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化学下册9.2化学合成材料教案1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9.2化学合成材料教案1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9.2化学合成材料教案1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9.2化学合成材料教案1粤教版

9.2 化学合成材料

【教学课型】新课

◆课程目标导航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3)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

2、过程和方法:利用网络信息、图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塑料的性能、用途和白色污染

2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学工具】羊毛、棉花、合成纤维布等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课前预习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教学情景导入

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一

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阅读P265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小结】: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而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

一、塑料

我们一般称为“塑料”的物质是一个包括很多材料的大家族,全部由合成树脂组成,这就是聚合物,例如聚乙烯(PE)就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有的形成很长的链状,有的由链状结成网

状,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再加热又可熔化,因而具有热塑性,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如聚乙烯塑料(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即聚酯PET)。

(一)、一般分类如下:

1.按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分类:

热塑性塑料: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硬化的塑料。如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

热固性塑料:因受热或其他条件能固化成不溶性物料的塑料。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

2.按塑料用途分

通用塑料:一般指产量大、用途广、成型性好、价廉的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

工程塑料:一般指能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并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在高、低温下仍能保持其优良性能,可以作为工程构件的塑料。如ABS、尼龙、聚砜等。

特种塑料:一般指具有特种功能(如耐热、自润滑等),应用于特殊要求的塑料。如氟塑料、有机硅等。(二)、性能

塑料具有优良的化学性能。

1、一般塑料对酸碱等化学药品均有良好的耐腐蚀能力,特别是聚四氟乙烯的耐化学腐蚀性能比黄金还要好,甚至能耐“王水”等强腐蚀性电解质的腐蚀,被称为“塑料王”。

2、另外还具有良好的透光及防护性能。多数塑料都可以作为透明或半透明制品,其中聚苯乙烯和丙烯酸酯类塑料像玻璃一样透明。有机玻璃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用作航空玻璃材料。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薄膜具有良好的透光和保暖性能,大量用作农用薄膜。塑料具有多种防护性能,因此常用作防护保装用品,如塑料薄膜、箱、桶、瓶等。

(三)、用途

塑料已被广泛用于农业、工业、建筑、包装、国防尖端工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

农业方面:大量塑料被用于制造地膜、育秧薄膜、大棚膜和排灌管道、鱼网、养殖浮漂等。

工业方面:电气和电子工业广泛使用塑料制作绝缘材料和封装材料;在机械工业中用塑料制成传动齿轮、轴承、轴瓦及许多零部件代替金属制品;在化学工业中用塑料作管道、各种容器及其他防腐材料;在建筑工业中作门窗、楼梯扶手、地板砖、天花板、隔热隔音板、壁纸、排水管件、装饰板和卫生洁具等。

二、合成橡胶

【活动探究二】

幻灯片展示:人工割胶图

师:树木最忌割皮,人们却常常在清晨割这种树的皮,它是什么树?

生:橡胶树。

师:对!树皮是它的产胶组织,流出的汁就是天然橡胶。

学生实验:

拉扯橡皮筋,你发现橡胶具有性。

用砂纸打磨网球鞋底,你发现橡胶具有性。

燃烧车轮外胎碎片,你发现。

实验桌面上铺了一层橡胶,是因为。

幻灯片展示:汽车、飞机、轮船、垫圈、运输带等。

师:轮胎主要由天然橡胶制成,弹性好,外胎由丁苯橡胶制成,耐磨;飞机轮胎由顺丁橡胶制成,弹性好,耐磨;轮船利用了橡胶的防水功能;垫圈多由丁腈橡胶制成,耐油、酸碱;运输带由氯丁橡胶制成,耐油、耐高温、耐老化。

三、合成纤维

【活动探究三】

师: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纤维织成,实验台面上的三种不同颜色的毛线都是纤维制品。

师: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

生1:根据燃烧时的不同现象判断。

生2:可以看服装标签。

幻灯片展示:服装标签

师: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1:涤纶衣服挺括,不易皱,易洗易干。

生2:棉纶衣服弹性好,耐磨,烫后会变形。

生3:棉织衣服吸水、透气,感觉很舒服,但易皱。

◆课堂板书设计

我们常用的有机合成材料

一、塑料二、塑料的性能

三、合成橡胶四、合成纤维

◆练习作业设计(课堂作业设计、课下作业设计)

1、[08,南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纤维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B.棉线与羊毛线可用燃烧的方法区别

C.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10︰5 D.棉花属于合成纤维

答案与解析:D;棉花属于天然纤维

2.[08,乐山] 从6月1日起,国内所有的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开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这将有助于减少因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常见的包装袋很多是由聚氯乙烯塑料(PVC)加工而成的,其化学式可表示为,可看作由n个ClCHCH2(氯乙烯)连接而成,是一种不可降解塑料。

下列有关聚氯乙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为62.5n B.各元素的质量比为71:48:6

C.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在长时间光照下可以分解

答案与解析:D;塑料在长时间光照下也不易分解

3、有一块布料,请你鉴别是羊毛织物还是化纤织物。

答案与解析:从布料的毛边抽一根丝,用火点燃,如闻到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燃烧后的剩余物可以用手指挤压成粉末状,则为羊毛织物。如无焦糊味,且燃烧后的剩余物用手指挤压不成粉末状的,则为化纤制品。

4、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别三种纤维,给

则羊毛、棉花的编号分别为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③;②

5、区分下列各组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

物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

A 空气、氧气和氮气燃着的木条

B 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C 氯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

D 棉纤维和羊毛纤维抽丝灼烧

答案与解析:C;都能生成沉淀

◆教学反思:

区分羊毛和化纤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光泽度、手感等。对于经验不丰富的我们来说,用燃烧的方法要稳妥一些。羊毛接近火焰时先卷缩,燃烧时有烧毛发的焦糊味,燃烧后灰烬较多,为带有光泽的硬块,用手指一压就变成粉末。而化学纤维如锦纶接近火焰时迅速卷缩,燃烧比较缓慢,有芹菜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灰烬为灰褐色玻璃球状,不易破碎。

◆拓展

最新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知识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3、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a)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b)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4、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6、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7、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8、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9、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10、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1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12、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各单元复习提纲

第六章 金属 90多种)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一定的韧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 特性的物质。(注:混合物)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低、密度小 优点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 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

泼。 2、金属 + 酸 → 盐 + H 2↑ 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 镁和稀硫酸: 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镁和稀盐酸: Mg+ 2HCl === MgCl 2 + H 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铝和稀硫酸: 2Al +3H 2SO 4 = Al 2(SO 4)3 +3H 2↑ 铝和稀盐酸: 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锌和稀硫酸: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锌和稀盐酸: Zn + 2HCl === ZnCl 2 + H 2↑ 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 铁和稀硫酸: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铁和稀盐酸: Fe + 2HCl === FeCl 2 + H 2↑ 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3、金属 + 盐 → 新金属 + 新盐 置换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 铁与硫酸铜反应: Fe+CuSO 4==Cu+FeSO 4 (“湿法冶金”原理)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3CuSO 4+2Al==Al 2(SO 4)3+3Cu 现象:铝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2AgNO 3+Cu==Cu(NO 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注意:①CuSO 4溶液:蓝色 FeSO 4 、FeCl 2溶液:浅绿色 ②Fe 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 1、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反应物、生成物都两种;物质种类是单质与化合物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元素(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 、Ca 、Na )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 2O 3 2Fe + 3CO 2 2、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注意事项: ①先通CO 再加热的目的: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CO 与空气混合,可能会发生爆炸。 ②实验完毕后继续通入CO 的目的;防止氧化铁被还原成铁后,在较高的温度下重新被氧化 ③尾气的处理:因为CO 有毒,所以尾气中的CO 气体要经过处理,变成无毒的气体。可点燃使其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 ○ 4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 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 ) 高温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计算题复习(附答案)

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97.8g。(假设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g。 (2)计算10g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要求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 2.黄铜是铜、锌合金,它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现取10 g该样品粉碎,加入到50 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3.5 g。计算: (1)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由此得到启示是:在使用黄铜制品时应注意。(合理即可) 3.已知R+H2SO4=RSO4+H2↑,若13克金属R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可制得0.4克氢气,试分析: (1)RSO4中R的化合价为; (2)制得的氢气可用浓硫酸干燥,原因是; (3)通过计算确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

4.为减少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某发电厂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若将7.2 kg二氧化硫完全吸收,计算需要含90%碳酸钙的石灰石的质量。 已知: 2CaCO3+O2+2SO4+2CO2 5.称取铜、锌混合物粉末10.0 g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此时用去49.0 g稀硫酸。剩余固体3.5 g。 (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6.(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1)利用小心地将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铺放进试管。 (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3)用酒精灯加热混合物几分钟,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4)要使8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2018九年级化学(粤教版)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17——2018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果汁压榨B.酒精挥发C.木炭燃烧D.冰雪融化 2. 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碘酒 B. 苹果醋 C. 蒸馏水 D. 葡萄糖注射液 3.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4.人体中的元素与地壳中的元素有很大相关性,人体和地壳中含量都最多的元素是( ) A.铁B.碳C.氧D.铝 5.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6.下列符号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 A.H B.2H2C.2H+D.2OH - 7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 )。 A.3N----3个氮元素B.O2----氧气 C.Al----铝离子D.P----1个氮原子 8.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或数据中,正确的是( )。 9.光导纤维是信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高技术材料,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 化合价为( ) A.-2 B.0 C.+2 D.+4 10.月球上有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He-3”是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则 氦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 A.1 B.2 C.3 D.4 11.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接更充分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 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 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会减少 C. 催化剂在反应后化学性质改变 D.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13.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分别观察气体的颜色B.分别罩上干而冷的烧杯 C.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D.分别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14.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 ...的是( ) A.质子数为11 B.元素名称为钠 C.元素符号为Na D.核外电子数为22.99 15.虾青素(C40H52O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质,可增强动物免疫能力。下列 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虾青素是由三种原子构成的 B.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52:4 C.虾青素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虾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满分18分) 16.(4分)用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倩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_______(只填一点)。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 内液面最终将上升到___,填“1…‘2…3”或“4”)处,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 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一条)。 17. (7分)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 (1)按要求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 ①2个镁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②3个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氦气④正三价的铝元素 (2)下列物质:①河水②水银③冰水④硫酸铜⑤液态氧⑥五氧化二磷⑦锰酸钾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第一、二章化学基本概念 1.试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答:用做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和加热时使用。加热是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2.酒精灯的使用“两查”“六注意” 答:“两查”是查灯芯顶端是否平整,灯内酒精不少于其容积的1/4不多于2/3。“六注意”(1)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加酒精(2)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另一个酒精灯(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不用嘴吹灭(4)不要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子上着火用湿布盖灭(5)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用外焰加热温度最高(6)不用时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 3.胶头滴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答: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接触容器内壁,不能平放或倒放,防止污染胶头,用完清洗,滴瓶上的不用洗。 4.烧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答:用做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还可配制溶液。加热时垫上石棉网。 5.量筒的使用方法(语言描述),误差分析(作图) 答: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读数时量筒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6.反应容器有哪些?存放容器有哪些? 答:反应容器有试管、烧杯、烧瓶、锥形瓶、蒸发皿、燃烧匙、集气瓶。存放容器有广口瓶(装固体)、细口瓶(装液体)、集气瓶(装气体)。 7.药品的取用原则(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处理原则) 答:三不原则:不拿、不尝、不闻。节约原则:没有要求用量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液体用1~2毫升。处理原则: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容器内。8.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答:块状或金属颗粒要把试管平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试管慢慢竖起。粉末状药品要把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试管慢慢竖起。 9.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答: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倾斜。倒完后立即盖上瓶塞放回原处。10.给试管里固体加热的方法 答: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其炸裂。 11.给试管里液体加热的方法 答:试管与桌面成45。角,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 12.给药品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答:容器底部不与灯芯接触,热容器不用冷水冲洗,试管夹夹在距管口1/3处,手握长柄,拇指不能按短柄,防止试管夹松开,试管滑落,试管夹从底部套入。 13.可以加热的仪器有哪些答: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加热时垫上石棉网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14.洗涤仪器干净的标准 答: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5.化学变化的定义,举2个例子 答: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例:镁燃烧,铜加热变黑 16.教材中三个化学变化的实验 答:(1)向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中滴加盐酸(HCl)有气泡生成,气体是二氧化碳CO2。(2)向氢氧化钠(NaOH)中加酚酞溶液,变红。 (3)向氢氧化钠(NaOH)中加氯化镁Mg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镁Mg(OH)2 17.物理变化的定义,举2个例子 答: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例:水的三态变化,酒精挥发 18.化学性质的定义,举2个例子 答: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镁有可燃性,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19.物理性质的定义,举2个例子 答: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现出来的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例:汽油易挥发、氯化钠能溶于水。 20.科学探究的步骤 答: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拓展与迁移。21.镁燃烧的现象 答:2Mg+O 2 2 MgO (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 22.铜加热的现象 答:2Cu+O 22CuO(铜变黑) 23.磷燃烧的现象 答:4P+5O 22P2O5(黄色火焰、冒白烟、放热) 24.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答: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25.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答: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氮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很稳定,常温下难跟其他物质反应,高温高能量时与某些物质反应。用途:充氮包装、充氮灯泡、制取氮肥、制炸药。 26.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 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用途:焊接保护气、激光技术、霓虹灯、探空气球。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知识点 1.1社会生活与化学 一、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3、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科学探究的方法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相关连接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1.2化学实验室之旅 一、参观实验室 1、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 2、固体和液体化学药品的摆放规律:按物质的类别进行摆放。 3、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2)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a)先调整零点 (b)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c)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d)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e)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4)加热器皿--酒精灯 (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b)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c)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d)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篇一:粤教版(科学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社会生活与化学 教学目的 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 物品和现象。 [讲述]1.家里的塑料 2.做衣服的化学纤维 3.食品中的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 5.药箱里的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 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 [讲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就是化学 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 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书]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方法 1.2 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辩证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的异同、区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 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 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火柴 教学过程 [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的 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出问题]1.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 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 [观察活动]变化1 火柴梗被折断 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2 水的三态变化 现象:水的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3 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 现象:石蜡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4 玻璃破碎 现象:玻璃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5 食糖溶解在水中,再加热蒸发掉水后又得到食糖 现象:食糖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讲述]上述变化过程中,有的只发生物质形状或状态的变化,有的物质的 形状和状态 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

九年级粤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单元测试

九年级粤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单元测试 生命之源一水 1.对在水的电解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正极产生氢气 B.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大 C. 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 : 8 D. 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 1 : 2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电解水实验及实验现象这两个知识点,解决本题的关键:①要注意实验现象是你通过感觉器官能够感知出来 的,而不是分析后得出的结论。②要注意与实验事实相符合。 答案:D 2?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中蘸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靠近(不要接触,如图4-16),可观察到产生大量白烟。这种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化合生成的微小的氯化铵晶体。请完成: 图4-16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这个实验你能获得的信息是(任写两点)

思路解析:通过题目给予信息:已知反应物是氨气、氯化氢,生成物是氯化铵,依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不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所学知识依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关于分子、物质及有关化学反应的多条信息。 答案:(1)NH 3+HCl====NH 4Cl (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浓盐酸,浓氨水 具有挥发性,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等 3. 纳米材料被誉为21 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许多材料达到纳米(1 纳米 =10-9米)级的大小时,会产生许多让你料想不到的、奇特的光、电、磁、热、力和化学等方面的性质。如:将金属制成纳米粉末后就变成了黑色,且不导电,机械强度也大幅度提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纳米碳虽然质地柔软,但强度却很大 B. 纳米氧化锌能吸收电磁波 C. 金黄色的金粉应该属于纳米材料 D. 在空气中能自燃的铁粉应该属于纳米材料 思路解析:根据题目信息:纳米材料“会产生许多让你料想不到的奇特的光、电、磁、热、力和化学等方面的性质。如:将金属制成纳米粉末后就变成了黑色,且不导电,机械强度也大幅度提高”。要充分运用这些新知识去对各选项进行审查,从中找到符合题意的选项。选项A 属于纳米材料“力”方面的奇特性质,选项 B属于磁”方面的奇特性质,选项D属于热”和化学”方面的奇特性 质,它们的说法都正确。普通的金粉显金黄色,把金制成纳 米粉末后应为黑色,故选项C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C 4. (2010江苏南京中考)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中存在着某种只允许水分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溶液复习 配套学案 粤教

第七章复习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溶液的定义、组成、特征 2.复习巩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3.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学会应用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了解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外界因素 4. 能进行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复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难点】溶液的定义、组成、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固体物质溶解度,学会应用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能进行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复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三、知识清单(独立填写下列空白) 1.溶液的基本特征为、。溶质可以是体,也可以是体或体,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都是,溶液是由和组成,溶液的质量= + 。 2.加快固体物质溶解于水的方法有、、。 3.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有,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有,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有。 4.举例说出常见的乳化现象等;常见乳化剂有等物质。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①②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大多数溶质) ①②③ 特殊: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②,不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①②③ 注意: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6.固体物质溶解度:1)定义:在下,某固态物质在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 2)四要素:条件:标准:状态:单位:。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外因:。 ①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如;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 7.气体溶解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和;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 8.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稀释:稀释前后不变,即稀释前溶液的质量×﹦稀释后溶液的质量×。9.溶液的质量(m)﹦溶液的体积(V)× (p)。 10.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11.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的固体溶质一般用的方法得到晶体。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溶质,一般用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12.对于不溶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混合物,一般用法进行分离,实验时的操作要点:“一、二、、三”。 【跟踪练习】 教材217页练习【七】第3、4、6、7、8(独立思考,有疑惑的小组内讨论交流) 【达标检测】 1.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溶液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锰 B.液氧、稀硫酸 C. 蒸馏水、冰水混合 D. 氯化氢气体、稀盐酸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的是()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 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 溶液的均一性是指整个溶液里溶质的分布是均匀的 D.海水是溶解有多种溶质的溶液 3.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则原溶液的质量为() A. 100g B. 50g C.150g D. 200g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现代生活与化学知识点汇总

有机合成材料 一、有机化合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 、CO 2和Na 2CO 3、CaCO 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 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 2H 5OH (乙醇,俗名:酒精)、 CH 3COOH (乙酸,俗名:醋酸)、C 6H 12O 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2、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 有机物 有机小分子 如:CH 4、C 2H 5OH 、CH 3COOH 、C 6H 12O 6等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 二、有机合成材料 1、 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 (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 热塑性 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 热固性 如:电木 (3)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4)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2、“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无机盐和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 一、蛋白质 1、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成人每天需60-70g 2、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 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3、构成: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 4、人体蛋白质代谢 摄入 胃肠道 尿素+CO 2+H 2O ,放出热量 蛋白质 人体 氨基酸 水解 人体所需各种蛋白质 5、几种蛋白质(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 氧化 合成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达标测试卷(word版 含答案)

第八章达标测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 1个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碳酸钙用于补钙B.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C.氢氧化钠用作食品干燥剂D.氯化钠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2.草木灰是一种碱性农家肥,下列肥料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的是() A.KNO3B.NH4HCO3C.KCl D.Ca3(PO4)2 3.蚊虫叮咬时会分泌蚁酸,使叮咬处肿大痛痒。为缓解症状,最好涂抹() A.苹果汁B.牛奶C.肥皂水D.炉具清洁剂4.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配制NaCl溶液C.测定溶液的pH D.酸碱中和5.下列各组内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钠、烧碱、火碱B.氢氧化钙、消石灰、生石灰 C.盐酸、氯化氢、食盐D.冰、干冰、水 6.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7.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所加试剂①②③依次是() A.稀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稀盐酸 B.稀盐酸、石蕊试液、稀氢氧化钠溶液 C.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 D.稀盐酸、酚酞试液、稀氢氧化钠溶液 8.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食盐⑤生石灰⑥稀硫酸 A.①⑥B.②③⑤C.③⑤D.②③④ 9.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烧瓶中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甲装置中的气球明显胀大,乙装置中气球无变化(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10.黄铜的颜色与黄金相似,在生活中常常误认为黄金。兴趣小组为探究某黄铜(铜锌合金)中锌的含量,向10.0 g该黄铜中加稀硫酸,测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a点时,锌有剩余 B.c点时,硫酸没有完全参与反应 C.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44% D.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29%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1.1身边的化学 课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化学启蒙教育第一章,带领学生走进化学学习课堂,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憧憬和疑问,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让学生认识化学课的学习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哲学观点,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通过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和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这门科学,因此有许多疑问,也对新课程有一些期望和迷茫。教师应该在本节课积极引导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能说出身边的化学物品和现象。 2记住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3知道科学探究方法既是学习的方法,又是学习有内容。 过程与 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物品和现象。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感受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 点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 点 感受奇妙的化学现象并产生猜想。

五、教法学法创设好愉悦的学习情景,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面对各种物质产生联想。学法指导:产生,注意、发现,阅读、听讲,观察、猜想。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引言: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学习一门新的功课。大家会有什么想法? 有什么问题?听老师从衣、食、住、行谈起。 板书:第一节生活与化学 活动一:就下列方面,请学生发言,列举他们知道的化学物品和现象: ①家里的塑料。 ②用化学纤维做的衣服。 ③食品中的添加剂。 ④制作交通工具的材料。 ⑤药品。 ⑥生命现象与化学相关。 活动二:看书回答问题。 板书:化学学科的任务是什么? 化学学课学习的内容包括哪些? ①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②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③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④科学探究的方法。 小结:知识梳理;方法、技巧与规律小结。 作业:配套综合练习 必做题1、2、3、4、5 选做题6 激发学生兴趣,引 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列举 生活中的化学物 品让学生感受到 生活中处处有化 学。学生能够发表 自己的见解,增强 学习化学的信心 和愿望。 学生自己总结感 受化学课的学习 内容,为后面学习 整个教材有一个 整体感受。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20201015110919)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知识点 1.1 社会生活与化学 一、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3、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相关连接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1.2 化学实验室之旅 一、参观实验室 1、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 2、固体和液体化学药品的摆放规律:按物质的类别进行摆放。 3、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2)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 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 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 克。) 注意点:(a)先调整零点 ( b )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c)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d)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e)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4)加热器皿--酒精灯 (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b)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c)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d)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5)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 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 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 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 浊。2()2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 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 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 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2、、2,这些 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 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 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 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引言]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烂、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

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的变化。 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盐同步练习

常见的盐同步练习 1. 下列各组物质中,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不符的是() A. 石灰石CaCO B .氯化亚铁FeCl2 C. 生石灰CaO D . 纯碱NaOH 2. 下列类别的物质中,不可能含有三种元素的是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3. 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 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 A . N Q CO B . Ca(O H)2 C . CaO D . NaCI 4. 下列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A. Mg(OH)2、CuSO "CO B . HNO、KOH NaCI C. CaCO、NaOH HPQ D . H2SQ KNQ NaOH 5.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 Zn+MgC2==ZnCb+Mg B . Fe+CuS4==Fe SO+Cu C . 2NaOH+CaCO:Nc2C(3+Ca(OH) D . NaCI+KN3==KCI+NaNO 6 .某盐溶液分别跟氯化钡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都有沉淀生成,则该盐溶液是 () A.硫酸钾 B.氯化铜 C.硫酸铁 D.碳酸钠 7.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 . CaCO HCI B . KNO、NaCI C . Cu(OH)2、HCI D . FeCb NaOH 8. 在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 物质是() A. Fe B . Cu C. Fe 和Cu D. Mg和Cu 9. 列两种溶液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氢氧化钾溶液和硫酸溶液 B .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食盐溶液和稀硝酸 D.三氯化铁溶液和烧碱溶液 10 .某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水中含有较多的CuSO,这种废水对农作物和人畜都有害。为了降低废水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