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近代史汇编2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近代史汇编2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近代史汇编2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近代史汇编2

2.下面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的是

a.割香港岛

b.赔款2100万元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光绪皇帝为谁所写?

4、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形式上独立,实际上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5、最早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6、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开始于:

7、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清政府被迫对外宣战

b、清朝爱国将领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8、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有了新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内因是

a、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中国的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9、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类似之处有

(1)两国或两国以上组成的联军(2)皇帝出逃,侵略者攻陷北京

(3)均导致大片国土被割让(4)签订不平等条约

10、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先后失败,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运动

a、都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

b、救国方案落后于时代

二、非选择题

1、某班举行一次“穿越历史时空”的征文比赛。马小虎同学写了一篇题为《我的1909》的短文。以下是这篇短文的片段,请你将文中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逐一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

我的1909

前几天,我收到了远在北京(那时也称为京师)的表哥的来信,他在那做小生意,邀请我去玩。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兴冲冲地乘飞机出发了。到了北京,表哥把我接到了他们位于东交民巷的新家。

次日上午,表哥陪我到紫禁城内游览了一番。紫禁城真不愧为举世闻名的皇家建筑!中午,我们品尝了北京小吃。还真是“无巧不成书”,在街头,我有幸听到了谭嗣同充满激情的演讲,深受鼓舞。回来的路上,我顺便买了一本《新青年》杂志。……

2、阅读下列两首诗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澘;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乡愁(节选)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回答:

(1)《春愁》提到的“割台湾”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2)中国人民在1945年10月收复台湾是哪一战争的胜利果实?

(3)结合《乡愁》表达的愿望和相关历史知识,指出必将实现祖国统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回答出2条即可)

六、[参考答案]:

1、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做好本题,既要认识和林则徐有关的历史事件,对其他三项也应熟知,虎门销烟林则徐,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洋务运动有奕訢、李鸿章、张之洞等,收复x疆左宗棠。根据分析,正确答案应该是a

2、结合工业革命后英急需的是海外市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意图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寻找一个掠夺原料,倾销商品的地方,而“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便于英长期的、大规模地开发中国市场,所以答案应该是d

3、根据图片和诗,都可以判断此人是邓世昌,这是一道简单的识记题。

6、这些运动都直接或间接的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了,而a发生的最早,所以答案是a

8、a是外因,b是内因,无产阶级的产生不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而是五四运动的结果。因此正确答案是b

9、本题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1、2、4为两次所共有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大片领土被割让,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已经无领土可割让了。

10、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都属于农民运动,而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生产力,他们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也提不出科学的纲领口号,所以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领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先天不足,软弱无力,不能发动群众,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总之,由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的斗争不可避免的要失败。

二、1、(1)飞机。1911年中国才出现飞机

(2)东交民巷,根据《辛丑条约》规定,此处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3)紫禁城,清政府尚未被推翻,此处为清王朝的皇宫,普通人不可能进入游览。

(4)谭嗣同,他已于1898年牺牲。

(5)新青年,1915年才在上海创刊。

解析:本题是一道情景题目。主要考查发生在1909年以前的重要事件,把题目审清,结合所学的知识即可解答。

从现实角度来看,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华民族的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国家反分裂法的颁布,为实现统一提供了法律依据。

从统一的可行性开看,一国两制的方针在香港,澳门的成功运用,为实现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回答出2点即可)

解析:本题1、2、3问跨度比较大,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到当今时政热点,但贯穿一条主线,即台湾问题,抓住主线来解答问题。振兴中华。

解析:1、2问识记题,结合材料分析既可得出答案;第3问是对情感价值观的考查,应该表达出对侵略行径的愤怒之情和自己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的情感。此问只要言之有理就可得分。专题二近代化的起步

总体概述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二条鲜明的主线是近代化。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情感价值目标:

1、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国带来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解体,中国人民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但也正是由于列强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化发展缓慢而曲折。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我们要辨证的对待,全面的评价。

2、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同步进行。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告诉我们:要想实现国家富强,首先必须实现民族的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3、我们要学习孙中山为了革命事业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认识到革命的曲折性和艰巨性,从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中考热点链接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及其启示,尽管中考已经出现过一个非选择性试题,但作为一个考查的重点,今年在复习的过程中仍然要加以注意。例如:引进西方技术,培养人才,学习别人先进技术等等方面。中考试题回放

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索,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图中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

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④、属于新文化时期的是——;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如图8)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师夷长技“——()——三民主义——()

(3)根据以上分析,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解析】这道题通过组织活动的方式,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它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提问,突破了知识与能力的范畴,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有鲜明的教学导向。对近代化探索特点的探究,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2)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变法图强)民主、科学

(3)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评分说明:该题要求考生对相关史实进行概括,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的表述不一致,但意思相符,可参照给分。若考生在概括特点时能结合社会背景因素作答,可酌情加1分)

模拟实战训练

一、选择题

1、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目的是

a、扩大地方实力派的势力

b、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地位

2、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b、创办洋务企业官员贪污腐败

3、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4、伴随经济的近代化,政治的民主化也在发展,戊戌变法在当时

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

5、以下不是辛亥革命的最后失败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最主要最凶恶的敌人

b、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力量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d、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共和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6、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评述正确的是

a、主张利用外国先进技术武装自己,抵御外国侵略

b、主张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7、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共同目标是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b、废除科举制度,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8、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a、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9、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0、“五一”长假期间,明明从北京乘火车去包头,在京张铁路的青龙桥车站看到一尊铜像。这人曾在1905-1909年间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是中国第一代铁路工程专家

根据这些信息,请你判断一下这个人是

二、非选择题

1、有人认为:中国的近代化的道路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19世纪中后期是“器物变革”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制度变革”时期联系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器物变革”和“制度变革”所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促进“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2)从上述历史变革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抗争与探索。请写出其中四次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的名称及其相对应的一位代表人物。你从他们的抗争与探索中得到什么启示?

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1)用史实简要说明,孙中山是怎样“愈挫愈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

(2)你从孙中山身上受到哪些教育和启示? [参考答案]:

一、1、分析洋务运动前的历史背景,清朝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自强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以答案应该是b

2、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所以洋务运动只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最后的结局必然是失败。答案 d

3、民国初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使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发展的机会,d是主要内因。b是外因。答案是d

4戊戌变法最大的影响就是其思想启蒙作用,答案是a

8、戊戌变法时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运动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所以斗争的双反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答案是d

10、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是中国第一代铁路工程师。答案是a

二、1、“器物变革”是指洋务运动。“制度变革”是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促成变化的历史因素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惨败,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以变法图存、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的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以暴力革命为手段,以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辛亥革命,中国全面进入“制度变革”时期。

启示: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的炮声中破产,说明单纯引进外国科学技术的地主阶级经济改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戊戌变法运动在顽固派的反抗下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可见,一个国家的近代化进程必须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必须要适合本国具体国情。

2、(1)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

洋务运动,弈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辛亥革命:孙中山;

义和团运动:赵三多曹福田张德成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答出禁烟运动:林则徐;收复x疆:左宗棠;黄海海战:邓世昌也可)

(2)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能使革命获得成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3、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代理人的情况下,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发动了一系列反清起义。在革命条件逐渐成熟的情况下,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遭到破坏,孙中山进行了一系列斗争,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后来,他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立场,改组国民党,接受苏俄和共产党的帮助,召开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

(2)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要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远大的理想,要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一代伟人孙中山的光辉业绩。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出来即可。大体思路是,领导反清斗争,建立中华民国,反对北洋军阀,维护民主共和,思想发生伟大转变与共产党合作,提出新三民主义。第二问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一、总体概述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为推翻北洋军阀进行了大革命,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中共缺乏斗争经验,大革命失败了。为了反抗国民党的统治,进行了武装革命,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时期。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是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遵义会议的召开使党和红军转危为安。从此,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二、三维目标知识目标: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能力目标:

1、从五四运动的传单、口号分析其性质,理解其精神;从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2、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3、认识到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

4、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情感价值目标:

1、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当继承光荣传统,奋发学习,矢志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2、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

的重要性

3、必须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4、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

5、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总是坚韧不拔,并总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校正失误。我们应该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三、中考热点链接

1、2009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88周年。关于党的历程是考查的重点。

2、2009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3周年,关于红军长征的历史知识的考查是一个重点。涉及到红军长征的原因,起止时间标志,重要历史事件,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长征精神等内容。

四、中考试题回放

下列会议内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历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制定民主革命纲领②以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③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④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解析:此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历程,在1921年召开的中共“一大”上提出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党在现阶段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我党召开了“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依据上面的分析,正确顺序应该是2、1、3、4,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b 五、模拟实战训练

1、每年的7月1日学校都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这是为了纪念

2、“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国民革命歌诞生于

3、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被判革命

大革命失败后,富有创新精神的共产党人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回答4—9

5、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出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革命的重心必须从城市转入农村

6、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在

7、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的标志

8、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主要是因为

a、它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

b、它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9、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排列相关的历史事件

(1)南昌起义(2)秋收起义(3)遵义会议(4)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0、遵义会议后,红军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1919年1月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时日本夺去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等合理要求。而英、法、美操纵会议,竟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

材料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材料二中的“和约”是否是在材料一中的“会议”上签订的?“和约”和“会议”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口号是哪次运动中提出的?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哪一句口号最能体现此次运动的性质?

(3)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道理?材料一中的会议和材料二中的运动是怎样的关系?

2、阅读歌词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辛劳为人民,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出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现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回答:(1)中国共产党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于何时诞生的,到2006年,她已走过多少年的历程?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至少列举4件)

(3)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你有哪些感想?(至少写出2条,列成条文即可)

3、请你仔细看图,并回答有关红军长征的问题: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初期红军面临的主要危险有哪些?

(2)红军长征途中,有一次重要的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它解决了什么问题?

(3)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多少周年?什么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4)简要回答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5)红军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中,克服了千难万险,创造了众多的人间奇迹,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请你至少写出红军长征中的两个故事或战役名称。

(6)红军长征的精神是一部永恒的史诗。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六、【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 1、【答案】(1)是。和约是指《凡尔赛和约》,会议是指巴黎和会(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3)材料一说明了“弱国无外交”。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2、【答案】:(1)条件: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组织和干部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7月23日,到2006年他以走过了85个年头。(2)京汉铁路大罢工,解放战争,推翻蒋家王朝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运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三反”“五反”运动等。(只要言之有理,写出四条即可得满分)(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等(只要言之有理,答出两条即可得满分)

【解析】:本题巧妙的运用大家都熟悉的歌词作为材料,考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中

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斗争等知识点,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该题材料隐含丰富的内容,但发问避开材料的表面提示,问得都是与材料提示相关的历史史实,其旨在考察学生宏观了解历史的能力。并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和结合实际谈感想,以便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解题的关键要抓住:“他指给人民解放道路”、“他坚持抗战八年多”“他实行民主好处多。”再联系所学的知识分析他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农民运动,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等指出给人民解放的道路。依次类推,他领导人民抗日,他推翻蒋家王朝等。了解了这些,问题就解决了。

3、【答案】(1)“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危险: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党内王明“左倾”错误。(2)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70周年,会宁会师(4)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5)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6)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面对困难不低头;团结互助等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红军长征的识记和理解,难度不大。

专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总体概述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沦丧,华北危急。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在中共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坚固长城,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二、三维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九一八事变及西安事变的经过;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2)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了解中国军民抵抗侵略的英勇事迹。

(3)掌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了解中共七大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1)分析总结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以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的原因。

(2)比较七七事变与九一八事变的异同;

(3)通过探究、讨论,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学习东北人民的抗日事迹,感受他们不畏强敌,顽强斗争的精神。

(2)讲述中国军民的抗日故事,体会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日军南京大屠杀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树立反对战争,倡导和平的信念;认识到发展与强大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通过学习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目标。三、中考热点链接:

1、抗日战争的内容在近几年历史中考中多少都有所涉及。

2、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也是与本专题内容相关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它也是制约当今中日关系正常、良好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小泉自上任以来每年都去参拜靖国神社。2001年8月13日,2002年4月21日,2003年1月14日,2004年1月1日,2005年10月17日,至今已经进行了五次参拜。其行为严重伤害了我国以及曾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就是日本政府如何认识和对待过去的侵略历史。这既关系到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同时也关系到日本这个国家今后的走向。

3、修改历史教科书事件是又一热点问题。

日本的教科书由民间出版社组织编写和出版,由文部科学省组织专家学者审定,通常情况下每4年审定一次。教科书审定合格之后,私立学校由学校当局自行决定采用何种版本,公立学校的采用由地方教育委员会决定。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今,日本有4次审定放行的教科书因明显地篡改历史、肆无忌惮地美化侵略战争而引起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强烈愤慨与抗议。

在删除了所有侵略史实的同时,教科书还极力美化了日本的形象。突出强调日本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教科书把日军的铁蹄侵略美化成“日本在诸多战场的胜利,给了东南亚和印度人民通往独立的梦想和勇气”。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二战中对亚洲国家人民犯下的罪行铁证如山,是日本的一部分人篡改不了的。日本只有正确对待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赢得亚洲国家人民的信任。这样做,说到底对日本自身的发展也有利。四、中考试题回放:

例1: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主要是由于

a.共产国际七大的指导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例2:下列史实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勇抗强敌的是

——2005年河北省文科综合试题

五、模拟实战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 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2、中共七大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

a.确立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b.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3、观察右侧漫画,如果让你撰文批驳这一现象(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中国的历史),你可以引用的论据有:①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30万人以上。②日本在中国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③在其全面侵华期间,致使中国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一千亿美元。④七七事变后侵占北平,烧毁了圆明园。

4、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实行全民族抗战 b.中共坚持敌后抗战

4、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实行全民族抗战 b.中共坚持敌后抗战

5、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接受国民政府的指挥。这充分说明了①国共两党实现了军队合并。②共产党真正代表全民族利益。③国共两党的矛盾已经清除。④中国的军队已经摆脱了政党管理,实现了国家化。

6、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

他们的反侵略战争。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

b.抗日战争洗刷了中国近百年的民族耻辱

d.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7、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 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8、下列哪一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军队在抗战中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

9、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

a.是否有外国支持 b.武器是否先进

10、右图这座造型特殊的博物馆位于沈阳市。

在一部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在呐喊和呼号。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一个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左面的一页镌刻着这么一段话:“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这些都是为了纪念

二、读图题:

1、上面两副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这个事件标志着什么?

3、这一场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4、该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三、材料分析:

1、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其发动的侵略战争翻案,如“教科书事件”。在200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中对于“九一八事变”,大肆渲染中国

当时“不断激化的反日运动”,称“破坏满洲铁路和迫害日本儿童的事件频发”,关东军为了保护日本国民的安全才发动了这次事变;关于“七七事变”,教科书将其起因说成是“中国军队不断向日军开炮”;对于南京大屠杀,前一版的右翼历史教科书正文里还用“南京事件”的字眼有所提及,这次在正文里则完全消失了,只在边注上用小字写道:“后来的远东审判认定日军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但这个事件在资料上的疑点很多,存在许多不同见解,至今仍在持续争论中。”;此外,中国人永远铭记的那些悲惨的战争史实,如平顶山惨案、“三光”政策、731细菌部队、花冈惨案、慰安妇、强制劳工等都彻底地从这本教科书中销声匿迹了。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几次参拜供奉着战争罪犯的靖国神社,2001年8月13日,2002年4月21日,2003年1月14日,2004年1月1日,2005年10月17日,至今已经进行了五次参拜。这些都引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强烈抗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日本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分别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2)如果让你对日本右翼势力说几句话,你想说什么?

2、材料一:1937——1942年日本侵华陆军在其陆军总数中所占比例。

年代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日本陆军师团 24 34 41 49 51 58

侵华日军师团 21 32 34 39 36 37

所占百分比 90% 94% 83% 78% 70% 64%

材料二:罗斯福曾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并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埃利奥特•罗斯福:《罗斯福见闻录》

材料三:“(二战期间,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共歼灭日军一百五十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百分之七十,对其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内容评价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表述成文,字数200字左右)

三、简答题:结合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分析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背景。

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读图题:

1、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2、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3、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团结千百万人民群众进行反侵略斗争,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进行了积极抵抗,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上进步、正义力量的支持,美国、苏联对中国进行了大量援助,爱国华侨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抗战胜利的外部原因。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材料分析:1、(1)甲午中日战争,1937年——1945年的全面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帝国注意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二战中对亚洲国家人民犯下的罪行铁证如山,是日本的一部分人篡改不了的。日本只有正确对待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赢得亚洲国家人民的信任。这样做,说到底对日本自身的发展也有利。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最主要力量。1937年,侵华日军师团占日本陆军师团总数的90%,即使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侵华日军仍占其陆军师团总数的64%。而且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百分之七十都在中国战场。我们迫使日军放弃北上计划,削弱了日军南进的实力,支援了太平洋战场美英盟军的作战。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做出了彪炳千古的历史贡献。

四、简答题:从国内看:百团大战后,日本侵略者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

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根据地军民在1941——1942年间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自1943年起,开始了局部反攻。抗日形势好转。

从国际看: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时,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大好。意大利法西斯已经投降;德国法西斯已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苏联军队兵临柏林城下;日本法西斯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接连溃败。

专题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总体概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通过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渡江战役以后,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解放战争从此开始转入战略进攻。了解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的时间、结果;掌握三大战役的背景。

能力目标:

分析挺进大别山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地位。讨论解决重庆谈判的作用。分析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迅速颠覆的原因;从三大战役示意图上能够读出重要信息,提高读图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英明、伟大的党。通过三大战役过程的学习以及相关影视资料,感受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

三、中考热点链接:

1、台湾问题是与本单元相关的现实热点问题。自1895年《马关条约》签定到抗日战争胜利,台湾被日本侵略者殖民统治长达半个世纪。抗战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但是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随即一手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最终败逃台湾,从此长期盘踞台湾。由于美国的干涉,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台湾问题至今已成为阻碍祖国统一的唯一障碍。

2、纪念周恩来逝世33周年。

1976年1月8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右图是人们抬着周总理画像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

与本专题相关的周恩来的事迹有: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和毛泽东、王若飞代表中国共产党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和王若飞代表中国共产党在《会谈纪要》上签字。

1946年1月上旬,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同马歇尔、张群组成的三人委员会,通过谈判,达成停止军事冲突的协议。1月10日至31日,率中共代表团参加国民党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5月3日,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至南京。随后与军事三人小组其他两方人员赴湖北宣化店阻止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进攻,并同中原部队领导人研究、部署了突围方案。这期间,周恩来极力防止内战,争取实现国内和平,但国民党军队终于在6月26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1月19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返延安。

1947年3月18日,和毛泽东等撤离延安之后转战陕北,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人民解放战争,同时领导国民党统治区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1948年4月下旬,到河北省建屏县西柏坡(今属平山县),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年3月25日,和毛泽东等率中共中央机关进入北平。4月,率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谈判,提出《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21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四、中考试题回放:

例1:邓小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贡献是

解析:新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丰富的知识运用能力,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能够把相近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历史学科和政治、地理、语文学科联系都比较密切,学习中要引起我们注意。

此题的解题思路有两种:一、结合地理课本上学的中国的行政区划,可知该图为河北省。

二、人教旧版历史课本第四册在讲“七届二中全会”时,提到会议地点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人教新版历史课本没有讲到“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只是在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导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盛唐的社会景象练习 川教版

第3课盛唐的社会景象练习 一、选择题 1.归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正确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下列唐朝统治者在位的先后顺序应是( ) A..①⑤③④② B.①③⑤④② C.①⑤③②④ D.⑤①③④② 3. 不是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 A.鉴真东渡日本 B.玄奘西游 C.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 D.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4. 在美国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开元盛世 5. 下列能够准确概括隋唐时期历史特征的词语是:( ) A.纷争与变革 B.分裂与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交流与冲突 6. 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该诗称颂的“封建盛世”是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7. 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的“?”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 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8.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9.图名叫《唐玄宗走马任姚崇》,从中能直接体现唐玄宗 A.任用贤 才 B.重视地方吏治 C.重视发展生产 D.提倡节俭 10.下面为我国某一朝代的户数统计示意图,从中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这是有关唐朝前期的户数统计示意图 B.唐朝前期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C.展示了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的社会状况 D.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从总体上看是向前发展的 11.唐代诗人陆龟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素雅润的唐代某种瓷器,你知道这是对下列哪种瓷器的由衷赞美吗?() A.唐三彩 B.白瓷 C.青瓷 D.景德镇瓷器 12.如图城市平面图反映的是() A.汉朝都城长安 B.唐朝都城长安 C.隋朝都城长安 D.北宋都城 东京 13.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共同点是() A.轻徭薄赋 B.减轻刑法 C.重视人才 D.善于纳谏 14.唐朝时,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它可随水流自行转动,把水从低处汲到高处,你知道这种灌溉工具是什么吗?() A.曲辕犁 B.筒车 C.翻车 D.水排 15.教材“动脑筋”中,介绍了阿拉伯商人在广州看到了“唐朝官员穿了五件丝绸衣服,显露出胸前有粒黑痣”的故事,说明()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课标: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⒈北京人的发现:1929年12月2日(20世纪20年代),一批中外学者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掘出一个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关材料表明:70万年-20万年前,这种原始人类被定名为北京直 北京人的发现是20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是人类起源研究史上划时代的大事。这一发现,证明几十万年前华夏大地上有人类生活,中国是人类早期生活和繁衍的地区之一;为我们破解人类起源之谜、研究人类演进过程提供了丰富的实证。周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标: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⑴早期人类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男子的任务主要是渔猎,采集一般由妇女承担。 。一万多年前,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一些原始居民已经分别种植水稻和粟。一些居民开始饲养狗、猪、鸡等家禽家畜。原始种植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出现表明原始农业兴起。原始农业的兴起改变了人类获取食,标志着我国历史开始迈入农耕文明时代。

课标: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⒈炎帝与黄帝的发明: ⑴传说炎帝姓姜,生活在黄河流域姜水一带。他发明耒耜[lěi sì],教民耕种〖被尊称为炎帝神农〗;发明陶器和医药[“神农尝百草”]。 ⑵传说黄帝姓姬,生活于黄河流域姬水一带,名叫轩辕。他发明了车船、弓箭、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创制历法。 炎帝和黄帝被后世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⑴形成: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矛盾和冲突。黄帝在斗争中取得胜利,炎帝接受黄帝的领导,形成黄炎联盟。黄炎联盟在战胜蚩尤部落后进一步壮大。 ⑵发展:黄炎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并与邻近的部落交往、交流和交融,构成后来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4课国家的产生和早期的发展 课标: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⒈夏朝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 ⑴王位世袭制的开始:禹死后,启继位称王,从此,父子或兄弟相传,“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开始[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约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了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它的主要统治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⑴建立:约公元前16世纪,成汤在鸣条大败夏桀,夏朝灭亡,成汤灭夏后建立商朝。 ⑵迁都: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因此商朝也称为殷或殷商。 ⑶盘庚迁殷的意义:①;②③ 的强盛打下了基础。 ⒊西周的建立: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在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后,建立了周朝,周朝前期以镐京为都城,历史上称为西周。 ⒋分封制的实质〗 ⑴分封的背景和目的:西周建立后,为了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和巩固周的统治。 ⑵分封的对象:周王的子弟、亲属、功臣和臣服的旧邦首领。 ⑷主要封国:鲁、齐、燕、晋、宋等。 ⑸分封制的积极作用:①分封制有利于捍卫周王朝的安宁,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扩大周的统治区域;②有利于开发所辖地区;③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 。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至此结束。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学习主题 经济和社会生活第19课 近代民族工业课后练习第三十三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学习主题经济和社会生活第19 课近代民族工业课后练习第三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出现在(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C、土地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A、列强忙于战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C、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企业 D、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是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战争以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抗战胜利以后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10·南京学业考试)“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主要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895年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因列强钳制而更加艰难,为挽回国家利益,刚刚梦圆状元的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挂冠从商,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这体现了他在践行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 A、自强求富 B、重农抑商 C、实业救国

D、文明开化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 ) A、洋务运动兴起后 B、辛亥革命成功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抗日战争胜利后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个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推翻清朝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挽救中华民族 D、建立民主共和国 【答案】: 【解析】: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能够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 电影中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刁难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外交才能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对世界造成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风采以及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史料展示: 材料一: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摘自《周恩来传》 2.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这幅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举着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材分析 朱力20090511678 历史一班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中国各民主党派大都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他们都遭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而他们具有反帝爱国和反对独裁、主张民主的要求。这一主导方面,决定了他们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可能性。在民主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结成了密切的革命联盟。各民主党派也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作出了贡献,他们成为共同创建新中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召开,30日闭幕。教材根据参加政协的代表的组成,说明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扩大,也说明这次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完全能够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政协通过的文件、决议较多,教材只叙述了把《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的决定。教材小字部分叙述了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以及有关首都、纪年、国旗、代国歌及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的决定。 2、开国大典 这一子目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及其决定、开国大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材是从国内意义、国际意义方面叙述的。从国内意义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勾结封

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教材最后总结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教材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英勇斗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武装斗争的道路和坚持统一战线的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 3、西藏和平解放 这一子目需要讲明两个问题: 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西藏和平解放。这是本目的重点。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1、秦朝的统一 时间:公元前221年 背景原因:主观原因:由于商鞅变法,经济军事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 的国家;应用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统治者的个人作用; 客观原因:战乱中的人民渴望统一,顺应了民心;春秋以来的兼并战争,加快了统一 步伐。 过程:采取连横战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先后灭 掉韩、赵、魏、楚、燕、齐东方六国,实现统一。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巩固措施: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制度,自称皇帝,中央置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设郡县;经济:统一货币为秦半两钱,统一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来,书写更为方便的隶书逐渐流行起来。 2、秦暴政的不表现: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繁重的役、兵役、残酷的刑罚、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3、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从此开始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后来刘邦率军进入关中,逼近咸阳,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经过几十年的修养生息,汉武 帝刘彻在位时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①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 ②政治上:颁布推恩令目的:解决王国势力; ③经济:统一铸币为五铢钱,盐铁官营影响:加强了国家队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 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 ④军事上:北击匈奴,开发边疆,巩固国防。 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管辖从进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 辽阔地区;在滇控制区,汉武帝赐予滇王“滇王之印子”。 5、西域:狭义的指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也指今天的新疆天山南 北地区。

2019年精选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习题精选七十九

2019年精选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习题精选七十九第1题【单选题】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西安事变后,被派往西安调停的中共代表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若飞 D、王稼祥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是( )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C、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D、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图片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下列两幅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日本残害中国老百姓德国纳粹党残害犹太人 A、法西斯暴行 B、纳粹的暴政 C、战场的残酷 D、种族的灭绝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 ①中共一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北伐战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③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国民党要员郝柏村回忆到:“以武力营救蒋委员长的军事行动,幸赖蒋夫人大智、大仁、大勇的人格,使蒋委员长平安脱险,并停止了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十年内战。”他描述的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沿口初中学校八年级历史复习资料 学校八年级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内容标准】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讲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基础知识】 一、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内容:①任命_____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_____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_____________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②会议发布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代表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央人民政府愿意同一切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2、开国大典: (1)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2)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志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了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 _______从此站立起来,___________ _____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国际意义: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结论(中国革命胜利原因) (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历史的结论。 二、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及标志: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签订。 2、意义: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使,给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内容标准】

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课【分层练习】《中国人站起来了》

《中国人站起来了》分层练习 基础题 1.毛泽东指着五星红旗的式样深情地说:“我们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以上情景最有可能发生于( ) A.中国共产党成立时 B.红军长征前 C.重庆谈判前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2.刘爷爷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在此前讨论会上,有代表认为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句子已经过时,应该修改。周恩来力排众议,坚持不改为好。周恩来坚持不改是为了( ) A.继承传统 B.艰苦奋斗 C.居安思危 D.与时俱进 4.毛泽东亲手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中国以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面前。这里的“新”包括( ) ①社会性质的变化②人民社会地位的变化③国际地位的变化④国家性质的变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

A.侵略与反抗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近代化的探索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能力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 材料二: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哪一次会议通过的?最初修建的目的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2)材料二中的“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历史时期? (3)“一千八百四十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大事?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升题 8.为了能全面地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史实,某中学八年级(1)班的同学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吧! 环节一:疑问解答 (1)开国大典上的礼炮为什么要鸣28响?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习题精选第三十篇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习题精选第三十篇 第1题【单选题】 “我评此画如奇书,颜筋柳骨追欧虞”宋代诗人陆游这句诗中的“颜筋柳骨”是对哪两位书法家书体的合称( ) A、阎立本、柳公权 B、颜真卿、吴道子 C、颜真卿、柳公权 D、颜真卿、柳宗元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明长城的西端是( ) A、嘉峪关 B、山海关 C、鸭绿江 D、雁门关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两宋绘画的特色突出表现在( ) A、山水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B、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C、花鸟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D、人物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诵读经典美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这些作品对应的文学体裁分别是( ) A、诗歌、散文、戏曲 B、诗歌、散文、小说 C、唐诗、宋词、戏曲 D、唐诗、宋词、小说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反映明代手工工场生产面貌的科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书》 D、《农政全书》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的热潮,传统文化成为流行。下图文字的文学体裁是( )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重庆是古代巴族的主要活动地区,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其中右图所示战国时期巴国编钟在1972年出土于( ) A、涪陵 B、云阳 C、巫山 D、忠县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教案 川教版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教案 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地点、距今时间、生产工具、农耕作物、建造房屋、原始的饲养业、手工业各是怎样的? 一.自学目标 1.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情况,以他们为例说出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情况,认识到他们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通过对河姆渡、半坡远古居民的了解,认识到中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民族意识。 3.知道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出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二.自学重点、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新石器”的含义。 难点: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出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导学与谈话 学法:观察与比较、讨论与探究 四.自学指导: 【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采集、打猎、捕鱼)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条件的限制)。大家分析的有道理,原始人要改变这种这些,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开始一种什么样的新生活?我国原始的农耕是怎样出现的?本节课将了解到这些内容。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的遗址图》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具体位置(4分钟)。 【出示目标】:学生阅读或教师提示。 导学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学生阅读第一目后回答。 讨论: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复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复习巩固第八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2014年3月,43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烈士陵园,“战机护回程,忠魂归故里”,他们将与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同眠。与此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消灭土地私有制度 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D、解放农村生产力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①土地改革开始②西藏和平解放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④抗美援朝胜利⑤三大改造完成 A、②①④③⑤ B、③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⑤③ D、③①②⑤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两图反映的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实施 B、图一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图二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图一使少地农民奋分到了土地,图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D、都解放了农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答案】:

第5题【单选题】 1952年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A、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道路 B、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 C、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是在某场战争中牺牲的现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籍部分革命烈士名录据此分析,这场战争最有可能是( )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答案】:

【八年级】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学习主题第2课朋友遍天下教案川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第2课朋友遍天下 基础知识了解 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中美关系 改善、中国外交事业重大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和表现 掌握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周 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 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识图解图概 括表达 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插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 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对比鉴别新中国和平独立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之别 讨论探索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爱党情 感升华 新中国在国际上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帝国主义的干 涉破坏进行了复杂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 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了许多国家争取与我国建交 的热潮,证明美国原先“遏制中国”而进行外交封锁的僵局已被打破,我 国外交出现新局面,值得炎黄子孙引以为荣 注意修养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具有高雅的风范,所以能够为国家赢得荣誉、 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他的个人修养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中国承办亚太 经合组织会议,加入WTO等外交成果,直接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统一 大业的进展,同时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万隆会议; 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的演变,中国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向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思路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请大家看书。(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材料分析]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材料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①从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②在这个外交政策下,我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绩?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习题精选三十六 第1题【单选题】 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作自己的一面镜子的大臣是( ) A、姚崇 B、房玄龄 C、魏征 D、杜如晦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当贤明君主 B、减少决策失误 C、笼络人才 D、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他改革制度,注重吏治;他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使国家安定,经济繁荣。”这位皇帝应该是( )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唐太宗统治时期著名的谏臣是( ) A、长孙无忌 B、杜如晦 C、狄仁杰 D、魏征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当贤明君主 B、减少决策失误 C、笼络人才 D、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

第6题【单选题】 唐太宗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据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C、力倡节俭,禁造台榭 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 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速了两岸城市发展 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我国封建社会历时最长的朝代是( ) A、西周 B、唐朝 C、西汉 D、元朝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二、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上课。好,请坐。 师:讲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首先,看这副图,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张图讲的是什么?举手回答。你可以根据他们的穿着、动作猜一猜他们在干什么。 师:看他们的穿着,黄色的很华丽整齐的服装,在看这些美女手中,都抱着花篮,她们肯定在举行某种盛大的仪式。除了她们,还有人在举行这项仪式,我们再看这两幅图,第一幅图上,横幅写着台湾各界黄帝陵谒组团,这个字读作ye,是祭拜的意思,其实这是讲,2005年5月6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祭祀黄帝陵和炎帝陵。 师:我们知道,现在台湾还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台湾亲民党主席来大陆的第一件事就是祭祀黄帝和炎帝,其实不止海峡两岸得人,在世界各地,很多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都会定期祭祀黄帝和炎帝,那黄帝和炎帝是距离我们现在约4000多年的历史人物,为什么到现在我们还要纪念他们呢?他们对历史有怎样的贡献?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课后练习第三十篇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课后练习第 三十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毛泽东经历的历史事件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到上海参加中共一大②飞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③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④指挥三大战役并取得胜利 A、②③①④ B、①③④②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赞颂的是( ) A、上海工人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指的是( ) A、创建了自己的军队 B、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诗句的军队指的是( ) A、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B、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新四军 D、人民解放军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遵义会议②井冈山会师③吴起镇会师④会宁会师⑤四渡赤水河 A、①②③⑤④ B、②①⑤③④ C、①⑤②③④ D、⑤②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之所以说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主要是因为在这里(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粉碎了国民党的五次“围剿” D、取得了抗战爆发后的首次大捷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南昌起义②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③秋收起义④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后辅导练习第三十二篇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后辅导 练习第三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哪些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①端午节②青年节③建军节④国庆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人民面临的严峻考验,从根本上说是( )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能否完成 B、帝国主义的威胁能否解除 C、新解放区的剿匪能否胜利 D、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巩固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对“新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 D、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图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邮票。该邮票发行于( ) A、1949年 B、1999年 C、2009年 D、1951年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探索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时期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这被毛泽东比喻为(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平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除旧布新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是( ) A、中华民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分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 【解析】: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一、二主题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是() A.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B.采用公元纪年 C.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他们”指的是()A.红军B.八路军C.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 3、“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这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 A.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B.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C.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一位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建国初期,“彭大将军”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是( ) A.雅克萨之战B.渡江战役C.百团大战D、抗美援朝战争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B、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了国家主人 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7、1951年,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是()A北平B新疆 C 云南D西藏 8、下列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B人民政权更加巩固C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彻底废除了土地的私有制 9、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D.一五计划的完成 10、如果你需要一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A当时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川教版范文整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初中历史教案 七年级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 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阅读 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 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生活的年代与地域?” 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 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适宜人的生存? 比较体质特征。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 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

小度写范文_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模板

_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下学期已经快要结束了,那么初二的学生该如何应付期末考试呢?历史学科该如何进行复习?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希望对您有用。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第一部分 1、列举一五计划的成就(任选4个) 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辆汽车; 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地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⑤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密切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 ⑦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重工业基地 2、列举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形式 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公私合营

3、列举1980年我国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列举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过程 (1)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2)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5、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上的三件大事。(1)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第二部分 1、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左倾错误泛滥,造成的主要失误是什么?其主要标志?失误的原因有哪些? (1)原因:①对国情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2)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