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学原理

金融学原理

金融学原理
金融学原理

金融联考冲刺笔记

金融学原理

第一章 国际收支及其相关理论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的对外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这是IMF 广

义的国际收支概念。不涉及货币支付的项目,如以实物形式的投资等。

国际收支定义的解释:是对外往来的内容,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是国际收

支的货币记录,以交易为基础,而非货币收支为基础;是流量的概念,变动数值;是一定时期,

会计年度。

项目:①经常帐户: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②资本和金融帐户:

资本帐户、金融帐户、其他投资、储备资产③误差与遗漏

复式记帐法:出口属贷方项目、进口属借方项目;本国居民为他国提供劳务属贷方、反之属借

方;本国居民收到国外转移属贷方;本国居民购买外国资产属借方;外国人归还贷款属贷方;官方储备减

少属贷方项目.

两个原则: ①凡是引起本国从国外获得货币收入的交易记入贷方,而该笔交易的货币收入记为

借方。②凡是引起外汇供给的经济交易记入贷方,引起外汇需求的经济交易记入借方 .(可以理解交

易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交易本身,一个阶段是回款,方向相反)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要结合政治和经济背景分析;要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类项目进行分析;要对国际收支平衡

表进行差额分析, 主要分析以下差额:①贸易差额②经常项目差额基本差额=经常项目差额+长期资

本差额③基本差额=经常项目差额+长期资本差额④综合差额: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剔除官方储备项

目的差额

概念:①自主性交易 ②补偿性交易:为了弥补国际收支平衡而进行的交易 ③国际收支平衡:(自主性国际收支差额为零)④国际收支均衡:(与一个的宏观经济相配合,一个相对的概念,譬如美

国在90年代靠外资的流入来弥补经常帐户赤字。

一国国际收支平衡应是:①实质上的平衡(自主性交易平衡),简言之:不是靠借贷、减少

储备的平衡。②社会经济意义上的平衡 :不是人为力量干预,同时国内经济也均衡。③内容上的平衡

(不是数量上的平衡)无论是进出口还是资本的输出入都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技术水平、

管理水平提高,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④动态的平衡 而不是:形式上的平衡、会计意义上的平衡、数

量上的平衡、静态的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根据会计学中的复式记帐法来编制的,因而借方与贷方总

是可以达到平衡。这种平衡是会计学上的平衡而非国际收支的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关注的是一国经济

长期、中期、短期的健康发展与外部经济之间稳健的联系。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经济周期性变化的影响②国民收入变化的影响③货币价值变动

的影响④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⑤偶发性因素。⑥国际游资流动性因素的影响。

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①外国投资者与本国投资者持有本币的信心将会极大地削弱,随着外国投资者与本国投资者大量抛出本币或本币表示的资产,本币汇率会面临着较大的下跌压力。②如

果该国货币当局不愿接受本币贬值的后果,就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动用外汇储备抛出外币收

回本币。后果:耗竭储备,引发危机③陷入债务泥潭,损害国际信誉。

国际收支逆差的三种情况:

⑴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不足以弥补经常项目的逆差。说明国内需求旺盛,但本国企

业的盈利前景与竞争力不足以吸引外部资金的流入,这将逐步导致国内经济走向通货紧缩,经济

增长难以维持,失业率的逐步增加,国内收入的逐步下降,本国货币趋向贬值。

⑵是经常项目顺差不足以弥补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说明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然

具有竞争力,但国内资本市场缺乏吸引力,国内资本外流严重,这将导致本国企业遭受通货紧缩,生

产能力无法提升,影响经济长期增长,并导致失业率的增加与本国货币的贬值

⑶是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逆差。说明本国需求旺盛,但本国企业盈利前景与竞争力不足,

需求旺盛只不过是一种历史累积需求的释放。本国处在一个经济高泡沫时期,在需求与资本市场双重

泡沫下,国内资金将大规模出逃,非常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后果是本国经济大幅下滑,本

国资本市场面临崩盘的危险,本国货币有可能大幅贬值。

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①本币持续坚挺,不利于出口②导致通胀效应③不利于发展国际经济关系。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美欧贸易摩擦便是典型的例子。

⑴外汇缓冲政策:外汇缓冲政策是指一国通过外汇储备的调整来结清国际收支不平衡,使得

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的影响仅仅局限于外汇储备的增减,而不会导致汇率的急剧变动。外汇缓冲

政策简便易行,但难以应付长期的、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

⑵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减财政开支以及调整税率来调节国际收支。如当一国国际收支

出现逆差时,可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则反之。

⑶金融政策:指货币当局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来调节国际收支

⑷汇率政策:通过调整汇率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①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可通过货币法定贬值或升值来调节国际收支。②浮动汇率制度下,可通过干预汇市,使汇率符合自己的期望值,通过币

值的高估或低估来调节国际收支。注意:运用汇率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时,必须考虑达到目标效果的某

些条件是否具备。如利用本币贬值来调节国际收支逆差时,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第一,进出口商品的

供求弹性是否充分。第二,国民经济的生产能力是否被充分利用,是否已达到充分就业。第三,本币

贬值是否会引起出口商品结构相似的国家更大幅度的货币贬值。第四,本币贬值所引起的国内物价上涨

社会能否承受。如果条件不具备,往往不得不采取直接管制。

⑸直接管制:政府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对国际经济交易进行行政干预,以求国际收支平衡。直

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和外贸管制。①外汇管制是指政府通过颁布外汇管理法令、法规和条例,对一

切涉及外汇的对外经济活动和汇率进行管制②外贸管制是指以行政干预的方式,直接对商品的输出入

进行管制

⑹国际经济合作:每个国家都会为平衡国际收支采取各种对策,但一国的顺差往往是另一国的逆差,各国各行其是,常常会招致相关国家相应对待,这样容易造成国际经济秩序混乱。因此,有必要加

强国际经济合作,从而在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的同时,又不至于造成国际经济秩序混乱。国际经济合

作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区域内各种经济政策的协调。②完善、加强

IMF等国际金融组织的职能和作用,帮助各成员国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③完善、加强WTO的职能与作用,

加强各国外贸政策的协调,提倡贸易自由化,消除贸易壁垒。④加强各国金融信贷方面的合作。

⑴价格铸币机制:

①隐含假定:货币的成色不变②调节机制: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国内价格下降->出口价格下降->贸易收支改善;国际收支顺差->货币流入->国内价格上升->出口价格上升->贸易收支恶化③纸币下的调节机制类似(以贸易收支为核心,排除资本流入流出的影响)

⑵收入机制:

调节机制:①国际收支逆差->对外支付增加->国民收入下降->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

下降->贸易收支改善②国际收支顺差->对外支付下降->国民收入增加->社会总需求上升->进口

需求上升->贸易收支恶化③以贸易收支为核心,排除资本流入流出的影响。

⑶利率机制:

调节机制:①国际收支逆差->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短期金融资产收益率上升->

资金流入->国际收支改善②国际收支顺差->本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短期金融资产收益

率下降->资金流出->国际收支恶化③以短期资金流动与国际贸易收支为核心,排除长期资本流动的

影响

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需要政策调节的理由主要是:①自发调节过程可能需要牺牲国内 其他

宏观经济目标②自发调节需要一些难以实现的客观经济环境③自动恢复均衡所需过程可能相当漫长

⑴需求调节:支出增减性政策如削减财政开支,提高利率削减需求;支出转换性政策汇率、关税

及直接控制等;

⑵供给调节:核心:增强世界市场竞争力。对于不同国家的策略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是开拓

市场,降低成本,如世界工厂。发达国家主要有提高科技含量、加快技术创新等。

⑶资金融通调节:国际收支失衡分为短期和长期。短期失衡可以通过融资来解决,长期失衡只能

通过调节来实现。

米德冲突 :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 Meade)于1951年在《国际收支》一书中最早提出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均衡冲突的问题。他指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只能用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来

条件内外平衡,因为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机制下完全失效。

内部平衡: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三大宏观经济目标

外部平衡:国际收支平衡

两者同时达到平衡未必是最优的。现实中很多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以牺牲外部平衡来为本国获得最

大的利益。如六七十年代德国、日本的高额顺差便反映了这样的情况。

丁伯根准则:丁伯根认为一国政府要实现一个经济目标需要至少一个有效的政策工具,要实现

N 个独立的经济目标,至少需要使用N 个独立有效的政策工具。显然在丁伯根准则下,在固定汇率制

度下,单一的财政政策无法协调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两个独立的目标。

蒙代尔政策搭配: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良好的分工。

结论:用财政政策来调节内部均衡;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外不均衡。

斯旺曲线:在支出转换和支出增减型政策中寻求二者调节内外均衡的搭配。

㈠弹性论: ⑴前提条件①收入不变(Y )②利率不变,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将

商 品劳务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③国内外商品劳务的价格不变(Px 和Pm 不变);④贸易品进出口供

给弹性无穷大

第二章 汇率相关理论与政策

概念: 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有静态和动态之分。①动态外汇指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的金融活动。动态外汇强调的是过程。②静态外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外汇是各国外汇管制法规所称的外汇。包括:可以用做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外汇资产”狭义外汇(通常所说的外汇)指用外币表示的能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不包括外汇资产)。

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按兑换限制程度的不同划分①自由兑换外汇②有限制

兑换外汇③不可兑换外汇;按交割期限的不同划分①即期外汇(又称现汇、外汇现货) ②远期外汇(现在成交,将来交割);按来源和用途的不同划分①贸易外汇 指因进出口贸易而发生的支出和收入的外汇。②非贸易外汇指非贸易往来而发生的支出和收入的外汇。按持有者的不同划分①官方外汇②私人外汇

作用: ①作为国际结算的计价手段和支付工具,便利了国 际结算。②通过国际汇兑可以实现购买力

的国际转移,使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流通成为可能。③外汇储备为国际储备,起着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

三个前提条件: ①自由兑换性②普遍接受性③可偿性

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决定与调整

决定基础:铸币平价 调整:“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能自动调节汇率。汇率围绕

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以黄金输送点为波动界限,黄金输出点为上限,黄金输入点为下限。

纸币流通制度下的汇率决定与调整

⑴固定汇率制度下(主要指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决定基础:黄金平价 调整 :汇率超过波幅政府有义务

干预。波幅先为±1%后来扩大为±2.25%。

⑵浮动汇率制度下 决定基础 :货币各自代表的价值量。调整:汇率的波幅不受限制,当一国觉得其

本币的汇率水平对其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利时,可通过动用外汇平准基金、采取财政金融政策、外汇管制及国际合作等手段来调整汇率。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

㈠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的两个假设:①单位货币的购买力是由货币的发行量决定的。②所有商品的价格

都是一样的(即一价律 当不存在运输费用和人为的贸易壁垒时,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用相同货币

表示的售价相等。)

一价律不成立的原因:①交易成本的影响②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影响③非贸易商品的影响

购买力平价的两种形式:

① 绝对购买力平价 前提条件:①对于任何可贸易商品一价律都成立②各国物价指数的权重

都相同。绝对购买力平价不成立的原因:①不同国家居民在商品消费偏好上的差异导致了产

品的巨大差异性②不同的国家在设立物价指数时,各种商品的权重不可能是相对的,甚至一

国在不同时期权重也是不同的;③市场不可能是完全竞争的:,关税、贸易壁垒以及交易成本

也加大了这种偏离。

② 相对购买力平价 前提条件:①存在交易成本②各国可贸易和非可贸易的权重不等。

购买力平价的总结:①购买力平价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1922

年系统提出的②购买力

平价的基础是货币的价值尺度与支付功能。③绝对购买力平价是在国际市场无壁垒,商品充

分交易基础上的④相对购买力平价是在国际市场非完全的基础上的。

购买力平价的局限:①价格指数不同选择的影响②商品分类的影响③物价除了受到货

币数量影响外,还受到生产的禀赋、投资、资本流动等的影响。④购买力平价忽视了非贸易

品因素,也忽视了贸易成本和贸易壁垒对国际商品套购的制约

⑵利率平价

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由于各国利率存在差异,投资者会将资本从利率低的国家和地

区,转移到利率高的国家和地区。能否赚钱,看汇率变动情况,为避免损失,投资者会在远期外汇市

场上卖出高利率货币,利率方面的所得与汇率方面的所失进行比较,收益差别驱使资本流动,当在两

国的投资收益相等时,资本流动停止

⑴长期因素:

资源禀赋 按照迈克尔 波特的理论经济增长可以划分为:资源导向的经济增长;投资导向的经济

增长;创新导向的经济增长;财富导向的经济增长 从国家的发展过程来看,一个不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

期对于资本品的需求很大,需要有大量的外汇来支持这种需求。但这些外汇往往难以获得,往往只能

通过国内资源的出口换取,这就造成这些国家较低的货币价格。从长期的国际经济发展来看,随着全

球经济发展的水平提高,对于资源的需求在不断的增长,导致资源价格的上涨。随着更多的国家步入

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工业品的供给增加往往导致价格下跌。工业化国家对于资源的争夺的结果导致了

外资的大量流入,使得资源性国家快速地实现工业化。一国在从以资源出口发展到以工业品出口占主

导地位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货币的长期升值过程.资源可以划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

资本资源、基础设施。(可以从这几方面展开论述) 产业结构经济学产业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

行为决定企业业绩。说明在一个同质化的过度竞争的产业中,所有的企业都有采取短期化行为的动机,

从而导致企业的长期业绩不佳,也同样导致价格下降。如果一个国家的产业普遍存在这样的产业结构

特征,必然影响到长期的汇率表现。 物价水平 可以从购买力平价方面论述

⑵中期因素: 国际收支 相对通货膨胀率 相对利率 总需求与总供给 心里预期 财政赤

字 国际储备

⑶短期因素: 利率水平 投机活动 政治与突发事件 政府干预

总结:影响汇率的因素错综复杂①长期来看,与价格水平有关的资源禀赋、产业竞争等因素有关

②中期来看,与汇率制度、国际收支、财政收支、货币政策等有关③短期来看,受到各国调控政策

影响最大

汇率制度 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类型:按照汇率变动方式,汇率制度被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

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是人为规定的,在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时,这

一汇率可以进行调整,实际是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就本质来说,两种汇率制度的比较实际上意味着在内外均衡目

标的实现中,对“可信性”与“灵活性”的权衡,这两者常常是不可兼得的。

这一争论本身沿着两个

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研究什么条件下固定(浮动)汇率制度更合理——最适度货币区理论;一个方向是研究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可以较好地结合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产生了诸如爬行钉住、汇率目标区等新的汇率制度设计。(关于二者的争论参考课本)

最适货币区理论:区域内各成员国货币相互保持钉住汇率制,对区外各种货币实行联合浮动。究竟依据什么标准来确定货币区。①要素流动性分析——蒙代尔②经济开放性分析——麦金农③赫勒对影响汇率制度选择因素的总结:经济开放程度;经济规模;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程度;相对的通货膨胀率.

概念:指一国货币当局随时能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特点:①国际性②官方性③流动性④稳定性⑤适应性

构成:

(一)黄金储备黄金为何成为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黄金本身有价②完全属一国主权所拥有的国际财富,不受任何国家权利的支配和干预。黄金作为国际储备的不足①流动性较差(需换成外汇后再支付)②盈利性较差(不能生息)

(二)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主要形式货币当局拥有的:☆国外银行存款☆外币证券(主要是外国政府债券)☆能用于支付国际收支逆差的债权基本特征:①必须可自由兑换②必须为各国普遍接受③价值相对稳定

(三)在IMF的储备头寸(GDRS)指会员国在IMF的普通资金账户中可自由提取和使用的资产。包括:(1)25%的黄金、外汇或特别提款权(认缴分额的25%)。(2)IMF为满足会员国借款需要而使用的本国币。(3)IMF向该国借款的净额。

(四)特别提款权(SDRS)1969年9月由IMF正式创建。注意:☆SDRS为人为创造的纯粹的账面资产。☆由IMF按会员国的份额不定期、无偿分配。依据会员国向IMF缴付的份额,按照正比例关系进行无偿分配。☆SDRS只能在各国政府之间发挥作用,不能直接用于贸易与非贸易支付,私人不得持有和运用。☆可用SDRS向成员国换外汇、支付逆差、偿还国际债务,但不能兑换黄金。

※国际储备需求的决定因素:

①维持国际支付能力,调节国际收支逆差②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本币汇率③突发事件引起的紧急国际支付如出现地震、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需要大量进口。④维持并增强国际上对本币的信心掌握雄厚的国际储备能在心理上和客观上稳定本国货币在国际上的信誉.⑤、国际金融合作避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邻国危机提供贷款,

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能力国际清偿能力是指一国在不影响本国经济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结算对外债务的金融能力。国际清偿能力涵盖了国际储备,即国际储备是国际清偿能力的组成部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储备是其国际清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一国国际清偿能力中,国际储备的比例越

高,表明该国政府无条件运用的清偿能力越大,有保障的支付能力越强。

分析一国国际清偿能力的主要指标①偿债率=年还本付息额\年外汇总收入≤20%

②外债率=外债余额\年外汇总收入≤100%③负债率=外债余额\ GDP≤20% (只是参考指标,上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的情况)证明了这点。

国际储备的作用

①弥补国际收支逆差②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币汇率稳定③国家对外借债、还债的信用保证

国际储备管理 指一国政府及货币当局根据一定时期的国际收支状况及经济发展情况,对国际储备的规模及结构进行管理。

规模管理 指对国际储备规模的确定和调整,以保持足够的、适量的国际储备水平。

确定国际储备的适量规模应考虑的几个因素:①对外贸易状况②国际融资能力③汇率制度④货币的国际地位⑤外汇管制程度⑥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⑦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⑧其他因素。如国际形势走向。

特里芬标准 1947年在IMF 供职的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对IMF 成员国的国际收支进行大量的分析后提出的。一国的外汇储备应维持其年进口额的25%左右(三个月左右的进口额)。

结构管理 国际储备的结构主要是指黄金、外汇、GDRS 、SDRS 之间的比例以及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和

期限结构。

原则 ☆流动性 ☆安全性 ☆盈利性 在实际管理中,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主要是外汇储备

的结构管理。

确定不同货币比例时,应考虑的因素:①储备货币发行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尤其是金融和国际收支状况。②本国的对外支付情况。③预期收益率。

储备资产的投资组合

按变现能力划分,储备资产可分为三部分:

(1)一级储备 由现金和准现金构成。流动性高,收益低。如活期存款、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

(2)二级储备 如定期存款、中期债券(1—5年)。

(3)三级储备 主要是长期投资工具,如长期债券。

注意:☆外汇储备资产一般不能投资于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比较发达的前提下,可将外汇储备少量投

资于资信级别高的公司债券。☆一般情况下,资本市场金融工具在外汇储备资产中的 比例不应该低于三分之一。

第三章 国际货币制度

概念:指有关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惯例、法规以及对惯例、法规的协调和监督。

主要内容:①确定各国货币的比价及汇率制度②确定国际储备资产③确定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国际结

算原则④确定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机制。

:作用⒈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手段的供应和管理原则⒉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

包括:①汇率机制②国际收支逆差国的资金融通机制③对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纪律约束机制3、确立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商机制或建立有关的协调监督机构4、通过多边支付制度,加速世界经济一

体化

第一阶段:国际金本位时期。1816-1913年:典型金本位

时期。1914年-20世纪30年代初期:畸型金本位时期。第二阶段: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底—20世纪70年代初。第三阶段:牙买加体系 1976年1月至今。

国际金本位制

特征:●黄金为最终结算手段●实行固定汇率制●该体系是一个松散的、无组织的体系

类型:

⑴金币本位制 以黄金金币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1816年英国颁布了《铸币条例》,首先在国内实行了金本位制度,使用黄金作为本位货币,并铸造金币流通,。其后,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实行金本位制度,至1880年西方主要国家均实行了金本位。

特点:①法定货币含金量即用法律的形式规定金币的重量、成色。②自由铸造③自由兑换 辅

币、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或黄金。④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

缺点: 从根本上讲,其缺点是过于刚性,表现在:●清算、支付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入,清

算、支付手段单一●货币数量的增长依赖于黄金产量的增长。

⑵金块本位制 是以黄金作为准备,以有法定含金量的价值符号(银行券)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

货币制度。

特点:①发行、流通银行券(以金块为发行准备),法定其含金量。②不能自由铸造金币,也不

流通金币。③黄金不能自由输出入。④可有条件兑换金块。

⑶金汇兑本位制 又称虚金本位制。它将本国货币间接地与黄金联接。

特点:①发行、流通银行券法定其含金量。②禁止金币的铸造和流通。③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

只能兑换外汇,然后用外汇在国外兑换黄金。④与一实行金币本位或金块本位的国家的货币保持 固定汇价。

注意: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是残缺不全的(畸型的)金本位,因黄金不能自由输出入,价格—铸币

流动机制被破坏。

国际金本位制的作用①对国际收支有自动调节作用(指金币本位)。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对国际收

支有自动调节作用。②汇率稳定(以铸币平价为基准,以黄金输送点为界限),有利于成本、收益核算,

在当时为发展国际 贸易、国际投资起过积极作用。③国际金本位制的运行为后来建立国际货币制度奠

定 了基础。

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1929—1933年间,金本位制彻底瓦解了。维持金本位的三个必要条件不存在了:

主要内容 ①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权威机构,即IMF 。② 确立美元与黄金并列的国际储备体

制。即美元与黄金挂钩。③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④实行可调节的盯住汇率。 各会员国货币盯住美元,汇率不能超过黄金平价的±1%。

作用与缺陷 作用①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把美元作为各国的储备货币。 ②稳定了国际货币金

融关系。双挂钩、固定汇率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③促进了国际货币合作,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IMF 的协调、监督及其规则的约束力,IMF 对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资金融通。缺陷①清偿力与信心的矛盾②汇率僵化

内容与特征: ①美元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黄金为最后的支付手段。美国没有任何调整的余地,

各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自己的储备水平②有名无实的可调整固定汇率IMF 规定成员国应维持实际汇率在基准汇率的1%以内,在基准汇率10%内的浮动需通知IMF ,超过10%需经IMF 批准。实际上是固定的。③融通资金各国可以根据自身在IMF 中存款的份额活IM 的短期融资④取消外汇管制成员国不得限制经常帐户的支付⑤国际收支的调节短期失衡可以通过IMF 贷款解决长期失衡通过汇率调整解决

危机与拯救 :第一次危机拯救①借款总安排②互惠信贷协议③黄金总库第二次危机拯救①黄金双

价位②特别提款权第三次危机拯救①终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②史密森氏协议

崩溃原因分析:根本原因①特里芬两难问题②不能反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具体原因①汇率制度

过于刚性②调节成本的不对称③储备货币供给的调节机制缺乏弹性

主要内容 ①增加成员国在IMF 中的基金份额 目的:提高清偿能力。

②承认浮动汇

率合法化可实行固定汇率,也可实行浮动汇率。③规定SDRS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但并没有做到。

④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⑤黄金非货币化废除黄金条款,黄金与货币彻底脱钩,不再规定货币的含金量,即黄金成为一种单纯的商品。

作用:①实行浮动汇率,打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僵化的汇率制度。②实行了国际储备多元化。③用综合机制共同调节国际收支。

弊端①汇率极不稳定,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助长投机。②国际货币缺乏统一的货币标准③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仍不健全

第三章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危机

第六章国际金融的重要理论与模型(均用到图形的理论集合)

汇率决定理论货币危机理论资本流动理论M-F模型

(完整版)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知识整理-第一讲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及其生产与发展 一.会计的含义与特点 1.从会计的工作来看,会计可以被认为是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确认, 归集,分析,计量,分类,记录,汇总和报告,并进行控制(反映)与监督,预测与决策的一种管理方法 (1)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 (2)会计是一种提供信息的技艺 (3)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4)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 2.现代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实物量和劳动量通常是会计货币量度的辅助量度) 2)以凭证为基本依据 3)以一套完整的专门技术方法为手段(包括核算方法和监督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基本) 4)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会计的发展 1.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是基于人类管理生活,生产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关系和经济管理活动的日 趋复杂而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 第二节会计的只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1.会计职能包括核算(反映),监督(控制),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 1)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2)控制职能(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3)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 二.会计的目标(也是财务的目标) 1.会计的目标可分为两层: 1)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2)反应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重点) 1.会计主体假设(是对空间的限定,概念详见书17页) 1)注意:法律主体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能成为法律主体 2)会计主体可以由一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组成的企业集团构成

精选-金融学原理_彭兴韵_课后答案[1-24章]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货币的流动性结构:流动性高的货币和流动性低的货币之间的比率 2.直接融资:货币资金需求方通过金融市场与货币资金供给方直接发生信用关系 3.货币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持有的等量的货币具 有更高的价值。货币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 4.年金:一系列均等的现金流或付款称为年金。最现实的例子包括:零存整取、均等偿付的住 宅抵押贷款、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 5.系统性风险: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资产都面临的风险, 不可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 6.财务杠杆:通过债务融资,在资产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会增加权益性融资的回报率。 7.表外业务:是指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但会影响银行所能取得的利润的营业收入 和利润的业务。分为广义的表外业务和狭义的表外业务。 8.缺口:是利率敏感型资产与利率敏感型负债之间的差额。 9.贷款五级分类法: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 10.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条件和比例、在一定的时间内转换成该 公司普通股的债券。 11.市盈率:市盈率是指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当期的每股收益之间的比率。 12.市场过度反应:是指某一事件引起股票价格剧烈波动,超过预期的理论水平,然后再以反向 修正的形式回归到其应有的价位上来的现象。 13.回购:债券一方以协议价格在双方约定的日期向另一方卖出债券,同时约定在未来的某一天 按约定价格从后者那里买回这些债券的协议。 14.贴现:票据的持有人在需要资金时,将其持有的未到期票据转让给银行,银行扣除利息后将 余款支付给持票人的票据行为。 15.汇率:一种货币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比价关系,即以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16.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两种货币 之间的汇率。 17.期权:事先以较小的代价购买一种在未来规定的时间内以某一确定价格买入或卖出某种金融 工具的权利。 18.掉期:在买进某种外汇的同时,卖出金额相同的这种货币,但买入和卖出的交割日期不同, 但数量完全相同的同一种外汇。 19.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可以创造出多倍存款货币的货币, MB(基础货币)=C(流通中的货币)+R(银行体系准备金总额) 20.货币乘数:表示基础货币的变动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倍数 21.利率风险结构:期限相同的各种信用工具利率之间的关系。包括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 22.利率期限结构: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之间的关系 23.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的过程 24.消费价格指数:根据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的消费开支所编制的物价指数 25.一价定律: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同样的商品无论在哪里生产,在世界各地以同一货币表示的 价格都应该是相同的 26.购买力平价:根据一价定律,两国货币间的汇率就取决于两国同类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27.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手段指标变量后,达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的过程 28.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影响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并进 一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行为

金融学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金融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位1:13,而市场比价位1: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A] 银币[B] 金币 [C] 金币银币同时[D] 都不是 2、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A] 平等的价值交换[B] 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D] 无偿的赠予或援助 3、商业信用的主体是() [A] 银行[B] 国家[C] 厂商[D] 消费者 4、下列属于短期资金市场的是() [A] 债券市场[B] 资本市场[C] 股票市场[D] 票据市场 5、下列()不属于政策性银行。 [A] 中国人民银行[B] 中国进出口银行 [C]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D] 国家开发银行 6、下列银行中,()对货币扩张影响最小。 [A] 中国人民银行[B] 浦东发展银行 [C] 中国工商银行[D] 中国进出口银行 7、存款准备率越高,则货币乘数()。 [A] 越大[B] 越小[C] 不变[D] 不一定 8、货币“面纱论”认为,货币的变动只会影响() [A] 价格的变动[B] 储蓄的变动 [C] 投资的变动[D] 经济增长的变动 9、货币均衡的自发实现主要依靠()的调节。 [A] 利率机制[B] 价格机制 [C] 汇率机制[D] 中央银行宏观调控 10、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之间此消彼涨的关系。 [A]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B] 经济增长与失业率 [C] 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D]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会计学原理(完全版)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会计学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这些内容是学习会计学的基础。本章要求了解会计历史发展过程,对会计学科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理解并掌握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对象、会计的职能和目标、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一般原则、会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第一节会计的内容和特点 一、会计的内容 ●通常指会计所要核算、监督和分析的内容。 ●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指的是会计核算的内容。 ●不同的行业会计核算的内容有所不同。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记录、计算,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活动的全过程。 ●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企业单位经营资金的运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预算拨款和预算支出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 二、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 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职能在不断地扩展,在反映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会计还具有分析经济情况、预测经济前景和参与经济决策等职能。 (二)会计的目标 向哪些人提供会计信息 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如何提供这些会计信息? ●一般使用者: ●财务报告;包含“通用”信息的会计报表。 ●特殊使用者,如税务机关: ●特殊报告,如按税法规定编制的特别报表及报告。 第三节会计的含义 什么是会计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由于管理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并发展的。 会计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

金融学原理·随堂练习2018秋

金融学原理,随堂练习2018 第一篇货币、信用与金融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单选题) 下面哪一个不属于货币的职能:() A 流通手段 B 支付手段 C 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D 身份象征的手段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2.(单选题) 辅位币的特征有:() A 自由铸造 B 自由流通 C 有限法偿 D 自由储藏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 1.(判断题) 对内价值是对外价值的基础()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2.(判断题) 货币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信用形式 1.(单选题) 下列关于利息的本质的表述,哪种是错误的?() A 所有者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借款人那里获得报酬 B 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 C 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体现了货币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共同占有剩余价值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D 利息的本质是商品价格与商品成本之差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2.(单选题) 根据筹资成本的高低排序,下列哪种排序是正确的?() A 高利贷> 财政贷款> 银行贷款> 世界银行贷款 B高利贷> 银行贷款> 财政贷款> 世界银行贷款 C 高利贷> 世界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 财政贷款 D高利贷> 世界银行贷款> 财政贷款> 银行贷款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第四章金融范畴的形成与发展

《金融学原理》作业(全)

第一次作业 1.保持一定资产流动性对企业的意义? 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在经济运行机制中货币的投放使用量的多寡;第二是指在资产与现金之间调转、转换的变动能力。 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对企业的绩效起到促进作用;流动性资产易于变现,易于转化为别的资产,便于应对风险和支付;对资产保持一定流动性和支付能力,会影响资产的收益性。 2.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 正面影响: 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 负面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 总体来说:人民币国际化利大于弊。 3.附加: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就是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流通界,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4.附加:我国货币量层次量的划分? 划分依据:流动性大小(变现能力)。 我国的划分内容: M0=现金; M1=现金+企业结算账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 M3=M2+城乡居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最重要); M4=现金+银存。 第二次作业 1.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如何看待创新与风险的关系? 危机往往意味着变革与新生,创新与发展中又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两者相生相克。可以说风险促进创新的发展,风险制约创新;创新规避风险能力有限,风险存在再生性。因此,在创新过程中,我们要有一种富有智能的方式将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2.利率的功能与作用? (1)宏观调节功能:积累资金;调节宏观经济(促使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的平衡、调节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更加协调,健康地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媒介货币向资本转化;分配收入。 (2)微观调节能力:激励功能;约束功能。 3.附加:信用的职能? (1)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2)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3)将社会资金利润率平均化;(4)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5)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第三次作业

金融学 金融监管

第十九章 金融监管 第一部分背景资料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主题是阐述有关金融监管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问题有: (1)掌握金融监管的含义以及范围 (2)掌握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3)掌握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即必要性问题 (4)了解金融监管的成本及监管失灵问题 (5)了解金融监管体制的含义及其类型 (6)了解金融业自律组织形式的主要功能及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7)掌握金融国际化给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及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8)了解《巴塞尔协议》、《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及《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 二、背景材料 相关网站: 1.中国人民银行: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2564307.html, 2.国际清算银行: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2564307.html, 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2564307.html, 4.中国政权监督管理委员会: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2564307.html, 5.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2564307.html, 第二部分练习题 一、术语解释 1.金融监管 2.金融监管体制 3.单一金融监管体制 4.多头金融监管体制 5.分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 6.集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 7.金融行业公会 8.金融监管的溢出效应

9.金融监管竞争 10.金融监管套利 11.并表监管 二、填空 1.金融监管不应是消极地单纯防范风险,而应是积极地把防范风险同-______________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协调起来。 2.社会利益论认为,金融监管的基本出发点首先就是要维护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利益。 3.金融监管成本,大致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4.根据监管主体的多少,各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大致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实行多头金融监管体制的国家一般为__________国家。 6.一般来说,金融业自律的组织形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在整个金融监管体系的设计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8.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任何一国的金融监管机构都无法对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监管,这就迫切需要各国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9.在一个存在金融监管差异的国际市场中,有可能出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现象。 10.《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是________、__________和

金融学概论复习资料

金融学概论复习资料(自己总结)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职能: ①价值尺度 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 ④支付手段 ⑤世界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R,与商品的价格总额Q成正比,与同一货币单位货币流通速度E成反比R=Q/E 第三章信用与融资 1.信用: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2.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形式或预付货款形式提供的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是最基本的信用形式)特点:①商业信用与特定的商品买卖相联系 ②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商品经营者 ③商业信用的供求与经济状态一致 3银行信用: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特点:①银行信用所贷放的是社会资金 ②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 ③.银行信用与产业循环的资金变动不一致 ④信用过程稳定、风险小 4.国家信用:指以政府为债务人和债权人的信用形式 作用:①调节政府收支不平衡的手段 ②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

③筹集建设资金的重要手段 ④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5.消费信用:指工商企业、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消费目的的信用 不利影响:①加强供求紧张 ②导致物价上涨的虚假繁荣 ③造成过度消费和经济更萧条 第四章利息与利率 1.利息:指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 利息的本质: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归货币所有者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利率:r=I/P×100%(P=本金,I=利息额,r=利率) 第九章金融市场概述 1.金融市场的含义: 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和机制

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试题及标准答案(最终完美版)

会计学原理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C) A.预测和决策 B.控制和考核C.反映和监督D.分析和判断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C) A.全部经济活动 B.商品运动C.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D.财产物资运动 3.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 A ) A.特定单位 B.投资者C.债权人D.管理当局4.企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现行成本或清算价格计价,依据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 B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5.凡支出的效果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C) A.营业外支出 B.收益性支出 C.资本性支出D.税后利润支出6.某项经济业务使固定资产和实收资本同时增加,该项经济业务应表述为(D ) A.购入全新的固定资产B.出售全新的固定资产 C.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D.接受投资人的固定资产投资 7.对应收帐款计提坏帐准备的依据是( D ) A.客观性原则B.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原则 C.及时性原则 D.谨慎原则 8.把帐户分为借贷两方,哪一方记增加数,哪一方记减少数,要根据( D) A.记帐规则B.记帐形式C.核算方法D.帐户反映的经济内容 9.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帐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称为( C ) A.记帐凭证 B.记帐方法C.会计分录D.会计方法 10.“银行存款”帐户按其用途和结构划分,属于( D ) A.结算帐户B.收入帐户 C.所有者投资帐户D.盘存帐户 11.“累计折旧”帐户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属于( A ) A.资产类帐户 B.费用类帐户 C.备抵调整帐户 D.计价对比帐户 12.将会计凭证划分为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两大类的依据是( C) A.填制时间 B.填制的方法C.填制的程序和用途 D.凭证反映的经济内容13.在一定时期内连续记载许多同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称为( B ) A.原始凭证总表 B.累计凭证C.汇总凭证 D.复式凭证 14.月末,企业将期间费用帐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转入( D ) A.“生产成本”帐户借方B.“制造费用”帐户借方 C.“管理费用”帐户借方 D.“本年利润”帐户借方 15.在采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的情况下,涉及到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划转业务,按规定 ( B ) A.只填收款凭证 B.只填付款凭证 C.既填收款凭证又填付款凭证 D.只填转帐凭证 16.平行登记法是指同一项经济业务在(D) A.汇总凭证与有关帐户之间登记B.各有关总分类帐户中登记 C.各有关明细分类帐户中登记D.总帐及其所属明细帐户之间登记

2019年华南理工大学·金融学原理·随堂练习

2019年华南理工大学·金融学原理·随堂练习 第一篇货币、信用与金融 第一篇货币、信用与金融·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单选题) 下面哪一个不属于货币的职能:() A 流通手段 B 支付手段 C 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D 身份象征的手段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辅位币的特征有:() A 自由铸造 B 自由流通 C 有限法偿 D 自由储藏 参考答案:C 第一篇货币、信用与金融·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 1.(判断题) 对内价值是对外价值的基础()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2.(判断题) 货币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第一篇货币、信用与金融·第三章信用、利息与信用形式 1.(单选题) 下列关于利息的本质的表述,哪种是错误的?() A 所有者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借款人那里获得报酬 B 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 C 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体现了货币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共同占有剩余价值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D 利息的本质是商品价格与商品成本之差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根据筹资成本的高低排序,下列哪种排序是正确的?() A 高利贷 > 财政贷款 > 银行贷款 > 世界银行贷款 B高利贷 > 银行贷款 > 财政贷款 > 世界银行贷款 C 高利贷 > 世界银行贷款 > 银行贷款 > 财政贷款 D高利贷 > 世界银行贷款 > 财政贷款 > 银行贷款 参考答案:B 第一篇货币、信用与金融·第四章金融范畴的形成与发展 1.(判断题) 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金融”大体覆盖的方面有:与物价有紧密联系的货币流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资本市场、保险系统、国际金融等方面()答题:对. 错. (已提交)参考答案:√ 第二篇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第二篇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第五章金融中介体系 1.(单选题) 下列哪个不是国际金融机构() A 国际清算银行 B 工商银行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亚洲银行 参考答案:B 2.(单选题) 下列哪家银行是政策性银行() A 中国银行 B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C 中国建设银行 D 中国工商银行 参考答案:B 第二篇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 第二篇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第六章存款货币银行 1.(单选题) 经营模式划分,商业银行分为() A职能分工型银行和全能型银行 B长期金融银行,短期金融银行 C 专营有价证券买卖的银行,专营信托业务的银行 D 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 参考答案:A 2.(单选题) 各国实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不包括以下类型:() A 官方建立 B 官方与银行界共同建立

现代金融学最重要的七个理念

现代金融学中最重要的7个理念! 1、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 当你想知道一辆二手车的价值,你会参考二手车市场中的价格。同样,当你想知道未来现金流的价值,你会在资本市场中寻找比价关系,因为资本市场是以未来现金流的所有权为交易标的场所,而收入颇丰的投资银行家就是“二手现金流交易商”。如果公司经营者能替股东以比资本市场上更便宜的价格买入现金流,那就增加了股东投资的价值。这就是NPV 的基本原理:计算一个项目的NPV,要先确定该项目是否比它的投入成本更“值钱”。估计项目价值的方法是计算出其现金流所有权在资本市场单独交易时能卖个什么价钱。这就是为什么在计算NPV时采用资金的机会成本作为现金流的折现率,即采用和项目风险程度相当的证券的预期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上,所有风险程度相当的资产的价格隐含着相同的预期收益率。 NPV原则是一个非常直观的、重要性较大的结论。它的存在使得数以百计的股东——不论他们的财富程度和对风险的态度如何不同——都能参与同一企业的投资并委托职业经理人进行运做。股东们发给经理人的共同指示是:把企业的NPV最大化。

2、资产定价模型(The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有人认为现代金融学的全部就是资产定价模型,这完全不对!即使资产定价模型从未被发明,金融学家对金融经理的建议基本上还会一样。资产定价模型的吸引力在于给出了一个可定量操作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衡量出风险性投资能得到的回报率。 它对风险的定义有两种: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去除的非系统性风险和不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去除的系统性风险。资产的系统风险是指经济中所有资产价值总和的变动对该资产价值的影响程度,量化后可以用BETA衡量。人们关注的风险只是他们不能通过分散回避的系统风险,因此对资产要求的回报率和它的BETA呈正比关系。 很多人认为资产定价模型部分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认为估算项目和投资的BETA难度很大。也许10到20年后会有比现在更好的理论出现,但未来的理论也不可能会放弃对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区分。而这种明确的区分正是CAPM 模型的精华所在。

金融学概论复习要点

金融学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人们进行产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若要使交换顺利完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需 求的双重巧合以及时间的双重巧合。 2、货币作为一种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3、货币形式的发展,其动因来自于人们对交换效率的要求。为了提高交换效率,作为货 币的材料被人们普遍接受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价值稳定性、稀缺性、易于分割、易于辨认、易于携带和保存、弹性的供应。 4、货币的形成经历4个阶段:实物货币阶段、金属货币阶段、代用货币阶段、信用货币 阶段。 5、货币制度:简称“币制”,主要包括确定本位货币;货币单位;主币和辅币的制造及 流通程序;货币发行过程及金准备制度等内容。从历史看货币制度大致经历了银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等阶段。 6、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①确定本位货币金属②确定货币单位③确定主币和辅币的制造 及流通程序④确定纸币发行和流通程序⑤规定金本位制度。 7、货币制度类型:⒈银本位制;⒉金银复本位制(①平行本位制:当金银铸币各按其本 身所包含的价值同时流通时②双本位制:国家用法律规定金币与银币的比价③跛行本位制);⒊金本位制(基本特点是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毁②金币的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黄金价值保持一致③辅币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④金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⑤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⒋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8、金块本位制特点:①以价值符号的流通代替了金铸币流通,并规定价值符号的含金量 ②以有限制的金块代替了自由的金币兑换③以买入金块制代替了自由铸造。 9、金汇兑本位制特点:①国内不铸造,也不使用金币,只流通价值符号②价值符号只能 购买外汇,即可兑换金块的外汇③金汇兑本位制国家的通货同一个金块本位制国家的金币保持固定比价。 10、我国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我国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人民币具有无限法偿能 力②人民币是代表一定价值的货币符号,没有含金量的规定,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③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通货④人民币的发行实现高度集中统一,货币发行权集中于中央政府⑤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授权国有银行按国家规定,执行管理⑥由中国人民银行集中统一管理国家金银、外汇储备。 第二章信用

金融学原理重点总结彭兴韵

金融学原理重点总结彭 兴韵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可以充当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和支付手段的物品。货币的流动性结构:流动性高的货币和流动性低的货币之间的比率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支付手段 货币的层次: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 +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货币制度基本内容:货币材料;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准备制度等 货币制度的种类: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 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含义、功能与联系 1) 初级市场是组织证券发行的市场;二级市场也称次级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证券进行交易的市场。 2) 初级市场的首要功能是筹资:需要筹资的企业或政府,在这个市场上发行证券、筹集资金 3) 二级市场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实现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4) 二级市场以初级市场的存在为前提,没有证券发行,谈不上证券的再买卖;假如没有二级市场,新发行的证券就会由于缺乏流动性而难以推销,从而导致初级市场萎缩难以发展。金融体系或金融系统:由各种金融工具、机构、市场和制度等一系列金融要素的集合,是这些金融要素为实现资金融通功能而组成的有机系统。 金融体系的功能:降低交易费用,时间与空间转换,保持流动性与投资的连续性,风险分担,支付与清算,监督与激励 资本市场是金融工具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市场。股票市场,中长期债券市场,证券投资基金 货币市场是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主要职能是调剂临时性的资金余缺。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回购市场,票据市场 货币时间价值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持有的等量的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简述金融工具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特点:1) 偿还期 2) 流动性 3) 安全性或风险性 4) 收益性 2.关系:安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偿还期越长,安全性就越低,风险也就越高;反之,偿还期越短,本金安全性也就越高,风险越低。 1) 流动性越高的金融工具,其安全性也就越高,风险越低;反之,流动性越低,安全性也就越低,风险越高。 2) 持有期越长,收益率越高。 3) 金融工具的流动性越高,其收益率也越低;反之,收益率也就会越高。 4) 风险越高,所要求的收益率也就越高 名义利率是指借贷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现值(PV )是指未来金额的现在价值,把未来价值折算成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 终值(FV )反映了按复利计息的资金的未来价值,即本利和。 即时年金(预付年金):每期期初就发生的一系列等额现金流。普通年金:每期期末才发生的一系列等额现金流。 储蓄的动机:交易动机:为了应付未来消费支出而进行的储蓄。谨慎动机:为预防未来不测之需而进行的储蓄。投资动机:为了使未来得到更多的消费和收入也可能会进行一些储蓄。 金融资产:货币资产;债权资产;股权资产 资产选择的决定因素:财富或收入,资产的预期回报率,风险,流动性 系统性风险: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资产都面临的风险,不可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 非系统性风险:单个资产所特有的风险,可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 财务杠杆:通过债务融资,在资产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会增加权益性融资的回报率。 风险管理方法:风险规避,风险控制(组合投资),风险留存,风险转移(保险 对冲 期权) 内源融资是指资金使用者通过内部的积累为自己的支出融资。 外源融资是指资金短缺者通过某种方式向其他资金盈余者筹措资金。债务融资;权益融资 比较债务融资与权益融资: 1.债务融资 1) 具有杠杆作用。 2) 不会稀释所有者的权益。 3) 不会丧失控制权; 4) 内部人控制问题较小 2.权益融资 1) 没有杠杆作用 2) 会稀释所有者权益。 3) 可能会失去部分控制权。 4) 内部人控制可能较严重。 M-M 定理:在无摩擦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融资结构无关,即企业不论是选择债务融资还是权益融资,都不会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的价值是由实质资产决定的,不取决于这些实质资产的取得以何种方式来融资的。 政府融资方式有: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增加税收;发行政府债券 李嘉图等价:无论通过增税还是增加公债筹资,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是没有差别的。 商业银行:以经营存款、贷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简述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将部分负债作为货币流通,同时可以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的金融业务。 职能 1信用中介3支付中介3信息创造4金融服务 政策性金融机构:由政府创立或担保,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具有特殊的融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标的金融机构。 保险公司就是经营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它与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主要在于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的基本功能不同,保险公司的基本功能在于分担风险。 证券公司是在证券市场上经营证券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三大业务:经纪,投资银行,自营 准备金:商业银行为了应付存款者取款需要而保留的一部分资产,包括法定准备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和库存款现金。 表外业务:没有体现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内,但会影响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的业务。包括中间业务:银行不动用自己的资产为客户办理的业务。狭义表外业务:包括贷款承诺、担保、衍生金融工具和投资银行业务。 资产管理原则:收益性、流动性和风险之间平衡。贷款五级分类法: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信用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策略:筛选(5C/5P ),贷款专业化,信用配给,补偿余额,首付要求,自偿性贷款 利率风险:市场利率的波动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管理方法:敏感型分析与缺口管理,存续期分析 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债券是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的,同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向债券持有人或投资者还本付息的债权债务凭证。 可转换债券:在特定时期内可以按某一固定的比例转换成普通股的债券,具有债务与权益双重属性。 附息债券:债券发行者在发行债券时承诺未来按一定利率向债券持有者支付利息并偿还本金的债券,附息债券规定了票面利率,以及付息期。存托凭证,是指一国证券市场上流通的代表外国公司有价证券的可转让凭证。 本期收益率就是每年支付给债券持有人的利息除以债券当前的市场价格。 到期收益率是使债券剩余期限内各年所付的利息额和面值的现值等于当前的市场价格的年贴现率。一般而言,到期收益率曲线会向上倾斜,表明剩余期限越长,债券的到期收益率越高 V 为债券面值,r 为到期收益率,P 为市场价格,i 票面利率,n 剩余期限 市盈率是指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当期的每股收益E 之间的比率 回购:债券一方以协议价格在双方约定的日期向另一方卖出债券,同时约定在未来的某一天 按约定价格从后者那里买回这些债券的协议。 同业拆借市场金融机构之间为调剂临时性和头寸和满足流动性需要而进行的短期资金信用借贷市场 票据:在商品或资金流通过程中,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设立、转让和清偿的一种信用工具。票据有本票、支票和汇票之分。 再贴现:贴现银行将已贴现未到期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贴现。 简述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的内容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按中央银行的规定,必须向中央银行交存的存款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量。 2.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贴现或开具合格票据办理贴现时所采用的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影响商业银行介入资金的成本,调节货币供给量。 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业务活动。目前,各国中央银行从事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买卖政府债券。 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有静态和动态之分。汇率: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时的比率。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即期外汇交易:在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即期外汇交易又被称为现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买卖双方在成交后,按照签订的远期合同规定,在未来约定的某个日期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目的:套期保值,外汇投机 套利是指在两国之间的短期利率出现差异时,将资金从低利率的国家调入到高利率的国家,以获取其中的利差的行为。 ()r r r A PV n ++-?=-1)1(1即时年金现值:nm FV PV )m r 1(+=现值:n )r 1(+=P S 复利:[]r )r 1(1-r)1(n ++?=A FV 即时年金终值:为剩余年限的年利率i 1-=n P V i 贴现债券:()r h i E P h ?-?=h -1再投资股价:

最新金融监管学综合测试题二答案

《金融监管学》综合测试题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个,每个1分) 1、金融监管最一般的或根本性的理论是:(A) A、基础理论 B、应用理论 C、相关理论 D、银行财务管理 2、《巴塞尔协议》规定: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规定为不低于:(C ) A、6% B、5% C、8% D、7% 3、互换业务包括利率互换和:(B ) A、结构互换 B、货币互换 C、证券互换 D、信息互换 4、中央银行的第一特征:(C ) A、维护债权人利益 B、规范金融秩序 C、货币发行 D、约束债务人行为 5、中国银监会公布新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是在:(B) A、2005年 B、2006年 C、2004年 D、2008年 6、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于:( C ) A、1993年 B、1992年 C、1991年 D、1990年 7、我国第一部关于金融业监管的专门法律《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正式施行是在:(B )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8、我国自2004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C )。 A、5% B、3% C、4% D、8% 9、证券公司经营证券自营业务时,自营股票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B ) A、90% B、100% C、110% D、120% 10、我国对保险市场监管的方式是:(B ) A、规范管理 B、实体管理 C、公告管理 D、公告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共10个,每个3分) 1、根据金融监管权力的分配结构和层次不同,金融监管模式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A、B、C) A、一线多头模式 B、双线多头模式 C、集中单一模式 D、集中统一模式 2、按照影响因素,金融风险可以分为:(A、B、C、D) A、信用风险 B、市场风险 C、营业风险 D、环境风险 3、逃避金融管制型的金融创新包括:(A、B、C、D) A、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 B、自动转账服务账户(A TS) C、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 D、货币市场存单(MMC) 4、金融监管是政府行为,其目的是:(A、B、C、D ) A、维护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 B、控制金融体系风险

《金融学原理》笔记(全)

第一章货币得本质 第一节货币得产生 一、货币得产生 1、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长期发展得产物。 2.价值形式发展得四个阶段 (1)简单得或偶然得价值形式:一样东西等于一样东西。 (2)扩大得价值形式:一样东西等于很多东西。 (3)一般价值形式:出现质得飞跃,由直接物物交换转变为通过一般等价物得间接交换很多东西等于一样东西。 (4)货币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得价值固定地由贵金属(黄金与白银等)来表现,它就是价值形式得最高阶段。 二、货币得本质 1、概念:货币就是商品,但不就是普通得商品,二就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得特殊商品并体现着一定得社会关系。 2、要点 1)首先也就是最重要得本质特征,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 2)其次,货币就是一种特殊得商品;因为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两个基本得特征: ①就是它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得原料 ②就是它具有直接与有商品相交换得能力 3)最后,货币还体现着一定得社会关系 三货币形式得发展 1.本质特征不变 2.形式不断演变具有内在价值,信用货币 发展得具体过程:实物货币→足值得金属货币→足值得代用货币(纸币)→不可兑现得信用货币(具有内在价值得普通商品;特征作为商品得价值与作为货币得价值就是不同得,信用货币就是法偿货币) 3、信用货币得价值:作为商品得价值与作为货币得价值就是不同得。 4、信用货币—法偿货币 四货币层次划分 (一)概念:把流通中得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变现能力)得大小进行相应得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得一种方法。 (二)目得:把握流通中各类货币得特定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得地位,进而探索货币流通在结构上得依存关系与适应程度,以便中央银行拟定有效得货币政策。(不同层次货币得购买力不一样) (三)我国货币层次得划分 (1)划分依据 流动性(变现能力)得划分; 流动性划分得意义:现实性:实际;可测性:预算、测算; (2)划分层次指标(考大题) M0:现金 M1:M0 + 企业结算账户存款 + 机关团体活期存款 + 部队活期存款 M2:M1 +城乡储蓄存款 + 企业单位定期存款(重点) M3: M0 + 全部银行存款 第二节货币得职能 一货币职能得含义:货币得职能就是货币本质得具体体现。 二货币得具体职能(考大题): (一)价值尺度:1)以价格形态表现与衡量商品价值 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具有以下特点: A 就是商品得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得外在表现。

金融学概论知识点复习

《金融学概论》复习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 货币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货币到电子货币的演变过程。 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1.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特殊性:第一,货币是衡量和使用价值 的统一体;第二,货币具有双重使用价值。 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共五种功能。 3.货币的作用 价值尺度:是货币最早产生的、最基本的职能,货币的其他职能都是以这个职能为基础的。 流通手段:也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为商品世界充当交易媒介,使所有的商品通过它进行交换。 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蓄水池”功能。即当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是,多余的货币会退出流通而成为贮藏货币。 支付手段:(1)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一切信用关系得以建立的基础;(2)克服了现款交易对商品生产的限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可能使买卖关系进一步脱节,使商品流通增加了爆发危机的可能性。 世界货币:在国与国之间作为商品和劳务流通的媒介,执行货币的各种职能。 第三节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R与商品的价格总额Q成正比,与同一货币单位货币速度E成反比.即R=Q/E.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金属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同实际需要量相适应,因而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纸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决定纸币流通量的规律,即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性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数量。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当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反之,也会引起通货紧缩。 第四节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构成要 素: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种类以及发行保障制度共4个要素。 2.货币制度的演变: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以及纸币本位制、 3.人民币制度:(1)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发偿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2)人民币发行权垄断于中国人民银行; (3)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4)人民币正在加快区域化、国际化步伐。 第三章信用与融资 第一节信用 1.信用: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体现的是债权债务关系。 2.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交易时,以延期付款形式或预付款形式提供的 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是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特点:(1)商业性用与特定的商品买卖相联系; (2)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商品的经营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