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畲族节日 畲族的招兵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畲族节日 畲族的招兵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畲族节日 畲族的招兵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畲族节日畲族的招兵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导语:畲族传统节日:招兵节“招兵节”是畲族传统的宗教性节日,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畲族祖先而设立的,它在畲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许

畲族传统节日:招兵节

“招兵节”是畲族传统的宗教性节日,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畲族祖先而设立的,它在畲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许你看到“招兵”这两个字会以为是部队招兵入伍,如果这样理解,你就错了,畲族的“招兵”是“招神兵”,是不是很好奇畲族怎么招神兵的,别着急,小编这就给你介绍下畲族的招兵节。

招兵节,是畲族纪念祖先的宗教性节日,现仅流行于粤东、粤东北畲族地区。相传远古时期盘瓠往番邦取番王头时,被番兵追赶,到海边,得到神兵的帮助,才安然返国。人们为了纪念自己的始祖,感谢神兵,每三五年举行一次“招兵”,向他们献祭。

但据实地调查,粤东畲族举行“招兵”大典的时间也不尽一致,丰顺县凤坪村畲族于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前的吉日举行。潮州石鼓坪畲族一年分两次举行:第一次(阴历“除夕”)“请神上表,安井谢灶,推龙谢土,请兵安营,大谢”,称为“请兵节”。

第二次(正月初四日),“请神、赏兵、祭符、散兵”,称“送兵节”。现在凤凰山区畲族已将“请兵”与“送兵”两节合并为五年举行一次,统称之为“招兵节”,活动时间定在农历的“大雪”至“冬至”之间的吉日举行,节期一般为三天三夜。

“招兵”仪式在公厅举行,请法师主持,祈求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全村男女老少前来参加助兴,甚为热闹。粤东北九连山畲族地区的“招兵节”,活动的时间,一般是在年景不佳、风雨不调的年岁,经族

生活常识分享

畲族历史文化资料

畲族历史文化资料 哭丧时,眼泪不得滴在死身者上哭丧 先为死者梳洗更衣,孝男孝女执陶罐到溪河边,点燃三支香,烧化纸钱唱〈〈买水歌〉〉。唱完。向河里舀水,俗称“买水”。舀水时,死者是男,要舀顺流水,以示男在天;是女,要舀逆流水,以示女居地。清水舀回后,要放在火炉上暖几分种,用白布在水中浸湿,在死者胸前揩三下,背后揩四下。死者不论贫富,衣着要新,旧衣和有口袋的衣服以及钱、米和有文字之物不能装殓。死者着黑色衣服,衣服有单、夹与棉的不同,穿衣以重数计算,一般上身9重,下身3重。女性则戴上结婚时竹制的三角形头冠。衣毕,为其理发(一般人病时就已理好头发)或梳头。这个过程均伴哭歌。死者梳穿戴完毕,从卧房移到后厅。用两条板凳、四块木板、一张草席为死者支起一张“灵庆”。而后,用炉灰裹成10个小粽子,缚在一枝桃枝上,放到遗体的旁边,人殓时扔到河里。有“祖图”的畲族村,遇上50岁以上的亡者,在其厅堂悬挂“祖图”3天。吊唁死者,打破哀伤寂寞的局面,增加“红也喜事,白也喜事”的气氛。死者装殓时间要择海水涨潮时分,忌讳“重丧日”和“三丧日”。装殓时,丧女哭唱《落棺歌》。 入殓 超度:为死者设立灵位,有的用纸扎灵屋、马和钱币等为供品,请和尚,亦称斋公(迷信职业者)和八音乐队,念经做斋,超度亡魂,引入天国,使死者安息,并寄托亲朋的哀思。一般做一昼夜,多则三天三夜。

在闽东、浙南,一般在山坡侧挖水平墓葬洞穴,用两根圆木垫着,推棺入穴,石块封口。少数在平地挖穴入棺,俗称“仰天窟”。 一次土葬 原墓穴不合理想,或当时找不到理相墓穴,而临时安葬者,一般在三年后择吉日起棺,捡拾先人骨骸装在陶制的金罂之中,另择风水好地作第二次安葬、修建墓地,俗称“二次葬”。 二次土葬 在近村山野处建三面墙的屋子,用于停棺,畲语叫“起厂”,在棺木四周打上泥墙,停棺数年后在拾骨装陶罐土葬。停棺拾骨土葬,应是迁入闽东、浙南之前的古习俗。 停棺拾骨火化土葬 畲族有悬葬之俗。悬葬又称岩葬。通常的葬法有2种:一是将盛有骨灰的陶瓮置于高处的石洞和田崖的石穴之中,外叠乱石遮挡。罗源县安井村灰瓮岩石洞至今仍保存3个古时陶瓮及部分骨灰;二是在山上的半崖处挖掘土洞,将棺木置其中,洞口用石块和泥巴封堵,过三年或更长些时间取骨(个别还采用焚烧)装于陶瓮,然后移葬他处。此俗,罗源县霍口、飞竹等地畲村仍沿袭。据罗源县内部分畲族相传,此葬俗始于古时的悬棺葬。其说法有二:一种说法是畲族祖先盘瓠为天上“星辰降世,生不落地,死不落土”,悬葬则寓其意;另一说法是畲族祖先盘瓠生前被鹿撞死凤凰山崖,葬于崖前,其子孙仿其祖先葬法。 悬棺葬

畲族的传统体育运动是畲族文化的一大特色

畲族的传统体育运动是畲族文化的一大特色,畲族体育运动形式多样,主张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畲族在发展民族体育文化的基础上,与世界体育文化相融合。小编很好奇畲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都有些什么,你们也跟小编一样想知道吗?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畲族武术 畲族武术基本上可分作棍术和拳术两大类。由于根术器械的长短及其功用有别,又有不同的名称:一种叫“丈八棍”,长一丈二尺,由单人耍弄;另一种叫“齐眉棍”(或称“盘柴槌”)长六尺(或四尺八寸),供两人对打。棍术动作复杂多样,有双头槌、三步跳、四步半、七步、九步、猴子翻身、天观地测等。 拳术(又叫“打工头”)在一些合族山村十分普及。做为拳术的一部分,还有令人叫绝的点穴功夫,有这种绝技者多是德高望重的老拳师。畲族拳术流传于金涵、七都、九都、八都、飞鸾、漳湾、城南一带畲族聚居村落。主要有龙尊拳、虎尊拳等。其主要动作有冲、扭、顶、搁、削、托、拔、踢、扫、跳,其步型稳健,坐马前轻后重,用三角连环马,利于攻守转换,出手则多用短打即收。使用器械有锄头、扁担、棍剑等。金涵乡畲民曾在第三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表演过拳械对练和对棍。 二、舞龙头 宁德畲族同胞,每逢节日,必有舞龙头活动,流传八都的猴盾和飞鸾的南山一带,用以纪念民族图腾,祝福村寨平安、庄稼丰收、族人欢乐。舞龙头曾在第三届民运会上表演并获表演奖。 舞龙头来源:一种舞龙运动,原是畲族的一种祭祀活动。器械只有龙头,没有龙身和龙尾。龙头和绣球用篾子编扎,用彩纸糊裱而成,直立安在木桶上。运动参加者为七至十人,一人持绣球,其余持龙头。在锣鼓声中,龙头随绣球翻滚、跳跃,该运动集技巧、武术、杂技、体操运动为一体,有各种造型,如迎龙伞、龙抢珠、龙珠伞大会串等。其运动形式有平地和桌子上两种。平地套路有龙王滚车、鲤鱼翻白、鲤鱼翻梁、猴子翻梁、小合包、大合包、雪花介顶、龙王成楼等。桌上套路有开四门、画眉四角、画眉跳对门、鲤鱼上滩、鲤鱼下滩、鲤鱼跳龙门等。 三、舞铃刀 又叫舞铜铃、舞钢刀。流传在闽坑、八都一带山区畲村。有跑、跳、冲、刺、劈等动作,由驱鬼待平安仪式而来。传统习俗只许男畲民参加。1949年后,经过整理,摒弃了封建传统,吸收女畲民参加活动。成为一项活泼、有力的传统体育项目。曾在全国首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表演。 四、摇锅 摇锅是源于浙江一带的畲族民间体育游戏。古时畲民为了强身健体,空闲时经常聚集在一起,用已破旧的锅当器材,一个或多个人站、坐在锅里,运用身体重心的变化和四肢、腰腹的力量,协调配合,使锅按不同的方向移动,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这就形成最早的摇锅活动。发展到现在已经演变成了畲族传统体育项目。摇锅项目集健身、竞技、娱乐、观赏于一体,简单易学、形式多样,适合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练习。 五、打尺寸 尺,代表断弓,寸即是残矢之意。其中“尺”长约一米,直径约2厘米的木棍。“寸”

畲族历史文化资料

畲族历史文化 ★填空 1.畲族歌曲的主要形式:历史歌、小说歌、劳动歌、礼俗劝世歌 1.畲族体育的产生原因包括:原始的生产劳动、自卫抗敌、原始宗教仪式、闲暇娱乐 2.游文良把畲语的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隋唐时期的古代畲语阶段、宋元时期的近代畲语阶段和明清至今的现代畲语阶段。 2.游文良把现代畲语划分9个方言区域, 即: 闽东区、闽北区、闽中区、闽南区、浙南区、浙中区、浙北区、粤东区和赣东区。 3.畲族的岁时节日,根据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传统节日、生产性节日、娱乐性节日和神事节日。 3. “四礼四舞”极具代表意义。四礼是指:《畲族婚礼》、《畲族成人礼》、《畲族寿礼》、《畲族迎客礼》;四舞是指《劳动舞》、《祭祀舞》《婚礼舞》和《敬茶舞》. 4.唐代以前是畲族服饰原始时期。 4.清代至民国,在畲汉交流日益深入的情况下,畲族服饰逐渐涵化成型。 5.畲族迁入浙江,以雷姓最早,始于唐永泰二年(766)。 5.明清时期,畲族迁移活动频繁,迁移路线复杂,迁移范围广泛,几近遍及闽、浙各地山区和赣、皖部分山区。 ★名词解释 文化生态学:是研究文化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的理论,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影响文化生存发展的一切因素,大体上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 文化景观:人们基于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而形成的具有文化要素叠加的地域存在。 文化群落:由具有衍生联系的多种文化或一种文化中多种文化要素(事象)组成的文化有机复合体。 文化生态系统:指由文化群落及其所在的地理环境(含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蹴石磉:又称滚石块,原为景宁大均、云和赤石、龙泉八都三处汉族李姓在正月于街上以人脚推石块的活动。蹴石磉的比赛主要有竞速和对抗两种。 打尺寸:参加者至少两人,多则五、六人。在活动场地上画一个圆圈,一人手持木棍站在圈内,木棍击竹条飞向前方,其他人在前场奔接,接到者可定“尺寸”。 民间信仰:是指民众自发地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与尊重。 畲族祖图:是山客人对远古始祖传说的图腾化。 醮仪:祈福禳灾的祷神驱邪仪式。 赤郎:浙南畲族与亲家伯一起迎亲的男的主歌手。 ★简答 1.畲族迁徙的原因有哪些?7 1.家庭与宗族文化的变迁的现状?7 2.请简答五个畲族的祭祀性节日。5 2.请简答五个畲族的生产娱乐性节日。5 3.请简答畲族的定亲程序?5 3.请简答畲族的迎亲过程?5 4.简析畲族体育的作用?5 4.在畲族社会,族长的职责有哪些?5 5.简要阐述凤凰装的构成。5 5.简要阐述畲族凤冠的五种样式。5 ★论述 畲族文化理解 畲族旅游发展的社区参与 畲族旅游资源价值、开发方案 畲族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球狮村畲族风情区概念设计方案说明

正平镇球狮村畲族风情 旅游度假区整体规划概念性设计方案说明 1 规划区发展战略与定位1.1发展战略 1.1.1发展战略 1.1.2发展策略 1.2发展定位 1.2.1功能定位 1.2.2目标定位 1.2.3市场定位 2规划综述 2.1规划任务 2.2 规划范围 2.3 规划期限 2.4 规划性质说明 3 现状解读 3.1 资源现状 3.1.1 自然资源 3.1.2 人文(文化)资源 3.2 畲族村寨概况 4 与周边竞合分析 4.1 本区域同类竞合分析4.2 外区域同类竞合分析 5 景点功能分区与设计内容 5.1功能分区 5.1.1以畲族村区位功能独特景观走向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原生态高端度假山庄 5.2设计内容: 5.2.1道路描述: 5.2.2畲族特色村寨大门广场 5.2.3畲族特色的房屋建筑群 5.2.4特色廊桥 5.2.5畲族节庆文化广场 5.2.6畲族风情小吃街 5.2.7蓝氏祠堂广场 5.2.8雁塔公园、古树神韵、竹溪堤岸走廊、梯田油菜花花海、烟叶产业园、荷花风景园、葡萄种植园、生态休闲垂钓中心、精品漂流、战火硝烟残壕。等等。 6 景区内配套设施的修复及完善

1规划区发展战略与定位 1.1发展战略 1.1.1发展战略 为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树立信丰党建和农业农村工作新标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深入挖掘畲族民族特色,以党建、“三送”为主抓手,全面推进球狮畲族村农业与农村工作,努力打造“多彩畲乡、山水畲乡、人文畲乡”,使球狮畲族村成为民族团结发展、党建示范引领、村庄宜居秀美,全市一流、全省领先的新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打造苏区振兴发展的少数民族模式。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创建:一是传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与体现畲族特色民居相结合,建设球狮畲族特色村寨示范园;二是畲族文化元素与党的建设相结合,打造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三是新型特色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建设少数民族小康村。 1.1.2发展策略 根据分析进行规划设计,确定“球狮畲情”的发展策略。融合畲族的历史文化典故,如“始祖盘瓠”、“义犬救主”、“图腾崇拜”传说,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概念,打造具有不同主题的“球狮畲情”。 1.2发展定位 1.2.1功能定位 创建畲族村少数民族风情特色综合示范点旅游度假区: “多彩畲乡、山水畲乡、人文畲乡” 1.2.2目标定位 目标:1山水景观园林生态功能 2畲族风情人文发展功能 3以旅游谋发展振兴苏区畲族人民的中国梦 理念:以山水为形、特色畲族文化为理念、建设多彩球狮村寨 1.2.3市场定位 旅游产品定位——畲族风情村寨休闲娱乐综合度假类。确定客源市场以后,该度假片区应以主体客源吸引物为依托,确定发展畲族民俗休闲及畲族村寨生产生活体验为主的产品定位开发。从历史性、文化性、主题性、本原性等出发进行旅游产品打造。 客源消费档次定位——本地区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注重于吸引服务中老年为主有田园情节,懂得乡村美好的中高端客源群体。 目标市场定位——以项目地为核心的1小时车程辐射圈城市群为主,同时放眼于本区域作为旅游强区的吸引来外围客源群体市场。 小结:规划中将侧重于畲族球狮村寨的旅游发展进行规划设计,形成多样发展,紧密协力,共建畲族村寨繁荣的发展诉求。积极响应发展振兴苏区、新农村建设、“三送”实现生态文化的号召,给美丽乡村建设增添靓丽一笔。 2 规划综述 2.1规划任务 本规划在深入解读和分析球狮村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球狮村畲族风情旅游度假区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给出整体区域的发展思路和主题形象定位,在整体统领的前提下,对村寨分别进行了主题定位、项目策划,并对重点区域进行专项设计,以此来指导球狮村寨的建设。 本次规划的规划主要内容包括: (1)现状解读; (2)与周边竞合分析

民族小学畲族传统艺术传承活动方案

民族小学畲族传统艺术传承活动方案 畲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绚烂多彩,畲族人民喜唱歌、擅跳舞。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专属的节日、风俗、和特有的体育活动。 我校是一所民族小学,在校生中绝大部分是畲族的孩子。在对畲族学生进行调查中发现,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了解畲族文化,体验过畲族风俗,见识过畲族传统艺术,能用畲族语言对话、唱畲族民歌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璀璨的畲族文化,正面临着淡化的危机。校领导意识到,拯救民族文化,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吸纳传统文化中先进的文化营养,构建校园新文化体系,用全新的特色文化培育一代新人,是一所民族小学的义务与责任。因此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决定积极开展畲族传统艺术传承活动,通过语言、歌曲、舞蹈、体育等方面,促进更多的畲族学生了解和学习到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精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一、畲语传承 前期工作: 1、收集、整理畲语校本课程资源,编写一套畲语校本教材。内容从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事物着手,并做到图文并茂。 2、根据学生实际探索其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形成一系列畲语校本课程案例。 3、规范并制度化畲语校本课程的开发,成立专门的课程研究小组,并聘请专家作定期的指导。 阶段性工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建立健全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发证制度,做到目标明确性、制度严肃性、形式多样性。 2、让学生了解有关畲族历史、畲族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畲语的兴趣。 3、收集畲语资料,并对所获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编印成完善的教材,做到学生人手一册,让畲族文化与孩子们走得更近。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畲族三月三的习俗

畲族三月三的习俗 畲族三月三传统习俗丰富多彩,其基本内容主要有吃乌饭、祭祀舞蹈、赶歌会,以及一些传统体育活动表演等。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畲族三月三的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畲族三月三的习俗 吃乌饭 据《浙江省少数民族志》载:景宁畲民三月三吃乌饭,是用一科,金语称乌枝、汉语称山馒头的小灌木嫩叶(即乌稳)捣碎取汁,浸泡大米煮成的饭。这种黑色的米饭十分可口,有青草芳香味,据说吃了这样的乌饭,上山不怕蚂蚁咬。 《景宁畲族自治县志》记载: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相传祖先因狩猎殉难,子孙们在这一天吃乌饭(糯米用乌枝叶汁即山馒头汁染黑蒸熟),有的地方还举行对歌,以作纪念。 做乌饭是取新鲜乌稳(山馒头)树的叶子洗净,放在石 臼里捣碎,取出过滤,用其汁将糯米浸泡半天,米捞起来沥干后,放在木饭瓶或陶饭颤等容器里文火蒸熟后,先供奉祖先、神灵,然后自己才能吃。这种饭看上去乌糟糟的,并不是很起眼,吃起来却是糯糯的,香喷喷的,非常可口,吃了还想吃。后来有人加入山间野味,如香菇、木耳等炒一炒和米一起蒸,那味道就更鲜美了。 千百年来,三月三前夕,舍家妇女背着竹篓唱着舍歌,上山摘乌稳叶。三月三这天,舍民家家户户做乌饭,吃乌饭,畲族村寨处处飘荡着乌饭沁人心脾的清香,有一家蒸乌饭,十家飘清香之说。舍民们或用乌饭宴请贵客,或带着乌饭团(20世纪60年代以前舍民把乌饭盛在苇叶饭包里)去赶歌会。 祭祀舞蹈

畲族是一个尊宗敬祖的民族,记述畲族源流传说的长联歌《高皇歌》载:(龙麒)自愿官唔爱,一心间山学法来,学得真法来传祖盘蓝雷钟学师郎,收师捉鬼法来强,手反千斤天罗网,凶神恶煞走茫茫。关于做功德,在《盘靓世考》中有载:盘瓢因为游猎跳过大树,被株尖所伤而终殡后长腰木鼓,长笛短吹,男女连声唱歌,窈窕跳踢舞弄者不能及。畲族祖图中即有闾山学法图像,也有多人手拿道具,州人手 擎写有超魂超度字样的木牌翩翩起舞的形态。由此可见,传师学师与做功德和舍民族的源流密切相关。据考,自唐宋以来就有舍民在景宁的救木山、澄照大赤洋等地定居,明代大量入迁,日后不断繁衍壮大。故而亩族祭祀仪式传师学师与做功德就在浙江景宁畲族聚居区代代相传,在三月三时,更以吃乌饭、跳祭祖舞等形式缅怀先祖,渐渐形成具有相对独特文化品味的祭祀仪式。 婚嫁仪式 畲族青年通常在三月三举行别具一格的畲族婚礼,新中国成立以后仍然延续这种习俗。近年来常常在三月三举行畲族集体婚礼,2008年参加婚礼的新人有十八对,其中还有一对外国新人。畲族婚嫁的主要过程有: 一、拦路迎亲 畲族实行一夫一妻制,远房同姓亦可婚配。民间婚姻程序有相亲、定亲、送日子单、送酿酒米、办出嫁酒席、办娶亲酒席、第三天回门、第一个春节拜年等。若是自由恋爱,可省去相亲一节。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办出嫁酒席。这天,男方组织迎亲队伍来女方家中,入村时放三个双响鞭炮,村上 姑嫂们即拿杉木枝拦于大门外的路上,表示晚上要对歌。赤郎(对歌手,男方 全权代表)折两小枝杉木枝放在路上方,折一小枝放置路下方,表示已明白亲家的安排。放大量鞭炮,递一个红包给姑嫂,姑嫂们就撤去拦路。有的地方是关门迎亲,即在门外放大量鞭炮后,塞进一个红包,里面姑嫂们就会开门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