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ZK003B)

绪论

1、【24818】(单项选择题)-对于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起源和演进,马克思是从()出发进行分析的。

A、劳动过程

B、交换过程

C、消费过程

D、流通过程

【答案】A

2、【24956】(单项选择题)、生产力状况是指()。

A、生产力变化和生产力发展

B、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

C、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力结构

D、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主体

【答案】B

3、【30158】(单项选择题)Times New Roman;-1932年英国经济学家莱昂内尔·罗宾斯

发表了《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这篇著名的论文之后,经济学这一名称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都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区别开了。在这篇论文中,罗宾斯第一次正式地(),并且罗宾斯关于经济学的这一定义几十年来被经济学界所广泛采用。

A、对以往的经济学流派进行了科学的划分

B、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科学

C、定义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D、把政治经济学定义为研究具有交换价值的、并为人所必须、有用或喜爱的物品或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规律的科学

【答案】B

4、【30184】(单项选择题)-马克思在《资本论》诞生之前研读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学文献,写下了一系列经济学手稿,其中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本形成的著作是()。

A.-《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B、《巴黎笔记》

C、《伦敦笔记》

D、《雇佣劳动与资本》

【答案】A

5、【30210】(单项选择题)-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把人类的社会经济形态划分为()几种形态。

A、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现代资产阶级的和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

B、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C、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D、古代的、封建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

【答案】A

6、【30236】(单项选择题)-人类区别于一切动物的主要标志是()。

A、自立行走

B、语言的产生

C、劳动

D、复杂思维

【答案】C

7、【30262】(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历史时代中所有权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完全不同

的社会关系下面发展起来的。因此,给资产阶级的所有权下定义不外乎是把资产阶级生产的全部关系描述一番。要想把所有权作为一种独立的关系、一种特殊的范畴、一种抽象的和永恒的观念来下定义,这只能是形而上学或法学的幻想。”这一著名的论断出自马克思的()。

A、《反杜林论》

B、《哲学的贫困》

C、《神圣家族》

D、《雇佣劳动与资本》

【答案】B

8、【30288】(单项选择题)-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是()。

A、生产资料

B、劳动产品

C、物质生产

D、社会生产力

【答案】A

9、【25062】(多项选择题)、所有制这一范畴所表示的是狭义的生产关系,而不是广义的生

产关系,即它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生产资料的归属

B、生产资料的控制

C、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

D、剩余劳动的占有

E、劳动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

【答案】A,B,D

10、【30199】(多项选择题)-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而且这种发展从总体上看呈加速趋势。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革命,分别是()。

A、农业化

B、工业化

C、机械化

D、信息化

E、现代化

【答案】A,B,D

11、【30226】(多项选择题)-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指出,“摆在我们面

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资本论》序言这样说:“我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在《反杜林论》恩格斯专门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他这样说:“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在同一节中,恩格斯还说,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列宁认为,“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就是专门研究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的”。

从以上这些论述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A、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B、政治经济学研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C、政治经济学重点研究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D、政治经济学研究一定社会制度下的资源配置方式

E、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

【答案】A,B,C,D,E

12、【30251】(多项选择题)-从工厂内部的分工看,分工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A、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熟练程度和劳动过程的连续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B、减少了因工作的变换而造成的时间的损失

C、缩短了制造一件成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有利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节约

D、有利于在工厂内部形成规模经济

E、有利于技术的进步和工具的革新

【答案】A,B,C,D,E

13、【30303】(多项选择题)-分工首先使不同劳动部门和不同劳动者之间相互分离和相对独立,使他们的劳动具有了个体性质。劳动的个体性表现为()。

A、每一个劳动者都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而劳动,不同劳动者在经济利益上是相互独立的,不同产品间存在着明确的界限

B、每一个劳动者独立进行生产

C、每一个劳动者自主地决定生产什么

D、每一个劳动者自主地决定生产多少

E、每一个劳动者自主地决定如何生产

【答案】A,B,C,D,E

14、【58569】(论述题)-如何理解分工的内在矛盾?

【答案】-分工首先使不同劳动部门和不同劳动者之间相互分离和相对独立,使他们的劳动具有了个体性质。

分工使不同劳动部门和不同劳动者相互分离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同部门和不同劳动者之间的相互依赖,使每一个人的个别劳动具有了社会性。劳动的社会性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每一个劳动者生产的产品都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他人或社会的需要。(2)从工厂内部分工看,由于实行劳动分工,每个劳动者都只能承担某种产品生产的一个环节或一道工序。在这种结合劳动的过程中,每个劳动者都只是一个特殊的器官,执行一种特殊的职能。从而造成了各个局部的操作环节和局部的工人之间的全面的相互依赖。

在分工生产中,每一个人的劳动同时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两种属性,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但是,这两种属性之间又存在着矛盾。从社会分工看,个别劳动能否通过交换被社会所

承认,从而转化为社会总劳动的一个部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一旦这种转化不能成功,个别劳动就不能被社会所承认,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种劳动就是无效劳动,就是一种浪费。从工厂内部分工来看,劳动的个体化导致了生产的专业化,提高了单个劳动者的劳动效率;另一方面导致了劳动者劳动能力的片面化和劳动活动的单调化,造成了劳动者个人的畸形发展,制约了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分工所包含的这些内在矛盾是支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矛盾。

第一章商品

15、【30211】(单项选择题)-价值是()。

A、商品生产的本质因素

B、商品交换的形式

C、商品的本质因素

D、商品经济的实现

【答案】C

16、【30237】(单项选择题)-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

A、两者创造的价值量相同

B、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多

C、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多

D、前者创造的价值量有时大于有时小于后者创造的价值量

【答案】C

17、【30263】(单项选择题)-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的关系是()。

A、具体劳动创造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使用价值

B、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C、具体劳动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D、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答案】B

18、【30289】(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因素中与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直接关系的是()。

A、生产条件

B、劳动强度

C、劳动熟练程度

D、生产规模

【答案】D

19、【30290】(单项选择题)-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

【答案】C

20、【80102】(单项选择题)、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具有很重要

的作用和影响。下列表现中,不正确的为()。

A、配置社会资源

B、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D、引起和促进小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答案】C

21、【80103】(单项选择题)、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是从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

的,其依据中不正确的是()。

A、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细胞

B、商品包含的矛盾隐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

C、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D、商品是一切财富的代表

【答案】D

22、【80137】(单项选择题)-斯密在对“看不见的手”的分析中提到:“……他常常是通过追求个人利益无意中为社会增加了福利,而且比他在有意为社会增加福利的时候干的更加有效”这句话向我们表明了()。

A、市场调节的有效性

B、一般情况下,市场调节优于人为调节

C、任何情况下,市场调节都优于人为调节

D、市场经济的完美性

【答案】A

23、【80961】(单项选择题)-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间的关系是()。

A、使用价值是基础,交换价值是表现形式,价值是根本内容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答案】B

24、【30232】(简答题)-试述如何理解威廉·配第的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答案】-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创造者。这是不以社会形态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下,人类要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各种使用价值,必须从事各种形式的具体劳动。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我们说“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创造者”,并不是说物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凭空创造出来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也就是人们以特定的劳动方式来改变自然物质的形态,以适应自身的特定需要的过程。离开了土地、矿藏和其他自然物质,具体劳动创造不出任何使用价值。因此,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英国学者威廉·配第提出了“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名言。

25、【30258】(简答题)-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具有什么意义?

【答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严格定义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映了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部门,由于生产的使用价值不同,各自生产一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不同。一种商品与任何他种商品的交换比例,决定于它们的价值比例,而价值比例最终归结为不同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好相等,他的劳动耗费就可以通过交换全部得到补偿。如果他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的劳动耗费就无法在交换中得到完全补偿。如果他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他不但能使自己的劳动耗费全部得到补偿,而且还会在交换中获得一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超过其个别劳动时间的余额。

26、【30174】(多项选择题)-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分别是()。

A、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

B、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

C、商业及商人的产生

D、农业与工业的分离

E、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离

【答案】A,B,C

27、【30252】(多项选择题)-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相比,简单商品经济的特点在于()。

A、以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

B、生产的目的为了交换其他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C、商品生产者之间进行等价交换,不存在剥削关系

D、商品生产完全受价值规律自觉作用的支配

E、商品生产完全受价值规律自发作用的支配

【答案】A,B,C,E

28、【30277】(多项选择题)-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B、劳动者的素质及熟练程度

C、生产过程的分工和协作的合理程度

D、生产的规模

E、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

【答案】A,B,C,D,E

29、【30305】(多项选择题)-商品价值()。

A、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B、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C、商品最本质的属性

D、是历史范畴

E、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答案】A,B,C,D,E

30、【80101】(多项选择题)、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满足的条件()。

A、对人有用

B、是人类劳动的产品

C、具有稀缺性

D、为交换或出售而生产

E、具有竞争性

【答案】A,B,D

31、【80853】(多项选择题)-商品的价格水平与商品价值量、货币价值量的关系()。

A、价格水平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化成反比

B、价格水平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反比,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化也成反比

C、价格水平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

D、在货币代表的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仅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

E、价格水平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化没有关系

【答案】A,D

32、【58570】(论述题)-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

【答案】-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有两个基本作用:一是微观作用,即择优汰劣,激励创新;二是宏观作用,即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价值规律的这两个作用是生产力发展基本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第一、择优汰劣,激励创新。商品是按其社会价值交换的。那些劳动生产率高,从而商品的个别价值低的生产者,在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时,较小的个别价值会转化为较大的社会价值,可以获得较多的货币收入;相反,只能获得较少的货币收入。这种由商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别引起的收入差别,会引发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一切商品生产者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便力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促使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推动了经济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由此得到提高。

第二、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核心,就是合理地分配由一定时期劳动人口数量决定的社会总劳动时间,即按比例合理分配社会劳动。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的。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方面,任何商品生产者的产品都是为他人、为社会的使用价值,而产品是否为社会需要只有通过市场的检验才能确定;另一方面,每个生产者又是独立地做出生产决策的。作为价值规律实现形式的价格波动,起着揭示这些信息的作用。社会总劳动在不同生产部门的分配,就会随着价格信息诱导下的生产决策变动,不断作出调整,从而使前述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得以实现。

第二章货币

33、【30160】(单项选择题)-在实行固定汇率的情况下,外汇对基础货币的影响通常表现为()。

A、外币的过度供给时,出售本币

B、本币的过度供给时,增加外币储备

C、外币的过度供给时,增加本币储备

D、货币当局不应干预,由货币市场自主调节

【答案】A

34、【30212】(单项选择题)-;;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A、可用观念的货币

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C、必须用金属货币

D、必须是支付债务的货币

【答案】A

35、【30238】(单项选择题)-;;用于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价格标准

【答案】C

36、【30264】(单项选择题)-;;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且具有价值

C、是金银

D、是商品流通的手段

【答案】B

37、【80082】(单项选择题)、信用货币的产生源于货币的()职能。

A、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

C、流通手段

D、世界货币

【答案】A

38、【80083】(单项选择题)、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

A、价值的实体

B、金属货币

C、商品价格

D、纸币

【答案】C

39、【80139】(单项选择题)-价格标准是由货币的()职能派生出来的。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答案】A

40、【80824】(单项选择题)、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A、只是纸币的主要职能

B、是货币的次要职能

C、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D、是货币的唯一职能

【答案】C

41、【30175】(多项选择题)-;;信用货币作为能够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凭证,具有双重性质()。

A、体现债权债务关系的信用凭证

B、一种可转让的所有权凭证

C、以信用为基础的货币符号

D、以价值为基础的交换凭证

E、以价值为基础的信用符号

【答案】A,C

42、【30200】(多项选择题)-信用货币,是指能够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凭证,一般包括()等。

A、期票

B、汇票

C、银行券

D、支票

E、大额可转让存单

【答案】A,B,C,D

43、【80105】(多项选择题)、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下列几个因素()。

A、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

B、市场的供求状况

C、商品的价格水平

D、存货周转速度

E、货币的流通速度

【答案】A,C,E

44、【121835】(多项选择题)-简化的基础货币模型中,决定非银行部门持有现金比率的因素有()。

A、国民收入水平

B、税收与收入之比率

C、用现金购买商品的价格与支票购买商品价格的差异

D、社会总产品及其增长率

E、国有经济所占比重

【答案】A,B,C

45、【58572】(论述题)-试述货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答案】-货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必须从货币经济自身的特点来认识。货币经济同实物经济有着本质区别。

其一、从货币对商品的实现过程的影响看,从商品流通过程看,商品首先必须卖出去转化为货币,耗费在商品生产上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商品生产者就会陷入亏损甚至破产的境地。马克思把它为"商品的惊险跳跃"。正常的货币流通是实现这种转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从宏观上看,货币运动能否与商品运动相协调,不仅影响商品流通的时间和流通的费用,而且影响着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制约着社会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

货币的出现使得商品买卖在时空上分离开来,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社会化发展。货币化的发展不仅为生产和交换的社会化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而且为之提供了第一推动力。

其二、从货币对积累过程和资源配置的影响看,货币的产生促进了储蓄与投资的分离,积极地影响储蓄和投资,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首先,货币的引入使储蓄决策与投资决策发生分离,资本积累过程变成为储蓄和投资两个过程。储蓄者和投资者的异位使得储蓄得以在广泛的范围内按照预期收益率产生的投资机会进行分配再分配,从而有助于提高储蓄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率。

其次,从投资方面看,在没有货币的情况下,储蓄决定着投资;货币出现后,储蓄决策与投资决策分离,储蓄者想要进行的储蓄与投资者想要进行的储蓄并不一定相等。因此,货币经济条件下,政府能够利用货币政策积极影响投资过程。

再次,在货币经济中,由于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的分离,整个国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都借助于货币形式来实现,货币的变动必然对经济变量产生影响。现实经济中货币的变动会通过一定的机制和途径影响实际经济活动。

46、【30282】(辨析题)-价格标准就是货币的价值尺度。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货币的价值尺度作为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的职能是充当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商品的价格。因此,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货币具有为商品定价的功能。要用货币来显示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必须为货币确定一种计量单位。这种计量单位就是所谓价格标准。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日益成为价值符号,这些货币单位作为金属重量单位的意义逐渐在大众的意识中消失了,好像它们天生就具有计量价值的本领。这样,价格标准就常常被错误地等同于价值尺度。实际上,这二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须知,价格标准并不是货币的一个独立职能,它是由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派生出来的技术性规定。虽然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要借助这种技术性规定来实现,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是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劳动的化身,而价格标准则是货币的计量单位。

第三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47、【30161】(单项选择题)-自由竞争最根本的前提是()。

A、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政权

B、资本的统治

C、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建立

D、关于自由竞争的各种政策规定

【答案】B

48、【30187】(单项选择题)-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形式上的等价交换掩盖了事实上的剥削

C、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值的矛盾

D、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答案】C

49、【30213】(单项选择题)-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特征是()。

A、市场国际化

B、科学技术超越国界

C、资本国际化

D、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答案】C

50、【30239】(单项选择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造成的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不可调和的产物

C、资产阶级自身发展的要求

D、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要求

【答案】B

51、【30265】(单项选择题)-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本质特征是()。

A、私有财产制度

B、雇佣劳动制度

C、自由竞争制度

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答案】B

52、【30291】(单项选择题)-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有经济的本质是()。

A、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B、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C、对私人资本具有强有力的调控能力

D、国有经济充当着为私人资本服务的角色

【答案】D

53、【80084】(单项选择题)、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存在多种缺陷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的软弱

B、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身的弊端

C、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足

D、市场失灵

【答案】C

54、【80825】(单项选择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A、是在封建社会完全瓦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是在封建社会内部萌芽和发展起来的

C、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

D、是与商品经济共生共灭的

【答案】B

55、【30225】(多项选择题)-资本主义至今为止,经历了()发展阶段。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殖民主义

E、经济全球化

【答案】A,B,C

56、【80828】(多项选择题)、资本原始积累促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的主要方式有()。

A、圈地运动

B、海外殖民

C、资本对劳动力的买卖

D、国家立法

E、通过商品经济对农业的渗透

【答案】A,B,D

57、【121840】(多项选择题)、现代资本主义有哪些新特点()。

A、资本社会化

B、资本国际化与资本全球化

C、国家参与的全面化

D、高新技术的运用

E、劳动者劳动能力的提高

【答案】A,B,C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生产

58、【25164】(单项选择题)、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时,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的关系。

A、独立自主

B、利用外资

C、艰苦奋斗

D、扩大内需

【答案】A

59、【30162】(单项选择题)-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答案】B

60、【30188】(单项选择题)-劳动力商品最主要的特征是()。

A、劳动力价值可以还原为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力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C、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成为商品

D、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影响

【答案】B

61、【30214】(单项选择题)-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C、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

D、在资本流通中的不同运动速度

【答案】B

62、【30240】(单项选择题)-个别企业加强工人劳动强度而多获得的价值属于()。

A、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超额剩余价值

【答案】B

63、【30266】(单项选择题)-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A、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

B、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答案】D

64、【80086】(单项选择题)、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B、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答案】A

65、【80119】(单项选择题)、按劳分配的实质是()。

A、按个人付出的社会劳动量进行分配

B、反对剥削,实行平均主义

C、一切劳动都平等,都没有差别

D、反对剥削,反对平均主义,承认能力和贡献上的差别及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答案】D

66、【30180】(简答题)-垄断资本主义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答案】-垄断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而来,其最基本的经济特征和经济实质就是垄断。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形成垄断。

(1)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形成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信用机制为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提供了有力的杠杆。

(3)生产和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垄断。

可能性:自由竞争下,"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优胜劣汰,使得一个部门的全部或大部分经营活动集中到几个或十几个大企业中,为达成垄断协议提供了可能性。

必要性: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成本和交易成本都很大,使得相互之间的妥协和联合成为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4)资本主义垄断资本的形成,大体经历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萌芽阶段;70至90年代的广泛发展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形成阶段。

67、【80107】(多项选择题)、资本总公式"G-W-G′"适用于()。

A、商业资本

B、产业资本

C、流通资本

D、借贷资本

E、可变资本

【答案】A,B,D

68、【80108】(多项选择题)、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具有什么意义()。

A、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即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

B、它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C、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

D、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E、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答案】A,B,C,D

69、【80110】(多项选择题)、劳动之所以不能成为商品的理由有()。

A、如果说劳动是商品,那么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的价值也应由劳动决定。这是同义反复

B、劳动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它不能够独立存在,所以工人不可能将它在劳动市场上与资本家相交换,从而不可能成为商品

C、如果劳动是商品,根据价值规律必须进行等价交换,这不符合剩余价值规律

D、如果劳动是商品,根据剩余价值规律,资本家要实现利润,就要进行不等价交换。这不符合价值规律

E、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它是在劳动过程开始以后才存在的。如果劳动是商品,就等于说雇佣工人出卖了不属于自己的商品。这是不合理的

【答案】A,B,C,D,E

70、【80143】(多项选择题)-剩余价值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B、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生产剩余价值

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D、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趋势

E、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仍然发挥作用

【答案】A,B,C,D,E

71、【58573】(论述题)-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案】-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其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工人的剥削。

(1)剩余价值规律规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要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都作为资本的要素存在着。资本的本性决定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的追求。资本主义生产必然服从这个动机--榨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都服从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资本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和实现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实质上是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家的个人消费是消费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以剩余价值的生产为前提的,并受到剩余价值规律的制约;雇佣工人的个人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它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劳动的必要条件。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趋势。受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的社会化。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不断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对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这种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必然为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

72、【24993】(单项选择题)、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答案】C

73、【30163】(单项选择题)-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与固定资本在预付资本中所占的比重成()变化,与固定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成()变化。

A.-正方向正方向

B.-正方向反方向

C.-反方向正方向

D.-反方向反方向

【答案】C

74、【30189】(单项选择题)-在购买阶段,资本家手中的货币同一般消费者手中的货币有质的差别,这种差别就在于他所购买的是生产资料和(),即生产所需的物质要素,为()的生产准备条件。

A.-劳动商品

B.-劳动力剩余价值

C.-劳动剩余价值

D.-劳动力商品

【答案】B

75、【30215】(单项选择题)-在产业资本循环的各个阶段中,所谓的“惊险的跳跃”是指()。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售卖阶段

D、消费阶段

【答案】C

76、【30241】(单项选择题)-社会总产品的()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前提;社会总产品的()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关键。

A.-价值补偿物质补偿

B.-物质补偿价值补偿

C.-价格补偿使用价值补偿

D.-使用价值补偿价格补偿

【答案】A

77、【30267】(单项选择题)-马克思研究社会再生产运动的理论前提是()。

A、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原理

B、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

C、劳动二重性理论

D.Times New Roman;-A和B

【答案】D

78、【30292】(单项选择题)-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Times New Roman;-I(c+m)=II(c+m)

B.Times New Roman;-I(c+m)=II(v+m)

C.Times New Roman;-I(c+m)=IIc

D.Times New Roman;-I(c+m+v)=II(c+m+v)

【答案】C

79、【80087】(单项选择题)、社会总产品是一定时期(通常一年)()。

A、社会各个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的生产资料总和

B、社会各个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生产的生活资料总和

C、社会各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生产的物质资料总和

D、社会各个部门创造的所有新价值的综合

【答案】C

80、【80826】(单项选择题)、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

取三种职能形式,三种职能形式分别为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

A、借贷资本

B、预付资本

C、不变资本

D、生产资本

【答案】D

81、【80827】(单项选择题)、资本循环就是资本依次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最终实现()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A、产品价值

B、价值增值

C、价值转移

D、使用价值让渡

【答案】B

82、【30284】(简答题)-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何不同?

【答案】-二者划分的标准不同,划分的意义不同、内容不同。1.标准上:一个是根据价值周转的方式,一个是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2.意义上:划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是解释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并以此为依据分析资本剥削程度;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解释它们对资本周转的影响,进而阐述资本周转速度对生产价值生产的影响。3.内容上:不变资本包括全部生产资料,可变资本指劳动力。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等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原料材料等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83、【30310】(简答题)-什么是资本周转?它与资本循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案】-当资本循环不是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而复始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时,就是资本周转。

由资本周转的定义可以看出,资本循环是资本周转的阶段性组成,而资本周转是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又有所不同:资本循环主要是从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方面揭示剩余价值的产生与实现过程,而资本周转则主要是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与价值增殖有关的问题。与此相适应,考察它们的目的也是不同的,考察资本循环,主要是分析资本在运动中要经过哪些阶段,要采取哪些职能形式,揭示单个资本运动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在条件:考察资本周转,则是进一步分析影响资本价值运动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资本运动速度的快慢对于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又是什么。

84、【80109】(多项选择题)、以下各项中,属于固定资本的有()。

A、奶牛场的奶牛

B、肉食加工厂的奶牛

C、机械制造厂制造的机器

D、食品加工厂的机器

E、农牧场的饲料

【答案】A,D

85、【80852】(多项选择题)-在资本周转中,以下哪些因素对流通时间有影响()。

A、市场供求状况

B、产销距离的远近

C、交通运输条件的好坏

D、信息传递的快慢

E、生产劳动效率的高低

【答案】A,B,C,D

86、【30178】(辨析题)-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答案】-此观点是正确的。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是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是价值形式的交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新的价值。

但是,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因为一方面,资本家需要把货币投入流通,用以购买劳动力商品,这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需要在流通领域出售,剩余价值才能够得以实现。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87、【30204】(辨析题)-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是三种不同的、独立的资本。

【答案】-;;错误。

从产业资本循环的全过程可以看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并不是三种不同的、独立的资本,而是同一产业资本在运动过程中所采取的三种不同的形式,并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完成不同的具体职能,最终实现价值增殖。从资本循环过程本身来看,它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有机统一。其中购买阶段和售卖阶段属于流通过程,生产阶段是生产过程。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整个资本的循环以三个阶段的相互转化为前提,只要其中的某一阶段发生了中断,资本的运动就会受到影响,资本增殖的目标也不能如期实现。

88、【30230】(辨析题)-固定资本由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价值损失叫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

【答案】-错。

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由于被使用或因自然力的作用造成的固定资本物质上的损耗,又叫物质损耗或油性损耗;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由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价值损失,又叫精神损耗或无形损耗。根据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造成的不同影响,无形损耗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生产完全不同类的劳动资料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造成原有的固定资本价值的下降:另一种则是由于出现了更为廉价的替代品,从而引起了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损。

第六章资本主义的分配

89、【30190】(单项选择题)-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成本价格的形成

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C、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D、价值的形成

【答案】C

90、【30216】(单项选择题)-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

A、同一部门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B、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D、国内企业和国外同类企业竞争的结果

【答案】B

91、【30242】(单项选择题)-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中的()。

A、平均利润的转化形式

B、垄断利润的转化形式

C、企业利润的转化形式

D、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答案】D

92、【30268】(单项选择题)-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A、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地理位置以及追加资本的投资收益不同

B、农业工人本身的劳动能力不同

C、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D、各个地主要求的地租数额不同

【答案】A

93、【30293】(单项选择题)-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A、土地的肥沃程度、地理位置以及追加资本的投资收益不同

B、农业工人本身的劳动能力不同

C、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D、各个地主要求的地租数额不同

【答案】C

94、【80085】(单项选择题)、之所以说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剥削,是因为()。

A、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工资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答案】A

95、【80088】(单项选择题)、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所()。

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耗费的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耗费的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

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答案】C

96、【80089】(单项选择题)、生产成本这个范畴,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真相,因为它混淆了()。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的区别

D、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区别

【答案】A

97、【80090】(单项选择题)、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B、农业工人提供了剩余劳动

C、土地的资本主义垄断经营

D、农业工人工资低于其他部门

【答案】C

98、【80136】(单项选择题)-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成本价格)是指生产商品()。

A、实际耗费的劳动量

B、能使用的资本价值

C、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D、固定资本的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之和

【答案】C

99、【30173】(多项选择题)-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

A、剩余价值率

B、资本的有机构成

C、资本周转速度

D、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

E、生产技术水平

【答案】A,B,C,D

100、【30279】(多项选择题)-信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现在于()。

A、信用促进了利润率的平均化

B、信用能够节省流通费用

C、信用可以促进资本的集中

D、信用能缩短流通时间

E、信用能加速资本的积聚

【答案】A,B,C,D,E

101、【80112】(多项选择题)、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A、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过程

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D、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E、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答案】A,B,E

102、【80113】(多项选择题)、劳动生产率的总体提高导致()。

A、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降

C、单个商品价值量下降

D、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E、利润总量的提高

【答案】A,B,C,D,E

103、【30208】(论述题)-试述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马克思在阐明剩余价值理论的同时,建立了工资理论。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工资形成的基础。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因此劳动力价值的决定构成了工资的基础。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的。此外,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包含一个历史的、道德的因素。劳动力的价值构成工资的基础,它的变动是工资变动的基础。

(2)马克思工资理论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说明了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劳动力价值或价格采取工资的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3)工资的形式。资本主义工资形式,包括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以计时工资为基础确定的,因此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马克思分析了计件工资的一些特点,说明了它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4)马克思工资理论,揭示了工资运动的趋势和工资量的变动规律,说明了资本主义工资制度是建立在雇佣劳动制度基础上的,只有消灭雇佣劳动制度,才能消灭资本主义工资制度。

对《政治经济学十大问题》 的尝试性回答

对《政治经济学十大问题》的尝试性回答 毛主席曾提出十大关系。辉华兄提政治经济学十大问题。下面是本人的尝试性回答。 聂辉华:关于政治经济学十大问题 制度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因此中国的制度变迁决定了中国的经济前途和社会发展。作为以制度为主要分析对象的经济学分支,制度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应该为解释和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提供启示。尽管经济学行之已远,但相对于五千年未有之变局,仍属跬步细流。略带夸张地说,经济学所有的问题仍然是问题,更遑论关涉社稷民生之重大问题。小生不才,虽学力不逮,亦斗胆归纳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十大问题,期待和诸位学界方家同仁共同探讨,为通过经济学研究和教育促进社会进步贡献绵薄之力。 1、为什么大的国家都实行联邦制? 世界上所有幅员辽阔的国家都实行联邦制,例如前苏联、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俄罗斯,除了中国。在单纯的组织理论之外,这种国家体制是否存在某种政治经济学含义?中国是世界罕见的单一制大国,并且实行五级财政(乡、县、市、省和中央)。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联邦制?给定存在某种现时不可突破的制度藩篱,中国是否可能划分为四级财政和更多(比如50个)省份? 一个民族国家或者一种语言区域,基本上是自然演化出其分布面积和形态。大国政治经济制度无法实现“一个工厂”式的管理,中国单一制是伪装的。根本无法在如此广袤的大地上实行真正的单一制控制。制度的联邦制潜在成分已经在实际上存在和适用着。问题是公开化、法治化,走向名正言顺的联邦制。 2、独裁国家为什么会有黑社会? 象元朝和清朝那样,国家由一个特权阶级或者种族统治,即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既然每一个统治成员本身即是委托人,那么委托人不会允许其他竞争者分享国家权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政府是唯一合法拥有暴力的组织。用Olson的话说,政府本身就是稳定的黑社会。那么,为什么在一个独裁国家或者某个集团统治的国家会出现并没有法定权力的黑社会?逻辑上,多党制的民主社会更容易出现黑社会,因为代理人会和其他代理人合谋。但委托人怎么愿意和代理人合谋?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基本概念 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基本原理 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三要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较为活跃,生产关系较为稳定。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但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基本概念 ①商品 (同时满足)必须是个有用物;必须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经济 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货币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未来:电子货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货币主权)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总是受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简答题

重点问题: 1.2/1、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20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权利有如下规定: 第一,所有权表现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人对物的这种意志关系,最初可能是作为一种习惯和传统被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护,之后,在财产冲突的作用下,才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作为一种权利保护起来。 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不否认所有权中体现的人和物的关系,而是要从人和物的关系中揭示出人与人的关系,财产权利,只能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才存在。 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财产主体必须作为财产的承担者,通过一定的经济交往过程,使财产权利得以实现。 2、2/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33-34 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抽象掉生产商品劳动的具体形式,则所有劳动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它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3)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则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4)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民的劳动产品不用来交换,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它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2)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3)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 3.3/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4-5 1)先论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及其矛盾: (1)私人劳动是指生产资料归不同利益主体所有,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照私人的打算和私人利益进行的劳动,它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

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资本积聚()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W…P…W’—G’ B. W…P…W’

多项选择题(32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

政治经济学问题与答案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 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答: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答: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 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如何? 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论述>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 答: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 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 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可以理解各种复杂社会现象,了解人类发展规律。 .资本流通总公式是什么?总公式的矛盾是什么?怎么解决矛盾?(重要) 答:资本流通总公式:——′。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特点。 总公式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应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而资本流通的结果却产生了价值增值。 资本流通总公式既等价又增殖的原因:资本家卖到特殊商品劳动力,它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是价值。这样总公式的矛盾就就解决了 .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工资的本质是什么? 资本从本质上说不是无而是以物为媒介的一种生产关系,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体现了剥削关系 .不变资产与可变资产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 2、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大量生产来满足消费需求,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以商品经济为主导,公平、公正的环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保障。 3、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单位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的量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劳动时间决定的,(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大多数劳动者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成反比! 4、在商品经济中,为什么以价值为尺度进行商品交换 商品的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必须以照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5、实现商品经济的条件,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 含义:以社会分工进行生产,以交换作为目的的生产方式称为商品经济 条件; 1)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私有化 3)等价交换 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或者说,产品价值是否能转换成为商品价值的矛盾! 6、价值规律、供求规律 第一,价值规律使供求达到平衡性,有效缓解经济危机,并且引导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均衡转移与分配,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资源的浪费,达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分配。 有利于大多数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有利于竞争机制发挥和“优胜劣汰”格局。 第三,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好处 特征: 第一,本质上是交换经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第二,是开拓型经济(通过社会分工使产品产出达到最大化) 第三,是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经济 (以商品价值为准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获得利润) 第四,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为了获得利润不断生产产品和创造社会财富) 好处: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需求达到最大化 有利于生产关系和谐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社会的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D ) A. 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B. 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3.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 )商品交换 A.用现金购买商品 B.交纳税款 C.付房租 D.发工资 4.通货紧缩的迹象是(B) A.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上涨 B.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下降 C.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下降 D.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上涨 5.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 )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6.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A )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B.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D. 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7. 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C) 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 C.创造了新的价值 D.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8.剩余价值(C)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B )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一般财富的代表 1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B)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C)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1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C )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五)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五) (第12-14章)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体系 1.市场体系的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1)市场体系,是指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2)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市场结构完整。市场应当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组成。 第二,市场组织良好。就是有纵横交错的市场网络。 第三,市场统一。从国内来看,各种生产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是相通的,两者密切结合。 第四,市场决定价格。除少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国家决定和管理外,其余大量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市场决定。 第五,市场保障健全。要有完整的法律体系和相应的执法制度。 第六,宏观调控有效。健全计划、组织、调节等系统,对市场进行有效调节和管理。 (3)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市场体系的作用主要有: 首先、市场体系的存在,是企业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 其次、企业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要从市场上获得。 再次、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要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销售。 总之,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企业的产、供、销活动就会发生困难,企业也难作为市场主体发挥作用。 2.商品市场的构成和形式是什么? (1)商品市场由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市场构成。 (2)商品市场的组织形式有: 一是产需之间或产销之间直接交易。 二是零售市场。 三是批发市场。 四是拍卖市场。 五是招标市场。 3.生产要素市场的构成 生产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它是整个市场体系的枢纽)、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 4.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如何? (1)改革价格形成机制,将主要由政府决定价格,改变为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也是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的关键。 (2)理论价格,是按正常生产、合理经营条件下的中等成本,即部门平均成本加合理盈利来计算的价格,它大体反映商品的价值。 理论价格的意义在于,它为企业定价提供基本的依据,为分析各种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调节价格总水平提供依据。 (3)市场价格,是以理论价格为基础,在市场上商品供求关系的作用下形成的价格。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重点及答案(打"的题是老师认为比较重要的) 导言 一、主要概念: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V) 二、主要问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V)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 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 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科学技术与与生产力(结合第九章) 4?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大一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一、概念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答: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畴。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论述>价值规律的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它的基本容和要: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答: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5.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如何? 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论述>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 答: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生习题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 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 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 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 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政治经济学-填空题+问答+论述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填空+问答+论述) 一、填空题 1.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2.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等四个环节。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和的统一。 4.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在于。 5.商品是和的矛盾统一体。 6.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交换价值是价值的,价值是交换价值的。 7.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决定的。 8.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决定的。 9. 商品的价值量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10.币的基本职能是和。 1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与存在的矛盾。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和的统一。 13.生产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14.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15.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是和。 16.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和两部分。 1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的转化形式。 18.剩余价值既不能,又不能,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19.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0. 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21.资本主义再生产是和的统一。 22. 是资本积累的惟一源泉,资本积累又是的重要源泉。 23.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为前提的。 24.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5. 和是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 26.产业资本循环依次要经历、、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27.产业资本循环是和两个过程的统一。 28.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和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 29.资本循环重点是考察资本运动的,而资本周转考察的重点是则资本运动的。 30.资本的周转时间是和的总和。 31.生产资本按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和。 32.资本周转速度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3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都属于资本。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就是劳动产品,二就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就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就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它就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就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就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与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就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时各应实行什么对策? 通货膨胀对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控制货币供应量与信贷规模,具体来说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提高银行贷款利率与提款准备金率,紧缩银根,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重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学习目的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 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 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 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A、17世纪初期产生的 B、17世纪中叶产生的 C、18世纪初期产生的 D、18世纪中叶产生的 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 A、政治法律关系 B、神会历史关系 C、人文教育关系 D、经济利益关系 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 A、宗教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家族关系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 A、利益性的统一 B、科学性的统一 C、抽象性的统一 D、规范性的统一 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 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 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 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 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 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 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 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一上学期) 一、填空 1、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3、单位商品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成反比) 4、资本的概念(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产业资本连续循环两个必要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6、年剩余价值的概念(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7、借贷利息量是在(0)和(平均利润)之间。 8、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创业利润、个人联合)来实现统治的。 9、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价格之差。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1、生产产品的劳动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1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13、工资的本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15、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V+m/v)=II(c+AC))。 16、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8、租种劣等土地的资本家需要缴纳(绝对地租),租种优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租种中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19、金融寡头在政治上(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的。 20、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生作用不同)。 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和流动资本)。 2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 22、具有占有和创造剩余资本是(产业资本)。 23、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

政经复习提纲(简约版) 1、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方面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P6 A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方面。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关系是狭义的生产关系。 B生产起着决定作用。生产的决定作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物质内容看,分配的对象、交换的对象、消费的对象都只能是生产的结果。 C二是从社会形式看,生产的社会形式,即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但是,分配、交换、消费也同样对生产起着积极的反作用。 2、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P7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起反作用。如果离开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而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就无法理解国家对经济的作用。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如果离开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许多重要的基本原理就不能有正确的理解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是什么?P4 答: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B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 C科学的抽象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应用。 4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P6 答:①生产资料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从根本方面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总是要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方面关系得到实现,而且后者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反作用。 5.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P13 答:统一性表现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矛盾性表现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6.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P10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需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前提条件。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7、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P14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形成

政治经济学试题(附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体力劳动为尺度 B. 脑力劳动为尺度 C.简单劳动为尺度 D. 复杂劳动为尺度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成正比 B.联系不大 C.成反比 D.无直接联系 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7、.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8、.下列费用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A、保管费 B、运输费 C、包装费 D、广告费 9.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 A.一般产品生产过程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C.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D.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10.超额剩余价值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商品的价值高于商品价格的差额 D.商品的价格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 1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A.社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B.部门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C.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D.行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12.货币资本循环用公式表示是() A.P… W′— G′— W … P B.W′— G′— W … P… W′ C.G — W — G … P … W D.G — W … P … W′— G′ 13.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利息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历史和道德 B、生活习惯和法律观念 C、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D、商品的供求关系 14.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15.20世纪中叶兴起的混合联合公司是 A、一个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B、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C、从事同类产品和相关产品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D、从事跨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16.股票价格是() A.股票的票面金额 B.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公平收入的转化形式 D.股票收入的资本化 17.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是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卷(B)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卷(B) 试卷说明:本试卷共有六大题,47小题,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全部按规定填写到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说明这两种商品必定具有在质上相同的东西。这个同质的东西就是商品的() A 供求关系 B 使用价值C价值 D 效用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 A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 经济规律 D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3、资本总公式是() A W—G—Wˊ B G—W—Gˊ C G—W—G D G—Gˊ 4、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按照顺序先后采取了() A 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B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 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 5、垄断资本在国外设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是 A生产资本输出 B 对外经济援助 C 政治上控制输入国 D 借贷资本输出 6、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 生产 B 交换C分配 D 消费 7、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发生流通中货币量持续地严重过多或过少现象直接原因是() A 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能使货币在世界范围内 B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能自觉地调节货币流通量 C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能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 D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能自觉地对货币需要量进行科学预测流通,从而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8、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赢利,就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的() A必要劳动时间等于剩余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9、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 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B 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C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D 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10、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依靠其垄断地位而规定的市场价格是 A 生产价格 B 成本价格 C 垄断价格 D 内部价格 11、以下属于某一社会经济制度特有的经济规律是() A 价值规律 B 货币流通规律 C 剩余价值规律 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2、资本周转速度与() A 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 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 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 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13、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剩余价值的关系是() A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小于剩余价值 B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等于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题、问答题和计算题及答案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运用生产资料,以获取人们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物质产品)的社会经济活动。 生产力是指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即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亦称经济关系或利益关系。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了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出发点?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在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如何?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若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则会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反之则相反。 4、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环节之间关系怎样? (1)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分配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 ②人们参与生产的方式决定人们参与分配的方式。 (2)生产对交换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的分工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②生产为交换创造对象。 (3)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消费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 ②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 (4)分配对生产有反作用: 适合生产发展的分配方式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5)交换对生产有反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