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杨晓辉(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郑州 450000 )

摘要目的总结介绍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状况及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与手段为更好地开展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数十年来发表在期刊杂

表上的原始论文及研究报告回顾和总结有关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进展对所存在与国际接轨的差距进行汇总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运用药代动力学方法研究复方中药定量表达复方中药

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与变化使中药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堂堂正正地走向国际医药市场的重要途径结论复方中药药代动学研究对于中药的有效成分时效关系量化药物的量效关系

十分重要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不同的角度对复方中药进行客观评价已成为当今临床药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面临问题

近十余年来对复方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虽然有所进展但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原因之一

是对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体内存在的形势中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四个过程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药物半衰期时效关系量效关系和方法的作用原理研究资料尚少本文通过对有关报道的总结分析探讨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希望临床安全合理地使用中药,为更好地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提供参考

在新药的评价与发展过程中药代动力学研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开始药物的临床试验前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新药在动物体内动态变化的代谢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我国新药审批办法对此做了明确规定其内容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蛋白结合等并根据数学模型求算重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临床药代动力学主要研究临床前用药过程中

人体对于药物处置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各种临床条件对于吸收分布排泄及生物转化等过程的影响计算与预测血药水平制定最佳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给药频度指导合理用药因此运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复方中药定量表达复方中药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与变化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推进了复方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 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

中药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是近十多年来兴起的中药药理学分支它的研究对中药药理及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中药复方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现代药理学研究已初步证明复方药效的发挥并非是简单的单味药相加或毒性的相减而是方中药物之间所发生的协同制约或改性等作用使复方达到预期的目的目前国内对复方的研究中多半停留在药理效应及临床疗效的观察阶段虽然也引用了一些西药药理学手段但仅表现在对几个特异性指标的观测上且重复

研究居多由于缺乏相关学科的配合使所研究的中药复方组成不稳定药效重现性差难以全面而准确的反映出复方药物的作用机制这使得国内复方制剂稳定性差质量难以控制无法与国际接轨中药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以化学测定法和生物效应法为主化学测定法是以药物在血尿及组织内的浓度为依据进行药动学研究其特点是药物成分明确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化学测定法常用的仪器有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随后由于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使直接测定生物样本中有效成分变为现实故后期研究以血药浓度为主通过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效果及检测限度促进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2. 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2.1 血药浓度检测根据中医药理论运用现代化的分析测试技术与方法针对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复方而进行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在方法学上采用选定复方中药中所含一种或数种已知化学成分

对用药前后的受试对象进行动态定时的血药浓度检测使用药动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相同的血药浓度在不同种属动物中得出的理论反应极为相似所以经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通过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来认知药理作用强度的变化规律在血药浓度方法学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药物的脏器分布滞留时间生物利用度代谢方式排泄途径等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但由于所测化学成分只是复方中许多化学成分中的几种因而不能完全代表复方药动学

2.2 生物效应法:针对有效成分尚不明确的中药及复方以生物效应法为研究手段进行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主要有 smolen法毒理研究法效量半衰期法微生物法等中药复方成分复杂有的有效成分不清楚有的有效成分虽明确但却缺乏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不能用血药浓度法研究复方中药的药代动力学故利用生物效应法直接求算复方的药动学参数从而更真实地反应复方效应和整体效果常用方法有药理效应法毒理效应法和微生物法

2.2.1 药理效应法:在一定条件下体内药量与药理效应存在对应关系药理指标常能定量地反应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只要选择适当的药理指标如血压痛阈等就可以间接地求算半衰期达峰时间等药动学参数

2.2.2 毒理效应:该法是将血药浓度法中多点测定原理与动物急性死亡率测定药物蓄积性的方法结合以急性死亡率为指标推算药动学参数适用于药理效应和毒理效应为同一组分单体或有效部分产生的复方中药

2.2.3 微生物指标法此法又可称为琼脂扩散法主要用于测定体液中抗菌药浓度根据抗菌药在含有实验菌株的琼脂平板中扩散产生抑菌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抑菌环直径大小与浓度对数呈线性关系由此可根据回归方程求出末知的样品浓度

目前已对120种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1]如丁公藤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2]等生物效应法适应于那些有效成分不明,活性成分易变无合适检测方法且又具有显著药理效应或毒理效应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如苦参碱的利胆作用与药代动力学的关系研

究[3]中药药代动力学目前仍以动物实验研究为主但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如葛根素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4]

3. 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工作面临的问题

3.1 开展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工作的紧迫性

传统中医药理论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而不衰尤其是在当今随着世界回归自然科学思潮

的兴起随着21世纪全球进入老龄化社会疾病谱和医疗模式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加之新的化学

药物开发难度大以及一些化学药物存在的毒副作用等不利因素使天然药物已成为创新药的主要研究对象这就为复方中药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可以认为,对将要进入高龄化的21世纪来说作用缓和具有适应多样性的复方中药制剂将是对慢性病特别是多脏器疾病的老年患者最理想的药经济学家预测中医药行业是中国入世受益最大的行业之一这是因为中医药根于中国在中国有广泛的基础具有本士化人材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具有国内市场的竟争力我国政府保护和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也是中医药领域少受入世冲击并带来一系列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竣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入世后我国医药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国外投资的进入加大了国内医药市场的竞争力度将对中药行业造成冲击二是中药自身的发展不完善

直接影响中医药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国际市场每年中草药销售额达160亿美元而我国作为中药发源地仅占其中的3%年出口额仅为5.89亿美元其原因是中药的出口受到各国法律上的限制认证标准上的苛求但药品质量问题药物时效关系药物量效关系合理用药参数等是影响我国复方中药出口的首要原因而积极开展药物动力学研究对于量化药物量效关系极为重要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者应积极开展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工作探究中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消除四个过程血药浓度变化规律药物半衰期时效关系量效关系和方法的作用原理可通过对多种中药的治疗方案的评价药物经济学研究及循证医学合理用药分析等从不同的角度对复方中药进行客观评价已成为当今临床药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3.2 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2.1 复方中药组成的复杂性:复方中药有数味中药组成每味生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本身就是一个小复方多味中药组成的复方所含成份多达几十甚至几百种选择何种成分为指标成分才能代表整方能否代表整方显得十分重要众多且性能各异的成分给指标成分的选择造成困难

有人以大黄为例研究了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酚游离蒽醌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它们二者虽然结构相似但由于活性基团不同因而药动学参数也不相同[5]复方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处方中药味

功能的差异在用效应法时可能涉及多个药理指标另外多数复方中药药效缓和需长期用药

才能表现出药理效应也给药理指标的选择带来了困难

3.2.2 复方中有效成分含量低:难以检测此也是目前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工作局限于少数药味成分的主要原因但随着微量和超微量检测仪器的发展这一问题有望解决

3.2.3 处方环境不确定:使得药代动力学的研究难具规律性除中成药外复方中药大多辨证施治

处方因证而异同一药味可处于不同的环境中起不同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再加上一证多病

一病多证的复杂辨证用药代动力学解释药效寻求客观与微观的切合点难以有规律可循故有部分学者对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6-9]

3.2.4人材培养:针对目前中药临床药学所面临的任务和困难殛待培养一大批既懂中医药理论又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材才能适应于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

4.结语

基于上述对中药复方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血药浓度法与生物效应法等已平行发展了十余年都各自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10]但与现代医学相比较中医药以整体观念辩证施治和复方用药为特点由于复方中药纷繁复杂每一处方都包含成千上万种成分究竟是哪一种或几种成分起作用它们的作用方式有何差异各种成分之间协同或结抗作用如何在煎煮服用过程中吸附络合分解沉淀等物理化学变化怎样这一系列问题均未得到确切答案药代动力学是一门借助先进仪器设备利用动力学原理用数学模型反应药物在体内过程的定量化科学具有整体综合动态的特点与中医药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有异治同功之处因此应用药代动力学方法研究复方中药定量表达复方中药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与变化不但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回答上述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因客观指标测定难度大且无统一的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多等种因素工作的开展一直落后于西药药代动力学但从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内容看

传统中医药对此问题早有认识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教诚中药有效成分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中草药1989.20(1):40

[2]周燕文等丁公藤注射液在家免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7.22(3):179

[3]金昔陆等葛根素在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1 7(2):115

[4]刘瑞林等苦参碱的利胆作用与药代动力学的关系中成药1996 18(8):25

[5]庞志功等大黄素大黄酚在免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西安医科大学学校按1993 14(4):346

[6]向大雄等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中国实验方剂学2002 8(1):63

[7]潘思源等试验中药药理学的基础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1993 9(5):40

[8]王继华中药药理研究的途径中药药理与临床1993 9(1):42

[9]张明等复方中药制剂药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研究成果意义方法评价与展望华西药学杂志

1993 8(1):38

[10]吴晓洋等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现状与评价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24226

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发布者:尹海华日期:2016-11-22 广义上讲,中药产业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部分,中药饮片处于中药产业的中间环节,在中药产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国家层面和各地出台的一系列引导鼓励中医药政策,如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政策等,从不同角度激励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推进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化药和中成药“零加成”的大环境下,中药饮片销售仍然享受药品加成政策,从而成为中药饮片销售提升的动力。 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制定发布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中,更是明确——不取消中药饮片加成,中药饮片不纳入“药占比”控制范围。 A、趋势市场地位不断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5345.7亿元增长至2688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19.7%;从医药工业细分子行业来看,中药饮

片加工主营业务收入由190.2亿元增加至1699.9亿元,CAGR为27.6%,中药饮片加工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医药工业整体增速。 随着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中药饮片行业在医药制造业中的市场地位在不断加强。从医药工业近三年细分子行业横向比较来看,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增速均排在8类子行业首位。从中药饮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来看,最近几年基本保持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68.23亿元,同比增长12.22%,高于全国工业增速14.52个百分点,较上年下降0.93个百分点。其中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全年利润增速高于8类子行业利润增速。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十分迅猛,而且这个发展势头还将持续。主要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等。随着产业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市场需求空间的不断扩大,中药饮片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将非常广阔。 B、行业挑战产业升级空间几许 目前,中药饮片产业的市场容量不断增大,中药饮片行业及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已进入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国家政策导向为中药饮片产业带来了升级空间,同时中药饮片行业的发展也面临很多挑战。 中药材价格上涨:防控生产盲目和种植过剩

对中医药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浅谈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摘要: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拥有巨大的机遇。在世界快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要解决中医药的困境,实质就是要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处理好中西医之间的关系,利用现代科技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精华,不断完善、创新,发扬光大,那么中医药的前景就是光明的。 关键词:中医药发展现状前景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独特医学体系。中医对人类医学发展和促进人类健康,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5中药学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进步。藿香正气液、速效救心丸等500多种中成药以其显著的疗效受到世人的瞩目。药厂通过现代技术,提取出药材的有效成分,制成现代化的中成药, 2.3再放眼海外中医药的发展。韩国在吸收中医精髓后与本国实际情况结合而成的韩医可看作中医的一支。韩医的地位相当高,近20年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考入韩医科大学。他们的古籍Data Base化和精神科领域都有独到的成就[6]。另外日本汉方医学,台湾中医的发展也是硕果累累。 [6]金基郁.韩国医疗分类R&B及现况与新动向. [7]张恒鸿.中医舌诊之证实研究. 对中医药现状的思考 一、中医药理论尚未找到与之匹配的现代科学语言,这让现代人难以理解和掌握 1.中医学是科学,必须通过科学的手段来研究,但是中医理论的语言体系是古汉语,而现代科学的语言体系是数学,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 2.中医理论中存在着西医所没有的本体论知识,如气血经络,还有特殊的宏观规律,如经络体表联系规律、经络脏腑联系规律等等,这些内容都没有被现代科学阐述清楚。 二、现行某些中医政策和管理体制不利于中医的发展,需要调整 1.在临床方面,医院管理、医师资格准入,甚至论文评选、医疗事故鉴定上,用现代医学的标准评判中医学,使原本颇成体系的中医学理论和诊疗经验被肢解破碎,丢掉的恰恰是中医药学的特长。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13级通信工程1班 张学文 131406103 一、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二、前言: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健康理念产生,国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竞争力的加强,中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但在制作工艺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 三、研究方法: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文献结合药店走访 四、研究内容: 1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中药发展现状 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料显示,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仅有27%的百姓生病后愿意看中医—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时至今日,学术界仍有人公然以科学的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的观点,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近2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亿美元。 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8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中医药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 另外,由于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和开发不充分;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化肥、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和品种的混乱,使中药材资源远远没有做到优质供应和可持续利用。 1.2化学成分研究存在的问题 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 或活性成分) 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 如p H值、肠内菌丛、酶等) 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视, 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 故成效不大,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 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强调对整体的作用, 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 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 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 这种情况更为多见。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药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是人的身体健康方面,因而,对于医疗方面的要求也就突显出来,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药自然也越发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与讨论。 在新世纪, 随着回归大自然的思潮,人们对绿色食物、绿色药材会更加向往,对健康更加关注。发展现代中药也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广阔的市场及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中药现代化。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健康理念产生,国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竞争力的加强,中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药发展现状 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统计,按来源来分类,中药资源可分为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3种,分别有11146种、1581种和80种;按使用情况可分为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3种,分别有1200多种、4000多种和7000多种。

分离途中可能丢失,丢失了也难于察觉。 (三)化学家与生物学家相互脱节 生物学家尽管不断宣布在身体机能、细胞或基因调控方面有新的发现, 但未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灵敏、简便、可靠的活性筛选体系。故化学家即使想进行活性成分研究, 也常常无法实施。 (四)未能充分重视中医药的传统经验 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 或活性成分) 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 如p H值、肠内菌丛、酶等) 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视, 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 (五)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 故成效不大 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 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强调对整体的作用, 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 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 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 这种情况更为多见。

我国中成药产业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

我国中成药产业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核心提示: 未来我国中成药产业将开始向药用消费品领域延伸,如云南白药和广东凉茶,一个开始生产牙膏,另一个向功能性饮料发展等等,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中成药产业向消费品领域延伸,对提升医药企业的品牌效应有很大的帮助。 中成药是以我国传统中草药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的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的总称,包括丸、散、膏、丹等各种剂型,它是我国经过历代医药学家的实践创造所得。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中成药作为中药产业的重要一环,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中成药产业发展概况 1、行业概况 进入09年以来,我国中成药产量保持着08年的快速发展势头,09年1-4 月,我国中成药总产量达到52万吨,同比上年增长13.7%,其中4 月份的单月产量就达到14.5万吨,同比上年增长12.5%,4月中成药单月产量占1-4 月总产量的28%左右。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在整个医药行业销量都在下滑的情况下,我国中成药产业仍然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新医改的推进及国家相应的扶持政策是它销量仍然上升的原因,再加上我国对中药的偏好,所以使得中成药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仍然能快速增长。 2、市场概况 4 月,新医改方案的颁布为中成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国家马上要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而基本药物制度里面有一半品种是中成药和中医药,因此,中成药市场上迎来一次努力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浪潮,这可以淘汰小的中成药生产企业,使中成药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另一方面,近期全球肆虐的甲型H1N1 流感疫情也带动我国中成药市场销量的升高,市场上以预防流感疫情的中成药销量明显上涨,大多数家庭都把中成药作为常备品,中成药市场发展前景可观。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为了全面阐述中药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体内过程,推动中药现代化,研究者们在生物效应法和药物浓度法等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大大推进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在查阅通过近年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相关研究的文献,并对其中新方法新思路进行总结,综述了中药药代动力学近年来的研究现况和前沿进展。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药代标记物,指征药代动力学,方法学 前言:药代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 (如静脉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给药等)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已经在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剂学、药物治疗学、分析化学、药理学等学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中药学研究中,药代动力学被广泛的应用于揭示中药作用机制及设计优化的研究,并衍生出了中药药代动力学这门新兴学科。中药药代动力学基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方和复方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对其加以定量描述。 1.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1.1生物效应法 药效的变化取决于体内药量的变化,可以通过测定药效的经时过程来反映体内药量动态变化。生物效应法从整体观点出发研究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更符合中医药理论。该法包括药理效应法、药物累计法,微生物指标法。 1.1.1药理效应法 药理效应法是一种以药理效应为指标研究药代动力学的方法。该法己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中药及其复方,特别是有效成分不明的中草药及其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肇丽梅[1]采用小鼠热板致痛模型,以镇痛效应为指标,测定黄芩苷及清热合剂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黄芩苷及清热合剂口服给药后体存药量的表观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中药复方清热合剂的达峰时间明显慢于单方黄芩苷。李成洪[2]等以血清一氧化氮变化为药理效应指标,研究了中药复方制剂禽病康在免疫抑制雏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时间标本存量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禽病康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其口服后吸收较快,分布也快,而消除较慢,体内存留时间长,药效维持时间长。宋丽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 我要打印IE收藏放入公文包我要留言查看留言文章来源:中国药材市场添加人:admin 添加时间:2007-1-10 中药行业涉及中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机械制造)和中药商业等,是集农、工、商于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综合性产业。 一、中药行业的现状 中药材生产:目前,一批优质地道药材生产基地基本形成;濒危物种代用品及中药材生物技术研究有了一定进展,特别是人工培育和人工栽培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野生变家种家养的进程;一些主要依赖进口的南药引种成功,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依赖进口的品种逐步减少。常用的500种中药材,依靠人工栽培、养殖的供应量已近50%,使中药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此外,通过全国药材资源普查,对中药材的蕴藏量、需要量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为野生药材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依据。中药行业基本形成了以中药科研教育为依托、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 中成药工业:按照《国家医药管理规》(GMP)要求组织建设和生产,加快了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和剂型改革的步伐,促进了中药工业规化、现代化进程。目前中药剂型已达40多种,特别是中药针剂、粉剂、软胶囊、缓释剂、气雾剂等先进剂型的应用,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了产品质量。中成药产品结构得到调整,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一批名优产品、著名商标及一批产值过亿、利税达千万的企业已经涌现。中药新药开发与研究有所进展。 中药饮片工业:经过量多年建设,国有重点中药饮片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装备、化验检测、仓储条件等硬件有明显的改善,同时提高了饮片的质量,并基本满足市场及医疗用药。中药饮片的生产由手工操作发展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逐步提高了中药饮片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中药商业:中药的批发企业仓储及营运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中药的零售门市网点面目一新,在进一步继承和恢复传统“老字号”等一批百年名老中药

6中药药代动力学

学校在专业引导和择业指导上有待于改进[11]。 2.3 满足老年人的身心文化需要 老年护理要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们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实际需要,要尽可能维护个体的独立[12]。依据老年护理的目标,以人为本,促使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达到最佳水平;促进、保持或者恢复健康,包括精神健康;防止和尽量减少急慢性疾病造成的失能;在临终过程中帮助维持老年人的生命,维持其尊严、减轻其痛苦,还应更深的层面发掘和探讨。 2.4 健全老年护理控制体系 建立独立的考核监督指标体系;建立合理的老年保健评估制度,目前可以建立一个各级综合医院、康复医院、护理医院的老年患者的出入院的相应的标准,界定老年保健、医疗、康复、护理各项服务之间的界限。建立居家养老的照料体系,比如社区老年公寓模式,这种模式综合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和老年公寓模式的优点,既方便,又减轻了老年人子女的负担,还解决了医疗服务人员配备不全的问题[13]。 21世纪的老年护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及努力的方向,随着新世纪护理服务的发展,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老年护理将有更快速的发展和完善,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参考文献: [1] 施永兴.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讨[J].中 国全科医学,2003,14(1):39.[2] 殷磊.老年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442645. [3] Wolff JL,Starfield B,Anders on G.Prevalence,expenditures,and comp licati ons of multi p le chr onic conditi ons in the elderly[J].JA2 MA,2002,162(20):226922276. [4] Credit or MC.Hazards of hos p italizati on of the elderly[J].Ann I n2 tern Med,1993,118(3):2192223. [5] R iedinger JL,RobbinsLJ.Preventi on of iatr ogenic illness:Adverse drug reacti ons and nos ocom ial infecti ons in hos p italized older adults [J].Clin GreriatrMed,1998,14(4):6812698. [6] A iken LH,Clarke SP,Sl oane DM,et al.Hos p ital nurse staffing and patient mortality,nurse burnout,and j ob dissatisfacti on[J].JA2 MA,2002,288(16):198721993. [7] Buerhaus P I,A taiger DO,Auerbach D I.I m p licati ons of an aging registered nurse workforde[J].JAMA,2000,283(22):294822954. [8] Jacel on CS.A ttitudes and behavi ors of hos p ital staff t oward elders in an acute care setting[J].App l Nurs Res,2002,15(4):2272234. [9] 王建荣,刘王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 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59. [10] 刘忆普,张建平,黄敏.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对老年护理之启示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95. [11] 杜丹丹,柯永红,陈靖.护理专科毕业生从事老年护理意向的 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4,10(9):867. [12] 陈素萍,范勇.老年护理与展望[J].中华实用医学,2003,5 (7):115. [13] 陈洪海,陈忠,黄垂.城市新型老年护理模式的探讨[J].护理 管理杂志,2006,6(2):55256. (收稿日期:2008208219)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综述 潘海燕 (中化二建集团医院,山西太原030021) [关键词]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8)3324894204 1 中药药代动力学概念 药物动力学(Phar macokinetics),简称动力学,系应用动力学的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给药途径进入机体后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即研究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位置、数量、疗效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释这些关系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的科学。由于对Phar macokinetics的译法尚未统一,药物动力学又被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等,其中的“代谢”概念是广义性的,包括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动力学是一门新兴的介于药学与数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已成为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剂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生物化学、药剂学、毒理学等学科的基础,并推动着这些学科的蓬勃发展。同时药物动力学还与基础学科如数学、化学动力学、分析化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近20年来,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对指导新药研究、制定临床最佳给药方案、评价制剂质量、改进药物剂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曾强调指出:“对评价药物疗效与毒性来说,药物动力学的研究,不仅在临床前药理研究阶段,而且在新药的所有阶段都很重要。” 中药药代动力学,其研究对象是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利用动力学的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通过各种给药途径进入机体后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即研究给药后体内中药的位置、数量、疗效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释这些关系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的科学。中药药代动力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与药物动力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药药物动力学对中药现代化和中药走向世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 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发展概况 我国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始于1963年陈琼华教授对大黄的研究[1],但直到80年代以后才快速发展。在80年代,我国药理工作者对中药有效成分和单味中药进行了大量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如赫梅生、李耐三、李成韶等提出毒理效应法与药理效应法研究中药药代动力学,并测定了33种单味中药和10余种中成药的药动力学参数[2,3,4]。90年代,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重点转向中药复方,对一大批中药复方及中成药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并提出不少新理论、新方法。如中国中医科学院富杭育等对麻黄汤等4个解表名方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5],并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黄熙提出“证治药动学”理论,表明中药复方在体内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和药代动力学分析完全能进行。薛燕提出

(行业分析)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工业是世界公认的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7.7%的年均增长率,是世界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五类产品之一。 在全球性回归大自然的今天,纯天然药物(民族民间药和中药属天然药物类)是继化学药物、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类药品之后,最具发展前景的药物。天然药物因无明显毒副作用,在治疗局部疾病的同时,能明显地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给药途径方便等优势,广泛地受到世界不同肤色人们的青睐。 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中药都以其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对中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足,中药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也不健全,导致中药产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我国的中药产业在充满挑战与威胁的世界环境中渐渐迎来了希望的曙光。2006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我国要在中药产业中重点开展理论创新和研究;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出台新医改政策;随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与甲型H1N1在世界范围内爆发都将给我国的中药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我国中药行业的历史发展状况 1.1国内市场状况 我国的中医药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国内早已经形成了相对

比较成熟的民族医药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迅速,产值年均递增16 6%,远高于GDP增速,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中药在医药行业中增长又最为强劲,仅2005年国内中药企业达1000多家,可生产中成药4000余种,产量也由1998年的3428万吨增长到的6O。29万吨,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销售占国内医药市场份额的三成以上。 中药产业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扩张中。2003年,中药工业实现总产值800亿元,继续保持了持续扩张的发展势头。2004年,中药行业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依然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与2003年比较,2004年医药制造业总体和化学药的增长步伐都明显回落,而中药行业则与上期基本持平,利润增速还有所提升,行业的经营稳定性相对突出。1997到2004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增长3倍多,占整个医药工业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97年的18.60%增长到2004年的26.10%。由于支持中药行业长期发展的因素,如人口增长、老龄化、城镇化等持续存在,可以预计中药行业的这种稳定增长态势仍将持续。 1.2国际市场状况 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逐渐强化,我国中药的出口额在1995年达到创纪录的7.7亿美元之后,曾持续走低,连年大幅度滑坡,落后于我国外贸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2002年之后这种势头有所好转,出口额开始回升,2003年,则取得稳定增长,于8年后再次突破7亿美元,2008年更是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可以说国产中药在国际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进展

143 第12卷 第5期 2010 年 5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2 No. 5 May,2010 中药复方药动学是借助于动力学原理, 研究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 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边缘学科。本文就近年以来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1 中药药代动力学概念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of drug metabolism,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的规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并运用数学方法,阐明体内药量的动态变化。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则应用药代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复方在体内的运动过程及动力学规律,它是中药药理学与药代动力学相互结合渗透而形成的。 由于中药复方由多味药组成,每味药又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成分复杂,干扰因素多,所以难度很大,但是意义也十分重大。研究中药复方的药代动力学规律,不仅可以阐明和完善中药复方原理及其作用机制,获取中药复方药动学参数,还能提高中药 复方制剂质量、优化给药方案,同时也为在研究中发现新活性代谢产物而创新中药新药奠定科学基础。 2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1 生物效应法 从中药的生物效应看,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是 中药复方成分的主要部分,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试验。1970年后出现了通过测定生物效应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药效的变化取决于体内药量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药效的经时过程来反映体内药量的动态变化,该实验方法发展到今天主要有药理效应法、药物累积法、微生物法。 2.1.1 药理效应法 最早提出此方法的是Smoden,是一种以药理效应为指标测定药动学参数的方法,即在一定条件下,体内药量与药理效应存在对应关系,药理指标常能定量地反应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只要选择适当的药理指标,如血压、痛阈等,就可以求算半衰期、达峰时间等药动学参数,现在仍 有相关研究的报道。肇丽梅等[1] 运用镇痛药理为指标, 测定黄芩苷及清热合剂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结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进展 周 莹1,杜武勋2,朱明丹2,马 朋1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7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0) 收稿日期:2009-10-12作者简介:周莹(1983-),女,山东人,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心血管方向。 摘 要:文章回顾了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学者提出的近期比较有代表性的各种假 设或设想,并且客观评价了各种方法在研究中的特点。 关键词: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0) 05- 0143- 03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Prescription Medicine Generation of Dynamics Research Technique Progress ZHOU Ying 1,DU Wu-xun 2,ZHU Ming-dan 2,MA Peng 1 (1.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073, China; 2.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50,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short-term comparison whic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prescription medicine generation of dynamic's commonly used research technique as well a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proposed to have the representative each kind of supposition or the tentative plan,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each method in research characteristic.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prescription; medicine dynamics; research technique 理组织的影响[ 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12 ( 8 ): 714-715.[ 9 ] 陈英,肖炜,马云,等.肾衰宁分散片对慢性肾衰模型大鼠肾脏NO、NOS、SOD 和MDA 水平的影响[ J ].中药材,2008,31 ( 8 ):1190-1193.[ 10 ] 黄迪,何立群,杨雪军,等.腺嘌呤诱发慢性肾衰模型大鼠内分泌变化的研究[ J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08,28 ( 2 ):95-98.[ 11 ] 张金海,黄云剑,蔡文琴,等. Smad2,3,4,7蛋白在大鼠5/6肾切除肾衰模型中的定位和表达变化[ J ]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 26 ( 13 ): 1141-1144.[ 12 ] 侯卫国,屠立群,何立群,等.抗纤灵颗粒对慢性肾衰药效 学动物实验研究[ J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2 ( 2 ): 100-102.[ 13 ] 王米渠,吴斌,张卫,等.补肾灵对慢性肾衰模型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 16 ( 3 ): 37-39.[ 14 ] 关鑫,周家俊,赵东,等.补肾壮骨汤干预治疗肾性骨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 ( 1 ):10-12.[ 15 ] 傅晓晴,武一曼,陈振彬,等.腺嘌呤制作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的电镜病理学研究[ 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2,12 ( 3 ):41-43.[ 16 ] 郑平东,朱燕俐.用腺嘌呤制作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 J ] . 中华肾脏病杂志,1989,5 ( 6 ):342-344.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以及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中药材GAP基地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迎来热潮--------------------------- 1第二篇:中药注射剂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加速洗牌在即--------------------------- 2第三篇:中药注射剂行业现状分析使用须重视安全--------------------------------- 4第四篇:“一带一路”带动中药材行业发展开拓海外市场--------------------------- 6第五篇:中药饮片企业现状分析加速洗牌中--------------------------------------- 7第六篇:2015年1-6月中药材及中成药CPI当月值统计--------------------------- 12 2015年1-6月中药材及中成药CPI当月值统计表: ------------------------------- 12第七篇:2014年-2015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数统计---------------------------- 13 2014年-2015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数统计表:-------------------------------- 13第十篇:2014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传统市场地位稳固--------------------------- 15第十一篇:2014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情况回顾--------------------------------- 16第十二篇:2015年中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7第十三篇:中药材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迎来国家级规划------------------------------ 18第十四篇:我国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多------------------------------------------ 18第十五篇:中药企业“走出去”需要攻克壁垒分析-------------------------------- 19第十六篇:2014年中药材出口需要关注的现象----------------------------------- 20第十七篇:2014年广东省中药材出口情况分析----------------------------------- 21第十八篇:中药材价格飙升企业成本压力加剧------------------------------------ 22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第一篇:中药材GAP基地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迎来热潮 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涉及从种质资源选择、种植地选择一直到中药材的播种、田间管理、采购、产地初加工、包装运输以及入库整个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中药材GAP作为一项旨在推动药材规范化种植、保证药材质量的非强制性行业标准,自2002年6月1日起至今,已有10个年头。 工信部发布了关于2012年度国家拟扶持60个中药材生产建设项目的公告。在公布的60个建设项目中,重点扶持的38个品种都是依据“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扶持的100个大宗和濒危中药材品种选定的,包括30万亩茯苓、20万亩连翘、5万亩山茱萸、3万亩滇龙胆等30个品种、共49个项目的常用大宗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这体现了国家对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的重视。

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 景分析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发布者:尹海华日期:2016-11-22 广义上讲,中药产业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部分,中药饮片处于中药产业的中间环节,在中药产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国家层面和各地出台的一系列引导鼓励中医药政策,如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政策等,从不同角度激励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推进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化药和中成药“零加成”的大环境下,中药饮片销售仍然享受药品加成政策,从而成为中药饮片销售提升的动力。 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制定发布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中,更是明确——不取消中药饮片加成,中药饮片不纳入“药占比”控制范围。 A、趋势市场地位不断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亿元增长至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从医药工业细分子行业来看,中药饮片加工主营业务收入由亿元增加至亿元,CAGR为%,中药饮片加工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速度显着高于医药工业整体增速。 随着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中药饮片行业在医药制造业中的市场地位在不断加强。从医药工业近三年细分子行业横向比较来看,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增速均排在8类子

论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意义及现状

论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意义及现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论文摘要:从中药复方的特点和研究现状入手,对有效成分明确和不明确的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在药动学上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和比较,指出了各种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强调应进一步加强对中药复方学和药物动力学的研究,用科学的阐明中药复方的作用过程和机理;此举将对中实现现代化,走向国际产生重要影响。 1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意义 中药及其复方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是近十多年兴起的中药药分支,主要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用模型来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它对中药药理学及中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药药动力学研究是阐明中药作用机理必不可少的环节。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为毒性试验设计和毒理效应分析提供依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毒性试验观察到的毒性反映往往不与剂量相关而与血药浓度相

关,如果高浓度的药物剂型不利于药物吸收,进入体内的药量与剂量不成正比,就有可能造成毒性剂量评估上的偏差。众所周知,进行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会有不小的困难,因此,更需要广大的工作者集中力量,找出中药作用中有代表性,有规律性的机理或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系统研究方,使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更科学、更系统,更能满足现代临床治疗的要求。 2 中药复方的自身特点及中医对药代动力学的认识 中药复方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中医理论的特色之一就在于强调“人”的整体观,发挥药物的整体调节作用,并用辩证施治的思维方法来处方用药。现代药理学研究已初步证明复方药效的发挥并非是简单的单味药相加或毒性的相减,而是方中药物之间所发生的协同、制药或改性等作用,使复方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目前,国内对复方的研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药理效应及临床疗效的观察阶段,虽然也引用了一些药理学手段,但仅表现在对几个特异性指标的观测上,且重复研究居多,所研究的中药复方组成不稳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郑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 姓名 准考证号 论文题目 20 年月日 注:准考证号、姓名要规范填写并准确无误

目录 一、中药发展现状 (2)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2) 三、未来中药学的基本特征 (3) 四、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考 (4) 五、中药的不良反应多有几种原因引起 (5) 六、提高中药质量及管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7) 七、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是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的保证 (8) 八、小结 (9) 九、参考文献 (10)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论文摘要】理性看待中药毒性,合理应用中药。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毒性多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主要是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而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总结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论文关键词】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方法 现今社会是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技术发展的高新化以及高新科技的产业化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趋势将在新药研究开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试论世纪之交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及思考,以期加快中药新药创新的步伐。 中药是天然品,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甚至常吃中成药。似乎认为有病治病,无病保安康,实际上并非如此。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 一、中药发展现状 中药研究开发是国际热门课题,国际市场每年药用植物及制品(包括保健品等)的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日本是较重视中药研究开发的国家,年销售额达1500亿日元美国国会1994年批准了把草药列为《饮食补充剂》的法案之后,1997年又制定了“植物药在美批准法”(草案),不再要求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复方混合制剂。德国在欧洲是传统药年销售额最大国家,达22亿美元。 我国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至今已有1 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三、四类各占40%,五类占2%。反映新药研制水平的一二类新药的数量明显偏少;对于三类新药的研制也多相重复,忽视了发展创新、基础研究及科研水平的提高;研制的整体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尽管如此,新药仍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占整个药品销售额10%以上,利润大约在20%以上。 中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已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国已向美国FDA进行了首次的复方中药注册申请,并分别于1997年12月和1998年3月通过了“复方丹参滴丸”和“银杏灵”新药临床研究(IND)预审,实现了中药的历史性突破,随之而来将会有更多成熟的中药品种进入世界。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1、中药理论研究系统化没有理论,中医药学不可能存在到今天;没有理论,中医药科研教学等学术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中药理论除了中医的阴阳、脏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