.自然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13.1924年,徐志摩随泰戈尔访问日本时创作的诗歌是() A.《再别康桥》B.《沙扬娜拉》 C.《洗衣歌》D.《偶成》 14.何其芳的散文《雨前》中没有提及的意象是() A.鹰隼B.鸽子 C.海燕D.鸭子 15.在现代文学史上,通过对新格律诗的提倡和实践,纠正了部分新诗“散而无章”弊病的诗歌流派是()A.新月诗派B.现代诗派 C.七月诗派D.九叶诗派 16.小团圆媳妇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A.《金锁记》B.《菉竹山房》 C.《呼兰河传》D.《小城三月》 17.女主人公为了赎罪到土地庙去捐一条门槛的作品是() A.《春桃》B.《丈夫》 C.《祝福》D.《拜堂》 18.在艾芜的小说《山峡中》中,因身体病弱而被同伙残忍地抛入江中的土匪形象是() A.王三胜B.小黑牛 C.野猫子D.老头子 l9.“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以这句话作为题记的小说作品是()A.《断魂枪》B.《莎菲女士的日记》 C.《沉沦》D.《春桃》 20.1922年,与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等人共同创办湖畔诗社的作家是() 第 2 页共8 页

土改小说中的地主形象研究

土改小说中的地主形象研究 作者:石燕波 内容摘要:土地改革运动是二十世纪中国乡村最复杂和深刻的社会变动,许多土改的亲历者和后来者都曾写过有关小说,而地主又是这类小说的一个重要形象,但不同时期的作家对地主形象的阐释差异颇大,本文从一个多元的文化角度来观照这种不同阐释的不同时代作家的土改书写中的地主形象建构。 关键词:土地改革地主形象解构 一 地主是土改小说中的重要形象,一般以负面现身,但“地主”一词最开始并不带政治色彩。最初,它指的是相对于过路者或来访者而言的“当地的主人”,比如“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1],后来才演变为“田地的主人”;此时,它还是一个中性称谓,它在中国带上浓重的政治色彩,则始于毛泽东1933年在《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中的界定:“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叫做地主。”[2]从这时起,“地主”被划分成与广大劳动人民对立的剥削阶级。 地主形象最初出现在小说创作中是在五四时期,五四先驱们为了展开反封建专制文化的思想启蒙,创造了一批思想道德反动的人物,如冰心《斯人独憔悴》里的封建大家长和王鲁彦《许是不至于吧》里的土财主。在这个时期,鲁迅笔下《祝福》里的鲁四老爷、《阿Q正传》里的赵太爷等地主,都很具代表性,但他不大写地主在经济上如何剥削劳动人民,而是侧重揭露地主对老百姓的精神压迫。在这个时期,五四作家小说的主人公大多是不觉悟的群众和下层知识分子,小说旨在唤醒他们的醒悟,地主阶级等否定人物只是作为小说的背景出现,地主与劳动人民之间并不存在非要闹个你死我活的阶级矛盾。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随着社会矛盾的变化,文学作品对“地主”的态度也随之改变。1937年8月,为了在抗日战争中争取地主的支持,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正式提出“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与之相对应,这个时期的地主主要是以无赖、懒惰、狡猾的形象示人,还没有后来那种要置人于死地的十恶不赦,如《石磙》中的马三爷、《红契》中的胡丙仁。赵树理的《地板》中甚至出现了一个开明地主王老三。此外,这时期的土改小说在叙述方式上,有着民间故事中“长工”与“地主”斗智的影子,实际上削弱了双方紧张的阶级对立。可见,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虽总体否定地主,但基调尚较轻松,是“斗争”中讲“团结”政策下的相对“宽容”。 二 随着抗战结束和解放战争的开始,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46年,共产党发布了《关于反奸清算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变抗日时期

四次作业答案(当代文学)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1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_1949__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3.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6.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7.《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8.《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9.“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等。 10.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1.《红旗谱》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的故事为线索。1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情节和主题模式,让人想起丁玲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 13.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布礼》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 14.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15.在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期中,涌现出了夏衍的《考验》、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海默的《洞箫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等优秀作品。 16.在60年代初出现的当代戏剧文学创作第二个高潮中,京剧现代戏的主要收获有《红灯记》、《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 17.京剧《智取威虎山》取材于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18.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主要有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的《车站》、马中骏等的《路》、刘树纲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等。 19.90年代以后的优秀剧作主要有孟京辉的《思凡》、《恋爱的犀牛》,牟森的《彼岸》,林兆华等的《哈姆雷特》、《三姊妹·等待戈多》,以及李龙云的《正红旗下》、过士行的《鸟人》等。 20.《天下第一楼》描写的是民国初年京城老字号烤鸭店“福聚德”的一段兴衰史。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C )。 A.刘雨生B.梁生宝C.王金生D.李月辉 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B )。 A.“糊涂涂” B.梁三老汉C.“亭面糊” D.陈先晋 3.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处于“褒贬毁誉之间”,只有一篇小说除外。这篇小说是(D )。A.《三里湾》B.《“锻炼锻炼”》C.《卖烟叶》D.《登记》 4.在《三里湾》中,范灵芝放弃了落后的马有翼,而嫁给了“爱社如家”的小发明家(A )。 A.王玉生B.马有翼C.王金生D.满喜

现当代文学考研试题(填空题)

二、填空题 (一)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专门的文学社团是从______ 年开始大量优涌现的其中最早成立的新文学团体是___ ____ . 2、_____年,中国文坛上发生了一场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运动。 3、“左联”成立于_____年,解散于_____年。 4、茅盾的文学理论主张主要体现在对20世纪以来中国______文学理论体系的积极建设方面。 5、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是诗人______的《______》。 6、中国现代抒情小说是最初体式是______。 7、郭沫若的诗集《_____》,被人们誉为我国无产阶级诗歌的第一面旗帜。 8、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时提出了_______的口号。 9、胡风是以______来构筑他的文学理论体系的。 10、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有无派市民、______及正派理想市民等几种不同的任务系列。 11、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_______。 12、七月诗派在诗歌形式上,以_____体为主。 13、________的小说被称为评书体小说。 14、穆旦是______派的主要代表诗人。 15、新歌剧的奠基之作是《_______》。 16、________被省委“台湾新文学之父”。 17、长篇小说《家》中最具艺术功力的人物形象 _______。 (二) 1、“从来如此,便对么?”这一句话出自鲁迅小说_________的主人公之口。 2、郭沫若的《卓文君》、《王昭君》、《聂*》(没找到那个字)三个剧本合称为_________。 3、七巧是__________小说___________中的人物。

4、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编导是________。 5、散文《雅舍》的作者是________。 6、郭小川的叙事诗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7、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8、戏剧《野人》的作者是________。 9、开拓者家族是________。 10、秦牧的随笔、文艺评论著作是________。 (三) 1.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于____________年的《____________》。 2、“两个口号的论争”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论争。 3、巴金的第一部小说是《___________》,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______________》。 4、刘白羽和杨朔的散文风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5、首先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文学刊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6、王安忆的“雯雯系列”有《___________________》。 (四) 1、被鲁迅以“Δ”戏之的作家是__________。 2、梅春是______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___》中的人物。 3、“汉园三诗人”是何其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东西是话剧《_________________》中的人物。 5、《野玫瑰》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品。 6、在当代文学中最早被冯雪峰誉为“史诗”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 7、“吃不饱”和“小腿疼”是小说《______________》中的人物,这类人物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_。 8、郭小川的叙事诗有《__________________》、抒情诗有《_______________》。 9、京派话剧的代表作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 10、李杭育的____________系列小说企图表现_____________(地域)文化。 (五) 1.写出下列作品的体裁形式(若是小说,请指明是长篇还是中篇,若是诗歌请指明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若是戏剧请指明是独幕还是多幕话剧以及是现实题材还是历史剧) 《山雨》《微雨》《梅雨之夕》《写在人生边上》《月下小景》 2、写出下列文学作品、理论批评文章或重要文献的作者: 《我们夫妇之间》《不能走那条路》《论“文学是人学”》《评新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无主题变奏》《九月寓言》《我与地坛》《独身女人的卧室》 《0档案》《檀香刑》 3、写出“好一记鞭子》名词产生的年代以及这个名词所包括的作品名字。

当代文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10小题,共10分) 1、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召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看作是当代文学的起点。 2、50到70年代发生在中国大陆文学(文艺)界的全国性大规模的批判运动中,最早的一次是对_________________的批判。 3、“十七年文学”的小说创作题材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和“革命历史题材”。 4、在60年代初的“散文复兴”,杨朔、秦牧、_______________被认为是成就最为突出并且对当代散文艺术作出贡献的作家。 5、八个样板戏分别中唯一的交响音乐是_________________。 6、最早创办且影响广泛,并成为“新诗潮”标志的自由刊物是1978年12月创刊于北京,由________、芒克等主编的《今天》。 7、____________和《伤痕》通常被看作是“新时期文学”开端的标志。 8、第四次文代会后,明确提出了把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我国文艺发展的总方向。 9、_____________是宗璞的小说《红豆》中的女主人公。 10、阿来的____________,写川藏间的康巴地区藏民在现代的生活变迁。、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在写下方的表格中, 5小题,共5分) 1、“文革”开始以前,我国激进主义文艺思潮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毛泽东审阅并亲自修改的 A.《关于文化艺术两条腿走路的问题》 B.《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C.《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 D.《努力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 2、2008年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中,只有一部作品不是以乡村的现状和历史为主题的,这部作品是 A.麦家的《暗算》B.周大新的《湖光山色》 C.贾平凹的《秦腔》D.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3、被称为“民族的秘史”的小说是 A.《古船》 B.《绿化树》 C.《北方的河》 D.《白鹿原》 4、1984年,马原发表了一篇标志着先锋小说形式实验开端的小说是 A.《冈底斯的诱惑》B.《虚构》C.《拉萨河的女神》D.《西海无帆船》 5、在80年代初,被称作“童话诗人”和“自然的诗人”的作家分别是 A.北岛和海子 B.顾城和芒克 C.多多和芒克 D.食指和多多 三、判断题 1、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孙犁为代表的“茶子花派”、周立波为代表的“荷花淀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2、寻根文学的首倡者是阿城,其代表作是《爸爸爸》。 3、自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4、王安忆发表于1986年合称为“三恋”的小说:分别是《荒山之恋》、《倾城之恋》和《锦 绣谷恋》。 5、在“文革”的地下文学中,影响最大的知青诗人是食指,在他的影响下形成的诗歌组织是白洋淀诗群。 四、名词解释(4小题,共16分) 1、“归来”诗人群 2、政治抒情诗 3、《随想录》

中国现当代文学—— 解放区小说

第四章解放区小说 教学要点: 1、解放区重要题材及其代表作家(农村、土改、通俗小说) 2、对解放区小说的文学史评价 3、赵树理小说中对农民形象的塑造及其创立的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的特点。 第一节概述 一、总体特征 渊源:从30年代的左翼小说发展而来,在文艺政策指引下,适应了西北贫瘠农村,文化程度远较东南沿海一带城镇低的农民读者,将革命现实主义的小说民间化了,紧扣时代主题。 与苏联文学、西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都有联系,却与现代主义的世界文学潮流有隔绝,形成相对自足的体系,后在各根据地间流通。随着在全国取得政权,对50年代以后的大陆文学发生重大影响。 二、各类题材小说及其代表作家 1、农村题材(主要表现革命根据地的生活) △“白洋淀”派的鼻祖:孙犁(1913----) 孙犁的小说集《芦花荡》和《荷花淀》等。他的小说大多以冀中平原农村为背景,反映了冀中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所走过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1)着重于挖掘农民的灵魂美和人情美,着意刻画农村妇女形象。 他的小说很少直接的战斗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非凡的英雄人物,而注重表现普通人民在战争和革命风雨洗礼下所焕发出来的优美精神情操,注重从激荡的时代风云中挖掘人性美的极致和生活的诗情画意,特别倾心于表现农村妇女在战争年代明轻重、识大体的高尚情操以及乐观主义和献身精神。如《荷花淀》中水生妻、《丈夫》中的媳妇。与鲁迅、叶圣陶、柔石描写妇女苦难不同,与艾芜《南行记》、沈从文小说不同(他们反映时代潮流之外的人物,从下层社会发掘受伤的灵魂美、或歌颂下层人民原始的灵魂美),孙犁展现解放了的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美,表现出更为健康的色彩,歌颂新时代、新农村、创造美的革命。(2)散文笔法、诗化小说。 在艺术上追求散文化、抒情化和风俗化的描写。具有单纯明静的叙事结构、通俗优美的语言风格(具泥土气又有艺术加工,既有直率也有含蓄)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一连串生活画面,或一种思想、细节串连,情景交融。 孙犁小说的传统性、民间性较内在,追求中和之美。在解放区小说中有独特位置,形成“荷花淀派”,影响了刘绍堂、丛维熙等作家。 还有康濯、孔厥,表现农村新生活的“山药蛋派”如马烽、西戎、秦兆阳等人。 2、军事题材: 3、知识分子题材(包括暴露和讽刺的):数量较少,反映了创作思想的片面性。或对知识分子弱点检讨, 或抒发知识分子投奔解放区获得新生的感受,或写知识分子在战争中经受考验,不乏抗战加恋爱的故事。 丁玲的《在医院中》:作为敏锐的女性作家,具有一贯的独立审视生活的勇气和眼光。通过年轻女医生陆萍被分配到一座新建的医院后的感受、遭遇(被不懂医学的行政官僚不尊重),尖锐揭示了具现代科学民主思想和高度责任感的革命知识分子与农民小生产习气、官僚主义的矛盾,是对知识分子“改造”题材的开拓和发展。是共产党领导的区域第一次提出反对小生产习气的问题,是鲁迅“改造国民性”主题的继承发展。显示了丁玲对现实生活敏锐的洞察力及坚持独立思考、勇于揭露矛盾的胆识。她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但她对“五四”新文学传统(科学、民主、战斗)的坚持终于得到历史承认。 4、土改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等 解放区大规模开展“土地改革”斗争,大部分作家意识到这个大变化具有的丰富内容(历史、心理、审美),所以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就开始对其进行艺术反映和概括。作家的个人感受力、概括力、表现力都受到考验。代表作: (1).丁玲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长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解放区“土改小说”的代表作。它的杰出之处在于,作者在处理土改这一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题材时,坚持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如实地写出了生活本身的复杂面貌。这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真实地反映了农村阶层关系的复杂性。血缘宗法的传统,生活进程中的分化与升沉,使农村各阶

革命小说中的地主形象

革命小说中的地主形象 ——韩老六究竟是什么人 在《革命小说中的地主形象》一文结尾,我写道:“像韩老六这样的所谓恶霸地主肯定是有的,甚至也不乏典型性,只是委屈了那个真实的韩老六。” 所谓真实的韩老六,是指纪录片《暴风骤雨》呈现的那个韩老六,“本身既没有土地,也谈不上有什么剥削,他充其量只是一个二地主”,更说不上做过什么恶。近来翻检手边的资料,发现关于韩老六的原型问题还可以再谈谈。 (图注:《暴风骤雨》这样的革命文学作品影响了一代人,但是小说究竟有多少是真实,有多少是夸张?图片来自网络。) 据《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中共尚志市委宣传部等编,内部发行,2003年版)一书讲:“韩老六的生活原型叫韩向阳,字长春(一说字茂春——引者注),堂兄弟排行老六。他有地四十多垧(一说三十多垧——引者注),住着三间砖墙草盖的小厢房,家有三个劳金(即长工——引者注),四匹马,一台四轮毛子车。他当过元宝行政大村(相当于现在的乡)的村长,后来投靠了日本人,当了日满协和会的会长,专门搞日中亲善,对人民进行奴化教育。他盘剥、敲诈的手段是苛捐杂税加码,在‘出荷粮’、派‘劳工’过程中勒索。他的长相和书中的韩老六很接近:大高个,长脸,平时好穿长袍,手里拎个马棒子,为人虚伪,处事奸诈。他也的确有俩老婆,她们是韩老六原配老婆死后,同时娶来的,都是裁缝匠,无大小婆之分。岁数大的秃顶,平时总是用头巾包着脑袋;岁数小的较有姿色,以后靠男人的势力当了小学教员。他也确实有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解放军进元宝镇后,韩老六觉得势头不对,借‘跑胡子’之机,跑到了哈尔滨,以后病死。”(见该书《谈<暴风骤雨>的人物形象与生活原型》一文)

建国六十周年诗歌朗诵

建国六十周年诗歌朗诵祖国啊,母亲! 今天,是您的生日, 是十三亿中国人企盼的日子。 祖国啊,母亲! 今天,是您的生日, 是十三亿中国人骄傲的日子。 祖国啊,母亲! 今天是您的生日, 我们站在这里, 用青春的名义为您自豪的歌唱! 我们自豪你的悠久, 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 我们自豪你的坚强, 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沧桑 我们自豪你的光明, 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 我们自豪你的精神, 改革开放让你勇往直前身披曙光。 祖国啊,我的祖国! 我们伟大的祖国 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你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 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 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用乳汁养育了千千万万英雄的儿女 你用坚韧咏出了不衰的吟唱 你用勤劳培养了我们坚定的信念 你用呐喊宣布了旧时代的灭亡 你是我们生命永不停息的动力 你是儿女们远航归来的避风港 你虽没有惊涛骇浪但有着排山倒海的气势 有着雷霆万钧的力量 穿越时空 在时空中回响······ 透过历史的眼眸, 我们站在时间的彼岸回望 感受到一步步坚毅走来时脚步的铿锵感受到一股股征程中的春意在飘荡透过历史的眼眸 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 我们凝视一种千年未变的真纯 我们感悟一种雄浑与激昂 六十年了,六十年了······ 六十年前的今天 在亚细亚的广大版图上 一只雄鸡在昂首高唱 六十年前的今天 在高唱中迎来了东升的太阳 六十年前的今天 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巨响六十年前的今天 在天安门城楼上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一个声音如春雷般乍响 刹那间 巨浪咆哮,天地呼应 四海翻腾,五洲震荡 风骨遒劲的中华民族啊 终于跨越一道沉重的门坎 五千年厚重的中国历史啊 神话般揭开崭新的篇章 用勤劳的双手播种 用智慧的头脑畅想 用滚烫的汗滴浇灌 用诚挚的期待盼望 十三亿中国人富民强国的激情 如火山迸发的岩浆 从心灵深处喷涌而出 炽热,火红,闪亮 照亮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胸膛多少代的企盼,多少年的魂牵, 多少人的努力,多少心的夙愿。 终于 在那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

从散文看十七年文学 正文

从散文看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浓重的一笔,期间更是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我想就散文这一方面谈谈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的散文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五十年代前期,第二个阶段是六十年代前后。两个阶段的作品都反映着当时的社会发展和时代特色,从两个阶段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社会的发展方向以及人们关心的话题,也可以看出十七年文学做出的贡献与存在的不足。 首先,五十年代前期何为的《第二次考试》,写的是一位名叫陈伊玲的女子在一次音乐考试的复试中发挥失常,因而引起音乐专家苏林教授的疑惑,在散文最后由陈伊玲的弟弟交代出事情的缘由,结局柳暗花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文中这样写到,“从孩子口里知道,他的姊姊是个转业军人,从文工团回来的,到上海后就被分配到工厂里担任行政工作。她是个青年团员,——一个积极而热心的人,不管厂里也好,里弄也好,有事找陈伊玲准没有错!还是在两三天前,这里附近因为台风而造成电线走火,好多人家流离失所,陈伊玲就为了安置灾民,忙得整夜没有睡,终于影响了嗓子。第二天刚好是她去复试的日子,她说声“糟糕”,还是去参加考试了。”从陈伊玲复试失常的真相描述中,可以看到作者着力点染一个看似平凡实则不平凡的人物形象,介绍其先进行为,在中国革命建设中贡献着自己微弱而又关键的力量,在为难关头,一心只想着集体想着帮助别人,而忘了自己,她所富有的这种集体主义与奉献精神,正是那个年代所提倡与歌颂的。同样,正面叙写人物形象的作品,还有六十年代前后穆青创作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作品主要写了焦裕禄同志参加革命工作十八年间,一贯听党的话,对党的工作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尽瘁,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全文大篇幅详细地叙述焦裕禄的服务人民,不顾自身的事迹,文中有这么一段描写,“焦裕禄同志在党的哺育下,从一个受尽日寇、地主残酷压迫的长工,迅速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怀着刻骨的仇恨,大智大勇的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在暴风骤雨的土改运动中,他不畏艰险,勇作勇为,积极参加了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斗争;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他勤学苦练,又红又专,成为工业战线上的一名尖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他以最大的胆略,喊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最强音:“不制服兰考的‘三害’死不瞑目!””焦裕禄同志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不愧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不愧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没有死,将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里!人民敬爱焦裕禄同志,焦裕禄也关心着人民群众,焦裕禄的这种为人民服务,出色的成绩与坚韧的斗争精神,突出了党对人民大众的教育与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其次,在描写建设生产活动方面,两阶段的作品也有不同。前一阶段,臧克家的《毛主席向着黄河笑》,写了毛主席看到黄河周边工业建设的成就,水坝工程的顺利实施,向着黄河欣慰的笑了。“毛主席在笑着向黄河打招呼,好似说:"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年代,黄河啊,不能再任情纵横了,我们要你为祖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服务。””这里很明显地歌颂了不同战线上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歌颂了年青的祖国在党的领导下飞速发展。相对地,第二阶段吴伯萧创作的《北极星》这本散文集,其中有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歌声,都是追溯延安生活大生产运动的作品。在广大读者心目中,《记一辆纺车》里,那辆“一般农村用的手摇纺车”,成为了映射着当年“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延安精神”的生动象征;《菜园小记》里那块面积仅三两分的菜园,竟然缩印了当年成千上万延安军民经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 一、选择题。 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A.《诗经》 B.《楚辞》 C.《乐府诗集》 D.《全唐诗》 2.《两小儿辩日》一文选自() A.《孟子》 B.《列子》 C.《庄子》 D.《老子》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出自() A.《周易》 B.《礼记》 C.《荀子》 D.《淮南子》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出自()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5.“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中的“李杜”指的是() A.李白杜牧 B.李白杜甫 C.李商隐杜甫 D.李商隐杜牧 6.近体诗中的律诗共八句,除了讲求平仄外,在二、三两联还要讲求() A.用韵 B.对仗 C.夸张 D.声调 7.依照杜甫诗作的风格特色来判断,下面哪两句不是杜甫所作?()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8.依照苏轼词作的风格特色来判断,下面哪两句不是苏轼所作?() A.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9.根据下面这副祝寿联可知,其用于()

盛世祥征长寿字,华堂庆衍古稀年。 A.60岁寿 B.70岁寿 C.80岁寿 D.90岁寿 10.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你认为这幅书法作品出自哪位书法家之手?()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局部) A.柳公权 B.欧阳询 C.颜真卿 D.赵孟 11.下列关于中国作家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B.沈从文,著名作家,小说《边城》是其代表作。课文《表里的生物》就是他的作品。 C.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写作时善于融情于景,也常用拟人的手法。课文《匆匆》就是他的作品。 D.史铁生,作家、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质朴、简洁,却十分耐人寻味。课文《那个星期天》中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致,让人深深感动。 12.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是() A.《王尔德童话》 B.《格林童话》 C.《安徒生童话》 D.《骑鹅旅行记》 13.“五官端正,身材修长;甘愿效力,唯命是从……”这是对《鲁滨逊漂流记》中谁的描述?() A.鲁滨逊 B.星期五 C.星期五的父亲 D.老船长 14.下列不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经历的事情是() A.被罚刷墙 B.法庭作证

解读陈学昭土地的写作背景

解读陈学昭土地的写作背景 不久前读到陈思和教授的《土改中的小说与小说中的土改———六十 年文学话土改》一文①,十分感慨,中共领导下的伟大的土地改革以及 反映土改的文学作品,终于让著名文学评论家、著名学者陈思和先生关 注并以两万四千字的规模给以深入研究,这确实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当代 文学史上被人们所忽略的一个重要课题,陈思和先生填补了这个空白, 功德无量。但是,陈思和先生的一段话,却让我想起一个被忽略的作家 陈学昭和她的一部反映土改的小说《土地》。陈思和先生在文章中说:“回顾六十年来当代文学的发展,感到奇怪的是,一向与政治运动配合 紧密的文学恰恰在这个领域是空白的。在1949年前后,曾有大量作家 被安排到农村参加土改,但在1949年为起点的当代文学史上,几乎没有 人为此写出激动人心的文学作品,也就是说,六十年的当代文学作品几 乎没有产生过土改题材的杰作。人们所相关于土改小说的记忆,都停留 在1949年以前产生的解放区文学作品,即获得过斯大林文学奖的《太 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和《暴风骤雨》(周立波),此外还有一部评论 者经常提到的《邪不压正》(赵树理),对照1949年以后的当代文学史 上数不胜数的农村合作化题材创作,土改题材的乏善可陈是令人惊异的。”正因为如此,陈学昭先生的《土地》显得格外值得珍惜和关注。 《土地》是陈学昭写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一部反映江南土地改革的 中篇小说。陈学昭(1906~1991),浙江海宁人,是我国五四运动之后成长 起来的现代新文学作家。她十九岁就出版散文集《倦旅》,以绮丽优美 的笔调,写出了一个受“五四”影响的青年女子的心路印痕。陈学昭二 十一岁只身赴法国求学,二十二岁写出长篇小说《南风的梦》,写出了 一群青年男女的爱恋故事,塑造了五四运动以后苦苦追求人生出路的青 年知识女性的典型,小说写得青春而哀婉。陈学昭二十九岁被法国克莱 蒙大学授予文学博士。1935年陈学昭回到国内,抗战开始后陈学昭以记者身份两度赴延安,先后在延安采访了毛泽东、朱德等一大批中共领袖,以她细腻清新而朴实的笔调,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在艰苦卓绝环境 里的日常生活,留下了中共领袖们的真实亲切的面影。其间与周恩来夫

《丰乳肥臀》对“革命历史小说”的彻底颠覆

阎浩岗《丰乳肥臀》对“革命历史小说”的彻底颠覆及 其意味 阎浩岗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b143274.html,/yanhaogang63 2012-02-14 10:11:51 原载《河北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新历史小说”与“革命历史小说”之间具有明显的互文关系,其有些人物和情节甚至能在“革命历史小说”中直接找到前文本。可以说,没有“革命历史小说”就没有“新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又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类是 对“革命历史小说”的补充或修正、超越,另一类则是对“革命历史小说”的颠覆或反写。张炜的《古船》、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陈忠实的《白鹿原》以及莫言前期作品《红高粱》主要属于前者,兼有一些后者的成分,而《丰乳肥臀》是对“革命历史小说”有意进行彻底颠覆的作品。 一、观念的颠覆 莫言毫不避讳自己的创作受到被称作“红色经典”的“革命历史小说”的影响,承认自己的现代历史题材小说与张炜的《古船》、陈忠实的《白鹿原》以及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等都是“对占据了主流话语地位的‘红色经典’的一种反拨”[1]。他的《丰乳肥臀》对“革命历史小说”的反拨,更准确说其实是一种颠覆,从根本上讲是价值观念的颠覆。这种颠覆涉及道德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美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具体表现为: (一)阶级身份与革命理想、政治选择 由于必须合乎主流意识形态的框范,“革命历史小说”在处理人物的阶级出身和个人政治选择的关系时,一般是跟共产党走、革命到底的人出身贫寒,跟国民党走的则多是地富家庭出身。富家子弟走上革命道路的也有,例如《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红岩》里的刘思扬,《烈火金刚》里的林丽(何志贤),但那首先要与自己原来的家庭一刀两断,也就是背叛自己的阶级。“新历史小 说”之“新”,首先就在于打破了“革命历史小说”的这种处理。在《丰乳肥臀》之前,已有许多作品作出了这种突破,最著名的就是《白鹿原》中白灵和鹿兆海以掷硬币决定投共产党还是国民党的情节。但白灵和兆海毕竟是理想主义者,他们都信奉“国民革命”。白灵帮着抬革命军人的尸体是因为“良心”。而《丰乳肥臀》中上官家几个女儿的政治选择,却没有任何政治涵义,丝毫不受男女双方阶级身份的影响,完全是因为爱情:大姐来弟跟从先是抗日土匪、后是汉奸的沙月亮,二姐招弟跟从国民党军官司马库,五姐盼弟跟从共产党政委蒋(鲁)立人,都是因为疯狂的、非理性的爱。《红旗谱》里严萍参加革命虽然也是因为爱江涛,但同时又因其对共产党的同情、对革命理想的认同。《丰乳肥臀》里上官家女儿的选择与政治理想、政治追求完全无关,既不考虑阶级利益,也不顾及民族感情。大姐来弟认为参加抗日还是投降日寇“这是男人们的事”,与“妇道人家”无关。五姐盼弟为什么与蒋立人结合作品没有交代,他们不明不白地同居,给人的感觉是完全出于动物般的情欲。 (二)政治立场与个人品德 众所周知,“革命历史小说”往往将政治身份作道德化处理,即,坚定的革命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