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15 诫子书

名校讲坛

1.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文章虽不足百字,却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谈得透彻深刻。

2.重点突破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如何才能修身养德呢?

提示:要做到“静”与“俭”。“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就是节俭、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

3.难点攻克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诉儿子成才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需要立志、学习和惜时三个条件。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4.考点链接

解释文言实词

【方法指导】

1.扩词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即积累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特殊现象。

3.揣测法。即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语境推断语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考查的文言实词,遵循的是“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原则。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习题链接】见“积累运用”T2。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fú)淫慢(yín)遂成枯落(suì)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诫子书诫:告诫、劝勉书:书信

(2)夫君子之行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3)俭以养德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4)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

(5)非学无以广才广才:增长才干

(6)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放纵慢:懈怠

(7)年与时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8)遂成枯落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

(解析:A.夫/君子之行。)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填空。

(1)《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与他相关的故事有:孔明借东风、空城计等。

(2)《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阐释过度享乐和浮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

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6.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条宣传标语。下面是这条标语的上半句,请

补写下半句。(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严家训时时记,[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规代代传)

(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爱

吃的菜一个劲地往自己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小孩儿的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示例一]不同意。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小养成,文明礼仪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同意。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年与时驰陈太丘与友期行

B.将复何及白雪纷纷何所似

C.静以修身可以为师矣

D .君子之行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解析:A.和;B.怎么什么;C.来凭借;D.结构助词,的/人名。)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10.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2

读书“三到”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①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②。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节选自《训学斋规》)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急迫,要紧。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古人云云:说

(2)则不待解说则:就是

1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读书的遍数多了,书中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1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从哪里可看出来?(用原文语句回答) 强调了“心到”的重要性,从“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可以看出来。

附参考译文:

古人说,读书的遍数多了,书中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所说的书读得熟悉,是指不用看解释说明,自己就明白书的大意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不集中,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集中了,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

古代书信的别称

书信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为表示不同的种类,古人使用了不同的名称,如:

1.函:如“便函”就是便信,“公函”就是公文。

2.书:如“家书”就是家信,“手书”就是亲笔信。

3.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如“大札”“惠札”“便札”。

4.简:原指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如“书简”“小简”。

5.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如“便笺”“锦笺”“华笺”。

6.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狭长形,长约一尺,故称“尺牍”。

7.尺素:素,纸未发明前,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尺素引申为书信。

8.鸿雁:典出自《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

泽中。”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如成语“鸿雁传书”。

3

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