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态的宏观经济学

动态的宏观经济学

动态的宏观经济学
动态的宏观经济学

动态的宏观经济学

在本书的前两章中,我们考察了两个不同的经济模型:充分就业模型和失业模型。这两章的关键区别是对价格和工资的相反假设。现在我们来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动态模型,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解释失业模型的非常短期(有固定的工资与价格)与充分就业模型的长期之间的中间状态。

第一节 工资与价格动态

在动态过程展开之前,我们只是拍了一张经济的“快照”。失业模型考虑的是短期的工资和价格没有立即调整的结果,充分就业模型考虑的是长期的工资和价格迅速调整的结果。那么从短期到长期的动态变化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一、价格动态:通货膨胀理论

第八章我们讲到过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为通货膨胀。当然,价格水平的持续下跌为通货紧缩。其实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只是同一个问题的相反两面,我们主要介绍通货膨胀。

1.总供给曲线与短期均衡

总供给曲线分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

确定为的垂线。见图10-1。

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short-run 的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long-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LAS)是指长期中适用的总供给曲线。因为长期中工资和价格可以充分调整,所以总能确保充分就业。这样,长期产出就确定在经济的潜在GDP——上。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产出图10-1 长期s Y s Y 长期供给曲线短期供

给曲线

s O 价格

水平

(P) 产出(Y)

aggregate supply curve,SAS)是指短期中存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有三部分:如果存在过剩生产能力,那么在价格

最大产出可以比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产出大的解释是:长期总总供给相等时,市场中短的一方起决图10-2 短期产出的决定

2.总需求曲线右移与需由于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所产生的引起产出增加,从总需求曲线沿着总供给曲线的到,引起产出增加,从水平略有上生或没有上升时产出可以大幅度增加——水平部分;如果经济充分使用了其全部资源,那么,价格水平上升也不会引起产出增加——垂直部分;在这两者之间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在这一部分提高价格可以使生产者更勤奋地用他们的机器工作。

对于短期总供给曲线供给曲线反映的是正常工作水平的生产能力,短期中劳动和资本可以超负荷运转,从而可以超出长期所反映的正常水平。

在短期,当价格水平不能调整到使总需求和定作用。如果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时,见图10-2A 的0P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实际产出将由总需求决定,为。如果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时,见图10-2B 的,短期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实际产出将由短期总供给决定,为。

0Y 1P 1Y 产出(Y)价格

水平O

(P) s SAS

LAS

AD 0

0P

s Y 产出(Y)

价格水平1

P (P)O

SAS LAS AD 1 A 图 B 图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总需求曲线右移有可能对通货膨胀造成影响。通货膨胀被称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对通货膨胀压力的影响可以用图10-3表示。

图A 的总需求曲线沿着总供给曲线的水平部分移动,从AD 到1AD ,00Y 到,但不引起价格上升的压力,仍旧为。

图B 的向右上倾斜的部分移动,从1Y 0P 0AD 1AD 0Y 到,价格也上升,从到。

1Y 0P 1P

到,不引起产价格幅度求曲线在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的部分以及垂直的部分移动,会产生通货膨胀。

图0-3 总需求曲线动通货膨胀也可能来自总供给曲线的左移。通货膨胀被称为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

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对通货膨胀压力的影响可以用图10-4表示。

图10-4 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在图10-4中,总供给曲线从向左移动到导致价格水平从上升到,发生了通货膨胀。AD 产出(Y)价格

(P)

图C 的总需求曲线沿着总供给曲线的垂直的部分移动,从0AD 1AD 出增加,仍旧为0Y ,但引起相当大的价格上升压力,导致大上升,从0P 到1P 。

所以总需价格水平

(P) 产出(Y) O SAS LAS

0AD

1AD 10P P = 0Y 1

Y LAS O SAS

价格水平(P) 产出(Y)

10Y Y =0P 1

P 0AD 1价格水平(P) 产出(Y)

O SAS LAS 0AD 0

P 1P 0Y 1Y A 图 C B 图图 1AD 1向右移

3.总供给曲线左移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由于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所产生的

SAS 1SAS 水平

O 01Y 0P

1P

0SAS 1SAS ,0P 1P

虽然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与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都会产生通货膨胀,但是对

曲线向左移动会导致产出减少,而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如果发生在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的部分会导致产出增加,在经济学上可以用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同时向左移动来解释。见图10-5。

图10-5 滞胀

在图10-5中,总供给曲线从向左移动到需求曲线从向左移动到,导致价格水平从上下降到,既发生了通货膨胀一般来说,滞涨的产生要求总需求曲线的左移幅度要比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左移幅度要小。

刚才我们谈到通货膨胀的时候面临一个产出减少(或失业)的问题。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两大问题,位,存在着观点的分歧。

1.凯恩斯的观点

10-6。

包括水平段和垂直段。在未达到充分就业f Y 产出(Y)价格

(P) 01Y 产出的影响并不相同。总供给如果发生在短期总供给曲线垂直的部分会导致产出不变。

4.双线同时左移与滞胀

滞胀(stagflation)是指通货膨胀和产出减少同时发生的一种经济状况。0SAS 1SAS ,总0AD 1AD 0P 升到1P ,产出从0Y 1Y 又发生了产出减少,这在西方经济学上被称为滞涨。例如在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发生过滞涨。当时越战结束使得总需求曲线左移;同时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限制石油生产,造成油价上涨,引起总供给曲线左移。

二、通货膨胀与失业关系的争论

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宏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凯恩斯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不会并存。见图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只有两端,水平

O

0P

1P 0SAS 1SAS 0

AD 1

AD

以前到),价格水平并不会上升,仍旧为一旦达到充分就业,(从到)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发生失业图10-6 凯恩斯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

2.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是指经济学中反映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为纪念经济学家菲利普斯(A.W.Phillips)而命名的。

最初菲利普斯曲线是表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1958统计资料,提出了反映它们之间关系的这样一条曲线。

货币工资增长导致成本上升,短期总供给曲这样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改成了现在的的样子,即纵轴将货币工资变动率换成了通货膨胀,总需求增加(从0AD 到1AD )只会使得产出增加(从0Y f Y 0P ,即失业的减少并不同时伴随着通货膨胀的产生。

(从到),但是无法使产出增加,仍旧为,即通货膨胀的发生并不伴随着总需求再增加1AD 2AD 0P 1P f Y 的变化。

年,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线左移,价格水平上升,所以货币工资增长率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率。见图10-7。

在图10-7中,我们能够看到,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呈现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当失业率μ上升时,通货膨胀率π下降;当失业率μ下降时,通货膨胀率π上升。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和通货膨胀会并存。

经济学中将通货膨胀为零时的失业率定义为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在图10-7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失业率为正。 O 产出(Y)

水平 (P) S

0Y 价格 A f 0AD 1AD 2AD 0P

1P

图10-7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货币主义认为,关系。它们引入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来说明这个问题。见图10-8,我们看到长期菲利图10-8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之所以是垂直的,是因为预期的作用。见图10-8,假设最初没有通货膨胀,经济处于图10-8中的点A 位置。如果政府允许通货膨胀上升来3.货币主义的观点

短期中失业和通货膨胀会并存,但是长期中并不存在这样的普斯曲线是垂直的,不管通货膨胀如何,失业率始终固定在自然失业率*μ上。

换取失业的减少,使得失业率从自然失业率μ减少到1*μ,那么经济沿着没有通货膨胀预期(因为最初没有通货膨胀,所以对通货膨胀的预期0=π)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从点A 移动到点B,这时,实际的通货膨胀为1π。

由于实际的通货膨胀为1π,所以公众对通货膨胀预期也上升为1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也上移到1π位置,这样经济从点B 移动到点C,失业率又回到了自然失业率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0

*μ。

长期菲利=π1π2π1π

*

μB C D E 失业率A μ(%) 膨胀率

通货

π(%) O 1μ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率μ(%)

通货

膨胀率

π(%)O *μ

如果政府又一次想把失业率降低,那么它只能再一次让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上移到2π位置,失业率依然回到自然失业率。

期菲利普斯曲是垂直的。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失业和通货膨胀都不会并存。 他们引入了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的思想,即人们在形成预期中这点与货币主义不同,货币主义的预期只是适应性的(adaptive),即只是使用最近的资料推断未来。

在自然失业率以下,这意味着价格和工资调整要比较迅速。如果按照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的话,即调整缓慢。

经济学家们认为,工资与价格粘性原因有三个:

这种企业改变价格的成本被称为菜单成本(menu cost)。

它们必须印制新的价格表,这需要耗费金钱,套用餐馆的说法这些耗费的金钱就是“菜单”成本。有时候菜单成本非常巨大,即使有时候菜单成本比较小,累积的也很大,企业也不能忽视。

(从点A 到点B)呢还是降价(从点A 到*μ所以,只有允许通货膨胀持续上升,才能把失业率保持在*μ以下,在固定的失业率下惟一能保持的失业率是*μ,因此,长线4.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

使用了所有可得到的相关的过去资料。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即使是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也是垂直的,这样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不存在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了。

三、工资与价格粘性

从货币主义那里我们知道,只有允许通货膨胀持续上升,才能把失业率保持*μ更加需要迅速。而实际经济中,价格和工资具有粘性的特点,1.调整成本

价格粘性的第一种解释是改变价格的成本,因为当企业改变它们的价格时,以至于企业调整价格缓慢。企业在实际选择中考虑菜单成本的时候往往会和产量调整成本进行比较。见图10-9。

需求曲线左移导致企业面临选择是减少产量点C)。如果调整价格的成本(菜单成本)高,而调整数量的成本低,企

格不变(仍旧是)而减少数量(从到),这样就存在价格粘性。

图10-9 减产还是降价

2.风险与不完全信息

风险与不完全信息提供了工资与价格粘性的另一个原因。

当一个企业降低价格时,就存在着风险。因为降价能否增加销售量取决于顾客的反应和竞争对手的应对。如果顾客产生了价格下降的外,如果竞争对手也所以,价格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可以是折弯的,见图10-10。 企业如果提价,顾客就会寻找较低价格出售的商品,如果竞争对手不相应提价,那么提价的该企业就会失去顾客。而如果企业降价,它的0P 0Q 1Q 业就将使价后果往往是不确定的,这样预期,他们就会持币待购,结果销售量并没有增加多少。另跟着降价,大家的份额没有什么变化,结果大家的利润都下降了。

企业在实际决策的时候往往会比较价格变动的风险和产量变动的风险,看看谁的风险小。企业往往愿意接受产量的变动,因为产量减少的风险只是存货减少到正常水平之下,而且在下一个生产周期简单地增加生产就可以弥补回来。是粘性的。

在劳动市场上,企业也认为调整雇佣量的风险要比工资调整的风险小,所以工资也往往是粘性的。

3.折弯的需求折弯的需求曲线提供了工资与价格粘性的第三个原因。

第五章中介绍过,不面对这样的需求曲线,对手会把者当成一种威胁,并相应地降价,这样,企业并没有什么实际好处。

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企业应该保证MC MR =。由于存在一段垂直的MR 曲原来的需求曲线新需求曲线A B C 1Q 0Q 数量(Q)

价格

O (P)

0P

1P

有影响,仍旧为线,所以企业边际成本的小幅度变动(从0MC 到1MC )对企业收取的价格并没*P 。这样,折弯的需求曲线引起了价格的粘性。

10-10 折弯的需求曲线

劳动市场的分析也是相同的。区别只是对劳动市场需求曲线折弯的解释不图自己的工人而相应地提高工资;但如果企业降低工资,而利用此机会吸引工人。根据与产品市场上同样的分析,劳动市场上的工资也是粘性的。

场的另外一个动态——产出动态,也就是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是经济增长率。我们考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可以从经(p,也叫生产率)乘以该国投入工作的总的时间(WT)n 同,如果企业为了吸引工人提高工资,那么竞争对手会由于担心失去1

MC 0

MC MR

Q *P 需求曲线

Q

P

O 竞争对手可能不做出反应,第二节 产出动态:经济增长理论

上一节我们考察了市场的两大动态之一——价格动态,这一节我们将考察市济增长率这儿考虑。

一个国家的产出(GDP)等于该国单位时间的平均产出,即

WT p GDP ×=

用GDP g 代表经济增长率,WT g 代表工作时间的增加率,P g 代表单位时间产出的增加率(即生产率的增加率),n 表示第年,那么,

1

?n GDP =n GDP GDP g

1

?=n n WT WT WT g 1

?=n n p p p g 所以,)1()1()1(11111WT p n n n n n n n n n n GDP g g WT WT p p WT p WT p GDP GDP g +×+=×=××==

+?????,即

P g g +×+=,

这就是说,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单位时间产出的增加率(即生产率的增加率),另外一个是工作时间的增加率。

二、生产率和工作时间的决定因素

1.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在第八章第三节我们提高过总生产函数的公式)1()1()1(WT p GD g +GDP g P g WT g ),(L K Af Y =,这儿我们引入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具体化。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由美国数学家科布(Charles W. Cobb)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Paul H.Douglas)提出的,它的表达式是这样的:

),(L K Af Y =αα?=1K AL P

其中A 为系数,α代表劳动L 对GDP 的贡献,α?1代表资本K 对产出P 的贡献。

αααααααα??这样,??????××=×=111n n n n n n n K L A L K L A P ,

取决于三个因素,一个是劳动增长率,第二个是资本增长率。头两个因素在第八章讲过,我们在这再谈谈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里的系数A 是指劳动和资本以外的因素,它的增长???×111111

11n n n n n n n K L A K A P 所以αα?+×+×+=+1)1()1()1()1(K L A p g g g g P g L g 显然,生产率K g ,第三个是系数增长率A g 系数增长率A g 。

全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alysis)。

1.49%,这意味着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贡献达到了它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运用。科学技术中不能忽视管理科学和技术的贡献。要的内容,高。相对稳定,比如每天周5天40小时,所以工作时间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工作人口的增加。入,这也会增加劳动的供给。

率A g 被称为要素全要素生产率取决于劳动和资本以外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用广义的技术进步来概括。

经济进步在经济中作用很大。根据诺贝尔奖获得者索洛的研究,1909-1940年间,美国2.9%的年增长率中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增长率为51%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广义的技术进步主要包括知识的进展、规模经济和资源配置的改善。

知识的进展就是狭义的技术进步,知识的进展是技术进步中最重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的估算,技术进步中60%的贡献来自知识的进展。

规模经济方面,企业规模扩大使得企业能够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的工作方法,从而提高了生产率。

资源配置方面,如果一个国家正在进行工业化,该国的资源会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流动,导致整个社会的平均生产率得到提但是,一个后工业化社会,该国的资源会从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向生产率较低的服务部门流动,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平均生产率下降。

2.工作时间的决定因素

工作时间取决于工作时间制度和工作的人口数。由于工作时间制度短时期内8小时,每从长期看,工作时间制度有缩短的趋势,因此工作人口增加的责任就应该更加大了。

工作人口增加来自劳动市场的供求。从需求方面看,它来自社会本身的经济发展。从供给方面看它取决于人口与劳动参与率。

人口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生育高峰和移民。一个国家一旦出现生育高峰,劳动供给也就会出现高峰。某些国家因为经济、教育等因素会吸引其他国家移民的涌劳动参与率可以从进入和退出两方面考虑。进入方面主要是家庭主妇参与率

妇的角色,并不参与社会经济的活动。由于妇女解放运动和社会观念的变化,许多妇女走出家庭出来工作,增加了劳动的供给。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和居民经济福利的增进,这是亚当·斯密以来的主流信条。但是也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越来越大。

西方30多名学者在罗马对人类目前和将来处境的讨论,该讨论会在经济学上就是著名的罗马俱乐部。食供应受到自然资源的限制无法满足人口指数增长(即以几何级数1、2、4、1济学家米香(E.J.Mishan)1967年首先提出指出人类追求经济增长在社会福利方面得为这些问题的产生,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在1987年提出了“可持续发问题,原先许多妇女担任家庭主现代教育年限的增加使得年轻人进入劳动市场的最初年龄向后推迟,导致整个工作年龄区域压缩,减少了劳动的供给。退出方面,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改善,一些人可以退出或提前退出劳动市场。一些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降低也减少了劳动的供给。

三、经济增长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尽管经济增长1.增长极限论

该观点起源于968年意大利菲亚特公司董事长帕赛伊邀请

1972年,美国经济学家麦多斯(D.H.Meadows)等人写了《增长的极限》一书,认为粮6、32……的形式增长)的需要,而工业资本投资的指数增长使得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以指数形式消耗,环境污染也以指数形式增加,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必使经济增长走到极限。他们预测2100年就是人类社会崩溃的末日,因此主张应早做安排,1975年要实现人口的零增长,1990年实现工业投资的零增长。

2.增长怀疑论

除了前途的问题以外,经济增长的副作用也受到经济学家们的批评。英国经不偿失。经济增长多伴随着副作用,技术发明在带给人们较多福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颓废和焦虑;交通工具的发明在缩短人们空间距离的同时也使得人们更加孤立;电视的发明增加了人们的娱乐但也剥夺了人们的交往……他指出,物质财富的享受不是人们快乐的惟一源泉,还有田园式的幽静生活等人们向往的事物。

3.可持续发展

正因

展”的口号。

在着各种分歧,但两点认识是相同的:一是环境与资源制约着经济的的不可再生资源;改变资速增两节考察了价格和产出动态之后,这一节我们再看看这些动态的波动情况,或者说经济周期问概念,它是指国内生产总值的周期性波动。一般把经济周期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理应经济周期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度平均为9-10年。它最早是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C.Juglar)1862年出版的《法国、英国及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钦周期是一种长度较短的经济周期,其长度平均为40个月左右。它最早可持续发展被认为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要不损害未来后代的发展。对它的认识尽管存增长,二是经济增长要照顾代际内和代际间的公平。

由于环境与资源制约着经济的增长,所以在生产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生产方式。例如,逐渐以人造资源替代自然资源,以保护有限源消耗型的粗放经营方式,走集约化道路,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在需求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生活方式和控制人口。生活方式的改变鼓励人们珍爱自然资源,比如节约用水和节约电能等。人口的增长使得资源的消耗迅加,要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同时不影响生态环境,必须控制人口。

可持续发展还要求遵循代际内和代际间的公平,资源消耗多的国家和地区应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着想,今天的人类应该为子孙后代想想。

第三节 经济周期与企业管理应用

前题。在第八章我们谈到过经济周期的

整个经济周期理论其实就是应对波动的理性思考,具有非常实用的企业管理应用价值。本节我们将首先探讨经济周期方面的有关理论,然后简要谈谈企业管用的启示。

一、经济周期的类型

在经济学中,1.朱格拉周期

朱格拉周期是一种中等长度的经济周期,其长周期》一书提出的。与其它长度的经济周期相比,朱格拉周期又被称为中周期。

2.基钦周期

是美国经济学家基钦(J.Kitchen)于1923年提出来的。基钦根据美国与英国的资料进长的经济周期,其长度平均为50年左右。它最早是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N.D.Cordratieff)于1925年提出的。康德拉季茨(S.Kuznets)提出了一种长度为20年左右的周期,被称为库兹涅茨周期。这是一种主要适用于建筑行业的经济周期。

理论认为经济生活中出现萧条现象是由于消费不足引起布森变化行研究,认为经济周期可分为“大周期和小周期”,他所指的大周期相当于朱格拉周期,小周期就是他提出来的周期,即基钦周期。与其它长度的经济周期相比,基钦周期又被称为短周期。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一种长度较耶夫根据美、英、法等国200多年的经济资料研究表明,存在着这样一种更长的周期。它也被称为长周期。

4.库兹涅茨周期

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朱格拉周期一般被认为是主周期。一个朱格拉周期可以包括若干个基钦周期,而一个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可以包括若干个朱格拉周期。

二、经济周期的原因

对经济周期的原因的解释有如下几种理论:

1.消费不足理论。这种的,以经济学说史早期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西斯蒙第和近代的经济学家霍等人为代表。消费不足理论的原理是这样的:人类经济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生产,这样引起消费不足并最终导致经济萧条;经济萧条的发生缓解了消费需求与生产的矛盾,使经济得到恢复并再次高涨,随之再一次的消费不足使得经济再次陷入萧条。他们认为消费不足的根源在于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造成富人储蓄过度,只要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还存在,经济周期就不可避免。

2.太阳黑子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在于太阳黑子的变化,以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等人为代表。太阳黑子理论的原理是这样的:太阳黑子的会引起气候的变化,气候的变化会影响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变化又会引起其他经济部门的变化;太阳黑子每9到10年有一次变动,因此经济周期也是9到10年发生一次波动。

3.纯货币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以20世纪

霍特里为代表。纯货币理论的原理是这样的:经济发生周桥学派的经济学家庇古和凯恩斯为代表。心理预期理论的的过哈耶克为代表。投资过度理论的原理是这样的:投资的增加固期的一种理论,因引入初英国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期性变化的唯一原因在于货币数量的增减,而货币数量增减的原因又在于银行体系的信贷政策。当银行体系放宽信贷时,货币量增加,这样就使利息率降低,降低利息率就会刺激投资,从而经济走向繁荣;然而,随着经济繁荣的到来,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大,这样就会使利息率上升,利息率上升又会抑制投资,投资减少迫使经济走向萧条。

4.心理预期理论。这种理论强调心理预期对经济周期各阶段形成的决定性作用,以20世纪初英国剑原理是这样的:由于某种原因刺激了投资活动,引起经济繁荣时,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过分乐观,导致了过分的投资,使经济过度繁荣;过度繁荣的经济使投资者发现自己的预期是过分乐观了,他们调整预期,转变成对未来过分悲观,这样导致投资的压缩,引起经济萧条。

5.创新理论。这种理论强调经济周期是由社会创新引起的,以经济学家熊彼特为代表。创新理论的原理是这样的:社会创新是旧均衡的破坏和新均衡形成程,属正常现象。由于某些有胆识、有眼光的企业家进行了创新活动,他们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这引起其他企业家的效仿,结果在整个社会形成了一个创新的浪潮,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全面繁荣;但是,随着创新的普及,超额利润消失了,经济随之也就趋于衰落,直至出现新的创新浪潮和新的经济繁荣。该理论还对经济周期的类型进行了解释,认为小创新引起短周期,中创新引起中周期,大创新引起长周期。

6.投资过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在于投资过度的增加,以英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然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使经济进入扩张阶段;但是,这时投资往往增加过度,使得生产资本品部门的发展超过了生产消费品部门的发展,这样就导致两个部门之间的失衡,引起经济的萧条,使经济进入收缩阶段。

最值得一提的是影响广泛的乘数-加速原理(multiplier-accelerator model),它是运用投资和收入变动相互加强的思想解释经济周乘数和加速数而得名,以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和萨缪尔森为代表。

三、乘数-加速原理

九章叙述过汉森和萨缪尔森认为,凯恩斯只分析了投资对收入的影响假定自发投资是不变的。所谓引致投资是由于收入或消费所引起的投资,它是一个内生变投资,而重置量)变动率的函数,这样它研究的就是加速系数而非资本-产量比率。

凯恩斯最先提出了乘数原理,说明了投资变动对收入的影响(这在第)。而凯恩斯的继承者,却没有考虑到在长期内收入变动对投资的影响,于是就提出了所谓加速原理。加速原理所要研究的正是收入变动对投资的影响。

为了理解收入变动与投资变动的关系,有必要首先区别几个概念。

1.有关概念

(1)自发投资和引致投资。加速原理所要研究的投资是引致投资,而量(endogenous variable),即在经济模型内决定的变量。与它对应的自发投资是指由一些外界因素如政治形势、气候变化等所引起的投资,它是一个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 ,即由经济模型以外因素决定的变量。

(2)重置投资与净投资。加速原理研究的是收入变动对净投资,从而对总投资变动的影响,而假定重置投资是不变的。所谓净投资是指新增加的投资则是用来补偿资本折旧的投资。净投资等于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3)资本-产量比率和加速系数。

加速原理认为,投资并不是收入(或产量)绝对量的函数,而是收入(或产所谓加速系数,就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资本数量,即资本增量与产量增量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收入增量

投资产量增量资本增量加速系数== 所谓资本-产量比率是指生产一单位的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用公式表示为: 产量

资本量产量比率资本=- 需要附加说明的是,加速原理认为,投资变动的比率大于收入变动的比率;在收入开始增加时,投资增加的比率大于收入增加的比率,而在收入减少时,投资减少的比率也是大于收入减少的比率。这就是所谓加速的含义。我们知道,加速系数总是大于1的。

2.乘数-加速原理

的:经济中由于某种因素引起的投资增加会通过投资乘数收入数倍的增加,国民收入的增加又会通过加速数(大于1乘数-加速原理是这样(大于1)产生国民)产生投资的数倍增加,整个经济迅速的加倍扩张,出现繁荣;一旦收入无法保持按照一定的比例持续增长,投资率就会下降,乘数-加速原理反向启动,投资减少会通过投资乘数产生国民收入数倍的减少,国民收入的减少又会通过加速数产生投资的数倍减少,经济就会转入衰退。经济周期中的繁荣阶段和萧条阶段就这样由乘数与加速原理结合的作用而决定,它使经济自动地从高峰到低谷之间摆动。

四、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一、概念题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答:国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和会计的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定量描述,为经济分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订经济政策或计划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荷兰《经济学家》杂志1941年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两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一词。国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3.存量与流量(stocks and flows)答:存量与流量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记录经济信息的两种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如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持有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存量具有时点的基本特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它涉及机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标准答案完整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6.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 7.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 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P。 8.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DP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DP的。

宏观经济学(曼昆)读书笔记

Macroeconomics (Sixth Edition) N.Gregory Mankiw 第一篇 导言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1.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 三个重要指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模型 (1)内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一个模型接受为给定的变量,模型说明外生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2)举例:供求关系模型(比萨饼市场模型) Q d =D(P,Y) Q s =S(P,P m ) Q d =Q s (P :比萨饼的价格;Y :总收入;P m :原材料价格) 这个比萨饼市场模型有两个外生变量和两个内生变量。 例如:总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比萨饼的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均 衡数量都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比萨饼的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因此,该模型说明了总收入或原材料价格的变动是如何影响比萨饼市场的价格和数量的。 (3)模型的建立:没有一个模型能回答所有的问题。一个模型仅仅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且一个适用于某种目的的假设对其它的目的可能是误导。 对于不同的目的,我们应该建立不同的模型,而且要略去无关细节而集中于 必要的联系上。所有的模型都会许多简化的假设。 比如,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解释奶酪的价格如何影响比萨饼的平均价格和销售 量,那么多种比萨饼价格也许就是无关紧要的,简单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有三个比萨饼店的城镇的比萨饼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价格比只有一个比萨饼店的城镇低,那么上述模型的作用就很小了。 需求的移动 供给的移动 3.价格:伸缩性与黏性 4.微观经济思考与宏观经济模型 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 微观经济基础之上的。 尽管微观经济决策,是构成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但在许多模型中,家庭和 企业最优化行为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就是一个例子。家庭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P 2 P 1 Q 1 Q 2 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Q 2 Q 1 P 2 P 1

2017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总结

2017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总结 这一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问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2017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总结篇1时光如梭,我们又走过了一学期。学习宏观经济学,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为培养经济思维和分析金融时事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政治”和“经济”两个词还曾经一度幼稚地认为这门课程大概就是教人怎样在商业上“打混”,以便好好捞一把罢了。自从开课后,我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的肤浅,这门课跟我原先想的完全是两个样子。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我越学就越发现它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它不仅有自身准确的学科术语、科学的体系和丰富内容,而且其课程内容本身是环环相扣的逻辑展开。例如,不理解商品,就难以理解货币;不理解商品和货币,就难以理解资本。再例如,不理解利润、平均利润就不能理解商业利润、利息这些资本主义较为具体的范畴。因此有关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以及与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都只能通过系统地学习才能全面掌握。

经济学探讨的是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规律,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本文我主要从如何区别它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相关的理论和这些理论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被利用、被表达三个方面入手,分析表达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宏观经济学和上学期学习的微观经济学不太一样,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单位的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用一个比喻来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树木,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森林。就主要区别来说,将其分为以下四点: 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又不是毫无联系的,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经济学的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而资源得最优化配置,这其中离不开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协调发展。第二,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第三,微观经济学应该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但总体经济行为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都是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分析市场经济之下经济的运行规律与调控。 学习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比如房价为什么这么高?飞机票为什么可以根据预定时间打折?明星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复习题 1、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产生于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研究整个经济时,我们必须考虑个别经济行为者的决策。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经济学家是用模型来解释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式构成。经济学家建立模型有助于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这类经济变量。这些模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略去无关的细节而更加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联系上。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3、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迅速变动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即市场走向供求均衡。这种假设称为市场出清。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市场出清模型。 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不完全现实。市场要持续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求变动作出迅速调整。但是,实际上许多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虽然市场出清模型假设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有伸缩性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些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明显的价格粘性并不一定使市场出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有基本的事实: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所以,一个买者支出的每一美元必然成为一个卖者的一美元收入。 2、CPI衡量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它表示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2×失业率的变动,印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3% 左右。这种正常的增长率是由于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比,实际GDP一般减少2个百分比。一 问题和应用一 1、大量经济统计数字定期公布,包括GDP、失业率、公司收益、消费者物价指数及贸易结余。GDP是一年内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失业率是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公司利润是所有制造企业税后会计利润,它暗示公司一般的财务健康情况。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的平均价格,它是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贸易结余是出口物品与进口物品之间的价差。一 2、每个人的增值是生产的物品的价值减去生产该物品所需的原材料的价值。因此,农夫增值是1美元,面粉厂的增值是2美元,面包店的增值是3美元。GDP就是总的增值,即为6 美元,它正好等于最终物品的价值。一 3、妇女与她的男管家结婚,GDP减少量等于男管家的工资。这是由于GDP是衡量经济中所有人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曼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作者:————————————————————————————————日期: ?

昆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之所以成为宏观,是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一国经济运行,包括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市场或家庭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滥觞于凯恩斯,至今已经和微观经济学分庭抗礼,而且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活动中作用十分巨大。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开篇讨论宏观经济中各种数据,当然,在宏观经济学中数据始终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指标监控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工具是决策者的宠儿。 第二十三章中,曼昆论述了一国收入的衡量。一般来说,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来计算,而在一个经济活动中必然有一个收入对应一个支出,所以两种方法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在这里,无论微观还是宏观,基本上都逃不掉如下这幅图: 接下来,曼昆讨论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众所周知,国家会统计每季度的GD P,并在年末获得年度GDP 。国民生产总值是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深刻理解国民生产总值含义要抓住每一个词汇,这是宏观里非常重要的概念。与GD P相似的还有如下几个收入概念: 物品 与劳 生产资料 物品和物品和劳动、生产投 工资、支出 投入与产出流向 收入 收入

GNP GDP NNP GNP NI NNP PI NI =+=-=-=-本国国民民国外所得-外国国民本国所得 折旧 企业间接税+企业贴补 企业留存收益+其他所得 可支配收入=PI-个人所得税 按照四部门经济模型,我们可以有如下GDP 构成: GDP C I G NX =+++ 这里必须强调投资和我们平时所讲的投资是有区别的,这里投资主要是购买用于生产物品的物品,也就购买生产资料,包括机械、建筑等。 在第二十三章最后一节里,曼昆阐述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名义GDP 、真实GDP 和GDP 平减指数。概而言之,名义G DP是以当年价格乘以生产数量而得到的数字;真实GDP 主要排除了价格的影响,以一个年份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乘以当年生产数量从而得到真实GD P,主要反映生产数量的变化,可以更好的衡量一国的经济福利;G DP 平减指数是用来衡量价格变动的指标,GDP 100GDP GDP =?名义平减指数真实。需要指出, GDP 平减指数可以用来测量通货膨胀的一个指标,这就要通过以下公式计算GD P平减指数的变动: 100%GDP GDP GDP GDP -=?第二年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平减指数第一年平减指数 当然,GDP 并不是完美的,在环境、收入分配等环节上是无法通过GDP 反映的。虽然如今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呼吁绿色GDP 或者G DP 重新改革,而目前我们国家还有太多需要发展,经济水平还是偏下,在东部也许可以重新衡量GDP 统计,在中西部则还是弊大于利。GDP 衡量体系一旦变化,这些地区将面临更加不利发展的经济环境。这就好比教导三岁小孩要先天下之忧而忧,他又真能做到如此?经济就像人生,经历波澜壮阔、起起伏伏之后才能把握住最美、最好的一幕,让一个还没有发展的经济区域妄谈环境、低碳必会引来因噎废食。 接着在二十四章里,曼昆谈论了消费物价指数(con sume r prize index )。这是一个非常有大众缘的指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媒体CPI 的确是一个抢眼的词汇。首先,曼昆介绍了消费物价指数含义和计算方法。所谓的消费物价指数,是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劳务所支付的总价格。根据各种商品在消费者消费中重要程度高低赋予一定的权重,计算出当年总支出。再确定某一个基期价格,利用下面公式: 消费者物价指数=(当期总物价/基期总物价)×100 然后通过计算相邻年份或月份CPI的变动率,也就是通货膨胀率就可以衡量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动的比率。当然,消费者物价指数有其固有的弱点。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不了消费偏向导致的消费结构的变化,所以一揽子商品必须适时而变。消费者物价指数无法反映新产品和质量的变动。 如消费者物价指数,GD P平减指数也是反映通货膨胀一个指数,而且这两个指数可以相互配合来确定当年物价变动状况。而两者又存在一些差别。从对象上看,GDP 平减指数反映的是所有生产的物品和劳务,而CPI 仅仅是消费者购买的物品和劳务,这就导致石油价格上涨时非产油国的CPI 与GDP 平减指数有较大的

宏观经济学第2章 习题与答案

f 第14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投资折旧净投资存货投资净出口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3.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4.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5.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 6.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7.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8.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9.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10.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GDP 中。() 1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12.政府国防费用支出不属于政府购买。() 13.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

14.居民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支出,住宅是一种耐用消费品。() 15.购买普通股票是投资的一部分。() 16.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 17.总投资和净投资之差就是GNP和NNP之差。() 18.如果一个企业用购买的一台新设备替换一台报废的旧设备,因为机器数量未变,所以企业购买这台新设备不属于投资行为。() 19.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 20.家庭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中。() 21.国内生产总值是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国外净要素支付后的余额。()22.折旧费用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23.国民生产净值衡量的是在一年内对在商品生产中消耗的资本作了调整后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4.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报酬总和,它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25.居民得到的收入不一定是他们挣得的。() 26.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27.GDP缩减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28.如果两个国家的GDP总值相同,那么它们的生活水平相同。() 29.如果2000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高于1999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那么,我们就知道,200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一定比1999年的多。()30.在衡量一国人均GDP时,用总产出除以那些实际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劳动力数量。() 31.在甲乙两国产出不变的条件下,将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两国的GDP 总和会增加。() 32.在通货膨胀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要高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通过宏观经济学学习,了解了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 能够用厂商理论和消费这行为理论去判断在微观的市场结构中, 各个主体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决策。下面是WTTWTT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篇1 我很喜欢经济。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对于一个想挣大钱的人 来说!没有什么途径能比这挣钱更快的了!所以我一开始还是很喜 欢关于经济之类的学科的! 在这个学科中,我起码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的相关术 语,比如说:“GDP”,“GNP”,“NI”等术语!明白了在宏观经 济中投资和储蓄的关系!也知晓了什么叫“节俭悖论”知道了“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等。同时也知晓了什么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以及它们有怎么样的作用!虽说知道了这些,但在自己 去解释相关的经济学原理时,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所以然!总是觉得自己学得用处不是很大!记得自己大一学习网页制作时,老师告诉我们有用,可是在我们结业时,老师却告诉我们说:“你们 学的还是最基础的东西,真的要有使用价值,还是要在大二学习 更深的理论才有用处!”当时,真的感到无语!顿时心情低落万丈!明白最后也只是自己的一个学分罢了!并没有让我真的学到实用的!因为都是皮毛!就像我们数据库老师告诉我们的一样,我的教学任

务只是让你们知道这门课是怎么回事,带你们入门,至于以后怎么办,那就是你们的“F1”了!虽说,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应该主动的学习,但真的这样,中国的大学还有什么 用!?我想我们大部分人之所以上课玩手机就是这种心理:不知道自己学得到底可以干什么!对自己有没有用!老师您可能认为您上课给我们强调怎么怎么的有用,但您是站在自己系统的角度来讲的!对于我们学习宏观或者微观,我们却不是那么系统,我们只是知道我们有这门课,而且这门课也不是我们自己选的,而且我们学完之后,如果非这门专业,我们也不会接受过多的系统教育,就会出现我之前出现的那种情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失去学习的激情,知道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静下心来,自己多看看八卦呢!所以我们只有一贯的知识,我们才能够真的明晓我们学得意义!当然,这也不是老师您所左右的!这在可以解释为何每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失业大学生,因为他们的大学真的没有给予他们所需的,供求和需求之间隔着深深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还有的就是我们的现在宏观经济的考试模式,它给我的启发特别大。我先说一下,我这次考的不是太好,不是我学的不好,我是真的有点怀疑,这份题组合时是否真的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可以在没有草稿纸的情况下做的玩,而且还可以得到满意的成绩,其实我觉得这个试卷出的题有点多!就拿计算题来讲吧!虽说都是您给的类型题,但密密麻麻的试卷上翻一页,做一下题,我并不觉得真的是给我们考试的!也更不是考察我们知识点的掌握的!我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 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 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 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 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 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 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 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 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 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 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 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 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21章 可贸易和不可贸易商品)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 第21章可贸易和不可贸易商品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可贸易商品(tradable goods) 答:可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是对商品的一种划分,可贸易商品是指参与国际贸易、价格随着国际价格变化而变化的商品;不可贸易商品是指不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其价格由国内供求状况决定,不受国际价格影响的商品。一般而言,此种对一国商品的划分主要是出于理论分析的需要。 联合国产业分类标准(SIC)将商品和劳务主干产业分为以下九种:①农业、狩猎业、林业、渔业;②采矿业;③制造业;④电力、燃气和水;⑤建筑业;⑥批发和零售业、餐饮、旅馆;⑦运输、仓储和通讯;⑧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业服务业;⑨社区、社会与个人的服务。其中农业、采矿业和制造业的商品,通常被认为是最可贸易的商品。 商品可贸易性有两个主要决定因素:第一是运输成本,它是贸易的自然障碍,运费在商品总成本中的比重越低,商品越易进行国际贸易;第二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程度,表现为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即使运输费用很低廉,这些措施也能够阻碍国际贸易。 在有些版本的教材中,将可贸易商品定义为在区域(国家)间的价格差异可以通过套利活动消除的商品,而不可贸易商品则指不可移动的商品以及套利活动交易成本无限高的商品,主要包括不动产与个人劳务项目,其区域间的价格差异不能通过套利活动消除。 2.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PPF) 答: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和当时最好的技术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间的不同产量组合,所有这些不同产量的组合就构成了社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假设一个社会把其全部资源用于A和B两种产品的生产,那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图21-11中的曲线来表示。

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心得体会教程文件

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时光如梭,我们又走过了一学期。学习宏观经济学,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为培养经济思维和分析金融时事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政治”和“经济”两个词。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我越学就越发现它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它不仅有自身准确的学科术语、科学的体系和丰富内容,而且其课程内容本身是环环相扣的逻辑展开。例如,不理解商品,就难以理解货币;不理解商品和货币,就难以理解资本。再例如,不理解利润、平均利润就不能理解商业利润、利息这些资本主义较为具体的范畴。因此有关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以及与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都只能通过系统地学习才能全面掌握。经济学探讨的是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规律,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本文我主要从如何区别它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相关的理论和这些理论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被利用、被表达三个方面入手,分析表达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又不是毫无联系的,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经济学的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而资源得最优化配置,这其中离不开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协调发展。第二,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第三,微观经济学应该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但总体经济行为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都是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分析市场经济之下经济的运行规律与调控。 学习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比如房价为什么这么高?飞机票为什么可以根据预定时间打折?明星的报酬为什么那么高?许多非洲地区为什么如此落后?人民币为什么会贬值?等等。。。其次可以让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尤其当你参加工作后,你的工资收入如何分配到日常支出/存款/股票基金/投资方面,等等,若某一天你参与掌管一个公司,你如何决定你公司的服务或产品的价格?等等。所以微观经济学帮助你了解经济世界的微观层面,让你深入到经济发动机的内部仔细观察内部运转。微观经济学是讲的厂商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能够用厂商理论和消费这行为理论去判断在微观的市场结构中,各个主体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决策。微观经济学分析了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和价格弹性的犯下,指导你进行科学的定价,来获得最大的利润。微观经济学还分析了市场结构中的各种主体的价格行为,厂商的成本决策。价格对市场的资源的配置等等。学习它的意义在于可以用它来指导自己的经济实践。起码指导自己的思考,启发自己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做出利于自己的判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它是很有好处的。 (一)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在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中,产生了许多理论派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凯恩斯主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也出现了其他的一些理论和主义。面对如此众多的理论,我们应该分别进行了解并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经济形势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策略。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会接触一些以前司空见惯,却没有细心思考的问题,例如失业和物价上涨。学了宏观经济学后,我知道了失业不仅包含我们日常所理解的那一层意思,它还有一层意思叫自愿失业,即有劳动能力的人不愿工作,不愿提供劳动力。而物价不仅仅只会上升,有时还会出现物价下跌,即通货紧缩。 在这门课中,我更深入的了解了汇率这一价格标尺。以前我只关心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希望人民币能兑换更多的美元,那样我们的钱就更值钱。但如今我已不再有这种幼稚的想法,

最新宏观经济学答案版

宏观经济学答案版

想当初管理学死掉后对《市场营销》的担忧,班上又一个人都不认识,那种无助。这些题目,本来只是想浏览哈,看看不懂的就了事。打开电脑后想起下载那天有童鞋说要答案,又正好能力范围之内。本着助人为乐的精神,填了一下,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童鞋。另外,不接受批评与抱怨哈! 1.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之间的关系。1 (1)失业与通货膨胀 (2)失业与产量 (3)总需求与总供给 (4)通货膨胀与产量 (5)就业与通货膨胀 (6) 2.随着人均资本增加,如果人均资本的增加并未导致人均产量的较小增加, 则--------抵消了-------的影响。2 (1)收益递减规律,劳动力增长 (2)收益递减规律,技术进步 (3)劳动力增长,较低投资 (4)技术进步,收益递减规律 (5)技术进步,劳动力增长 3.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4 (1)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2)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3)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量削减。 (4)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5)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4.依据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应增加将:2 (1)降低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 (2)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 (3)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和总需求。 (4)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总需求。 (5)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和增加总需求。 5.以下哪种情况会引起沿着货币需求曲线向下的移动?1 (1)利率上升。 (2)国民收入的增加。 (3)货币供应的减少。 (4)国民收入的减少。 (5)利率下降。 6.为了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会使用-------的方法。5 (1)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所要支付的利率。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在过去的2010年里,各种经济词汇充斥着我们的新闻联播、网络以及人们的日常攀谈中,通货膨胀、GDP、CPI、存款准备金率等等耳熟能详的专业名词萦绕耳旁,身为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却丝毫不了解。有人说:21世纪不懂经济学的人就是文盲。因此我们就必须了解《宏观经济学》,以适应国家的政策和对未来趋势的判断。 《宏观经济学》是一本由伯南克等著名学者编写,内容全面,注重应用。第一章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解释了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国际经济、宏观经济政策等的基本含义,同时简述了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理论,使我了解了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国民经济的衡量与结构,主要GDP和价格指数及通货膨胀的组成和实际算法,让我知道了每年的保八意味着什么,同样十二月份的CPI上涨4.9个百分点是什么意思;第三章主要介绍失业和就业;剩下的主要介绍消费、储蓄和投资以及货币、资本市场和价格。在本书的学习中着重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首先,经济的增长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为例,现阶段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相应财富的迅速增加,甚至感觉缩水,到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从乐观和悲观两方面来分析,并从两种观点中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现状。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还对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都进行了学习,分别以中国的数据作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面对这些宏观经济中的问题,每个国家都采用一定多的经济政策,以此促进经济的良好运行。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是在1998年以前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1998年至现在国家一直采用稳健的经济政策。 你只要读读报纸或听听新闻就可以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作出评价,每天你都可以看到收入增长减缓、联储转而对付通货膨胀,或者在对衰退的担忧中股市下跌这类标题,虽然这些宏观经济事件也许看来是抽象的,但它们与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预测对自己产品需求的企业经理必须猜测消费者收入会增加多快,依靠固定收入生活的老年人想知道物价上涨会有多快,最近毕业的要找工作的大学生也希望经济繁荣,企业会雇用他们。由于经济状况影响到每一个人,宏观经济问题在政治争论中起着中心作用。选民敏锐地意识到经济状况如何,也知道政府政策可以用有力的方式影响经济,因此,在职总统在经济状况好时支持率上升,而在经济状况差时支持率下降。 宏观经济问题也是世界政治的中心,如果阅读一下国际新闻,你很快就会开始思考各种各样的宏观经济问题。大多数欧洲国家采取统一货币是一个好做法吗?中国应当固定对美元的汇率吗?美国为什么有巨额贸易赤字?穷国如何提高其生活水平?当世界各国领导人开会时,这些问题往往排在议事日程的显要地位。 尽管制定经济政策的工作落在世界各国领导人身上,但解释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工作却落在了宏观经济学家身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宏观经济学家收集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有关收入、物价、失业和其他许多变量的数据。然后他们试图形成有助于解释这些数据的一般性理论,像研究星体演变的天文学家和研究物种进化的生物学家一样,宏观经济学家不能在实验室中进行受控实验,相反,他们必须利用历史给予的数据。宏观经济学家观察到各国经济互不相同,它们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这些观察既提供了发展宏观经济理论的动机,又提供了检验这些理论的数据。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门论战激烈,不断变动发展的学科。除了在有关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方面经济学家能达成一致以外,在其他领域中,尤其是在涉及商业周期,失业,通货膨胀中宏观经济学各流派争论不休。而且各个流派的理论研究都是在很多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每个流派在研究时都是寻找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而对反方面的实际问题则不予考虑,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局限性。所以我个人认为宏观经济学对经济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