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汉魏文学知识点

汉魏文学知识点

汉魏文学知识点
汉魏文学知识点

古代文学题目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史记五体

指《史记》一书的五种体例,即: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本纪”记帝王之事,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迹,一般采用编年的写法;“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人物的传记,其中还记述了国外和国内少数发展的发展历史。

2、互见法

“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在一个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基本特点,而其他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就是苏洵所说的“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的方法。

3、汉赋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丈”;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汉赋形成于汉初。贾谊首开汉赋先风,其代表作为《吊屈原赋》和《鹏鸟赋》。真正创立汉赋体制的是汉初辞赋大家枚乘。《七发》是枚乘的代表作,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汉赋分为大赋和小赋。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西汉时的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杨雄,东汉时的班固、张衡等,都是大赋的行家、小赋扬弃了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赵壹、蔡邕、祢衡等都是小赋的高手。

4、汉赋四大家

汉赋四大家分别指的是西汉的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的班固、张衡,这四人均为汉大赋的代表性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为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甘泉赋》、(或举《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之一种),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

汉赋四大家,标志着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5、乐府

乐府始于秦,成于汉。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后来也用以称魏晋到唐代可以配乐的诗歌和后人效仿的乐府古题的作品。

6、乐府诗集

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的乐府诗为主﹐全书共100卷。编者是南宋初期人郭茂倩。

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歷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

总籍。

7、建安风骨

所谓“建安风骨”,即是在建安时期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总体风格。“风”主要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主要指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汉末社会动乱,生计多艰,一方面给士人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又一方面,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又使他们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叹,加上诗歌中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故使这一时的诗歌总体上呈现出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特色。

8、建安七子

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其中王粲、刘桢的成就最突出。王粲的诗歌被刘勰许为“七子之冠冕”。

9、三曹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10、正始文学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他们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稽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人。其中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

11、二陆两潘一左(太康群音)

指西晋泰康时期的几位诗人,文学家。“二陆”指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两潘”指文学家潘岳与侄潘尼;“一左”指诗人左思。

12、左思《咏史诗》

左思在诗歌方面的主要成就,是他的《咏史诗》。以“咏史”为诗题,最早起源于班固,曹魏时期也有一些人创作《咏史诗》,左思的《咏史诗》既是对前人的继承,又有创新的一面。在左思的《咏史诗》中不再仅仅是“隐括本传”,而且更重要的是“自抒胸臆”,这种《咏史诗》的变体,艺术成就远超过了古人。

13、洛阳纸贵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后来便用“洛阳纸贵”来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14、玄言诗

玄言诗主要流行于东晋时期,它的特点在内容上以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代表性的诗人有何逊、孙绰。

15、田园诗

所谓田园诗,应是指歌咏农村田园生活的诗歌。人们通常把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一些诗称为“田园诗”,因而后世的文学家便把田园诗的范畴限于隐居乡野诗人的作品,把其题材局限于写农村田园的风光和隐士的乡居生活。这样的理解,大致符合早期文人田园诗的创作情况,但它既不能包括《诗经》及汉乐府中许多写农村田园生活的作品,也无法概括唐宋以后田园诗内容的全部,因而是片面的。

16、永明体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代表诗人是谢朓等人。

17、元嘉体

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出现的一种诗风。其特点是注意描绘山水,讲究对偶,因在宋文帝元嘉年间为一时风气,故名。代表作家有颜延之、鲍照、谢灵运等。

他们的诗改变了东晋多数诗人平典无味的玄言诗风,形成了注重辞藻、讲究对仗的共同趋向。比起齐梁诗来,他们的诗又都显得较为古奥和刚劲。

18、大小谢

指的是南朝诗人谢灵运和谢脁,大谢指谢灵运,小谢指谢脁。因谢脁与谢灵运同宗,故又称大小谢。他们在诗歌创作上都很有成就,开创一代诗风,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宫体诗

南朝梁代出现的一种诗体,大都描写闺情,风格绮靡。就其内容来看,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可以说,他们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同对器皿的审美观照的心理是一样的。因而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这类诗共同的艺术特点,是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如萧纲的《咏内人昼眠》。

从诗歌发展史上看,宫体诗起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隋及唐初的诗风流于靡弱,多少是受它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在形式上更趋格律化。据有的学者统计,宫体诗中符合律诗格律的约占百分之四十左右;基本符合的数量尤多。这说明宫体诗对后来律诗的形式,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至于它用典多、辞藻艳丽的特点,对后世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唐代的李贺和李商隐的诗,显然曾吸取过宫体诗的某些手法。

20、骈文

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的区别,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21、《哀江南赋》

《哀江南赋》,庾信作。作者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梁朝腐朽无能,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文字真实、凄惋而深刻。其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并如实地记录了历史的真相,有“赋史”之称。

22、古诗十九首

组诗名。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

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现在一般认为大抵出于东汉末年,然亦非一时一人之作。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

三、作品分析题

1、《陌上桑》

《陌上桑》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叙述了一个美丽姑娘凭自己的聪明机智巧妙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歌颂了美对丑的胜利,寄托了东汉人民的美好愿望。

《陌上桑》具有一种浪漫主义色彩。罗敷面对太守的纠缠,从容不迫,针对一般官僚欺下怕上的心理特点,盛夸自己的丈夫,面斥太守如粪土,最终美终于依靠机智战胜了丑恶。罗敷集美、勤劳、勇敢、机智、反抗精神于一身,无疑带有一种浪漫主义色彩。

艺术特点:在塑造罗敷这一形象时,采取了夸张烘托的手法。将笔墨集中描写她的工具装饰之美,侧面描写旁观者对美的反映,省去了对其容貌的直接描写。这样的虚写俏皮、夸张、幽默,远比平庸呆板的正面描写要好的多。

(再结合上课的所讲吧!)

2、《十五从军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汉代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少小离家,垂老归来,看到的却是“松柏家累累”,院舍荒芜,连一个共话凄凉的人都没有了,他只好“出门东向望”,老泪纵横。有多少血泪的控诉,多少人生的辛酸,都凝结在那默然眺望的身影中。诗歌正是选取了老兵重返故里这一片断,给他悲惨的一生打上一个句号。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而近,逐次描写,很有层次。人物的情感也随着场景的移换而变化,由起初的热望化为痛苦,陷入绝望之中。尽管诗中没有对老兵的心情作过多的正面描述,然而从场景的描绘中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越来越深沉的哀痛。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如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而采葵作羹、“不知贻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尤其是“出门东向望”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甚,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催人泪下。

3、《东门行》

全诗以安分守已与铤而走险两种思想冲突作为主线,塑造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两个主人公都是无辜善良的人,但性格却迥然有别。男的铤而走险并非本愿,而是被迫无奈。这是一个被逼无奈的反抗者的形象。与之不同,女主人公性格软弱,宁愿自甘贫苦,听天由命。

从诗的语言上看,《东门行》以杂言为主,层次错落,急徐相映,与主人公性格完全一致。

4、左思《咏史诗》

左思在诗歌方面的主要成就,是他的《咏史诗》。以“咏史”为诗题,最早起源于班固,曹魏时期也有一些人创作《咏史诗》,左思的《咏史诗》既是对前人的继承,又有创新的一面。在左思的《咏史诗》中不再仅仅是“隐括本传”,而且更重要的是“自抒胸臆”,这种《咏史诗》的变体,艺术成就远超过了古人。

他的诗歌主要内容是寒士的不平之气和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如《咏史诗》之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左思的诗:“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遗气干云,遂为千古绝唱。”总之,他的诗风格“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被钟嵘称为“左思风力”。当时的刘琨在诗歌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代表作是《扶风歌》,感情深沉,风格雄俊。左思和刘琨的诗歌风格可以看作是建安风骨的遗响。

5、陶渊明《饮酒其五》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结合平日里上课的笔记说!)

6、陶渊明《读〈山海经〉》

本诗原为《读〈山海经〉》诗的第十首,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诗中所写的“精卫”和“刑天”是《山海经》中的两个动人的故事。

陶渊明对工业东晋的灭亡十分惋惜,对恭帝被弑痛心疾首。他不仅引用历史故事,抨击刘裕代晋,而且利用古代神话传说,表示了自己的不平和反抗情绪。

诗的前半部分,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精卫是炎帝少女死后化为的精灵,虽然身小力薄,却常西山之木以填于东海。“微木”与“沧海”是一组多么强烈悬殊的对比,以微木填海何时方可填平?一如愚公一担一石之移山。但诗人歌颂的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与矢志靡它的决心,只要有这种精神与决心终有成功胜利的一天!“刑天舞干戚”讲的是刑天操斧执盾不甘失败的故事。刑天被天帝断首,仍然挥舞牌,刚毅的精神长留不衰。“猛志固常在”中的这个“固”字点明刑天的“猛志”本为其生来所固有而永不衰竭,无论失败还是死亡终不能使其消减。诗人在“精卫”与刑天身上看到他们这种共有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从而加以赞颂讴歌,就隐含着诗人自身也时时以这种精神自策自励。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赞扬这两个英雄顽强的斗志。尽管良机已失,徒怀雄心,但他们也不存忧虑,毫无悔意。通过精卫和刑天的行动,寄托了自己的悲愤。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前二句写“精卫”与“刑天”如此刚毅的缘由。“同物”、“化去”即物化之意。“物化”一般指死生变化而言。生与死不过是不同形式的“物化”,死只不过是生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女娲变成精卫,刑天变成乳目脐口的怪神,都是由此物化为彼物,其精神不死,故而无论衔微木填海,或舞干戚向敌,都能无虑而不悔。诗人在此以“物化”的哲学观点激励自己无虑不悔的斗争意志。最后二句是诗人思想情感又一次跌宕:表面上是感叹精卫与刑天徒然存在着昔日猛志,但如愿以偿的时机岂能等到?实际上是诗人慨叹理想的无法实现。前人认为此二句是诗人的自白之语。

由于家庭出身的影响,陶渊明和已死去的晋朝,感情上有割不断的万缕千丝。刘裕上台后诛杀异己,的行为更使他不满于刘宋政权。因此,不能正确认识刘裕及他建立的新政在历史上起的积极作用。这正是诗人的局限。但他反对刘裕代晋和憎恶时代黑暗、政治残酷是紧紧相

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批判刘宋政权,也是批判腐朽的东晋社会的继续。

这首诗写法曲折,意义较为隐晦,风格和情调与以上所选各篇大不相同,但在豪放之中仍然保持了诗人托物寄兴、精练含蓄,说理议论自然妥帖的特点。

四、简答

1、汉大赋的特征。

汉大赋的基本特征:用反复问答的问答体形式,以铺叙渲染帝王、贵族生活为手段,以微刺帝王、贵族淫奢为旨归,内容上改变了骚体那种哀怨愤激感情的抒发,形式上改变了楚辞多用语气词的特点,成为结构宏大,首尾用散,篇中入韵、句式以四言为主、专事铺陈描写的散文。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汉大赋的基本特征。

汉大赋以前所未有的体制、规模、领域和范围,充分反映了汉大一统帝国的历史风貌与昂扬奋进的时代气象,表现了当时汉民族以大为美的社会理想和审美风尚。

汉大赋作家以大为美,首先表现在他们对汉赋宏大体式的追求上。在汉赋产生以前,中国文学史上曾诞生出伟大诗人屈原所创作的长达二千四百余字的抒情长诗《离骚》以及《天问》、《九歌》、《九章》这样的鸿篇巨制。而汉赋自枚乘《七发》首开巨制之风,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扬雄的《甘泉》诸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也都是长篇鸿文。由此可见,以长文巨篇为美,是汉大赋作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汉大赋作家以大为美,并不仅仅表现在大赋结构上有一种宏巨之美,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中还展示出了在内容上的雄实之美。作为有汉一代的文学代表,汉大赋以汉帝国宏伟的山川、万千的生民、繁华的都市、巍峨的宫殿、丰饶的物产、盛大的狩猎、壮观的歌舞等等为描写对象,从而向世人展示了一种数量繁富、体积宏伟、场面广阔、力量巨大的沉厚恢博之美。而这,也正是大汉帝国疆域辽阔、人众物丰、魄力宏大的时代气象在文学中的充分反映。由以上可以看出,汉大赋作家不仅追求大的体制形式,更是追求大的描写对象和内容。他们是怀着对自己时代的满腔热情,按照“凡大必美”的美学原则,来创造形象、铺摛文采的。大赋作品尽管有些笨重,有些繁富,但它所力图展示的却是一个繁荣富强、充满活力自信和对现实具有浓厚兴趣、关注和爱好的世界图景。它在描写领域、范围、对象的广度上,为后代文学所难以企及。

2、汉赋的发展与演变。

汉赋的演变与发展经历了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这三个时期:

㈠骚体赋

骚体赋形成于西汉初期,代表作家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与淮南小山的《招隐士》。大体而言,汉初赋作多近乎屈原的骚体,重在抒发一种凄恻哀怨的情感,并使用“兮”的语气词,因而汉初的赋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屈原骚体的继承。不过,汉初骚体赋在形式上也开始趋向散文化,同时又大量使用四字句,句法比较整齐,显示了由骚体向汉大赋的过渡。㈡汉大赋(新体赋、散体大赋)

汉大赋始兴于景、武之世并成为汉赋的主要样式。枚乘的《七发》是汉大赋的奠基之作,代表作家作品为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汉大赋用反复问答的问答体形式,以铺叙渲染帝王、贵族生活为手段,以微刺帝王、贵族淫奢为旨归,内容上改变了骚体那种哀怨愤激感情的抒发,形式上改变了楚辞多用语气词的特点,成为结构宏大、句式以四言为主、专事铺陈描写的散文。

㈢抒情小赋

抒情小赋产生于东汉中后期。东汉中后期的赋,重在抒情述怀,篇制短小,故称之为抒情小

赋。代表作家、作品为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3、汉乐府的内容与艺术特征。

汉代乐府诗的内容:

(1)反映战争的痛苦。

如《战城南》反映汉代人民那种惨痛的战争生活非常深刻。诗的前幅描写激战的荒凉恐怖,后幅则写平民为战争而荒废耕作,因而发出怨言,诚为暴露战争苦痛生活的写实诗篇。又如《十五从军征》诗中描写一个在外面征战六十五年的军人,到了八十岁的高年,回到家乡来,房屋破坏不堪,成了鸟兽的巢穴,亲故凋零,一无所有,肚皮是饿了,於是采著野谷葵草煮著作羹饭,但是在这种情景之下,怎能吃得下去呢?出门望著天边,眼泪不住地流下来了。诗中对於那种不合理的徭役制度和人民所受的苦难,作了无情的控诉。

(2)反映贫困。

如《妇病行》描写一个贫民家庭的悲惨景象。诗中写病妇临终托孤,丈夫对亲友哭倒,孤儿在空舍中啼号索母的情况,真实动人,令人凄酸。

《孤儿行》描写了孤儿受虐待的遭遇。他的兄嫂把他看成奴隶和仇人,尽量折磨他,必欲置之死地。

《东门行》描写了一个穷老汉为穷困所迫,铤而走险,起来造反的过程。

(3)反映漂泊/游子他乡。

游子在外的生活艰苦,不易还乡,是以此类羁旅之作每多慷慨激烈之音,表现强烈的悲痛,如《饮马长城窟行》:“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便是写一个妻子为了寻求好的丈夫而辗转流徙他乡的。

(4)爱情题材。

《有所思》写一个女子知道爱人有他心的时候,恨得立刻把正要送给他的礼物摧毁了,表示一刀两断的决心,但是当好忆起当初定情幽会时的甜蜜生活时,便又觉得不能一刀两断,显出作者的痛苦矛盾。

《上邪》抒发一个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表明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她以火一般的热情表白:除了山川崩竭,天地毁灭之外,爱情不会终止!

(5)婚姻/妇女悲惨命运/封建礼教束缚。

《上山采靡芜》叙述一个弃妇和故夫偶然重逢时一番简短的问答。它不从正面写弃妇的悲哀,反而写故夫的念旧,更显出女主人家的被弃是无辜的。尽管她的劳动比人强,颜色也不比人差,她还是不免於被抛弃。她的不幸仅仅由於男子的喜新厌旧罢了。

《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同时热情地歌颂了二人忠於爱情,宁死不屈的精神。

(6)统治者的荒淫。

《鸡鸣》、《相逢行》和《长安有狭邪行》都描写当时富贵人家的奢侈享受,黄金为门,白玉为堂,堂上置酒作乐,中庭华灯煌煌,舍后珍禽罗列。子弟人人做官,贵者至二千石。年轻妇女无事可做,调丝弄弦而已。

《陌上桑》则叙述了一个太守侮弄一个采桑女子遭到严词斥责的故事。诗中揭露了官吏的荒淫无耻面目,同时塑造了坚贞,勇敢,美丽的女性形象秦罗敷。

(7)人民的劳动生活。

在汉乐府中,有不少是表现当时人民的劳动生活的。如《江南可采莲》是江南青年男女采莲时所唱的歌谣,一面工作,一面歌唱,表现了乡村男女集体劳动生活的快乐,和江南农村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8)饮酒求仙/人生无常。

汉乐府诗亦有饮酒求仙的思想,是那些受有神仙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的反映,如《善行哉》、《西门行》、《王子乔》等篇,都是这类作品。至於人生无常的作品,如《怨诗行》,《驱车上东门》,主题都是怨叹人生无常,鼓吹“游乐当及时”,“游心恣所欲”,宣泄颓废没落的情绪。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征:

⑴汉乐府民歌道出了被压迫者的苦难痛苦,揭露了统治者的荒淫贪暴,表现出一种现实主义风格。

⑵叙事成分占很大比重。乐府民歌或写生活中小小的片刻;或写有头有尾的故事。在汉乐府民歌中,叙事诗篇幅最多,是精华之所在,标志着中国文学史上叙事诗歌的一大发展。

⑶形式自由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其中后两者在形式上显然以比四言为主的《诗经》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

⑷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4、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与艺术特征。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后期无名氏文人集体创作的一组抒情短诗,其主题多半是写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与下层文士人的生命慨叹,曲折地反映了东汉覆灭前动荡不宁的社会生活。《古诗十九首》充满了一种对人生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暂的悲慨。这种人生悲情的表达,后来弥漫成为整个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调。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善于抒情,融情入景,寓景于情。如《迢迢牵牛星》,通篇描绘牛女形象,而男女离别之情,已隐含其中。

②善于以事传情,通过某些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使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如《西北有高楼》通过高楼听曲这一具体事情的描述,抒写了一个怀才不遇、失路徘徊的下层文士的苦闷。

③善于运用比兴手法以衬映烘托,能达到一种虽着墨不多却语短情长的艺术效果。如《冉冉孤生竹》写新婚女子对丈夫别后深长的思念,即以孤竹结根泰山喻女子托身君子,为后面抒写久别之苦作了很好的铺垫。

④语言上具有浅近自然、意蕴丰厚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虚写思妇对丈夫久行不归的怨愤,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极写思妇刻骨的相思,以“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描写思妇对丈夫的猜度,都具有深衷浅貌、短语长情的特点。《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钟嵘《诗品》称之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正说明了《古诗十九首》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它在平易流畅中见清丽,极大地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抒情性;而它所流露出的生命悲情,不仅强烈地表现出特定时代里的生命意识和个体意识,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5、建安文学的总体特征。

建安作家的创作,有着共同的时代特征。从创作态度上说,他们基本上都能关心现实,面向人生,他们的作品反映了汉末以来的社会变故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从情调风格上说,大多流宕着一种悲凉慷慨的基调,诚如刘勰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文心雕龙·时序》)。建安文学的这些时代特征,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受到后代作家和文学理论家的推重,并被用来作为反对靡弱诗风的武器。

(结合前文名词解释和书上的内容。)

6、曹植诗的特点。

(参考一)曹植诗歌的风格,《诗品》评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前期创作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后期表达理想与现实矛盾所激起的悲愤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密切关系。(结合作品进行论述)

(参考二)曹植诗歌的价值,除了内容上的充实外,对后代影响最大是他的诗歌艺术。他的诗歌做到了气骨与丹彩的完美结合,故钟嵘说他是“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他诗歌上的创造性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他的诗歌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就诗歌体裁来看,曹植诗作中有不少乐府诗,但是他运用

乐府体裁,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在诗中更多地注入了个人的感情,从而将乐府诗的以叙事为主,改变为以抒情为主。所以王瑶先生说:“他诗中的抒情成份加多了,有了鲜明的个性,因此独成大家”。比如他的《美女篇》,从形工上看是模仿汉乐府《陌上桑》。但汉乐府叙述的是彩桑女巧妙地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以叙事为主,而《美女篇》主要表现是美女盛年未嫁的苦闷,他以此美人迟暮的苦恼,寓托他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这样就注入了诗的感情,具有了诗人自己的个性。在这一点上,他较曹丕的单纯模仿民歌胜出一筹,因为曹丕的诗好象总是在替别人诉说哀肠,看不到自己的个性。

第二,他的诗在结构上更讲究,尤其是发端往往很精警。汉乐府诗往往以气为主,自然道来,无意于工巧,而曹植诗则更注结构的安排,他常常以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开头,渲染气氛,笼罩全篇。如他的《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以白日西归,星月忽至来写时光的流逝之速;《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构其波。”以激烈动荡的景象,暗示作者心境地的不平和处境的险恶,等等。所以沈德潜说他“极工于起调”(《说诗晬语》)。

第三,他更注重诗歌的艺术技巧,尤其表现在注重对偶以及锤炼字句上。曹植诗歌中对偶句极多,这一特点是魏晋诗歌趋向骈偶化的开始,而曹植是将这一手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的诗人。如“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缘池。”(《公宴》),“阊阖启丹扉,双阙耀朱光”(《五游》),再如炼字的句如“清风飘飞阁”(《赠丁仪》),“明月澄清影”(《公宴》),“清激长流”(《公宴》)等,经过诗人的精心锤炼,便达到了十分警醒的效果。这为后来南北朝文人诗歌注重修辞技巧开了先河。

第四,他的诗歌中,对自然景物有了效多的描写,这也改变了乐府诗的面貌。对后代文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以上几点,是曹植诗歌在艺术上的特殊之处,也是他最具创造性的地方。

7、左思在文学史的位置。

1)首先,左思的诗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他的诗中充满了坚定的自信与慷慨的抱负,例如:《咏史》其一和其三,没有刻意的雕饰与艳丽的辞藻,全部思想感情喷薄而出,大气磅礴,所以被称为胸次高旷,笔力雄迈。

2)其次,左思的诗歌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他的诗歌对门阀制度的批判及其强烈,对贫士失志极为愤慨,一股磊落不平之气迸发于诗中。例如:《咏史》其二以比兴手法表达了这种感情。

3)左思在另一部分诗中表现了遗世归隐的超脱思想。例如:《咏史》其五“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即使是这样的诗,左思也是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雄

健。

4)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就是指他的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

5)另外,他的咏史诗,一改班固创为《咏史》时的质木无文,也不像前此王粲、阮瑀的《咏史诗》那样就史实而抒感慨评论,而是打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感情激烈深切,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怀抱,使咏史诗有了新的飞跃。左思还有《娇女诗》一首,写小女儿情态,真切细腻,别具一格。李商隐的《娇儿诗》当受其影响。

(再结合课本和老师笔记说!)

8、大小谢山水诗的异同。

异:大谢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小谢通过山水景物抒发感情,情景交融;小谢在语言上避免了大谢的晦涩、平板之弊,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

同:都写山水诗。

(结合课本和笔记说!)

9、庾信前后期诗赋的异同。

庾信今存诗320首左右,其诗歌创作依四十二岁留魏为界,分为前后两期。1)前期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用典俳偶均自然工巧,擅名于诗坛。世号为“徐庾体”。前期代表作:《奉和山池》。2)后期入北,虽因文才见赏,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但羁旅他乡,身异国,一种故国乡关之思时时涌现在诗中,就显得情绪深沉,诗风亦显苍凉。后期代表作:《拟咏怀》27首。3)大漠秋风塞上,自然与杏花春雨江南不同。北方平原的寥廓霜天引起诗人一种壮大情思。南北诗风的优长在庾信的诗中结合起来,创造出技巧精工又格调苍劲的优秀作品,成为集南北诗歌之大成者。杜甫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不但说出了庾信晚期诗风的特点,也证明了庾信诗歌对唐诗的巨大影响。

10、南朝骈文的特征。

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①对偶,虚词可以不对,从文字上看,汉语的单字单音宜于从声形方面形成均衡相侔。汉语词性灵活,容易配成对偶。②用典亦称用事。其本来作用是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后来又有以少总多的效果。南朝骈文以用事繁密为尚,有显示才华的心理。③声律,是指骈文每联上下两句在声调上要相对,而不能相同。骈文只要求重音部分声调相对。虚字可以不对。④辞藻:南朝骈文更重文章的娱乐性质与辞采华美,讲究“错彩镂金,雕缋满眼”,使骈文的藻饰臻于极致。

五、论述题。

1、《史记》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第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运用“互见法”写人。司马迁在本纪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例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开国的经历,写他的知人善任,雄才大略等。而刘邦性格中狡诈、阴刻、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司马迁还善于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例如:《李将军列传》中,作者从“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中,选取四个战役,通过这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第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司马迁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不同篇章

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有一篇之内人物之间的对比;有并列对比,也有正反对比。例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项羽和刘邦的对比。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都说过一句意愿相同的话,但是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鲁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第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显人物特点。描写紧张激烈的环境和场面,把人物置入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去塑造,是司马迁写人艺术的又一特点。例如: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刘邦的智诈狡猾,张良的善于谋划,樊哙的勇猛机智等,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第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司马迁写人物,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外,还以富于表现力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的特征。好的细节描写,对传达人物性格的某些本质特征,能够起到点睛传神的作用。例如:《项羽本纪》中写霸王悲歌别姬的描写。《史记》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或是通过人物独白,或是以他人的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点拨,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李斯列传》写李斯见厕鼠、仓鼠后的感叹,从中可以看到李斯的内心独白。第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史记》许多篇章中的人物语言描写,都能见出人物的性格和神情风貌。例如;项羽和刘邦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都说过一句意愿相同的话,但是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的率直鲁莽,世故老成、狡诈机智的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不但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而且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它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历史,成为中国传记文学的千古典范作品。

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一部《史记》,相当篇目可以看作是我国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史记》象一道漫长的人物画廊,其中有特色的人物几百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近百人,为后代小说、戏剧创作提供了写人的楷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表现在精心选材上。作为史书,《史记》不能象小说那样虚构,必须按照真实的材料刻划人物。因此,精心选材是传记文学写作的关键。太史公在选材时为突出某一人物形象,体现某一创作意图,往往采用“互见法”。即在写一个人的本传时,往往只将传主的主要事迹、性格写入本传,而将他的其它事迹、性格分置于他传中。这样既保证了各篇的完整性,又使得各篇之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如写刘邦,刘邦本传《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的历史功迹及其作为政治家的不凡个性,而刘邦的一些“无赖”行径则可见于其它一些相关的人物传记中。这样既通过《高祖本纪》正面肯定了刘邦的历史功业,又以他传对刘邦的一些不好的品行作了揭露,从而使后人能对刘邦的事迹、性格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

其次,太史公为了突出人物的某一思想品质,往往在一些篇章中集中只写几件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为突出蔺相如、廉颇“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这一思想品质,主要写了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

此外,太史公还通过情节描写特别是戏剧性的情节场面;某些心理特征的描绘;对比衬托;细节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等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㈡谋篇布局,匠心独运

全书一百三十篇是经过作者精心安排的一个整体,互相补充照应,同时又独立成篇。而这些独立成篇的传记,有的是人物传;有的是叙事文;有的象抒情文;有的象单篇的专论。在文章的组织方面首尾呼应,组织严密,常以某些穿插贯穿全篇。而在穿插中又有灵活的变化,使人感到神秘莫测,波澜起伏。这些穿插有情节的穿插,议论的穿插,奇闻轶事的穿插,而结尾又往往耐人寻味,给人以余音绕梁的感觉。

㈢悲愤慷慨,有强烈的抒情性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是作者用他的全部心血和生命铸成的,饱含了自己的爱憎善恶。《史记》就象《离骚》一样是一部长篇悲愤诗。我们从《史记》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浓重的个人身世之悲与历史悲痛的同体整和、同体震颤。可以说,《史记》的情事之悲愤是中国史书千古以来绝无仅有的。

㈣语言艺术的高度成就

《史记》总的风格是朴拙雄浑,有感情,有气势,有力量。《史记》各篇随着内容的不同又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时而雄姿悲壮,时而冷峻深刻,时而又低回婉转,总之,能尽其语言巧妙传神之能事。

2、陶诗的艺术成就。

就诗歌语言来说,陶诗语言特点是朴实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钟嵘说“文体省净,殆无长语”(《诗品》卷中),指出陶诗语言简洁纯净。他不用夸张的铺排,不用刻意的雕琢的对仗和生僻的典故,他诗句的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的自然流露,在于内在的感情力量。他向往的是闲适淡泊的人生,而非矫饰的感情世界,所以他选择的只能是这种纯净的去尽华饰的语言。但是,陶诗的语言又不是未经加工的粗糙平俗的民间口头语言,而是语言巨匠剥落浮华后高度凝炼所能达到的更高境界。试看他的《闲情赋》:写的多么绮丽多姿,说明他不是不会使用华美的辞藻和细腻的绘声绘色;但他的审美趋向并不在于此,所以他在诗文创作中洗尽铅华,以质素自然的语言创造出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全国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7.2-7.19 一、三次批判文艺运动: 1、1951.3~1951.8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2、1954~1955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3、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952年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出版; 1954年,李希凡、蓝翎(“两个小人物”)《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评<红楼梦研究>》,对俞平伯的研究观点和方法提出批评。 二、在“双百”方针影响下出现的两股文学思潮: a、干预生活; b、写人性、写爱情 ·《重放的鲜花》(名词解释)是一部多人作品合集。五十年代中期,在双百方针鼓舞下,一批眼光敏锐、关注社会问题的青年作家和诗人,创作了“干预生活”的作品。后来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他们受到严厉的批判,作品被打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到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左泥,吴真从这些作品中选取了王蒙、流沙河、刘宾雁、耿简、邓友梅等17位作家的篇章,编辑为《重放的鲜花》出版。 三、文艺政策调整时期的三次会议: 1、新侨会议:1961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周恩来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座谈会议上的讲话》。旨在克服文艺界“左”的倾向,正确认识和解决艺术民主和艺术规律两个重大问题,并制定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即《文艺八条》。 2、广州会议:1962年3月,在广州召开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周恩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是一篇建国以来对知识分子做出全面估计、正确评价的光辉文献。 3、大连会议:1962年8月,中国作协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讨论文艺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邵荃麟提出“现实主义深化”和写好“中间人物”的理论思想。 四、“人物状态”——中间人物是指介于先进人物和落后人物中间的人物,即梁三老汉、亭面糊(盛佑亭)、赖大嫂、小腿疼、吃不饱、严志和等艺术形象。反面人物:张灵甫,余永泽。 五、赵树理小说艺术特色(举例论述) 1、人物塑造:(1)给人起外绰号(《锻炼锻炼》:小腿疼、吃不饱;《三里湾》糊涂涂、常有理、能不够),这是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加以形象的概括,画龙点睛。 (2)通过有特征的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3)善于通过景物、环境的描写来写人。 (4)利用道具塑造人物。 2、语言特色——群众语言的运用:在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上,富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赵树理的语言,达到了通俗化与艺术化的结合,口头语与书面语的统一,朴素自然,明朗隽永,富有幽默感。 3、结构——具有民族传统形式的小说结构: (1) 故事完整,头尾齐全。多采用评书小说式的传统手法,讲究情节结构的故事性和连贯性。 ⑵情节上,大故事套小故事。不仅增强作品的波澜和布局上的变化,而且采用大故事套小故

水文学原理必背知识点打印版培训讲学

绪论 一、水文学简史 英文Hydrology,来源于拉丁语,“水的知识”。 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1. 萌芽期(公元1600年之前) 2. 奠基时期(公元1600-1900年) 3. 实践时期(1900-1950年) 4. 现代化时期(1950年- ) 一、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1.时程变化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 2.空间变化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 二、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 成因分析法 以质量守恒、能量(动量)守恒等定理为基础,揭示水文现象运动变化的机理、 规律。 数理统计法 水文现象具有随机性,从而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研究水文现象特征值的统计规律。 地理综合法 水文现象具有地区性,从而通过建立地区经验公式、绘制各种特征值等值线图,揭示水文特征值的地区规律。

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的原因(外因、内因) 水的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产流、汇流的往复循环过程 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海洋→大气→大陆→海洋(纵向+横向) 小循环:海洋→大气→海洋(海洋小循环) 大陆→大气→大陆(内陆小循环) 水文循环的规律 1)海洋的蒸发量多于降水量; 2)大陆的降水量多于蒸发量; 3)大陆外流区输入水汽量与输出水量基本平衡; 4)大陆内流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基本相等。 水文循环的作用和意义 1、调节气候; 2、塑造了地球表面; 3、形成了巨大的水利资源; 4、形成一切水文现象。

水资源问题 ?原因 1)水资源量时空分布不均匀; 2)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耕地分布不相适应; 3)水环境污染; 4)水资源浪费。 ?对策 1)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调配; 2)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 3)节约用水。9

高考文学常识汇总

高考文学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很庞大,很多同学没有整理归纳,现在小编为大家整理一部分高考文学常识汇总,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 1.人物姓名称谓 (1)直称姓名 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 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 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 ④尊者对卑者称名:求,尔何如?(《论语》) 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夫子何哂由也?(《论语》) (2)称字、号、谥号、斋名 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送东阳马生序》) 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④称斋名: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 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柳敬亭传》) (4)称籍贯 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 (5)兼称 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6)特殊称谓 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 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养生主》) ③姓+之+人名: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左传·僖公三十年》) ④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2.谦、敬及贱称 (1)谦称 ①王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 ②臣子自称: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③一般人自称: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中山狼传》)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 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 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 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 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 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 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

水文学整理重点

绪论 水文学:研究地球上水的科学就是水文学(Hydrology)。具体来说,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和变化规律,以及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各种不同的水体是水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水文循环是水文学的核心内容; 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是现代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水文学体系 基础学科:研究的水体对象划分:(河流水文学、湖泊水文学、沼泽水文学、冰川水文学、地下水文学等) 应用学科:工程水文学、农业水文学、土壤水文学、森林水文学、城市水文学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 (1)水文循环永无止境 (2)水文现象的周期性和随机性 (3)水文现象区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第一章 水文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3个阶段和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5个环节。 水文循环概念: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等作用下,以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等方式进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水循环类型: 海陆间水循环:是指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后,其中一部分蒸发到空中,另一部分经过地表和地下径流又流到海洋,这种海陆间的水循环又称大循环。 海洋小循环:海上内循环,就是海面上的水份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的过程。 陆地小循环:是指陆面水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在高空冷凝形成降水,仍落到陆地上,从而完成的水的循环过程。(可以再分为大陆外流区小 循环和内流区小循环)

水文循环的作用与效应:表层结构、气候、地表形态、生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土壤蒸发:土壤蒸发是发生在土壤孔隙中的水的蒸发现象,它与水面蒸发相比较,不仅蒸发面的性质不同,更重要的是供水条件的差异。 土壤蒸发是土壤失去水分的干化过程,据土壤供水条件差别及蒸发率的变化,分三个阶段:(1)定常蒸发率阶段 (2)蒸发率下降阶段 (3)蒸发率微弱阶段 形象因素:土壤孔隙性、地下水位、温度梯度等 水汽输送(我国水汽输送4个通道) 降水四要素:降水(总)量、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降水强度、降水面积。 降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下垫面条件等 下垫面条件的影响: 地形:坡向与降水(迎风坡多雨)、高度与降水(地形的抬升增雨并非无限制的,当气流被抬升到一定的高度后,雨量达最大值。此后雨量就不再随地表高程的增加而继续增大,甚至反而减小。) 下渗 下渗动力:地表水沿岩土空隙下渗是在重力、分子力和毛管力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根据下渗过程作用力组合变化及运动特征可分成三个阶段: ①渗润阶段 ②渗漏阶段 ③渗透阶段 径流 据径流过程及途径不同,可将径流分为三种,即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及壤中流。 流域对降水的再分配作用表现 径流成分分配:它主要是在水分垂直运行中,通过下垫面而发生的,将降水分配成为不同的径流成分。有拦截、填洼、下渗 径流时程分配:它是通过水分侧向运行而体现出来的。形成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

2020最新小升初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大全

2020最新小升初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大全 文学常识是小升初考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年年考,且分值较高,题型基本稳定,分填空和连线题两种形式。考查成语典故、鲁迅、词牌、曲牌等知识。文学常识的知识点多而分散,且无系统性,复习难度极大。需要我们在平时多积累、多背诵。 一、考试范围: 语文课本1~~12册出现的名家、名篇;课文链接、资料袋中出现的内容;单元拓展中“日积月累”等相关内容;此外还有一些课外的,如四大名著、一些知名的国内外名著等,都是考试的重点。 二、如何复习: 文学常识的知识点多而分散,且无系统性,复习难度大。需要我们在平时多积累、多背诵。 1、收集、整理:考试范围之内的内容,要收集整理成册,方便自己及时地学习与复习。 2、巧妙记忆:利用谐音、记字头、联想、编顺口溜等方法去记忆,方法不论好坏,适合自己就行!

3、巩固复习:知识点多而零散,不要奢求一次就全部记完,要及时复习。建议做好计划,如每周记多少,每月完成多少,多久复习一次等。 三、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是考试的重点。建议同学们有时间的话最好亲自看一看,青少年版本就好,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尝试读读原著。 考试时要求掌握记住原著的时代、作者、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包括人物性格特点、对人物的评价及人物的主要事件)。 (一)、《三国演义》,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1、作者: 作者是(朝代)。以及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一些民间传说写成。现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则。清初毛宗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并成为现在最常见的120回本。(答案;元末明初、罗贯中) 2、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 现代文学部分 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诞生。 13.王鲁彦是“乡土写实派”的代表,废名是“乡土抒情派”的代表。 14.在中国的话剧史上,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由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 倩等组成。 15.1922年,田汉创办了《南国》半月刊,从此进入了他的长达8年之久的“南国”艺术时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 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 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 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 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 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 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

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 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 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 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 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 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 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 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

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1、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1)所谓神话,是指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解释自然现象: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反映社会斗争: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2、诗歌总集 第一部《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三百》或《诗》,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其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4)《诗经》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初。 第二部《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2)《楚辞》是汉人刘向将楚国屈原、宋玉以及汉代的东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诗歌编成的一个集子。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有诗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绝大多数。 3、屈原与贾谊 (1)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不能施展抱负的愤懑。 著名文章:《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我国诗歌史上常有“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国风》,“骚”指的是《离骚》。 (2)贾谊: 贾谊,西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世称贾生、贾长沙,33岁死。

《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

(大二上) ◆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新民歌运动 (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教育剧 (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 (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 (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 (13)归来的诗人(14)朦胧诗 (15)新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 (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 (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新写实小说 (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索剧 (25)京味剧 二、论述思考题 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 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研究、胡风3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经验教训问题? 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新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 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 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 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索民族文化的成就? 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 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发展过程? 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 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大众化上的贡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发展的基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新民歌运动”? 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 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 24评述十七年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结构艺术特点? 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 30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情况? 32分析1958年到1962年间历史剧热潮出现的的原因,它的代表作有哪些? 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 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 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结构的? 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 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9简述新时期小说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 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 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 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 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50分析陆文婷这一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 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 53评述“寻根文学”出现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54《高山下花环》对军旅文学的超越是什么? 55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 56以作品为例,谈“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 57试述新时期艾青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58如何评价“新的美学原则”? 59论述舒婷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60简述韩东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61简述“后新潮诗”的探索意义及其局限性? 62分析贾平凹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63简述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 64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又是什么?

文学导论知识点

poetry (一)Elements of Poetry Rhyme (Rime) Rhyme is the repetition of the stressed vowel sound and all succeeding sounds 1. Single or Masculine rhyme单(阳)韵----rhyming sounds involve only one syllable. E.g. cold, bold; thing, king; day, way 1.Double or Feminine rhyme双叠(阴)韵----rhyming sounds involve two or more syllables. E.g. begin, again; flatter, matter; 3. Triple rhyme三叠韵----a kind of feminine rhyme in which identical stressed vowel sounds are followed by two identical unstressed syllables. E.g. machinery, scenery; tenderly, slenderly; spitefully, delightfully; remember, September 4. Internal rhyme(行内韵)----at least one of the rhyming words are within the line. E.g. “Each narrow cell in which we dwell”; “the grains beyond age, the dark veins of her mother” 5. End rhyme(or Terminal rhyme)(行尾韵)----the both rhyming words occur at the ends of lines. (The commonest and most consciously sought-after sound repetition in English poetry.) E.g. Under my window, a clean rasping sound When the spade sinks into gravelly ground. Let us roll all our strength, and all Our Sweetness, up into one ball. 6. Beginning Rhyme行首词韵----rhyme that occurs in the first syllable or syllables of successive lines. E.g. Why should I have returned? My knowledge would not fit into theirs. I found untouched the desert of the unknown. 7. Interlaced or Crossed Rhyme交错韵----Words in the middle of each line rhyme. It occurs in long couplets, especially the hexameter. E.g. Laurel is green for a season, and love is sweet for a day, But love grows bitter with treason, and laurel outlives not May.

文学常识经常考点整理

文学常识经常考点整理 一、有关三的汇总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二、有关四的汇总 四大名绣苏绣(江苏)、湘绣(湖南)、蜀绣(四川)、粤绣(广东) 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北宋文坛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北宋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鹳雀楼(山西永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前四史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 三、有关五的汇总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

现在把我这次读《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所作的一点笔记记下,或许能对自考的朋友有点帮助。 1、被称为“东北李”:李辉英,“西南艾”的是:艾芜。 2、首倡传记文学:郁达夫。 3、散文名称确立:“五四”以后。 4、30年代出现两种新形式:杂文、报告文学(五四时期)。 5、创立叙事、抒情两大散文体制:先秦时。 6、扫荡我国古典小说中美人名士之局:林纾。 7、以“信达雅”为宗:严复。 8、最早、最积极提倡文学革命运动的是:《新青年》。 9、开创“随感录”:《新青年》。 10、五四运动“四大副刊”:《时速新报》的《学灯》,《京报》的《京报副刊》,《晨报副埂》,《民国日报》的《觉悟》。 11、现代散文史上第一个专载散文的刊物:《语丝》。 12、王统照的《去来今》“唱着时代之歌,激发着人类的向上自尊心”(唐弢)。 13、王统照把散文称为:“纯散文”。 14、最早提出“文学斯文”概念的是:刘半农(1917.5《我之文学改良观》)。 15、专门论述白话散文:傅斯年的《怎样做白话文》(1918.12)。 16、率先把文学散文称之为“美文”、“创作之一种”的是:周作人。(第一个把议论性和批评性的杂文称之为“美文”、“创作之一种”)。 17、周作人最先把自己的散文称为:“抒情的论文”。(《自己的园地?旧序》)。 18、陈独秀大量写随感,数量公次于:邵力子,常署名“只眼”。“独秀文章究竟爽快”(鲁迅称赞)。 19、“幽默”最初出现于:《语丝》(曹聚仁的《论幽默》)。 20、“简直可以当做普通名词读,就是认做社会上的某种典型”——瞿秋白评鲁迅杂文形象。 21、我党历史上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瞿秋白主编,1925.6.4-27)。 22、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又称为《新俄国游记》。 23、孙福熙最早的游记:《赴法途中漫画》。 24、创造社发起人:成仿吾。 25、开创“斥妄”新路子:丰子恺的《还我缘缘堂》。 26、抗战散文诗的勇敢的先驱者:林英强(《麦地谣》、《苗徭自歌》)。 27、“此书在游记文学中,当时算是最好的最有社会性的一部”:梁绍文的《南洋旅行漫记》。 28、“一部最典型、最深刻的人生的血书”:鲁迅的《野草》(阿英称道)。 29、徐蔚南、王世颖合著:《龙山梦痕》。 30、以“世上最孤立的人”“倔强者”自诩:高长虹(《心的探险》)。 31、现代散文中“涩如青果”一派:废名、俞平伯。(周作人评) 32、“零余者”的感伤之歌:郁达夫、钟敬文。 33、飘泊者的哀歌:《长跪》、《秦淮暮雨》、《纪念碑》、《流浪集》。 34、新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专集:《夜哭》。 35、鲁迅称“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1926年3月18日(“三一八”惨案)。 36、最早出现的北伐从军记:《北伐从军杂记》(金声) 37、巴金称缪崇群的散文“洋溢着生命的呼声,直接诉于人类善良的心灵的文字”。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 一.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 1.现实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事实的文学形态。 2.理想型: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管理想的文学形态。 3.象征型: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二.文学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 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 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2.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三.文学作品的文本层面:言语层、形象层、意蕴层 1.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 统。特征:内指性、心里蕴含性、阻据性 2.文学形象层面: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 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特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3.文学意蕴层: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 深层次。 三个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 四.文学典型 1.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 魅力的性格。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 是环绕着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

2)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作用。这种现象在无产阶级英 雄典型那里表现得尤为充分,如《红岩》。 五.意境、意象、审美 1.意境定义: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 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2.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3.意象定义: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 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4.审美定义: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 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六.叙事 1.定义: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2.构成: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3.特征: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七.结构 表层结构深层结构 ↓↓ 事件之间关系关联性多种行动之间关联 八.行动:行动序列→只指一种行动 行动序列的形成:首尾相接、中间包含、左右并连 九.文本时间:是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 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 十.抒情性作品 1.定义: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

《工程水文学》考试大纲及知识点整理

2012年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 《工程水文学》考试大纲 一、理解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原理。 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意区域、任一时段进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 化量,这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可列出水量平衡方程。对某一区域,有 I?O=?S 式中:I、O——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区域的总水量; ?S——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可正可负。 二、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和相应的研究方法? 上可分为成因规律和统计规律两类,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也有将水文规律分为三类的,即成因规律、统计规律和地区综合规律,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区综合法。 三、试述水文学的定义。工程水文学与水文学有何联系?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循环和分布,物理与化学特性,以及水体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包括对生物特别是对人类的影响。 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为满足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迫切需要,水文工作者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量的、深入的试验研究,使水文学发展到工程水文学阶段。 水文计算、水利计算、水文预报(水文分析与计算及水文预报)。 四、何谓年径流?它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是什么? 一年期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或流域出口断面的总水量。 径流可以用年径流总量W(m3)、年平均流量Q(m3/s)、年径流深R (mm)及年径流模数M(mm/s·km2)等表示。

五、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哪些?水文循环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 2. 水循:水具有固、液、气三态互相转化的物理特性。 3. 水循:太阳辐射和地球的重力作用。 六、简述水文测站的类型并说明水文测站布设的基本内容。 :基本站和专用站。 2. 布设 建站包括选择测验河段和布设观测断面。 水文测站一般应布设基线、水准点和各种断面,即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及比降断面。 (1)基本水尺断面上设立基本水尺,用来进行经常地水位观测。 (2)测流断面应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且与断面平均流向垂直。若不能重合时,已不能相距过远。 (3)浮标测流断面有上、中、下三个断面,一般中断面应与测流仪测流断面重合。上、下断面之间的间距不宜太短,其距离应为断面最大流速的50~80倍。 (4)比降断面设立比降水尺,用来观测河流的水面比降和分析河床的糙率。 七、什么是流域?流域的分水线是什么?简述流域的类型。 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区域称为流域,也就是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邻流域的分界线,称为分水线。 分水线有地面、地下之分。 八、径流的形成过程如何?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是哪三个? 是指降水所形成的,沿着流域地面和地下向河川、湖泊、水库、洼地等流动的水流。 流域内,自降雨开始到水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径流形成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为了便于分析,一般把它概括为产流过程和汇流过程两个阶段。

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一)

文学常识知识点(一) 1、在先秦作品中,“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就是哪部作品得艺术特点?答:《诗经》 2、《诗经》收录得就是什么年代得作品,共多少篇? 答:《诗经》收录得就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得诗歌作品,共305篇。 3、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得一首抒情诗就是哪部作品,作者就是谁?答:《离骚》作者屈原 4、屈原得主要作品有哪些?答:《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5、屈原在学习民歌得基础上,创造了哪种新得诗歌样式?答:楚辞? 6、先秦时期得历史著作主要有哪几部?答:主要有三部:《左传》、《国语》、《战国策》 7、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得编年体史书就是哪一部?答:《左传》 8、《汉书》、《左传》、《论语》与《国语》,哪个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答:《论语》?9、《战国策》这部历史著作采用得就是什么体例?答:国别体 10、秦代李斯得代表作品就是哪篇?答:《谏逐客书》 11、《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就是什么身份? 答:门客?12、《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所指斥得对象就是谁?答:共叔段 14、开创了我国纪传体13、“汉赋四大家”就是哪四位?答:司马相如,班固,杨雄,张衡? 史学与传记文学得先河得就是哪部作品,作者就是谁? 15、我国现存最早得一部综合性得图书分类目录就是哪部作品,答:《史记》,作者司马迁? 作者就是谁? 答:《汉书·艺文志》,作者班固 16、收录了从汉代到隋唐得全部乐府作品得诗集就是哪部作品,编者就是谁? 答:《乐府诗集》,编者就是宋代得郭茂倩?17、被后人誉为“五言之冠冕”得就是哪部作品? ?答:汉末文人无名氏得《古诗十九首》 18、建安文人得作品具有什么特色? 答:多写五言诗,抒发了忧国治世得愿望,作品具有“慷慨悲凉”之气,被誉为“建安风骨”。 19、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得诗人就是谁?答: 陶渊明 20、苏轼所说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得山水田园诗人就是指哪一位?答:王维 21、鲍照诗作风格劲健,富有文采,她对哪种诗体得发展有重要贡献? 答:七言诗 22、“永明体”具有怎样得特色,就是谁创造得? 答:“永明体”讲究声律与对仗,就是沈约、谢朓等人创造得。?23、“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属于什么体得小说,作者就是谁? ?答:笔记体小说,作者就是刘义庆 24、“魏晋风度”得主要载体就是什么?答:《世说新语》?25、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得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有哪几部? 答:曹丕得《典论·论文》、陆机得《文赋》、刘勰得《文心雕龙》、钟嵘得《诗品》、萧统得《文选》 26、清人王闿运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得诗人就是哪一位,“孤篇”就是指哪一篇?答: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7、李颀得《古从军行》属于什么内容得诗?答:边塞诗?28、李商隐得《隋宫》属于什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大题复习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可能为简答题的知识点) 1、复习提要资料一的第一点 2、简述建国初文艺界三大思想批判运动的经验教训 (1)把思想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来处理,混淆了政治问题和思想学术问题的界限,使左倾思潮在文艺界蔓延发展。 (2)在批判过程中存在简单粗暴的批评态度和教条主义的批评方法,使正常的文学批评和自由讨论无法开展。 (3)从精神上严重损害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走向单一化。 3、《红旗谱》的民族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艺术描写中透露出来的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民族特点。 (2)对冀中平原的人民生活和民俗风情的描写刻画,如关于生活场景、家庭伦理、婚姻爱情、文化心理等的描写,实际上它们成了小说艺术的血肉。 (3)采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如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心理,结构上采用了传统小说的大故事里面套小故事的方式。 (4)语言上以冀中平原农民口语为基础,加以提炼和加工,创造出了一种富有地方乡土气息又有高度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4、 分析朱老忠的思想性格特点及典型意义 (1)首先是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疾恶如仇、坚忍不拔、有胆有识、深谋远虑的特点。 (2)其次是急公好义、慷慨豪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性格,具有我国北方传统农民英雄的斩头沥血、扶危济困、豪侠仗义的精神道德特点。 (3)经过阶级斗争的考验和对共产党人的认识,使他从一般农民中超拔出来,成为一个具有先进时代意识的新型农民英雄。 朱老忠的性格是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的统一,在革命历程中经历了从个人复仇到为无产阶级革命献身的升华,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不断成长的革命农民典型,在他身上也浓缩了两千余年中国农民的斗争历史。 5、简述林道静成长的三个阶段并分析该形象的典型意义 大体上是这样的三个阶段:反抗封建家庭干涉她的婚姻自由(即逃避她的家庭要她嫁给权贵的压迫),找寻个人出路,这是第一阶段;在种种事实的教训下(同时也受到他偶然接触到的共产党员的影响),她渐渐意识到个人奋斗还是没有出路,个人的利益要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这是第二阶段;最后,在党的思想教育的启迪下,她认识到个人利益应当服从于工农大众的利益,坚决献身于革命小说通过林道静这一形象成长和转变的描写,揭示了进步知识分子只有接受党的领导,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结合起来,这样他们的青春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6、 以《百合花》为例,简析文革前茹志娟小说的创作风格 (1)从题材取向看,擅长书写受到时代鄙视的“家务事、儿女情”,通过描写生活激流中的一朵小浪花来折射整个时代的巨大波澜。 (2)从人物塑造看,很少刻画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而是注重描写生活中的普通小人物,一些从各自的起点走向成熟的普通平凡的小人物。 (3)从艺术表现看,作品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注重细致深入的心理刻画,往往借助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盾简洁地将其艺术风格概括为“清新、俊逸”,作品体现了女性特有的柔婉、细腻、含蓄、优美的艺术格调,在十七年文学中属于阴柔美的风格类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