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独活寄生汤临床应用体会

独活寄生汤临床应用体会

独活寄生汤临床应用体会
独活寄生汤临床应用体会

独活寄生汤临床应用体会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独活9g,桑寄生6g,秦艽6g,防风6g,细辛6g,川芎6g,当归6g,生地6g,肉桂心6g,茯苓6g,杜仲6g,川牛膝6g,党参6g,甘草6g组成。功能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风寒湿痹,肝肾两亏,气血不足。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骨质增生效果较好,举例如下。

腰椎骨质增生伴坐骨神经痛

李某,男,51岁。2006年4月来诊,腰痛连及左下肢已10天,不能行走,夜不得眠。X 光片示腰骶椎骨质增生。诊见不能坐,站立稍痛缓,跛行弓腰,面色无华,痛苦面容,舌淡苔薄白,脉细缓。诊为腰骶椎骨质增生,压迫坐骨神经痛。辨证为风寒痹证,肝肾两亏。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味:独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风10g,细辛6g,川芎15g,当归15g,白芍30g,桂枝10g,茯苓15g,炒杜仲15g,川牛膝15g,党参30g,甘草6g,制乳香8g,制没药8g,炮甲珠10g。水煎,1日1剂,分3次服。服4剂症减,服8剂诸症悉除。随访3个月,未见不适。

腰椎骨质增生伴腰椎间盘突出

陈某,女,52岁。腰痛3个月,加重半月,痛时牵连及下肢麻木,蹲坐不能,CT显示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诊见面色欠荣,腰腿疼痛麻木,舌淡紫苔薄白,脉弦滑。辨证为风湿痹证,肝肾不足,瘀血阻滞。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风10g,细辛6g,川芎15g,当归15g,白芍30g,桂枝10g,茯苓15g,杜仲15g,川牛膝15g,党参30g,甘草6g,桃仁10g,红花10g,炮甲珠10g,制乳香8g,制没药8g,蜈蚣2条,枣皮30g。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5剂后痛减,麻木好转。后用上方做丸,服3个月后诸症消失。

体会

独活寄生汤方中以独活疏散伏风,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防风、秦艽祛风胜湿,通络舒筋;细辛散少阴经风寒,温通血脉而止痛;桑寄生祛风湿强筋骨,养血;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扶助正气;肉桂补阳祛寒,通利血脉;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补血活血。诸药相配,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使风寒湿除、气血充足、肝肾得养。加入制乳香、制没药活血止痛,炮甲珠、蜈蚣、地龙通络舒筋,桃仁、红花、延胡索活血,效果更加明显。

独活寄生汤

医药数据库中心药学论坛

别名

处方来源唐·《备急千金要方》。《卫生部药品标准》(1990年)。

剂型丸剂;汤剂

药物组成独活、秦艽、防风、细辛、肉桂、桑寄生、杜仲、牛膝、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党参、茯苓、甘草。

加减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风寒湿痹,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症见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舌苔谈白,脉象细弱等。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和慢性腰腿痛,肩周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小儿麻痹等。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汤剂:日1剂水煎服。蜜丸;每丸重9g,成人每次1丸,日2次口服,7岁以上小儿用成人1/2量。

用药禁忌孕妇慎用。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1.颈椎病:用本方加减:独活90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党参)、甘草、当归、赤芍、生地各60g。焙干共研成粉末,加醋100g炒干,装入一只约30cm长,20cm宽的布袋中,每晚临睡时烘热后垫于颈肩部,每半个月为1疗程,嗣后更换原有药物。治疗颈椎病69例,男31例,女38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24岁,平均年龄51.5岁。结果:经1-4疗程治疗后,优(颈背肩臂疼痛麻木、头痛、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偏瘫等症状完全消失,纵压叩市试验阴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肝体功能恢复正常)41例,占59.3%;良(颈背肩臂疼痛麻木、头痛、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偏瘫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20例,占29%;可(颈背肩臂疼痛麻木、头痛、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偏瘫等症状减轻,功能有改善)6例,占9%;差(以上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2例,占3%;总有效率为97%。

2.骨性关节炎:用本方加减:熟地黄、杜仲、桑寄生各15g,茯苓、当归、党参各12g,白芍、狗脊、牛膝各20g,防风、独活、川芎、甘草各6g,细辛3g,威灵仙、淫羊藿各18g,鹿角胶6g(烊化)。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服,每次150-300ml。同时合用消炎镇痛散(川乌、草乌各140g,白花菜子100g,乳香、没药各80g,白芷、川椒各50g,麝香1g,冰片少许。先将乳香,没药去油后,再用余药共为细末)。用时用低度酒调成糊状,如大枣大小药膏置于7×10cm胶布中央,贴敷患处及相应穴位,贴3-6小时,足部可8-12小时,每周贴敷2次。治疗骨性关节炎96例中,男34例,女62例;年龄32-74岁;病程1-20年;均经X线摄片确诊。结果: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活动灵活无痛感,经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者)43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仅在劳累过重,用力不当,或受风寒时隐隐作痛)31例;好转(服药6剂,贴敷药2次疼痛减轻)20例;无效(服药10剂,贴敷药2次后症状尚无改善)2例;总有效率为94%。

3.坐骨神经痛:用本方加减:独活l5g,桑寄生20g,茯苓15g,桂枝10g,川芎20g,当归10g,白芍30g,熟地20g,党参15g,甘草10g,秦艽15g,防风15g,细辛5g,杜仲20g,牛膝3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坐骨神经痛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24岁,30-50岁者占90%;病程最短者36小时,最长者3年半,平均病程124日。结果: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87例;显效(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停药后症状稳定)7例;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残留轻度腰腿不适)3例,无效3例。

又有报道:用羌活、独活、桑寄生、防风、川芎、当归、茯苓、牛膝、党参、制川乌、制草乌、川断、杜仲、桂枝各10g,细辛6g,白芍30g,甘草6g、制马钱子0.7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坐骨神经痛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18-62岁。结果:痊愈33例,显效12例,无效1例。

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镇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平衡,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作用。

1.抗炎:(1)抑制组织炎症反应:给小鼠灌服独活寄生汤(10g/kg和20g/kg连续7日)或外涂左耳(0.1ml/只),对二甲苯或巴豆油混合致炎液所致的小鼠耳廓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大鼠灌服独活寄生汤(8g/kg和16g/kg,连续7日)对大鼠角叉菜胶性关节炎,只是8g/kg剂量呈明显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增生,两种剂量均无明显作用;大鼠左后肢踝关节至足尖处趾外涂独活寄生汤(0.5ml/只),每日1次,连续6日,可明显降低1%甲醛溶液所致足跖炎性肿胀。(2)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给小鼠灌服本方(10g/kg,15g/kg,20g/kg),每日1次,连续7日,三种剂量对0.5%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2.镇痛:给小鼠灌服独活寄生汤0.13g/kg,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测定其镇痛作用。在给药后30分钟,小鼠热板痛阈值即有明显提高,90分钟痛阈值提高非常显著,直至180分钟仍维持显著镇痛作用;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率在给药后40和50分钟分别为40.4%和33%。表明独活寄生汤有较明显的镇痛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独活寄生汤有调节免疫作用。(1)增加免疫器官重量:给大鼠灌服独活寄生汤8g/kg剂量,连续7日,可明显增加胸腺和脾脏重量,对肾上腺重量无明显影响;(2)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小鼠灌服10g/kg剂量,连续7夭,可显著增加单核巨噬细胞对血中胶粒碳的廓清速率,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其吞噬指数k值为0.02±0.014,较对照组0.013±0.008高;(3)抑制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独活寄生汤(10g/kg)对2,4-二硝基甲苯(DNCB)所致的小鼠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氢化考的松(25mg/kg)相似。提示该方药对非特异性炎症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明显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平衡有关。

4.扩张血管、改善循环:(1)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独活寄生汤能显著增加麻醉猫、狗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对于猫,该方药1.4g/kg和2.8g/kg,其脑血流量峰值平均达188±86ml/100g/min,和175±78ml/100g/min,比给药前增加18.23%和18.29%,作用维持30分钟以上;相应脑血管阻力降低,两个剂量峰值比给药前分别降低26.7%和25.8%。对于狗,该方药0.7g/kg和 1.4g/kg,其脑血流量峰值平均达257±115ml/100g/min和215±80ml/100g/min,比给药前增加26.8%和16.8%;相应脑血管阻力比给药前分别降低35.6%和16.4%。(2)改善微循环:小鼠腹腔注射独活寄生汤10g/kg能明显增加集合毛细管管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延长肾上腺素(Adr)引起血管收缩的潜伏期,对抗Adr引起的毛细血管的闭合。

5. 其他:该方药中地黄、甘草、秦艽、杜仲均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产生皮质激素样作用,有助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中15味药物(除川芎、牛膝)在体外对多种致病性细菌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独活寄生汤服用有讲究

作者:马运福

所谓“服用有讲究”,似乎应理解为用什么剂型疗效最佳。然而,本文所说剂型,既非传统的膏、丹、丸、散,亦非现代的中成药。因为传统剂型,既麻烦又不方便,且疗效不一定理想,而现代中成药由于药味固定,不适应临床辨证随症加减,从而影响疗效。那么,本文所指是笔者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旨在提高本方疗效的剂型(亦属传统的)和服用法。

独活寄生汤系药王孙思邈的成方。方由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川芎、当归、熟地、白芍、肉桂、茯苓、人参(或党参)、杜仲、牛膝、甘草共15味药组成。本方主治由风寒湿三种邪气所致的痹证,尤其是气血虚弱的老年人患痹证,用本方疗效明显。

分析:独活、细辛,能入足少阴肾经,温通血脉,配合秦艽、防风疏通经络,升发阳气而祛风邪。桑寄生益气血而去风湿,配合桂仲、牛膝强筋健骨固肝肾。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活血养血,人参、肉桂、茯苓、甘草,益气补阳。所以本方既能驱风寒湿邪,又能补正气。对肝肾阴虚有热(虚热),被风寒湿乘虚而入所造成的腰膝疼痛、腿脚冷痹无力、屈伸不便的顽固痹证,疗效颇佳。

然而,从多年的临床上看,患风寒湿痹证的病人,服用上方(汤剂),至少要10剂以上方能体现出微小的疗效。若要治愈或基本治愈,则要服几十剂甚至上百剂,而疗程则需要半年以上。因为此证系多年积聚而成的慢性病,治疗非几日之功。可是,如今有耐心服10剂以上中药的病人较少,往往服几剂药后无效,便另行寻医。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高方剂疗效,至少要尽快体现疗效。

为此,就独活寄生汤所治之证而言,笔者首先想到了酒。因为酒有如下功能:酒性辛窜,可载诸药之性速达病灶部位,使之产生速效。专用术语谓之“药引”,即引药入经之意(经者,病灶部位是也)。同时,酒又属温热之品,具有温寒壮阳的功能,对于寒盛和素体阳虚的痹证患者,酒能加强和提高独活寄生汤的功能和疗效。

具体方法是:凡能饮酒的痹证患者,笔者嘱其以白酒浸泡独活寄生汤诸药三日后始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每次服量为20~25毫升,缓缓饮服(其剂型属传统的药酒浸泡)。对于不饮酒者,则采用汤药内滴酒的方法——即每次服药时,在汤药里滴入10至15滴白酒。自采用此服用法后,其疗程缩短,疗效明显提高。下面是笔者5年里所治11例痹证患者的概况。

11例患者,男性7人,女性4人,其中60岁以上6人,45岁至60岁以下5人。他们中饮酒者8人,不饮酒者3人。服酒浸剂者,于服药三日后便体现疗效,疼痛减轻,少数病灶部位有红肿者开始消散。一月后,基本治愈6例(其中一例于停药半月后复发),根治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70%以上。而3例不饮酒者,于服药8天后其疼痛程度不同地减轻,50天症状基本控制,但无治愈病例,有效率100%。

值得一提的是,独活寄生汤酒浸剂不适宜热痹。所谓热痹,系痹证中一类型。它指素体阳气偏盛或阴虚而表现相对的阳气偏盛患者。其病因病机为,素体有热或阳气偏盛,被风寒湿浸入,久之其侵入之外邪从热化,热邪瘀阻经脉,气血不能流通,出现诸如关节红肿疼痛、发热、恶风、口渴、烦闷等症状,治当以白虎加桂枝汤为主。此外,就风寒湿痹证而言,由于三邪的多寡不等,临床用药应有侧重和加减。如对风盛而痛无定处的“行痹”,应重加祛风之药,如防风、秦艽之类;又如寒盛痛有定处的“痛痹”,应另加镇痛效果好的川乌、草乌等药。其次,痹证患者若有便溏或便秘等等兼证,处方用药应兼顾治之。总之,临床辨证用药,不可拘于成方。

独活寄生汤

2007年05月10日星期四 15:54

〖方源〗《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独活三两 [9g] 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 [各6g]

〖用法〗上十五味药,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现代用法:水煎服。]

〖方歌〗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君独活长于祛下焦风寒湿邪,蠲痹止痛。

┌防风、秦艽──祛风胜湿。

臣┤肉桂──温里祛寒,通利血脉。

└细辛──辛温发散,祛寒止痛。

┌寄生、牛膝、杜仲──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佐┤当归、芍药、地黄、川芎──养血活血。

└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扶助正气。

使甘草──调和诸药。

1.本方为治疗痹证时久,而正气不足者。以腰膝冷痛,关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证治要点。

2.对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之效;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己、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正虚不重者,可减地黄、人参。

3.慢性关节炎、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风湿性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者,均可应用。

若痹证属于湿热实证者,非其所宜。

《成方便读》:“此亦肝肾虚而三气乘袭也。故以熟地、牛膝、杜仲、寄生补肝益肾,壮骨强筋。归、芍、川芎和营养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参、苓、甘草益气扶脾,又所谓祛邪先补正,正胜则邪自除也。然病因肝肾先虚,其邪必乘虚深入,故以独活、细辛之入肾经,能搜伏风,使之外出;桂心能入肝肾血分而祛寒,秦艽、防风为风药卒徒,周行肌表,且又风能胜湿耳。”

〖附方〗乌头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 [各9g] 甘草炙三两 [9g]

川乌五枚 [6g] 咀,以蜜二升[50g],煎取一升,即出乌头。

用法:上前四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每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功用:温经祛湿,散寒止痛。

主治:寒湿痹证。关节剧痛,不可屈伸,畏寒喜热,舌苔薄白,脉沉弦。

与独活寄生汤比较:本方为寒湿痹痛证而设,与独活寄生汤相比,组成药物虽少,但方中川乌与麻黄相配,祛痹止痛之力较著;黄芪与芍药、甘草合用,益气养血,和营缓急,并能制约乌、麻之峻烈。温经止痛作用优于独活寄生汤,但补虚之力较弱。

独活寄生汤

□ 方剂名称:独活寄生汤

□ 药物组成:独活三两(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各6g)

□ 用法:上呚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现代用法:水煎服).

□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枝节曲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症分析:

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肝肾不足,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故心悸气短。

◇方解:方中用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为主药;牛膝、杜仲、熟地黄、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当归、芍药补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有助于祛除风湿;又佐以细辛以搜风治风痹,肉桂祛寒止痛,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风寒湿邪。各药合用,是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对风寒湿三气着于筋骨的痹证,为常用有效的方剂。

◇临床应用及研究: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致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脉细弱为辨证要点。2. 加减变化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己、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正虚不甚者,可减地黄,人参。3.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关节炎、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4. 使用注意痹证之属湿热实证者忌用。

独活寄生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八。

【组成】独活9克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芎藭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克

【用法】上十五味,哎咀。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主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现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

独活寄生汤

【药物组成】独活2两半,真桑寄生(无则用川续断代)2两,杜仲(切,炒断丝)2两,北细辛2两,白芍药2两,桂心2两,芎两,防风(去芦)2两,甘草2两,人参2两,熟地黄(洗)2两,大当归2两。

【处方来源】《得效》卷三。

【方剂主治】风伤肾经,腰痛如掣,久不治,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之患;及新产腰脚挛疼,历节风湿,脚气;产后血虚生风,手足抽掣,筋脉挛急,时发搐搦,半身不遂;或因劳役太早,风邪乘间而入。

【制备方法】上锉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2盏煎,空心服。

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

独活9克、桑寄生15~20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细辛3~6克、当归6~9克、白芍9克、川芎6~9克、生地12~15克、杜仲9~12克、牛膝9克、人参5~6克、茯苓10克、

甘草5克、桂心3~5克,古代医家用此方也有的把独活用三两,其余药皆为二两。共为粗末,每次用12~18克,煎水服,每日2次。

近代医家则多用此方随证加减,作为汤剂使用,上述用量即为汤剂常用量。

本方为治疗痹证的常用方剂。主用于肝肾两虚、风寒湿三气杂至,痹阻经脉,而致腰膝疼痛,酸软无力,屈伸不便,喜暖畏冷等症。

方中以独活、细辛专入足少阴肾经,搜风寒、通血脉;配以秦艽、防风,疏经升阳,以祛风化湿;桑寄生补肝肾、益气血、祛风冷;又配合杜仲、牛膝壮肾健骨,强筋固下;更用归、芍、芎、地活血补阴;以参、桂、苓、草益气补阳。全方主旨是用辛温以散之,甘温以补之,使肝肾强,气血足,风湿除,筋骨壮而腰膝痹痛自愈。

我在临床上治疗痹证时,经常使用本方随证加减,屡起沉疴,可以说差不多天天能有机会运用此方。本方照顾全面,力在治本,往往难以在短期内见效,常须久服方效。为了能见效迅速,所以我经常是以本方随证加减,尤其是要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加用针对性强的祛邪之品,标本兼顾。取效则较快。兹把个人点滴经验和常用经验方以及主治病症、加减法等介绍如下,仅供同道参考。

1、治疗腰腿痛痹,喜暖怕冷,见寒加重,膝腿屈伸不利,包括西医学中的坐骨神经痛、骨关节病、骨刺、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处方:桑寄生20~30克,独活9~12克,细辛3~5克,川断12~15克,威灵仙12~15克,防风10克,杜仲12克,生熟地各12克,牛膝12~15克,红花10克,制附片10~12克,草乌5~9克,炙山甲9克,桂枝12~15克,伸筋草30克,水煎服。

加减法:关节肿比较明显者,去生、熟地,加生薏米30克、汉防己10克、茯苓15~30克;脊柱疼明显者,加金狗脊2O~30克、地鳖虫6~9克、羌活6~10克;主诉大腿外后侧连及小腿外后侧疼痛者,可加重牛膝15~30克,加地龙10克,青风藤20克,槟榔12~15克;拍X光片腰膝关节骨刺明显者,可去伸筋草、杜仲,加骨碎补12~18克、补骨脂10克、乳没各5克、生龙骨15~20克(先煎)。

2、治疗妇女素有腰腿疼痛,但又妊娠数月,腰腿疼痛有加重者。

处方:桑寄生30克,独活10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生地12~15克,防风10克,炒白术12克,杜仲12~15克,制附片10克,炒黄芩6克,苏梗10克,炒黄柏10克,川断20~25克,络石藤20克,千年健15克。

3、治疗膝踝关节疼痛,喜暖怕凉,有时足跟亦痛,血沉快,抗链“O”滴度高者。

处方:桑寄生30克,独活12克,杜仲12~15克,牛膝18克,细辛3~5克,防风10克,茯苓15克,熟地12克,肉桂5克,泽兰18克,制附片12克,槟榔10克,地龙10克,威灵仙15克,补骨脂12克,松节18克。

《医学心悟》有蠲痹汤(羌活、独活、秦艽、桂心、炙甘草、当归、桑技、川芎、乳香、木香、海风藤),也是治疗痹证常用的方剂。但蠲痹汤偏用治疗人体上半部痹证无肝肾不足者,本方则偏用于治疗人体下半部痹证,病情较深重,肝肾不足者。

处方来源唐·《备急千金要方》。《卫生部药品标准》(1990年)。

剂型丸剂;汤剂

药物组成独活、秦艽、防风、细辛、肉桂、桑寄生、杜仲、牛膝、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党参、茯苓、甘草。

加减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风寒湿痹,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症见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舌苔谈白,脉象细弱等。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和慢性腰腿痛,肩周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小儿麻痹等。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汤剂:日1剂水煎服。蜜丸;每丸重9g,成人每次1丸,日2次口服,7岁以上小儿用成人1/2量。

用药禁忌孕妇慎用。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1.颈椎病:用本方加减:独活90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党参)、甘草、当归、赤芍、生地各60g。焙干共研成粉末,加醋100g炒干,装入一只约30cm长,20cm宽的布袋中,每晚临睡时烘热后垫于颈肩部,每半个月为1疗程,嗣后更换原有药物。治疗颈椎病69例,男31例,女38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24岁,平均年龄51.5岁。结果:经1-4疗程治疗后,优(颈背肩臂疼痛麻木、头痛、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偏瘫等症状完全消失,纵压叩市试验阴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肝体功能恢复正常)41例,占59.3%;良(颈背肩臂疼痛麻木、头痛、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偏瘫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20例,占29%;可(颈背肩臂疼痛麻木、头痛、眩晕、视力模糊、恶心、偏瘫等症状减轻,功能有改善)6例,占9%;差(以上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2例,占3%;总有效率为97%。

2.骨性关节炎:用本方加减:熟地黄、杜仲、桑寄生各15g,茯苓、当归、党参各12g,白芍、狗脊、牛膝各20g,防风、独活、川芎、甘草各6g,细辛3g,威灵仙、淫羊藿各18g,鹿角胶6g(烊化)。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服,每次150-300ml。同时合用消炎镇痛散(川乌、草乌各140g,白花菜子100g,乳香、没药各80g,白芷、川椒各50g,麝香1g,冰片少许。先将乳香,没药去油后,再用余药共为细末)。用时用低度酒调成糊状,如大枣大小药膏置于7×10cm胶布中央,贴敷患处及相应穴位,贴3-6小时,足部可8-12小时,每周贴敷2次。治疗骨性关节炎96例中,男34例,女62例;年龄32-74岁;病程1-20年;均经X线摄片确诊。结果: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活动灵活无痛感,经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者)43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仅在劳累过重,用力不当,或受风寒时隐隐作痛)31例;好转(服药6剂,贴敷药2次疼痛减轻)20例;无效(服药10剂,贴敷药2次后症状尚无改善)2例;总有效率为94%。

3.坐骨神经痛:用本方加减:独活l5g,桑寄生20g,茯苓15g,桂枝10g,川芎20g,当归10g,白芍30g,熟地20g,党参15g,甘草10g,秦艽15g,防风15g,细辛5g,杜仲20g,

牛膝3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坐骨神经痛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24岁,30-50岁者占90%;病程最短者36小时,最长者3年半,平均病程124日。结果: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87例;显效(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停药后症状稳定)7例;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残留轻度腰腿不适)3例,无效3例。

又有报道:用羌活、独活、桑寄生、防风、川芎、当归、茯苓、牛膝、党参、制川乌、制草乌、川断、杜仲、桂枝各10g,细辛6g,白芍30g,甘草6g、制马钱子0.7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坐骨神经痛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18-62岁。结果:痊愈33例,显效12例,无效1例。

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镇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平衡,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作用。

1.抗炎:(1)抑制组织炎症反应:给小鼠灌服独活寄生汤(10g/kg和20g/kg连续7日)或外涂左耳(0.1ml/只),对二甲苯或巴豆油混合致炎液所致的小鼠耳廓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大鼠灌服独活寄生汤(8g/kg和16g/kg,连续7日)对大鼠角叉菜胶性关节炎,只是8g/kg剂量呈明显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增生,两种剂量均无明显作用;大鼠左后肢踝关节至足尖处趾外涂独活寄生汤(0.5ml/只),每日1次,连续6日,可明显降低1%甲醛溶液所致足跖炎性肿胀。(2)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给小鼠灌服本方(10g/kg,15g/kg,20g/kg),每日1次,连续7日,三种剂量对0.5%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2.镇痛:给小鼠灌服独活寄生汤0.13g/kg,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测定其镇痛作用。在给药后30分钟,小鼠热板痛阈值即有明显提高,90分钟痛阈值提高非常显著,直至180分钟仍维持显著镇痛作用;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率在给药后40和50分钟分别为40.4%和33%。表明独活寄生汤有较明显的镇痛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独活寄生汤有调节免疫作用。(1)增加免疫器官重量:给大鼠灌服独活寄生汤8g/kg剂量,连续7日,可明显增加胸腺和脾脏重量,对肾上腺重量无明显影响;(2)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小鼠灌服10g/kg剂量,连续7夭,可显著增加单核巨噬细胞对血中胶粒碳的廓清速率,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其吞噬指数k值为0.02±0.014,较对照组0.013±0.008高;(3)抑制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独活寄生汤(10g/kg)对2,4-二硝基甲苯(DNCB)所致的小鼠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氢化考的松(25mg/kg)相似。提示该方药对非特异性炎症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明显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平衡有关。

4.扩张血管、改善循环:(1)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独活寄生汤能显著增加麻醉猫、狗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对于猫,该方药1.4g/kg和2.8g/kg,其脑血流量峰值平均达188±86ml/100g/min,和175±78ml/100g/min,比给药前增加18.23%和18.29%,作用维持30分钟以上;相应脑血管阻力降低,两个剂量峰值比给药前分别降低26.7%和25.8%。对于狗,该方药0.7g/kg和1.4g/kg,其脑血流量峰值平均达257±115ml/100g/min和215±80ml/100g/min,比给药前增加26.8%和16.8%;相应脑血管阻力比给药前分别降低35.6%和16.4%。(2)改善微循环:小鼠腹腔注射独活寄生汤10g/kg能明显增加集合毛细管管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延

长肾上腺素(Adr)引起血管收缩的潜伏期,对抗Adr引起的毛细血管的闭合。

5. 其他:该方药中地黄、甘草、秦艽、杜仲均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产生皮质激素样作用,有助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中15味药物(除川芎、牛膝)在体外对多种致病性细菌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毒性试验本品毒性低。小鼠灌服,最大耐受量为50g/kg。

独活寄生汤治疗风寒湿痹的临床体会

作者:中华医师网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b1513446.html, 发布时间:2008-3-19 1:35:23

〖HJ*2〗〖FL(〗〒〒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由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甘草、桂心共15味药组成,是治疗痹症的常用方剂。主要功效为祛风除湿,通经止痛,补益肝肾。

方中以独活、细辛专入足少阴肾经,除风寒、通血脉;配秦艽,防风通经升阳,祛风胜湿;

桑寄生、杜仲、牛膝补肝肾,益气血兼祛风湿: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活血、补阴;人参、桂心、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补阳。综合全方,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使肝肾强,气血足,风湿除,筋骨壮,痹痛愈。笔者从事临床工作30多年,用本方随症加减治疗风寒湿痹数百例,多获满意疗效,摘录近期治疗的2例病例如下:

例1:赵某,女,55岁,2007年1月24日就诊。患者于2年前患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病症,经一年多时间的治疗,骨质增生有所好转,但周身骨关节疼痛不减,特别是双下肢关节麻木疼痛,见寒加重,屈伸不利,行走困难,舌谈,脉缓而濡。予方独活寄生汤加黑附片30克(先煎),黄芪30克。连服2剂后疼痛减轻,全身力增,双下肢屈伸自如。在原方基础上减去附片,加续断15克,连服5剂后诸症消失,痊愈。本病例因久病时日,气血亏损,风寒湿邪痹阻,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凝滞。症见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麻木,双下肢屈伸不利,行走困难;且畏冷喜温,见寒加重。药用独活寄生汤祛风胜湿,活血通络,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在加上附子、黄芪、续断增强温经散寒,补气升阳,强筋壮骨,除湿止痛之功效,用药后自能痊愈。例2:起某,女,43岁,2007年4月4日就诊。自诉;患类风湿性关节炎2年,病情时轻时重,于一星期前遭受雨湿,诱使病情加重,手足关节肿痛增剧,以至生活不能自理。症见行瘦神疲,手足关节肿痛僵直,弯曲变形,屈伸不利,活动困难,舌谈,苔白腻,脉弦紧。予方独活寄生汤加炙川乌30g(先煎),麻黄15g,连服2剂后,关节疼痛减轻,屈伸有力,但肿胀不消,在原方基础上减去川乌、麻黄,加薏苡仁20g,防杞20g,连服6剂后疼痛减轻,肿胀消除,活动自如。又续服4剂以固疗效,诸症消失,随访未复发。

病例2:因痹邪久延,气血虚耗,风寒湿邪痹著筋骨,又遭受雨湿,寒湿痹阻则血脉凝涩,药用独活寄生汤加川乌、麻黄,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后又加蕙苡仁、防杞以增强疏风除湿止痛之功效,用药后寒湿除,血脉通则痹症愈。痹症是指气血为邪痹阻之的疾病。《素问?痹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慢性腰腿痛、强直性脊柱炎、肥大性脊柱炎、尿酸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相当于中医痹症范围。独活寄生汤是治疗久痹之良方,既能祛风湿,止痹痛,又能益肝肾,补气血。方中独活治下焦

风寒湿邪,寄生、杜仲、牛膝祛风除湿兼补肝肾;细辛、防风发散风寒而止痛;秦艽除风湿而舒筋;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活血;人参、茯苓补气健脾;桂心温通血脉,甘草调合诸药。综合全方,扶正与祛邪并用,标本同治,对于肝肾两虚,气血不足,风寒湿邪痹着筋骨之腰膝痹痛非常适当,只要辨证与辨病结合,随症加减应用,能收到良效。现代药理研究,独活抗炎作用明显持久,能减轻炎症反应,加速肿胀消退,并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秦艽、牛膝、杜仲有抗炎作用,通过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吞噬细胞功能,对无菌性炎痛有较强的抗渗出作用,并能抑制肉芽肿形成,减少骨膜的充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渗出;秦艽、细辛、防风、桂枝等有抗变态反应的作用,能抑制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减少水解酶的释放,从而对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有保护作用;人参、茯苓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能增强机体对有害因素的抵抗能力,纠正病理状态,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当归有镇静、镇痛、抗炎、抗缺氧作用;白芍、地黄对细胞和体液免疫有增强作用,可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甘草具有非特异性的免疫增强和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作用。秦艽、杜仲、桑寄生、独活、防风、细辛、桂枝、牛膝等有解热、镇静、镇痛作用,能降低血液粘滞度,抑制未端动脉内膜增生和纤维化,减少血栓形成,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病人痛苦。据临床观察,本方减轻关节肿痛,降低血沉及类风湿因子转阴等方面有良好功效,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HT5”SS〗〖CD10〗

云南省牟定县共和镇庆丰卫生所〖FL)〗〖HJ1*2〗〖HJ〗

?独活、桑寄生各25 g,生杜仲、秦艽、云苓各20 g,当归、牛地

?各l5 g,黄芪、生芍药、怀牛膝各30 g,北细辛、肉桂各5 g,炙

?甘草10 g。若风邪甚者加威灵仙、羌活;寒邪甚者加制川乌、制

?草乌;湿邪甚者加苍术、薏苡仁;关节红肿热病者去肉桂,加石

◆膏、桂枝。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 这篇文章为我的大学的毕业论文,想想那时对李东垣的学术思想的热爱与着迷,现在依然不减,多年以后翻出此文章依然记忆犹新。原文如下: [摘要] 笔者试图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医领域关于补中益气 汤的临床应用,探讨补中益气汤的临床适应人群,明确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中医应用本方治疗气虚为病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依据。关键词补中益气汤气虚脾胃论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主要组成药物为补气、升阳药物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诸证。 补中益气汤所治大都是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所引起的疾病,所以临床以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为主;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1 李东垣学术思想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最著名的处方之一,其著名是因为该处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至今仍是临床常用的处方。但笔者认为最能代表李东垣学术特色的,不仅仅是这首处方本身,而是补脾胃升清阳的思想。该方由黄芪、白术、陈皮、人参、柴胡、升麻、炙甘草、当归等药物组成。

本方重用黄芪为君,主要起到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的作用,陈皮理气化湿,当归补血活血,使人参、白术、甘草补而不滞。但后世张景岳的举元煎就不用当归,以升为主,这跟医家的用药习惯不同,像他的左归丸、右归丸,大力的补某一方面,但这些药多不宜久服。本药的气血兼顾比较好,适合长期服用。李东垣强调中焦脾胃在人体的重要作用,不仅 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纽,而且脾胃一虚则百病由生。因为脾胃为至阴,为五脏提供精微物质,所以有心之脾胃虚、肝之脾胃虚、脾胃本脏偏虚、肺之脾胃虚和肾之脾胃虚的详细划分,并给出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李东垣之后的温补派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提出阴虚即使脾虚的说法。在虚损的治法上,李东垣与朱丹溪滋阴降火不同,东 垣主升。李东垣善用升发之药,譬如黄芪、人参之类,或若升麻、柴胡、防风等风药,而且用量不大。因为脾胃本虚,应少固太阴而为之,如若用大量的升举之药,恐就成了壮火食气了。2 补中益气汤的辨证要点本方的临床以气虚见证,多在活动后尤甚。气虚多见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或脏器下垂。补中益气汤 的脉象,《脾胃论》里提到是“脉洪”,是“饮食劳倦所伤始为 热中”的脉象。周慎斋提出“左脉沉细而涩,右脉浮大而数”,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转)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一)少阳病的特点: 病位:手足少阳经脉 成因:a.外邪直接侵犯少阳经腑 b.邪由它经传来,太阳→少阳 厥阴→少阴 无阳明传少阳。∵阳明居中,主土也,…无所复传。 生理(三个角度) ⑴经络循行部位见症:偏头痛、目眩、胸胁苦满。 皮部,外内分别影响太阳、阳明。 ⑵腑a.胆:藏精汁,寄相火,主疏泄 精汁排放贮藏有度阳明可降(胃肠);太阴可升(脾) 相火(《内经》称一阳)见下述阳气 里气调和 主疏泄、决断→正常情志调畅否则默默不欲饮食… 全身气机的调畅 b.三焦:水火气机的通道,气化的场所,内寄相火。焦:燔之近炭也。《内经》:三焦膀胱也,腠理毫毛其应。 ⑶阳气:一阳、小阳、嫩阳、幼阳、稚阳。柯韵伯:如日初出,不亢不烈。 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办表半里(不表不里)――少阳主枢 太阳主表其气畏闭,发汗以启闭 阳明主里其气畏亢,清下以平亢 少阳主枢其气畏郁,和疏机解郁结 少阳病的证候特点: ⑴经腑同病(与太阳,阳明经腑分开不同) ⑵易化火,易气郁(治要) ⑶易生水,生痰,生饮(与三焦气机失畅互为因果) ⑷易兼太阳表气不和,阳明太阴里气不和 (二)小柴胡汤的方义 1.组成柴胡:解经邪针对解郁针对 经腑同病易气郁化火 黄芩:清胆热清火 辛散助柴胡以解郁 生姜化痰消饮去水针对证候特点⑶ 半夏和胃,降逆止呕针对证候特点⑷ 人参半个助少阳正气以祛邪 甘草理中小阳抗邪不力, 大枣 /四君补太阴正气,防邪传太阴邪气可入三阴之表-太阴 2.服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每服一升 考据煮:药物加水后在火上加热煮沸的过程.煎:《方言》有汁而干谓之煎(将液汁状的物质加热浓缩的过程,如蜜煎方),煎又可称“空煮”《金匮》晋唐以后煮煎含义混淆,按当时语言修改了.故《金匮》非仲景原样。如:麻黄升麻汤作分。铢(分)两钱厘。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方剂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桂枝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疗效甚佳,现回顾如下; 1.内服治疗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用桂枝汤合八珍汤治疗10例,疗效颇佳。以桂枝为主,配灸甘草、白芍,临床随证加减治疗慢性顽固性呃逆数例,疗效显著。运用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治嗳气、水肿肋痛亦有特效。对肾小球肾炎、充血性心衰、内分泌失调所致水肿,用桂枝于方中,疗效倍增。桂枝15克,灸甘草10克,生龙骨、牡蛎各20克,黄芪30克,升麻、柴胡、桔梗各6克,柏子仁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治疗心肌炎后遗症疗效显著。用桂枝为主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多例,均收到满意疗效,方药:桂枝15克,茯苓20克,川芎15克,茯苓20克,甘草10克。用桂枝10克为主药,同时伍用灸甘草、砂仁、佛手、赤芍各5克,苍术6克,茯苓10克,阿胶6克,治疗脾虚型贫血26例,效果显著。用玉屏散合桂枝汤加味,治疗红斑狼疮发热疗效显著。用桂枝20克、麻黄5克、葛根30克、鸡血藤3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川牛膝20克、炮山甲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治疗颈椎骨质增生,均获治愈。 2.外用治疗 用桂枝10克、葱须6个煮水洗烫,治疗小儿手足冻裂数例,皆见功效,且不复发。用桂枝12克、炒白芍12克、蛇床子15克、地龙12克,水煎服,治疗顽固性外阴瘙痒10余例,疗效颇佳。用桂枝内服外敷,治疗截瘫、偏瘫疗效显著。治疗方法:除重用桂枝内服外,另用桂枝50-100克,水煎两次,每次煮沸后煎煮15分钟,合并两次桂枝药液,温擦于病区域或截瘫处,每次温擦是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桂枝有消肿散结、杀菌止痒的作用,用于皮肤病治疗效果满意。治疗神经性皮炎,用桂枝30克、金银花30克、枳壳15克,加水1500毫升煎沸约15分钟(不宜久煎),去渣,待药液微温,洗患处。治疗足癣,用桂枝30克、防风30克、枳壳1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约10分钟,熏洗。 综上所述,桂枝的用途十分广泛,临床巧妙运用有非常满意的疗效,仅把桂枝用于发汗解肌、温经通阳是不够的。临床桂枝应用量为5-30克,量小能温阳、通脉、和营,量大则有下气、行瘀、补中之效。一般在临床见有表证、寒证以及气滞、痰阻、血瘀等病,或见四末不温、畏寒喜暖、舌暗淡或有瘀点、瘀斑皆可用之。若症见热象,则宜与寒凉之品配伍应用,以免桂枝助阳化热。对阴虚火旺、大汗伤阴、产后失血、女子崩漏等病,应慎用或禁用,以免桂枝辛温走窜,耗液伤阴。因桂枝具有平冲降逆下气等作用,故孕妇慎用或禁用。

独活寄生汤方剂详解

独活寄生汤方剂详解 独活寄生汤服用有讲究所谓“服用有讲究”,似乎应理解为用什么剂型疗效最佳。然而,本文所说剂型,既非传统的膏、丹、丸、散,亦非现代的中成药。因为传统剂型,既麻烦又不方便,且疗效不一定理想,而现代中成药由于药味固定,不适应临床辨证随症加减,从而影响疗效。那么,本文所指是笔者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旨在提高本方疗效的剂型(亦属传统的)和服用法。 独活寄生汤系药王孙思邈的成方。方由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川芎、当归、熟地、白芍、肉桂、茯苓、人参(或党参)、杜仲、牛膝、甘草共15味药组成。本方主治由风寒湿三种邪气所致的痹证,尤其是气血虚弱的老年人患痹证,用本方疗效明显。 分析:独活、细辛,能入足少阴肾经,温通血脉,配合秦艽、防风疏通经络,升发阳气而祛风邪。桑寄生益气血而去风湿,配合桂仲、牛膝强筋健骨固肝肾。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活血养血,人参、肉桂、茯苓、甘草,益气补阳。所以本方既能驱风寒湿邪,又能补正气。对肝肾阴虚有热(虚热),被风寒湿乘虚而入所造成的腰膝疼痛、腿脚冷痹无力、屈伸不便的顽固痹证,疗效颇佳。 然而,从多年的临床上看,患风寒湿痹证的病人,服用上方(汤剂),至少要10剂以上方能体现出微小的疗效。若要治愈或基本治愈,则要服几十剂甚至上百剂,而疗程则需要半年以上。因为此证系多年积聚而成的慢性病,治疗非几日之功。可是,如今有耐心服10剂以上中药的病人较少,往往服几剂药后无效,便另行寻医。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高方剂疗效,至少要尽快体现疗效。 为此,就独活寄生汤所治之证而言,笔者首先想到了酒。因为酒有如下功能:酒性辛窜,可载诸药之性速达病灶部位,使之产生速效。专用术语谓之“药引”,即引药入经之意(经者,病灶部位是也)。同时,酒又属温热之品,具有温寒壮阳的功能,对于寒盛和素体阳虚的痹证患者,酒能加强和提高独活寄生汤的功能和疗效。 具体方法是:凡能饮酒的痹证患者,笔者嘱其以白酒浸泡独活寄生汤诸药三日后始服。每日早中晚三次,每次服量为20~25毫升,缓缓饮服(其剂型属传统的药酒浸泡)。对于不饮酒者,则采用汤药内滴酒的方法——即每次服药时,在汤药里滴入10至15滴白酒。自采用此服用法后,其疗程缩短,疗效明显提高。下面是笔者5年里所治11例痹证患者的概况。 11例患者,男性7人,女性4人,其中60岁以上6人,45岁至60岁以下5人。他们中饮酒者8人,不饮酒者3人。服酒浸剂者,于服药三日后便体现疗效,疼痛减轻,少数病灶部位有红肿者开始消散。一月后,基本治愈6例(其中一例于停药半月后复发),根治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70%以上。而3例不饮酒者,于服药8天后其疼痛程度不同地减轻,50天症状基本控制,但无治愈病例,有效率100%。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风湿腰腿痛59例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风湿腰腿痛59例 潘应明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中医科湖北武汉 430300) 【关键词】独活寄生汤,风湿腰腿痛,中药疗法 风湿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腰痛、痹症的范畴,其临床表现为:腰脊痠痛,腿痠膝软,神疲乏力,疼痛呈游走性,时轻时重,气候变化时加重。笔者自2008年以来,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风湿腰腿痛,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来自中医门诊。59例中男性35例,女性24例,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28岁,病程最长的16年,最短的3个月。其中坐骨神经痛21例,骨质增生16例,急性腰扭伤22例。平均年龄54岁,治疗最长的32天,最短的7天。 1.2 诊断标准此病均有因重力劳作闪腰的病因,因肝肾不足,筋脉失养,复因寒湿外侵而出现腰腿痛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腰脊痠痛,腿痠膝软,神疲乏力,疼痛或呈游走性,时轻时重,气候变化时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紧。 1.3 治疗方法补益肝肾、散寒除湿,温通经络为法,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基本方:独活12g,海风藤12g,海桐皮12g,赤芍10g,蜈蚣2条,党参12g,当归15g,寄生15g,川芎15g,熟地10g,牛膝10g,防风10g,秦艽20g,鹿角片15g,续断12g,菟丝子12g,杜仲12g;冷痛者加桂枝10g;屈伸不利,挛痛较甚者加木瓜15g,

伸筋草12g,鸡血藤30g;下肢浮肿,舌苔腻者加苡仁30g,泽泻12g;挟湿热者加黄柏10g,苍术10g,10天为一疗程,一般进行3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治愈:疼痛消失,屈伸自如,行走活动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有效:疼痛减轻,肢体屈伸及行走活动改善;无效:经治疗后近期症状及体征无明显缓解。 2、结果 本组59例中治愈29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52%。 3、典型病例 汪某,男,50岁,2008年5月16日诊,患者3年前因重力劳作闪腰常患腰腿痛至今,腰腿痛反复发作,近一周来,感腰脊痠痛,腿痠膝软,左下肢后侧牵引疼痛,不能行走,从臀部沿大腿后侧线向下牵引疼痛,与气候变化有关,神疲乏力,性欲低下,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紧。辨证为肝肾亏虚,筋脉失养,寒湿外袭,以补益肝肾、散寒除湿、温通经络为法,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方药:独活12g,海风藤12g,海桐皮12g,赤芍10g,蜈蚣2条,党参12g,当归15g,寄生15g,川芎15g,熟地10g,牛膝10g,防风10g,秦艽20g,鹿角片15g,续断12g,菟丝子12g,杜仲12g。水煎服上方十副后,腰腿痛症状减轻。5月28日复诊,紧守病机,原方加狗脊10g,威灵仙10g,枸杞20g十副,诸病消失,步履自如,随访一年未复发。 4、体会 风湿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肝肾亏虚、筋脉失养、寒湿外袭者多见。《内经》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

益气聪明汤临床应用体会

益气聪明汤临床应用体会 益气聪明汤临床应用体会提要:「益气」者,指本方有补益中气作用;「聪明」者,为视听灵敏,聪颖智慧之意。《医方集解》曰:“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此方服之可使中气得到补益,从而清阳上升,肝肾受益、耳聋目障诸症获愈,令人耳聪目明,故名「益气聪明汤」。【来源】《东垣试效方》卷五。【组成】黄耆半两,甘草半两,芍药1钱,黄柏1钱(酒制,锉,炒黄),人参半两,升麻3钱,葛根3钱,蔓荆子1钱半。【加减】如烦闷或有热,渐加黄柏,春、夏加之,盛暑夏月倍之,如脾胃虚去之。【功效】令目广大,久服无内外障、耳鸣耳聋之患。又令精神过倍,元气自益,身轻体健,耳目聪明。【主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暗,视物不能。【禁忌】忌烟火酸物。【用法】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临卧近五更再煎服之。得肿更妙。【方意】「益气」者,指本方有补益中气作用;「聪明」者,为视听灵敏,聪颖智慧之意。本方黄耆、人参、炙甘草补中益气;升麻、葛根升发清阳;蔓荆子清利头目;芍药平肝敛阴、黄柏清热

泻火。服之可使中气得到补益,从而清阳上升,肝肾受益、耳聋目障诸症获愈,令人耳聪目明。故名「益气聪明汤」一、益气聪明汤现代临床主要功能:有增加脑供血量,兴奋大脑皮质,提高脑代谢功能和降血脂。1.增加脑供血量:对18名健康人进行脑血流图额乳导联记录结果表明,给前后对比,给药后脑血流图的平均波幅明显升高,同时,流入容积速度显著升高。用药后2小时,上述两项指标开始变化,5小时后十分显著,5小时半达高峰。提示益气聪明汤能显著增加脑血流量和血流畅通。2. 对老年脑动脉硬化患者记忆活动的影响:服药组的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象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记忆活动量均呈上升趋势。3.提高大脑皮质的 兴奋性:(1)降低大脑皮层后发放阈值:给药后,家兔大脑皮层感觉运动区的后发放阈值与给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提示本方对清醒动物的大脑皮层有兴奋作用;(2)提高化小鼠脑内单胺类介质的含量:益气聪明汤使利血平化小鼠下丘脑去甲和纹状体含量明显升高,而对5-羟色胺的影响则无显著差异;(3)增加脑组织Na+,K+-ATP酶、Mg2+-ATP酶和线粒体ATP酶的活力:益气聪明汤中的党参、黄芪和甘草等益气药口服给药能有效地纠正因利血平化小鼠脑干区的Na+, K+-ATP酶和Mg2+-ATP酶活力的明显下降。另外,本方中的葛根、升麻和蔓荆子等升药对Na+,K+-ATP酶的活力也有部分纠正作用。表明益气聪明汤可通过提高Na+,K+-ATP

研读桂枝汤心得

研读桂枝汤心得 □ 王业龙 《伤寒论》桂枝汤,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主治太阳中风证。殊不知,桂枝汤“立法,从脾胃以达营卫,周行一身。营表里,调阴阳,和气血,通经脉,非攻伐,非补助,而能使窒者通,逆者顺,格者和。是故无论内伤外感,皆可取法以治之,要在因宜制裁……由此权衡变化而推而广之,则全论诸方之法,皆可一意贯之,而治之之法,亦不外乎此矣”(《伤寒本旨》)。 方本解肌,不是发汗剂 《伤寒论》中,用桂枝汤解表的条文共21条。若仔细读之,便可省悟到,仲景用桂枝汤解表时,在服药方法上有特殊的要求:一要“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二要“温覆令一时许”(适当地加盖衣被,约2小时)。如此而达到“遍身絷絷,微似有汗”之目的。诸如《金匮要略》治柔痉的栝楼桂枝汤、治黄汗的桂枝加黄芪汤等方皆同,这是因为桂枝汤不是发汗剂而是解肌剂。解肌与发汗不同,二者不能混为一谈,这直接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桂枝汤。 桂枝汤以芍药为君,臣以苦酸微寒而具补敛之性的芍药,更佐以大枣,与麻黄汤以麻黄为君,伍杏仁之制迥然有别。麻黄汤开泻皮毛而峻汗无补,桂枝汤调和营卫而解肌。李时珍言:“麻黄通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李氏对麻桂之辨,亦可见麻黄汤发汗与桂枝汤解肌之一斑。仲景强调:“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服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解肌之剂,若用于解表就必然要借谷气与温覆“以助药力”,方可汗出病愈。这就是桂枝用于治表时,在服药方法上有其特殊要求所在。 和脾胃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脉证并治第一》:“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这是用桂枝汤原方来调和脾胃,以治妊娠恶阻的实例。仲景在文中注明“无寒热名妊娠”六字,以说明本证并没有发热恶寒等表证,而是用桂枝汤治妊娠恶阻。 滋补气血 桂枝汤中,以桂枝和芍药为主要药物。《神农本草经》言桂枝:“主咳逆上气,结气喉痹,吐利,利关节,补中益气”,谓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由此可知,桂枝和芍药皆有益气之能,桂枝辛甘温属阳,为气分药,芍药酸苦微寒属阴,为血分药。两药等量用之,阴阳相济,气血相和,通敛相适,大可滋壮气血而补虚。《伤寒论》第62条:“发汗,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这是无表邪、表证的气血营阴不足之正虚身痛证。仲景仍取桂枝汤加以变通,可见桂枝汤本具有补益气血之能。用此方治周身疼痛,或全身关节疼痛,但无红肿,无明显寒热之象,而见舌淡,脉沉无力之人。 燮理阴阳 桂枝汤可调和营卫,而调和营卫之义,大而言之,即是调和阴阳,调和气血。《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眩发落,脉虚极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之

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1]

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刘渡舟教授(1917-2001年)是我国已故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首批博士生导师。刘老临证喜用经方,擅用经方,对小柴胡汤的应用尤为得心应手,并加减出了一系列柴胡类方和“古今接轨方” 1 尊经旨阐“升降出入”广“推陈致新” 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是治疗少阳病之主方,具有和解少阳的作用。后世发挥其用,广泛施治于临床各科,究其原因,不外乎本方具有解郁功能。刘老认为,《伤寒论》治郁之法甚多,如栀子鼓汤治疗火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水郁;茵陈蒿汤治疗湿热郁;瓜蒂散治疗痰郁等。然而,以上治郁之法皆就事论事而比较局限,故其使用较隘。惟小柴胡汤之治气郁,纵横捭开,升降出入,无所不包。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天地相召的“生化”之气,主宰着物质的运动,在人与动物,则为生长壮老已,在植物,则为生长化收藏。物质运动的目的,用现代语言讲,就叫做“新陈代谢”,生化正常,则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序,新陈代谢旺盛,人体就健康,若病亦易于恢复;反之,人体即发生疾病。 对于柴胡的功能,《神农本草经》明确提出了其具有“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的作用。刘渡舟教授认为,研究仲景《伤寒论》,论其药性时当以《神农本草经》为准,不可以后世本草之论强释仲景之方。后世虽然认定柴胡有和解少阳、升举阳气和疏肝解郁三大作用,然《本经》明言“推陈致新”,其实际意义也就是能够推动人体的新陈代谢。基于以上两经之论,刘老提出了柴胡治疗疾病的三大特点:第一,它能开郁畅气,疏利肝胆,通利六腑,推陈致新,调整气机的出入升降;第二,对木郁则能达之,火郁而能发之;第三,独具清热退烧的特殊功能。所以,柴胡治疗疾病,既适用于外感,又能治疗多种内伤杂病。既能治疗肝胆疾病,也广泛适用于它脏之恙,此亦《内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之内涵所在,也是刘渡舟教授临床喜用柴胡类方的原因所在。 2 临证时主但见一证擅灵活加减 刘老喜用柴胡,擅用柴胡,充分体现了其为医上溯岐黄之经,精通神农之药,中合长沙之论,下逮诸家之说,并有自己数10年之临床体会。对于小柴胡汤的应用,外感病重其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内外之功;内伤杂病则倡其开郁调气,以利气机升降出入之枢。临证之时,主张“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处方时,以原方为多,但也提倡灵活加减,并创系列柴胡类“古今接轨方”,使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为经方治疗现代疾病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值得后人借鉴。 在应用小柴胡汤时,刘渡舟教授仅仅抓住本方是少阳病主方之特点,只要见到“口苦”一证,必用柴胡类方,此笔者侍诊3年之心得。问之,先生则曰“小柴胡汤,少阳病主方也。少阳诸证,以口苦为第一证。”思之,此刘老从少阳病提纲证“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悟而得之。又阅读《伤寒论十四讲》,在书中第三讲“试论六经为病提纲证的意义”一文中,刘老写道:“少阳病的提纲证,而以口苦在前,咽干,目眩在后,反映了口苦在辨证中的重要性。《内经》说:‘火之味苦’。然它经之火,甚少口苦,唯肝胆有火,则多见口

独活寄生汤的功效与作用

独活寄生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龄,新陈代谢减慢,免疫机能下降,无一不提醒着我们应该好好调理身体了,中药方剂就可以循序渐进的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独活寄生汤这款方剂。 【处方】 独活三两,桑寄生(《古今录验》用续断,即寄生亦名,非正续断)、当归(酒浸.焙干)、白芍药、熟地、黄蓍(酒浸.蒸)、牛膝(去芦.酒浸)、细辛(去苗)、白茯苓(去皮)、防风(去芦)、秦艽(去土)、人参、桂心(不见火)、川芎、杜仲(制炒断丝)、甘草(炙),各二两。 【炮制】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治肾气虚弱,腰背疼痛,此病因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不时速治,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脚重、挛痹,宜急服此。

【用法用量】 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 独活9克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芎藭 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克 【制法】 上十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 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现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 【用法用量】 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备注】 方中独活、秦艽、防风、细辛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杜仲、牛膝、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桂心温通血脉。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之功。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 【处方】 白芍1两,杜仲1两,归身1两,防风1两,白芷1两,人参1两,细辛1两,桂心1两,熟地1两,牛膝1两,川芎1两,寄生1两,甘草1两,独活3两。 【功能主治】 鹤膝风,痛甚,因干风者,并主痛风。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 《慎斋遗书》卷七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和体会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和体会 补中益气汤出于”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脾胃论》,作者用之加减治疗内、妇科杂症,颇有效验,现介绍如下。 1 神经性头痛 阿某某,女,48岁,维吾尔族。2005年4月8日初诊。患者头痛病史8年,每因劳累,受寒或精神刺激而发,发作时需服用大量止痛药并卧床休息方得缓解。曾在城区多家医院检查,诊为“神经性头痛”。此次发作,经用西药数月不愈。症见:头闷痛,以前额及两侧太阳穴为甚,有时痛如锥刺,头目昏晕,倦怠纳差,二便正常,舌质暗淡,脉虚细弱。证属中虚清阳不升,气虚血滞。治以益气升清,通络止痛。处方:黄芪、党参各25 g,川芎18 g,白芍15 g,白术12 g,白芷、当归各10 g,升麻、柴胡、炙甘草各6 g,3剂后,头痛大减。原方再进6剂,头痛止。继以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旧恙未发。 按:头为清阳之府,气虚鼓动无力,清阳不升,血行涩滞,不通则痛,故头痛如刺。方中补中益气汤为主,补虚益气,升清举阳,另加川芎,自芷通络止痛,且引清阳之气上行,当归、白芍养血缓急而获效。 2 自汗 杨某,男,47岁。于2007年3月15日初诊。主诉:自汗已逾一年,汗出多于常人,活动后汗出尤甚,畏风,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每日2~3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虚弱。证属脾肾阳虚,阳不敛阴所致。方以补中益气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处方:黄芪20 g,党参15 g,白术10 g,当归10 g,陈皮10 g,柴胡6 g,升麻6 g,熟附片10 g,肉桂3 g,山萸肉10 g,丹皮10 g,五味子10 g,煅龙牡各30 g(先煎),金樱子10 g。6剂。 二诊:症状明显好转,汗已止,惟大便溏薄,腰膝酸软,前方收效,在原方加怀山药20 g,茯苓12 g,桑寄生15 g。6剂后,诸症基本消失,续服8剂,诸症悉除,随诊半年未复发。 按:本症属于阳虚自汗,主要责之脾肾,因脾为气血化生之源,肾藏真阴而寓元阳,只宜固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在外,阴之使也”,脾肾阳气虚弱,阳不敛阴,则自汗出,本法宜补脾益气温阳敛阴,方以补中益气汤合金匮肾气丸配以煅龙牡、五味子等收涩敛阴之品而获效。 3 遗尿 吐某某,女,15岁,维吾尔族,学生。2008年7月3日初诊。患者每晚尿床1~2次,已9年之久,多方求医服药未效。症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尿多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温补脾肾,益气缩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之欧阳光明创编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 欧阳光明(2021.03.07) 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少阳之良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疗效显著,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少阳病症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要脉证。本证因为邪入少阳经,位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外与阳争为寒,内与阳争而为热,故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特征性发热。按少阳经脉的巡行规律,证见经脉不利。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枢机不利,脉眩细,是少阳病的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所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气机,调和肝脾,调和气血的功效,治疗以少阳经脉病症表现为主的病症。 小柴胡汤的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七味中药组成。方剂的组成:柴胡为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之少阳解表专用药。黄芩、清少阳相火,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参甘为佐,扶正祛邪,又清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具有清热解表,调和肝脾,补需扶正之功效。是和法的代表方。 1、小柴胡汤是解表剂 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指外感,只要是外感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已阳郁闭,营己不和,正邪和争余表,恶寒发热,重者为太阳伤寒,轻者

为太阳中风。伤寒永麻黄汤为主之,中风永桂枝汤为主之,重在发汗解表,若邪热结于少阳,并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永小柴胡汤解表和里,重在清解邪热,若经大经传变,变为阳明腑实证,就会选用通腑泄热的承气汤。在临床应用中,将小柴胡汤用于解表不伤正的退热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单用于治疗发热的疾病时,柴胡的量压迫用足,最少用20g以上。 2、小柴胡汤是和解剂 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剂,从广义的和法去认识具有和解治疗作用,祛除寒热,调其偏胜,,扶其不足的治疗原则。后进医家在注解小柴胡汤时多以和解剂论之。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法是八法之一,是指通过和解的治法,如和解枢机,调和营卫,调和脾胃,调和升降,调和内外等,达到治疗的目的。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之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为气机枢转之要,正邪分手之地,故治少阳病以和解法,使枢机和畅,三焦通利,病邪得除,正气得复,脏腑安和,疾病可愈。外感风寒病的和法是指和解法,重在祛邪,如《伤寒论》上角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内伤杂病永小柴胡汤的适应症:用于肝胆郁热,如胸胁苦满或痛,口苦咽干者,用小柴胡汤去人参,角消食导滞之品郁金,鸡内金等,发热重者,重用柴胡。用于肝脾不调之症,如胁腹胀满,含则胀甚,纳谷不香,情志不畅,大便不爽等症,用小柴胡汤去黄芩,肝郁加香附与川芎滋肝。脾虚加白术,茯苓以健脾,中阳不振加干姜。用于肝气郁结的更年期综合症,取小柴胡汤之调和阴阳的作用。更年期综合征,是肾之虚衰。肾属水,肝属木,水不灌木,

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汤 文章目录*一、独活寄生汤概述*二、独活寄生汤功能主治*三、独活寄生汤服用方法*四、独活寄生汤副作用*五、独活寄生汤注意事项*六、独活寄生汤药典记载 独活寄生汤概述 1、定义独活寄生汤,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效。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 2、别名独活汤、万金汤。 3、组方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 4、制法上为粗末,以水1斗,煮取3升。 5、性状液体,色黑,味微苦。

独活寄生汤功能主治 1、功效作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2、临床应用活寄生汤适用于慢性关节炎、腰肌劳损、骨质 增生症、风湿性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者均可应用。 独活寄生汤服用方法 1、适宜人群一般人群适用。 2、用法用量独活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 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g. 上为粗末,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现代用法:水煎服。 加减: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已、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正虚 不甚者,可减地黄、人参。 独活寄生汤副作用无特殊副作用。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03

跟师心得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少阳之良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疗效显著,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少阳病症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要脉证。本证因为邪入少阳经,位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外与阳争为寒,内与阳争而为热,故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特征性发热。按少阳经脉的巡行规律,证见经脉不利。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枢机不利,脉眩细,是少阳病的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所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气机,调和肝脾,调和气血的功效,治疗以少阳经脉病症表现为主的病症。小柴胡汤的组成: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七味中药组成。方剂的组成: 柴胡为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之少阳解表专用药。黄芩、清少阳相火,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参甘为佐,扶正祛邪,又清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具有清热解表,调和肝脾,补需扶正之功效。是和法的代表方。 1、小柴胡汤是解表剂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指外感,只要是外感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已阳郁闭,营己不和,正邪和争余表,恶寒发热,重者为太阳伤寒,轻者为太阳中风。伤寒永麻黄汤为主之,中风永桂枝汤为主之,重在发汗解表,若邪热结于少阳,并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永小柴胡汤解表和里,重在清解邪热,若经大经传变,变为阳明腑实证,就会选用通腑泄热的承气汤。在临床应用中,将小柴胡汤用于解表不伤正的退热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单用于治疗发热的疾病时,柴胡的量压迫用足,最少用20g以上。 2、小柴胡汤是和解剂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剂,从广义的和法去认识具有和解治疗作用,祛除寒热,调其偏胜,,扶其不足的治疗原则。后进医家在注解小柴胡汤时多以和解剂论之。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法是八法之一,是指通过和解的治法,如和解枢机,调和营卫,调和脾胃,调和升降,调和内外等,达到治疗的目的。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之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为气机枢转之要,

独活寄生汤治疗腰腿痛

独活寄生汤治疗腰腿痛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独活寄生汤 独活9克、桑寄生15~20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细辛3~6克、当归6~9克、白芍9克、川芎6~9克、生地12~15克、杜仲9~12克、牛膝9克、人参5~6克、茯苓10克、甘草5克、桂心3~5克,古代医家用此方也有的把独活用三两,其余药皆为二两。共为粗末,每次用12~18克,煎水服,每日2次。 近代医家则多用此方随证加减,作为汤剂使用,上述用量即为汤剂常用量。本方为治疗痹证的常用方剂。主用于肝肾两虚、风寒湿三气杂至,痹阻经脉,而致腰膝疼痛,酸软无力,屈伸不便,喜暖畏冷等症。 方中以独活、细辛专入足少阴肾经,搜风寒、通血脉;配以秦艽、防风,疏经升阳,以祛风化湿;桑寄生补肝肾、益气血、祛风冷;又配合杜仲、牛膝壮肾健骨,强筋固下;更用归、芍、芎、地活血补阴;以参、桂、苓、草益气补阳。全方主旨是用辛温以散之,甘温以补之,使肝肾强,气血足,风湿除,筋骨壮而腰膝痹痛自愈。 我在临床上治疗痹证时,经常使用本方随证加减,屡起沉疴,可以说差不多天天能有机会运用此方。本方照顾全面,力在治本,往往难以在短期内见效,常须久服方效。为了能见效迅速,所以我经常是以本方随证加减,尤其是要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加用针对性强的祛邪之品,标本兼顾。取效则较快。兹把个人点滴经验和常用经验方以及主治病症、加减法等介绍如下,仅供同道参考。 1、治疗腰腿痛痹,喜暖怕冷,见寒加重,膝腿屈伸不利,包括西医学中的坐骨神经痛、骨关节病、骨刺、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处方:桑寄生20~30克,独活9~12克,细辛3~5克,川断12~15克,威灵仙12~15克,防风10克,杜仲12克,生熟地各12克,牛膝12~15克,红花10克,制附片10~12克,草乌5~9克,炙山甲9克,桂枝12~15克,伸筋草30克,水煎服。 加减法:关节肿比较明显者,去生、熟地,加生薏米30克、汉防己10克、茯苓15~30克;脊柱疼明显者,加金狗脊2O~30克、地鳖虫6~9克、羌活6~10克;主诉大腿外后侧连及小腿外后侧疼痛者,可加重牛膝15~30克,加地龙10克,青风藤20克,槟榔12~15克;拍X 光片腰膝关节骨刺明显者,可去伸筋草、杜仲,加骨碎补12~18克、补骨脂10克、乳没各5克、生龙骨15~20克(先煎)。 2、治疗妇女素有腰腿疼痛,但又妊娠数月,腰腿疼痛有加重者。 1

独活寄生汤临床应用体会

独活寄生汤临床应用体会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独活9g,桑寄生6g,秦艽6g,防风6g,细辛6g,川芎6g,当归6g,生地6g,肉桂心6g,茯苓6g,杜仲6g,川牛膝6g,党参6g,甘草6g组成。功能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风寒湿痹,肝肾两亏,气血不足。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骨质增生效果较好,举例如下。 腰椎骨质增生伴坐骨神经痛 李某,男,51岁。2006年4月来诊,腰痛连及左下肢已10天,不能行走,夜不得眠。X 光片示腰骶椎骨质增生。诊见不能坐,站立稍痛缓,跛行弓腰,面色无华,痛苦面容,舌淡苔薄白,脉细缓。诊为腰骶椎骨质增生,压迫坐骨神经痛。辨证为风寒痹证,肝肾两亏。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味:独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风10g,细辛6g,川芎15g,当归15g,白芍30g,桂枝10g,茯苓15g,炒杜仲15g,川牛膝15g,党参30g,甘草6g,制乳香8g,制没药8g,炮甲珠10g。水煎,1日1剂,分3次服。服4剂症减,服8剂诸症悉除。随访3个月,未见不适。 腰椎骨质增生伴腰椎间盘突出 陈某,女,52岁。腰痛3个月,加重半月,痛时牵连及下肢麻木,蹲坐不能,CT显示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诊见面色欠荣,腰腿疼痛麻木,舌淡紫苔薄白,脉弦滑。辨证为风湿痹证,肝肾不足,瘀血阻滞。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风10g,细辛6g,川芎15g,当归15g,白芍30g,桂枝10g,茯苓15g,杜仲15g,川牛膝15g,党参30g,甘草6g,桃仁10g,红花10g,炮甲珠10g,制乳香8g,制没药8g,蜈蚣2条,枣皮30g。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5剂后痛减,麻木好转。后用上方做丸,服3个月后诸症消失。 体会 独活寄生汤方中以独活疏散伏风,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防风、秦艽祛风胜湿,通络舒筋;细辛散少阴经风寒,温通血脉而止痛;桑寄生祛风湿强筋骨,养血;杜仲、牛膝补肝肾,强筋骨;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扶助正气;肉桂补阳祛寒,通利血脉;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补血活血。诸药相配,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使风寒湿除、气血充足、肝肾得养。加入制乳香、制没药活血止痛,炮甲珠、蜈蚣、地龙通络舒筋,桃仁、红花、延胡索活血,效果更加明显。 独活寄生汤 医药数据库中心药学论坛 别名 处方来源唐·《备急千金要方》。《卫生部药品标准》(1990年)。 剂型丸剂;汤剂 药物组成独活、秦艽、防风、细辛、肉桂、桑寄生、杜仲、牛膝、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党参、茯苓、甘草。 加减

近年来笔者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近年来笔者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对颈椎病、腰腿痛、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伤疾病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颈椎病 陈××,男,45岁,于1990年5月15日初诊。因长期从事教师工作,近2年来逐渐出现胸背部沉重,加重1月余。查:双臂丛牵拉试验(十),颈椎活动受限,舌淡苔白,脉弦细。证属肝肾不足,气血瘀阻型,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g桑寄生20g秦艽lOg防风10g 细辛3g当归10g芍药10g川芎10g炙甘草6g葛根20g羌活20g白芷20g。连服7剂,复诊诸症均见好转,继服前方7剂,以巩固疗效。随诊1年,未见复发。 按: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病程长,痛苦大,常因劳累,素体虚弱,精血不足,外感风寒湿邪而致气血瘀滞,搏结于颈项筋骨,经络不通,而见颈项强痛,胸背肩胛疼痛,肢体酸胀麻木刺痛等。用独活寄生汤治以益气补血、通络止痛。 腰腿痛 齐××,女,34岁,于1991年8月17日初诊。主因腰痛伴左下肢麻木疼痛1年余。行走时症状加重,休息后缓解,查: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示:腰4.5推间盘突出,黄韧带增厚,舌红苔少,脉细数。证属肝肾不足,气血瘀阻型。予独活寄生汤加乳香、没药各10g僵蚕10g 虎杖10g。治疗1月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继续巩固治疗两周,患者症状消失。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示: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 按: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多因感受风寒湿邪而致脉络受损、气血不通而致:临床常表现为腰部疼痛,伴下肢窜痛、麻痛,行走不利,甚则生活不能自理。治之补益肝肾,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王××,男,56岁,于1990年9月2日初诊。主诉双膝关节疼痛,活动时症状加重.经多方治疗无效。查:双膝关节间隙压痛,有摩擦音。X线片示:双膝关节间隙变窄。有增生现象。舌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肾不足、风寒阻络型。予独活寄生汤加何首乌20g桑枝20g伸筋草20g透骨草20g骨碎补15g。3月后诸症大有减轻,继服上方治疗。 按:此病多为年老患者,素体虚弱,肝肾不足,气血虚少,造成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侵袭而致。病变部位以膝关节为多,症见双膝疼痛,活动痛甚,行走不便,治取补肝肾,益气血,通经络。 类风湿性关节炎 马××,女.40岁.于1989年5月7日来诊。主诉四肢末节疼痛,反复发作10余年.关节活动受限。查:四肢指(趾)间关节变形,血沉60mm/小时,X片示关节面有增生现象。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g桑寄生20g秦艽10g 防风lOg 细辛3g 川芎10g 当归10g 生地15g 赤芍15g 桂枝10g 茯苓15g 杜仲10g 白芷20g 何首乌20g。连服3个月.症状消失,复查血沉降为正常,随诊2年,未见复发。 按:类风湿性关节炎古称历节病。缘由肝肾不足,气血虚弱,当风或饮酒汗出复感风邪等因素所致。症见四肢末节疼痛,周期发作,甚则关节变形,影响功能,治用滋养肝肾、补益气血,通络止痛。 独活寄生汤是由四物汤加味而成,而四物汤是补气血之基本方,也是骨伤科临床中的基本方,四物补血效非常、补气先补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因此,笔者把骨伤科由于素体虚弱、肝肾不足、外感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的一些常见病,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补肝肾、行气血、祛风湿、通经络,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伤寒有感之柴胡桂枝汤于颈椎病的心得体会

xxxx于颈椎病的心得体会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曰: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原文系指伤寒多日,表证未尽,邪入少阳而见表里同病,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合剂而成。现在临床上常用以治疗颈椎病,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疏风,只要病机贴切,灵活加减运用,效如亦佳。 1、xxxx治疗颈椎病的理论依据 颈椎病病变部位恰好是太阳少阳经脉循行之部位: 《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 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其支者: 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胆足少阳之脉,……其直者……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颈椎病与太阳经脉、手少阳三焦经密切相关,少阳太阳经脉循行都经过颈项肩背部,而颈椎病的主要病变部位恰好在颈项肩背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桂枝汤疗太阳中风,柴胡桂枝汤治疗太少合病,所以柴胡桂枝汤能治疗颈椎病有经络依据。当代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也多用此方疗肩背疼痛,刘老认为: 太阳经脉走循人体之颈项后背部位,太阳经脉不舒时,多出现颈项以及背部的僵直不舒感,甚至出现疼痛。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主要采用解肌祛风、生津疏络的治疗方法,依据有汗无汗而出两方,有汗者用桂枝加葛根汤;无汗者用葛根汤。如颈项背部与两肩部同时出现疼痛,则上述两方的疗效就不甚理想。因为两侧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 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少阳之良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疗效显著,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少阳病症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要脉证。本证因为邪入少阳经,位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外与阳争为寒,内与阳争而为热,故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特征性发热。按少阳经脉的巡行规律,证见经脉不利。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枢机不利,脉眩细,是少阳病的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所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气机,调和肝脾,调和气血的功效,治疗以少阳经脉病症表现为主的病症。 小柴胡汤的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七味中药组成。方剂的组成:柴胡为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之少阳解表专用药。黄芩、清少阳相火,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参甘为佐,扶正祛邪,又清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具有清热解表,调和肝脾,补需扶正之功效。是和法的代表方。 1、小柴胡汤是解表剂 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指外感,只要是外感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已阳郁闭,营己不和,正邪和争余表,恶寒发热,重者为太阳伤寒,轻者为太阳中风。伤寒永麻黄汤为主之,中

风永桂枝汤为主之,重在发汗解表,若邪热结于少阳,并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永小柴胡汤解表和里,重在清解邪热,若经大经传变,变为阳明腑实证,就会选用通腑泄热的承气汤。在临床应用中,将小柴胡汤用于解表不伤正的退热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单用于治疗发热的疾病时,柴胡的量压迫用足,最少用20g以上。 2、小柴胡汤是和解剂 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剂,从广义的和法去认识具有和解治疗作用,祛除寒热,调其偏胜,,扶其不足的治疗原则。后进医家在注解小柴胡汤时多以和解剂论之。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法是八法之一,是指通过和解的治法,如和解枢机,调和营卫,调和脾胃,调和升降,调和内外等,达到治疗的目的。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之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为气机枢转之要,正邪分手之地,故治少阳病以和解法,使枢机和畅,三焦通利,病邪得除,正气得复,脏腑安和,疾病可愈。外感风寒病的和法是指和解法,重在祛邪,如《伤寒论》上角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内伤杂病永小柴胡汤的适应症:用于肝胆郁热,如胸胁苦满或痛,口苦咽干者,用小柴胡汤去人参,角消食导滞之品郁金,鸡内金等,发热重者,重用柴胡。用于肝脾不调之症,如胁腹胀满,含则胀甚,纳谷不香,情志不畅,大便不爽等症,用小柴胡汤去黄芩,肝郁加香附与川芎滋肝。脾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