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 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答案

3 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答案

3 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答案
3 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

一、(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解释加点词语解释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B去后乃至乃——才

C天又雨,公将焉之雨——下雨D是日,饮酒乐是——这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译:您和我的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正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

3 (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

共同主题:为人一定要讲诚信。

感受:

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1.解释下列词语

A过中不至至——B尊君在不?不——

C往者尝为邺令尝——曾经D孔子亦不师周公亦——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

②弱者抚之以仁。

译: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

3 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

三(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②相委而去委——舍弃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方——才④恐其自食其言也恐——害怕,担心

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C )

A 期日/中B对/子骂父

C 下车/引之

D 故人至/暮不来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译: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4.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答题要点:可从正面说,可从反面说。可就[甲]段来谈,可就[乙]段来谈,也可两段联系起来谈。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四(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亻及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及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亻及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 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 及事讫(完毕)

D 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相委而去杂然而前陈者B计日告之传一乡秀才观之

C 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

D 其为人若此安陵君其许寡人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友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4 文段理解。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做人要讲信用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郭伋守信_(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__,乙文侧重叙述。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 答: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

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五(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约定同行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归休:退休回家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译: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3 [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甲文:做人要讲诚信;

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共同之处: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陈太丘与友期行练习题

陈太丘与友期 一、解释加粗的词 ⒈太丘舍去舍:⒉尊君在不不: ⒊下车引之引: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⒌去后乃至乃:⒍相委而去委:去: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回答下列问题: ⒈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⒉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古今异义词。 太丘舍去奋不顾身 房舍整齐划一元方入门不顾 三顾茅庐 \ 七.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元方入门不顾。 八.《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四、阅读探究 1. 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2.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3.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4. 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5. 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五、迁移拓展 1. 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2. 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3. 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 4. 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翻译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 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 期行: 相约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今年。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 1.去古意:离开;今意:往、到。 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 4儿女古意:子侄辈今意:儿子女儿

陈太丘与友期行练习题精选.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尊君在不.:相.委而去: 2、解释下列加点字。 与友期行 .. ..:.过中而至: 去后乃.至:相委而去.: 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元方入/门不顾 3、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可以看出友人和元方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过本文之后,你对“守信”应该有了新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对守信的看法。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余映潮《陈太丘与友期行》课堂实录

余映潮《陈太丘与友期》 余老师的开课是那么朴实,那么自然,那么简练。“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请打开书,我们一起读‘陈太丘与友期’,读——”接下来他出示了三个课堂阅读活动:朗读,练习,品析。 第一个环节:朗读。这个环节余老师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的两个层次。通过朗读学生能够划分好层次了,就等于概括了内容。余老师教学的推进很细致。首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课文,做到用朗读表现课文的两个层次”。二是分工明确:“前三排读第一层次,后三排读第二层次。要求同起同落。”三是让学生读文、思考,尤其是让学生先商量一下读到哪儿,这是做到“同起同落”的一个保证。四是学生读课文,老师评价,“不错,很整齐,一下就读出了内容和层次。”五是请一位学生谈一谈为什么这样划分层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余老师提升式的小结:第一层讲的是陈太丘和他的朋友之间的故事,第二层讲的是陈元方与陈太丘的朋友的故事。这个环节的教学落实得扎扎实实。它的巧妙之点就是通过朗读让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内容,很有新意。这又让我们知道,原来朗读不仅仅是让学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把文章读得有感情,还可以读出层次的美感。 第二个环节:辨析。余老师首先提出五个练习活动:一是找出两个意思比较难以理解的字;二是找出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字;三是找出两个同形而意义有区别的字;四是找出两个字形不同而意相近的字,五是找出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当时我们听课的老师在想,是不是问题难度有点大了,从课堂实际效果看,叫“难易适中”。此版块的教学依然丝丝入扣的进行。先是引导学生读文,自主学习,每个同学任选一项。几分钟后,请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师生的活动非常充分。最后是余老师的精彩讲解,体现出厚重而实在的文言词语的教学。如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字“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期”,“相委而去”的“相”,尤其是这个“相”,不听余老师讲课,我还真不知它可以译成“我”,“相委而去”就是“委相(我)而去”;如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字“尊”“家”,有浓浓的“古代称呼”文化;再如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信”和“礼”,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品析。余老师出示话题:从文章中的一个字读出了……从文章中的一个词读出了……从文章中的一句话读出了……之后,余老师做了一个示范:我从这个“久”字读出了元方的爸爸是个很讲信用的人,朋友发脾气是没有道理的。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开始思考,余老师巡视。几分钟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充分自由的对话。这里,很细腻的品析了几处字词句的妙处。“尊君在否”的“尊”表现这位朋友还是有很高的修养的,用语文雅;“入门不顾”的“顾”用动作表达自己发脾气,写出了小元方是一个有脾气的人;“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一句,是元方在给爸爸的朋友讲道理,他很有礼貌,也说明他受到的家教很好;“下车引之”的“引”还是用动作表达内心的感情,知道自己做错了事,用一个动作向孩子示好,求得原谅,朋友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还有一个“怒”字,“友人便怒”,“怒”字比用“骂”字好,一是写出友人的性格,是一个很率性的人。二是让我们想出了此时的外貌形态和心理活动。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余老师很自然地小结:“尊”“怒”“惭”“引”,写出了一位知书达礼的客人,写出了一位很率性的客人,写出了一位知错就改的客人,客人的多个层面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这个小节可谓精巧,在品词析句中生成了对“客人”这一人物形象的全面理解。这是最值得我们欣赏的一个亮点。 最后,余老师用“议”的活动收课——“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说。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余老师让大家做笔记:这是一个开门见山的故事,这是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这是一个戛然而止的故事,这是一个运用了虚写手法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守信重礼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人的品行修养的故事,这是一个运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故事,这是一个用对话描写来展开情节的故事,这是一个用元方的话语来点题的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行》习题(含答案).doc

《陈太丘与友期行》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题 1.解释句中画线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行: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乃: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去: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顾: 惭:引: 2.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 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地点 “________”人物 ________事件“ ________”等要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 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 女儿

C.“未若柳絮因起” 句的意思是:不如化做把柳絮吹得天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人父的一种尊称;后者是,是人称自己的父 6.《咏雪》一文尾太傅两个人的回答的劣未做定,只是“大 笑”,十分耐人味,要你此的理解。 二、下面文段,回答 太丘与友期 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年七,外。客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是无信;子父,是无礼。”友人,下引之。元方入不。 1.划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是() A.友人十分愧,下引元方。元方入家后不友 人。 B.友人感到很愧,下引元方。元方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很愧,下去拉元方以(表示好感)。元方入家后没 有回看(他)一眼。 D.友人十分愧,下去拉元方。元方不友人自己入家。 2.解文中画的全都正确的一是() A.期(日期)去(离开)委(委任)信(信用) B.期(定)去(离开)委(舍弃)信(信用) C.期(日期)去(到??去)委(舍弃)信(相信) D.期(定日期)去(去往)委(委托)信(相信)

陈太丘与友期行逐句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 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 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 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转身进入家门,也不回头看他。 注释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过中:过了正午。至:到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舍,丢下;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乃:才。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 君:您。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这里指表示歉意的动作。 顾:回头看。信:诚信,讲信用。与:和时年:这年(那时)。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丢下,舍弃。而,表转折。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惭:感到惭愧。礼:礼貌。引之:拉住。不:通“否”,是不是。已去:已经离开。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曰:说则:就是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刘义庆编撰。古今异义词去古意:离开今意:到、往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 通假字 1、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词类活用 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内容】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太丘和一个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朋友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就一个人走了。他走了之后,朋友才到。这时陈太丘七岁的儿子陈元方正在家门口玩耍。朋友从陈元方那里得知陈太丘走了,非常生气,骂陈太丘不是君子。陈元方据理反驳了父亲的这个朋友,认为他不守信还骂人,是无信无礼之人。朋友听后觉得很惭愧。 剖析课文 1.对于故事结尾的“元方入门不顾”这句话,你如何看待? 解答:故事结尾有争议,可以自由解答。 ①观点一(元方不失礼):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并且元方那时才7岁,还很幼小,完全不存在失不失礼。 ②观点二(元方失礼):可以理解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何况对于长辈,是应该持以尊重之态的,怎么能够如此不讲礼节?对方知错后,怎能“入门不顾”? 2.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 ①交代陈元方与来客对话的背景的句子是: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说明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的朋友 ②友人发怒的原因是: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③对话的地点是:门外 文章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同步习题

《世说新语》二则测试题《陈太丘与友期行》习题 1.《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是由时期组织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篇。 2.解词:期行:期:日中: 舍去:舍:去:乃: 戏:尊君在不:不: 相委而去:委:下车引.之:顾: 2.翻译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2分)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元方入门不顾。 4.作者交代元方“时年七岁”,有何作用?(2分) 5.面对友人责骂自己的父亲,元方是如何回答的?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特点?(4分) 6.“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7.“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2分) 8.元方“入门不顾”的理由是什么?试用文中关键词语作答。从元方的做法中你获得为人处事有哪些原则?(2分)

9.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3分) 10.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1分) 11.《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4分) 1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13.在现实生活中,对人的称呼也有不同说法,试试说说以下情景该如何称呼,称别人的女儿常称,称别人的儿子常称,称自己的过世的父亲常称。(3分)1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世说新语》二则测试题《陈太丘与友期行》习题 3.《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笺疏》,是由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 2.解词: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乃:才 戏:玩耍,嬉戏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不:同“否”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舍弃下车引.之:拉,牵拉顾:回头看 4.翻译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和友人相约同行,约定中午出发。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中午你还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当着孩子面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门去。 3.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2分)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题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 阅读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阅读二: [甲] 《陈太丘与友期》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2分) ①尊君在不?②诺,期返而食。 2.解释下列句中横线的字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5.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阅读四 (甲)《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横线的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精品)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整理

人教版七上《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篇。 二、给加点字注音: 舍.去(shě)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 三、句读停顿:(每句停两处)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 ③元方/入门/不顾 四、重点字词翻译: 1.与友期.行(期:约定。) 2.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舍:舍弃。去:离开。) 4.去后乃.至(乃:才。) 5.门外戏.(戏:嬉戏,游戏,玩耍。) 6.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7.相.委.而去(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8.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9.则.是无信.(则:就。信:讲信用,守信用。) 10.下车引.之(引:拉,牵拉。) 1.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五、字词分类归纳: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 (二)一词多义: 1.之: ①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 ②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

2.而: ①俄而.雪骤(与时间词连用,不译) ②相委而.去(连词,表修饰) (三)古今异义: ①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②与人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四)词类活用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②友人惭.(意动用法。惭:对……感到惭愧) 六、重点句子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2.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译文: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真不是人哪!跟我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先离开了。 4.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朋友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很惭愧,便下车来拉他,元方头也不回地跑进了(自家的)大门。 七、问题梳理: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元方入门不顾”。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对话描写。 2.通读全文后,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答:元方是一个聪敏过人、率真方正、明白事理、懂得礼仪、落落大方的孩子。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及练习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一、解释加点字。 ⒈太丘舍.去舍:⒉尊君在不.不:⒊下车引.之引: 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⒌去后乃.至乃:⒍相委.而去.委:去: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五、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古今异义词。 太丘舍.去奋不顾.身房舍.整齐划一 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茅庐 七、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元方入门不顾。 八、《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九、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⑴《咏雪》: ⑵《陈太丘与友期》: 反思:

《陈太丘与友期》参考答案: 一、⒈放弃⒉同“否”⒊拉⒋约定⒌才⒍舍弃、丢失;离开 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①那朋友;②太丘那朋友 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五、⒈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 2.对比 六、①舍:放弃;②房屋顾:①照顾;②回头看;③拜访 七、(1)惭愧。 (2)轻视。 八、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 九、(1)无奕女咏雪的佳句博得谢太傅的赞赏。(2)元方将父亲的友人驳斥得理屈词穷。

《陈太丘与友期》《陈元方候袁公》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7-11题共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③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④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⑤动静⑥,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①绥:安抚。②恣:任凭。③孤:王侯自称。④法:政法 ⑤周旋:谋划⑥动静:举止。 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 ③.元方入门不顾()④久而益敬() 8.“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 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2分) 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B.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C.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D.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 分) (2)弱者抚之以仁。(2分) 11.从【甲】文元方财友人的批评话语中可以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入门不顾”的行动中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从【乙』文元方回答袁公的提这一内容中可以看出元方的性格特点。(3分) 答案: 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②相委而去(丢下,放弃) ③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④久而益敬(更 加) 8.“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 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③)(只写序号)。(2分) 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B.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完整版)陈太丘与友期练习题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练习题及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_______》,由__________的__________所编著。该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反映了__________文人的思想言行。 2、加点字解释 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_ _________ 过中不至_________... 太丘舍去_________ 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 门外戏_________ _________待君久不至_________ _________ 非人哉_________ _________ ... 相委而去_________ _________君与家君期日中_________ 则是无信 _________ _________ 对子骂父_________ _________ .... 下车引之_________ _________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 _________ ... 3、句子翻译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友人惭,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学习目标 1.准确朗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疏通、理解文意。 2.通过学习语言和动作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3.了解古代谦敬词的运用,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优美品质。 一、导入 自古以来,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至今流传,成为人们的美谈。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少年儿童的故事呢? (汉代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虚之礼;司马光砸缸,智救小伙伴;曹冲七岁懂得巧称大象的体重) 同学们说得都不错,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的小英雄——陈元方,一起看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及重音的变化,读出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2.指名朗读。 3.齐读 注意字词:不(fǒu) 三、译读理解 1.自主学习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自主疏通、理解文意。 2.组内讨论自主学习成果,解决疑难字句。 3.小老师引领全班同学展示。 4.自由抢答:重点字词句检测。 5.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明确】 (1)重点字词: 期.日中: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古今异义);过中不至.:到; 去后乃.至:才;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 君:对别人的尊称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古代常见的敬辞和谦辞(家大,舍小,令外人) 敬辞:令尊、令堂、赐教、高见、高寿、久仰、劳驾、赏脸、贵姓、贵庚…… 谦辞:家父、家母、愚兄、小女、小店、鄙人、寒舍、见谅、拙作、拙见…… 在汉语称呼语系统中,有“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诀,即称呼自己的亲属用谦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用“家”,如“家父”“家母”等,比自己辈分低或年幼的用“舍”,如“舍弟”“舍侄”等,称呼对方的亲属一般用“令”,如“令尊”“令爱”等。 (3)重点句型

陈太丘与友期翻译及阅读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翻译及阅读答案 篇一:《陈太丘与友期行》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解析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注释:①期:约定时间。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 2.尊君在不( ) 3.下车引之( )4.元方入门不顾( ) 二、翻译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过中不至:去后乃至: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参考译文和】 79.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那个朋友没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才来。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戏耍。那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回答说:“等你很长时间,你不来,已离开了。”那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则是没有信用;当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没有礼貌。”友人惭愧,走下车来拉他,以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一、1.放弃 2.同“否” 3.拉4.不回头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三、那朋友太丘那朋友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篇二:《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仔细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下列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用/划出下面朗读停顿的地方。元方入门不顾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尊君在不()③下车引之()④入门不顾() 3、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陈太丘与友期》历年中考试题汇编

《陈太丘与友期》历年中考试题汇编 编辑整理: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09年玉林市)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则是无信 / 是进亦忧,退亦忧 B、太丘舍去 / 屋舍俨然 C.相委而去 /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D、下车引之 /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2.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 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就出发了,离开家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只好丢下朋友一个人出发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参考答案』(略)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完成题目。(14分)(07泉州市)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择、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

《世说新语二则》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8课】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B.去后乃.至(才)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D. 太丘舍去.(去……地方) 【解析】A约定。B才。C回头看。D离开。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大雪日内集 ..雪骤(不久) ..(内在联系) B.俄而 C.讲论 ..文义(讲解) D.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解析】A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3、选出与“相委而去”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C ) A、出淤泥而.不染 B、思而.不学则殆 C、环而.攻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 【解析】例句表示顺承。A表转折。B表转折。C表顺承。D表并列。 4、选出下列“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B ) A.渔人甚异之 B.何陋之有 C.下车引之 D.属予作文以记之 【解析】A代词,这件事。B宾语前置的标志。C代词,指陈元方。D代词,这件事。 5、选出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B ) A.渔人甚异之 B.无案牍之劳形 C.具答之 D.吴广佐而杀之 【解析】例句是代指陈元方。A代词,这件事。B主谓之间。C代词,桃花源中人的问题。D代词,指两尉。

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 A、相委而去.(去:去到) B、君与家君 ..:你的父亲) ..期日中(家君 C、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D、日中不至.(至:至于) 【解析】A去:离开。B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D到。 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去后乃至 ..(乃至:才到) B.相委.而去(委:委托) C.与友期.行(期:约定) D.下车引.之(引:拉) 【解析】B委:舍弃。 8、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C ) A.白雪纷纷何所似(译:纷纷扬的大雪飘向什么地方?) B.俄而雪骤,公欣然曰(译:不久雪花突然停止了,公因此高兴地说。) C.撒盐空中差可拟(译:这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译:谢太傅一家人因为寒冷而靠在一起。) 【解析】A何所似:像什么。B雪骤:雪下得急了。D寒雪日内集: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9、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C ) A.尊君在不(译:尊敬的君子在不在) B.待君久不至,已去(译:等待你很久时间也不到来,约定时间已经过去了)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译:正午时你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D.元方入门不顾(译:元方赶着回家而顾不上他) 【解析】A尊君:您爸爸。对对方爸爸的尊称。B已去:已经离开了。D顾:回头看。 10、下面对《咏雪》文中句子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本文题目为“咏雪”,点明全文的主旨是赞叹雪花的高洁和雅观。 B.兄子胡儿的比喻更多的是形似,下雪如“撒盐”。 C.兄女的比喻则是神似,下雪如“柳絮”的轻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