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升本大学语文练习题集锦附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练习题集锦附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练习题集锦附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练习题集锦附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练习题集锦

●精读篇目(21篇)

(一)论语十则

一、词语解释题

1.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乎?(时习:经常温习。说,通悦,高兴。)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含怒,怨恨。)

3.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

...而正焉。(就有道:跟从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4.不患.人之不已知

...,患不知人也。(患:担心。不己知:宾语前置,不知己,不知道自己。)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无,无所得。殆:疑惑,不安分。)

海(huì):教海,引导。女:通“汝”,你。)

6.由!诲女

..:

..知之乎?(诲女

是:此,这。“知”通“智”。是聪明、有智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是.:.

慧、态度明智的意思。)

zhì,牢记在心里;厌:通“餍”,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

....哉?(识:

满足。何有于我:即于我何有,对我没有什么遗憾了。)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焉:师法,效仿的人或地方)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彫:同“凋”,凋零,残落。)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端正;令:命令;虽,即使;从:听从)

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

..以成.仁。(无:没有。生:生存,活命。以:而,来。杀身:..害仁,有杀身

牺牲生命。成:成全)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B)

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A )

A.仁 B .义C.礼D.信

3.《论语》一书的体裁是( C )

A.对话体B.专论体C.语录体D.评述体

4.下列孔子语录中,说明乐于切磋的是( A )

A.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下列孔子语录中,含有“烈火见真金”“路遥知马力”之意的是(C )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下列孔子语录中,提出了被视为儒家道德节操最高境界的是(D)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D.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下列孔子语录中,运用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下列孔子语录中,说明学习方法的是(A)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D.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9.下列孔子语录中,没有含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项是(A)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B.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三、简析题阅读下边的一则语录,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1.“子曰”中的“子”是对谁的尊称?

孔子

2.从好学的角度,概括出这段话的三层意思。

孔子说:学了,然后经常练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这样的人,不也就是君子吗?

3.这段话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反问。

(二)谏逐客书

一、单项选择题

1.李斯《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 C)

A.排比对偶联翩,行文气势充沛

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C.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

D.论证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要害

2.下列文章中,以驳论为主的是( D )

A.《季氏将伐颛臾》

B.《寡人之于国也》

C.《秋水》

D.《谏逐客书》

3.《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 D )

A.秦国依赖客卿才强大起来

B.重物轻人不是统一天下的正确方略

C.驱客卿比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D.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4《谏逐客书》列举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重用客卿而取得大成就的事实,来证明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种论证法是( A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5.《谏逐客书》铺陈秦王所喜欢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 D )

A.批评秦王声色误国

B.宣扬秦国强大富足

C美化秦王以增强其接受劝谏的可能性 D.阐发重物轻人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

6.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用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都出产于外国,来证明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种论证

方法是( D )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7.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指出纳客之利,又说逐客之害,这种论证方法是( C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8.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说驱逐客卿是“藉寇兵而赍盗粮”,后说驱逐客卿是“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这两者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是( C )

A.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B.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C.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对比法

D.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对比法

9.本文中,作者用“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做法来论证秦王的错误,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对比法

C、演绎法

D、类比法(B )

10.作者用“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论证“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里运用论证方法是( D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11.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C )

A、《五代史伶官传序》

B、《答司马谏议书》

C、《谏逐客书》

D、《报刘一丈书》12.李斯的代表作是(A)

A、《谏逐客书》

B、《寡人之于国也》

C、《大同》

D、《陈情表》

13、李斯的《谏逐客书》选自(B)

A、《左传》

B、《史记》

C、《战国策》

D、《国语》

14、《谏逐客书》贯穿始终的论证方法是(A )

A、由个别到一般

B、由一般到个别

C、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比较

D、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

二、多项选择题

1.《谏逐客书》的说服力来自于( ABDE )

A.论点始终紧扣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

B.反复对比论证利害得失鲜明

C.正言直谏,敢于批评秦王耽于声色

D.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E.语言铺陈排比,文章气势充沛

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这四君指的是(ABDE )

A.秦缪公

B.秦孝公

C.秦始皇

D.秦惠王

E.秦昭王

3.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下列论据来论证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其中运用类比论证法的有(BCDE )

A.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王“皆以客之功”

B.“地广者粟多”

C.“泰山不让土壤”

D.逐客是“藉寇兵而赍盗粮”

E.五帝三王“地无地方,民无异国”

4.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里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有( ABCD )

A.排比

B.对偶

C.比喻

D.类比

E.归纳

三、简析题

1.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

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

(1)能体现这段文字中心论点的是哪几句?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

(2)概括所列举的论据

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用客卿而帝业的事实为论据,说明客卿的功劳。

(3)这段论证的说服力来自哪里?

用的事实说话。

(4)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来:迎来。举:攻取治:安定从:通“纵”,即合纵,指南北六国联合秦。

西面:面向西方的秦国施:延续杜:削减,削弱。

(5)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一层:(开头至客之功)列举记叙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重用客卿而成帝业的事实。

二层:(由些观之……段末)议论客卿的功劳。

(6)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答:归纳法、例证法。

(7)这段文字所列举的秦国四位国君任用客卿建立功业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穆公用士侧重于不拘一格,直接靠他们夺取霸权;孝公用商鞅之法,侧重改革,强在国力;惠王用张仪之计重在外交;昭王得范雎重在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加强自己的统治。

这样写的好处在于:说明无论是在哪个时期、哪个个领域秦国的强大都离不开客卿的功劳。

(8)这段文字中使用了何种性质的论据?

答:事实论据。

2.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概括这段文字的旨意

答: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

(2)这段文字可划分为两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答:一层:(开头至…无敌也)说明纳客之利。

二层:(今乃……段末)说明逐客之害。

(3)划分前一部分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答:一层:(开头至…无敌也)说明纳客之利。

(4)前后两部分构成怎样的关系?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段整体上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古今、正反对比关系。对比论证的方法。

(5)前后两部分各自又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答:前一部分运用的是:类比论证方法;后一部分运用的是比喻论证。

3.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1)为什么说文章最后一段总收了全文?

答:因为这一段分别概括了前文中各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得出结论。

(2)这段文字中,什么地方运用了对比论证法?

答: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一减一增,内虚外怨,所以增减、内外就是对比。

(3)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本文能够说服秦王的关键在什么地方?

答:秦王怕灭亡,想保住江山。

4、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所以

..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

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击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

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流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

..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含义。

所以饰后宫:因此说:通“悦”高兴、愉悦所以跨海内:能够,用来

(2)这段话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不能重物轻人。

(3)这段话是立论还是驳论?

答:驳论。

(4)这段话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例证法、归纳法。

(5)这段话中使用卫何种性质的论据?

事实论据。

【课文翻译】

我听说宗室大臣在计议驱逐客卿的事,我个人认为这是做错了。

过去,秦穆公访求贤才,西边把由余从西戌争取过来,东边在宛地得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招来丕豹和公孙支。这五位贤士都不出生在秦国,可是穆公重用他们,于是兼并了二十个小国,成为西部诸侯的霸主。孝公采用了商鞅的办法,移风易俗,人民因而富足兴旺,国家因而富强,百姓愿意为国家出力,各国诸侯都表示亲近归服,战胜了楚、魏两国的军队,占领了上千里的土地,直到今天秦国社会安定,势力强盛。惠王采用张仪的计策,攻占了三川地区,西边兼并了巴蜀,北边

接收了上郡,南边攻取了汉中,并席卷了南方各族地区,控制了鄢、郢两都,东边占据了成皋,割取了大量肥活的土地。这样就拆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迫使他们面向西边事奉秦国,功绩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罢免穰侯,赶走华阳君,加强了秦王室的权力,制服了豪门贵族的势力,逐步吞并各诸侯国,使秦国建成帝王基业。这四位国君都凭借了客卿的功劳。从这些事实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呢!假使当初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予接纳,疏远士人而不予任用,这就不会使国家出现富饶的实际状况,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名声了。

如今陛下得到昆山的美玉,占有了随侯珠、和氏璧那样的宝物,悬挂着如同明月的珍珠,佩戴着太阿宝剑,骑着纤离骏马,立起翠凤羽毛装饰的锦旗,树起灵鼍皮的大鼓。这许多宝物,秦国不出产一件的,可是陛下却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能用,那么,夜光之璧就不能装饰在朝廷上,犀角、象牙制造的器皿就不能成为玩赏的东西,郑国、魏国的少女就不能充满后宫;駃騠名马也不能在马厩里饲养,江南所出产的金器锡器就不会被使用,西蜀的丹青也不能用来演染彩色:如果用来装饰后宫嫔妃的珠宝、充当姬妾的美女,娱乐心意和耳目的东西,都一定要秦国出产的才行,那么,宛珠装饰的簪子、镶满小珠子的耳环、东阿的丝绸衣服、精致华美的装饰品,就不可能呈南在眼前。而那些善于随着社会风尚而装扮雅致,善于把自己打扮得艳丽窈窕的赵国美女,也不能侍立在身旁了。敲瓮击缶,弹筝拍腿,又呜呜地唱着以娱乐耳目的,这是真正的秦国音乐;而郑国、卫国和桑间的新调,昭虞、武象之类的古代乐舞,都是外地的音乐。如今却抛弃敲瓮击缶的声音而听取郑、卫的时兴乐歌,停止弹筝而采用韶虞乐舞,这样做是为什么呢?这只不过是图眼前的快乐,使自己感官舒适罢了。现在选择人才,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适用,不问是否相宜,不论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人就得离开,凡是外来的客卿都要被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重视的是女色、音乐、珠宝、美玉,而轻视的则是人。这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做法。

我听说,土地广阔的,粮食就充足;国家强大的,人口就众多;武器精良的,兵士就勇敢。因此,泰山由于不拒绝土壤,所以变得那样大;河海不嫌育细流,所以才达到那样深;做王的人不拒绝民众,所以能显示思德。因此,地无四方之别,民无国家之异,四季生活富足美满,鬼神都来降福,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现在却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驱逐客卿,来使别国诸侯建立功业,使得天下贤士退缩而不敢向西,裹足而不敢进入秦国。这正是所谓“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

不出产在秦国而值得珍贵的东西很多,不出生在秦国而愿意为秦国效忠的人也很多。如今驱逐客卿来帮助敌国,拒绝民众而增加敌国的人口,对内削弱了自己的国家,对外则在各诸侯国中树敌,这样下去,要想秦国不发生危机,是不可能的。

(三)寓言二则

一、词语解释题

1.永之氓咸.善游。咸.:.都

2.一日,水暴甚

..,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暴甚

.....

..........绝:横渡。

..:突然上涨得很厉害。

3.中济

..,船破,皆游。

中济:中渡,即船行到了河中。

4.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寻常:度量单位。寻: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

5.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

今天为什么游在后面了呢?后:落在了后面。为:语气动词,表疑问,相当于呢。

6.吾腰千钱,重,是以

..后。

是以:因此。

7.何不去.之?

去:丢掉,抛弃。

8.不应.,摇其首.。

应:回答。首:头。

9.有顷益

...怠。

一会儿更加。

10.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

...为?

蔽:蒙蔽,这里指钱迷心窍,蒙昧无知。

且:将要,就要。

何以货

...:将钱财拿来做什么呢?

...........

11.且若是

..者乎?

..之溺大氓

..有大货

..,得不

若是:如果这样。

得不:岂不是,莫非。

大货:大利。更大更多的财利。

大氓:大人物。高官。

12.行遇物,辄持

..取,卬.其首负.之。

辄持:就拿来。

卬:同“昂”抬起。

负:背,驮。

13.背愈重

...不止也。

...,虽困剧

驮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十分疲惫劳累了。

14.其背甚涩

...不能起。

...,物积因不散,卒踬仆

背甚涩:后背很不光滑。

卒踬仆:最后跌倒。

15.人或.怜之,为去.其负。敬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或:有的

去:减去。

苟:如果。

故:原来一样。

16.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

极:用尽。

已:停止。

17.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

厚其室:使动用法,使他家里的财富增加。

18.黜弃

...,亦以病.矣。

..之,迁徙之

黜弃:罢官,遭贬斥。

迁徙:被流放。

病:困苦。

19.苟能起,又不艾.。

艾:自责,警醒。

20.日思高其位

..,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彩缤纷戒.。

...,而贪取滋甚

.....,大其禄

日思高其位

...:.使动用法。每天都在想着使自己地位增高,使自己的奉禄增加。

.....,大其禄

滋甚:更加厉害。

以:通“已”已经。

戒.:.警惕。

...

21.其名人也

....也。

....,而智则小虫

他们名义上叫人,而其智力(慧)则与小虫一般。

二、单项选择题

1.《哀溺文序》的文体是(B )。

A.小说B.寓言C.童话D.随笔

2.《哀溺文序》的主题思想是( C )。

A.应该学会游泳B.反对见死不救C.讽刺要钱不要命D.悲悼溺水而死者

3.下列语句中,使《哀溺文序》的主题思想得到升华的是(D)。

A.“吾腰千钱,重,是以后”“何不去之”。B.“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C.“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D.“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4.《蝜蝂传》的主题思想是(D)。

A.描绘小虫形象B.刻画小虫善于负物C.刻画小虫喜攀高D.讽刺腐败官僚5.《蝜蝂传》第一部分的表达方式是(A)。

A.叙述描写B.夹叙夹议C.抒情D.议论

6.《蝜蝂传》第二部分的表达方法是(B)。

A.叙述描写B.夹叙夹议C.抒情D.议论

三、简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1)这段文字的描述对象是什么人?

永州的一个善于游泳的人。

(2)作者的讽刺意图指向什么人?

爱财如命的人,为钱所蒙蔽心智的人。

(3)文中采用了哪几种正面描写方法?

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和表情描写。

(4)文中采用了哪几种侧面烘托方法?

反衬,对比。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1)蝜蝂主要有哪两种特性?

善负物,喜上高。

(2)作者为什么要描述蝜蝂的习性?

因为蝜蝂善负物,喜上高的两个习性正好与腐败官僚的贪得无厌、好向上爬的两个特点相对应。

(3)这篇讽刺性寓言主要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

类比。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1)这段文字主要抓住了“嗜取者”的哪两个特点来展开叙写?

遇货不避、日思高位大禄(贪得无厌、好向上爬)

(2)这两个特点与的习性之间构成了怎么的关系?

一一对应的关系。

(3)与文章第一段相比,这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段运用的是叙述描写,这一段运用的是夹叙夹议。

(四)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文章中属于史论的是( C )

A.李斯《谏逐客书》

B.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C.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D.司马迁《李将军列传》

2.欧阳修的文学主张是( C )

A.“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

B.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C. “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D. “胸有成竹”、“心手相应”

3.《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D )

A.满招损,谦受益。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D.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4.集中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反义词是( A )

A.盛与衰

B.天命与人事

C.满与谦

D.忧劳与逸豫

5.整体看来《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C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6.为了鲜明地体现主旨,《五代史伶官传序》所采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D )

A.托物言志

B.侧面烘托

C.象征

D.对比

7、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A )

A、史论

B、奏疏

C、小说

D、辞赋

8、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说明王朝的兴衰主要在于(B )

A、天命

B、人事

C、人才

D、伶官

9、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是(B )

A、王安石

B、欧阳修

C、苏轼

D、梅尧臣

10、《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诚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戒性语句是(C)

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满招损,谦得益”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论证,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的有( ABCD )

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D.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怜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所采用的主要论据是(ABE )

A.后唐庄宗“所以得天下”的历史事实

B.后唐庄宗“所以失天下”的历史事实

C.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的历史事实

D.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名言

E.《尚书》“满招损,谦受益”的名言

3.下列议论文中,全文贯注对比论证方法的有( ACD )

A.《谏逐客书》

B.《答李翊书》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答司马谏议书》

E.《论毅力》

4.下列文章中,主要通过对比手法来表达主旨的有(AB )

A.《答司马谏议书》

B.《五代史伶官传序》

C.《寡人之于国也》

D.《香市》

E.《种树郭橐驼传》

三简析题

1.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即事业成败的关键是看人的主观因素。

(2)概括这段的论据。

答:以庄宗得失下的经历来论述中心论点。

(3)作者用什么方法突现中心论点?请略加说明。

答:对比。其庄宗励精图治夺取天下,而又享乐腐化丢天下进行对比,得出了“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中心观点。

2.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怜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最能体现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的是哪两句?

答: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据?

答: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4)作者用什么方法来突出中心观点?请略加说明。

答:对比。用庄宗盛衰时的情景来进行比较。

3、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告知之臭。

(1)解释下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原:推本求原,推究。

(2)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出中心论点,引领全篇。

4、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告:告诉,叮嘱。

(2)将“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译成现代汉语

现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雪恨的心愿!

〔课文翻译〕

唉!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虽然有人说是在于天命,难道不是也在于人为!考察一下后唐庄宗得天下和失掉天下的原因,便知道这一点了。

世人相传晋王临死的时候,把三支箭赐予庄宗,并且告诉他说:“梁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立起来的,契丹曾同我约为兄弟。可是他们都背叛了晋国投靠了梁国。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雪恨的心愿!”庄宗接受了箭,并且把它们收藏在宗庙里。从此以后,每逢出兵打仗,就派遣官属用一少牢礼祷告于太庙,并请出那三支箭,装进锦囊,背在身上,一马当先,

等到胜利归来,再把箭放回原处。

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朝君臣的头颅,献入太庙,把箭放回先王灵位之前,禀告大功告成时,他气概轩昂,真可以说得上是气势雄壮啊!可是等到仇敌已被消灭,天下已经平定,只是一个普通的军士在夜间一声呼唤,作乱的人便四面响应,而自己仓皇向东奔,还没有见到叛贼,士卒就已经离散。君臣相对而视,不知投向何处,竟然对天发誓,割断头发,痛苦流涕,这个时候,他是多么悲惨啊!难道是取得天下困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或者导致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尚书》说:“自满招致灾祸,谦虚得到益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身败亡,这是当然的道理。所以正当兴盛的时候,普天之下的英雄豪杰没有谁可以和他争锋;可是当他衰败的时候,数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能使他人死了国家也灭亡了,破天下人耻笑。祸患往往是从细微小事积累起来的,而有才智勇气的人又常常因过分沉溺于某种事物而陷入困境,所以败身亡命的,难道只有伶人吗?”

(五)答司马谏议书

一、单项选择题

1.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的是(A)。

A.王安石B.欧阳修C.苏轼D.范仲淹

2.《答司马谏议书》中“谏议”是指(C)。

A.名B.字C.官职D.劝谏

3.《答司马谏议书》“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君实”指(A )。

A.司马光B.君王C.蒙君实D.诚实

4.王安石以“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有司”驳斥(A)。

A.侵官B.生事C.征利D.拒谏

5.王安石以“举先王之政,以兴利作弊”驳斥(B)。

A.侵官B.生事C.征利D.拒谏

6.王安石以“辟邪说,难壬人”驳斥(C)。

A.侵官B.生事C.拒谏D.致谤

7.王安石以“盘庚之迁”的事例驳斥( D )。

A.侵官B.生事C.拒谏D.致谤

8、下列哪位作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C)

A、李清照

B、辛弃疾

C、王安石

D、杜甫

9、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什么体散文?(B)

A、赛疏

B、书信

C、辞赋

D、小说

10、《答司马谏议书》的总体行文风格是(D)

A、慷慨激昂

B、平易质朴

C、含蓄委婉

D、刚柔相挤

1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驳斥司马光指责新法“征利”的观点时,所操持的理论依据是(C)

A、“受命于人主”

B、“举先王之政”

C、“为天下人理财”

D、“度义而后动”

12、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所采取的主要驳论角度是(A)

A、驳斥论点

B、驳斥论据

C、驳斥论证

D、驳斥态度

二、简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1)概括这段议论的中心论点。

作者针锋相对,逐条批驳司马光强加给的五条罪名。

(2)这段议论的驳论着眼点是什么?

驳论点。

(3)司马光攻击新法的主要观点有哪几个?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

(4)王安石驳斥司马光种种观点的总立论原则是什么?

作者先把名实必须相符确立为辨别是非的原则。

(5)这段驳论的力量主要来自哪里?

用新法的实绩逐条批驳。用事实说话。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婿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必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这段议论的驳论中心是什么?

驳斥司马光强加给他的“致怨”的罪名。

(2)这段话可分两个层次,请概括这两个层次的大意。

一层:表明自己是为了国事、皇上而有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而招怨,也是预先就想到的。

二层:用盘庚迁都的事实,说明坚持改革会受到怨诽是正常的,但时间和实践会证明这是

对的。

(3)在驳斥过程中,作者揭露了什么?

保守势力为了一已私利反对新法是料想中的事。这也是王安石变法所招致的。

1、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

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

..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聒:强作解释,勉强唠叨。见:被视遇:看待。

(2)将“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现在详细地阐述事情的缘由,希望或许得到您的原谅。

(4)王安石引用盘庚东迁的历史事实来说明什么?体现了他怎么样的决心?

自己变法由于损害一部分官僚地主的利益而招怨、反对,是他先前所料想中的事。表明了

他要顶住压力,不为流言所动,坚持变法、维护新法的决心。

(5)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怎么样的风格特点?

寓刚于柔。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

..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知:领教

膏泽:施恩泽给这些人民。膏泽:这里作动词用。膏:油泽:雨露。

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动词,后一“事”字是名词。

(2)概括本段的中心意旨。

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绝不妥协的立场和决心。

[课文翻译]

安石说:昨日承蒙指教,私下以为和您交往相处已经很久了,而议论政事每每意见不合,这是因为我们在治国的根本方法上存在很多差异。虽然想强作解释,也终究不会得到您的理解,所以想省去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又想到您待我不薄,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草率从事,所以现在详细地阐述事情的缘由,希望或许得到您的原谅。

大概读书人所争论的,主要在于概念和事实关系,概念和事实弄清了,天下的道理也就掌握了。这次您用来指教我的,是侵犯了其他官员的权力、滋生事端、搜刮钱财、不听建议,以招致天下人的怨恨诽谤。而我则以为,接受皇上的命令,在朝廷上议论修订法律制度,然后交给各职能部门,不是侵犯其他官员的权力;称扬前代贤王的政治,以求兴利除弊,不是滋生事端;为国家管理财政,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的言论,斥责奸伪巧辩的小人,不是拒绝别人的建议。至于召来很多怨恨诽谤,本来就预料到会是这样的。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的日子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多把不关心国家大事,附和世俗、讨好众人作为美德。皇上就是要改变这种风气,而我也不管反对者多少,想出力协助皇上以抗击,那么众人怎能不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相与抱怨的是老百姓,不光是朝廷的士大夫。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了他的计划;考虑到这是合理的才付诸实施,是他看不出这样做有什么可后悔的地方。如果您指责我占据宰相的位置已经很久了,还没能帮助皇上大有作为,给百姓带来恩惠,那我是知罪的;如果说我现在什么事都不该做,只是墨守成规旧法,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

没有机会会面,心中不禁充满向往之意。

(六)氓

一、单项选择题

1.《诗经》中用于宗庙祭祀的诗是(D)。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2.《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3.《诗经·氓》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C )。

A.恋妇 B.思妇 C.弃妇 D.节妇

4.《诗经·氓》中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A )。

A.赋 B.比 C.兴 D.比兼兴

5.《诗经·氓》中运用比兼兴的诗句是(A)。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4.《诗经·氓》中使两个人物性格得到更鲜明体现的表现方法是(B )。

A.类比 B.对比 C.象征 D.侧写

5、下列诗句中,运用反比的是(D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6、下列诗句中引发议论的是(B)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7、下列诗句运用“赋”法的是(A )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8、下列作品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的是(A)

A、《氓》

B、《国殇》

C、《陌上桑》

D、《短歌行》(其一)

9、从表现方法上说《氓》是一首(B )

A、抒情诗

B、叙事诗

C、哲理诗

D、寓言诗

10、从内容上说《氓》是一首(D )

A、战争诗

B、劳动诗

C、祭祀时

D、弃妇诗

11、《氓》选自《诗经》中的(A)

A、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12、下列成语出自《氓》的一组是(C )

A、夙兴夜寐,夜以继日

B、夙兴夜寐,翻云覆雨

C、夙兴夜寐、信誓旦旦

D、夜以继日、信誓旦旦

13、下列诗句运用了比兴方法的是(C )

A、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C、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D、淇水汤汤,渐渐帷裳

二、多项选择题

1.《诗经》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有( ABDE)。

A.以四言为主 B.多用比兴

C.平仄协调 D.讲究节奏和韵律 E.常用重章叠句

2.《诗经·氓》中的对比手法表现在(AB)。

A.氓与弃妇的性格对比 B.氓的性格的前后对比

C.弃妇性格的前后对比 D.氓自身性格间的对比 E.弃妇自身性格间的对比

3.《诗经·氓》中抒情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主要有(AD )。

A.善良忠贞 B.卑劣无耻

C.虚伪凶狠 D.勤劳坚毅 E.委曲求全

4.《诗经·氓》中运用的比兴诗句有( BCDE )。

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于嗟鸠矣, D.其黄而陨 E.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三、简析题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指出其中的比兴句及其比兴意义。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里用桑叶的茂盛、润泽,暗喻女子的年青貌美。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黄落喻女子颜色衰老。

(2)这两首诗的抒写着眼点有何不同?

时间不同。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是年青貌美时,一是年老色衰时。相对应就是所受的遭遇也不同。

(3)指出体现女主人公不幸遭遇之原因的诗句。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指出其中的比兴句及比兴意义。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比弃妇自己遭受的苦难无边无尽。

(2)指出体现氓“士贰其行”的诗句。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3)指出体现女主人公决绝态度的确诗句。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阅读《氓》中的一段诗句,回答问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1)解释这段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愆:愆:过失,过错。将:请

(2)请按照作品情节的发展,挑出最能概括这段文字大意的原文。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3)结合诗句分析这段诗句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男:卑劣无耻、虚伪凶狠。

女:善良忠贞、勤劳坚毅。

4、阅读《氓》中的一段诗句,回答问题: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1)将这段诗句中的“载笑载言”译成现代汉语。

又说又笑。

(2)简要说明这段选文所写的主要内容。

女人公结婚时复杂情情绪和结婚时的情况。

(3)这段选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对比,比喻。

(4)这段选文刻画了怎样的人物性格特点?

女主人公的多情和对爱情的忠贞。

5、阅读《氓》中的一段诗句,回答问题: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1)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诗句译成现代汉语。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夙:早。兴:起来。寐:睡。

言既遂矣:是说你的目的达到了,就对我粗暴起来了。言:句首语助词。遂:达到。

(2)概括这段诗句的大意;

女主人公在结婚后,十分勤劳,努力治家。但不但没受到丈夫的感激,反而受到了打骂虐待。

(3)结合诗句分析男、女主我公的性格特点

男:虚伪凶狠。

女:、勤劳坚毅。

(七)归园田居(其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著名诗人是( A )。

A.陶渊明B.王维C.张若虚D.张继

2.下列诗句中,具有深刻喻意的是(C)。

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下列诗句,纯属白描的是(C)。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D.久在攀笼里,复得返自然

4.下列诗句中,纯用白描手法的是(A )。

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C.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D.久在攀笼里,复得返自然

5.《归园田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攀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里所用的修辞方法是(C)。A.比拟B.夸张C.比喻D.借代

6.《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里所用的修辞方法是(D)。

A.比拟B.夸张C.借代D.比喻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句中运用比喻表达深刻含意的有(ABD)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D久在攀笼里,复得返自然E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下列诗句中,具有用上下对比意义来表达诗旨的有(ADE)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C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D久在攀笼里,复得返自然E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3、下列诗歌属于古体诗的有(ABD)

A《归园田居》B《春江花月夜》C《登高》D《游子吟》E《书愤》

三简析题阅读《归园田居》,回答问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攀笼里,复得返自然

(1)这首诗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的大意。

全诗可分三个层次。

一层:前八句概写诗人从出仕到归隐的经过,着重表达他追求自由、崇尚自然的心志;

二层:中十句描述庭院和农村的自然景色,重在体现他适意田园、清静安宁的心境;

三层:最后两句以如释重负的语气,显示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收结全篇。

(2)说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多重喻义。

“羁鸟”、“池鱼”的喻意是官场的狭隘、禁锢;树林、深渊的喻意是田园的广阔、自由;而这两句的总体喻意,则是诗人对解脱困扰、重返自然的向往、追求。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何意义?

诗作主要抒写诗人崇尚自然的心志,表达他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官场的黑暗,表现出诗人不愿随顺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为什么说这首诗体现了陶渊明诗歌的平易近人的风格?

这首诗的取景、造句都很质朴。特别是中国描写田园风光的十句,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随视线转移所取的种种景色,都是农村最常见的事物,绝少夸饰之意,所用语言也几近口语,无雕琢痕迹,但却浅中寓深,淡中见味,充分体现出陶渊明清新淡远的审美情趣和平易自然的诗歌风格。

(八)春江花月夜

一、单项选择题

1.《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 B )。

A.张继 B.张若虚 C.孟郊 D.白居易

2.下列诗句中表示音讯不通,相思之情无法传送的是( C )。

A.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B.此时相望不相闻,原随月华流照君

C.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D.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3.下列诗句中,在写景中通过暗示手法抒写情感的是(D)。

A.玉户帘中卷不去 B.滟滟随波千万里 C.汀上白沙看不见 D.白云一片去悠悠4.《春江花月夜》“碣石潇湘无限路”中“碣石潇湘”的意思是(C)。

A.泛指天东地西 B.碣石山与潇水湘水 C.泛指天南地北 D.河北与湖南

5.《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中“扁舟子”指(D)。

A.渔夫 B.思妇 C.船工 D.游子

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最大的写作特点是(D)。

A.富有哲理 B.暗示手法 C.直接抒情 D.全篇借景抒情

7.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一片去悠悠”的暗示意义是(C )。

A.天气晴好 B.天气阴沉 C.游子远去 D.游子思归

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应照离人妆镜台”的暗示意义是(C)。

A.游子望月思归 B.思妇徘徊楼台 C.思妇望月思人 D.游子漂流他乡

9、《春江花月夜》中统摄各种物象的枢纽是( C )

A春B江C月D夜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作品属于乐府古题的是( A E )。

A.李白《行路难》 B.陆游《书愤》

C.陶渊明《游子吟》 D.杜甫《登高》 E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一首(BCD )。

A.新乐府 B.乐府古题

C.七言古诗 D.长篇抒情诗 E七言律诗

3、下列诗歌属于古体诗的有(ABD )

A《归园田居》 B《游子吟》

C《登高》 D《春江花月夜》 E《无题》

4、下列《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写到游子的有(ABDE )

A白云一片去悠悠 B谁家今夜扁舟子 C应照离人妆镜台

D可怜春半不还家 E不知乘月几人归

三、简析题

1、阅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按要求作答。

(1)划分本诗的段落,概括各段的抒情着眼点。

全诗可分为四部分。开首八句展现春江花月夜的自然景色,主要是描绘从海上月出到明月当空照亮整个江天的绚丽景观。接下来八句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主要是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诗人心中对人生的迷惘和感叹。再接下来十二句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人间离情别绪,主要是渲染高楼思妇难以排解的相思之情。最后八句又由写思妇转向写游子,主要是抒发江湖游子辗转反侧的思妇

之情。景物、人生、思妇、游子,这四者依次就是四个部分的基本着眼点。

(2)本诗通过对江南自然美景和人间离情别绪的抒写,引发了对什么问题的思索?

诗人对人情难圆的感叹和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

(3)本诗写景抒情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全篇借景抒情,处处情景交融。既相反相成又同步相生。

(4)说明诗作第一部分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部分描绘自然景观,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诗题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其作用在于从总体上为下文的人情抒写提供引人遐思的环境,制造启动情怀的氛围。

(5)比较说明诗作二、三两部分和第四部分借景抒情的不同特点与作用。

后面三部分都是合写景物和人情。二、三两部分,主要是用江月永照,引发生命短暂;用明月常圆,引发人间离别;用月光遍洒,引发思妇绵绵相思。在这里,情景交融的基本特点是相反相成;通过景与情的对比反衬,鲜明地体现出月圆人不圆的旨意。最后一部分,主要是用春归、花落、雾漫、月残来引发游子的思归之情。但在这里,景物的色调与人情的色调完全一致,情景交融的特点是同步相生;通过景与情的相互烘染,离别相思之苦就显得更加浓重。

(6)找出诗中有暗示意义的写景句,并说明其暗示意义。

“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渡”,暗示情不度;“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等等(7)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作者对人情难圆的感叹和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

(九)行路难

一、单项选择题

1.李白的《行路难》是一首( C )。

A.楚辞体诗 B.汉乐府诗

C.乐府旧题诗 D.新乐府诗

2.李白《行路难》中以借酒浇愁来抒写心中痛苦的诗句是( A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E.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行路难》中用行为细节来抒情的诗句是( B)。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所用的抒情达意方法是(C)。

A.细节描写 B.运用典故

C.象征暗示 D.对比反衬

5.《行路难》中,“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所用的抒情方法是( D)。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八

2011年普通高校专升本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八)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惟陈言之务去”出自() A.《谏逐客书》B.《种树郭橐鸵传》 C.《答李翊书》D.《答司马谏议书》 2.成语“夙兴夜寐”出自() A.《陈情表》B.《短歌行》C.《关山月》D.《氓》 3.《米龙老爹》的作者是() A.契诃夫B.莫泊桑C.欧·亨利D.托尔斯泰 4.《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 A.欧阳修B.宋祁C.司马光D.王安石 5.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A.初唐B.晚唐C.中唐D.盛唐 6.“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 A.神州B.中国C.中原D.九州 7.“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 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 C.《季氏将伐颛臾》D.《寡人之于国也》 8.《行路难》的作者是() 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李商隐 9.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A.曹操B.李斯C.诸葛亮D.王安石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A.山水诗B.乐府诗C.田园诗D.边塞诗11.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A.李白B.李贺C.白居易D.杜牧 12.《北方》一诗选自艾青诗集() A.《大堰河》B.《火把》C.《北方》D.《向太阳》 13.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A.小说B.散文C.散文诗D.政论 14.柳永《八声甘州》的线索是() A.登高临远B.睹物思人C.雨洒江天D.佳人颙望 15.《风波》中反复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 A.赵七爷B.七斤C.八一嫂D.九斤老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6.孔子名丘,字________。 17.所谓“四书”是指《孟子》、《大学》、《中庸》和《_________》。 18.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____________。 19.孟子回答了梁惠王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 20.庄子《秋水》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本体论是__________主义的。 21.《陈情表》选自《__________》。 22.鲁迅原名周樟寿,改名周树人。浙江_________人。 23.《箱子岩》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4.巴金的小说《家》、《春》、《秋》合称《__________》。 25.傅雷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___________家。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春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开卷)_3

12春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开卷) 一. 名词解释 1.《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战国史料;纵横家思想 2.《谏逐客书》:秦国李斯;人才制度;养士之风;吕不韦;郑国渠事件 3.唐宋八大家:唐代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中国古代第二个写作散文的高潮 4.契诃夫: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批判现实主义,尤其以短篇小说知名,代表作举例 5.李斯:法家代表人物;秦相;谏逐客 6.莫泊桑: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拜福楼拜为师,成名作《羊脂球》,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短篇小说之王” 二. 古文翻译。将下面这段文字译成通顺、流畅的现代汉语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如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略 三. 简答题 1. 阅读分析茅盾先生的《香市》,请简析“香市”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思想?写作上有什么主要特色? “香市”是庙会式的临时市场,主题思想:大革命后农村经济的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中国经济向半殖民地半封建转变,农民的贫困。写作特色:即小见大;对比反衬;场面描写 2. 莫泊桑在著名的短篇小说《米隆老爹》中,在短篇小说写作的艺术上,有哪些重要特色?举小说中实例进行分析 一、倒叙手法;二、叙述人称富于变化(一三人称转换);三、肖像描写;四、细节描写;五、个性化的语言 3. 谈谈韩愈的生平经历和文学主张(略) 四. 阅读分析题 (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1. 这段文字出自哪篇课文?主要在谈论什么问题? 2.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哪两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各自起到什么作用? 3. 把“不识曰”至“而苦程不识”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一)1.这段文字出自汉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作为一代名将,李广和程不识的对比 2.对比手法,性格、治军方法、各方面对他们俩的评价 3.把“不识曰”至“而苦程不识”一段译成现代汉语。(略) (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旦唱)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完整版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 题含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 1.《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杨衒之)为《》作的注,此书既是一部地理着作,也是一部散文佳作。 2.苏轼,字(子瞻/子由),号东坡居士,四川(成都/眉山)人,北宋着名文学家。 3.《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英国/意大利)剧作家。 4.《忆傅雷》的作者是(钱钟书/杨绛),他/她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围城/洗澡)等。 5.雨果,法国杰出的(浪漫/现实)主义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代表作有《》等。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晋侯饮.赵盾酒 2.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 3.自非亭午 ..夜分,略无阙处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三、简答题 1.简述《江水》一文的主要内容。 2.试简要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论述题 试分析《秋夜》中梦境描写的作用。 五、作文题 以“难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1.郦道元,水经 2.子瞻,眉山 3.英国,莎士比亚 4.杨绛,洗澡 5.浪漫,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说明: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饮:给酒喝。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使……饮”。 2.且:将要。 3.亭午:正中午。 4.吊:慰问。 5.老:尊敬,赡养。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江水》一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郦道元的《江水》主要描写了瞿塘峡、巫峡的开凿,巫山、巫峡的地理位置,新崩滩的形成,大巫山挺拔巍峨的气势,相关的历史记载和神话传说,以及三峡两岸美丽如画的四季风光。 2.试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参考答案:学生的分析在感悟诗中意境的同时要注意揭示出“渔翁寒江独钓”与柳宗元政治遭遇及其傲岸不屈个性间的关系,具体视学生结合诗作的分析情况酌情给分。 (说明: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凡学生有一己合理之理解即可酌情给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35分,共35分) 试分析《秋夜》中梦境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梦境,给了作者以广阔自由的想像空间,将一个个并不联系的生活片段、瞬间感受衔接起来,形成连续不断的电影镜头,让时空交错、今昔重叠、虚实渗透,在似真似幻,或实或虚中,凸现“民族之魂”浮雕般的伟岸形象。 梦,成为推动作者的思想发展的依据。 作者凭借梦境这个特殊的空间来进行创作构思,飞驰想像,全面展示了鲁迅的精神风采和人格魅力。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题 1.司马迁,字(子固/子长),西汉阳夏人,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着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袁枚,字子才,号(简斋/诚斋),钱塘人(今浙江杭州),清代诗人、诗论家。在诗歌创作上,他提出了“(神韵/性灵)说”,即主张诗歌应抒写胸臆,辞贵自然。 3.《蛮子大妈》的作者莫泊桑是(德/法/俄)国人,作品主要反映的是(普法/俄法)战争中普通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

普通专升本大学语文试卷

浙江普通专升本真题《大学语文》 一、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居“唐宋八大家”首位的作家是:( ) A.苏轼 B.王安石 C.韩愈 D.柳宗元 2.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 A.《左传》 B.《论语》 C.《史记》 D.《战国策》 3.下列文章中不属书信体的有:( ) A.《答李翊书》 B.《谏逐客书》 C.《答司马谏议书》 D.《报刘一丈书》 4.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是:( ) A.诗 B.词 C.曲 D.赋 5.《诗经·氓》中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6.《楚辞·九歌·国殇》之“国殇”的含义是:( ) A.感伤未成年男子的早逝 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 B.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士 D.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 7.“想佳人、妆楼颙望”中的“颙望”意思是:( ) A.远远眺望 B.举首凝望 C.低头凝思 D.抬头仰望 8.律诗中要求必须压韵的是:( ) A.首联与尾联 B.颈联与颔联 C.颈联与尾联 D.颔联与尾联 9.下列句中的“过”字不作“错误”解的有:( ) A.无乃而是过与? B.且尔言过矣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矣。 D.臣闻吏议逐客,窃认为过矣。 10.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 的作家是:( ) A.辛弃疾 B.李清照 C.柳永 D.苏轼 11.在《秋水》中,庄子用以说明“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的 是:( ) A.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B.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C.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D. 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12.典故运用是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的一大特色,下列词句中不属于典故的是:( ) 文案大全

专升本大学语文综合练习题

专升本大学语文综合练习题 1、《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2、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 A、巴金 B、郁达夫 C、老舍 D、朱自清 3、善于采用“欲擒故纵”论辩手法的作家是[] A、孟子 B、庄子 C、孔子 D、刘向 4、下列属于鲁迅先生所说“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是[] A、1927年 B、清代 C、汉代 D、元代 5、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就是[] A、顺叙 B、倒叙 D、插叙 D、平叙 6、鲁迅用“人肉的筵宴”为喻是为了说明[] A、中国文明的实质 B、中国精神文明的核心 C、奴化心态 D、中国历史的可怕 7、下列人物与张巡不构成相互映衬关系的是[] A、南霁云 B、于嵩 C、贺兰进明 D、许远 8、《始得西山宴游记》开头“居是州”的“是州”指[] A、柳州 B、永州 C、苏州 D、徐州 9、宋代作家中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是[] A、欧阳修 B、苏轼 C、王安石 D、苏洵 10、“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的“传”指[] A、《春秋》 B、《论语》 C、《尚书》 D、《左传》 11、《再别康桥》是一首[] A、咏物诗 B、借景抒发个人情怀的抒情诗 C、政治抒情诗 D、散文诗 12、“海太大了,我太小了”这句话所包含的大海的性格是[] A、温柔而沉静 B、超绝而威严 C、神秘而有容 D、乐观而深沉 13、朱自清《背影》中说:“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所用的方法是[] A、动作描写 B、表情描写 C、铺垫手法 D、侧面烘托手法 14、有“七绝圣手”之称的作家是[] A、李商隐 B、王昌龄 C、李白 D、杜甫 15、风格雄浑悲壮的作家是[] A、曹操 B、陆游 C、辛弃疾 D、苏轼 16、《氓》中属于赋的句子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7、《东篱乐府》是[] A、诗集 B、词集 C、曲集 D、文集 18、对宋初西昆派诗人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作家是[] A、李白 B、李商隐 C、杜甫 D、王维 19、孙犁的作品多以[]农村为背景。 A、河南 B、河北 C、湖南 D、山西 20、苏轼《前赤壁赋》中所说之理是[]家之理。 A、儒 B、佛 C、道 D、法 21、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国作家。 A、英 B、法 C、美 D、俄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王安石.欧阳修.苏轼.曾巩 .有“曲状元”之称的元代散曲家是() .马致远.王实甫.关汉卿.白朴 .“赋”作为一种文体,形成于() .战国时代.秦代.汉代.三国时代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论点、论据、结论.引论、论据、结论.立论、驳论、正论.论点、论据、论证 .《风波》、《断魂枪》、《苦恼》的作者依次是() .鲁迅、契诃夫、老舍.契诃夫、鲁迅、老舍.鲁迅、老舍、契诃夫.契诃夫、老舍、鲁迅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不忍登高临远.叹年来踪迹.渐霜风凄紧.是处红衰翠减 .《红楼梦》中,在宝玉挨打后,众人纷纷前来探望。请根据人物性格,判断下列哪句是薛宝钗的问候() .“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你可都改了罢!”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一”.“可好些了?想什么吃?叫人往我那里取去。” .《诗经》中的《氓》属于() .颂.大雅.小雅.风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 .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排律.七言绝句 .下列作品中,属于叙事诗的是() .自居易《杜陵叟》.屈原《国殇》.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陶渊明《饮酒》(其五) .下列人物形象出自同一篇作品的是() .沙子龙、赵七爷.王三胜、七斤.姚纳、德拉.黄省三、李石清 .“举案齐眉”、“乘舟梦日”、“鲈鱼堪鲶”三个典故所涉及到的人物依次是() .孟光、季鹰、伊尹.孟光、伊尹、季鹰.伊尹、孟光、季鹰.季鹰、伊尹、孟光 .“祸起萧墙”、“望洋兴叹”、“日薄西山”三个成语依次出自() .《季氏将伐颛臾》、《陈情表》、《庄子·秋水》 .《寡人之于国也》、《季氏将伐颛臾》、《陈情表》 .《季氏将伐颛臾》、《庄子·秋水》、《陈情表》 .《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陈情表》 .下列关于作品、作者、国别搭配正确的是() .《论学问》——培根——英国.《麦琪的礼物》——欧·享利——德国 .《米龙老爹》——屠格涅夫——俄国.《门槛》——莫泊桑——法国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鲁迅的《呐喊》、茅盾的《子夜》和巴金的《家》,都是我国世纪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是《雷雨》、《日出》和《茶馆》 .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指的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羡”、“建筑的美” .沈从文的《边城》生动地展现了浙东小镇淳厚古朴的民风 .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精彩试题(1)

大学网络教育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B ) A 《庄子》 B 《论语》 C 《孟子》 D《韩非子》 2.《季氏将伐颛臾》中“力就列,不能者止”作为论据,其性质属于( C ) A 历史事实 B 现实事例 C 名人名言 D 比喻 3. “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C ) A《论语》 B 《孟子》 C 《左传》 D 《战国策》 4.《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所运用的下列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 B ) A 且在邦域之中矣 B 先王以为东蒙主 C是社稷之臣也 D 虎兕出于柙 5.《伯克段于鄢》选自( D ) A《国语》 B 《史记》 C 《战国策》 D 《左传》6. 《伯克段于鄢》的主要人物是( A ) A庄公 B 武公 C姜氏 D 共叔段 7.《伯克段于鄢》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的意思是( C ) A 迅速 B 急忙 C 屡次 D竭力 8. 孟子和孔子同属( A ) A 儒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名家学派 9.“五十步笑百步”这一典故出自( B ) A《寡人之于国也》B《季氏将伐颛臾》 C《》 D《秋水》 10.使《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的问题是( B ) A五十步笑百步 B 为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 C 如何养生丧死无憾 D 如何以德治国和如何使民加多 11.下列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B ) A 孔子和孟子 B 庄子和老子 C荀子和韩非子 D孔子和老子 12. 庄子认为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 B ) A无限的B有限的 C巨大的 D 重要的 13.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C ) A 庄子 B河伯C若 D河伯与若 14.《冯谖客孟尝君》选自( B ) A《国语》 B《战国策》 C《史记》 D《左传》 15.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行为中蕴含着( C )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C人本思想 D民本思想 16.《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 A ) A 向 B 左丘明 C 司马迁 D战国史官 17. 《》选自( C ) A《论语》 B《孟子》 C 《礼记》 D《左传》 18.《》一文中孔子认为“”、“小康”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C ) A 人事制度 B物质文明建设C所有制形式 D 精神文明建设 19.《史记》是一部( B ) 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 国别体断代史

2015年专升本《大学语文》练习题

2015年专升本《大学语文》练习题 1.阅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 说着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诚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请回答: (1)这段文字所驳斥的谬论是什么?(2分) 这段文字所驳斥的谬论是:由于城破是从许远所分守的地方开始的,所以就认为许远是投降了敌人。 (2)这里用的是什么驳论方法和论证方法?(2分) 这里用的驳论方法是驳斥论据。所用的论证方法是:比较法中的类比法,即比喻论证方法。 (3)概括文中的论据,说明其属于什么论据。(3分) 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论据,一是人之死必有某脏腑先受病,二是引绳而绝必有处。这两个论据都是日常事理论据。 2.阅读梁实秋的《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 不可挽住的就让它去罢!问题在,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梁任公先生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去“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个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熙熙攘攘,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珅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不过三代以下唯恐其不好名,大概名利二字当中还是利的成分大些。“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时间即金钱之说仍属不诬。 请回答: (1)本片段从内容上可分为几个层次?哪个层次是论点?论点的实质是什么?(2分) 分两个层次:“不可挽住的就诖它去罢”为第一层;从“问题在,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至结尾为第二层。第二层是论点。论点的实质是如何处理和运用“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 (2)本片段中,作者在议论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比较论证中的对比论证法。

202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4)

202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4)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号的货号内。 1、《大同》论证理想社会时主要使用了( )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2、《左传》是一部( ) A.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B.国别体的历史著作 C.纪传体的历史著作 D.纪传体的断代史著作 3、《报刘一丈书》中“权者”的形象特征是( ) A.狐假虎威 B.贪婪虚伪 C.奴颜婢膝 D.才德称位 4、下列作家属于明代“后七子”的是( ) A.李密

B.侯方域 C.马致远 D.宗臣 5、苏轼《前赤壁赋》的感情变化线索是( ) A.由乐而悲由悲而喜 B.由悲而乐由喜而悲 C.由乐而悲由喜而悲 D.由悲而乐由悲而喜 6、在下列诗歌中富有理趣的是( ) A.《氓》 B.《蜀相》 C.《饮酒》 D.《从军行》 7、下列句中加点字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以此诟远诟:辱骂 B.能顺木之天天:天空 C.迨半奏,引商刻羽迨:等到 D.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赍:赠与 8、被誉为“曲状元”的作家是( ) A.马致远 B.白朴

C.关汉卿 D.郑光祖 9、李煜的《虞美人》是一首( ) A.悼亡词 B.抒情词 C.咏物词 D.怀古词 10、《季氏将伐颛臾》中“且在邦域之中矣”的“邦域”指( ) A.颛臾 B.鲁国 C.齐国 D.宋国 11、《马伶传》的作者是( ) A.明末清初的散文家 B.明末清初的小说家 C.元末明初的散文家 D.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12、《季氏将伐颛臾》所使用的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 ) A.且在邦域之中矣 B.先王以为东蒙主 C.是社稷之臣也

2019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

2019年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 A.七言古诗 B.七言律诗 C.七言排律 D.七言绝句 参考答案:B 2.下列各句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日食饮得无衰乎 译文: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B.沛公则置车骑 译文:沛公就放弃车马。 C.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 译文:我所拜访的屠夫朱亥,这个人是个贤能的人。 D.圣人无常师 译文:圣人没有平常的老师。 参考答案:D 3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故都”是今天的() A.北京 B.南京

C.西安 D.开封 参考答案:A 4.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论语》 B.《礼记》 C.《大学》 D.《中庸》 参考答案:A 5.下列诗句出自闻一多的《发现》的是() A.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B.啊,我年青的女郎! 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参考答案:A 6.《米龙老爹》在叙述方法上的特点是() A.顺叙方式和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使用 B.顺叙之中有插叙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 C.倒叙方式和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D.倒叙方式和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使用参考答案:D

7.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 译文:岂不是与汉明帝的意思相差不远吗! B.会须杀此田舍翁 译文:一定找机会杀了这个乡巴佬。 C.敕有司资倍送于永嘉长公主 译文:敕令相关部门所给陪送比皇姑永嘉长公主多一倍。 D.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其社稷之臣也 译文:如今见其引征礼义来抑制君王的私情,这真是辅佐陛下的栋梁大臣呀1 参考答案:A 8.小说《苦恼》的作者是() A.高尔基 B.屠格涅夫 C.契诃夫 D.莫泊桑 参考答案:C 9.《心灵的灰烬》一文的作者傅雷是我国的() A.文学家 B.科学家 C.翻译家

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论语》主要记载_______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庄子散文,想象丰富,多采用论辩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5、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好__________先生。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__________________,独伧然而泣下。 7、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壮罢低声问夫婿,____________________。 8、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 9、陆游,字务观,号__________。 10、李商隐诗名体皆工,成就斐然,尤以_____________最为突出。 11、苏轼与父苏洵、弟_______,合称“三苏” 12、矛盾小说著作主要有《蚀》、《虹》、《_______》、《腐蚀》、《清明前后》等。 13、钱钟书的主要著作有《读忆录》、《管锥篇》、《旧文四篇》等。长篇小说有《_______》。 14、《左传》是_________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15、《史记》是我过第一部_________体通史。 16、王昌龄与高适、_________同为盛唐边塞诗人代表。 17、韩愈卒后溢“文”,故后世称__________文公。 18、徐志摩的代表诗作《再别康桥》中的“康桥”即____________。 19、北宋与苏轼并称“苏黄”的诗人是__________。 20、李白的诗歌充满浪漫色彩,风格__________。 二、解释词语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斯: 舍: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吾老: 幼吾幼: 3、公退之瑕,披鹤,戴华阳巾,手持《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公退: 世虑: 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着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望洋向着: 莫己若: 5、况吾与子渔櫵于江渚之上,侣渔虾而友麋鹿,驾一叶扁舟,举匏樽以相居。 渔櫵: 侣渔虾: 6、自衿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右,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自衿功伐: 过矣: 7、唯圆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彭泽:

2014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4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单选《漱玉词》的作者是()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作品的知识。 【应试指导】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第2题单选《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具体内容。 【应试指导《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有十五国风.大多是民歌;“雅”有《大雅》《小雅》,是产生于王都附近的诗.多数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 第3题单选下列作家同属于“文学研究会”的是() A.鲁迅、沈雁冰、冰心 B.郭沫若、沈雁冰、朱自清 C.鲁迅、郁达夫、冰心

D.沈雁冰、朱自清、冰心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国现代文学常识。 【应试指导】鲁迅、郭沫若、郁达夫不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排除A、B、C三项,选D项。 第4题单选王昌龄《从军行》(其四)的体裁是() A.五言律诗 B.七言绝句 C.五言古诗 D.杂言诗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体裁。

【应试指导】王昌龄以擅长七言绝句著称,人称“七绝圣手”。《从军行》(其四)通过描写边地艰苦生活与激烈的战况,表现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誓扫边尘,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是王昌龄七绝代表作之一。 第5题单选关于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此诗写作于抗曰战争临近胜利之时 B.此诗抒发了诗人深沉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C.“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敌人对祖国的侵略和践踏 D.“激怒的风”象征着中国人民的愤怒与反抗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相关知识。 【应试指导】《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曰战争开始后的第二年,当时曰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第6题单选曹操《短歌行》(其一)的主旨是() A.感叹人生几何,去曰苦多

专升本大学语文练习题集锦附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练习题集锦附答案

境界的是(D)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D.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下列孔子语录中,运用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下列孔子语录中,说明学习方法的是(A)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D.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9.下列孔子语录中,没有含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项是(A)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B.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三、简析题阅读下边的一则语录,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1.“子曰”中的“子”是对谁的尊称? 孔子 2.从好学的角度,概括出这段话的三层意思。 孔子说:学了,然后经常练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这样的人,不也就是君子吗?3.这段话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反问。 (二)谏逐客书 一、单项选择题 1.李斯《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 C) A.排比对偶联翩,行文气势充沛 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C.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 D.论证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要害 2.下列文章中,以驳论为主的是( D ) A.《季氏将伐颛臾》 B.《寡人之于国也》 C.《秋水》 D.《谏逐客书》

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模拟及答案

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河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卷的试题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1.韩非子的核心思想是 A.性善与仁政B.仁与礼 C.严刑峻法D.隆礼重法 2.诸子散文中汪洋恣肆、辞藻瑰丽的是 A,墨子B.孟子C.庄子D.荀子 3.朱熹在《大学章句》中提出“大学之纲领”,不在其中的是 A.明德B.亲民C.平天下D.止于至善 4.《氓》产生的地域是 A.河南B.陕西C.山东D.江苏 5.《谏逐客书》涉及到的秦国制度是 A.世卿世禄B.军功爵禄C,客卿制D.郡县制 6.《湘夫人》的作者是 丸屈原B.宋玉C.贾谊D.曹植 7.与秦晋觳之战有直接关联的事件是 A.烛之武退秦师B.晋楚城濮之战 C,晋惠公背信弃义D.晋公子重耳流亡

8.《史记》中以时间先后为历代帝王作传的是 A.表B.书C.本纪D.世家 9.曹操《短歌行》中引用历史事件典故的诗句是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0.“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指的是 A.陶渊明B.孟浩然C.谢灵运D.欧阳修 11.苏轼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A.王维B.李贺C.杜牧D,元稹 12.下列未列入唐宋八大家的是 A.曾巩B.欧阳修C.王安石D.范仲淹 13.下列选项中,一反送别作品常态,别出新意的是 A.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前赤壁赋》继承和发展的赋体结构手法是 A.铺张扬厉B.夸饰渲染C.主客问答D.骈俪对偶 15.《西厢记》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 A.《望江亭》B.《梧桐雨》c.《莺莺传》D.《拜月亭》 16.北宋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是 A.晏几道B.柳永C.周邦彦D.贺铸 17.下列选项中,显现《天净沙·秋思》主题思想的是 A.枯藤老树昏鸦B.小桥流水人家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卷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卷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是 A.朱光潜 B.华罗庚 C.钱钟书 D.竺可桢 2.具有“含泪的微笑”风格的小说家是 A.莫泊桑 B.契诃夫 C.欧·亨利 D.屠格涅夫 3.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A.岑参 B.白居易 C.韩愈 D.柳宗元 4.主张文章应“惟陈言之务去”的文学家是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王安石

5.由徐志摩发起、组织的文学社团是 A.新月社 B.创造社 C.语丝社 D.文学研究会 6.曾经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 A.茅盾 B.巴金 C.老舍 D.冰心 7.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 A.《国语》 B.《战国策》 C.《左传》 D.《史记》8.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的体裁是 A.散曲 B.套数 C.诸宫调 D.杂剧 9.下列诗歌中属于绝句的是 A.陶渊明《饮酒》 B.李白《行路难》 C.王维《山居秋暝》 D.杜牧《泊秦淮》

10.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是 A.《断魂枪》 B.《米龙老爹》C.《麦琪的礼物》 D.《苦恼》11.下列传记作品中,带有寓言色彩的是 A.《张中丞传后叙》 B.《种树郭橐驼传》 C.《马伶传》 D.《李将军列传》 12.茅盾《香市》一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 A.今昔对比 B.托物言志C.借景抒情 D.先抑后扬13.侯方域在《马伶传》中说马伶为提高演技“乃走事昆山”,这里“昆山”所用的修辞格是 A.比喻 B.借代 C.拟人 D.象征 14.成语“分崩离析”出自 A.《谏逐客书》 B.《寡人之于国也》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 大学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先秦时期着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 A.《孟子》 B.《论语》 C.《庄子》 D.《老子》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提出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荀子 3.《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比喻 B.层递 C.对偶 D.对比 4.《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A.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B.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C.满招损,谦得益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5.“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段话所用的逻辑论证方法是( ) A.演绎、对比 B.归纳、对比 C.类比、归纳 D.对比、比喻 6.鲁迅在《灯下漫笔》中,用“人肉的筵宴”为喻是为了说明( ) A.中国文明的实质 B.中国精神文明的核心 C.奴化心态 D.中国历史的可怕 7.《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国之一”的意思是( ) A.参加国之一 B.三个国家中的一个 C.三个国都中的一个 D.国都的三分之一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原出处是( ) A.《史记》 B.《论语》 C.《左传》 D.《资治通鉴》 9.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中,与刻画南霁云性格的描写无关的是( ) A.博闻强记 B.拔刀断指 C.义不忍食 D.射塔明志 10.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 1.《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杨衒之)为《》作的注,此书既是一部地理著作,也是一部散文佳作。 2.苏轼,字(子瞻/子由),号东坡居士,四川(成都/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3.《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英国/意大利)剧作家。 4.《忆傅雷》的作者是(钱钟书/杨绛),他/她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围城/洗澡)等。 5.雨果,法国杰出的(浪漫/现实)主义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代表作有《》等。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晋侯饮.赵盾酒 2.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 3.自非亭午 ..夜分,略无阙处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三、简答题 1.简述《江水》一文的主要内容。 2.试简要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论述题 试分析《秋夜》中梦境描写的作用。 五、作文题 以“难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1.郦道元,水经 2.子瞻,眉山 3.英国,莎士比亚 4.杨绛,洗澡 5.浪漫,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说明: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饮:给酒喝。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使……饮”。 2.且:将要。 3.亭午:正中午。 4.吊:慰问。 5.老:尊敬,赡养。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江水》一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郦道元的《江水》主要描写了瞿塘峡、巫峡的开凿,巫山、巫峡的地理位置,新崩滩的形成,大巫山挺拔巍峨的气势,相关的历史记载和神话传说,以及三峡两岸美丽如画的四季风光。 2.试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参考答案:学生的分析在感悟诗中意境的同时要注意揭示出“渔翁寒江独钓”与柳宗元政治遭遇及其傲岸不屈个性间的关系,具体视学生结合诗作的分析情况酌情给分。(说明: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凡学生有一己合理之理解即可酌情给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35分,共35分) 试分析《秋夜》中梦境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梦境,给了作者以广阔自由的想像空间,将一个个并不联系的生活片段、瞬间感受衔接起来,形成连续不断的电影镜头,让时空交错、今昔重叠、虚实渗透,在似真似幻,或实或虚中,凸现“民族之魂”浮雕般的伟岸形象。 梦,成为推动作者的思想发展的依据。 作者凭借梦境这个特殊的空间来进行创作构思,飞驰想像,全面展示了鲁迅的精神风采和人格魅力。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A.韩愈 B.杜甫 C.白居易 D.李贺 答案:C 2.《关山月》中表现朝廷对恢复中原态度的诗句是 A.和戎诏下十五年 B.厩马肥死弓断弦 C.沙头空照征人骨 D.几处今宵垂泪痕 答案:A 3.艾青的成名作是 A.《北方》 B.《大堰河——我的保姆》 C.《向太阳》 D.《我爱这土地》 答案:B 4.屠格涅夫是 A.19世纪俄国作家 B.19世纪法国作家

C.19世纪英国作家 D.19世纪德国作家 答案:A 5.“三苏”是 A.苏洵、苏轼、苏舜钦 B.苏洵、苏轼、苏辙 C.苏洵、苏舜钦、苏辙 D.苏轼、苏辙、苏舜钦 答案:B 6.马伶《鸣风记》扮演的是 A.严嵩 B.杨继盛 C.夏言 D.顾秉谦 答案:A 7.《楚辞·九歌·国殇》之“国殇”的含义是 A.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 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 C.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士 D.感伤楚国国势的衰败 答案:A 8.下列属于曹操的作品是 A.《上邪》 B.《短歌行》

D.《兵车行》 答案:B 9.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A.边塞诗 B.爱情诗 C.山水诗 D.田园诗 答案:A 10.中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圣”的是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陶渊明 答案:C 11.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左丘明 答案:B 12.李斯的《谏逐客书》选自 A.《左传》 B.《史记》

2021年专升本《大学语文》分析题练习

2021年专升本《大学语文》分析题练习(2)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问:(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2)这两句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请找出这段文字中的喻体和被喻体。 答:(1)对比。 (2)反映了贫富悬殊、尖锐阶级对立的现实。同时也揭露了统治者不顾百姓的死活。 (3)喻体;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被喻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2、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问:(1)在这段文字中河伯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起河伯心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河伯心态变化说明了什么? (4)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引出一个怎样的成语? 答:(1)由沾沾自喜到自识其丑,“望洋兴叹”。 (2)因为它离开了黄河狭小的天地,看到了大海辽阔的景象,才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3)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4)望洋兴叹。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问:(1)这段话告诉我什么道理? (2)什么叫“曲士”?

(3)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 答:(1)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2)生活在穷乡僻壤里的人物。 (3)比喻和排比。 4、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问:(1)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从这段文字来看,庄子的散文在运用比喻的时候有什么显著的特点? 答:(1)说明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和作为市十分有限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