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陵阳河遗址历史

陵阳河遗址历史

陵阳河遗址历史
陵阳河遗址历史

陵阳河,沭河的一条支流。自六十年代初,因在其流域内进行考古发掘,收获颇丰,故其名渐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考古发掘中屡屡有重大发现,其名也渐有大噪之势。考古界视“陵阳河”几与山顶洞、殷墟、大汶口、龙山等重要遗址齐名。因为陵阳河遗址的遗存雄辩地证明了“莒地具有十万年的文化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启步,五千年的文明史。”(张学海《试论莒地古文化、古城、古国》)这些遗存也当然地成了考古工作者研究我国文明起源、文明初步发展和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等重大史学与理论课题的重要依据。

陵阳东边有寺崮山,南北一线五峰并联,要窥陵阳全貌必上最高的寺崮山中峰。放眼望去,看东边群山逶迤,绵绵不绝,颠连东去,直奔沧海。陵阳河那细细的腰身从崖涧中挤出,向西而来,直达寺崮山下,望源头不过五里之遥,系沟岔汇集涓聚而成,虽系小河却能常流生命之水;沭水如带蜿蜒南去,沭水东岸一片冲积平原,铺展开去南北穿出视野,东边直达寺崮山下,这是一块富饶的土地,是一块具有灵性的、孕育生命、涵养文明的土地。据考古学界论证,陵阳河处属大汶口文化遗址。陵阳河流经遗址北部,自河往南约300米,东西则近千余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 2米。在这片黄褐色的土层下,埋藏着祖先创造的璀灿文化和人们生活的信息。此处已被公布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站在遗址的土地上,抚摸着手中的碎陶片,思绪便情不自禁地逆着静静流过的时光,穿过辽阔浩渺的空间飞向了那遥远的时代。

公元前四五千年的时候,莒地先人群居在沂河、沭河两岸的冲积平原上。陵阳河一带更是独具地理优势。这时的人类正在冲破母系氏族社会的樊篱向父系氏族的王国过渡,社会正处在“大分

化,大动荡,大改组”的变革之中。母系氏族公社是母权制社会,妇女处在氏族中的支配地位,管理氏族事物和经济生活,男子则出外渔猎、采集。这时的社会肯定是一个比较温和的社会,肯定会充满女人的天性母爱的社会。当然在某些氏族部落里也不否认会有慈禧所导演的“凤在上,龙在下”的残暴与无情。在父系氏族社会里,当然是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这时石器有所进步,生产已有发展,农耕比较普遍,生产也有分工,制陶工业已经兴起,产品已有赢余,贫富开始出现,阶级开始萌芽,原始农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社会生产的发展必然带动文化的发展,这时的人们虽然仍以结绳、刻划记事为主,但随着社会的变革,随着漫长的生活积累,已开始向摹拟物体形象记事的图象文字过渡。

陵阳河边大寺村一处高地,那是先人们春秋两季观测太阳的地方,太阳正好悬升于寺崮山五峰中间的主峰之上。陵阳河的先民们为了祈祷农业丰收,庆祝春天的到来,肯定和其他东夷民族一样,要对太阳神进行祭祀。他们早上起来,沭浴更衣,虔诚地聚集于这高阜之处,面向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默默地祈祷祝福,等待太阳神的到来。当朝霞由淡而浓,由素而艳地慢慢将东方的云霞烧得漫天飞舞的时候,太阳便喷薄而出了,一团火球跃过峰岚,高悬于寺崮主峰之颠,与并与相联的四峰形成了一个“五峰衔日”的瑰丽奇观。不知人群中哪一位智慧的先人,在脑海中石破惊天般地闪现了一种灵感,使他立即想到了一种复杂的刻划,“将太阳和山峰刻下来”,成为五个山峰托着一个太阳的景观。这样一个摹拟物体形象,表示抽象概念的刻划符号在头脑中诞生了。第一个图形的形成,是一种巨大的对智能禁锢的突破,也是一种震撼心灵的启迪。这生动形象的美妙的图形告诉人们,为了不要忘记祭祀太阳神的情形可以刻记下来,那么石斧、石铲不是也可以刻

画下来吗?月亮不是也可以刻画下来吗?饮酒的高柄杯不是也可以刻划下来吗?于是人类便开始走上了文字记事的初级阶级,文明的曙光已经从东方升起。为以后文字圣殿中的主人苍颉造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遗址发现与发掘过程:

陵阳河遗址于1957年洪水暴发后,陵阳乡文书赵明录同志采集到一些石器、陶器。1962年夏天,山东省博物馆王思礼、张学海与莒县文化馆苏兆庆共同进行实地考察,确认其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距今4800年左右。1963年秋,山东省博物馆王思礼、唐士和会同莒县文化馆卢省三等首次进行试掘,清理墓葬10座,出土文物150余件。1977年春,苏兆庆、张安礼再次清理墓葬6座,出土了玉质砭石等重要文物120余件。

自1979年4月3日开始,山东省博物馆和莒县文物管理所,对以陵阳河遗址为中心的大朱家村、小朱家村等遗址联合进行大规模发掘。工作分春、秋两期进行,计时近一年。共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该墓区因河床改道破坏较重,地表上陶片较多,有的器物露出在淤沙之中。墓葬均为东西向,方向偏东南,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深者距河床表层1米左右,浅者仅几十厘米。墓葬分布可分两组,每组之间有一定距离,共清理墓葬45座,随葬品2800余件。其中有大口尊、漏缸、瓮、高领罐、盆、鼎、豆、壶、单耳杯、薄胎高柄杯等。在这些器物中,红陶所占比例下降,而黑陶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多数墓中都随葬了数量不同的猪下颌骨,同时,还有龙山文化的墓葬和岳石文化、周代文化遗存。其中的

成套酿酒工具等几项重大发现,在我国原始社会考古发掘中尚属首见。

陵阳河遗址出土文物

类似刻在大口尊上的图像文字,继1960年出土后,屡有发现。迄至目前,仅陵阳河遗址就有七种类型13个单字。图像文字的重新问世,与当年甲骨文被发现一样,为考古、古文字、历史、天文等学科所瞩目,为我国汉字的雏形得到了共识。

6号墓6和17号墓各出土了一套酿酒器,由滤酒漏缸、瓮、尊和盆组成。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高柄杯、觯形壶等酒具。大墓中酒具占随葬品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它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用谷物酿酒技术在5000年前就早已开始了。

在墓19中出土了一件保存完好制作精美的夹砂褐陶牛

角形号,成为大汶口文化考古中的唯一发现。它不仅告诉我们墓主人是军事首领身份,更重要的是对研究原始社会末期氏族组织结构及其变化,具有其它任何器物所不曾有也不能代替的意义和价值。

这批墓葬规模不一,大墓均有原木组成的葬具、随葬品多寡悬殊,质料优劣有别,贫富分化明显。墓6长4.5米,宽3.8米,有木椁,随葬品多达206件,而且器形大,质量好,可为同时期墓葬之冠。个别小墓长仅2米,宽0.80米。随葬品只有7件,且陶质粗劣。大中型墓集中在遗址北部,靠近河床处;小型墓在遗址中部或偏南处,它是贫富分化的标志与说明。

陵阳河遗址的发掘意义

陵阳河遗址的发掘及其重大发现,对研究我国文字的起源、酿酒技术的发明与发展、针灸医术的发展与应用、军事集权首领的出现具有重大意义,为进一步探寻我国私有制的产生、文明的起源、氏族社会向国家转变都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陵阳河遗址位于莒城东南10公里的陵阳镇大寺村西陵阳河

南岸的黄土台上,东西约1000米,南北约400米,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1957年发现,1963年试掘,1979年正式大规模发掘,清理墓葬36座,出土随葬品2800多件。属大汶口文化晚期类型,距今约5000年。有些随葬品是首次发现,为研究新石器时期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陵阳河遗址的墓葬中,发掘出带有图像文字的大陶尊上面刻

有的图形。据考证确定为图像文字,比象形文字还早,是汉字的祖形。到目前,这样的图像文字已经发现了13个,共7种类型,有4个图像文字是相同的,分别出土于三个地方,可见这些文字已经定型,是比甲骨文较早的“意符文字”。

这两个“意符文字”表示“天象”、“农时”,意即一轮红日升起在群峰,人们应当劳作了。

陵阳河遗址还出土了成套的酿酒器,即陶瓮、陶尊、滤酒漏缸和大量的饮酒器皿,如高柄杯、觯等,说明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酿酒的技术。

在19号墓出土了一件陶牛角形号,长32厘米,完好无损,吹之声闻数里,极为罕见。这件“角号”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在5000年前就已经过着有组织的生活。

另外,还出土了两件白陶鬶和两件高柄杯盖纽。白陶鬶像鸟形,鬻的颈和“流”很像鸟的脖子和头,高柄杯的盖纽亦是小鸟形,从出土器物的造型看,这个部落是崇拜鸟的。据古籍记载:少昊氏以鸟为图腾,这些鸟形器物的出土为研究东夷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

陵阳河遗址考古发掘有三大发现:一是13个刻有图像文字的大口尊,其上有13个单字,7种类型,这一发现将我国汉字的起源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二是由滤缸、瓮、尊、盆等组成的成套酿酒器,这表明莒地用谷物酿酒已有5000年的历史。三是制作精美的牛角型夹砂褐陶号,它为原始社会军事组织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也证明了墓主人军事首领的身份。陵阳河遗址出土文物对研究东夷民族生产、生活、医疗、组织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研究我国五千年文明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1992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汶口文化的陶器文字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时代最早的是陶文。应以莒县陵阳河与诸城前寨等遗址出土的陶文为冠。”这是高明先生在《论陶符兼谈汉字起源》中的话。香港学者张光裕先生则认为:“陵阳河出土陶文中的…旦?字,从文字的观点来看,显然已经逐渐脱离刻符或象形的范畴,而进入了…会意字?的阶段”(《从新出土材料重新探索中国文字起源及其相关的问题》)。

山东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明则断言:“到目前为止,在中华大地考古学中最早发现刻划符号可称之为文字、与商周以来甲骨文、金文虽有缺环,但有血缘关系者,仅先莒文化中心区域、诸城前寨、莒县陵阳河发现莒人先祖刻划图象文字一种……一言以蔽之,我国现行文字的祖型、远源,原缘起于莒文化的中心区,是由商人或可说莒人远祖所创造。”当然对陵阳河及附近遗址出土的大口尊上镌刻的二十余个不同形状的刻划,其读音考古界同仁也有不同的解释。

陵阳河的先人们,不只留下了令我们震惊、迷惘、争论不休的刻划符号,还有一批陶器也令人惊叹不一。自1979年始,陆续出土了陶瓮、盉、尊、高柄杯等成系列的制酒、盛酒、饮酒的器具。这些器具制作之精良令人赞叹。透过这些与酒有关的陶器使我看到了新石器时代莒地先民的生产与生活。

他们的生产已有了相当的发展,氏族内除了采集、打猎、捕鱼之外,以粟黍为主的农作物种植已有了相当规模。我们祖先们已经开始了流传至今的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苦劳作。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野生岁月,走过了共同劳动、共同享用食物的原始共产主义。劳动已经开始分工,物品已经比较富裕,谷物已有赢余,贫富已经开始出现,已有了剥削和被剥肖,氏族首领们已具有相当的特权。在那时,谷物虽有了剩余肯定并不十分丰盈。民以食为天,谷物的占有,果品的占有,猎物的占有都是特有的享受。酒肯定是最能说明占有者特权的物品了,它的魅力就连现代人都挡不住,何况数千年前的古人。因此当他们有了多余的谷物之后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酿酒。从陵阳河出土的酿酒器看,当时的酿酒技术已臻完善,酿酒的发展肯定还要自那时起上溯很远很远的年代。因为自发明到完善,在原始的历史条件下须要经历一个

漫长的发展过程。我国最早的诗歌中曾有“既醉以酒”的记载(《诗·大雅》),关于酿酒的用品,《礼心·月令篇》中有:“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之物,大酋监之,毋有差货。”由此看来古时酿酒对原料和用具的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陵阳河出土的比较精美的酒器就是绝好的佐证。

陵阳河的酿酒饮酒器不只说明了当时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达,制酒技术的成熟,更说明了这里也是我国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陵阳河遗址中发掘出的一件牛角形陶器,是一件夹砂褐色陶器,圆唇,窄平沿,喇叭口,口径8 5厘米,通长39厘米,周身分段饰满或横或竖滚压纹,吹之呜呜作响。制作之精良,造形之逼真,就是一支惟妙惟肖的黄牛角。

牛角形号用它洪亮的声音,使我们领略了新石器时代的号声。这号声穿越了六七千年的时空将我们和古人联在了一起。我们的手握在同一支号上,我们的唇按在同一支号上,我们的气流冲撞出相同的声音,我们的心声在号的腹腔中产生共鸣,号声随着历史的脚步不断走向进步和文明。这支号使我们看到了历史,也听到了历史,使我们与历史拥抱,去琢磨古人的心思,去体味古人的神韵。其实,这号应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种声音信息。

愿我们以爱惜之情,虔诚之心,睿智之思,科学之举,面对这方储有祖宗信息的黄土地。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陵阳河!

十五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十五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一、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 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二、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三、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测试历史事件类(有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①乎?楚王田②于云梦③,使虞人④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⑤拂王旃⑥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⑦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 矣!”《郁离子》 【注释】①道:道理。②田:同“畋”,打猎。③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④虞(y 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⑤鹄(hú):天鹅。⑥旃(zhān):赤色曲柄的旗。⑦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陈康肃公善射()(2)尔安敢轻吾射() (3)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4)王引弓欲射()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B. 尝射于家圃楚王田于云梦 C. 以我酌油知之徐以杓酌油沥之 D.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若欲闻射道乎?

4【甲】文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描写和描写,详写这一情节的原因是 。 5. 【乙】文中“养叔”的话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2、项籍弃书捐剑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②。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③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释】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的叔父。怒之:意动用法。以之为怒(对他很生气)。 ③略:大概。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学书不成,去()(2)剑,一人敌() (3)不足学()(4)又不肯竟学() 3.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4.项羽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事给人的教训是什么? 3、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然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夯实基础】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下)

【夯实基础】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下)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题考的是管仲、鲍叔牙和齐桓公三个历史人物,相关成语典故有“管鲍之交”“一箭之仇”等,新的高考生要备战明年高考,得从夯实基础开始。 51.秋毫无犯 【释义】比喻十分纤细之物。形容军纪严明;对百姓无丝毫侵犯;也形容为人清正廉洁。 【语出】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刘邦)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人物】刘邦自吹自己占领咸阳后,不拿取一点他人财产尤其是秦宫殿的所有财物!后来被用来用来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52.望梅止渴 【释义】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语出】元代贾仲名《对玉梳》:“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 【人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53.鞠躬尽瘁 【释义】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语出】明代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人物】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诸葛亮发动了二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动众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的前后两次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气节,使文章被人千古传颂。《后出师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人们常引用的一句成语。 54.约法三章 【释义】订立法律三条。原指订立法律;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大家监督遵守。 【语出】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小学生必须知道的55个历史典故

小学生必须知道的55个历史典故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历史事件类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阅读 1、【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七月,戌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胜自立为王,居陈,遣诸将徇地。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应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谒①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奈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钜鹿。 [注]①谒:掌管进见的近待。②戏:古地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②为天下唱 ③遣诸将徇地④授兵以击 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扶苏以数谏故以反者闻二世 B.宜多应者后使者至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二世乃大赦天下 D.百姓多闻其贤皆杀其守尉令丞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 译文: (4)【甲】文中陈胜对响应起义的人预测为“宜多应者”,【乙】文中能够验证这一语言的句子 是: (5)【乙】文中秦二世时而“怒”,时而“悦”,时而“大惊”,这些神态变化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100条历史典故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受舜禅让 成为新的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可考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 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相传《周易》为其所著,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2018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学考科目考试历史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8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学考科目考试 历史试题 姓名:准考证号: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退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根据甲骨卜辞,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玉.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希望人类回归朴索和安 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永恒”的新思想。 这种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A.孔子、孟子 B.老子、庄子 C.墨子、庄子 D.荀子、韩非子 3.右图为中国古代一幅著名书法作品,其字体的特征是 A.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B.工整清晰,飞酒活泼 C.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D.奔放跃动,极富写意性 4.某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浙江古代文明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 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 ①越窑的青瓷②大邑的白瓷 ③钱山漾的绢片④马王堆的素纱禅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D,②④ 5.一个类似桌面的大轮盘,分为若干格.活字字模按韵排列在格内。排版时,两人合作,一人读稿,一人转动字盘,取出所需的字模,排入版内。印刷完毕后,将字模还原放入格内,既省时又方便。此项技术的发明者是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历史事件类一

阅读与鉴赏历史事件类一 语文2018.1 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 A.烛之武退.秦师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D.素善.留侯张良 【答案】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题中例句和A项使动用法,使……活下来;使……退;B项,名词动用,驻军;C项,迟:认为……迟;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故选A。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主立齐王景遂为皇太弟。徙燕王景达为齐王,领诸道兵马元帅。 景遂尝与宫僚燕集,赞善大夫张易有所规谏,景遂方与客传玩玉杯,弗之顾。易怒曰:“殿下重.宝而轻士。”取玉杯抵地碎之,众皆失色。景遂敛容谢.之,待易益厚。 景达性刚直。唐主与宗室近臣饮,冯延巳辈极倾谄之态,或乘酒喧笑。景达屡诃责之,复极言谏唐主,以不宜亲近佞臣。尝宴东宫,延巳阳.醉,抚景达背曰:“尔不可忘我!”景达大怒,拂衣入禁中白.唐主,请斩之。唐主谕解,乃止。张易谓景达曰:“群小交构,祸福所系。殿下力未能去,数面折之,使彼惧而为备,何所不至!”自是每游宴,景达多辞疾不预。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殿下重.宝而轻士(2)景遂敛容谢.之 (3)延巳阳.醉(4)拂衣入禁中白.唐主

100个历史典故精粹

【100个历史典故精粹】 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30、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31、廉颇与蔺相如——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32、赵括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空谈误国、用人要看真本领等。33、毛遂自荐——敢于挺身而出、肯定自我、为国排忧等。34、甘罗十二为上卿——年轻有为、建功立业、破除资历辈分等。35、荆轲刺秦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冒险犯难报知己等。36、叶公好龙——言行脱节、自取其咎等。37、秦始皇焚书坑儒——扼杀文化、荼毒人才之不可取等。38、赵高指鹿为马——颠倒是非的可恶与仰人鼻息、投人所好的可鄙等。39、项羽、刘邦鸿门宴——滥施宽容、坐失良机、酿成后祸等。 40、刘邦约法三章——严于纪律、立信安民方可成大业等。41、韩信受胯下之辱——胸怀远大、大勇若怯、不计一时得失等。42、萧何追韩信——珍视人才、敢于重用无名之辈等。 43、张良与圯上老人——尊重老者、经受考验、终获厚待等。44、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专心致志、发奋读书等。45、司马迁撰《史记》——为了事业牺牲一切、孜孜不倦、奋斗不已等。46、苏武牧羊——忠于国家、保持气节、威武不能屈等。47、马援马革裹尸——立志报国、义无反顾、效命沙场等。48、班超出使西域——当仁不让、为国扬威、交流开拓等。49、董宣强项抗圣命——不媚上、不枉法、坚持原则、冒死抗争等。50、孔融让梨——谦逊礼让、克己待人、尊敬年长者等。51、曹孟德老骥伏枥——年高者壮心未已、理想永存、向往奋斗等。52、曹植七步成诗——不可同室相残以及奇才急智等。53、曹冲称象——少年英才、聪明过人以及独辟蹊径破难关等。54、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诚心实意招揽人才等。55、诸葛亮七擒孟获——服人以德、攻心为上等。56、刘禅乐不思蜀——丧失气节、得过且过、寄人篱下等。57、周处除“三害”——为民除害、改恶从善、战胜自我等。58、祖逖闻鸡起舞和击楫中流——修身健体、严格要求和不忘收复故土等。59、王羲之临池学书——刻苦练功、勤学不倦、矢志求成等。60、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甘于清贫、不媚权贵、保持高尚情操等。61、范缜《神灭论》——保持真理、不畏诘难、勇敢创立新学说等。62、李春修赵州桥——微贱者的才智、古科技的昌盛等。63、隋炀帝亡国——骄奢淫逸、专横跋扈的恶果等。64、唐太宗重用魏征——大胆启用反对过自己的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阅读10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阅读10篇 1、【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七月,戌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胜自立为王,居陈,遣诸将徇地。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应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谒①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奈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钜鹿。 [注]①谒:掌管进见的近待。②戏:古地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②为天下唱 ③遣诸将徇地④授兵以击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以反者闻二世 B.宜多应者后使者至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二世乃大赦天下 D.百姓多闻其贤皆杀其守尉令丞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 译文: (4)【甲】文中陈胜对响应起义的人预测为“宜多应者”,【乙】文中能够验证这一语言的句子 是: (5)【乙】文中秦二世时而“怒”,时而“悦”,时而“大惊”,这些神态变化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答:

30个历史典故

30个历史典故 1.钱可通神 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他更加光火了。要求两天内结案。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骑猪 唐朝武则天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见唐孟棨《本事诗。嘲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3.鸟尽弓藏 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谋反,把他抓起来。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屏风误点 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孙权看到后。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5.蒲柳先秋 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见《世说新语。言语》、《晋书。顾悦之传》。后以“ 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6.弃席 春秋时,晋国的重耳在外流亡二十年,不少人跟随他出生入死。后来,他加国为晋文公。在途经黄河边时,下令把原来的生活用品如席蓐(卧具)笾豆(食具)等都丢掉。凡是手足胼胝,面目黧黑的人都走在后面。跟随他流亡的人中有个叫咎犯的听后大哭。重耳问他:“回国应该高兴,你为什么样哭呢?”咎犯说:“你所丢弃的,正是流亡中赖以生活之物和出生入死的功臣,我能不感到悲哀吗?”重耳当即收回成命,表示永不拋弃故旧。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以“弃席”比喻对下属故旧弃置不用。 7.黔娄被

2018年11月浙江省学考选考历史试卷

2018年11月浙江省学考选考试卷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 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3.盛唐时代,可算得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文学艺术达到鼎盛。后人歌咏唐代灿烂文化星空中“双子星座”的典型诗文是 A.“颜柳二公书尤多” B.“唐之文章称韩柳” C.“奔放雄杰有若苏辛” D.“李杜诗篇万口传” 4.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 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 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5.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6.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 A.知行合一 B.本心即天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 7.说到某项举措实施的原委,史载:“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A.建立通政司 B.建立密折制 C.设立枢密院 D.设立军机处 8.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异彩纷呈。明清涌现出著名的四大小说,其中更有一部大历史境界的“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它是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水浒传》 D.《西游记》 9.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

中考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阅读10篇(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阅读10篇 1、【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七月,戌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胜自立为王,居陈,遣诸将徇地。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应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谒①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奈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钜鹿。 [注]①谒:掌管进见的近待。②戏:古地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②为天下唱 ③遣诸将徇地④授兵以击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扶苏以数谏故以反者闻二世 B.宜多应者后使者至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二世乃大赦天下 D.百姓多闻其贤皆杀其守尉令丞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 译文: (4)【甲】文中陈胜对响应起义的人预测为“宜多应者”,【乙】文中能够验证这一语言的句子 是: (5)【乙】文中秦二世时而“怒”,时而“悦”,时而“大惊”,这些神态变化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答: 2、阅读《蒙骜①伐魏》一文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③于赵。信陵君畏得罪④,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⑤于诸侯者,徒⑥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⑦,一旦秦人克大梁⑧,夷⑨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⑩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蒙骜(ào):秦国大将。②高都、汲:地名。③信陵君:魏安王之弟,即魏无忌,号信陵君。有食客三千。被称为六国中唯一能与秦抗衡的政治家。④得罪:被判罪。⑤重:敬重。⑥徒:只,仅仅。 ⑦恤:体恤,顾惜。⑧大梁:魏国都城。⑨夷:铲平。⑩趣(cù):催促。?持:握着……的手。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精选关于母爱的历史典故故事

精选关于母爱的历史典故故事 【篇一】精选关于母爱的历史典故故事 孟子是我国着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孟母很有教养,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 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送葬的队伍经常从他家门前走过。孟子经 常模仿队伍中吹鼓手和妇女哭啼的样子,还不时到墓地上玩死人下葬 的把戏,在地上挖一个坑,把朽木或腐草当作死人埋下去。孟母对儿 子这样玩耍很生气,认为不利于他读书,便把家迁到了城里。 到了城里孟母要儿子熟读《论语》,像孔子那样做人。不过他家处 于闹市中,打铁声、杀猪声、叫卖声终日持续,听着听着,他就读不 下去了。接着,他就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孟母觉得 这个地方,确实很难集中心思读书,便再次搬迁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居住。学宫那里的环境很好,书声琅琅,读书的氛围很浓。孟子很快的 安下心来读书。有时,他还向学宫里张望,观看里面的学生是怎样读书,又是怎样跟随老师演习周礼的,回到家里,也模仿起来。一天, 孟母发现儿子在磕头跪拜,以为他又在玩埋死人的把戏了,心里很难,在听儿子说是在演习周礼后,就又高兴起来。 后来孟母把孟子送进了学宫,学习《诗经》、《尚书》。“孟母 三迁”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 【篇二】精选关于母爱的历史典故故事 岳飞自从枪挑了小梁王,大闹比武场之后,和牛皋、王贵、汤怀、张显弟兄五人,一起回到家乡河南汤阴,闲居起来。 这时候,北方金国兴起,四太子金兀术率领大兵南侵。北宋朝廷* 无能,无力抵抗,被金兵占了都城汴梁(今开封),皇帝钦宗、太上皇 徽宗也被掳到北国。金兵在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再加上河南这

个年瘟疫盛行,偏偏又遇大旱,颗粒无收,百姓生在水火之中,苦不 堪言。岳飞和母亲、妻子在家苦守清贫,甚是凄凉。王贵、汤怀、牛 皋几个人的父母相继过世,几个人耐不住饥寒,未免去做些不洁之事。岳飞几次劝他们休取不义之财,他们也不肯听,最后竟一齐去山中落 草了。岳飞见这般光景,心中悲伤不已。 一天,岳飞正与母亲在家中说话,有人前来叩门。岳飞把那人接 到屋中,谈话中才知道来人是洞庭湖杨么起义军的部将王佐,因杨么 久慕岳飞文武全才,特差王佐前来聘请前去相助。当下王佐拿出很多 金银珠宝作为聘礼。岳飞正色说道:“岳飞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坚辞不收。王佐无可奈何,最后只得收拾起聘礼回山去了。 王佐走后,岳飞进去将这些细细说与母亲。岳母听罢,沉思了一会,就让岳飞去中堂摆下香案,端正香烛,随后带媳妇一同出来,焚 香点烛,拜过天地祖宗。又叫岳飞跪在地上,媳妇研墨。岳母说道:“孩儿,做娘的见你甘守清贫,不贪富贵,是极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倘我儿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 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 ‘尽忠报国’四字,愿你做个忠臣,尽忠报国,流芳百世,我就含笑 于九泉了!”岳飞听罢,说道:“母亲说得有理,就与孩儿刺字罢。” 便将衣服脱下半边。岳母取过笔来,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尽忠报国”,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岳母问:“我儿痛么?”岳飞道:“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岳 母流泪道:“孩儿,你怕娘的手软,故说不痛。”说罢,咬着牙根刺 起来。刺完,将醋墨涂上,使永远不褪色了。岳飞起来,叩谢了母亲 训子之恩。 这时,宋康王在金陵继位,为高宗。朝廷传下圣旨,聘召岳飞进 京受职,率兵讨贼,图复中兴,报仇雪恨。岳飞接了圣旨,即刻收拾 停当。岳母叮咛孩儿,勿忘“尽忠报国”。岳飞拜别母亲,又嘱咐了 妻子,这才上马进京去了。这以后,岳飞领兵几次大败金兵,力图恢 复中原,不料朝廷奸臣宰相秦桧一伙,私通金国,陷害忠良。他们把

小升100个历史知识

小升初100个历史知识 第一部分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比干被挖心、萁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

历史名人典故

[标签:标题] 篇一: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典故个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典故个 1.一鼓作气 [释义]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 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ì”。 [辨形] 作;不能写作“做”。 [近义]一气呵成趁热打铁 [反义]一败如水一败涂地偃旗息鼓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紧缩式。 [成语故事] 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山东省境)。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 悬殊。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 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 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 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并要求 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双方列 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曹刿阻止道:“等一等。”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 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 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 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曹刿说:“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 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更全部消失了。敌军勇气消失,我们则一鼓作 气,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 诈败引诱我们。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掩,说明仓 皇逃窜。) 补充说明:“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和“辙乱旗靡”,出处即《左传》所载“曹刿论战” 的故事。做任何事情,趁一开始情绪高涨、干劲旺盛时全力 以赴,这叫“一鼓作气”。一鼓作气,把进攻的目标攻下,叫做“一鼓而下”。如果事情老干不好,原有的勇气和力量逐渐衰退而尽,就叫“再衰三竭”。出处《左传?庄公十年》 2.一字千金

历史文言文选择题

当在做历史选择题时出现古文时,又看不明白在说明什么?怎样做呢?同时又怎样分析材料的内容来做出选择呢? 看时间,大概推测一下那个时期的时间或者是历史书上出现的标志性的东西。 再就是找关键词,肯定会有(没有那么难的古文的),这个时候不要大意的发挥你的想象力和课本上一切挂钩的东西进行联想就差不多了 1、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主张的是() 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②“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 ①③④D.①②④ 2.郑观应在《公法》中说:“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可相维系而不可相统属者也。”“各国之权利,无论 为君主,为民主,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而他人不得侵夺。”依据以上言论判断,郑观应主张()A.依法治国B.维护专制C.主权平等D.公平贸易 3.卢昭《题昭君出塞图》:“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从诗中可 看出作者肯定昭君主要是因为昭君出塞 A.为了个人幸福,打破传统观念 B.不畏艰险,不辞劳苦 C.以西汉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密切了汉匈友好关系 D.忍气吞声,忍辱负重 4、在镇南关大捷之后,李鸿章说:“若此时与[法国]议[和],似兵费(赔款)可免,边界可商”,“与其兵联祸 结,日久不解,待至中国饷源(军费)匮竭,兵心、民心动摇,或更生他变。似不若随机应变,早图收束之有裨益全局矣。”这段话表明李鸿章: A、阻挠中国军队追歼法军以卖国求荣 B、惧怕外敌和内乱而委曲求全 C、懦弱无知而不了解前线战局的发展 D、审时度势避免遭受更大损失 5、据12月8日《参考消息》报道:12月1日出生的日本皇太子公主起名为爱子,称号敬宫,这是出自儒家经典《孟 子》中“仁者爱人,人恒爱之;有礼者敬人,人恒敬之”一语。报道中引用的“仁者爱人”一句,最接近孟子本意的解释是 A.人和人之间应相互友爱 B.每个人都应爱别人 C.统治者应爱惜民力 D.夫妻之间互称爱人 6.“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诗反映了() ①经商者众②商业繁荣③农村破敝、田地荒芜④当时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18世纪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曾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然而,此后百余年间,知识界却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这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知识分子忙于科举做官 B、知识分子热衷于考据 C、清政府大兴文字狱 D、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8.《史记》载:汉初匈奴冒顿单于以其“控弦之士”三十万,使“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这一记载主要反映了 A.匈奴实现了内部的统一 B.匈奴骑兵南下侵扰中原 C.匈奴统一了北方大草原 D.匈奴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9.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一诗中写到“……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国共两党内战遗留的问题 B.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C.国共两党意识形态的对立 D.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势力的破坏 10.史书记载“天下之盛,扬为首”下列选项与该城市繁荣无关的是() A.交通便利 B.手工业中心C.商业发达 D.军事重镇 11.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待我平等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北上宣言 12.下列评价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诗句中,观点错误的是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B.“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C.“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D.“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