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进展-教学

心理学进展-教学

心理学进展-教学
心理学进展-教学

《心理学进展》教学大纲乐国安编写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26 目录

前言 (231)

第一章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232)

第一节什么是现代社会心理学 (232)

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产生的原因 (232)

一、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的哲学基础是后现代主义 (232)

二、社会心理学内部的原因——社会心理学的危机 (233)

第三节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的基本观点 (233)

一、 Gergen对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设计 (233)

二、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的基本研究思想 (233)

三、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心 (233)

第四节对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的简要评价 (233)

复习与思考题 (234)

拓展阅读书目 (234)

第二章图式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235)

第一节图式理论的基本内容 (235)

一、图式的定义 (235)

二、图式的功能 (235)

第二节图式理论对一些社会心理现象的解释 (235)

一、人的图式——对人格的解释 (235)

二、自我图式——对自我概念的解释 (236)

三、群体图式——对刻板印象的解释 (236)

四、对社会认知偏差的解释 (236)

第三节简要总结 (236)

复习与思考题 (236)

拓展阅读书目 (236)

第三章混沌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238)

第一节混沌理论定义和主要内容 (238)

第二节以混沌理论为基础的心理观 (238)

一、从简单到复杂、混沌到有序是心理演变的一般规律 (238)

二、从确定到随机,从线性到非线性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 (238)

三、对初始值的敏感依赖性指出对某些心理行为研究的难预测性 (238)

四、心理系统的分形与迭代进一步说明心理学研究的复杂性 (238)

五、以混沌理论为基础的生理心理学有突破性发现 (238)

六、混沌理论对于心理治疗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39)

第三节简要评价 (239)

复习与思考题 (239)

拓展阅读书目 (239)

第四章社会认知研究新进展 (240)

第一节有关社会认知概念的不同理解 (240)

第二节社会认知研究前提假设的变化 (240)

心理学进展

一、“朴素科学家”假设 (240)

二、“认知吝啬者”假设 (240)

三、“目标明确的策略家”假设 (240)

第三节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新拓展 (240)

一、情感和认知的相互作用 (240)

二、社会的情境认知 (241)

三、交流过程与认知 (241)

四、内隐社会认知和心理控制 (241)

第四节社会认知研究的文化观 (241)

一、认知一致性研究中的文化观 (241)

二、归因研究中的文化观 (242)

复习与思考题 (243)

拓展阅读书目 (243)

第五章社会态度研究的新进展 (244)

第一节态度结构研究的新进展 (244)

一、内在态度结构 (244)

二、交互态度结构 (244)

三、态度的结构系统 (244)

四、态度强度 (244)

第二节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的新进展 (245)

一、态度预测行为的影响因素 (245)

二、态度和行为关系的模型 (245)

第三节偏见研究的新进展 (245)

一、偏见的认知来源 (245)

二、偏见的信息加工研究 (246)

三、偏见消减的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 (246)

第四节态度改变的理论与态度改变过程的研究进展 (246)

一、态度改变的详析可能性模型(ELM模型) (246)

二、态度改变的协同学模型 (247)

第五节态度改变过程的多元变量的研究新进展 (247)

一、态度改变中的信息来源变量 (247)

二、态度改变中的信息变量 (247)

三、态度改变中的受信者(接受者)变量 (247)

四、态度改变中的情境变量 (248)

第六节对西方社会态度研究新进展的评价 (248)

一、西方社会态度研究特点的析评 (248)

二、当代社会态度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趋向 (249)

复习与思考题 (249)

拓展阅读书目 (250)

第六章群体心理研究新进展 (251)

第一节关于小群体的研究 (251)

一、群体构成 (251)

二、群体结构 (251)

227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28

三、群体冲突 (252)

四、小群体生态学 (252)

五、对小群体研究的几点思考 (253)

第二节关于社会冲突的研究 (253)

一、社会困境 (253)

二、谈判 (254)

三、宽泛冲突 (255)

四、冲突解决 (255)

五、对社会冲突的简要结论 (256)

第三节 关于社会标签的研究 (256)

一、什么是标签 (256)

二、标签的性质 (257)

三、标签的后果 (257)

四、对标签研究的基本结论 (257)

第四节 对群际关系的研究 (257)

一、群际关系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57)

二、群际关系的分类基础 (257)

三、本群体认同 (258)

四、外群体的敌意和偏见 (258)

五、对减少偏见的研究 (258)

第五节 本章总结 (258)

复习与思考题 (258)

拓展阅读书目 (259)

第七章侵犯行为研究新进展 (260)

第一节侵犯是人类的本能,还是一种习得反应 (260)

第二节人类侵犯行为的生物学解释 (260)

一、动物行为学 (260)

二、生物进化学 (260)

三、行为遗传学与人类侵犯 (260)

四、激素活动与侵犯 (260)

第三节人类侵犯行为的心理过程 (261)

一、挫折——侵犯理论 (261)

二、新认知联想主义 (261)

三、侵犯的认知——情感互动 (261)

四、社会学习理论 (262)

五、社会信息加工 (262)

六、互动中的侵犯 (262)

七、侵犯行为的心理过程总结——五个心理过程 (263)

复习与思考题 (263)

拓展阅读书目 (263)

第八章 应用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特点 (264)

第一节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取向 (264)

第二节明确的价值定位 (264)

心理学进展

第三节触及不同层次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问题 (264)

一、个体水平的研究 (264)

二、群体水平的研究 (264)

三、政府行为水平的研究 (264)

四、公众水平研究 (264)

第四节注重社会效益 (264)

第五节研究者开阔的视野 (265)

第六节强调现场情境(field Settings)研究方法 (265)

第七节与实际应用的可能性挂钩 (265)

复习与思考题 (265)

拓展阅读书目 (265)

第九章 管理社会心理学研究新进展 (266)

第一节管理社会心理学发展简史 (266)

一、概念与基本内容 (266)

二、里程碑事件 (266)

第二节管理社会心理学的新进展 (266)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管理社会心理学研究新进展特点 (266)

二、主要研究领域 (266)

复习与思考题 (268)

拓展阅读书目 (268)

第十章企业文化社会心理学研究新进展 (269)

第一节对企业文化研究的过程及主要成果 (269)

一、60~70年代的研究历程及成果 (269)

二、“7S”管理模型 (269)

三、大内教授的Z理论 (269)

四、《西方企业文化》 (269)

五、《追求卓越——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 (269)

第二节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几点思考 (269)

第三节对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影响 (270)

复习与思考题 (270)

拓展阅读书目 (270)

第十一章法律社会心理学研究新进展 (271)

第一节对陪审团的研究 (271)

一、关于陪审团规模的研究 (271)

二、对模拟审判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的探讨 (271)

第二节关于证人证言的研究 (271)

一、证人证言的准确性 (271)

二、有关证人证言的实地研究 (272)

三、儿童证人 (272)

第三节其他有关方面的研究 (272)

一、对测谎技术可靠性的质疑 (272)

二、对被告人“自罪”而造成错判的研究 (272)

三、对公众对待犯罪的态度的研究 (272)

229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30 第四节结束语 (273)

复习与思考题 (273)

拓展阅读书目 (273)

第十二章环境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274)

第一节传统研究课题的新进展 (274)

一、拥挤和噪音研究 (274)

二、环境风险研究 (274)

三、建筑心理学研究 (274)

四、环境评估 (274)

第二节新的研究取向──对环境问题的研究 (274)

一、对美国人关心环境问题的程度的调查 (274)

二、对保护环境的行为的研究 (274)

复习与思考题 (275)

拓展阅读书目 (275)

第十三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276)

第一节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整合趋势 (276)

一、整合的倾向 (276)

二、趋向整合的原因 (276)

第二节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新理论 (276)

一、多元文化主义 (276)

二、行为生态论 (277)

三、混沌理论 (277)

复习与思考题 (277)

拓展阅读书目 (278)

第十四章后现代主义与心理治疗 (279)

第一节基本原则 (279)

一、全新的疾病观 (279)

二、全新的治疗法 (279)

三、全新的医患关系 (279)

第二节具体治疗方法 (279)

第三节家庭治疗 (280)

第四节其他治疗取向参考 (280)

一、建构主义治疗 (280)

二、解释学的治疗 (280)

复习与思考题 (280)

拓展阅读书目 (280)

心理学进展

前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共36学时。

编写目的:更清晰地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合理地安排教学的进度,更有依据地检验教学的效果。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了西方社会心理学在基本理论研究、具体问题研究和应用社会心理学研究这三个方面的新进展。就基本理论而言,主要分析了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的基本观点及其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对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影响、以及混沌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影响。就具体问题研究而言,本课程重点阐述了近20年来西方社会心理学在社会认知、社会态度及态度改变以及群体心理方面研究的新进展。就应用社会心理学研究而言,主要介绍和分析了西方社会心理学在应用研究中表现出来的新特点,在管理社会心理学、企业文化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环境社会心理学以及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方面研究的新进展,专门介绍了后现代主义对心理治疗产生的深刻影响。教材最后附有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及其2001年学术年会介绍、对中国社会心理学学科制度建设的思考两个附录,有助于学生对西方社会心理学的进展有一个更为形象、具体的认识,也希望能引发学生对于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建设的思考。

231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32

第一章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一、 本章需掌握的知识点包括:现代(modern)社会心理学的特征与原则,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

学思潮是如何产生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以及对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的简评。

二、 重点: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的渊源与核心思想。

三、 难点: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的基本观点、对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的评价。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一节什么是现代社会心理学

现代的社会心理学是指秉承传统的科学心理学的信念和方法,相信通过科学的方法最终能够揭示有关人类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普遍真理”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心理学的“现代特征”主要有四:

1.方法上的机械主义;

2.研究手段上的经验主义;

3.研究取向上的个人主义;

4.研究理念上的普遍主义。

Gergen总结的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四大基本原则:

1.有一个基本的研究领域;

2.现代主义取向的学者们都相信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研究领域中可以找到普遍性的特征,能够建立起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理论框架,并且可以借此预测人类的社会行为;

3.现代社会心理学家们认为要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领域内找出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必须借助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尤其是那些可以对研究变量加以严格控制的实验方法;

4.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坚信价值中立的原则,认为通过价值无涉的实证方法可以逐渐地加深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认识,最终完全可以形成一套在价值上保持中立的、可靠的真理。

如上对现代社会心理学特征和基本原则的分析,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实质,即它的实证性。可以认为所谓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现代性”就是指,坚信通过使用实证的方法,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可以获得客观存在的普遍真理的研究倾向中。

第二节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产生的原因

一、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的哲学基础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对后现代时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认识和分析。也可以说是对后现代社会的各种哲学思潮、艺术观点、建筑风格、社会心态的汇集。

(一)哲学方面看,实证主义的根基的动摇导致了后现代主义的出现。

(二)来自于社会生活其它方面的原因。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基本观点:(1)反对个人主义,强调内在关系;(2)倡导创造性;(3)倡导多元论,尊重差异性。

心理学进展

二、社会心理学内部的原因——社会心理学的危机

首先,在社会心理学发展进程中存在着以方法为中心、而不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倾向。

其次,现代主义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在实证论的影响下希望能够对研究课题进行严格的定量分析,这样,一方面就使那些不适合作定量分析的研究课题无法获得解释,另一方面令已有的研究缺乏能够得到深入理解的定性分析,因此难以获得深入的解释。

I. Parker在1989年发表了《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一书,深刻地指出实证的社会心理学与西方现代主流文化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在新的哲学基础上使社会心理学与现代主义脱钩,进而创建新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即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I. Parker,1989)。

第三节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的基本观点

一、 Gergen对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设计

(一)我们对周围世界所作的论述,只是在特定的社会常规中运作的结果,或者是遵照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所获得的产物。

(二)任何一种叙事方式都只适用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每一位研究者在从事自己的研究时,都应该有对自己所处文化环境的强烈反省意识。

(三)不再把“方法”视为一种神圣的追求,认为方法往往是一种误导他人去认可自己、进而把自己的想法“合理化”的工具。

(四)对“实证研究是获得真理的必然途径”的信念产生怀疑;甚至有人认为,所谓的“科学进步”根本就是由于科学的文字及叙事特点所制造出来的产物。

二、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的基本研究思想

(一)反对机械论和实证论,提倡经验论和相对主义。

(二)蔑视低级心理的研究,重视高级心理学的研究,强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应该尽快与伦理学、艺术和社会学接轨。

(三)反对还原论、简约论和拟兽论,提倡从整体论和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人的心理。

三、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心

(一)探讨人的社会性。

(二)注重语言的研究。

(三)注重心理投射现在的研究,尤其是建筑风格和艺术观念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投射和影响。

(四)提倡超个体主义研究。

第四节对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的简要评价

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是一种思潮而非流派。它强调研究鲜活的、从社会实际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心理学问题,并且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引进了话语分析、历史文化研究方法和相对主义的观念,符合了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需要。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对心理学主流研究方法的全盘否定是不可取的。

233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34 复习与思考题

1.什么是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

2.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的特点有哪些?

3.应怎样客观地辩证地看待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

拓展阅读书目

1.Gergen, K. J. The Saturated Self: Dilemma of Identity in Comtemporary Life.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1.

2.Gergen, K. J. Toward a postmodern Psychology. In S. Kvale (ed.) Psychology and Postmodernism. SAGE Publications Ltd. 1992.

3.Parker, I. The Crisis in Modern Social Psychology and How to End It. Routledge.1989.

4.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心理学进展 第二章图式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本章需掌握的知识点包括:图式的定义、功能以及图式理论对一些社会心理现象的解释及简要小结。

二、 重点:图式的功能、图式理论对一些社会心理现象的解释。

三、 难点:图式理论对一些社会心理现象的解释。

学时分配:2学时。

图式理论的兴起。

第一节图式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图式的定义

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图式的定义与理解。

综合认知心理学家的论述,可以把图式看成是人脑中的知识单位、或进行认知活动时的认知结构。

原型(prototype)的概念与作用。

“鱼”的图式。

二、图式的功能

图式对认知的影响主要有4个方面:

(一)注意、编码和检索功能

三者的定义及与图式的选择功能的关系。

对记忆的影响;系列研究。

(二)整合功能

整合过程的定义;

皮亚杰的同化——顺应理论。

(三)理解功能

体现在三方面:不同的认知图式所能理解的外界刺激的范围是不同的;对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随着认知图式的不同而不同;认知图式不同,对于相同信息的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同的。

对他人或其他实体的判断和知觉也受图式的影响。

(四)计划功能。

第二节图式理论对一些社会心理现象的解释

一、人的图式——对人格的解释

人的图式是对人的人格进行描述的认知结构,一般应用于特殊的个人或者典型的一类人。人的图式组织了人们关于他人人格的概念,并且使人们可以形成对他人行为的期望。

人的图式分为明确的和抽象的两种。明确的人的图式是特殊的且属于特殊的人群;抽象的描述的是人格特征间关系,即隐含人格理论(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

235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36 心理地图(mental map)的概念与特征。

二、自我图式——对自我概念的解释

自我图式组织形成了人们对自己的品质和特征的概念。人们运用自我图式的维度来衡量自己。

自我图式来自过去的经验,组织并指导对于个体社会经验中与自我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

自我图式是由那些与自我紧密相关的行为特征组成的。

自我图式对认知活动的影响:

1.自我图式会影响人的信息加工的速度和确定性,人们在判断和说明与自我图式相一致的信息时,速度和确定性都要更快一些。

2.自我图式还会影响着人们如何解释来自他人的反馈信息。

3.自我图式对记忆的影响也很大。

三、群体图式——对刻板印象的解释

群体图式(或称刻板印象)是关于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或社会范畴的图式,刻板地显示出特殊社会群体和社会范畴的属性和行为。

刻板印象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意义:

1.简化复杂的社会。

关于种族和性别的刻板印象的研究。

刻板印象的内容也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2.具有特殊的图式是一个群体的标志。

3.不同的图式也影响到两个或更多群体间的关系。

四、对社会认知偏差的解释

(一)人们会过度地接受那些与图式相一致的信息。

(二)当面对一些缺失的信息时,人们可能填充一些与他们的图式相一致的信息进去。

(三)当这些图式已经不适用于人或事件的时候,人们仍倾向于运用原有的图式。

“过度概括化”的问题。

基于以上假定的刻板印象导致人们在复杂情境下的推论和判断出现错误。

研究表明,图式造成的社会认知偏差是可以控制的,如 Wegner(1994)的思维抑制模型。

第三节简要总结

图式加工的观点深入到人类大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揭示了个体或群体根据已有知识来解释外界新信息的方法和过程。随着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图式理论也必将被应用到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更广泛领域中去,影响着对人类行为及心理现象的研究。

复习与思考题

1.什么是图式?

2.图式有哪些功能?

3.如何运用图式理论解释刻板印象?

拓展阅读书目

1.Campbell D. T.. Stereotypes in the perception of group differences, America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1967,22:817-829.

2.Fiske S. T. & Linville P.. What does the schema concept buy u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0,19:381-400.

3.Grant P. R. & Holmes J. G.. The integration of implicit personality schemas and stereotype images.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1981,44:107-115.

4.Higgins E. T. & Bargh J. A. Social cognition and social perception,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87,38,369-425.

5.Wegner D. M. Ironic processes of mental control, Psychology Revise, 1994,101:34-52.

6.蒋永福,刘敬茹:认知图式与信息接受.图书馆建设.1999,3:2-3.

237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38

第三章混沌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本章需掌握的知识点包括:混沌定义、混沌运动的特性、混沌系统的判定程序、以混沌理

论为基础的心理观及对混沌理论的简要评价。

二、 重点:混沌理论的定义和主要内容以及建立在混沌理论基础之上的心理学观。

三、 难点:建立在混沌理论基础之上的心理学观。

学时分配:1学时。

第一节混沌理论定义和主要内容

混沌定义。

混沌运动的特性:(1)非周期性;(2)不可预测性;(3)跳跃性;(4)内在决定性;(5)初始条件敏感性。

混沌系统的5个判定程序。

第二节以混沌理论为基础的心理观

一、从简单到复杂、混沌到有序是心理演变的一般规律

混沌理论中的有序与无序;

混沌理论中的简单性和复杂性;

人的心理从孕育、创立、发展、成熟到变异(或衰退)是一个类似于混沌的演化过程;成长与危机相互交替。

二、从确定到随机,从线性到非线性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

混沌理论的最大成就之一是将确定性和随机性统一起来。对于非线性的研究可以为复杂的心理学研究开辟一条新的研究道路。

三、对初始值的敏感依赖性指出对某些心理行为研究的难预测性

“对初始值的敏感依赖”意味着一个大的原因可能只有一个小的结果,而一个小的原因可能会有一个大的结果,相似的原因不见得有相似结果,这就向传统的心理预测技术过分依赖理性模式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四、心理系统的分形与迭代进一步说明心理学研究的复杂性

“分形”的概念与实质。

把时间、地域、民族、条件看作心理系统的相空间,则文化心理、民族心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可以被看作心理的奇异吸引子,个人的行为、个别的心理现象完全是随机的,但又能约束在一定的范围和模式内。

五、以混沌理论为基础的生理心理学有突破性发现

人的大脑神经的不规则电活动具有确定性混沌特征;混沌与精神疾病也有着内在的联系;混沌

心理学进展

与精神健康相联系,动力系统的稳定性破坏与精神疾病相关联。

生理心理学家证明出混沌在人类生理心理中的7点特性:

混沌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两点作用:1.脑器质病变可使脑电混沌活动发生改变;2.精神心理疾病可使脑电混沌活动发生改变。

六、混沌理论对于心理治疗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苏珊·艾尔(Susan Ayers)提供的一种观察混沌在心理治疗工作中的应用。

(二)混沌理论对小组心理治疗疗效的解释。

第三节简要评价

混沌理论勾画了一幅新的心理图景,将心理学的方法论也进一步定位,从还原论到整体论、从线性观到非线性观、使心理研究从简单到复杂、从崇尚解析方法到重视非解析方法,并使确定论与概率论到对立到沟通。

复习与思考题

1.混沌是什么?有哪些特性

2.混沌理论给心理学研究带来哪些启示?

3.怎样科学客观地评价混沌理论对心理学造成的影响?

拓展阅读书目

1.Chamberlain,L.Preface.In Chamberlain,L.L.&Butz.M.R.(eds).Chinical Chaos:A Therapist’s Guide to Nonlinear Dynamics and Therapeutic Change[M].New York:Brunner Mazel,1998.6-7.2.黄润生.混沌及其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3.

3.刘华杰.浑沌语义与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3-4.

4.杨红军胡三觉.混沌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生理科学进展,2002.3(33):259-261

5.[加]利昂·格拉斯迈克尔·C·麦基.从摆钟到混沌:生命的节律[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50-70.

6.[英]伊恩·斯图而特著,潘涛译朱照宣校.上帝掷股子吗?——混沌之数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1.

239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40

第四章社会认知研究新进展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本章需掌握的知识点包括:社会认知概念的代表性观点、特征和定义,社会认知研究中的

各种隐喻,以及新近拓展和文化观带来的影响。

二、重点:社会认知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社会认知研究中的新拓展,以及社会认知研究的文化观。

三、难点:社会认知研究的文化观。

学时分配:3学时。

第一节有关社会认知概念的不同理解

一、6种关于社会认知概念的代表性观点

二、总结:

两个基本特征与社会认知的定义。

第二节社会认知研究前提假设的变化

社会认知的研究中的隐喻:

一、“朴素科学家”假设

假设的基本内涵;代表理论如Kelly(1967)的归因协变理论。

二、“认知吝啬者”假设

假设的基本内涵。

特点:“冷”认知研究的主导地位;把人当作一个孤立的信息加工器,忽视社会背景的作用;很少进行外显社会行为的研究。

三、“目标明确的策略家”假设

假设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新拓展

一、情感和认知的相互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暖”认知的研究开始受到相当的注意;90年代以来,研究主要集中在情感对社会判断和认知策略的影响。

(一)心情对于社会判断的影响

Schwarz和Clore(1996)认为人的情感本身也是一种信息的来源。心情的无针对性和无中心性的特点与错误判断的关系,如对不同天气状况下的心情对于社会判断的影响的研究。

(二)心情对于加工策略的影响

心情好坏对加工策略以及细节认知的影响。

心理学进展

这一结果与“动机的策略家”的隐喻一致,可以用情感的信息功能加以解释。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有充分的表现,如Bodenhausen等人的(1994)研究发现。

二、社会的情境认知

与“目标明确的策略家”的隐喻一致,社会认知过程会根据情境的需要,在不同的社会情境采取不同的认知策略,如社会认知的双过程模式。

Fiske和Neuberg提出的印象形成模式,强调了印象形成中目标的关键作用。

Fiske等(1996)还研究了权力在人际知觉中的作用。

三、交流过程与认知

社会认知和判断过程中的许多偏差和差误可能是研究情境中交流的性质引起的。并不表示人在社会认知和判断中必然存在内在缺陷,对偏差和差误应根据研究情境中交流的性质加以理解。

Grice认为,社会交流应依据“合作的”原理,四个准则:质的准则,关系的准则,量的准则,方式准则。

这些假设常常影响被试对实验材料的理解,从而影响实验的结果,产生明显的偏差。如Kahneman和Tversky的实验研究。

Krosnick等的改进研究的研究成果。

问卷调查的过程中,被试也根据交流的准则理解问题意义,如Schwarz等的调查研究结果。

四、内隐社会认知和心理控制

人具有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思维过程以满足当前的需要与目标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制的。

(一)内隐认知和自动化

内隐社会认知的定义。研究涉及到态度、自我、刻板印象、归因、印象形成等领域。

刻板印象的激活对于行为的无意识影响,如Bargh等人对老年人刻板印象的研究。

(二)心理控制

近年来社会认知的研究,不仅表明了自动激活的知识结构的作用,而且发现企图避免知识激活不必要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事与愿违的后果。Macrae等人的(1994)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第四节社会认知研究的文化观

过度追求“价值中立”,造成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社会认知研究却只见物不见人的奇异现象,也导致了其研究成果严重脱离现实生活、面对现实问题却无能为力的“生存危机”。

20世纪90年代,文化心理学的崛起对社会心理学自身危机的反思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文化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认为当人们根据普遍的、历史形成的、各种各样组织的文化意义和活动系统调节自己的反应时,心理差异性不可避免。

文化心理学影响下,社会认知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

一、认知一致性研究中的文化观

文化心理学指出,社会心理学中的“一致性”概念或多或少具有地域文化的差异性。

在强调个体价值的文化中,不按照自己的态度来行事被视为虚伪;但在强调关系的文化中,不顾社会冲突而按照个人的意图来行动就会被视为自私、不成熟,或不忠诚。

对东亚文化(被称为“相依文化”)的研究成果:

241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42 1.与他人不一致情况下的“平衡”恢复

Iwao(1988)的研究表明,在相依文化中的人们常常为了人际关系的和谐而牺牲个人认知一致

性。

2.“自由选择”模式中的不一致

独立文化的个体所认为的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可能被相依文化中的个体视为只是对环境的一种灵活反应。

Kashima等的发现和最近由Heine和Lihman(1997)进行的一项选择CD盘的研究,对自由选择的认知不协调模式的可能性提供了初步的支持。

3.“不充足理由”范式中的不协调

“不充足理由”范式指出,被试是被驱使去从事一些违背他们的信仰或态度的行为的,如Festinger和Carlsmith(1959)的观点。

认知协调和不协调效果的7点假设并不被许多别的文化共享与认可。

二、归因研究中的文化观

(一)“基本归因错误”的文化差异

1.定义

2.各种研究

Miller (1984)发现美国人与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的归因差异。Weisz 及其同事(1984)发现,美日的“内外在”归因差异与“初级控制”、“刺激控制”以及相互误解的解释。Cousins (1989)的研究也指出,印美之间、美日之间的归因差异。

Masuda 和 Kitayama的配对实验发现了美国被试中的显著的“基本归因错误”,而日本被试并不会表现出“基本归因错误”。

Choi和 Nisbett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Morris和Peng(1994)分析了英文报纸和中文报纸对美国发生的两件相似的惨案的报道等的系列研究,发现中美、中英的归因差异。

Lee, Hallahan,和Herzog (1996)的研究发现了亚洲人和美国人对于失败结果不同解释的显著差异性。

对物理事件的归因,东西方也发现了类似差异性。

总结:美国人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由个体产生的,中国人认为所有的行为必然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3.对文化差异性的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在西方和东亚文化中,对社会知觉的归因有不同的取向。

Menon等则认为,关于个人和团体的内隐理论有着文化差异。他们用三个独立的实验证明了这一假设。

(二)“自我服务归因”偏见的文化差异

1.定义

2.各类研究

Chandler等(1981)和Takata(1987)的研究发现,在成功归因于内在原因而失败归因于外在原因上,美国被试表现出自我服务的偏见;亚洲人特别是日本人则表现出相反的偏见(如自我消隐)。Markus 和 Kitayama (1991)对此的解释是:不同社会文化鼓励不同的自我解释。Heine 和 Lehman (1995) 则认为,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的差异导致个体对自我偏见的态度差异。但有研究得出不一致结论,如Yu和Murphy(1993)研究发现,中国大陆和西方被试的自我提高偏见是相似的,又如David S.Crystal (1999)对美日学生的研究。

心理学进展

3.一些提示

四种归因类型:(1)内在的:;(2)内团体/包括自我:;(3)内团体/不包括自我;(4)外在的。

(三)归因因素和归因维度上的文化差异

特赖恩迪斯(1972)测查美国、希腊、印度、日本四种文化中对成功的原因排序,发现美国人、希腊人、日本人都把能力和努力评定为成功和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而印度人则丝毫未提到能力和努力。

Susan等(1986)从归因的文化差异角度来考察日本学生的数学成绩优于美国学生的原因。认为强调努力归因为日本学生提供了高成就动机背景,这也许为日本学生的数学成绩优于美国学生提供了一种解释。

东亚人和欧美人归因风格的不同,可能存在于对情境重要性的敏感胜过对个人特性的认识,如Norenzayan和Nisbett(1998)发现的韩国与美国人差异,又如Cha和Nam (1985)的研究发现。

复习与思考题

1.例举社会认知中的隐喻,并能阐述其各自意义。

2.社会认知领域研究有哪些新拓展,各自有怎样的研究成果?

3.文化心理学引入社会认知研究后,社会认知研究呈现出怎样的研究态势?

拓展阅读书目

1.D'Andrade R G. The cultural part cognition. Cognitive Science, 1981, 5, 179-195;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anthrop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2.Festinger L. 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3.Fiske S T. Taylor S E. Social cogn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1991

4.Forgas J P. What is social about social cognition. In: Forgased J P. Social cognition: perspectives on every day understanding. 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81. 3

5.Kahneman D, Tversky A. On psychology of predic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1973, 80: 237~251 6.Miller J G.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veryday social explan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4, 46, 961-978.

7.(美)伯纳德·韦纳著,林钟敏译.动机与情绪的归因理论.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

8.朱新秤,焦书兰.国外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现状.社会心理研究, 1998,3:57-63.

243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44

第五章社会态度研究的新进展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本章需掌握的知识点包括:西方社会心理学关于态度结构、态度与行为关系、偏见、态度

改变理论与态度改变过程的研究进展与成果,以及对此的评价。

二、重点:态度结构研究、态度预测行为的影响因素、态度和行为关系的模型、偏见研究、态度改变模型、态度改变过程的多元变量、评析。

三、难点:态度改变模型、态度改变过程的多元变量、评价。

学时分配:5学时。

第一节态度结构研究的新进展

一、内在态度结构

研究对象与内容;

基本观点;

行为评价一致性和情绪评价一致性是态度内在结构变量,这两种内在态度结构成分都能预知态度的形成。

二、交互态度结构

基本内容;

态度的联结网络模型的主要观点;

对态度之间层级关系的探讨。

三、态度的结构系统

基本内容与涵义;

凯尔曼等人的一种界面结构理论;

态度的结构系统将态度看成是在多重维度上评价的结果,代表性的理论有意义与维度模型、属性与评价模型和需要递减模型。

四、态度强度

(一)强度的内在态度层面

内在态度结构的构成要素、表现与作用机制。

(二)强度交互态度层面

源于相关的不同类态度之间的相互联结的效应。一致性理论视角的解释。

在交互态度结构中存在态度等级系列。

外在态度结构中的嵌套性使得在广泛的情境中态度容易被激活从而影响该情境中的立场和行为。

(三)经验强度

指标1——态度重要性。态度重要性的定义。许多研究都显示高梯度的态度重要性在于它是强度的实用结果的作用因子,这些结果包括态度行为的一致性、暂时稳定性和抗变性。

指标2、3——确定性和确信性。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精选) 案例1: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答: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2: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等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3: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心理学上的四种气质类型及其如何培养

心理学上的四种气质类型 气质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指“脾气”、“性情”等等。孩子因气质不同而千差万别;有的孩子平静安稳,害怕生人;有的孩子则好动,活动爱说话;有的孩子反应快,行动敏捷;有的孩子则反应迟缓,动作慢条斯理等等。 所谓气质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气质实际上是人格中最稳定的、在早年就表现出来的,受遗传和生理影响较大而受文化和教养影响较小的那些层面。 通常在心理学上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胆汁质(直率热情、好动、脾气急等)、多血质(活动、敏感、反应快、情绪不稳等)、黏液质(安静稳重、反应慢、沉默寡言)、抑郁质(孤独、反应迟缓、多愁善感等)。 多血质 多血质的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多血质的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等。 多血质的典型表现:多血质又称活泼型,敏捷好动,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在工作学习上富有精力而效率高,表现出机敏的工作能力,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在集体中精神愉快,朝气蓬勃,愿意从事合乎实际的事业,能对事业心向神往,能迅速地把握新事物,在有充分自制能力和纪律性的情况下,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兴趣广泛,但情感易变,如果事业上不顺利,热情可能消失,其速度与投身事业一样迅速。从事多样化的工作往往成绩卓越。 多血质合适的职业: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外事接待人员、演员、市场调查员、监督员等等。 粘液质 粘液质的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慢但灵活。 粘液质的心理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粘液质的典型表现:这种人又称为安静型,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由于这些人具有与兴奋过程向均衡的强的抑制,所以行动缓慢而沉着,

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 第1组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错误) 2、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再此列的一条是(C) A、高难度原则,B 高速度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3、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选择性) ~ 第2组题 1、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及时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 的教学观(错)新课程要求老师是学生的学习的促进者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艾兵豪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先快后慢) 第3组题 1、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正确) ' 2“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教育愿者是,(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 其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又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 其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 其三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其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其五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统一。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3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脚趾的完美实现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要,由底层地到高层次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 第4组题 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时(应激) 第5组题

人格或气质类型基本上有四种

人格或气质类型基本上有四种。 一种是外向型人格;二种是内向型人格;三种是人际导向型人格;四种是任务导向型人格; 一、外向型人格; 外向型的人更加喜欢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他们的表情,手势和话语就能知道他们的感受如何。他们的高兴、伤心、愤怒、沮丧都一览无余,他们不喜欢隐藏自己的情感。 外向型的人很自信,仿佛总是在参与什么亊情,而且还扮演着领导角色。他们喜欢管人管亊,而不在意这么的风险。如果外向型的人能够再多一点谨慎和稳重,性格就更加圆满了。 二、内向型人格; 内向型的人往往愿意支持别人,尊重别人,说话和声细语。他们喜欢控制自己的情感,较少使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你一般看不出来他们是高兴还是悲伤,生气还是沮丧。他们将大部分情绪都含而不露,表现得总是彬彬有礼,很有耐心。 内向型的人行亊谨慎,不喜欢掺和太多的亊。他们往往会对亊情先分析一下,而且判断力很强。对他们来说,质量是很重要的,所以他们有时候会点过分挑剔。 内向型的人要是能多一点劲头,多一点主动和自信,性格就会更圆满。三人际导向型人格; 人际导向型的人是很好的听众,他们关心别人的感受。他们有强烈的被人接纳的需要,因而总能意识到别人的需要。对他们来说,做人比做亊

情更重要。人际导向型的人可以通过对自己的目标多一点专注来完善自己的性格。 四任务导向型人格; 任务导向型的人更重视工作的完成,他们喜欢机械类的东西,热衷于发号施令,特别关注细节。他们喜欢做计划,然后按计划做亊。他们很稳重,做亊很周全。 任务导向型的人态度比较生硬,又很直,所以很容易得罪别人。他们太关注手上的亊情,往往顾及不到别人的需要。无论如何,他们就是想把任务完成。任务导向型的人应该多倾听别人,多体贴别人,这样性格就更加完善了。 坚定决心,走向成功 你决心多大取决于态度如何。当我刚经营零售亊业时,无数次都想撒手不干。我对成功的渴望每天都承受着严峻的考验,别人总在耳旁叨咕;“你干不成的。”我的决心也受媒体的折磨——它不停地播报现在经济萧条,经商艰难。愿望发自内心,尽管前面困难重重,我还是极端渴望成功。如果没有这种强烈的渴望,是很难下决心走向成功的。

(完整版)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课件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 {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 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答:1)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P25)2)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3)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P43)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答:1)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P26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P68) 答1、无意注意为主:1)——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2)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和需要。要多样 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P73)3)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

心理学上的四种气质类型

分析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特点 什么气质类型的人适合从事什么职业,这是许多心理学专家一直研究的课题。下面无锡人才网张老师介绍一下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特点以及适合的职业,供毕业生择业时参考。 1.胆汁质型 胆汁质型属于热情、直率、外露、急躁的类型。其特点是,情绪高涨,抑制性差;日常生活中表现表现为积极热情,精力旺盛,坚韧不拔,快言快语;富于表情,喜欢新的活动和热闹场面,办事果断,性情直率;但易急躁,热情忽高忽低,办事粗心,有时刚愎自用、傲慢不恭。胆汁质型的人一般适合做导游、勘探工作者、推销员、节目主持人、外事接待员、演员等工作,他们适应热闹、繁杂的工作环境,而对长期安坐的细致工作很难胜任。 2.多血质型 多血质型属于活拨、好动、敏感的气质类型。其特点是,举止敏捷、姿态活拨;情绪色彩鲜明,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外向性;语言表达能力、感染能力强,善于交际,感情外露但又显得粗心浮躁;办事多凭兴趣,富于幻想,缺乏忍耐力和毅力。多血质的人工作能力强,一般容易适应新环境,适应面较广泛,适合做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外事工作、公关工作、驾驶员、医生、律师、运动员、新闻工作者、演员、公安侦察员和服务员等,而不适合做过细的工作,单调机械的工作也很难胜任。 3.黏液质型

黏液质型属于稳重、自制、内向的类型。其特点是,情感不易变化和暴露,平素心平气和,不易激动,但一引起波动就变得强烈、稳固而深刻;他们说话慢且言语少,遇事谨慎,善于克制忍让,对工作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注意力不易转移;但往往不够灵活,容易固执拘谨。黏液质型的人一般适合当外科医生、法官、组织者、财会、统计和播音员等工作。 4.抑郁质型 抑郁质型的人感情细腻,做事小心谨慎,善于观察不到的微小细节,在团体中表现积极认真、努力向上、毫不懈怠,无论置身于何种岗位,只要担负了责任,就以所从事的工作为荣,努力解决困难,这是抑郁质型人的长处。抑郁质型的人适应能力差,易于疲劳,行动迟缓、羞涩、孤僻且不大合群,遇事不是单凭聪明去处理,而喜欢把自己所掌握的有关情况在头脑中组合、计算,确定方针,然后在这个范围内一个一个地去做,把问题处理好。他们一般较适合从事需要持久耐心、操作精细的工作,如实验研究、文献管理、财务出纳、化验分析、教育培训等工作,而不适合做需要与各色人物打交道、变化多端、大量消耗体力和脑力的工作。

心理学基础课程大纲

心理学基础课程大纲 Ⅰ. 课程性质 心理学基础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培养未来教师师范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可为教育学、各科教学法等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Ⅱ.教学目的及要求 课程的总目标是:使高师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把握未来工作对象的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存在于教学、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以便适应21世纪中学教师素质与教育改革的要求。 Ⅲ. 学时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54学时。 Ⅳ.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本章主要内容: 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2. 如何研究心理学 3.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一、教学目的 1.知识掌握:使学生理解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了解心理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其本质,掌握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及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2.了解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 2.本章难点: (1)心理学的研究类型(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3)心理的本质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 问题讨论 四、教学时数6学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本章主要内容 1. 心理的起源

2. 心理的实质 3. 神经元与神经系统 ?脑功能学说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内分泌腺和神经一体液调节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脑的进化过程、脑功能的各种学说、了解神经元、神经系统、内分泌和神经体液调节。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大脑的机能区(2)脑功能的各种学说(3)心理的实质 2.本章难点 (1)大脑的机能区(2)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 问题讨论 4.习题辨析 四、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三章感觉 ·本章主要内容 1. 感觉的一般概念 2. 视觉 3. 听觉 4. 其他感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感觉的一般概念、规律,掌握视觉、听觉相关知识及了解其他感觉;运用感觉的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感觉的概念、规律(2)色觉理论、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2.本章难点: (1)色觉理论(2)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3)感觉现象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心理学教学案例及考试精彩试题

第一章 1、刘连仁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去当矿工,他不堪日本矿工的奴役生活,跑到北海道深山,过了13年穴居的野人生活。1958年回国时,听不懂也不会说话,没有正常人的心理状态。这说明了什么? 解释说明:这说明人的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是心理发展的源泉,社会实践是心理发展的桥梁。 2、人类的后代在婴儿时被狼叼走并在狼群中长大的“狼孩”,虽然具有人脑的特征和人体的外形,然而却不会说话,不爱劳动,只会象狼一样爬行、嚎叫和吃生内。这是为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释说明:这说明人的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是心理发展的源泉,社会实践是心理发展的桥梁。 第二章 1、在安静的教室里,突然一位同学的铅笔盒掉在地上,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朝他望去。试用心理学的原理解释之。 解释说明:此现象是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的女生能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电视看得明明白白,毛衣也打得一针不错。试用心理学的原理解释之。 解释说明:此现象是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 3、有些杂技演员可以脚踩在晃板上保持平衡的同时手里抛接好几个球。试用心理学的原理解释之。

解释说明:此现象是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 4、大家平时有时间都喜欢看一些著名电影和电视剧,其中的画面给我们美妙的视觉享受。请说明电影和电视剧是运用了什么心理学原理。 解释说明:此现象是感觉后像。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以后,我们对刺激的感觉并没有立即停止,而是继续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现象叫感觉后像。 5、我们发现厨师做菜越来越咸,请用学过的心理学原理分析此种现象。 解释说明:此现象是感觉适应。当刺激持续地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适应。 6、在花店里呆久了,就不觉得里面有多香了。请用学过的心理学原理分析这种现象。 解释说明:此现象是感觉适应。当刺激持续地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适应。 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请用学过的心理学原理分析此种现象。 解释说明:此现象是感觉适应。当刺激持续地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适应。 8、喝过苦的东西后,喝白开水都觉得甜。试用心理学的原理解释之。 解释说明:此现象是感觉对比。当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对比。 9、灰色正方形放在红色的纸上,看上去有点发绿;灰色正方形放在绿色的纸上,看上去有点发红。试用心理学的原理解释之。

四种气质类型比较典型的特征及表现

四种气质类型比较典型的特征及表现 一、胆汁质 胆汁质的人反应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反应性与主动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产生得迅速而且强烈,有极明显的外部表现;性情开朗、热情,坦率,但脾气暴躁,好争论;情感易于冲动但不持久;精力旺盛,经常以极大的热情从事工作,但有时缺乏耐心;思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对问题的理解具有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倾向;意志坚强、果断勇敢,注意稳定而集中但难于转移;行动利落而又敏捷,说话速度快且声音洪亮。 二、多血质 多血质的人行动具有很高的反应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发生得很快,变化得也快,但较为温和;易于产生情感,但体验不深,善于结交朋友,容易适应新的环境;语言具有表达力和感染力,姿态活泼,表情生动,有明显的外倾性特点;机智灵敏,思维灵活,但常表现出对问题不求甚解;注意与兴趣易于转移,不稳定;在意志力方面缺乏忍耐性,毅力不强。 三、黏液质 黏液质的人反应性低。情感和行为动作进行得迟缓、稳定、缺乏灵活性;这类人情绪不易发生,也不易外露,很少产生激情,遇到不愉快的事也不动声色;注意稳定、持久,但难于转移;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比较细致,喜欢沉思;在意志力方面具有耐性,对自己的行为

有较大的自制力;态度持重,好沉默寡言,办事谨慎细致,从不鲁莽,但对新的工作较难适应,行为和情绪都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 四、抑郁质 抑郁质的人有较高的感受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进行得都相当缓慢,柔弱;情感容易产生,而且体验相当深刻,隐晦而不外露,易多愁善感;往往富于想象,聪明且观察力敏锐,善于观察他人观察不到的细微事物,敏感性高,思维深刻;在意志方面常表现出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受到挫折后常心神不安,但对力所能及的工作表现出坚忍的精神;不善交往,较为孤僻,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以上介绍的是四种气质类型典型的表现。这四种人如果遇到相同的事情,其表现如何呢?苏联心理学家巧妙设计了“看戏迟到”的特定问题情境,对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四种基本气质类型的观众,在面临同一情境时有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气质使其心理活动染上了一种独特的色彩。 胆汁质的人面红耳赤地与检票员争吵起来,甚至企图推开检票员,冲过检票口,径直跑到自己的坐位上去,并且还会埋怨说,戏院时钟走得太快了。 多血质的人明白检票员不会放他进去,他不与检票员发生争吵,而是悄悄跑到楼上另寻一个适当的地方来看戏剧表演。 黏液质的人看到检票员不让他从检票口进去,便想反正第一场戏不太精彩,还是暂且到小卖部呆一会儿,待幕间休息再进去。

心理学案例论文

摘要:在新时代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需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在中学教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主要是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成长中有憧憬,也有迷茫。而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到中学心理健康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案例为基点,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抽象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学;定位;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点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分析案例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学到更多“活”的知识。在中学教学阶段,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助人、自助能力是其核心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全方位分析案例,给学生展示感性的知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使其对该课程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它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主要是因为案例教学法本身就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它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此外,它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融入到学生中,贴近、鼓励学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在参与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树立信心。 二、新课改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学定位分析 1.以实际教学为基点,定位案例选择。在中学心理健康教学中,从已有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定位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在充分利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教学原则,使看似毫无关联的三者巧妙地融入,相辅相成,不断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此为基础,合理选择教学案例,准确定位,使选择的教学案例更加客观、合理,符合教学任务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又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能够使枯燥、乏味地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以学生角度为媒介,定位案例选择。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点,以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为基点,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化的定位,使所选择的案例更具实践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不同方面入手,比如,心理测试、团体训练,去了解班级中的每位学生。同时,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他们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尽可能和学生达到共情。在此过程中,教师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当下关注的热点话题、感兴趣的方面,为准确定位案例选择作好铺垫。 3.以心理学角度为纽带,定位案例选择。教师想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去定位教学案例,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化的技能,需要整理一些经典的个案,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能够充分展现教学目标的个案,巧妙地引入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讲解。在选取个案的时候,如果选取的是以往咨询类型个案,必须遵循心理咨询师守则,规避其中的私人信息,个案咨询的年限、时间、地点,甚至是个案的结果,这样才能对个案当事人起到保护作用。如果选取的是世界上著名的开放学经典案例,不需要对很多方面进行规避,但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意识到案例整理、分析的重要性,多收集一些不同类型的案例,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取用,不需

心理学中的四种气质

心理学中的四种气质 生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就要做到知己知彼,然而这并非易事。这需要生活的经验和渊博的知识。以前在书上看到过这些气质,今天心血来潮,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现在拿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有这样一个故事:四个具有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去看戏,但都迟到了,检票员不让他们进去。第一个人立刻面红耳赤地与检票员吵了起来,声称自己有票,一定要进去。第二个人头脑灵活,他想,检票员是不会让他们进入剧场的,他绕剧场一周,发现了一个无人看管的边门,就溜进去了。第三个人很有耐心,他慢条斯理地与检票员磨嘴皮、阐述自己想进去看戏的种种理由,在他的软磨硬缠下,检票员动了恻隐之心让他进去。第四个人首先想到是自我责难,认为是自己运气不好,难得出来看戏就碰上这等倒霉的事情,算了,还是回家吧。 以上这个故事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达维多娃编写的,目的在于描述四种具有典型气质的人在同一情境中的不同行为表现。其中第一个人属于胆汁质,第二个人属于多血质,第三个人属于粘液质,第四个人属于抑郁质。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气质是个体不以活动的目的和内 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特征。关于气质类型的

划分多种多样,古希腊医生希泼克提出的四种气质类型的划分最具生命力。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人的气质因为这四种体液在体内占有的优势不同而分为四种类型,血液占优势为多血质,粘液占优势为粘液质,黄胆汁占优势为胆汁质,黑胆汁占优势为抑郁质。这四种气质各自的特征如下: 胆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气勃勃,刚毅顽强;但这种人遇事经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适合职业:适宜选择那些工作不断转换、环境不断变化、不断有新活动的职业,如导游、外事接待、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和演员等,而不适宜从事那些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事情处理过程需细心检查核对等特点的职业。多血质,这种人感情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力强;他们的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适合职业:适宜从事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如售货员、服务业、咨询、导游业、外交、管理、公关、驾驶员、医生、律师、运动员、

(完整版)基础心理学讲义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讲义) 目录解读 一、绪论 二、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三、基础心理学内容 1、认知: 感觉、知觉 记忆 思维、言语和想象 意识和注意 2、需要和动机 3、情绪、情感和意志 4、能力和人格 第一节 绪论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心理,猩猩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通、最一般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1、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感觉和知觉、②记忆、③思维、言语和想象、④意识和注意等。 2、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3、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一体的。 4、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由气质和性格组成。) 气质相当于平常说的脾气秉性,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比如有人暴躁,有人温顺,有人活泼。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本质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现象随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发展。 生物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觉阶段:环节动物开始有心理现象,开始形成条件反射(只具有某种感觉)——蚯蚓、蚂蚁、蜘蛛 需要和动机 能力、人格(气质、性格)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意识、注意 心理特性 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 情绪、情感、意志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心理学, 幼儿 案例一:某幼儿入睡不久,突然哭喊出声,坐起两眼直视,表情恐惧,叫他不理睬,醒后完全遗忘。请回答,1,该小儿发生了哪一种睡眠障碍?2,分析其发生的原因?3/应怎样预防? 1.夜惊 夜惊是指睡眠中突然惊醒,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恐惧,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声喊叫、骚动不安,发作历时1~2分,发作后又复入睡,晨醒后对发作不能回忆。夜惊又称睡惊。患者睡眠中突然坐起,一声尖叫,伴有植物神经征象,如心跳、呼吸加快、大汗淋漓。有强烈的恐惧、焦虑感和窒息感,偶然有幻觉,如见鬼一般。每次发作约1-2分钟,早上醒后一般无所记忆。这一点和梦魇不同。儿童多见,大多数在长大后自愈。成人患病者常有焦虑症,或可能存在未查明的内脏疾病。治疗可用心理辅导与药物安定 2.病因: 一、不正确的睡眠姿势。如蒙头睡觉、俯卧睡觉、趴着睡觉,或者两手压着前胸,这几种睡姿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容易引起夜惊。 二、白天或临睡前过度兴奋。如白天休息少,在户外奔跑玩耍或受到惊吓、责骂或睡前看过分紧张、刺激的影视而引起大脑过度兴奋,晚上睡觉时就容易发生夜惊。

三、癫痫。极少数的癫痫患儿发作在睡眠时,除全身肌肉抽搐外,还有胡言乱语、哭叫吵闹等表现。 3.虽然夜惊的诱因很大程度上是生理发育的因素,但父母们还是能够科学地帮助孩子尽量避免出现夜惊症的: * 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身体和大脑的发育。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睡眠卫生(包括睡觉时不要开着灯,室内空气流通,睡姿正确,睡前不要吃过多的东西,等等),能够促进大脑正常发育并得到充分的休息。 * 帮孩子放宽心。排除了生理和身体上的因素,父母们就要尽量避免那些可能引发夜惊症的事情发生,从客观上解除孩子心里的压力。同时,以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解除焦虑、放松身心,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在上床后,家人亲切地陪孩子说说话,或共同听一段轻松的音乐,也往往能让孩子心情愉快地入睡,这是避免夜惊的好方法。 * 白天适度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而且孩子白天的活动多了、累了,晚上也容易睡得深,提高睡眠质量。 少年儿童在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联觉 音乐欣赏, 少年儿童, 情感 情感,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 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联觉是最常见的视听联觉,即在声音刺激下产生的视觉形象,通过审美的听觉活动,对审美对象产生或是愉悦、或是痛苦、哀伤、恐惧等心理反应。

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介绍

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介绍Skinner激进行为主义的核心是,学习完全可以根据可观察的事件来理解、解释和预测的,也就是学习者的行为和环境的前提和结果是分不开的,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前提指的是环境中的各种线索,这些线索决定了特定行为是否合适;结果决定了学生行为是否被重复,以及是否被学会。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实践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1.强调环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2.行为矫正原理;3.注重学生的行为;4.反馈之后得到强化。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同样强调环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但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同的是,它是根据学习者内部的过程来解释学习。Atkinson和Shriffin(1986)所提出的多阶段、多层次的记忆理论一般被认为是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他们认为学习者的三个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从环境中接受信息并加以转换存储和利用。在此过程中,注意、编码、检索、反馈等过程也在起作用,注意使学习者能够接受到信息,编码使学习者将新信息和原有知识相联系,检索式学习者可以从记忆中会议信息并用于适当的情境,反馈让学习者知道自己的反应是否正确得当,反馈还可以提供矫正性的信息以便学习者可据此修正个人行为。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对教学设计实践影响表现为两种方

式:1.改变了我们队反馈的概念并将研究重心转到了教学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促进或妨碍信息的加工并进而影响学习;2.促使实践者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各种策略,以此来引导注意、促进信息的编码和检索、提供各种情境中的练习机会。 图式理论认为知识是以被称为图式(指关于一类事物的有组织的较大知识单元或信息块)的信息包形式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学习者利用已有的图式来解释事件和解决问题并通过经验和学习而发展新的更复杂的图式,教案《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复杂的、自动化的图式能使学习者摆脱工作记忆能力的限制,使理解和推理等加工过程得以出现;当缺少合适的图式时,就会使学习者感到很大的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理论(Sweller等,1998)提出应设计一些教学策略来减少教学材料中无关紧要的认知负荷,它使教学设计领域更加关注复杂的认知技能的学习。 情境学习理论中情境所起的作用更为核心、更为重要。与行为主义理论和信息技工理论不同,塔更多依赖于社会文化决定因素,而不是个体心理学,也就是知识是在"有意义的行动(指一定文化系统中的彼此间具有有意义联系的行动)"中自然形成和增加的(Lemke,1997)。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学习者参与社群实践而发生的,所谓社群实践指

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气质类型的测定 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胆汁质(兴奋型):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 多血质(活泼型):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具有外倾性。 粘液质(安静型):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难于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 抑郁质(抑制型):孤僻、行动迟缓、善于观察细小事物、情感发生较慢但持续很久、体验深刻,具有内倾性。 下面60道题可以帮助你大致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在回答这些问题时,要实事求是。看清题目后,你认为很符合自己情况的,记2分;比较符合的,记1分介于符合与不符合自己之间的,记0分;比较不符合的,记—1分;完全不符合的,记—2分。 1.做事求稳妥,不做无把握的事。 2.遇到气人的事就怒不可遏,想把心里话全说出来才痛快。 3.宁可一个人干事,不愿很多人在一起。 4.到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 5.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如尖叫、噪音、危险镜头等。 6.和人争吵时,总是先发制人,喜欢挑衅。 7.喜欢安静的环境。 8.善于和人交往。 9.羡慕那些善于克制自己感情的人。 10.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制度。 11.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 12.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 13.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克制。 14.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15.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16.在人群中从不觉得过分拘束。 17.在情绪高昂时,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落时,又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 18.当注意力集中于一事物时,别的事物就很难使我分心。 19.理解问题总比别人快。 20.碰到危险情景时,常有一种极度恐怖感。 21.对学习、工作、事业怀有很高热情。 22.能够常时间做单调、枯燥的工作。 23.符合兴趣的事情,干起来劲头十足,否则就不想干。 24.一点小事就能引起情绪波动。 25.讨厌做那种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26.与人交往不卑不亢。 27.喜欢参加热烈的活动。 28.爱看感情细腻、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文学作品。

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 以下是关于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一) 一、一般资料 L 某,女,18 岁,高三学生,成绩优异,休学一年,未参加高考,现已返校。 咨询已有五次,陆续一年,主要解决情绪爆发问题和与母亲的亲子关系问题,成效显著。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近一个月没有办法睡觉,每天晚上躺下看着天花板,凌晨三四点会准时醒来,没有办法拥有完整的睡眠,所有的生活都被这混乱打乱,也不能学习,食欲也不佳。有时候会出现思维云集,尤其是上课看着窗外发呆的时候,会各种的杂念在头脑闪现。讨厌为了别人设置好的轨道前行,但又明白不能再一个人独处,应该去学校。现在是自身的状态还未调整到能够很好地投入到学习这个中心任务中去。 和父母的关系有所改善,尤其是看到父母的关系融洽,有种成就感。在改善亲子关系和缓解情绪冲突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

求助者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思维敏捷,表述条理清晰。求助者的睡眠问题是情绪影响所致,而情绪的波动终究是事件引发。最近求助者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下载高考倒计时软件,高考动机过强,随之焦虑抑郁情绪引发了躯体的某些症状。 四、评估与诊断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五、主要咨询方法 认知- 行为疗法。 六、咨询的过程 1、针对求助者动机过强问题,用故事、案例来予以引导。首先,德国曼联队,球星云集,几乎都是最好的运动员,但是经过艰苦训练却总是拿不到冠军。易主后,新教练只让球员读哲学书,闲暇之余快乐地玩足球,结果却轻而易举夺冠。有的时候,心理动机过强,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古语说,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是这个道理。另一个森田疗法治疗睡眠案例,睡不着,强迫自己不睡,结果失去睡眠动机,反而睡着了。高考倒计时软件是对人生迷茫的人有作用,需要激励、督促。但,对于求助者而言,不适用,不用扬鞭自奋蹄。高考固然重要,在目标锁定后,顺其自然,进步自如,能接受失败,坦然面对。平常心乃道。人生的竞争是漫长的,未必只有高考一次竞技。 2、找到引发事件后,知道自己心里紧张担心什么,接下 ·

心理学气质测试

心理学气质测验 指导语:下面的60道题可以帮助你大致确定自己的气质类型。在回答这些问题时,看看每一种情况与你自己实际相符合的程度,选择一个相应的数字: 1:很不符合自己情况-2分 2:比较不符合自己情况-1分 3: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0分 4:比较符合自己情况+1分 5:很符合自己情况+2分 1、做事力求稳妥,不做无把握的事。 2、遇到可气的事就怒不可遏,想把心里话全说出来才痛快。 3、宁肯一个人干事,不愿很多人在一起。 4、到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 5、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如尖叫、噪音、危险的情境等。 6、和人争吵时,总是先发制人,喜欢挑衅。 7、喜欢安静的环境。 8、善于和人交往。 9、羡慕那种善于克制自己感情的人。

10、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制度。 11,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 12、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 13、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克制。 14、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15、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16、在人群中从不觉得过分拘束。 17、情绪高昂时,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落时,又觉得什么都没意思。 18、当注意力集中于一事物时,别的事很难使我分心。 19、理解问题总比别人快。 20、碰到危险情景,常有一种极度恐怖感。 21、对学习、工作、事业怀有很高的热情。 22、能够长时间做枯燥、单调的工作。 23、符合兴趣的事情,干起来劲头十足,否则就不想干。 24、一点小事就能引起情绪波动。 25、讨厌做那种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26、与人交往不卑不亢。 27、喜欢参加热烈的活动。 28、爱看感情细腻、描写人物心活动的文学作品。 29、工作学习时间长了,常感到厌倦。

气质类型理论

气质类型理论 班级:学号:姓名: 一.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是人格的先天基础。人的气质是有明显差异的,这些差异属于气质类型的差异。对气质类型的划分,有不同的见解,因而形成不同的气质理论。最早对气质加以分类并给予细致的描述,其分类被后人接受认可的,是希波克拉底对气质的分类。 气质类型可分为四类:胆汁质类型,粘液质类型,多血质类型,抑郁质类型。 这四种气质类型各自的特点分别是: 1.胆汁质的人又称为兴奋型(不可遏止),属于兴奋而热烈的类型。代表人物(张飞,猪八戒)他们感受性低而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均较强;不随意的反应高,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外倾性明显。在日常生活中,胆汁质的人常有精力旺盛、不易疲倦,但易冲动、自制力差、性情急躁、办事粗心等行为表现。 优点: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热情高涨,直率豪爽,有魄力 缺点:急噪、暴躁和焦躁,行事鲁莽,易因小事而大发脾气,产生对立情绪,萌生报复心理,办事不考虑后果,事后又后悔,但“虚心接受,坚决不改”。在遇到不如意时,甚至会欺负无辜来发泄不满。 。

胆汁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外事接待人员、演员、监督员等,他们适应于喧闹、吵杂的工作环境,而对于需要长期安坐、细心检查的工作则难以胜任。 2.粘液质人又称为安静型,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由于这些人具有与兴奋过程向均衡的强的抑制,所以行动缓慢而沉着,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不为无所谓的动因而分心。粘液质的人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不作空泛的清谈,情感上不易激动,不易发脾气,也不易流露情感,能自治,也不常常显露自己的才能。这种人长时间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其不足是有些事情不够灵活,不善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惰性使他因循守旧,表现出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从容不迫和严肃认真的品德,以及性格的一贯性和确定性。 优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缺点:粘液质的人在面临压力时,不但不会主动应对,反而容易采取回避。压力越大,他们越容易通过各种消极形式来放松自己,比如玩游戏聊天等等。粘液质的人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去做。 粘液质适合的职业: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出纳员、会计、播音员、话务员、调解员、教师、人力人事管理主管等。

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举例

案例分析题举例,供参考! 1. 我们在听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报告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而在有急事等公交时却觉得过得非常慢,这是为什么 其原因是:(1)因为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与性质是影响知觉的因素。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发生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一个报告,如果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人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快。(2)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也是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及能引起积极情绪体验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出现对时间的低估。相反,对厌恶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出现对时间的高估。在期待某种事物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在有急事等公交车时却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就是这个原因。 2. 用心理学的知识解释我们在看电影时,为什么眨眼和眼动的时间不影响我们知觉的连续性 记忆系统由三个成分,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保持感觉刺激的瞬间映像,其保持时间不超过一秒或两秒。虽然信息的感觉记忆中保存的时间很短,但却很有用。我们看电影时,眨眼很眼动的时间不影响我们知觉的连续性,就是因为我们有感觉记忆在起作用。 3.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非常熟悉的事物,用时却怎么也记不起来,可过一会时间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为什么 从心理学上讲,遗忘可以分两种: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临时性遗忘,这是一种假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久遗忘,这是真遗忘。平时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在一个特定时刻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过一会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这种现象就是一种临时性遗忘也称为假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