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班课后作业

中医班课后作业

中医班课后作业
中医班课后作业

百病始生

1)名词解释练习

精却:肾精不能下承而下陷的病理过程。

洞泄:水谷不化,下利无度的重度泄泻。

汗出偏沮:应出汗而半身。

2)填空题

单选题练习

32、《灵枢·百病始生》里“三部之气”是指( B )

A.人迎、寸口、趺阳B.风雨、清湿、喜怒

C.上焦、中焦、下焦D.寸、关、尺

E.肺气、脾气、肾气

33、《灵枢·百病始生》认为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其症状表现为( A )

A.皮肤痛B.项背痛C.肌肉痛

D.肢节痛E.头痛

34、《灵枢·百病始生》认为积之始生、得之于哪种邪气( E )

A.湿邪B.火邪C.风邪

D.燥邪E.寒邪

35、《灵枢·百病始生》认为邪中人出现“洒淅喜惊”者,为邪传舍于( B )

A.经脉B.络脉C.冲脉D.皮肤

E.输脉

36、《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起居如惊,神气乃浮,是感受了( B )

A.火邪B.寒邪C.暑邪

D.风邪E.燥邪

37、吴昆认为“体若燔炭”病症的原因是(D )

A.火 B.风 C.寒 D 、热 E.燥

38、《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大筋緛短,小筋驰长”的原因是:( D )

A.暑邪外袭B.寒湿阻滞C.风热内停D.湿热不攘E.燥邪内伤

39、《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汗出偏沮,使人( B )

A.痤B.偏枯C.痤D.肤胀

E.痈肿

40、《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汗出见湿”导致的疾病为(C )

A.偏枯B.水肿C.痤疿D.肤胀

E.风疟

1、《灵枢·百病始生》:“喜怒不节则__伤藏____,风雨则__伤上____ ,清湿则__伤下____,_三部之气_____,所伤异类。”

2、《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寒暑_不得虚_____,邪不能___独___伤

人。”

3、《灵枢·百病始生》:“用力_过度____,若___入房__汗出浴,则_伤肾

_____。此___内外三部___之所生病者也。”

4、《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___与日___,失其所则__折寿不彰____,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4、《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_烦劳___则张,精绝,辟积

于夏,使人煎厥。”

5、《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_精____则养神,__柔___则养筋。”

6、《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

而为固也。”

7、《素问·生气通天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

气,更伤五脏。”

8、简答题

试分析病机十九条中的五脏病机

答:(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意指一般的内风疾患,出现头目昏花,肢体

动摇等症状,多用肝的病变。

(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意指一般的阴寒内盛,出现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兼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小便清等),多属肾的病变。

(3)诸气膹郁,皆属於肺。意指一般因上焦气机不利而出现呼吸迫促,胸

部痞塞的症状,多属肺的病变。

(4)诸湿肿满,皆属於脾。意指一般水湿潴留而出现浮肿胀满的症状,多

属脾的病变。

(5)诸痛痒疮,皆属於心。意指一般皮肤疮疡,出现焮热疼痛瘙痒的症状,多属心火炽盛,血分有热所致。

问答题

1、试述阴精与阳气的关系。

2、试述《灵枢·百病始生篇》对积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1:答:阳精与阳气之间,具有互生、互用、互制而宜保持协调的

关系。“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即言其互生、互用。阴精需不断地供给阳气,阳气才能发挥其功能;阳气需护卫于外,阴精才能守于中而不致泄漏。只有阴气和平,阳气固密,才是正常生理,人体才有健康可言。故善养生者“陈阴阳”而能“气立如故”。又阴与阳关系中,以阳气为主导,即所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阴阳失和则会产生疾病,甚至引起死亡。若阳气过盛而阴不济,而见“脉流薄疾,并乃狂”等病症,甚至“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若阴气过盛而阳不能制,则“五脏气争”,百病由生。若两者“离决”,则会出现昏厥,甚至死亡。此外,阴阳失和的情况十分复杂,如同自然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那样,使生长化收藏的正常规律遭到破坏。在疾病发生与变化方面,一个季节受邪,可以在下一个季节发生疾病,而表现出阴阳失调,所谓“春伤于风,邪气留连,(夏)乃为洞泄……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2答:《灵枢,百病始生》认为寒邪是积病的重要原因,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收引,而人身气血“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寒邪逆入肠胃,则使血脉与痰湿搏结,日久成积。在成积方面的原因或暴饮暴食,肠胃壅满,脉络驰纵而血聚;或用力过度,胃肠络脉受伤,血溢于肠外则血瘀,瘀血于寒邪,痰湿搏结而成积。总之,寒邪侵袭,七情不和,饮食失调,起居不节,用力过度,是成积的原因。病机则是寒邪,气滞,血瘀,津液凝聚,积而不散。积证的形成是一个慢性病理过程,各种原因互为因果。这对后世关于肿瘤病

理及治疗的研究,颇有启发。

宜法方异

单选练习

1、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地域不同,发病亦异。东方之域多( C )

A.其病生于内B.其病多痿厥寒热C.其病皆为痈疡D.脏寒生满病E.其病挛痹

2、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地域不同,发病亦异。南方之域多(C )

A.其病生于内B.其病多痿厥寒热C.其病挛痹D.脏寒生满病

E.其病皆为痈疡

3、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地域不同,发病亦异。北方之域多(D )

A.其病生于内B.其病多痿厥寒热C.其病挛痹D.脏寒生满病

E.其病皆为痈疡

4、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不同的治疗方法适宜不同地域和病情。西方之域,治宜( D )

A.砭石B.导引按蹻

C.微针D.毒药E.灸焫

5、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不同的治疗方法适宜不同地域和病情,南方之域,治宜( C )

A.砭石B.导引按蹻

C.微针D.毒药E.灸焫

6、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不同的治疗方法适宜不同地域和病情,中央之域,治宜( B )

A.砭石B.导引按蹻

C.微针D.毒药E.灸焫

6、B。答案分析: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7、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不同的治疗方法适宜不同地域和病情,东方之域,治宜(A )

A.砭石B.导引按蹻

C.微针D.毒药E.灸焫

7、A。答案分析: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东方之域,……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对“精不足者”,宜采取的治则是( B )

A.温之以气B.补之以味

C.阴阳双补D.制

牛引之

E.引而竭之

8、B。答案分析: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填空练习:

1、《素问·异法方宜论》认为“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

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摰引之。”

7、《素问·汤液醪醴论》认为疾病不能治愈的原因是“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8、《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名词解释练习

神不使:神机衰败,不使针灸,药物发挥治疗作用。

标本相移:治病时对本病和标病治疗的先后或逆从,要根据病情出发决定,标本不是固定的次序,而是可以相互转移的。

简答练习

1、据《素问.标本病传论》,简答“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含义

2、简述“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的含义。

1:答:病症轻浅着,标本兼治。病症急重,标本单独施治,或治本或指标,或求治之精专,增强疗效。

2:答:寒因寒用是指以热药治疗真寒假热证,热因热用是指寒药治疗真热假寒。

塞因塞用是指运用补益固涩的方法治疗正虚所致的胀满闭塞不通的病症。通因通用是指运用通利泄下的方药治疗结实下利病症。

血气精神

填空题练习

1、《灵枢·本神》:“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2、《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3、《灵枢·本神》:“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支不用,五藏不安。”

4、《灵枢·本神》:“肾藏精,精舍志。”

5、《灵枢·本神》:“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

6、《灵枢·决气》:“精脱者,耳聋。”

7、《灵枢·决气》:“气脱者,目不明。”

8、《灵枢·决气》:“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

9、《灵枢·决气》:“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痠,耳数鸣。”

10、《灵枢·决气》:“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

名词解释练习

1、悗乱:心胸郁闷烦乱之意。

2、意不存人》:精神失常,旁若无人状。

3、经溲不利:大小便不利

单选题练习

1、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气虚的症状是(D )

A.恐B.四肢不用

C.腹胀经溲不利D.悲

E.笑不休

1、D。答案分析:根据《灵枢·本神》所云:“心气虚则悲”。

2、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肺气虚的症状是( C )

A.恐B.四肢不用

C.鼻塞不利D.怒E.笑不休

2、C。答案分析:根据《灵枢·本神》所云:“肺气虚则鼻塞不利”。

3、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虚的症状是( B )

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C.腹胀经溲不利

D.悲E.笑不休

3、B。答案分析:根据《灵枢·本神》所云:“脾气虚则四支不用,五藏不安”。

4、《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老年人易出现什么症状?(A )

A.夜不瞑B.不昼瞑C.夜瞑D.昼精E.夜昼不瞑

4、A。答案分析:根据《灵枢·营卫生会》所云:“老人之不夜瞑者。”

5、《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少壮之人多表现为什么情况?( E )

A.昼夜瞑B.不昼瞑C.夜瞑D.昼瞑E.昼精夜瞑

5、E。答案分析:根据《灵枢·营卫生会》所云:“壮者之气血盛,其肌

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

6、《灵枢·本藏》指出具有“奉生身而周于性命”的物质是(C )

A.五脏B.六府C.血气精神

D.自然清气E.营卫之气

6、C。答案分析:根据《灵枢·本藏》所云:“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7、据《灵枢·本藏》,具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作用的是( A )

A.卫气B.营气C.肾气

D.志意E.五脏

7、A。答案分析:根据《灵枢·本藏》所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简答题练习

简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含义。

问答题练习

1、怎样理解“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临床上有何指导意义?

1:答:上焦如雾是指上焦心肺宣发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

雾露弥漫灌溉全身。

中焦如沤是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物质的功能。如同沤渍食物使之变化。

下焦如渎形容下焦肾和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的

功能。

2:答:汗是由津液所化。血亦由水谷精微和津液化合而成,“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由此可见汗血同源。在

病理情况下。多汗必伤其血,失血亦必伤津,汗血两伤必致阴液枯竭,生命可虞,单伤汗或伤血,经及时治疗,尚有生机。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对于失血,血虚患者,就不能妄夺其汗;对于脱汗者,也不宜用动血之品或针刺放血疗法。对后世医家有较大的启发,如《伤寒论》便提出“衄家不可发汗”,“疮家不可发汗”的告诫;而血虚或失血感受表邪者,又有养阴发汗或养血发汗的创制,并又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理上“血汗同源”的论点。

中医护理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护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简述你对中医护理的学习体会 中医药学这一宝库中不但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有丰富的护理精华,作为中医医学教育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护理同样具有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上是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到生理、病理、辩证和护理等各个方面。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器管和组织所组成、各脏器、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五脏一体观反映人体内部器管相互关联而不是孤立的。另方面人体局部和整体也是辩证的统一,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因此,我们在护理病员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变化,了解机体内脏病变,从而提出护理问题和采用护理措施,使疾病早愈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

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性反应,若超越生理范围,则产生病理变化。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 中医学认为,证和症有不同的概念。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痛、失眠等。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如感冒所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因而比症状状更全面、更深刻,从而也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在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护理时可以在辩证施护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的方法处理之。 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所谓导病同护,就时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 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护法,就是辨证施护的精神实质 篇二:中医护理骨干培训学心得 参加20XX年浙江昝中医中医院全国护理骨干人才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医基础理论Z》作业9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医基础理论Z》作业9答案

A型题: 1. 疠气的致病特点是 A.变化多端 B.高热持续不退 C.易伤津耗气 D.扰动心神 E.传染性强 2. 暑、火、燥三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A.为阳邪 B.炎热 C.伤津 D.动血 E.生风 3. 具有收引特性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火邪 D.湿邪 E.燥邪 4. 七情内伤致病多损伤的脏是 A.心、肝、脾 B.心、肺、脾 C.心、肝、肾 D.心、肺、肝 E.肺、脾、肾 5. 《素问?宣明五气论》提出久卧所伤的是 A.伤气 B.伤血 C.伤肉 D.伤筋 E.伤骨 6. 风邪伤人,病位游移,行无定处,与其哪种性质有关 A.风性善行 B.风性数变 C.风为阳邪 D.风性开泄 E.风性轻扬 7. 哪种情志异常易使肝的疏泄功能失调 A.过喜 B.过思 C.过怒 D.过恐 E.过悲 8. 哪种情志异常,可导致心悸,惊恐不安等症状 A.过度愤怒 B.喜乐过度 C.过度悲忧 D.突然受惊 E.思虑过度 9. 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主要与其哪种性质相关 A.风为阳邪 B.风性轻扬 C.风性善行 D.风性数变 E.风性主动 10.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苦”则 A.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B.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C.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D.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E.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11.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凝滞 B.粘滞 C.数变 D.重着 E.升散 12. 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A.为阳邪,其性炎热 B.为阳邪,其性开泄 C.为阳邪,伤津耗气 D.为阳邪,生风动血 E.为阳邪,其性炎上 13. 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是 A.胀痛 B.窜痛 C.灼痛 D.刺痛 E.重痛 14. 暑邪为病而见汗多,气短,乏力,是由于 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B.暑应于心,易扰心神 C.暑多挟湿,易困脾土 D.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E.暑为阳邪,化火伤阴 15. 湿邪致病最易困阻的是 A.心阳 B.肺气 C.脾阳 D.肝阳 E.肾气 16. 七情内伤致病,首先损伤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7. 寒邪致病,引起肢体屈伸不利,与哪种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关 A.伤人阳气,肢体失温 B.寒性凝滞,气血不畅 C.卫阳被遏,肢体失温 D.寒性收引,经脉拘急 E.寒性粘滞,气机不畅 18. 饮在肠间的为 A.痰饮 B.悬饮 C.溢饮 D.支饮 E.留饮 19. 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为阳邪,具有升发向上的特性 B.为阳邪,其性轻扬,可致腠理开泄 C.为阳邪,性炎上 D.为阳邪,多挟湿致病 E.为阳邪,性炎热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 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 2.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相互统一 3.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心。 4.“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理论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5.构成世界的本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精气。 6.精气概念源自于:水地说。气的概念源自于:云气说。 7.精气首见于着作:《管子》 8.阴和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 9.《内经》所说的阴阳属性的征兆是:水与火 10.昼夜分阴阳,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下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B.筋C.髓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A.气滞B.气逆C.气不降D.气脱

2020年春季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B》平时作业15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B》平时作业15 共100道题总分:100分 1、功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A 磁石 B 朱砂 C 远志 D 酸枣仁 E 琥珀 答案:B 2、功能祛痰开窍的药物是: A 磁石 B 朱砂 C 远志 D 酸枣仁 E 琥珀 答案:C 3、功能活血散瘀的药物是:

B 朱砂 C 远志 D 酸枣仁 E 琥珀 答案:E 4、功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 A 磁石 B 朱砂 C 远志 D 酸枣仁 E 琥珀 答案:E 5、功能息风止痉,解毒散结的药是: A 天麻 B 钩藤 C 地龙 D 羚羊角

答案:E 6、功能息风止痉,平喘利尿的药是: A 天麻 B 钩藤 C 地龙 D 羚羊角 E 全蝎 答案:C 7、功能息风止痉,清肝明目的药是: A 天麻 B 钩藤 C 地龙 D 羚羊角 E 全蝎 答案:D

8、功能息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是: A 天麻 B 钩藤 C 地龙 D 羚羊角 E 全蝎 答案:D 9、功能息风止痉,通络止痛的药是: A 天麻 B 钩藤 C 地龙 D 羚羊角 E 全蝎 答案:E 10、决明子的功效是: A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 B 息风止痉,通络止痛 C 平肝潜阳,止血

D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E 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答案:D 11、蜈蚣的功效是: A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 B 息风止痉,通络止痛 C 平肝潜阳,止血 D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E 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答案:B 12、羚羊角的功效是: A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 B 息风止痉,通络止痛 C 平肝潜阳,止血 D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E 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答案:A

13、牡蛎的功效是: A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 B 息风止痉,通络止痛 C 平肝潜阳,止血 D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E 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答案:E 14、代赭石的功效是: A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 B 息风止痉,通络止痛 C 平肝潜阳,止血 D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E 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答案:C 15、冰片的功效是: A 既能开窍,又能息风止痉 B 既能开窍,又能活血散结

中医药大学护理学基础B1—10次作业

1. 交流双方相距在50cm-1m之间的是:C.个人距离 2. 下列哪项不属于系统的特征: B.开放性 3. 一个国家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C.宪法 4. 下列关于床上擦浴注意事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先穿健侧,再穿患侧 5. 临床高热病人常采用酒精擦浴来降温,其原理是利用:D.蒸发作用 6. 下列关于体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E.体壳温度低于体核温度 7. 保管药物时,易挥发、潮解药物的保存方法可选用:C.放在密封瓶中 8. 下列哪项不属于护士角色的范畴: A.被帮助者角色 9. 人体所能感觉到的引起疼痛的最小刺激,称为:E.疼痛阈限 10. 护士在执行给药原则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C.遵医嘱给药 11. 关于"十"字定位注射法,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C.自髂嵴最高点与髂前上棘的中点作一垂直线 12.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弗洛伊德心性发展学说:A.主要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13. 下列哪项不属于静脉输液的适应症:E.痔疮病人 14. 身体健康、满意、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的主观感觉,是:D.舒适 15. 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A.皮肤 16. 关于发展定义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个体在生理方面的量性增长 17. 下列哪项不属于表皮的结构: C.真皮层 18. 现代医学模式是: A.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9. 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吸引与排斥关系,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亲疏与远近距离,是指D.人际关系 20. 给药时,qd表示 C.每天一次 B型题 1. 上述哪项是压疮第四期的临床表现:E.创面感染发黑向深部组织发展 2. 上述哪项是压疮第三期的临床表现:A.表皮水泡扩大、破溃,有黄色渗出液 3. 心包积液,呼吸极度困难的病人应采取的卧位是:A.端坐卧位 4. 脊髓腔穿刺术后的病人,宜采用:C.去枕仰卧位 5. 一般成人输液速度宜调节在:40-60滴/分钟 6. 儿童在输液时,应将速度调节在:D.20-40滴/分钟 7. 正常腋温的波动范围是C.36-36.7℃ 8. 正常口温的波动范围是:D.36.2-37℃ 9. 为病人进行雾化吸入时,为了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常选用:B.地塞米松 10. 为病人进行雾化吸入时,为了解除支气管痉挛,常选用:E.氨茶碱 二次A型题 1. 为伤寒病人灌肠时,液面至肛门的距离应是:D.不超过30cm 2. 冷疗法的局部生理效应是:A.神经冲动的传导减慢 3. 不宜冷疗的部位是:C.阴囊 4. "1、2、3"溶液的配制方法是:D.50% 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 5. 南丁格尔的主要贡献是:D.开创了现代护理事业 6. 传染病区的清洁区是指E.库房 7. 下列描述中,属于主观资料的是:D.头晕 8. 关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E.健康教育包括健康促进

中医基础理论作业

《中医基础理论Z》第1-11次作业 A型题: 1.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膀胱经上交的经脉是 D.手太阳小肠经 2.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心包经下交的经脉是 A.手少阳三焦经 3.“罢极之本”指的是 A.肝 4.被称为“攻邪派”的医家是 B.张子和 5.被称为“滋阴派”的医家是 D.朱震亨 6.补阴时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方法称为 B.阳中求阴 7.不属于“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是 E.张元素 8.不属于气机失调的病理变化是 A.气虚 9.不属于未病先防的是 E.先安未受邪气之地 10.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中的是 D.津 11.称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基础是 B.脾主运化水谷 12.称作“华盖”的脏是 D. 13.称作“娇脏”的是 D.肺 14.除哪项外,均能体现“因人制宜”治则 B.因居处环境不同而用药各异 15.大肠的功能是 D.传导 16.胆的生理功能是 E.主决断 17.导致实热证的阴阳失调是 A.阳偏胜 18.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D.《诸病源候论》 19.奠定中医辨证论治基础的著作是 B.《伤寒杂病论》 20.冬至到夏至的阴阳变化为 E.阴消阳长

21.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反映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 A.对立制约 2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 E.阴阳制约 23.督脉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B.总督一身之阳经 24.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E.津血同源 25.反治法指的是 D.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 26.肺病及肝的五行传变是 B.相乘 27.肺病及脾的五行传变是 C.子病犯母 28.肺病及肾的五行传变是 A.母病及子 29.肺病及心的五行传变是 D.相侮 30.肺之“门户”是 C.喉 31.肺主一身之气体现在 C.调节气机 32.分布在胸腹部的经脉是 E.足阳明胃经 33.风邪伤人,病位游移,行无定处,与其哪种性质有关 A.风性善行 34.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主要与其哪种性质相关 D.风性数变 35.“封藏之本”指的是 E.肾 36.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 C.邪气盛,正气也虚 37.“刚脏”指的是 A.肝 38.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B.益火补土 39.孤府指的是 D.三焦 40.观察“虚里”的变化,可以了解什么气的盛衰 B.宗气 41.贯注于心肺之脉的气是 B.宗气

《中药学Z》作业1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下列药物哪项可以入煎剂: [1分] A.甘遂 B.雷丸 C.鹤草芽 D.牛黄 E.蒲黄 2. 退虚热,善除有汗骨蒸的药物是: [1分] A.牡丹皮 B.黄芩 C.黄连 D.地骨皮 E.石膏 3. 患者,女,65岁。患消渴病3年,见口渴多饮,夜间明显,伴乏力,自汗,盗汗。舌嫩红苔薄白,脉细。治疗应首选: [1分] A.党参 B.五味子 C.芦根 D.玄参 E.山药 4.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是何者功效: [1分] A.三七

B.地榆 C.槐花 D.白及 E.小蓟 5. 用于湿热泻痢,里急后重,黄连常配伍以下哪味药: [1分] A.苦参 B.砂仁 C.厚朴 D.木香 E.陈皮 6. 黄芪与白术共有的功效是: [1分] A.补气升阳 B.燥湿利水 C.益卫固表 D.止汗安胎 E.补气利水 7. 下列哪项是附子与肉桂共有的功效: [1分] A.回阳救逆,温经通脉 B.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C.补火助阳,温通经脉 D.散寒止痛,助阳解表

E.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8. 驱虫药应该在何时服: [1分] A.睡前服 B.饭后服 C.空腹服 D.早晨服 E.夜间服 9. 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的药组是: [1分] A.车前子、滑石 B.茯苓、薏苡仁 C.茯苓、泽泻 D.关木通、滑石 E.薏苡仁、泽泻 10. 具有敛肺涩肠功效的药组是: [1分] A.五味子、乌梅、肉豆蔻 B.五倍子、芡实、莲子 C.五味子、山茱萸、五倍子 D.五味子、乌梅、五倍子 E.乌梅、肉豆蔻、芡实 11. 痰热蒙蔽心窍所致神昏宜选: [1分] A.大黄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及基本特点 时间:2015年5月6日地点:六楼会议室主讲人:姜艳华 主讲内容: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得形成与发展 1、早在远古时代期,原始人类为了生存,以植物和野兽为食,用兽皮或树叶遮体,是过着“巢穴而居”的生活。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偶然受伤便设法涂裹包,身体疼痛不适便揉捏按压,天气变化则趋避寒温,并通过对动物、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逐渐熟悉和认识了动、植物的营养、毒性和药用价值。原始人类这些本能的保护自身、减轻痛苦的自疗和互动活动,即是医护的开始。当人们发现一些本能的方法具有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从而有目的地去实施时,即形成了护理学的萌芽。 2、战国至东汉时期,随着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为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初步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皇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也为中医护理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杰出医家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外科和医疗体育的奠基人,他不仅创造性地使用酒服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还吸取前人“引导”的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姿态,创造了五禽戏,使头、身、腰等各个关节都得到运动,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把体育和医疗护理结合起来。 这是最早的康复护理的方法,也对体育保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晋隋唐时期是中医护理理论和专科护理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医学理论和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众多名医著作,促进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5、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救卒方》集中医急救、传染病、内、外、妇、五官、精神、骨伤各科之大成,书中对各科护理均有详细的阐述 6、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和《备急千金要方》是两本以记载处方和其他各种治病手段为主的方书 《备急千金要方》一书载方5300首,较系统地总结和反应了自《皇帝内经》以后至唐代初期的医学成就,并详细论述了临床各科的临证护理、投药、食疗及养生、婴幼儿保健、护理等内容,对妇女怀孕、养胎、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作了详细的叙述,同时还记载了许多小儿喂养和护理方法 7、宋金元时期是中医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医学发展迅速,流派纷呈 8、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编撰的《饮膳正要》是这一时期饮食营养学得代表作 9、明清时期是中国医药学深化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诸多医家在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哲学研究成果,经过反复探讨,提出了许多创见,

1《中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1《中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 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 A.木 B.火 C.土D.水 6. 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 A.曲直 B.炎上 C. 润下 D.从革 7.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 A. 润下 B. 稼穑 C. 炎上 D. 曲直 8. 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 满而不能实 9.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 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 .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 .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10. 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A. 脾 B. 三焦 C. 肝 D. 肾 11. 藏神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2. 主统血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3. 与脾关系密切的是 ( ) A.喜 B.怒 C.思 D.忧 14. “在窍为目”的是 ( ) A.肝 B.心 C.脾 D.肺 15. “受盛之官”指 ( )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 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10.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1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2020年春季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B》平时作业3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B》平时作业3 共100道题总分:100分 1、既能祛痰利咽,又能泻下冷积的药是: A 牵牛子 B 巴豆 C 桔梗 D 蝉蜕 E 射干 答案:B 2、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玄参的适应证? A 温热病热入营分 B 温病血热发斑 C 瘰疬痰核 D 咽喉肿痛 E 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 答案:E 3、大黄治疗肠胃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谵语发狂,常与下列何药相

须为用? A 大戟 B 甘遂 C 牵牛子 D 巴豆 E 芒硝 答案:E 4、炒用药性较缓的药物是: A 芫花 B 牵牛子 C 甘遂 D 大戟 E 巴豆 答案:B 5、治疗热毒泻痢,宜选用: A 金银花 B 连翘 C 紫花地丁

D 蒲公英 E 败酱草 答案:A 6、既能泻下通便,又能清肝泻火的药是: A 车前子 B 番泻叶 C 大黄 D 芦荟 E 龙胆草 答案:D 7、既能清热生津,又能清肺润燥的药物是: A 芦根 B 白芷 C 蒲公英 D 天花粉 E 葛根 答案:D

8、治疗肠胃湿热积滞,大便秘结的药物是: A 甘遂 B 牵牛子 C 大戟 D 芫花 E 巴豆 答案:B 9、功能清热解毒、利湿的药物是: A 金银花 B 连翘 C 蒲公英 D 紫花地丁 E 大青叶 答案:C 10、性热,主治寒积便秘的药物是: A 大黄 B 芒硝 C 牵牛子

D 芫花 E 巴豆 答案:E 11、芒硝用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主要是取其: A 峻下冷积 B 泻下逐水 C 软坚泻下 D 润肠通便 E 泻下导滞 答案:C 12、治疗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宜选用: A 黄连、干姜 B 黄连、半夏 C 黄连、吴茱萸 D 黄连、芦根 E 黄连、旋覆花 答案:C

《中医学基础》第六讲课后作业

第六讲病因 第一节六淫致病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六淫”是指( ) A.六气 B.六气的太过和不及 C.六种毒气 D.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E.风寒暑湿燥火 2.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 ( ) A.季节性 B.地区性 C.传染性 D.转化性 E.外感性 3.常为外感病致病先导的邪气是 ( ) A.热邪 B.风邪 C.寒邪 D.暑邪 E.燥邪4.六淫中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腠的外邪是( )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暑邪5.六淫中,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 ( )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6.六淫中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 )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7.在六淫中,最易伤肺的邪气是 ( )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8.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 ) A.津液 B.气 C.血 D.精 E.神9.在六淫中,易扰心神的邪气是( ) A.风邪 B.寒邪 C.火邪 D.湿邪 E.燥邪10.下列哪项属于风性善行的致病特点( ) A.手足震颤 B.四肢抽搐 C.四肢游走性疼痛 D.角弓反张 E.四肢麻木 11.下列哪项属于湿邪的性质( ) A.凝滞 B.黏滞 C.涩滞 D.瘀滞 E.动血12.可致小便浑浊涩滞不畅等症的邪气是( )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13.寒性收引可导致( ) A.阻滞气机 B.损伤阳气 C.耗气伤津 D.气机收敛 E.凝滞经脉 14.称为“百病之长”的邪气是( )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15.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腠理闭塞的邪气是( )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瘀血 E.暑邪16.在六淫中独见于夏季的邪气是( ) A.风邪 B.寒邪 C.暑邪D.湿邪 E.火邪17.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 ) A.寒 B.燥 C.湿 D.暑 E.火18.导致行痹发生的主要邪气是( ) A.寒邪 B.湿邪 C.热邪 D.风邪 E.火邪19.导致着痹发生的主要邪气是( ) A.寒邪 B.湿邪 C.热邪 D.风邪 E.火邪20.具有升散而又挟湿特性的邪气是( ) A.湿邪 B.燥邪 C.热邪 D.暑邪 E.寒邪21.寒邪的致病特点是易致( ) A.气消 B.气耗 C.气泄 D.气乱 E.气收22.炎夏之日,症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是由于( ) A.暑热炽盛 B.扰及心神 C.耗气伤津 D.暑湿夹杂 E.热极生风23.临床上症见头痛如裂,目赤肿痛,其病机为( ) A.心火上炎 B.肝火上炎 C.胃火炽盛 D.肺火炽盛 E.阴火炽盛24.寒邪、湿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 A.损伤阳气 B.阻遏气机 C.黏腻重浊 D.凝滞收引 E.病程缠绵25.在一定条件下,“五志”和“五气”皆可化( ) A.风 B.寒 C.湿 D.火 E.燥26.下列哪一项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二)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C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A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B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E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D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D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E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E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B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D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AD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中药学》作业习题

《中药学》作业习题 总论 1、何谓中药学? 2、何谓“道地药材”? 3、何谓中药的四气?试述药性寒热与功效的关系。 4、何谓五味?简述五味的作用。 5、如何理解性与味的关系? 6、简述炮制的目的。 7、炮制的方法有哪几类? 8、试述十八反、十九畏的主要内容。 9、何为中药七情?分述其含义。 10、试述升降浮沉与性味的关系。 11、试述归经理论对临床的意义。 12、十九畏与七情中的相畏有何区别? 解表药 1、结合解表药的性能特点说明其作用特点。 2、简述柴胡的功效与适应证。 3、简述葛根的功效与适应证 4、紫苏、防风、细辛、薄荷、葛根在解表方面的功效是如何表述的? 5、麻黄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6、结合功效说明桂枝可用于哪些寒凝血滞诸痛证。 7、紫苏、生姜均治呕吐,二者在止呕方面效用有何不同? 8、薄荷与牛蒡子在功效上有何异同? 清热药 1、清热药分几类?简述各类适应证。 2、简述石膏的功效应用。 3、实热证与虚热证用药有何不同? 4、黄芩、黄连、黄柏功效应用有何异同? 5、比较生地、玄参功效异同。 6、比较赤芍、丹皮功效异同。 7、肝火犯胃的呕吐吞酸,黄连与吴茱萸配伍意义如何? 8、结合主要性能,指出治阴虚火旺之证,知母、黄柏相配机理何在? 9、紫苏、生姜、黄连均可治呕吐,如何区别使用? 10、生石膏、生地黄、龙胆草、黄柏、柴胡均能清热,如何区别应用? 泻下药 1、简述大黄功效应用。 2、简述芒硝功效应用。 3、简述甘遂功效应用。

4、简述泻下药的作用及主要适应证。 祛风湿药 1、简述秦艽的功效应用。 2、桑枝、桑叶同出一物,功效有何不同? 3、独活与羌活功效与应用有何异同? 4、川乌与附子同出一物,其功效有何异同? 5、威灵仙是治风湿痹痛的要药,结合性能特点说明原因? 6、为何说木瓜为治疗久风顽痹,筋脉拘急之要药? 7、桑寄生通过何功效安胎,临床适应证是什么? 8、防已以治热痹,泻下焦湿热见长,为什么? 化湿药 1、简述藿香、佩兰功效异同。 2、简述砂仁与白豆蔻功效异同。 3、苍术与厚朴均具燥湿之功,临床如何区别应用? 4、化湿药为何要后下? 利水渗湿药 1、何谓利水渗湿药? 2、猪苓与泽泻临床均适用于何证? 3、结合药性说明茯苓为何可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4、茵陈蒿是治黄疸之要药,为什么? 温里药 1、为何说附子为回阳救逆的要药? 2、附子的助阳作用可治疗何种病证? 3、肉桂、附子功效异同? 4、附子、干姜功效应用异同? 5、吴茱萸为何能治寒滞肝脉诸痛证? 理气药 1、简述陈皮的功效应用。 2、怎样理解香附为“气病总司、妇科主帅”? 3、乌药、木香均有行气止痛作用,如何区别应用? 4、薤白能通阳散结,以治何证为主? 消食药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与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第一章【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 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 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 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 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动静 B. 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 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 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10.阴阳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14.“无阳则阴无以生,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5.根据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脾 C.肝 D.肺 E. 肾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阳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

中药学作业

1.《神农本草经》中说:“。”谈谈你对此的认识。阴干曝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你是如何理解的? 我们知道在古代医生不仅给病人开处方还卖药给病人,因此古代的医生需要知道的知识更多。所以李杲说过“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又况新陈之不同、粗细之不等,倘不择而用之,其不效者,医之过也。 我觉得本段话是从两方面来告诉行医者要重视药物的疗效。 一是从药物的生产方面来说,药材的产地、采集、炮制、储存、真伪等都会影响到药物的临床疗效; 二是从药物的使用方面来说,用药者对于药物的真伪新陈与质量的优劣亦应善加鉴别。 “阴干曝干”指药物的加工方法,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其中不少的药物必须经过一定的炮制处理,才能符合临床用药的需要。 “采造时月生熟”指药物的采集,陶弘景说过:“药物的根物多以二月八月采者,谓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也;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也。大抵春宁宜早,秋宁宜晚,花实茎叶,各随其成熟尔…….”孙思邈《千金方》云:“早则药势未成,晚则盛时已歇。”《千金翼方》也谓:“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工,卒无裨益。”强调了药物适时采收的重要性。 “土地所出”指药物的产地,自古以来一家非常重视道地药材,《本草衍义》强调“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

强调了气候水土自然对药材的生产、气味的形成、疗效的高低都有密切的关系。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的三七、茯苓,四川的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江苏的薄荷,广东的陈皮、砂仁等等。自古以来都被称为道地药材,沿用至今。 “真伪陈新”指药物的真伪,古书记载有“医不识药,唯听市人,市人又不辨究,皆委采送。传习造作真伪好恶,并皆莫测……钟乳醋煮令其白,细辛水渍使直,黄芪蜜蒸为甜…...此等既非事实,合药不量剥除,以此治病,固难责效。” 总之,中药的产地、采收与贮藏及炮制是否合宜直接影响到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2.有关药物的升降浮沉理论,李时珍说:“升降在物,亦在人也。”,你是如何理解的? 我们知道,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与四气五味、药物质地轻重以及药物的炮制和配伍有关。 我觉得李时珍所说的“升降在物”是指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四气五味和药物质地轻重有关,下面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1中药升降浮沉与四气五味的关系 王好古云:“夫气者天也,温热天之阳,寒凉天之阴,阳则升、阴则降;味者地也,辛甘淡地之阳,酸苦咸地之阴;阳则浮,阴则沉。”

尔雅中医基础理论作业答案

尔雅中医基础理论作业答案 1 麻沸散的发明者是()。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孙思邈 我的答案:B 2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 《黄帝内经》 C《本草纲目》 D《易经》 我的答案:B 3 中医的哲学体系不包括()。 A五行学说 B阴阳学说 C经络学说 D细胞学说 我的答案:D 4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它的特点是天、地、人三道融合。() 我的答案:√ 5 中医的医学模式是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四者统一的有机整体。()我的答案:√1张仲景的代表作是()。 A、《黄帝内经》 B 《本草纲目》 C 《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我的答案:D 2 《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扁鹊

B孙思邈 C华佗 D皇甫谧 我的答案:D 3用阴阳五行学说看天地万物,阴中之阳指的是()。 A月亮 B河流 C咼山 D树木 我的答案:D 4用五行学说看人体的五脏,肾脏对应的是()。 A、金 B木 C水 D火 我的答案:C 5 朱丹溪的中医理论属于湿热派。() 我的答案:√ 1 中医学讲究人与天地相应,地之四海对应人之四海,其中髓海指的是()。A心脏 B胃 C肝脏 D大脑 我的答案:D 2中医学讲究人与天地相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天有阴阳,人有夫妻 B天有列星,人有牙齿 C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贫富之分

D地有林木,人有募筋 我的答案:C 3 人体与治国理政是相通的,人体十二官之中,“君主之官”指的是()。 A脑 B肝 C肺 D心 我的答案:D 4 中医学讲的人体经络实际上就是西方医学中的血管。() 我的答案:× 5 人之四海中,胃是水谷之海,五行之中属土。() 我的答案:√ 1中医学病理的八纲辨证不包括()。 A阴阳 B虚实 C寒热 D盛衰 我的答案:D 2从阴阳五行学说的角度看,肝脏是阴中之阳,对应的是四季中的()。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我的答案:A 3中医学认为,人体中的水液代谢与三个脏器的相关,其中不包括()。 A肾脏 B脾脏 C肺脏 D心脏 我的答案:D 从归类的角度看,中医治法分类有八种,即汗、吐、和、下、温、清、补、消。()我的答案:√

【免费下载】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 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10.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 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中药学概论作业

《中药学概论》作业 1、以人参、当归为例,阐述传统中药的优势和使用注意要点 我国传统医药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在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世界传统医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是由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和优势所决定的。中医药对生命活动的认识,提供了人类认识和把握人体复杂体系的有效途径。1 中医药学整体观念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维持的一种动态的相对平衡过程。而健康则是人体阴阳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即“阴平阳秘”。 平衡失调,就会导致器质性和功能性的疾病状态。中医学不是机械地孤立地看待人患的“病”,而是把“病人”看作是一个整体,把“病”作为人体在一定内外因素作用下,在一定时间的失衡状态。治疗上,既要怯邪、又要扶正,强调机体正气的作用,通过调整机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一健康观念目前已被人们普遍接受。2、中医药学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认知方法及其个体化诊疗体系,反映了整体医学的特征。 中医学认为,人和自然是“天人合一”的关系,人体本身是形神统一的整体:人体的功能状态是肌体对内外环境作用的综合反应,掌握人体的功能状态就可以有效地掌握人体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因此,中医通过“望闻问切”以外测内归纳为证侯,作为临床诊疗的依据,构成中医药因人、因事、因地的个体化诊疗体系。这是中医药的一大特点和优势,符合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趋势。3、中医药丰富的治疗手段和灵活的方法,符合人体生理病理多样性的特点。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和非药物疗法,并用内治和外治法进行整体综合调节与治疗。中医方剂是中医最常用的药物疗法之一,方剂的多种有效组分,针对人体的多因素,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适应于人体多样性和病变复杂性的特点。非药物疗法以针灸、推拿为主,其中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和创举,通过对人体体表穴位的刺激,进行整体调节,疗效显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