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树练习题

植树练习题

植树练习题
植树练习题

1、园林工人沿全长210米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要植多少棵树?

2、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3、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站?正确的列式是()。

①12÷1 ②12÷1+1 ③12÷1-1

4、同学们排队做操,每两个同学之间间隔2米,一列队伍有16个同学,这列队伍全长多少米?正确的列式是()。

①16×2 ②16×2-1

③(16-1)×2 ④(16+1)×2

1、在一条80米长的公路一边植树(两端要栽),如果每隔10米种一棵,一共需要树苗()棵。如果每隔8米种一棵,一共有()个间隔。

2、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5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米。

2、在一条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1、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上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1、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71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1、学校教学楼每层楼梯有18个台阶,老师从一楼开始一共走了72个台阶。老师走到了第几层?

2、一条走廊从一端到另一端每隔2米放一盆花,两侧共放了36盆花,这条走廊长多少米?

1、这条小路,现在要在种一行树,种一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教学楼和食堂相距60米。同学们要在中间的小路两旁植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种几棵树?

3、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每锯一段3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4、早操时排队,每隔2米排一人,一排有22人。这排队伍是多少米?

操场的跑道上长50米,在操场的一旁等距离地栽上11棵玉兰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多少米?

5、一座楼高6层,每层有16个台阶。小明爬了48个台阶,他到了第几层楼?

6、操场的跑道上长50米,在操场的一旁等距离地栽上11棵玉兰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多少米?

200米,在公路一侧每个10米种一棵树。

(1)如果两端都种,一共要种多少棵?(2)、如果两端都不种,一共种多少棵?

(3)、如果一端种,另一端不种,一共种多少棵?

2、园林工人沿全长210米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要植多少棵树?

3、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

多少棵树苗?

二、想一想填一填。

1、一楼到二楼有()个间隔,一楼上到二楼用3分钟,一楼到四楼有()个间隔,

上到四楼用()分钟。

2、两根绳合成一根绳,要到()个结,合成一个圆要打()个结。5根绳合成园,

要打()个结。得出:打结的个数=()数。

3、课本118页例2: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的小路两旁栽树,

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想:从题目看是()(填两端栽、一端栽、两端都不栽);又告诉要在()边栽树。60米是(),3米是(),60÷3=20,20是()。所以一边的棵数=(),两旁的棵树=()。

三、做一做。

4、操场的跑道上长50米,在操场的一旁等距离地栽上11棵玉兰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多少米?

5、一座楼高6层,每层有16个台阶。小明爬了48个台阶,他到了第几层楼?

6、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

7、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上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2、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71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3、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4、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据下一段需要8分钟,据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5、学校教学楼每层楼梯有18个台阶,老师从一楼开始一共走了72个台阶。老师走到了第几层?

6、一条走廊从一端到另一端每隔2米放一盆花,两侧共放了36盆花,这条走廊长多少米?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7千米,相邻两站间的距离1千米。这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上(马路两旁)一共要设几个站台?

2

、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在教室里均匀的挂了一行灯笼,共16个,还计划在两个灯笼之间再挂上6朵彩花,共要准备多少朵彩花?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 讲 植树问题

第10讲植树问题 绿化工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确定在一定条件下栽树、种花的棵数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植树问题”。还有许多应用题可以化为“植树问题”来解,或借助解“植树问题”的思考方法来解。 先介绍四类最简单、最基本的植树问题。 为使其更直观,我们用图示法来说明。树用点来表示,植树的沿线用线来表示,这样就把植树问题转化为一条非封闭或封闭的线上的“点数”与相邻两点间的线的段数之间的关系问题。 显然,只有下面四种情形: (1)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有“点”时, “点数”=“段数”+1。 (2)非封闭线只有一端有“点”时, “点数”=“段数”。

(3)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没有“点”时, “点数”=“段数”-1。 (4)封闭线上,“点数”=“段数”。 最简单、最基本的植树问题只有这四类情形。 例如,一条河堤长420米,从头到尾每隔3米栽一棵树,要栽多少棵树?这是第(1)种情形,所以要栽树420÷3+1=141(棵)。 又如,肖林家门口到公路边有一条小路,长40米。肖林要在小路一旁每隔2米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由于门的一端不能栽树,公路边要栽树,所以,属于第(2)种情形,要栽树40÷2=20(棵)。 再如,两座楼房之间相距30米,每隔2米栽一棵树,一直行能栽多少棵树?因紧挨楼房的墙根不能栽树,所以,属于第(3)种情形,能栽树30÷2-1=14(棵)。

再例如,一个圆形水池的围台圈长60米。如果在此台圈上每隔3米放一盆花,那么一共能放多少盆花?这属于第(4)种情形,共能放花60÷3=20(盆)。 许多应用题都可以借助或归结为上述植树问题求解。 例1在一段路边每隔50米埋设一根路灯杆,包括这段路两端埋设的路灯杆,共埋设了10根。这段路长多少米? 解:这是第(1)种情形,所以,“段数”=10-1=9。这段路长为50×(10-1)=450(米)。 答:这段路长450米。 例2小明要到高层建筑的11层,他走到5层用了100秒,照此速度计算,他还需走多少秒? 分析:因为1层不用走楼梯,走到5层走了4段楼梯,由此可求出走每段楼梯用100÷(5-1)=25(秒)。走到11层要走10段楼梯,还要走6段楼梯,所以还需 25×6=150(秒)。 解:[100÷(5-1)]×(11-5)=150(秒)。 答:还需150秒。

初中语文七年级《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导学 二、学习目标 1、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2、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3. 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三、探究学习 知识点(一)积累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知识点(二)积累词语 1. 音形识记。 戳() tān( )塌山毛榉()废xū( ) Chóu( )劳水qú( ) 缝隙()干涸() 2. 词语解释。 (1)坍塌:(2)废墟: (3)干涸:(4)刨根问底: (5)不毛之地: 知识点(三)朗读课文 知识点(四)整体感知课文;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读课文,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把握朗读情感。 作者用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3.文题解说:课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同时又让人产生一系列:牧羊人为何要植树呢?他的成果如何呢?从以上的文字中,你能说说标题的作用吗?

4.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 四、训练提升 本文作者(),()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五、布置作业 1.预习第二课时 2.完成《能力培养》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2.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及其作用。 二、探究学习 知识点(一)第②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知识点(三)阅读第③段直接描写牧羊人的内容,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知识点(四)第④段作者主要采用什么手法刻画人物? 知识点(五)第19段中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完成下列表格。

《植树的牧羊人》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法)让·乔诺 1那是在1913年,我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2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还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三十来只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 上。 3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4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水也不漏。风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上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洁,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的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5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6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的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 7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的肩膀这么高了。那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8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9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小学奥数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 先介绍四类最简单、最基本的植树问题。 树木的株数、株距与总路长之间有如下基本关系: 株数=总路长÷株距+1 对于一条有端点的线路,其基本关系如下: 总路长=株距×(株数-1) 对于一条没有端点的封闭路线,其基本关系如下: 总路长=株距×株数 为使其更直观,我们用图示法来说明。树用点来表示,植树的沿线用线来表示,这样就把植树问题转化为一条非封闭或封闭的线上的“点数”与相邻两点间的线的段数之间的关系问题。 显然,只有下面四种情形: (1)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有“点”时, “点数”=“段数”+1。 (2)非封闭线只有一端有“点”时, “点数”=“段数”。 (3)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没有“点”时, “点数”=“段数”-1。 (4)封闭线上,“点数”=“段数”。 最简单、最基本的植树问题只有这四类情形。 题库: 1.一条河堤长420米,从头到尾每隔3米栽一棵树,要栽多少棵树

2.在一段路边每隔50米埋设一根路灯杆,包括这段路两端埋设的路灯杆,共埋设了10根。这段路长多少米 3.小明要到高层建筑的11层,他走到5层用了100秒,照此速度计算,他还需走多少秒 4.下图是五个大小相同的铁环连在一起的图形。它的长度是多少十个这样的铁环连在一起有多长 5.一次检阅,接受检阅的一列彩车车队共30辆,每辆车长4米,前后每辆车相隔5米。这列车队共排列了多长如果车队每秒行驶2米,那么这列车队要通过535米长的检阅场地,需要多少时间 .学校有一条长60米的走道,计划在道路一旁栽树。每隔3米栽一棵。 (1)如果两端都各栽一棵树,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2)如果两端都不栽树,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3)如果只有一端栽树,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7.一个长100米,宽20米的长方形游泳池,在离池边3米的外围圈(仍为长方形)上每隔2米种一棵树。共种了多少棵树 8.一根90厘米长的钢条,要锯成9厘米长的小段,一共要锯几次 9.测量人员测量一条路的长度。先立了一个标杆,然后每隔40米立一根标杆。当立杆10根时,第1根与第10根相距多少米 10.学校举行运动会。参加入场式的仪仗队共180人,每6人一行,前后两行间隔120厘米。这个仪仗队共排了多长 11.在一条长1200米的河堤边等距离植树(两端都要植树)。已挖好每隔6米植一棵树的坑,后要改成每隔4米植一棵树。还要挖多少个坑需要填上多少个坑12.一个车队以5米/秒的速度缓缓地通过一座210米长的大桥,共用100秒。已知每辆车长5米,两车之间相隔10米,那么这个车队共有多少辆车 13.在路的一侧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10面。这条道路有多长 14.在学校的走廊两边,每隔4米放一盆菊花,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放了18盆。

辽宁省凌海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新人教版

14.植树的牧羊人 一、预习案 1、预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牧羊人的品格。 (3)理解牧羊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所创造奇迹的意义。 2、预习要点 (1)预习重点生词并做好标记。 (2)阅读课文,能够简要概括文章各段段意。 3、达标练习 (1)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①建筑物或堆积物的东西倒下来。( ) ②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比喻人性格内向 ( ) ③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 ④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流淌:液体流动。 B.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酬劳:酬谢,给出力的人的报酬。转悠:漫步,无目的地闲逛。 C. 溜达:散步,闲走乍看:刚刚开始看 D. 富饶:物产多,财富多。 (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句子的横线上。 ①对机长司各比来说,危险从来就是一位________的伙伴。() A.熟悉 B.熟知 C.经常 D.亲密 ②今天,我们向迪克?司各比和他的伙伴们保证,他们的________决没有破灭,他们努力为之奋斗的理想一定会成为现实。() A.幻想 B.想象 C.梦想 D.愿望 二、探究案 1、要点回顾 阿尔卑斯山地荒芜 初遇:牧羊人种橡树 山地有了溪水心存善念,幸福他人 再逢:绿树成片,养蜜蜂 最后:荒地变绿洲

2、问题展示 ①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有什么好处? ②阅读原文,概括文章大意。 ③文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屋间的环境的?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羊人”怎样的性格 特点? ④“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接着,一颗一颗地仔细地挑选起来。”这个句子 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分析有什么作用? ⑤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牧羊人”为什么不让我帮他呢? ⑥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创造”。 3、方法总结 小组间讨论预习的收获,选一名同学课上做总结汇报。 4、拓展交流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月27日报道,德国男子维尔纳日前因一组“与狼共食”的照片红遍 网络。 现年79岁的维尔纳曾是一名伞兵,退役后在德国西南部城市梅尔齐希与狼群生活了40余年,其间养了29只狼。维尔纳不仅与狼群一同进食生肉,更是化身为“头狼”,威严地统领着这些在世人 眼中充满野性、凶狠残暴的狼。 一到进餐时间,维尔纳会先吃第一口,绝不允许饥饿的狼群先接触食物。他说,这是建立自己绝 对权威的最好方式。 阅读上面的新闻,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课后练习题-最新

13 植树的牧羊人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栋.梁(dòng) 干涸.(gù) 坍.塌(tān) B.遮.拦(zhē) 呼啸.(xiào) 缝.隙(féng) C.溜达.(da) 戳.坑(chuō) 微薄. (báo) D.酬.劳(chóu) 乍.看(zhà) 鲜嫩. (nè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海拔 废嘘 地毯 沉默寡言 B.毅力 敬佩 干躁 源源不断 C.富饶 滚烫 硬朗 刨根问底 D.水渠 流淌 帐蓬 不毛之地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 了。(干枯,没有水。) B.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 ,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比喻追究底细。) C.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 上涌出的神秘泉水。(不长毛发的地方。) D.我假装随便溜达.. ,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散步,闲走。) 4.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5.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后,大家对文中的牧羊人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决定在班中开展以“我看人生意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一句有关“人生意义”的名人名言。 (2)根据语境仿写。 人生就要像雨滴一样,即使渺小,也要润物无声;人生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人生就要像金蝉一样, , 。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 200 +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 200 +1=20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金品

13 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摘取关键词,分析牧羊人的形象。 3.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学习按时间顺序简单叙事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圈画法、默读法。 2.合作探究法。 3.教师引导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牧羊人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植树的奉献精神,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牧羊人的精神品质,理解文章主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2课时 新课导入 一个孤独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靠自己的双手和毅力,把荒凉的山地变成了流着奶和蜜的田园,今天,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看看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多媒体出示三张分别是荒漠、植树、荒漠绿洲的图片。荒漠要变成绿洲,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任务,然而有一个人他做到了,他一个人默默地植树,默默地奉献,将荒地变成沃土,惠及上万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植树的牧羊人。 音形识记。 (1)戳() tān( )塌山毛榉()废xū( ) Chòu( )劳水qú( ) 缝隙()干涸()(2)辨析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戳()躁()截()燥() 戮()噪() 3.根据词义写词语。 (1)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 (2)干枯,没有水。()(3)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之地 () (4)不长草木的地方。 () (5)追究底细。 ()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概括文章内容 1.文章写“我”三次拜访牧羊人,各自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一访牧羊人,画面一:废弃的村庄; 二访牧羊人,画面二:绵延的森林; 三访牧羊人,画面三:充满活力的乡村。 2.阅读相关语段,完成下面表格。 目标导学二:分析人物形象 文中的牧羊人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概括。 明确:“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他显得自信、平和”“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

(统编)部编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13 《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植树的牧羊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示例: 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参考答案:他是一个十分无私、执着的人。虽然“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而当“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从“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几年以后,“这些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可以看出,植树老人为了改变高原 的荒漠局面而无私奉献、勤恳执着。

三、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参考答案:本文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慷慨无私地为荒漠种树创造绿荫的故事,赞美了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植树老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四、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参考答案: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例如老师、清洁工、公益事业爱心人士等。

”植树问题“案例

植树问题 授课教师: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本册也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植树问题分为: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会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问题,而且要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我进行了前测。 前测题目:同学们在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请你写出思考过程。 结果与分析: 情况如下表:(全班共25人) 分析: ;

(1)从前测的结果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很直观的认为总长÷间隔就是植树棵树。 (2)部分学生有了画图的意识,能够通过画图得出正确结果。 (3)全班只有1个学生对此有所了解,但是却对总长÷间隔表示什么不清楚。 (4)全班所有学生都没有想到生活实际。 3、我的思考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状况的分析,我有以下的思考: (1)在研究运用数学方法解答两端都栽的方案时,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围绕“20÷5=4,‘4’是棵树还是间隔数”的问题在辨中思辨,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思维、认识不断地得到修正和深入,使学生对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有更深切的感悟,对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体会。 (2)让学生明白三种情况是根据生活实际而产生的 植树问题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问题,如果间隔数是n,那么到底是n+1,还是n-1又或者是n是由谁决定的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因此,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用一张图先明确了这三种情况,再分别对这三种情况进行研究。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一关系解决简单的新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体验“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等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分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让学生从画直观图—〉画线段图—〉列式的过程中,逐步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在分析、解决队列问题、锯木头问题等实际问题时,进一步巩固这一模型的同时,还进行了新的应用。

《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答案

《植树的牧羊人》师生共用导学案 备课学习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对比来突出主题的写法。(重点) 2.体会运用第一人称,增加故事的真实性的好处。 3.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难点) 【知识链接】走进作者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为背景。家乡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3)废墟: (4)不毛之地: 3.请以“通过……句子,看出他是一个……的人”的句式,说说牧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理由批注在课本上) 【合作探究】 1.“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牧羊人所做的事儿是什么呢?坚持了多少年? 2.本文用第几人称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遇上牧羊人之前,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荒原的毫无生气?这样有什么作用? 4.作者最后为什么还要写来到这里的居民的精神境界? 【拓展延伸】 1.这样的一个人有没有带给你一些感悟呢?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示吗?

2.牧羊人用坚持和善良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如果他感动了你,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扬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同时告诉我们心存善念必有善报,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也会被改变。 【检测达标】见练习册 【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植树的牧羊人课后题练习题测试题

14 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 1 考点1 分析标题 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在英文中,“牧羊人”还是基督耶酥的意思。文中的牧羊人日复一日地植树,终于使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上万人受惠,其行为宛如救世的基督。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饱含赞美之情。 考点2 人物形象 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分析。 ①牧羊人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②牧羊人是一个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的人。他数年如一日,坚持种树,为的是改变这里的生存环境,而且当这里的生存环境发生巨变,人们开始在这里过上新生活的时候,他依然默默无闻,不图回报。③牧羊人是一个安静、忠厚、不张扬的人。他“不太爱说话”,“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④牧羊人是一个自信、执着的人。他自信能通过种树改变这里的生存环境,并日复一日、矢志不移地坚持种树,“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最终创造了“最了不起的奇迹”。 考点3 写法探究 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对叙事和表情达意有何好处? 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对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我”在文中仅仅只是个旅人,一个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因缘际会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了森林村庄。“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由此,种树人的故事才显得真实可信,才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坍.塌(tān)慷慨.(kǎi)缝隙.(xì)热腾.腾(ténɡ) B.废墟.(xū) 流淌.(tǎnɡ) 浇灌.(ɡuàn) 刨.根问底(páo) C.呼啸.(xiào) 干涸.(gù) 湿润.(rùn) 沉默寡.言(ɡuǎ) D.微薄.(bó) 薄.荷(bò) 挑拣.(jiǎn) 一丝不苟.(ɡǒu)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帐蓬琢磨硬朗爆发 B.张扬呼啸流倘添置 C.滚烫干躁酬劳地毯 D.荒地废弃飘荡水渠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这棵千年老树终于轰然坍塌 ..了。 B.在被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破坏之后,这里由曾经的绿洲变为了一片不毛之地 ....。 C.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 ....,乐于探究。 D.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她慷慨 ..地给我们提供许许多多的资源。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公式及练习题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公式及练习题 植树问题为使其更直观,用图示法来说明。树用点来表示,植树的沿线用线来表示,这样就把植树问题转化为一条非封闭或封闭的线上的“点数”与相邻两点间的线的段数之间的关系问题。 一、植树问题公式 单边植树(两端都植):距离÷间隔数+1=棵数 单边植树(只植一端):距离÷间隔数=棵数 单边植树(两端都不植):距离÷间隔数-1=棵数 双边植树(两端都植):(距离÷间隔数+1)×2=棵数 双边植树(只植一端):(距离÷间隔数)×2=棵数 双边植树(两端都不植):(距离÷间隔数-1)×2=棵数 循环植树:距离÷间隔数=棵数 解释: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二、植树问题练习题 例1长方形场地:一个长84米,宽54米的长方形苹果园中,苹果树的株距是2米,行距是3米.这个苹果园共种苹果树多少棵? 解法一: ①一行能种多少棵?84÷2=42(棵).| ②这块地能种苹果树多少行?54÷3=18(行). ③这块地共种苹果树多少棵?42×18=756(棵). 如果株距、行距的方向互换,结果相同: (84÷3)×(54÷2)=28×27=756(棵). 解法二: ①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呢? 84×54=4536(平方米). ②一棵苹果树占地多少平方米呢? 2×3=6(平方米). ③这块地能种苹果树多少棵呢?

(完整)五年级植树问题练习题(带答案)

一、求棵数: 1、有一条长80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0米栽一棵杨树,需多少棵杨树苗? 2、在一条长2500米的公路一侧架设电线杆,每隔50米架设一根,若公路两端都不架设,共需电线多少根? 3、在一条长50米的跑道两旁,从头到尾每隔5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多少面彩旗? 二、求间距: 1、红领巾公园内一条林荫大道全长800米,在它的一侧从头到尾等距离地放着41个垃圾桶,每两个垃圾桶之间相距多少米? 2、在一条绿荫大道的一侧从头到尾坚电线杆,共用电线杆86根,这条绿荫大道全长1700米。每两根电线杆相隔多少米? 三、求全长: 2、在一段公路的一边栽 95 棵树,两头都栽,每两棵树之间相距 5 米,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 3、有 320 盆菊花,排成 8 行,每行中相邻两盆菊花之间相距 1 米,每行菊花长多少米?

四、封闭图形: 1、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300米,每隔5米栽种一棵柳树,需要树苗多少株? 4、学校图书馆前摆了一个方阵花坛,这个花坛的最外层每边各摆放 12 盆花,最外层共摆了多少盆花?这个花坛一共要多少盆花? 五、锯木头: 2、有一根木料,打算把每根锯成3段,每锯开一处,需要5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 4、一个木工锯一根长19米的木条。他先把一头损坏部分锯下1 米,然后锯了8次,锯成许多一样长的短木条。求每根短木条长多少米? 六、爬楼梯和敲钟: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1、从一楼爬到二楼爬了几层?从一楼爬到四楼爬了几层?从一楼爬到六楼爬了几层? 2、业务员小李要到六楼联系工作,他从1楼到4楼走了54级台阶,照这样计算,小李走到6楼要走多少台阶? 7、挂钟6点钟敲6下,10秒敲完,那么9点钟敲9下,几秒敲完?

语文部编人教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植树的牧羊人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结构的清晰和完整。 2.结合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并学习牧羊人慷慨无私,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导学站: 1.走进作者:让.乔诺(1895~1970) ,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历经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他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作品有《屋顶上的轻骑兵》、《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等。长篇小说《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被改编为电影。 2.走进作品:有这样一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这部动画片感动了观众,仅一年时间,就使加拿大魁北克省多了150万棵树。这部作品就是《植树的男人》,选入课本改名为“植树的牧羊人”。 自学站: (1)字音字形字义 栋.梁()拣起()戳穿()慷慨()废墟() 帐篷()琢磨()坍塌()干涸()山毛榉()呼啸()酬劳()流淌()刨根问底()沉默寡言()琢磨: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不毛之地: (2)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课后的表格。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提示: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共学站: ★体会精巧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一.(5min )默读课文,提取有效信息填空,并勾画出评价牧羊人的句子。 “我”三次见到牧羊人—— 1.植树时间之长:从_________持续到__________,长达______年; 2.植树数量之多:一天种______颗橡子,三年来种了______颗橡子,有________颗发芽,____会因各种原因死掉,剩下_____长成大树; 3.牧羊人年龄之大:第一次见面,他_____;最后一次见面,他______. 4.山地的变化之大:第一次,整个高原_____;第三次,高原变得____. “我”赞美、敬佩牧羊人—— 1.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2.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二.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________段赞美牧羊人 第二部分:________段 ______牧羊人 ___________顺序 第三部分:________段 _______牧羊人 ★感受细节魅力,分析人物形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套教材关于“数学广角”单元的安排,主要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介绍一些比较典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就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时,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对例题进行过多的变式、提高问题的难度,造成教学要求过高。 数学广角.................................................................4课时 植树问题(一)。(教材第106页)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情况:“两端都要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少1的情况)。

13、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 2.摘取关键词,评价牧羊人形象。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4.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5.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学习按时间顺序简单叙事的写法。 6.学习牧羊人的精神品质,理解文章主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难点 1.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理解对比和过渡的作用。 3.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学习牧羊人坚持不懈、执着种树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假如你想了解谁是真正品行出众的人,恐怕得花好几年观察:看看他的行为是否无私,动机是否慷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法国著名作家让?乔诺的名作《植树的牧羊人》,认识一位伟大的“种树的男人”。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此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其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 2.背景资料 本文节选自《植树的男人》。《植树的男人》是让·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该作品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这部作品在1987

年被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贝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3.知识链接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包括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慷慨(kāng kǎi)光秃秃(tū) 薰衣草(xūn)废墟(xū) 干涸(hé) 坍塌(tān) 戳(chuō)琢磨(zuó) 酬劳(chóu) 山毛榉(jǔ) 流淌(t ng) 浇灌(guàn) (2)词语释义 慷慨:大方;不吝惜。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干涸:干枯,没有水。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这里用作动词,长出草木。 张扬: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声张出去;宣扬。 溜达:散步,闲走。 刨根问底:盘问事情的根源底细。 琢磨:思索;考虑。 微薄:微小单薄;数量少。 酬劳:给出力的人的报酬。 硬朗:(老人)身体健壮。 沉默寡言:深沉而少言语。 造就:培养使有成就。

(2019新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课后练习题

13 植树的牧羊人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栋.梁(d òng) 干涸.(g ù) 坍. 塌(t ān) B.遮.拦(zh ē) 呼啸.(xi ào) 缝.隙(f éng) C.溜达. (da) 戳.坑(chu ō) 微薄.(báo) D.酬. 劳(chóu) 乍.看(zhà) 鲜嫩.(nè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海拔 废嘘 地毯 沉默寡言 B.毅力 敬佩 干躁 源源不断 C.富饶 滚烫 硬朗 刨根问底 D.水渠 流淌 帐蓬 不毛之地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 了。(干枯,没有水。) B.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 ,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比喻追究底细。) C.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 上涌出的神秘泉水。(不长毛发的地方。) D.我假装随便溜达.. ,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散步,闲走。) 4.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5.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后,大家对文中的牧羊人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决定在班中开展以“我看人生意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一句有关“人生意义”的名人名言。 (2)根据语境仿写。

人生就要像雨滴一样,即使渺小,也要润物无声;人生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人生就要像金蝉一样, , 。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6.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屋里的环境?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羊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7.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8.“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