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体内药分思考题(完整修订版)

体内药分思考题(完整修订版)

体内药分思考题(完整修订版)
体内药分思考题(完整修订版)

第一章概述

1 简述体内药物分析的意义、对象及特点

意义:为新药研究提供依据

1)能定量说明药浓与药物作用机理及药物效应的关系,这为药理学及生物药剂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进而为药学的处方筛选,工艺设计和保证制剂质量提供了可靠依据2)能阐明药物结构、剂型、工艺等因素与药浓与毒副作用

3)为前体药物设计提供信息

4)进行临床药物监测,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和剂量提供科学依据。

对象:原型药物,代谢物及内源成分

特点:

1)样品中药物浓度低,并且波动范围大,可供测定的样品量一般较少且不易重新获得2)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存在状态有变化

3)样品内存在的干扰成分多,测定前一般需经过预处理

4)在保证具有一定准确度的前提下,要求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尤其是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应尽快送临床供用药监护或中毒解救

5)要有基本的仪器设备,如样品冷贮、萃取、浓集等必需设备,以及需配备灵敏度较高的分析仪器等

2从分析目的,分析方法及样品性质等方面,比较体内药物分析与普通药物分析的异同

3为什么说药物的药理作用强度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比剂量的关系更为密切?

因为药物从进入体内后至产生一定血药浓度,其间要经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速度过程,引起最终的血药浓度发生变化。已经有研究发现,相同的血药浓度对不同种属的动物可以产生极为相近的药理反应,有些药物虽然有效剂量种性间差异很大,但其有效血药浓度却很相近。

4什么是“有效血药浓度”?有效血药浓度的范围如何确定?

血药浓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该范围称为有效血药浓度(或称治疗药浓)。下限为最低有效浓度(MEC),上限为毒性浓度(TC)

5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有何意义?哪些情况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是指通过个体病人的血药浓度监测来指导合理用药,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可

以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科学化,使血药深度维持在安全有效的水平。

以下情况需要TDM:

1)药物有效血药浓度范围较窄,血药浓度稍高则出现毒副作用,稍低则无疗效,如地高辛,奎尼丁等

2)药物剂量小,毒性大,如地高辛,利多卡因

3)药物体内过程个体差异大,不易估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并且难以通过剂量来控制,如苯妥英

4)某些疾病,如胃肠道疾病影响药物的吸收,肝脏疾病影响药物的代谢,肾脏疾病影响药物的排泄,故应用药物治疗时,有必要进行TDM。

5)病人接受联合用药而有中毒风险时

第二章体内药物存在的状态及其与分析的关系

1简述药物的体内过程,为什么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选择和样品处理等方面要充

分考虑体内过程的影响?

药物的体内过程主要有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很多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生成一种或几种新的化合物—代谢物,药物和代谢物又能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等)不同程度结合,如与受体、组织和血浆蛋白等结合。因此,含药物的生物样品,并不等于药物同生物生物材料的简单混合物,药物在样品中已发生了一些变化,包括药物与蛋白相结合和药物在体内发生代谢。因些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选择和样品处理等方面要充分考虑体内过程的影响。

2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与药效有何关系?影响药物蛋白结合率的因素有哪些?

只有血中的流离药物浓度才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强度直接相关,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纵然有很高的血药浓度,但药理作用就不一定强。

影响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主要因素有:药物的化学结构,血浆蛋白含量高低,某些生理、病理因素,合并用药

3为什么当前常用分析方法测得的血药浓度均为血药总浓度?将蛋白结合型药物转变为流离型药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由于流离型药物与结合型药物在血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欲准确测定其中的游离部分药浓,而又不影响原有的平衡状态,通常是困难的,目前测定血药浓度的方法,都是先使血中药物呈游离态后再作进一步测定。

将蛋白结合型药物转变为流离型药物的主要方法:

方法1:去蛋白处理:将蛋白质变性处理后,使与蛋白结合的药物游离出来,再离心分离,以除去蛋白

方法2:有机溶剂萃取,由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处于可逆平衡状态,因此可不必事先除去蛋白质,大多数药物即可在适当pH下用有机溶剂直接萃取

4简述药物代谢反应的过程及主要类型

药物体内代谢反应可分为两相: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结果是药物分子上增加

了极性基团,水溶性增强。药物的活性发生改变(灭活、激活或作用类型改变)

第二相反应即结合反应,是药物或经第一相反应后的代谢物与体内一些内源化合物相结合,生成的结合物极性进一步增大,有助于排泄

主要类型有:氧化,还原,水解,乙酸化,结合

5药物体内代谢与体内药物分析有何关系?

1)与样品保存的关系:当生物样品如血液采集之后,血浆酯酶的可能继续水解样品中的酯类药物,其他酶类(仍有活性者)可对样品中药物继续产生代谢反应,因此常需加入酶抑制剂

2)与分析方法选择的关系:大部分药物的体内代谢反应,只是药物分子结构上某些基本的改变,使代谢物与母体药物的化学结构十分相似,从而导致某些物理性质无大差异。测定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和代谢物的含量,色谱法(如HPLC、GC)可分离、分析是最恰当选择

3)与样品分离、提取的关系:药物经体内代谢后,生成的代谢物一般极性较大,水溶性增强,因此将药物自生物样品中分离提取时,常利用它们之间极性和离解行为的差异,选择适当的PH缓冲液和溶剂系统将其分离开。

4)与检测组分选择扔关系:某些药物的代谢物具有与原药相似的药理活性,应列入监测对象

第三章测定前样品的处理

1测定前样品的预处理中,应看重考虑哪些问题?

一、待测组分的理化性质:1)提取性质:如pKa,未电离分子的亲脂性,挥发性,稳定性,蛋白结合率2)检测性质:光谱性质,官能团性质

二、待测组分的浓度高低:1)药浓度高:样品的制备难度小,可沉淀蛋白后直接测定,不必浓集2)药浓度低:样品的制备难度大,不能直接测定,须采用提取分离与浓集技术

三、体内药物分析的目的:1)临床中毒抢救:对样品的处理要求稍低,要求快速处理样品,尽快得到分析结果2)药物代谢研究对样品的制备要求高,要求将各种不同性质的代谢物分离出来3)药物分布研究:对样品的制备要求较高,要求将不同组织中的药物提取分离出来四、生物样品制备与分析技术的关系:样品制备的纯度以及需要浓集和净化的程度与分析技术有关:1)与所用分析方法是否专属,是否具有分离能力有关2)与所用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有关3)与所用方法的检测系统对不纯样品带来污染的耐受程度有关

2生物样品去蛋白和结合物水解有哪几类方法?简述各类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去蛋白处理:1直接沉淀蛋白法:1)加入水溶性有机溶剂如甲醇、乙腈等2)加入酸性沉淀剂如钨酸,高氯酸,三氯醋酸等3)加入重金属盐类,如汞盐,铜盐等4)加入中性盐类如饱和硫酸铵,硫酸钠等

2采用酶消化法 3加入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萃取

结合物水解:酸水解,酶水解,溶剂解等

各方法的优缺点:采用直接沉淀蛋白需注意:1)对生物样品的稀释将就使药浓降低2)残余蛋白会影响检测系统3)水溶性杂质可能干扰测定

结合物水解应注意:1)水解后的溶液呈强酸性,要调节2)如果酸水解后要萃取,也要调节3)考虑药物的稳定性,如果药物不耐酸,不可进行酸解

各方法还有些优缺点有点杂,在书P26-27,每一条下都有描述,大家还是看书下哈~个人认为考的可能性也不大

3在生物样品的采集与贮存过程中,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各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持样品中药浓稳定?

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

1生物样品的性质:应低温贮存:长期贮存(日间):冷冻贮存(-20度),短期贮存(日内),冷藏贮存(4度)

2酶的活性:应终止酶的活性,如加入酶活性阻断剂,液氮冷冻,微波照射,匀浆及沉淀

3防止药物氧化或光解:加入抗氧剂或稳定剂,或避光贮存

4贮存容器的选择:某些药物可被玻璃容器表面吸附,塑料中可能含有增塑剂的影响,避免将药物反复解冻

4如何采集与处理血样?在血药浓度测定中如何正确选择血样类型与采血方式?

一、采血方式及其评价:1)动脉及心脏采集(仅适于动物)2)静脉采集(最常用方法)3)毛细血管微量采集(用于高灵敏度方法,适合免疫方法)

二血样的制备及类型:血清:血液凝固以后上层析出的黄色清液体,约占全血量的40%,血浆:抗凝血的上层黄色液体,约点全血量的50% 全血:抗凝血的全部,即血浆+血细胞自然凝结2~4h→离心:上层:血清(全血量的40%),下层:血细胞(凝块,弃去)血液→

加抗凝剂(肝素钠)→全血→离心:上层:血浆(全血量的50%),下层:血细胞(凝

块,弃去)全血往往不能很好地反映药物的药理作用强度,一般不能作为作用部位的药浓的可靠指标原因如下:①由于存在血细胞内的药物暂时失去了药理作用,而全血药浓则是存在于血细胞内外药物的总浓度,因此全血药浓不能准确反映作用部位组织液的药浓②有些药物(如阿的平等)主要集中于血细胞内,或某些生理病理因素导致白细胞增多,即会引起全血药浓增加,此时,测定的全血药浓仅能反映白细胞数量变化,不能反映作用部位的药浓

以下情况需测定全血药浓

①需测定平均分布于血细胞内外的药浓②由于药物大量分布于血细胞内而使血浆(清)药浓较低,达不到仪器检测灵敏度时,如氯噻酮在血球中的药浓是血浆药浓的50~100倍③由于血浆药浓受外界影响较大时,如环孢菌素A血浆浓度随T,t等外界影响

5如何进行尿样、唾液样品、组织样品及毛发样品的预处理?简述上述各类样品药浓测定的的一般应用范围

一、尿样:正常尿液中含蛋白极低,可不经过预处理,采样后立即测定,注意防腐

应用范围:①药物排泄及药物代谢的研究②药物剂量回收以及某些药物的生物等效性研究③药物代谢快慢型的测定,如乙酰化代谢和氧化代谢快,慢型测定等

二、唾液:唾液含蛋白极少,唾液药浓与血浆中药浓相近

应用范围:①某些s/p≈1且相对恒定药物的唾液TDM(STDM)②某些药物的药动学研究三、组织药浓测定:预处理方法:匀浆:①有机溶剂萃取法②酸水解或碱水解法③直接沉淀蛋白质法④酶水解法

应用范围:①可为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体内过程提供重要信息②可为药物的靶向性及毒性提供相关依据③可为中毒死亡及刑侦破案提供相关依据

四、毛发:

预处理方法:1)直接提取法:A甲醇直接提取法B酸水解C碱水解D酶水解

2)有机破坏法:A湿法破坏(消化):如电热消化器法,烘箱消化法B干法破坏(如高温电炉灰化法)C氧瓶燃烧法

应用范围:①体内微量元素测定②用药历史的估计(临床与非法滥用药物的区分)③某些疾思考题4

1.LLE中应如何选择最佳萃取条件?如何减少萃取过程中药物的损失?

LLE即液-液萃取,是基于被测组分在不相混溶的两种溶液中溶解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离的。

萃取条件的选择包含萃取溶剂的选择和水相pH的选择。⑴对于萃取溶剂来说,①要与水不相混溶,比重最好比水小;②对待测组分应有较好的溶解性能,有较高的萃取回收率(一般应≥50%);③应满足萃取需要,极性尽可能小;④溶剂的沸点适中,毒性小;⑤溶剂的纯度应符合要求。⑵水相pH的选择原则,一般应使药物主要以非电离的分子形式存在(形成便于萃取的形式);酸性物质:pH<pKa1-2个单位;碱性药物:pH>pKa1-2个单位;中性药物可在任一pH提取;应注意用缓冲液调节pH,pH略偏高较好。

萃取过程中药物的损失:⑴萃取率低,可用选择最佳萃取条件来避免;⑵玻璃器皿表面吸附,降低玻璃容器吸附药物的方法:测定前将玻璃容器(萃取、浓集使用的试管等)进行惰性化处理,⑴常用硅烷化的方法:①将干燥玻璃容器用含1%三甲基一氯硅烷的甲苯溶液淌一次,然后与100℃干燥30分钟备有;②用含10%二甲基二氯硅烷的甲苯溶液充满干燥玻璃容器,放置半小时倾出后,再依次用甲苯和甲醇淌洗,然后烘干备用。⑵在萃取溶剂中加入可降低吸附作用的试剂,如异戊醇和二乙胺。⑶内源性成分对药物的吸附,降低血浆中药物被吸附的方法:加入竞争抑制成分,加入分析载体。

2.为了提高萃取回收率和样品的净化程度,在SPE的四个基本操作步骤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SPE即固相萃取。⑴固定相活化:目的是创造一个易于保留组分并能除去柱内有关杂质的固相环境①初溶剂(较强溶剂),用于湿润溶胀、净化固定相;②终溶剂(较弱溶剂),用于建立一个合适的固相环境,有利于药物的保留。⑵上样,将样品加入到固定相柱并迫使样品溶剂通过固定相得过程,为了保留待测组分,上样溶剂必须较弱,否则组分将不被保留,结果回收率会很低,这一现象称“穿漏”。⑶淋洗,洗脱不需要的样品组分(弱保留杂质),淋洗溶剂的系洗脱强度应略强或等于上样溶剂,以便能洗掉尽量多的干扰组分,但不能强到洗脱任意一种待测组分的程度。⑷待测组分的洗脱,洗脱剂的强度最好仅能将待测组分洗脱,而样品中的一些强保留杂质不会被洗脱,起到纯化浓集组分的作用。

选择洗脱溶剂注意:⑴注意溶剂间的互溶性,即后一流过柱床的溶剂必须与前一溶剂互溶,如果使用互溶性溶剂有困难,必须通过离心或通氮气等方法使柱床干燥。⑵使用混合溶剂。

⑶反相洗脱溶剂的极性与洗脱强度相反。⑷正相洗脱溶剂的极性与洗脱溶剂相同。

3.浓集样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挥去溶剂时应避免直接加热,否则引起被测组分分解或直接挥发损失;②对于易氧化药物,可通入氮气流挥去溶剂;③对于易挥发药物,可降低水浴温度或采用常温挥发的方式,或在通气前加入少量沸点较高溶剂,使药物溶于其中,避免药物挥发损失;④溶剂挥干后应立即停止通气,并将试管从水浴中取出,以避免药物随气流挥发损失;⑤对于热不稳定的药物,采用真空或减压挥去溶剂。

4.试评价以下实验室常用生物样品预处理方法的优劣及适用情况:(1)血浆样品经沉淀蛋

白后取上清液进行分析;(2)血浆样品经LLE后进行分析。

⑵LLE的优点:①方法简单、快速并经济适用;②可将被测组分自大量内源性物质中选择性地萃取分离;③可将萃取液挥发,使被测组分浓集,以增加分析方法的灵敏度;④可一次进行多量样品的萃取,适合药代动力学研究与TDM中样品数量多的特点;⑤很多被测组分经过一次性萃取以后可获得50%以上的萃取回收率。缺点:①萃取步骤较复杂,速度较慢;

②可能产生乳化现象,萃取回收率不够高;③对易挥发、易分解的组分不适用;④可能富集萃取溶剂中的杂质且萃取溶剂大多有毒、易燃。

第四章光谱法

1.体内药物分析对分析方法有何要求?

⑴从对分析方法的灵敏度要求来看,体内药物分析由于一般不能通过增加样品量来提高检测灵敏度,且样品中药浓极低,故对分析方法灵敏度的要求较高,定量测定只能采用灵敏度较高的仪器分析;⑵从对分析方法的选择性来看,体内药物分析对分析方法的选择性要求很高。2.对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及其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为何要采用标准曲线法?

由于生物样品中药浓波动大,且有时药浓与响应值之间非线性关系,故须采用标准曲线法定量,而不能采用一种已知药浓的标准溶液,按照药浓与响应值成正比原理用单点比较法定量。3.体内药物分析为何需用空白生物基质制备标准溶液?若用普通溶剂制备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用空白生物基质制备标准溶液的目的是使标准品与供试品均处于相同的生物基质中,按照相同方法平行处理和测定,将供试品及各标准溶液中的药物均按相同比例表现为仪器的响应值,从标准曲线(或从回归方程)得到供试品中的药物浓度。若用普通溶剂制备,由于供试品是存在于生物基质中的,这样会造成供试品和标准溶液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即使药物安相同比例测定也得不到相同的响应值,测定结果会有较大误差,就不能用标准曲线法测定。4.在UV法中,生物样品必须满足哪些条件即可直接测定(仅去蛋白处理,不进行萃取分离)?

①样品中的内源性杂质在测定波长处应不干扰药物的测定,或其干扰程度可减小至忽略不计;②不应存在药物代谢物的干扰;③药物在体液样品中有较高的浓度。

5.试比较荧光分析法与紫外-可见光谱法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特点、适用对象及局限性。

①荧光分析法是基于物质对可见-紫外光(200-760nm)的发射特性而建立的分析方法,其

灵敏度比吸收光谱法(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略高,选择性高,但是与药物结构相近的代谢物可能产生干扰,应用范围不如比色法及紫外法广泛,适合于测定生物样品中某些具有高度共轭结构(尤其是具有刚性、多环结构),自身能发射荧光,或经衍生化后具有荧光特性的药物及代谢物。②紫外分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对紫外光(200-400nm)的选择性吸收特性而建立的分析方法;其仪器精度及单色光纯度较高,可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导数光谱法、双波长法等光谱分析技术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但是灵敏度较低,与药物结构相近的代谢物及内源性成分有干扰;适合于测定生物样品中本身具有紫外吸收(分子结构中具有不饱和基团)或经衍生化反应后具有紫外吸收的药物及代谢物。

第五章色谱法概述

1.在生物样品的分析中,为何多选用内标法?在什么情况下可选用外标法?

⑴在体内分析中一般多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即在各份等体积的空白生物基质中,加入不同量的药物标准品和相同量的内标,配成一系列的溶液测定。生物样品用色谱法分析时通

常要采取纯化、浓集等预处理步骤,而且各步操作又难以做到完全一致,针对此特点,可采用内标法,因为若采用内标法,使内标物伴随预处理及测定全过程,只要内标选择适当,各份样品中药物与内标的损失程度应是基本一致的,这样各份样品的色谱响应值之比(A i/A s 或h i/h s)则基本恒定,这样能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另外内标法能简化操作过程,提高分析速度。⑵应用外标法的基本条件是要求所有样品(包括标准样品和供测样品)中的药物,必须全部或以相同比例量表现未响应值,欲满足此要求,必须注意:①操作条件的稳定性,即样品预处理中各步操作必须完全平行一致;②进样量的准确性;③色谱条件的一致性(柱湿、柱压、流速、检测器性能等)应保持恒定。

2.在内标法中,可适当降低操作精度的步骤有哪些?请以LLE法和SPE法分别说明。

在加入内标之后,萃取溶剂的加入就不必使用精密的移液管,可采用简单的玻璃注射器快速加入;萃取液也不需精密、定量转移,而采取各管“尽量转移”方式,可用一般毛细吸管或其他非定量转移液体的工具;其他一些预处理操作都可适当简化。

3.在体内药物分析中,对色谱内标物有何要求?

①内标物应是原样品中不含有的成分(既不是体内的内源性成分,也不是体内可能产生的代谢物,若进行TDM,患者同时服用的其他药物均不能选用);②内标物的理化性质应与待测组分相似(包括酸碱性、溶解性、化学结构、光谱特征等,这样,二者在水相和有机相中的溶解分配能力、挥发性、热稳定性、色谱行为等才会相近,以保证二者有相对恒定的峰响应值之比);③内标峰位应与组分峰位相近(既能反应出二者具有相近的理化性质和色谱行为,又能保证色谱条件、仪器性能的波动对二者的影响基本一致);④内标物的纯度应符合测定要求Ⅰ.不含干扰药物峰和内标峰的杂质,Ⅱ.使用过程中性质稳定,不影响待测组分的理化性质;⑤所选的检测器对内标应有响应(但不一定要求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因所加入的内标量是人为确定的)。

4.应如何正确选择及评价内标?

内标选择的原则:⑴内标与被测药物结构相同,仅其中的某一元素互为同位素;⑵内标与被测药物仅相差一个化学元素;⑶内标与被测药物为同系物;⑷内标与被测药物结构相似;⑸少数情况下也可以选择结构不相似的化合物或药物作为内标,但其理化性质必须与药物相近。

内标的评价:⑴峰高比值评价法,用若干含药物与内标量比例相同的溶液直接进样,以峰高比是否恒定来评价内标;⑵回收率相关评价法,通过测定药物与内标自空白生物基质中回收率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8)来评价所选内标是否合适。⑶用误差传递规律来判断。5.简述内标与分析载体的应用目的、选择方法和使用方法方面的异同。

⑴内标是在色谱分析中加入到生物样品中参与试样的预处理及测定全过程的某种药物或化合物,加入内标的目的是应用药物与内标峰响应值之比代替药物峰绝对响应值,以此消除测定过程中各样品处理不完全平行一致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分析载体是在样品测定前外加的一种药物或化合物,主要用于增加药物在预处理过程中的绝对回收率,由此间接提高分析方法的精密度。⑵内标选择的原则:①内标与被测药物结构相同,仅其中的某一元素互为同位素;②内标与被测药物仅相差一个化学元素;③内标与被测药物为同系物;④内标与被测药物结构相似;⑤少数情况下也可以选择结构不相似的化合物或药物作为内标,但其理化性质必须与药物相近。分析载体的选择原则与内标相似,其理化性质、化学结构应与被测药物相近。⑶分析载体应用时一般是同内标一道在样品预处理前加入。

第六章气相色谱法与气-质联用

1 为何在生物样品的GC测定中常需采用衍生化手段?常用哪些衍生化方法?

由于某些药物及代谢物极性极高、挥发性低、对热不稳定或因其他原因如色谱分离差等,因此,必须将其制备成合适的衍生物以后再进样分析。衍生化以后:①增加被测组分的热稳定性;②增加被测组分的挥发性;③减少被测组分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因吸附性强导致的损失;

④改善组分的层析行为,即制备成衍生物后易于同其他组分分开;⑤增加被测组分对有关检测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常用的衍生化方法有:酰化、烷基化、硅烷化、环化、酸催化酯化、水解。

2 用于体内药物分析的GC检测器应具备哪些条件?简述常用GC检测器的检测原理及性能特点。

常用的GC检测器:⑴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⑵碱盐焰离子化检测器AFID,⑶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一、FID

检测原理:利用有机物在氢焰作用下发生化学电离,形成离子流,通过检测离子流的强度进行测定,一定条件下,有机物进行量与离子流强度成正比,由此可进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定量分析。

特点:优:灵敏度高(10-11g/s),线性范围宽(~107),对色谱条件不敏感,基线稳定

缺:1)样品选择性差(几乎对所有有机物均产生信号),测定中干扰较大,2)试样经燃烧破坏,故不能收集镏分,或与其他仪器联用

二.AFID

测定原理:CN捕获一个电子生成CN-和碱盐

特点:1)对含N、P的有机药物特别敏感(~10-12)2)较宽的线性范围3)可避免溶剂峰对被测组分的干扰4)含N环杂环较稳定,基本母核在代谢中一般不多,所以可测出原型与代谢物

三、ECD

检测原理:利用电负性物质捕获电子的能力,通过测定电子流进行检测

特点:1)对电负性物(X、S、P、N、O等)有很强的响应力,其响应随着物质的电负性增大而增大,对中性物如烃类无响应,故是生物中电负性药物及代谢物的高选择性检测器

2)尤其对含X的化合物特敏感,检测限达10-14g/ml,对含N,O,P,S的物质灵敏度低,故特适合于生物样品中痕量有机X药物及代谢物的测定

3 简述GC顶空分析法在生物药物分析中的方法特点、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特点:1)体液样品无需预处理,简单,实用,快捷2)可避免内源性成分及水分对测定的干扰(低于100度)

适用范围:在测定温度(低于100度)下有足够高蒸气压的药物及代谢物,如血中醇,醛及麻醉性气体等

注意事项:①为降低注射器对组分的吸附,可对注射器进行预热,其预热温度应略高于样品处理温度②样品经平衡一段时间(15-30min)后再取样,因为在非平衡状态下所取的样品不能得到准确结果③注意注射器的气密性及进样量的准确性,因为其进样技术对分析结果准确度影响很大④当样品量较多时,为了保证各样品瓶的加热温度及进样量的一致性,最好采用“内标法”定量

4 与普通质谱检测和总离子流检测相比,选择性离子监测(SIM)有何特点?

①灵敏度高,SIM的最小检测限可达10-15g,与正常质谱扫描相比,由于质量分析器在所有检测时间内,只针对一种或几种离子进行跳跃或固定扫描,不受其他离子的影响,灵敏度大

大提高

②可以鉴别GC不能分离的组分:对某些组分间性质十分接近的混合样品,如大麻中含有的吗啡、可待因、蒂巴因。有时找不到合适的色谱固定相和色谱条件使之分离,而采用SIM 可将其分别鉴定,选择多个质量峰作为离子监测(多离子监测MIM)

第七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1.简述RP-HPLC在生物药分中的特点。

适用范围较广,预处理步骤可大为简化,可避免大量极性内源性成分的干扰。但由于不同生产厂家所用的硅胶类型、硅烷化试剂、专利技术及反应条件不同,故导致具有相同键合基团的键合相键合度等不同,使分离效果不同。

2采用RP-HPLC分析生物样品时,如何选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样品制备过程大大简化:1)净化样品,可以直接沉淀蛋白后,高速离心,直接进样,尽量除去大分子杂质,主要是蛋白质2)消除干扰杂质,浓集待测组分3)控制流动相PH在合适范围内4)采用预柱冲洗及再生色谱柱,并定期清洗管路5)多采用“内标法”定量

3采用柱切换技术分析生物样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柱切换技术是采用切换阀连接两根或两根以上相同或不同分离机理的色谱柱,通过使用不同强度的流动相并改变其流向,在前一根色谱柱(预柱)完成待测组分与干扰大分子(蛋白质等)的分离,达到纯化与浓集的目的,在随后的色谱柱(分析柱)完成待测组分的选择性分离。注意的问题:①体液样品在用前需要经过离心或过滤除去颗粒性杂质,然后再经过简单的预处理;②采用0.2mol/L的醋酸作为预处理柱的再生清洗液,可使预柱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柱压的升高;③预处理流动相应以水为主,有机溶剂的比例较低(弱洗脱能力,有利于蛋白质及极性内源性成分的洗脱);④预柱以1-5cm的短柱为宜;⑤预柱的填料的粒径应适宜;

⑥体液样品直接进样时,应注意提高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的回收率:a.选择长链烃的填料,如C18,b.适当降低流速;⑨住切换时间的设定以高浓度样品中待测组分被全部切入柱的最短时间为宜。

4如何提高高蛋白结合率药物在直接进样分析中的回收率?

1)不沉淀蛋白直接进样:可采用限进固定相或者柱切换等直接进样技术,而正常尿样可采用普通分析技术直接进样分析2)沉淀蛋白后进样:采用一般沉淀蛋白分析技术测定

5简述常用于体内药物分析的HPLC检测器的检测原理、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⑴紫外光检测器,原理:很多药物在可见-紫外光范围内有吸收;特点:噪音低,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⑵荧光检测器,特点:灵敏度高,比紫外检测器高2-3个数量级,检测限可达10-10,选择性好;注意:本身无荧光或荧光较弱的药物可通过衍生化反应后再测定,但应注意衍生化处理的重现性及试剂中荧光杂质对测定的干扰,注意流动相组成对荧光发射的影响,溶剂的极性、pH值、氢键作用、溶剂中的杂质等(特别是氧)均会影响荧光的发射强度或荧光波长。⑶电化学检测器,特点: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注意:只能与反相柱相匹配,流动相对电极必须是惰性的,应保持工作电极的敏感性。⑷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特点:其相应不依赖于待测组分的官能团特性,可检测无吸光基团或无电化学活性基团的物质;能与任何挥发性流动相相容,而不论其光学特性;能在无对照品和化学结构参数未知的情况下,定量测定已知或未知组分;基线稳定,适用于梯度洗脱;注意:其灵敏度比紫外检测器的低一个数量级,应注意消除干扰,流动相必须是挥发性的,不适于热稳定性差的药物。

第八章免疫分析法总论

1简述免疫分析法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特点及局限性

应用特点:1)灵敏度极高:灵敏度可达到pg级(10-12g)或0.1ug/L的药浓水平,所需样品量仅为50~100uL,故特别适于低药浓及样品量少的生物样品测定

2)特异性较强:由于所用抗体免疫活性的特异性(仅对待测类药物具有免疫活性),只要方法建立恰当,可提高抗体的专一性,减少交叉免疫干扰,使方法特异性增强

3)应用范围广:IA不受分子结构中是否有紫外吸光基团的限制

4)简便快速:随着IA方法的标准化,成套商品化试剂盒的供应及配套检测仪器的自动化,使IA应用更为方便快速

局限性:1存在交叉免疫干扰2不同批次试剂盒中抗体质量存在差异,测定药物种类受试剂盒抑制

2免疫反应所需的基本试剂有哪些?在免疫反应体系中哪些组分能产生检测信号?该信号与定量分析有何关系?

包括抗体、标记药物与非标记药物,标记药物能产生检测信号,非标记药物在标准曲线制备时是药物标准品,在样品中则为被测药物,它用于建立被测药物量(浓度)与响应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供建立标准曲线,是样品中药物浓度计算的依据。

3为减少IA中的交叉免疫干扰,可采用哪些措施?

1)当药物与载体蛋白相联结时,应使药物与蛋白相连结的部位尽量远离药物分子上的抗原决定簇,让抗原决定簇充分暴露而不被掩盖,使远离连接部位的抗原决定簇充分发挥抗原特异性作用,提高抗体的专一性,减少交叉免疫干扰。

2)应用多克隆抗体时须注意不同批试剂盒中抗体质量的差异

3)单克隆抗体是结构相同的均质抗体,产生的交叉免疫程度很低

4测定抗体的滴度有何意义?

不同株抗血清(通常指从不同只动物获得的抗血清)所含抗体的结合容量不同,其结合容量大小可用工作稀释度来衡量,工作稀释度又称为滴度或效价。抗血清的工作稀释度可通过绘制稀释度曲线来选择,一般选择结合率50%对应的稀释度,作为工作稀释度。

意义:1)当测定出抗血清的滴度,了解其真实效价后,分析样品时便可使用合适稀释度的抗血清,使加入的抗血清中含有合适量的抗体,以保证分析方法的质量:免疫分析要固定标记药物的加入量,当标记药物量确定之后,合适的抗体加入量就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若抗体加入太多,则与标记药物结合后有大量剩余,反之若抗体加入太少,则与标记药物结合后剩余偏少甚至无剩余,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非标记药物参与竞争,表现为得到的标准曲线斜率小,弯曲度大,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抗血清的滴度越高,其效价也越高,测定时需加入的抗血清量相应减少,节省试剂且减少了血清中其他蛋白对测定的干扰。

5在非均相免疫分析中为何要进行游离型与结合型药物的分离?有哪些常用的分离技术?

某些免疫分析待抗原-抗体反应达平衡后,需要将与抗体结合的标记药物(B)同游离的标记

药物(F)分开,才能测定B和F各自的浓度(信号强度),在分离之前,检测仪器只能测得二者的总浓度。分离技术有:沉淀法、吸附法、固体法与双抗体法

第十三章生物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质量控制

1用于体内药物分析方法验证的主要效能指标有哪些?请简述各项效能指标的含义

①准确度:用质控样品的相对偏差及相对回收率进行衡量②精密度:用质控样品的批内与批间RSD衡量③灵敏度:用定量下限(LLOQ)衡量④特异性:以分析方法是否准确、专一地测定分析⑤稳定性:考察生物样品中药浓在各种存放条件下的变异情况⑥提取回收率:是评价萃取方案优劣的指标之一⑦线性关系及线性范围:表示药物浓度与响应值的相关性及线性关系⑧测定中的质量控制:测定数据带入当日标准曲线求得药物浓度,并随行平行测定高、中、低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

2评价一个生物药物分析方法的专属性,必须证明所谓的检测信号(响应值)仅属于待测组分特有。现拟采用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茶碱及其代谢物A的含量,请设计一个考察分析方法专属性的试验方案

采用动物实验,给予实验动物药物后,隔一段时间取血,将血液制备成血浆或血清,经预处理后采用HPLC法进样分析,通过与给药前空白血浆色谱图的比较,观察在茶碱峰附近有无代谢物A峰,若出现则方法专属性不佳,需再改变色谱条件进样分析。

3萃取回收率高能否说明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萃取回收率有别于前述准确度效能指标项下的分析方法回收率,分析方法回收率是采用“回收实验”或“加样回收试验”得到的药物自样品中的回收率,它表示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又称相对回收率。萃取回收率则称为绝对回收率,它是指经预处理(如萃取)后能将生物样品中的药物用于分析的比例,如以色谱分析为例,它是指能将多少比例的药物自样品中萃取出来用于进样分析。

4应从哪些方面进行生物样品的稳定性考察?

①在室温下的稳定性:制成高、中、低三各种已知浓度血浆样品各若干份,室温放置,于不同时间点依法处理并测定,考察样品在室温条件下的稳定性(考察持续的时间应超过采样至送贮所需时间)

②冷冻条件下的稳定性:制成高、中、低三种已知浓度血浆样品各若干份,置水箱内冷冻(-20℃)保存,于不同时间点取出,依法处理并测定,考察样品在冰冻条件下的稳定性。

③冻融条件下的稳定性:对同一样品进行反复从冰冻到融解3个周期的冻融过程,在每一个周期的融解期取样,并依法处理并测定,考察样品在冻融条件下的稳定性。

④样品处理后的溶液中分析物的稳定性:依法处理样品后,室温放置,于不同时间点测定,考察在室温条件下,样品处理后溶液中分析物的稳定性

⑤储备液的稳定性:于不同天分别取贮存于冰箱内(4℃)高中低三种不同浓度的药物对照品溶液(或内标溶液),依法测定,考察储备溶液的稳定性。

5在生物样品测定中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①应在生物样品分析方法验证完成之后开始测定未知样品②每个未知样品一般测定一次,必要时可进行复测(在样品有剩余的情况下)③生物等效性试验中,来自同一个体的生物样品最好在同一批中测定,每批生物样品测定时间应建立新的标准曲线,测定数据带入当日标准曲线求得药物浓度④随行平行测定高中低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每个浓度取双样本),并应均匀分布在未知样品测试顺序中,以及时检查分析方法的变异情况⑤当一个分析批中未知样品数目较多时,应增加各浓度质控样品数,使质控样品数大于未知样品总数的5%⑥质控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一般应小于20%,最多允许1/3的质控样品结果超过上述限度,但不能出现在同一浓度质控样品中,如不合格,则该天(批)样品的测试结果作废⑦浓度高于定量上限的样品,应采用相应的空白介质稀释后重新测定

有机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1、蒸馏有何应用?恒沸混合物能否用蒸馏法分离? 2、在蒸馏装置中,把温度计水银球插至液面上或温度计水银球上端在蒸馏头侧管下限的水平线以上或以下,是否正确?为什么? 3、蒸馏前加入沸石有何作用?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当重新进行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 1、答:蒸馏过程主要应用如下: (1)分离沸点有显著区别(相差30℃以上)的液体混合物。 (2)常量法测定沸点及判断液体的纯度。 (3)除去液体中所夹杂的不挥发性的物质。 (4)回收溶剂或因浓缩溶液的需要而蒸出部分的溶剂。 恒沸混合物不能用蒸馏法分离。 2、答:都不正确。温度计水银球上端应与蒸馏头侧管的下限在同一水平线上,以保证在蒸馏时水银球完全被蒸气所包围,处于气液共存状态,才能准确测得沸点。 3、答:蒸馏前加入沸石的作用是引入气化中心,防止液体过热暴沸,使沸腾保持平稳。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决不能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因为这样往往会引起剧烈的暴沸泛液,也容易发生着火等事故。应该待液体冷却至其沸点以下,再加入沸石为妥。当重新进行蒸馏时,用过的沸石因排出部分气体,冷却后孔隙吸附了液体,因而可能失效,不能继续使用,应加入新的沸石。 1、测定熔点时,若遇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 (1)熔点管壁太厚。

(2)熔点管不洁净。 (3)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 (4)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 (5)加热太快。 2、为什么要求熔点的数据要有两个以上的重复?要达到此要求,操作上须注意些什么? 3、两个样品,分别测定它们的熔点和将它们按任何比例混合后测定的熔点都是一样的,这说明什么? 1、答:结果分别如下: (1)熔点管壁太厚,将导致所测熔点偏高。 (2)熔点管不洁净,将导致所测熔点偏低,熔程变宽。 (3)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将导致所测熔点偏低,熔程变宽。 (4)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将导致所测熔点偏高,熔程变宽。 (5)加热太快,将导致熔点偏高。 2、答:为了减少误差。要达到此要求,不可将已测样品冷却固化后再作第二次测定。每次应更换新的样品管,重新测定。 3、答:这说明两个样品是同一化合物。 1、重结晶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各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黑龙江大学2011级药剂学实验思考题及处方分析

药剂学实验二思考题 1、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几种?实验室常用哪种方法?优点是什么?鱼肝油乳剂制备属于哪 类制备方法? 解: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干胶法、湿胶法和机械法。实验室常用干胶法和湿胶法。优点是适宜小剂量制备。干胶法系先将胶粉与油混合,应注意容器的干燥。湿胶法则是胶粉先与水进行混合。鱼肝油乳剂属于干胶法。 2、为什么制备乳剂是经常要将阿拉伯胶和西黄蓍胶合用?为什么含有阿拉伯胶的乳剂不 宜作外用制剂? 解:阿拉伯胶单独使用往往会使形成的乳剂分层,所以常与西黄蓍胶等合用,有利于乳剂的稳定。因为阿拉伯胶黏度较大,附着在皮肤上会形成一层膜而导致不适感,所以不宜作外用制剂。 3、石灰搽剂的制备类型及形成乳剂的类型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解:石油搽剂的制备类型是新生皂法,形成乳剂的类型是油包水型乳剂。原因是氢氧化钙与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等反应生成钙肥皂,由于是二价皂,所以形成的是油包水乳剂。 4、测定植物油乳化时所需HLB值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解:对于评价和选择恰当适合的乳化剂和稳定效果有着重要意义,也可以指导生产实践。 5、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解: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体系,由于分散体系及外界条件的影响,常常导致乳剂分层、絮凝、转相、破裂或酸败。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1.乳化剂的性质 2.乳化剂的用量3.分散相的浓度4.分散介质的黏度5.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6.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7.其他微生物的污染等 6、有哪些方法可判断乳剂类型? 解:稀释法和染色法。 药剂学实验一思考题 1、通过本实验总结制备比较稳定的混悬型液体药剂所需条件及可采取的措施。 解:1.尽量减少微粒半径,将药物粉碎得愈细愈好。2.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减少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向混悬剂中加入高分子助悬剂。 2、分析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解:炉甘石(主药)氧化锌(主药)甘油(润湿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助悬剂)三氯化铝(絮凝剂)吐温-80(稳定剂,形成电性保护膜)枸橼酸钠(反絮凝剂)水(溶媒) 药剂学实验六思考题 1、乙酰水杨酸片处方中为何要加入酒石酸? 解:因为乙酰水杨酸遇湿热不稳定,湿法制粒可加入酒石酸,以防乙酰水杨酸水解。 2、湿法制粒历史悠久,为什么至今还在应用? 解:湿法制成的颗粒经过表面润湿,具有颗粒质量好,外形美观、耐磨性较强、压缩成型性好等优点,故虽历史悠久仍在应用。 3、制备中药浸膏片与制备化学药片有什么不同? 解:一般中药的剂量比较大,所以中药片的大小比化学药片大。中药通常容易吸潮,压片时会粘冲,所以加的辅料中需要增加一些改善流动性的辅料。中药由于成片后不容易崩解,所以辅料还有增加崩解剂。中药外观不好看,或味苦,需要包衣。主要是成分上不一样,中药片剂多是复方,成分复杂,不像一般化学药品成分明确且单一。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因素? 解: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因素:1、原材料特性的符合性2、药用赋形剂的使用比例,辅料的不一致性3、不合理的配方关系 4、不合理的混合工艺,制粒工艺5、压片时使用的模具

药物分析简答题

1.药物分析的任务是什么? ①.药物成品的化学检验工作 ②.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③.药物贮存过程的质量考察 ④.临床药物分析工作 2.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药物的杂质方法有几种? ①.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含量 ②.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含量 ③.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④.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⑤.面积归一法 3.杂质有哪些来源和途径? 来源; ①.从药物生长过程中引入 ②.由药物储藏过程中引入 途径:在合成药的生产过程中,未反应完全的原料、反应的中间体和副产物,在精致时未能完全出去,就会成为产品中的杂质。药品在储藏过程中,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或因微生物的作用,可能发生水解、氧化、分解、异构化、晶型转变、聚合、潮解和发霉等变化,产生有光的杂质。具有酚羟基、巯基、亚硝基、醛基以及长链共轭多烯等结构的药物,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引起药物变色、失效甚至产生毒性的氧化产物等。 4.铁盐检查法中加入硫酸铵的目的是什么? 加入氧化剂过硫酸铵,一方面可以氧化供试品中Fe2+成Fe3+,同时可防止光线导致的硫氰酸铁还原货分解褪色。 5.为什么标准铅液、标准铁液、标准砷液都要事先配制成储备液存放,用时稀释?铅离子、铁离子和亚砷酸根离子在低浓度、近中性溶液中易水解,故先配成高浓度的酸性储备液,使其稳定。用时稀释即可。 6.薄层色谱法检查杂质的类型有哪几种? ①.选用实际存在的待检杂质对照品法 ②.选用可能存在的某种物质作为杂质对照品 ③.高低浓度对比法 ④.在检查条件下,不允许有杂质斑点。 7.用对照法检查杂质,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平行? 供试液的处理和对照液的处理在所用试剂、反应条件、反应时间、实验顺序登方面要相同,以保证结果的可比性。 8.重金属检查的常用四种方法反别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适用于无需有机破坏,在酸性条件下可溶解的,无色的药物的重金属检查。 第二法(炽灼破坏后检查重金属):适用于含芳香环、杂环以及不溶于水稀酸及乙醇的有机药物的重金属检查。 第三法(硫化钠法):适用于溶于碱而不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生成沉淀的药物。第四法(微孔滤膜法):适用于含2~5μg重金属杂质及有色供试液的检查。 9.制定杂质检查项目和限量的原则是什么? 凡是影响疗效和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杂质均应制定相应的检查项目和限量。

药物分析实验指导书(11版大纲)

药物分析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烟酸原料药的鉴别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鉴别烟酸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鉴别烟酸的方法原理及紫外吸收图谱的解析 3、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要点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效能指标评价的内容与要求 二、实验原理 1、鉴别反应 (1)烟酸加2,4-二硝基氯苯加热溶化后,生成季铵化合物,再加乙醇制氢氧化钾溶液,即显紫红色,以此鉴别烟酸,反应式为: N OH O Cl 醇制KOH N CHOH KOOC NO2 2 NO2 NO2 本反应需在无水的条件下进行 (2)烟酸与氢氧化钠发生酸碱中和反应,遇石蕊试纸显中性,遇硫酸铜生成淡蓝色烟酸酮沉淀,以此鉴别烟酸,反应式为: N OH O O N O O Cu 淡蓝色沉淀 (3)烟酸加水溶解后,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6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37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且237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与262nm波长处的吸光度的比值应为0.35~0.39;而烟酰胺也在26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

收,在245nm波长处有最小吸收,在A254nm/A262nm为0.63~0.67。因此可用该方法来区别烟酸和烟酰胺。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仪器和试剂 1、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配对比色杯一对、试管(25ml,2支)、电炉、药物天平、烧杯(50ml,2只)、容量瓶(100ml、10ml各2只)、移液管(1ml,2只)、乳钵(小号1个,配乳槌)。 2、试剂烟酸、0.4%氢氧化钠试液(取氢氧化钠0.4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2,4-二硝基氯苯、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取氢氧化钾3.5g,加100ml95%乙醇使溶解,静止后取上清液)、硫酸铜溶液(取硫酸铜12.5g,加水溶解成100ml,即得),蒸馏水、95%乙醇 (二)实验步骤 1、鉴别 (1)取烟酸约4mg,加2,4-二硝基氯苯8mg,研匀,置试管中,缓缓加热溶化后,再加热数秒钟,放冷,加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3ml,即显紫红色。 (2)取烟酸约50mg,加水20ml溶解后,滴加0.4%氢氧化钠溶液至遇石蕊试纸显中性反应,加硫酸铜试液3ml,即缓缓析出淡蓝色沉淀。 (3)取烟酸,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0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ⅣA)测定,在26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37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在237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与262nm波长处的吸光度的比值应为0.35~0.39。 四、思考题 1、计算烟酸的A235nm/A262 nm 五、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主要仪器与试剂; 4、实验结果; 5、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 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三 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标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 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0.1mg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0.2mg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药物化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药物、药物化学、先导化合物、前体药物、软药 2、药物近代发展分为哪几个来源? 3、药物的杂质定义、有哪些来源?什么是药物的纯度、怎样表示?药物的质量标 准依据什么? 4、药物有哪几种命名方法?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镇静催眠药: 1、巴比妥类药物的有效结构特征(两点);影响其药效强弱的主要因素。 2、巴比妥类药物的合成基本原理、化学通性。 3、地西泮的化学命名、代谢方式。 抗癫痫药: 1、生物电子等排体概念,举例。 2、苯妥英钠的结构、与巴比妥的反应区别、水解及代谢产物。 3、丙戊酸钠的合成方法、制剂注意事项。 4、指出卤加比结构中的载体部分,并简述其作用。 抗精神病药: 1、氯丙嗪的发现过程及重要意义。 2、氯丙嗪的结构、化学名、有效构象、化学性质。 抗抑郁药 1、现常用的抗抑郁药主要有哪几类?各举一例。 2、丙咪嗪的结构,它与氯丙嗪的结构区别在哪里? 3、氟西汀和文拉法辛的作用机制?对映体的活性怎样? 镇痛药: 1、吗啡的结构和作用特点。 2、混合型、纯粹型拮抗剂的概念,举例。 3、吗啡的鉴别方法;该药物应如何保存?为什么? 4、在提取吗啡时可能带进的杂质是什么?如何检出?该杂质有什么作用? 5、美沙酮的化学命名,哌替啶的合成路线。 中枢兴奋药: 1、咖啡因、吡拉西坦的结构、命名,了解该类药物尤其是促智药是当今药 物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第三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拟胆碱药: 1、何为“五原子规则”?氯贝胆碱是以什么为先导物改造获得的?写出其结构式 并命名之。 2、溴新斯的明的结构和合成路线,简述其作用机理。 3、目前治疗和减轻AD等认知障碍症有哪些方法?代表药物? 抗胆碱药:

药物化学--问答题

三、问答题: 1、何谓前药原理?前药原理能改善药物的哪些性质?举例说明 答:前药 (pro drug)原理系指用化学方法将有活性的原药转变成无活性衍生物 ,在体内经酶促或非酶促反应释放出原药而发挥疗效。 改善药物吸收,增加稳定性,增加水脂溶性,提高药物的作用选择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清除不良味觉,配伍增效等。 普罗加比(Pargabide)作为前药的意义。普罗加比在体内转化成氨 基丁酰胺,成GABA(氨基丁酸)受体的激动剂,对癫痫、痉挛状态和运动失调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氨基丁酰胺的极性太大,直接作为药物使用,因 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即不能达到作用部位,起到药物的作用。为此作成希夫碱前药,使极性减小,可以进入血脑屏障。 2、吩噻嗪类药物的构象关系。 (1)吩噻嗪环2位引入吸电子基团,使作用增强。 (2)2位引入吸电子基团,例如氯丙嗪2位有氯原子取代,使分子有不对称性,10位侧链向含氯原子的苯环方向倾斜是这类抗精神 药的重要结构特征。 (3)吩酚噻嗪母核上10位氮原子与侧链碱性氨基之间相隔3个碳原子时,抗精神病作用强,间隔2个碳原子,例如异丙嗪缺乏抗精神病活性。 (4)侧链末端的碱性基团,可为脂肪叔氨基,也可为哌啶基或哌嗪基。以哌嗪侧链作用最强。 3、举例说明如何对青霉素的结构进行改造,得到耐酸.耐酶和抗菌谱广的半合成抗生素,并说明设计思路。 第一类是耐酸青霉素,研究中发现PenicillinV的6位侧链的酰胺基上是苯氧甲基(C6H5OCH2-),苯氧甲基是吸电子基团,可降低羰基氧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阻止了羰基电子向b-内酰胺环的转移,所以对酸稳定。根据此原理在6位侧链酰胺基α-位引入吸电子基团,设计合成了耐酸青霉素,如:非奈西林。(结构见下表) 第二类是耐酶青霉素。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之一是细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产生的b-内酰胺酶使青霉素发生分解而失效。发现三苯甲基青霉素具较大的空间位阻,可以阻止药物与酶的活性中心作用,从而保护了分子中的b -内酰胺环。根据这种空间位阻的设想,合成侧链上有较大的取代基的青霉素衍生物,如甲氧西林对青霉素酶稳定。另外在6a-位引入甲氧基或甲酰胺基,对b-内酰胺酶的进攻形成位阻可增加b-内酰胺环的稳定性而得到耐酶抗生素,如替莫西林。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四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 掌握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的原理和操作 二、操作 取本品1.5g,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约25mL,乙醚50mL和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醚层用水5mL洗涤,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继续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即得,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72.06mg的C7H5O2Na。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7H5O2Na不得少于99.0% 三、说明 1.苯甲酸钠为有机酸的碱金属盐,显碱性,可用盐酸标准液滴定。 COO Na +H C l COOH +N aC l 在水溶液中滴定时,由于碱性较弱(Pk b=9.80)突跃不明显,故加入和水不相溶混的溶剂乙醚提除反应生成物苯甲酸,使反应定量完成,同时也避免了苯甲酸在瓶中析出影响终点的观察。 2.滴定时应充分振摇,使生成的苯甲酸转入乙醚层。 3.在振摇和分取水层时,应避免样品的损失,滴定前,使用乙醚检查分液漏斗是否严密。 四、思考题 1.乙醚为什么要分两次加入?第一次滴定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时,是否已达终点?为什么? 2.分取水层后乙醚层用5mL水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五阿司匹林片的分析 一、目的 1.掌握片剂分析的特点及赋形剂的干扰和排除方法。 2.掌握阿司匹林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操作 [鉴别] 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的细粉(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振摇后,放置5分钟,滤过,滤液煮沸2分钟,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检查] 游离水杨酸 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无水氯仿3mL,不断搅拌2分钟,用无水氯仿湿润的滤纸滤过,滤渣用无水氯仿洗涤2次,每次1mL,合并滤液和洗液,在室温下通风挥发至干;残渣用无水乙醇4mL溶解后,移至100mL量瓶中,用少量5%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入量瓶中,加5%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取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取盐酸液(1mol/L)1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 1mL,摇匀;30秒钟内如显色,和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置1000mL量瓶中,加冰醋酸1mL,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Fe(OH)3胶体的制备、破坏、分离 1.常压过滤时滤纸为什么要撕去一角?答:使滤纸紧贴玻璃漏斗,有利于排出滤纸与玻璃漏斗之间气泡,形成液柱。 2.抽滤时剪好的滤纸润湿后略大于布氏漏斗的内径、或剪的不圆周边凸出部分贴在布氏漏斗内壁上,对抽滤有何影响?为什么?答:会造成漏虑。滤纸大于布氏漏斗内径会造成滤纸折叠,不能紧贴布氏漏斗。 3.抽滤时,转移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先稍微抽气,而不能在转移溶液以后才开始 抽气?答:使滤纸紧贴布氏漏斗,以免造成漏虑。 4. 沉淀物未能铺满布氏漏斗底部、滤饼出现裂缝、沉淀层疏松不实,对抽干效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如何使沉淀抽得更干爽?答:固液分离效果不好;漏气使压差变小;用药勺铺平、压实沉淀物再抽滤。 由胆矾精制五水硫酸铜 1.结晶与重结晶分离提纯物质的根据是什么?如果被提纯物质是NaCl 而不是CuSO4·5H2O,实验操作上有何区别? 答: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要用化学方法除杂提纯。 2.结晶与重结晶有何联系和区别?实验操作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均是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提纯物质;结晶浓缩度较高(过饱和溶液),重结晶浓缩度较低(饱和溶液),且可以进行多次重结晶。结晶一般浓缩到过饱和溶液,有晶膜或晶体析出,冷却结晶;重结晶是在近沸状态下形成饱和溶液,冷却结晶,不允许浓缩。

3.水浴浓缩速度较慢,开始时可以搅拌加速蒸发,但临近结晶时能否这样做? 答:搅拌为了加快水分蒸发;对于利用晶膜形成控制浓缩程度,在邻近结晶时不能搅拌。否则无法形成晶膜。 4.如果室温较低,你准备采用什么措施使热过滤能顺利进行?答:预热漏斗、 分批过滤、保温未过滤溶液。 5.浓缩和重结晶过程为何要加入少量H2SO4?答:防止防止Fe3+水解。 粗盐提纯 1.为什么说重结晶法不能提纯得到符合药用要求的氯化钠?为什么蒸发浓缩时 氯化钠溶液不能蒸干? 答: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药用氯化钠不仅要达到纯度要求,还要符合药用要求。不能浓缩至干NaCl 溶液,是为了除去KCl。 2.用化学法除去SO42-、Mg2+ 、Ca2+的先后顺序是否可以倒置过来?为什么? 答:不能,除杂要求为除去杂质引入的离子必须在后续的除杂过程中除去,先除去Mg2+ 、Ca2+后除SO42-,无法除去Ba2+。 3.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依据是什么? 答:不溶性杂质用过滤方法;可溶性杂质用化学方法除杂。依据:溶度积。 醋酸解离度和电离常数测定 1.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溶解度α是否相同?为什么?用测定数据说明弱电解质解离度随浓度变化的关系。 答:不同,因K a,θ AH 。c↑,α↓。 c 2.测定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pH 值时,为什么按由稀到浓的顺序?答:平衡块,减小由于润洗不到位而带来的误差。

药理学思考题

1、药效学的基本概念 药物效应动力学:即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 2、药物的作用结果(效应):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兴奋和抑制 3、药物量效关系曲线上有哪些特定的位点? 量反应量效曲线: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最大效应Emax ——效能、效价强度——等效剂量、斜率(斜率越大,药效越强烈,反之亦然)。质反应量效曲线:半数有效量ED50、半数致死量LD50、治疗窗、安全范围 4、评价药物安全性的指标有哪些? A、治疗指数(TI)=LD50/ED50 治疗指数打的药物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相对安全。 B、 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ED95~LD5之间的距离,距离越宽,该药越安全。药物的安全性与其半数致死量大小成负相关,半数致死量越大,药物的毒性相对越小,越安全。 5、何为激动药、部分激动药、拮抗药? 激动药:对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a=1);部分激动药:指对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a=0~1);拮抗药:对受体只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a=0)。分为竞争性拮抗药(和激动药并用时,降低激动药对受体的亲和力而对内在活性无影响)、非竞争性拮抗药(可使激动药对受体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均降低) 6、何为受体脱敏、受体增敏?有何临床意义? 受体的调节分为受体脱敏和受体增敏。受体脱敏:由受体下调或周围生物活性物质引起的细胞对药物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的现象称为脱敏。受体周围的生物活性物质浓度高或长期受激动药作用时可使受体数量减少,引起向下调节,表现为该受体对激动药作用的敏感性降低,出现脱敏和耐受性。——耐受性。。受体增敏:由受体上调或周围生物活性物质引起的细胞对药物敏感性和反应性增高的现象称为增敏。受体长期受阻断药作用时,可使起数目增加,引起向上调节,表现为该受体对该生物活性物质的敏感性增高,出现超敏和高敏性,突然停药克引起停药症状或“反跳”现象。——反跳现象。。 7、什么是药物的副作用?与治疗作用的关系如何? 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其副作用的产生是因为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造成的,是药物本身所固有的,可预知但不可避免。。。。与治疗作用的关系?结合实例分析。。。 8、试述溶液ph对酸性药物被动转运的影响? A、同性离少吸收多,异性离多排泄多。 B、弱酸性药物容易从偏酸一侧进入到偏碱一 侧,反之弱碱性药物容易从偏碱一侧进入到偏酸一侧。 9、药物分子跨膜转运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滤过(水溶性扩散)、单纯扩散(脂溶性扩散)载体转运(包括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 90%的药物通过单纯扩散跨膜吸收。补充:各种给药吸收速度比较: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10、何为首关消除和肝肠循环? 11、何为肝药酶?有何特性? 肝药酶即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属非专一性酶。组成: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NADPH(辅酶Ⅱ)。功能:促进各种药物和生理代谢物的生物转化。特点:专一性低、变异性较大、酶活性可变。药物抑制:西米替丁、异烟碱、氯霉素。药酶诱导:苯比巴托、利福平、环境污染物。。。光面肌浆网增生,导致自身耐受性或交叉耐受性。12、什么是稳态血药浓度? 按照一级消除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起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而逐步增多,直

药分重点问答题

一、问答题 20、新药的研制,含量测定(哪三种,为什么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 53、药品------产品的稳定性试验哪三个及内容 答: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 6.中国药典和国外常用药典的现行版本及英文缩写分别是什么?药典的内容分哪几部分?建国以来我国已经出版了几版药典?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h.P。日本药局方:JP。英国药典:BP。美国药典:USP。欧洲药典:Ph.Eur。国际药典:Ph.Int。(2)药典内容一般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建国以来我国已经出版了九版药典。(1953年,1963年,1977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 6、鉴别的手段、作用 答:1、方法手段: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生物学法。它是药品质量检验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在鉴别无误的情况下,进行药物的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等分析才有意义。 7、药物杂质的来源(如何鉴别杂质限量) 答:(1)杂质的来源:一是生产过程中引入。二是在储存过程中产生。(2)杂质的限量检查: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叫做杂质限量。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表示。(3)鉴别杂质限量:对照法(取限度量的待检杂质的对照品配成对照液,与一定量供试品配成的供试品溶液,相同条件下处理,比较结果)、灵敏度法(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试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不得有正反应出现)、含量测定法(取供试品一定量,以一指定的方法测定杂质中与相关的物理量,与规定的限量相比较)。8、药物杂质的分类(概念解释,举例说明) 答:一般杂质及特殊杂质。(1)一般杂质:多数药物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易引入的杂质如: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有色金属等。(2)特殊杂质:是指在该药物的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引入的特殊杂质。如阿司匹林中的游离水杨酸、肾上腺素中的酮体等。 12、重金属检查(铅检查法几种,汞等)药物重金属检查法中,重金属以什么代表?有哪几种显色剂?检查的方法共有哪几种?简述硫代乙酰胺法检查重金属的原理和方法? 答:(1)在药品生产中遇到铅的机会较多,铅在体内易积蓄中毒,检查时以铅为代表。(2)有H2S、硫代乙酰胺、硫化钠(3)中国药典(2005版)重金属检查法一共载有四法。第一法硫代乙酰胺 法。第二法将样品炽灼破坏后检查 的方法。第三法难溶于酸而能溶于碱 性水溶液的药物,用Na2S作为显色剂。 第四法微孔滤膜法。(1)原理硫代 乙酰胺在弱酸性条件下(pH3.5醋酸盐 缓冲液)水解,产生硫化氢,与微量重 金属生成黄色到棕色的硫化物混悬液。 CH3CSNH2 + H2O →CH3CONH2 + H2S,H2S + Pb2+→(PH3.5)PbS↓ + 2H+ (2)方法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供试 品,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 适量使成25ml,加硫代乙酰胺试液 2ml,放置,与标准铅溶液一定量同法 制成的对照液比较,判断供试品中重金 属是否超过限量。 13、砷盐检查(反应发生点,古 蔡法的原理,放醋酸棉花的作 用) 答:1、砷盐检查方法:古蔡法、二乙 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白田道夫法。 古蔡氏检砷法的原理:金属锌与酸作用 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微量砷盐 反应生成具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 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一定 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判断 药物中砷盐的含量。2、醋酸铅棉花作 用:锌粒能与供试品中可能有少量硫化 物,在酸性中可产生硫化氢气体,与溴 化汞作用生成硫化汞色斑,干扰实验结 果,故加醋酸铅棉花吸收硫化氢。 17、药物的含量测定(目前的方法有哪 些,最常用的是HPLC、为什么?) 答:(1)目前的方法:容量分析法(直 接滴定法、间接滴定法、剩余滴定法)、 光谱分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 析法)、色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2)由于HPLC色谱柱 内径及长度、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 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柱温、进样 量、检测器的灵敏度可适当改变,样品 用量少、简便快速、高效能(具有分离 的效能)高速度,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与 高专属性,还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准确 测定各组分的峰面积)。一般采用了内 标法和外标法进行含量测定。 18、HPLC提高分离效能的因 素。简述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 答:(1)HPLC是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 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 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分 离效能的因素: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 分、检测器类型等不得改变,色谱柱内 径及长度、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 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柱温、进样量、 检测器的灵敏度可适当改变。 (2)系统适用性试验色谱柱的理论塔 板数 n=5.54*(t R/W1/2)2 ,分离度 R=[2(t R1-t R2)]/(W1+W2) ;R >1.5。重 复性对照液,连续进样5次,RSD≤ 2.0%;拖尾因子 T=W0.05h /2d1,d1为 极大峰至峰前沿之间的距离。T应在 0.95~1.05之间。 23、什么是双相滴定法,加入乙醚的 目的,适用哪些药。简述用双相测定法 测定苯甲酸钠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 答:1、双相滴定法是指在滴定液中加 入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乙醚,在滴定 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物质(杂质)在一相 (水)中的溶解度小而在另一相(有机 溶剂)的溶解度大,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加入乙醚是增加了药物的溶解度,形成 两相而分离药物。适用于杂质不溶于水 而溶于有机溶剂的药物,如苯甲酸钠中 苯甲酸。2、(1)原理:因苯甲酸钠易溶 于水,而苯甲酸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 剂,利用此性质,在水相中加入与水不 相混溶的有机溶剂置分液漏斗中进行 滴定。(2)方法:取本品精密称定,置 分液漏斗中,加水、乙醚及甲基橙指示 液,用盐酸滴定液滴定,随滴随振摇, 至水层显橙红色。分取水层、乙醚层用 水洗涤,洗液并入锥形瓶中继续用HCl 滴定液滴定至水层显持续的橙红色,即 达终点。 24、阿司匹林(特殊杂质的检查及方法) 检查此杂质的原理是什么? 答:(1)阿司匹林中的特殊杂质为水杨 酸,方法是三价铁比色法。(2)检查的 原理是利用阿司匹林结构中无酚羟基, 不能与Fe3+作用,而水杨酸则可与Fe3+ 作用成紫堇色,与一定量水杨酸对照液 生成的色泽比较,控制游离水杨酸的含 量。 25、对乙酰氨基酚(杂质检查,含量测 定)对乙酰氨基酚中对氨基酚检查的原 理是什么?对乙酰氨基酚的特殊杂质 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对其进行鉴别? 答:利用对氨基酚在碱性条件下可与亚 硝基铁氰化钠生成蓝色配位化合物,而 对乙酰氨基无此反应。 (1)特殊杂质是对氨基酚。(2)利用对氨 基酚在碱性条件下可与亚硝酸铁氢化 钠生成兰色配位化合物,而对乙酰氨基 酚无此反应的特点与对照品比较,进行 限量检查。 24、红外定位的优点及缺点 答:(1)优点:简便易行、灵敏度较高、 准确度也较高。(2)缺点:仪器较贵, 维护费用高,样品用量较多,干扰较多, 专属性较差,没有高效的分离效能。 32、巴比妥类(鉴别试验反应有哪些, 举例说明五种)简述巴比妥类药物的性 质,哪些性质可用于鉴别? 答:(1)鉴别试验反应:丙二酰脲反应

药物分析实验

实验一葡萄糖杂质的检查(一般杂质检查) 一、目的要求 1、通过葡萄糖的分析,了解药物的一般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意义。 2、熟悉杂质检查的操作方法。 二、操作方法 1、酸度取本品2.0g,加水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剂3滴与0.02mol/L氢氧化钠液0.2ml,应显粉红色。 2、溶液的澄清与颜色 取本品5g,加热水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10ml溶液迎接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比较,不得更浓;如显色,与对照液(取比色用氯化钴液3ml,比色用重铬酸钾3ml与比色用硫酸铜液6ml,加水稀释至50ml)1.0ml,加水稀释至10ml比较,不得更深。 3、氯化物 取本品0.60g,加水溶液使成25ml(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遇石蕊试纸显中性反应),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适量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加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如发生浑浊,与标准氯化钠溶液一定量制成的对照液[取标准氯化钠溶液(10ugCl/ml)6.0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稀释使成约40ml。 加硝酸银试液1ml,再加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比较,不得更深(0.010%)。 4、硫酸盐 取本品2.0g,加水稀释使成40ml(如显碱性,可滴加盐酸使遇石蕊试纸显中性反应)。 溶液如不澄清,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盐酸2ml,加25%氯化钡5ml,加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纺织10min,如发生浑浊,与对照标准液[取标准硫酸钾(100ug SO4/ml)溶液2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稀释使成40ml,加稀盐酸2ml,加25%氯化钡溶液5ml,加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放置10min]比较,不得更浓(0.010%)。 5、乙醇中不溶物 取本品1.0g,加90%乙醇3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约10min,应溶解成澄明的溶液①。 6、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 取本品1.0g,加水10ml溶解后,加碘试液1滴,应立刻显黄色②。 7、铁盐 取本品2.0g,加水20ml溶解后,加硝酸3滴,缓缓煮沸5分钟,放冷,加水稀释使成45ml,加30%硫氰酸铵溶液3ml,摇匀,如显色,与标准铁溶液(10ugFe/ml)2.0ml,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加深(0.001%)。 三、注解 ①葡萄糖溶解而淀粉和糊精等不溶。 ②存在可溶性淀粉是呈兰色,存在亚硫酸盐时碘液褪色。 实验一附录

化工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工基础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流体流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实验为什么要使高位水槽的水保持溢流? 答:保持溢流可使流体稳定流动,便于读数,同时伯努利方程只在流体稳定流动时才适用。 2、操作本实验装置应主意什么? 答:1)开启电源之前,向泵中灌水 2)高位水槽水箱的水要保持溢流 3)赶尽玻璃管中气泡 4)读数时多取几组值,取平均值 实验二流体流动形态的观察与测定 1、在实验中测定的雷诺数与流动形态的关系如何?如果出现理论与实际的偏差,请分析理由 答:1)层流时,理论与实际符合 2)过渡流测量值与理论值稍有偏差 偏差分析:(1)孔板流量计的影响 (2)未能连续保持溢流 (3)示踪管未在管中心 (4)示踪剂流速与水的流速不一致 2、本实验中的主意事项有那些? 答:(1)保持溢流 (2)玻璃管不宜过长 (3)示踪管在中心

实验三节流式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1、你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答:流速较大或较小时,流量系数C并不稳定,所以性能并不很好 2、实验中为什么适用倒置U型管? 答:倒置的U形管作压差计,采用空气作指示液,无需重新装入指示液,使用方便 实验四连续流动反应器实验流程图 1、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方法有哪几种?本实验采用的是哪种方法? 答:脉冲法、阶跃法、周期示踪法和随机输入示踪法。本实验采用脉冲示踪法。 2、模型参数与实验中反应釜的个数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模型参数N的数值可检验理想流动反应器和度量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返混程度。当实验测得模型参数N值与实际反应器的釜数相近时,则该反应器达到了理想的全混流模型。若实际反应器的流动状况偏离了理想流动模型,则可用多级全混流模型来模拟其返混情况,用其模型参数N值来定量表征返混程度。 3、实验中可测得反应器出口示踪剂浓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此曲线下的面积有何意义? 答:一定时间内示踪剂的总浓度。 4、在多釜串联实验中,为什么要在流体流量和转速稳定一段时间后才能开始实验? 答:为使三个反应釜均能达到平衡。 实验五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 1、实验误差主要来源那几个方面? 答:1)读数不稳定

药物分析复习题最终(已校对)

药物分析复习题 一、最佳选择题 1、药品标准中鉴别试验的意义在于( B ) A.检查已知药物的纯度 B.验证已知药物与名称的一致性 C.确定已知药物的含量 D.考察已知药物的稳定性 E.确证未知药物的结构 2、盐酸溶液(9→1000)系指( A ) A.盐酸1.0ml加水使成l000ml的溶液 B.盐酸1. 0ml加甲醇使成l000ml的溶液 C.盐酸1. 0g加水使成l000ml的溶液 D.盐酸1. 0g加水l000ml制成的溶液 E.盐酸1. 0ml加水l000ml制成的溶液 4、中国药典凡例规定:称取“2. 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 D ) A. 1.5 ~2.5g B. 1. 6 ~2. 4g C. 1. 45~2. 45g D. 1. 95 ~2. 05g E. 1. 96 - 2. 04g 5、中国药典规定: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 D ) A. 0.0lmg B.0.03mg C.0.1mg D.0.3mg E.0.5mg 6、在药品质量标准中,药品的外观、臭、昧等内容归属的项目是( A ) A.性状 B.-般鉴别 C.专属鉴别 D.检查 E.含量测定 7、药物中无效或低效晶型的检查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B ) A.高效液相色谱法 B.红外分光光度法 C.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法 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E.气相色谱法 8、氯化物检查法中,用以解决供试品溶液带颜色对测定干扰的方法是( C ) A.活性炭脱色法 B.有机溶剂提取后检查法 C.内消色法 D.标准液比色法 E.改用他法 9、BP采用进行铁盐检查的方法是( C ) A.古蔡氏法 B.硫氰酸盐法 C。巯基醋酸法 D.硫代乙酰胺法 E.硫化钠法 10、采用硫氰酸盐法检查铁盐时,若供试液管与对照液管所呈硫氰酸铁的颜色较浅不便比较

药物分析问答题总结

一、药品检验工作得基本程序 药品检验工作得基本程序一般为取样、检验(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留样、报告。 (一)取样 :要考虑取样得科学性、真实性与代表性。 1、 基本原则:均匀、合理 2、 特殊装置:如固体原料药用取样探子取样。 3、 取样量:设样品总件数为x 当x ≤3时,每件取样 当3<x ≤300时,随机取样按1 +x 当x ﹥300时, 12随机取样按+x 取样时,应先检查品名、批号、数量、包装等情况,符合要求后方可取样。应全批、分部位、等量取样,混合后作为样品进行检验。一次取得得样品至少可供3次检验用。 (二)检验:判断一个药物得质量就是否符合要求,必须全面考虑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三者得检验结果。 1、 性状 记述药品得外观、臭、味、溶解度以及物理常数等。 (1)外观性状就是对药品得色泽与外表感官得规定; (2)溶解度; (3)物理常数:包括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度、折光率、黏度、吸收系数、碘值、皂化值与酸值等;测定结果不仅对药品具有鉴别意义,也反映药品得纯度,就是评价药品质量得主要指标之一。构成法定药品质量标准,测定方法收载于药典附录。 2. 鉴别 用规定得试验方法来证明已知药物得真伪。 采用一组(二个或几个)试验项目全面评价一个药物。 3. 检查 包括反映药品得安全性与有效性得试验方法与限度、均一性与纯度等制备工艺要求等内容。 (1)安全性 用生物学方法检测药品中存在得某些痕量杂质,如热原检查、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试验、升压或降压物质检查等内容。 (2)有效性 检查与药物得疗效有关得,但在鉴别、纯度检查与含量测定中不能有效控制得项目。 (3)均一性 检查制剂得均匀程度,主要指制剂含量得均匀性,溶出度或释放度得均一性,装量差异及生物利用度得。 (4)纯度要求 药物得杂质检查,亦称限度检查、纯度检查。 4. 含量测定 用规定得方法测定药物中有效成分得含量。 常用得含量测定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生物学方法、酶化学方法。 用化学分析法与仪器分析法测定药物含量得方法,测定结果一般用含量百分率(%)表示。 效价测定 以生物学方法或酶化学方法测定药物得含量,测定结果一般用效价(国际单位IU)来表示。 原料药,用“含量测定”得药品,其含量限度均用有效物质得重量百分数表示。

药物分析实验2012

药物分析实验工程技术大学制药工程系

目录 实验一葡萄糖酸钙片的分析 2 实验二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 5 实验三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分析 11 实验四过氧化苯甲酰凝胶的分析 15 实验五盐酸小蘗碱片的分析 17 实验六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 24 实验七维生素AD滴剂中维生素A的鉴别与含量测定 26 实验八牛黄解毒片的鉴别 30

实验一葡萄糖酸钙片的分析【目的要求】 1.掌握葡萄糖酸钙片鉴别实验的原理; 2.掌握滴定法测定葡萄糖酸钙片含量的原理与操作。 【基本原理】 药物 COO - C H OH HO H H OH H OH 2OH Ca2+ 2 , H2O 本品含葡萄糖酸钙(C 12H 22 CaO 14 ·H 2 O)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1原理 (1)鉴别: ①与苯肼反应 本品在酸性条件下与苯肼反应生成黄色的结晶。 ②本品与三氯化铁 ③本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砖红色。 ( 2) 含量测定 钙紫红素先与钙离子络合生成紫红色络合物,随着EDTA络合剂的加入,由于EDTA 与钙离子的配位能力强于钙指示剂与钙离子的配位能力,而使钙紫红素先与钙离子络合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中的钙离子被EDTA夺取,将指示剂游离出来,溶液即显示游离指示剂的颜色,从而指示滴定的终点。

【实验操作】 (一)鉴别: 1.与三氯化铁反应 取本品一片,研细,加温热的水10mL,振摇,过滤,吸取5mL溶液,加FeCl 3 溶液一滴,应显深黄色。 2.燃烧显色 取铂丝,用盐酸浸湿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砖红色。3.与苯肼反应 取本品约0.5g,置试管中,加水5 mL,微热溶解后,加冰醋酸0.7mL与新蒸的苯肼1mL,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放冷,用玻璃棒擦试管的壁,渐生成黄色的结晶。(二)含量测定: 取本品5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葡萄糖酸钙1g),加水50毫升,微热使葡萄糖酸钙溶解,放冷至室温,移植至100mL容量瓶中,再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5mL,加水75mL,加氢氧化钠溶液15mL与钙紫红素0.1g,用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自紫色转变为纯蓝色。每1mLEDTA溶液(0.05mol/L)相当于22.42mg的葡萄糖酸钙。 标示量,(%)=[V EDTA ×22.42×100×W 1 /(1000×W 2 ×25×0.5×5)]×100% W 1 :5片药品的重量(g) W 2 : 称重溶解的药品重量 V EDTA 滴定消耗的EDTA溶液的体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