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_姚宁

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_姚宁

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_姚宁
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_姚宁

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7 11:03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bd3695796.html,/kcms/detail/11.1328.S.20150617.1103.011.html

中国农业科学 2015,48(12):2379-2389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5.12.011

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姚 宁1, 2,宋利兵1, 2,刘 健1, 2,冯 浩1, 2, 3,吴淑芳1, 2,何建强1, 2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陕西杨凌 712100;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 712100)

摘要:【目的】为了探究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通过2012—2013和2013—2014两个生长季在遮雨棚人工控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分段受旱条件下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生

物量、物候期和产量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试验将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越冬、返青、拔

节、抽穗和灌浆5个主要生长阶段,每相邻两个生长阶段连续受旱,形成4个不同的受旱时段水平(D1—D4),根

据小麦生育期的需水量,设置灌水定额分别为40和80 mm两个水平(I1和I2),共形成8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

复,在遮雨棚内采用裂区试验布置,此外在旁边设置1个各生育期全灌水的对照处理。【结果】在冬小麦营养生

长阶段进行连续水分胁迫时,明显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时冬小麦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

都最小,但是拔节后受旱对小麦植株生长影响不明显,且拔节期后冬小麦株高和叶面指数的平均生长速率均为拔

节前的10倍;拔节期前各处理小麦的生物量都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拔节后各处理差异明显,越冬期和返青期受

旱处理的生物量明显低于其他各处理,并且后期复水也不能弥补生物量的严重损失;干旱胁迫能缩短冬小麦的生

育期,在同一灌溉水平下,受旱阶段D1、D2、D3、D4的抽穗期和开花期比对照处理延迟1-3 d,且受旱时期越早、

胁迫程度越大,则生育期越提前,成熟期最多可提前 5 d;相同灌溉水平下,若抽穗和灌浆期受旱(即越冬、返

青、拔节期灌水)可获得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但千粒重较低;而抽穗和灌浆期灌水,可以提高冬小麦千粒

重,但穗数和穗粒数较低;在I1和I2水平下,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处理的产量最低,仅为对照处理产量的42%

左右,但I1水平下拔节期和抽穗期受旱的处理产量最高,约为对照处理的63%,I2水平下返青期和拔节期受旱的

处理产量最高,约为对照处理的75%。【结论】灌水定额和受旱阶段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返青期和灌浆期为旱

区冬小麦田间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生产中需加强这两个生长阶段的田间水分管理以确保高产。

关键词:冬小麦;水分胁迫;生长阶段;物候期;生物量;产量

Effects of Water Stres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Yields of Winter Wheat in Arid Region

YAO Ning 1, 2, SONG Li-bing 1, 2, LIU Jian1, 2, FENG Hao 1, 2, 3, WU Shu-fang1, 2, HE Jian-qiang 1, 2 (1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Shaanxi; 2 Institute of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in Arid Areas of China,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Shaanxi; 3Institute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Yangling 712100, Shaanxi)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water stres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n the growth and yields of winter wheat,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a rainout shelter during two seasons of 2012-2013 and 2013-2014. The dynamic changes of several ec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heat growth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including height, leaf area

收稿日期:2014-11-12;接受日期:2015-01-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9176)、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3AA102904)、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B12007)、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20120204120019)

联系方式:姚宁,E-mail:yaon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bd3695796.html,。通信作者何建强,E-mail:jianqiang_he@https://www.wendangku.net/doc/bd3695796.html,

2380 中国农业科学48卷

index, phenology, biomass, and yield. 【Method】The whole growth season of wheat was divided into five growing stages (wintering, greening, jointing, heading, and grain filling). Water stress occurred at two continuous stages, while irrigations were applied at other stages, which resulted in four different levels of stress period (D1-D4). Two irrigation levels of 40 mm (I1) and 80 mm (I2) were applied. A total of eight treatments, with three replicates for each, followed a split-plot experiment design. An extra control treatment with irrigation at all five stages was arranged beside.【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r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wheat could be obviously influenced by continuous water stress given at vegetative stages. The height, LAI and biomass were the worst for all treatments, when water stress occurred at the stages of wintering and greening. However, the negative influences on wheat growth were not notable when water stress occurred after jointing stage. The average growth rate of height and LAI after jointing was about ten times as that before jointing. There were no notable differences of biomass between all of the treatments until the jointing stage. The biomass values of treatments with water stresses at wintering and greening stages were remarkably lower than other treatments. The irrigation later could not recover these serious biomass losses. Water stress could shorten the whole growth season of wheat, with a maximal 5-day advancing of maturation. At the same irrigation level, the heading and flowering stages could be delayed for 1-3 days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stress period. For the same irrigation level, relatively higher numbers of productive ears and seeds per ear could be obtained when water stress occurred at the heading and grain filling stages, but with a lower thousand-kernel weight. On the contrary, a relatively higher thousand-kernel weight could be achieved when irrigation was applied at the heading and grain filling stages, but with lower numbers of productive ears and seeds per ear. For irrigation levels of I1 and I2, yields were the lowest when water stress occurred at wintering and greening stages, which was only 42% of the control treatment. However, the treatments with the highest yield wer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irrigation levels. For I1, it was the treatment with water stress at jointing and heading stages that had the highest yield, or about 63% of the control treatment. For I2, it was the treatment with water stress at greening and jointing stages, which had a yield of about 75% of the control treatment. 【Conclusion】There was a clear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ntensity and occurring stage of water stress. In general, the greening and filling stages were the critical periods of water demand for winter wheat. Reasonable irrigation managements are needed at these two growth stages to guarantee a higher yield of winter wheat in arid region.

Key words: winter wheat; water stress; growth stage; phenology; biomass; yield

0 引言

【研究意义】冬小麦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干旱缺水已成为小麦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关中地区冬小麦生育期约为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6月初,而该地区秋季多雨,春季干旱,尤其在冬小麦返青、拔节、灌浆等重要需水时期(3—5月)降水较少,从而加剧了冬小麦生育期的干旱程度[1]。大量研究表明,水分胁迫直接影响小麦的生理生态指标和形态结构,进而影响其生长状况和产量[2-6]。例如,拔节后期至孕穗期受旱,可造成小花大量不孕,穗粒数减少,而灌浆期缺水则会使麦粒小而瘪[7]。灌浆期干旱可以明显影响小麦的灌浆速率,而使小麦灌浆时间缩短,显著影响小麦粒重和最终产量[8-9]。Innes和Blackwell[10]发现在开花前不同生育阶段出现水分胁迫会减少穗粒数,穗粒数减少显然又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因此,探讨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生产特性,对灌溉水的优化分配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证旱区冬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前人研究进展】不同生育时期受旱对作物物候期和产量的影响不同,最终的产量损失不仅与胁迫强度有关,还与作物的生长阶段有关[11-16]。Ozturk等[17]研究表明,与充分灌溉相比,连续受旱、早期受旱、雨养以及后期受旱4种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分别下降了65.5%、40.6%、30.5%和24.0%,降幅存在明显差异。而有些粮食作物在其营养生长阶段的早期和成熟阶段需水量相对较小,对水分胁迫的影响不敏感,对水分胁迫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13]。Igbadun等[18]建议只要在开花期充分灌溉,即使在营养生长阶段和灌浆期进行有限灌溉,仍会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上述研究为非充分灌溉的实施提供了作物生理学的基础。非充分灌溉实质是一种对水资源优化使用的方法,它在作物对水分胁迫最为敏感的生长阶段进行灌溉,而在其他阶段降雨就能满足作物生长的最低要求 [19-20]。有研究发现非充分灌溉的适宜时段应该在作物的早期生长阶段[21]。虽然水分亏缺会对作物的最终产量造成影响,但影响较小,而使水资源的水分生产力大大提高了,从而使水分生产力而不是作物产量最大化[22-23]。非充分灌溉适宜于小麦等大田作物[24-27],有研究表明在三叶-返青时期亏缺灌溉可增产0.88%—8.25%,节水

12期姚宁等: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2381

12.80%—18.55%[26]。【本研究切入点】总体上,前人

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单个生育时期水分胁迫对作物

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对生育期内多个生长阶段连续

受旱对作物的影响研究较少,还有待深入。【拟解决

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通过遮雨棚下进行的严格田间控

水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水平和不同生育时期连续受旱

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其目

的在于进一步研究冬小麦对相邻两个生育阶段连续受

旱的敏感性和响应机制,探明冬小麦最佳灌水时期和

灌水量,为旱区冬小麦非充分灌溉制度的制定和水分

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田间试验于

108°04′E,海拔

不均,

cm土层土壤pH

氮含量0.62 g·kg

之间有1.5 m

的影响。2012—

1.2试验设计

的小偃22

月15日,采用条播种植,深度5—6 cm,行距25 cm,

播种密度400万株/hm2,收获日期分别于2013年6月

2日和2014年6月7日。各处理施肥水平相同,均施

用140 kg N·hm-2和50 kg P2O5·hm-2作底肥,生长阶段

不再追肥。出苗后在各个试验小区内随机选取能够代

表小区整体长势的1 m2植株样方进行标记,作为最终

产量测定区域,不允许扰动,其他周期性采样在样方

外进行。

试验因素为灌溉水平和受旱时段。根据冬小麦各

个生育期的需水情况,试验设置灌水定额分别为40 mm

(I1)和80 mm(I2)两个水平;从冬小麦进入越冬起,

抽穗和灌浆

D1)、

(D3)

8个处理,

取样一次,

105℃

2。

图1 两年度(2012—2013和2013—2014)冬小麦生育期内月平均气温变化

Fig. 1 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s in the two growth seasons (2012-2013 and 2013-2014) of winter wheat

2382 中国农业科学48卷

表1 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受旱试验的灌水处理

Table 1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of water stres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winter wheat (mm)

处理 Treatment 越冬期 (12.15)

Wintering

返青期 (3.15)

Greening

拔节期 (4.15)

Jointing

抽穗期 (5.1)

Heading

灌浆期 (5.15)

Filling

总灌水量

Total irrigation water

CK 80 80 80 80 80 400 I1D1 0 0 40 40 40 120

I1D2 40 0 0 40 40 120

I1D3 40 40

0 40 120 I1D4 40 40 40

0 120 I2D1 0 0 80 80 80 240

I2D2 80 0 0 80 80 240

以上3个指标均在拔节期前每两周测定一次,拔节后每周测定一次。

1.3.3 生育期观测分别观察冬小麦的出苗、返青、拔节、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和收获等8个主要生育时期,当小区50%小麦出现某生育期特征时,视为该小区已经到该生育期,并记录日期。

1.3.4 产量小麦成熟后,收获样方内地上部生物量,统计有效穗数,并取10株考察平均穗粒数,最后所有麦穗经人工脱粒,在105℃下杀青0.5 h、75℃烘至恒重后计算产量,并用天平量取千粒重。

在灌溉水平I1下(图2-a),不同阶段受旱没有对小麦株高造成明显影响,但在I2下略有差别(图2-c),其中受旱阶段D3(拔节+抽穗期受旱)的株高最高,而D1(越冬+返青期受旱)的株高最矮,这说明营养生长阶段前期灌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冬小麦株高,且灌水量越大效果越明显。上述趋势在2013—2014年度(图2-b和2-d)的试验中表现更为明显。无论在灌溉水平I1下(图2-b)还是I2下(图2-d),都是受旱接阶段D4(抽穗+灌浆期受旱)和D3(拔节+抽穗期受旱)的株高较高且接近,而D2(返青+拔

12期姚宁等: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2383

节期受旱)和D1(越冬+返青期受旱)的株高较低且接近。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判断出在返青期灌水能够提高冬小麦株高,表明返青水可以促进小麦的营养生长。

两年度各处理小麦株高均低于对照处理(图2)。两个生长季中,小麦株高均表现出返青期前缓慢增长,随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到抽穗期趋于稳定。如在2012—2013年度,从出苗到小麦株高15 cm,大约花了130 d,平均增高速率约为0.12 cm·d-1;而小麦株高从15 cm增加到75 cm约50 d,平均增高速率约为1.2 cm·d-1,约为前一增速的10倍。株高在抽穗后(播后180 d左右)则基本保持在70—80 cm。

字母E、G、J、HE、

受旱)和D3(拔节+抽穗期受旱)具有相近的LAI值,且高于受旱时段D2(返青+拔节期受旱)和D1(越冬+返青期受旱)。这表明在返青期灌水能够提高冬小麦的LAI,和株高的变化趋势相似。同时,处理I2D3和I2D4对应的最大LAI值略大于处理I1D3和I1D4,表明灌水量较大时对LAI有一定的提高作用。类似的变化趋势在2013—2014年度也存在(图3-b和3-d)。

两年度各处理小麦LAI均低于对照处理(图3)。在两年度试验中,各处理冬小麦的LAI在返青前(播后的130 d左右)缓慢增长,随后开始迅速增大,到的衰老,叶片枯萎,LAI迅速下降。以2012—2013年度为例,从出苗到返青(约130 d)LAI由0增加到大约1.0,平均增速约为7.7×10-3d-1;而从返青到灌浆(约60 d),LAI由1.0增加到大约5.6,平均增速约为7.7×10-2d-1,约为上一增速的10倍。这和株高增速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综上所述,若在返青期发生水分胁迫,会对冬小麦个体和叶面积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反,若在作物生长后期发生胁迫,冬小麦形态已经定型,因此不会对株高和叶面积产生大的影响。

2384 中国农业科学48卷

Fig. 3

2012—2013

对照处理(图

下,受旱阶段

为复杂。

对冬小麦生物量的影响更为明显。该年度各处理地上部生物量均低于对照处理(图4-c和4-d)。在灌溉水平I1下,受旱阶段D1(越冬+返青期受旱)的地上部生物量最低,其次为D2(返青+拔节期受旱),而D3(拔节+抽穗期受旱)和D4(抽穗+灌浆期受旱)地上部生物量最高,且彼此间无明显差别;在灌溉水平I2下,受旱阶段D1(越冬+返青期受旱)的地上部生物量明显低于其他3个受旱阶段水平,而D2(返青+拔节期受旱)、D3(拔节+抽穗期受旱)和D4(抽穗+灌浆期受旱)间则差别较小。这表明在冬小麦营养

+返青期受旱)

即拔节(播

成熟期(播后240 d左右)达到最大,之后基本保持不变。

2.3 各处理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2012—2013和2013—2014两年度,不同分段受旱处理对冬小麦主要生育期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2012—2013年度,各处理在拔节以前,主要生育期基本一致(图5-a),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从拔节以后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期因水分胁迫情况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I1D1处理因为全生育期灌水量仅为120 mm,且

12期 姚宁等: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2385

Fig. 4

Fig. 5 Growing stages of winter wheat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water stress in the two whole growing periods

越冬和返青期连续受旱,因此后期各生育期均比其它处理提前,其中成熟期最大提前约5 d 。同一灌溉水平(I1或I2)下,受旱阶段D1、D2、D3、D4的抽穗期和开花期依次延迟1—3 d ,换言之,水分胁迫发生的越早,则抽穗和开花期提前越早。不同的灌溉水平也对物候期有影响,其中I1各处理的抽穗和开花期比I2对应各处理均提前1—3 d ,这表明水分胁迫程度较重对冬小麦物候期有一定的提前作用。2012

—2013年度对照处理的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期均晚于其他各处理,其中,抽穗期最大差值为9 d (图5-a )。2013—2014年度也有类似特性,这再次表明,干旱胁迫发生的越早,则冬小麦的抽穗、开花和灌浆期越提前。

2.4 各处理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在2012—2013和2013—2014年度,不同的水分胁迫情形对冬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均产生了较明

2386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48卷

显的影响(表3)。在2012—2013年度I1水平下,受旱阶段D3(拔节+抽穗受旱)和D4(抽穗+灌浆受旱)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高于D1(越冬+返青受旱)和D2(返青+拔节受旱),这是因为越冬和返青灌水使得小麦营养生长前期水分充足,有效分蘖占总分蘖的比重较大,形成的有效穗数较多,但千粒重低于D1和D2,这表明灌浆期缺水对小麦千粒重有减小的作用,进而影响最终的籽粒产量。受旱阶段D1和D2之间,D3和D4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返青期是影响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的关键期,而抽穗期是影响千粒重的关键期。小麦的最终产量是由有效穗数、穗

2013—2014年度与上年度有较大不同,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明显低于上年度。这是由于2013—2014年度播种前土壤墒情较差,拔节前水分供应不足所致,也可能与当年气候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水分亏缺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变得也更为明显。2013—2014年度灌溉水平I1和I2下,受旱阶段D3(拔节+抽穗受旱)和D4(抽穗+灌浆受旱)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之间接近,且均高于D1(越冬+返青受旱)和D2(返青+拔节受旱),这和2012—2013年度的结果基本是一致的。无论在灌溉水平I1或I2下,受旱阶段D1(越冬+返青受旱)的产量都是最低的,In the same season, values with different letters within each column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α=0.05 for the same irrigation level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进行水分胁迫对旱区小麦株高、LAI 和地上部分生物量都有明显的影响。拔节前受旱的各处理株高、LAI 和生物量均低于拔节后受旱的处理,且D3阶段受旱的值最大,D1阶段受旱的值最小。这表明在冬小麦营养生长前期,如果长时间受旱,会对地上部生物量造成较大的损失,

后期灌水并不能弥补这种损失。受旱阶段D2和D1相比,只是将返青期的灌水提前到了越冬期,从而能够保证在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供小麦营养生长前期使用,因此最终的生物量没有发生大的减少。因此,水分胁迫不一定总是不利的,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进行适宜的水分亏缺可以增强作物后期的抗旱能力,避免植株生长过旺消耗过多的水分和营养物质[28]。在关中地区,如果出苗后施加一定的水分胁迫,越冬或返青期

12期姚宁等: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2387

增加一次灌水,可以减小水分胁迫对植株个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冬小麦株高、LAI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且灌水量越大效果越明显。

不同分段受旱对冬小麦物候期也有很大影响,且拔节后更明显。同一灌溉水平下,水分胁迫发生的越早,抽穗和开花期越提前,越冬期受旱可使成熟期提前3 d。不同的灌溉水平也对物候期有影响,灌水量越小,物候期越提前,最大可使成熟期提前3 d。因此,水分胁迫越早,胁迫越严重,物候期越提前,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29]。关中地区为一年两熟制地区,适宜的水分胁迫,既可以缩短冬小麦的物候期,避免影响下一季作物的种植,还可能实现稳产或减产最小的目的。

本研究还表明灌水定额和受旱阶段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在I1和I2水平下,水分胁迫对小麦有效穗数,单穗籽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I1水平下,如果D1阶段受旱,则无法满足冬小麦前期的正常生长,加之后期灌水量小,复水后生长状况仍然不好,导致最终产量偏低;而在D3阶段受旱时,拔节期前灌水能满足小麦正常生长的需求,后期灌水对产量贡献不大,因此产量最高,但由于灌浆时缺水导致千粒重较低,这表明灌浆水对籽粒形成有明显的影响。在I2水平下,D2阶段受旱时产量最高,这是由于越冬复水,满足小麦正常生长的需求,在经过返青和拔节受旱后,抽穗和灌浆期复水可提高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因此,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胁迫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都有很大的影响,拔节水可明显增加有效穗数,抽穗和灌浆期灌水可以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30]。

本研究认为返青期和灌浆期为冬小麦的关键灌水时期,这与前人研究略有不同,他们认为冬小麦的关键需水期均为拔节期到抽穗期[31-34]。这主要是因为前人的研究都是在非控水条件下进行的,也就是说除了不同阶段的灌水外还有降雨补给,而本研究是在遮雨棚下进行的严格控水试验,几乎完全得不到降雨补给,底墒越来越低,因此小麦苗期的灌溉影响就显得更为明显。此外,对于苗期(出苗到拔节期)均不灌水的处理,经长期受旱后再复水,小麦无法恢复正常生长,导致减产严重,这也再次说明了返青水对小麦稳产的重要作用。

4 结论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拔节前灌水能够减小水分胁迫对植株个体生长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冬小麦株高、LAI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且灌水量越大提高幅度越大;水分胁迫越早,胁迫越严重,生育期提前越早,最多可使成熟期提前5 d,若返青期或拔节期进行适宜的水分胁迫,可以避免影响下一季作物的种植;越冬期、返青期和拔节期灌水可以增加小麦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抽穗期和灌浆期灌水可以增加小麦的千粒重;返青期和灌浆期为冬小麦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若在这几个阶段灌水,不仅可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缩短小麦的生育期,还可以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达到节水稳产的目的。

References

[1] 王文佳, 冯浩. 基于CROPWAT-DSSAT关中地区冬小麦需水规律

及灌溉制度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6): 795-802.

Wang W J, Feng H. Water requirement and irrigation systems of winter wheat: CROPWAT-DSSAT model solution in Guanzhong District.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12, 20(6): 795-802.

(in Chinese)

[2] 程宪国, 汪德水, 张美荣, 周涌, 金轲, 郭世昌, 王自力, 王书子.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

学, 1996, 29(4): 67-74.

Cheng X G, Wang D S, Zhang M R, Zhou Y, Jin K, Guo S C, Wang Z L,Wang S Z. Effects of different soil moisture condition on winter wheat growth and nutrient uptake.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1996, 29(4): 67-74. (in Chinese)

[3] 王俊儒, 李生秀. 不同生育时期水分有限亏缺对冬小麦产量及其

构成因素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00, 20(2): 193-200.

Wang J R, Li S X. Effect of water-limited deficit stress 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n winter wheat grain yields and their yield constituents.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 2000, 20(2): 193-200. (in Chinese)

[4] 申孝军, 孙景生, 刘祖贵, 张俊鹏, 刘小飞. 灌水控制下限对冬小

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6(12): 58-65.

Shen X J, Sun J S, Liu Z G, Zhang J P, Liu X F. Effects of low irrigation limits on yield and grain quality of winter wheat.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1, 26(12): 58-65. (in Chinese)

[5] 胡梦芸, 张正斌, 徐萍, 董宝娣, 李魏强, 李景娟. 亏缺灌溉下小

麦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合产物积累运转的相关研究. 作物学报, 2007, 33(10): 1711-1719.

Hu M Y, Zhang Z B, Xu P, Dong B D, Li W Q, Li J J. Relationship of water use efficiency with photoassimilate accumulation and transport

2388 中国农业科学48卷

in wheat under deficit irrigation.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07, 33(10): 1711-1719. (in Chinese)

[6] 刘晓英, 罗远培, 石元春. 水分胁迫后复水对冬小麦叶面积的激发

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4): 422-428.

Liu X Y, Luo Y P, Shi Y C.The stimulating effects of rewatering in subjecting to water stress on leaf area of winter wheat.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01, 34(4): 422-428. (in Chinese)

[7] 金善宝. 中国小麦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Jin S B. China Wheat.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e Press, 1996. (in Chinese)

[8] 吴少辉, 高海涛. 干旱对冬小麦粒重形成的影响及灌浆特性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2, 20(2): 49-51.

Wu S H, Gao H T.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drought on the grain weight grow and the character of the grain filling of winter wheat.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 2002, 20(2): 49-51. (in Chinese)

[9] 房稳静, 张雪芬, 郑有飞. 冬小麦灌浆期干旱对灌浆速率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 2006, 27(2): 98-101.

Fang W J, Zhang X F, Zheng Y F. Influence of drought on filling velocity of winter wheat during filling period. 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 2006, 27(2): 98-101. (in Chinese)

[10] Innes P, Blackwell R. The effect of drought on the water use and yield

of two spring wheat genotypes. 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1981, 96(3): 603-610.

[11] ?akir R. Effect of water stres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on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growth of corn. Field Crops Research, 2004, 89(1): 1-16.

[12] Claassen M, Shaw R H. Water deficit effects on corn. I. grain

components. Agronomy Journal, 1970, 62(5): 652-655.

[13] Doorenbos J, Kassam A H. Yield Response to Water. Rom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79.

[14] 王晨阳, 郭天财, 彭羽, 朱云集, 马冬云, 张灿军. 花后灌水对小

麦籽粒品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4, 30(10): 1031-1035.

Wang C Y, Guo T C, Peng Y, Zhu Y J, Ma D Y, Zhang C J. Efects of post-anthesis irrigation on grain quality indices and yield in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04, 30(10): 1031-1035. (in Chinese)

[15] 胡继超, 曹卫星, 姜东, 罗卫红. 小麦水分胁迫影响因子的定量研

究. 作物学报, 2004, 30(4): 315-320.

Hu J C, Cao W X, Jiang D, Luo W H. Quantification of water stress factor for crop growth simulation.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04, 30(4): 315-320. (in Chinese)

[16] 陈晓远, 罗远培. 开花期复水对受旱冬小麦的补偿效应研究. 作物

学报, 2001, 27(4): 512-516.

Chen X Y, Luo Y P. Study on the compensatory effect of rewatering during the flowering stage after previous water stress in winter wheat.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01, 27(4): 512-516. (in Chinese)

[17] Ozturk A, Aydin F. Effect of water stress at various growth stages on

som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winter wheat. 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 2004, 190(2): 93-99.

[18] Igbadun H E, Tarimo A K, Salim B A, Mahoo H F. Evaluation of

selected crop water production functions for an irrigated maize crop.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07, 94(1): 1-10.

[19] English M. Deficit irrigation. I: analytical framework.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1990, 116(3): 399-412.

[20] Kirda C, Kanber R, Tulucu K. Yield Response of Cotton, Maize,

Soybean, Sugar Beet, Sunflower and Wheat to Deficit Irrigation// Crop Yield Response to Deficit Irrigation. Boston, MA: Kluwer Academic Publication, 1999: 21-38.

[21] 蔡焕杰, 康绍忠. 作物调亏灌溉的适宜时间与调亏程度的研究. 农

业工程学报, 2000, 16(3): 24-27.

Cai H J, Kang S Z. Proper growth stages and deficit degree of crop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0, 16(3): 24-27. (in Chinese)

[22] Fereres E, Soriano M A. Deficit irrigation for reducing agricultural

water u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07, 58(2): 147-159. [23] Zhang H, Oweis T. Water-yield relations and optimal irrigation

scheduling of wheat in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1999, 38(3): 195-211.

[24] Kang S Z, Zhang L, Liang Y L, Hu X T, Cai H J, Gu B J. Effects of

limited irrigation o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02, 55(3): 203-216.

[25] 孟兆江, 贾大林, 刘安能, 庞鸿宾, 王和洲, 陈金平. 调亏灌溉对

冬小麦生理机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19(4): 66-69.

Meng Z J, Jia D L, Liu A N, Pang H B, Wang H Z, Chen J P. Effect of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on physiological mechanis m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3, 19(4): 66-69. (in Chinese)

[26] 山仑. 节水农业与作物高效用水. 河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 33(1): 1-5.

Shan L.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and of crop high wfficient use of water.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03, 33(1): 1-5.

(in Chinese)

[27] 张步翀, 李凤民, 齐广平. 调亏灌溉对干旱环境下春小麦产量与水

12期姚宁等: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2389

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15(1): 58-62.

Zhang B C, Li F M, Qi G P. Effects of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on grain yield of spring wheat in an arid environment.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07, 15(1): 58-62. (in Chinese)

[28] 陈晓远, 罗远培. 不同生育期复水对受旱冬小麦的补偿效应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2, 10(1): 35-37.

Chen X Y, Luo Y P. Compensatory effects of water-recovery during different growth durations on winter wheat under water stress.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02, 10(1): 35-37. (in Chinese) [29] 孙宏勇, 刘昌明. 不同时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效应和耗水特性研

究. 灌溉排水学报, 2003, 22(2): 13-16.

Sun H Y, Liu C M. Effects of water stress 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 on water consumption and yield in winter wheat.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2003, 22(2): 13-16. (in Chinese)

[30] 肖俊夫, 刘战东, 段爱旺, 刘祖贵, 李晓东. 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

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2006, 25(2): 20-23.

Xiao J F, Liu Z D, Duan A W, Liu Z G, Li X D. Studies on effects of irrigation systems on the grain yield constituents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2006, 25(2): 20-23. (in Chinese)

[31] 刘小飞, 孙景生, 王景雷, 刘祖贵, 张寄阳, 张俊鹏, 梁媛媛. 冬小

麦喷灌水量与产量关系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2): 475-476, 513.

Liu X F, Sun J S, Wang J L, Liu Z G, Zhang J Y, Zhang J P, Liang Y Y.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rinkling water volume and the yield of winter wheat.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8, 36(2): 475-476, 513. (in Chinese)

[32] 武永利, 刘文平, 马雅丽, 班胜林. 山西冬小麦作物需水量近45年

变化特征.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16): 7380-7383.

Wu Y L, Liu W P, Ma Y L, Ban S L.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winter wheat water requirements in 45 years in Shanxi.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9, 37(16): 7380-7383. (in Chinese)

[33] 谭念童, 林琪, 姜雯, 刘义国, 李玲燕. 限量灌溉对旱地小麦旗叶

光合特性日变化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19(4): 805-811.

Tan N T, Lin Q, Jiang W, Liu Y G, Li L Y. Effect of limited irrigation on diurnal variation in flag-leaf photosynthesis and yield of dryland wheat.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11, 19(4): 805-811. (in Chinese)

[34] 夏国军, 阎耀礼, 程水明, 高松洁, 罗毅. 旱地冬小麦水分亏缺补

偿效应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1, 19(1): 80-83.

Xia G J, Yan Y L, Cheng S M, Gao S J, Luo Y. Research on compensatory effects to water deficits on dryland winter wheat.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 2001, 19(1): 80-83. (in Chinese)

(责任编辑张晶)

冬小麦施肥技术

冬小麦施肥技术 开春后冬小麦进入返青阶段,接着是分蘖期至拔节期,这两个生育期对于高产冬小麦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春季追肥的重要时期。春季冬小麦的追肥主要是氮肥,年后冬小麦所需的磷钾肥是靠基肥、种肥和土壤库供应的。 冬小麦返青后,立即进入以根、叶、蘖为生长中心的时期,在氮营养吸收规律上,虽然数量要求不是太多,但是当年冬小麦的产量水平对此时期氮营养供应丰富或缺乏的反应却非常敏感,这也叫氮营养临界期,氮营养不足,出现根少,苗小尤其分蘖少,群体不够,难获高产;此时如追氮肥过多,造成叶大、蘖多,群体过大,消耗太多,将来必定穗粒少、粒重轻,还贪青晚熟也难获高产。因此,在正常苗情的情况下,追施氮肥的总量应控制在纯氮为6-8公斤/亩的范围内为宜。 至于何时追肥,追1次还是追2次,这既要看当前苗情,又要瞻前顾后。苗情的主要指标是看群体状态,按群体状态确定追氮肥的次数和数量。所谓瞻前顾后先要考虑年前的基肥施用和苗情长势,如果基肥中已经氮肥过多,造成冬前麦苗过旺,春季就少追氮肥,晚追氮肥,或者因旺苗消耗太多,也要及早施肥,否则小麦后期的穗粒和成熟期都会出问题。反之,晚播小麦、弱苗状态,就要早追肥,促进分蘖,正常苗情下起身期追一次肥,如尿素的施用量15-20公斤/亩就可以,而对于强筋小麦,则要在扬花期加1次追肥,施尿素4-5公斤/亩,增加小麦中蛋白质含量。

1.重施基肥. 2.少施种肥. 3.巧施追肥. 1.重施基肥。一般每667m2施优质有机肥2000kg。根据小麦吸肥规律,高肥水地块每667m2应施尿素4~7 kg或碳酸氢铵23~38 kg、磷酸二铵15~17 kg、氯化钾12~17 kg,也可选用45%复合肥50 kg 或40%小麦专用肥50 kg。中低产肥地块每667 m2应施尿素2~5 kg或碳酸氢铵5~12 kg、磷酸二铵18~22 kg、氯化钾9~12 kg;也可选用45%复合肥或40%小麦专用肥40~50 kg或36%磷酸二氢钾复合肥50 kg。缺锌地块可配施硫酸锌2 kg。 2.少施种肥。施种肥是最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一般每667 m2施尿素2~3 kg,或过磷酸钙8~10 kg,也可用复合肥10 kg左右。微肥可作基肥,也可拌种。作基肥时,由于用量少,很难撒施均匀,可将其与细土掺和后撒施地表,随耕入土。用锌、锰肥拌种时,每千克种子用硫酸锌2~6g、硫酸锰0.5~1g,拌种后随即播种。 3.巧施追肥。追肥包括两种:⑴土壤追肥。追肥的时间一般在拔节期,追肥量看苗情而定,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盛,应适当晚施,并减少施用量,可在拔节后每667 m2尿素15~20 kg或氢铵40~50 kg。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早施,并加大用量,可在返青后每667 m2施尿素20~25kg或氢铵 50~70kg。但对于地力差的土壤,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以每667 m2施尿素15~17kg为宜,施用不宜太晚。但当基肥未施磷肥和钾肥,且土壤供应磷、钾又处于不足的状况时,应适当追施磷肥和钾肥。对于供钾不足的高产田,也可在冬前撒施150kg左右的草木灰。对供肥充足的麦田,切忌过量追施氮肥,且追肥时间不宜偏晚,否则,易引起贪青晚熟,招致减产。⑵根外喷肥。由于麦田后期不便追肥,且根系的吸收能力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日趋降低。因此,若小麦生育后期必须追施肥料时,可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这也是小麦增产的一项应急措施。每年5月下旬是干热风多发季节,用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1~2次,间隔5~7天,可有效防治干热风危害。 营养特性 小麦生长发育需氮、磷、钾、铜、锌、锰、硼等多种元素,每形成100公斤小麦籽粒需纯氮2.8公斤,五氧化二磷1公斤,氧化钾2.4公斤。需肥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由于不同化肥当季利用率的不同,一般每亩麦田全生育期需施纯氮12~15公斤,五氧化二磷4~8公斤,除中低产田外,还需施钾肥(氧化钾)3~6公斤。养分吸收率随小麦生育期而不同。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分蘖到越冬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3.5%,拔节到孕穗期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 37.3%;小麦对磷、钾的吸收,随生长的推移而增多,拔节后吸收率激增,占总吸收量40%以上 的磷、钾是在孕穗以后吸收的。锌、硼、锰等元素根据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因缺补缺,针对性使用。在分期施肥上,按小麦需肥特性,遵循“重施基肥、巧施追肥、补施微肥”的原则,合理调剂。

哪些因素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哪些因素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回答者:生物探索2015-01-12 十月怀胎中,准妈妈要定期到正规医院检查,这不仅仅是为了确保母体的健康,而且是要防止胎儿出现不良状况。第一次怀孕的准妈妈,你是否知道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胎儿发育呢? 胎儿基因型和父母遗传因素 胎儿的遗传构成即基因型,明显地控制着胎儿的生长和新生儿的体重。据研究,在决定新生儿体重的诸多因素中,胎儿基因型的作用约占20%。如男性胎儿的基因型可增加新生儿的体重,因此,男性新生儿比女性新生儿的体重平均高150~200克。 遗传基因影响胎儿生长和新生儿体重的事实在不同种族间表现得十分明显。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异常一般都伴有胎儿生长迟缓。如Turner综合征(45,X0),其新生儿体重比正常者低10%~20%。除胎儿遗传构成对胎儿生长所发挥的遗传控制外,胎儿生长还受父母遗传因素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估计约为20%。实验证明,母体的身高和体重与新生儿的体重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父亲的身高和体重与新生儿的体重似乎没有明显关系。所以,影响胎儿生长的父母因素主要来自母体。母体的基因型还可以通过决定子宫的大小和功能而影响子宫内胎儿的生长。 胎盘 胎盘功能的强弱对胎儿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胎盘的重量是衡量胎盘功能的重要指标,因而常以胎盘与胎儿的重量比来表示胎盘的功能状况。统计资料表明,胎盘与胎儿的重量比越大,胎儿的生长速度也越快。 实验表明,胎盘的血循环状况是调节胎盘和胎儿间物质转运的关键,若胎盘内胎儿和母体间物质交换面积的减少,会引起胎儿生长迟缓;胎盘的代谢状况也是影响胎儿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胎盘所产生的多种激素也明显地调节着胎盘内物质交换过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不仅能维持卵巢黄体继续存在,而且能使更多的葡萄糖进入生长中的胎儿体内。人胎盘催乳素(HPL)也有促进胎儿生长的作用。也有学者认为,HPL的促进胎儿生长作用是通过刺激胎盘生长激素的产生而实现的。胎盘产生的孕激素和雌激素也参与胎儿生长调节过程。孕激素可通过提高母体血糖水平而增加胎儿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促进胎儿生长。雌激素可促进子宫和胎盘血液循环,从而促进胎儿生长。胎盘缺陷或功能不全会明显影响胎儿生长。

(完整版)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及其影响

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及其影响 一、最近100多年以来,世界上多数国家儿童青少年,身材一代比一代长得高大,性发育明显提前,研究者将其叫作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1)各年龄组儿童发育水平提高 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首先出现在经济发达国家。主要见于城市文化生活水平较高的青少年中。如西欧各国1900-1950年间,新生儿的平均身长、体重较从前明显增大。日本在战后经济发展伴随着生长加速现象,男女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出现了显著增长,即12、13、14岁青春期男少年的平均身高每10年增长1.9cm、2.2cm和2.0cm。 我们国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儿童少年生长水平不断提高。有人调查14城市7-18岁男女孩身高资料,男女每10年平均增高分别是2.8cm和2.6cm。 身高的增长以学龄期和青春期更加明显,在身高增长的同时,与身高有关联的如手长、足长、肩宽等形态指标以及机能指标如握力、肺活量等的数值也相应增加。 (2)青春期开始和结束时间均提前 性成熟提前的趋势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观察到。性成熟的趋势通常以女孩月经初潮发生年龄来反映。国外学者分析近一个世纪以来,工业发达国家少女的月经初潮明显提前,当今女孩的初潮年龄较100年前提前了3年,每10年提前3-4个月。 随着月经初潮年龄的不断提前,第二性征出现的年龄也逐渐提前,即整个青春期提前。胸围的增加甚少,身高的增加主要是下肢长的增加,出现体形细长化现象。 我国北京、上海和武汉等大城市少女的月经初潮年龄从1960年的14-15岁,提前到1990年的12-13岁。 (3)其他方面

如今儿童第一恒磨牙的萌出时间已较120年前的同龄儿提前6-9个月。苏联也有学者报道,60-70年代青少年的脑力工作能力较20年代同年龄儿童有明显的增长。哈尔滨刘宝林教授报道7-12岁男女各年龄组的骨龄,在1980年-1990年期间有明显提前。 二、生长长期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的因素有营养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远缘婚配的遗传因素,但单一因素不能完全解释生长长期变化,很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生长发育上的长期加速趋势是有一定限度的:达到最大限度的迟早与营养、经济、卫生以及教育文化水平等有密切关系。当今在一些长期趋势已持续百余年的经济发达国家的部分人群中,身高增长已呈停滞现象,月经初潮亦无明显提前迹象。 四、生长长期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生长长期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是双重性,即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方面。 (1)增加资源消耗,加重环境污染 因为身高、体重增大,导致人们要求更大的生存空间,教师、住房、车辆及各种公共设施都相应增高、增大,要求更多的食品供应,因此,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资源,资源消耗增多又必然导致环境污染加重。 (2)增加了一系列社会和教育问题 青春期提前到来要求更早开始性教育,将初中开始的青春期教育课程提前到小学;由于性发育提前,增加了青春期的适应困难;还可能导致更多的少女怀孕等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医学、社会和法律问题;此外,由于儿童身高、体重等持续增大,用于儿童生长评价的参考值修订的间隔期将不断缩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金。

小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小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根据小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以下7个时期,各期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小儿年龄分期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称为胎儿期,约40周。胎儿的周龄即为胎龄。该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完全依靠母体生存,因此孕母的健康、营养、情绪等状况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止称新生儿期。出生不满7天的阶段称新生儿早期。新生儿期是小儿生理功能进行调整以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此时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体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易发生窒息、溶血、感染等疾病,死亡率也高,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2~2/3。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足7天。 此期包括了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和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最高。 3.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此期

小儿以乳汁为主要食品,又称乳儿期。对热能和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较大,但此期小儿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故提倡母乳喂养和合理的营养指导十分重要。婴儿期的后半年,因从胎盘获得的被动免疫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易患感染性疾病,需要有计划地接受预防接种,完成基础免疫程序,并应重视卫生习惯的培养和注意消毒隔离。 4.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此期小儿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但活动范围渐广,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语言、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发展,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应注意防止意外伤害和中毒;同时由于接触外界较广,而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传染病发病率仍较高,防病仍为保健重点。乳儿乳牙出齐,饮食已从乳汁转换为饭菜,需注意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 5.学龄前期:3周岁后(第四年)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进一步减慢,而智能发育更趋完善,好奇、多问、好模仿,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自理能力增强。此期小儿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应加强早期教育,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为入学做好准备。学龄前期小儿抗病能力有所增强,但因接触面广,仍可能发生传染病和各种意外,且易患急性肾炎、风湿热等免疫性疾病。 6.学龄期:自入小学前(6~7岁)到进入青春期(12~14岁)前为止。此期小儿体格生长稳步增长,至学龄期末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成人水平,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增强,是长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应加强教育,促进学龄期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个时期发病率较前为低,要注意预防近视和龋齿,端正坐、立、行姿势,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和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防治精神、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7.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但个体差异较大,有时可相差2~4岁,也有种族的差异。此期特点为生长发育在性激素作用下明显加快,第二性征逐渐明显,男性肩宽、肌肉发达、声音变粗、长出胡须;女性骨盆变宽、脂肪丰满;青春晚期,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发生遗精。此时由于神经内分泌调节不够稳定,可出现良性甲状腺肿、痤疮、贫血等。女孩出现月经不规则、痛经等。外界环境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常可引起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问题。此期除了要保证供给足够营养加强体格锻炼和注意充分休息外,应及时进行生理、心理卫生和性知识的教育。 二、生长发育的规律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生长发育在整个小儿时期不断进行,呈一连续的过程,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一般年龄越小,体格增长越快。 第一个生长高峰:头3个月 第二个生长高峰:青春期 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神经系统发育较早 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淋巴系统则先快而后回缩

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

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故称夏收作物) 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秋收 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4、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经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5、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 (1)稻谷集中产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平源、丘陵地区;川、滇、黔、鄂、湘、桂、粤、闽、赣、浙、皖、苏、沪13个省、市、区 (2)小麦冬小麦在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种植广泛,集中产区则以秦岭—淮河以北,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和山西5省为主,其次是长江中下游的安徽、四川和江苏等省份。 春小麦分布以长城以北及青藏高原以北地区为主. (3)杂粮我国把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等统称杂粮 ①玉米:遍及除青海、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区,以华北、东北和西南各省最为集中,其中以华北最多,东北次之。 ②高粱:全国大部分省区都有种植,东北和黄河中下游各省分布最集中 ③谷子:也称粟(小米)主要分布在黑、内蒙古、晋、冀、吉、豫、陕、鲁、辽9省区 ④薯类:以甘薯为主,主要产区是珠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以及华南、西南的部分丘陵山区。马铃薯生产以东北、内蒙古和西北各地为主要产区,其中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占全国一半以上。 ⑤大豆:遍布全国

特色烟叶主要致香物质形成的生理生态与生长发育规律研究实施方案

黔西南州特色烟叶主要致香物质形成的生理、生态与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年限与地点 (一)实施年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 (二)实施地点:黔西南州烟草公司兴义市分公司、普安县分公司。 二、项目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及参试人员 (一)项目承担单位:贵州大学。 (二)项目协作单位:黔西南州烟草公司及相关县(市)分公司。 (三)项目参加人员: 三、研究内容与预期

(一)研究内容 1.烟株生长发育动态规律及特征研究 根据黔西南州特色烟叶典型产区烤烟全生育期对气候生态资源的利用总量及各生育时段的资源分配,对应研究烟株个体生长发育动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组织显微结构动态、群体结构动态变化以及各部位烟叶重要生理生化指标(蛋白质、总糖、还原糖、烟碱、石油醚提取物、净光合速率、激素水平等)的动态变化,力求对黔西南典型生态烟区的气候生态资源特点及其有效利用下的烟株个体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群体结构动态变化、影响烟叶品质的主要化学物质的形成、积累与分配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揭示黔西南优质特色烟叶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与生长发育机理。 2.特色烟叶形成的主要生长发育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 根据烟株生长发育动态规律及特征研究研究结果,确定黔西南州特色烟叶形成的主要生长发育特征,研究生态环境、烟苗素质、土壤质量、肥料运筹等对烟株生长发育动态规律及特征的影响。 (二)预期研究结果 1.弄清特色烟叶烟株群体、个体生长发育动态规律,建立黔西南州特色烟生长模拟模型。 2.明确特色烟叶主要致香物质种类和数量与生理、生态及生长发育特征之间的关系,提出主要致香物质形成的生理、生态

河南省2021年冬小麦春季测墒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河南省2021年冬小麦春季测墒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去年麦播期间,我省大部分农田土壤墒情适宜,其中,0cm20cm、20cm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值分别为76.4%、78.2%,利于小麦播种与苗期生长。今年,越冬期小麦苗情不但好于上年,且明显好于常年,是近五年苗情最好的一年。各地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实做好土壤墒情监测,进一步加强春季小麦水分管理,指导农民因墒因苗因水科学灌溉,充分发挥前期生长优势,确保小麦再获丰收。根据《农业与农村生活用水定额》(DB41/T 958-2020),结合小麦生产实际,特制定《河南省2021年冬小麦春季测墒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重点任务,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优先利用天上水、高效利用地表水、控制使用地下水、切实浇好关键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全面推动小麦单产、水资源生产力和生产效益三提升。 二、土壤墒情概况 2月18日全省37个县145个墒情监测点(人工/自动)监测结果显示:0cm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46%90%、平均71.9%,其中82%的点大于60%;20cm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50%92%、平均71.5%,其中87%的点大于60%。另据中国气象局2月19日预报,河南局部地区10cm50cm 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立春前,全省大部分地区无有效降水,除豫东2月13日降雨外,其他地区降雨量偏少或无,土壤缺墒状况在发展中。 三、分区灌溉建议 (一)灌溉分区 1.豫北区。包括安阳、濮阳、新乡、焦作、鹤壁、济源6市32个县(市、区)(详见附表,下同),含豫北平原、豫北山区两个亚区。豫北平原区地处沿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麦田土壤多为潮土,质地沙壤、黏壤交错分布,肥力较高;豫北山区为太行山丘陵山地,麦田土壤多为褐土,质地偏黏。全区小麦生长期蒸发量、需水量相对偏高,常年冬春旱发生频繁。 2.豫西区。包括洛阳、三门峡、郑州、平顶山4市23个县(市、区),多为丘陵山地。麦田土壤多褐土,质地偏黏。全区小麦生长期蒸发量、需水量相对偏高,干旱常年发生。 3.豫中豫东区。包括郑州、平顶山、漯河、许昌、开封、商丘、周口7市37个县(市、区),含豫中平原、豫东平原两个亚区。该区地势平坦,麦田土壤多为潮土,质地沙壤、黏壤交错分布,砂姜黑土,质地偏黏。全区小麦生长期蒸发量、需水量相对偏低,常年降雨量相对稍高。 4.豫南区。包括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信阳4市32个县(市、区),含南阳盆地、淮

烟草漂浮育苗培养基质及营养液对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简介:岑怡红(1977-),女,贵州兴义人,硕士生.收稿日期:2003-05-04 文章编号:1008-4673(2003)04-0038-03 烟草漂浮育苗培养基质及营养液 对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岑怡红,聂荣邦 (黔西南民族行政管理学校,贵州兴义562400) 摘要:为优化烟草漂浮育苗培养基质和营养液配方,进行了共计7个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以一定比例的碳化谷糠、泥炭、蛭石和膨化珍珠岩配成的基质有利于培育壮苗。营养液则以一定比例的硝酸铵、硫酸铵、尿素和微量元素的配方较好。 关键词:烟草;漂浮育苗;基质;营养液;生长发育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识码:A 烟草漂浮育苗是一种新的育苗方法,属于保护地无土栽培范畴,漂浮育苗系统的技术关键是培养基质及营养液配方。一般用富含有机质的材料,如泥炭、草炭,配以适当比例的轻质材料,如蛭石、膨化珍珠岩等,制成基质,用复合肥或氮、磷、钾肥,配以各种微肥等,制成营养液。现有研究报道,配方不尽相同,差别较大[1~4],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如何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化配方,降低成本,培育壮苗,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开展了烟草漂浮育苗培养基质及营养液对烟草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旨在为提高烟草漂浮育苗的生产水平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2年在湖南农业大学试验地进行,供试烤烟品种为云烟87。漂浮育苗系统的苗床为水床,用白色塑料薄膜铺底,浮盘采用聚苯乙烯塑料盘,苗床采用鸭篷式覆盖,基质配方试验设计3个处理。J 1B 25%海泡石+15%膨化珍珠岩+15%蛭石+45%炭化谷糠;J 2B 30%炭化谷糠+20%蛭石+20%膨化珍珠岩+30%泥炭;J 3B 55%泥炭+20%膨化珍珠岩+25%蛭石。营养液配方试验设计4个处理。Y 1B 50%硝酸铵+35%硫酸铵+15%尿素;Y 2B 40%硝酸铵+30%硫酸铵+30%尿素;Y 3B 25%硝酸铵+30%硫酸铵+45%尿素;Y 4B 60%硝酸铵+40%硫酸铵。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每3天观测记录一次烟苗生育动态,并于播后40天和成苗期进行烟草生长发育状况和素质考察。叶绿素含量用丙酮提取法测定,根系活力用红四氮唑(TTC)比色法测定[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配方基质对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于播后40天观测不同配方基质烟苗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在5叶期左右,J 1、J 2的地下部鲜重、干重均比J 3(CK)重,J 2的地上部鲜重、干重比J 3(C K)重。可见J 1、J 2在一定程度上生长发育比J 3(CK)好。 又于成苗期考察不同配方基质对烟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地下部、地上部的鲜、干重,还是叶绿含量、根系活力,J 1与J 3(C K)均无显著差异,J 2与J 3(CK)比较,则地下部鲜、干重达显著差异。 第23卷第4期2003年 12月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 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Science)Vol.23No.4 Dec. 2003

影响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讲课教案

影响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东方小学方景禧 一、学习目标 1、哪些因素影响生长发育? 2、后天环境中影响生长发育有哪些主要因素? 二、教学准备 1、制作好的电脑软件。 2、学生作息时间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营养、体育锻炼、生活制度、疾病等后天因素,对少年 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2、难点:先天、后天因素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视屏引入,揭示课题。 自然界的生物在进化中之所以能够一代代繁衍下来,它们会选择配偶,并且会在最有利于下一代生长发育的季节产下它们的后代,同学们,你们从中受到哪些启示呢?万物之灵的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呢?(板书课题) (二)自由学习课文内容。 1、师:影响生长发育有哪些主要因素?(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中各种因素)

2、师:课文介绍后天环境因素有哪些?(营养、体育锻炼、生活制度、疾病) (三) 1、营养 (1)、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是什么?这些营养素主要来源与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再点出视屏图讲解) (2)、小组讨论:在家里你们常吃些什么?你最爱吃什么? (3)、分析五年级学生营养情况表,懂得重视一日三餐的饮食营养问题,做到食物多样化,荤素、粗细搭配得当。 2、体育活动 学生说一说平时自己喜欢哪些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有什么好处? (1)、肌肉结实 (2)、骨骼健壮 (3)、增加身高 (4)、器官功能健全 (5)、身体发育匀称 体育锻炼是促进生长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有效方法,小学生每天应该至少坚持1小时的户外活动。 3、生活制度 (1)、教师出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息时间表,看看哪张作息表安排得更合理?为什么?

体育锻炼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体质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体育锻炼对人体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体育锻炼的刺激首先可直接作用于骨、关节和肌肉等运动器官,并因而使之产生适应性的变化。用以评价生长发育的指标主要包括体格指标,如:身高、坐高,上、下肢长度,肩宽、骨盆宽、髋宽,胸围、上臂围、大腿围和体重等指标。其中,身高代表人体骨骼纵向发育的程度;肩宽等代表人体横向发育的程度;胸围等代表人体软组织(肌组织)的发育程度。 体育锻炼可以通过对骨骼的刺激,增加骨矿物质的吸收,促使人体长高;可以通过对骨骼肌的刺激,增加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改善肌肉细胞代谢,促使肌肉发达,增强人体的各个宽度和围度,因而是一种有效的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手段。但是,应该指出,在试图通过体育锻炼促进生长发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理的营养,否则,身体锻炼不但起不到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反而会因消耗增加而造成营养不良,阻碍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 体育锻炼可促进心血管功能的改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如:安静时的心率下降,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大和心脏体积增大等。经常参加有氧运动的人安静时的心率都比较低,有的只有50次/分。这种变化配合心脏每搏输出量

增加的变化,就说明心脏的血液输出功能提高了。而心脏体积的增大,也可以在经常从事身体锻炼的人身上看到。这并不是有病,而是心脏容血量提高、血液输出功能增强的表现。 体育锻炼可增强骨骼肌功能,延缓骨骼的衰老。体育锻炼可以通过运动刺激肌肉,达到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的目的。体育锻炼过程中,由于肌肉反复用力做功,可以刺激肌肉细胞中有关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等酶活性的增加,因而提高肌肉细胞中能量代谢的能力,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达到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目的.在运动过程中直接参与活动部位的骨受益最大,如多走可以使腿骨增粗,常举重物可以使臀骨增粗,且骨质密度增高。这是因为在肌肉收缩期间,所连接的骨就会受力,其对钙等矿物质的吸收就会相应增加,对预防骨质疏松就会有一定的作用。 体育锻炼可阻碍、减少、避免疾病的发生。体育锻炼对人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体育锻炼对疾病的抵御作用是有条件的,有许多疾病是不可能通过体育锻炼治愈的,如遗传病。有许多疾病的某些阶段也是不宜从事体育锻炼的,如炎症、高烧等。因此,应该正确地认识和使用体育锻炼的手段来和疾病作斗争。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某些免疫能力,防御生物病原的侵害。国外的实验证明,在进行运动时体温升高,机体内产生一些特殊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增强免疫功能,从而减

光质对烟草叶片生长发育的效应

光质对烟草叶片生长发育的效应摘要:本文就近年来蓝光、红光和远红光以及紫外光对烟草叶片生长发育的效应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蓝光;红光和远红光;紫外光;烟草;生长发育 光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因素之一。光控发育的过程是个由多个光受体(光敏色素、隐花色素等)参与的复杂的过程。目前,已经证实了光形态建成由光信号受体介导,光信号受体有三种:1、光敏色素:感受红光和远红光;2、隐花色素:感受蓝光和近紫外光;3、UV-B受体:感受远紫外光。这些光受体感受不同波长的光,然后通过它们之间的差异调节且相互作用来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光质对植物的生长、形态建成、光合作用、物质代谢以及基因表达均有调控作用。国内外有关光质对作物影响发育的研究报导不少,但是在烟草上,光质的研究还属于初级阶段。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蓝光、红光和远红光以及远紫外光对烟草叶片生长发育的效应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方面的研究和作物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指导。 一、蓝光效应 1、单色蓝光效应 自从发现了蓝光受体隐花色素之后,人们对蓝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在烟草上,史宏志(1998)[1]研究发现,与白光相比,纯蓝光对烤烟叶片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叶位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效果越明显。而且蓝光对叶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叶宽的抑制。另外,也发现蓝光下生长的烟草叶片厚度增加,单位叶面积的内含物较多。 叶绿素a/b 的值可以反映叶绿体中类囊体的垛叠程度,即垛叠状态的类囊体膜比例的大小。而光抑制程度与类囊体的垛叠程度呈反线性关系,即叶绿素a/b 比值越高,类囊体的垛叠程度越高,叶片对光抑制抗性越强。在单色蓝光条件下,烟草叶片叶绿素含量与辐照度相同的白光相比有所减少,但叶绿素a/b 的比值有所提高,这说明了蓝光对烟草叶片叶绿素b 的降低作用比对叶绿素a 的作用强。 另外,蓝光可以提高烟草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呼吸速率,降低净光合速率,也可

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1. 遗传因素:据调查表明,小孩的身高、体重、躯干与四肢的比例,受种族和遗传的影响。遗传影响小孩生长发育的潜力很大,如高个子的父母其子女个子也高,父母矮的子女也矮。在良好的环境下成长,其高度75%取决于遗传因素,只有25%取决于后天生活条件。 2. 营养因素: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成少年的物质基础。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机体各种机能的调节,促进性成熟的各种激素的原料,均需补充营养物质,才能保证儿童、少年的正常发育,并最大限度地发挥遗传功能的潜能。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有早有晚,不同时期需要的营养素不同。如青春发育期,骨胳、肌肉及性器官的发育极快,如此期营养充足,可以促进发育,反之将推迟青春期的发育。要保证青春期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必须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素,以补充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青春期的发育需要摄取各种营养素。 3. 激素的作用: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人体内含量很少。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特别是青春期的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内分泌细胞聚在一起,组成了各种内分泌腺,如垂体腺、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如女性卵巢的卵泡细胞和黄体等。这些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奔赴它们作用的靶细胞,参与机体代谢,发挥其生理功能。] 在生命的整个过程中,无不受到各种激素的调节影响,而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直接受到雌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的影响。青春发育期,是在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分泌的各种激素的统一调控下完成的。 4. 劳动和体育锻炼因素:正常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是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加强毅力的重要手段。将使青少年的成长终身受益。 5. 睡眠因素:为保证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充足的睡眠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充足的睡眠对青少年的影响比成人大,因为促进生长发育的生长激素在睡眠时比清醒时分泌量大。如清醒时,生长激素在血浆中的浓度为1~5毫微克/毫升;而睡眠时为10~20毫微克/毫升,甚至达40~50毫微克/毫升。所以小孩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保证其体内生长激素的含量,使其健康地成长发育。 睡眠有利于合成代谢的进行,为小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所以应保证小孩充足的睡眠,使小孩有充沛的精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小孩的生长发育。小孩的睡眠时间,年龄愈小,需要的时间愈长:小学生每日不应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应9个小时,高中生应8-9个小时。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讲义.

卫生与保健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两大类,即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决定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即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而环境因素影响该潜力的正常发挥,决定发育的速度及最终可达到的程度,即决定了生长发育的现实性。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也就是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研究生长发育的各种影响因素,可以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尽可能消除或控制不利因素,充分发挥遗传潜力。这是儿童卫生保健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是指子代和亲代间在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上的相似性。DNA(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DNA可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给子代细胞。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受精卵中父母双方各种基因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子代个体发育的各种遗传性状,使子代可以显现亲代的形态、功能、性状和心理素质等特点,形成每个儿童各自的生长发育潜力。当然,遗传形成的这种潜力能否充分发挥,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遗传因素包括家族因素和种族因素的影响。 (一)家族遗传的影响 身高、体重、性成熟早晚、性格等与家族遗传有关。 生长发育的各项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如身高、体重、皮下脂肪、血压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倾向性,其中尤以身高的遗传倾向更为明显。在良好生活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其成年后所达到的最终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身高。一般父母高的子女也高,父母矮的子女也矮。儿童身高的生长潜力与父母的平均身高有密切关系,如果父亲与母亲的身高相近,则孩子与父母的平均身高十分接近;但是如果父母双方中一个是高个子,一个是矮个子,则孩子身高的变动范围就会很大。个体的成年身高与父母的平均身高间的遗传度为0.75,即身高的75%取决于遗传,只有25%取决于营养、锻炼等环境因素。 性成熟早晚、生长突增模式、月经初潮年龄等,也与家族遗传有关。据此,儿童成年时的身高

环境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资料

环境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长发育不是孤立自发的过程,而是受一定环境因素影响和制约的。如果环境中存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心理方面的有害因子,就必然影响儿童的身心发育。环境因素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它们对发育的影响都是综合性的。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营养、体育运动、生活方式、疾病、季节、环境污染、社会、心理。我们着重讲营养因素、环境污染因素以及心理因素。 一、营养 1、介绍 营养不良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由不适当或不足饮食所造成。通常指的是起因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过度损耗营养素所造成的营养不足,但也可能包含由于暴饮暴食或过度的摄入特定的营养素而造成的营养过剩。 儿童正处于迅速成长的阶段,必须不断由外界摄取各种必要的营养素,尤其是足够的热量和优良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等,作为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保证同化过程超过异化过程,才能获得充分的发育。营养素缺乏或不合理的膳食不仅会影响发育,而且会导致营养不良及各种营养缺乏症。长期营养不良影响骨骼的成熟程度及其长度,使骨骺在愈合时,达不到应有的长度而形成体格矮小。 出生后长期的严重营养不良,尤其蛋白质、热量摄入不足,可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及日后的学习能力。与同年龄营养足够的儿童相比,营养不良儿童感情冷淡,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总是懒洋洋的或无动于衷,比较多的儿童在6-7岁时,阅读书写有困难,理解力低。 2、营养不良的症状 维生素A缺乏,出现畏光,夜间视物模糊不清等夜盲症表现;并有皮肤干燥、脱屑、皲裂,以及对传染病抵抗力下降表现; 维生素D缺乏,有“鸡胸”等佝偻病表现,牙齿发育不良,排列不齐,易发生龋齿; 维生素B1缺乏,易致胃肠功能不良,如消化不良;并可致手脚发麻等多发性周围性神经炎表现及脚气病; 维生素B2缺乏,易致口角炎、舌炎、唇炎、阴囊皮炎,表现为舌乳头红肿疼痛、口角口唇皲裂、出血、起泡、以及阴囊皮肤损害;

2--环境条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二章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的形成 第一节药用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与生存条件是辨证统一 诸多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程度并不等同,其中光照、温度、水分、养分和空气等是药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缺少其中任何一项,药用植物就无法生存,这些因子称为药用植物的生活因子 一、温度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存在“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一)药用植物对温度的要求 1、耐寒药用植物 -2~-1℃的低温,短期内可以忍耐-10~-5℃低温,最适同化 作用温度为15~20℃如人参、细辛、刺五加等。 2、半耐寒药用植物通常短期内能耐-2~-1℃的低温,最适同化作用温度为 17~23℃ 。如黄连等。 3、喜温药用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要求温度较高,同化作用最 适温度为20~30℃ ,花期低于10~15℃则不宜授粉或结果。如金银花 4、耐热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温度很高,同化作用温度30℃ ,个别40℃ 。 如槟榔、罗汉果 (二)高温和低温的障碍 高温障碍是与强烈的阳光和急剧的蒸腾作用结合引起的——植物过度失水降低生长速度——损伤茎叶——引起落花落果。 低温障碍冷害是指生长季节内0℃以上的低温对药用植物的伤害 冻害是指春秋季节里,由于气温急剧下降到0℃以下(或 降至临界温度以下),使茎叶等器官受害。 (三)春化作用 春化作用是指由低温诱导而促使植物开花的现象 药用植物通过春化的方式有两种: 1.是萌动种子的低温春化,如芥菜、大叶藜、萝卜等; 2.是营养体的低温春化,如当归、白芷、牛蒡、及菊花等。 二、光照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其二,光能调节植物整个生长和发育。 (一)光照度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阳生(喜光)植物要求生长在直射阳光充足的地方。若缺乏阳光时,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低。例如北沙参、地黄。 阴生(喜阴)植物不能忍受强烈的日光照射,喜欢生长在阴湿的环境或树林下,例如人参、 中间类型的耐阴植物处于喜阳和喜阴之间的植物,在日光照射良好环境能生长,但在微荫蔽情况下也能较好地生长。例如天门冬、麦冬(二)光质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质(或称光的组成)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太阳光中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是红光,红光对植物的作用最大;黄光次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