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年西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前教育课程论作业

2012年西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前教育课程论作业

2012年西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前教育课程论作业
2012年西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前教育课程论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课程实施:是指不同层次的机构和人员,将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

2、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为儿童提供的有益于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

3.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生成性目标关注的是过程。

4.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以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指向目标实施后儿童身上发生的行为变化。

5. 课程内容:指为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而提供的一系列有组织的信息。

6. 整个教学法:就是把需要幼儿学习的内容整体地,而不是切成不同部分地教给幼儿。

7. 主动学习:指的是幼儿与周围的环境、人、材料积极互动来建构经验。

第二次作业

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步骤。

答:课程评价主要包括确定评价的目标、确定评价的内容和主体、建构评价指标体系、收集评价资料;解释评价资料并得出结论2、撰写评价报告。

2、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性。

答:游戏及其相关理论是构建幼教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作为儿童文化和幼儿园心理背景的游戏;作为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游戏;作为教学手段的游戏;作为儿童发展评价手段的游戏。

3、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的理论来源。

答:意大利特有的文化和政治;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建构主义理论。

4. 五指活动课程的内容。

答: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5.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的主要步骤。

答:制定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评价。

6. 幼儿园课程与心理学的关系。

答:心理学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理论依据;但是课程研究和心理学研究是不同的领域;心理学可以帮助课程研究者和设计者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设计出来具有发展性的课程。

7. 项目活动/方案教学的步骤

答:确定主题,编制主题网络,实地调查、分享交流。

8.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答: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幼儿园层面和教师层面。

9.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目标有哪些?

答:以培养儿童均衡发展的人格为目标。通过作业让儿童把内在的生命力表现出来。在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在自由和主动的活动中让儿童自我纠正,使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成为独特的人。

10. 西方早期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答:婴幼儿一体化;整合性;多元性;标准驱动。

第三次作业

设计题

1.有一个幼儿园想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方面的教育,请你运用课程目标方面的知识为这个幼儿园设计和确定创造性课程的目标。

1.总目标:创造性人格和创造的能力。具体的课程目标:创造性的人格品质;创造的知识和方法;创造过程的体验。

2. 请你为幼儿园设计数学课程目标。

. 要点:数概念;关系、排列组合、几何形状的认识以及沟通和表达。

3. 请你设计一个以发展幼儿创造性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活动模式。

幼儿自己阅读;自由联想;教师提问,分享交流。

4. 有幼儿园准备开发园本课程,需要成立一个开发委员会。请你为这个委员会选择并确定成员。

委员会规模为6-8人,包括管理人员、不同年龄段教师代表、家长、社区代表和相关专家。

第四次作业

论述题

1.1、幼儿园园长如何才能提高教师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解和认识。

要点:进行深入的解释、说服工作,让教师认同纲要及其实施;通过参与式培训提高教师对纲要的理解水平和实施纲要的能力;以学科为基础加快教师专业发展;强化园长的课程领导。:(1)对个别儿童的关注。原因:幼儿园班内幼儿人数多,老师很难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兼顾到个别幼儿,是自己的困惑。(2)在纲要当中的各年龄班的特点和所适合的教育形式。原因:自己的工作经验不足,还需要对各个年龄段的幼儿更多的了解,采取相应的教育形式。

2、简评蒙台梭利教学法。

要点:蒙台梭利教学法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但同时也存在巨大的争议;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众多教具和思想至今仍然在使用,在感官教育、数学教育等方面具有建树;去点在于理论基础过于生物学化,教学过程过于结构化,妨碍儿童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

蒙台梭利教学法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但同时也存在巨大的争议;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众多教具和思想至今仍然在使用,在感官教育、数学教育等方面具有建树;去点在于理论基础过于生物学化,教学过程过于结构化,妨碍儿童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

3. 请你谈谈当前幼儿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方面遇到的困难。

要点:对目标的类型和作用认识不清;表述不够清楚;不能根据幼儿的情况确定合适的目标;不能根据教学的进展调整目标等。

对目标的类型和作用认识不清;表述不够清楚;不能根据幼儿的情况确定合适的目标;不能根据教学的进展调整目标等。

4. 请你谈谈你对园本课程这一概念的理解。

指的是基于幼儿园自身需要和情况而发展出来的课程;强调课程决策权利的分权和教师的参与;这种课程比较适应当地的情况,具有很强的个性;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和学科课程等概念不是一个体系。

5. 你在实施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请你分析这些困难的成因。

答:困难:没有明确的目标;缺少足够的课程资料;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缺乏足够的支持等。

原因:纲要本身缺乏明确的学习标准和目标;管理层没有建立有效的实施计划和支持系统。

(1)对个别儿童的关注。原因:幼儿园班内幼儿人数多,老师很难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兼顾到个别幼儿,是自己的困惑。(2)在纲要当中的各年龄班的特点和所适合的教育形式。原因:自己的工作经验不足,还需要对各个年龄段的幼儿更多的了解,采取相应的教育形式。

简答 学前教育课程论

第七章学前教育组织的基本原则 1.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三大基本原理?151 一、相互作用原理二、整体教育原理三、环境陶冶原理 2.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基本原则?172 一、目标定向原则二、生活化原则三、活动化原则四、游戏化原则 五、综合化原则六、家园同步原则七、师生同构原则 3.相互作用原理的内涵及其具体化(活动化、游戏化、师生同构)152、 157 内涵:只有经过教育者、学习者与教育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课程组织才是真正的教育。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发展观、系统科学、心理科学和人类发展生态学。 4.整体教育原理的具体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化(综合化、家园同步教育)159、163 内涵:学前儿童是身心有机统一发展的整体;要保证这一整体和谐健全的发展,必须以整体观看待他,并整合各影响因素,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学和人的全面发展说、系统论和人类发展生态学、(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学前儿童发展观) 关于什么样的课程才算是好课程的评价标准变为:能顾及学前儿童心理、身体、情谊、人格等和谐发展的“完整性”;能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宜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经验的“广博性”;能顾及不同儿童的天赋、生长背景、学习意愿、发展倾向等个别差异的“可弹性”;能综合利用各种教育因素与手段,发挥整体效力,具有“整合性”等等。这些观念及其实践化,演化出课程组织的综合化原则。 5.环境陶冶原理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164、171 内涵: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具有特殊价值;充分创设和优化教育环境,使学前儿童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主要是人文环境陶冶的结果;儿童年龄越小,环境的陶冶功能越大;特征不同的环境,对学前儿童的感染力不同。理论基础:儿童生理学与儿童心理学、儿童生态学、儿童人类学和文化生态学。 在实践中的运用:○1创设优美的自然环境,发挥其美育功能,陶冶幼儿美的心灵,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如绿树成荫、花草芬芳,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2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温暖的交际环境,选择和利用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此熏陶感染幼儿;把真善美统一起来,使它们协调优化,融知识性、思想性、娱乐性于一体,创设适应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要的教育环境,是课程组织的重要任务。 6. 系统论对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启示(注重影响儿童发展的所有因素的整体价值)162

学前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作业 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学前公共教育教育思想诞生的标志是( A ) 4、1923 年,( C )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学前儿童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7、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B )。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4 分,共 12 分) 1、最近发展区 即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 与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达 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 A. 《理想国》 B.《政治论》 C. 2、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是 ( A. 《理想国》 B.《政治论》 C. 3、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大教学论》 D.《世界图解》 C ) 母育学校》 D.《世界图解》 D ) C.《理想 国》 D.《林哈德与葛笃德》 A. 蔡元培 B.张雪门 C.陈鹤琴 5、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 A. 南京鼓楼幼稚园 陈鹤琴 D.陶行知 D ),其创建者是() 。 B. 劳工幼稚 园 陶行知 D. 6、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 C )。 A. 欧文 B.杜威 C.福禄培尔 D. 蒙台梭利 A.社会的功能 B.个体的功能 C.文化的功能 D.自然环保的功能 8、下面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 C )。 A. 单一性 B.停滞性 C.发展性 D.狭隘性 9、从性质上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 A )。 A.期望功能与实际功能 B. 个人功能与社会功能 C. 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 D. 文化功能和家庭功能 10、 列关于教育效益、教育本质、教育功能三者关系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教育的本质决定教育功 能 C. B. 教育功能决定教育效益 D. 教育功能体现教育效

《学前教育学》作业

《学前教育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儿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供儿童观察,模仿学习,该教师运用了( B ) A.示范法 B.范例法 C.观察法 D.参观法 2.在有关邻居关系的故事中,某教师让儿童对邻居王阿姨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问:“王阿姨心里怎么想的?有什么感觉?”该教师运用了移情法中的( A )训练技术。 A.认知提示 B.情绪追忆 C.巩固深化 D.情境表演 3.教师通过利用良好的班级气氛,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安全感的平等发展的集体,让儿童深入其中,从而培养儿童关爱、互助等良好品质,该教师运用了( C ) A.直观形象法 B.参观法 C.环境体验法 D.演示法 4.幼儿园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幼儿园的( B ) A.中期目标 B.近期目标 C.远期目标 D.活动目标 5.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 )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 D.实践性原则 6.为托儿所婴儿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描述是( C ) A.婴儿玩具应高档化 B.废旧材料如空纸盒、碎花布等不适合作为托儿所婴儿游戏材料 C.应根据婴儿年龄特点选择玩具 D.给婴儿选择的玩具越小越好 7.对待3岁前婴儿“口吃”现象( A ) A.这是学话初期常见的正常现象不必紧张 B.应强迫孩子再说一遍

《学前教育学》综合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什么样的活动 A.自发性活动B.主体性活动C.生产性活动D.社会性活动 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 A.教育物资B.教育材料C.教育媒介D.教育环境 3.教育的宏观功能是 A.促进经济建设B.增进社会文明C.促进社会发展D.提高人口素质4.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社会生产B.经济发展C.工业革命D.现代农业 5.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倡导 A.先天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后天决定论D.环境决定论6.儿童个体发展遵循 A.从脚到头的顺序B.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C.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D.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7.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这时出现了 A.人本位儿童观B.家族本位儿童观 C.社会本位儿童观D.自然本位儿童观 8.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学校1840年更名为幼儿园,该幼儿园始创于A.1827年B.1803年C.1837年D.1823年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大基础支柱是 A.学会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工作、学会享受 B.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 C.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D.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10.托儿所(或幼儿园托儿班)具有如下特色 A.社会福利性和教育性B.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 C.保教性和辅助性D.辅助性和社会性 11.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活动 A.特殊的B.普通的C.唯一的D.少有的 12.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和 A.教育材料B.教育内容C.教育环境D.教育信息 13.教育的微观功能是 A.促进社会进步B.促进文明进步 C.促进经济建设D.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14.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最主要社会因素是 A.经济发展B.社会人口C.地理环境D.政治制度 15.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属 A.父母决定论B.教师决定论C.环境决定论D.遗传决定论16.在古代社会,人类普遍重视儿童,他们的儿童观是 A.家族本位儿童观B.社会本位儿童观

学前教育课程论复习大纲(最全整理版)[1]

填空题 1.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最早使用“课程”一词,1918年美国博比特的《课程》是课程理论独立的标志。 2.幼儿园课程理论基础有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 3.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等四个阶段。 4.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将人的发展放置于一个由小系统、中间系统和外系统组织的生态系统中。 5.课程组织的两种形态包括:观念或构想形态的课程组织和实践形态的课程组织。 6.课程内容组织的形式:学科中心、社会问题中心、儿童中心。 7.幼儿园教育过程的组织包括:教育的途径、活动组织形式、教与学的方法策略。 8.幼儿园课程的性质是:基础性、非义务性、适宜发展性。 9.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整体性原则、生活化原则、主体性原则。 10.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11.课程计划包括的类型: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周)计划、日计划及具体活动计划。 12.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教学、间接教学、支架式教学。 13.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课程评价的目的、课程评价的内容、课程评价的主体与客体、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指标、课程评价的类型与方法。 14.课程评价标准的基本特征:准确性、有用性、合法性、可行性 15.课程评价的客体:评价的对象;课程评价的主体:评价者 18.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16.蒙台梭利的教育目的: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 17.蒙台梭利课程的主要内容: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科学教育。 18.海恩斯科普课程的创立者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戴维韦卡特,最先源于对处境不利儿童的干预计划。 20.瑞吉欧教育的理论基础:杜威,皮亚杰,维果茨基。 19.项目活动是瑞吉欧教育方案的灵魂和核心。 20.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课程论、活教育的

[知识]电大学前教育学作业及参考答案[1]

[知识]电大学前教育学作业及参考答案[1] 姓名学前教育学作业1 专业分数第一章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3分) 1(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孕育阶段、萌芽阶段、初创阶段和发展四阶段。 2(国外学前教育思想理想的萌芽出现在古希腊时期。 3(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4(孕育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特点包括:丰富性、实践性、零散性。 5(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母育学校》,其 作者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6(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化特点出现在其发展的初创阶段。 7(第一个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人是蔡元培。 8(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 ”、“ 平民化”。办园思想是“ 中国化 9(儿童心理发展的四阶段是指: 感知运动、前运算思维阶段、 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阶段。 10(学前教育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辨证唯物主义。 11(学前教育工作者包括幼儿园教师等专职的,也包括父母 等非专职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12(学前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的基本原理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13(学前教育学的任务是指观察与认识学前教育现象、研究和揭示学前教育发展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14(在学前教育学萌芽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有___专门化_____、完备化和理论化。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D ) A. 《大教学论》 B. 《世界图解》 C. 《理想国》 D. 《林哈德与葛笃德》 2(在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史上,我们将16世纪之前称为学前教育学的( A ) A(孕育阶段 C. 萌芽阶段 C.初创阶段 D.发展阶段 3(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A ) A. 南京鼓楼幼稚园 B. 劳工幼稚园 C. 香山慈幼院 D. 江 西实验幼师 4(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 C ) A. 欧文 B. 杜威 C. 福禄培尔 D. 蒙台梭利 5(在学前教育学孕育阶段,我国关于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朱熹和( B ) A. 苏轼 B. 颜之推 C. 贾谊 D. 王守仁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学前教育学 P18 2(最近发展区P14 3(学前教育规律P19 4(学前教育现象P18 四、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南宋朱熹的学前教育思想。 P5 2(简述学前教育发展萌芽阶段的特点。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儿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供儿童观察,模仿学习,该教师运用了( B ) A.示范法 B.范例法 C.观察法 D.参观法 2.幼儿园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幼儿园的( B ) A.中期目标B.近期目标C.远期目标 D.活动目标 3.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 )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C.尊重儿童原则D.实践性原则4.为托儿所婴儿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描述是( C ) A.婴儿玩具应高档化 B.废旧材料如空纸盒、碎花布等不适合作为托儿所婴儿游戏材料C.应根据婴儿年龄特点选择玩具D.给婴儿选择的玩具越小越好5.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 D ) A.幼儿园创收B.补偿教育C.增加幼儿园知名度D.服务社会6.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A ) A.出生的第一年 B.3-4岁 C.5-6岁 D.6-10岁 7."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是( C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和教育D.生理成熟8.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是( A ) A.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B.提出了"社会本位论"的儿童观C.提出了"白板说" D.为儿童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9.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依次是( C ) A.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

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论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_分类

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论形成性考核幼儿园课程论作业(第1章) 一、填空题1.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课程即计划。2.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它们分别主要解决幼儿园课程中教什么、如何教和为什么教的问题。3.幼儿园课程的最核心要素是教育理念。4.皮亚杰曾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建议: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以及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二、选择题1.以学科维度定义课程,课程通常表现为(BC)。 A 学习者的经验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D教科书2.“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人类发展生态学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D)在发挥作用。 A 小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外系统 D 大系统3.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也叫作(ABCD)。A 生活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 D 儿童中心课程4.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A)。 A 蒙台梭利课程B瑞吉欧教育方案C方案教学D 福禄贝尔的恩物教学5.具有下列哪些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A B D)A 非真实性B积极情绪C目的导向 D 自由选择 三、名词解释1.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2.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3.多元文化课程: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4.鹰架教学:鹰架教学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 四、简答题1.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区别有哪些?答:(1)第一个方面是学习的计划性。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2)第二方面是学习的环境。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机能,而隐性课程则主要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3)第三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2.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答:幼儿园课程与其它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一样,都注重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整合到学习者的经验之中。但是,由于在儿童早期,儿童发展的速率比任何时期大,也因为儿童学习的能力极大地有赖于其自身的发展,因此,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的决策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应的,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材料也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它更多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3.简述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答:(1)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2)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3)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整合。4.为什么心理学不能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唯一基础?答:(1)心理学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基础,这是由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心理学理论并不等于教育理论: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描述的是带有普遍性的东西,而教育理论包含着对具体教育实践的陈述,两者不是同一的。②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涉及的是对于发展或学习的最低限度的说明,而教育理论要涉及到影响发展或学习的最高限度的说明。③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主要是从“实然”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而教育理论是从价值的“应然”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因此,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的唯一理论基础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样做不仅在理论上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难以行得通的。(2)心理学理论不可能单独为幼儿园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幼儿园课程同样受到哲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对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来说,哲学和社会文化也是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五、论述题1.你是如何理解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和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答:(1)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在幼儿园的课程中都是缺一不可的。(2)日常生活活动和另两类活动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在课程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日常生活活动中和另外两类活动是也经常互相融合和互相渗透的。(3)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关系:A游戏和教学是两种有本质区别的活动,两者不可相互替代。游戏是没有社会功利目的的,它强调的是“过程”、“表现”和儿童自主的活动,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教学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它承担着文化传递的任务,它更多强调的是教师

学前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第一、二章) 一、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 2、学前教育学的开创这是(福禄贝尔)。 3、学前教育对社会的功能首先表现在(经济功能)。 4、狭义上的学前教育效益是指(与人效益)。 二、简答题 1、夸美纽斯对于学前教学的发展的贡献(P7~8) 2、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P8) 3、简述学前教育功能的类型(P37框) 4、简述学前教育的个人效益(P47框) 三、论述题 1、试述蒙台梭利对于学前教育学发展的贡献。(P13) 2、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学前教育功能(P44) 第二次作业(第三、四章) 一、填空题 1、个体的启蒙教育阶段是(学前教育阶段) 2、影像学前儿童社会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幼儿园) 3、我国幼儿园承担着(保育、教育学前儿童)以及(为方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 4、在学前儿童德育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家庭往往出现“爸爸打、妈妈护,爷爷奶奶打掩护” 的现象,这种现象违反了德育的(一致性)原则。 二、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在人的一生的内在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P62框) 2、简述学前教育与个体社会化之间的关系(P61) 3、简述学前儿童德育的原则(P114框) 4、简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P86) 三、论述题:举例分析如何贯彻和实现幼儿园的双重任务(P88框) 第三次作业(第五、六章) 一、填空题 1、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可以分为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三类。 2、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进行构造和建筑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叫做(结构游 戏)。 3、按游戏的教育作用可以将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两大类。 4、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意义具有制约作用、启迪作用、(激励作用)和调节作用。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P149框) 2、简述幼儿园游戏的意义(P158框) 3、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的特点(P185~186) 三、论述题 如何组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P149~154)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测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2.从狭义上来说,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而从广义上来讲学前教育效益是指。 3.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称为。 4.早上从儿童入园到第一次有组织的班集体活动开始之前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是。 5.根据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教学活动可以分为和表现性教学活动两大类。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 )。 A.家长会 B.家长咨询 C.父母育儿橱窗 D.家长开放日 2.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小班进行 B.在中班进行 C.在大班进行 D.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3.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 ) A.欧文 B.杜威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4.学前教育阻碍经济、政治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因为其( )。

A.过度教育 B.质量下降 C.功能异化 D.社会不重视 5.属于教师沟通技巧的是( )。 A.目光直视 B.敢于批评 C.语调语速要适当 D.语气要一直不变 6.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 )。 A.保育和教育 B.体育和智育 C.德育和智育 D.保育、教育幼儿及家长服务三、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16分) 1.最近发展区 2.幼儿园生活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 2.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举例说明如何实现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2.分析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六、案例题(共16分) 菜例: “梧桐树就是梧桐树”,这是我的外甥女甜甜用“就是”造的句。老师用红笔打了一个大叉子。这个句子使我想起了鲁迅的名句“我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还有一次我翻看甜甜的图画作业,只见上面画了一个长扁的椭圆。圆是绿色的,周围画着绿色的光芒,画的名字是“太阳”。老师的评语是“画得不像,用色不当,重画。,,太阳在我们眼里不是绿色的,但是我们怎么能断定在孩子眼里不是绿色的呢?我们应该问问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打一个大叉子。 请你用幼儿园教师角色的相关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学前教育学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学前教育课程论

(0411)《学前教育课程论》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行为目标 2、表现性目标 3、生成性目标 4、张雪门的行为课程 5、幼儿园课程 6、方案教学 7、幼儿园课程内容 8、幼儿园课程组织 9、、幼儿园课程评价 10、整个教学法 三、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 2、幼儿园课程的特征。 3、课程模式的要素。 4、海伊斯科普课程中教师的作用。 5、张雪门幼稚园课程编制的原则。 6、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7、方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8、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中的教育内容。 9、陈鹤琴所指出的当时幼儿园课程存在的四大弊病。 10、张雪门关于幼稚园课程来源的观点。 11、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中的五个领域。 12、海伊斯科普课程实施的过程。 13、行为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适用范围。 1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 15、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园本课程这个概念? 2、陈鹤琴认为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来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观点的? 3、如何看待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课程。 4、试论中国幼教课程改革的趋势。 5、幼儿园课程评价中为什么要进行儿童发展评价? 6、你对计算机进入幼儿园课程怎么看。 7、评述西方早期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 8、当前很多幼儿园都开展双语教学,对此你有何评论? 9、试评价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10、陈鹤琴曾经提出“做中教学,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谈谈你时如何理解做中学的。 (0411)《学前教育课程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的是一种用可以具体观察或测量的幼儿行为来表示的对教育效果的预期。每一项行为目标应该包括三个构成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发生的情景、行为、和行为表现标准。 2、表现性目标强调的是个性化,指向儿童创造性地培养,不规定儿童在学习活动结束以后应该获得的行为,而关注儿童在学习活动中个性化的表现,追求的是不同儿童在学习活动中有不同的表现。 3、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目标,关注的主要是过程。 4、张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行为课程与别的幼儿园课程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行为课程完全来源于生活,从生活而开展,也是从生活而结束。 5、结合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主的特点,可以将幼儿园课程定义为: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6、指这样一种教学: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指引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课题或者认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 7、幼儿园课程内容指的是一系列经过选择的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是幼儿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对象。 8、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9、课程评价系判断各个层次课程(如理想的课程、正式课程、知觉课程、运作课程、经验课程等层次)的优劣价值,指出其缺陷或困难所在,从而能够做出行动的决定。 10、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教给儿童的方法。 二、简答题 1、一般认为儿童发展、社会生活和人类的知识是课程目标的来源。 2、一般认为,幼儿园课程具有以下特点:启蒙性;生活化;游戏化;注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以直接经验的获得为主。 3、理论基础、管理过程和政策、课程模式的内容和方法等。 4、High Scope认为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的核心,教师的责任是支持儿童的发展,通过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可以帮助儿童发展。理想的教师进入儿童的活动但是不打断活动的流程,能够立足儿童的想法进行指导,避免告诉儿童他们错了,而是鼓励他们的新想法,让幼儿向别的幼儿求教。但是实践中教师的角色经常是侵入式的,教师为了追求理论性的目标,经常插入一些任务式的、不能反映儿童兴趣的提问和评论。 5、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要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据此他确定了编制课程的一些原则:整体性原则、偏重直接经验原则和偏重个体发展的原则。 6、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有: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发展的作用;有益于儿童认识过程及其支持系统的进行;有益于幼儿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习;有利于幼儿园课程中各个学科的整合和教学。 7、在方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创设环境和条件,激发儿童的兴趣,提升儿童行为的动机,使得儿童能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关注儿童的经验,尊重儿童的选择;适时介入儿童的活动,并对儿童提出挑战;与儿童一起学习生活交流。 8、实际生活练习(清洁、秩序、安静和会话);肌肉训练;自然教育与体力劳动;感觉教育。 9、与环境的接触太少,在游戏室内的时间过长;功课太简单;团体动作太多;没有具体的目标。

学前教育学作业一参考答案

学前教育学作业一参考答案 (第一至二章) 一、单选 ACDCD CBCAD 二、名词解释 1、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P14 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一般分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P32 3、学前教育效益: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是由学前教育功能决定的。P45 三、简答 1、简述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贡献。P7-8 答: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其代表作主要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和《世界图解》。《母育学校》和《世界图解》是夸美纽斯奉献给父母亲与儿童的良好教材,书中含有宗教色彩和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但对母育学校的实施作出了完整的论述。其中,《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创立学前教育理论的第一次尝试。 2、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P37 答: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 (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3、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P44 答:为了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可以从以下六个途径入手: (1)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2)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管; (3)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 (4)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 (5)多渠道办托幼机构; (6)为学前教育立法。 4、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P52 答:为了提高学前教育的效益,可以通过以下六个方面的途径: (1)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2)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 (3)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母育学校》--,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_学前教育功能__的表现和结果。 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和--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保育环境--和---教育环境--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2.学前教育是面向__0-6__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3.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__现实功能______。 4.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情绪的易激动性、一--易感性---一和易表现性。 5.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__求知__的兴趣、__创造__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 6.激励作用对学前儿童的强化效应可分为正强化效应和--负强化效应-----一,其中,幼儿园环境所发挥的应当是指--正强化效应-----一。 7.教师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一”。 2.幼儿园教育应该以_游戏___作为基本活动。 3.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美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__表现力__。 4.从学前儿童教育特点的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运动环境、劳动环境和___语言环境___游戏环境__。 5.社区教育最初是一成人教育形式的社区教育。 6.一--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有助于减少疾病等影响学前儿童今后学习的因素。 1.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母育学校》-------。 2.从狭义上来说,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而从广义上来讲学前教育效益是指--社会效益-----。 3.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称为---环境---------- 。 4.早上从儿童入园到第一次有组织的班集体活动开始之前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是---来园活动---------。 5.根据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体验性教学活动------和表现性教学活动两大类。 6.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区和---家庭--------。 7.幼儿园与家庭的书面联系中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家园联系本------。 8.学前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各育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正确实施各育,防止重此轻彼,坚持--全面发展----教育质量观。 9.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一----结果------。 10.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突出特色,也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教育活动------能力。 二、选择题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江西实验幼师 )。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发展性原则 )。 A.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0-3岁末 )。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环境 )。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林哈德与葛笃德》 )。 2.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 注意力分散 )。 3.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赏识教育 )。 4.社区教育起源于(丹麦 )。 5.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 一般项目课前计划过程描述课后反思 )。 1.推动各囡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福禄培尔) 2.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林哈德与葛笃德》 )。 3.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保育和教育 )。 4.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是指活动室空间设计中的(开放式)。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环境 )。

学前教育课程论小抄

对四种课程本质进行比较及评价:1课程即经验:是20世纪课程改革中最具吸引力的课程定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他们的兴趣、需要等选择课程内容,强调这些内容对学生的个人意义,其结果是要使学生获得自己的学习经验。有学习经验才是学生实际感受到的课程。扩大了课程内容的范围,将课程由静态变为动态,考虑到学习者的兴趣、需要,但又难以有效的进行课程组织2课程即目标:是指序列、操作性强的学习目标即成为课程研究的核心内容。泰勒、加涅等人的思想注重课程的结果,这一定义认为课程关注的重心应是希望学生通过课程获得的学习结果3课程即计划:教育计划或教学大纲就是课程,最简单的一种认识,完全静态的课程观。这一定义认为课程是培养人的计划或蓝图,包括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评价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或抉择,涵盖了课程的基本要素,比较周全。课程及计划、目标强调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便于课程组织与评价,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但往往缺乏灵活性,把计划外的教育因素排除在课程之外,从而缩小了课程的范围。这种课程定义只能把课程视为不直接与学习者发生作用的“计划”,课程本质上是静态的。课程即学科知识:有利于课程内容的系统化选择及组织,但容易割裂知识的联系和忽视变化的经验,特别是易忽视学习者的个别性。评价:课程由学科到经验的变化,实质上是课程由强调教育者到学习者的转变;由经验到计划或目标的转变,反映了课程可控性和意识性的增强,而潜在课程的提出却将教育影响范围扩大到计划之外的部分,强调要重视那些实际上对学习者产生了影响而从未被列入计划之中的教育影响。因此,要考查课程的本质,还须研究潜在课程的提出给予我们那些提示。 研究课程本质说明讨论的问题:1课程的教育目标性2课程中的学习者3课程的动态4课程媒介5课程中心 对课程本质认识的共同趋势有:1、课程本质观从静态走向动态。2、课程的有意性发生变化。3、课程重心发生变化。4、课程是整个教育系统的软件,包括学校课程和社会课程,是两类课程的有机整体。课程:是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获得的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的,全体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保证实施的国民教育。 素质:是人内在的身心组织及质量水平。包括人的生理结构特征和心理素质等方面。人的素质的特征:1、基础性。2、整体性。3、相对稳定性。4、潜在性。5、发展性。素质特殊性的表现:1原点性2易塑性3脆弱性4发展迅速性 生理素质:是人先天的遗传的生理结构特征,是人发展的自然基础或生物性物质基础。心理素质: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加入外界影响而产生的特征,它包括人的感觉、意志、个性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它们的有机综合体。 学前教育课程:是处于终生教育开端阶段的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的指导下与学前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全面基础素质适宜性发展的非义务教育课程。性质:1.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2学前教育课程是非义务教育课程3学前教育课程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4学前教育课程是适宜发展性课程5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素质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是处于终生教育开端阶段的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学前教育课程相互作用而获得全面基础素质适宜性发展的非义务教育课程。内在价值:学前教育各阶段、各环节自身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际作用。确定学前教育课程性质的意义:(一)理论意义1符合社会发展的和教育发展的时代精神和未来要求2确定学前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坐标3、点名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形式4指出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5表明课程的重心(二)实践意义1有利于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与重点2有利于进行课程评价与教材编选 价值的属性:1、功用性。2、客观性。3、社会性。4、历史性。学前儿童认知的特点:具体性、形象性、非科学性、非系统性。 直进法:讲儿童生活中接触的事物,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内容深浅而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年龄班中 圆周教学法:幼稚园每个年龄斑预定的教育单元内容相同,研究事物也相同,但所选材料的难度和分量应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有所变化,个班要求由浅入深。 三化教学法:教学故事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歌曲化。 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颁布的,该章程制定了较为完备的近代学制系统,设立了专门进行学前教育的蒙养院,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列入正规的学制之中。 影响课程价值大小、性质的因素:1课程价值大小、性质与课程的价值标准有关2课程价值大小与预想的价值有关,但更是实际的显现3课程价值具有客观性4课程价值大小还在于人们把课程理解成什么。学前教育课程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关系:1、学前教育课程作为实现学前教育价值核心部分的支柱,在人的社会化和产生社会价值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2、学前儿童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本身就具有特殊价值。3、人的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密切。 教育价值:是价值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教育活动的目的所向。教育价值便是教育满足人们需要的关系属性,即教育与人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 学前教育课程的理想价值:是人们对学前教育课程价值的期望,通常以课程目标为表现形式,对理想价值的追求是课程活动的动力和目标。 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在价值:表现为学前教育课程各阶段、各环节自身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际作用。 学前教育课程的工具价值:一方面表现为其对课程目标的实现,进而对于学前教育目的的实现发挥的功效;另一方面表现为其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人生教育课程产生的价值。 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学前教育课程指向使学前儿童成为何种特征的人,通过什么使学前儿童具备这些特征,又怎样保证使学前儿童具备这些特征,成为理想的人。价值取向的内容1塑造完整儿童,实施全人格教育2发展儿童主体性,实施主体性教育。价值取向的表现1学前教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学前教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人们根据社会、学前儿童、学前教育性质等因素对学前教育课程目标进行的综合判断与选择,其结果是确定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2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价值取向。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价值取向是学前教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对学前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所坐的选择与判断,它确定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特性。3学前教育课程组织价值取向。学前教育课程组织价值取向是为实现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对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本质及其特性的选择与判断。它主要由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内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及基本方法体现出来。总的来说,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学前教育课程指向使学前儿童成为何种特征的人,通过什么使学前儿童具备这些特征,又怎样保证使学前儿童具备这些特征,成为锁理想的人。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的问题:主智说、个性发展说、专长培养说、“做人培养说”、全面发展说。 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幼儿设计制造的一套玩具。它是根据自然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球体、圆柱体、立方体、三角体等制作成的,作为幼儿了解自然和人类的玩具。 教育生活化:要使学前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把赋予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增加教育中的温情和人文精神。 目标定向原则:课程组织的所有过程都必须紧紧围绕教育目标进行,选择有利于教育目标实现的课程组织方式。 学习: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反应。在教育上,学习主要是指与教育目的紧密相关的活动。 教学:是一种专门的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身心获得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经验:是人们认识活动所产生的知识结果,也指在此过程中一切内在体验和思想感情,是活动在人身上沉淀的过程和其沉淀物。 情境:是由人、事、物及其联系构成的综合体,是情与境的统一体。 活动:是情境的组成部分,是情境中突出人的意识、目的和行为的动态部分。 知识:是人类知识的产物。它既包括人类积累、传承、贮存下来的知识,也包括个人直接认识的产物。 什么样的知识具有发展价值:反映实际的、某方面的、依从性的、一定的、知识体系的、思维活动的、一般形式的知识具有发展价值。 利于儿童发展的教育内容:1最容易发展2有最直接的基础3能促进充分发展4有利于持续发展 学前儿童获得的知识不同于小学生的特点有:1、具体性。2、形象性。3、非系统性。4、非科学性。 如何保证学前儿童健全发展:1、充分完整的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性,整体的把握学前儿童人格整体,综合利用各种教育影响,为每个幼儿未来人格形成打下充分坚实基础。2、人格是环境的综合产物。学前儿童赖以生存、成长的家庭,对于其人格形成不可缺少。 为什么要发展创造性,并作为学前教育重要目标:1、社会经济化特征要求把发展创造能力和非凡的智力纳入学前教育目标。2、人自由时间增多,要求人创造性的支配时间,这是社会文化依据。3、出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之需,必须对所有智力水平不等的儿童一视同仁。 实物课程:是夸美纽斯把学前教育课程定性为实物课程,具体内容包括自然事物、光和光学方面、地理学方面、时间和年代、家物和家庭、国家及有关知识。 官方课程:属于国家指定的有法令意义的正式课程。理想课程: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编制的课程。实践课程:学校制定的全校教育计划和各个教师制定的具体的教育方案或指导计划。教育情境:课程组织的重要物质媒体。它既是学前儿童作用的对象,又是师生共同建构的条件和结果。 学科课程含义及评价:A、含义:把有价值的知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科目或学科,将这些学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育目标。这些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为构成形式,重视知识及逻辑组织的课程,就是学科课程。B、评价:学科或教材的课程本质观自产生以来,得到广泛采纳并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以布鲁纳、费尼克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课程论者,大力提倡以学科为中心,强调知识结构的获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课程。他们主张知识学科化、结构化、专门化,提倡“探究教学”,认为“教学就是探究”,甚至“科学就是探究”。这将学科即课程的本质观推上了更高水平。支持此中课程理论的是结构主义。当今社会,以知识为中心、强调知识系统化的学科课程占主导地位,说明学科课程论对课程本质把握的较大科学性。 经验课程含义及评价:A、含义:是20世纪课程改革中最具吸引力的课程定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他们的兴趣、需要等选择课程内容,强调这些内容对学生的个人意义,其结果是要使学生获得自己的学习经验。有学习经验才是学生实际感受到的课程。B、评价:把经验视为课程的观点在美国普遍流行,对我国影响较大。在该课程本质观指导下,儿童经验获得的方式是“做中学”,照顾儿童的生活,与学科课程相比较,该课程观把出发点放在了学习者身上,实现了课程本质由“物”到“人”的转变。 潜在课程:含义包括4个方面:1、潜在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应,显性课程以外的课程就是潜在课程。2、潜在课程主要指价值、态度、规范、信念、情意、人际关系等非学术性内容。3、潜在课程的影响是无意的、非预期的,但也可能是有意识的。4、潜在课程可使学习者获得系统的共同的经验,也可能使其得到个别的、零碎的经验。特征:1潜在性。潜在课程常常借助于正规课程的形式或其他方式存在,受教育者接受其影响也常常是无意识的。2模糊性。潜在课程的功能与效果,多数情况下不易明显看到,具有模糊性,难以断定何时所得3、多样性潜在课程存在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或非教育活动之中,内容繁多,形式多样。4非预见性。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言,潜在课程的作用是往往事先没有意料到的。5非强迫性。启示:1、潜在课程的提出,是我们必须重视教育性经验对学习者的影响,增强教育的意识性,统一考虑一切可能对学习者产生作用的因素。2、课程不仅包括理性内容,也包括情意、动机、态度等非理性内容。课程既要发展学习者的理性,也要发展学习者的非理性,要把学习者看成理性、非理性的统一体。3、培育学生,既要采取强迫性、主观性措施,也要采用隐喻式、潜在式方式,利用教育环境感染熏陶学生。4、要注意教育系统内部课程的统整优化,也要注意学校内外不同因素的教育作用相互配合。5、课程是教育目的性过程,但有时教育目的性不明显。要提高课程效果,必须增强教育意识,并重视课程作用的方式。潜在课程的研究价值1潜在课程的引入,拓宽了人们对学前教育课程的认识2纠正学前教育中的许多片面理解或做法3潜在课程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1、学前教育课程是小学课程的前一阶段,二者具有客观的连续性,学前教育课程对小学课程必然有奠基作用。2、课程是教育的支柱。教育的衔接性客观上要求课程的衔接。学前教育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客观上处于最基础位置,这种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学前教育课程的基础性。3、学前教育课程的建构应着眼于未来课程的全局。学前教育课程的基础性意味着为以后奠定基础的客观重要性,更意味着学前教育课程的合理、科学和对学前儿童充分、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学前课程是非义务教育课程:由于学前教育是对出生至接受义务教育之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学前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课程便具有非义务性,是非义务教育课程。 学前课程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学前儿童处于人生的起跑线上,其获得的经验,所受的教育不仅影响到青少年期,还会贯穿一生。学前教育课程具有开端性、启蒙性,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 学前课程是适宜发展性课程:1、课程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其规律。2、课程对学前儿童发展是适当的,提供的影响是经过选择、优化的,具有选择性。3、课程是要提供适宜的刺激,促进学前儿童适当的发展,具有发展性。4、课程要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独特兴趣和需要,照顾其个性。5、课程还要适当照顾教育者,切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动态的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评价:A理解:动态的课程内容强调以幼儿行为为中心,注重行为的实践。B评价:动态过程作为课程内容,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发展学习者的实际行为能力,增长实际经验,能将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起来。 对动静融合的课程内容的理解:动静结合课程内容既有动态形式,也有静态形式。在教育实践中更多的是两种形态交织在一起的课程内容。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启蒙性:循着儿童心理自然产生的安排相适合的课程内容,也指促进儿童某种心理产生,使儿童进入“从无到有”的过程。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包括的内容:1儿童日常生活、游戏、观察中所得的简单知识。2相对复杂的需经专门组织才能掌握的知识。3增强儿童学习能力,促使儿童继续学习与探索的知识,具有生产性、再创造性。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特征(选择的基本原则)1根基性(1)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是一切课程内容中最基础的部分(2)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是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的(3)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具有最基础的结构和启蒙功能(4)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涉及人生价值与人的发展最基本的问题(5)启蒙性是其深入和具体化2直接兴趣性(1)要求课程内容有趣,一是为了培养与发展学前儿童的内在兴趣,二是为了使课程内容与学前儿童发生有机联系。但是,课程内容的兴趣性并不意味着一切顺从学前儿童的兴趣。(2)实现学前儿童由直接、外在兴趣性向间接、内在兴趣性顺利转移,是实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良好衔接的重要保证。3人文性人文性是人道主义或人中心主义在课程内容中的反映。人道主义的课程内容应立足于充分体现人的各种潜能,培养人自我实现的信心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能。人文性的体现: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确定人文性的理论基础,人的价值是课程价值的核心,学前儿童是学前教育课程一切价值的中心。强调人文性是为了:1培养发展儿童的内在兴趣2使课程内容与学前儿童发生有机联系。人文性原则对学前教育课程提出的要求:1在课程内容中必须包括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化传统、民俗礼仪、节日观念、行为习惯等2除反映个人特征、群体心理之外,还应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3在科学技术推动下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4情境性情境性是课程内容引发学习者情趣而积极主动发展的特性。在本质上是学习者心理能动性对教育条件的要求。一是处于构想之中的情境性;二是现实的情境性。(为什么要具备情境性):因为课程内容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情感力量,萌生和强化学习者的兴趣,从中得到有益经验获得身心健康发展。5活动性(1)活动性是学前儿童内外行为统一的特性,实质是其内部心理发展的机制;(2)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基本上由“活动”构成;(3)活动性是课程内容质的规定性,是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设计的原则之一6整体性综合性原则要求,所选内容能有利于学前儿童整体健康发展,内容之间相互联系,秘密配合,具有整体教育功能;内容全面,照顾到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和层次;整体的看待学前儿童及其发展,实现内容结构的整体优化。(为什么要具备整体性):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整体性是由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和教育任务目标要求决定的。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整体性教育,整体性必须有整体性课程内容来支持。教育任务要求必须全面有机的发展学前儿童德智体美诸方面,使各方面紧密配合。因此,要促进学前儿童整体发展,完成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必须使课程内覆盖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各方面7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要求,必须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顺序与特点选取课程内容;所选内容有助于所有儿童健康人格和主体性的发展;要着眼于未来,培养儿童长远发展的能力,促进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转化,课程内容要具有超前性。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形式:1知识与经验:(1)知识是人类认识的产物(2)知识是学前儿童形成能力的基础和继续认识的条件(3)认识能引起儿童思维活动变化,使之形成掌握知识的新方式新方法,引起智力的重大发展2情境与活动:(1)情境是情和境的统一体(2)活动是情境的组成部分,是情境中突出人的意识、目标和行为的动态部分。来源:1知识与经验是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也必然是课程内容的来源2学前儿童发展3情境与活动是学前教育课程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来源 学前课程充满人情味和人文性的要求:重视社会性特征;反映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充满人情味具有儿童性;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