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战美军步兵师和装甲师编制

二战美军步兵师和装甲师编制

二战美军步兵师和装甲师编制
二战美军步兵师和装甲师编制

二战美军装甲师和步兵师编制

美军装甲师到二战终战之前美军共成立了16个装甲师(1~14, 16及20),最早的5个装甲师在1941年才成立,其中第二和第三装甲师维持1942年型重装师的编制,有9个坦克营和3个装步营的超大编制,其余的14个装甲师都是3个坦克营和3个装步营的一般编制。一个一般装甲师除了师部之外有三个战斗指挥部(Command Command),通常是A、B及R战斗指挥部,除了三个坦克营、三个装步营之外,另有三个装甲炮兵营,一个机械化骑兵侦搜营,一个装甲工兵营,及后勤管理部队。通常还会视战况需要额外编配独立战防营,独立防空营等等。美军战车营有三个中型坦克连和一个轻型坦克连,中型坦克连有18辆M4中型坦克,轻战车连有17辆M5轻型坦克,加上营部的五辆M4中型坦克,总共有76辆各式坦克。三个坦克营总共有228辆各式坦克。

1944年美军所采用的步兵师编装是改良自1943年制步兵师,使用三三制,三个步兵团,每团三个步兵营,总共九个营。团部的直属连队包括一个摩托化轻榴弹炮连(6门105mm 榴弹炮)及一个摩托化战防连(12门57mm反坦克炮)。美军步兵师炮兵团有三个摩托化轻榴弹炮营和一个摩托化重榴弹炮营,总共有36门105mm榴弹炮和12门155mm榴弹炮。美军步兵师有一些额外的支持部队,例如机械化骑兵连、独立炮兵营、独立坦克营、独立防空营、独立驱逐坦克营等等。机械化骑兵连编配M8装甲车,独立驱逐坦克营编配M10或M36坦克歼击车,独立防空营编配车载或牵引的四联装12.7mm高射机枪及牵引的40mm高射炮。

参考实战经验及装备发展,美军在1942~1943年间进一步改组步兵师编装,在新的编装表中步兵师员额稍微下降约8%成为14 253人。主要的改变都是在装备上,首先M1半自动步枪成为标准步兵武器,火箭筒也大量配备到步兵师中(每师557部),57mm反坦克炮同时取代了37mm反坦克炮成为反坦克火力骨干,75mm榴弹炮则完全被105mm榴

弹炮取代;更多的改变在运输工具上,2.5吨载重车取代1.5吨载重车成为主要运输车辆,同时更多的吉普车与1/4吨尾车配发到基层单位中。不过虽然师建制中的运输车辆大幅增加,但在装备数量及吨位同时增加的情形下,步兵师还是需要大量上级单位支持的运输车辆方能完成机动。

以1943年7月公布的步兵师编装表为例,每一个步兵班员额12人,配备10支M1半自动步枪、1挺7.62mm M1918A4勃朗宁自动步枪(BAR)和1支7.62mm M1903A4斯普林菲尔德狙击枪。步兵连编制员额为193人,由三个下辖三班的步兵排加上一个兵器排构成,兵器排中编制3挺7.62mm轻机枪、3门60mm迫击炮、3部火箭筒与1挺12.7mm 重机枪。步兵营编制员额为871人,由营部连、兵器连与三个步兵连组成;营部连下辖一个有3门57mm反坦克炮的反坦克排,兵器连则有6门81mm迫击炮、8挺7.62mm机枪、7具火箭筒与3挺12.7mm重机枪。

步兵团由指挥部、团部连、3个步兵营与其它直属部队组成。团直属部队包括:团炮兵连(6门105mm榴弹炮)、反坦克连(12门57mm反坦克炮,加上一个地雷埋设排)及后勤连。

师炮兵部队员额为2 160人,由指挥部、直属连、3个轻炮兵营加上1个中型炮兵营组成;轻炮兵营中除营部连、后勤连外,编有3个拥有4门105mm牵引式榴弹炮的炮连;中型炮兵营的编制与轻炮兵营类似,只是以牵引式155mm榴弹炮取代轻炮兵营中的105mm榴弹炮。

1943年编制的步兵师总员额数为14 253人,除前述战斗部队外,尚下辖侦搜单位、工兵营、卫生营、补给连、弹药连、通信连及宪兵排等直属部队。

而随着战争规模逐步扩大,许多任务性配属给步兵师的单位渐渐演变为半永久性的建制单位,一般来说这样的单位包括:1个机械化骑兵连、1个以上的野战炮兵营、1个化学兵营(主要提供42迫击炮*支持火力)及其他坦克、驱逐坦克和防炮单位。这使得在1944

年步兵师日常管制的员额数超过了15 000人,相较于装甲师司令部较成熟的组织运作方式,步兵师司令部无论在编制员额或组织上都无法负担如此庞大的作业量,因此变通的方法是以下辖各步兵团指挥部为基础,依据任务特性不同以联兵方式组织临时性的团战斗队。

1940年左右各正规陆军与国民警卫队的步兵师开始逐渐改为三团制的“三角形”师,并组建了装甲师。1942~1943年间还相继出现了空降师、轻便师(特种沙漠师、山地师等,编制略小于步兵师,后大多改成普通步兵师),1943年装甲师与步兵师的编制进行的重新调整。二战期间美国陆军共编成步兵师(含轻便师)68个,装甲师16个,空降师5个。另外海军陆战队师有6个。陆军各种师的编制罗列如下:

⒈1940~1942年间步兵师(三角师)编制组成:

⑴师司令部,102人,手枪100支。

⑵3个步兵团,10 347人。每团装备37mm反坦克炮12门,60mm和81mm迫击炮共39门,轻重机枪54挺,步枪2 224支,手枪1181支。

⑶师属炮兵,2 770人。含1个155mm榴弹炮营(12门)、3个105mm榴弹炮营(各12门)、1个反坦克营(75mm榴弹炮和37mm反坦克炮共32门)、1个防空营(高射机枪60挺),手枪2 685支。

⑷工兵营,648人,机枪18挺,步枪516支,手枪118支。

⑸医疗营,520人。

⑹补给营,320人,步枪50支,手枪262支。

⑺侦察队,147人,机枪53挺,冲锋枪35支,步枪32支,手枪147支。

⑻宪兵连,130人,步枪47支,手枪83支。

⑼通信连,261人,手枪261支。

总计全师军官630人,士兵14 615人。武器装备:榴弹炮54门,反坦克炮68门,迫击炮117门,机枪292挺,冲锋枪35支,步枪(含自动步枪)7 317支,手枪7 199

支,各种大小车辆1 400余辆。

⒉1943年以后步兵师编制组成:

⑴师司令部及师部连。

⑵3个步兵团:每个步兵团包括3个步兵营、1个团部连(有6门105mm榴弹炮,也有部分部队装备106.7mm重迫击炮)、1个勤务连和1个反坦克连(12门57mm反坦克炮,5挺7.62mm机枪);每个步兵营包括3个步兵连、1个兵器连和1个营部连;营部连装备3门57mm反坦克炮、4挺7.62mm机枪、8具火箭筒;兵器连有官兵162人,装备6门81mm迫击炮、11挺机枪(8挺7.62mm M1919A4机枪,3挺12.7mm M2重机枪)、7具火箭筒;步兵连包括3个步兵排、1个武器排;武器排有3门60mm迫击炮、3挺7.62mm M1919A4机枪、3具火箭筒;步兵排包括3个12人的班(每班装备10支M1半自动步枪,1支7.62mm M1918A4勃朗宁自动步枪,1支7.62mm M1903A4斯普林菲尔德狙击步枪)。

⑶师属炮兵:包括3个105mm榴弹炮营、1个155mm榴弹炮营、1个司令部连和1个炮兵勤务连,装备155mm榴弹炮12门,105mm榴弹炮36门。

⑷1个机械化侦察队。

⑸师属工兵、通信兵、补给兵、医疗兵、宪兵等分队与前同。

一般每个步兵师还配属1个坦克营、1个防空营等部队。计全师官兵1.5万余人,武器装备(据《美国陆军史》给出的1944年装备数目,比上面所述略多):榴弹炮70门,迫击炮145门,反坦克炮93门,火箭筒663具,机枪950挺,坦克76辆,装甲车辆49辆,其它车辆1560辆。

⒊1940~1942年装甲师编制组成:

⑴师司令部与师部连,325人。

⑵1个装甲旅,辖3个装甲团,6 045人,装备中型坦克108辆,轻型坦克260辆。

⑶1个装甲步兵团,2 135人,半履带车94辆。

⑷1个装甲炮兵团,2 127人,辖3个炮兵营,装备105mm榴弹炮36门。

⑸装甲侦察营,763人,轻型坦克13辆,半履带车及侦察车62辆。

⑹工兵营、补给营、军械营、通信连、医疗队等。

全师人数14 620人,有中型坦克108辆,轻型坦克273辆,榴弹炮36门,迫击炮41门,反坦克炮38门,机枪720挺,冲锋枪30支,步枪1 992支,各种车辆2千余辆。

⒋1943年后装甲师编制组成:

⑴师部及师部连。师下设2个作战指挥部与1个预备指挥部,作战指挥部辖部不固定。

2)3个装甲营:每营包括3个中型坦克连(各17辆M4“谢尔曼”中型坦克)、1个轻型坦克连(17辆M5“斯图亚特”坦克)、营部排(2辆M4“谢尔曼”中型坦克,1辆M3半履带车)、侦察排(吉普车6辆)、武器排(2辆M3半履带车,3辆M4/105坦克或M8自行榴弹炮)。

⑵3个装甲步兵营。

⑶3个装甲炮兵营,每营有M7自行榴弹炮18门。

⑷装甲侦察(骑兵)营、工兵营、补给营、军械营、通信连、医疗队等。全师1.1万余人,中型坦克168辆,轻型坦克64辆,自行榴弹炮54门,装甲车80辆,自行反坦克炮36辆,迫击炮94门,火箭筒669具,机枪940挺,其它各种车辆将近1 500辆。

⒌空降师编制组成:

1942年空降师初建时编制较小,每师辖2个伞降步兵团、1个滑翔机步兵团(以上各团编制与普通步兵团相近),1个炮兵营,及一些附属部队,共8500人。主要装备有82mm 迫击炮、76mm驮载式榴弹炮、57mm反坦克炮、37mm高射炮等。后编制扩大,每师增加了1个伞兵团或滑翔机团,炮兵也加强为炮兵团,人数上升到12 799人。

注:42迫击炮是指美军装备的106.7mm(4.2英寸)重迫击炮。因为此迫击炮最初设

计是用于发射化学武器炮弹,因此称为“化学迫击炮”,不过此炮在战争中从未发射过化学武器弹药,绝大多是时间是作为团级支援火力,发射高爆弹(HE)。

美国陆军第422步兵团

美国陆军第422步兵团 美国陆军第442步兵团,正式编成于1943年4月,主要由日裔美国人组成,下辖第100独立步兵营、第522炮兵营,第232战斗工兵连等部队,隶属于第五军,主要战斗于意大利战场,是二战美军中著名的日裔战斗单位。 以日裔美国人组成的第442步兵团。编制只有3800人的第442团在整个二战共获得7次总统部队嘉奖(101空降师也只获得2次、陆战1师3 次)、21枚荣誉勋章(其中20枚为战后追授,整个二战包括战后追授美军荣誉勋章总共只颁发464枚)、52枚优秀服役十字勋章(包括19枚后来转为荣誉勋章,美军整个二战共颁发5千枚优秀服役十字勋章)、1枚优秀服役勋章、560枚银星勋章、22枚军团优异勋章、15枚士兵勋章、4000枚铜星勋章(包括1枚后来转为荣誉勋章)、9486枚紫星勋章等。442步兵团的第100步兵营则被誉为“紫星营”。 “当他们的国家抛弃了他们的时候,他们却没有抛弃国家而是义无反顾地为其奋斗,他们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对世人说“我们是真正美国人。” 在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上下陷入了一种歇斯底里的气氛中无法自拔,当美国人开始向日本帝国进行报复之前,日裔美国人却成为了复仇的对象。高达12万日裔美国人被强迫离开家园,而被关押在了集中营里包括了老人和孩子。在事件之前,许多第二代日裔美国人(Nisei)服务于夏威夷第298和299国民警卫步兵营。当然,在美日战争爆发后,美军当局也当然地判定这些人绝对不适宜继续逗留在夏威夷地区。按当时美军动听的说法,“我们并不是歧视他们,而是这里不仅不适合他们,也难以想象他们如何去在这个战场去战斗。”这些在第298和299国民警卫步兵营服役的日裔士兵们随即被扫除出了这两个部队,而被调派到了匆匆成立的“夏威夷临时步兵营”(Hawaiian Provisional Infantry Battalion)。军方对些日裔士兵的处理颇感头痛,一方面表示了对他们的极度不信任,一方面又不敢将他们遣散,因为当时不少人认为将这些熟悉美军内部事务又有很强军事能力的日裔士兵放出军营的危险太大。思前想后,陆军部最后决定把他们派往欧洲战场。1942年7月,夏威夷临时步兵营的士兵们在奥克兰登陆,在那里他们又被改编成了“第100独立步兵营”(100th Infantry Battalion Separate)。他们同时在那里接受欧战的战斗训练,直到1943年2月。 同年3月,第100独立步兵营参加了北非作战,在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登陆。就在这些日裔士兵踏上北非土地的时候为他们的国家而战的时候,他们之中大部人的家属仍被扣留在集中营过着近乎囚犯的生活。在北非,第100独立步兵营并没有遭遇什么大的战斗,到了9月第100独立步兵营

苏军编制

苏军装甲兵编制 作者的话:编制对于军队来说,就如同一个人的骨架,正是这种“骨架”赋予了士兵有机的组织和指挥,并在战争中将其最大的效率发挥出来。而装甲兵的编制尤其重要,二战中各国装甲部队采用了多种编制方式,其中特别是德国和苏联这两个国家,德苏两国装甲兵编制的变迁代表了当时世界装甲兵编制的典型走向,现代合成机械化部队编制中也带有当时的不少痕迹。在这个专辑里,我将试图详细地去描述苏德两国的装甲兵编制。计划分几个部分连载去介绍苏军从30年代后期到1945年的装甲部队编制。读者假如有问题或发现错误请写信告诉我们,我们的信箱是tank@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330662.html,,也可以在本站的留言簿上留言。 机械化军编制在实战中遭淘汰,苏联为了应急,1941年7月起,在战场上陆续实施了坦克师和坦克旅编制。其中仅在原来基础上改进的坦克师编制没有多大意义,而新型坦克旅却在二战苏军装甲兵编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坦克师(1941年7月) 机械化军由于过于庞大而难以操作的事实已经很清楚了,1941年7月15日,苏联解散了所有剩余的机械化军。摩托化师被转变为普通的步兵师。坦克则被编入规模小一些的坦克师,这种新编制的坦克师和早期的坦克师很相象,只是缩小了一些。具体编制如表3.1: 师部 侦察营 10辆T-40坦克、26辆装甲车、1个摩托车连 2个坦克团 团部 3辆装甲车、3个高射机枪分队 中型坦克营 1个重坦克连(10辆KV坦克)、2个中型坦克连(每连10辆T-34坦克) 2个轻型坦克营每营3个轻型坦克连(每连10辆T-26或BT坦克) 摩托化步兵团 团部 3辆装甲车 3个步兵营每营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12挺机枪)、1个迫击炮连(6门82mm迫击炮) 反坦克连 6门45mm反坦克武器 迫击炮连 4门120mm迫击炮 炮兵连 4门76mm火炮 炮兵团 3个炮兵营每营2个炮兵连(每连4门76mm火炮)、1个榴弹炮连(4门122mm火炮) 轻型防空营 3个轻型防空连(每连4门25mm或37mm高射炮) 师属其他部队运输、维修后勤、医疗营 主要的区别是减少了坦克排的坦克数量,由原来的5辆减少到3辆。每连坦克数量由原来的17辆减到10辆。步兵连也被缩小规模,采用了典型的“三三”编制,即下辖3个步兵排,每排由3个步兵班组成,每连总计131人、9挺轻机枪、3门50mm迫击炮。新型坦克师一共组建了10个,编号是101-112。到同年10月初,仅存3个,到1942年5月,仅存2个,第61坦克师(战前型)和第111坦克师。 坦克旅(1941年8月,编号TO 010/75-83) 新坦克师编制是老编制的一种改进版。而真正对战争走向产生深远影响的却是坦克旅编制。1941年8月,苏联开始实施新的坦克旅编制(编号为TO 010/75-83),新坦克旅规模比较小,仅辖兵员1943人、7辆KV 重型坦克、22辆T-34中型坦克以及64辆T-40轻型坦克。具体编制如表3.2: 坦克旅编制: 主要装备: 旅部 2挺轻机枪 旅部直属连下辖连部、装甲车排、交通管制排、通信排、工兵排、化学排、补给/运输排 侦察连 连部 4辆摩托车,1辆卡车 重装甲车排 5辆重型装甲车 轻装甲车排 5辆轻型装甲车 摩托车步兵排 3挺轻机枪、23辆摩托车 坦克团 团部

二战时期日军师团编制简介

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师团是基本单位,它有多种编制。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很多等级。 师团历程 抗战初期 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 抗战中期 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 (2)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 (3)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 (4)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约11000人。由于机动灵活,主要用于扫荡八路军的华北根据地。 (5)独立混成旅团:与师团一样是独立的战略单位,一般有2-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的人数比丁种师团还少,大约有6000-8000人。承担辅助的战略任务。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又编组了两旅团制师团。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旅团辖四个步兵大队、步兵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师团无炮兵、仅直辖工兵队、辎重队与通讯队,总人数为11980人。 抗战后期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军又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此时己无四单位制师团了)。甲种师团有两类、一类为原有的常设师团、总人数为2.1万人,拥有三十六门 75mm山炮或野炮。一类为原有的特设师团与三单位制师团,总人数为1.8万人。乙种师团也是三单位制师团、只是没有炮兵联队与骑兵(搜索)联队,总人数为1.4万人。丙种师团即两旅团制师团。同

德军编制

二战德军编制 老编制步兵师(共17200人) 辖师部、侦察营、通信营、3个步兵团(3营/团)、炮兵团、反坦克营、工兵营、师辎重队。 师部:158人,轻机枪2挺,摩托17辆,轮式车辆31辆 侦察营:625人,轻机枪25挺,重机枪8挺,75毫米反坦克炮3门,20毫米防空炮3门,50毫米迫击炮3门,81毫米迫击炮4门,75毫米leIG18型轻步兵炮2门,装甲车3辆,摩托45辆,轮式车辆30辆,马车3辆,马213匹。 通信营:474人,轻机枪17挺,摩托32辆,轮式车辆103辆,马车7辆,马52匹。 炮兵团:2500人,轻机枪32挺,105毫米榴弹炮36门,105毫米火炮4门,150毫米榴弹炮8门,摩托40辆,轮式105辆,马车229辆,马2274匹。 反坦克营:550人,轻机枪18挺,75毫米反坦克炮36门,摩托45辆,轮式114辆。 工兵营:843人,轻机枪34挺,反坦克枪9支,火焰喷射器20支,摩托44辆,轮式87辆,马车19辆,马52匹。 师辎重队:2300人,轻机枪30挺,20毫米防空炮8门,摩托88辆,轮式车辆253辆,马车245辆,马735匹。 3个步兵团:各3250人,轻机枪123挺,重机枪36挺,反坦克枪27支,75毫米反坦克炮12门,50迫27门,81毫米迫击炮18门,75毫米leIG18型轻步兵炮6门,150毫米SIG33型重步兵炮2门,摩托47辆,轮式车辆73辆,马车210辆,马683匹。 1944年步兵师编制 1944年步兵师(共计12352人) 辖师部、燧发枪营、通信营、3个步兵团(2营/团)、炮兵团、反坦克营、工兵营、师辎重队。 师部:军官34名,军士87名,士兵106名,装备步枪121支,手.枪92支,冲锋枪12支,轻机枪5挺,轮式车辆32辆,摩托21辆,拖车(trailer)1辆。

二战苏军坦克军团编制

二战苏军坦克军团编制 苏联战争中后期,纵深打击军(每军4个旅) 机械化军:1个坦克旅,3个机械化旅 坦克军:3个坦克旅,1个机械化旅 一个坦克旅:3(或2)个坦克营,一个冲锋枪营,约70辆主力战车 一个坦克营:3(或2)个坦克连,每连10辆坦克,每营21辆坦克 1943年坦克旅 旅部2辆T34 6个中型坦克连,总65辆M_tank 3X坦克营[营部(1辆T34)侦察排2X坦克连(每连10辆T34) 坦克旅总计65辆T34 6辆BA64装甲汽车4门76。2毫米反坦克炮4门45/57毫米反坦克炮 坦克军总计195辆T34 8辆SU76 8辆SU122 38

辆装甲汽车37辆装甲车12门85毫米反坦克炮12门76。2毫米反坦克炮48门45/57毫米反坦克炮16门37毫米高射炮12门76毫米榴弹炮42门120毫米迫击炮40门82毫米迫击炮火箭炮若干战争中后期重坦克团或自行火炮团总21辆H_tank 团部1辆KV或IS或自行火炮4X重坦克连(每连5辆KV 或IS坦克或自行火炮) 重坦克旅或自行火炮旅12个重型坦克连,65辆H_tank 旅部2辆KV或IS或自行火炮3X重坦克团或自行火炮团1X摩托化步兵连1X技术保障分队 德军独立重坦克营/重歼击坦克营45 营部3辆虎(王)/ 象tank 3*重型坦克连【14,连部2辆,3×重坦克排(每排4辆)】 苏军二战装甲部队编制 这个只是纸面上的编制至于具体情况各装甲旅或军略有不

同1941年12月苏联坦克旅编制: 旅部 2X坦克营营部1辆T34坦克每营3个连1连5辆KV1坦克2连7辆T34 3连10辆轻型坦克 1X摩托化步兵营 侦察连 维修保养连运输连 卫生排 全旅1471人装备20两轻型坦克T34坦克16辆KV坦克10辆军用卡车156辆45毫米反坦克炮4门82毫米迫击炮8门1942年3月苏联坦克旅编制 旅部 2X坦克营营部1X轻型坦克连8辆T-60轻型坦克1X 中型坦克连10辆T-34中型坦克1X重型坦克连5辆KV重型坦克1X摩托化步兵营 防空炮连 卫生排 一共1152人装备16辆轻型坦克20辆T34坦克KV坦克10辆45毫米反坦克炮82毫米迫击炮6门1942年摩托化步兵旅编制 旅部84人、3挺冲锋枪、2挺轻机枪、2辆摩托车、3辆野战汽车、5辆卡车旅部直属连105人、2把手枪、2挺冲锋

二战德国征兵制

二战德国征兵制 征兵制/动员令 到拿破仑时代为止,欧洲各国均以佣兵为常备兵来执行作战。然而法国大革命之后基于民主国家的原则,法国军队不再是“国王的军队”而成为“国民的军队”,也因此产生国民必须强制服兵役的“征兵制”,这个制度使得法国的兵力大幅增加,因而欧洲其它各国也纷纷开始采用征兵制。 其中德意志帝国的前身普鲁士王国相对于法国人口本来就比较少,即使采用征兵制能集结的兵力仍然少于法国。为了弥补这个先天的缺陷,普鲁士王国另外又把退伍军人集合起来成立了“乡土防卫队(Landwehr)”,以作为正规军的辅助部队。这项制度后来就成为世界各国“战时动员令”的原型。 所谓的“战时动员”亦即把服完兵役的士兵列为“预备役”,必要时可以重新征召;而相对于这些预备役,正在服兵役者当然就是“常备兵”了。有了这个制度,平承时期只要维持一小只常备部队,国家有必要时即可在短时间内组成大规模的兵力,当然这个制度也立刻被欧洲其它各国模仿,到一次大战时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一般制度了。 然而这个制度最大的缺点在于:预备役军人在被召集之前早已适应一般平民的生活,更何况他们已经尝过当兵的“苦头”,也比较知道怎么在军中打混,所以即使招集了这种由后备军人所组成之部队,其战力一定不如现役部队。法国因此只把这类部队放在第二线从事一般勤务,根本没考虑过要把后备军人投入第一线。只是一次大战由于第一线正规部队的损耗过于惊人,才不得不把后备军人送到前线去。至于德国由于一开始就以法国俄国为假想敌,先天上即使采征兵制所能集结的兵力就居于劣势,加上普鲁士有“乡土防卫队”的传统,所以并没有把后备军人放在第二线,而是视同现役部队一样投入最前线去!!然而后备军人战力不如现役军人的缺点仍然存在。 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德国并没有如法国单独成立后备军人部队,而是采用普鲁士时代以来的做法:将后备军人与现役军人混合编组!!也就是说平承时期一个师并没有满编,战时征召后备军人添补缺员后才达到一个师应有的兵力。这样的部队虽然无法达到100%由现役军人所组成的战力,但好处是每一支部队都可视同一线部队调动!!! 新兵训练由非军事组织来代训 一次大战后,为了防止德国再度走向军事大国,凡尔赛公约不只解散了德国的参谋本部,并且在重型机枪、战车、战机等军事细节都加以详细的限制。其中最釜底抽薪的一项是,限制德国只能保有10万现役部队,而且现役军人役期必须长达12年。 兵役役期如果是两年的话,德国在两年后就可以有10万后备军人,并且从此每隔两年就可增加10万;但是役期是12年的话,要等到12年后才有10万后备军人,想要凑到20万后备军人则要花24年。因此德国在1935年重新武装时,国内只有10万现役军人及10万后备军人,除此之外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或军事经历的只剩那些曾参加过一次大战上了年纪的老兵了!!那么纳粹?德国陆军是如何在这么严格的限制中解套的呢? 首先是成立“希特勒青少年团(Hitler-Jugend)”,以教育青少年野外求生技能

苏联军队与美国军队的编制特色

苏联军队与美国军队的编制特色 百度贴吧> 二战吧作者:海因莱希归来 苏联军队与美国军队的编制特色 陆军:苏联陆军80年代总数140万左右,分为A/B/C/D四种架构,总共有多达200个现役师。其中的A类部队约占到师总数的1/5左右,它们是装备大量先进坦克和车辆,拥有极其强悍突击力的部队,主要部署在东德和乌克兰。远东也有很少部分的A类部队。这些部队基本满编。B类部队,这些部队一般达不到满编状态,和平时期只有70-80%的编制,装备数量基本满编,装备较A类部队较差,属于二线部队。这两种部队是无需动员,可以直接参战的部队,师的数量只有一半不到。C类部队,人员编制只有一半左右,坦克满编,其余装备基本不满编。战时需要一个月左右补充和动员。D类部队,占苏军的1/3左右,基本不编制人员和车辆,只有一个空架子,需要三个月至半年左右才可以上战场。其余的还有一些后备役部队,没有日常的军事训练,只是简单的作登记。苏军的编制数量极其庞大,人数却并不算多,盖因那些只占空架子的部队太多所致。苏军的编制较为臃肿,军事革新较慢,苏军曾在70年代末在一个旅试点引入空地一体战法,效果很好,被建议全军推广,但是推广到80年代末也只推行了几个旅而已。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苏军架构过于臃肿,效率比较低下。 苏军可能由于二战的经验,部署了很多方面军属炮兵师/军,编制了大量的重炮和火箭炮。这在西方国家是见不到这样的编制的。在70-80年代经过整改,很多炮兵军裁撤掉了,但是炮兵师这个编制却保留到了最后。西方的军事家们非常看不起苏军的类似编制,认为此代表了苏军的突破编制过于臃肿。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炮兵集约作战是苏军的特色,不过的确是存在臃肿的嫌疑。 苏军还有一个特色是野战后勤人员很少而且集约化,苏联的前线部队,哪怕是A类王牌也是基本不编制后勤人员的,后勤完全依赖于方面军的专业人员(苏军认为,将后勤交给专业人员效果更好)。这就导致了苏军突击力极强,但长期作战能力很差,应该避免长期的消耗战,这是与苏军高度提倡速战速决与首战即决战的思路分不开的。 苏军的后勤体制不仅是装备弹药油料的补充很有问题,人员的补充同样是一个大问题。苏军没有类似美军那样的高素质士官体系(这我以后谈美军时要提到),后补人员的指导是交给少量的军官的。这种后补方式的特色是损失部分老兵后战斗力急剧下滑,损失30%左右就长期无法作战,只能撤编。在苏德战争中,苏军这一特点表现的很明显,苏联有大量的部队损失了30%左右就不得不取消建制。战争打到后面,什么XXX 步兵师这种编制都出来了…这是由于苏军没有高效的后勤补充体制所造成的。

二战德国元帅—魏克斯

二战德国元帅—魏克斯 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 全名是马克西米利安·马里亚·约瑟夫·卡尔·加布里尔·拉莫拉尔·赖希斯弗赖赫尔·冯·魏克斯·楚·格隆(德语:Maximilian Maria Joseph Karl Gabriel Lamoral Reichsfreiherr von Weichs zu Glon,1881年11月12日德绍- 1954年6月27日波恩),德国军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元帅。 1981-1940 1881年11月12日,魏克斯出生在德绍,父亲是安哈尔特公爵的马夫长。 1900年,魏克斯中学毕业并参军,服役于驻兰茨胡特的巴伐利亚重骑兵团。1902年,魏克斯晋升少尉。 1904年,魏克斯任团副官,后来调往一马术学校服役。 1910年,魏克斯进入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受训,毕业后被派往巴伐利亚的参谋本部指挥中心。 1914年3月,魏克斯晋升骑兵上尉。 1914年8月,一战爆发,魏克斯随巴伐利亚骑兵师开赴前线。10月,调任第四骑兵旅副官,转战于洛林和佛兰德等地。 1915年5月,魏克斯调任步兵第五师的第二参谋官,参加了香比尼激战、马斯河与莫塞尔河的阵地战,以及阿图瓦、佛兰德和阿拉斯等地的战斗。 1918年,德国野战陆军撤回本土,魏克斯任第二军司令部参谋官。此后,他先后任过骑兵第三师参谋官和骑兵第十八团连长。 1925年,魏克斯晋升少校,并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官。 1928年,魏克斯晋升中校,任驻斯图加特的骑兵第十八团团长。 1930年,魏克斯任驻法兰克福的骑兵第一师参谋长,同年晋升上 校。 1933年10月,魏克斯任驻波茨坦第三军区步兵指挥官,后任骑兵第三师师长。1935年10月,第三骑兵师被改编为国防军第一装甲师,魏克斯继续任其师长。1936年。魏克斯晋升骑兵将军,奉调代理第七军区(驻慕尼黑)司令兼第七军军长。 1937年至1939年10月,魏克斯任驻纽伦堡的第十三军军长。其间参加了占领苏台德区和波兰的战役。 1940年6月9日,魏克斯指挥第二集团军司令参加了西方战役。在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作战中,他的集团军一直负责由南面保障进攻各集团军的翼侧。此时,被配置在埃纳河一线。战斗打响后,魏克斯指挥所属部队不顾法军的激烈抵抗,突破了其在埃纳河的防御并迅速向南挺进(参见法兰西战役)。6月17日,法国请求投降,22日停战。7月,魏克斯晋升上将。 1941-1942 1941年4月,希特勒预定对希腊和南斯拉夫动武。魏克斯上将的第二集团军辖

二战德军进攻苏联编制

二战德军进攻苏联的陆军兵力编制 (仅属1941年6月开始进攻苏联时的编制,不包括后来的改编、扩编和重组)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30分,德军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公里的漫长战在线分为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约160万地面兵力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北方集团军群任务是歼灭波罗的海沿岸的苏军,进攻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围歼位于白俄罗斯的苏军,进而进攻苏联的心脏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任务是向基辅和整个乌克兰总方向进攻,把在乌克兰的苏军主力消灭在第聂伯河以西。德军疯狂进攻苏联的兵力十分庞大恐怖且很突然,给苏联军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苏军英勇防御,直到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才扭转一直被动的局面。以下是当时德军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编制: 一、北方集团军群(32万) 1、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约2万人) ——直辖第23步兵军(第251步兵师、第254步兵师) 2、第18集团军(约8万人): ——第1步兵军(第1步兵师、第11步兵师、第21步兵师) ——第26步兵军(第61步兵师、第217步兵师) ——第38步兵军(第58步兵师、第291步兵师) 3、第16集团军(约9万人): ——直辖第253步兵师 ——第2步兵军(第12步兵师、第32步兵师、第121步兵师) ——第10步兵军(第30步兵师、第126步兵师) ——第28步兵军(第122步兵师、第123步兵师) 4、第4 装甲集群(约10万人): ——第41装甲军(第1装甲师、第6装甲师、第8装甲师,第36摩托化师,

第269步兵师) ——第56装甲军(第3装甲师、第3党卫装甲师,第3摩托化师,第290步兵师) 5、第101后方地域司令部(约3万人) ——第207警卫师、281警卫师、285警卫师 二、中央集团军群(64万) 1、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约4万人) ——直辖第102后方地域司令部(第204警卫师、282警卫师) ——直辖第2集团军司令部(第401警卫师) 2、第4 集团军(约25万人,巨型集团军) ——直辖第255步兵师、267步兵师、293步兵师,第286警卫师 ——第7 军(第7步兵师、第23步兵师、第258步兵师、第268步兵师,第221警卫师) ——第9 军(第17步兵师、第137步兵师、第263步兵师、第292步兵师)——第12军(第29摩托化师,第31步兵师、第34步兵师) ——第13军(第78步兵师,第26摩化师) ——第43军(第131步兵师、第134步兵师、第252步兵师) ——第53军(第45师步兵师、第52步兵师、第167步兵师) 3、第9 集团军(约17万人): ——直辖第102步兵师、第900步兵师,第403警卫师,摩托化旅。 ——第5 军(第5步兵师、第35步兵师、第161步兵师) ——第6 军(第6步兵师、第26步兵师)

二战德军坦克营编制

1942年德国陆军装甲师编制 师部: 1x师部指挥连 1x摩托化制图分队 1x警卫分队(2挺轻机枪) 1x装甲团: 团部: 1x摩托化通信排 1x装甲侦察排 1x装甲维修连 3x装甲营: 1x装甲指挥连 1x中型装甲连 2x轻型装甲连 1x装甲掷弹旅: 2x装甲掷弹团: 团部: 1x团部警卫连 1x通信排 1x工兵排(3挺轻机枪) 1x摩步排(6挺轻机枪) 1x反坦克排(3门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3挺轻机枪) 2x摩步营: 3x摩步连(18挺轻机枪,4挺重机枪,3支反坦克枪,2门80毫米迫击炮) 1x重型摩步连(12挺重机枪,6门81毫米迫击炮,3门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6挺轻机枪) 1x炮兵连(4门150毫米轻型步兵炮,4门75毫米轻型步兵炮) 1x炮兵团: 团部(摩托化): 1x观测连(摩托化) 1x通信排(摩托化) 2x摩托化炮兵营:

营部(2挺轻机枪): 1x通信分队 1x校射分队 3x炮兵连(3门105毫米轻型榴弹炮,2挺轻机枪) 1x轻型军需供应分队 1x摩托化重炮营: 营部(2挺轻机枪): 1x通信分队 1x校射分队 2x炮兵连(3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2挺轻机枪) 1x炮兵连(3门100毫米K18重炮,2挺轻机枪) 师直属部队: 1x摩托化侦察营: 1x指挥连 1x摩托化通信排(2挺轻机枪) 1x重型装甲侦察车连(18门37毫米反坦克炮,24挺轻机枪) 3x摩步连(2门81毫米迫击炮,4挺重机枪,18挺轻机枪,3支反坦克枪) 1x重型摩步连: 1x工兵排(4挺轻机枪) 1x摩托化反坦克排(3挺轻机枪,3门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 1x摩托化反坦克排(3挺轻机枪,3支28毫米PAK41反坦克枪) 1x机械化步兵营: 营部(摩托化)(2挺轻机枪) 1x通信分队(摩托化 1x重型反坦克连(6辆Marder III Ausf M) 1x摩步连(6门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4门37毫米PAK 36反坦克炮,6挺轻机枪)1x重型高炮连(12门20毫米高射炮,4挺轻机枪) 1x装甲工兵营: 营部 1x装甲工兵连(23挺轻机枪,3支反坦克枪 2x摩托化工兵连(18挺轻机枪,3支反坦克枪) 1x摩托化舟桥纵队(2挺轻机枪) 1x摩托化轻型工兵纵队(2挺轻机枪)

二战日军步兵战术(二)

战日军步兵战术(二) 河里真是有能人,各位回贴均有道理。在扛铁牛之前, 先回一下各位的置疑。 先回有关编制的问题,河友目光犀利,一眼就发现了问题, 为什么联队下面没有大队呢?”这个与日本军制有关。二战中的日本军队不设战略预备兵源,日军大本营象个不生产备件的汽车厂,即产即销。一个个的师团、旅团顺应战略需求而生,在前线应战役需要频繁重组,而战役结束后又没有个归建的制度,从而使日本军、师团、旅团至联队各级编制极其混乱(又曰灵活)。这样做有许多好处,而战损较大时弊端更大。日军组织一场战役时,经常从各占领区的驻军中抽调,而且经常不还建,久而久之日军干脆在原编制上加个形容词(乙、丙、丁、守备役等),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 了不归建产生的一些问题。前文中提到的联队编制是老找到的最小的联队,这个属乙种守备联队,多见于驻防于战线大后方或险要地区。这种联队实际上就是一个加强了火力 重机及山炮)的大队,之所以挑这么个编制,就是要给李云龙团能够炮击日军联司并突围而去一个有一点历史依据的可能性。事实上,日军在对我晋察冀地区的扫荡中的确常 用此类编制,日军在晋察冀的大队编制经常只有600?800 人。这个作法相对于我八路军及新四军化整为零、深入敌后的策略有很大威胁;而在正面战场上,日军联队编制基本就如各位所述。 如果硬讲李团能在抗战初期从齐装满员的日军常规联队(大约是5000 多人至少9 倍于我的火力)即成合围圈中没伤筋骨地突围出来,这就突破了文学范畴,达到了YY 的境界。 日本人在二战中相当于班的建制确是分队,这是从日文中来的。老A 用班而不用分队是有用意的,往后看各位自然会明白。

文(一)所提及的防守反击战术是晋察冀的八路在五一大扫荡结束半年后总结并推荐的一系列战术之一,其缺点就是对守军全体指战员素质要求甚高,的确不是随便一支部队就能打出来的,稍有不慎就有灭顶之灾;其优点则很简单——如果正确实施,这是于强敌合围中,使自已损失最小且予敌以最大杀伤的战术,其成功原因简单说就是利用了日军弱点,细节以后再讲。 现在扛铁牛。 战中的日本军是一支军事一流强悍却非常畸形的军队,它的强大不同于任何其他一流强国。苏、德、美、英陆军的强大是全方位的,从单兵素养到战略战术,从军事装备到后勤补给,每一项上都各有千秋。日本陆军战略很烂但战术很强,装备很烂但使用很得法;除此之外日本军队,尤其1943 以前的日本军队有一个远超西方列强的世界第一强项——步兵基本战术。在同等后勤条件下,不配装甲兵及其它兵种支援,在任何一种地形条件下,日军步兵可以打败任何一支同等数量的军队(TG 的八路除外)!当然,加上装甲兵,日本就不行了。为什么呢?二战初期,日本步兵基础技战术及作战效能是世界第一。 砖头来了,那为什么日军在哈勒欣河谷被苏军打得那么惨?原因很多,但基本是技术兵器,特别是有效便用的装甲集团,是那个战役的决定性因素。 砖头又来了,那为什么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国打得大败呢?答案就点专业了,日本人在太平洋上是败在海空军上的。 事实上,在美军没掌握彻底的海空优势的绝大多数战役中,美陆战部队鲜有胜例,但多数是溃败及至全灭之局。这一点美国人看得清楚讲得明白——决胜于海上。日军陆战能力在太平洋战争中前期,基本上可讲是所向披糜,在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蝗军势如破竹地消灭了所有美、英战略力量,若不是中途岛海战大败,澳大利亚也危矣。

二战各国军队编制综述

1939战前,分驻13个地区的德军有51个现役师,包括39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5个装甲师(加1个装甲旅)、4个轻型师和3个山地师。战事一起,就迅速扩张。到1940年,装甲师数量翻番(主要是改装轻型师)。德军为入侵波兰编组了2个集团军群:北集团军群由2个集团军(各3个军)组成,辖2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16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南集团军群(3个集团军10个军)辖4个装甲师、4个轻型师、21个步兵师和3个山地师。德军最重要的编制是师,分为步兵师、摩托化步兵师、装甲师、轻型师和山地师。“第1波”的35个步兵师有18000人,第2波的有15000人,第3波和以后的步兵师炮兵数量较少。步兵师由3个3000人的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组成。跟其他军队不同的是,德军步兵师的工程营和侦察队是战斗部队,装备有火焰喷射器和反坦克炮,经常是攻坚的先锋。步兵营由3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组成。步兵连约180人加一个班的反坦克枪。机枪连有3个排6挺重机枪。步兵营还有迫击炮排6门81mm迫击炮。一个步兵团的火器包括26挺重机枪、85挺轻机枪、18门81mm迫击炮、27门50mm迫击炮、12门37mm反坦克炮、6门76mm步兵炮和2门150mm步兵榴弹炮。炮兵团由3个105mm野炮大队组成,大队各3个4门制的炮连。一个150mm中型炮大队原来是配属的,后来归入第1波步兵师编制。师以上集团军和军还有中型和重型火炮。摩托化步兵师由3个摩托化步兵团和一个摩托化炮团组成。波兰战役后,随着更多装甲师列编,其中一个摩托化步兵团转入其他装甲师。波兰战役的德军装甲师由2个坦克团组成,坦克团是2个4连制(32坦)坦克营组成。加上预备车和各级部门共有561辆,不过一般都不到满编制,平均320多辆。多数是I型和II型轻型坦克,不过装备机枪或20mm炮,一些捷克38式坦克和少量III型和IV型坦克。装甲师有2个全摩托化步兵团,后改称“装甲掷弹兵”。德军装甲师的成功并不在其坦克的质量,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其对手,而在于组织和战术能力。德军闪击波兰震惊了世界。此役德军阵亡1万余人、3千多人失踪、3万多人负伤。希特勒得以转兵西部准备入侵法国。到1940年5月,德[陆]军增加到129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步兵师,4个轻型摩托化步兵师、10个装甲师、3个山地师和1个骑兵师。德军总兵力达2百50万,其中武装党卫军10万人。入侵法国的德军编为3各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辖45.5个师、其中7个装甲师;B集团军群

二战德国陆军火炮全集 5.二战德军火炮全集-野战炮

5.二战德军火炮全集-野战炮 野战炮——————field gun 75毫米野战炮系列 75毫米 leFK 38野战炮 75毫米 FK 40野战炮 75毫米FK 7M 85野战炮 75毫米le. FK 16野战炮 75毫米le. FK 18野战炮 说明: 德国的75毫米野战炮系列,对于德军来说,生产这样性能不佳的野战炮得不偿失,因为其性能和德军中的轻型迫击炮和性能、作战任务雷同,但是野炮拥有更大的重量,不符合闪电战战略对火炮的要求。,而75毫米野炮的有限的射程,同样重量很轻的迫击炮也能达到,使得德军中的75毫米野战炮的地位很尴尬。二战中,德军主要装备两种型号的75毫米野战炮,一种是一战的老兵75毫米 le. FK 16 n.A.野炮发展的75毫米le. FK 16野战炮,另一种是二战德军发展的替代型号:75毫米 le. FK 18 野炮。这些75毫米野炮,在德军中的地位既不突出,性能也不显著,但伴随德军走完整个二战历程。德军75毫米 le. FK 18 野炮在二战的许多战役中多次被使用到,其射程加强型虽然增加了射程,但是重量增加,使的机动性下降。 为了寻找解决办法,异想天开的德国人开始在德军中性能优秀的标准的反坦克炮身上打主意了。德军中性能不错的75毫米 PAK 40 反坦克炮开始进入德国火炮专家的法眼。德国火炮专家以75毫米 PAK 40 反坦克炮为蓝本,研制出了两种改进的野炮型号,他们是:75毫米 FK 40野战炮和75毫米FK 7M 85野战炮,但是这两种野战炮投产时间太迟,以至于在战争期间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75毫米 le. FK 18野战炮 口径: 75 毫米L/26 炮架长: 5.20 米 生产时间:1930年 长: 1.94 米 宽: 1.83 米 高: 1.65 米 火炮射界:左右正负55度 火炮俯仰角:-4度—+45度 炮弹重: 5.9 公斤 最大射速: 10 发/分 出膛初速度: 485 米/秒 最大射程: 9 414 米 人员编制:8人 75毫米 le. FK 18 L / 26野战炮

二战法军编制

二战法军编制 一战之后的法国军队仍然保留着一定数量的骑兵师,而且为了这些师的前途,军队内部一直在争论不休,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法军高层总算达成了一个共识——这些还拥有大量马匹的部队,在新的空中威胁面前无疑是最好的靶子。1939年夏天,在甘末林的亲自过问下,法军骑兵部队的改革工作开始了,它们将被部署在更适合他们的阿登地区和瑞士边境,作为一支阻滞力量而非决战力量而存在。到了战役爆发前,法军已经完成了5个轻骑兵师的编制,这些师由于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坦克和装甲车,与传统的“骑兵”相比已经有了相当的提高。 第1轻骑兵师: 第2骑兵旅(第1猎骑兵团,第19龙骑兵团) 第11轻摩托化旅(第1装甲机枪团-或者按照实际情况称为装甲车团,第5摩托化龙骑兵团) 师属炮兵团 第2轻骑兵师: 第3骑兵旅(第18猎骑兵团,第5胸甲骑兵团) 第12轻摩托化旅(第2装甲机枪团,第3摩托化龙骑兵团) 师属炮兵团 第3轻骑兵师: 第5骑兵旅(第4骠骑兵团,第6龙骑兵团) 第13轻摩托化旅(第3装甲机枪团,第2摩托化龙骑兵团) 师属炮兵团 第4轻骑兵师: 第4骑兵旅(第8龙骑兵团,第31龙骑兵团) 第14轻摩托化旅(第4装甲机枪团,第14摩托化龙骑兵团) 师属炮兵团(该师缺编反坦克炮连) 第5轻骑兵师: 第6骑兵旅(第11胸甲骑兵团,第12猎骑兵团) 第15轻摩托化旅(第5装甲机枪团,第15摩托化龙骑兵团) 师属炮兵团到1940年战役开始之前,所有的5个轻骑兵师和3个轻骑兵旅都被部署在比利时边境的阿登地区,其中第1和第4轻骑兵师属于第9集团军,第2和第5轻骑兵师属于第2集团军,第3轻骑兵师则属于第3集团军指挥。 轻骑兵师中的骑兵旅 骑兵旅中的两个骑兵团,虽然名称各有不同,但是编制是一致的,每个团由5个中队组成。 在5个中队中,包括4个骑兵中队(每个中队4个排),每个排36人,而每个骑兵中队的“重武器”仅仅是8挺轻机枪而已。 第5个中队是火力支援中队,包括2个机枪排,一个迫击炮排和2个反坦克组。一个正常情况下的支援中队装备包括8挺机枪,4门60毫米迫击炮和4门25毫米反坦克炮。另外,全团还有48名枪榴弹射击手,总的来说,法军的骑兵团与正规的步兵营从人数和装备上来看都是类似的,除了他们的马匹之外。轻骑兵师中的轻摩托化旅 如果说骑兵旅是轻骑兵师命名的由来,那么轻摩托化旅更像轻骑兵师打击力量核心,轻骑兵师的装甲部队都集中在这个旅里面。 摩托化龙骑兵团包括两个营,每个摩托化龙骑兵营包括三个中队,其中:

二战美军步兵师和装甲师编制

二战美军装甲师和步兵师编制 美军装甲师到二战终战之前美军共成立了16个装甲师(1~14, 16及20),最早的5个装甲师在1941年才成立,其中第二和第三装甲师维持1942年型重装师的编制,有9个坦克营和3个装步营的超大编制,其余的14个装甲师都是3个坦克营和3个装步营的一般编制。一个一般装甲师除了师部之外有三个战斗指挥部(Command Command),通常是A、B及R战斗指挥部,除了三个坦克营、三个装步营之外,另有三个装甲炮兵营,一个机械化骑兵侦搜营,一个装甲工兵营,及后勤管理部队。通常还会视战况需要额外编配独立战防营,独立防空营等等。美军战车营有三个中型坦克连和一个轻型坦克连,中型坦克连有18辆M4中型坦克,轻战车连有17辆M5轻型坦克,加上营部的五辆M4中型坦克,总共有76辆各式坦克。三个坦克营总共有228辆各式坦克。 1944年美军所采用的步兵师编装是改良自1943年制步兵师,使用三三制,三个步兵团,每团三个步兵营,总共九个营。团部的直属连队包括一个摩托化轻榴弹炮连(6门105mm 榴弹炮)及一个摩托化战防连(12门57mm反坦克炮)。美军步兵师炮兵团有三个摩托化轻榴弹炮营和一个摩托化重榴弹炮营,总共有36门105mm榴弹炮和12门155mm榴弹炮。美军步兵师有一些额外的支持部队,例如机械化骑兵连、独立炮兵营、独立坦克营、独立防空营、独立驱逐坦克营等等。机械化骑兵连编配M8装甲车,独立驱逐坦克营编配M10或M36坦克歼击车,独立防空营编配车载或牵引的四联装12.7mm高射机枪及牵引的40mm高射炮。 参考实战经验及装备发展,美军在1942~1943年间进一步改组步兵师编装,在新的编装表中步兵师员额稍微下降约8%成为14 253人。主要的改变都是在装备上,首先M1半自动步枪成为标准步兵武器,火箭筒也大量配备到步兵师中(每师557部),57mm反坦克炮同时取代了37mm反坦克炮成为反坦克火力骨干,75mm榴弹炮则完全被105mm榴

二战时德军编制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集团军群司令:里特尔-冯-勒布陆军元帅下辖: 直辖第23军,编有第251和第254步兵师。 第18集团军,司令: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1 军,编有第1、第11、第21步兵师; 第26军,编有第61、第217步兵师; 第38军,编有第58、第291步兵师。 第16集团军,司令:恩斯特-布施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直辖第253步兵师。 第2 军,编有第12、第32、第121步兵师; 第10军,编有第30、第126步兵师; 第28军,编有第122、第123步兵师。 第4 装甲集群,司令:埃里希-赫普纳陆军装甲兵上将,下辖: 第41摩托化军,编有第1、第6、第8装甲师,第36摩托化师,第269步兵师; 第56摩托化军,编有第3、武装党卫队第3“骷髅”装甲师,第3摩托化师,第290步兵师。 第101后方地域司令部,编有第207、281、285(军需处长专用)警卫师。 第1 航空队,司令:阿尔弗雷德-克勒尔空军一级上将 第5 航空队,司令:汉斯-于尔根-施通普夫空军一级上将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集团军群司令:费多尔-冯-博克陆军元帅,下辖: 直辖第102后方地域司令部,第2集团军司令部。 第4 集团军,司令:京特-冯-克卢格陆军元帅,下辖: 直辖第255、267、293步兵师,第286警卫师。 第7军,编有第7、第23、第258、第268步兵师,第221警卫师; 第9 军,编有第17、第137、第263、第292步兵师; 第12军,编有第29摩托化师,第31、第34步兵师; 第13军,编有第78步兵师,第26摩化师; 第43军,编有第131、第134、第252步兵师; 第53军,编有第45、第52、第167步兵师。 第9 集团军,司令:阿道夫-施特劳斯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直辖第102、第900步兵师,第403警卫师。 第5 军,编有第5、第35、第161步兵师; 第6 军,编有第6、第26步兵师; 第8 军,编有第8、第28步兵师; 第30军,编有第129、第162、第256步兵师; 第42军,编有第87步兵师,武装党卫队通信师。 第2 装甲集群,司令:海因茨-古德里安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24摩托化军,编有第1骑兵师,第4、第3装甲师,第10摩化师; 第46摩托化军,编有第10、武装党卫队第2“帝国”装甲师,“大德意志”装甲步兵团; 第47摩托化军,编有第17、第18装甲师。 第3 装甲集群,司令:赫尔曼-霍特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39摩托化军,编有第7、第14、第20装甲师,第20摩托化师; 第57摩托化军,编有第12、第19装甲师,第18摩托化师。 第2 航空队,司令:阿尔贝特-凯塞林空军元帅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集团军群司令: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陆军元帅,下辖: 直辖第99轻装师。 第11集团军,司令:里特尔-冯-朔贝特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直辖罗马尼亚骑兵军司令部。 第11军,编有第22、第76、第239步兵师,罗马尼亚第6步兵师,罗马尼亚第5、第8骑兵旅; 第30军,编有第198步兵师,罗马尼亚第8、第14步兵师,罗马尼亚第6骑兵旅; 第54军,编有第50、第170步兵师; 驻罗马尼亚军事代表团,编有第72步兵师;

一个德国士兵的东线回忆录-In Deadly Combat

In Deadly Combat---一个德国士兵的东线回忆录 原著:Gottlob Herbert Bidermann 整理&德译英:Derek S.Zumbro(前美国海军海豹成员) 出版社: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谨献给逝去的无辜的人们 前言:Derek S.Zumbro 1941年,当德国国防军132步兵师的官兵们向着俄国进军时,他们深信自己正在进行一次伟大的远征。消灭布尔什维主义是一种责任,这是他们自小就接受的教育。带着这种天真,他们义无返顾地踏上了东方的征途。四年之后,伤亡惨重、衣衫褴褛、仅靠定量马肉残喘的该师残部向苏联军队投降。 作为Bidermann家的亲密朋友,我很早就知道Gottlob Bidermann在东线服役过几年,但直到1985年我才详尽地了解他的东线经历。当时,一只美国海军特遣舰队访问德国基尔港,联邦德国海军邀请我担任舰队司令的翻译和联络官。我借此机会邀请欧洲的朋友们参观这些美国战舰,我也邀请了G.H.Bidermann来参观北约武力的这次展示,他接受了邀请并优雅地表示了谢意,他还告诉我:这份邀请对他而言足足迟了40年。正是这种奇怪的回复使得我确实地了解到1945年他在库尔兰的真实经历,当时被围困的士兵们把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那极不可信的谣传上面。1945年5月,有一种流言在库尔兰集团的残部中间纷纷流传开来:美国和英国将派遣一只舰队到波罗地海来疏散Bidermann所在的师,以使它免遭苏联军队的摧毁。更有谣传说道:库尔兰集团的老兵将加入美国军队,然后在易北河与红军作战并将其赶出欧洲的心脏地带。 不久之后,为了重新整理Bidermann的战时经历并把它们翻译成英文,我特意来到位于南部黑森林地区的Bidermann家中作客,他向我提供了一份回忆录的副本。为了缅怀132步兵师的老兵,这本回忆录早在多年以前就由他个人出版了。Krim-Kurland mit der 132. Infanterie-Division 1941-1945,Bidermann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于1964年完成,那时离该师的残部步向战俘营不到20年、离最后一批幸存者被苏联政府释放也不到10年。这本回忆录成为得以撰写本文的原始素材。 从苏联腹地那些不知名的集中营和战俘营生还的前库尔兰士兵们,在多年之后发觉自己越发被当年战斗中狂暴的死亡场景所困扰。就像前敌对阵营的许多士兵一样,他们都生活在由那场导致数百万人丧生的灾难中生还而产生的负罪感之中。他们被反复出现的战场上的噩梦所惊醒,死于苏联步兵冲锋枪和火焰喷射器下的战友们的垂死呼号依然回响在耳边,陷于坦克燃烧烈焰中的敌军士兵的惨烈叫声似乎就在几米之外。这些场景无法被轻易地遗忘,它们是无法治愈的心理创伤,即使经过这么多年,这些反复出现的恐惧仍然是难以磨灭。 通过Bidermann回忆录的撰写,这位前国防军军官试图抚平这些心理创伤,并以一种所有非参战者都能分享、所有那个特定时期的老兵都能找到共通点的手法来描述他的战时经历。通过他自己的记忆和其他同师战友的回忆,Bidermann完成了这部事件比较精确的手稿,它生动地描述了步兵所经历的东线岁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