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湿热方剂

湿热方剂

湿热方剂
湿热方剂

(湿热)慢性前列腺炎方:当归10克,浙贝10克,苦参10克,薏苡仁15克,败酱草15克,制附片6克,黄柏10克,乌药10克,薄公英15克,车前子10克(包煎),丹皮1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服,14剂为一疗程。

祛湿振痿汤:柴胡‘生地’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子(布包)’当归各10克。苍术‘莬丝子’各25克,蜈蚣2条,生甘草10克。

每日一剂,一日2次。

湿热下注型阳痿:紫菀‘制天南星’土伏苓‘龙胆草’黄芩淫羊藿各10 克,生甘草6克,灯芯草1克,吴茱萸3克,生地黄‘生黄芪’菟丝子各30克。

每日一剂,10日为一疗程。用于湿热型阳痿。

用于湿热下注:白花蛇舌草‘生黄芪各30克,蒲公英’土茯苓‘赤芍’败酱草‘巴戟天各20克,生大黄’黄柏‘川楝子’乌药各10克,虎杖15克。

清热利湿,化瘀补肾。水煎服。

药酒

1锁阳30克,白酒500毫升,泡七天。益精壮阳,养血强筋,一日两次,一次20毫升。

2巴戟天(去心),菊花各60克,熟地黄45克,花椒‘枸杞各30克,制附子20克白酒1500毫升。补肾壮阳,每日2次,每次20毫升。

3慢性支气管炎:干咳无痰或少而粘,:南沙参9克,麦冬10克,杏仁9克,川贝母9克,枇杷叶9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百日咳,南沙参9克,百部9克,麦冬1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有缓解痉挛性咳嗽作用。

肺结核,干咳无痰,:南沙参9克,麦冬6克,甘草3克,

开水冲泡,代茶饮服,有强壮止咳作用。

产后无乳,南沙参(杏叶沙参)12克。与猪肉同煮。饮汤吃肉。

4感冒伤风:蒲公英3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大青叶15克。

水煎服。

5各种炎症:蒲公英60克,金银花30克,水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

日服2次,连服5日

6慢性胃炎:蒲公英30克,猪肚1个,

加水炖烂,分两次服用。

7黄胆型肝炎:蒲公英50克,茵陈50克,白糖50克,大枣10枚,

共煮粥食,日食2次

8痔疮出血:蒲公英30克,地榆30克,焙干研末,

用生姜,大枣汤送服,每次6克。

9气管炎:蒲公英60克(干),鱼腥草40克,焙干研成细末,用蜂蜜水送服

日服三次,每次6克。

10便秘:鲜蒲公英60克,水煎取50-100毫升,加白糖或蜂蜜。

日服一剂,连服3-5日。

11小便淋涩:蒲公英60克,玉米须60克,

水煎浓汁,加白糖调服。

12急性乳腺炎:鲜蒲公英60克水煎服。早晚一次。同时将蒲公英捣烂,敷患处,蒲公英,忍冬藤各30克。加水适量及黄酒煎浓汁,日服1剂,分2次服。

13小儿蛔虫性肠梗阻:用大黄粉蜜合剂,(生大黄粉5钱,炒至微黄的米粉3钱,蜂蜜2两,加适量温开水调匀)

每小时服一次,每次一汤匙。全剂分12次服完。

治疗前列腺炎的中药方剂

时间:2009-08-24

中药治疗前列腺炎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泻浊。

【方名】萆分清饮。

【组成】川萆6克,黄柏1.5克,石菖蒲1.5克,茯苓3克,丹参4.5克,白术3克,莲子心 2.1克,车前子 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医学心悟》卷四。

中药处方(二)

【辨证】阴虚火旺,真阴不足,虚火有余。

【治法】滋阴清热,利水通淋。

【方名】化阴煎。

【组成】生地黄6克,熟地黄6克,牛膝6克,猪苓6克,泽泻6克,黄柏6克,知母6克,绿豆9克,龙胆草 4.5克,车前子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肾虚水停。

【治法】补肾利水,泻浊分清。

【方名】固精导浊方。

【组成】萆12克,茯苓12克,菟丝子12克,淮山药12克,车前子12克,沙苑蒺藜18克,益智仁9克,牛膝9克,泽泻9克,乌药6克,石菖蒲6克,甘草梢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杂志》。

中药处方(四)

【辨证】痰瘀阻络。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导滞。

【方名】前列腺汤。

【组成】丹参10克,泽兰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4.5克,乳香4.5克,没药4.5克,王不留行10克,青皮6克,川楝子6克,小茴香3克,白芷6克,败酱草20克,蒲公英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外科学》。

中药处方(五)

【辨证】阴虚火旺。

【治法】滋肾清热。

【方名】劳淋汤。

【组成】生山药30克,生芡实90克,知母9克,真阿胶9克,生白芍9克。

【用法】水煎服。

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型带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型带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型带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湿热型带下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4.00%,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型带下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湿热型带下病;临床疗效 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on Longdan Xiegan soup in treating damp-heat type leukorrhagia FANG Fang.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Jinzhou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zhou 12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of Longdan Xiegan soup in treating damp-heat type leukorrhagia.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damp-heat type leukorrhag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Western medicine for treatment,and experimental group also received Longdan Xiegan soup for treatment. Clinical effect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88.00%,and control group had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64.00%.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than control group,and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Longdan Xiegan soup show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damp-heat type leukorrhagia,and this method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Longdan Xiegan soup;Damp-heat type leukorrhagia;Clinical effect 带下病为妇科的常见疾病,有文献报道,该病在门诊的发病率可以达到50%以上,其发病年龄在15~44岁之间[1-5]。湿热下注型带下是带下病中的常见类型,该病西医主要使用咪唑类药物、甲硝唑与制霉菌素等进行治疗[6-8]。中医认为,女子带下乃人体之津液,受肾藏泄的控制,脾主运化又是津液的来源,脾喜燥恶湿,因此治疗上要采取燥湿的方法,但是又不可以太多。妇女外感湿邪热毒,导致带下物质增多,湿热下注于下焦,出现阴部瘙痒、疼痛,根据中医辨证使用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作者从2015年12月起使用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型带下病,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6月在锦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50例湿热型带下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年龄19~

混合痔(湿热下注)中医临床路径

2013年痔病(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混合痔且中医诊断为痔病属湿热下注型,适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消痔灵注射术+痔自动套扎术的住院患者。 一、痔病湿热下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消痔灵注射术+痔自动套扎术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痔病(湿热下注)(TCD 编码: BWG016);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混合痔( ICD-10 编码: I84.201 ); 并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消痔灵注射术+痔自动套扎术。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制定的《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混合痔临床常见证候: 风伤肠络证 湿热下注证 气滞血瘀证 脾虚气陷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制定的《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 (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混合痔,且中医诊断为痔病属湿热下注型。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混合痔,且中医诊断为痔病属湿热下注型的患者;

2、有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消痔灵注射术+痔自动套扎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痔上粘膜环切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5、伴有以下情况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1)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 (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 (3)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 (4)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 (5)孕妇。 (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肛门镜检查、肛门指诊。 八)住院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肿瘤二项、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 X 线片、腹部超声。 (九)治疗方法 1.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消痔灵注射术+痔自动套扎术。 2.中药坐浴熏洗:术后根据患者的创面情况选用。 3.辨证选择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4.术后中药栓剂纳肛、膏剂外涂。 5.中药外敷或中药纱条换药 6.护理:辨证施护。 (十)完成路径标准 1.创面愈合良好。 2.排便正常,肛门无疼痛、出血。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中医医案(带下)

中医医案(带下) 例一余××,女,32岁,搬运工人。初诊日期:1975年5月21日。 患者服长效避孕药已一年,近月来白带增多为水样。胃纳差,口淡,睡眠欠佳,尿量减少,大便两天一次,面部色素沉着明显,舌淡白,唇色亦淡,脉沉滑略弦。 辨证,脾肾虚损带下。 治法:健脾固肾,收敛止带。 方药:菟丝子2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0克、海螵蛸15克、白芷10克、岗稔根30克,4剂。 5月28日二诊:服药后带下较前大减,胃纳增进,面部色素沉着亦减轻,睡眠仍欠佳,尿正常,舌淡红,苔薄微黄,脉细滑。药已见效,按法照上方加首乌20克,续服6剂后,自带已净。 (《罗元恺医著选》) 例二王,女,37岁。 带下青色,腥臭稠粘,头胀目眩,口苦胁痛,脉来弦数,舌质红,苔黄腻。症属肝经湿火下注,拟泻厥阴之火,化膀胱之湿。 龙胆草6克、黑栀9克、炒白芍9克、生甘草3克、黄芩4。5克、青陈皮各3克、茯苓12克、绵茵陈15克、柴

胡4。5克、川萆薢9克、炙白鸡冠花12克 三诊:带下不多,胁痛间或有之,脉弦,苔薄黄。再拟疏肝和营,兼清余热。 炒柴胡4石克、丹皮4。5克、黑山栀9克、当归9克、制苍木4.5克、茯苓12克、炒白芍6克、甘草2.4克、薄荷、纯梗4.5克、郁金6克、炙白鸡冠花12克(《叶熙春医案》) 例三吴××,35岁,职工。素嗜辛辣,房室不节,以致形肉日消,迩日易怒,咽痒干咳,入夜少睡,多梦纷纭,心悸惊惕,赤白带下,头晕腰瘦,便艰,溲赤,舌质红、苔白糙,切脉二尺沉细,寸关弦数。 女贞子、旱莲草、麦冬、远志、金樱子各9克,阿胶、茯神、生地、杞子各12克,黄连1。8克、莲肉15克、鸡子黄1枚,5剂。 嘱忌辛辣,禁房事。 复诊:带净,寐安,唯腰膂仍感酸楚,上方去黄连,加川断9克,继投六剂,所患诸恙尽廖。 (陈予舟等整理)周兰若先生治疗带下经验介绍,江苏中医8:31,1965) 例四张x。肝燥血虚,气机失调。干呕暖气,且少腹作痛:赤白带下,食入乏味。舌白胖。以和中调气治之。 焦白术9克、旋复花4.5克、生白芍9克、偎木香2.4

湿热痤疮,三种方法

湿热痤疮,三种方法 中医在临床上将痤疮分:湿热症,内毒血热症、血虚风燥症。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中医如何治疗湿热型痘痘,具有治疗痤疮功效的中药有:藏红花、丹皮、赤芍、玄参、蝉蜕、连翘、野菊、陈皮、白芷、双花等。也可以试试施氏草本祛痘膏,简单方便,刚长的痘痘马上用,隔天就好。 一、肺热引起痤疮,宜用清泄肺热法 肺热痤疮,多由肺有宿热,复感风邪,遂使肺热不得外泄引起。其症面长丘疹,状如粟米,可挤出白粉色油状物,皮疹以鼻周围为多,亦可见于前额,间或有黑头粉刺,且伴口鼻干燥,大便干结,苔黄,舌红,脉数。当用上法。宜用泻白散(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目前,临床上多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其治疗效果大大增强,目前多由原方去掉人参,加上黄芩和栀子。全方合用,共同发挥清泄肺胃之热的功效。肺胃热清,脏腑通利,痰湿散结,则粉刺得以消除。

二、血热引起痤疮,宜用凉血清热法 血热痤疮,多由情志内伤,气分郁滞,日久化热,热伏营血所致。其症颜面丘疹以口鼻及两眉间为多,面部潮热明显,妇女尚有月经前后丘疹增多,舌红,脉细数等。当用上法。用凉血五花汤(红花、玫瑰花、鸡冠花、野菊花、凌霄花)合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加减治之,其效颇佳。 三、胃热引起痤疮,宜用清泻胃肠法 胃热痤疮,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之物,使肠胃燥结,中焦积热,郁于面部皮肤而致。其症面部丘疹,状如粟米,能挤出白粉样油状物,间有黑头粉刺,以口周为多,亦可见于背部与前胸,且常伴有口干口臭,饮食较多,舌燥,喜冷饮,大便秘结,脉沉实有力等。最宜上法。用清胃散(黄连、升麻、当归、生地、丹皮、石膏)加减治之,甚验。 中医认为痤疮患者应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榴莲、芒果、龙眼、荔枝等属热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患者可多吃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清热利湿排毒食品。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教学提纲

2010年重点优势病种 痔(混合痔)诊疗优化方案痔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缘皮肤炎症、结缔组织增生、肛管皮下静脉曲张破裂形成的隆起物。男女老幼皆可为患。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中西医病名相同,但中医术语中痔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中医肛肠科所治疗的痔是狭义概念的痔疮。现代观点认为痔是人的正常解剖结构,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正常肛垫发生出血、脱出或嵌顿等症状即称为痔病。据此理论,内痔即肛垫的病理性肥大、下移,外痔则为肛门部位的皮肤皱襞发炎、肥大、结缔组织增生、血栓瘀滞。 一、病名 中医病名:痔(内痔、外痔、混合痔)ICD编码 BWG000 西医病名:内痔、外痔、混合痔 ICD编码 90394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症状: 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亦可表现为手纸染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内痔:直肠末端肛门齿线以上粘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又称"里痔"。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主要临床表现是初发常以无痛性便血为主要症状,血液与大便不相混,多在排便时滴血或射血,出血呈间歇性,每因饮酒、过劳、便秘或腹泻时使便血复发和加重,出血严重时可引起贫血。肛查见齿线上粘膜呈半球状隆起,色鲜红、暗红或灰白。随着痔核增大,在排便时或咳嗽时可脱出肛外,若不及时

《薛生白湿热病篇》必读

《薛生白湿热病篇》必读 《薛生白湿热病篇》据传为清代著名医学家薛雪(字生白,号一瓢)所著,曾被收入多部医书中。本书原文选自王士雄编著的《温热经纬》,共分46条,是专论湿热病的重要文献,本书选录其中7条。 【原文】 ★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1)【释义】 本条论述湿热证初起的临床表现。按薛生白的自注所云,本条是湿热证的提纲。关于湿热证的发病原因,按薛氏自注所云,是:“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也就是说,素有脾湿内蕴之人,再外感湿热邪气,内外相引,最易发生湿热证。可见,湿热证往往初起就以脾胃为中心。其初起以恶寒为主症,是因为湿邪阻遏气机,卫阳之气被郁,不达于表,肌表失于温煦所致。但湿为阴邪,重浊粘腻,故湿热证初起除见恶寒外,还当并见四肢倦怠困重,肌肉重痛。其特点是恶寒而肢体重痛,突出的症状是沉重感,与伤寒初起之恶寒体痛有所不同,临床当重点鉴别。随着病情的发展,湿热郁蒸,则热势渐增而恶寒消失,呈现“但热不寒”,甚至反恶热。热蒸湿动则“汗出”,但其特点是汗少而粘。由于湿邪阻遏气机,故“胸痞”为必见之症。因湿热证初起,热蕴湿中,热郁于里而不得发越,故多见舌苔白腻。若进一步发展,湿热交蒸,热邪发越,则可转为黄腻苔。湿阻气机,气化不利,津不上承,则“口渴”,但因其津液未伤且湿邪内停,故口虽渴而不欲饮水。 【原文】 ★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在表分,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术皮、薄荷、牛蒡子等味。头不痛者,去羌活。(2) 【释义】 本条论述湿热表证中湿重于热的证治。薛氏在本条自注中云:“身重,恶寒,湿遏卫阳之表证。头痛,必夹风邪,故加羌活,不独胜湿,且以祛风”。可见,本条是论述湿热证初起湿邪遏阻卫阳之表证的证治。湿阻气机,卫阳被郁,表气不畅,腠理不通,故“恶寒,无汗”。湿邪重浊,其袭表则“身重”,即周身困重。湿邪夹风上攻,头部气血逆乱,故头痛。湿邪在表,宜用辛温芳香药物,辛温宣透,芳香化湿,以祛除表湿,如:藿香、香薷、羌活、苍术皮、薄荷、牛蒡子等。因其头痛乃湿邪夹风邪上攻所致,故加羌活,“不独胜湿,且以祛风”。如果无头痛症状,说明未夹风邪,可以去羌活。本条之湿热证,从临床表现上看,是以湿邪为主,湿重于热,热象不显。因湿为阴邪,故薛氏在自注中称其为“阴湿伤表之候”。 【原文】 ★湿热证,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湿在肌肉,不为汗解,宜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苍术皮、藿香叶、鲜荷叶、白通草、桔梗等味。不恶寒者,去苍术皮。(3) 【释义】 本条论述湿热表证中湿热并重的证治。薛氏在本条自注中云:“此条外候与上条同,惟汗出独异,更加关节疼痛,乃湿邪初犯阳明之表。而即清胃脘之热者,不欲湿邪之郁热上蒸,而欲湿邪之淡渗下走耳。此乃阳湿伤表之候”。由薛氏之自注可以看出,本条与上条均属湿热表证,故恶寒,发热,身重等“外候与上条同”。但与上条不同者,是本条有汗出,且其虽有汗出而肌肉关节疼痛不为汗解。这说明是湿热郁蒸,阻滞气机,虽有热蒸湿动而汗出,但湿邪并不能从汗而驱,故肌肉关节疼痛不得解。本证为湿困肌肉,因胃主肌肉,故薛氏称之为“湿邪初犯阳明之表”。所谓“阳湿”,是指本证与上条有所区别,上条是湿邪重,属

肝胆湿热的治疗方法

肝胆湿热的治疗方法 文章目录*一、肝胆湿热的治疗方法*二、肝胆湿热的症状*三、肝胆湿热的调理法则 肝胆湿热的治疗方法1、肝胆湿热的治疗方法之食疗方 1.1、黄花菜瘦肉汤:黄花菜30克,精瘦肉60克,煮汤服。可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者。 1.2、五汁饮:梨、荸荠(马蹄)、藕、鲜芦根各100克,麦冬50克。制法:上述五味洗净去皮后,使用器械或容器,粉碎绞汁饮用。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泻功效,适用于慢性肝胆湿热型。 1.3、黄花菜饮:黄花菜(干品)15克。制法是将黄花菜洗净加水适量煎汤,代茶饮。有清热利尿,退黄疸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胆湿热,急性黄疸型肝炎。 2、肝胆湿热的治疗方法之中成药 2.1、龙胆泻肝丸 成份: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功能主治: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2.2、肝胆双清颗粒 功能主治:清热利胆、调理气血。适用于肝胆湿热、气血不调所致的胁肋隐痛,口干口苦,食少乏力等症的辅助治疗。

3、肝胆湿热的治疗方法之外敷药物 3.1、用毛茛、大蒜、白芥子、田基黄,任选1种,选敷合谷、列缺,发泡后,刺破流出黄水(但操作时避免感染,最好在医务工作者的监督下使用此法),用于湿热黄疸。 3.2、地肤子、土茯苓,煎水熏洗外阴,用于阴部湿痒,带下黄臭。 4、肝胆湿热的治疗方法之灌肠疗法 4.1、生大黄、马齿苋、黄柏,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20~30分钟,每日1~2次。 4.2、生大黄、败酱草,水煎,取汁150毫升,高位灌肠,保留20~30分钟,每日1次,5~7天为1疗程。 肝胆湿热的症状1、很多人是受到湿热之气或者脾脏虚水而产生,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 2、主要是以湿热为主,比如肋疼或胀痛、眼睛黄、尿黄、身体黄、发热。口苦、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舌尖红、舌苔黄。 3、另外女性肝胆湿热有的会出现白带黄、臭、外阴瘙痒等症状。而男性肝胆湿热会出现阴囊湿疹、睾丸肿胀热痛。 4、长期饮食不当或者情绪较差,乙肝、丙肝、酒精肝也是出现肝胆湿热症状的原因之一。 5、肝胆湿热证为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证,常因感

第十七章带下病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教案授课教师郝玛琍职称助教系部医疗系教研室:中医临床

第十七章带下病 一、定义: ㈠广义与狭义: 广义:泛指所有的妇科疾病。 狭义: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㈡分类: 白带:多质偏粘:脾虚清稀如水:虚寒。 稠如豆渣,秽臭:湿浊(霉菌性阴道炎)黄带:多,黄,稠如脓或稀如泡沫,秽臭:湿热(脓性带) 赤带:色红,似血非血:血热(炎症--出血)(上环后常出项)黑带:色黯褐如黑豆汁:瘀血(陈旧性的出血积在宫腔内,绵绵而下) 青带:青绿,秽臭:湿热,湿毒(严重的脓性带) 五色带:无色相杂,如烂鱼肠,气味恶臭:热毒(癌) 白崩:白,质稀如水,量多来势如潮,气味恶臭:输卵管癌 相当于西医妇科学多种生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以带下增多为表现的一类疾病(阴道炎、急慢性盆腔炎、宫颈炎、肿瘤等)。

二、病因病机: 脾虚 肾虚循经下注,浸润任带二脉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带下病湿热 热毒 1.脾虚:素体脾虚,或饮食所伤,或劳倦过度,或忧思过度,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内停而流注下焦,损伤任带而致。 2.肾阳虚:禀赋不足,或房劳多产,或年老体虚,或久病伤肾,肾气亏损,其封藏失司,任带不固,精关失守,津液滑脱而致,脾肾阳虚,寒湿下注。 3.阴虚夹湿:素体阴虚,或相火偏旺,或年老真阴渐亏,或久病失养,阴虚失守,复感湿邪,伤及任带而致带下过多。 4.湿热下注: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摄生不洁,湿热内犯;或淋雨涉水,或久居湿地,感受湿邪,蕴而化热,伤及任带而致。或脾虚生湿,湿蕴化热酿成。或因肝郁化热,肝气乘脾,脾虚失运,肝火挟脾湿流注下焦,损伤任带二脉而致带下过多。 5.热毒蕴结:摄生不慎,或阴部手术消毒不严,或经期、产后胞脉空虚,忽视卫生,热毒直犯,损伤任带二脉而为带下过多。 三、诊断要点: 1.病史: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摄生不洁或不禁房事,或妇科手术后感染邪毒史。

湿热型肥胖的减肥方法

湿热型肥胖的减肥方法 我们发现现在周边肥胖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我们吃得太多而又运动得太少导致很多人出现了肥胖,肥胖的出现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烦恼,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来减肥才行,肥胖的类型有很多种,湿热型肥胖是我们常见到的一种肥胖类型,对付湿热型肥胖我们可以采用喝茶的方法。 湿热型肥胖是目前不少女生最常见到的肥胖类型,中医认为湿热型肥胖是由于气虚导致,常见症状为满面油光、一身粉刺、口苦口臭、脾气急躁、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舌红苔腻,不过这样的情况其实只要常饮茶也能有所改善哦! 荷叶茶 荷叶15G ,山楂20G ,陈皮20G 每日一剂,煎水代茶,三个月一疗程。荷叶能减肥轻身;山楂能够消减油腻,化肉积;陈皮能够健脾祛湿,让身体的湿气排出。 绿豆薏米茶

将绿豆以及薏米浸泡1-2小时,大火水煮开,然后放豆子,再烧开后转小火,煮30分即可,适合湿热型肥胖。 玉米须茶 玉米须10g,加水煮开后待用,喝时加热饮用。这款茶具有利尿去湿的作用,能够排出体内的湿气,有效改善肥胖。 冰糖菊花茶 取菊花10g,加入水中煮沸,喝时加入冰糖。菊花茶本身具有去湿平燥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湿热体质。 苦瓜茶 苦瓜加水煮开,放入少许蜂蜜代茶饮,苦瓜中含有气味极苦的金纳霜,能抑制过度兴奋的体温中枢,起到解热作用,是平肝利胆、清解血热的妙品。 蒲公英茶 以蒲公英泡水250ml,代茶饮。蒲公英本身就是泻胃火之药,

既能泻火,又不损伤人体本身气息,可以长服。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肥胖带给我们的烦恼,肥胖的出现不但影响了我们的身材而且也容易带来疾病,湿热型肥胖是肥胖里面的一种类型,上文介绍了湿热型肥胖的减肥方法。

混合痔健康教育处方肛肠科

混合痔健康教育处方肛 肠科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贡井中医医院 混合痔健康教育处方(肛肠科) 混合痔概念:混合痔也称里外痔,是发生于肛门同一方位齿线上下,静脉曲张形成的团块,以内外相连,齿线消失无明显分界为主要表现的痔病类疾病。 混合痔辨证食疗方: 湿热下注型: 饮食宜吃清热利湿的新鲜蔬菜水果,忌烟酒辛、辣刺激之品; 食疗方:苋菜炖猪大肠 配料:苋菜100克,猪大肠150克,少许食盐、味精; 用法:猪大肠洗净,苋菜头,分别切段,加清水适量,煎煮2小时,去苋菜头,加盐少量调味,吃大肠,饮汤;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气滞血淤型: 饮食宜多吃润肠通便、活血化淤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绿色蔬菜、新鲜水果,忌烟酒、辛辣刺激之品; 食疗方:桃仁粥; 配料:桃仁10~15克粳米50~100克; 用法: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同粳米、煮为稀粥;每日1次,5~7天为一疗程; 功效:学血通经,祛痰止痛.. 脾虚气陷型: 饮食宜多吃补气益血食品,忌酸冷食物,忌烟酒、辛辣刺激之品; 食疗方:黄芪山药粥;

配料:黄芪30克,山药60克。粳米100克; 用法:将山药研粉,黄芪水煎取汁300毫升,加入山药粉搅匀煮成粥,每日1—2次服食; 功效:益气生津,健脾固肾。 风伤肠络型:、 饮食宜多吃绿色蔬菜、新鲜水果,凉血止血食物,忌烟酒、辛辣刺激之品; 食疗方:黑木耳煲红枣; 配料:黑木耳15克,红枣20枚; 用法:将黑木耳泡胀洗净,撕碎与红枣同时放入瓦锅内煎汤,每日一次,连服数日; 功效:养血和止血。 混合痔生活调护: 1、保持肛周清洁,坚持每晚热水坐浴。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排便时间过长;习惯性便秘患者,多食粗纤维食物,保 持大便通畅 3、避免肛门局部刺激,便纸柔软,不穿紧身裤和粗糙内裤。 4、忌久坐、久立或久蹲,最好选用软坐垫。 5、勿负重远行,防止过度劳倦,进行适当锻炼。可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运动,对于改善 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锻炼肛门括约肌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6、发现肛门不适、便血、坠胀、粳疼痛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7、教会患者抱膝导引,预防痔疮。 附:提肛运动 提肛运动坐、卧和站立时均可进行。方法如下:思想集中,收腹,慢慢呼气,同时用意念有意识地向上收提肛门,当肺中的空气呼出后,屏住呼吸并保持收提肛门2~3秒

第十五章 祛湿剂 习题

第十五章祛湿剂习题 一、填空题 1.凡以祛湿药物为主组成,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治疗水湿为病的一类方剂,统称为祛湿剂。 2、祛湿剂属八法中之_______法。 3.祛湿剂中常配伍理气之品,以求_______。 4.祛湿剂多由_______或_______之药组成,易于耗伤阴津。故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以及孕妇,均应慎用。 5.平胃散以_______为君,其作用为_______。 6.平胃散是治疗_______证的基础方,其辨证要点为_______,_______。 7.藿香正气散中配伍桔梗,取其宣肺利膈,既益_______,又助_______。 8.茵陈蒿汤的功用是_______。 9.临床应用茵陈蒿汤的辨证要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八正散与导赤散共有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 11.甘露消毒丹主治证的病机是_______,_______。 12.连朴饮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当归拈痛汤的功用是_______,_______。 14.当归拈痛汤中配伍益气养血滋阴之品,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15.二妙散的组成是_______,_______。 16.五苓散以_______为君,作用为_______。 17.猪苓汤五药合方,其功用以_______为主,_______为辅。 18.防已黄芪汤主_______证。 19.苓桂术甘汤的功用是_______,_______。 20.真武汤主治证的病机为_______,_______。 21.实脾散主治_______。 22.萆蘚分清散的功用是_______,_______,主治_______之膏淋、白浊。 23.羌活胜湿汤重用_______,_______为君,作用为_______,_______。 24.独活寄生汤中能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当归拈痛汤与独活寄生汤均可治疗痹证,但后者的病机应属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一)A1型题 1.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2.平胃散中长于行气除满,且可化湿的药物是() A.厚朴 B.苍术 C.陈皮 D.茯苓 E.半夏 3.治疗湿滞脾胃证的基础方是() A.藿香正气散

温病学经典原著选读《温热论》《湿热病篇》

叶天士《温热论》 一、重点背诵原文 [原文]1.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1) [原文]2.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变错,反致慌张矣。(8) [原文]3.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2) [原文]4.不尔,风夹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之法,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3) 二、名词 1、上受:见于叶天士《温热论》,指温病的感邪途径,即温邪从口鼻而入,先犯手太阴肺,即见肺卫表证。 2、逆传:温邪自手太阴肺卫传至手厥阴心包的过程,被称为逆传。 3、透风于热外:此语出自叶天士《温热论》,指出温热挟风的治疗方法,即挟风宜辛凉中加轻清疏散之品,如薄荷、牛蒡子等,使风从表而出,不与热相搏。 4、渗湿于热下:此语出自叶天士《温热论》,指出温热挟湿的治疗方法,挟湿宜辛凉中加甘淡渗湿之品,如芦根、滑石等,使湿邪分利从下泄,不与热相搏。 5、两阳相劫:此语出自《温热论》,两阳:指风与温热皆属阳邪;两阳相合,耗劫津液,临床导致清窍干燥的病候。 6、浊邪害清:此语出自叶大士《温热论》,湿与热合谓之"浊邪",湿热相搏热蒸湿动、蒙蔽于上,阻遏清阳,清窍为之壅塞,出现耳聋、鼻塞等症,故称为浊邪害清。 7、战汗:凡在温病发展中正邪相持气分,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病者突然战栗,继之全身汗出即称之为战汗。 8、益胃:益胃是叶天上《温热论》中提出温邪始终流连气分的治疗大法,该法以轻清之品,清气生津。宣展气机,并灌溉汤液,以振奋正气,经过战汗,使气机宣通,腠理开泄,邪气随汗外透。 三、如何理解叶氏“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1、“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伤寒与温病同属外感热病,叶氏提出“辨营卫气血”与“伤寒同”,是指其发展传变均具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一般规律。伤寒虽以六经分证,亦影响到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故言“同”,但是,此“同”并非完全相同。 2、“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伤寒与温病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外感热病,温病初起邪在肺卫,治以辛凉解表;若有湿浊兼夹,邪在少阳时多见少阳三焦病变,治以分消上下,温病里结阳明时,多见湿热积滞交结胃肠,治以轻法频下;病程中易伤津液,重视养阴生津;病至后期多见虚热证,常要滋养肺胃或肝肾之阴。伤寒初起寒邪束表,治以辛温解表;邪在少阳多见足少阳胆经病变,治以和解表里;里结阳明时多见实热燥屎结于肠腑,多用猛下之法;病程中易伤阳气,重视顾护阳气;病至后期多见虚寒证,每需补脾肾之阳气。故叶氏说:“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四、试述温邪在卫的治法与失治后的表现 1、温邪在卫的治法

湿热下注证(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湿热下注证(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湿热下注证(syndromeofdampness-heatdiffusingdownward),中医病证,指湿热之邪侵及肠道、膀胱、子宫、阴部、下肢等处,以小便频急淋漓涩痛,或大便腥臭溏烂,或带下黄臭,或阴部湿疹、瘙痒,或下肢生疮、溃烂流水等为常见证候。 二病因病机外感湿热之邪,或过食肥甘油腻,或素体脾虚,脾失健运,酿湿生热,湿热之邪流注下焦,侵及肠道、膀胱、子宫、阴部、下肢等处,产生多种证候。若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而致淋证或癃闭;清浊相混,而为尿浊。若湿热之邪内侵胞宫,任脉损伤,带脉失约,发为带下,可见带下量多、色黄,或伴阴道瘙痒、灼热等。 三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小便短赤、频急淋漓涩痛,或大便腥臭溏烂,或带下黄臭,或阴部湿疹、瘙痒,或下肢生疮、溃烂流水,身重疲乏,舌苔黄腻、脉濡数等。临床多见于湿热泄泻、淋浊、癃闭、阴痒、白带、下肢关节肿痛、脚气感染等症。 四辨证施治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热重以清热为主。根据湿热下注部位,予以清热利湿通淋、分清泌浊、清热化湿止带、止痒等。 1.湿热下注膀胱 证候: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尿短涩或点滴而下,尿色黄赤混浊,或尿色紫红,甚则夹有血块,或尿中有砂石,少腹胀痛,或伴有发热,心烦,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治则:清热利湿。(1)通淋主方:八正散加减。方药:木通、车前子、萹蓄、瞿麦、栀子、黄柏、忍冬藤、滑石、甘草、大黄。功效:清热利湿通淋。用法: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微温服。 若便秘,腹胀者,重用生大黄,并加枳实;若兼寒热,口苦,腰痛者,加连翘、蒲公英;若尿中夹有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突然中断,腰腹绞痛者加金钱草,海金砂;若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者,加小蓟、白茅根、藕节。 (2)分清泌浊主方:萆薢分清饮加减。方药:萆薢、石菖蒲、黄柏、车前子、白术;茯苓;乌药、丹参、甘草、牛膝。功效:清热利湿,分清泌浊。用法: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微温服。 若小便混浊如米泔水,尿热灼不畅者,加乌药、青皮,以利气通淋。 2.湿热下注之带下

混合痔中医病历模板

主诉: 便后肛门肿物脱出伴便血间作2年,加重2个月。 现病史:患者2012年因大便干燥后出现便后肛门肿物脱出,大便带血,每逢大便干燥时加重,未曾诊治。今年8月开始症状加重,伴肛门坠胀感,曾自购马应龙膏外用,病情无明显缓解,为求彻底根治,现收入我病区。入院时症见:大便带血,色鲜红,量中等,肛门坠胀,脱出物较大,质地柔软,便后可回纳。有排便不尽之感,精神可,纳可,二便调,睡眠可。 既往史:便后肛门肿物脱出伴便血间作2年余,今年8月开始症状加重,伴肛门坠胀感,曾自购马应龙膏外用,病情无明显缓解,无糖尿病,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及献血史,预防接种随当地进行,于系统回顾未见异常。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长期居住史,无疫水疫源地接触史,无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婚育史:适龄婚配,爱人已故,夫妻关系和睦,无近亲结婚史,育2儿3女,均体健。 家族史:父、母、1哥2弟均体健,否认家族中有遗传及传染病史。 中医望闻切诊: 神色形态:神识清,精神不振,表情痛苦,面色略红,双目有神,形体消瘦,倦卧于床。 声息气味:语声重浊,气粗而不喘,时有咳嗽,咳声较响,无异常气味闻及。 皮肤毛发:毛发稀疏,间有苍白,尚有光泽;皮肤润泽,肤色无异常,无斑疹。 舌象:舌质红,苔黄腻,舌体大小适中无齿痕,活动自如,舌底脉络色红,未见迂曲。 脉象:脉滑。

头面五官颈项:头颅大小形态正常,目窠微陷,白睛不黄,红丝隐隐,鼻翼微有煽动,耳轮红润不枯,无耳瘘及生疮,牙齿黄垢,排列不齐,左右下磨牙各有一枚缺如,无龋齿及齿衄,亦无齿瓣。咽部色泽红润,未见乳蛾。项部对称,活动灵活,无青筋暴露,无瘿瘤瘰疬。 胸腹:胸部扁平,虚里搏动应手,腹软无癥瘕痞块,无青筋暴露。 腰背四肢爪甲:脊柱四肢无畸形、不肿,爪甲润泽。 前后二阴及排泄物:肛门肿物脱出。大便黄而干伴便血,小便黄少,涕黄浊量不多,痰黄稠与暗红色交混,量多无腥臭,无脓样痰。 体格检查 T:36.5℃ P:80次/分 R:18次/分BP: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扶入病房,自主体位,查体合作。神清,精神差,全身皮肤黏膜色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 对光反射灵敏,眼震(-),眼球无突出,双眼球运动自如。耳鼻无畸形,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紫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压痛,无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两侧呼吸运动度一致,触诊语颤对称,无胸膜摩擦感,叩诊两肺均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无抬举性搏动,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A2>P2,心尖部可闻及sm3/6级吹风样杂音。腹平坦,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无移动性浊音,两季肋部及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4次/分,肛门外生殖器未查。脊柱无畸形,生理弯曲存在,无压痛及叩击痛。四肢无畸形,关节活动疼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检查: 视诊:肛缘EK位3、7、11点可见赘物。 指诊:肛缘EK位3、7、11点可触及柔软肿物,指套有血迹粘附,未触及异常硬物性肿物。 镜诊:粘膜暗红,肛缘EK位3、7、11点粘膜隆起明显,其中11点粘膜糜烂。

方剂治疗泄泻的方法

方剂治疗泄泻的方法 文章目录*一、方剂治疗泄泻的方法1. 方剂治疗泄泻的方法2. 泄泻形成的原因3. 泄泻的分类症状*二、调理泄泻的食疗*三、泄泻的饮食注意 方剂治疗泄泻的方法 1、方剂治疗泄泻的方法脾虚泄泻:用白术五钱、芍药一两, 共研为末,加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两次,冬月加肉豆蔻煨为末。 治泄泻不止:用龙骨、白石脂,等分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看病人情况用适量,紫苏、木瓜汤送下。 赤白痢包括噤口痢及泄泻。有蜣螂烧研为末。每用半钱或一钱,烧酒调服,小儿用黄酒调服。立效。此方名“黑牛散”。 伏暑泄泻的治疗验方:用白矾煅为末,醋糊成丸,按年龄大小 取适当分量,木瓜汤送下。此方名“玉华丹”。 老人泄泻不止:用枯矾一两、诃黎勒(煨过)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泄泻形成的原因六淫外邪伤人,主要以湿为主,常夹杂寒、暑、热等病邪,导致肠胃功能失调,皆使人发生泄泻,脾脏喜燥而 恶湿,外来之湿入侵则最容易困遏脾阳,从而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而导致泄泻。寒邪或者暑邪也能直接影响脾胃,使脾胃功能失调,

运化失常,清浊不分,而成泄泻。误食馊腐不洁之物,伤及肠胃; 或过食生冷,导致寒湿交阻等,皆可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致使脾 胃的传导失司,升降失调,水谷停滞而导致泄泻。情志不舒、脾主运化,脾肾阳虚等导致。 3、泄泻的分类症状寒湿停滞:泻下清稀,严重时如水样,腹痛伴有肠鸣,痞满,脘腹胀闷,食少,或者兼有外感症状既恶寒发热, 鼻塞头痛,肢体酸痛等症。舌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湿热壅滞:腹 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或泻下不爽,粪色黄褐而臭,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肛门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暑湿壅滞:发于盛夏之时,腹痛泄泻,泻下如水,暴急量多,粪色黄褐,伴 见发热心烦,胸闷脘痞,泛恶纳呆,自汗面垢,口渴尿赤。饮食停滞:泻后痛减,泻下粪便臭如败卵,夹有不消化之物,伴见脘腹痞满, 嗳腐酸臭,不思饮食。 调理泄泻的食疗1、干姜粥,干姜5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干姜煎取汁,与红枣、粳米煮粥。日服1次,当早餐食。 2、青蒿绿豆粥,青蒿5克,西瓜翠衣60克,鲜荷叶适量,绿豆30克,赤茯苓12克。青蒿、西瓜翠衣、赤茯苓入锅内加水煮沸,取汁;绿豆、荷叶共煮为稀粥,粥成后去荷叶,加入药汁,再沸即成。日服2次,连续服1周。

肝胆湿热怎么治疗

肝胆湿热怎么治疗 文章目录*一、肝胆湿热怎么治疗*二、肝胆湿热的症状是什么*三、肝胆湿热吃什么好 肝胆湿热怎么治疗1、肝胆湿热怎么治疗之睡眠充足湿热产生的一大因素,可能是在身体肝胆正在排毒的时候,没能及时的把毒素排出去,所以导致自己的肝胆出现问题,进而导致自己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而晚上是肝胆排毒的时间,所以建议不要熬夜,按时睡眠,这样对身体的伤害也是最小的。这样身体肝胆湿热的情况也会缓解。 2、肝胆湿热怎么治疗之室内及时换气 工作、住宿的地方如果是湿气比较重的地方的话,这样长时间势必对自己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外部是比较热的,但是房间内不通风,势必是会产生湿热,这样长时间下来,势必在身体内也产生了一些伤害。建议是要保持室内的通风,这样对身体的呼吸作用才不会产生伤害。 3、肝胆湿热怎么治疗之内治法 肝胆湿热治则: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木通、车前草、泽泻、生地、当归、甘草。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若见呕逆者,加竹茹、黄连、半夏;若见吐衄者,加丹皮、茜草。若阴囊湿疹,睾丸肿痛,或带下黄臭者,加地肤子、黄柏;土茯

苓、金银花;若小便频数涩痛,甚或小便点滴不下者,加滑石、沉香。 4、肝胆湿热怎么治疗之外敷药物 用毛茛、大蒜、白芥子、田基黄,任选1种,选敷合谷、列缺,发泡后,刺破流出黄水(但操作时避免感染,最好在医务工作者的监督下使用此法),用于湿热黄疸。地肤子、土茯苓,煎水熏洗外阴,用于阴部湿痒,带下黄臭。 肝胆湿热的症状是什么1、湿热偏重不同。虽然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之病因均为湿热,但湿热偏重不同。脾胃湿热湿重于热,湿的表现如肢体困重,纳呆,腹胀,大便溏泻表现明显。热的表现相对较轻。肝胆湿热热重于湿。热的表现如身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的表现明显,而湿的表现相对较轻。 2、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都有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如腹胀,纳呆,呕恶。肝胆湿热产生上述症状是因为肝气横逆犯胃。脾胃受病,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呆,呕恶。故脾胃症状相对较轻。而脾胃湿热是因湿热之邪蕴结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致腹胀,纳呆,呕恶。故脾胃症状相对明显。肝胆湿热多兼有脾胃症状。而脾胃湿热则不兼胁痛,口苦等肝胆症状。 3、肝胆湿热因湿热郁结肝胆,疏泄失职,肝气郁滞,不通则痛,故胁肋部胀痛不适,而脾胃湿热为脘闷腹痛症状,无胁肋胀痛的 症状。且肝胆湿热有湿热下注的症状,如阴囊湿疹, 潮湿,睾丸肿

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2010年度)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试用教材第五版和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制定的痔的诊断标准。 中医病名:痔病 (1)症状: 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②脱垂:便后有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称母痔区,其他部位为子痔区。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 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 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 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 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

方剂学选择题

二、B型题:由一组备选答案与若干道试题题干组成。每一道试题题干从本组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其英文字母代码填入相应题号后()内。同组中的每个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或多次、或一次也不选用。 1. A.白头翁汤 B.普济消毒饮 C.凉膈散 D.清瘟败毒饮 E.清营汤 (1)主治大头瘟的方剂是( B )。 (2)主治热毒痢疾的方剂是( A )。 2. A.痰饮呕吐 B.胃虚有热之呃逆 C.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 D.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 E.上实下虚喘咳证 (1)苏子降气汤的主治证是( E )。 (2)旋覆代赭汤的主治证是( C )。 3. A.滋阴活血,养血安神 B.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C.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D.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E.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1)归脾汤的功效是( C )。 (2)酸枣仁汤的功效是( D )。 4. A.小蓟饮子 B.黄土汤 C.咳血方 D.槐花散 E.十灰散 (1)肝火犯肺之咳血证,治宜选用( C )。 (2)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治宜选用( A )。 5. A.和法 B.清法 C.补法 D.温法 E.消法 (1)消导化积剂属于“八法”中的( E )。 (2)祛痰剂属于“八法”中的( E )。 6. A.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B.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C.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D.固肾止带,清热祛湿 E.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1)完带汤的功用是( A )。 (2)真人养脏汤的功用是( B )。 7. A.青蒿鳖甲汤 B.温脾汤汤 C.清暑益气汤 D.龙胆泻肝汤 E.生脉散 (1)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方剂是()。 (2)主治中暑受热,气津两伤证的代表方是()。 8. A.温脾汤 B.补中益气汤 C.导赤散 D.参苓白术散 E.清胃散 (1)主治心经热盛证的代表方是()。 (2)主治脾虚夹湿证的方剂是 ( ) 。 9. A.佐助药 B.佐制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