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1诗律

11诗律

11诗律
11诗律

诗律

【基本概念】

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出句/对句/黏/对

平水韵

拗救/三平调/犯孤平

借对/流水对

1.古体诗、近体诗

古诗:一般是指周、秦、汉魏六朝形式自由的诗歌,即对平仄、对仗、用韵等要求不严格或没有要求的诗。【四言;五言(五古);七言,杂言(七古)】

古体诗:唐及后世模仿古诗的作品,又称“古风”。

近体诗: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指在唐初形成的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近体诗是在“永明体”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国诗体的正宗。【近、今是以唐代为坐标;

五、七言诗成熟,四声说出现,骈体文盛行】

所谓“永明体”,是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这种诗体的特点是讲究声韵格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古人对声律尤其是四声的认识加深】

平仄、对仗要求不严严格的平仄、对仗规则唐以前古诗

唐及以后古体诗(古风)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

格律四要素:字句有定、用韵严格、平仄协调、对仗讲究

2.近体诗(格律诗)的形式特点

【与古体诗比较】

(1)字句:古诗无定,格律诗每句字数、全诗句数有定

古诗诗四骚六,乐府杂言;《孔雀东南飞》357,傅玄《杂言》2

格律诗五言、七言;律8、绝4、排律(12或以上)

古诗

【字数】

四言:《诗经》(四言为主)……曹操《观沧海》……唐以后罕见

五言: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东汉末,最早的成熟五言诗)

六言:《离骚》基本上以六言为主(“兮”不计),后世少见

七言:柏梁台诗(汉代,现存最早七言诗,作者不详;一韵到底,句句押韵)……曹丕《燕歌行》(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鲍照《拟行路难》之一、三(最早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

杂言: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句数】

傅玄《杂言》: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

(可能是最早的诗歌)

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三言诗?)

商颂·玄鸟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後,奄有九有。

商之先後,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龍旗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來假,來假祁祁。景員維河,殷受命咸宜,百祿

是何。

陈炜湛《商代甲骨文金文词汇与〈诗·商颂〉的比较》

帝命鳥,降生商。宅殷土,土亡(芒)亡。帝命唐(湯),正四方。命其後,有九州。

商先後,受有命,命不危,武丁孫。武丁孫,亡(無)不成。龍旂十,大喜(糦)承。

邦千百,肇四方。四方來,各祈祈。員惟河,殷受命,其咸宜,百祿何。

宰甫卣(商代晚期)

格律诗

A.律诗(8句,五律、七律)

首联出句一联中出句与对句—

—对

对句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

——黏

颔联出句

对句

颈联出句

对句

尾联

出句

对句

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第三、四句称为“颔联”,第五、六句称为“颈联”,第七、八句称为“尾联”。每一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

对、黏涉及到格律诗的平仄、对仗规则(详见下文)。

B.绝句:(从形式上看【平仄要求】)截取律诗的一半。C.排律:又称长律,形式上是律诗的延长,12句或以上。只要掌握了律诗的规则,绝句、排律的规则就可以类推而知。(2)用韵:古诗用韵灵活,格律诗用韵严格

什么是韵?

【韵】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不同属于不同的韵)

【押韵】韵腹+韵尾(包括声调)相同:然、连、船

近体诗的用韵合于平水韵。

①隋代陆法言的《切韵》是隋唐时通用的韵书,分韵为193韵,因分韵太细,所以唐时就由官方规定某些读音相近的韵可以同用。

②到了宋代,重修《切韵》,改称《广韵》,《广韵》分206韵,分韵更细。根据“同用”的原则,一些邻近的韵可以合起来用。

③到了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广韵》的206韵中规定可以同用合用的韵合并,成了107韵。

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将《广韵》的206韵合并为106韵。后人就把这106韵称为“平水韵”。(平30,上29,去30,入17)

“平水韵”虽出现在南宋,但它的分韵符合唐人用韵的实际情况。既然“平水韵”是据同用、独用原则处理的,它反映的不完全是当时语音韵部分立的实际情况,而只是写诗押韵的规则。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一东一董一送一屋

二冬二肿二宋二沃

三江三讲三绛三觉

四支四纸四寘

五微五尾五未

六鱼六语六御

七虞七麌七遇

八齐八荠八霁

————九泰

九佳九蟹十卦

十灰十贿十一队

十一真十一轸十二震四质

十二文十二吻十三问五物

十三元十三阮十四愿六月

十四寒十四旱十五翰七曷

十五删十五潸十六谏八黠

一先十六铣十七霰九屑

二萧十七篠十八啸

三肴十八巧十九效

四豪十九皓二十号

五歌二十哿二十一箇

六麻二十一马二十二禡

七阳二十二养二十三漾十藥

八庚二十三梗二十四敬十一陌

九青二十四迥二十五经十二锡

十蒸————十三职

十一尤二十五有二十六宥

十二侵二十六寝二十七沁十四缉

十三覃二十七感二十八勘十五合

十四盐二十八琰二十九艳十六葉

十五咸二十九豏三十陷十七洽

如何押韵?

古诗格律诗

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可句句押韵,也可隔句押韵;韵脚固定,

隔句押韵(首句可入韵);

可押平声韵,

也可押仄声韵;

只押平声韵(个别例外);

可重韵。不能重韵,不能出韵(首句入韵除外)。【律诗通常押平声韵,但也有例外】

岱宗复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眥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全诗押上声篠(筱)韵

秋月照潇湘,月明闻荡桨.。

石横晚濑急,水落寒沙广.。

众岭猿啸重,空江人语响.。

清辉朝复暮,如待扁舟赏.。(刘长卿《湘中纪行》之一《浮石濑》)

全诗押上声养韵

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

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

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上官仪《早春桂林殿应诏》)

全诗押入声陌韵

【律诗押韵通常一韵到底。但也有以相近韵部相押的】

犬吠水声中(一东),桃花带露浓(二冬)。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鐘(二冬)。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二冬)。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二冬)。(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秋野日疏芜(七虞),寒江动碧虚(六鱼)。

系舟蛮井络,卜宅楚村墟(六鱼)。

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六鱼)。

盘餐老夫食,分减及溪鱼(六鱼)。(杜甫《秋野》)

不过,因为首句入韵并非限定,所以也仍可视为一韵到底。

(3)平仄

古诗可用可不用,没有严格规定。

格律诗平仄相间(具体详后)

什么是平仄?

平:古平声字(押韵中的平声韵也指此);

仄:古上、去、入声字。

【四声】现代: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代: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古-今:“入派三声,平分阴阳。”

平= 现代汉语中大多数的阴平、阳平字;

仄= 现代汉语上声字(古上声和部分古入声诸字)

+现代汉语去声字(古去声和部分古入声诸字)

+现代汉语中部分的阴平、阳平字(部分古入声诸字)。

【入声字简易判断方法】

(1)以下情况不是入声字

-n、-ng收尾(阳声韵)字,没有来自入声的;

声母为送气音,声调为阳平的字,没有来自入声的;

Zi、ci、si没有入声字;

韵母er、ui没有入声字。

(2)以下搭配多是入声字

b、d、g、j、z、zh,阳平除“雹”入声字。

Fa、fo发佛法拂,读音是入不是出。

üe韵除了瘸、靴、嗟,die音除了一个爹。(剩下都是入声字)

b、p、m、d、t、n、l+ie:别撇灭跌铁捏列……(除了“爹”)

d、t、n、l、z、c、s+e:德忒讷勒则册色……

zh、ch、sh、k、r+uo:捉戳说扩弱……

(3)现代汉语阴平、阳平字中属古入声的常用字

阴平:

逼鳖憋八钵剥,泼劈瞥撇扑拍,发,滴督搭跌,贴剔踢塌突秃脱托,捏,勒拉捋,扎札摘织汁粥拙桌涿捉茁,锸插出拆吃戳,杀刷虱失湿叔菽淑说,擦撮,撒缩,割鸽胳搁刮聒郭蝈,磕哭窟,喝黑忽豁,积迹绩接疖击激夹结揭橘鞠掬蹶撅,七漆戚缉切掐麴曲屈缺,昔惜息析淅悉膝锡蟋夕楔削吸翕瞎歇蝎,鸭压押噎掖一揖壹约屋挖曰

阳平:

拔跋魃白帛别博薄泊箔勃渤,伐筏乏罚复伏服福幅佛缚,达沓迪狄敌笛荻籴叠蝶牒喋蹀迭垤得德督独读牍毒渎夺铎度,闸铡直侄执宅翟轴折浙摺哲竹逐烛酌卓浊擢着濯镯,识实食石十拾什芍杓涉舌熟孰赎术述,杂凿贼责则泽择足卒族,俗,革格隔阁国虢,核合盒斛鹄滑猾活,

疾嫉集寂即节捷截绝爵及极急级吉杰竭劫局菊觉决厥掘,狎辖侠协穴学习席袭续

【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平仄的排列法(一首律诗的排列规则可以概括为)

1)一句之中平仄相间;

2)一联之中平仄相对;对:同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应当相反。

3)两联之间平仄相黏。黏: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平仄应当相同。

【失对、失黏】

同时,近体诗的平仄格式还得考虑两点:

1)只押平声韵(即韵脚必须是平声字);

2)一联一韵,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根据以上五条规则,可以推出近体诗平仄的四种基本格式(以七律为例):a.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A.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B.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种律诗排列方式

a A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b B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首句入韵时]、黏[前四(二)字甚至只是第二、四字]的相对性

————

实际操作还有别的要求:一三五不论、拗救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忌三平孤平,忌三仄孤仄)

律诗中,每一句的平仄分布是有规律的。通常是两两相对,即:平平仄仄(余此类推)。五言或七言,每两句的平仄声字的字数是相等的,完全是为了保持声律的平衡。但是,如果都严格要求如此,肯定做不出好诗来。所以通常可以稍宽松些,只对一句诗的第“二、四、六”字作要求,第“一、三、五”字则不作要求。这就是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a.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A.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B.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

当应用平而反用仄,或反之,就称为“拗(拗句)”,与之相应的,就是“救(救句)”。

①一、三、五不能不论的情况:

忌三平(不能拗)

A.(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五字必须是仄。否则,

——(平平-)仄仄-平-平平

句尾就是三个平声字,叫做“三平调”,近体诗中不许出现。

忌孤平

B.(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字必须是平。否则,

——(仄仄-)仄平-仄仄-平

除韵脚之外,全句就剩下一个平声字,叫做“犯孤平”。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仄仄平平仄仄平孤平拗救

犯孤平,可以救,救的办法是将本句的第五字改为平声。——(仄仄-)仄平-○平仄-平

何日雨晴云出溪。○平仄-仄平-○平仄-平

②二、四、六可以不分明的情况:

本句自救

b.(仄仄-)平平-平-仄仄

第五字用了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

那么第六字必须改为平。

(1)千载琵琶作胡语,……

(2)庾信平生最萧瑟,……

——(仄仄-)平平-仄-○平仄

换一个角度说,是第六字用了平:

——(仄仄-)平平-平-平仄

那么第五字必须改为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

对句相救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

a.第五字(小拗,有时可以不救)或第六字可以用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

但其对句的第五字须改用平声。

B.(仄仄-)平平-平仄-平

野桃含笑竹篱短,○仄平○平仄仄平仄

溪柳自摇沙水清。○平仄仄平平仄平

对句相救与孤平拗救的结合

一身报国有万死,○仄平仄仄仄仄仄

双鬓向人无再青。○平仄仄平平仄平

A.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B.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a.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见教材P296】

例1:黄沙北风起,夜半又离营。战马雪中立,探人冰上行。(张籍《征西将》前半)

句式本为“平平平仄仄”

实际却是“平平仄平仄”

“风”字处当用仄,但却用了平,则在前字用仄救之。这称为“本句自救”。

例2: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柳宗元《梅雨》颔联、颈联)句式本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实际却是:“平平仄平仄,……”

出句“猿”字处应用仄,则在前字用仄救之。“本句自救”。

例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题西林壁》)

句式本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实际却是:“仄仄平平仄平仄,……”

出句“西”字处应用平而用仄,本句在“比”字处救之。“本句自救”。

例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句式本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实际却是:“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出句“不”字处应用平而用仄,对句“吹”字处用一平声字救之。这称为“对句救”。

当然,也有出现拗句而不做补救的。

对仗

律诗一般要求三、四(颔联),五、六句(颈联)对仗。

对仗又叫“骈偶”,是由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上相关联的句子构成的句式。基本要求是词性相同: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对仗的种类

对仗常规分为以下几类:

①工对句子结构相同,词性一致,而且词的小类也相同的对仗。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白居易《余杭形胜》)

其中名词又细分为以下一些小类

天文(日月风云等)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水江河等)宫室(楼台门户等)

器物(刀剑杯盘等)衣饰(衣冠巾带等)

饮食(茶酒餐饭等)文具(笔墨纸砚等)

文学(诗赋书画等)草木(草木桃杏等)

鸟兽虫鱼(麟凤龟龙等)形体(身心手足等)

人事(道德才情等)人伦(父子兄弟等)

②宽对词性相同,但小类不相同的对仗。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③借对:借对利用一字多义或一字多音的现象来构成对仗。有两种情况:

A.借义:某词有两种意义,诗人在诗中用其中一义而以另一义相对。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汉苑风烟吹客梦,云台洞穴接郊扉。(李商隐《令狐八拾遗绹见招》)B.借音:某词本无某义,只因读音与另一词相同,故借另一词的意义相对。如: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白居易《西湖留别》)

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元稹《寄乐天》)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④流水对

对仗,一般是用两句相对独立的话,如果将一句分成两句相对,每句意义不完整,这就叫流水对(字面是对仗,但意义却是相承的)。如: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翘脚对(从诗意角度)】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对仗的位置

律诗的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至于首联和尾联,则可对可不对。也有尾联对仗的,还有四联都对仗的。不过律诗至少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大都不对仗,也可以让其中的一联对仗,也可以都对仗。【绝-截】

排律除了首、尾两联外,一律都得对仗。【尾联不对,便于收束】

律诗要求对仗,以颔联、颈联为常格。

但也有例外:

1、通篇皆对,较少见。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青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首、颔、颈(或颔、颈、尾,罕见)三联。例: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湿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首、颈二联。称为偷春格。例:

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4、颈一联,称为“蜂腰格”。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通篇不对。例: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绝句一般不要求对仗,但也有对仗的。或全对,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或首一联,例: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1、王力《汉语诗律学》,上海教育,1962(或王力《古代汉语》第四册)。

2、李新魁《实用诗词曲格律词典》,花城,1991。

3、朱承平《诗词格律教程》,暨南大学,1999。

4、刘渊《平水韵》。

【练习】

1.(教材P303)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2.(2007年试题A)

五、诗律(10分)

分析以下律诗的诗律:韵脚,对仗,平仄,有无拗救情况。(10分)楊柳絲絲弄淡黄,

怯寒燕子未歸梁。

曉迷芳草騅鬉濕,

夜宿閑花蝶翅香。

得句自慚非子美,

賞音猶恐悮中郎。

顧言相約花前醉,

莫放春容過海棠。(華岳《蚤春即事》)

1.韵脚:黄、梁、香、郎、棠。2.颔联、颈联对仗。

3.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4、此诗不存在拗救情况。

(2008年试题A)

四、诗律(10分)

分析以下律诗的诗律:韵脚,对仗,平仄,有无拗救情况。(10分)

【許渾《咸陽城東樓》】

一上高樓萬里愁,

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

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

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

故國東來渭水流。

1.首句入韵,韵脚:愁、洲、樓、秋、流。2.颔联、颈联对仗。

3.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4.此诗第三句第五字当平而仄,第四句第三字当仄而平(孤平),第四句第五字改仄为平救之,是为对句拗救与孤平拗救结合。

(评分标准:1,1分;2,1分;3,6分,句末、韵脚字每错一处扣一分,扣完为止;4,2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词语解释

部编版四上全册词语、诗文解释归纳汇总 一、观潮 1.奇观:奇特而又少见的事物或难得看到的壮丽景象。文中指钱塘江大潮的景象非常壮观,闻名天下。 2.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地上或包围着,着重指大面积从上而下地掩盖着。 3.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高大、坚定而不动摇。 4.沸腾:文中指人们观潮的情绪十分高涨。 5.霎时:极短的时间。 6.若隐若现:好像藏在里面看不见,又好像露在外面看得见。若:好像;隐:隐藏;现:显现。课文中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 7.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非常多。 8.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喧闹、嘈杂,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9.水天相接:江面和天际汇合。 10.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11.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 12.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13.风号浪吼:风浪发出很大的声音。文中指形容潮头过后,江面上余波汹涌,声势浩大。 14.山崩地裂:山丘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课文中是

形容钱塘江大潮发出的巨响。 ~ 二、走月亮 1.柔和:温和而不强烈。 2.运载:装载和运送。 3.坑坑洼洼:形容地面或器物表面高一块低一块。 4.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5.闪闪烁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6.招待:对宾客或顾客表示欢迎并给以应有的待遇。 - 三、现代诗二首 1.归巢:回到自己的窝。 2.秋罗:一种质薄而轻,有条纹的丝织品。 3.霸占:倚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 四、繁星 1.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2.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3.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 4.无处不在: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形容数量之多和存在的范围极大。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

诗律的平仄及拗救

《诗律的平仄与拗救》专题一、平仄的含义 律诗最本质的特点是讲究平仄。如果不讲究平仄,一首诗尽管是八句,也不能叫做律诗。 这里所讲的平仄,是就中古汉语的声调而言的。中古汉语的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这四种声调就可以分为平仄两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声、去声和入声。例如:广西民族大学。 二、怎样识别入声字 广西籍的学生要是自己的母语是白话或平话的,就不难辨别中古的入声字,因为白话、平话均保留了中古的入声字。只要用白话、平话读,发音短促,以[-p]、[-t]、[-k]收尾的字,一般是入声字。例如: 接、立、集、十、级;[-p] 骨、发、笔、一、物;[-t] 屋、竹、六、局、国。[-k]

介绍几种分辨入声字的方法 1.普通话的平声字(包括阴平、阳平)中凡带鼻音韵尾n、ng的字都是中古的平声字,而非入声字。例如:南、宁。 2.普通话阳平调中,凡是不带鼻音韵尾n、ng 而声母为b、d、g、z、zh、j的字,是中古的入声字;其他声母则有入声字,也有平声字。例如:ba(拔)、da(答)、guo(国)、za (杂)、zha(扎)、jia(颊)等字。 3.üe韵的字(包括yue、jue、que、xue、nüe、Lüe等音节),除个别外(如“嗟jue1”、“瘸que2”“靴xue1”)都是古入声字。例如:yue(约)、jue(绝)、que(却)、xue(学)、nüe(虐)、Lüe(掠)等字。 4.与下面这些音节同音的字,在普通话中不论念哪类声调,都是入声字:fa(发1乏2法3)、la(拉1邋2蜡4)、za(咂1杂2)、de (得2德2)、te(特4忒4)、le(乐4勒4)、ce(策4测4)、se(涩4色4)、bie(别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词语解释

四年级上册 1、观潮 奇观:奇特而又少见的事物或难得看到的壮丽景象 屹立:高耸挺立。 若隐若现:若:好象;隐:隐藏;现:显现。好象隐藏不露,又好象显现出来。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昂首东望:仰着头向东望。 笼罩: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沸腾:①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这时液体发生汽化,产生气泡。②比喻情绪高涨:热血~。③比喻喧嚣嘈杂:群情激愤,人声~。 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2、雅鲁藏布大峡谷 屋脊:1.屋顶中间高起的部分。 2.指屋栋,栋梁。 峡谷:1.两坡陡峭,中间狭而深的谷地。 2.指河流流经的狭而深的山谷。 咫尺: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反差:①照片、底片或景物等黑白对比的差异。②指人或事物优劣、美丑等方面对比的差异:今昔对比,~强烈。 壮丽:1.健壮美丽。 2.宏壮美丽。多指山川﹑建筑﹑图景﹑场面等。 3.宏伟瑰丽。多指文辞。 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映衬:①映托;衬托:在名山、宝塔的映衬下,延安城显得格外壮丽|突兀的山峰在夕阳中映衬得如同城堡。②并列相反的事物,以收相得益彰之效的修辞格。 神秘莫测:不可理解的。 涓涓细流: 皑皑:洁白(多形容霜、雪):白雪皑皑。 神来之笔: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呈现:显露;表现:湖光山色呈现在眼前|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凌空:1.高升到天空或耸立空中。 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穿梭:织布机上梭子往来穿越。比喻快速或往来频繁:船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无愧:2.没有什么惭愧之处。 3.谓比较起来并不逊色 预料:①事前推测:难以预料|我预料这事能成功|非我所能预料。②事前的推测:不出老师的预料|当时的预料。 3、鸟的天堂 陆续:表示前后连续不断:下课以后,同学们陆续回家|小丁今年陆续发表了十来篇文章。白茫茫:形容一片白色。 平静:安定宁静平静的黑夜|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水面平静得像镜子一样。 不可计数: 茂盛:①植物茂密旺盛:树木茂盛。②事业兴盛;功德卓著:生意茂 盛|功德茂盛。 展示:展现;显示:展示图|展示美好人生。 缝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从大门的~向外张望。 颤动:抖动;振动。 静寂: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声音:静寂的夜晚,偶尔传来几声蛙鸣。 应接不暇: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讲解学习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词语解释

四年级上册 1、观潮 奇观:奇特而又少见的事物或难得看到的壮丽景象 屹立:高耸挺立。 若隐若现:若:好象;隐:隐藏;现:显现。好象隐藏不露,又好象显现出来。形容 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昂首东望:仰着头向东望。 笼罩: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 一样。 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沸腾:①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这时液体发生汽化,产生气泡。②比喻情绪高涨:热血~。③比喻喧嚣嘈杂:群情激愤,人声~。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2、雅鲁藏布大峡谷 屋脊:1.屋顶中间高起的部分。 2.指屋栋,栋梁。 峡谷:1.两坡陡峭,中间狭而深的谷地。 2.指河流流经的狭而深的山谷。咫尺: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反差:①照片、底片或景物等黑白对比的差异。②指人或事物优劣、美丑等方面对比的差异:今昔对比,~强烈。 壮丽:1.健壮美丽。 2.宏壮美丽。多指山川﹑建筑﹑图景﹑场面等。 3.宏伟瑰丽。多指文辞。 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映衬:①映托;衬托:在名山、宝塔的映衬下,延安城显得格外壮丽|突兀的山峰在夕阳中映衬得如同城堡。②并列相反的事物,以收相得益彰之效的修辞格。 神秘莫测:非常神秘,莫测:不可推测。常用来形容一些不可理解的事物或现象。

四年级上册四字词语解释精编版

四年级上册四字词语解释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昂首东望:仰着头向东望。 人声鼎沸:形容人到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神秘莫测:非常神秘,难以推测。常用来形容一些不可理解的事物或现象;或使人摸 不透高深得无法揣测。 涓涓细流:细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神来之笔: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 方。 不可计数:多得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应接不暇: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 付不过来。 一模一样:样子完全相同。 恍恍惚惚: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毫不可惜:一点也不可惜。 随遇而安: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坐卧不安: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形容因忧愁恐惧而不安的样子。 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枉费心机:枉:白白地,徒然。白费心思。 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 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枯枝败叶: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 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 龇牙咧嘴:龇:露齿。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 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可怜巴巴:非常令人可怜的样子。 蹦蹦跳跳:精力充沛的充满活力的样子。 嘟嘟囔囔:不断地、含混地自言自语。 左顾右盼: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局促不安: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大模大样: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 一点儿不马虎。 从容不迫: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径直走了。 空空如也:形容一无所有。 不胜其烦:胜:禁得起;烦:烦琐。烦琐得使人 受不了。 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 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 忙。 不慌不忙: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引人注目:注目:注视。吸引人们注意。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耀武扬威: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变化多端:端:头绪。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 很大。 生气勃勃: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 有朝气,充满活力。 颤颤巍巍: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 如怨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像在倾诉。形容声音(多指乐曲)悲切。 望子成龙:望:盼望。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 和事业上有成就。 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群龙无首: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 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如虎添翼: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 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 行事。 骑虎难下: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 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天马行空: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 浮躁,不踏实。 汗马功劳: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马到成功: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古代汉语--诗律练习题

--------诗律练习题 ---------单选 1、律诗的第五句在四联中属于() A 颈联 B 尾联 C 首联 D 颔联 2、律诗出句的平仄为平起仄收,它的对句的平仄应该是() A 平起平收 B 平起仄收 C 仄起平收 D 仄起仄收 3、律诗对句的平仄为仄起平收,下一联与之相“粘”的诗句的平仄应该是() A 平起平收 B 平起仄收 C 仄起平收 D 仄起仄收 4、李商隐五律诗《晚晴》首句为“深居俯夹城”,这首诗尾联出句的平仄应当是() A 平起平收 B 平起仄收 C 仄起平收 D 仄起仄收 5、苏轼七律诗《新城道中》首句是“东风知我欲山行”,这首诗颈联出句的平仄应该是() A 平起平收 B 平起仄收 C 仄起平收 D 仄起仄收 6、李白五律诗《送友人》首句是“青山横北郭”,这首诗颈联出句的平仄应该是() A 平平仄仄平 B 平平平仄仄 C 仄仄仄平平 D 仄仄平平仄 7、杜甫五律诗《春望》颔联的出句是“感时花溅泪”,这首诗尾联出句的平仄应该是() A 平平仄仄平 B 平平平仄仄 C 仄仄仄平平 D 仄仄平平仄 8、杜甫七律诗《咏怀古迹》之一的首句是“支离东北风尘际”,这首诗尾联对句的平仄应该是() A 平平仄仄仄平平 B 平平仄仄平平仄 C 仄仄平平平仄仄 D 仄仄平平仄仄平 9、李商隐七律诗《安定城楼》的第二句是“绿杨枝外尽汀洲”,这首诗颈联出句的平仄应该是 A 平平仄仄仄平平 B 平平仄仄平平仄 C 仄仄平平平仄仄 D 仄仄平平仄仄平 ------------多项选择题 1、近体诗押韵的规则有() A 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B一般押平声韵 C 不能出韵,不能换韵 D 相邻的韵部字可以通押 E 用韵遵循的是《平水韵》 2、五律的首句平仄格式为“仄仄仄平平”,那么这首诗颈联对句的平仄可以是() A 平平仄仄平 B 平平平仄仄 C 仄仄平平仄 D 仄平平仄平 E 仄平仄仄平 3、七律颔联出句的平仄格式为“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么它的颈联对句的平仄情况可以是() A 仄仄平平仄仄平 B 平平仄仄仄平平 C 仄平平仄仄平平 D 仄仄平平平仄仄 E 平平仄仄平平仄 -----------给下面各首近体诗标上平仄:(可平可仄处加上记号) (1)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李商隐《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併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生字+词语+成语解释汇总

岭——山峰;山脉。 峰——高而尖的山头。 缘——因为 题——书写 豚——猪 疑——以为;怀疑 浑——不清澈 之——去、到 使——出使 浥——湿润 协调 --- 配合得适当。 矗立 --- 高耸地立着。 得意 --- 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 剩 --- 古时侯四匹马拉一辆车;称为一剩。更尽——再饮完 故人——老朋友 号啕 --- 形容大声哭。 端详 --- 仔细地看。 诸生 ---总称教室里的所有学生。 洞察 --- 观察得很清楚。 迟钝 --- 反应慢;不灵敏。

惬意 -- 很满意;很舒服。 1、红眼病 --- 课文中指看到国强取得好成绩非常羡慕而妒忌。 2、碰钉子 --- 比喻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 3、摔跟头 --- 比喻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 4、凝视 --- 指聚精会神地看。 5、慎重 --- 认真谨慎;不草率。 6、静谧 --- 形容十分宁静。 7、奢侈 --- 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 8、蜿蜒 --- 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9、远眺 --- 向远处看。 10、绾裤 --- 把裤子挽起来的意思。 12、归根到底 --- 归结到根本上。 13、腾云驾雾 --- 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也用来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感到身子轻飘飘的。 14、呼风唤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大自然或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15、浩浩荡荡 - 原指水势广阔壮大;现用来指气势大。 16、郁郁苍苍 -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17、神秘莫测 - 使人捉摸不透;高深难测。 18、人迹罕至 - 很少有人去的荒僻地方。 19、应接不暇 - 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20、恍恍惚惚 - 精神不集中;看的不真切;不清楚。 21、随遇而安 --- 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22、不可思议 ---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23、枉费心机 --- 白白地耗费心思。 24、浩如烟海 --- 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25、呲牙咧嘴 --- 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26、嘟嘟囔囔 - 连接不断滴自言自语。 27、左顾右盼 ---课文中指鹅来到一个新的的环境;东看看;西看看;一点儿也不拘谨。 28、引吭大叫 --- 伸长脖子;敞开喉咙大叫。 29、局促不安 --- 形容拘谨、不自然、不安定的样子。 30、三眼一板 - 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课文中指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 31、不胜其烦 --- 指忍受不了某种麻烦。 32、慢条斯理 --- 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33、变化多端 --- 变化多样。课文中表现猫的叫声长短粗细各异;富有变化。 34、生气勃勃 --- 充满生机与活力。课文中表现猫的可爱、淘气顽皮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词语解释

四年级上册成语盘点 1、观潮 若隐若现:若:好象;隐:隐藏;现:显现。好象隐藏不露,又好象显现出来。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昂首东望:仰着头向东望。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神秘莫测:不可理解的。 皑皑:洁白(多形容霜、雪):白雪皑皑。 神来之笔: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郁郁苍苍:苍翠茂盛。也说郁郁葱葱。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课文形容大峡谷的水的形态和面貌多种多样。 3、鸟的天堂 应接不暇: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4、火烧云 一模一样:样子完全相同。 恍恍惚惚: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5、古诗两首 岭:山峰,山脉。峰:高而尖的山头。缘:因为题:书写 豚:猪疑:以为,怀疑浑:不清澈 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6、爬山虎的脚 漾起波纹:荡漾起微小的波浪,漾,水面微微动荡。课文指满墙的爬山虎的叶子被风吹动,像波浪一样起伏。 7、蟋蟀的住宅 毫不可惜:一点也不可惜。 随遇而安: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坐卧不安: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形容因忧愁恐惧而不安的样子。 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吻合:像双唇闭合。比喻两相符合:裂缝的缺口吻合|实地调查与文献记录吻合。 枉费心机:枉:白白地,徒然。白费心思。 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飞渡重洋:渡过了一重重的海洋。 9、巨人的花园 瑟瑟发抖:形容发抖的样子。 10、幸福是什么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排律的句数是不限的,但它的句数必须是双数。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五言排律。五言律师每句五字,每首四十字;七言律诗每句七字,每首五十六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和绝句都是由两句组成一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四联中,第一联叫"起联"或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附带讲一下: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一首古体诗可以很长,例如《孔雀东南飞》有357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杜甫的《永怀》有100句。古体诗也可以很短,如傅云的《杂言》只有两句。 (二)押韵 押韵是格律诗的特征之一,不论是绝句和律诗都要押韵。所谓押韵,就是在一定位置句子的韵脚都要用韵母相同的字。所谓韵,一般指韵母或韵母中主要元音及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如东(d ōng)、公(gōng)、龙(lōng)红(hōng)电灯字的韵母都是ong,又都是平声,所以这些字

诗律练习题及答案

詩律練習題 一、寫出平水韻中的平聲韻部韻目和入聲韻部韻目。 上平聲入聲下平聲入聲 一東一屋一先九屑 二冬二沃二蕭 三江三覺三肴 四支四豪 五微五歌 六魚六麻 七虞七陽十藥 八齊八庚十一陌 九佳九青十二錫 十灰十蒸 十一真四質十一尤 十二文五物十二侵十四緝 十三元六月十三覃十五合 十四寒七曷十四鹽十六葉 十五刪八黠十五鹹十七洽 二、分析下面律詩的平仄,並用甲乙丙丁序號標出其所屬的基本句式。如果有拗救,請指出來,同時請指出所押韻部。

1.蟬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答:①本以高難飽(仄仄平平仄),徒勞恨費聲(平平仄仄平)。 五更疏欲斷(仄平平仄仄),一樹碧無情(仄仄仄平平)。 薄宦梗猶泛(仄仄平平仄),故園蕪已平(仄平平仄平)。 煩君最相警(平平仄平仄),我亦舉家清(仄仄仄平平)。 ②基本句式: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③ A “薄宦梗猶泛(仄仄仄平仄)”一句,本應為“仄仄平平仄”,這裏第三字 “梗”拗;“故園蕪已平(仄平平仄平)”一句,本應為“平平仄仄平”,這裏第一字“故”拗,以上兩句均靠“故園蕪已平”中的第三字“蕪”救。 B “煩君最相警(平平仄平仄)”一句,本應為“平平平仄仄”,這裏第三字 “最”拗,第四字“相”救。 ④所押韻部:下平八庚 2.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答:①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②基本句式:乙丁甲乙丙丁甲乙 ③第五句“惶恐灘頭說惶恐”:“說”拗“惶”救。 ④所押韻部:下平九青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词语解释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词语解释

四年级上册 1、观潮 奇观:奇特而又少见的事物或难得看到的壮丽景象 屹立:高耸挺立。 若隐若现:若:好象;隐:隐藏;现:显现。好象隐藏不露,又好象显现出来。形容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昂首东望:首:头。仰着头向东望。 笼罩: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沸腾:①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这时液体发生汽化,产生气泡。②比喻情绪高涨:热血~。③比喻喧嚣嘈杂:群情激愤,人声~。 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2、雅鲁藏布大峡谷 屋脊:1.屋顶中间高起的部分。 2.指屋栋,栋梁。 峡谷:1.两坡陡峭,中间狭而深的谷地。 2.指河流流经的狭而深的山谷。 咫尺: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反差:①照片、底片或景物等黑白对比的差异。②指人或事物优劣、美丑等方面对比的差异:今昔对比,~强烈。 壮丽:1.健壮美丽。 2.宏壮美丽。多指山川﹑建筑﹑图景﹑场面等。 3.宏伟瑰丽。多指文辞。 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映衬:①映托;衬托:在名山、宝塔的映衬下,延安城显得格外壮丽|突兀的山峰在夕阳中映衬得如同城堡。②并列相反的事物,以收相得益彰之效的修辞格。 神秘莫测:不可理解的。 涓涓细流: 皑皑:洁白(多形容霜、雪):白雪皑皑。 神来之笔: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呈现:显露;表现:湖光山色呈现在眼前|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凌空:1.高升到天空或耸立空中。

格律诗写作常识

格律诗写作常识 冉茂勋 前言 这次传统诗词培训班,学会在给县人民政府的报告中,明确说是为我县申报书法之乡夯实基础。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也把传统诗词列为教学内容之一,有专门的《诗词写作》教材。诗、书、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珍宝,而诗又列三者之首。一个书法爱好者,如果不懂得传统诗词创作,最终只不过是一个汉字的抄写手而已,而且,抄写在应酬中也可能出现笑话,不可能成为功底深厚的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历来为人们称道的诗序名篇,他不仅诗作得好,文章也享誉当时,传之后世,收入《古文观止》,只不过由于他的书法冠绝千古,使其诗文相对减色。诗,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的国粹之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人们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熏陶和历史启迪。 现今所讲的传统诗词,主要是指唐诗、宋词、元曲,我们这次着重只讲格律诗词的创作基本常识。 格律诗是在唐朝才定型的,唐人称之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当然,这并不是说非格律诗就不重要,如唐以前的古体诗——诗经、楚辞、汉魏乐府等,而是这次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讲多了也消化不了,所以,只能把格律诗的基本知识讲清楚,转化为成果,即经过一定时间的写作实践,写出好的诗词作品来,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作出贡献。 一、诗的格律 创作传统诗,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要懂得它的格律。 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主要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各有四种格式: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和不入韵式;首句仄起入韵式和不入韵式。 汉语,基本上是单字双音节,以一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格律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律句又分标准律句和次标准律句(也称准律句)。 (一)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五绝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以及仄仄平平仄。这两种句型,各自的首尾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要作出变化,可把脚下的鞋拿到头上作帽戴,即将各自最后一个字移到前面去,就变成“平平平仄仄”或“仄仄仄平平”。五绝的句型,无论怎样变化,都不可能超出这四种基本句型。五绝以仄起不入韵式为正格。

四年级(上册)词语盘点中四字词语解释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词语盘点 第一单元 读读写写 宽阔薄雾笼罩沸腾奔腾依旧恢复灿烂竹竿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白茫茫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漫天卷地 读读记记 颤动霎时反差花卉涨潮榕树镇静梨黄紫檀色 百合色葡萄灰茄子紫金灿灿笑盈盈人声鼎沸山崩地裂不容置疑神秘莫测神来之笔千姿百态人迹罕至应接不暇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郁郁苍苍恍恍惚惚 第二单元 读读写写 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住宅隐蔽隐藏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倾斜平坦扒土宽敞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读读记记 蛟龙慎重宁静静谧豪放无聊偶然崭新漂移轻易资料证据鼓舞考证起源召开假说震动坐卧不宁消磨时光不可思议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 第三单元 读读写写

洋溢允许围墙隆冬孤独训斥覆盖凝视冷酷愉快拆除剩下伐木告示牌火辣辣煤油灯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 读读记记 脸颊彼此铁锹树杈诧异麦子义务木匠木偶表情愣住拽住温柔撒谎魔杖笑嘻嘻兴冲冲毛茸茸 枯枝败叶勤勤恳恳蹦蹦跳跳可怜巴巴 第四单元 读读写写 高傲重京剧滋味倘若侍候脾气责备邻近性格任凭贪玩尽职稿纸梅花跌倒开辟局促不安毫不相让一日三餐从容不迫扬长而去空空如也供养不周不胜其烦架子十足屏息凝视变化多端枝折花落 读读记记 狂吠攀谈泥泞腔调掂量涟漪属于主宰淘气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引吭大叫慢条斯理自由自在生气勃勃如怨如诉趁其不备 第五单元 读读写写 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长廊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气魄雄伟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

读读记记 陡峭耸立画舫远眺鸟瞰统率端详匀称配合雕塑气概嘉峪关颐和园崇山峻岭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身材魁梧神态自若久经沙场南征北战所向披靡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殊死拼搏 第六单元 读读写写 间隔懒惰俗语平衡联结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幸运袭击期待空旷暂停山洪暴发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谈何容易平安无事突如其来骨肉同胞血脉亲情 读读记记 谴责凋零厉害怜悯叮咛嘱咐怀抱悲哀湿润喜悦协调有序人影绰绰号啕大哭恍然大悟 第七单元 读读写写 伯父模巡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推荐眼帘删掉规燥热融洽黄昏客厅帝国主义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得意扬扬振兴中华 读读记记 驱使崛起余晖蕴含洗漱惬意反驳逻辑冒昧疏远采访寂寞分析飘飘然铿锵有力筋疲力尽 形单影只和睦相处患难与共受益匪浅年少气盛年逾古稀

古诗的文体常识

汉代乐府诗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艺文志》记: 「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赵,代之讴, 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两者区别:歌行体诗是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二者名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统称"歌行体".<唐音审体>谓:"歌行本出自乐府,然指事咏物...形式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行",有"乐曲"的意思. 它属于古体诗。 ——古诗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分类,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2 代表作 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

车行》等; 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3 特点 一、篇幅可短可长。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十八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长恨歌》竟有一百二十句。杜甫的《兵车行》有三十七句,白居易的《琵琶行》则有八十八句。 二、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例如杜甫的《兵车行》,诗中既有“行人”出征时的记叙,又有“道旁过者”与“行人”的问答,也有“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的感叹,读后真能摧人肝肠。再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既有风卷茅屋的记叙,也有“归来倚杖”的叹息,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强烈抒情与愿望,读后令人唏嘘不已。 三、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由于它要“放情长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韵到底,平仄讲究就很困难了。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十四句就换了好几个韵脚。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

古汉诗律平仄及拗救分析例举

詩律平仄及拗救分析例舉 (中國北京)謝志强 1、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先看第一句第二個字“童”為陽平,屬平聲,第七個字“識”為入聲字,屬仄聲。可見首句格式為平平仄仄平平仄,為甲種句型,而出句為乙種句型。對照格式可知,出句第五個字本應為平聲字而用了“不”字,屬仄聲。此處拗,則對句第五個字本應為仄聲相應改用平聲字“何”。此種情況屬於對句相救。再者,其對句屬乙种句型,第三個字本為平聲,而用了仄聲字“客”,故第五個字本應用仄聲字而用平聲字“何”以救之,屬於本句自救。 2、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 首句第二字“憐”為平聲,末字“水”為仄聲,可斷定此句為平起仄收式。因此該句正格為丙種句型:平平平仄仄,,次句為仄仄仄平平,屬丁種句型。首句中第三個字本應平而用仄聲,“故”為拗,故第四字本應仄而用平聲字“鄉”以救之。可見該句屬丙種句型自救。 3、草木歲月晚,關河霜雪清。(杜甫《送遠》) 出句第二個字“木”為仄聲,末字“晚”為仄聲,可斷定此句為仄起仄收式,為甲種句型:仄仄平平仄。由此可知對句必為乙種句型:平平仄仄平。出句第三個字應平而用仄聲字“歲”,第四個字應平而亦用仄聲字“月”,同為拗,故對句第三個字本應用

仄聲卻用平聲字“霜”以救之。此種屬於對句相救,唯出句“歲”“月”兩字同拗耳。 4、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 首句第二個字“風”為平聲,末字“末”為仄聲,可知起句屬平起仄收式,為丙種句型:平平平仄仄。其他三句依次為:仄仄仄平平(丁);仄仄平平仄(甲);平平仄仄平(乙)。首句第三字“起”為仄聲字,屬應平而仄,出現拗,故第四字則本應仄而平,用“天”,為平聲字,方能救之,屬於丙種句型自救。第二句第一個字“君”為平聲字,因其為丁種句型,實屬可平可仄,不為拗。第三句第三個字應平而仄,用“幾”字,為仄聲,屬拗,故對句第三個字應仄而平,用“秋”字,屬平聲,以救之。

四年级上册词语解释

词语解释 吹遗胡子瞪眼:形容很生气的样子 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流连忘返:形容留恋景物或某种事物而不舍得离去 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做出保证 怔怔:形容发愣的样子 圈套:使人上当受骗的计策 报酬: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付给别人的钱或实物 报仇:采取行动,打击仇敌 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 全力:全部力量或精力 志气: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稚气:孩子气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自相矛盾:比喻言行前后抵触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得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让第三者得了好处 狐假虎威:比喻倚仗别人的威势吓唬、欺压人 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 完璧归赵:指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愚公移山:比喻有毅力,不怕困难 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钻研:深入研究 厌恶:(对人或事物)产生很大的反感 畸形: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敬慕:尊敬仰慕 与众不同:和大家不一样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情绪热烈 神气:精神饱满 真理:真实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规律在人的意识中正确反映 功利:功名利禄 乐趣:使人感到快乐的意味奉献:恭敬地交付;呈献 惊天动地:①形容声音特别响亮。②形容声势浩大 神秘: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 功利:功名利禄 挑唆:调唆 主意:办法 施礼:行礼 不慌不忙:既不慌张也不匆忙。形容从容不迫 胡言乱语:随意乱说。也指无理的或无根据的话 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扫兴:正当高兴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 幸运:称心如意,运气好 风趣:幽默;诙谐;有趣味(多指说话或文章)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疾风:猛烈的大风 恢复:使变成原来的样子;把失去的收回来 匆忙:急急忙忙 和颜悦色:形容人态度和蔼亲切 轻快:轻松愉快 孤独:独自一个人;孤单 晶莹:光亮而透明 寂寞:孤单冷清 特殊:不同于同类的事物或平常的情况的打发:消磨(时间、日子) 描述:形象地叙述;描写叙述 嬉闹:嬉笑打闹 撒欢:因兴奋而连跑带跳(多指动物)虚弱:(身体)不结实 灾难: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承受:接受;禁受 犹豫:拿不定主意 郑重:严肃认真 严肃:(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的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神情:人脸上所显露的内心活动 无知:缺乏知识,不明事理 瞬间:转眼之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