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章 能量代谢

第六章 能量代谢

第六章  能量代谢
第六章  能量代谢

第六章能量代谢

二、选择题

1、呼吸商是指机体在同一时间内()。

A.ATP合成与释放的比值,

B.通气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C.CO2生成量与耗氧量的比值,

D.ATP合成与PCr消耗的比值。

2、氧热价最高的营养物质是()。

A.脂肪,

B.蛋白质,

C.糖类,

D.糖类和脂肪。

3、属于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的特点错误的是()。

A.供能输出功率低,

B.有氧代谢,

C.ATP生成多,

D.乳酸生成较多。

4、属于磷酸原供能特点错误的是()。

A.能量输出功率高,

B.无氧代谢,

C.ATP生成少,

D.动员所有贮备可供能33S。

5、人群中基础代谢率最高的是()。

A.老年人,

B.成年男子,

C.成年女子,

D.幼儿。

6、相对代谢率为()。

A.能耗量与体表面积的比值,

B.能耗量与身高或体重的比值,

C.能耗量与基础代谢的比值,

D.能耗量与CO2产生量的比值。

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明显上升的是()。

A.ATP,

B.PCr,

C.乳酸,

D.都不是。

8、从机体能量代谢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关键的环节是()。

A.糖酵解,

B.糖类有氧氧化,

C.糖异生,

D.ATP的合成与分解。

9、在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有训练者肌肉机械效率高,是因为()。

A.以糖类供能为主,

B.以脂肪供能为主,

C.呼吸商较低,

D.消耗的总热能较少。

10、从工作中利用的总能量来看,有训练者利用脂肪供能比例与较无训练者相比()。

A.完全相同,

B.要大,

C.要小,

D.大体相同。

11、评定乳酸能系统能力的常用指标是()。

A.肌红蛋白的含量,

B.血乳酸水平,

C.30m冲刺速度,

D.无氧阈值。

12、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供能的共同特点是()。

A.都不需要氧,

B.都产生乳酸,

C.都能维持较长时间运动,

D.都可产生大量ATP。13、在较剧烈运动时,肌肉中高能磷化物的变化情况是()。

A.PCr的含量变化不大,

B.ATP含量变化不大,PCr的含量下降,

C.PCr生成较多,

D.ATP含量大幅度下降。

14、乳酸能系统的特点之一是()。

A.输出功率高,

B.产生乳酸,

C.ATP生成多,

D.产生CO2。

15、进行一段时间训练,60m跑速提高了,而跑后血乳酸含量却比训练前减少了,这说明()。

A.糖类的有氧供能比例增大,

B. 肌红蛋白含量增多,

C.脂肪供能比例增大,

D.ATP-PCr供能比例增大。

16、属于乳能供能特点错误的是()。

A.供能的最大容量有限,

B.快速可动用性,

C.产生乳酸,

D.动员所有贮备可供能33S。

17、在相同时间同完成同样的工作量时,有训练者较无训练者()。

A.动用脂肪量较多,

B.动用糖原和脂肪的量较少,

C.利用的ATP和PCr较多,

D.利用脂肪供能的比例较小。

三、填空题

1、机体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直接能源是_________分解,而最终能源是_________的氧化分解。

2、糖类的呼吸商是_________脂肪的呼吸商是_________。

3、开放式测定法又称为_________法,它是根据机体在单位时间_________和_________来推算机体的耗能量。

4、基础代谢率有性别、年龄差异,通常男子比女子_________,儿童比成年_________,老年较壮年_________。

5、基础代谢的高低同_________有关,但不成比例关系,而与_________成正比,所以最适宜的的计算单位是_________。

6、评定乳酸能系统能力最常用的指标是_________。

7、运动时ATP再合成所需能量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条途径提供。

8、磷酸原系统又称为_________系统,它由细胞内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高能磷化物组成。

五、问答题

1、简述体内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过程。

2、试述运动时的能量供应过程。

3、比较分析三种供能系统和特点。

4、试述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在体育实践上的意义和应用。

5、论述不同强度运动时三个能量系统供ATP再合成的动态关系?

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C,C,D,D,D, C,C,D,D,B, B,A,B,B,D, B,B

三、填空题

1.ATP,糖类和脂肪

2. 1, 0.71

3.气体代谢,消耗的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

4.高,高,低

5.体重,体表面积,kJ/m2.h

6.血乳酸浓度

7.PCr分解生能,糖酵解生能,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生能

8.ATP-PCr,ATP,PCr

五、问答题

1 答:人体内能量来于三大有机物:糖、脂肪和蛋白质,三有机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一部分转变为热能散失,一部分使ADP转变为ATP,贮藏在ATP中,ATP 还可将转化为PCr贮藏;人体所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当人体需要时,ATP在Mg++依赖式ATP酶作用下,分解生成ADP和磷酸,释放能量。反应式:ATP→ADP+Pi+能量。当需要时,PCr也立即分解使ATP再合成。ATP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也转变为热能,一部分供人体各种生命活动需要,如肌肉活动、神经电传导、物质吸收、物质转运等。如图。

2答: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过程:①直接能源——ATP。但ATP贮量很少,必须边分解边合成,ATP的再合成途径有三条:①PCr分解生能;②糖酵解生能;

③糖和脂肪的有氧化生能, ATP的再合成三条途径构成了人体内三个供能系统。

不同的运动项目三个系统供能的情况不同。以800跑为例:②起跑:主要由ATP-PCr系统供能;当ATP分解供能的同时,PCr迅速分解使ATP再合成。③途中跑:以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混合供能;④冲刺:以糖的无酵解为主供能。

3答:三个供能系统及特点如下表。

磷酸原系统……………………………………..

乳酸能系统…………………………………..

有氧氧化系统………………………………

4答:①着重发展起主要作用的能量系统。能量统一体理论提示,不同的运动项目其主要的供能系统不同,在制定教学和训练计划时,应着重发展在该项目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供能系统。

②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当确定应着重发展的供能系统之后,可根据能量统一体理论选择适应的和最有效的训练方法。

5答:不同强度时,三个能量系统代ATP再合成的动态关系:

①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内的含量很有限,如果以最大功率输出只能维持

2S左右。因此,ATP必须是边分解边合成,以保证生命活动能量供应的连续性。

②三个能量系统输出功率不同,分别满足不同运动强度的ATP再合成的需要。不同供能系统的功率输出能力和最大持续时间是维持其动态关系的代谢标准。

③不同强度运动时三个能量系统是相互区别和相互联系的。

第七章内分泌

二、选择题

1、下列被称为第一信使的物质是()。

A.cGMP,

B.cAMP,

C.Ca2+,

D.肾上腺素。

2、下列被称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A.ADP,

B.ATP,

C.AMP,

D.cAMP。

3、甲状腺主要分泌()

A.三碘甲腺原氨酸,

B.四碘甲腺原氨酸,

C.二碘酪氨酸,

D.一碘酪氨酸。

4、糼儿时,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可导致()。

A.侏儒症,

B.粘液性水肿,

C.呆小症,

D.糖尿病。

5、胰岛的β细胞分泌()。

A.生长抑素

B.胰高血糖素

C.胰多肽

D.胰岛素

6、蛋白合成和贮存不可缺的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胰多肽,

D.肾上腺素。

7、胰岛素缺乏将导致()。

A.血糖浓度下降,

B.血浆氨基酸浓度下降,

C.血脂上升,

D.肝糖原贮备增加。

8、调节胰岛素分泌最重要因素是()。

A.血脂浓度,

B.血中氨基酸的浓度,

C.血中生长素的浓度,

D.血糖浓度。

9、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是()。

A.促进糖原分解,抑制糖异生,

B.促进脂肪分解,使酮体生成增加,

C.抑制胰岛素分泌,

D.促进胆汁和胃液分泌。

10、机体产生应激反应时血中主要增高的激素是()。

A.氢化可的松与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皮质醇,

D.雄激素。

11、先天性腺垂体功能减退可引起()。

A.侏儒症,

B.呆小症,

C.粘液性水肿,

D.肢端肥大症。

12、关于生长素的错误叙述是()。

A.加速蛋白质的合成,

B.促进脂肪分解,

C.促进脂肪合成,

D.生理水平的量可加速葡萄糖的利用。

三、填空题

1、先天性腺垂体功能减退可引起____。

2、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称为____,其种类很多,依其化学性质可归纳为____和____两大类。

3、激素对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只能使正在进行的功能活动____或____,而不能产生____。

4、凡能被激素作用的细胞称为____,它之所以能够识别特异激素信息,是因为其____或____内存在着与该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____。

5、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几乎所有的内分泌腺都____受神经系统的影响,同时,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____。

6、内分泌腺分泌水平的相对稳定,主要是通过____反馈机制实现的,当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____系统也参与激素分泌的调节。

7、运动时,血浆生长素升高的运动强度临界点约____。

8、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婴糼儿,体内甲状腺激素缺乏,故____生长发育受到障碍,表现为____症。

9、胰岛素是由胰岛中的____细胞所分泌,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中的____细胞所分泌。

10、胰高血糖素可激活心肌细胞中的____,使糖原分解____。

11、胰高血糖素最主要的功能是促进____分解和____,使血糖浓度____。

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D,D,B,C,D, B,C,D,B,C, B,C

三、填空题

1.侏儒症

2.激素,含氮类激素,类固醇激素

3.加强,减弱,新的过程

4.靶细胞,表面,胞浆内,受体

5.直接或间接,发育和功能

6.负,神经

7.50%~60%最大吸氧量

8.骨骼和脑的,呆小症

9.β,α 10.磷酸化酶,增

加 11.肝糖原,糖异生,升高

五、问答题

1 答:激素的生理作:①调节物质代谢,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促进细胞分裂、分化,调控机体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过程;

③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和活动,调节学习、记忆及行为活动;

④促进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影响生殖过程;

⑤调节机体造血过程;

⑥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增强机体对伤害性刺激和环境激变的耐受力和适应力,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

2答:胰岛素是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其作用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①能促进外周组织(如肌肉)对糖类的利用,并促进糖原的合成,抑制糖原异生,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②能促进脂肪的合成和贮存。胰岛素提高葡萄糖向肝细胞的转运,并转变成脂肪酸,再转运到脂肪组织贮存。同时,脂肪组织本身在胰岛素作用下也能合成少量的脂肪。

③通过作用于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促进蛋白质合成。主要有:促进多数氨基酸主动转运入细胞;抑制蛋白质分解和氨基酸异生糖。

3答:含氮类的作用机制多用第二信使学说来解释。该学说把激素看作第一信使。当激素与靶细胞上的专一性受体结合时,可激活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系统,在Mg++存在的条件下,使ATP变成cAMP,cAMP被称为第二信使。cAMP激活无活性的酶,引起细胞固有的反应,由此发挥激素的生理作用。即激素通过第二信使改变酶的活性而起作用。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用基因学说来解释。该学说认为固醇类激素透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并与胞浆和核内相应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抑制或启动DNA的转录过程,促进或抑制mRNA的形成,从而诱导或减缓蛋白质的生成发挥生理作用。即激素通过基因使酶合成增加或减少而起作用。

第八章神经系统

二、选择题

1、关于感受器的错误叙述是()。

A.有适宜的刺激,

B.是特殊的生物换能器,

C.具有编码作用,

D.具有辅助装置。

2、神经冲动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主要是依靠()。

A.化学递质,

B.无机盐离子,

C.局部电流的作用,

D.胆碱酯酶。

3、脊髓半离断时,感觉障碍表现为()。

A.离断对侧发生深感觉障碍,

B.离断同侧发生浅感觉障碍,

C.离断同侧发生深感觉障碍,

D.双侧浅感觉障碍。

4、突触部位的传递是反射弧中()。

A.不易发生疲劳的部位,

B.最易发生疲劳的部位,

C.抗疲劳能力最强的部位,

D.对内环境变化最不敏感的部位

5、左侧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受损,引起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A.左半身,

B.右半身,

C.左侧头面部,

D.右侧头面部。

6、远视为()。

A.眼球前后径过长,

B.眼的折光力过强,

C.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

D.远点较正常眼更近。

7、视杆细胞的功能为()

A.主要感觉弱光刺激

B.能分辨顔色和物体的微细结构

C.主要感觉强光刺激

D.构成了眼的昼光觉系统

8、关于视野的错误叙述是()。

A.指整个视网膜的感觉能力,

B.鼻侧与上侧较小,

C.颞侧与下侧较大,

D.绿色视野比蓝色视野大。

9、关于视力的错误叙述是()。

A.视敏度又称视力,

B.视敏度通常以视角大小表示,

C.视敏度与中央凹处视锥细胞直径大小无关,

D.与光源情况有关。

10、关于位觉的错误叙述是()。

A.又称前庭觉,

B.感受器是壶腹嵴和囊斑,

C.感受器的感觉细胞称毛细胞,

D.维持静息时肌紧张的产生的感觉。

11、前庭反应是指()。

A.脑功能紊乱,

B.植物性功能紊乱,

C.肌张力的正常关系失调,

D.躯体性和植物性功能改变。

12、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特征是()。

A.兴奋在大脑皮层扩散,

B.脑与大脑的协调关系尚未建立,

C.抑制在大脑皮层扩散,

D.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干扰。

13、人体站立姿势的维持是( )。

A.紧张性牵张反射,

B.屈肌反射,

C.γ紧张,

D.位相性牵张反射。

14、实现躯体运动最低级中枢位于()

A.延髓,

B.丘脑,

C.脊髓,

D.中脑。

15、肌梭是感受肌肉( ) 的感受装置。

A.压力变化,

B.张力变化,

C.长度变化,

D.张力和长度变化。

16、维持身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 )。

A.屈肌反射,

B.对侧伸肌反射,

C.肌紧张,

D.腱反射。

17、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教师应该强调动作的()。

A.次要环节,

B.细节结构,

C.主要环节,

D.主要和次要环节。

18、运动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教师应特别注意()。

A.对错误动作的纠正,

B.动作的细节,

C.做好示范动作,

D.动作的主要环节。

三、填空题

1、感受器可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换能器,它能把各种形式的___转换为____。

2、眼视近物时,睫状肌____,将____拉向前,引起____松弛,晶状体依其自身的弹性而____使眼的折光能力____,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3、缺乏维生素____,将使视杆细胞上____浓度降低,从而导致____症的发生。

4、近视眼主要是由于眼球的视轴过———,晶状体的折光能力过———,物像落在视网膜之———,所以视物模糊不清。

5、前庭器官是____、____和____的合称。

6、人的前庭器官如果受到____较大或____过长的刺激,常会引起一系列________功能反应

7、突触的基本结构是由____、____和____三部分组成。

8、突触处信息的传递是通过____和____两个过程来实现的。

9、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提高了突触后膜对____,尤其是____的通透性。

10、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提高了突触后膜对____,尤其是____的通透性。

11、运动技能的学习,实质上是建立____、____和____的运动性条件反射。

五、问答题

1、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视觉在体育运动中有何作用?

2、试述动技能的运动条件反射本质、学习过程各阶段的动作特点、生理原因和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联系实践分析神经系统对长距离跑运动过程中的的整合过程与机制。

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D,A,C,B,B, D,A,D,C,D, D,A,A,C,C, C,C,A

三、填空题

1.刺激能,生物电能

2.收缩,睫状体,睫状小带,前后变凸,增大

3.A,视紫红质,夜盲症

4.长,强,前

5.椭圆囊,球囊,三个半规管

6.强度,时间,植物性和躯体性

7.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8.化学递质,电变化 9.Na+ k+ Cl-, Na+ 10.k+ Cl-, Cl-

11.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觉性

五、问答题

1 答:视觉是由眼、视神经和视中枢共同完成的活动。外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眼的折光系统的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了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感光细胞受到光刺激,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并将光能转变成电能。在产生发生器电位的过程中使光刺激所包含的视觉信息在视网膜上被初步处理,最后从视神经纤维上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向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视觉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视觉的功能是感觉物体的形象、色泽、远近和运动状态等,在运动动作与锻炼、运动技术的学习、形成与运用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与锻炼、运动训练与竞赛表演时,教师示范、动作图片与运动影像的观察,现场的各种景象及其变化均依靠视觉起作用。通过视觉中枢,经过大脑皮层与各级中枢的有机整合,作出特定的、适宜的反应效应。通过视觉活动,

可以提高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控制、空间感觉的产生、自身动作的调整与身体平衡的维持能力。

2答:运动技能的本质:运动技能是一种复杂的、链锁的、本体感觉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分为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四个阶段。

①泛化阶段:学习初期,学员只对运动技能有感性认识,对动作的内在规律还不理解,大脑皮质由于内抑制,分化抑制尚未建立,所以兴奋和抑制过程扩散,做动作时表现为动作僵硬,不协调,出现多余和错误动作,做动作费力。

教师应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员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正确示范、简练讲解。

②分化阶段:由于不断练习,学员对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了理解,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逐渐集中,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做动作时,不协调和多余动作逐渐消除,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能比较顺利地、连贯地完成动作,动力定型初步建立,但遇到新异刺激时,多余的和错误的动作仍会出现。

教师应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强调动作细节,充分利用各种感觉反馈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使动作更加准确。

③巩固阶段:此时已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学员做动作时,准确、优美,某些动作环节可出现自动化,环境变化时,动作技术也不易受到破坏,完成练习时感到省力。

为了避免消退抑制的出现,教师应对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理论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动力定型的巩固和动作质量的提高。

④自动化阶段:自动化动作是由大脑皮质兴奋性较低和不适宜兴奋部分实现的。当动作出现自动化现象时,第一信号系统的兴奋不向第二信号系统传递,或者只是不完全地传递,这时的动作是无意识的,或者意识得不完全。

此时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动作力学分析,为防止动作技能变质,应常回忆动作和检查动作质量。

第九章运动训练的若干问题的生理学分析

二、选择题

1、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的生理本质,就是通过有目的的身体练习使人体()。

A.机能水平获得提高,

B.运动能力获得提高,

C.生理功能、生物化学和形态结构产生适应性增强。

D.各器官功能的协调。

2、训练使体质增强的生理本质是积极的适应过程,当训练中止后()。

A. 适应会很快消失,

B. 适应会延续一段较长时间,

C. 适应会长期存在,

D. 适应会逐步消失。

3、超负荷的量可通过控制两个基本因素来改变,这两个因素是()。

A.训练负荷的大、小,

B.刺激性质与适应程度,

C.训练强度和训练量,

D.训练强度和训练密度。

4、随着锻练效果的提高和学生体质的增强,机体对原有的生理负荷反应是()。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明显反应。

5、赛前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处于何种状态,有助于克服内脏器官的功能惰性()。

A.兴奋性升高,

B.兴奋性下降,

C.兴奋性过高,

D.兴奋性保持稳定状态。

6、赛前状态时运动员的脉率变化为()。

A.变化不定,

B.加快,

C.减慢,

D.不变。

7、赛前状态时,收缩压的变化为()。

A.不变,

B.升高,

C.下降,

D.变化不定。

8、赛前状态可引起肺通气量()。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增加或减少。

9、出现极点时()。

A.吸氧量能满足运动的需氧量,

B.吸氧量不能满足运动的需氧量,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0、准备活动后体温升高的生理作用表现错误的叙述为()。

A.增加肌肉收缩速度,

B.提高ATP含量,

C.提高酶系统活性,

D.提高最大吸氧量。

11、极点产生原因错误的叙述为()。

A.供氧不足,乳酸大量产生,

B.运动中枢兴奋过程占优势,

C.运动动力定型暂时紊乱,

D.呼吸循环系统活动紊乱。

12、准备活动与赛前状态在作用上相同之处为()。

A.推迟疲劳的出现,

B.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C.延长运动时间,

D.加速恢复过程。

13、运动开始后不久,运动者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跳加快、肌肉酸软无力,动作不协调等反应,这是()。

A.疲劳现象,

B.“极点”现象,

C.假稳定状态,

D.过度紧张。

14、“第二次呼吸”出现时,由于何种关系得到协调,使破坏了的动力定型得到恢复()。

A.内脏器官与交感神经系统,

B.汗腺分泌和内脏器官,

C.运动功能和交感系统,

D.植物性和运动性功能。

15、经过准备活动后的正式练习到达终点时()。

A.血乳酸含量增加较多,

B.血乳酸含量增加较少,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三、填空题

1、运动训练原则是——,———,———,和———。

2、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准备活动的强度应以____,或心率约达到____,时间为____为宜。

3、准备活动结束到正式练习开始的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____,在一般教学课中,以____为宜。

4、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和———。

5.运动负荷阈包括运动练习的———,———,———和———等4个基本因素。

6、运动员的生理功能水平具有———,———和———等特点。

7、人体通过体育锻炼使功能提高的本质是一种积极的____过程。

8、库珀提出,为发展有氧能力,心率宜在____,并至少要维持____的时间。

五、问答题

1、试分析超负荷和渐增负荷原则的应用意义与方法。

2、试分析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影响准备活动效应的因素。

3、分析实施生理评定与生理监控的意义与作用。

4、运动训练生理评定的原则有哪些?在训练实践中如何实施运动心率的测评?

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C,D,D,B,A, B,B,A,B,B, (BD),B,B,D,B,

三、填空题

1.超负荷和渐增负荷原则,专门性原则,可逆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

2.45%VO2max,100~120次.min-1,10~30min

3.15min,2~3min

4.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

5.强度,时间,密度,数量

6.潜力大,动员快,恢复快

7.适应

8.

五、问答题

1答:超负荷原则是运动训练中采用的生理负荷量应超过已适应的负荷进行训练的原则。渐增负荷原则:指运动训练中负荷的增加必须遵循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原则。

应用意义与方法:在运动训练中,随着训练的进行,机体产生相应的良好适应,运动水平得到提高,这时机体对原来的训练负荷已逐渐适应,如果不增加负荷,就不能引起新的适应性变化。所以训练中应在适应原负荷的基础上,逐渐增加运动负荷,使机体经常在超负荷的条件下训练,不断产生新的生理适应,不断提高功能能力。如Fox提出负荷到“8”训练到“12”。

2答:准备活动是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地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正式比赛做好机能上的准备。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①适度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内分泌活动。

②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增强氧运输系统的功能,使肺通气量、吸氧量和心输出量增加,从而有效地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使机体在正式运动开始时能尽快发挥最佳工作能力。

③使体温升高,提高酶活性,加快生化反应进行。实验证明体温每升高1℃,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增加13%。肌肉温度升高2℃时,肌肉收缩速度约增加20%。可降低肌肉粘滞性,增强弹性,有助于防止运动损伤;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并预防运动损伤。

④增强皮肤血流,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体温过高。

⑤调节不良赛前状态。

影响准备活动效应的因素:准备活动的时间、强度、内容、形式以及与正式练习的间隔等因素。①强度为最大吸氧量45%或心率为100-120次.min-1;

②时间10-30 min为宜;

③内容、形式:根据项目的特点、季节气候、运动员训练水平及个性特点等。

④与正式练习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5min,体育教学课中以2~3min为宜。

3答:运动训练的生理监控是运用生理学方法与指标,对训练计划、训练质量、训练效果及运动员的功能与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的动态监测与评价的过程。分为实验室监控和现场监控两种常用的方法。

实验室监控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生理学测量系统对训练方法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运动能力进行定量监控的方法。现场监控法是指在训练场馆对实际训练计划、训练效果和训练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实施控制的方法。以期优化训练方案与方法,提高运动能力、消除运动性疲劳和加速机体的恢复,有科学依据地辅助教练员实施训练控制,达到预期训练目标。

4答:运动训练生理评定的原则有①量化原则:是指选择生理学中的定量指标,客观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②定性原则:是对对运动员某些主观感觉很难准确量化的指标,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疲劳程度和自感用力量度等。

③综合评定原则:指综合、整体地选择评价指标,全面地反映运动员对训练的适应状态与功能水平。

训练实践中运动心率的测评:运动心率是运动训练中应用最普遍、最简单的生理监控与评定指标之一,常采用遥测心率法进行运动心率的测量与评价。

在训练实践中通过测定运动员相对安静、定量负荷、极量负荷状态下及恢复过程的心率及其变化,与优秀运动员或一般人进行对比来进行评价。

运动员的心率变化具有显著特征,安静时的心率低,可动员的潜力大;进行定量负荷训练时,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心率反应小;运动后恢复快。

所以心率指标在运动实践中常用作:①运动强度指标;②评价训练水平;③评价恢复水平;④评价功能状态。

第十章肌肉力量

二、选择题

1、从事等长练习能有效地发展()。

A.最大静力性力量和静力耐力,

B.速度耐力,

C.爆发力,

D.重量性力量。

2、推举时,将举起的杠铃慢慢放下,属于()。

A.离心练习,

B.等长练习,

C.等张练习,

D.超等长练习。

3、多级跳和跳深属于()。

A.离心练习,

B.等长练习,

C.等张练习,

D.超等长练习。

4、力量训练可以增加人体肌肉中的()。

A.肌糖原物质,

B.收缩蛋白,

C.三磷酸腺苷,

D.脂肪。

5、要使在训练中获得的力量不消退,训练的频率至少应是()。

A.每周训练一次,

B.每二周训练一次,

C.每三周训练一次,

D.每四周训练一次。

6、下列被认为是其他素质基础的是()。

A.速度,

B.耐力,

C.灵敏,

D.力量。

7、发展磷酸原系统,要求运动强度大,而最合适持续的时间是()。

A.10s以内,

B.10~20s,

C.20~30s,

D.30s到1min。

8、肌肉长时间对抗最大阻力收缩的能力称用()。

A.最大肌力,

B.快速肌力,

C.爆发力,

D.肌肉耐力。

9、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称作()。

A.最大肌力,

B.快速肌力,

C.相对肌力,

D.肌耐力。

10、适合举重和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最佳负荷是()。

A.30RM,

B.15-20RM,

C.10-15RM,

D.5RM。

11、适合100m跑和跳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最佳负荷是()。

A、6-10RM, B.15-20RM, C.10-15RM, D.5RM。

12、适合400m跑和800m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最佳负荷是()。

A.6-10RM,

B.15-20RM,

C.10-15RM,

D.5RM。

13、力量训练引起的肌肉肥大,主要与以下哪一因素的改变有关()。

A.肌纤维增粗,

B.毛细血管增加,

C.血红蛋白增多,

D.肌糖原含量增加。

14、一般情况下,在一次训练课中力量练习的顺序是()。

A.大肌群训练在先,小肌群训练在后,

B. 小肌群训练在先,大肌群训练在后,

C. 大小肌群训练不分先后,

D.以上都不是。

三、填空题

1、肌肉力量根据肌肉收缩形式分为____和____, 肌肉力量根据表示的方法分为____和____。

2、动力性力量可分为____和____两种,前者的典型例子如____项目,后者的典型例子如____项目。

3、发展肌肉力量的训练原则是____、____、____和____。

4、超负荷是指负荷超过____的阻力,它可使肌肉____收缩并产生相应的生理适应。

5、在负重抗阻训练过程中,为贯彻____负荷原则,当训练到某个阶段而力量增加时,就必须____负荷,但要注意____。

五、问答题

1、简述力量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基础。

2、决定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因素是什么?

3、分析影响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负荷因素(PIRST)。

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A,A,D,B,B, D,A,D,B,D, A,C,A,A

三、填空题

1.动力性力,静力性力量,绝对力量,相对力量

2.速度性力量,量重量性力量,投掷,举重

3.超负荷原则,专门性原则,练习顺序原则,训练节奏原则

4.平常遇到的,最大地

5.超,提高,循序渐进

五、问答题

1 答:力量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基础:①超负荷原则:力量训练的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已经适应了的负荷,包括负荷强度、负荷量和力量训练的频率。使肌肉经常在超负荷的条件下训练不断产生新的生理适应,不断提高肌肉力量。

②专门性原则:在训练过程中,肌肉活动的性质、模式及方法对神经系统协调能力以及局部肌肉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力量训练过程中肌肉活动的类型、能量代谢、收缩速度、动作结构以及练习部位应尽量与专项力量和专项技术的要求相一致。

③安排顺序原则:在指在一次训练课中,应大肌群训练在先,小肌群训练在后。因为小肌群在力量训练中较大肌群容易疲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肌群乃至身体整体的工作能力。还有多关节肌肉训练在前,单关节肌肉训练在后。

④训练节奏原则:力量训练强度、负荷量和训练频率应符合训练与比赛计划的要求。在年度周期计划中,力量性运动项目准备期的力量训练量较大,训练强度较低,以刺激肌肉体积增加;而在随后的力量训练期和比赛期,力量训练的量减小,训练强度增大,以提高肌肉力量或爆发力。此外,力量训练频率应符合力量增长规律,下一次力量训练尽可能安排在前一次训练引起的肌肉力量增长高峰期进行。

2答:决定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因素:

(1)肌源性因素①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肌肉力量与肌肉生理横断面积呈正比。②肌纤维类型:肌肉力量与快肌纤维比例呈正相关。③肌肉初长度:肌肉在最适初长度时肌力最大。④肌拉力角:肌肉力量随肌拉力角而变化,如肘关节屈的角度为

115°时,肱二头肌对前臂产生的牵拉力量最大,大于或小于115°时,力量均减小。

(2)神经源性因素①中枢激活: 中枢激活指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收缩的能力。②中枢神经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不同神经中枢之间的协调可以提高原动肌、对抗肌、协同肌与固定肌之间的协调能力,使其在动作完成过程中能共同参与、协调配合一致,发挥更大的收缩力量。③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

(3)其他因素: ①年龄与性别。②激素作用:睾酮通过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肌肉肥大,使肌肉力量增大。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也是促进肌肉生长和肌力发展的重要因子。③力量训练。

3答:影响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负荷因素:①最大负荷百分比—P。是表示负荷强度的指标,常以最多重复次数RM表示。不同的RM值其训练效果不同。如5RM 适合举重和投掷。6-10RM适合100m跑和跳跃,30RM适合长跑运动员。

②组间练习间隔—I。力量练习各组间的休息时间,其长短会显著影响力量练习时肌肉代谢、激素和心血管反应。

③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R。以RM最高次数为准,选择适当的R与P组合,可以用于提高肌肉力量、爆发力和增大肌肉体积等。

④重复练习的时间—T。发展速度力量时,要求练习要快,重复练习应在5-15S 完成;发展力量耐力重复次数多,可在20-50S内完成。

⑤组数—S。因训练目的不同力量练习的组数不同。一般在3-6组之间。

第十一章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

二、选择题

1、有氧耐力的重量学基础最重要的是()。

A.吸氧量,

B.最大吸氧量,

C.无氧阈,

D.肺通气量。

2、下列生理学基础不属于有氧耐力的是()

A.左心室壁显著增厚使心脏体积增大,

B.肌红蛋白储量增多,肌毛细血管网增多,

C.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D.最大吸氧量提高。

3、训练初期最大吸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

A.动静脉氧差的增大,

B.肺活量的增大,

C.血红蛋白的增多,

D.心泵功能增强。

4、下列不适宜用来提高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是()。

A.间歇训练,

B.重复训练,

C.变速训练,

D.疾跑训练。

5、一般耐力主要依靠()供能。

A.磷酸原系统,

B.乳酸能系统,

C.有氧氧化系统,

D.无氧氧化系统。

6、决定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是()。

A.吸氧量,

B.心室泵血功能,

C.动静脉氧差,

D.肺通气量。

7、力量爆发型运动的主要供能系统是()。

A.有氧氧化;

B.乳酸能;

C.ATP-PCRr;

D.乳酸能+有氧氧化。

8、无氧阈值高的运动员是()。

A.短跑运动员,

B.投掷运动员,

C.体操运动员,

D.长跑运动员。

9、有氧耐力主要与人体肌肉中的()有关。

A.糖原贮备量,

B.脂肪贮备量,

C.三磷酸腺苷贮备量,

D.蛋白质贮备量。

10、评定人体有氧能力的指标错误的是()。

A.无氧阈,

B.最大吸氧量,

C.心输出量,

D.氧债。

11、从事耐力训练的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比一般人要高,主要原因是()。

A.心泵功能和肌细胞对氧的摄取与利用能力提高,

B.血液运氧的能力提高,

C.慢肌纤维的百分含量增高,

D.呼吸系统功能增强。

12、采用强度较低而持续时间长的练习或长段落的间歇训练,主要是发展()。

A. 无氧耐力,

B. 有氧耐力,

C. 静力耐力,

D. 速度耐力

13、衡量肌细胞摄O2能力的最佳指标是()。

A.肌纤维线粒体数量,

B.有氧代谢酶的活性,

C.动-静脉氧差,

D.呼吸膜两侧Po2差。

14、氧脉搏是指机体()。

A.从每分吸入气体中摄取的O2,

B.从每次吸入气体中摄取的O2,

C.从每分心输出量中摄取的O2,

D.从每搏输出量中摄取的O2。

15、间歇训练法的特点是()。

A.练习强度固定,间歇时间是依完全恢复而定,

B.练习强度固定,每次间歇时间都一样,

C.练习强度和间歇时间都有严格规定,

D.练习强度不定,间歇时间严格规定。

16、有训练者在完成定量负荷时机能反应的特点错误的是()。

A. 动员快,

B.反应大,

C.恢复快,

D. 反应小。

三、填空题

1、成人为了维持各组织器官的基本生理活动约每分需氧___ml。

2、成人安静时的___和___相同,约250ml.min-1。

3、运动后恢复期的过量氧耗远大于___,说明运动后过量耗氧不仅用于偿还___所你下的氧,而且还要用于偿还___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量。

4、无氧能力包括不需氧的___和___的运动能力。

5、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是___,外周机制是___。

6、肌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可用肌肉动静脉___来衡量,其值越大,表明肌肉细胞利用氧的能力越___。

7、间歇训练法它是运动员在一次练习后___恢复情况下,进行下一次练习的方法。

8、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是___、___、___、___和___等。

五、问答题

1、试述有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学基础。

2、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有何应用价值。

3、试述运动后过量耗氧形成的原因。

4、如何测定和评价人体力量爆发型(ATP-PCr系统)运动能力

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B,A,D,D,C, B,C,D,A,D, A,B,C,D,C, B

三、填空题

敬如宾 1.250 2.需氧量,吸氧量 3.氧亏,运动中,运动后4.ATP-PCr系统,糖的无氧酵解系统 5.心泵功能,肌细胞利用氧的能力 6.氧差,强 7.尚未完全

8.骨骼肌纤维类型的百分配布,代谢功能,心肺功能,神经系统的调控,激素的作用

五、问答题

1 答:有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学基础:①心肺功能.心肺功能是有氧耐力最重要的生理学基础,强有力的心肺功能能保证运动时充足的氧供应。研究表明,长期有氧训练的运动员,心肺功能会产生适应性增强。评定心肺功能的综合指标是最大吸氧量。

②骨骼肌纤维类型百分配布。骨骼肌中慢肌纤维百分比高者其有氧运动能力强。

③代谢功能。耐力运动的能量供应,绝大部分是有氧代谢供能。与有氧代谢密切相关的体内糖原和脂肪贮备量及糖、脂肪代谢有关酶的活性,都是影响有氧耐力

的因素。

④神经系统的调控。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耐受性(稳定性),以及中枢之间的协调性影响有氧耐力。长期耐力训练可以改善神经的调节能力,节省能量消耗,保持较长时间的肌肉活动。

⑤激素的作用。

2答:最大吸氧量与无氧阈都是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评价指标,最大吸氧是评价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综合指标,而无氧阈是评价有氧运动能力的最好指标。它们的应用价值:

①作为评定有氧运动能力的指标(与耐力运动成绩高度相关)。最大吸氧量还可作为评定心肺功能的指标。

②作为耐力运动强度的指标。常用%VO2max作为运动强度或定量负荷的指标。

③作为运动选材的生理指标。

3答:运动后过量耗氧是指运动恢复期内处于较高代谢水平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所消耗的氧量。

运动后过量耗氧形成的原因:①运动后的量耗氧一部分是偿还运动中的氧亏。因为在较大强度运动的起始阶段,由于内脏惰性大于运动系统惰性,吸氧满足不了需氧量而产生了氧亏,运动中产生的氧亏在运动后来偿还。

②运动后的过量耗氧大于氧亏,主要是由于运动结束后机体仍处于较高的代谢水平,并不能立即恢复到安静状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都高于安静水平。所以运动后的过量耗氧一部分是由于恢复期内机体本身的高耗氧量。

4答:力量爆发型运动是以ATP-PCr供能为主的无氧运动。

人体力量爆发型运动能力的测定主要是测定人体肌纤维中ATP-PCr系统的供能能力。主要方法有玛伽莉亚和卡尔曼跨登台阶测验和黎惠氏纵跳摸高测验。

人体力量爆发型运动能力的评价:肌纤维中ATP-PCr的贮量是影响和决定人体力量爆发型运动能力的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所以人体肌纤维中AT P-PCr的贮量和ATP-PCr的供能效率(功率)均影响力量爆发型运动能力,也是人体力量爆发型运动能力的评价指标。

第十二章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

二、选择题

1、运动性疲劳是由于()。

A.运动引起,

B.营养不足引起,

C.训练环境不良引起,

D. 训练过度引起。

2、疲劳时生理指标可能的变化错误的是()。

A.背肌力和握力暂时下降,

B.反应时缩短,

C.腠跳反射阈值增高,

D.皮肤空间阈值增大。

3、对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自由基学说认为错误的是()。

A.能造成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损伤和破坏,

B.使膜受体、离子通道、膜拜蛋白酶以及膜的液态性、流动性改变,造成对膜的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一、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 2、食物的热价 3、食物的氧热价 4、呼吸商 5、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6、基础代谢 7、基础代谢率 8、体温 9、基础体温 二、填空题 1、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食物的、和的氧化分解。一般情况下,机体所需的能量70%来源于。 2、体内最重要的贮能物质是。 3、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和。常温时主要依靠产热,而在运动或劳动时产热占极大比例。 4、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其散热方式有、、、。常温时以散热为主,而在高温时则主要依靠散热。 5、当环境温度在℃范围内变动时,能量代谢水平较低,也较稳定。 6、汗液中NaCl的浓度一般比血浆中的,所以机体因大量发汗而发生的脱水属于脱水。大量出汗时,除补充足够的水分外,还应补充适量的。 7、女子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表现为排卵前(卵泡期)期体温降低,排卵后(黄体期)期体温升高,因为此期血液中的水平较高。 8、人体体温之所以能维持在37℃左右,生理学中以学说加以解释。 三、选择题

第一节能量代谢 一、能量代谢的来源和去路 (一)能量的来源 1、机体70%的能量来自 ( A ) A、糖的氧化 B、脂肪的氧化 C、蛋白质的氧化 D、核酸的分解 E、脂蛋白的分解 2、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C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氨基酸 E、甘油三脂 3、机体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E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氨基酸 E、ATP 4、下列哪种物质即是重要的贮能物质,又是直接供能的物质? C A、葡萄糖 B、肝糖原 C、三磷酸腺苷 D、脂肪酸 E、磷酸肌酸 (二)能量的去路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概念 5、食物的氧热价是指 ( B ) A、1克食物氧化时消耗的02量 B、某物质氧化时,消耗1升02所产生的热量 C、1克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D、1克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C02量 E、以上都不是 6、呼吸商是指同一时间内 ( D ) A、耗02量/混合食物 B、混合食物/耗02量 C、耗02量/C02产生量 D、C02产生量/耗02量 E、C02产生量/非蛋白食物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一)肌肉活动

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等。 2.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1g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单位为kJ(或kcal)。食物的热价分为物理热价和生物热价。物理热价是指在体外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生物热价是指食物在体内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 3.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食物的氧热价。 4.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RQ)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量与吸入的O2量的比值(CO2/O2)。 5.非蛋白呼吸商(NPRQ)将整体总的CO2生成量与蛋白质分解的CO2生成量之差除以总耗O2量与蛋白质分解的耗O2之差。 6.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pecific dynamic effect)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左右开始)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要比进食前有所增加,食物的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消耗的作用,叫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7.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8.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BMR)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9.体温(body temperature)体温:是指身体深部的温度。 10.辐射散热(thermal radiation) 人体以热射线(红外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的散热形式。 11.传导散热(thermal conduction) 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12.对流散热( thermal convertion) 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13.蒸发散热(evaporation) 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散失体热的一种形式。 14.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 指平时有少量体液透出皮肤和粘膜表面(主要呼吸道粘膜),在未形成明显水滴前就被蒸发掉的一种散热形式。皮肤的水分蒸发又叫不显汗。 15.可感蒸发(发汗)(sensible perspiration) 有汗腺分泌的汗液在皮肤表面形成汗滴而被蒸发带走体热的散热形式,称为可感蒸发(发汗)。

能量代谢介绍说明

第六章能量代谢 二、选择题 1、呼吸商是指机体在同一时间内()。 A.ATP合成与释放的比值, B.通气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C.CO2生成量与耗氧量的比值, D.ATP合成与PCr消耗的比值。 2、氧热价最高的营养物质是()。 A.脂肪, B.蛋白质, C.糖类, D.糖类和脂肪。 3、属于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的特点错误的是()。 A.供能输出功率低, B.有氧代谢, C.ATP生成多, D.乳酸生成较多。 4、属于磷酸原供能特点错误的是()。 A.能量输出功率高, B.无氧代谢, C.ATP生成少, D.动员所有贮备可供能33S。 5、人群中基础代谢率最高的是()。 A.老年人, B.成年男子, C.成年女子, D.幼儿。 6、相对代谢率为()。 A.能耗量与体表面积的比值, B.能耗量与身高或体重的比值,

C.能耗量与基础代谢的比值, D.能耗量与CO2产生量的比值。 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明显上升的是()。 A.ATP, B.PCr, C.乳酸, D.都不是。 8、从机体能量代谢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关键的环节是()。 A.糖酵解, B.糖类有氧氧化, C.糖异生, D.ATP的合成与分解。 9、在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有训练者肌肉机械效率高,是因为()。 A.以糖类供能为主, B.以脂肪供能为主, C.呼吸商较低, D.消耗的总热能较少。 10、从工作中利用的总能量来看,有训练者利用脂肪供能比例与较无训练者相比()。 A.完全相同, B.要大, C.要小, D.大体相同。 11、评定乳酸能系统能力的常用指标是()。 A.肌红蛋白的含量, B.血乳酸水平, C.30m冲刺速度, D.无氧阈值。 12、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供能的共同特点是()。 A.都不需要氧, B.都产生乳酸, C.都能维持较长时间运动, D.都可产生大量ATP。13、在较剧烈运动时,肌肉中高能磷化物的变化情况是()。

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一、填空题 1.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①、②和③的氧化分解。 2.能量代谢间接测热法的重要依据是①定律和②定律。 3.临床上测定能量代谢的常用方法是测定机体在一段时间内的①,再乘以混合食物的②,从而计算出③。 4.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①和②。常温时主要依靠③产热,而在运动或劳动时④产热占极大比例。 5.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①,其散热的方式有②、③、④和 ⑤ 4种,常温时以⑥散热为主,而在高温时则主要依靠⑦散热。 6.汗液中NaCl的浓度一般比血浆中的①,所以机体因大量发汗而发生的脱水属于 ②性脱水。大量出汗时,除补充足够的水分外,还应补充适量的③。 7.女子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表现为①期体温降低,②期体温升高,因为此期血液中③激素水平较高。 8.体温调节中枢在①_____,下丘脑的②是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其中的③可能起调定点作用。 9.环境温度低于20℃时,代谢率①,肌紧张②,产热量③,皮肤血管④,汗腺分泌活动⑤,散热量⑥。 10.在致热源的作用下,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中的热版神经元兴兴奋的阈值①,体温调定点②,导致发热。 二、选择题 [A型题] 1.体内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迅速转化为热能者占() A.30%以上 B. 40%以上 C.50%以上 D.60%以上 E.70%以上 2.下列中既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供能的物质是() A.葡萄糖 B.磷酸肌酸 C.脂肪酸 D. ATP E. 蛋白质 3.正常人的能量代谢率在下列情况中最低的是() A.安静时 B.熟睡时 C.室温为18~25℃时 D.进食12h后 E.全身肌肉松弛时 4.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的因素是() A.进食 B.高温 C.肌肉运动

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问答题)

91.简述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糖(60%~70%)、脂肪(30%~40%)和蛋白质(少量)。生理情况下,体内的糖和脂肪供能,特殊情况下(长期饥饿或体力极度消耗时)靠蛋白质供能。机体能量的去路:营养物质所释放的能量中,热能不能被利用,但对维持体温非常重要,储存在ATP 中的化学能可被机体利用来完成各种生理机能活动,如合成、生长、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神经传导、主动转运等。营养物质在体内转化时,50%以上以热能形式释放出来,剩余的化学能则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所以,机体所消耗的能量最终等于机体产生的热能和所作的外功。 92.间接测热法的原理是什么?人体内营养物质氧化供能的反应与一般化学反应中的定比定律是一致的,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即反应物与反应物之间、反应物与产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间接测热法的原理就是利用这种定比关系,查出一定时间内人体氧化分解糖、脂肪、蛋白质各有多少,并测出耗氧量,从而计算出一定时间内机体氧化三大物质的量,再根据有关数据计算该段时间内机体所释放的总热量。 93.什么是非蛋白呼吸商,测定非蛋白呼吸商有何生理意义?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RQ):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量与吸入的O2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由于糖、脂肪和蛋白质分子中所含碳氧的比例不同,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氧耗量也不同,所以呼吸商也不同,糖的呼吸商为1.0,脂肪的呼吸商为0.71,蛋白质的呼吸商为0.80。混合食物的呼吸商通常为0.85。非蛋白呼吸商(NPRQ):将整体总的CO2生成量与蛋白质分解的CO2生成量之差除以总耗O2量与蛋白质分解的耗O2之差。根据非蛋白呼吸商的大小,可推算机体糖和脂肪氧化的百分比,并可直接计算氧化某一种物质的耗氧量和二氧化碳的产量。 94.测定耗氧量和二氧化碳产量的方法有几种?每种方法的测定原理是什么?测定耗氧量和二氧化碳产量的方法有闭合式测定法和开放式测定法两种。闭合式测定法通常使用代谢率测定器。该装置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容器中充满氧气,受试者通过通气管和呼吸口瓣将氧气吸入,其呼出气则通过吸收剂吸收其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后,又进入容器。通过记录装置便可查处在一段时间内受试者的耗氧量,另外通过测定吸收剂在试验前后的重量差,便可计算出受试者的二氧化碳产量。开放式测定法是在机体呼吸空气的条件下,采集受试者一段时间内的呼出气,测定呼出气量并分析其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容积百分比,将其与空气比较,就可计算出受试者该时间内耗氧量和二氧化碳产量。 95.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⑴肌肉活动: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活动加强,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即使轻微的劳动或运动,都将提高代谢率,剧烈运动时期耗氧量可增加10~20倍。⑵精神活动:当精神活动处于紧张状态(烦恼、愤怒、恐惧或强烈情绪激动)时热量可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由于不随意肌张力增加,以及某些内分泌激素(肾上腺素等)释放增加引起。⑶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pecific dynamic effect):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左右开始)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要比进食前有所增加,各种食物中蛋白质的特殊动力作用最大。⑷环境温度:人处于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境中最稳定,温度高于30℃或低于20℃代谢率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1.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2.机体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氨基酸 E.ATP 3.对能量代谢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 A.环境温度 B.精神因素 C.肌肉活动 D.进食 E.睡眠状态 4.环境温度在:能量代谢相对稳定: A.20~30℃ B.30~40℃ C.5~10℃ D.10~15℃ E.15~20℃ 5.进食以下哪种食物的产热量最多: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氨基酸 E.甘油三脂 6.基础状态时的温度要求是: A.20~30℃ B.20~25℃ C.5~10℃ D.10~15℃ E .15~20℃ 7.空腹是指:未进食。: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6小时 E.24小时8.甲状腺激素增多: A.基础代谢加快 B.基础代谢减慢 C.基础代谢不变 D.无法定论 E.都不对9.通常所说的体温是指: A.体表温度 B.深部温度 C.皮肤温度 D.口腔温度 E.腋窝温度10.安静状态下,产热最多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脏 C.胃 D.小肠 E.肺11.活动状态下,主要的产热部位是: 2 A.心脏 B.肝脏 C.胃 D.骨骼肌 E.肺12.敷冰袋.戴冰帽是利用: A.传导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 E.发汗13.酒精擦浴降温属于: A.传导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 E.发汗14.电风扇是加快: A.传导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 E.发汗15.人在安静状态下,环境温度达:开始发汗。: A.20℃ B.25℃ C.30℃D .15℃ E.40℃16.中暑的易发条件不包括: A.高温 B.环境空气干燥 C.高湿 D.通风差 E.湿度大 17.测定基础代谢的条件,不包括: A.清晨空腹 B.睡眠状态 C.室温20~25℃ D.昏迷 E.空腹18.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是: A.大脑皮质 B.中脑 C.PO/AH D.脊髓 E.延髓19.关于体温的生理变异,错误的是: A.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 B.月经期和排卵日最高 C.儿童高于成年人,老年人又略低于成年人 D.情绪激动.紧张体温会增高 E.昼夜波动幅度不超过1℃ 20.安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升高到30℃左右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A.辐射散热 B.对流散热 C.发汗 D.传导散热 E.不感蒸发

6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第六章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试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6.001] 基础代谢率测定的原理是()。 A. 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 B. 食物的氧热价×食物的卡价÷体表面积 C. 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 D. 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食物的卡价 E. 每小时耗氧量×食物的卡价÷体表面积 [6.002] 糖元储存量最多的器官组织是()。 A. 肝脏 B. 腺体 C. 脑组织 D. 肌肉 E. 结缔组织 [6.003] 机体摄入并吸收的糖超过它的消耗量时,主要转变为下列哪种物质而储存起来()。 A. 肝糖元

B. 肌糖元 C. 脂肪 D. 蛋白质 E. 组织脂质 [6.004] 葡萄糖进行无氧分解时,最终分解为()。 A. 丙酮酸 B. 乙酰乙酸 C. 乳酸 D. γ-氨基丁酸 E. 6-磷酸葡萄糖 [6.005] 在肝脏中,经糖异生作用合成的糖元()。 A. 储存量大 B. 是维持血糖水平的重要因素 C. 是肝糖元储存的主要形式 D. 是机体能源不足时主要能量来源之一 E. 以上都不对 [6.006] 下列关于糖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食物中糖的比例最大

B. 糖的消化产物葡萄糖可以糖元形式储存起来 C. 肝糖元能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 D. 肌糖元作为能源储备,有应急的功用 E. 等量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时,糖释放的能量最多 [6.007] 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 A. ADP B. ATP C. 脂肪酸 D. 磷酸肌酸 E. 葡萄糖 [6.008] 正常动物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能量代谢率最低()。 A. 完全静息时 B. 睡眠时 C. 外界温度为20℃时 D. 室温为18~25℃时 E. 进食12小时以后 [6.009] 机体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率()。 A. 与身长成正比

能量代谢与体温、生理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英文名词先翻译成中文再解释) 3. 呼吸商: 5. 基础代谢率: 二、填空题(每空1分) 2. 在长期饥饿的情况下,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自身( )的分解,故( )接近 于0.80。 5. 正常机体中影响能量代谢的最显著因素是( )。 6. 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 )和( )。 7. 用冰袋、冰帽等给高热患者降温是利用( )散热,电风扇散热是增加( ) 散热。 12. 机体最重要的散热器官是()。 13. 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有传导、对流、()和()。 14. 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人体主要以( )方式散热。 15. ( )合成和分解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环节。 17. 进食后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消耗的作用,称为()。三种 营养物质中()最为明显。 三、选择题(每题1分) A型题: 1.机体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 ATP B. 磷酸肌酸 C. 氨基酸 D. 葡萄糖 E. ADP 2.正常体重者在短期饥饿情况下,主要依靠哪种物质供能 A. 葡萄糖 B. 脂肪 C. 肌酸 D. ADP E. 蛋白质 3.机体重要的贮能形式是 A. 葡萄糖 B. 维生素 C. ATP D. 氨基酸 E. ADP 4.机体消耗的能量,除了肌肉收缩所做的机械功外,最终都将转化成

B. 电能 C. 化学能 D. 体温 E. 热能 5.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能量称为 A. 食物的热价 B. 食物的氧热价 C. 呼吸商 D. 非蛋白呼吸商 E. 能量代谢 6.我国一般混合性膳食的呼吸商约为 A. 0.70 B. 0.71 C. 0.82 D. 0.85 E. 1.00 7.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最大的食物是 A. 糖 B. 脂肪 C. 蛋白质 D. 氨基酸 E. 水 8.对机体能量代谢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 A. 环境温度 B. 肌肉活动 C. 精神活动 D.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E. 食物的热价 9.机体运动时最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A. 肝 B. 心肌 C. 骨骼肌 D. 皮肤 E. 肺 10.安静时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A. 肝 B. 皮肤

第八章 代谢总论

第八章代谢总论 ?一基本概念 ?1. 代谢:即新陈代谢,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 ?广义: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一切化学变化的总称。 ?狭义:营养物质在活细胞内一切化学变化的总称。 ?2.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和分解。 ?能量代谢:伴随物质代谢各种能量间转化。 ?载体:有机大、小分子,ATP、NADPH等。 ?二者关系:对立统一、依存和制约。 ?3.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营养物质逐步降解,伴随能量的释放。 ?合成代谢: 小分子或大分子元件构建自身大分子,伴随能量的利用。 ?二者关系:对立统一,相互联系。 ?4. 代谢途径 ?每种物质分解或合成代谢所经历的系列酶促反应的总过程。?中间代谢:代谢途径中的酶促反应。 ?代谢底物 ?代谢产物 ?二. 代谢的基本特点 ?1. 代谢途径是一系列酶促反应 ?代谢途径的形式:线形途径,环状途径。

?代谢途径的多酶系统:溶解状多酶体系,多酶复合物,膜结合酶体系。 ?(1)分解代谢会聚到少数几个终产物 ?生物大分子降解为主要构建分子;构建分子降解为小而简单的中间物;中间物最终降解为CO2 、、H2O、NH3等。 ?分解代谢开始是多头绪,逐步形成少数中间物,最后完全降解,会聚趋向。 ?细胞内有数百种小分子在代谢中起关键作用,构成成千上万种生物大分子,如果这些分子各自单独进行代谢而互不相关,那么代谢反应将变得无比庞杂,以至细胞无法容纳。 ?细胞代谢原则:将各类物质分别纳入各自共同的代谢途径,以少数种类的反应,如氧化还原,基团转移,水解合成,异构反应等,转化种类繁多的分子。不同的代谢途径可通过交叉点上关键的中间代谢物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这些共同的中间代谢物使各代谢途径得以沟通,形成经济有效运转良好的代谢网络通路,其中三个最关键的中间代谢物,G—6—P,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 ?(2)合成代谢分叉产生许多产物 ?利用小分子物质合成构建元件前体;合成生物大分子的构建元件;构建分子合成大分子化合物。少数小分子物质经多步分支途径合成多种类型的生物大分子, 发散趋向。分解阶段的中间物也可以直接参与大分子物质的合成。

生理学:第七章_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新陈代谢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与相传伴的能量代谢, 简称代谢。 在物质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代谢是紧密联系着的。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等,称为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 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些能源物质分子结构中的碳氢 键蕴藏着化学能,在氧化过程中碳氢键断裂,生成CO和出0,同时释放出蕴藏的能。这些 能量的50%^上迅速转化为热能,用于维持体温,并向体外散发。其余不足50%则以高能磷 酸键的形式贮存于体内,供机体利用。 机体利用ATP去合成各种细胞组成分子、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和其他一些物质;细胞利用ATP去进行各种离子和其它一些物质的主动转运,维持细胞两侧离子浓度差所形成的势能;肌肉还可利用ATP 所载荷的自由能进行收缩和舒张,完成多种机械功。总的看来,除骨 骼肌运动时所完成的机械功(外功)以外,其余的能量最后都转变为热能。例如心肌收缩所 产生的势能(动脉血压)与动能(血液流速),均于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过程中,因克服血流内、外所产生的阻力而转化为热能。在人体内,热能是最“低级”形式的能,热能不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不能用来作功。 本节主要叙述整个机体的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与方法,基础代谢以及机体在某些状态 下的代谢等问题,不涉及能量代谢的各个方面。 一、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中,既不能增加,也不 减少。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因此,测定在一定时间内机体所消耗的食物,或者测定机体所产生的热量与所做的外功,都可测算出整个机体的能量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测定整个机体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总热量,通常有两类方法:直接测热法和间接测热法。 (一)直接测热法 直接测热法(direct calormetry )是测定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向外界环境发散 的总热量。此总热量就是能量代谢率。如果在测定时间内做一定的外功,应将外功(机械功)折算为热量一并计入。图7-1是本世纪初Arwater-Benedict 所设计的呼吸热量计的结构模 式图。它是由隔热密封的房间,其中设一个铜制的受试者居室。用调节温度的装置控制隔热 壁与居室之间空气的温度,使之与居室内的温度相等,以防居室内的热量因传导而丧失。这样,受试者机体所散发的大部分热量便被居室内管道中流动的水所吸收。根据流过管道的水

能量代谢和体温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能量代谢 一、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 (一)食物的热价 将1g食物氧化(或在机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食物的热价。 (二)食物的氧热价 氧热价是指每消耗1升氧用以氧化某种营养物质所产生的热量。氧热价是根据定比定律关系推算出来某物质氧化消耗1升氧的产热量。将这个概念应用于整个机体时,只要知道单位时间内的氧耗量,就可通过氧热价计算出能量代谢率。 (三)呼吸商 机体依靠呼吸功能从外界摄取氧,以供各种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需要,同时也将代谢终生物CO2呼出体外,一定时问内机体的CO2产生量与耗氧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机体能最代谢的多少不与体重成比例关系,而与体表面积基本上成正比。我国人体体表面积的推算可应用下列公式: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0.0128×体重(kg))-0.1529。影响机体能量代谢的因素很多,比较重要的有下面几种: (一)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能量代谢率,实验证明,肌肉活动的强度与耗氧量的增加成正比,剧烈运动或劳动时,耗氧量可比安静时高10~20倍。故测定能量代谢率时必须考虑肌肉活动的影响。 (二)精神活动 当机体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时,能量代谢将显著升高,其原因一方面是精神紧张时,骨骼肌的紧张性增加,尽管没有产生明显的肌肉活动,但产:生的热量已经提高许多,另一方面则由于精神紧张,引起儿茶酚胺大量释放,使机体代谢加速.产热量增加。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进食后一定时间内,食物引起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蛋白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最为明显。可提高30%的耗损。 (四)环境温度 人在安静状态下,环境温度为20℃~30℃时,能量代谢最为稳定。当环境温度低于或超过这一范围时,代谢率都增加。因寒冷可引起战栗以及肌肉紧张度增强;而温度升高可致细胞内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发汗功能旺盛及呼吸、循环功能增强。 三、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 (一)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的概念 基础代谢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而义非常安静、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索的影响时的状态。 (二)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基础代谢率用相对值表示,即 基础代谢的正常值为±15~±20%。临床上测定基础代谢率是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八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选择题 1 1mol葡萄糖在有氧氧化和糖酵解时生成的ATP数量之比为 A 23:1 B 19:1 C 16:1 D 14:1 E 12:1 2 体内组织器官主要依靠糖的有氧氧化供能的是 A脑和心肌 B 心肌和骨骼肌 C 平滑肌和消化腺 D 心肌和平滑肌 E 肾和肾上腺 3 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A 糖 B 脂肪 C 蛋白质 D 三磷酸腺苷 E 磷酸肌酸 4 蛋白质的营养学热价为 A 15.26kJ/g B 16.7kJ/g C 17.15kJ/g D 17.99kJ/g E 23.43kJ/g 5 主要依靠糖的无氧酵解供能的是 A 红细胞 B 脑 C 骨骼肌 D 平滑肌 E 脂肪组织 6 糖尿病患者的呼吸商接近于 A 0.6 B 0.7 C 0.8 D 0.85 E 1.0 7 人在长期饥饿下,呼吸商接近于 A 0.6 B 0.7 C 0.8 D 0.85 E 1.0 8 人在摄取混合食物时,呼吸商接近于 A 0.6 B 0.7 C 0.8 D 0.85 E 1.0 9 糖在体内转化为脂肪时,其呼吸商将 A 变小可不足0.6 B 由1变为0.85 C 由1变为0.7 D 不变仍为1 E 变大,可超过1 10 应用间接测热法测定能量代谢时,需测定受试者的 A 耗氧量和CO2产生量 B 食物的热价和氧热价 C 食物的热价和呼吸商 D 食物的氧热价和非蛋白呼吸商 E 食物中三大营养物质的比例 11 临床上常用简便的能量代谢测定法,通常只测定 A 食物的营养学热价 B 食物的氧热价 C 非蛋白呼吸商 D 单位时间内耗氧量 E 单位时间内CO2产生量 12 下列哪项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 A 环境温度升高 B 环境温度降低 C 进食活动 D 肌肉活动 E 精神活动 13 在体内,主要用于供能营养物质是

生理学第七章_能量代谢与体温_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2.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 3.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 4.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RQ) 5.非蛋白呼吸商(NPRQ) 6.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pecific dynamic effect) 7.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 8.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BMR) 9.体温(body temperature) 10.辐射散热(thermal radiation) 11.传导散热(thermal conduction) 12.对流散热( thermal convertion) 13.蒸发散热(evaporation) 14.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 15.可感蒸发/发汗(sensible perspiration/ sweating) 16.自主性体温调节(autonomic thermoregulation) 17. 温度习服(temperature acclimation) 二、填空题 18.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测定在一定时间内机体所消耗的____或者测定机体所产生的____ 与所作的外功,都可测算出整个机体的能量代谢。 19.能量代谢的间接测热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反应物的量和产物的量之间的____关系,计算一定时间内整个机体所释放出来的____。 20.机体内氧化分解的蛋白质可由____除以____得到。 21.体温是指机体的____温度,临床上常用____的温度来代替体温。 22.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和____。 23.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在____,其主要部位是____。 24.在致热源作用下,下丘脑-视前区中的热敏神经元反应曲线的斜率____,调定点____ 导致发热。 三、选择题 A 型题 25.糖元储存最多的组织或器官是 A.肝脏 B.脑 C.肌肉 D.脂肪组织 E.血液 26.机体吸收的糖元远超过消耗量时,其主要的储存形式是: A.肝糖原 B.肌糖元 C.血糖

生理学第六章笔记:能量代谢和体温

重点提示 本单元2000~2009年约考过l0题,能量代谢5道,体温5道,每年约1道。题量不大,重点掌握能量代谢的相关定义以及体温调定点学说。 考点串讲 一、能量代谢 (一)影晌能量代谢的因素 机体的能量代谢与体表面积成正变。 1.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大。 2.环境温度在20~30℃的环境中能量代谢最为稳定,过高或过低均能增加能量代谢。 3.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2003) 机体在进食后一一段时间内(1~8 h)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称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4.精神活动精神紧张时可使不随意肌紧张加强,交感神经兴奋和某些激素分泌(如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增多。 (二)基础代谢率 基础状态下【空腹、清醒静卧、环境温度20~30℃、精神安宁(2006)】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单位时间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BMR),正常值为±l5%。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则升高或降低(2004)。 二、体温 (一)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 1.概念体温是指身体内部或深部的平均温度。临床上常用腋窝、口腔或直肠的温度代表体温。其中直肠温度最高,口腔温度最低。 2.范围体温的生理波动:波动范围<1℃。 (二)体热平衡 产热和散热。 1.产热安静时机体的产热主要来自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约占总热量的56%;劳动或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约占总产热量的90%;进食、环境温度和精神活动等均可影响产热。 2.散热主要部位是皮肤,其次是肺、肾等。机体散热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辐射:即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向外界散热。散热量与皮肤温度和周围环境的温差(2008)以及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呈正变。 (2)传导: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它接触的较冷物体。临床上用冰袋、冰帽等为高热病人降温即利用此原理。 (3)对流散热:指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上述三种方式散热的条件是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 (4)蒸发:包括不感蒸发和发汗,不感蒸发是指皮肤有水分渗出而在未变成液滴之前即已蒸发,或从呼吸道呼出,机体常常感受不到。发汗(可感蒸发):汗腺分泌汗液而散热。是环境温度高于或接近皮肤温度时,机体唯一的散热形式。临床上对高热病人用酒精或温水擦浴,就是利用酒精或温水的蒸发速度快来促进散热,从而降温。 (三)体温调节 1.温度感受器包括外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前者分布在皮肤和内脏,对寒冷刺激较敏感。中枢温度感受器分布在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对温热刺激较敏感。 2.体温调节中枢与调定点学说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2007)前部,此处起着调定点的作用。当体温低于该值时冷敏神经元兴奋,一方面通过使骨骼肌的紧张性增加(如寒战)和非战栗产热等作用使产热过程增强;另一方面使皮下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反

能量代谢与体温

精品课程生理学教案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目的要求]: 1.了解食物的能量指标,能量代谢的测定; 2.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及其测定; 3.掌握食物的卡价、氧热价、呼吸商、能量代谢、体温等概念; 4.理解影响因素对能量代谢﹑基础代谢﹑体温的作用机制及结果。 [重点]: 1.食物的能量指标的几个概念; 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状态的概念; 3.散热的不同方式及体温调节。 [难点]: 1.食物的能量指标; 2.能量代谢的测定; 3.体温调节。 [基本概念]: 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合成代谢(anabolism,又称同化作用);分解代谢(catabolism,也称异化作用);动脉血酮体比率(arterial ketone body ratio,AKBR);能量负荷(energy charge,简称能荷);能量代谢率(energy metabolic rate); 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卡价(caloric value);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非蛋白呼吸商(non-protein respiratory quotient,NPRQ);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pecific dynamic effect);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BMR);体温(body temperature);不感蒸发(insensibleperspiration)调定点(set-point); 热敏神经元(warm-sensitive neuron);冷敏神经元(cold-sensitive neuron);温度感受器(thermoreceptors);致热原(pyrogen);体温调节(thermoregulation) [授课学时]:3学时 [使用教材]:王庭槐主编. 生理学,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北京 第一节 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定义:机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 1.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 维持生命的各种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的总称。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能量代谢(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一、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 2.基础代谢率 3.基础代谢率 4.体温 5.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7.食物特殊动力效应 二、填空 二、填空题 1.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安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活动时产热器官是__ __。 2.正常成人腋窝温度为;口腔温度为;直肠温度 三、A型题 154.对机体能量代谢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 )。 A.性别B.肌肉活动C.环境温度 D.精神活动 155.特殊动力效应最大的食物是( )。 A.糖类B.脂肪C.蛋白质 D.混合食物 156. -天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 A.清晨2~6时 B.早晨7~8时C.午后1~6时D.傍晚6~7时 1 57安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 A,肝脏B.脑c.皮肤D.骨骼肌 158.寒冷时机体产热主要来自( )。 A.骨骼肌不自主收缩B.皮肤血管收缩 C.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D.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159.临床上给高热患者用酒精擦浴降温是为了增加( )。 A.传导散热B.对流散热C.辐射散热 D.蒸发散热 160.给高热患者用冰帽、冰袋降温属于( )。 A.辐射散热B.传导散热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 161.在常温下,皮肤的物理散热速度主要决定于( )。 - A.皮肤温度B.皮肤温度和环境温度差C.环境湿度 D.环境温度 162.对基础代谢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率B.在清晨、清醒、空腹、静卧时测定 C.在20~25℃环境中,能量代谢率较稳定D.基础代谢率是机体最高的能量代谢水平 163.当环境温度高于或接近皮肤温度时,机体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是( )。 A.辐射散热B.传导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 164.对高热患者的降温措施中,不包括( )。 A.服用降低调定点的药物 B.减少室内空气的对流C.用冰袋置于枕部 D.酒精擦浴 165.有关体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直肠的温度低于腋窝 B.正常时是恒定不变的 C.不因性别年龄而有差异D.测量部位有直肠、腋窝、口腔 166.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 )。 A.脊髓B.延髓C.中脑 D.下丘脑 167.( )不增加机体产热。 A.肾上腺素B.甲状腺激素C.孕激素 D.雌激素 1.安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升高到300C左右时,机体的主要散热 -A.辐射散热B对流散热I).传导散热C.发汗E不感蒸发 2.对能量代谢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 A.环境温度B精神因素C.肌肉活动D.进食E.年龄差异 四、B型题 (1~3题备选答案) A.传导散热B辐射散热C.对流散热D.皮肤蒸发散热E.呼吸道蒸发散热1.用冰袋、冰帽使高热病人降温属于 2.通风降低室内温度属于 3.酒精擦浴降温属于 五、X型题 1.机体的散热器官有 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肤 D .泌尿道E.内脏 2.成年女子基础体温的特点有 A.体温变化与孕激素有关B月经期较低C.排卵日最低D.同龄男子体温略高E.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动 六、判断 70.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的因素是精神活动。 71.人体安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而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72 环境温度低于20 0C或高于30℃时,能量代谢率均升高。 73.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能使机体的产热量增加。 74 基础代谢率随年龄不同有所差异,一般是年龄越大,基础代谢率越低。 75.基础代谢率是指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率。 76.基础代谢率不是机体最低的能量代谢率。 7机体散热的主要部位是皮肤。 78.机体的热能都是以热辐射形式向周围环境散发的。 79.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是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 80,增大风速能增强对流散热的效率。 七、简答题. 1.何谓能量代谢?影响因素有哪些? 2.影响体温变动的生理因素有哪些?

生理学(本科)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随堂练习和参考答案

生理学(本科)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随堂练习和参考答案 7.1 能量代谢7.2 体温及其调节 1. (单选题)正常人的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和口腔温度的高低应当是()? A. 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 B. 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 C. 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口腔温度? D. 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 E. 口腔温度>直肠温度>腋窝温度 参考答案:B 2. (单选题)女性月经期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 A. 行经期 B. 排卵前 C. 排卵后 D. 排卵日 E. 月经前一天 参考答案:D 3. (单选题)在环境温度低于30℃、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A. 传导散热

B. 对流散热 C. 辐射散热 D. 不感散热 E. 可感散热 参考答案:C 4. (单选题)对体温调节起关键作用的中枢部位是() A. 脑干网状结构 B.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C. 下丘脑视上核 D. 下丘脑后部 E. 大脑皮层 参考答案:B 5. (单选题)关于体温生理性变异的叙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 幼儿高于成人 B. 新生儿易波动? C. 清晨2时~6时最低? D. 女性一般高于男性,而且排卵之日最高 E. 剧烈运动可使体温升高1℃~2℃? 参考答案:D 6. (单选题)给高热病人使用乙醇擦浴是()? A. 增加辐射散热

B. 增加传导散热? C. 增加蒸发散热 D. 增加对流散热 E. 以上皆错? 参考答案:C 7. (单选题)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A. 消化道 B. 皮肤 C. 肾脏 D. 肺 E. 汗腺 参考答案:B 8. (单选题)影响能量代谢最重要的因素是() A. 环境温度 B. 进食 C. 精神、情绪 D. 肌肉活动 E. 交感神经紧张度 参考答案:D 9. (单选题)能源物质在体内经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其中迅速转化为热能者占() A. 30%以上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测试题)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一、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 2、基础代谢率: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4、体温: 5、体温调定点: 、单项选择题 1、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2、机体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蛋白质 B 、脂肪C 、糖类D 、氨基酸E 、ATP 3、对能量代谢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 A、环境温度 B 、精神因素 C 、肌肉活动 D 、进食E、睡眠状态

4、环境温度在()能量代谢相对稳定。() A、20~30℃ B 、30~40℃ C 、5~10℃ D 、10~15℃ E 、15~20℃ 5、进食以下哪种食物的产热量最多() A、蛋白质 B 、脂肪 C 、糖类D 、氨基酸E、甘油三脂 ()6、基础状态时的温度要求是 A、20~30℃ B 、20~25℃ C 、5~10℃ D 、10~15℃ E、15~20℃ ()7、空腹是指()未进食。 A、8小时 B 、10小时C 、12 小时 D 、6小时 E 、24 小时 8、甲状腺激素增多() A、基础代谢加快B 、基础代谢减慢 C 、基础代谢不变 D 、无法定论 E 、都不对9、通常所说的体温是指()A、体表温度 B 、深部温度 C 、皮肤温度 D 、口腔温度 E 、腋窝温度10、安静状态下,产热最多的器官是() A、心脏 B 、肝脏C、胃D、小肠E、肺 11、活动状态下,主要的产热部位是() A、心脏 B 、肝脏C、胃D、骨骼肌E、肺 ()12、敷冰袋、戴冰帽是利用 A、传导散热 B 、辐射散热 C 、对流散热 D 、蒸发散热 E 、发汗 13、酒精擦浴降温属于() A、传导散热 B 、辐射散热 C 、对流散热 D 、蒸发散热 E 、发汗 14、电风扇是加快() A、传导散热 B 、辐射散热 C 、对流散热 D 、蒸发散热 E 、发汗 ()15、人在安静状态下,环境温度达()开始发汗。 A、20℃ B 、25℃C、30℃D、15℃E、40℃ 16、中暑的易发条件不包括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选择题★

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所选答案:发汗蒸发 正确答案:发汗蒸发 反馈: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发汗蒸发(可感蒸发),例如在夏天出汗。 问题2得1 分,满分1 分临床用简便方法测定能量代谢,必须取得的数据是 所选答案: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 正确答案: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 反馈:临床用简便方法测定能量代谢,必须取得的数据是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计算公式:BMR = 20.20 ×耗氧量/ 体表面积。 问题3得1 分,满分1 分糖在体内转化为脂肪时,其呼吸商将 所选答案:变大,可超过1 正确答案:变大,可超过1 体温调节中枢内具有整合功能的部位是 所选答案: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正确答案: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循环系统对体温的调节主要通过改变下列哪一因素而实现 所选答案:皮肤血流量 正确答案:皮肤血流量 人体通过辐射散热最重要的体表部位是 所选答案:手掌 正确答案:四肢

人体腋下温度正常值是 所选答案:36.0℃~37.4℃ 正确答案:36.0℃~37.4℃ 反馈:人体腋下温度正常值是36.0℃~37.4℃。口腔温度正常值为36.7℃~37.7℃,直肠温度正常值为C.36.9℃~37.9℃。这些正常值应当熟悉。 问题8得1 分,满分1 分下列内脏器官中,温度最高的是 所选答案:肝 正确答案:肝 人体感受外界环境温度降低刺激的主要感受器是 所选答案:皮肤冷感受器 正确答案:皮肤冷感受器 患下列哪种疾病时,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 所选答案:甲状腺功能亢进 正确答案:甲状腺功能亢进 反 馈: 对基础代谢率影响最大的激素是甲状腺素,因此选甲状腺功能亢进。阿狄森病 主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问题引起,糖尿病主要与胰岛素有关,红细胞增多 症主要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有关。这三种激素对基础代谢率影响较小。 人体在劳动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所选答案:骨骼肌 正确答案:骨骼肌 影响能量代谢最重要的因素是 所选答案:肌肉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