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业人员随课笔记

从业人员随课笔记

从业人员随课笔记
从业人员随课笔记

从业人员随课笔记(摘抄)一、培训

新员工入矿必带身份证、彩照二张、登记建档经三级(公司、项目部、班组)安全教育培训最低不少于72各学时,经考试合格由安职员办理上岗证,以老带新四个月方可独立作业。

二、工作流程:

入坑人员先到调度室召开班前会(布置生产任务,处理上一班存在问题,检查人坑人员身体情况、劳保防护用品佩戴)持上岗证签到。乘车先检查车辆有无毛病车箱有无脱焊等情况。

上下车必须等车停稳、在看头顶上的电磨线、、浮石防止触电、落石砸人1、进入工作面首先检查空气状况是否良好,2、排险(2人:一人照明监护,一人拿排险杆排活石。)3、检查清理炮烟、盲炮冲洗工作面15米以内洞壁浮石和给渣浇水。然后按照本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作业完后把工具放到安全地方,下班到调度室召开班后会、(汇报本办安全生产情况和存在遗留问题)翻牌销到。

三、入坑“十不准”(坑外4条,坑内6条),入坑须知18条。

四、化学氧气式自救器使用方法(小15分钟大30分钟)掀起封条、取掉上下外壳,口对噙嘴吹起胶囊,头戴头带,夹上鼻夹,口噙噙嘴,别离开嘴撤离现场。

五、安全知识:

1、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三超: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

3、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4、十大不安全心理因素:侥幸、盲目、麻痹、逞强、偷懒、自满、好奇、赌气、烦躁、蛮干、

5、三保:自我保护,相互保护,联动保护。

6、安全设施工程与主题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六、渣工注意事项:

检查空气质量,接好照明,用水冲洗15米以内顶帮检查岩石裂缝,敲帮问顶排险。由上而下先顶后帮洒水,发现零散炸药等要上交,不准私自销毁。

七、凿岩前必须进行的“四检查”“四清除”

①检查和清除炮烟和残炮。

②检查和清除顶、帮、工作面浮石。

③检查和清除盲炮。

④检查和清除支护的不安全因素。

八、凿岩工“四严禁”

1、严禁打干眼

2、严禁打残眼、

3、严禁戴手套扶钎杆

4、严禁站在钻机、钎杆下方。

九、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①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的权利。

②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提出建议的权利。

③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

举、控告的权利。

④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⑤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停止作业或

者在采取可以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的权利。

⑥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时要求赔偿的权利。

⑦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

义务:①在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配戴和使用劳

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②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义务。

③及时报告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的义务。

计算机网络高分笔记(整理)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的带宽的关系是() A.没有关系 B.反比关系 C.正比关系 D.无法确定 【2】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第(1)层;提供建立、 维护和拆除端到端的连接的层是(2) _ ;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传输层提供(4)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 (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4)A.主机进程之间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之间D. 物理线路之间 (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 A.网络协议 B.网络操作系统类型 C.覆盖范围与规模 D.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4】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 I . 资源子网II. 局域网III. 通信子网IV. 广域网 A. II、IV B. I、III C. I、IV D. III、IV 【5】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I . 流量控制II. 路由选择III. 分布式处理IV. 传输控制 A. I 、II、IV B. I、III、IV C. I、IV D. III、IV 【6】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ARPAnet B.因特网 C.NSFnet D.CERNET 【7】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 I . 帧II. 比特流III. 报文段IV. 数据报 A. I 、II、IV、III B. II、I 、IV、III C. I、IV、II、III D. III、IV、II、I 【8】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10ms,带宽为10Mb/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宽积为() A. 2×105 bit B. 4×105 bit C. 1×105 bit D. 8×105 bit 【9】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 A. 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B. 第N+1层将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 C.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D.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协议 【10】计算机网络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下列属于通信子网的是() I . 网桥II. 交换机III. 计算机软件IV. 路由器

计算机网络 期末 知识点 总结

目录 第一章 (2) 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数据交换技术。 (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3) 协议的基本概念及组成要素。 (3) 协议与服务的关系。 (4) OSI七层模型和TCP/IP 。 (4) 第二章 (4) 物理层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特性。 (4) 奈奎斯特准则和香农公式的具体内容、参数及其含义。 (5) 奈氏准则 (5) 香农公式 (5)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 (6)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及其原理。 (6) 常用的宽带接入技术。 (6) 第三章 (7) 数据链路层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7) 循环冗余检验码的计算。 (7) 局域网的工作层次及特点。 (7) 网卡的作用及工作层次。 (8) 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英文缩写、中文名称及含义。 (8) 扩展以太网的方法及特点。 (8) 高速以太网的标准名称及其所代表的含义。 (9) 第四章 (9) 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服务的优缺点(区别)。 (9) 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关系。 (10) 分类IP地址的分类标准。 (10) 子网IP地址的原理及划分和表示方法。 (10) 子网掩码的概念,A、B、C类IP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的计算,子网地址的计算。 (10) CIDR地址的概念及CIDR地址块。 (11) IP数据报的基本构成。 (11) RIP、OSPF、BGP路由选择协议的主要特点。 (12) 第五章 (12) 运输层的作用。 (12) TCP/IP体系的运输层的两个协议的名称及特点。 (12) TCP可靠传输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12) TCP的流量控制。 (13) TCP拥塞控制的实现方法。 (13) 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机制。 (13) 第六章 (13) 域名系统DNS的作用。 (13) 因特网的域名结构及顶级域名的构成情况。 (14) 中国的顶级域名及二级域名的设置情况。 (14) 电子邮件系统的构成及所使用的协议。 (15)

孙振虎老师拉片课笔记

孙振虎老师拉片课笔记 一时空 艺术划分:收听时空(空间-雕塑;时间-音乐) 1805 卢米埃尔兄弟《工厂大门》一个镜头 50s 《婴儿喝汤》背景的风吹树动——不规则、真实;闯入式拍摄;倒放技巧《水浇园丁》动态叙事场面调度——演员调度(框架成为创作考虑) 《摄影协会成员下船》与人互动(观赏反馈) 《火车进展》平面展现立体空间 《告别》火车出站镜头运动起来,镜头调度 分切镜头调度;镜头运动调度 1896《打雪仗》机位选择有利于表现影像;演员调度;集大成者 梅里哀 1904《太阳历险记》多图层杂耍蒙太奇 《白天的盗贼》1903 某公司制作早期的警匪片元素众多无景别变化 对时空的理解分屏动画定格动画移轴镜头 二 《黄石公园》 1“推上去”镜头,不是为了呈现镜头过程,而是为了捕捉,所以过程不用展现2运动镜头,被动,用内部运动镜头带替外部 3无黑场,转场不留痕迹用特写、空镜转场 开场宏观镜头,情绪,定调 人物(动物)出现,局部特写 三位一体大环境(宏观)小环境(中观)细节(微观) 更喜欢用出画、入画来转场 不随便改变景别,稳定镜头更可能提供物体本身运动 镜头逻辑 拍摄成组(三观) 景别选择(变现瀑布时) 静观其变 大量空镜 国内大片往往用黑场切换 对比《敦煌》定调错误画面不贴解说词 三符号

内达默尔《解释学》 成见(成型的想法)——历史视野 艾海姆视觉思维——第一印象 互文性(适合地方台) 简约符号建立第一印象 美国制作:埃及——古老文化中国——功夫,发展,专制 中国制作:国旗,各民族统一 中国宣传片: 农门工(国内互文性) 多民族(仪式感太强,各民族穿少数民族衣服跳舞) 宏观多(全景)微观不足(不生活化) 打手机(少数民族盛装) 农民工——贫 对于符号陌生化读解 中国在路上 China on the way(拍马路高速镜头)应该是一个例子,忘记了 四写意 《梁思成与林徽因》写神,女性化 没有采访手段纯粹 互文性(对五四,古文无解释)不迎合观众 成见(大话西游 only you段落) 第一印象述而不评 写意情境(画面——审美,符号;声音——语调,节奏) 抒情性,放弃内容 时代敏感性 五叙事 1背景真实,要有自己的独立调查 (中央电视台报道地震死亡人数,数字不统一更新频率不同) 西方塑造人,三个基本点 男(童年;金钱态度;女人态度) 女(童年;金钱态度;感情(亲情)态度) 2人物真实第三方、四方观点,他人言说 3细节真实(书法作品上的闲章) 从具体事件入手,藏人物 贴近性 如何收场 影像的叙事功能 六声音 渲染音乐——早期默片 ——情绪渲染

(考研复试)计算机网络笔记

1:三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 2:网络的功能:连通性,共享 3:网络发展3阶段:arpanet,三级结构因特网(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的计算机网络,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多层次ISP因特网。 4:因特网从工作方式上: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核心部分(联通和交换作用)。边缘部分的的各个主机的程序直接运行的通信方式主要有C/S客户服务器和P2P对等方式。客户:主动向服务器发起通信,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服务器一直运行等待客户程序。P2P就是两个主机不分服务器和客户机,只要建立连接就可以通信。核心部分向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 5:电路交换:电话机用,主叫和被叫之间建立一个连接,一直占用端到端的资源,建立连接,通话,释放链接,传输效率低,适合传送大量的数据以淡化连接时间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划分为等长的数据段,加上首部,首部中包含源地址,目的地址,序号等,各个分组通过不同的物理链路到达目的地,不先建立连接就可以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缺点:控制信息造成开销,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为单位,存储转发。 6: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局域网

7:性能指标:速率带宽(两点之间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吞吐量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 利用率 8:协议三要素:语法(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语义(需要发出何种信息,何种响应,完成何种动作)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说明) 9:分层的好处: (1)各层之间独立,某层不需要下层的实现,只需要知道借口。 (2)灵活性好,某一层发生变化,只要接口不变,其他层不改变 (3)结构上分开,各层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 (4)易于实现和维护 通常各层要完成的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分用,连接建立和释放。 10;OSI七层,TCP/IP 4层 11: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表示层:为不同的进程的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并定义交换数据的表示形式。 会话层:维护两个会话实体之间的连接。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服务。有传输控制协议TCP 用户数据报UDP,一个主机有多个进程,所以有复

计算机网络 知识点总结

【精品】计算机网络个人概要总结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多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连起来的系统,以实现彼此交换信息(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目的。 2. 计算机网络功能:(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处理)。(4)提高可靠性。(5)好的可扩充性。 3.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4. 计算机网络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有五种:全连接形、星形、树形、总线形、环形。 5.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来分,网络可分为3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6. 网络延迟时间主要包括:排队延迟、访问延迟、发送时间、传播延迟。 7. 网络协议:为主机与主机之间、主机与通信子网之间或子网

中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使用的,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8.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 9. 网络协议采用分层方式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隔开。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10.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的集合,是对计算机网络所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11. OSI模型采用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2. 物理层:实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负责建立、保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比特如何编码。传送单位是比特(bit)。 13. 数据链路层:实现无差错帧传送,包括把原始比特流分帧、排序、设置检错、确认、重发、流控等功能;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传送信息的单位是帧(frame)。 14. 网络层:实现分组传送,选择合适的路由器和交换节点,透

计算机网络技术笔记整理

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笔记整理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 ChinaGBN)) 2、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 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显示器(CRT、LCD)、操作系统(OS) 4、计算机的指标:位数指CPU寄存器中能够保存数据的位数、速度(MIPS、MFLOPS)指CPU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通常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容量(B、KB、MB、GB、TB)、数据传输率(Bps)、版本和可靠性(MTBF、 MTTR)。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补充实例) 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有比特特性。且它们具有 同步性。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RISC和CISC技术(技术特点 10个请看书P8) 8、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技 术 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 (1) 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由5部分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和电源)与 主板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原理笔记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四个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我国三大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未来发展趋势:宽带、全光、多媒体、移动、下一代网络。 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利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软/硬件资源共享、用户间信息交换。(1)硬件资源共享:可以在全网范围提供对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等昂贵设备的共享,使用户节省投资,也便于集中管理和均衡分担负荷。(2)软件共享:允许互联网上的用户远程访问各类大型数据库,可以得到网络文件传送服务、远地进程管理服务和远程文件访问服务,从而避免软件研制上的重复劳动以及数据源的重复存储,也便于集中管理。(3)用户间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在各地的用户提供强力通信手段,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和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电子银行、证券及期货交易、企业网络、智能大厦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拓扑结构:星形、总线形、环形、树形、混合形、网形。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 按覆盖范围: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按传输技术:广播方式网络、点对点方式网络。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TU(国际电信联盟),IETF(因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 第二章 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网络协议由三个要素组成:语义、语法、时序关系。 分层:将一个复杂的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 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 面向连接服务:开始时建立连接,传输时不用携带目的节点的地址。 无连接服务:开始时不需建立连接,每个分组都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地址,不同分组可能选择不同路径达到目的节点,节点接收到的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丢失的现象。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OSI/RM: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主机-网络层、互联层、传输层、应用层。 ORI/RM与TCP/IP的比较: 共同:1,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2,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层功能大体相似。 不同:1,OSI有7层,TCP/IP有4层。TCP/IP网络层提供无连接通信,传输层支持2种。OSI网络层支持2种,传输层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 第三章 物理层定义: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 DTE::数据终端设备,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联网设备或工作站的统称,如计算机、终端等。 DCE:数据通信设备,为用户提供入网连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如调制解调器。 物理信道的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概论 Internet :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 特定计算机网路,它采用TCP/IP协议族。 1、因特网: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说: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的计算设备(主机= 端系统,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运行网络应用);从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使能分布式应用,提供给应用 通信服务。 2、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 在报文传输和 / 或接受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一组控制数据通信

的规则。 3、网络组成: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 接入网。 4、网络边缘:面向连接服务——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可靠 的,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送(丢包:确认和重传),采用流控制(发送方 不能过载接收方),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 5、网络边缘:无连接服务——UDP( User Data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无 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无流控,无拥塞控制。 6、网络核心:电路交换( circuit switching )和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 )。 7、电路交换:为“呼叫”预留端到端资源,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 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缓存、链路传输速率) 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非共享)。将链路带宽划分为“片”,FDM 和TDM。 8、 FDM(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频分多路复用,该链路在连接期 间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多路复用,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并且每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 隙,一个时隙可用于传输该连接。 9、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每个端到端数据划分为 分组,分组交换使用按需的方式分配链路。 10、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对比: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的用户使用网络;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超强总结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 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内部:协议 2.网络分类:1)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ATM网等。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4)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网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TCP/IP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3)网络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ICMP报文。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分层结构使各个层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OSI七层,TCP/IP五层,四层: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概论 Internet :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路,它采用TCP/IP 协议族。 1、 因特网: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说: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的计算设备(主机= 端系统,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 ,运行网络应用);从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使能分布式应用,提供给应用通信服务。 2、 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 在报文传输和/或接受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 一组控制数据通信

的规则。 3、网络组成: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 接入网。 4、网络边缘:面向连接服务——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可靠 的,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送(丢包:确认和重传),采用流控制(发送方不能过载接收方),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 5、网络边缘:无连接服务——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无流控,无拥塞控制。 6、网络核心: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和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7、电路交换:为“呼叫”预留端到端资源,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 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缓存、链路传输速率)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非共享)。将链路带宽划分为“片”,FDM和TDM。 8、FDM(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频分多路复用,该链路在连接期 间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多路复用,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并且每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隙,一个时隙可用于传输该连接。 9、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每个端到端数据划分 为分组,分组交换使用按需的方式分配链路。 10、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对比: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的用户使用网络;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 复习笔记

?因特网 ?因特网组成 P8 1.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 资源共享;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边缘部分,称端系统 (end system))组成。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处于边缘部分的用户通信方式P9-10 1.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客户是服 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2.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方式。(对等连接中的每 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 ?交换技术: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P11-15 1.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在通话时,两用 户间占用端到端的资源,而由于绝大部分时间线路是空闲的,所以线路的传输速率 往往很低。 2.分组交换组成:报文、首部、分组。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即收到分组—— 储存分组——查找路由(路由选择协议)——转发分组。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 靠;缺点:时延、开销。关键构件:路由器 3.报文交换:先传送到相邻结点,然后转存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P17 ?1. **广域网 WAN**(Wide Area Network):因特网的核心部分。?2. **城域网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很多采用以太网技术。 ?3. **局域网 LAN**(Local Area Network) 4. **个人区域网 PAN**(Personal Area Network) ?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公用网,专用网 ?性能指标P18:速率、带宽、时延

计算机网络课堂笔记(注释)

1、数据(Data):记录下来的可以被识别的符号,具有稳定性和可表达性,可以是表达客观事物的文字、数字和符号。 特征:(1)能为人类活及其所识别;(2)存储;(3)传递;(4)交换;(5)处理 2、信息(information):是客观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其所描述的是客观事物的状态变化,而非事物本身。信息的价值体现在它 的差异性上。 消息(news):消息是粗略的信息,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是传递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解释或结果。 3、信号(signal):数据转换为信号发送出去。信号是数据的电编码或电磁编码。 PC 信号 信息 4、信源(source):信息的发出端。信宿(receiver):信息的接收端。 5、信道(channel):信源和信宿之间的通信线路。当线路中只有一路信号时,信道于线路。当线路有两路或以上信号时,就要用信道来理解。 6、接口(interface):程序上下层之间交换数据的逻辑连接处。 7、服务器(servers):用于资源存储、信息管理和响应用户请求的设备。组建网络的最基本设备——服务器。(1)文件服务器:存放各类资源;(2)打印服务器:具有排序存储、分别完成任务的功能;(3)通信服务器:www服务器、email服务器(对用户的信息管理)、数据库服务器。8、终端(terminal):无存储、运算能力、依赖性强。 主机(host):无硬盘 优点:价格便宜、方便、安全 客户机(clients) 工作站(work—station) 9、对等网络(peer—to—peer):每一台计算机即使服务器又是客户机。 11、节点(node):实现的是数据的转接》 ①访问节点:用于用户之间的连接,实现上网功能。 ②转接节点:用于路径的选择和数据的转发。 12、链路(link):两个节点间承载数据流的线路。 链路上的最大数据传输量叫做链路量。 物理链路:真实通信的链路。 逻辑链路:在逻辑上作用的链路。 13、本地线路(local line):用户到访问节点的线路。 14、通路(path):从信源到信宿之间一串节点和链路的组合。 15、实体(enties):通讯双方在完成通讯的过程中,所可能用到的软硬件设施。 16、网络操作系统(NOS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1)对所辖网络的软硬件进行管理;(2)是网络应用软件运行的平台; (3)是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的桥梁。 17、协议(protocols):通信双方为了实现通信所进行的约定或所作的对话规则。包括:语义、语法、时序。 18、模仿连接服务:模仿电话系统服务。 (1)包括:建立链接、维持链接、释放链接 (2)优点:时时通信、通信安全可靠 (3)缺点:信道利用率低 19、无连接服务:模仿邮政系统服务。 优点:信道利用率高;缺点:通信不安全、缺乏即时性 第二节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使用通信线路和网络协议将地理位置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互联在一起,实现通信、资源共享、协同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学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学习笔 记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三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功能: 1)连通性彼此连通,交换信息 2)共享信息共享,软硬件共享 1.2因特网概述 我们先给出关于网络,互联网,因特网的一些最基本概念. 网络: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互联网:internet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因特网:Internet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一个互联网),其采用TCP/IP协议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1.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 的标准协议.人们把1983年看成是现在因特网的诞生时间. 2.三级结构的因特网.分为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企业网). 3.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ISP称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1.3英特网组成

从工作形式上分为两大块: 1)边缘部分由所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使用户直接使用的.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 的. 在往里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 1.客户-服务器方式 特征: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的服务 2.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P2P)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 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1.电路交换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switching)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 线的资源.在使用电路交换打电话之前,必须先拨号请求连接. 这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称为电路交换.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网络层知识点总结

网络层 一、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虚电路服务可靠通信应当由网络来保证 数据报服务可靠通信应当由用户主机来保证 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二、网际协议IP 1、与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AR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2、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3、互联网可以由许多异构网络互联组成 4、分类的IP 地址 IP 地址定义: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32 位的标识符。 5、IP 地址的编址方法 分类的IP 地址,子网的划分,构成超网。 两级的IP 地址:IP 地址::= { <网络号>, <主机号>} 分类的IP 地址:A类,B类,C类地址都是单播地址 D类地址用于多播,E类地址保留 实际上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Ip地址不仅可以指明一个主机,还指明了主机所连接到的网络 6、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首部,硬件地址放在MAC帧首部,在网络层及网络层以上使用IP地址,在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硬件地址 7、解析协议ARP 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ARP 高速缓存(ARP cache),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这个映射表还经常动态更新。 ARP 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 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8、如何知道同一个局域网内其他主机的mac地址? A在局域网内广播arp请求分组,其他主机接收分组,IP地址与报文中一致的主机收下分组,并在自己的arp缓存中写入主机A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并发送arp响应报文,A收到响应报文后在自己的arp缓存中写入主机B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9、生存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 10、若主机不在同一个局域网内,arp映射表怎样建立?交给连接不同网络的路由器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笔记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笔记工商管理一班郑沛琪 1. 现代计算机发展历程: 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 EMIAC ,标志着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③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④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81 年IBM 推出PC) 2.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或:CPU、存储器、I/O 设备)软件 3. 存储器:包括主存(内存)和辅存(外存)两种。 内存:①特点:相对快、小、带电储存(易失性) ②举例:CPU 内存元件、内存条、高速缓存 外存:①特点:相对慢、大、不带电储存 ②举例:硬盘、光盘、MP3 (4,5)、U 盘、磁盘等 4. ROM (只读存储器)与RAM (可读写存储器) 5. (1)键盘键区分布 (2)正确的打字方法 (3)一些键的描述: 例如:组合键Ctrl ,Alt ; 上档键Shift ; 奇偶键Num Lock ,Caps Lock, Insert (插入/替换) 6. 显示器 7. 打印机 击打式打印机例如:点阵式,高速宽行 非击打式打印机例如:喷墨,激光 8. 总线:各种公共信号线的集合。 C P 总 CB U 线AB DB 系 统 RAM ROM I/O 接口外设 AB :地址总线—传递地址功能 DB:控制总线—传送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 CB:数据总线—传递数据信息 9. 软件系统 (1)系统软件:OS(操作系统),DVMS (数据库管理系统) (2)应用软件 10. 计算机病毒 (1)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性征):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 (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根据其对计算机和用户使用的危害/干扰程度分为良性病毒、恶性病毒两种。 11. 计算机的数字和单位

自考计算机网络技术笔记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1.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ARPA网标志着互联网的兴起) 3.开放式标准化网络 4.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 , 三大网络介绍 1.电信业务网: 由三个主要部件构成: 1 本地网络:使用双绞线进入家庭和业务部门,承载的是模拟信号。 2 干线:通过光纤将交换局连接起来,承载的是数字信号。 3 交换局:使电话呼叫从一条干线接入到另一条干线。 2 广播电视网 3 计算机网 未来网络发展趋势: 1.宽带网络 分为宽带骨干网:光纤,2G以上 宽带接入网: 2.全光网络:光节点取代现有网络的电节点。 3.多媒体网络: 4.移动网络: 主要技术:蜂窝式数字分组数据通信平台;无线局域网;ad hoc网络(不需要 基站);无线应用协议W AP。 5.下一代网络:基于分组的核心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提供资源的主机host和请求资源的终端T。(端节点)。 通信子网: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中间节点) 广域网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 局域网采用广播传输方式,局域网中网络节点都简化为安装于主机或工作站中的网卡。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硬件资源共享。 2.软件资源共享。 3.用户间信息交换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办公自动化OA。 2.远程教育 3.电子银行 4.证券及期货交易 5.校园网 6.企业网:集散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7.智能大厦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分为两类: 1. 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结点有星形,环形,树形,网状形。 2. 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一个公共的通信信道被多个网络结点共享。总线形,树形,环形,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 按拓扑类型分类: 1.星形拓扑:中央结点和通过点到点通信链路接到中央结点的各个站点组成,中央结点往往是一个集线器。中央结点执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相当复杂,而各个站点 的通信处理负担很小。 优点:1控制简单。 2 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3 方便服务。 缺点:1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客观。2 中央结点的负担较重,形成瓶颈。 3 各结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2.总线拓扑:采用一个广播信道作为传输介质,所有站点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 到这一公共传输介质上,该公共传输介质即称为总线。 优点:1. 电缆数量少 2 结构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3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 缺点:1 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 2 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 3分布式协议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送,不具有实时性,降低了网络速度。 站点必须是智能的,要有介质访问控制功能,从而增加了站点的硬件和软 件开销。 2环形拓扑:采用分布式控制策略来进行控制。 优点:1 电缆长度短 2 可使用光纤 3 所有计算机都能公平地访问网络的其他部分,网络性能稳定。 缺点:1 节点的故障会引起全网故障。2 环节点的加入和撤出过程较为复杂 3 采用令牌传递的方式,在负载很轻时,信道利用率比较低。 3树形拓扑:树根接收各站点发送的数据,然后再用广播发送到全网。 优点:1 易于扩展。2 故障隔离较容易 缺点:各结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个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200个知识点 1. 用一台计算机作为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与多台终端相连,构成简单的计算机连机系统。 2. 系统中所有数据处理都由主机完成,终端没有任何处理能力,仅起着字符输入、结果显示等作用。 3. 在大型主机-终端系统中,主机与每一台远程终端都用一条专用通信线路连接,线路的利用率较低。 4.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5. 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6. OSI/RM共有七层,因此也称为OSI七层模型。 7.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把地理上分散的多台自主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在相应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网络通信、管理和应用软件等)的支持下,以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为目标的系统。 8. 现代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9. 现代计算机网络中被连接的自主计算机自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能单独进行信息加工处理。 10. 计算机网络自主性是指连网的计算机之间不存在制约控制关系。 11. 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互连通过通信设备及通信线路来实现。 12. 计算机网络要有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支持。 13. 计算机网络中各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必须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 14. 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15. 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 16. 通信子网由用作信息交换的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和其他通信设备组成的独立的数据信息系统组成,它承担全网的数据传递、转接等通信处理工作。 17. 网络操作系统建立在各主机操作系统之上的一个操作系统,用于实现在不同主机系统之间的用户通信以及全网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共享,并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方便的网络接口,以方便用户使用网络。 18. 网络数据库系统可以集中地驻留在一台主机上,也可以分布在多台主机上。向网络用户提供存、取、修改网络数据库中数据的服务,以实现网络数据库的共享。 19. 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均衡使用网络资源、分布处理、数据信息的综合处理、提高计算机的安全可靠性的功能 20. 信息交换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主要完成计算机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的系统通信。用户可以在网上收发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进行电子购物、电子贸易、远程教育等。 21. 资源共享是指网络用户可以在权限范围内共享网中各计算机所提供的共享资源,包括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这种共享不受实际地理位置的限制。资源共享使得网络中分散的资源能够互通有无,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它是组建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目的之一。22. 在计算机网络中,如果某台计算机的处理任务过重,可通过网络将部分工作转交给较“空闲”的计算机来完成,均衡使用网络资源。 23. 对于较大型综合性问题的处理,可按一定的算法将任务分配给网络,由不同计算机进行分布处理,提高处理速度,有效利用设备。采用分布处理技术往往能够将多台性能不一定很高的计算机连成具有高性能的计算机网络,使解决大型复杂问题的费用大大降低。

计算机网络重点笔记要点

第1章复习纲要 1、计算机网络定义? 两台以上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计算机通过某些介质连接成的相互共享软硬件资源的集合体 2、什么是Internet (2)理解什么是网络协议Protocol? 定义了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间所交换报文的格式和次序,以及在报文发送和/或接收或者其他 事件方面所采取的行动(响应) 4、网络核心 (1)电路交换的特点? 网络资源(如带宽)被分片多路复用(Multiple Access):a、分片分配到会话 b、分片没有被会话使用的情况下,分片空载(不共享) c、电路级性能(有保证) d、要求呼叫建立--建 立一个专门的端到端线路(意味着每个链路上预留一个线路) 电路交换中的两种多路复用技术? 链路带宽分片:频分和时分 (2)分组交换的特点? 每个端到端的数据流被划分成分组:a、所有分组共享网络资源 b、每个分组使用全部链路带 宽 c、资源按需使用 存储转发的理解? 存储转发传输机制是指在交换机能够开始向输出链路传输该分组的第一个比特之前,必须接收 到整个分组。 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比较? 分组交换:a、优点:适合大量的突发数据传输:资源共享;简单, 不需要建立连接 b、缺点:过渡竞争导致分组延迟与丢失:需要可靠数据传输、拥塞控制协议 数据报分组交换与虚电路分组交换的比较? 1、数据报网络(一定面向连接): TCP/IP a、分组目的地址决定下一跳 b、会话期间路由可以改变 2、虚电路网络(既可以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也可以提供无连接的服务): X.25,FR,ATM a、每个分组有1个标签 (虚电路号,virtual circuit ID), 标签决定下1跳 b、连接建立时确定固定的路径, 并且将保持于整个会话期间 c、路由器必须为每个连接维护状态信息 (3)ISP/Internet 主干结构组成(了解) 5、分组交换网络的性能:延迟、丢失和吞吐量 (1)分组丢失与延迟产生的原因? 路由器分组缓冲区队列:a、分组到达输出链路的速率超过输出链路的容量,产生延迟,甚至丢失b、分组在缓冲区队列排队, 按序等待 延迟的4 种类型及各自特点? 1、节点处理时延: a、检查错误位 b、选择输出链路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清华)讲课稿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或共享设备互联起来,并配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协议及信息交换方式等),使之实现资源共享、互相通信和分布式处理的整个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硬件资源共享 (2)软件资源共享 (3)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构成:资源子网(软件资源和数据源);通信子网(数据通信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雏形 (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中期,多个主计算机通过线路互联的初期计算机网络。(ARPA网出现)(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标准计算机网络。(以太网出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网络互连标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 (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90年代中期,千兆位多媒体智能化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构成:通信子网(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资源子网(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中各计算机节点连接的形式和方法。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星型拓扑(基本) 环型拓扑(基本) 总线型拓扑(基本) 树型拓扑(总线型拓扑的变种) 混合型拓扑 网型拓扑 蜂窝状拓扑 星型拓扑结构的各节点间相互独立,每个节点均以一条单独的线路与中央结点相连。星型拓扑结构的中心结点是由交换机来承担的。 星型拓扑结构的优点: 1控制简单 2容易实现故障诊断和隔离 3方便服务 4网络的扩展容易。 星型拓扑结构的缺点: 1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大 2过分依赖中心节点 3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少 环型拓扑结构由网络中若干中继器使用电缆通过点到点的链路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的环。每个站对环的使用权平等,都以同样的速度串行地沿着一个方向在各节点间传输数据。 环型拓扑结构的优点: 1电缆长度短 2改变工作站数量只需简单连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