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氯碱工业发展八十年回顾

中国氯碱工业发展八十年回顾

中国氯碱工业发展八十年回顾
中国氯碱工业发展八十年回顾

中国氯碱工业发展八十年回顾

时间:2009-09-30 上传:张忠涛阅读:0

1929年,国内第一家氯碱厂——天原电化厂在上海正式建立,从此揭开了我国氯碱工业发展的序幕。2009年,在祖国度过六十年华诞的同时,中国氯碱工业同样迎来了行业发展的第八十个春秋。追忆八十载风云岁月,如同一部凝聚着无数氯碱人奋斗与拼搏的光辉历史。在氯碱企业共同的努力之下,我国由建国前烧碱年产量不足2万吨发展到如今的全球氯碱生产第一大国,氯产品的开发也从建国前的几种增加至目前的二百余种。追忆往昔,回顾走过的一路兼程,我们以史为鉴,继往开来。KyG山东新龙集团

KyG山东新龙集团

萌芽时期的中国氯碱工业KyG山东新龙集团

中国氯碱工业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末期,由于国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爆发,民族工业奄奄一息,各氯碱厂也在开工与停产之间反复,生产极不稳定,早期的氯碱行业正是在这一特殊时期艰难起步。KyG山东新龙集团

新中国建立前,我国共有10个氯碱厂(点)。解放前夕,电解法烧碱年生产能力近1.5万吨,主要氯产品仅有液氯、漂白粉、盐酸、三氯化铝等简单几种。第一家氯碱厂是在1929年,由当时著名爱国实业家吴蕴初先生在上海创办的天原电化厂。当时化工原料盐酸多年来依赖从日本进口,加之时局动荡产品供应时断时续,这激发了吴蕴初先生要创立中国人自己的氯碱厂。1930年11月10日天原电化厂正式开工,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长孔祥熙到会并致词,称赞吴蕴初:“独创此厂,开中国电化工业之新纪元”。KyG山东新龙集团在此期间,日军为扩大供给,充实战备,在东北、华北占领区也相继建立了一些氯碱工厂。这些工厂在日军投降后,经过当地政府的帮助与工人的维护,陆续恢复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了日后几家重点氯碱生产企业。正是在战争中积累了顽强的生存经验使得多数氯碱厂能够在建国后积蓄力量,不断发展。KyG山东新龙集团

KyG山东新龙集团

中国氯碱工业在摸索中前进KyG山东新龙集团

建国之初,百废待举,多数氯碱厂在国民党统治时期遭到物质被掠夺、设备被破坏的损害。但为了满足国家恢复经济建设对烧碱和氯产品的急切需要,各氯碱厂在原重工业部化工局的领导下,迅速进行了恢复生产和改扩建。KyG山东新龙集团

“一五”规划时期,原化工部以上海天原化工厂为试验基地,科研人员历经两年奋战,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接近5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立式吸附隔膜电解槽,提高生产量的同时,每吨电耗降低200度。此外,天原化工厂、温州电化厂等10家新的氯碱厂在这时建立起来。这一阶段我国烧碱产量实现平均年增长20.34%,为国民建设提供了支撑和保障。KyG山东新龙集团

1958年,国家为发展工业建设,在全国布点13个中型企业及一批小型企业。多个省、市、自治区纷纷筹建氯碱工厂,各厂设计规模从7500-30000吨/年不等。同时,千吨级的小型氯碱厂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全国氯碱企业数目从建国初期的10家增加到40多家,氯产品也从解放初期的几种扩至20余种。KyG山东新龙集团

伴随新建企业扩产,作为我国50年代有机氯产品的试验基地,锦西化工厂在1958年建成了国内第一套3000吨/年悬浮聚合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随后在1959年,天津、北京、上海等7套6000吨/年PVC生产装置相继投产。在虎克12 型吸附隔膜电解槽的基础上,国内相关技术人员又设计出了虎克16 型电解槽及天原32 型隔膜电解槽。这些电解槽的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氯碱工业技术水平又向前跨了一大步。KyG山东新龙集团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受此影响,国内部分氯碱厂产品质量下降明显,消耗成本上升,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直至文革末期,氯碱工业才逐步恢复正常生产。我国烧碱产

量在此期间仍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速度。KyG山东新龙集团

建国后,氯碱厂注重产品种类及生产技术的创新,科研人员不惧困难,合作研发,为此后氯碱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KyG山东新龙集团

KyG山东新龙集团

中国氯碱工业迎来改革开放新契机KyG山东新龙集团

1978 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国氯碱产品产量稳步增长。1981年8月13日,一个行业性技术经济协调组织——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在沈阳成立。作为国内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工业协会,《人民日报》在当时刊发了这则具有时代意义的消息。从此,全国氯碱厂开始了以中国氯碱工业协会为组织,开展行业的各项讨论工作。

氯碱工业相对于前几个规划时期,“六五”期间的烧碱产量明显降低。1983年,国家计委决定停止生产有机氯农药,全国各地氯碱厂相继停止和降低了对六六六、滴滴涕的生产。各工厂也通过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保证“碱氯平衡”,聚氯乙烯在此后逐渐发展成为氯碱企业保证生产的重要耗氯产品。

1986年6月10日,盐锅峡化工厂1万吨/年离子膜法烧碱投产。随后齐齐哈尔化工总厂、北京化工二厂等相继投产。同时,工厂规模向大型化发展,烧碱产量5万吨/年以上的企业,由1980年7家发展到1988年13家。这一年,烧碱产量为297.84万吨,已经接近了当时苏联、日本、联邦德国的产量水平,居世界第五位。

但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烧碱销售进入低谷。当年全国烧碱预计消耗总量为333.71万吨,同期烧碱产量为332.7万吨。产销基本持平,说明烧碱市场已进入冷静状态,结构调整成为氯碱行业之后几年的工作重点。当时存在企业众多,装置规模平均较小、分布范围广等问题,这使得在总体的宏观调控上具有一定难度。1992年,我国氯碱企业二百余家,烧碱产量在5吨以上的有27家企业,占行业整体的12%。于是氯碱行业开始呼吁各企业进行结构整合。《化工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的公布,规定了氯碱行业中的汞法烧碱,非密闭式电石炉开始被淘汰。同时第一批《化工行业禁止投资目录》中,汞法和石墨阳极隔膜法工艺也被列入禁止投资目录。者在氯碱产能过剩初期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企业在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继续加大国产化技术的研究力度,1995年,第一套万吨PVC糊树脂国产化工程一次试车成功。聚氯乙烯生产所用的引发剂、分散剂等助剂也逐步实现了国产化。我国第一套国产化复极式离子膜制碱装置在沧州化工厂投产运行,这也是国产化复极式电解槽在我国的首次应用。

中国氯碱工业迅速崛起

2001年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回落,东南亚在经历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对氯碱需求不振,国外PVC 出口商纷纷瞄准中国市场,在低价产品的进口冲击下,国内氯碱企业利润严重下滑。随着2003年反倾销胜诉,有效遏制了国外低价货源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为我国氯碱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

2003年中国经济逐步提速,GDP增速保持在年平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在逐渐升温的房地产业带动下,促使PVC产品显现供不应求的态势,自给率徘徊在50%-60%,每年需要依靠相当数量的进口弥补市场缺口。在聚氯乙烯巨大的利润驱动下,原有氯碱企业不断扩大产能,还有一批新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2004-2005年成为氯碱行业扩能较为密集的一年,中西部地区涌现了一批具有资源优势的氯碱企业。2006年烧碱进入了投产高峰期,产量达到1512万吨,跃居世界首位。

由于国内氯碱企业在几年间的急速扩张,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11月7日正式公布了《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规定新建改扩建的烧碱、聚氯乙烯装置规模。同时新建电石法PVC必须配套电石渣制水泥等电石渣综合利用装置。准入条件的颁布无疑是在“节能减排”政策的倡导下,对氯碱行业的整合起到了重要的督促和促进作用。

全球性金融危机在2008年下半年爆发,我国氯碱企业同国内各个行业一样,陷入经营困境。据中国氯

碱网在2008年10月的统计结果显示,全国65家主要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中,开工率能够维持在正常水平的只有18家。企业面对过大的库存压力只能通过限产甚至停车来进行调节。

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出口形势虽有所好转,但氯碱行业的产品出口形势依然严峻。面对危机,氯碱企业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改变原有单纯以销售原料产品为主的模式;延伸上下游产业链,运用科学的核算方法控制成本;加大技术改革力度,实现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拓宽国内外销售渠道,加快资金回流,保证企业实现正常的稳定运转。

在技术方面,国内成功研制105立方米、108立方米和110立方米PVC聚合釜,结束我国大型PVC 聚合釜依赖进口的历史。氯碱企业重视干法乙炔、低汞触媒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在电石渣、废盐酸、含汞废水等“三废”的循环回收利用方面也取得较好的成效。2008年北化机生产的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开始在企业进行工业化应用,节电效果显著。2009年,我国开始研发“氧阴极低槽电压离子膜法电解制烧碱技术”,将实现每吨碱节电20%的效果。

从过往历史的经验来看,无论是经历战争还是自然灾害,我国氯碱行业都能够渡过困难恢复生产。在建国前就已建立的老牌氯碱厂,非但没有被历史淡忘,而是经过时间的历练站在了氯碱舞台的正中央,成为了我国氯碱行业的火车头。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优秀氯碱企业同样带着创新的理念和非凡的胆识,伴随每一个时代脱颖而出。曾经老一辈氯碱人的梦想被一一实现、完成甚至是超越,在我们伟大祖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氯碱行业将继续秉承自强、务实、创新的精神续写新的篇章!

16.国内外氯碱行业现状分析及展望

16.国内外氯碱行业现状分析及展望

国内外氯碱行业 现状分析及展 望 成文日期:2018/6/24 摘要: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制取NaOH、Cl2和H2,并以他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即为氯碱行业。期货已上市品种PVC为氯碱行业中通用树脂类。2017年PVC最低点为5455,后因环保等因素,直逼8000元关口。但随后下跌行情令众人措手不及。同时,我国氯碱行业占全球接近50%的比重,份额较大。至此,本文有必要梳理国内外氯碱行业发展现状,并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一、国际氯碱行业格局简析 2017年底,世界烧碱产能约为9400万吨,聚氯乙烯(PVC) 产能约为5800万吨。但2017年底,中国烧碱产能达4102万 吨,占世界比重44%;聚氯乙烯(PVC)产能达2406万吨, 占世界比重41% 。中国成为金融危机后全球PVC消费焦点。 近期来,国际氯碱行业格局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生产工艺调整 氯碱工业生产工艺经历了水银法、隔膜法到离子法,目前 全球烧碱工艺中水银法都逐步淘汰。 2、行业景气度提升 由于全球烧碱产能扩张缓慢,需求稳定增长,全球氯碱开 工率回升到约80%,各地区开工率也持续攀升,整个世界氯碱 行业景气度大幅提高。 全球PVC产能长期处于过剩状态。近年来扩张速度明显 放缓,开工率提升,2016年为79%。 图1:全球烧碱产能及开工率图2:全球PVC产能及开工率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 3、行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美国得益于页岩气优势,PVC成本较低,对世界各个市场 均形成一定冲击,是PVC主要出口国之一,而亚洲则以日、 韩、台为主要出口国(地区),供给印度、东南亚、中东等新 兴市场。中国也逐步成为净出口国。 美国:2016年,美国氯碱行业产能为818.4万吨,增速为 3.8%;产量为69 4.9万吨,增幅为4.94%;出口为277.6万吨, 增速达0.6035%;需求为437.3万吨,需求成为3.4%。与昂贵 的油价相比,廉价的天然气对北美化学投资者更具吸引力。预 计到2040年,美国页岩天然气产量预计翻倍。 图3:布伦特油价及天然气价格对比图4:美国乙烯厂扩建进度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 印度:2012年印度完全转为离子膜制烧碱。近10余年来 烧碱需求增长率约 5.2% ,而液氯需求增长稍缓为 4.3%,主 要是由于下游耗氯行业发展缓慢。跟中国相对有一定差距,印 度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印度主要有5家PVC生产厂商,总产 能144万吨,Reliance约占50%。进口量约160万吨,表观需

国内烧碱生产技术简介

国内烧碱生产技术简介 姓名:陈银星 学号:2012084117 班级:应用化学1241班

前言:氯碱工业作为基础原材料产业与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氯碱工业 的增长水平与国家GDP增长水平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十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氯碱下游行业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变,氯碱工业始终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国烧碱总产量由2000年的668万t增长至2005年的1 253万,t年均增长率达13. 41%。“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烧碱年产量将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氯碱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烧碱市场的状况是众多烧碱生产企业所普遍关注的,作为最基本的化工原料之一的烧碱的生产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国内烧碱生产技术简介 [摘要] 国内烧碱主要用于轻工业、化工、纺织和医药等,生产方法以隔膜法和离子膜法为主。详细介绍了盐水精制工艺、淡盐水脱氯工艺及电解槽发展情况、膜法工艺。离子膜法生产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节能和最节省投资的方法,但中国尚不能生产离子膜,导致国内离子膜烧碱生产并不经济,中国应尽快将离子膜国产化,以益于氯碱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烧碱,应用,生产技术,盐水精制,电解槽

目录 1.概述 (1) 1.1国内烧碱概况 (1) 1.1.2 生产现状 (2) 1.1.3市场价格情况 (4) 1.1.4影响我国烧碱工业发展的因素 (5) 2中国烧碱生产技术 (6) 2.1盐水精制工艺 (7) 2.1.1一次盐水精制 (7) 2.1.2盐水二次精制 (7) 2.2淡盐水脱氯 (8) 2.3电解槽 (9) 2. 3. 1金属阳极电解槽 (9) 2.3.2 离子膜电解槽 (9) 2. 4膜法工艺 (9) 2. 4. 1隔膜工艺 (9) 2. 4. 2离子膜工艺 (10)

现代氯碱工业技术

今天由我来代表我们最后一组,为大家介绍现代氯碱工业生产技术。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氯碱工业。其实氯碱工业就是指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的工业。 反应方程式如下:2NaCl+2H2O=2NaOH+ H2 + Cl2 今天给大家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氯碱工业发展概况,近20年来离子膜法氯碱生产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氯碱行业主要产品最重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 咱们再来看一下氯碱工业的特点,氯碱工业主要特点有三个部分,第一个是能源消耗大,第二是氯与碱的平衡,由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氯与碱的物质的量比是1:2,然后分别乘上他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得出质量比是1:0.85,第三是腐蚀和污染. 那氯碱工业产品有哪些用途呢? 我们知道氯碱工业的三大产物分别是烧碱、氯气和氢气。 氯气和氢气可以去制取盐酸;氢气可以进行有机合成和金属的冶炼;氯气也能参与有机合成、氯化物的合成以及农药的生产;烧碱可以和氯气可以制成含氯的漂白剂,也是造纸、玻璃、肥皂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用途进一步扩大 接下来咱们看一下第二个部分氯碱工业的原理及工艺流程图, 这个流程图主要分为四个工段,第一个是化盐阶段, 就是把盐溶解经澄清槽过滤精制得到饱和食盐水为电解工段做准备,…… 第二是电解工段'电解二次精制的盐水生产氯气氢气和烧碱 第三工段是氯氢处理工段,主要针对电解槽出来的氢气氯气进行冷却干燥处理,为后续生产做准备, 第四就是蒸发工段也就是固碱工段, 我们来看一下烧碱的生产方法,主要分为三个 1、人们最早制取NaOH的方法是苛化法、

氯碱工业发展史

氯碱工业发展史 氯碱工业是基本无机化工之一。主要产品是氯气和烧碱(氢氧化钠),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纺织、造纸、冶金、有机、无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石油化工的兴起,氯碱工业发展迅速。 氯碱工业的形成18世纪,瑞典人K.W.舍勒用二氧化锰和盐酸共热制取氯气: 这种方法称化学法。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得固体产物漂白粉,这对当时的纺织工业的漂白工艺是一个重大贡献。随着人造纤维、造纸工业的发展,氯的需要量大增,纺织和造纸工业,成为当时消耗氯的两大用户。用化学方法制氯的生产工艺持续了一百多年。但它有很大缺点,从上述化学反应式,可见其中盐酸只有部分转变为氯,很不经济;且腐蚀严重,生产困难。烧碱最初也用化学法(也称苛化法,即石灰-苏打法)生产: Na2CO3+Ca(OH)2─→2NaOH+CaCO3 电解食盐水溶液同时制取氯和烧碱的方法(称电解法),在19世纪初已经提出,但直到19世纪末,大功率直流发电机研制成功,才使该法得以工业化。第一个制氯的工厂于1890年在德国建成,1893年在美国纽约建成第一个电解食盐水制取氯和氢氧化钠的工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氯不仅用于漂白、杀菌,还用于生产各种有机、无机化学品以及军事化学品等。20世纪40年代以后,石油化工兴起,氯气需要量激增,以电解食盐水溶液为基础的氯碱工业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50年代后,苛化法只在电源不足之处生产烧碱。 电解法的发展氯碱生产用电量大,降低能耗始终是电解法的核心问题。因此,提高电流效率,降低槽电压和提高大功率整流器效率,降低碱液蒸发能耗,以及防止环境污染等,一直是氯碱工业的努力方向。 初期为了连续有效地将电解槽中的阴、阳极产物隔开,1890年德国使用了水泥微孔隔膜来隔开阳极、阴极产物,这种方法称隔膜电解法。以后,改用石棉滤过性隔膜,以减少阴极室氢氧离子向阳极室的扩散。这不仅适用于连续生产,而且可以在高电流效率下,制取较高浓度的碱液。1892年美国人H.Y.卡斯特纳和奥地利人C.克尔纳同时提出了水银电解法,其特点是采用汞阴极,使阴极的最终产物氢氧化钠和氢气,不直接在电解槽而在解汞槽中生成,以隔离两极的电解产物。这种方法所制取的碱液纯度高、浓度大。1897年英国和美国同年建成水银电解法制氯碱的工厂。20世纪以来,水银法工厂大部分沿用水平式长方形电解槽,解汞槽则由水平式改为直立式,目的在于提高电解槽的电流效率和生产能力。隔膜法电解槽结构也不断改进,如电极由水平式改为直立式,其中隔膜直接吸附在阴极网表面,以降低槽电压和提高生产强度。立式吸附隔膜电解槽代表了20世纪60年代隔膜法的先进水平。 近期水银法最大缺点是汞对环境的污染。70年代初,日本政府将该法分期分批进行转换,美国决定不再新建水银法氯碱厂,西欧各国也制定了新的法规,严格控制汞污染,隔膜法电解技术便迅速发展。60年代末,荷兰人H.比尔提出了长寿命、低能耗的金属阳极并用于工业生产之后,隔膜与阴极材料也得到了改进。70年代初,改性石棉隔膜用于工业生产。80年代塑料微孔隔膜研制成功。此外,应用镍为主体的涂层阴极,并在扩散阳极的配合下,可使电极间距缩小至2~4mm。至此,电解槽运转周期延长,能耗明显降低,电解槽容量不断增大。例如:60年代初美国虎克电解槽单槽容量为55kA,至60年代末,发展为150kA,每吨氯的电耗则由2900度(10.4GJ)降至2300~2600度(8.3~9.4GJ)。随着氯碱厂的大型化,生产能力大的复极式隔膜电解槽开始使用。

浅谈氯碱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浅谈氯碱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主要简述了当前全球以及国内氯碱行业的现状及目前国内氯碱行业遇到的一些问题,简要分析了氯碱行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指出应当以清洁绿色工艺为发展方向,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氯碱化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前言 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世界氯碱工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中国氯碱行业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期,化解产能过剩、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拓展氯产品的下游应用以及加快国际化发展水平等,成为当务之急。 一、当前世界形势 全球氯碱工业的发展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在:美国氯碱工业抓住页岩气开发的机遇,增强了核心竞争能力,产品出口量有了较快的增长;中东地区依托能源优势,起乙烯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欧洲氯碱行业在经济复苏中比较平稳;新兴经济体国家氯碱行业的发展引人注目,中国主要氯碱产品PVC、烧碱等产能位列世界第一,截止2013年底我国烧碱能力已达近4000万吨/年,聚氯乙烯生产能力2300万吨/年左右。印度PVC市场需求较为强劲。这些变化带来了全球氯碱产品贸易格局的改变。对此,各国相关企业及时调整贸易策略和进出口方向,扬长避短,以减少贸易摩擦,促进全球市场有效融合。 二、国内氯碱行业现状 对中国而言,尽管氯碱工业后来居上,成为全球最大氯碱生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目前行业正遭遇产能过剩、结构失调、盈利能力下降、亏损面扩大的困境。中国氯碱工业结构调增已进入关键期。化解产能过剩是行业面临的首要任务。氯碱平衡是促进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问题,全行业必须在氯的下游开发方面做足文章,以拓宽下游,释放上游。另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也是氯碱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绕不开的问题。 目前,中国氯碱产能已严重过剩,但扩能的势头依然强劲。装置明显开工率不足,盲目扩产加剧了市场的无序竞争,企业效益下降。氯碱+PVC的发展模式已不能支撑企业经济增长。多数氯碱生产企业经营困难,新建氯碱项目面临投产即亏损的严峻局面。氯碱行业必须及时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发展氯碱下游产品的绿色清洁生产工艺,延长氯的下游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差异化平衡发展,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 首先节能降耗也是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氯碱行业发展的一个较大阻力是能耗,有效实施节能降耗,是企业产生效益的关键。一般主要措施是高标准建设新项目,优先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项目建成后处于较高的起跑线上;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

安技委函[2010]01号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施行以来,对氯气生产和使用等涉氯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同时,一些企业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对贯彻上述标准又有了新的要求。 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在具备条件时应当予以考虑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涉氯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提高事故预防能力和氯气泄漏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但是,上述两项标准施行以来,有些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及监管部门仅局限于符合标准、满足基本的要求,对于氯碱行业安全技术的发展关注不够;对于上述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标准条款未明确的事项,认识不足;尤其是低标准、低要求的一些做法,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安委办[2008]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高化工生产装置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对涉氯产品高危工艺生产装置进行自动化改造和技术改造工作将会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针对国内涉氯企业现状,为正确理解和执行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对以下有关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一、液氯贮槽安全技术要求 1、液氯贮槽厂房

液氯贮槽厂房推荐采用密闭结构,有条件时把厂房密闭结构扩大至液氯接卸作业区域;厂房密闭化同时配备事故氯处理装置,在密闭结构厂房内不仅配置固定式吸风口且配备可移动式非金属软管吸风罩,软管半径覆盖密闭结构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范围;密闭结构厂房内事故氯应输送至吸收装置。 2、液氯贮槽应急备用槽 根据最大液氯贮槽体积,至少配备一台液氯贮槽作为事故液氯应急备用受槽,应急备用受槽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空槽,管路与各贮槽相连接能予以切换操作,并具备使用操作的条件。 3、液氯贮槽液面计 液氯贮槽液面计应采用两种不同方式,采用就地显示液面计和远传仪表各一套,远传仪表推荐罐外测量的外测式液位计;现场显示液氯液位应标识明显的低液位、正常液位范围和超高液位色带,远传仪表应有液位数字显示和超高液位声光报警。液氯贮槽充装系数为≤1.20kg/L,并以此标定最高液位限制和报警。 4、事故液氯捕集 在液氯贮槽周围地面,设置地沟和事故池,地沟与事故池贯通并加盖栅板,事故池容积应足够;液氯贮槽泄漏时禁止直接向罐体喷淋水,可以在厂房、罐区围堰外围设置雾状水喷淋装置,喷淋雾状水可以适当加烧碱溶液,最大限度吸收和消除氯气对空气的污染。 5、液氯贮槽一级释放源泄漏报警 厂房、围堰内液氯贮槽一级释放源范围,应设置氯气泄漏检测报警仪,设计时应考虑主导风向、人员密集区和重要通道的影响,并能满足

氯碱工业

《氯碱工业》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能力: 1.1.1、了解氯碱工业反应原理,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 1.1.2、初步了解电解槽的简单结构和食盐水的精制。 1.1.3、常识性介绍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 1.2过程与方法: 1.2.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利用还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2、通过网上查询资料重组和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能力和创新意识。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氯碱工业的学习,培养学生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树立探究精神及合作意识,同时增强环保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3、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刚学习电解原理,对电解食盐水的原理分析问题不大,此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我校学生每年参观化工厂,知道有氯碱工业,但不具体的了解),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为上好探究课打下较好的基础,但正是由于学生对原理理解较为清晰,理论上认识较高,而对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估计,会对实际生产中的问题的解决带来一些影响,因此教学中需要做好足够的问题铺垫,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全面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客观的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为下一单元讲硫酸工业作更高更好的铺垫。 4、教学方法

探究式 以学生为主体从分析电解食盐水原理入手,让学生讨论上课的演示试验装置能否运用于工业化生产?为什么?如何解决演示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步步深入,从而使学生理解目前氯碱工业的生产流程和发展方向。 5、课型: 新课 6、教学过程:

氯碱工业简述

氯碱生产简介 化工二班张晨200900112073 【摘要】我国是世界氯碱生产大国,氯碱工业是以盐和电为原料生产烧碱、氯气、氢气的基础原材料工业,氯碱产品种类多,关联度大,其下游产品达到上千个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延伸价值,它广泛应用于农业、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电力、冶金、国防军工、食品加工等国民经济各命脉部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有关部门测算1万吨氯碱产品所带动的一次性经济产值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我国一直将主要氯碱产品产量及经济指标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统计和考核的重要指标。因为知识有限,本文针对氯碱工业的原理方法,发展历史,生产现状作简要介绍。 【关键字】氯碱工业电解方法发展现状研究方向 一、生产原理 氯碱工业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制取烧碱(氢氧化钠)和氯气并副产氢气的生产过程。过程包括盐水精制、电解和产品精制等工序,其中主要工序是电解,其中电解主要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原理。 1.电解过程的反应:(1)电解过程的主反应食盐水溶液中主要有四种离子,即Na+、C1一、OH一和H+。当直流电通过食盐水溶液时,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当阴离子到达阳极时,在阳极放电,失去电子变成不带电的原子;同理,阳离子到达阴极时,在阴极放电,获得电子也变成不带电的原子。离子在电极上放电的难易不同,易放电的离子先放电,难放电的离子不放电。 在阴极上,H+比Na+容易放电,所以,阴极上是H 2 放电,电极反应为: 2H+一2e-→H2 在在阳极上,C1-比OH-易放电,所以,阳极上是Cl 2 放电,其放电反应为 2C1-一2e-→C1 2 不放电的Na+和OH一则生成了NaOH。 电解食盐水溶液的总反应式为2NaCl+2H 2O →2NaOH+CI 2 十H 2 (2)电解过程的副反应随着电解反应的进行,在电极上还有一些副反应发生。在阳极上产生的C1 2 部分溶解在水中,与水作用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氯碱工业的发展

氯碱工业的发展 论文提要: 氯碱工业生产的是最基本的化工原料,其产品及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氯碱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它的发展壮大与否关乎着国家经济的好坏,如何使氯碱工业健康发展,如何处理氯碱工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是能否保证氯碱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首要任务。笔者所在单位是国内从事离子膜电解槽电解设备制造的企业,属于氯碱工业的源头企业,近几年,由于氯碱工业的飞速发展,作为设备制造商的我们也是销售额年年攀升,但是,透过这股猛吹而过的“氯碱风”观察氯碱工业,氯碱工业在飞速发展中还是产生了很多的问题,特别是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氯碱工业生存环境急转直下,许多氯碱厂商被迫减产或者停产,本单位的设备成品也出现提货延迟的情况。这次金融危机,将氯碱工业所存在的问题彻底的暴露出来,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怎么才能让氯碱工业健康顺利的发展。本文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简单介绍了氯碱工业,阐述说明氯碱工业发展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应对这些困难的方法手段,展望了氯碱工业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寻找氯碱工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正文: 一、氯碱工业概述 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称为氯碱工业。氯碱工业是基本原材料工业,是最基础的化学工业之一。氯碱工业产品主要是烧碱、氯气、氢气,其下游产品可达900多种,广泛应用于轻工、纺织、化工、农业、建材、电力、电子、国防、军工、冶金、食品加工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是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衣、食、住、行不可缺少的重要基本化工原料。 中国氯碱工业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末期,那时处于建国前的战乱时期,主要氯产品仅有液氯、漂白粉、盐酸、三氯化铝等简单几种。烧碱的年产量也不足2万吨。建国后,氯碱行业迅速扩建,且氯碱厂注重产品种类及生产技术的创新,科研人员不惧困难,合作研发,为此后氯碱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我国的氯碱工业在产量、质量、品种、生产技术等方面更是飞速发展,努力向国际水平靠拢。目前我国烧碱的总生产能力已经达到年产量8620千吨,居世界第2位。 二、氯碱工业的生存状况及问题 我国氯碱企业先后从发达国家引进多项高新科技,使我国的氯碱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从世界知名公司引进的先进离子膜法制碱技术,迅速发展离子膜法电解工艺,正在不断改造和转换原有的水银法和隔膜法工艺,在此背景下,我国氯碱工业迅速的发展和壮大起来,氯碱工业的发展壮大是国民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但是行业过热也带来一些隐患,产生了许多问题,在行业迅速发展时期,这些隐患和问题都被隐藏或者没有重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氯碱工业原本被掩盖的一些问题彻底暴露出来或者激化,主要表现为行业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工业布局不合理;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技术的研发创新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高耗能、重污染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等方面。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这些结构性矛盾突现得更加明显,已严重影响到氯碱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能过剩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氯碱行业迎来了一轮新的发展机遇,碱氯需求两旺,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高速增长,据统计,仅2004~2008年间,烧碱产能年均增幅就达到了20%,产量年均增幅约为16%;PVC产能年均增幅达到了24%,产量年均增幅约为15%。而另据统计,2009-2011年全国各地还有一大批氯碱项目计划投产,如内蒙古君正40万t/a PVC和40万t/a烧碱项目以及新疆中泰45万t/a PVC

关于氯碱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分析报告

关于氯碱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分析报告中国氯碱工业协会陆惠珍 烧碱生产现状 1.能力、产量、制法结构1999年我国电解法烧碱企业约190多个,烧碱生产能力750万吨左右,实际产量567.47万吨,居世界第二位(苛化法1999年约3万吨产量)。 其中:金属阳极法产量397.67万吨,占全国电解法烧碱产量70%; 离子膜法产量146万吨,占全国电解法烧碱产量26%; 石墨阳极法产量22.8万吨,占全国电解法烧碱产量4%; 水银法产量0.93万吨,占全国电解法烧碱产量0.16%。 这几种方法中离子膜法烧碱由于其烧碱质量高、能耗低、无污染的特点,发展速度较快,从1990~1996年年平均增长1%,1997~1999年年平均增长5%。水银法电解已经淘汰,石墨阳极电槽也处于淘汰地位。 2.企业规模结构 1999年全国电解法氯碱企业按产量划分: 5万吨以上企业30家,碱产量293.43万吨,占全国烧碱产量51.7%; 5万~2万吨企业58家,烧碱产量186.25万吨,占全国烧碱产量32.8%; 2万~1万吨企业41家,烧碱产量59.32万吨,占全国烧碱产量10.5%; 1万吨以下企业61家,碱产量28.4万吨,占全国烧碱产量5%。 1999年我国企业平均规模只有2.96万吨,190多个企业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烧碱产量最大、企业数最多是山东省,25个企业,94万多吨产量,占全国产量16.6%;江苏省排名第二,19个企业,66万多吨产量,占全国11.7%;上海2个企业,41万多吨产量,占全国7.3%。上海、北京、天津企业数少、规模大,上海平均规模2..6万吨,北京、天津平均规模11.7万吨。 3.烧碱供需状况 产能、产量、开工率1995年以来,烧碱产能发展较快,1999年烧碱产能已达750万吨,比1995年增加164万吨,1995~1999年5年间,烧碱产能年均增长7.2%。1999年烧碱实际产量570万吨,1995~1999年5年间,产量年均增长6.1%。 “九五”期间,1996~1999年开工率分别为83.47%、77.37%、74.06%、76.55%,年均为78%,而“七五”、“八五”平均开工率分别为92%、81%。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是国内有些氯碱企业受1995年过热经济影响发展过快;二是受国家执行环保政策关停小纸厂的影响,烧碱耗量减少;三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是我国氯碱工业有史以来最困难的一年,烧碱产量第一次出现负增长,全行业亏损。 1990年以,我国烧碱严重供不应求,1983年开始,每年平均进口20多万吨,可谓烧碱进口大国。从1991年开始,烧碱自用有余,每年出口15万~20万吨。由于PVC等氯产品需求的拉动,烧碱有余的现象还会扩大,而出口形势随着周边国家和地区烧碱产能的扩大,将会愈来愈严峻。 消费与消费量 烧碱是基本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得到广泛应用。它的传统消费领域主要是轻工、纺织和化工行业。包括碱法纸浆、合成洗涤剂、合成脂肪酸;粘胶纤维、粘胶纤维浆粕、印染布、针织用纱以及氰化钠、保险粉、磷酸三钠、硫化碱、硼砂、甲酸、草酸、AC发泡剂、磺化法苯酚等一系列耗碱产品。其次是医药、冶金(氧化铝)、稀土金属、石油工业、电力、水处理、军工等行业。各行业耗碱比例,以1997年为例,轻工33.3%,化工25.7%,纺织19.4%,医药..6%,冶金6.2%,水处理2.9%,石油工业2.1%,其他3.8%。各行业耗碱变化趋势:轻工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化工、有色冶金、纺织则是上升趋势,其他变化不大。 东、西、中部地区,烧碱消费状况也不一样,总趋势:东部轻工造纸比例比中西部要低(中西部轻工、造纸耗碱占50%左右),纺织、化工明显高于中西部,而有色冶金、石油等中西部高于东部。 “九五”前三年,确切地说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烧碱市场低迷,销售困难,库存增加。1996~1999年表观消费量分别为489万吨、480万吨、472万吨、531万吨,这4年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2.51%,远远低于“七五”(6.69%)、“八五”(7.82%)。 1997年实际消费量为482.76万吨,其中:轻工161.4万吨,化工124.63万吨,纺织93.76万吨,医药32.13万吨,冶金30万吨,其他41万吨。 4.离子膜法制碱与发展离子膜法制碱技术是当今世界的先进生产方法,我国自1986年盐锅峡化工厂首次从日本引进旭化成公司电解装置并投入运行以来,至1999年,已有7家外国公司和北化机国产化离子膜电解装置在我国45家氯碱厂投入生产。1999年离子膜法烧碱产能已达210万吨,占全国能力28%,产量146万吨,占全国烧碱产量2 5.6%。 氯产品现状 1.氯产品产量与品种结构 氯碱企业配套生产的氯产品主要有有机氯产品、无机氯产品和农药3大类。也有个别氯碱企业生产医药、染料产品(或中间体)。这两类产品大都在非氯碱企业生产,绝大多数以盐酸为原料。

氯碱工业生产

氯碱化工生产专题 [教学背景] 【教学内容】“化工生产”是高三化学教材第五章非金属元素的最后一节内容,包括氯碱工业、联合制碱工业等。 【意义】化工生产与理论实际关系密切,教材安排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互换反应、动态平衡等化学原理、理论等内容之后学习化工生产,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所学知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学习化工生产为学生后续学习金属及其冶炼打下了基础,同时巩固了已有知识。 【课标要求】对于氯碱工业和联合制碱工业的教学,应注意对原理以及生产流程的设计、比较、改进等相关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展示,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注意从生产流程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理论与生产实际的关系,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运用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分析索氏制碱法和候氏制碱法异同、氯碱工业的改进,根据实际生产进行相关的计算通过思考、互动,从中理解物料平衡、能源充分利用、绿色化学等思想,感受化学原理应用于实际化工生产的方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氯碱工业原理(B) 2、索氏制碱法原理(A) 3、候氏制碱法和简单流程,并与索氏制碱法作对比(B) 4、化工生产的一些基本原理(充分利用原料、充分利用能量和保护环境)(A) 过程与方法 1、用对比的方法,分析索氏制碱法和候氏制碱法,感受化学原理应用于实际化工生产的方法;产生学习兴趣,懂得化学和生活改善、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A) 2、从电解池的改进中了解技术改革的基本思路,探讨氯碱工业发展的前景(A) 2、通过预习、查找资料等培养自学能力和批评精神(A)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化学工业发展和社会物质文明提高的关系,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A) 2、用“充分利用原料、充分利用能量和保护环境”原理分析化工生产优点和缺点,形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A)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氯碱工业原理、候氏制碱法原理 难点:①食盐水的精制、电解槽中离子隔膜的作用、②候氏制碱法生产流程及优点 [教学过程]

氯碱工业中三废的处理

氯碱工业中三废的处理 摘要:氯碱工业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其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氯碱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三废问题严重,合理处置废气污染物对环境及产业效益都有良好的影响。本文着重于氯碱工业中废弃物污染物的处理和综合利用。 关键词:氯碱工业废弃物处理综合利用 一、前言 氯碱行业是基本化工原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产品烧碱、氯气和氢气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纺织、建材、农业、电子、国防、军工、冶金和食品加工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基本化工原料的“三酸二碱”中,氯碱工业就占据了烧碱和盐酸两种[1]。其主要原料为含汞和非汞原盐,产生的废弃物包括燃煤灰渣、废电石渣、废盐泥、含汞废活性炭、吸附器活性炭和废催化荆、水处理废污泥及盐泥污水和废气等,直接排放将对环境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2]。 二、氯碱工业的发展 2.1氯碱工业的发展现状 水银电解法生产烧碱是以流动的水银层作为阴极,在直流电作用下使电解质溶液的阳离子成为金属析出,与水银形成汞齐,而与阳极的产物分开。产品氢氧化钠与氢气以及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中均有少量水银。我国化工部于1996年出台了《关于化工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尽快淘汰汞法醋酸和水银法烧碱,并得到有效实施,因此我国于“十五”初期已彻底淘汰水银法烧碱,“十五”后期淘汰了汞法醋酸[3]。虽然水银电解生产烧碱工艺和汞法醋酸已被淘汰,由于汞的使用和管理不善,已对外部环境造成了汞污染,其排放的汞污染物依然存在于环境中,对当地河流、土壤、植物甚至地下水等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3]。 我国氯碱工业于1995-2001年第一轮高速增长期,此时离子膜法得到推广,开始摒弃水银电解法。进入2l世纪,由于世界及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工厂,由此带来对基础化工原材料的巨大需求,推动着我国氯碱工业的快速发展,2002~2010年第二轮高速增长期[4]。 目前国内的氯碱生产企业大约有200多家,至2003年底,国内烧碱综合生产能

2016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练习 氯碱工业.doc

氯碱工业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氨生产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 B.联合制碱法是将二氧化碳和氨气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制得碳酸氢钠,再在高温下灼烧,转化为碳酸钠 C.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 D.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可防止阳极室产生的H2进入阴极室 2.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碳酸氢铵可制备小苏打,滤出小苏打后,向母液中通入氨,再冷却、加食盐,过滤,得到氯化铵固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制备小苏打的方程式为:NaCl+NH4HCO3→NaHCO3↓+NH4Cl B.母液中通入的氨气与HCO3﹣反应:NH3+HCO3﹣→CO32﹣+NH4+ C.加食盐是为增大溶液中Cl﹣的浓度 D.由题可知温度较低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大 3.NaCI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干燥的Cl2能用钢瓶储存,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B.工业上利用澄清石灰水与Cl2反应来制漂白粉 C.往NaCl溶液中先通足量氨气后,再通入足量CO2才可能析出NaHCO3 D.电解含酚酞的NaCl溶液,由于OH﹣往阳极移动,故阳极先变红 4.下列关于工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侯氏制碱工业中,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二氧化碳,后通氨气 B.在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硝酸工业中,皆采用循环操作提高原料利用率

C.在氯碱工业,电解槽一般用铁网作电极 D.合成氨工业用天然气造气的方法中,与水蒸汽高温反应优于热分解法 5.下列化学工业中,未涉及原料循环使用的是() A.侯德榜制碱法B.索尔维制碱法 C.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D.工业炼铁 6.化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氯碱工业是利用电解原理来生产氯气和纯碱 B.农业生产中可将氮肥硫酸铵与钾肥碳酸钾混合使用 C.区分食盐是否加碘的方法是观察食盐是否略显紫色 D.可用点燃的方法鉴别衣物是否为丝织品、毛织品 7.下列关于化工生产原理的叙述中,符合目前工业生产实际的是()A.氯碱工业中,离子交换膜的作用是防止离子运动 B.硫酸、硝酸、合成氨均使用了催化剂 C.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D.氯气和氢气混合在光照条件下生成氯化氢,用水吸收得到盐酸 8.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来水厂可用明矾对水进行消毒杀菌 B.氯碱工业中,NaOH是在阴极室中产生的 C.电解法精炼铜时,粗铜接电源的负极 D.实验室盛放Na2CO3、Na2SiO3等溶液的试剂瓶应用玻璃塞 9.下列化学工业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 化工氯碱工业原理2H2O+2NaCl H2↑+Cl2↑+2NaOH

氯碱工业属于基本化工原料工业

氯碱工业属于基本化工原料工业,基本化工原料通常是指“三酸两碱”,盐酸和烧碱这两种氯碱工业的食盐电解产品就占其中的两种,再加上氯和氢可以进一步加工成许多化工产品,所以氯碱工业及其相关产品涉及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诸多领域,除应用于化学工业本身外,在轻工、纺织、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和公用事业等领域也均有很大用途。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烧碱、氯气、氢气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冶金、电力、国防、军工、建材和食品加工等工业部门,耗碱和耗氯产品,已达数千种。据测算,每万吨氯碱可创造5—7亿元工业产值。发展氯碱工业,是相关产业部门的迫切愿望,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 一、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特性和用途氯碱工业的生产流程、主要产品和用途如下图所示:原料盐烧碱用途:造纸、纺织、制铝、石化等 电氯用途:农药、氯产品、含氯溶剂等电石氢(副产品)用途:硬化油、炼钨等 (一)烧碱 烧碱naoh,又称苛性碱,学名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半透明状的结晶体。纯的无水氢氧化钠,潮解性极强,易溶于水,溶液呈强碱性。其水溶液由于浓度不同,可以生成含有1、2、3.5、4.5和7个水分子的水合物。氢氧化钠还易溶于乙醇、甘油;但不溶于乙醚、丙酮、液氨。烧碱的主要用途最早从制造肥皂开始,逐渐用于造纸、纺织、印染等方面;制铝工业及60年代后石油化工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烧碱的用途。 西欧国家碱(包括纯碱和烧碱)的消费构成化学品32% 玻璃18% 纸及纸浆13% 制铝7% 肥皂及清洗剂6% 人造丝及赛璐珞2% 石油工业3% 纺织品2% 水处理1% 其他16% (二)氯 氯在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气体,经压缩可液化为金黄色液态氯。具有极强的刺激臭味,性甚毒,即使少量吸入,亦足以损害咽喉及肺脏,故战争时用作毒气之一。氯略溶于水,在阳光下,氯水性不稳定,常放出氧,具有氧化作用,广泛用来消毒和杀菌。氯为活泼元素之一,除氧、氮、稀有气体、溴、碘、碳等外,能与一切单质,及多种含氢化合物反应,故用作强氧化剂和氯化剂。 氯的用途很广,分为无机氯产品和有机氯产品两大类。 氯最早用于制造漂白粉。含有效氯高且稳定性强的漂粉精(主要组成为次氯酸钙)正逐渐发展,现在世界产量近20万吨。60年代以后,又有氯代异氰尿酸及其盐类高效漂白剂问世,目前世界产量已近8万吨。此外,水消毒用的液氯,及纺织造纸工业用的次氯酸钠和亚氯酸钠,都为常用无机氯产品之一。 氯产品的第二个大用户是有机氯农药,含氯和通过氯来合成的农药很多,如速灭威、含氯菊酯等。 聚氯乙烯:国外有机氯产品远比无机氯产品为多,其中最大的耗氯产品为聚氯乙烯(pvc),目前它是仅次于聚乙烯的世界第二大塑料制品,聚氯乙烯的用途日趋广泛,目前其软制品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和农用薄膜;硬质聚氯乙烯塑料多用于建筑材料,卫生设备等。美国80年代初用于建材的聚氯乙烯塑料已占总量的半数以上。聚氯乙烯能与醋酸乙烯、偏二氯乙烯、丙烯等第二单体共聚,制造塑料、涂料、纤维等用,它的透明度比聚乙烯好,可以注塑。生产聚氯乙烯塑料与同体积产品比,能量消耗仅为钢的1/3,铝的1/4。以石油为原料,生产1吨聚氯乙烯只需要石油1.9吨,而制聚乙烯要2.3吨,因而聚氯乙烯将来有可能超过聚乙烯,成为最大塑料品种。聚氯乙烯加工过程中的改性剂——氯化聚乙烯,世界年产量近10万吨,用氯7万吨。 含氯溶剂:这种产品自50年代初开始发展,代替易燃而且能耗大的石油系溶剂,发展最

氯碱工业发展

氯碱工业综述 摘要:介绍我国氯碱工业起源、发展及现状。主要经历过哪些阶段。 关键词:氯碱工业;起源;发展;现状。 氯碱工业是以食盐为原料,用电解法生产烧碱(氢氧化钠)、氯气、氢气和由此生产一系列氯产品(例如盐酸、高氯酸钾、次氯酸钙、光气、二氧化氯等)的无机化学工业。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氯与烧碱都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化工、冶金、造纸、纺织、石油等工业,以及作为漂白、杀菌、饮水消毒之用。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0] 我国氯碱工业主要经历了萌芽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目前我国正处于成熟时期。 萌芽时期:在此期间我国出现了早期的氯碱工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著名化工实业家吴蕴除先生创办的上海天原电化厂。[1] 在萌芽时期我国正处于战争年代。在战火纷飞中。我国的氯碱工业坚强的长出绿芽。 我国的氯碱工业起源于二三十年代。开创者: 吴蕴初;吴蕴初:化工专家,著名的化工实业家,我国氯碱工业的创始人。二三十年代,他研究成功廉价生产味精的方法,在我国创办了第一个味精厂、氯碱厂、耐酸陶器厂和生产合成氨与硝酸的工厂。为我国化工行业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1930年投产的上海天原电化厂(现上海天原化工厂的前身)作为我国最早的氯碱工厂,日产烧碱2t。[7]到1949年解放时,全国只有少数几家氯碱厂,烧碱年产量仅1.5万吨,氯产品只有盐酸、液氯、漂白粉等几种。[3] 1935年山西化学厂建成,并采用西门子水平隔膜电解槽。受战争的影响,上海天原电化厂迁往重庆并于1940年重庆天原电化厂并投产.[8] 在抗战期间,日军为扩大供给,充实战备,在东北、华北占领区也相继建立了一些氯碱工厂。这些工厂在日军投降后,经过当地政府的帮助与工人的维护,陆续恢复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了日后几家重点氯碱生产企业。正是在战争中积累了顽强的生存经验使得多数氯碱厂能够在建国后积蓄力量,不断发展。新中国建立前,我国共有十几个氯碱厂。解放前夕,电解法烧碱年生产能力近1.5万吨,主要氯产品仅有液氯、漂白粉、盐酸、三氯化铝等简单几种。[5] 正是因为我国的氯碱工业萌芽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才能为接下来的蓬勃发展攒下充足的力量。 发展时期:我国氯碱工业的发展时期主要是在建国以后。在此期间为满足国民需求。我国的氯碱工业迎来了发展的好时节。 建国之初,百废待举,多数氯碱厂在国民党统治时期遭到物质被掠夺、设备被破坏的损害。但为了满足国家恢复经济建设对烧碱和氯产品的急切需要,各氯

中国氯碱工业发展八十年回顾

中国氯碱工业发展八十年回顾 时间:2009-09-30 上传:张忠涛阅读:0 1929年,国内第一家氯碱厂——天原电化厂在上海正式建立,从此揭开了我国氯碱工业发展的序幕。2009年,在祖国度过六十年华诞的同时,中国氯碱工业同样迎来了行业发展的第八十个春秋。追忆八十载风云岁月,如同一部凝聚着无数氯碱人奋斗与拼搏的光辉历史。在氯碱企业共同的努力之下,我国由建国前烧碱年产量不足2万吨发展到如今的全球氯碱生产第一大国,氯产品的开发也从建国前的几种增加至目前的二百余种。追忆往昔,回顾走过的一路兼程,我们以史为鉴,继往开来。KyG山东新龙集团 KyG山东新龙集团 萌芽时期的中国氯碱工业KyG山东新龙集团 中国氯碱工业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末期,由于国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爆发,民族工业奄奄一息,各氯碱厂也在开工与停产之间反复,生产极不稳定,早期的氯碱行业正是在这一特殊时期艰难起步。KyG山东新龙集团 新中国建立前,我国共有10个氯碱厂(点)。解放前夕,电解法烧碱年生产能力近1.5万吨,主要氯产品仅有液氯、漂白粉、盐酸、三氯化铝等简单几种。第一家氯碱厂是在1929年,由当时著名爱国实业家吴蕴初先生在上海创办的天原电化厂。当时化工原料盐酸多年来依赖从日本进口,加之时局动荡产品供应时断时续,这激发了吴蕴初先生要创立中国人自己的氯碱厂。1930年11月10日天原电化厂正式开工,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长孔祥熙到会并致词,称赞吴蕴初:“独创此厂,开中国电化工业之新纪元”。KyG山东新龙集团在此期间,日军为扩大供给,充实战备,在东北、华北占领区也相继建立了一些氯碱工厂。这些工厂在日军投降后,经过当地政府的帮助与工人的维护,陆续恢复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了日后几家重点氯碱生产企业。正是在战争中积累了顽强的生存经验使得多数氯碱厂能够在建国后积蓄力量,不断发展。KyG山东新龙集团 KyG山东新龙集团 中国氯碱工业在摸索中前进KyG山东新龙集团 建国之初,百废待举,多数氯碱厂在国民党统治时期遭到物质被掠夺、设备被破坏的损害。但为了满足国家恢复经济建设对烧碱和氯产品的急切需要,各氯碱厂在原重工业部化工局的领导下,迅速进行了恢复生产和改扩建。KyG山东新龙集团 “一五”规划时期,原化工部以上海天原化工厂为试验基地,科研人员历经两年奋战,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接近5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立式吸附隔膜电解槽,提高生产量的同时,每吨电耗降低200度。此外,天原化工厂、温州电化厂等10家新的氯碱厂在这时建立起来。这一阶段我国烧碱产量实现平均年增长20.34%,为国民建设提供了支撑和保障。KyG山东新龙集团 1958年,国家为发展工业建设,在全国布点13个中型企业及一批小型企业。多个省、市、自治区纷纷筹建氯碱工厂,各厂设计规模从7500-30000吨/年不等。同时,千吨级的小型氯碱厂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全国氯碱企业数目从建国初期的10家增加到40多家,氯产品也从解放初期的几种扩至20余种。KyG山东新龙集团 伴随新建企业扩产,作为我国50年代有机氯产品的试验基地,锦西化工厂在1958年建成了国内第一套3000吨/年悬浮聚合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随后在1959年,天津、北京、上海等7套6000吨/年PVC生产装置相继投产。在虎克12 型吸附隔膜电解槽的基础上,国内相关技术人员又设计出了虎克16 型电解槽及天原32 型隔膜电解槽。这些电解槽的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氯碱工业技术水平又向前跨了一大步。KyG山东新龙集团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受此影响,国内部分氯碱厂产品质量下降明显,消耗成本上升,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直至文革末期,氯碱工业才逐步恢复正常生产。我国烧碱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