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思想史(全)

经济思想史(全)

经济思想史(全)
经济思想史(全)

《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2012年9月)

`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西方经济思想史

课程英文名称:History of Western Economic Thought

学时:36学时(每周讲授3小时,讲授1学期)

学分:2学分

授课对象:硕士、博士研究生

课程类别:选修课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开课单位:经济系

任课教师职称要求:副教授或者教授

授课教师:左大培

教学方式:面授

课程内容摘要:

本课程力求尽可能全面地介绍西方经济思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流派及其观点,避免变为单纯讲述当代主流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因此,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那些最重要的思想流派、学派和人物的思想观点,通过这种了解,清楚地知道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西方经济学界关心和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西方经济学家们对这些问题的各种主要的解答以及他们解答这些问题时的主要讨论方式。因此,本课程的讲授中不仅要重点说明当代主流经济学的以个人为本位的导向、个体最优的思维方式、主观效用的准则、边际分析的方法、考虑整个经济中各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的角度、均衡的关注点是如何产生、发展并

逐渐占据统治地位的,并围绕这一主线而说明古希腊和古罗马对私有财产的肯定、重商主义时代经济学说的非道德化倾向、古典政治经济学对以个人为本位的自然秩序的推崇、由重农学派到一般均衡分析对经济各部分之间关联的强调、亚当·斯密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主张、由价值理论—使用价值和“自然价格”概念发展起来的均衡价格观、边际效用价值论在经济理论中的夺取统治地位及其造成的主观主义观点和边际分析的盛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分析所造成的重大变化,而且要尽可能多地介绍与当代主流经济学的思想、观点、方法不同甚至截然对立的各种经济思潮、流派和人物,如古希腊城邦至上的思维方式,基督教的经济道德戒条,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主张,古典经济学的阶级分析,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历史学派的历史主义和发展观念,制度学派的反主流倾向,凯恩斯的非均衡分析等等,以便让学生对西方的经济思想有一个全面而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的:

使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大致了解西方经济学说和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知道在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那些最重要的思想流派、学派和人物的思想观点,知道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西方经济学界关心和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西方经济学家们对这些问题的各种主要的解答以及他们解答这些问题时的主要讨论方式。

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

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世界史特别是欧美国家历史的基本知识

考核方式:

开卷考试或提交课程论文。

教学主要内容:

导论

1.经济思想史的历史

2.探讨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基点

3.经济思想演化的历史阶段

第一篇经济学的史前史:从道德训诫到贸易富国的经济政策

主张

第一章早期的西方经济思想:对于经济活动的道德训诫第一节古希腊的哲人:为城邦利益设计的经济制度规范

第二节古罗马与基督教:私有财产至上与早期社会福利主义的对立

第三节中世纪的圣典主义经济观:基督教的经济道德训条

第二章重商主义:贸易富国的经济政策学说

第一节圣典学说的衰落:世界贸易与民族国家造成的非道德化倾向

第二节重商主义的性质与特点

第三节早期重商主义(硬币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第二篇古典政治经济学:探索以个人为本位的自然秩序

第三章古典经济学的先驱:从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到探讨经济上的“自然规律”

第一节工商业资本主义、实验科学和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

第二节威廉·配第:探讨经济上的“自然规律”

第三节个人主义政治哲学家们的经济观(洛克、诺思、休谟)

第四节从商业中寻找社会剩余之源的经济学体系(斯图亚特)

第五节第一个折衷主义经济学体系(坎梯隆)

第六节重农主义:以农业为社会剩余之源的自然秩序观

第四章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

第一节哲学和方法论基础:以个人为本位的国富观

第二节以劳动为基石的生产理论

1. 论财富的性质与源泉

2. 论劳动分工

3. 论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

第三节价值和交换理论:系统说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1. 对货币的起源和使用的说明

2. 价值理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3. 价值理论:劳动与价值

4. “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利润与地租

第四节分配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揭示社会阶级的经济根源

第五节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主张:作为理想境界的自然秩序

1. 崇尚经济自由的理由:经济进步

2. 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3. 对重农主义的批判

第五章古典经济学发展为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阶级分析:以李嘉图为代表的

古典经济学体系

第一节李嘉图在方法论上的贡献:假设推理

第二节李嘉图的交换价值理论:严格的推理暴露的古典经济学的致命弱点

1. 交换价值的源泉及其测度:彻底的劳动价值论

2. 工资和利润水平对交换价值的影响:放弃劳动价值论

3. 地租对交换价值的影响:奠定有关“租”的现代理论

第三节李嘉图的分配理论:论证经济利益上的阶级对立

1. 工资、地租和利润的关系

2. 机器的影响

第四节马尔萨斯对古典经济学体系的贡献

1. 收益递减论:早期的边际生产力理论

2. 人口理论:古典经济学的工资理论的支柱

第五节李嘉图的国际贸易与金融理论:奠定现代的基本理论

1. 收入份额与谷物法

2. 比较成本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3. 金本位制下的国际金融和货币制度的运行机制

第六章对古典经济学的各种非议:对个人本位观与自然秩序观的否定

第一节浪漫主义:否定个人本位

1. 西斯蒙第的批评

2. 德国的浪漫主义

第二节国家主义的经济学:李斯特

1. 重视民族传统的历史分析

2. 国家利益与生产力论

3. 幼稚工业保护说与经济发展阶段论

第三节历史学派:否定自然秩序观

1. 历史学派的特征

2. 罗雪尔

3. 希尔德布兰德与克尼斯

第四节空想社会主义:非资本主义的自然秩序

1. 一般特征

2. 圣西门与“实业制度”

3. 傅立叶与“法郎吉”

4. 欧文与“新协和试验”

第七章古典经济学的危机

第一节理论危机的根源

1. 古典经济学的缺陷和难题

2. 李嘉图学派及其解体

3. Cairnes 的最后辩词

第二节宏观经济理论上的冲突

1. “萨伊定律”

2. 马尔萨斯的政治哲学

3. 马尔萨斯论有效需求与非生产性消费

第三节关于资本积累的争论

第四节李嘉图派的社会主义学说:从古典经济学中得出的危及资本主义的结论

第五节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从古典经济学中发展出来的阶级统治和剥削的理论

第八章古典经济学的综合:折衷主义的古典主义时代第一节古典经济学在欧洲的传播

第二节论证各阶级同样重要的“古典”经济理论:马尔萨斯和萨伊

第三节西尼尔和穆勒论经济学的方法论

第四节西尼尔的经济理论:向主观主义方向发展

第五节穆勒的折衷主义体系

第六节国际贸易与相互需求理论

第七节对经济自由的重新表述:社会主义思潮的回声

第三篇现代经济学:经济学的主观化和数学化

第九章现代经济学的兴起:主观化和数学化的经济学第一节现代经济学的某些渊源

1. 杜能的边际生产力论

2. 劳埃德的边际效用说

3. 戈森定理

第二节“边际革命“:主观主义和数学化的理论革命

1. 杰文斯:数学化与心理化相结合

2. 门格尔与主观主义经济学

3. 瓦尔拉斯与一般均衡论

第三节边际分析的扩展:第二、三代

1. 威克斯蒂德与埃杰沃斯

2. 庞巴维克

3. 帕累托与对一般均衡的判定标准

第四节方法论之争:奥地利学派与新历史学派第十章折衷主义的新古典经济学体系:马歇尔

第一节马歇尔的折衷主义方法论

第二节割裂世界的价值论:局部均衡分析

第三节区分短期和长期:折衷主义在分析方法上的依据

第四节边际生产力论与主观心理论相结合的收入分配理论

第五节马歇尔的宏观经济观:接受萨伊定律

第十一章对新古典主义的挑战:强调社会性

第一节多文化发展的孕育与积累

第二节制度主义的批判:“制度重要”

第三节皮古的福利经济学:追求社会的福利

第四节捍卫新古典主义

1. 奈特论经济学的方法

2. 奈特对皮古的反应

第十二章新古典传统:弱点与改进

第一节新古典价值论中的某些“黑点”

1. 关于厂商需求曲线的假设

2. 关于收益规律的假设

第二节张伯伦的均衡分析

第三节不完全竞争理论

第四节“希克斯革命”

第四篇当代: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规范制度时代的经济学

第十三章凯恩斯革命:为政府的宏观需求管理寻找论据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的复兴:现实的压力

第二节凯恩斯对新古典经济学假说的批判

第三节凯恩斯的理论框架

第四节妨害充分就业均衡的障碍

第五节奠定国家干预主义的传统

第十四章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发展和演化: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妥协

第一节凯恩斯主义的分化

第二节 IS-LM 模型: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静态均衡化

第三节 AD-AS 模型:宏观经济学中的新古典主义

第四节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一体化:以什么为基础?

第十五章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各流派:新古典经济学的反击第一节货币主义:新古典经济学宏观分析的老传统

第二节理性预期学派:回到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新道路

第三节弗赖堡学派:从新古典经济学中必然得出的结论

第四节供给学派:新古典微观分析的宏观运用第十六章将制度内生化的现代经济学变种:基于理性人的

制度分析

第一节“经济学的帝国主义”

第二节公共选择理论

第三节新制度经济学

第四节“贝克尔革命”

第五节新经济史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经济学说史》(第2版),姚开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要教材)

2. Landreth, Harry; Colander, David C.: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中译本《经济思想史》,(美)哈里·兰德雷斯、大卫·C·柯南德尔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版

其它参考文献,见上述两部教材中的参考文献

课程论文

分3部分,每一部分2千字,共6千字:

第一部分:

概略说明西方经济思想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然后在下边所罗列的思想流派、学派和人物中任选一个,说明其经济思想的主要特征及其在西方经济思想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亚里士多德,重商主义,重农学派,弗朗索瓦·魁奈,理查德·坎蒂隆,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萨伊,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德国历史学派,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古斯塔夫·施穆勒,卡尔·马克思,奥地利学

派,卡尔·门格尔,欧根·冯·庞巴维克,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莱昂·瓦尔拉斯,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约翰·贝茨·克拉克,新古典经济学,阿弗里德·马歇尔,古诺(Cournot),瑞典学派,维克塞尔,美国制度学派,托尔斯坦·凡勃伦,凯恩斯,熊彼特,皮罗·斯拉法,德国弗赖堡学派,芝加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

第二部分:

在下边所列的各个问题中任选一个,说明西方经济思想和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中有关该问题都出现过哪些思想观点:有关价值或“自然价格”的理论学说,有关收入分配和“剩余”的理论学说,有关国际贸易的理论学说和政策主张,有关“均衡”的学说,有关社会秩序与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有关效用与偏好的理论学说,有关分工与迂回生产道路的学说,有关交易与货币的形成的学说,有关萧条与经济周期的学说,有关通货膨胀与货币数量论的学说,有关利息与高利贷的学说,方法论论争。

第三部分:

在下边所列的经济学名著中任选一本阅读并写出读书报告。该读书报告可以是一个全面的概述,也可以是专门就特别的有心得之处所作的详细论述:

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理查德·坎蒂隆:《商业性质概论》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莱昂·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

卡尔·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

欧根·冯·庞巴维克:《资本实证论》

约翰·贝茨·克拉克:《财富的分配》

托尔斯坦·凡勃伦:《有闲阶级论》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瓦尔特·欧肯:《国民经济学基础》

威廉·罗雪尔:《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

哈伯勒(Gottfried Haberler):《繁荣与萧条》

第三十六章西方经济学说史

近现代的西方经济学是随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扩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于1776年出版以前,西方经济学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有的只是零散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古典经济学为西方经济学形成了系统而又完整的理论体系;发生于19世纪下半期的“边际革命”根本改变了西方经济学的价值论和分配论,形成了精密而又形式化的微观经济理论;20世纪30年代以“凯恩斯革命”为代表的一系列新突破,使西方经济学产生了系统的宏观经济理论和一系列的新发展。

第一节前古典时期的经济学说:西方最初的经济思想

前古典时期是古典经济学以前的时期。这时西方经济学尚未

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西方经济学,有的只是零散的经济思想或经济学说。在西欧漫长的古代和中世纪中发展起来的经济思想,已经确立了后来的西方经济学看问题的基本角度和立场;而在中世纪末期到近代早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成的过程中,占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则把“富国”确立为经济政策的基本准则。

一、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近现代的西方经济学是在西欧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和中世纪的基督教形成了西欧传统文化的主干。在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学术和基督教神学中,已经出现了西方最初的经济学说和经济思想。西方最初的这些经济学说关注的主要是经济活动的道德规范,讨论的主要是人们“应当如何”去从事经济活动。它们为经济活动规定的道德规范依据的又主要是社会共同体的利益。

古希腊学者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曾经比较系统地论述过经济问题。色诺芬和柏拉图都是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曾经是柏拉图的学生。苏格拉底生活在古希腊城邦国家雅典的道德价值受到腐蚀的环境中,力图以自己的劝导给人们以道德伦理上的支撑。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继承了苏格拉底的这一传统。他们论述经济问题的目的,在于给人们的经济活动以道德伦理上的指导。

在现有文献中,色诺芬是最早使用“经济”一词的人。古希腊语中“经济”一词的读音与英文的economy一词相近,古希腊语中该词的原意是家庭管理。古希腊的经济活动以家庭为单位,连奴隶都是奴隶主家庭财产的一部分,“管家”也就成了经济活动的代名词。而古希腊的国家是城邦国家,一个小城市就是一个国家。色诺芬论述经济问题,首先不是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发家致富,而是为了说明什么样的经济活动最有利于城邦国家的社会利益。他认为国家应该最重视农业,因为它可以锻炼出最好的公民和最忠实于社会的人,农人愿意战斗以保卫国家。色诺芬还详尽地考察了能不能、怎样才能增加雅典城邦国家的收入,使公民能够借助于本国的资源来生活。

色诺芬为城邦国家利益而推崇农业、强调为使用价值而进行

经济活动的观点在古希腊具有代表性。柏拉图也有类似的观点。亚里士多德则此作了更详尽的论述。他像色诺芬一样,明确区分了物品的两种用途;供人使用的使用价值和用于交换的价值。亚里士多德说明了物物交换的不便如何导致货币的产生,导致了使用货币的间接交换,又如何导致了为贸易而贸易和追求积累金钱。在他看来,以获取使用价值为直接目的的致富技术是“自然的”,将“获得金钱”当作目的的致富技术则是“不自然的”,而直接用钱生钱的货币放贷则是最不自然的致富方式。在这一类问题上亚里士多德追随的是他的老师柏拉图:柏拉图承认商业的必要,但却鄙视商业,认为货币只是交换用的媒介,反对把它当作贮藏手段,主张禁止放贷和抵押放债。

古希腊的这些思想家们已经认识到了商品经济的基础——分工的重要性。柏拉图等人指明,正是分工的必要导致了城邦国家的产生。亚里士多德强调人类就其本性来说是政治动物,色诺芬甚至还指明了分工的规模取决于市场的大小。但是柏拉图用他的分工学说来论证等级制国家的构想。他提出了著名的“理想国”方案,以解救当时希腊的社会危机。在柏拉图看来,每个人在社会分工中所从事的行业和担任的职务,都应当由他的天生秉性决定。他主张取消统治阶级成员的私有财产和个人家庭,以便使统治阶级的每个成员都能不受个人私利的干扰而服务于城邦国家。柏拉图的理想国成了后来西方的精英治国论的重要思想源泉。但是他的统治阶级财产公有主张很快就遭到亚里士多德的反对。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应当取消私有财产,而应当更明知和自由地运用私有财产。因为人们对公有财产的监护不如对私有财产那样仔细,而且,由于人们天赋的能力和勤勉程度不同,如果在享受财产的机会上不实行区别对待,就会导致争吵。这样,古希腊的学者们已经论证了,为什么必须存在产生商品经济的那两个基本条件——分工和私有财产。

古希腊学者们所追求的社会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色彩。他们所追求的社会利益,只是城邦的公民、城邦的自由民和贵族的共同利益,其中并不包含奴隶们的利益。在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看来,奴隶只是城邦国家的公民的会说话的工具。亚里士多德以柏拉图的方式把奴隶制说成是劳动分工的自然结果:凡具有优良的品格、充分的理智的人,就是天生的主人;只有体力而自己缺乏理智的人则是天生的奴隶。在他们看

来,奴隶们的利益不是他们所追求的;相反地,奴隶只是他们增进城邦国家社会利益的工具。

古罗马同样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但是罗马经济结构的个人主义性质比古希腊强烈得多,贯穿在罗马法里的财产观是无限制的个人主义。这就使古罗马的经济学说在两个方面特别具有特色:一方面是把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强调为正义的原则、建立国家的目的,就像西塞罗所论述的那样;另一方面是直接指导公民、特别是奴隶主、庄园主如何进行经营以使个人致富,加图和瓦罗论农业的著作就属于这一类。但是总的说来,西方的经济思想在古罗马时期没有什么重大发展。西方的经济学说不是古罗马时的加图著作那样的致富术,而首先是从社会利益出发所作的考察。

古罗马时期发生的一个真正重大的转变是:人们逐渐地不再认为奴隶制是自然的、有效率的。罗马帝国末期盛行起来的基督教标志着社会及其意识的两大转变:奴隶制的衰亡表现为基督教关于人人皆为兄弟的信条,从此以后对社会利益的追求就意味着追求社会上所有的人的共同利益,而不能再把某个阶级从共同利益中排除出去;基督教的使徒(保罗)公开宣称:“谁若不愿意工作,就不应当吃饭”。基督教对劳动的崇尚,是后来古典经济学主张的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源泉。

中世纪的欧洲处于封建社会。在长达千年之久的整个中世纪,基督教在欧洲的思想文化领域中都拥有完全的统治地位。这时的经济思想只是基督教神学道德教义的一部分。教会学者们的经济学说根据基督教的教义,谴责贪婪和欲望,要使个人物质生活的改善服从于他的同胞的需要,服从于在天国中得救的需要。早期的基督教反对世俗的财富,谴责对财富的追求,否定贸易与商业的必要。但是到中世纪后期,城镇的发展与贸易的增长使早期教会的不妥协态度无法再维持下去。基督教的神学家们转而从亚里士多德的论证中寻找帮助,力图把神学的教条与当时的经济生活调和起来。在这方面,最伟大的经院哲学家、13世纪的圣托马斯·阿奎那作出了最权威的论证。他援引《圣经》、基督教神学家和古希腊罗马学者的论述,力图说明怎样做买卖才是“合法”(合乎上帝之法)的,放债取息是否合法。他坚持人们应当按照“公平价格”来买卖物品,这种公平的价格就是物品的实际价值;他坚持基督教的传统,认为

贸易活动本身就有点不光荣,贷出金钱以收取高利本身是“违法的”,因为发明货币本来是为促进交换。但是他又向当时的现实让步,承认在许多种例外情况下可以为出借的物品收取利息;他逐一列举了许多种情况,认为在这些情况下可以在交易物品时贱买贵卖;他甚至认为价格可以由于市场情况而围绕“公平价格”波动;托马斯·阿奎那强调,如果在交易中获得的适度赢利被用于维持自己的家计、甚至用于帮助穷人或公共福利,使国家所需物品不致于缺乏,那么从事贸易就是合法的。这一类的神学教义本身只是一些道德的训条,但是它们为后来的西方经济学规定了从社会利益出发的看问题角度;在它们的影响下,后来的西方经济学一直致力于发现商品的“价值”、“自然价格”或“均衡价格”。

二、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流行于16世纪—17世纪,这是西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产生与发展的时代。中世纪末期欧洲的商业活动迅速发展,对外贸易的地位日益重要。在这时的贸易活动中,人们使用贵金属——金和银作货币,只有付出金钱货币才能买入商品。贸易的发展于是就造成了追求黄金的渴望。在15世纪前后,西欧的各大国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封建割据的各小邦融入了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在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推动下,追求黄金的狂热造成了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由此而进一步发展起了繁盛的殖民地贸易,形成了从事这种贸易的垄断公司。在远地贸易的基础上,出现了商人控制手工业劳动者的包买制度。民族国家的君主为了压抑国内割据的封建主并在国际上争霸,需要借助垄断大商人们的经济力量;为了取得大商人们的支持,君主们授予大商人以种种垄断特权,并且使用了一切可能的方式来控制本国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了一整套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这是一种国家控制对外经济关系以增加本国的金银货币的国家干预主义,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就是这种经济实践的理论反映。

重商主义是在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的理论考察,它直接反映了当时的大商业

资本的利益和要求。但是,重商主义之所以能在那个时代占据统治地位,是因为它代表了当时刚刚形成的民族国家的利益,适当了统一的民族国家与大商业资本直接合作以增加本国的贵金属货币、增强民族国家实力的历史要求。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主要还是有关经济政策的讨论,实证的分析在其中只起辅助的作用。重商主义者把商人的利润等同于国家的福利,主张实现国家的政治统一,建立与保持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增强本国在国际上的力量,以便保护和发展本国的贸易。为了表明他们主张的学说和政策追求的是整个国家的利益,17世纪初的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来田第一个使用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这个名称在以后的二百多年中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特别是西方的理论经济学的标准名称。

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核心和政策的出发点是对金银货币的狂热追求和争夺。欧洲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无数的大小邦国,有着相当自由的私人交易和流通。在这种环境中,有了贵金属金银就可以很快买到足够的粮食、武器和其他军需品。因此,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中世纪,积累财宝、储备金银库存一直是国家、教会、君主和封建贵族们准备战争、准备对付灾荒的传统措施。在重商主义时代,刚形成的统一民族国家为了与其他欧洲国家对抗,更是不惜用一切手段来增加本国拥有的金银货币。它与统治着对外贸易的大商业资本结成联盟以达到这个目的。大商业资本以最原始的方式表达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把积累金银货币作为经营的目的。那个时代的经济学说和经济政策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重商主义者把金银货币看成是一国真正的财富。

由于重商主义者把金银货币看得最为重要,充满了积累金银的渴望,他们狭隘而狂热地关注商品的销售,满怀对销售不出去的存货的恐惧,认为把货物卖给别人总比从别人那里买进货物为好,并且反对高利贷,主张降低利率以利于工商业的活动。不过,由于重商主义者的着眼点是整个民族国家,他们关心的只是如何通过对外经济活动增加本国的货币金银量。他们认为,利润只是在流通过程中由于贱买贵卖而产生的;在国内贸易中,一个人的所得只是另一个人的所失,所以国内贸易不会增加整个国家的财富;除了开采金银矿,只有对外贸易才是国家财富真正的源泉;对外贸易的原则应当是“少买多卖”,因为只有

外贸出超才会导致输入金银;为了保证贸易出超和金银的进口,国家应当干预经济生活,发展对外贸易,奖励和监督制造业的生产。但是,对于国家在对外贸易之外的经济活动中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私人经济行为之上的做法,重商主义者们也提出过许多指责。总的来说,重商主义是一种国家干预主义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但是它主张的国家干预和控制主要是在对外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内。

早期重商主义通常被称为“重金主义”,它只着眼于金银货币,强调防止本国金银的流失,主张政府管制汇兑交易,严格禁止金银的出口;在对外贸易方面不仅要求尽量增加出口,而且力求尽可能减少进口,以求在增加金银流入的同进尽可能减少金银的流出,由此增加贸易顺差,换回更多的金银。他们还主张提高物价,反对高利贷。早期重商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作是16世纪下半期英国出版的小册子〈英吉利王国公共福利对话集〉,一般认为其作者是1571年去世的英国人约翰·海尔斯。

晚期重商主义被看作是真正的重商主义或“重工主义”。它着眼于对外贸易,强调进出口的差额,主张在保证有更多的金银运回本国的前提下,允许金银出口。它重视扶植工场手工业以扩大出口,容许货币出口以发展殖民地转运贸易;主张降低本国物价以同外国竞争,还容许借贷,以求最终使对外贸易出超,获得顺差,使更多的金银流入本国。晚期重商主义的著名代表,有17世纪初意大利的安东尼奥·塞拉,英国的爱德华·米塞尔顿(1608——1654)、托马斯·曼(1571——1641),法国的柯尔培尔(1619——1683)。

托马斯·曼是重商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他所写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被视为是重商主义的圣经。在以托马斯·曼为代表的重商主义影响下,英国长期对对外经济活动(包括汇兑、熟练手工业者的流出国外)实行国家管制,以进口关税和禁运等措施来全面保护本国的制造业。这种政策一直实施到17世纪末和18世纪的大部分年代。

法国的柯尔培尔曾任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他在其任内坚决地采取了一整套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这种成为当时法国经济政策的重商主义,被称为“柯尔培尔主义”。

第二节古典政治经济学:最初的经济学体系

17世纪下半期,英法两国就出现了背离以至反对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和否定逐步发展成为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这个时期,英国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发生了产业革命,最终形成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古典经济学适应了这个时代的要求,以自己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大大促进了产业资本的发展。

古典政治经济学建立了揭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最早的理论体系。古典经济学最早研究经济运行机制的客观性,力图揭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的、内在的运行规律;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说明了这一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它将这种分析发展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经济政策上,古典经济学开创了正统西方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传统。

古典经济学包括18世纪法国的重农学派、英国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正统的西方经济学界通常把19世纪初法国的萨伊、英国的马尔萨斯和詹姆斯·穆勒等人也算作古典经济学家,马克思则认为他们是庸俗经济学家。马克思把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的威廉·配第和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等人都算作古典经济学家。

一、古典经济学产生的基础和先驱。重农学派

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社会基础是有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工业的迅速发展。到18世纪初,英国工商业中的包买商制度已经开始过渡到工场手工业的生产组织形式;18世纪下半期纺织业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更在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使英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的工厂生产。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是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工资变成由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讨价还价来决定。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要求有充分的自由竞争。从17世纪末到整个18世纪,英国对外贸易的各个垄断公司逐渐失去了它们的垄断特权,国家和地方管理机构对生产和雇佣条件的许多法令和规定也逐渐被取消。古典政治经济学客观上就是为开展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作论证的。

个人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哲学为古典经济学奠定了思想基础。17世纪初的英国思想家培根为实验科学打下了哲学的基础,指明了从经验现象出发的科学研究道路。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和洛克则把个人主义变为研究社会的基础。他们用一种原子主义的观点看社会,把个人看成社会的起点单位,认为社会是个人的组合。他们强调私利是个人行为的动力,在这一个人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契约论的国家观,认为个人为了自己的私利才订立契约,放弃自己的某些权利,服从主权国家的极大束缚。这种契约论被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和卢梭进一步发展,成为近代西方国家学说的基础。

基于上述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从17世纪下半期起就出现了一系列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先驱,其中最著名的有英国的威廉·配第(1623—1687)、达德利·诺思(1641—1691)、哲学家约翰·洛克(1632—1704)和大卫·休谟(1711—1776)、坎蒂隆(1680—1734)以及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等人。他们(特别是配第)已经表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其中包括:

——把经济学当作一门经验科学来研究,强调尊重客观的“自然规律”,配第还为统计学的创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布阿吉尔贝尔、配第、坎蒂隆等人强调只有生产领域才能创造财富。布阿吉尔贝尔认为只有农业生产才是财富的源泉,配第则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配第、洛克、坎蒂隆和布阿吉尔贝尔探索了决定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和收入分配的客观规律。配第认为,耗费了等量劳动的白银与谷物价值必然相等;另一方面,他又用劳动者的“口粮”来代表劳动者的工资,认为它必须能使劳动者维持生活、从事劳动和生儿养女。布阿吉尔贝尔强调供求关系所造成的价格变动会使劳动按正确的比例分配于各个产业部门。这些论点后来进一步发展为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和工资理论。

——配第和坎蒂隆说明了地租、土地价格与利息的决定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配第认为,地租乃是收获所得扣除种籽和生产者工资后的余额。他力图从地租得出土地的“自然价值”,认为土地的价值等于21年的地租收入。使用21年来把地租收益资本化,是因为在这样长的年限中可以祖孙三代共同生存、共同享有土地所得。配第还认为,地租与土地价值的比率同时

就决定了借贷资本的利息率。配第、洛克和诺思都根据这样一套理论而反对国家用法律来限制利息率。

——否认过多的货币金银会对一国有好处,从而动摇了重商主义的理论根基。配第指出,只是在能促进贸易和产业时才需要货币,一个国家所具有的货币既可能过少,也可能过多;洛克则认为,货币总有把握交换出去,因此货币的价值是由其数量决定的。不过配第和洛克仍抱有重商主义观点,主张出口应大于进口。休谟则认为一国的对外贸易不可能永远是出超或入超;商品的价格将永远与货币数量成比例,流通中货币量的变化将影响物品的价格。而坎蒂隆则更进一步指明了国际汇兑自动平衡的机制:如果一国长期出超并从国外吸入金银,该国流通的货币量就会变多,使该国的土地和劳动逐渐变贵,最后使该国的对外贸易变为逆差。这样就逐步发展起最初的货币数量论和国际汇兑理论。

——批评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主张经济自由主义。配第强调国家的存在是为了保护私人的财产,个人虽然因此应该对国家的开支作出贡献,但是国家在开支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厉行节约,而个人对国家开支的贡献应按财产的比例计算。布阿吉尔贝尔也拥护直接税、反对间接税。诺思更彻底地与重商主义决裂,不妥协地主张自由贸易。在论证自由贸易的主张时,他把公共利益等同于个人利益,把全世界看成是一个国家那样的同一个经济单位,据此强调一切贸易都是有利的,因为没有人会作一件无利可图的事。

到18世纪中期,已经出现了系统论述经济原理的著作,这就是坎蒂隆的《商业性质概论》和詹姆斯·斯图亚特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但是,斯图亚特认为利润来源于以高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商品,因而阐述的是重商主义的理论观点。

批判重商主义的思潮在18世纪下半期发展为彻底否定重商主义的经济自由主义。首先系统地对这种经济自由主义作了理论上的论述的是法国的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是18世纪下半叶法国古典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所组成的学派,其创始人和领袖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宫廷御医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重农学派的另一位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曾经担任过法国财政大臣的杜尔阁(1727—1781)。重农学派以“纯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流通为中心,系统地说

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内在联系,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解;它最早对古典学派的经济自由主义作了理论上的认证。

重农学派坚决反对重商主义的思想方式,强调一国真正的财富(“纯产品”)只能来源于物质生产部门。他们把农业看作是惟一创造财富的生产部门,认为只有农业才能使物质财富的数量增加,才生产出“纯产品”(即产品扣除生产耗费后的余额)。工业只是加工农业生产的原料,改变物质财富的形式,商业只进行流通,它们都不能增加物质财富的数量,因而都是“不生产的”。基于这一基本思想,魁奈提出了著名的《经济表》,以数字例证的形式说明了当时法国的社会总产品的再生产、流通和分配。它将社会划分为三个阶级:生产阶级,即从事农业而生产“纯产品”的阶级,包括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土地所有者阶级,即以地租形式占有“纯产品”的阶级,包括地主及其仆役,还有君主、官吏和教会等;不生产阶级,即不生产“纯产品”的阶级,包括从事工商业的资本家和工人。在这一划分的基础上,《经济表》以假设的数字说明了各阶级之间一年里所进行的买卖活动,说明商品流通如何由各阶级之间分别进行的买卖所构成,这些买卖又如何将整个社会的各种产品分配给需要它们的消费者和使用者,并使货币流回到它在流通中的起点,从而满足社会再生产重新开始的一切条件,使整个经济又可以以同样的规模重新开始一轮新的再生产。

重农学派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上述分析后来为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当代的投入产出分析提供了参考。当时,重农学派将这种分析用于论证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经济政策。它仅仅把农业看作是“生产的”,理由是土地是财富的惟一源泉。依据这一观点,重农学派主张实行单一的土地税,由土地所有者阶级负担全部租税,并且自由地出口粮食。

重农学派所主张的“重农主义”,其法文原意是“自然的统治”。他们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存在着“自然秩序”,即合乎理性的秩序,它是由上帝制定的秩序。人类社会现有的政治制度和法律规章等都是“人为秩序”,它必须与自然秩序协调一致,否则社会就会产生种种弊病。重农学派认为他们的学说的任务就是阐明“自然秩序”,使“人为秩序”符合“自然秩序”。而实现“自然秩序”的惟一途径是自由放任,实现

经济思想史名词解释

?批判性理性 6 主张对理性应该采取批判的态度,认为普遍有效的科学理论并不来自经验归纳,科学理论是通过不断的证伪、否定、批判而向前发展的。是一种多元而批判的理想主义,是演化理性主义的传统 发展脉络:古希腊哲学家用推理方法潜心检验一切事物,并形成了自由研究和自由讨论的学术精神,无论是自然学派还是智者学派,都在辩论和批判中相互吸收发展到后期形成了卡尔·波普所称的批判理性主义。 显著特点: 1.突出强调理性的批判性和这种批判精神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2.重视本体论的研究并系统的阐述本体论的哲学主张 3.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哲学,扭转了语言分析导向,尤为科学哲学与科技政策的结合开辟了道路。提出大胆猜测,按“可证伪度”的大小与经验两者来检验理论与事物。 ?肯定性理性 7 是一种一元的理性,是单向度的,强调归一论,即世界由物质构成但社会又是有变动性的;认为自然世界存在一定的发展规律,从而出现了自然主义发展观的萌芽。是建构理性主义的传统 基本特征及原则: 1.把既定事物看成是对真理的肯定,接受一切现存的事物。 2.服从被给予的现实,试图确立万事万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把新生事物的产生,看成是按过去的标准予先决定的。 3.反对对现存事物的否定。 ?演化理性主义 建构理性主义蔑视和贬低非理性的或未被理性充分理解的事物,它假定人生而具有知识和道德秉赋,因而人能够根据理性原则对社会精心规划,并尽可能抑制乃至消除一切非理性现象。典型例子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高度的建构主义的直接应用。人为创造说,强权即公理也是自然主义发展观的应用。这也是西方形而上哲学的源头,理性不仅支配了西方人的生活,而且还为个人主义夯实了基础。 它还认为,道德、宗教、法律、语言、文字、金钱、市场等一切文化制度都源于发明或设计,都是“精心设计之物”。此外,建构理性主义不承认“抽象”是我们大脑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更倾向于特殊和具体。它认为理性能省掉抽象而完全掌握“具体”和所有的特定细节,因而可以实在地掌握“社会过程”。建构理性主义宣称:适用于历史的观念,也适用于未来的纲领;对自己行为了如指掌的人类,应当运用理性所赋予的设计能力,按部就班地创造一种文明。具体讲,建构理性主义认为:第一,所有有益于人类的制度,都是人们在意识到它具有可预料结果的情况下发明出来的,因此人们也应按这种方式去创造这样的制度;第二,只有当我们证明这些制

经济史 、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以及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经济史、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想解释一下什么是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及经济思想史。 一、经济史 经济史是以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具体发展演变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横跨历史学与经济学,具有双重属性。它要求我们还原真实的历史。经济史学界广泛开展了关于古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萌芽等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经济史研究过去的经济实绩。因此学习研究经济史可以为现实经济建设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要求我们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的发展做出时序性、规律性的阐释。因而经济史分析过去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让我们借鉴历史经验来研究经济运行的框架。并在合理的经济框架中解释现今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带来的实绩。经济史是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源泉。这样的创新是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的。也正因为这样,才能更容易推动理论的创新。所以经济史可以说是经济学的“源”。并且可以为经济学的实证方法提供基础。一部人类经济史,是市场和市场经济产生、发育的历史,是走向市场化和市场化演变的历史。市场化将古代、近代和现代经济相互贯通,从中可以看到经济现代化产生、发展的过程。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 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再到凯恩斯的通论。如今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枝繁叶茂,几乎覆盖了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所有方面。建国后,经济史学界广泛开展了关于古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萌芽等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这些讨论加深了人们对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发掘和积累了有关经济史的资料,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经济史研究的骨干,尤其是明清经济史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论著数量成倍增长,伴随着正本清源,回归学术本真,经济史学界对既有问题的探讨进一步延续与深化,同时开辟了新的学术领域,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拓宽了近代经济史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破时限、放归整体,因此,我认为未来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而经济史作为经济分析的方法之一,不仅能告知历史条件和历史的真实状况,还能借助于历史综合分析的方法推知一些不同于经济学方法的结论。前者对于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偏好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背景知识,后者可以引发经济学家作更深和更全面的思考。总之,经济史不能替代其他研究方法,但也决不是可以忽略的经济分析方法。 一、经济思想史 “经济思想是人类社会经济环境的产物, 某一个时期或某一个地域, 产生某一种的经济环境, 便随着产生某一种特殊的经济思想。换句话说, 就是产生某一种的经济理理论。”经济思想史研究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种见解、主张、政策方案,以及它们赖以产生的思想基础和相互之间的影响等,其中不但包括早期人类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原始观念、见解和主张,也包括以后各个时代产生的比较成型的系统理论化的经济学说。任何文化形式的产生与发展都是时代的产物, 经济思想作为社会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与发展总是受到社

经济思想史单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被马克思称为重农主义体系发展最高峰的代表者是(分数:1分) A. 坎梯隆 B. 布阿吉尔贝尔 C. 杜尔哥 D. 魁奈 标准答案是:C。 2、亨利·乔治将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分数:1分) A. 土地垄断和投机 B. 消费不足 C. 生产过剩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标准答案是:A。 3、杰文斯提出的作为主观价值衡量标准的“最后效用程度”指的是(分数:1分) A. 总效用 B. 平均效用 C. 边际效用 D. 序数效用 标准答案是:C。 4、约翰·洛克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是(分数:1分) A. 《贸易论》 B. 《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 C. 《赋税论》 D. 《政治经济学概论》 标准答案是:B。 5、提出“经济”和“货殖”区别的古希腊思想家是(分数:1分)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色诺芬 D. 亚里斯多德 标准答案是:D。 6、斯密思想来源的三个主要部分是(分数:1分) A. 唯心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重农主义 B. 唯物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历史学派 C. 唯物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重农主义 D. 唯心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历史学派 标准答案是:C。 7、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利息取决于利润的是(分数:1分) A. 范德林特 B. 洛克

C. 配第 D. 马西 标准答案是:D。 8、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分数:1分) A. 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B. 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 C. 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规律 D. 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标准答案是:C。 9、巴师夏“经济和谐论”的理论基础是(分数:1分) A. 效用价值论 B. 劳动价值论 C. 服务价值论 D. 生产三要素论 标准答案是:C。 10、以阶级利益调和论为资本主义辨护的美国早期经济学家是(分数:1分) A. 富兰克林 B. 汉密尔顿 C. 凡勃仑 D. 凯里 标准答案是:D。 11、古希腊的经济思想产生于(分数:1分) A.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早期 B.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奴隶社会早期 C.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奴隶社会末期 D.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原始社会末期 标准答案是:B。 12、亨利·乔治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分数:1分) A. 土地问题 B. 工资问题 C. 价值问题 D. 就业问题 标准答案是:A。 13、法国重农学派产生于(分数:1分) A. 17世纪50 – 70年代 B. 17世纪70 – 90年代 C. 18世纪50 – 70年代 D. 18世纪70 – 90年代 标准答案是:C。

经济思想史(期末)

经济思想史 一、简答题 (一)重商主义的主要信条 (1)货币财富观:认为货币(金、银)是最好的财富,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货币。 (2)财富源泉观: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除了开采金银矿外,商业是获得货币财富的唯一源泉。在商业中,国内贸易不能增加一国货币总量,只有对外贸易才能使一国货币财富增加。而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少支出多收入,实现外贸顺差。国内的商品生产应服从于外贸出口需要,主张鼓励和发展有利于出口的本国工场手工业。 (3)主张强大的民族国家的积极干预。认为在一定的财富存量条件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分配是“零和博弈”。对外:连年战争争夺殖民地,贸易垄断。对内:反对妨碍国内商品自由流动的各种税、费;积极发展本国有利于贸易顺差的手工业;奖励增加人口和管制食物价格;强调生产劳动的重要性 总之,重金、贸易顺差和国家干预是重商主义思想的主要信条。 (二)重农主义的主要信条 1、自然秩序 重农主义经济学说的哲学基础是“自然秩序”的观念,“自然秩序”的核心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重农主义者自己把“自然秩序”说成是上帝安排的秩序。他们把认识和根据自然秩序制定社会规则的任务寄托在封建“开明君主”的身上。寄望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改变当时法国的状况。 2、自由放任 反对一切封建主义、重商主义和各种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提倡对内的工商业自由,对外的贸易自由。 3、重视农业 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它能生产出超过自身投入的剩余,而工商业都不具备生产性。 4、对土地所有者课税 一个国家最好只征收一种赋税,即对地租征税。因为征税对象只应当是新财富,而只有农业生产剩余,并且以地租形式为地主阶级获得。如果对农业课税,将侵蚀农业的再生产基金;而对工商业课税,只能提高工业品价格,最后还是会转嫁到地主阶级身上。 5、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经济行为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经济的重复循环。 总之,重农、自由放任和经济整体之间密切联系是重农学派思想的主要信条。 (三)边际学派的主要信条 1. 采用边际分析方法,关注经济中的边际量。边际分析方法强调决策时最后一个经济变量成本收益对比的重要性。 2. 理性人假设和最大化原则。经济主体进行经济决策时是理性的,追求个人快乐、享受、利益的最大化,避免痛苦。 3. 以微观经济为重点,分析单个消费者、厂商的经济行为。 4. 采用抽象演绎法,反对历史方法。 5. 强调完全竞争。边际主义者往往把他们的分析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基础上。根据这个假设,经济主体是价格的接受者,根据市场价格做出决策。 6. 强调需求在商品价格决定中的作用,和古典经济学家强调供给(成本)形成鲜明对比。 7. 强调商品的主观效用。 8. 均衡原则。边际主义者认为,经济力量一般会趋于均衡,一旦偏离,相反的作用力 就会发生作用,向新的均衡趋近。

金融系《西方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霍翠凤、王超)

《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霍翠凤王超2012年12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40L171Q-0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选修 3.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 5.适用专业:经济学、金融学、工商管理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设置本课程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史的基本知识及其主要发展脉络,从中了解到西方经济理论,特别是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变化过程,学会比较和分析各种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的关系,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以及经济理论与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与解决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问题的能力,以便以后能较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较好地理解我国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方针。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二)具体教学内容安排: 绪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言部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学习的意义和必要性,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和相关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 课时分配:2 个学时 教学内容 一、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学科特点 与经济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相比,经济思想史的特点突出表现为: 1.属于社会经济发展史和人类认识史的共同产物——或者说,是主观认识的主体(人),不断研究和认识经济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客体的产物。 2.经济思想的延续有很强的传承性、或者说很强的关联关系。每一代人都从上一代人的思想中学到和吸收一些东西。 二、学习西方经济思想史的意义及必要性 1.学习经济思想史有助于了解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来龙去脉,加深对它的理解和认识。

2.有助于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史与经济思想史的关系,把握经济思想演变的脉络和方向。3.有助于从前人的智慧结晶中获得启迪。 三、西方经济思想史的主要线索 可以概括为“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第一次革命,是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的革命,以1776 年出版《国富论》为标志;第一次综合,是约翰·穆勒的综合,以1848 年穆勒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为标志;第二次革命,是开始于19 世纪70 年代的所谓“边际革命”,主要是由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瑞士洛桑的法国人瓦尔拉斯等人推动的;第二次综合,以马歇尔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为标志;第三次革命是凯恩斯革命,以1936 年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为标志;第三次综合,以保罗·萨缪尔森1948 年出版《经济学》(第一版)为标志。以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的内容为线索,有利于我们从全局观念和整体高度把握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的大致脉络。 第一章欧洲奴隶社会的经济思想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古代奴隶社会的一些关于商品经济的早期经济思想,从而认识到任何一种比较成熟的经济体系都有其最初的萌芽阶段,了解这些经济思想在历史上的联系。 课时分配:2 个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古希腊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奴隶制社会,也有大量小生产者。商品货币经济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都已经出现。 二、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财富观;价值观;对农业的重视;对分工的看法;对价格变动的看法;对货币的看法三、柏拉图的经济思想对于社会分工的看法;对交换的看法;对高利贷的看法。 三、亚里斯多德的经济思想 对“经济”和“货殖”的区分;对货币职能的认识;对交换行为的看法。关于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 四、古希腊文化对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 主要分析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与古希腊三段论逻辑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假设、论证、验证。其中,前提假设最为关键。前提假定条件的变化足以导致不同的理论分野乃至理论的变革。包括经济学在内的这种研究范式直接起源于近代科学、理性主义的兴起,但更根本更深层次的渊源却是古希腊文化。 第二节古罗马的经济思想 一、古罗马经济产生的背景 奴隶制社会,但有了大商业和高利贷,政治和法律思想有较大发展,经济思想包含其中。 二、古罗马农学家的经济思想:对于农业的重视。 三、古罗马哲学家的经济思想:西塞罗对大商业的重视。 四、古罗马法学家的经济思想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

中国经济思想史期末重点

简答 一⒈孔子的义利思想 1)义以生利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致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唯独礼器与名爵,不能够借给别人,这是您的职责啊。 (您通过封授)名爵而获得(臣子的)信忠,因臣子的信忠才能帮您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得好才会使人遵守礼法,人人遵守礼法才会做仁义之事,对人仁义则利人利己,获得好处。使普通的百姓都能享受利益,获得好处,这才是为政(治理国家)的大事啊。 (2)见利思义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而不忘乎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患难,见得思义” 君子有九种思虑:看的时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没有;听的时候要想想听明白了没有;侍人的脸色要想想是否温和;对人的态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说话要想想是否忠诚;做事要想想是否认真;有了疑问要想想怎样向人请教;遇事发恕时要想想后果;有利可得时要想想是否正当。 3)取之有义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要取财有道,由不义之财得来的福与贵,对本人来说就像浮云一般没有任何的意义。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如果你这个国家有治国之道,但是结果还是贫穷,那么是耻辱的 如果你这个国家没有治国之道,就算你是富贵的,那么还是可耻的 ⒉孔子的财政思想 ①国家财政开支方面——节用论 在礼仪上的消费,孔子主张“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讲究铺张扬厉和形式排场. 外事礼仪中,孔子也认为要张扬。“子贡欲废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子贡想在祭祀时,省去活羊。孔子说:“子贡啊!你爱惜羊,我爱惜礼。”(②以“周礼”为统摄的财政思想 ③维护“籍田以力”反对“初税亩”和“相地而催征”的财政观 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讳言财利的财政观 ⑤重本轻末的财政思想 ⑥“敛从其薄”、“节用”的财政支出思想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收入思想 ⑦藏富于民的财政分配思想 ⑧注重公平,统筹兼顾的财政分配思想)可作参考适当补充 二⒈孟子的恒产论及其影响 恒产论:人们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是稳定社会秩序、维持“善良习惯”的必要条件。 ①“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精华整理版)

1、欧文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想社会,这一理想社会的基层组织是合作公社。 2、被称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的代表著作是《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 3、继《资本论》之后,恩格斯在其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更加集中而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4、魁奈在《经济表》中,创建性地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5、马克思确立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6、晚期重商主义又被成为贸易差额论,法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柯尔培尔,他所推行的经济政策牺牲了农业发展,使法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7、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集中反映他经济思想的著作是《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8、傅立叶把他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称为和谐制度。 9、大卫·李嘉图的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0、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说的核心和理论基础是主观价值论。 11、凯恩斯认为,在存在多余生产能力的情况下,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这一说法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为凯恩斯定律。

12、马尔萨斯的代表著作是《人口原理》,在该书中他用很大篇幅竭力反对当时英国实行的济贫法。 13、斯密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决定商品的价值,这在后来被成为商品真实价格。 圣西门把他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称为实业制度。 14、李斯特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归为五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 15、坎蒂隆在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最早较为系统地论述了重视农业的经济思想,其最重要的经济著作《商业性质概论》阐述了一系列农业的重要思想,是重农主义思想萌芽的重要标志。 16、凯恩斯的代表著作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定律的核心思想是:如果存在多余生产能力的情况下,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 17、马克思所撰写的《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完成,标志着马克思已最后完成了《资本论》三大卷的全部手稿。 二、名词解释 1、色诺芬 “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色诺芬的《经济论》中,由希腊文的“家庭”和“管理”两词派生来。他在《经济论》中强调,经济(家庭管理)应该成为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研究的是:优秀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使自己的财富不断增加。

经济思想史1-10章课后答案

经济思想史课后习题 第一章 1、它们分别是传统惯例、权威、强制方式、市场。它们不都存在经济学范围类,也有跨学科的。 2、是一种正常的划分,因为它们符合主流的现代经济学的要求。两者之间没有研究先后之分,因为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微观经济理论始于对个体的分析,并且扩大到对社会的分析。宏观经济学始于对社会的总体分析,并向下发展到对个体的分析。 3. 两种主张都正确,他们并不矛盾,无论什么历史总是有趣的,它是一面镜子,通过前人对事物的认识,我们可以收获更多的新发现,使问题更明晰,况且关于如何解决稀缺性的经济学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4、 相对论者在处理某项经济理论时,会注意构建那个理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也就是说研究方法是概念和历史的结合,不注重谁对谁错 注重概念从错误到正确(逐步趋向真理)的过程,而绝对论者注重由错误到正确(逐步趋于真理)的过程。 5、 通过指出不足和矛盾,它们给主流观点传授花粉,使其保持正直和诚实。例如马歇尔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看见主流发展和非主流发展的相互作用,通过糅合历史导向的经济学家和抽象的理论家之间的竞争主张,创立了新古典经济学。 6. 他认为私人财产在社会中发挥着有益作用,不应当制定规则来限制私人手中的财产数量,他一方面谴责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同时又认可私人财产的权利,亚里士多德赞同在更宽泛的背景下看待经济活动,通过减少消费改变人们的态度,来对待稀缺性的问题 7、 戈森关于边际效用的著作虽然先于杰文斯、门格尔与瓦尔拉斯的著作,但是没有后者影响的巨大,作者就没有将他的包含进来。

9、 实证经济学是关注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经济学关注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是经济学的哲学分支,经济学艺术关注政策问题,它将经济学的科学性和规范经济学联系起来。 10、 减少无知;在经济思想史中其实研究的是货币、物价、供给、需求这些永恒的主题,但我们先人在不同时代提供的新经验、新概念、新推理。这会启发我们,并提高和改变我们的认知。 第二章 1、 管仲的思想表明经济观点没有独立于制度结构的直接政策含义。变革制度结构,就改变了政策含义。现在中国在经历一场重大的经济改革,我们可以借鉴当初管仲那样积极构建政策来适应他所处时代的制度结构的方法来实行经济改革。 2、 不是考虑经济体的稀缺性,将经济体的更多问题的解释用于调和与宗教的关系,不明白边际效用。 3、 利用惯例、权威来配置稀缺资源不是达到资源的合理高效的利用而作为一种强权手段,使资源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无法做到公平和公正,但是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是以价格为信号来实现的。 4、 不适当,因为无论是在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中,都或多或少包含四种分配的方式,这就会使经济学和政治、社会相关,且经济学包含人的种种选择性问题,自然跟心理学有关。 5、 关注生产者和家庭有效管理方面,而不是经济体社会层面上。 6、 亚里士多德认为私有财产作为一种动力,会导致更多的经济活动。他一面认可私有财产的权利,又一方面谴责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 7、

经济思想史的学科特点

经济思想史的学科特点 1.经济思想史的概念。经济思想史讲的是西方经济思想史,有时也叫做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是研究西方各个国家各个 历史时期出现的经济观点、经济思想、经济学说以及产生的经 济学政治背景,及这些经济思想所起的作用和在历史上所占的 地位及每个历史阶段,各个人物,各个学派之间的承袭、更替、对立关系。简言之,就是经济学说或经济思想由古至今的变化 和发展过程。 概括地说,从时间和发展的角度讲,经济思想史是由古至 今经济思想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其主要的内容是关于近代和 现代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思想和学说。 2.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包括经济思想产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至20世纪30、40年代时间内的经济思想和和学说。 (1)萌芽及早期经济思想阶段: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经济思想史主要是市场经济发展或者商品经济发展和形成过程 中的各种思想或学说,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自然经济占主导 地位,所以大量的经济思想的产生只能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 (2)系统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出现阶段:15世纪末从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开始到17世纪。 (3)政治经济学正式成为系统的独立学科阶段:从18世 纪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到19世纪30年代以前。 (4)经济思想的分化阶段:19世纪30—40年代。

(5)当代经济思想阶段:20世纪30—40年代以后直至当前。经济思想史这门课程从第5个阶段基本就不包括在内了。 3.经济思想史的性质:阶级性和历史性经济思想史综合的学科非常多,其中一个就是历史学的知识,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经济思想的发展。所谓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中,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学说,而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又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出现和它相应的各种经济学说。例如:我国从封建社会就开始出现了小范围的商品经济,也形成了一些经济思想但是还不系统,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经济理论和学说主要来自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或者是苏联的经济思想和学说,虽然都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总的经济学理论是很多经济学理论并存,如: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以同一个社会生产方式,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经济学说。 所谓阶级性是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对社会生产关系的认识极不相同,而且有着本质的差别,由于经济学说研究的对象会涉及到各个阶级的物质利益,所以在阶级社会中,各种经济学说会有鲜明的阶级性,不会存在统一的经济学说。 4.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就是阐述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或居支配地位的经济观点、经济思想、经济学说的发生、发展及其相互联系的历史。 5.研究经济思想史的目的(1)一般地说,研究经济思想史的目的是要找出经济思想或理论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共同点和特殊性,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从而帮助我们在

经济思想史总结

边际学派 1、边际学派概览(12.1) 12.1.1边际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后的一百年时间里,和生产力巨大发展相伴随的是一系列新社会问题: –财富和分配的不平等 –频繁的经济危机 –19世纪50、60年代劳资冲突日益严重 ?古典经济学自由主义思想对论证社会和谐无能为力;而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有沦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的倾向。 ?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 –主张进行革命,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主张倒退回小生产的经济浪漫主义思想; –主张通过限制财产权利、进行收入再分配等措施对社会不平等进行修正的改良主义。 ?边际主义者反对以上任何一种解决方案。 ?他们的方法:新起炉灶,彻底推翻以劳动价值论、客观价值论为基础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继续为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制度辩护。 ?因此,和古典经济学相比,在指导思想上是继承的;在理论和方法上是革命的。 基本立场: ?私有财产和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在于:能够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需要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因而(财产私有制+自由竞争)是实现社会和谐与均衡的最佳制度。 12.1.2边际学派的主要观点 1.采用边际分析方法,关注经济中的边际量。边际分析方法强调决策时最后一个经济变量成本收益对

比的重要性。(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中提出的边际原理) 2.理性人假设和最大化原则。经济主体进行经济决策时是理性的,追求个人快乐、享受、利益的最大 化,避免痛苦。 3.以微观经济为重点,分析单个消费者、厂商的经济行为。 4.采用抽象演绎法,反对历史方法。 5.强调完全竞争。边际主义者往往把他们的分析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基础上。根据这个假设,经济 主体是价格的接受者,根据市场价格做出决策。 6.强调需求在商品价格决定中的作用,和古典经济学家强调供给(成本)形成鲜明对比。 7.强调商品的主观效用。 8.均衡原则。边际主义者认为,经济力量一般会趋于均衡,一旦偏离,相反的作用力就会发生作用, 向新的均衡趋近。 9.将土地和资本合并,在分配理论中着重讨论工资和利息的决定。将地租、利润和利息都看成财产性 收入。 10.主张小政府,自由放任。 12.1.3边际学派对谁有利或为谁谋利 ?边际主义者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各种社会主义,甚至也反对资产阶级的政府干预经济。因此对于当时处于强势地位的资产阶级和有产者是有利的,不利于无产者,也和主张国家干预的官僚对立。 ?当然,边际主义者力主配置资源最有效的市场自由竞争制度,一旦促进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对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将有利。 ?有利于雇主、地主、富人 12.1.4边际学派在当时是如何有效、有用或正确的 ?边际学派提出了崭新的、强有力的分析供给,特别是几何图表与数学技巧。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版书籍资料汇总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版书籍资料汇总 2楼《儒家革命与汉初统一》 3楼凯恩斯货币论(上、下) 4楼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6(10卷汉译本,pdf格式)(损坏,请勿购买!) 5楼陈平:《劳动分工的起源和制约—从斯密困境到广义斯密原理》6楼《民国初年经济政策的背景与起步》 7楼故事中的经济史(尼古劳斯。皮泊,德国) 8楼《制度经济学》(康芒斯) 9楼《经济学百年回眸》 10楼《经济学原理》(马歇尔) 11楼罗杰·巴克豪斯现代经济分析史 12楼《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3楼历史的经济学解释(英文) 14楼张伯仑-垄断竞争理论 15楼杨小凯-新贸易理论 16楼《经济论、雅典的收入》色诺芬 17楼《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8楼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19楼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 20楼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21楼《中世纪经济社会史》(美国汤姆逊)22楼《现代英国经济史》(上\中\下) 23楼布阿吉尔贝尔选集

24楼《货币均衡论》(米尔达尔) 25楼《货币、信用与商业》(马歇尔) 26楼《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王志伟) 27楼《思想市场》 (张旭昆著) 28楼《经济史》(杨小凯)(与46楼雷同) 29楼《中国经济学一百年:经济学在台湾的发展》 30楼《国富论》 31楼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32楼现代经济学前沿(第一~三册) 33楼《弗里德曼回忆录》 34楼《法律的经济学分析》

35楼《自由秩序原理》(哈耶克) 36楼《历史上的经济学家们》 37楼《世界经济中的中国》 38楼《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39楼外国经济史(周建波) 40楼《利维坦》(霍布斯 ) 41楼俄国工人阶级状况 42楼《经济思想小史》( 43楼韩德强——萨缪尔森经济学批判 44楼《西方经济学》重要学术流派简介 45楼南开大学经济学基地班讲义系列——西方经济学流派

经济思想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经济思想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经济思想史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毕业研究生应达到的要求是: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掌握经济思想史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熟悉本专业前沿动态,具有较为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史学基本功底,掌握基本的数学分析工具和计量方法,知识面宽、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能胜任经济类课程的教学和实际经济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用该门外语阅读经济文献,并具有初步从事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4.心身健康。 二、研究方向 1.西方经济学说史 研究自15世纪重商主义至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西方经济学说及其演变过程与变化规律,尤其注重各重要学派、各基本理论的发展史,并从中找出可资借鉴的合理因素。 2.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与政策 研究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演变以及重要的市场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尤其注重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两大思潮及市场、政府和企业之间关系的研究,为深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思想材料。 3.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思想研究 研究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内容与特色等。可选择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4.比较经济学 着重研究各国经济制度的异同,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探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基本规律,探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政策、办法和措施等。 三、学习年限 实行以两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4年。原则上分为两个学习阶段,第一阶段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二阶段以科学实践和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为主。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学科通开课、研究方法论课、研究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实行学分制,研究生至少应修满27学分的课程(不含非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的补修课)。其中,公共必须课5学分,学科通开课8学分,研究方法论课2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4学分,选修课8学分。非经济学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应补修至少3门本科课程,并记录成绩,不记学分。补修课不及格不能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后附表。 五、科学实践与学位论文 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并在修完学位课程、修满规定学分之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 1.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应具有高起点、新视角和前沿性,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鼓励学生以导师主持的课题中的部分内容或相关内容作为自己的论文选题。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总汇

经济思想史知识点 古希腊、罗马的经济思想 背景:古希腊的奴隶制经济基本上是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但商品货币经济也相对比较发达,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都已出现。古罗马奴隶制社会经济的特征与古希腊基本相同,都属于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手工业有一定发展,对外贸易、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高利贷流行古希腊、罗马的经济思想既有维护奴隶主自然经济的内容,又有对商品货币经济的探索。 内容:1.极力维护奴隶制自然经济,力图巩固和发展奴隶主庄园制度,以保证奴隶主的财富不断增长2.重视农业,轻视手工业。3.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出现,经济思想涉及了分工、商品、交换、货币、借贷与利息等范畴4.对财产私有进行了一定的思考。特点:1.未形成系统的经济理论或学说2.依附于哲学、神学、政治和伦理学3.关注家庭经济问题,而非国家经济。该时期的思想家们着重于伦理层次的规范分析,5.分析性少,思想性多 古希腊 色诺芬《经济论》: (1).财富观。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色诺芬已经知道物品具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2).对农业的重视。认为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农业发展了,其他的行业才能得到发展,(3)对分工的看法。他肯定了社会分工的重要性,分工可以使产品精美。(4).对价格变动的看法.色诺芬意识到商品供求的变化会引起其价格的变化,而价格变动又会影响到资源配置(5)对货币的看法。认为货币具有流通的职能,还谈到货币作为储藏手段的职能。其中,对财富的观点和对农业的重视观点是最有贡献的两点 柏拉图《理想国》贡献是关于社会分工的描述及关于理想国的概念: (1).分工思想。一个人不能无求于他人而自足自立,于是人们便自愿联合起来成立国家。如果一个人专门作一种工作,他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必然较好和较多。所以,一国中应该有专门从事各种行业的人。他把分工看做是社会等级或阶级划分的基础,而分工又被视为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社会上划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一部分人从事脑力劳动,另一部分人从事体力劳动,都被说成是合理的和自然的。(2).理想国家组织设想国家由三个阶级组成:执政者阶层(哲学家)、保卫者阶层(战士)、供应营养阶层(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自由民)。(3)公有财产观:柏拉图所主张的这种“共产主义”,是要在奴隶主阶级内部消灭财产私有制,借此消除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和冲突,以维护奴隶制度。(4).产业思想:认为雅典人只应从事农业。国家应该从农业取得收入。在理想国中商业是必要的,但雅典人不应该从事这种不体面的行业。主张制定法律使商人只能得到适当的利润。他意识到在商品交换中必须有货币充当流通手段,但他反对把货币作为贮藏手段,更反对放款和抵押放债,其目的在于防止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侵吞奴隶主阶级的剩余产品和侵蚀奴隶制自 然经济(5).货币与利息⑴货币的产生:分工—交换——货币⑵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和交换手段⑶货币名目主义:符号⑷主张禁止放贷取息和抵押放贷。因为威胁国家和平和社会团结。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伦理学》 (1).关于社会分工。认为社会分工是一种自然的分工。以此来论证奴隶制度的合理性(2).“经济”和“货殖”的看法所谓“经济”是家务管理的一部分,是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因而它是自然的。所谓的“货殖”是无限制的追求货币增值,他认为追求货币增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 定义: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是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研究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们关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交换问题的观点、学说的发生、发展和斗争的历史。 赵靖、易梦虹 重心:中国近代历史上资产阶级的经济思想的萌芽、发生、发展。 时限:1840~~1949 任务:阐明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变化规律; 为现实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研究状况: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西人富国之学,列为专门,举国通人才士,相与讲肄之……观计然、白圭所云,知吾中国先秦以前,实有此学。?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盖全地球生计学,发达之早,未有吾中国若也。???余拟著一《中国生计学史》,搜集前哲所论,以与泰西学说相比较。若能成之,亦一壮观也。? ●八个主义: ●一、无政府主义(伯夷、叔齐、狂矞、华士、老子、庄周、盗跖、漆雕开、季次、原宪、杨朱、陈仲子、史鰌、许行、阮籍、陶潜、鲍敬言、邓牧); ●二、均产主义(孔子、孟子、墨子); ●三、富国主义(李悝、商鞅、管子); ●四、共产主义(陈独秀); ●五、国家社会主义(江亢虎); ●六、资本制度改良主义(马寅初); ●七、新均产主义(前溪,即吴鼎昌); ●八、民生主义(孙中山) 消费论的分为欲望论和消费合理化论 生产论的分为农国与工国之辩和人口论 交易论的分为价值论和货币论 分配论的分为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及基尔特社会主义、资本制度改良主义、新均产主义和民生主义或均产主义。 赵可任 ?《孙中山先生经济学说》 ?《绪论》、《价值》、《货币》、《资本的积累》、《生产方法的改变》、《分配》、《金融资本》和《恐慌》 ?唐庆增《中国经济思想史》 ??穷年兀兀,几废寝食,为时既久,积稿遂多? ??处今日而欲创造适合我国之经济科学,必以不背乎国情为尚……盖一国自有其

经济思想史

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单项选择 时间:2013-12-14 17:29来源:河南大学自考办作者:高老师点击: 317 次 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单项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 1、被马克思称为重农主义体系发展最高峰的代表者是(分数:1分) A. 坎梯隆 B. 布阿吉尔贝尔 C. 杜尔哥 D. 魁奈 正确答案:C 2、亨利·乔治将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分数:1分) A. 土地垄断和投机 B. 消费不足 C. 生产过剩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正确答案:A 3、杰文斯提出的作为主观价值衡量标准的“最后效用程度”指的是(分数:1分) A. 总效用 B. 平均效用 C. 边际效用 D. 序数效用 正确答案:C 4、约翰·洛克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是(分数:1分) A. 《贸易论》 B. 《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 C. 《赋税论》 D. 《政治经济学概论》 正确答案:B 5、提出“经济”和“货殖”区别的古希腊思想家是(分数:1分)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色诺芬 D. 亚里斯多德 正确答案:D 6、斯密思想来源的三个主要部分是(分数:1分) A. 唯心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重农主义 B. 唯物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历史学派 C. 唯物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重农主义 D. 唯心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历史学派 正确答案:C 7、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利息取决于利润的是(分数:1分)

A. 范德林特 B. 洛克 C. 配第 D. 马西 正确答案:D 8、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分数:1分) A. 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B. 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 C. 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规律 D. 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正确答案:C 9、巴师夏“经济和谐论”的理论基础是(分数:1分) A. 效用价值论 B. 劳动价值论 C. 服务价值论 D. 生产三要素论 正确答案:C 10、以阶级利益调和论为资本主义辨护的美国早期经济学家是(分数:1分) A. 富兰克林 B. 汉密尔顿 C. 凡勃仑 D. 凯里 正确答案:D 11、古希腊的经济思想产生于(分数:1分) A.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早期 B.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奴隶社会早期 C.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奴隶社会末期 D.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原始社会末期 正确答案:B 12、亨利·乔治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分数:1分) A. 土地问题 B. 工资问题 C. 价值问题 D. 就业问题 正确答案:A 13、法国重农学派产生于(分数:1分) A. 17世纪50 – 70年代 B. 17世纪70 – 90年代 C. 18世纪50 – 70年代 D. 18世纪70 – 90年代 正确答案:C 14、托马斯·阿奎纳在关于高利贷问题上,认为(分数:1分) A. 放贷取息是完全不能容忍的 B. 放贷取息是完全可以容忍的

西方经济思想史

《西方经济思想史》读书笔记 最近在看这本《西方经济思想史》,此书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它讲述了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到20世纪的经济学说的一系列经济学派和它的代表人。下面我就简单的讲一下看完这本书后我所知道的西方经济思想史。 首先是重商主义。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初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商业支配产业,流通支配生产商业资本的力量大大超过了产业资本,这些客观决定了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必然是一种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的理论体系。于是出现了重商主义。正是从重商主义开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被推进到一个新的领域,即封建社会晚期的商业资本。就这个意义说,可以认为最早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是重商主义者,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重商主义者只不过描绘了这个新领域的表面现象。重商主义学说都是以流通过程为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以维护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增加金银货币为目的。其认为金银货币是社会财富的惟一形态,财富的直接来源除开采金银矿外是流通领域和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保护本国商业和工业,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它打破了封建伦理的束缚,开始用新的方式来考察现实社会经济生活,把经济现象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把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国民经济,推动了经济学说的发展。它最直率地吐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在于追求利润,最先看到货币作为资本的职能及货币是在运动中增殖货币的手段。以上这些,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然后是以威廉.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为代表的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到17世纪中叶,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和政策,尤其是它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垄断对外贸易的主张和做法,已经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由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生产和流通关系的变化,产业支配商业,生产支配流通。重商主义已经过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正是在重商主义理论体系逐渐瓦解的基础上产生并取而代之。首先是配第,他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代表了当时英国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论述了如何增加社会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他不停留与观察经济的表面现象,而是力图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并首先应用抽象法。劳动价值论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础,地租论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核心。他最先克服了重商主义的影响。他对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从而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他的分配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特点,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奠定了基础。他第一次论述了地租(剩余价值)与工资的对立关系,对后来李嘉图的工资与利润对立、利润与地租对立的见解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配第虽然没有创立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但他的理论几乎触及了政治经济学所有的重要问题,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了一些科学的结论,从而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布阿吉尔贝尔在说明法国的经济问题时,表达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思想,即社会生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部门不能脱离其他部门而独立存在和发展。他认为各种商品“按照一定比例的价格”出售,就能偿付生产商品的费用,即劳动耗费和生产的耗费。在他看来,这种按照一定比例的价格,就是市场价格波动的基础,就是“真实的价值”。他极力主张以发展农业生产来促进其他行业的生产,主张经济自由,反对重商主义,主张国家要保护农业。他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理解财富,认为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银,而是维持人的生活的各种物品。他认为农业是财富的源泉,一切财富都源于土地耕种。 从布阿吉尔贝尔时代到重农学派的产生,约经半个世纪,这段时期在法国相继出现的一批经济学家,都和布阿吉尔贝尔一样,把农业提到首位,看做是一切财富的源泉。重农学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