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一《鸿门宴》精校版解词

必修一《鸿门宴》精校版解词

必修一《鸿门宴》精校版解词
必修一《鸿门宴》精校版解词

鸿门宴(必修一P22)

沛公军.【名次作动词,驻扎】【于】霸上【状语后置句】,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

...【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掌管军事。】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

曰:“沛公欲王.【wàng名次作动词,称王】【于】关中

..【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此句是状语后置句】,使子婴为相,珍宝尽.【全】有.【被占有】之。”项

羽大怒曰:“旦日

..【明天早上】飨.【xiǎng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士卒,为.【替、给】【吾】击破沛公军!【省略句】”当是.【这】时,项羽兵.【军队】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项羽的重要谋士】说.【shuì劝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

..【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古今异义】时,贪于财货【状语后置句】,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是】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判断句】急击勿失.【失去时机】!”

楚左尹(yǐn)项伯者,项羽季.【伯仲叔季,季,排行在后的】父也,【判断句】素.【向来,一向】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留侯张良。张良是.【指示代词,这】时从沛公,项伯乃.【于是】夜.【名词作状语,连夜】驰.【骑马疾行】之.【到】沛公军,私.【私自,私下】见张良,具.【全,都】告【之】以.【介词,把】事【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欲呼张良与【之】俱去【省略句】,曰:“毋(wú)从【之】俱死也【省略句】。”张良曰:“臣为(wè

i)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

..【逃跑,离开】不义.【名词用作动词,合乎道义】,不可不语.【yù动词,告诉】。”良乃.【于是】入,具告沛公。沛

公大惊,曰:“为【wéi】之奈何

..【固定句式,怎样对付这件事】?”张良曰:“谁为.【wèi介词,替,给】大王为.【wéi】【动词,谋划】此计者?”曰:“鲰【zōu,浅陋无知的小人,鲰,浅陋、卑微】生说.【shuì】我曰:…距.【通“拒”,把守】关,毋内.【nà】【通“纳”,接纳】诸侯

..【指其他率兵攻秦的人】,秦地可尽

王.【称王】也。’故听之。”良曰:“料.【估计】大王士卒足以

..【足够用来】当.【对等,比得上】项王乎?”沛公默然.【……的样子】,曰:“固.【本来】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背叛】项王也。”沛公曰:“君安.【怎么】与项伯有故.【形容词作名词,有旧,有交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交往】,项伯杀人,臣活.【使动用法,使……活】之;今事有急,故幸.【幸亏】来告良。”沛公曰:“孰与

..【和……相比,

哪一个更……】君少(shào)长(zhǎng)?”良曰:“长于.【介词,比】臣【状语后置】。”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事.【侍奉】之。”张良出,要.【通“邀”,邀请】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奉上】卮酒为寿【祝…健康】,约为婚姻

..【儿女亲家】,曰:“吾入关,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微微小的东西】不敢有所

近.【接触,沾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

..

【……的原因】遣将守关者,备.【防备】他.【其他】盗之出入

..【偏义复词,偏在“入”,进入】与非常

..【古今异义词,意外的变故】也。日夜

..【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望.【盼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通“背”,背叛】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通“早”】自来谢.【道歉】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名词作状语,连夜】去,至军中,具以.【介词,把】沛公言报项王,因.【趁机】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连词,表转折,却】击之,不义.【名词作动词,讲信义】也。不如因.【趁机】善遇.【对待】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百余骑.【一人一马】来见项王,

至鸿门,谢.【道歉,谢罪】曰:“臣与将军戮力

..【合力】而攻秦,将军战

【于】河北

..【黄河以南】【省略句,状..【古今异义,黄河以北】,臣战【于】河南

语后置句】,然不自意【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不意自”】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此复见将军”】。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xì通“隙”,隔阂,嫌怨】。”项王曰:“此沛

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指示代词,这样】,籍何以

..【即“以何”,凭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前置】至此?”项王即日

..【当天】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次】父者,范增也【判断句】;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陪坐】。范增数.【shuò多次,屡次】目.【名作动,使眼色,以目示意】项王,举所佩玉玦

..【环形,有缺口的佩玉。】以示.【给……看,示意】之者三.【虚指,多次】,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你】入前为寿,寿毕,请以.【介词,用】剑舞,因.【趁机】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杀之。不.【通“否”】者,

若属

..【你们这些人】皆且.【将要,快要】为所虏【“为所”式被动句】!”庄则入

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

..【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为乐,请.【请允许我】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

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蔽.

【遮掩,掩护】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在这时】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kuài)曰:“今日之事何.如.【怎么样】?”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

【意图,用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请允许我】入,与之同命.... 【跟他同生共死】。”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j ǐ)之卫士欲止.

【使……停止】不内.【通“纳”,接纳】。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掀开】帷西向立,瞋目..【瞪大眼睛】视项王,头发上.

【名词用作状语,向上】指,目眦.【z ì,眼眶】尽裂。项王按剑而跽.

【jì跪直身子】曰:“客何为者【句式:宾语前置】?”张良曰:“沛公之参乘(c ān shèng )樊哙者也【判断句】。”项王曰:“壮士!——赐之卮(zh ī)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道谢】,起,立而.

【连词,表修饰】饮之。项王曰:“赐之彘(zhì)肩【猪的前腿】。”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剑切而啖.【吃】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尚且】不避,卮酒安足..【哪里值得】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尽】,刑.【名作动,用刑,处罚】人如恐不胜.

【尽】,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使动,使…‥称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连词,来】待大王来。故.

【特意】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偏义复合词,进入】与非常..

【意外的变故】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古今异义,小人的谗言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动词做名词 后继者】耳.【罢了】。窃.

【私下里,个人意见的谦词】为.

【认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一会儿】,沛公起如.【往】厕,因.【趁机】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

【派遣】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告辞】也,为之奈何....【对待这件事怎么办】?”樊哙曰:“大行..【做大事】不顾细谨..【形容词用作名词,细枝末节】,大礼不辞小让.

【谦让】。如今人方.【正】为.【是】刀俎..【刀和板】,我为鱼肉..【鱼和肉】,何辞为...

【何必告辞呢?为,句末语气助词,常用在疑问句里。】?”于是遂去.【离开】。乃.【于是,就】令张良留谢.

【辞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曰:“我持白璧一双【句式: 定语后置】,欲献项王,玉斗一双【定语后置】,欲与.

【赠

给】亚父。会.【恰逢】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表

恭敬语气的副词】诺。”当是时

...【在这时】,项王军.【军队】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距离】四十里。沛公则置.【放弃,丢下】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名词作状语,徒步】走.【跑】,从郦山下,道.【名词作动词,取道】芷阳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行.【走】。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估计】我至军中,公乃.【才】入。”

张良入谢.【谢罪】,曰:“沛公不胜.【禁不起】杯杓,不能辞。谨使

臣良奉.【双手捧着】白璧一双,再拜

..【拜了两次】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进献】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句式: 宾语前置】?”

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

..【责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

受璧,置之【于】坐.【通“座”】上。【句式:省略句】亚父受玉斗,置之【于】地,【句式:省略句】拔剑撞而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之,曰:“唉!竖子【骂人的话】不足与【之】谋.【句式:省略句】。夺项王天

下者,必沛公也【句式: 判断句】。吾属

..【我们这些人】今.【将要】为( 被】之虏矣!”【句式:被动句】

人教版必修三文言知识点(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④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⑤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四、一词多义

1、数 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词,几、若干) ②数罟不入洿池(形容词,cù,密、细密) 2、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3、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4、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五、特殊句式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 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应为“畜鸡豚狗彘”) 移其粟于河内(“于河内”为状语) 树之以桑(“以桑”为状语)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为状语)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刺人而杀之……”为状语) 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为状语) 六、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字词积累

必修一文言字词积累 《烛之武退秦师》重点文言字词 贰(有二心,从属二主)军(驻扎)若(假如)是....也(这是.... 表判断) 缒(用绳子往下送)既(已经)鄙(边界,当做边界)焉(为什么,哪里) 陪(增加) 以为(把.....作为)行李(出使的人)共(供,供给)济(渡河)厌(满足)肆(延伸扩张)封(疆界)阙(侵损削减)唯(希望)图(考虑计划)说(悦)戍(戍守)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个人)因(依靠)敝(损害) 所与(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知(智)易(代替)其(还是)亦(也) 《荆轲刺秦王》重点文言字词 略(掠夺) 旦暮(早晚) 谒(请求) 购(重金悬赏) 邑(封地县城) 诚(如果果真) 有以(有...的办法) 穷困(走投无路) 遇(对待) 为(被) 顾....耳(只不过....罢了) 患(忧患祸患) 揕(刺) 见(被) 陵(凌欺辱) 袒(袒露) 扼(握住) 遂(于是就) 盛(放装) 函(盒子匣子) 淬(烧红的铁器浸入水中) 濡(沾湿) 忤(逆迎正对) 变徵(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慷慨(悲壮激昂的声音乐曲) 瞋目(发怒瞪大眼睛) 就(1.接近 2.成功) 顾(回头,回头看) 币(礼物财物) 遗(送赠送) 诚(实在,确实) 振怖(惧怕) 举(全) 比(并列) 宗庙(国家) 陈(陈列) 唯(希望) 九宾(古代外交最高礼节) 奉(捧) 次(先后顺序) 陛(殿前台阶) 谢(道歉谢罪) 鄙(粗俗目光短浅) 未尝(不曾) 故(所以) 愿(希望) 少(稍微) 假借(宽容原谅) 发(打开) 穷(尽头) 见(现) 因(趁机) 还(环绕) 卒(猝仓猝) 方(刚才) 以故(因此所以) 无以(没有...的办法) 股(大腿) 一.被动句,翻译为“被”二.判断句,翻译为“是”三.状语后置,翻译时介词结构需调整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四.定语后置,翻译时修饰名词的定语需调整到名词前面

一轮复习人教版作文多角度立意——《鸿门宴》素材梳理及其内涵挖掘 教案精品版

作文多角度立意——《鸿门宴》素材梳理及其内涵挖掘 教学目标: 1、了解作文的立意要求。 2、指导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和领悟材料。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和领悟材料。 教学手法: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写作需要素材,而素材却需要在阅读中积累,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要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已经不容易了,又怎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与积累呢?而另一方面,高中语文五册必修课本所选的144篇课文,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写作素材库,却又往往为学生所忽略,以为课本就是课本,空守宝山而不懂得挖掘,这实在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如果能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文中所蕴藏的写作素材,对于素材积累问题的解决不失为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法。下面我将高中课文《鸿门宴》中的写作素材及其运用角度梳理出来,为同学们做个示范。《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素材资源,就拿项羽来说吧,联系项羽在鸿门宴前、鸿门宴上、鸿门宴后的表现,至少可以梳理出如下写作素材和运用角度。 二、立意要求(板书) 1、立意要准确 2、立意要正确 3、立意要明确 4、立意要深刻集中 5、立意要新颖 三、素材挖掘 素材1: 项羽攻入函谷关后,拥有大军四十万,实力强大,士气正旺,颇为自负。“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以为刘邦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鸿门宴上坦然接受刘邦恭卑的谢罪,其傲慢轻敌的思想最终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内涵挖掘: 素材2: 范增向项羽进谏,刘邦“其志不在小,有天子气,急击勿失”;项伯却劝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对此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能正确对待两人的不同建议。 内涵挖掘: 素材3: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2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3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4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咏怀古迹(其三)》 1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2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3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4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登高》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同无能为也已:,“矣”已,了。 共其乏困: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给。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实词活用: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订立盟约。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削减。 4 名词使动用法, 利,名词使动用法,得到好处。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损害。 4、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一、古今异义: 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二、固定句式: 言于……曰:对……说。所字结构”所+动词= 名词性短语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烛之武)辞曰 敢以(之)烦执事 3、变式句(倒装句):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何有厌? 六、重点虚词: 之 1、代词。 2、助词:(1)“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提前宾语 (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以 1、介词,凭借,用。 2、连词,因为。 3、相当于“而”: (1)表并列 (2)表转折(3) 表递进(4)表承接(5)表修饰4、表目的,来。 为 wéi 动词,做。 wèi 介词,替,给。 夫 fū名词,男子;老师;丈夫。 f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代词,那。句尾语气助词,表感叹。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振,通“震”,震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01 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

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 寡人之于国也 一、实词 1、河内凶.:荒年 2、则移其民于河东:黄河以东(此处无倒装)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 5、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固定格式,怎么办呢?(宾语前置) 6、王如.知此:如果 7、谷不可胜.食也:尽、完 8、是使民养生丧死 ...无憾也:生/死:形容词活用名词,活着/死去的人。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9、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活用动词,穿。 10、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 11、然而不王者:这样却 1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由振奋引申至开仓。13、非我也,兵.也:兵器、武器 14、斯.天下之民至焉:则、那么 【附】斯:①代词,这②连词,则、那么③不译 二、固定句式(参考课后练习二)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耳,是……也)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 4、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是何异于……) 三、虚词 1、之 (1)凑足音节,无实义: 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 鸡豚狗彘之畜 (2)结构助词,的: 察邻国之政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 百亩之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斯天下之民至焉 (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代词 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 未之.有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2、以 (1)凭借:以五十步笑百步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可以凭借) (2)按照:斧斤以时入山林 (3)把: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tì)之义 3、于 (1)对于:寡人之于国也(2)到: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3)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4)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篇目及重点文言词语

必修一——五文言文复习篇目及重点文言词语 一、《劝学》词语解释: 1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木直中绳 4 5、金就砺则利 6、跂而望矣 7、假與马者 9、无以至千里 11、而绝江河 12、锲而舍之 1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14、声非加疾也 二、《师说》:词语解释 1 2、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3 4、作师说以贻之 5 6 7、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8 9 10、余嘉其能行古道 三、《赤壁赋》词语解释 1、七月既望 ..,月出于东山之上 .. 2、少焉 3、纵一苇之所如. 4、凌.万顷之茫然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6、击空明兮溯.流光 7、渺渺兮予怀 .. 8、倚.歌而和之 9、方.其破.荆州 10、下.江陵 11、渔樵于江渚.之上 12、而卒.莫消长 ..也 13、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4、杯盘狼藉 .. 15、不知东方之既白.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词语解释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五、《六国论》《阿房宫赋》词语解释 1、弊.在赂.秦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3、六国之所亡. 4、思厥.先祖父

5、然则 ..诸侯之地有限 6、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7、终继五国迁灭 .. 8、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9、后秦击赵者再. 10、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11、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1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 ..天日 14、直走.咸阳 15、杳.不知其所之 16、管弦呕哑 .. 17、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六、《秋水》《非攻》词语解释 不辩牛马泾流之大至于北海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杀不辜人亏人愈多从而誉之 知非 七、《指南录后序》词语解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4 八、《五人墓碑记》词语解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鸿门宴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鸿门宴》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素材挖掘: 【素材清单】 项羽兴兵四十万。驻扎于新丰鸿门,威逼刘邦十万大从今。刘邦隐忍以行,前往项羽驻地赴宴,凭借张良的智谋和自己的勇敢,得以逃脱。 范增力主消灭刘邦,项伯为报私德,连夜前往刘邦军营通告张良。鸿门宴中,项羽不理睬范增杀害死刘邦的暗示。项庄舞剑意在刘邦,项伯舞剑保护刘邦。最终刘邦成功逃脱,项羽错杀良机。 【写作素材】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竖子不足与谋。 3、为人处事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范增向项羽进谏,说刘邦其志不在小,急击勿失,项羽即发令攻打刘邦;项伯劝项羽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即放弃了攻打刘邦的打算,以至于范增几次暗示项羽杀死刘邦,项羽“默然不应”;樊哙对项羽进行了严厉的抨击,项羽即感有愧。项羽的缺乏主张,优柔寡断导致了他最终的失败。另一方面又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一点,刘邦做得非常好,他在坚持自己的主见和听取别人的意见的问题上处理得非常好。 4、刘邦之所以成就千秋大业,那是因为他拥有一个优有的团队。刘邦之所以成就千秋大业,那是因为他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在激烈险恶的斗争中,好的团队凝聚的力量无可抵挡。张良的智慧、樊哙的勇猛、刘邦的缜密(以退为进),组成了一支力挽狂澜、绝处逢生的力量。然而项羽的团队缺乏沟通、人心涣散,项伯夜会刘邦、项羽优柔寡断、范增怒言相斥,四面楚歌的结局已露端倪。团队的力量可以决定个人命运,甚至可以决定历史的走向。 团队的力量,不在于突出个人的棱角,而在于同伴之间的了解和配合,互用所长互补所短,形成整体的强大能量。完美的团队,力量是超乎想象的。就像刘邦,他拥有一支出色的队伍,险象环生的鸿门宴上,刘邦负责谦恭事人,樊哙负责临危救驾,张良负责善后,所以这支队伍最后毫发无损地返回。可见整体大于个体之和,团队力量至关重要。 …… 【素材激活】 要当机立断勿优柔寡断 “鸿门宴”本是除掉刘邦的绝好时机。然而,由于项羽狂妄自大,刚愎自用,痛失良机。宴会上,他为刘邦的忍辱屈从所迷惑,为樊哙的“义正词严”所折服,完全忘记了当初与范增的约定;范增使眼色,一再提醒,他又佯装不见;刘邦已成归山之虎,他还欣然收受刘邦的礼品;范增怒骂“竖子不足与谋”,他依旧

2019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字词句梳理语文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字词句)梳理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字词句)梳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独五人之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语气词,了)共其乏困(同“供”,供给)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与郑 人盟(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可予不(同“否”)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页 1 第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泾流之大(同“径”,直)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故择先王之成法(同“释”,舍弃,抛弃)肉(同“脔”,切成块状的肉)尝一雍水暴益(同“溢”,涨水)溺死者千有余人(同“又”)2、一词多义(例)页 2 第 使: 使北营(出使) 会使辙交驰(使者) 奉使往来(出使的人,使者) 竟使遇哨(假使) 使来者读之(让) 使臣奉璧(派)

(完整)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2.形容词作动词 1.形容词作名词 1.动词作名词 2.动词的使动 一、通假字 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1.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 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 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5.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词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4、.词亦类去活之用 (一)名词活用 古:离开; 今 :与来相对,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 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①既东封郑(封:边界。名作意动,把……当作边界) ②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三)③形烛容之词武的退活秦用 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①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②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增加;薄,减少,削弱) ③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 ③阙秦以利晋(形容词作使动,使……获利) 1.名词作状语

5.微 2.鄙 1.肆 4.阙 6.敝 四④ 、一词且多 贰义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一)重要实词: ①又欲肆其西封。(扩大,延伸;动词) ②筵肆设席 (陈设,动词) ③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作坊,名词) ④家贫无书,常游于洛阳市肆,阅所卖书 (店铺,名词;成语:鲍鱼之肆;词语:酒肆) ⑤肆无忌惮。 (放肆,动词) ① 蜀之鄙有二僧(边邑,边远的地方 ) ②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 ③北④蛮夷我之皆鄙有人礼,未夫尝犹见鄙天我子。(看庸不俗起,,鄙轻陋视,。目) 光短浅)。(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⑤鄙人(谦称)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④qu 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阙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 ⑤qu 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⑥qu ē 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⑦jué 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④卑幽贱微,(精例妙:。《史微记言·大曹义相(国成世语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成语“敝帚自珍”) ④损害(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 (二)重要虚词 ③疲惫 (例 :⑤衰《资治通鉴民》生:凋“曹敝操之众,远来疲敝。”)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 收敛积蓄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shēng】:(古义:尽。今义: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古义:那么。今义:这;于是) 14.【填】然鼓之。【填】:(古意:拟声词。今译:填充,...) 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计算 ·2.直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高一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例) 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 间至赵矣(抄小路)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付之度外(考虑)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 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 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 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

古代诗文教材梳理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基础梳理 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夫晋,何厌之有____通____,____ 2.失其所与,不知____通____,____ 3.日以尽矣____通____,____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____通____,____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通____,____ 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____通____,____ 7.卒起不意____通____,____ 8.秦王还柱而走____通____,____ 9.要项伯____通____,____ 10.不敢倍德____通____,____ 11.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通____,____ 12.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通____,____ 二、文言实词 1.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敢以烦执事 ..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可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 ...② ..①东道主 ①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②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物质上不富有 (5)可以 ..解燕国之患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可能,能够 (6)樊於期偏袒 ..扼腕而进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袒护 (7)终已不顾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考虑,不照顾 (8)诸郎中 ..执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中医医生 (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很 (10)将军战河北 ..② ..①,臣战河南 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北省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南省 (11)所以 ..遣将守关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字词句)梳理(精选.)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梳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独五人之(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语气词,了)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 使: 使.北营(出使) 会使.辙交驰(使者) 奉使.往来(出使的人,使者) 竟使.遇哨(假使) 使.来者读之(让) 使.臣奉璧(派) 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使者)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

必修一课内文言文复习重点字词勾画

课内文言文复习(一) 《烛之武退秦师》 从今天开始,我们正式进入课内文言文的复习,首先给大家做一个提醒:像这样挨着文本给大家复习文言文,这辈子只有这一次,我相信上了大学之后,除了个别专业还会学到大学语文,其他很多同学都不会再学到语文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最后这一次复习文言文的机会。复习之前,先给大家说一下复习要求,有些同学或许已经见识过全国高考题,全国高考题的文言文部分比分非常之重,所以,希望大家对文言文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觉得考原句才叫做考查了原文。我们所有的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不管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高考对它的考查都相当之重,所以希望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 复习要求: 1.第一遍对课本进行梳理; 2.在裸体文言文上标注重点词义; 3.勾画文言实词六个左右,一周听写一次。(加成语和背诵篇目) P16《烛之武退秦师》 诵读全文 一、文学常识回顾 1.《左传》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史书?(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 2.“春秋三传”指的是那三部?(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3.为什么叫做春秋三传?(因为这三本书是用来解读《春秋》这本书的)。 二、解读文章 晋侯、秦伯围郑(理由是什么?——,)以(以:因为。连词+句子,介词+词语) 其无礼于晋,且贰(有二心或者从属二主,这里涉及到一个事实——晋侯在当皇帝之前叫重耳——重耳之亡。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在流亡的过程中,那些皇帝是怎样对待他的?有些皇帝不接待他,有一个皇帝接待了他。但是有人传说他的肋骨长成了一板,所以就去偷看他洗澡,这是对他的严重的侮辱;里面齐王,秦王都对他不错)于楚也。(重要的军事态度)晋军(名词作动词,驻扎)函陵,秦军氾南。(如果此段设考点就三个:以,贰,军)(在这种情况下,是必须要自救的,所以就请出了老人佚之狐,但是烛之武是拒绝的,但是在国家危亡面前,他把个人利益放在后面。这里和我们学过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一个情节很像,“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主谓间,比较特殊,形容词作谓语。有时名词也能做谓语,比如:今天星期天)壮也,犹不如(比不上,跟它一样有:不及,不若)人;今老矣,无能(不能)为(根据语境翻译,在这里是“做”。例:“背水为垒”——建造,修建,背靠渭水筑下营垒)也已(如果不告诉你是一个

必修三文言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复习小卷子九:《蜀道难》知识点梳理一、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二、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10.青泥何.盘盘多么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文言文复习小卷子十:《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二、古今异义词 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及字词复习

必修一文言翻译复习 《劝学》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所以木头用墨绳量过就能变得笔直,金属(做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能变得锋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变得智慧聪明,在行为上没有过失了。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间的学习(收获多);我曾经踮起脚跟向远处眺望,不如登上高处见到的范围广。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资质、禀性)不是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凭借外物罢了。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一直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在地上吃到尘土,在地下喝到泉水,因为(它)用心专一。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螯,如果没有蛇、鳝鱼的洞穴就没有能藏身的地方,因为(它)用心浮躁。《师说》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学习道理,哪里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不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轻,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跟从老师学习的风气不流传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很困难了。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知道句读,不理解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请教,有的不向老师请教,学习小的知识却丢掉大的问题,我看不出他聪明。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感到很耻辱,以地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认为是谄媚讨好。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所以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在学问和技能上各有专门的研究,如此而已。 8、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他)喜欢古文,六艺经传全都学习过,能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束缚,向我请教学习。 9、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我称赞他能够发扬古人从师求学的精神,写了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 《赤壁赋》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牛两座星宿间徘徊。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小船自由飘荡,越过茫茫无边的江面。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人物素材积累:《鸿门宴》项羽_3000字

人物素材积累:《鸿门宴》项羽_30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小学作文作文网 项羽其人 项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人,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楚国将门后裔,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二十四岁的项羽,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与之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取而代之、先发制人、破釜沉舟、以一当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沐猴而冠、四面楚歌等。 1、少怀壮志,志向远大,不甘为人下 (1)少时聪明,但学写字和剑法都没能坚持。结果被叔父项梁责备,就满不在乎地说出了: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念书识字有什么用处?

学会了,不过记记自己的名字;剑学好了,也只能跟几个人对杀,没什么了不起。要学,就要学打大仗和万人对敌的本领。)的豪言,令项梁很高兴,遂教其兵法。从其豪言中可以看出,项羽并不甘为人下,要一鸣惊人。 (2)秦始皇巡游会,项羽与父同去观看,发出彼可取而代也(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的惊人之语。吓得项梁忙掩其口,警告他不要乱说话。此即成语取而代之的故事由来。他年纪轻轻就可以说出这样的话,而项羽最终尽管统治地位不长久,但也的确带领起义军灭了秦朝。他在摧毁秦王朝暴虐统治的斗争中,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3)当会稽守通向项梁表达了希望先发制人揭竿反秦,以免后人受制于人的时候,不甘为人下的项梁和项羽就马上把他杀了,接收了他的部下,自己登上领导者的地位,组织反秦。 2、率直爽朗,坦荡淳朴,以诚待人 (1)在攻占黄城后,他听取了外黄城十二三岁小孩子关于收取民心的建议。 (2)鸿门宴上,对樊哙的闯宴大度且容忍,只因欣赏樊哙的英武气质。 (3)在与刘邦的争斗中,对于刘邦划分鸿沟,约定中分天下的和解条约都信以为真并努力维持。 3、勇猛无敌(英勇善战)

必修三文言文整理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1、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同“傧”)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虚词 所以: 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不达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 以: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 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 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 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 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 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 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 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 焉: 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代“毛一鹭”)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