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开发布,提出了“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普惠金融等11项重点行动。

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正式确立其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已经逐渐跳出一个行业的范畴,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新引擎。

【定义与起源】:

1994年,中国开始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经济的格局和产业版图就此发生了巨大改变。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提出,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是此行业热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八次提到互联网),甚至有多位代表提议希望“互联网+”这种生态战略能够成为“国家战略”。

总理提到,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3月15日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就“互联网+”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他充分肯定了电子商务对带动就业和刺激消费的积极作用,指出网络创造的是“活力与空间”,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应顺势而为。同时,李总理也强调了网络交易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

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说,实现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要做好“互联网+”的大文章,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以“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新兴产业蓬勃壮大。

李总理的这几段发言,既是对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网络产业横向和纵向发展的展望,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互联网经济走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雷军在国家发改委一份报告的“名词解释”中看到了具体内容,他用手机逐字逐句把这些内容发到了自己的新浪微博上:“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总理的“互联网+”从何处来?

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业内公认的观点可追溯到2013年11月6日马化腾在众安保险开业仪式上的发言。马化腾当时提到:“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其中,以国内首家纯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为例,其定位是护航互联网生态,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累计服务客户超过2亿;护航了2014年“双11”,一天的保单就超过了1.5亿!

历经2014年,实体经济受损这道坎一过,就有了李克强口中的——中国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更有了李克强的精彩语录——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这浓缩的一句,引出了三个互联网领域中的热门词汇——“互联网”、“风口”、“顺势”。一场互联网思维的变革,已然是通过A股形成自上而下的迸发,中国股市也全线飘红。

毫无疑问,“互联网+”的概念,也是高层的集体“点赞”之语。仅在2013年里,国家领导人考察的企业中,22.3%和互联网相关。中国,已经错过了第一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今,以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为先导,加速推进“互联网+”,中国确实有机会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

如今“互联网+”的触角延伸,不仅仅在第三产业,更在于第一产业的农业和第二产业的工业渗透。将线下与线上高度融合,而不是互相排挤的零和游戏。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通过平台推动产业创新,才是互联网+的真正未来所在。

“互联网+”的“+”,其意为互联网加传统行业。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前,“互联网+”并非无根之木,而是已经在神州大地上进行得如火如荼,尤其是在第三产业中“互联网+”模式实际上已经得到全面应用,比如电商的京东模式和淘宝模式,都有大批传统第三产业参与,网上银行也是以实体银行业为基础,滴滴快的模式正在改变传统交通业,而大批的传统媒体也正行进在媒体融合的路上,这还不算几乎席卷整个服务业的O2O模式。

【内涵与外延】:

“互联网+”这个词之所以能上到总理发言的高度,是有原因的。因为它含有强烈的“政治正确”。“互联网+”,显然比单纯的“互联网思维”更容易被传统行业所接受。因为思维看上去太虚无缥缈了。而且“互联网+”暗示着这样一个论断:很多行业规律不是那么轻易可以被颠覆的。互联网企业不可能将所有传统企业打败,而一个武装了“互联网+”的传统企业,可能更胜于武装了传统行业某些元素的互联网企业。

电子商务行业里有过很大的争论:究竟是电子,还是商务?最后比较统一的看法是:商务是本质,电子是工具。事实上,很多迅速崛起的淘品牌,依然发现,他们需要在商务上补课。一位很有名的淘品牌创始人和我说过,电子这个东西可以速成,但商务这个东西没法速成。这话说的大白话一点就是:前人走过的路,你还是要走一遍。

今天整个中国经济的要害不是培育大量互联网企业,而是利用互联网,进行产业升级,说得再大一点,就是弯道超车。产业升级,看上去就是原有的行业进行一次提升。但实质情况是:其实太多的企业根本无法提升。产业升级的背后,老实讲,是很残酷的。弯道超车,车速很快,离心力很强,很容易有人掉下去的。

“互联网+传统行业”将助力我国经济转型腾飞

“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与融合,但并非二者的简单相加,也并非传统行业简单触网即可完成渗透与融合。而是要通过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思维打通传统行业的“任督二脉”,对传统行业进行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的颠覆,进而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此次两会期间总理力挺互联网经济,提出了“互联网+”概念,肯定了互联网对国家经济转型的积极促进作用,并对互联网在传统行业的渗透表示积极肯定,我们认为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与融合包含两个方面:

1)“互联网+”。对于传统互联网行业来说,其单纯基于线上的发展模式已经接近发展瓶颈,未来的发展趋势势必是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且势必是从互联网向传统行业渗透,通过与传统行业协同发展来迅速扩大互联网经济的规模,其发展模式是互联网行业主动向传统行业渗透,对传统行业的业务发展模式与思维模式进行颠覆,进而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主动、深度的融合;

2)“+互联网”。除互联网主动出击“颠覆”传统行业外,对于传统行业来说,由于新兴经济的替代,其自我革新和自我升级意愿较为强烈。其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受到了来自互联网行业的极大冲击,我们认为,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其对互联网的态度应是“拥抱”而非“抵触”,因此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应积极培养并深化“+互联网”思维,主动进行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的自我颠覆与变革,加速行业的互联网化程度,实现行业+互联网的深入融合,突破现有的发展瓶颈。

制定“互联网+”(互联网+传统行业)计划以最终实现“中国制造2025”,是总理给产业领域留下的最大想象空间,李克强上周日在总理记者会上还主动为电商打广告,说政府要多操心,让中小微企业这些草根创新遍地开花,描绘了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刺激消费的火热画面。一个“+”,未来不止可以做加法,还可以做乘法,甚至发挥无限次方的能量。

“互联网+”是对创新2.0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

【本质与核心】:

有电商企业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经过互联网改造后的各项业务的在线话、数据化。无论网络零售、在线批发、跨境电商、打车软件,还是婚恋网站、手机点餐、在线订票等等,其所做的工作分享都是努力实现交易、匹配等活动的在线化。只有商品、人和交易行为迁移到互联网上,才能实现“在线化”;只有“在线”才能形成“活的”数据,随时被调用和挖掘。在线化的数据流动性最强,不会像以往一样仅仅封闭在某个部门或企业内部。在线数据随时可以在产业上下游、协作主体之间以最低的成本流动和交换。数据只有流动起来,其价值才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也有专家认为,所谓“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创新2.0,而创新2.0又反过来作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并进一步推动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伴随创新驱动“新常态”的提出,结合李克强总理近年来关于开放创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等一系列阐述,本次报告中所提出的“互联网+”在早先相关互联网企业提出“的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上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

伴随知识社会的来临,无所不在的网络与无所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数据、无所不在的知识共同驱动了无所不在的创新。“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了、泛在了、应用于传统行业了,更会同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推动了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推动了创新2.0时代的智慧城市新形态,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李克强提出的“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的高度概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创新2.0,而创新2.0又反过来作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创新2.0模式的发展和演变,living Lab(生活实验室、体验实验区)、Fab Lab(个人制造实验室、创客)、AIP(“三验”应用创新园区)、Wiki(维基模式)、Prosumer(产消者)、Crowdsourcing(众包)等典型创新2.0模式不断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的互动与演进推动了“互联网+”的浮现。互联网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入应用带来的创新形态演变,本身也在演变变化并与行业新形态相互作用共同演化,如同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以及Fab Lab及创客为代表的个人设计、个人制造、群体创造。可以说“互联网+”是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的互动与演进推动了“互联网+”的浮现。互联网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入应用带来的创新形态演变,本身也在演变变化并与行业新形态相互作用共同演化,如同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以及Fab Lab及创客为代表的个人设计、个人制造、群体创造。

“互联网+”的核心是:匹配,是对资源进行有效的供需匹配

资源如果得以最大效率的利用,科学发展观就成为一个可落地的价值主张。资源掠夺式的粗放式资本主义就得以成功摆脱。“前工业时代”是个性化生产,以手工作坊为主。“工业时代”是大规模生产,以流水线为主。

“互联网时代”是个性化智能化的大平台生产,它带有一丝手工作坊的影子,故而工匠精神抬头。大平台生产还能够达到个性化,就必须智能化的匹配。大平台是一种中介,但和过去的中介不同的是,大平台这种中介并不依靠阻隔供需双方形成信息不对称来赚钱(俗称差价),而是靠有效匹配来获取利益(其实是佣金)。

也许,未来还会有其它什么名词出现。但在历经千人一面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之后,一个更能满足供需双方的个性化的大规模生产,随着互联网的极大渗透,已然到来。

【发展与演变】: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传统应用和服务都应该被互联网改变,如果这个世界还没有被互联网改变是不对的,一定意味着这里面有商机,也意味着基于这种商机能产生新的格局。传统的广告加上互联网成就了百度,传统集市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加上互联网成就了京东,传统银行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支付宝,传统的安保服务加上互联网成就了360,传统的红娘加上互联网成就了世纪佳缘,而传统的农业加上互联网站起了阳光舌尖……我们一直在帮助用户找到合适行业和企业的“互联网+”。这也意味着我们有机会在为用户创造价值,能够自己成就新的价值,为成长奠定基础。

我们看到每一个传统行业都孕育着“互联网+”的机会。在寻找“互联网+”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注意到了用户所处的环境变化。我们每天日常面对PC屏幕,同时我们越发依赖手机这张屏。家中的智能电视有一天会像手机、平板电脑一样,里面布满各种APP。而汽车里的那张屏也正在被挖掘,车联网的概念刚刚兴起。未来的生活是希望在多屏的环境中随时随地用到互联网。而这样的服务会以一个“互联网+”的公式存在,从而重新改造和创造我们今天所有的产品。而对用户而言,他们未来不会关心他是通过接入网线、Wi-Fi、移动网络还是电源线上网,不会关心他用的是iOS、Android还是Windows。因为他们面对的每一个面都可以是一张屏,通过它们能将用户和互联网、企业所提供的应用和服务随时随地联系在一起。这就足够了。也许对创业者来说,当熟悉了这样的一个路径之后,我们基于“多屏全网跨平台”的理念,与行业结合,才有机会再往前迈一步。我们的传统行业才能真正的转型,从而创造新的局面。

“互联网+”“+”的是什么?传统行业的各行各业。我们过去中国互联网十几年的发展,看到互联网加什么?加通信是最直接的,加媒体已经有颠覆了,还要加娱乐、网络游戏和传统以前的游戏已经被颠覆了。包括零售行业,认为网购电商是很小的份额,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走热,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已经不敢轻视互联网这个话题了。

技术推动的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形成日益收到关注。创新形态的演变也推动了互联网形态、信息通信技术形态的演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互联网的延伸和发展,在与知识社会创新2.0形态的互动中也进一步推动了创新形态的演变,涌现出Web2.0、开源软件、微观装配等创新2.0的典型案例以及AIP、living Lab、Fab Lab、创客、维基、威客、众包众筹等创新2.0典型模式。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提出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机遇,简政放权、强化法治、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并出台一系列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举措。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也就具有了更丰富、更深刻、更富时代特征的内涵。报告中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并全力推进创新、创业,全面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进入创新2.0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在被当做“国家战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前,中国互联网行业受到政府的最高规格重视是几个月之前在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简称“乌镇峰会”),这是中国目前举办的最高规格的互联网大会,由中国互联网官方主管部门主办。中国召开乌镇峰会的一个主要考量就是,要主动争取互联网时代的世界话语权。

重视互联网已经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共识。以美国为例,2015年2月13日,奥巴马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表示,互联网世界就像当年蛮荒时代的西部,美国政府应当成为那里的警长。可见,美国的互联网战略已升级到整个全球互联网空间的管理上。早在1993年,美国就推出了为期20年规划的信息高速公路国家战略,重点是互联网的普及和网速的提高。2009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表示,数字化基础设施是美国的战略性国家资产,并出台了网络空间国家战略等政策。

【基础与条件】:

“互联网+”的实践风起云涌,极大地改变着经济、社会的面貌,其不竭动力来自于哪里?来自阿里的一份报告则认为,“互联网+”的动力:云计算、大数据与新分工网络这三点。一是新信息基础设施的形成;二是对数据资源的松绑;三是基于前两方面而引发的分工形态变革。

第一、“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云网端

经济、社会活动的正常运作有赖于基础设施发挥其支撑功能。随着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加速转变,基础设施的巨变也日益彰显。短短几十年间,“互联网”能够从诞生、普及,升级为“互联网+”这一新变革力量,技术边界不断扩张,从而引发基础设施层次上的巨变,则是至为重要的原因。大力提升新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互联网+”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源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威力。

“互联网+”仰赖的新基础设施,可以概括为“云、网、端”三部分。

“云”是指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有赖于对数据的利用能力,而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像水电一样为用户便捷、低成本地使用计算资源打开方便之门。

“网”不仅包括原有的“互联网”,还拓展到“物联网”领域,网络承载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新增价值持续得到挖掘。

“端”则是用户直接接触的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乃至软件形式存在的应用。“端”是数据的来源、也是服务提供的界面。

新信息基础设施正叠加于原有农业基础设施(土地、水利设施等)、工业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等)之上,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1、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强势突破在“云”(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上,以“阿里云”为代表,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已实现了基于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来提供通用云计算服务。无论是在技术先进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上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亚马逊、谷歌共执牛耳。

我国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发挥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强化了计算资源的专业化提供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将国际IT巨头主导的起源于“工业经济”的“计算机+软件”模式向适应“信息经济”特点的“云计算+数据”模式转变;

——带动了“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撬动了我国在“端”(移动设备等和软件应用)上的市场潜力和无限创意;

——在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成为社会的神经中枢,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一起联手打造系统级智能;

——打破了大企业在计算能力上的垄断,从而成为这个时代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温床;

——推动传统企业加速拥抱互联网,加快了传统产业转型的步伐;

——加强了政务处理效率、提高了社会治理能力;

——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技术,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

——有助于降低能耗、助力可持续发展。

2、互联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5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

物联网就是把传感器装备到各种真实物体上,通过互联网联接起来,进而运行特定的程序,达到远程控制或者实现物与物的直接通信。射频识别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可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实现物与物的沟通和对话。有新兴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作为支撑,物联网的发展将提升过去在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上能力欠缺的问题,焕发出新活力。IDC研究报告显示,全球物联网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从2013年的19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71亿美元。全球物联网装机量从2013年到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7.5%,增长到2,120亿台。

3、智能终端。APP软件应用异军突起在云计算、大数据设施和应用软件服务的助力下,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用户设备,正成为大数据采集的重要源头和服务提供的重要界面。

——中国已成为全球智能终端增长的绝对主导力量,并引领全球移动市场智能化演进。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2.58亿部,份额超过全球1/3,并以167%的增幅远超全球水平,一举超越2012年之前历年之和。

——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4.23亿部,全球份额贡献逼近50%。

——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出货量达到4.534亿部,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40%,

——领先全球整一年时间完成历史更替(全球在2013年二季度首次超越50%达到52%),而至2013年四季度,中国新出货手机的智能化比例已高达75%。

——以智能终端为接入界面,互联网内容逐渐从门户网站主导的网页向异彩纷呈的APP应用程序转变。APP应用程序更多以云计算服务为支撑,通过后台丰富的数据驱动,开发和发布的门槛降低、创意受到极大激发。2013年年底,苹果App Store与谷歌Google Play应用下载规模均达到500亿次,应用规模均超过100万个。腾讯、阿里、百度等企业试图通过深度挖掘移动即时消息、手机支付、地图等能力,在自身核心应用领域搭建超级APP平台。

4、基础设施。投资主体转向移动互联网快速普及,那么这类基础设施的投资是谁带来的呢?答案是数以亿计的普通用户。

我国有6.49亿网民,其中85.8%使用移动上网(CNNIC截至2014年12月的数据),按每部手机1000元,两年更换一部手机计算,人们在移动设备上投资额是巨大的,几年内即可达万亿级别。

同样云计算基础设施也是由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民营企业建设和运营,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技术水平均位于世界前列。

这样,新基础设施的投资就由过去的政府或者国有大企业主导,逐渐向民营企业和个人主导转向。由于投资主体的变化,服务模式和控制权也发生了显著改变,从事基础设施服务的民营企业,必须持续创新以扩大规模、获取潜在收益;消费者主导权增强,用手中的设备“投票”,直接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信息经济的治理模式也将从原有的集中控制向依靠大众创新、共同治理方向转变。

第二、“互联网+”的新生产要素:数据

人类社会的各项活动与信息(数据)的创造、传输和使用直接相关。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都是在逐渐打破信息(数据)与其他要素的紧耦合关系、增强其流动性,以此提升使用范围和价值,最终提高经济、社会的运行效率。

信息(数据)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信息化过程,信息技术的超常规速度发展,促成了信息(数据)量和处理能力的爆炸性增长,人类经济社会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IDC于2012年12月发布了研究报告《2020年的数字宇宙:大数据、更大的数字阴影以及远东地区实现最快增长》。数字宇宙

是对一年内全世界产生、复制及利用的所有数字化数据的度量。从2013年到2020年,数字宇宙的规模每两年将翻一番。2012年中国总体数据量占世界的13%,而到2020年将提高到21%。

如前所述,除了作为必要成分驱动业务外(即Data-Driven Application,如金融交易数据、电子商务交易数据),数据产品的开发(即DataProduct,通过数据用途的扩展创造新的价值,如精准网络广告)更是为攫取数据财富开辟了新的源泉。经济领域海量数据的积累与交换、分析与运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洞见和知识,极大的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充分挖掘数据要素的价值提供了超乎寻常的力量。

第三、“互联网+”的分工体系:大规模社会化协同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提升,加速了信息(数据)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中的渗透,直接促进了产品生产、交易成本的显著降低,从而深刻影响着经济的形态。

信息技术革命为分工协同提供了必要、廉价、高效的信息工具,也改变了消费者的信息能力,其角色、行为和力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从孤陋寡闻到见多识广,从分散孤立到群体互动,从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消费者潜在的多样性需求被激发,市场环境正在发生这重大变革。以企业为中心的产消格局,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新格局。企业以客户为导向、以需求为核心的经营策略迫使企业组织形式相应改变。新型的分工协同形式开始涌现。

1、“小而美”是企业常态:由于节约了信息成本,交易费用降低令外包等方式更为便捷,企业不必维持庞大臃肿的组织结构,低效、冗余的价值链环节将消亡,而新的高效率价值环节兴起,组织的边界收缩,小企业成为主流。

2、生产与消费更加融合:信息(数据)作为一种柔性资源,缩短了迂回、低效的生产链条,促进了C2B 方式的兴起,生产与消费将更加融合。

3、实时协同是主流:技术手段的提升、信息(数据)开放和流动的加速,以及相应带来的生产流程和组织变革,生产样式已经从“工业经济”的典型线性控制,转变为“信息经济”的实时协同。

4、就业途径更多样:信息技术为灵活的工作方式提供了可能,就业形势多样化。“信息经济”条件下,由于沟通、协作的门槛降低,评价和信用制度的完善,专业技能的价值进一步凸显,个人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就业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年轻一代经由网络、利用外包方式,可以充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工作的地点,为多家企业提供服务,比如翻译、设计、客户服务等工作,企业的雇佣方式和组织形式、人们的就业方式和收入结构,都将出现改变。

综上所述,新信息基础设施(“云+网+端”)、新生产要素(大数据)、新分工网络(大规模、社会化的全新分工形态)为“互联网+”能量的释放提供了不竭动力,体现了“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推动“生产率跃升”的强劲力道。“互联网+”行动,将以夯实新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原有工农业基础设施、创新互联网经济、渗透传统产业为指向,为中国经济实现转型与增长开辟新路。

【作用和意义】:

事实上,重视互联网已经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共识。“互联网+”战略此时被李克强总理提出可以理解为:首先,政府看到了大数据等几个互联网行业最热领域的重要性,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其次,政府希望互联网成为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成为提升实体经济生产力的重要工具;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希望互联网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具体而言,我认为包括但远不限于有以下几点:

1、打破信息不对称,提升资源配对与使用效率

互联网精神的本质是创新与共建共享,本质是互联与分享一切。目前网络技术已经涵盖了现实产业的绝大部分,未来还会继续扩大这种互联范围。从近年来网络发展角度看,包括商品交易领域、信息传播领域、交互通讯领域等在内的传统行业已经由网络覆盖;医疗、法律、出租车、教育、金融等其他领域也正

在经受互联网的“洗礼”;甚至在政府信息公开、反腐社会监督、征信体系建设等非传统领域,也开始逐渐实现“互联网化”。可以说,互联网是一个趋势,是一个“风口”,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因势利导,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弯道超车”。

因此,网络不单纯是一种技术,更不单纯是虚拟经济,而是连接传统行业的理念和精神。这对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是重大机遇和挑战。传统行业面临全面转型,实体经济需要网络互连,虚拟经济需要实体支撑。网络经济与传统行业的发展方向,并非“你死我活”,而是互利共赢。

“互联网+”绝不仅限于网络技术与传统行业的结合,更在于共享、共治、创新的网络精神融入到我们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将本来不相干的领域进行有机结合,必将打破传统行业壁垒和传统理念思维。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网络移动客户端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渠道更为方便和灵活。在可预见

的未来,手机的功能不再限于信息交流和支付交易,还将成为人们的医疗保健、理财服务、征信信息、法律顾问、教育、娱乐等行为的中心。正是互联网+,将金融、医疗、征信、法律、教育、娱乐等“风马牛不相及”的各类产业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理念结合在一起,然后再通过大数据,对使用者个体“量体裁衣”,实现完全特色化的服务。

2、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标志,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

从历史上看,每次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都可能导致原有旧的产业衰亡。互联网科技的突起,可以被认作是21世纪最大的技术革命,与前几次革命不同,网络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与实体经济并不会发生尖锐的矛盾,反倒是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改变人类现代社会的四大发明是什么?本书作者、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的答案是:蒸汽机(解决了由机械动力问题),电(解决了能源转化、存储与清洁使用问题),股票(解决资金融通问题),互联网(解决信息传播问题)。回过头去看,过去的20年时间里,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的格局和产业版图。第一个十年里,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和平共处,互联网催生了很多新经济,比如门户、游戏和电商等。第二个十年里,互联网逐步开始改变甚至颠覆了很多传统行业。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变,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营销的互联网化,比如广告主从在报纸上做广告到在网络上做广告。二是渠道的互联网化,其最大推手是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最典型的案例是京东的出现,逼着国美和苏宁开始转型互联网。三是产品的互联网化,这个进程从2010年开始,其最大推手是智能手机的爆发,典型的案例如小米。四是当下正在进行运营的互联网化,企业完全数字化和网络化。

过去被互联网深度改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现在这种改变正在向第二产业甚至第一产业渗透。第二产业被互联网改变最大的,就是手机和电视产业,小米先是搅动了手机产业,又跟乐视网等一起去颠覆传统电视产业。这种颠覆开始蔓延到汽车领域,比如乐视网要造汽车了。颠覆还在向第一产业渗透,比如本来生活网,改变了农业的销售模式,让农民的产品直接在网上卖给北京的市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